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
摇 摇 摇 摇 摇 生 态 学 报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SHENGTAI XUEBAO)
摇 摇 第 32 卷 第 17 期摇 摇 2012 年 9 月摇 (半月刊)
目摇 摇 次
基于生物生态因子分析的长序榆保护策略 高建国,章摇 艺,吴玉环,等 (5287)…………………………………
闽江口芦苇沼泽湿地土壤产甲烷菌群落结构的垂直分布 佘晨兴,仝摇 川 (5299)………………………………
涡度相关观测的能量闭合状况及其对农田蒸散测定的影响 刘摇 渡,李摇 俊,于摇 强,等 (5309)………………
地下滴灌下土壤水势对毛白杨纸浆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席本野,王摇 烨,邸摇 楠,等 (5318)……………
绿盲蝽危害对枣树叶片生化指标的影响 高摇 勇,门兴元,于摇 毅,等 (5330)……………………………………
湿地资源保护经济学分析———以北京野鸭湖湿地为例 王昌海,崔丽娟,马牧源,等 (5337)……………………
湿地保护区周边农户生态补偿意愿比较 王昌海,崔丽娟,毛旭锋,等 (5345)……………………………………
湿地翅碱蓬生物量遥感估算模型 傅摇 新,刘高焕,黄摇 翀,等 (5355)……………………………………………
增氮对青藏高原东缘典型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组成的影响 郑娇娇,方华军,程淑兰,等 (5363)………………
大兴安岭 2001—2010 年森林火灾碳排放的计量估算 胡海清,魏书精,孙摇 龙 (5373)…………………………
基于水分控制的切花百合生长预测模型 董永义,李摇 刚,安东升,等 (5387)……………………………………
极端干旱区增雨加速泡泡刺群落土壤碳排放 刘殿君,吴摇 波,李永华,等 (5396)………………………………
黄土丘陵区土壤有机碳固存对退耕还林草的时空响应 许明祥,王摇 征,张摇 金,等 (5405)……………………
小兴安岭 5 种林型土壤呼吸时空变异 史宝库,金光泽,汪兆洋 (5416)…………………………………………
疏勒河上游土壤磷和钾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刘文杰,陈生云,胡凤祖,等 (5429)………………………………
COI1 参与茉莉酸调控拟南芥吲哚族芥子油苷生物合成过程 石摇 璐,李梦莎,王丽华,等 (5438)……………
Gash模型在黄土区人工刺槐林冠降雨截留研究中的应用 王艳萍,王摇 力,卫三平 (5445)……………………
三峡水库消落区不同海拔高度的植物群落多样性差异 刘维暐,王摇 杰,王摇 勇,等 (5454)……………………
基于 SPEI的北京低频干旱与气候指数关系 苏宏新,李广起 (5467)……………………………………………
山地枣树茎直径对不同生态因子的响应 赵摇 英,汪有科,韩立新,等 (5476)……………………………………
幼龄柠条细根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动态 张摇 帆,陈建文,王孟本 (5484)…………………………………………
山西五鹿山白皮松群落乔灌层的种间分离 王丽丽,毕润成,闫摇 明,等 (5494)…………………………………
长期施肥对玉米生育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酶活性的影响 马晓霞,王莲莲,黎青慧,等 (5502)………………
基于归一化法的小麦干物质积累动态预测模型 刘摇 娟,熊淑萍,杨摇 阳,等 (5512)……………………………
上海环城林带景观美学评价及优化策略 张凯旋,凌焕然,达良俊 (5521)………………………………………
旅游风景区旅游交通系统碳足迹评估———以南岳衡山为例 窦银娣,刘云鹏,李伯华,等 (5532)………………
一种城市生态系统现状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石惠春,刘摇 伟,何摇 剑,等 (5542)…………………………………
黄海中南部细纹狮子鱼的生物学特征及资源分布的季节变化 周志鹏,金显仕,单秀娟,等 (5550)……………
蓝藻堆积和螺类牧食对苦草生长的影响 何摇 虎,何宇虹,姬娅婵,等 (5562)……………………………………
黑龙江省黄鼬冬季毛被分层结构及保温功能 柳摇 宇,张摇 伟 (5568)……………………………………………
虎纹蛙选择体温和热耐受性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变化 樊晓丽,雷焕宗,林植华 (5574)………………………
水丝蚓对太湖沉积物有机磷组成及垂向分布的影响 白秀玲,周云凯,张摇 雷 (5581)…………………………
专论与综述
城市绿地生态评价研究进展 毛齐正,罗上华,马克明,等 (5589)…………………………………………………
全球变化背景下生态学热点问题研究———第二届“国际青年生态学者论坛冶
万摇 云,许丽丽,耿其芳,等 (5601)
…………………………………
……………………………………………………………………………
研究简报
雅鲁藏布江高寒河谷流动沙地适生植物种筛选和恢复效果 沈渭寿,李海东,林乃峰,等 (5609)………………
学术信息与动态
生态系统服务时代的来临———第五届生态系统服务伙伴年会述评 吕一河,卫摇 伟,孙然好 (5619)…………
期刊基本参数:CN 11鄄2031 / Q*1981*m*16*334*zh*P* ¥ 70郾 00*1510*36*
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
2012鄄09
封面图说: 带雏鸟的白枕鹤一家———白枕鹤是一种体型略小于丹顶鹤的优美的鹤。 体羽蓝灰色,腹部较深,背部较浅,脸颊两
侧红色,头和颈的后部及上背为白色,雌雄相似。 其虹膜暗褐色,嘴黄绿色,脚红色。 白枕鹤常常栖息于开阔平原芦
苇沼泽和水草沼泽地带,有时亦出现于农田和海湾地区,尤其是迁徙季节。 主要以植物种子、草根、嫩叶和鱼、蛙、软
体动物、昆虫等为食。 繁殖区在我国北方和西伯利亚东南部。 我国白枕鹤多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繁殖,与丹顶鹤
的繁殖区几乎重叠,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彩图提供: 陈建伟教授摇 北京林业大学摇 E鄄mail: cites. chenjw@ 163. com
第 32 卷第 17 期
2012 年 9 月
生 态 学 报
ACTA ECOLOGICA SINICA
Vol. 32,No. 17
Sep. ,2012
http: / / www. ecologica. cn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01163);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2YJC630039);湖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0YBB029);衡阳
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1C030);衡阳师范学院青年项目(10A39)
收稿日期:2011鄄10鄄01; 摇 摇 修订日期:2012鄄06鄄18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 E鄄mail: libeny_2058@ yahoo. com. cn
DOI: 10. 5846 / stxb201110011445
窦银娣,刘云鹏,李伯华,刘沛林.旅游风景区旅游交通系统碳足迹评估———以南岳衡山为例.生态学报,2012,32(17):5532鄄5541.
Dou Y D, Liu Y P, Li B H, Liu P L. Carbon footprint evaluation research on the tourism transportation system at tourist attractions: a case study in
Hengshan. Acta Ecologica Sinica,2012,32(17):5532鄄5541.
