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f /f∈;l{,
第 15卷 第 2期
1 9 9 5年 6月
生 态 学 报
ACTA ECOLOGlCA SINICA
f
V0l_15.N0.Z
Jun..1 9 9 5
模拟大气中 CO:浓度对大豆影响的试验
王春乙 高素华、/潘亚茹 白月明 温 民 ._——_——一 V
坤 蛳 ⋯ ” / f
摘 要 车文利用OTC 1蛩开顶式气室对大豆进行了士之时期不两CO:浓度处理的接触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CO:}盘度处理对大豆生长发育、生物产量 杆柱产量及叶 片光台作用率等孵响显著·且均为正教应.
关t诵 气 螽 霉! 呈二f - 碳
研究大气中 cO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就必须考虑它的问接影响和直接影响,至于间接影
响国内学者已做 了大量的工作“ 。从 70年代起.尤其是 80年代,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利用
开顶式气室进行了不同cO 浓度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影响的试验研究。我国还未见用开顶式气
室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本文是利用作者 自己研制的 OTC—l型开顶式气室来研究不同CO!浓
度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的直接影响。
1 OTC—l型开顶式气蜜简介
OTC一1型开顶式气室是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农业气象研究 中心和中国防化研究院协
作、并参照国内外开顶式气室优点的基础 上设计的
1.1 OTC一1型开顶式气室的结构
OTC 1型开顶式气室由过蜷、通风、气室、
CO 浓度控制及气体采样系统 5个部舒组成。
图 l为 OTC—l型开顶式气室示 意图;图 2为
CO 浓度控制与数据 自动采集系统示意图
OTC一1型开顶式气室为八边形框架结构.
高 2.4m,每边长 1.15m(相当于直径为 3m的
圆柱形气室),上部有 45。的收缩 口.收缩 口高
0.4m,收缩 口顶部八边形每边长 0.82mf相当
于直径为 1.07m 的圆柱形).整个气 室体积为
16.0m ,室壁为无色透 明玻璃(厚度为 3ram)、
气室南面开一高为 1.8m、宽为 0.7m的门供试
验人员进入。
为了排除灰尘、细菌及其它污染气体对试
验的影响.OTC l型开顶式气室选用太原新华
收稿 日期 :1993 07 26.修改 稿收到 日期 :1994 01 4
囝 1 开顶式气室示意图
Fig.1 The sketch map 0f,~pen top chamber
1.砂网过槽 器 2 磷过滤 器 3.轴 通 风机 4 带 L栅
板 5 气室
1 Snndv ne E fiher z.C tilter 3 AxI;Il—flow blower
4 Grid phae 5 Chamber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期 王春乙等 模拟大气中 CO 浓度对大豆影响的试验
图 2 CO 椎度控制与数据 自动采羹系缝示意图
Fig 2 The sketch map 0f Co2 COiltroller and moma~ic
da*a coRection svs{em
A.CO:锕 瓶 B 斑 量计 C.过 滤器 和轴流 风 机 D.
气室 1至 5.其中 5为对照 E 气泵和电磁阀控耙开
关 F.QGS-08虹外 COz什 析 仪 G MCS-51型单 片
机 H 搬计算 机
A CO±iron bolt B BoIkomet~r C bet and ax1.
l-flow blower D.ChainbeT E.Air口 P lnd elec—
l romagne~i~⋯ lue onIrol⋯ tch F.OGS一0B infra~d
CO2 analyz*r G.M C 51~onoliThk~ mpuTer H.
