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南昌链霉菌的微波诱变!
郭 峰,程 新,陈其亮,涂国全
(江西农业大学 生物工程系,南昌 !!""#)摘要:以微波对南昌链霉菌进行了微波育种,获得梅岭霉素杀虫剂生产能力高于出发菌株)("!
!"##+%)- !"#* +,+)-,+.+*/* ’"0%) 12 3%+,(405& %,,0%0"%()
012 3456,789: ;<5,789: *<(=<>56 ,?1 0@A(B@>5
(C4D>EFG45F AH I
G
壤中分离筛选到一株产杀虫抗生素的链霉菌新种
———南昌链霉菌(*+,"-+.!’("/ %0%(10%&"%/#/)[)],通过
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合作研究证实,南昌
链霉菌发酵产物中能产生多种杀虫活性物质,经
?V7薄层层析检测,其中 ,、I、7、C #个组份有较强
的杀虫活性。分离提纯了 I组份,经 8WV7高效液
相色谱检测表明,发现 I组份本身是一多组份的复
合物,其中有 I)、I.、I!、I# 的 ?V7行为非常接近,分
离提纯 I)组份经 8) 核磁共振谱、7)!核磁共振谱、
8)(8)二维相关谱、8)(7)!二维相关谱、质谱的分析
和结构推导,确定了 I)是一种十六元大环内酯类化
合物,它的母核与当今世界著名的广谱驱虫抗生素
———阿维菌素(23"!"(+#%/)相同而侧链结构完全不
同[.(#],因而是中国国内发现的一种广谱高效的世
界新素,命名为梅岭霉素(!"##%&!’(#%)简称 XT I。 并于 )++-年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权”[]。梅岭霉素是
一市场前景广阔而亟待开发的新型绿色生物农药。
为获得高产突变株,作者采用微波诱变方法对梅岭
霉素产生菌进行了试验,获得一发酵水平提高 %!&
的突变株。
8 材料与方法
) T) 出发菌株
南昌链霉菌( *+,"-+.!’("/ %0%(10%&"%/#/)%# R,为
本研究室自行筛选保藏。
) T. 培养基
!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国家十五攻关项目(."")I,%"/I"%)
作者简介:郭 峰()+%!(),男,湖北黄梅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杀虫抗生素研究。
通讯作者:涂国全 9 Y G><=:F@6@AB@>5Z.-!T 54F
第 .卷第 #期
.""#年 ))月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7O<54M4 JA@E5>= AH I
·)· 万方数据 ! "# "! 孢子斜面和平皿分离培养基 高氏 !号培养基 ! "# "# 种子培养基 玉米粉 ! " %,玉米淀粉 & "’ %,黄豆饼粉 & "( %,
酵母膏 & "# %,)*#+,- & "&’ %,./01 & "&2 %,(.*-)#3,-
& "&2 %,0/0,4 & "&4 %,5* ,用水定容到 !&& 67。 ! "# "4 发酵培养基 玉米粉 4& %,玉米淀粉 #& %,黄豆饼粉 !& %,葡 萄糖 ! %,).,4 & "2 %,)*#+,- & "2 %,0/0,4 ’ %,5* 8, 用水定容到 ! &&& 67。 ! "4 微波诱变方法 ! "4 "! 单孢子悬液的制备 将成熟孢子斜面加入无菌水,洗下孢子,倒入装 有玻璃珠的灭菌三角瓶中,4& 9,用摇床振荡 4& 6:;,使孢子分散活化,再用灭菌漏斗过滤,制备 单孢子悬液,并稀释至 !&’个 < 67备用。 ! "4 "# 诱变因子处理 采用微波炉(微波源为 # -2& =*> 2& ?家用微
波炉),取制备好的单孢子悬液 2 67于一平皿内,放
入家用微波炉中,中等强度照射。分两种方式照射:
平皿加盖照射与平皿不加盖照射。
