全 文 :第 36 卷第 12 期
2016年 6月
生 态 学 报
ACTA ECOLOGICA SINICA
Vol.36,No.12
Jun.,2016
http: / / www.ecologica.cn
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6NDJC185YB);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01176);浙江省旅游科学研究项目(2015YB03);国家社
会科学基金项目(13CGL07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4YJCZH022)
收稿日期:2016⁃05⁃15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 suf910@ 163.com
DOI: 10.5846 / stxb201605150934
苏飞,应蓉蓉,杨欣,郭文.旅游与生计可视化分析.生态学报,2016,36(12):3824⁃3833.
旅游与生计可视化分析
苏 飞∗,应蓉蓉,杨 欣,郭 文
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杭州 310018
摘要:旅游发展对当地居民的生计具有重要影响,旅游与生计研究业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领域。 以 Web of science 核心库
中 1994—2016年间收录相关主题的文献为基础,利用可视化软件 CiteSpace和 Carrot2对旅游与生计研究的前沿热点、知识基础
和合作网络进行分析。 研究发现,旅游与生计研究涉及多个学科,主要集中在生态、环境、管理和地理等学科领域;“乡村旅
游”、“保护区旅游”、“文化旅游”、“海洋旅游”等是旅游与生计研究的热点议题;旅游与生计研究的知识基础主要包括“保护区
管治”、“成本效益分析”、“乡村旅游”、“乡村发展”等研究领域。
关键词:旅游;可持续生计;研究热点;知识基础;可视化分析
随着越来越多的乡村社区依托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成为热门的旅游目的地,旅游发展对当地经
济、环境、社会文化等方面均产生了重要影响,也是促进乡村居民生计转型的重要驱动力。 从可持续生计视角
探究旅游发展对当地居民产生的影响,降低农户生计脆弱性,促进乡村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02年 8月,世界旅游组织(UNWTO)“旅游扶贫”世界首脑会议在约翰内斯堡举行,会议强调旅游业是有效
减贫的重要途径,并推出可持续旅游消除贫困计划,旅游业减贫的功能重新得到审视。 近年来我国日益重视
旅游发展在减贫中的作用,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旅游扶贫
工程,实现 3000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 国内外学者从经济学、生态学、管理学、人口学等视角对旅游与生计
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分析,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1]。 国外学者如 Nyaupane G P 等以尼泊尔(Chitwan)
国家公园为例,探讨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民生和开发旅游之间的关系[2]。 Zinda J A等认为旅游业可取代
或补充资源的利用活动取决于家庭如何分配的各种资产[3]。 Mbaiwa J E 则认为旅游业的发展会带来突然的
变化和现代化可能会增加民生不安全因素[4]。 鉴于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管理学、经济学、生态学等学科领
域,文化维度研究不足,Tao T C H从文化角度探讨了旅游与生计的关系[5]。 国内学者孙九霞等研究了雨崩村
居民生计方式变迁对民族旅游村寨自然环境的影响[6]。 喻忠磊等以秦岭金丝峡景区为例,探讨了乡村农户
适应旅游发展的模式及影响机制[7]。 李鑫等以陕南金丝峡乡村旅游地为例,探讨了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户生
计转型及能源消费模式产生的影响[8]。 王新歌和席建超以大连金石滩旅游度假区为例,研究了旅游城镇化
过程中当地居民的生计转型[9]。 但已有研究尚缺乏对旅游与生计研究领域知识演化的历程与趋势的系统分
析。 近年来,国际上新兴的科学知识图谱研究,结合引文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理论与方法,用可视化的图谱
形象地生成研究文献的引证景观,能够较好地反映出研究领域的结构、规律和分布情况[10]。 因此,本文利用
可视化分析软件 CiteSpace和 Carrot2,绘制旅游与生计研究的知识图谱,厘清旅游与生计研究的发展脉络与知
识基础、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主要学者与知识网络结构,以期为旅游与生计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CiteSpace是科学文献中识别及显示科学发展新趋势和新动向的一种文献计量可视化工具,能够很好地