旅游风景区旅游交通系统碳足迹评估
———以南岳衡山为例
窦银娣1,刘云鹏2,李伯华1,*,刘沛林1
(1. 衡阳师范学院 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 衡阳摇 421008; 2. 贵州师范大学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贵阳摇 550001)
摘要:随着全国各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风景区内碳排放总量不断攀升,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选择南岳衡山
旅游风景区为典型案例区,运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构建了南岳风景区旅游交通系统碳足迹计算模型。 结果表明:淤从总量来
看,不同类型交通方式的碳足迹情况相差甚远。 公路旅游交通对旅游景区的环境威胁最大,碳足迹总量是索道旅游交通的 2. 6
倍,人行道旅游交通的 46. 1 倍;于从阶段构成来看,公路和索道旅游交通系统运营使用阶段碳足迹占整个生命周期的大部分,
所占比率分别为 79%和 96% .而人行道旅游交通系统中建造施工和运营后期阶段能源消耗比较大;盂从来源构成来看,在使用
期内公路旅游交通的碳足迹比重最大,约占碳足迹总量的 71% ,其次是索道旅游交通占 27% ,人行道旅游交通仅占 2% 。 研究
结果有利于实现旅游风景区低碳旅游发展目标,为旅游风景区节能减排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旅游交通系统;生命周期;碳足迹;旅游风景区;衡山
Carbon footprint evaluation research on the tourism transportation system at
tourist attractions: a case study in Hengshan
DOU Yindi1, LIU Yunpeng2, LI Bohua1,*, LIU Peilin1
1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 Tourism Management,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 Hengyang 421008, China
2 School of Geographic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 550001,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large鄄scale development in tourism in China. 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because of increasing carbon emissions associated with tourist attractions. In this
article, we focused on Hengshan as the case study and applied a life cycle evaluation theory to construct a carbon footprint
calculation model of the tourism transportation system at a scenic spot in Hengshan. The following results were obtained:
first, in terms of total volume, different types of transportation have different carbon footprints. The most energy鄄expensive
method of reaching tourist attractions is tourist highways, which have a carbon footprint that is 2. 6 times that of tourist
cableways and 46. 1 times that of tourist walkways. Second, in terms of the stages in which the carbon footprint is
distributed, the majority of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ourist highways (79% ) and tourist cableways (96% ) is in the operation
and use stage of the life cycle. For tourist walkways, most of the energy consumption is at the construction and the later
operation stages. Third, in terms of source constitution,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ourist highways occupies the largest
proportion (about 71% ) during its useful life, followed by tourist cableways (27% ) and tourist walkways (2% ). The
model described in this article will not only help to achieve the goals of low鄄carbon tourism development, but will als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saving energy and reducing emissions at tourist attractions.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are
http: / / www. ecologica. cn
proposed: first, it is important to increase awareness of low鄄carbon tourism,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transportation
preferences of travelers and advocating a comprehensive means of tourist transport. Second,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ourism infrastructure, some caution is needed when selecting low鄄carbon vehicles. Different types of
transportation use different types of energy and have different energy consumption coefficients. Therefore, the vehicles that
are most appropriate for local conditions should be selected. For the scenic spot in Hengshan, we suggest that the most
appropriate vehicle is the Golden Dragon Type KLQ6702, which has a smaller carbon footprint per day than the Toyota
COASTER (a ratio of approximately 1:7. 2) . Third, it would be advantageous to improve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the other
operation mechanisms at tourist attractions, and accelerate the pace of adopting low鄄carbon tourist transport. Optimal
operation mechanisms for tourist transport can greatly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Therefore, we need to explore new,
more flexible combinations of transport systems and operations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China.
Key Words: tourism transportation system; life cycle; carbon footprint; tourist attractions; Hengshan
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区域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各领域关注的焦点,大多数学者认为温室效应加
剧是造成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人类活动则是加剧温室效应的重要驱动因子。 显然,旅游活动也不例外,据世
界旅游组织统计,旅游活动所涉及的交通运输、住宿及其他相关服务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占全球温室气体
排放总量的 4%—6%,若不采取环保节约措施,在未来的 30a 内,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将增加 1. 5 倍[1]。 因
