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bsorp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Pb, Cd by corn, lupin and chickpea in intercropping systems

玉米和羽扇豆、鹰嘴豆间作对作物吸收积累Pb、Cd的影响



全 文 :第 26卷第 5期
2006年 5月
生 态 学 报
AC I ECOLOGICA SINICA
Vo1.26。No.5
May,2006
玉米和羽扇豆、鹰嘴豆间作对作物
吸收积累 Pb、Cd的影响
黄益宗,朱永官,胡 莹,刘云霞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 100085)
摘要:采用土壤盆栽试验研究玉米、羽扇豆和鹰嘴豆在不同分隔,间作方式下对 Pb、cd吸收积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分
隔,间作方式对玉米 、羽扇豆和鹰嘴豆生物量变化有不同的影响。不同分隔,间作方式均显著影响玉米地下部对 Pb的吸收,但
是不同间作方式对玉米地上部 Pb含量影响不大。塑料分隔以及玉米.鹰嘴豆间作可显著减少玉米地下部对 Pb的吸收。在玉
米单作中,塑料分隔和尼龙网分隔处理的玉米地下部 Pb含量分别比不分隔处理时降低 41.1%和 33.3%。在不分隔处理时,玉
米.鹰嘴豆间作的玉米地下部 Pb含量仅分别为玉米单作和玉米.羽扇豆间作时的 53.9%和63.8%。不同分隔方式对玉米地下
部 cd含量影响较大,但是不管是间作还是分隔方式均对玉米地上部 cd含量影响不大。同时,还讨论了不同分隔,间作方式对
羽扇豆和鹰嘴豆 Pb、cd含量的影响。作物根际土壤溶液 Pb含量随着作物的生长而不断降低 ,但 cd含量却不断提高。不同分
隔,问作方式对作物根际土壤溶液 Pb、Cd含量也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玉米 ;羽扇豆;鹰嘴豆;间作;铅;镉
文章 编号 :1000-0933(2006)05—1478.08 中图分类 号:Q143,S181,X171.5 文献标识码 :A
Absorp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Pb, Cd by corn, lupin and chickpea in
intercropping systems
HUANG Yi—Zong,ZHU Yong-Guan,HU Ying,LIU Yun—Xia (Research Center for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咖 100085,China).ActaEcologica Sinica,20O6,26(5):1478—1485.
Abstract:Owing to Severa]human economic activities(such as application of municipal sewage sludge,atmospheric deposition of
Cd,mining activities,application of chemical fertilizers and pesticides),lead(Pb)and cadmium(Cd)contamination of soils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in China.
The efects of diferent intercropping systems.namely,monocuhure of coin(Zea mays Var.Tiandan No.8),corrflupin
(Lupinus luteus L.)and coin/chickpea(Cicer arietinum L.)on uptake and accumulation of Pb and Cd by these plants in soils
contami nated wi th heavy metals were investigated in a greenhouse experiment.For intercropping treatments, there were the
following separation modes:(1)no separation;(2)separation by a plastic barier to eliminate root contact and solute movement;
and(3)separation by a nylon mesh(30 m)to prevent root contact but to alow solute exchang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cant changes in biomass(shoot and root)of different crops under diferent intercropping and separation modes.The
concentratioBS of Pb in the roots of COin were signifcantly afected by different intercropping systems and diferent separation
modes.but Pb in the shoot of COin were not signifcantly diferent between separation modes.Pb concentrations were lower in the
roots of com cuhivated in the compartments separated by plastic barrier or in corn/chickpe a intercropping systems. Th e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项 目(40225002);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资助项目(KZCX1·SW-19)
收稿日期:2005.11-23;修订 日期:2006.03—15
作者简介:黄益宗(1970~),男,广西南宁人,壮族,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农林生态环境研究.E-mail:hyz@mail.rcees.ae.cn
Foundation item:The pmj~t WaS supported by Outstanding Young Scientist Program of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4O2250O2);the
Knowledge Innovation Pr卿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No.KZCX1一SW一19)
Reedved date:2005—11-23;Accepted date:2006-03—15
Biography:HUANG Yi—Zong。Ph.D.,Associate professor,mainly eBgaged i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ecology and environment·E—mail:hyz@mail-rot~$·ac-c“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5期 黄益宗 等:玉米和羽扇豆、鹰嘴豆间作对作物吸收积累 Pb、cd的影响
concentrations of Cd in the shoot of corn were not signifcantly affected by both separateion modes and diferent intereropping
systems,bu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d accumulation in the roots of COrn between separation modes.The changes in
concentrations of Pb and Cd in lupin and chickpea plants under diferent intereropping systems and diferent separation modes were
also discussed.The concentrations of Pb in rhizosphere soil solutions decreased with growth time.but the reverse Was true f0r Cd.