http: / / www.ecologica.cn
揭示特定知识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由美国德雷塞尔大学(Drexel University)陈超美教授基于 Java 开
发,其基本原理是分析信息知识单位(科学文献、科学家、关键词等)的相似性及测度[10]。 CiteSpace 依靠其强
大的分析能力,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旅游管理、安全科学等 60多个领域。
Carrot2 是基于 Java 开发的开源聚类搜索系统,主要用于对搜索结果进行聚类,并通过树形或环形的分类
图进行显示。 Carrot2 采用的聚类算法主要有 Lingo(基于奇异值分解的索引结果聚类)算法和 STC(Suffix Tree
Clustering)后缀树聚类算法[11]。
Web of science(WOS)是基于Web开发的大型综合性、多学科、核心期刊引文索引数据库,收录了 9000多
种高质量的期刊。 鉴于 WOS 数据库收录期刊的广泛性和权威性,以 WOS 核心库为数据源,以“主题 =
(tourism) AND 主题=(livelihood∗)”为检索条件,检索时间段为 1994—2016 年,文献语言为英语,文献类型
为研究论文和综述(Article 和 Review),检索时间为 2016 年 5 月 1 日。 文献信息包括作者、标题、来源出版
物、摘要和引用的参考文献。 通过文献梳理及数据标准化处理,剔除和研究主题不相关的文献,除去相同文
献,最终得到 334篇旅游与生计研究文献记录样本。
图 1 旅游与生计研究文献被引频次
Fig.1 Time diagram of tourism and livelihood domain literature citations
表 1 旅游与生计研究的学科分类
Table 1 Classification disciplines of tourism and livelihood domain
学科类型 Disciplines 文献比例 Proportion / % 学科类型 Disciplines 文献比例 Proportion /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 Ecology 46.707 Public Administration 9.581
Social Sciences Other Topics 19.76 Geography 8.982
由图 1可知,国际旅游与生计研究相关文献被引频次不断增长,表明旅游与生计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
注。 2009年开始出现爆发性增长,2014—2015年增长较为平缓,但被引频次也都维持在高位。 从研究学科来
看(表 1),旅游与生计研究是多学科共同关注的研究领域,目前主要集中在环境科学与生态(Environmental
Sciences & Ecology,46.707%)领域。 此外,还涉及社会科学、公共管理和地理学等研究领域。
Dual⁃map overlays可以揭示各学科文献的分布、引文轨迹、期刊间的联系等,其全图(图 2)分为左右两个
子图,左边图为施引文献的期刊,右侧为被引文献中的期刊,按照期刊间学科相似度将其进行聚类,两图之间
的连线由左向右,并以不同颜色区分[12]。 从图 2和表 2可以看出,旅游与生计研究领域中的施引文献的发表
期刊主要集中在 3个区域:曲线 A的生态⁃地球⁃海洋,曲线 B的经济⁃政治,曲线 C的心理⁃教育⁃健康。 其中 A
引用曲线和 B引用曲线都主要指向植物⁃生态⁃动物和经济⁃政治两个区域,而 C引用曲线主要指向经济⁃政治。
5283 12期 苏飞 等:旅游与生计可视化分析
http: / / www.ecologica.cn
这表明经济⁃政治领域的知识对旅游和生计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图 2 双图叠加分析
Fig.2 Dual⁃map overlay (the left clusters represent citing domains while the right ones are cited domains)
表 2 Dual⁃map overlays 信息
Table 2 Citation trends at a domain level
代码 Number 施引文献领域 Citing domain 被引文献领域 Cited domain
A1
A2
Ecology, Earth, Marine Plant, Ecology, Zoology
Economics, Economic, Political
B1
B2
Economics, Economic, Political Plant, Ecology, Zoology
Economics, Economic, Political
C1 Psychology, Education, Health Economics, Economic, Political
2 旅游与生计研究前沿和知识基础
2.1 旅游与生计研究热点分析
Web of science 记录格式新增加了字段 U1、U2,即 U1: 近 180天内,全文的访问次数,或保存该记录的次
数。 U2: 2013年 2月 1日至今的全文的访问次数,或保存该记录的次数。 利用Web of science的 U1、U2字段
