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dvances in Biology and Applications of Fiber Plant 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

纤维型植物南荻的生物学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全 文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2, 20(4): 418~424
Journal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Botany
南荻 (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 L. Liu) 是我国
特有的、在长江流域广泛分布的高生物产量纤维型
多年生草本 C4 植物,具有独特的生态适应性及广
泛的用途。过去南荻被用于江河湖畔防洪筑堤,后
用于造纸,近年扩展到生物质能源领域,即利用其
纤维素生产燃料乙醇,有望成为最有前景的能源植
物之一 [1–3]。充分利用我国广阔湖区水陆过渡地带
及其他边际土地发展南荻这一特色纤维型植物,并
加快其综合开发利用研究进程,对促进我国经济发
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对南荻的
资源分布、生物学特性、繁育栽培及应用的研究现
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纤维素资源的应用进行了展
望,以期为我国南荻的深入研究及综合利用提供
依据。
1 南荻的系统分类和分布
荻[Triarrhena sacchariflorus (Maxim.) Nakai]
最 早 由 Takizawa[4] 于 1952 年 报 道 染 色 体 数 目
为 2n=76,x=19[5]。1990 年,刘 亮 [6]鉴 定 洞 庭 湖
的荻为我国特有的新种,命名为南荻(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 L. Liu),属 禾 本 科(Poaceae)黍 亚 科
(Subfam)须芒草超族 (Bluestem)甘蔗族(Saccharum)
芒亚族(Miscanthus)荻属。南荻又有 8 个变种,即:
胖节荻(T. lutarioriparia var. lutarioriparia L. Liu)、
突 节 荻(T. lutarioriparia var. elevatinodis L. Liu et
纤维型植物南荻的生物学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党宁, 黄志刚, 李合松*
( 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 植物激素与生长发育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128)
摘要: 南荻(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 L. Liu)是我国特有高产纤维素型多年生草本植物,其独特的生态适应性、广泛的用途及其
生产开发潜力已引起相关行业的高度关注。概述了南荻的资源分布、生物学特性、繁育栽培及应用的研究现状,并对其纤维素
资源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南荻; 纤维型植物; 生物学特性; 研究进展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2.04.017
Advances in Biology and Applications of Fiber Plant 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
DANG Ning, HUANG Zhi-gang, LI He-song*
(College of Bio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nan Agriculture University, Hun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Phytohormones and Growth
Development, Changsha 410128, China)
Abstract: 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 L. Liu is a kind of perennial herbaceous plant with high cellulose content. It
has aroused high attention by related industries for its specific ecological adaptability, wide uses and productive
development potential.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and intensive research, the resources
distributio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 of 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 were
summarized, and the application of cellulose was also prospected.
Key words: 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 Fiber plant;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Review
收稿日期: 2011–08–19    接受日期: 2011–12–18
基金项目: 973 计划前期研究专项(2010CB134403);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2011FJ3015)资助
作者简介: 党宁(1987~ ),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核素示踪技术应用。E-mail: fenglianyunxiao@163.com
* 通讯作者 Correspongding author. E-mail: hesongli@yahoo.com.cn
第4期 419党宁等:纤维型植物南荻的生物学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P. F. Chen)、岗 柴(T. lutarioriparia var. gongchai L.
Liu)、平节荻(T. lutarioriparia var. planiodis L. Liu)、
细 荻(T. lutarioriparia var. humilior L. Liu et P. F.
Chen)、刹 柴(T. lutarioriparia var. chachai L. Liu)、
茅 荻(T. lutarioriparia var. gracilior L. Liu et P. F.
Chen)、君 山 荻(T. lutarioriparia var. junshanensis L.