此,如何应对全球变暖已成为旅游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国内外旅游研究者也开始从多视角探索旅游活动过程
中碳排放量的测算和低碳旅游的实现模式,“碳足迹冶概念的提出为旅游活动中碳排放量的测算提供了新
方法。
碳足迹起源于生态足迹,是指人类活动过程直接或间接所排放的 CO2 或者其他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
自其概念提出以来就广泛应用于各领域,其中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作为碳排放
大户———交通领域引起了学者们的强烈关注。 据气候和环境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指出,过去 10a全球 CO2 排放
总量增加了 13% ,而源自交通工具的碳排放增长率却达到 25% 。 国内外学者对交通领域的碳足迹进行了系
列分析,如 Larsen[2]等研究了挪威松恩菲尤拉讷郡公共服务的碳足迹,发现大部分的碳排放是因交通服务而
产生的;Sgouridis[3]等从技术和政策层面分析了减轻航空运输碳排放的政策和战略;Piecyk[4]等预测了英国
2020 年物流货运的碳足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Huang[5]等研究了英国道路的原料在生命周期内的 CO2 排放
量;美国国际实验室研究了不同类型汽车生命周期内温室气体的排放;张亮[6]等研究了不同汽车燃料的碳排
放量;胡莹菲[7]等研究了厦门城市交通的碳足迹,发现快速交通所产生的碳足迹明显低于其他普通公交出行
系统。 然而,上述研究偏向交通活动的某一方面,对整个交通系统(如不同类型交通系统生命周期碳排放情
况)的宏观层面研究较少。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旅游业是无污染行业,在旅游风景区中大肆修建机动车道路,开发缆车索道交通
线路等。 然而,随着世界各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风景区中机动车能源消耗越来越大,碳排放总量也不断
攀升,成为全球温室效应气体排放的重要因子。 面对挑战,国内外旅游界同仁积极应对,探讨了低碳旅游可持
续发展模式和实现途径。 Filimonau[8]从生命周期模型角度分析了酒店住宿业的碳足迹,并提出了如何进一步
提高酒店能源效率,降低碳足迹;Kuo[9]利用生命周期模型定量分析了海岛旅游的能源消耗及环境效应;
Xu[10]对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区域低碳旅游路径进行了模拟分析;汪宇明认为必须站在战略高度倡导低碳旅
游,全面推进旅游发展方式转型,在旅游交通、旅游酒店、旅游餐饮、旅游景区等旅游者最集中的层面或空间,
率先提出节能减排规划指标[11]。 石培华、吴普等系统的汇总了国内外旅游业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的政策技
术体系和运作模式,并初步测算了我国旅游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12鄄14]。 李鹏[15]、王立国[16]等人分别测算
了云南酒店住宿产品和江西省旅游业的碳足迹。 此外,明庆忠、李庆雷、罗芬等人对低碳旅游和节能减排进行
了开拓性研究[17鄄18]。 尽管如此,关于旅游行业节能减排潜力和碳排放问题依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国内外
3355摇 17 期 摇 摇 摇 窦银娣摇 等:旅游风景区旅游交通系统碳足迹评估———以南岳衡山为例 摇
http: / / www. ecologica. cn
相关研究成果不多,特别是旅游风景区交通系统碳足迹研究尚未见报道。 本文通过建立旅游风景区旅游交通
系统碳排放的生命周期模型,对南岳风景区旅游交通系统的碳足迹进行定量研究。 研究结果不仅有利于实现
旅游风景区低碳旅游发展目标,也为政府制定旅游开发和生态补偿政策以及旅游风景区节能减排提供理论
支撑。
1摇 研究方法
关于碳足迹定义,不少学者倾向于从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强调分析产品从摇篮到坟墓全过程中间接或
直接相关的碳排放活动。 其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两类,即“自下而上冶的产品生命周期模型和“自上而下冶的投
入产出模型[19鄄20]。 两种分析模型均有自身优缺点,产品生命周期模型通过范围确定、清单分析、影响评价和
结果解释等几个步骤,可以得出该产品从加工前、中、后总共产生的碳足迹。 该方法计算过程清晰,方法简单,
因而得到广泛应用。 缺点在于产品周期的边界难以确定,原始数据难以获取;投入产出模型是借鉴经济学分
析方法,建立经济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模型,该模型计算分为 3 个阶段,即直接碳排量计算阶段、间接
碳排放量计算阶段和其他间接碳排放量计算阶段。 缺点在于该模型仅仅是采用行业数据,对内部产品碳排放
量只是基本的估算,且对数据要求很高,实际使用率不高。 因此,本文将以景区内不同类型交通系统为研究对
象,采用产品生命周期模型,构建整个旅游交通系统碳足迹的分析框架。
1. 1摇 范围确定
国外学者根据多年研究成果,将服务依据其运作方式划分为 琢、茁、酌 三种类型,被学术界广泛应用[21]。
旅游交通服务作为以顾客前往固定服务设施为特征的服务,应被归纳为 琢 型服务,其生命周期可分为材料生
产期、建造施工期、运营使用期、运营后期 4 个阶段,其碳足迹也产生于这 4 个阶段。 材料生产期碳足迹主要
考虑与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包括车站、停车场、道路等设施)建设相关的原材料生产及交通工具建造等过程中
所产生的温室气体。 建造施工期主要考虑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原材料的运输、施工以及施工废弃
物处理的温室气体排放。 运营使用期主要考虑风景区内各种基础设施的正常使用以及交通工具运营期间所
产生的温室气体。 运营后期则主要考虑基础设施以及交通工具破坏拆除和废弃物处理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温
室气体。
旅游交通服务是一个特殊而又复杂的产品,本研究将限定在以下范围:(1)主要测度旅游风景区内部旅
游交通系统服务过程中产生的碳足迹,不考虑景区外为游客提供的其他旅游交通服务;(2)只考虑旅游交通
服务中能源及物质消耗所产生的碳足迹,不考虑交通提供的其他服务(如办公)所产生的碳足迹,对其资源消
耗(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等)不做详细考虑;(3)温室气体主要包括 CO2、CH4、CO、N2O、CFCS 等,由于 CO2 的绝
对含量远远大于其他温室气体的含量,因而本研究针对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主要考虑 CO2 的排放量;(4)旅游
交通系统的使用年限受其各类型交通方式子系统的使用年限限制,因此,本研究将采用各子系统中使用年限
最长的类型确定为旅游交通整体系统的使用年限。
为便于本研究的有序进行,在研究过程中做出以下假设:(1)由于所需数据的有限性,本研究只考虑旅游
交通系统提供服务的直接消耗,不考虑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劳动力的消耗以及日常维修中产生的碳足迹;(2)
关于物质消耗,由于所用材料在种类及其规格上都较为复杂,用量不等,本文假定不同种类的材料其规格均视
为该种类普通类型材料,并以其总量进行计算;(3)对于物质的重新利用所产生的碳足迹,应划入下一轮生命
周期,本文视具体情况考虑;(4)因旅游交通系统各交通工具开始运行的年份不一,本文假定其于同一年投入
使用;(5)功能单位的确定在生命周期评价过程中较为重要,为了使评价工作更好的开展,本研究功能单位统
一确定为吨。
1. 2摇 清单分析
从旅游交通服务 4 个阶段的划分来看,旅游交通是一个输入输出系统,在其各个阶段中能产生一定的温
室气体,从而形成碳足迹(表 1)。 据相关资料显示,温室气体主要产生于能源、物质、资源等消耗以及废弃物
处理过程中[15],但就旅游交通服务而言,则主要来源于物质能源消耗、废弃物排放。
4355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2 卷摇
http: / / www. ecologica. cn
表 1摇 旅游交通生命周期碳足迹清单分析
Table 1摇 Inventory analysis of carbon footprint during the tourism transportation life cycle
阶段 Stage 清单分析 Inventory analysis 数据获取 Data acquisition
材料生产 交通工具生产(汽车、缆车等)所需材料 难以测量
Production period 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人行道、索道等)所需材料,如水泥、钢材、石头、沙等 计算
建筑施工 交通工具组装耗能 难以测量
Construction period 各施工方式耗能情况(材料运输、场地整平、基础开挖、临时供电等) 估算
运营使用 交通工具、基础设施日常维修所耗材料及能耗 难以测量
Using period 交通工具正常运营所耗能耗(汽油、柴油、电力等) 计算
运营后期 交通工具破坏拆除所耗能耗 难以测量
Latter operation period 基础设施破坏拆除所耗能耗 估算
1. 3摇 碳足迹计算模型
根据旅游交通服务碳足迹产生的 4 个阶段,即材料生产期、建筑施工期、运营使用期、运营后期,可将旅游
交通系统生命周期内总碳足迹计算模型设计为:
M =移
n
i = 1
Mi + M忆i (1)
Mi =Mi1 + Mi2 + Mi3 + Mi4 (2)
式中,M指旅游交通系统生命周期内总碳足迹(kg),Mi 指旅游交通系统内 i型交通方式子系统生命周期碳足