M ic purer
化工厂生产的高效碳滤器.具有很高的过滤效
率、吸附容量和通风量,而且阻力小(2000m。/h
的风量下+阻力不大于 3465Pa)的特点,在碳滤
器进风口配有砂网预滤器 。
风机是开顶式气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
作用是将供试气体连续不断地送入气室 为了
保证气室每分钟 2—3次换气要求.通风量要大
于 32—38m /rain。OTC l型开顶式气室选用
了空 载风量为 80m /rain,全压 5067Pa.功率
1.1kw 的轴流风机。
通风管为聚乙烯。为了保证气室内供试气
体浓度均匀.OTC一1型开顶式气室采用的通风
方式为:供试气体和经过过滤的 自然空气混 台
后首先进入气室栅板底部空间,再从栅板上直
径为 l2ram的孔眼通入气室 .栅板上均 匀舒布
3000多个通气孔。
1.2 CO:浓度控制系统
利用钢瓶 CO 作为气源 c0:流量根据试
验要求由转子流量计控制.CO 由钢瓶释放经
过转子流量计后再经过供气管路借助于风机进
入气室 。
1.3 CO 浓度的自动采集系统
c0 由位于气室中央的取样管 .通过气泵
吸入.经过电磁阀控制开关 自动切换 后.送入
QGS一08型红外 c0:分析仪 ,再 将结 果送 入
MCS一51型单片机 ,最后通过标准的 232一通讯接 口将单片机的所有信息送入微机。整个控制与
采集流程详见图 2。
2 试验设计
2.1 c0 浓度 、
该项试验 CO2浓度设有 4个处理。分别为 222(400×10 mg/m )、278(500×10 rag/
m )、333(600×l0-6mg/m )、389(700×10 mg/m ),以不通气的气室为对照,4个处理.4个
气室、4个钢瓶、4个流量计 .电磁阀控制开关设有 8个通道 ,5套过滤器和风机。采样时间为
200 s一次 ,每个气室每小时采样 3次 .3次平均值作为该小时CO。浓度值.每天供气时间为O9
:00一 l6:00·共7h。取 7h平均值为该日CO:浓度平均值 从 7月 21日开始供气,9月 21日
供气结束 ,共通气 63d
2.2 供试作物
该项试验供试作物为大豆(c 类)。试验分两个播期.第一播期为 6月 lO日.第二播期为 6
月 2O日.采用盆栽方法.定檀后每盆保留 5株大豆.在 7月 2t日(开花初期)把供试大豆移入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生 态 学 报
气室,每个气室井故入 30盆大豆.其中第一播期 1 4盆 ,第二播期 1 6盆。从 8月 5日起·每 lod
取样一状,分别测定叶、茎、根的干、鲜生物量的重量 .大豆成熟后进行考种。大豆整个生育期
水、肥不是限制因子 (有保证)。
2.3 环境监测
为了消除环境因素对作物的影响,在每个气室 内装有 自动采集的有效辐射、气温、相对湿
度观测系统。气温、湿度设有两个高度,分别为 50cm、200cm.有效辐射为 150cm。每 6min采样
一 次 ,数据直接进入微机 。观测时间与 CO 供气时间同步 。
3 结果分析
3.1 cO 对大豆叶片光 合速率的影响
采用美国拉哥公司 LI一6200型光合作用分析系统分别在晴天(9月 1 6日)和阴天(9月 l8
日)的中午(12:30—1 4:00)循环测定各处理和对照 5个气室内大豆叶片的光合速率.晴天叶
片数为 55个 ,阴天为88个。图3为 CO:浓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由围 3可见.CO!浓度与光合
圉 3 CO 2堆度与光合作用章 的关系
Fig.3 T relatio.ship between CO,eoncenlrali~n n(1 photosynthesis r tc
a晴 夭中午 fi⋯ n.h.胡 夭中午 cloudy noon
速率呈线性关系。晴天时,相关系数为 0.9261.标准差为 1.96l8.方程为:
一 一 7.28l6— 0.0344
阴天时,相关系数为 0.9638.标准差为 1.121 7.方程为:
v 一 一 1 2.4937+ 0.0368x
表1 CO 浓度与大豆叶片光台速率的关系(晴天) 式中, 为光合作用 速率
1铀Ie 1 The e i 01. bet een c02 c们ctnt _Ii帅 州^ph0t删 度。
thuig rateof soybean Ieat in fine d_v
(晴天 )
(阴 天 )
为 CO:浓
晴天中午,CO 浓度 由 206×10
mg/m 升高到 389×l0 mg/m ,大豆
叶片的光 合速率 由 5.5~mol/m。s升高
到 l6.8~mol/m!s 由表 1可见.CO!浓
度 由 206×l0 mg/m (相 当大气 本底 )
升高到 222×10 mg/m。时.光 合速率
增高 18%.c0 浓度升 高到 278、333、
389×10 mg/m 时.光 合速率分别增
高 80 、143 、Z05 。阴天变化趋势与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期 王春己等:模拟大 气中 CO:浓度对大豆影响的试验