可以筛选出近期受学者关注的热门文献,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可以提炼出前沿热点。
由图 3和图 4 可以看出,180天内和自 2013年被访问次数较高的文献有很大的重叠性,其中增长速度较
图 3 180天内访问次数
Fig.3 Top 50 by usage in past 180 days
图 4 自 2013年访问次数
Fig.4 Top 50 by usage since 2013
6283 生 态 学 报 36卷
http: / / www.ecologica.cn
快的是 Biggs D和 Mbaiwa J E。 Biggs D等探讨了脆弱的旅游行业在全球保护和互相依赖中面对灾难的弹性,
以泰国普吉岛礁石旅游为例,将生态和社会弹性的概念延续到企业弹性,同时解释为什么企业弹性在经济、社
会文化和环境等因素影响下对可持续性旅游管理是最重要的[13]。 Mbaiwa J E等研究了博茨瓦纳地区基于社
区的自然资源管理(CBNRM)项目,为实现生物多样性和当地农村发展必须放弃传统生计活动(打猎、采集、
畜牧和种植业)而通过自然资源管理参与旅游业的发展[14]。 Lapeyre R评估了纳米比亚农村地区基于社区的
旅游企业(CBTEs)对当地居民扶贫的潜在贡献。 在职学习、非政府组织广泛的支持和捐助能够增强农村社会
未来的经济机遇,但是这种社区旅游企业的可持续性受到质疑[15]。 Lapere R 分析了纳米比亚乡村地区旅游
社区⁃公共组织⁃私营伙伴关系对社会经济影响及其对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贡献[16]。
表 3 旅游与生计研究的热点文献
Table 3 Key literatures in tourism and livelihood domain
频次 Frequency 作者 Author 年份 Year 题目 Title
52 Biggs D 2012 The resilience of formal and informal tourism enterprises to disasters: Reef tourism inPhuket, Thailand
44 Mbiwa J E 2010 The effect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on rural livelihoods in the Okavango Delta, Botswana
26 Lapeyre R 2010 Community⁃based tourism as a sustainable solution to maximize impacts locally? The TsisebConservancy case, Namibia
23 Lapere R 2011 The Grootberg lodge partnership in Namibia: Towards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empowermentfor long⁃term sustainability?
22 Turner S 2012 Making a living the Hmong Way: An actor⁃oriented livelihoods approach to everydaypolitics and resistance in Upland Vietnam
18 AkyeampongO A 2011
Pro⁃poor tourism: Residents′ expectations, experiences and perceptions in the Kakum
National Park Area of Ghana
16 Lepper C M 2010 Community⁃based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livelihooddiversification: A case study from Northern Botswana
7 Mbaiwa J E 2009 Cultural tourism and livelihood diversification: The case of Gcwihaba Caves and XaiXaivillage in the Okavango Delta, Botswana
2.2 旅游与生计研究前沿分析
旅游与生计研究的相关文献迅速增长,我们采用科学计量与可视化分析工具揭示其新近发展,使用
Carrot2软件对旅游与生计研究文献形成 Foam Tree Visualization 可视化结果(图 5)。 sustainable tourism,rural
livelihoods,tourism development,economy 等是基于 web search 分析得出的聚类词汇。 此外,使用 WOS 数据库
分析得出的聚类词汇分别为 rural tourism,tourism product,cultural tourism,prodected area tourism。 相较于 web
search 分析,WOS数据库分析得出的聚类更加细化、具体化,主要集中在不同旅游资源地区其旅游与生计之
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乡村旅游、保护区旅游、文化旅游和海洋旅游。
图 5 旅游与生计研究主题
Fig.5 Foam tree visualizations of search results on tourism and livelihood domain with Carrot2