PB and Cd concentrations in rhizosphere soil solutions were also afected by intereropping systems or separation modes.
Key words:COrn ;lupin;chickpea;intercrop;lead;cadmium
由于长期进行污水灌溉和污泥施用、人为活动引起的大气沉降、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以及化肥、农药的
大量施用等 ,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 日趋严重。位于沈阳市西郊的张士灌区是全国有名的污灌区,灌 区土壤镉
含量高达5 mg/kg,生产的稻米含镉量可达 1 mg/kg,超过国家标准 3~5倍⋯。不合理开采矿石将引发较为严
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 。刘辉等发现北京市郊东三岔铅锌矿区周围土壤 已受到较为严重的镉污染 ,且植物
中的镉含量与土壤中碳酸盐结合态的镉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的刁江流域,由于
长期不合理的矿产资源开发而导致该流域土壤重金属污染 比较严重。该流域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金洞村 ,其
农 田土壤为 0~15 am和 15~35 am时 ,Cd分别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推 的 60多倍 和 100多倍 ,Pb分别
为 1.72和 2.72倍_3]。据周建利和陈同斌 综述 ,我国上海 、广州 、天津、沈阳、西安等城郊 的菜地土壤均受 到
重金属 Pb、cd等的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可影响作物的生长,进而经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从而危害人体的健
康。不同农业措施诸如土壤管理、水分管理、作物间作等将会影响作物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和积累,这方面的
研究报道不多 J。
问混套作是我国传统的精耕细作的农业措施之一。豆科与禾本科植物问作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间作方式,
这种问作方式具有许多优点 :1)植物可充分利用光 、热、水 、气等资源;2)豆科可向禾本科 植物转移氮素 曲 ;
3)促进禾本科植物对有机磷 的吸收 。‘⋯;4)改善作物的铁营养状况 ’ ;5)提高作物 的生物量和粮食 产
量 。不 同植物问作对土壤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很少有人报道 ],本文开展豆科和禾本科作物问作对土
壤重金属迁移转化影响机理的研究 ,将为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土壤
供试土壤采自湖南省冷水江市铅锌矿尾矿砂土壤。土壤采回后经风干、磨碎、过 1 mm筛、保存,以备试
验分析及作物培养试验应用。土壤 的基本理化性质为 :土壤 pH 7.86,有机质 29.4 g/kg,CEC 4.80 amo1/kg,
Pb679.08 mg/kg,Cd8.10 mg/kg。土壤颗粒组成 :<0.02 mm占 31.20%。
1.2 供试作物
供试玉米由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提供,品种为甜单 8号(Zea mays var.Tiandan No.8)。羽扇豆(Lupinus
luteus L.)和鹰嘴豆(Cicer arietinum L.)均由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提供。种子经 10%H,02溶液消毒 10 min,
然后用水冲洗几遍 ,种子经催芽后直接播种至土壤中。
1.3 试验方法
试验用特制的 PVC盆(直径7 am,高 17 cm)进行,PVC盆有 3种不同的分隔方式:用聚氯乙烯粘合剂将 30