迹(kg);M忆i 指 i型交通方式子系统在整个旅游交通系统中重新投入使用中产生的碳足迹(kg);n为旅游交通
系统内交通方式的种类数;Mi1,Mi2,Mi3,Mi4,分别指 i 型交通方式子系统材料生产期、建造施工期、运营使用
期和运营后期产生的碳足迹(kg);
(1)材料生产期摇 材料生产期内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是指旅游交通系统建设中各类材料在其生产过程
中所产生的温室气体。 为了方便研究,先将其转化为能量消耗。 因各材料在其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来源难以确
定,将能量消耗统一转换为煤耗量,再依据每千克煤在平均燃烧率为 80%前提下燃烧过程中释放的 CO2 进行
计算[22]。
Mi1 =移
n
j = 1
M j 伊 P (3)
式中,Mi1 为材料生产期产生的碳足迹(kg);M j 为 j类材料的使用总量(包括材料在建设过程的废弃量);n 为
材料种类数;P为单位材料 i生产 CO2 排放量(kg)。
(2)建造施工期摇 建造施工期的碳足迹主要来源于该阶段能源消耗及废弃物处理。 为使计算更为精确,
本文将从能源消耗及废弃物处理两方面进行考虑。
Mi2 = MR + MP (4)
式中,Mi2 为建造施工期产生的碳足迹(kg);MR 为建造施工期能源消耗产生的碳足迹(kg);MP 为建造施工期
废弃物处理产生的碳足迹(kg)。
能源消耗方面,从不同施工方法出发,根据单位施工面积能源消耗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计算,单
位施工能耗以参考文献[23]中的数据为标准值。
MR =移
n
r = 1
Ar 伊 Cr (5)
式中,MR 为能源消耗产生的碳足迹(kg);n为施工方法种类数;Ar 为 r类施工方法总施工面积;Cr 为 r 类施工
方法单位施工面积所产生的 CO2 排放量。
废弃物处理方面,则先根据废弃物处理方式所使用的能源消耗量,结合其能源碳排放系数进行碳排放量
的计算,再利用国际公认的转换公式(MCO2 =MC伊44 / 12)进行碳足迹转换。
(3)运营使用期摇 运营使用期的碳足迹主要来源于交通工具的运营及期间产生的生活垃圾。
5355摇 17 期 摇 摇 摇 窦银娣摇 等:旅游风景区旅游交通系统碳足迹评估———以南岳衡山为例 摇
http: / / www. ecologica. cn
Mi3 = MG + MB (6)
式中,Mi3 为运营使用期产生的碳足迹(kg);MG 为运营使用期生活垃圾产生的碳足迹(kg);MB 为运营使用期
交通工具运营产生的碳足迹(kg)。
生活垃圾产生的碳足迹根据碳足迹计算器获取;交通工具运营产生的碳足迹,则先根据下式计算出交通
工具运营时碳排放量[7],再根据国际公认的转换公式(MCO2 =MC伊44 / 12)得出碳足迹。
MC = D 伊 L 伊 a 伊 w (7)
式中,Mc为交通工具出行的碳排量(kg);D 为交通工具运营距离(km);L 为交通工具的实际油耗(L / km);a
为燃油密度(kg / L);w为燃油中碳的比重(% )。
(4)运营后期摇 运营后期的碳足迹主要考虑系统破坏拆除、废材料处理过程中能耗情况。
Mi4 = MD + MT (8)
式中,Mi4 为运营后期产生的碳足迹(kg);MD 为运营后期破坏拆除产生的碳足迹(kg);MT 为运营后期废材料
处理产生的碳足迹(kg)。
破坏拆除能耗由拆除施工方法决定,而根据各部分结构的不同,拆除施工方法也存在一定差异。 一般土
木结构采用人力或机械拆除,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爆破或机械拆除,钢结构采用人工解体等。 由于各拆除施
工方法的能耗难以估算,国内有学者提出拆除能耗按建造能耗的 90%计算[23],本文将采用这一标准计算。 而
废材料处理则主要考虑其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足迹。
2摇 实证分析
2. 1摇 研究区域概况
南岳衡山为我国五岳名山之一,素以五岳独秀、宗教圣地、文明奥区、中华寿岳著称于世。 现为国家级重
点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和国家 AAAAA 级旅游区。 自 2006 年来,为运作“泰山扩展四岳
申遗冶,准备申请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进行了环境综合治理。 2010 年 8 月提出了“保护千古名山,发展低碳
旅游冶思路,并首先从推行环保香开始,标志着南岳旅游风景区发展思路的重大转变。 南岳风景区旅游交通
系统由索道、公路、人行道三大子系统组成,其使用年限、道路里程等相关情况如表 2 所示。
表 2摇 南岳风景区旅游交通各子系统情况
Table 2摇 Subsystem of tourism transportation in Hengshan scenic spot
名称
Name
交通工具
Vehicles
道路里程 / km
Road mileage
使用年限于 / a
Service life
公路 Highways 公交车、私家车淤 25. 5 10
索道 Cableways 缆车 1. 7108 23
人行道 Walkways — 31 6
摇 摇 淤私家车主要是指景区内居民家用车,由于其为游客提供一定的旅游服务,本文将其纳入研究范围;于使用年限根据景区内实际情况进行
确定,是指大规模维修周期
2. 2摇 数据来源
据南岳区旅游局统计资料分析,该景区 11 月份至翌年 4 月份为旅游淡季,5 月份至 10 月份为旅游旺季。
因此,为了全面的、客观的反映南岳旅游风景区 1a内旅游交通系统的碳足迹,本项目合作成员于 2010 年 4 月
至 2010 年 6 月间对该景区进行淡旺季实地跟踪调查,并获取景区内不同交通方式运营情况。 其中,材料生产
期的材料使用清单和消耗量由南岳区公路局、建设局、索道公司提供;建造施工期建设项目和施工面积均由南
岳风景区管理处提供,废弃物则通过实地调查获取;运营使用期中 3 种旅游交通运行数据由南岳区传奇旅游
运输公司、索道公司、南岳中心风景区管理处提供,运营所产生的垃圾由实地调查取平均值获得;运营后期拆
除过程中的能耗量按照建造施工能耗的 90%计算。 此外,材料单位能耗、各种类施工单位耗能和能源能耗系
数等通过论文、报告和碳足迹计算器等途径获取。
2. 3摇 碳足迹计算
在实例的研究过程中,由于车辆的材料生产、装配、破坏拆除等活动甚为复杂,且目前国内外尚未有具体
6355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2 卷摇
http: / / www. ecologica. cn
的相关研究成果公布。 因此,在以下计算过程中,本文一概不予以考虑。
(1)材料生产期碳足迹计算
南岳风景区公路旅游交通系统主要包括道路、车辆及其他交通服务设施(如停车场、车站等)。 其道路规
格属于县级公路,宽 6 m,总里程为 25. 5 km。 道路修建用料主要为水泥,其中 21. 2 km里程的路面已铺设 4. 5
cm的沥青层。 车辆主要为 90 辆中型巴士及 55 辆私家小车(不包括办公用途的小轿车)。 其他交通服务设施
主要考虑 3 个停车场:一个面积为 1000m2 半山亭停车场、两个总面积为 750m2 的祖师殿停车场,主要修建材
料为水泥。
索道旅游交通系统由索道、缆车、索道站组成。 其中,索道为往复式、双承载、双牵引、封闭式类型容量索
道,运行距 1710. 8 m,最大跨距 1348 m,上下高差 472 m,离地最大垂直高 147 m,由 4 根规格为 42 cm的承重
绳和 4 根规格为 16 cm 的牵引绳组成运行载体,主要修建材料为钢材。 缆车主要有 2 辆,类型为往返车
厢 50+1 式。 索道站则包括半山亭索道站、南天门索道站,两者建筑规模相差甚小,本文将不加以区分。
人行道旅游交通系统的构成相对较为单一,主要考虑由规格为长 1 m、宽 0. 3 m、高 0. 13 m的阶梯修建而
成的人行道路部分,总里程为 31 km,主要修建材料为水泥、石头。
根据景区内各旅游交通子系统的相关情况,结合南岳区公路局、建设局、索道公司等部门机构提供的材
料,可得出各子系统的建材使用清单,再依据公式(3),即可计算出南岳风景区各旅游交通子系统在材料生产
期所产生的碳足迹(表 3)。
表 3摇 各旅游交通子系统的材料生产阶段碳足迹情况 / t
Table 3摇 Carbon footprint situation of tourism transportation subsystems in materials production stage
材料名称
Materials忆 Name
公路旅游交通
Tourist highway transportation
索道旅游交通
Tourist cableway transportation
人行道旅游交通
Tourist walkways transportation
沙 Sand 10. 126 0. 084 0. 009
石头 Rocks 147. 217 0. 532 2. 065
钢材 Steels 370. 281 250. 513
水泥 Cements 2592. 416 41. 011 3. 664
粘土砖 Clay Bricks 263. 332
沥青 Asphalt 508. 8
合计 Totals 3628. 840 555. 472 5. 738
(2)建造施工期碳足迹计算
由上述碳足迹计算模型可知,建造施工期的碳足迹主要来源于该阶段的能源消耗及废弃物处理。 能源消
耗方面主要涉及材料的运输耗能及施工耗能,据实地调查,南岳风景区内旅游交通系统的建材均属短途运输,
运输方式为公路汽车运输,而施工耗能主要涉及电力、柴油的消耗。 为便于研究工作的进行,本文将从其施工
方法出发,结合总施工面积,再依据公式(5)计算得出该阶段碳足迹情况(表 4)。
表 4摇 旅游交通系统建造施工阶段能源消耗碳足迹情况
Table 4摇 Carbon footprint situa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nstruction stage of tourism transportation subsystems
旅游交通子系统
Tourism transportation
subsystems
项目名称
Project name
材料运输
Material
transport
场地整平
Ground
leveling
基础开挖
Foundation
excavation
临时供电
Temporary
power supply