(1)乡村旅游 人们普遍认为农业用地的旅游吸引力和其他公共利益方面可以用作休闲和旅游活动为
7283 12期 苏飞 等:旅游与生计可视化分析
http: / / www.ecologica.cn
农村地区发展提供经济来源。 Pouta E用两种方法来考虑农业景观是否适合作为娱乐(一日游)和乡村旅游
(过夜旅行)的目的地[17]。 而 León Y M对旅游扶贫政策的影响和旅游业引起的人口流离失所问题进行了深
入探讨[18]。
(2)保护区旅游 以生态旅游为代表的保护区旅游旨在通过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并兼顾自然与社区的利
益,常常作为缓解保护区与社区居民生计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的重要途径,以促进当地社区发展。 由于保护区
往往地处偏远贫困的农村地区,通常认为旅游发展将会带给当地居民切实的经济利益,能够促进当地居民实
现脱贫。 为确保野生动物和自然旅游资源收入惠及当地社区需求,Nepal S K基于 CAMPFIRE(公共区域管理
方案本土资源)和 ACAP(安纳布尔纳保护区项目),分析了保护区旅游业对当地生计影响、旅游业的依赖性
质,以及保护区发展的制约因素和机遇[19]。 Soto B 研究认为引进以社区为基础的旅游业作为多元化社区收
入的一种手段,通过基于社区的旅游收入可以鼓励社区采用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市场经济来替代传统的生
计手段[20]。 Gurung D B通过研究不丹保护区发现农民们热衷于占用生态旅游资金增加他们的牲畜群,这将
增加对自然资源的压力,导致土地退化。 此外,来自生态旅游的收入也可能导致偏远地区的社会不平等[21]。
(3)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可以成为发展中国家旅游目的地地区生计多样化的有效工具。 Mbaiwa J E 研
究奥卡万戈三角洲的 Gcwihaba 洞穴和赛赛村,制定针对文化旅游和农村生计在旅游目的地的政策和战
略[22]。 Schiller A研究跟踪印尼婆罗洲“Pampang 文化村”的发展,并探讨旅游业对当地居民生计的初期影
响,认为争夺客源可能对土著居民是否能在快速社会转型期中保持自己共同的身份产生不利影响[23]。
(4)海洋旅游 在相对未受干扰的自然环境和人口外流少的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往往是作为经济和社会
再生的替代发展战略。 旅游业发展需要以地方管理为基础,旅游开发能缓解保护与发展的冲突,以及提高社
区参与度。 在海洋保护区(MPA)方面,Wu C C 评估了旅游业发展的社会角色和能力建设的需求之间的感
知,通过进行社会生态系统(SES)分析,使旅游业的发展适应、满足当地居民多样化的需求[24]。 此外,在菲利
宾有超过一百万的小规模渔民依靠珊瑚礁渔业维持生计,过度捕捞和破坏性捕捞摧毁了许多礁区。 White A
T研究了菲利宾岛海洋保护区项目的珊瑚礁破坏的损失和珊瑚礁管理收益。 结果发现小规模旅游收入的经
济利益远远超过成本,珊瑚礁也作为吸引本地和国际游客的一大亮点[25]。
图 6 文献共被引图谱
Fig.6 Document co⁃citation network
2.3 旅游与生计研究知识基础
文献共被引分析通过描述文献间存在的共被引关
系,可以对现有研究的知识基础进行分析[10]。 由图 6
和表 4可得到被引频次最高的 5篇文献,其侧重点各不
相同:Tao T C H以中国台湾原住民社区为研究对象,探
讨旅游与其它生计战略之间的联系,认为对于边缘乡村
社区而言旅游是补充而不是取代原有的生计方式[5]。
Mbaiwa J E 2010年发表的文章也是上文热点分析中受
关注程度较高的文献,其主要研究自然资源管理
(CBNRM)项目在博茨瓦纳地区的发展情况[14]。 Kiss A
评价多个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 ( CBET)案例,认为
CBET项目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比其他方案更加可
持续和高效[26]。 Kruger O 研究各大洲的生态旅游案
例,发现相较而言在南美和亚洲的岛屿和山区栖息地其
可持续较差,旗舰物种种类和当地社区参与是生态旅游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预测指标[27]。 Honey M 对世界各地
的生态旅游项目进行概述,根据访谈以及在拉丁美洲和非洲的生态旅游研究,提出了符合生态旅游目标的
标准[28]。
8283 生 态 学 报 36卷
http: / / www.ecologica.cn
表 4 旅游与生计研究高被引文献
Table 4 Most cited references in tourism and livelihood domain
被引频次
Citation
作者
Author
年份
Year
题目
Title
11 Tao T C H 2009 Tourism as a sustainable livelihood strategy
10 Mbaiwa J E 2010 The effect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on rural livelihoods in the Okavango Delta, Botswana