ktm尼龙网粘在盆的中间 ,把盆分隔成 2室(尼龙网分隔);同样 的方法用塑料膜把盆分隔(塑料分隔);盆的中
间没有任何分隔(不分隔)。问作方式有 3种:玉米单作、玉米,羽扇豆问作和玉米,鹰嘴豆问作。9个处理,每
个处理 4次重复,共 36盆 。每盆装土 800 g,栽植 2株作物 。在装土的过程中,把土壤溶液采样器(购 自荷兰瓦
格宁根大学)埋入土壤中,深度约在玉米的根际区内,用于采集土壤溶液。用去离子水调节土壤水分含量至田
问持水量的70%,土壤平衡 3周,然后再播种玉米、羽扇豆和鹰嘴豆。每盆添加尿素0.428 g/kg、硫酸钾 0.247
g/kg作为作物生长所需的肥料。称重法每两天用去离子水给土壤补充水分。试验在可调节光照和温度的培
养室 内进行。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生 态 学 报 26卷
1.4 采样与分析
试验开始后,每隔 7 d用 10 mL医用注射器抽取土壤溶液,并放置于4℃的冰箱中保存。作物生长 1个月
后进行收获。植物样品在 7O℃的温度下烘干,并分别称量其地上部及地下部的干重。土壤基本性质测定:土
壤pH值的测定采用土水比为 1:2.5(H2O)浸提,酸度计测定;土壤有机质采用水合热重铬酸钾氧化.比色法;
阳离子交换量 (CEC)采用乙酸铵法测定;土壤颗粒组成用比重计法测定【1 。土壤 Pb和 cd用王水消解,ICP-
OES测定 。
土壤溶液样品分析前需进行过滤,而植物样品用优级纯浓硝酸进行消解处理。用国家物质标准中心提供
的污染茶叶样品(GBW 07605(GSV.4))进行质量控制,Pb和 cd回收率均为 95%左右。土壤溶液和植物样品
中的 Pb和 Cd均用 ICP-MS测定 。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间作和分隔方式对作物生物量变化的影响
不同分隔/间作方式对玉米 、羽扇豆和鹰嘴豆生物量的影响见 表 1。生长 1个月的玉米 、羽扇豆和鹰嘴豆
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分配比例不一样。对玉米而言,地上部生物量基本是地下部生物量的 1倍左右,鹰
嘴豆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比例接近于 2.0,而羽扇豆这个比例大于 2.0以上。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统计,发
现不同分隔方式对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不同间作方式以及间作方式和分隔方
式的交互作用对地上部生物量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在玉米单作中,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在不分隔处理时
均比尼龙网分隔和塑料分隔时减少 18.2%。不同间作方式对玉米地下部生物量的影响也达到 P<0.05的显
著水平,而不同分隔方式以及间作方式和分隔方式的交互作用对地下部生物量变化影响不大。
在玉米.羽扇豆间作和玉米一鹰嘴豆间作中,不同分隔方式对羽扇豆或鹰嘴豆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影
响也不大 。在相同的分隔方式中作物的总生物量 由大到小 的变化趋势为 :玉米.羽扇豆间作 >玉米单作 >玉
米.鹰嘴豆间作。例如在不分隔处理中,玉米/羽扇豆间作的总生物量为 1.20 g,大于玉米单作的0.95 g,也大
于玉米.鹰嘴豆间作的0.89 g。在尼龙网分隔和塑料分隔时也出现这种趋势,这是因为羽扇豆的生物量比其
它两种作物大 ,而且玉米一羽扇豆间作有利于玉米 的生长 ,而玉米.鹰 嘴豆间作稍微抑制玉米 的生长所致。对
作物总生物量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统计,发现只有不同间作方式对作物总生物量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
而不同分隔方式以及间作和分隔方式的交互作用对作物总生物量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2.2 不同分隔/间作方式对作物吸收积累 Pb和 Cd的影响
2.2.1 Pb 不同分隔,间作方式对玉米地上部和地下部 Pb含量的影响见表 2。各个处理的玉米地下部 Pb含