合计
Totals
公路旅游交通 222900 km 154750m2 154750m2 154750m2
Tourist highway transportation 碳足迹(t) 53. 34 233. 5269 373. 8077 310. 5922 971. 2668
索道旅游交通 2310 km 416. 4m2 416. 4m2 2082m2
Tourist cableway transportation 碳足迹(t) 0. 5528 0. 6284 1. 0058 4. 1787 6. 3657
人行道旅游交通 35332 km 20000m2 20000m2 15000m2
Tourist walkways transportation 碳足迹(t) 8. 4549 30. 1812 48. 3112 30. 1059 117. 0532
7355摇 17 期 摇 摇 摇 窦银娣摇 等:旅游风景区旅游交通系统碳足迹评估———以南岳衡山为例 摇
http: / / www. ecologica. cn
摇 摇 废弃物处理方面则考虑主要材料使用的废弃情况。 据调查得知,南岳风景区旅游交通系统主要材料使用
产生的废弃物多数被当地居民或其他设施建设重新利用,因此本文不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3)运营使用期碳足迹计算
对于南岳风景区旅游交通系统这一阶段碳足迹的计算,应从各类型交通工具的正常运营及其产生的生活
垃圾两方面进行阐述。
生活垃圾方面,主要考虑由游客产生的生活垃圾。 据实地调查,南岳风景区内人行道上平均每天产生的
垃圾量为 20 kg;两个索道站的垃圾主要为游客在排队等候缆车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日产生量达 12 kg;
3 个停车场的垃圾主要指游客在乘车过程中遗留的废弃物,平均每天产生量为 6. 5 kg。 生活垃圾以塑料袋和
纸制品为主。 因此,根据由北京凯来美气候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开发的碳足迹计算器可计算出人行道、公路、索
道 3 个旅游交通子系统的碳足迹分别为:21. 4、5. 8、14. 34 kg。
计算各交通工具正常运营中产生的碳足迹情况,应从其油耗数据及运营情况出发,在获取各种交通工具
典型车型情况和运营数据后(表 5),结合公式(6)和(7),可算出此阶段的碳足迹情况(表 6)。
表 5摇 各种交通工具运营情况数据统计
Table 5摇 Operation data statistics of transport facilities
交通类型
Vehicle types
线路长度 / km
Line length
典型车型
Typical cars
数量 /辆
Number
日运营里程 / km
Operating distance
per day
日客运量 /人
Passenger carrying
capacity per day
实际耗能 / 100km淤
Actual energy
consumption
普通公交 25. 5 丰田客车 76 5031. 2 2661 30. 9L
Bus 金龙客车 14 1041. 6 490 24. 9L
私家车 10 五菱之光 30 1200 340 8. 2L
Private cars 丰田 25 1000 300 13. 9L
缆车 Cable 1. 7108 往返车厢 50+1 式 2 90. 675 2365 818kw. h
摇 摇 数据来源:由南岳区传奇旅游运输公司、索道公司、南岳中心风景区管理处提供。 淤参照各车型官网公布的耗能参数,汽油的燃油密度为
0郾 732 kg / L;柴油的燃油密度为 0. 875 kg / L,电力碳排放系数为 0. 723 kg·kW-1·h-1
表 6摇 不同类型交通工具正常运营期间碳足迹情况 / a
Table 6摇 Carbon footprint situ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vehicles in operation stage
交通类型
Vehicle types
碳足迹 / t
Carbon footprint
碳排量 / t
Carbon
emissions
运营里程 / km
Operating
distance
实际能耗量 / km
Actual energy
consumption
燃油密度 / (kg / L)
Fuel density
燃油中碳
的比重 / %
Carbon proportion
in fuel
普通公交 1565. 6723 427. 0015 1836388 0. 309 L 0. 875 0. 86
Bus 218. 5114 59. 5940 380184 0. 249 L 0. 732 0. 86
私家车 82. 9027 22. 6098 438000 0. 082 L 0. 732 0. 86
Private cars 117. 1086 31. 9387 365000 0. 139 L 0. 732 0. 86
缆车 Cable 717. 7008 195. 7366淤 33096. 375 8. 18 kw. h 0. 723于 -
合计 Totals 2701. 8958 736. 8807 - - - -
摇 摇 淤缆车的碳排放量=正常运营耗电量伊电力碳排放系数;于电力碳排放系数为 0. 723 kg·kW-1·h-1
(4)运营后期碳足迹计算
运营后期拆除工作所产生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需先计算拆除过程中的能耗量(为建造施工能耗的
90% ),再将能耗转化为耗煤量,依据煤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进行估算。 而废建材的处理方面,多数建材可以
进行回收再利用。 根据前文旅游交通系统生命周期评价确定的范围,对于废建材处理产生的温室气体只考虑
从材料自拆除地点运往处置地点所产生的二氧化碳。 为方便研究,本文将废弃建材量按原建设所需量进行计
算(表 7)。
2. 4摇 结果分析
由于景区旅游交通系统的使用年限受各类型交通方式子系统的使用年限限制,本研究将采用各子系统中
8355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2 卷摇
http: / / www. ecologica. cn
使用年限最长时间为景区旅游交通系统的使用年限。 因此,在总量分析中,将南岳风景区旅游交通系统的使
用年限确定为 23a。 再根据公式(1)、(2)和上述数据,可计算出南岳风景区旅游交通系统各子系统生命周期
不同阶段的碳足迹情况,结果如表 8 所示。
表 7摇 运营后期碳足迹情况
Table 7摇 Carbon footprint situation in latter operation stage
项目
Project
公路旅游交通
Tourist highway transportation
索道旅游交通
Tourist cableway transportation
人行道旅游交通
Tourist walkways transportation
破坏拆除能耗 / MJ
Damaged removed
energy consumption
9864715. 5 64652. 99 1188851. 76
耗煤量 Coal consumption / t 336. 592 2. 206 40. 565
CO2 排放量 CO2 emission / t 874. 130 5. 729 105. 346
摇 摇 单位煤释放能量为 29. 3076 MJ / kg,单位标准煤 CO2 排放量为 2. 597 kg / kg;建造施工阶段的能耗计算已包括材料的运输能耗,因而在运营
后期废建材处理的碳足迹计算中不重复考虑
表 8摇 南岳风景区旅游交通生命周期碳足迹各阶段分布情况 / t
Table 8摇 Carbon footprint distribution of tourism transportation in different life cycle stages in Hengshan
阶段名称
Stages
公路旅游交通
Tourist highway
transportation
索道旅游交通
Tourist cableway
transportation
人行道旅游交通
Tourist walkways
transportation
合计盂
Total
材料生产期 Production period 3628. 84 555. 472 5. 738 7956. 533
建造施工期 Construction period 971. 2668 6. 3657 117. 0532 2419. 7904
运营使用期淤Using period 19863. 1175 16627. 50638 46. 866 57956. 75349
运营后期 Latter operation period 874. 13 5. 729 105. 346 2176. 615
小计 Subtotal 25337. 3543 17195. 07308 275. 0032 -
总计于Total 50674. 7086 19555. 368 1100. 0128 70509. 69189
摇 摇 淤该阶段的碳足迹=各系统交通工具日碳足迹伊365d伊各子系统的使用年限;于盂总计与合计一栏的数据应按南岳风景区旅游交通系统 23a
的使用年限计算,但为方便本文研究,公路、索道、人行道旅游交通子系统在景区整个交通系统中分别进行 2,1,3 次的新一轮投入使用,其使用
年限则分别取值为 20、23、24a,则 Mi忆= i型旅游交通子系统生命周期内产生的碳足迹伊在整个旅游交通系统中重新投入使用的次数
从总量来看,不同类型交通方式的碳足迹情况相差甚远。 就单个子系统而言,公路旅游交通的碳足迹为
索道旅游交通的 1. 5 倍,是人行道旅游交通的 92. 1 倍。 但就景区旅游交通系统而言,受使用年限限制,公路
旅游交通的碳足迹为索道旅游交通的 2. 6 倍,是人行道旅游交通的 46. 1 倍。 由此可见,公路旅游交通对旅游
景区的环境威胁最大,不利于旅游景区低碳旅游目标的实现。 索道和人行道旅游系统碳足迹相对较小,尤其
是人行道旅游交通方式环保效果最佳,这将为南岳旅游景区确定下一步申遗工作重点提供了决策依据。
从阶段构成来看,旅游交通各子系统生命周期内各阶段碳足迹比例差异较大。 对于公路旅游交通系统,
各阶段碳足迹在其生命周期中所占比例情况依次为:材料生产期占 14% 、建造施工期占 4% 、运营使用期占