10 Kiss A 2004 Is community⁃based ecotourism a good use of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funds?
9 Kruger O 2005 The role of ecotourism in conservation: Panacea or Pandora’s box?
9 Honey M 2008 Ecotourism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ho owns paradise?
图 7 文献共被引聚类时间线视图
Fig.7 Timeline of co⁃citation clusters. Major clusters are labeled on the right. Landmark articles are labeled
表 5 共被引文献聚类信息
Table 5 Brief summary of the emerging clusters
聚类
ID
规模
Size
轮廓值
Silhouette
聚类标签(TFIDF法)
Label (TFIDF)
聚类标签(LLR法)
Label (LLR)
聚类标签(MI法)
Label (MI)
年份
Mean
(Citee Year)
0 50 0.919 Northern Andaman coast governance need 2008
1 40 0.910 benefit cost rural region 2008
2 38 1 mean end indigenous people 1993
3 35 0.808 natural system theory ecosystem service provision 2007
4 34 0.961 rural tourism rural tourism rural region 2009
5 32 0.905 Botswana Botswana modern predator 2004
6 31 1 economic losses economic losses Indonesia 1995
7 31 1 pursuit pursuit ecotourism 1992
8 29 1 coal mining coal mining local response 1999
9 28 0.911 Nepal Annapurna conservation area reaching tourism⁃led development marine reserve 2004
由图 7可以看出,旅游与生计相关研究文献在 2000年以后显著增长,主要集中在聚类#0 governance,聚类
#1 cost,聚类#3 theory,聚类#4 rural tourism,聚类#5 Botswana,聚类#9 reaching tourism⁃led development。 由表 5
可知,最大的聚类 #0 governance,其规模为 50, Silhouette 值为 0. 919,依据 TFIDF 算法的标签是 Northern
Andaman coast,LLR算法的标签是 governance,MI算法的标签是 need。 此外,最新的主要聚类是聚类#4,其规
模为 34,Silhouette值为 0.961,依据 TFIDF算法的标签是 rural tourism,LLR 算法的标签是 rural tourism,MI 算
法的标签是 rural region。
9283 12期 苏飞 等:旅游与生计可视化分析
http: / / www.ecologica.cn
表 6列出了聚类#0中被引频次最高的 6篇文献,主要关注保护区管治。 表 7列出了最具代表性的 3篇文
献,气候变化背景下安达曼海岸社区正在面临一系列的特别旅游和农业相关的新机会,Bennett N J 等对这些
复杂的变化进行了综合评估[29]。 Bennett N J和 Dearden P 探讨了社区民生资源(资产)MPA影响的感知和成
果以及 MPA的治理和管理[30]。 Truong V D等通过解释经历贫穷的人们对贫穷的看法,建立更有意义的方法
来通过旅游成功脱贫[31]。
表 6 聚类#0中高频次被引文献
Table 6 Articles with the strongest citation bursts in cluster #0
被引频次
Citation
作者
Author
年份
Year
题目
Title
7 Mbaiwa J E 2009 Cultural tourism and livelihood diversification: The case of Gcwihaba Caves and XaiXaivillage in the Okavango Delta, Botswana
7 Dudley N 2008 Guidelines for applying protected area management categories
6 Smit B 2006 Adaptation, adaptive capacity and vulnerability
5 Blaikie P 2006 Is small really beautiful? Community⁃based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in Malawiand Botswana
5 Nelson F 2010 Carbon, forests and the REDD paradox
5 Lapeyre R 2011 The Grootberg lodge partnership in Namibia: Towards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empowermentfor long-term sustainability?