量范围在63.96—139.03 mg/kg之间,而地上部仅为2.14 3.94 mg/kg,说明 Pb从地下部向地上部转移的量十
分少。从表 2可以看出,不同分隔方式对玉米地上部 Pb含量影响差异显著(P<0.05)。在同一种间作方式
中,玉米地上部 Pb含量均可以看出这样 的趋势 :塑料分隔 >不分隔 >尼龙网分隔。例如在玉米单作中,尼龙
网分隔处理的玉米地上部 Pb含量显著低于塑料分隔和不分隔处理,仅分别为它们的 60.9%和68.2%,但是
塑料分隔和不分隔处理 Pb含量没有差异。在玉米.羽扇豆间作中,尼龙网分隔处理的玉米 Pb含量比塑料分
隔处理减少 26.4%。在玉米一鹰嘴豆间作中,塑料分隔处理的玉米地上部 Pb含量分别比尼龙网分隔和不分隔
处理提高79.O%和 32.8%,而尼龙网分隔和不分隔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这是因为不同的分隔方式使作物
的根系相互作用不一样。导致其吸收和转移 Pb的量有差异。
不同分隔方式对玉米地下部 Pb含量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在不同的间作方式中,玉米地下
部 Pb含量均是不分隔和尼龙网分隔处理大于塑料分隔处理。在玉米单作中,塑料分隔和尼龙网分隔处理的
Pb含量差异不明显,但是它们均显著低于不分隔处理的 Pb含量(139.03 ms/ks),分别比不分隔处理时降低
41.1%和33.3%。在玉米.羽扇豆间作中,塑料分隔处理的 Pb含量分别比不分隔和尼龙网分隔处理降低
3O.3%和21.8%。在玉米.鹰嘴豆间作中,塑料分隔的玉米地下部 Pb含量比尼龙网分隔处理降低 20.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5期 黄益宗 等:玉米和羽扇豆、鹰嘴豆间作对作物吸收积累 Pb、Cd的影响 1481
*括 号内数 字表不误差限 ,总生物量 为玉米 和羽扇 显或 厦嘴显的地上 郡和地 F邵总和 Date in brackets represent the standard erors:The date
of total biomass is the summation of overground and underground biomass of coin and lupin or chickpea
不同的间作方式对玉米地下部 Pb含量的影响也达到极显著水平 (P<0.001)。在不同的分隔方式中,玉
米一鹰嘴豆间作的 Pb含量均 比玉米单作和玉米一羽扇豆间作时低。比如在不分隔处理时,玉米单作、玉米一羽扇
豆间作和玉米一鹰嘴豆间作的 Pb含量分别为 139.03 mg/kg、117.49 mg/kg和 74.97 mg/kg,玉米一鹰嘴豆间作 的
Pb含量仅分别为玉米单作和玉米一羽扇豆间作时的 53.9%和 63.8%。玉米在与羽扇豆和鹰嘴豆的间作条件
下,由于豆科植物可促进土壤氮、磷的释放,提高玉米对有机磷⋯ 、有效氮 等元素的吸收,从而提高玉米抵
抗重金属的毒害能力。另外,磷可降低土壤中 Pb的生物有效性 ,这可能是玉米吸收 Pb减少的原因之一。
在塑料分隔处理 中,玉米一鹰嘴豆间作 的玉米地下部 Pb含量均显著低于玉米单作和玉米一羽扇 豆间作 ;在尼龙
网分隔处理 中,玉米一鹰嘴豆间作的 Pb含量也显著低于玉米一羽扇豆间作。从表 2中还可以看出 ,不同间作和
分隔方式的交互作用对玉米地下部 Pb含量 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P<0.001),而对玉米地上部 Pb含量 的
影响不大。
对羽扇豆和鹰嘴豆来说,Pb从地下部向地上部转移的量也十分少,这两种作物的地上部 Pb含量仅分别
为地下部的 1.2% ~3.3%和 3.2% ~4.0%(表 3)。羽扇豆和鹰嘴豆地下部 Pb含量差异较大 。在不分隔和塑
料分隔处理中,鹰嘴豆地下部 Pb含量分别比羽扇豆降低 56.1%和 66.0%,而地上部 Pb含量差异不明显。在
尼龙网分隔处理中,这两种作物不管在地上部还是在地下部其 Pb含量均有显著差异,地上部鹰嘴豆 Pb含量
比羽扇豆降低 43.1%,而地下部也降低 52.7%。
同一种作物在不同的分隔方式中 Pb含量也不一样。对羽扇豆而言,地上部和地下部 Pb含量不同分隔处
理间均没有达到显著差异水平 ,而鹰嘴豆地下部 Pb含量不同分隔处理间有显著差异,塑料分隔和尼龙网分隔