每照射 !& @冷却 !& @再照射,照射时间累计,
照射时间分别为 #&、4&、-2、’&、8&、!#& @。然后涂布
平板,4& 9培养 8 A。
! "4 "4 初筛和复筛
将辐射处理过的孢子悬液作一定的梯度稀释,
涂布于平皿分离平板培养基上,4& 9培养 8 A,进行
活菌计数和致死率计算,挑取单菌落进行摇瓶发酵
初筛和复筛,以化学效价为初筛和复筛的标准。
! "- 培养条件
! "- "! 斜面及分离平皿
4& 9培养 8 B !& A。
! "- "# 种子
将斜面孢子少量接种于种子培养基(装量 4&
67 < #2& 67)、置于 4& 9、##& C < 6:;的旋转摇床上振
荡培养 - D。 ! "- "4 摇瓶发酵 吸取培养好的种子,以 !2E接种量转入发酵培 养基(装量 4& 67 < #2& 67)中,置于 4& 9、##& C < 6:;, 振荡培养 #!’ D。 ! "2 化学效价的测定 称取梅岭霉素的标品,溶于无水乙醇中,配制成 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测定时从不同浓度标准溶液 中各取 ! 67移至大试管内,各加 - 67蒸馏水。再 用 & "! 6F1 < 7的 *01调节溶液 5* 4" 2左右,后加入 !& 67环己烷萃取,置于振荡器上振荡 ! 6:;后,静 置 !2 6:;。取上层环己烷萃取液用紫外分光光度计 测定 #4 ;6波长下的紫外吸收值,回归得方程:! G
48&"-8" H #2"22’( ## G & "88( )。 取发酵液离心,弃上清液,无水乙醇补足,浸提 #- D,离心取上清液 ! 67按上面方法处理,紫外 #4
;6波长测 % 值,代入上方程计算 ! 值,! 值即为 发酵液中每 67所含梅岭霉素的!% 数。通过以上 测定结果,梅岭霉素化学效价单位为发酵液中每 67 具有梅岭霉素标品 !!%数为 !个单位。 ! "’ 遗传稳定性实验 将复筛得到的高产菌接种斜面培养基培养 8 A, 制备甘油管 & 9冰箱保存,分别连续传代 -次,用化 学效价测定方法测定。 ! 结果 # "! 微波对梅岭霉素产生菌致死效应的影响 微波炉不同辐射时间对梅岭霉素的孢子致死率 见图 !。 对各剂量组活菌计数计算死亡率。平皿加盖组 死亡率 !&&E,平皿不加盖组其致死效应从图 ! 可 以知道,随着时间的延长,不加盖组致死率增加,处 理 8& @时全部死亡。表明梅岭霉素产生菌对微波 敏感,致死效应很明显。 图 ! 微波辐射南昌链霉菌孢子致死率 I:%"! 7JKD/1:KL C/KJ FM @5FCJ@ FM &’#()’*+!,(- ./.,0/.1(.-2- NL 6:OCFP/QJ :CC/A:/K:F; ·2#· 生物加工过程 第 #卷第 -期 万方数据 ! "! 微波对梅岭霉素产生菌诱变效应的影响 平板分离培养基上分离到的单个菌落,少数呈 草帽形,大部分与出发菌株相同,菌落丰满,但色素 深浅不同。分别从各处理组挑取单菌落数个,进行 摇瓶初筛,挑取时挑了菌落丰满,色素浅的单菌落传 到斜面培养。用长好的孢子斜面,以出发菌株 # %
效价为 &’’(对照进行发酵筛选实验,统计各剂量
组生产能力。结果见图 !。
图 ! 各剂量组不同生产能力菌株百分率
)*+"! ,-. /.0 12 /01345*6+ 57/78*59 *6 3*22.0.68 +014/ :9 3*22.0.68
31;.
从各组挑出生产能力超过 &’(以上的菌株进
行复筛,多次筛选最后取每组生产能力最高菌株摇
瓶测效价,结果见表 &。最终发现一编号为 <=>&& 经 ?’ ;处理的菌株生产能力最高,达到 @!!+ A BC,
比出发菌株 # %的 !?&!+ A BC提高了 #> "!(。 表 & 各组生产能力最高菌株的发酵效价(单位:!+ A BC) ,7:D. & ).0B.6878*16 46*8 12 8-. 4//.0 /01345*6+ 57/75*89 12 ;807*6 *6 3*22.0.68 +014/(!+ A BC) 照射时间 A ; ’ !’ >’ @ ?’