79% 、运营后期占 3% ,运营使用阶段所占比例较大。 索道旅游交通系统各阶段的变化趋势与公路旅游交通
系统类似,运营使用阶段的碳足迹占整个生命周期碳足迹的 96% ,材料生产期、建造施工期和运营后期所占
比例较少,依次为:3% 、0. 6% 、0. 4% 。 而人行道旅游交通系统各阶段的碳足迹变化幅度相对于其他两个子系
统而言较小,材料生产期占 2% 、建造施工期占 43% 、运营使用期占 17% 、运营后期占 38% ,主要是建造施工
和运营后期阶段能源消耗较大。 由此可见,公路旅游交通和索道旅游交通系统在运营期的节能减排是实现南
岳景区低碳旅游目标的关键所在。
从来源构成来看,在景区旅游交通系统使用年限内,公路旅游交通的碳足迹以 50674. 7086 t位居首位,索
道旅游交通以 19555. 368 t排量位居第二位,而人行道旅游交通以 1100. 0128 t的排量排列第三,三者的所占
比例依次为 71% 、27% 、2% 。 相对而言,索道旅游交通与人行道旅游交通属于环保型。 从微观来看,能源消
9355摇 17 期 摇 摇 摇 窦银娣摇 等:旅游风景区旅游交通系统碳足迹评估———以南岳衡山为例 摇
http: / / www. ecologica. cn
耗所占比例较大。 能源消耗分为直接能源消耗和间接能源消耗,直接能源消耗主要是用来保证旅游景区交通
正常运行的能耗(如油耗、电耗等)。 以南岳景区普通公交为例,南岳景区主要有两种车型,即丰田 COASTER
型和金龙 KLQ6702 型,耗能类型分别为汽油和柴油。 根据各车型官网公布的耗能参数,两种车型每天碳足迹
总量达 4888. 174 kg,占全天不同类型交通工具碳足迹总量的 64. 56% 。 除用于设备正常运营的直接能源消耗
外,生产、运输相关物质的间接能源消耗遍布于生命周期每个时期。
从旅游风景区来看,在旅游景区内部,由旅游交通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集中在交通系统的建造施工、运营
使用、运营后期 3 个阶段。 在这 3 个阶段中,无论从横向或纵向进行比较,3 个交通子系统相互之间都存在差
异性。
3摇 结论与启示
本文以生命周期评价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旅游风景区旅游交通系统碳足迹计算模型,对 4 个阶段(材料
生产期、建造施工期、运营使用期、运营后期)的碳足迹采取了不同的计算方法,并实证于南岳旅游风景区,得
到了景区旅游交通系统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及构成,从而对景区旅游交通系统各个环节的碳排放进行
分析和研究,寻求减排方向。 从总量来看,公路旅游交通对旅游景区的环境威胁最大。 从阶段构成来看,公路
和索道旅游交通系统运营使用阶段碳足迹占整个生命周期的大部分。 相对而言,索道旅游交通与人行道旅游
交通属于环保型。 因此,景区节能减排的工作重点应是改造公路旅游交通系统,完善其运营机制。
从以上计算的结果分析中,可以得到几点启示:
(1)旅游交通系统作为旅游景区重要的旅游基础设施,在方便游客的同时,也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对
景区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 要实现低碳旅游和节能减排的目的,从旅游交通系统入手是一个重要的、可
行的切入点。
(2)在计算中,旅游交通系统运营阶段是碳排放量最大的阶段,其中公路旅游交通系统碳足迹最大,而索
道和人行道旅游交通系统相对环保。 此时游客选择交通工具的倾向对旅游交通系统碳排放量产生了重要影
响。 因此,应加强对游客“低碳旅游冶的宣传力度,积极介入游客对交通工具的选取意向,提倡综合旅游交通
方式。 进一步提高人行道建设质量,完善人行道周边基础设施,对人行道进行人性化和艺术化设计,提高人行
道的吸引力和使用频率。
(3)结合景区设施特征,选择合适的“低碳冶交通工具。 由于不同交通工具的能源类型和能耗系数存在差
别,因此,应因地制宜的选择合适的旅游交通工具。 对于南岳景区,其道路多为山路,路程较远,除了现在的索
道交通外,可适当加大金龙 KLQ6702 型车的投入使用量。 实践证明金龙 KLQ6702 型车每天碳足迹要比丰田
COASTER型车少得多。
(4)合理规划旅游交通线路,实现游客和景区双赢局面。 可以考虑对南岳风景区旅游交通系统作如下调
整:第一,从南岳镇到半山亭(索道运营中心)主要以步行和公交车为主。 这段路是进入核心景区的必经路,
路途较远、沿途风景一般,以公交系统为主的路线设计可提高旅游者的效率和效用;第二,从半山亭到南天门
主要以索道和步行为主,严格控制私车或公交车。 该段路程是南岳风景区精华,既可以漫步赏阅美妙风景,也
可坐上缆车空中鸟瞰南岳全景,更重要的是大大降低了碳排放;第三,从南天门到祝融峰以步行为主。 祝融峰
是南岳最高峰,地势险峻,适宜步行,该段路程应禁止机动车运营,以实现低碳旅游目标。
(5)提高运营机制的合理性,加快实现低碳旅游交通的步伐。 在旅游交通中,良好的运营机制可以大大
减少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若将运营机制分为机动发车制、定时发车制两种类型。 在年游客量一致的前提
下,景区交通按定时发车制所产生的碳足迹较小,按机动发车制所产生的碳足迹较大。 但这两种运营机制在
实际过程中必将产生游客投诉量增加、游客候车时间过长、游客对景区印象较差等一系列负面影响。 因此,需
要根据旅游淡旺季,探索一种具有较强灵活性的组合运营模式,为景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致谢:感谢衡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徐亮,曾娜,张立果,蔺桃江等同学在实地调研、数据整理和写
作等方面的帮助。
0455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2 卷摇
http: / / www. ecologica. cn
References:
[ 1 ]摇 The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UNWTO / OMT). From Davos to Copenhagen and Beyond: advancing tourism忆s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2012鄄01鄄18] . http: / / sdt. unwto. org / en / content / publications鄄1.
[ 2 ] 摇 Larsen H N, Hertwich E G. Analyz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from public services provided by counties.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1, 19
(17 / 18): 1975鄄1981.
[ 3 ] 摇 Sgouridis S, Bonnefoy P A, R Hansman J. Air transportation in a carbon constrained world: long鄄term dynamics of policies and strategies for
mitigat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commercial aviation.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 Policy and Practice, 2011, 45(10): 1077鄄1091.
[ 4 ] 摇 Piecyk M I, McKinnon A C. Forecast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road freight transport in 2020.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10, 128(1): 31鄄42.
[ 5 ] 摇 Huang Y, Bird R, Bell M.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emissions by road maintenance works and the disruped traffic using life cycle assessment and
micro鄄simulation.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 Transport and Environment, 2009, 14(3): 197鄄204.
[ 6 ] 摇 Zhang L, Huang Z. Life cycle study of coal鄄based dimethyl ether as vehicle fuel for urban bus in China. Energy, 2007, 32(10): 1896鄄1904.
[ 7 ] 摇 Hu Y F, Wang R, Yu Y J. A study on the evaluation of carbon footprint in Xiamen urban public transport system. Shanghai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0, 29(3): 98鄄101, 116鄄116.
[ 8 ] 摇 Filimonau V, Dickinson J, Robbins D, Huijbregts M A J. Review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analysis of hotels: life cycle energy analysis (LCEA) as a
holistic method for carbon impact appraisal of tourist accommodation.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1, 19(17 / 18): 1917鄄1930.