处理 Pb含量分别比不分隔处理降低 40.4%和 26.Q%(表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482 生 态 学 报 26卷
裘 2 不同分隔,间作方式对玉米 Pb含量(ms/ks)的影响
Table 2 Efects of diferent 9e1埔rated,inIercIDDDil嚏 modes OR Pb concentration of COm
*括号 内数字表示误差限 Datein brackets representthe s~dard erors
裹 3 不同分隔方式对羽扇豆和鹰嘴豆 Pb和 Cd含量 (rag/ks)的影响
Table 3 Effectsof diferent separated/intercroppingmodes oR Pb.Cd concentrationsof lapin and chickpea
括号 内数 字表不 误差限 Date in brackets represent the standard error8
2.2.2 Cd 与 Pb不一样 ,玉米从地下部 向地上部迁移的 Cd较多。玉米地上部 Cd含量为地下部的 22.3%一
82.1%。不同间作和分隔方式对玉米地上部 cd含量影响不大,方差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差异不显著,但是其交
互作用影响达到 P<0.05的显著水平(表 4)。说明间作和分隔方式 的共同作用可影 响 cd向玉米地上部转
移。同样,不同间作方式对玉米地下部吸收 cd影响也不大,但是不同分隔方式以及间作和分隔方式的交互作
用对玉米地下部 cd含量影响分别达到极显著(P<0.001)和显著水平(P<0.01)。在玉米.羽扇豆间作中,塑
料分隔和尼龙网分隔处理的玉米地下部 cd含量分别比不分隔处理减少 17.2%和30.1%。在玉米.鹰嘴豆间
作中,塑料分隔处理的 cd含量比不分隔处理减少 41.7%,也比尼龙网分隔处理减少 31.7%。说明塑料分隔
处理可降低玉米根系对cd的吸收积累,塑料分隔阻断作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可能是导致玉米根系吸收积累
Cd较少的原因之一。
羽扇豆和鹰嘴豆的地上部和地下部 Cd含量相差较大,这与玉米有区别。此两种作物的地上部 Cd含量只
分别为地下部的 1.1%一1.9%和3.8%一5.3%。不同分隔方式除了对羽扇豆和鹰嘴豆的地下部 cd含量影响
达到显著水平以外,对这两种作物的地上部 cd含量影响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表 3)。对羽扇豆来说,塑料分
隔和尼龙网分隔处理的地下部 cd含量分别为 3.95 mg/kg和 3.68 mg/kg,分别 比不分隔处理减少 26.2%和
31.2%。鹰嘴豆的地下部 cd含量在塑料分隔处理时为2.12 mg/kg,少于不分隔(2.79 mg/kg)和尼龙网分隔处
理(2.96 mg/kg)的 Cd含量。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5期 黄益宗 等:玉米和羽扇豆、鹰嘴豆间作对作物吸收积累 Pb、cd的影响 1483
表 4 不同分隔,间作方式对玉米 cd含■(mg/kg)的影响
Table 4 Efects of diferent seuarated/intercrom~inzmodes onCd concentration of corll
*括 号 内数 字 表 不 误 差 限 Date in brackets represent the standard error8
2.3 土壤溶液中 Pb和 Cd含量的动态变化
不同分隔/间作方式对玉米根际土壤溶液 Pb含量的影响见图 1。从 图中可以看出,土壤溶液 Pb含量在作
物生长初期 比较高 ,第 7天时达 12/~g/L以上 ,第 14天时迅速下降到 5/~g/L左右,14 d以后土壤溶液 Pb含量
变化不 明显 。这是因为鹰嘴豆等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其根系不断分泌一些有机酸 、氨基酸等物质 ,土壤在这些
酸性 物质的作用下磷释放不断增加,而磷可降低土壤中铅的生物有效性 ,提高土壤中铅的化学稳定性n ’”]。
不分隔处理中,玉米.羽扇豆间作 的土壤溶液 Pb含量 比玉米单作和玉米.鹰嘴豆间作 时稍高,但 是经数学