晴天完全一致。
3.2 CO 对大豆生物量 的影响 .
大豆生物量与 cO 浓度呈直线关系.详
见图4。大豆根、茎及总生物量都是随cO:浓
度的升高而增加 ,通过 统计分析得到如下方
程 :
= L26.6982+ 0.6103x 茎与cO:
=一9.9023+ 0.1 260x 与 CO:
s= 132.9297+ 0.761 5x 总生物量与CO2
上述 t、 z、 分 别 为大 豆 茎、根、总 生物 量
(g).r为 COz浓度 ,3个 方程的相关 系数分别
为:0.9596、0.9636、0.9678;标准差分别 为
25.6275、L3.1163、28.3604.样本数均为 l0。
表2为收获时大豆的生物量(第一播期) 由表
2可见,无论茎、根、还是总生物量.随 CO!浓
度的升高其重量都有明显的增加.与对照相
比,增重最为明显的是根,根的增重有利于大
豆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及固氮作用。cO
浓度由 222×10 mg/m 升高到 389×l0
mg/m ,每升高 lmg/m。.茎平均增重 0.72g,
根为 0.13g,总生物量 为 0.89g。由此可见.
CO。浓度升高,有利于大豆生物量的累积,正
效应明显 。
3.3 CO z对大豆籽粒产量的影响
cO:浓度的升高有利于大豆生物量的累
积 大豆籽粒产量也是随 cO 浓度的升高而
增加,如图 5。两者的线性方程为:
。}/
。({前1 1打—对r1打—茹广 —肃 9
/
墨 4 不同椎度 与大 豆生物量 的美 秉
Fig.4 The r~h,tions[p bt-I⋯ n C0 concentration n【f s1)v
b⋯ biomas~
a.大 豆茎 St~t[kweight.b.大 豆根 Root weight.
c.总生物妻 Totaf bicm~
相关系数为 0.9636.标准差为 l 3.11 63.样本数为 l0。
表z CO 浓度与大豆哆生物■
tab J~ 2 CO z concentr~llOn and soybeaa blou s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l52 生 态 学 报
大豆平均 单株籽粒产量同 CO 浓度的关系见表 3。由表 3可见,CO 浓度 由目前 升高到 222
×10 mg/m 时 ,大豆籽 粒产量 可增加 8 ,升高到 389×10 mg/m (约为 目前的 2倍 )时 .产
量可提高66 。这个结果是在水肥条件得到满足而叉无杂草和病虫害影响的条件下c0:的直接
影响程度.如果把间接影响加进去情况就一样了(因本文只讨论直接影响,其它影响在此不加以
分析)
图 5 CO:椎度 与大豆 产量 的*系
Fig 5 The l t10nshlp between CD:co⋯ T1。n and
yield
表 3 CO 浓度与大豆产量的关系
"table 3 COt concentration and soybean frlin yield‘g
il)planT~)
cU 曼t , 、 . (×i0一Em ,m) (Ⅱ/10 )⋯ ⋯⋯⋯⋯ ’
3.4 COz对大豆产 品质量 的影响
本文利用上述 5个处理的籽粒产量样品,对粗蛋白、粗脂肪、脂肪酸进行了化验.此项工作是
在农业部各物品质监测检验测试中心进行的.所用设备有气相色谱仪、YG 2脂肪提取器和半自
动定氮仪等,化验结果详见表 4 从表 4可知.CO:浓度在 333×10 mg/m 以前.粗蛋白、租脂
肪随 CO。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而 CO。浓度达到 389×10-~mg/m 时.粗蛋白、粗脂肪则呈下降
趋势 CO。浓度升高 .脂肪酸变化不明显
表 4 CO 对大豆品质的影响
Table 4 The influence 4r COt oB Buality of soybeeBn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期 王春乙等 模拟大气中 CO:浓度对大豆影响的试验
圈 6 不同处理气室 中 CO 2浓度 的时 l可变化
Fig.6 The time£h~nge ol CO:in d;Ifetent chamber
1. 0O× l《|_ mg,m Z.600× 10 3 500×10一
4.400×l0 5 本I芭 IMekground B 对照 CK
4 结语
4.1 OTC—l型开顶式气室的性能稳定
本试验共有 4个 cO 浓度,通气时间为
63d+在 63d过程中各气室 c0 是否能保持设计
浓度+是试验成功与否的关键。图 6给出了不同
处理气室中cO:浓度的时问变化.由图 6可见.