[ 9 ] 摇 Kuo N W, Chen P H. Quantifying energy use,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loads from island tourism based on a life cycle
assessment approach.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09, 17(15): 1324鄄1330.
[10] 摇 Xu J P, Yao L M, Mo L W. Simulation of low鄄carbon tourism in world natur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areas: An application to Shizhong District of
Leshan City in China. Energy Policy, 2011, 39(7): 4298鄄4307.
[11] 摇 Wang Y M. Calling for low鄄carbon tourism, boosting transition of development ways. Tourism Tribune, 2010, 25(2): 11鄄12.
[12] 摇 Shi P H, Feng L, Wu P.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 Touris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ow Carbon Tourism: Policy System and the
Guide of Practical Work. Beijing: China Tourism Press, 2010: 37鄄41.
[13] 摇 Shi P H, Wu P. A rough estima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O2 emission in tourism sector of China. Acta Geographical Sinica, 2011, 66(2):
235鄄243.
[14] 摇 Wu P, Shi P H. An estima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O2 emissions in tourism sector of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1, 21
(4): 733鄄745.
[15] 摇 Li P, Huang J H, Mo Y F, Yang G H. Carbon footprint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accommodation services in four鄄star hotels of Kunming. Tourism
Tribune, 2010, 25(3): 27鄄34.
[16] 摇 Wang L G, Liao W M, Huang M, Deng R G. Calculation of tourism carbon footprint on final consumption: a case of Jiangxi Province. Ecological
Economy, 2011, (5): 121鄄124, 168鄄168.
[17] 摇 Ming Q Z, Chen Y, Li Q L. Low鄄carbon tourism: the strategic choice of the tourism industrial ecology. Human Geography,2010, 25(5): 22鄄26,
127鄄127.
[18] 摇 Luo F, Zhong Y D, Wang H C. Carbon footprint and low carbon tourism research. World Regional Studies, 2010, 19(3): 105鄄113.
[19] 摇 Wang W, Lin J Y, Cui S H, Lin T. An overview of carbon footprint analysis.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 33(7): 71鄄78.
[20] 摇 Deng N S. Life Cycle Analysis. Beijing: Chemical Industry Press, 2003.
[21] 摇 Graedel B T E, Allenby R. Industrial Ecology, 2nd ed.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04.
[22] 摇 Qiao Y F. Studies on Energy Consumption of Traditional Dwelling Houses Based on Life Cycle Assessment [D]. Xi忆an: Master忆s Dissertation of
Xi忆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2006.
[23] 摇 Yang J. Life鄄 cycle analysis of energy use in anaerobic acidification鄄activated sludge proces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2003, 29(1):
20鄄23.
参考文献:
[ 7 ]摇 胡莹菲, 王润, 余运俊. 厦门城市交通系统碳足迹评估研究. 上海环境科学, 2010, 29(3): 98鄄101, 116鄄116.
[11] 摇 汪宇明. 倡导低碳旅游, 推进发展方式转型. 旅游学刊, 2010, 25(2): 11鄄12.
[12] 摇 石培华, 冯凌, 吴普. 旅游业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 政策技术体系与实践工作指南. 北京: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10.
[13] 摇 石培华, 吴普. 中国旅游业能源消耗与 CO2 排放量的初步估算. 地理学报, 2011, 66(2): 235鄄243.
[15] 摇 李鹏, 黄继华, 莫延芬, 杨桂华. 昆明市四星级酒店住宿产品碳足迹计算与分析. 旅游学刊, 2010, 25(3): 27鄄34.
[16] 摇 王立国, 廖为明, 黄敏, 邓荣根. 基于终端消费的旅游碳足迹测算———以江西省为例. 生态经济, 2011, (5): 121鄄124, 168鄄168.
[17] 摇 明庆忠, 陈英, 李庆雷. 低碳旅游: 旅游产业生态化的战略选择. 人文地理, 2010, 25(5): 22鄄26, 127鄄127.
[18] 摇 罗芬, 钟永德, 王怀採. 碳足迹研究进展及其对低碳旅游研究的启示. 世界地理研究, 2010, 19(3): 105鄄113.
[19] 摇 王微, 林剑艺, 崔胜辉, 吝涛. 碳足迹分析方法研究综述.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0, 33(7): 71鄄78.
[20] 摇 邓南圣, 王小兵. 生命周期评价.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21] 摇 Graedel T E, Allenby B R. 产业生态学椅施涵, 译. (第二版) .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22] 摇 乔永锋.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法(LCA)的传统民居的能耗分析与评价 [D]. 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23] 摇 杨健. 厌氧水解—活性污泥法的生命周期能耗分析. 环境保护科学, 2003, 29(1): 20鄄23.
1455摇 17 期 摇 摇 摇 窦银娣摇 等:旅游风景区旅游交通系统碳足迹评估———以南岳衡山为例 摇
ACTA ECOLOGICA SINICA Vol. 32,No. 17 September,2012(Semimonthly)
CONTENTS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for Ulmus elongat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b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factors
GAO Jianguo, ZHANG Yi, WU Yuhuan, et al (5287)
…………………………………
……………………………………………………………………………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methanogen community structures in Phragmites australis marsh soil in the Min River estuary
SHE Chenxing, TONG Chuan (5299)
…………………
………………………………………………………………………………………………
Energy balance closure and its effects on evapotranspiration measurements with the eddy covariance technique in a cropland
LIU Du, LI Jun, YU Qiang, TONG Xiaojuan, et al (5309)
…………
………………………………………………………………………
Effects of soil water potential on the growth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opulus tomentosa pulpwood plantation under
subsurface drip irrigation XI Benye, WANG Ye, DI Nan, et al (5318)…………………………………………………………
Physiological indices of leaves of jujube (Zizyphus jujuba) damaged by Apolygus lucorum
GAO Yong, MEN Xingyuan, YU Yi, et al (5330)
……………………………………………
…………………………………………………………………………………
Economic analysis of wetland resource protection: a case study of Beijing Wild Duck Lake
WANG Changhai, CUI Lijuan, MA Muyuan, et al (5337)
……………………………………………
…………………………………………………………………………
Comparative studies on the farmers忆 willingness to accept eco鄄compensation in wetlands nature reserve
WANG Changhai,CUI Lijuan,MAO Xufeng, et al (5345)
………………………………
…………………………………………………………………………
Remote sensing estimation models of Suaeda salsa biomass in the coastal wetland
FU Xin,LIU Gaohuan, HUANG Chong,LIU Qingsheng (5355)
……………………………………………………
……………………………………………………………………
Effects of N addition on soil organic carbon components in an alpine meadow on the eastern Qinghai鄄Tibetan Plateau
ZHENG Jiaojiao, FANG Huajun, CHENG Shulan, et al (5363)
………………
……………………………………………………………………
Estimating carbon emissions from forest fires during 2001 to 2010 in Daxing忆anling Mountain
HU Haiqing, WEI Shujing, SUN Long (5373)
…………………………………………
………………………………………………………………………………………
Predicting the effects of soil water potential on the growth of cut lily DONG Yongyi, LI Gang, AN Dongsheng, et al (5387)………
Rain enrichment鄄accelerated carbon emissions from soil in a Nitraria sphaerocarpa community in hyperarid region
LIU Dianjun, WU Bo, LI Yonghua, et al (5396)
……………………
…………………………………………………………………………………
Response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equestration to the “Grain for Green Project冶 in the hilly Loess Plateau region
XU Mingxiang, WANG Zheng, ZHANG Jin, et al (5405)
……………………
…………………………………………………………………………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bility in soil respiration in five temperate forests in Xiaoxing忆an Mountains, China