统计差异不显著。塑料分隔处理中,玉米.鹰嘴豆间作 的土壤溶液 Pb含量 比玉米单作 和玉米.羽扇豆 间作时
稍高 ,差异也不显著 。尼龙网分隔处理中,不同间作方式间的土壤溶液 Pb含量没有太大差异 。
玉米根际土壤溶液 cd含量随作物生长时间延长而发生的动态变化情况与 Pb不一样 ,随着时间的延长而
不断地提高。各个处理中 cd含量从第 7天的 1.5/~g/L左右提高到第 28天的4.3/~g/L以上(图 1)。这是因为
随着作物的不断生长,其根系分泌的有机酸 、氨基酸及一些酚类物质不断增加,这些物质与 Cd作用 下可增加
cd的移动性 ’ 锄 ,这可能促进 cd向土壤溶液淋溶 。在不分隔处理 中,玉米.羽扇豆间作的土壤溶液 cd含量
比玉米单作时稍高 ,玉米.鹰嘴豆间作时最低 ,但是不同间作之间差异不显著。在塑料分隔处理中,玉米.羽扇
⋯ ⋯ 玉米单作 Monoculture ofcorn + 玉米.羽扇豆 Corn/Lupin + 玉米一鹰嘴豆Corn/Chickpea
图 1 不同分隔/间作方式对玉米根际土壤溶液 Pb、cd含量的影响
Fig.1 EⅡ&协 of diferem separated/intercropping modes on Pb。Cd concentrations in rhizosphere soils solution for corn
5 O 8 6 4 2 O

,o IIo一苗扫I10oIIou 口u,o IIo一苗扫I10oIIou
^ TD棚如qd ^ 棚如口u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484 生 态 学 报 26卷
豆间作和玉米一鹰嘴豆间作的土壤溶液 Cd含量均比玉米单作时稍低,但是不同间作间差异也不显著。尼龙网
分隔处理中,不同间作导致土壤溶液 cd含量变化差别不大。
羽扇豆和鹰嘴豆根际土壤溶液 Pb和 cd含量的变化见图2,从图中得出,土壤溶液 Pb含量也是从第 7天
到第 14天迅速下降,第 14天后变化不大。第 7天时,羽扇豆根际土壤溶液 Pb含量在不分隔、塑料分隔和尼
龙网分隔处理时分别为 17.55 g,L、16.73 L和 1O.95 L,到第 14天时分别下降到4.21 L、5.36 L和
4.58 L。同样,在不分隔、塑料分隔和尼龙网分隔处理,鹰嘴豆根际土壤溶液 Pb含量第 14天时比第 7天时
分别降低 7O.5%、59.3%和72.O%。羽扇豆和鹰嘴豆根际土壤溶液 Pb含量有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在不同分隔
方式时这两种作物分泌有机酸、氨基酸和酚类物质的量不一样,其溶解土壤中磷的能力有差异,导致土壤中铅
的化学稳定性不一样。羽扇豆和鹰嘴豆根际土壤溶液cd含量与玉米一样也随着作物的生长而不断提高。而
羽扇豆的提高幅度比鹰嘴豆稍高一些,这可能是羽扇豆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及酚类物质更有利于 Cd的迁移。
l

U
o
U
一 羽扇豆Lupin ⋯·⋯ 鹰嘴豆Chic~
图2 不同分隔方式对羽扇豆和鹰嘴豆根际土壤溶液 Pb、cd含量的影响
Fig.2 Efects of different separated/intercropping modes on Pb,Cd concentrations in rhizosphere soils solution for lupin and chickpea
3 结 论
(1)不同分隔方式对玉米地上部生物量、不同间作方式对玉米地下部生物量以及作物总生物量影响达到
显著水平(P<0.05)。不同分隔方式对羽扇豆和鹰嘴豆生物量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2)不同间作和分隔方式均显著影响玉米地下部对 Pb的吸收,但是不同间作方式对玉米地上部 Pb含量
影响不大。塑料分隔以及玉米一鹰嘴豆间作可降低玉米地下部对 Pb的吸收;
(3)不同分隔方式对玉米地下部 cd含量影响较大,但是不管是间作还是分隔方式均对玉米地上部 cd含
量影响不大;不同分隔方式对羽扇豆地下部 cd含量以及鹰嘴豆地下部 Pb、cd含量有显著影响;
(4)作物根际土壤溶液 Pb含量随着作物的生长而不断降低,但 cd含量却不断提高。不同间作和分隔方
式对作物根际土壤溶液 Pb、cd含量也有一定影响。
References:
[I] Liao z J.Environmental Chemistry of Microelements and Their Biology Efects.Beijing:Chinese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 s,1993.299—302.
[2】 uu H,Feng L,Chen M.Study on soil Cd contamination in diggings.Coloured Metal,2004,56(4):47一鹌.
[3 J Song S Q,Liang L F,Zhou Y z,et a/.The situation and remedial me~ur~$of the cmpland poluted by heavy melals from mining along the Dianjiang
River.Buletin ofMineralogy,Pet~|ogy and Geochemistry,2003,22(2):152—155.
[4] Zhou J L,Chen T B.Situation and pro6peet of research on heavy metal polution in vegetables and soils for vegetable cultivation in urban 8舢 of China.
Joumal of Hubei A cultural Colege,2OO2,22(5):476—480.
:2 5 0 8 6 4 2 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5期 黄益宗 等 :玉米和羽扇豆 、鹰嘴豆间作对作物吸收积 累 Pb、cd的影响 1485
[5] wu H J,Li L,Za~ng F S.1he influence of interspecifc interactions on Cd uptake by rice and wheat intereropping.Review of 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Technology,2003,5(5):43~46.
[6] Hnang Y Z,Zhu Y G,Tong Y P,Hu Y,Liu Y x.Absorp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Cd in COra:efects by soil water contents.Acta Ecologlea Siniea,
2OO4.24(12):2832~2836.
[7] zhalIg F S,Li L.Using competitive and facilitative interactions in intercropping systems enhances crop productivity and nutrient~use eficiency.Plant and
Soil,2003,248:305~312.
[8] Ye Y L,Li L,Sun J H,Zhang F S.Efect of root separation on plant nitrogen uptake and soil nitrate nitrogen residual in fababean/maize intereropping.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2005,19(3):13—16,53.
[9] Xiao Y B,Li L,Za~ng F S.The interspecifc nitrogen facilitation and the subsequent nitrogen transfer between the interempped wheat and fababean.
Scientia A cultura Sinica,2005,38(5):965—973.
[1O] E1 Dessougi H,Dreele A Z,Claasen N.Growth and phcephorus uptake of maize cultivated alone,in mixed culture with other crops or after incorporation
of their residues.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and Soil Science,2003,166(2):254—261.