不同处理气室中 CO 浓度变化是 比较稳定的.
达到了设计要求+各处理的变异 系数均小于
2.5 .详见表5。由表 5可见+4个浓度变异系数
均小于本底和对照,说明了 OTC—l型开顶式气
室性能是稳定的.用该装置进行长时问或短时间
cO 浓度控制试验可以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
4.2 试验结果表明.cO:浓度变化对大豆光合
作用率、干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均有明显的正效应。CO。浓度在 333×10 mg./m 前.粗蛋
白、粗脂肪随 CO 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 .而CO:浓度达到 389×10 mg/m。的.则呈下降趋势。
表 5 不同CO:浓度处理的变异系数
"rabte 5 The varittio! ~~ tfleitnls‘ )口r difteren!cO±Concentration m蛐 l㈣ e
4.3 该试验对开项式气室的通风部分做了较大的改进.使得气室内CO 浓度分布均 匀 ,
控制稳定,气室内外环境要素的差异低于国外同类气室.进而使得这项试验所获得的结果更接近
于自然状况,更具有实际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Ga0 Sahuz df The pos~ible imp.¨1t 0f the greenhouse elfec:on main food cr0p yield in Chin Ith the t~ospheric
CO!i ase.A⋯ d Report Chine Me:eorolog~cal Press 1鲫 j一 1992 171— 1 76
2 Wang Futong I 口 A mcddIling analysis of Ef cts oI l㈣ 【 th~nge on rice yield in 1he midd .nd IoweT hes of
ChangJ g Riwr and winter production in 1he Huang—Huai-Hal plain.A.nua~R~port.BeO~ng.China Meteorological
P⋯ l991一 l992.15B— l64
3 W ang Futong, 口 .The T^udies 0nthe weather-f0。‘}produ lionin China ChimlMe~eorologieaI Pre~s.1989 Z7Z
‘ 矢岛正晴.美于二氧化硪对作物生长、产量的影响的酐究.气象科拄,1992.(6):B4—89
5 王鲁乙等.OTC-1型开疆式气室的结伪和致据栗蔓杀坑 气象 J’(4);15-19
6 王軎乙等.OTC-1型开顶式气室铸理性能的测试与评价.气象 J(5):23—26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l54 生 态 学 报 l5卷
EXPERIM ENT W ITH INFLUENCE 0F C02 C0NCENTRAT10N
IN SIM ULATED ATM 0SPHERE 0N S0YBEAN
W ang Chunyi Gao Suhua Pan Yaru Bai Yueming W en M in
(Ch/m~ 如口 Mcteological S⋯ c ,Beljlng 10008i)
The touch experiment of long time measurement with different CO2 concentrations on
soybean was by using open top chamber OTC l_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influences of dif—
ferent CO2 concentrations on soybean growth and development,mass and grain yield and pho
tosysthesis rate are remarkably positive effects
Key words:open top chamber.CO2 concentration.soybean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