表 7 聚类#0中高覆盖率文献
Table 7 Articles that cite over 10% members of cluster #0
覆盖度 / %
Coverage / %
作者
Author
年份
Year
题目
Title
12 Bennett N J 2014 The capacity to adapt?: Communities in a changing climate,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onthe Northern Andaman coast of Thailand
12 Bennett N J 2014 Why local people do not support conservation: Community perceptions of marine protectedarea livelihood impacts, governance and management in Thailand
10 Truong V D 2014 Tourism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Perceptions and experiences of poor people inSapa, Vietnam
表 8列出了聚类#4 中被引频次最高的 6 篇文献,主要是乡村旅游与乡村发展。 表 9 列出了最具代表性
的 4篇文献,生态旅游对社区保护带来益处的质疑一直存在,Hunt C A 等以哥斯达黎加得奥萨半岛为研究对
象,证明生态旅游有效地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32]。 Kieffer M和 Burgos A认为要基于身份、地域、土地覆盖
事先对目标乡村旅游地区进行多尺度空间评估[33]。 Tolkach D和 King B 使用多级定性研究方法探讨了利益
相关者对未来全国社区旅游网络的形态和结构的看法[34]。 Biddulph R 研究柬埔寨的旅游产业对其农村腹地
的影响。 其中包括劳动力转移、村民适应能力和社交网络的影响[35]。
表 8 聚类#4中高频次被引文献
Table 8 Articles with the strongest citation bursts in cluster #4
被引频次
Citation
作者
Author
年份
Year
题目
Title
11 Tao T C H 2009 Tourism as a sustainable livelihood strategy
9 Honey M 2008 Ecotourism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ho owns paradise?
8 Weaver D B 2007 Twenty years on: The state of contemporary ecotourism research
8 Harrison D 2008 Do peers make the place? Conceptual synthesis and meta⁃analysis of coworker effects onperceptions, attitudes, OCBs, and performance
7 Zapata M J 2011 Can community⁃based tourism contribute to development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Lessonsfrom Nicaragua
7 Scoones I 2009 Livelihoods perspectives and rural development
0383 生 态 学 报 36卷
http: / / www.ecologica.cn
表 9 聚类#4中高覆盖率文章
Table 9 Articles that cite over 10% members of cluster #4
覆盖度 / %
Coverage
作者
Author
年份
Year
题目
Title
12 Biddulph R 2015 Limits to mass tourism’s effects in rural peripheries
12 Hunt C A 2015 Can ecotourism deliver real econo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A study of theOsa Peninsula, Costa Rica
12 Kieffer M 2015 Productive identities and community conditions for rural tourism in Mexicantropical drylands
12 Tolkach D 2015 Strengthening Community
- Based Tourism in a new resource - based island nation: Why
and how?
图 8 文献作者合作图谱
Fig.8 Co⁃authorship network
2.4 旅游与生计研究合作网络分析
研究人员及其研究网络关系是学科领域研究的主
要核心之一,利用 CiteSpace 软件对文献作者进行可视
化分析,挖掘联系密切的合作作者群。 由图 8 可知,共
有 509名研究人员参与旅游与生计相关主题的研究,但
是图中的节点大多数处于分散状态,并没有出现大规模
的合作网络。 Mbaiwa J E来自博茨瓦纳大学,其主要从
事定性社会研究,专注于旅游开发、生态旅游、社区为基
础的自然资源管理(CBNRM)、农户生计、自然资源的利
用和保护。 Wall G 来自滑铁卢大学主要从事旅游发
展、生计能力构建、气候变化等领域。 Nepal S K来自圣
卡塔琳娜州联邦大学,其主要从事生物多样性监测、适
应性管理、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研究。
从机构合作图谱(图 9)中可以看出,当前旅游与生
计主要研究机构有 303个,其中机构合作网络的核心已
经形成,以 Mbaiwa J E 所在的博茨瓦纳大学为核心的
图 9 研究机构共现图谱
Fig.9 Network of co⁃authors′ institutions
研究网络几乎揽括了排名靠前的所有研究机构。 这能
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旅游生计研究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
学者加入。 其中研究力量排名前 10 的研究机构分别
为:博茨瓦纳大学、滑卢铁大学、德克萨农工大学、约翰