编号 # %(对照)<&=& =@! <=>&& & !?E !E’ >&@ ’> @! ! !@? >’’ >’> >FF F > !@F >’@ !F# &# @@ 平均 !?& !F@ >’@ ’?"> @! 提高率(() ’ &> &?"F @@"# #>"! ! "> 遗传稳定性实验 将复筛的 <=>&&菌株用甘油管放冰箱 ’ G保
存,取孢子接种斜面,连续传代 次,分别摇瓶后测 定其效价见表 !。实验结果表明,代间效价差异不 明显,证明遗传性状稳定。 表 ! 遗传稳定性实验结果(效价单位:!+ A BC) ,7:D. ! ,-. 0.;4D8; 12 *6-.0*8.3 ;87:*D*89(!+ A BC) 编号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 @! @E"! >"F @’
! F $@@ $@’"$@ @"!#
> @’ ?’" F" @"E!
平均 @! @#"EE #"F> #"’>
! 讨论
微波是一种电磁波,能引起水、蛋白质、核苷酸、
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极性分子转动,尤其是水分子
在 ! @’ HIJ微波作用下,能在 & ;内 &E’ G来回转 动 ! "@ K &’F次,从而引起分子间强烈的摩擦,使得
孢内 LMN分子氢键和碱基堆积化学力受损,最终引
起 LMN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导致遗传变异[?]。因此
微波诱变育种成为可能。
本实验采用平皿加盖组与平皿不加盖组处理。
加盖组全部死亡,不加盖组虽然每处理 &’ ; 冷却
&’ ;,但还有很高的死亡率。其说明微波效应有热
效应和非热效应[#]。虽在实验中减少微波辐射的热
效应,但非热效也有致死作用。累积微波辐射的非
热效应,通过本实验取得不错的效果。而且本实验
操作安全、方法易行、设备简单,在工业微生物菌种
选育中值得推广。
本实验挑单菌落时,选菌落丰满,色素浅的传斜
面。其色素与梅岭霉素产量是否有关联,机理如何
值得以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 欧阳谅,万淑全,涂国全,等 "一株产生杀虫抗生素的链霉菌新
种[O]"微生物学报,&FE,!(>):&F@=&FF "
[!] 欧阳谅,涂国全,高勇生,等 "南昌链霉菌新种及其产生的两种
杀虫抗生素[O]"江西农业大学学报,&FF>,&@(E):&E=&@> " [>] H*DD.0 O N,’.-D.0 L L P5-1" Q O" H1R*3.58*6:/-70B751S*6.8*5; 763 758*T*89 7+7*6;8 -106 2D*.;(L*/8.07:H4;5*37.)763 80*5-1;8016+9D. 6.= B7813. .++ /013458*16[O]" U.8 Q707;*81,&FF,@>:&>>=&> " [] ,;4S7B181 V,P781 W,,767S7 W,.8 7D " P968-.;*; 12 @=3.1R9=@=1R=
1B*D:.B95*6 N @=-9307J16. 3.0*T78*T.; 763 8-.*0 758*T*89 7+7*6;8 ,.= 807695-4; 408*57.[O]" X*1;5* X*18.5- X*15-.B,&FF#,?&(!):>’=>&& "
[@] 欧阳谅,涂国全,高勇生,等 "用南昌链霉菌发酵生产梅岭霉素
的方法专利〔Q〕"中国专利,YMD’#’!!EN"&FF?=’>=’F "
[?] 李永泉,翁醒华,贺筱蓉,等 "微波诱变结合化学诱变选育酸性
蛋白酶高产菌[O]"微生物学报,&FFF,>F(!):&E&=&E " [#] 曾昭钧,李香文 "波有机化学进展[O]"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FFF,&?(&’):>’=>’F "
!’’$年 &&月 郭 峰等:南昌链霉菌的微波诱变 ·@>·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