SHI Baoku,JIN Guangze,WANG Zhaoyang (5416)
…………………………
…………………………………………………………………………………
Distributions pattern of phosphorus, potassium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upstream of Shule river basin
LIU Wenjie, CHEN Shengyun, HU Fengzu, et al (5429)
…………………………
…………………………………………………………………………
COI1 is involved in jasmonate鄄induced indolic glucosinolate biosynthesis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SHI Lu, LI Mengsha, WANG Lihua, et al (5438)
………………………………………
…………………………………………………………………………………
Modeling canopy rainfall interception of a replanted Robinia pseudoacacia forest in the Loess Plateau
WANG Yanping,WANG Li,WEI Sanping (5445)
…………………………………
…………………………………………………………………………………
The differences of plant community diversity among the different altitudes in the Water鄄Level鄄Fluctuating Zone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LIU Weiwei, WANG Jie, WANG Yong, et al (5454)…………………………………………………………
Low鄄frequency drought variability based on SPEI in association with climate indices in Beijing SU Hongxin, LI Guangqi (5467)……
Response of upland jujube tree trunk diameter to different ecological factors
ZHAO Ying, WANG Youke, HAN Lixin,et al (5476)
……………………………………………………………
……………………………………………………………………………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seasonal dynamics of fine roots in a young Caragana korshinskii plantation
ZHANG Fan, CHEN Jianwen, WANG Mengben (5484)
………………………………
……………………………………………………………………………
Interspecific segregation of species in tree and shrub layers of the Pinus bungeana Zucc. ex Endl. community in the Wulu
Mountains, Shanxi Province, China WANG Lili, BI Runcheng, YAN Ming, et al (5494)………………………………………
Effects of long鄄term fertilization on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and nitrogen and enzyme activities during maize growing season
MA Xiaoxia, WANG Lianlian, LI Qinghui, et al (5502)
…
…………………………………………………………………………
A model to predict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dynamics in wheat based on the normalized method
LIU Juan, XIONG Shuping, YANG Yang, et al (5512)
………………………………………
……………………………………………………………………………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and an aesthetic evaluation of typical plant communities in the Shanghai Green Belt
ZHANG Kaixuan, LING Huanran, DA Liangjun (5521)
…………………………
……………………………………………………………………………
Carbon footprint evaluation research on the tourism transportation system at tourist attractions: a case study in Hengshan
DOU Yindi, LIU Yunpeng, LI Bohua, et al (5532)
……………
………………………………………………………………………………
An urban ecosystem assessment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SHI Huichun, LIU Wei, HE Jian, et al (5542)…………………………
Seasonal variations in distribution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nailfish Liparis tanakae in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Yellow Sea
ZHOU Zhipeng, JIN Xianshi, SHAN Xiujuan,et al (5550)
…
…………………………………………………………………………
Effects of cyanobacterial accumulation and snail grazing on the growth of vallisneria natans
HE Hu, HE Yuhong,JI Yachan,et al (5562)
……………………………………………
………………………………………………………………………………………
The structure and thermal insulation capability of Mustela sibirica manchurica winter pelag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LIU Yu,ZHANG Wei (5568)
………………
………………………………………………………………………………………………………
Ontogenetic shifts in selected body temperature and thermal tolerance of the tiger frog, Hoplobatrachus chinensis
FAN Xiaoli, LEI Huanzong, LIN Zhihua (5574)
……………………
……………………………………………………………………………………
The influence of tubificid worms bioturbation on organic phosphorus components and their vertical distribution in sediment of
Lake Taihu BAI Xiuling, ZHOU Yunkai, ZHANG Lei (5581)……………………………………………………………………
Review and Monograph
Research advances in ecological assessment of urban greenspace MAO Qizheng, LUO Shanghua, MA Keming, et al (5589)………
Ecological hot topics in global change on the 2nd International Young Ecologist Forum
WAN Yun, XU Lili, GENG Qifang,et al (5601)
…………………………………………………
……………………………………………………………………………………
Scientific Note
Screening trial for the suitable plant species growing on sand dunes in the alpine valley and its recovery status in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basin of Tibet, China SHEN Weishou, LI Haidong, LIN Naifeng, et al (5609)…………………………………
《生态学报》2013 年征订启事
《生态学报》是中国生态学学会主办的生态学专业性高级学术期刊,创刊于 1981 年。 主要报道生态学研
究原始创新性科研成果,特别欢迎能反映现代生态学发展方向的优秀综述性文章;研究简报;生态学新理论、
新方法、新技术介绍;新书评介和学术、科研动态及开放实验室介绍等。
《生态学报》为半月刊,大 16 开本,300 页,国内定价 90 元 /册,全年定价 2160 元。
国内邮发代号:82鄄7,国外邮发代号:M670
标准刊号:ISSN 1000鄄0933摇 摇 CN 11鄄2031 / Q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也可直接与编辑部联系购买。 欢迎广大科技工作者、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图书
馆等订阅。
通讯地址: 100085 北京海淀区双清路 18 号摇 电摇 摇 话: (010)62941099; 62843362
E鄄mail: shengtaixuebao@ rcees. ac. cn摇 网摇 摇 址: www. ecologica. cn
摇 摇 编辑部主任摇 孔红梅摇 摇 摇 执行编辑摇 刘天星摇 段摇 靖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
(SHENGTAI摇 XUEBAO)
(半月刊摇 1981 年 3 月创刊)
第 32 卷摇 第 17 期摇 (2012 年 9 月)
ACTA ECOLOGICA SINICA
摇
(Semimonthly,Started in 1981)
摇
Vol郾 32摇 No郾 17 (September, 2012)
编摇 摇 辑摇 《生态学报》编辑部
地址:北京海淀区双清路 18 号
邮政编码:100085
电话:(010)62941099
www. ecologica. cn
shengtaixuebao@ rcees. ac. cn
主摇 摇 编摇 冯宗炜
主摇 摇 管摇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摇 摇 办摇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海淀区双清路 18 号
邮政编码:100085
出摇 摇 版摇
摇 摇 摇 摇 摇 地址:北京东黄城根北街 16 号
邮政编码:1R00717
印摇 摇 刷摇 北京北林印刷厂
发 行摇
地址:东黄城根北街 16 号
邮政编码:100717
电话:(010)64034563
E鄄mail:journal@ cspg. net
订摇 摇 购摇 全国各地邮局
国外发行摇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地址:北京 399 信箱
邮政编码:100044
广告经营
许 可 证摇 京海工商广字第 8013 号
Edited by摇 Editorial board of
ACTA ECOLOGICA SINICA
Add:18,Shuangqing Street,Haidian,Beijing 100085,China
Tel:(010)62941099
www. ecologica. cn
Shengtaixuebao@ rcees. ac. cn
Editor鄄in鄄chief摇 FENG Zong鄄Wei
Supervised by摇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ponsored by摇 Ec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
Research Center for Eco鄄environmental Sciences, CAS
Add:18,Shuangqing Street,Haidian,Beijing 100085,China
Published by摇 Science Press
Add:16 Donghuangchenggen North Street,
Beijing摇 100717,China
Printed by摇 Beijing Bei Lin Printing House,
Beijing 100083,China
Distributed by摇 Science Press
Add:16 Donghuangchenggen North
Street,Beijing 100717,China
Tel:(010)64034563
E鄄mail:journal@ cspg. net
Domestic 摇 摇 All Local Post Offices in China
Foreign 摇 摇 China International Book Trading
Corporation
Add:P. O. Box 399 Beijing 100044,China
摇 ISSN 1000鄄0933
CN 11鄄2031 / Q
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内邮发代号 82鄄7 国外发行代号 M670 定价 70郾 00 元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