内斯堡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麦吉尔大学、奥卢大
学、开普敦大学、詹姆士库克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
3 结论
本研究选自Web of science 核心数据库中收录主题
为“tourism livelihood”的研究文献,借助 WOS 数据库中
自带的文献数据分析功能和 CiteSpace 的可视化分析功
能,对国际旅游与生计研究概况及发展脉络进行了可视
化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 国际旅游与生计研究相关文献被引频次不断
增长,旅游与生计研究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环境科学与生态是旅游与生计研究最为重要的研究学
科,旅游与生计研究主要涉及植物⁃生态⁃动物和经济⁃政治研究领域。
1383 12期 苏飞 等:旅游与生计可视化分析
http: / / www.ecologica.cn
(2) Web of science 的 U1、U2 字段分析表明,以 Biggs D 的“The resilience of formal and informal tourism
enterprises to disasters: Reef tourism in Phuket, Thailand”为代表的 8篇文献是近期比较受关注的文献,也是旅
游与生计领域的研究热点。 在旅游与生计研究演进的过程中 Tao T C H 的“Tourism as a sustainable livelihood
strategy”等 5篇文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Mbaiwa J E, Wall G, Nepal S K等作者及其代表作对旅游与生计相
关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 通过文献聚类发现乡村旅游、保护区旅游、文化旅游、海洋旅游是其研究的热点议
题,其知识基础主要涉及保护区管治、成本效益分析、乡村旅游、乡村发展等研究领域。
(3) 通过合作网络分析发现,旅游与生计研究领域的作者合作网络较为分散,但是以博茨瓦纳大学为核
心的机构合作网络已经形成,而且集中效应较为明显。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 Shen F J, Hughey K F D, Simmons D G. Connecting the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approach and tourism: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Management, 2008, 15 (1):19⁃31.
[ 2 ] Nyaupane G P, Poudel S. Linkages among biodiversity, livelihood, and tourism.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11, 38(4): 1344⁃1366.
[ 3 ] Zinda J A, Yang J, Xue X, Cheng H. Varying impacts of tourism participation on natural resource use in communities in Southwest China. Human
Ecology, 2014, 42(5): 739⁃751.
[ 4 ] Mbaiwa J E. Changes on traditional livelihood activities and lifestyles caused by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Okavango Delta, Botswana. Tourism
Management, 2011, 32(5): 1050⁃1060.
[ 5 ] Tao T C H. Tourism as a livelihood strategy in indigenous communities: Case studies from Taiwan. Tourism Management, 2009, 30(1):90⁃98.
[ 6 ] 孙九霞, 刘相军. 生计方式变迁对民族旅游村寨自然环境的影响———以雨崩村为例.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37
(3): 78⁃85.
[ 7 ] 喻忠磊, 杨新军, 杨涛. 乡村农户适应旅游发展的模式及影响机制———以秦岭金丝峡景区为例. 地理学报, 2013, 68(8): 1143⁃1156.
[ 8 ] 李鑫, 杨新军, 陈佳, 吴文恒. 基于农户生计的乡村能源消费模式研究.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3): 384⁃395.
[ 9 ] 王新歌, 席建超. 大连金石滩旅游度假区当地居民生计转型研究. 资源科学, 2015, 37(12): 2404⁃2413.
[10] 李杰, 陈超美. 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
[11] Osiski S, Weiss D. Carrot2 User and Developer Manual, Version3.5.0, 2010⁃11⁃03, http: / / download.carrot2.org / head / manual / index.html.
[12] Chen C, Dubin R, Kim M C. Emerging trends and new developments in regenerative medicine: A scietometric update (2000 – 2014) . Expert
Opinion on Biological Therapy, 2014, 14(9): 1295⁃1317.
[13] Biggs D, Hall C M, Stoeckl N. The resilience of formal and informal tourism enterprises to disasters: Reef tourism in Phuket, Thailand.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2012, 20(5): 645⁃665.