[11] Li L,Tang C x,Rengel Z,zlang F S.Chickpea facilita~s phosphorus uptake by interempped wheatfrom an organic phosphorus source.Plant and Soil,
2003,24 8:297~ 303.
[12] Zuo YM,Li x L,Cao Y P,Zhang F S.Efect ofmaize/peanutinterempping oniron nutrition of peanut.Plant Nutritionand FertilizerScience,1997,3
(2):153~159.
[13] Zuo Y M,Li x L,WangQ J,CaoY P,Zhang FS.Study onmechanisms ofimprovement ofiron nutrition ofpeanut byintereroppingwithmaize orwheat.
Acta Ecologlea Sinca,1998,18(5):489~495.
[14] Zuo Y M,Zh~ng F S.Efects of peanut intereropping with diferent gramlneous species and their intereropping model on iron nutriton of peanut.Scientia
A cultura Sinica,2003,36(3):300—306.
[15] hl R K.Methods for Soils Agricultural Chemical Analysis.Beijing: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ic~s,1999.
[16] Chen S B,Zhu Y G,Yang J H.Mechanism of the efect of phosphorus on bioavailability of heavy metals in soil—plant systems.Techniques and Equipment
for Environmental Polution Control,2003,4(8):1—7.
[17] Zhu Y G,Chen S B,Yang J C.Efects of soil amendments on lead uptake by two vegetable crops from a lead—contaminated soil from Anhui,China.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2004,30(3):351—356
[18] Krishnamurti G S R,Cicelinski G,Hnang P M,VanRees K C J.Kinetics of cadmium release from soils as influenced by organic acids:Implication in
cadmium availability.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1997,26(1):271~277.
[19] Onyata J 0,Hnang P M.Kinetics of cadmium release from selected tropical soils from Kenya by low-molecular-weight organic acids.Soil Science,2003,
168(4):234—252.
[20] Kumafi K.Efect of~]lnium,copper and zinc cations on the movement of diferent amino acids in silt loam soil.Indian J A c Chem,1968,21:171~179.
参考文献:
廖自基.微量元素的环境化学及生物效应.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299~302.
刘辉,冯流,陈明.矿区土壤镉污染研究.有色金属,2004,56(4):47~48.
宋书巧,梁利芳,周永章,等.广西刁江沿岸农田受矿山重金属污染现状与治理对策.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3,22(2):152—155.
周建利,陈同斌.我国城郊菜地土壤和蔬菜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与展望.湖北农学院学报,2002,22(5):476~480.
吴华杰,李隆,张福锁.水稻/d"麦间作中种间相互作用对镉吸收的影响.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3,5(5):43~46.
黄益宗,朱永官,童依平,胡莹,刘云霞.土壤水分变化对玉米吸收积累镉的影响.生态学报,2004,24(12):2832~2836.
叶优良,李隆,孙建好,张福锁.地下部分隔对蚕豆/玉米问作氮素吸收和土壤硝态氮残留影响.水土保持学报,2005,19(3):l3~l6,53
肖焱波,李隆,张福锁.小麦/蚕豆间作体系中的种间相互作用及氮转移研究.中国农业科学,2005,38(5):965—973.
左元梅,李晓林 ,王永歧,曹一平,张福锁 .玉米花生间作对花生铁营养的影响.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7,3(2):153~159.
左元梅,李晓林 ,王秋杰,曹一平,张福锁 .玉米、小麦与花生间作改善花生铁营养机制的探讨.生态学报,1998,18(5):489—495.
左元梅,张福锁.不同间作组合和间作方式对花生铁营养状况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2003,36(3):300~306.
鲁如坤主编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 出版社 .1999.
陈世宝,朱永官,杨俊诚.土壤一植物系统中磷对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机制.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3,4(8):1~7.
● 2 3 4 5 6 8 9 H :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