[14] Mbaiwa J E, Stronza A L. The effect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on rural livelihoods in the Okavango Delta, Botswana.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2010, 18(5): 635⁃656.
[15] Lapeyre R. Community⁃based tourism as a sustainable solution to maximize impacts locally? The Tsiseb Conservancy case, Namibia. Development
Southern Africa, 2010, 27(5): 757⁃772.
[16] Lapeyre R. The Grootberg lodge partnership in Namibia: Towards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empowerment for long⁃term sustainability? 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 2011, 14(3): 221⁃234.
[17] Pouta E, Ovaskainen V. Assessing the recreational demand for agricultural land in Finland. Agricultural and Food Science, 2008, 15 ( 4):
375⁃387.
[18] León Y M. The impact of tourism on rural livelihoods in the Dominican Republic's coastal areas.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2007, 43(2):
340⁃359.
[19] Nepal S K. Sustainable tourism, protected areas and livelihood needs of local communit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World Ecology, 1997, 4(2): 123⁃135.
[20] Soto B, Munthali S M, Breen C. Perceptions of the forestry and wildlife policy by the local communities living in the Maputo Elephant Reserve,
Mozambique.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2001, 10(10): 1723⁃1738.
[21] Gurung D B, Seeland K. Ecotourism benefits and livelihood improvement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nature conservation areas of Bhut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11, 19(5): 348⁃358.
[22] Mbaiwa J E, Sakuze L K. Cultural tourism and livelihood diversification: The case of Gcwihaba Caves and XaiXai village in the Okavango Delta,
Botswana. Journal of Tourism and Cultural Change, 2009, 7(1): 61⁃75.
2383 生 态 学 报 36卷
http: / / www.ecologica.cn
[23] Schiller A. Pampang culture village and international tourism in East Kalimantan, Indonesian Borneo. Human Organization, 2001, 60 ( 4):
414⁃422.
[24] Wu C C, Tsai H M. Capacity building for tourism development in a nested social – ecological system—A case study of the South Penghu
Archipelago Marine National Park, Taiwan. Ocean & Coastal Management, 2016, 123: 66⁃73.
[25] White A T, Vogt H P, Arin T. Philippine coral reefs under threat: The economic losses caused by reef destruction.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2000, 40(7): 598⁃605.
[26] Kiss A. Is community⁃based ecotourism a good use of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funds? 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 2004, 19(5): 232⁃237.
[27] Kruger O. The role of ecotourism in conservation: Panacea or Pandora’s Box?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2005, 14(3): 579⁃600.
[28] Honey M. Ecotourism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ho owns paradise? (Second Edition) London: Island Press, 2008.
[29] Bennett N J, Dearden P, Murray G, Kadfak A. The capacity to adapt?: Communities in a changing climate,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on the
Northern Andaman coast of Thailand. Ecology and Society 19(2): 5. http: / / dx.doi.org / 10.5751 / ES⁃06315⁃190205
[30] Bennett N J, Dearden P. Why local people do not support conservation: Community perceptions of marine protected area livelihood impacts,
governance and management in Thailand. Marine Policy, 2014, 44:107⁃116.
[31] Truong V D, Hall C M, Garry T. Tourism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Perceptions and experiences of poor people in Sapa, Vietnam.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2014, 22(7): 1071⁃1089.
[32] Hunt C A, Durham W H, Driscoll L, Honey M. Can ecotourism deliver real econo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A study of the Osa
Peninsula, Costa Rica.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2015, 23(3):339⁃357.
[33] Kieffer M, Burgos A. Productive identities and community conditions for rural tourism in Mexican tropical drylands. Tourism Geographies, 2015, 17
(4): 561⁃585.
[34] Tolkach D, King B. Strengthening Community⁃Based Tourism in a new resource⁃based island nation: Why and how? Tourism Management, 2015,
48: 386⁃398.
[35] Biddulph R. Limits to mass tourism's effects in rural peripherie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15, 50:98-112.
3383 12期 苏飞 等:旅游与生计可视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