Liu)[7–9]。何立珍等 [10] 报道突节荻的染色体数目
为 2n=2x=38,x=19。 南 荻 在 分 类 学 上 一 直 存 在
着争议。吴征镒等 [11]不赞同将南荻种群分类过
细。Chen 和 Renvoize[12–13] 将 荻 和 南 荻 归 在 芒 属
(Miscanthus)中。陈少凤等 [9,14] 对荻属核型及基于
ITS 序列的分析认为荻属并入芒属更为合理。总体
而言,南荻因其种群复杂繁多而不易区分,对于其
种下的分类,还需有更多的形态和分子依据。
南荻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生长,主要
在我国长江中下游的蓄洪区及直流河岸边,如湖南
洞庭湖区、湖北江汉平原云梦泽湖区、江西潘阳湖
区、安徽巢湖和江苏南部的一些湖区有分布[8]。而
南荻的同属植物荻则在中国北部与日本有分布,荻
属的近缘属植物芒(Miscanthus sinensis)分布较为广
泛,在东南亚和非洲都有分布。荻和芒的杂种“奇
岗”(Miscanthus×giganteus)在欧洲研究较多,最早
是由日本引进的[15–16]。目前发现的芒荻类植物中
只有南荻为我国特有植物。
2 南荻的生物学特征
在洞庭湖区,南荻与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
(Cavanilles) Trinius & Steudel]曾 是 混 同 的。 芦 苇
和南荻植株的主要区别在于:芦苇秆壁薄、髓腔大,
而南荻秆壁厚、髓腔小;芦苇叶带状,互生,而南荻
叶近乎线状披针形,边缘较锋利[17-18]。南荻的纤维
质量和产量也都优于芦苇。南荻具发达根状茎,
地上茎杆直立,高 3~7 m (荻一般高 1.2~1.5 m[19]),
直 径 1.5~2.5 cm,具 30~47 节,上 部 节 节 间 长 约
20 cm,具分枝,节部无毛。茎秆基部数节(距地表
约 10 cm)着 生 4~6 枚 长 30~70 cm、粗 1.5~2.1 cm
的根状茎及多数不定根。叶舌具毛,叶片宽带形,
长 36~98 cm,宽 1.2~4 cm,边缘具短锯齿,微粗糙,
基部较宽或呈圆形,先端狭窄渐尖,中脉粗壮,上凹
下凸,无毛。圆锥花序大型,长 25~40 cm,花粉数量
较多,体积较小;小穗柄平滑无毛或微粗糙,成熟穗
黄色或带紫红色[20]。颖果纺锤形,长 2~2.5 mm,宽
0.6~0.8 mm。自然条件下南荻地下茎 1–2 月休眠,
3–4 月萌发,之后进入营养生长期,8–10 月抽穗开
花,11–12 月收割。南荻适应湖区水涨水落的交替
环境,具有“水陆两生”的特性[8]。
何立珍等 [20]观察了突节荻的花粉母细胞减数
分裂及花粉发育,认为可根据南荻小花长度、花药
长度及花粉颜色预测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和花粉
粒发育阶段:当小花生长到 4~6 mm、花药长度为
1.2~2.2 mm 时,花药颜色为浅黄色,为花粉母细胞
减数分裂时期;当小花生长到 6.5~8.5 mm、花药长
度为 2.2~2.7 mm,花药颜色为黄绿色至褐色时,则
为花粉粒的发育阶段。且观察到南荻的小花是主
轴先于分枝发育;分枝的第二朵或第三朵小花先于
其他小花发育,短柄小花先于长柄小花发育。陈少
凤[9] 对南荻叶进行了解剖学研究,其表皮长细胞较
长,长是宽的 5~6 倍;其下表皮长细胞的细胞壁为
深波状,而荻下表皮长细胞的细胞壁具浅波状;其
上、下表皮乳突较密下表皮有些乳突呈链状,而芒
属的芒和五节芒(M. floridulus)只上表皮或下表皮
一面有乳突;其上下表皮均有微毛和刺但没有大
毛;叶表皮有较多硅质细胞,起着保水、抗旱等作
用 [21];叶横切结构属于黍型,为 C4 植物独特的结构
特征,具有两层维管束鞘细胞而芒和五节芒只有一
层。这些研究为深入了解和认识南荻提供了珍贵
的资料,为南荻生理学上的分析提供了基础。
目前报道南荻有二倍体和四倍体[8]。何立珍
等[15] 首次报道湖南沅江南荻变种突节荻的染色体
核型,为 2n=38=22m+8sm(4SAT)+2St+6T, x=19,属
于 2B 类型。陈少凤[9]报道细荻为 2n=76,南荻和突
节荻、平节荻等染色体数目均为 2n=38。野生南荻
种内有多倍体的现象,且种群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外部形态上也出现高度不同等差异。何立珍等[25]
培育出第一个人工同源四倍体南荻。南荻的染色
体分析为南荻品种的鉴定和分类提供了技术和理
论依据。
南 荻 茎 秆 的 纤 维 素 含 量 较 高,为 43.5%~
50.4%,半 纤 维 素 约 20%,木 质 素 17%~20%,明
显低于木材的木质素含量(27%~35%),灰分含量
(1.24%~1.26%)明显低于稻草(15%~19%)。南荻茎
秆含 50% 左右的纤维细胞,纤维细胞平均长 3 mm
( 最长达 6.8 mm);单根纤维长宽比平均为 182.5,
茎秆中部纤维长宽比达 209.4,高于常见的草类和
阔叶树木材纤维长宽的比值[6,8]。胡久清等 [22]比较
420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第20卷
观察胖节荻、突节荻、平节荻、细荻和茅荻的茎杆结
构、纤维形态,指出胖节荻、突节荻在株高、节数、中
部节间茎粗指标都要高于另外 3 变种;且颜色上也
有些许差异。何凤仙等[23]分析了岗柴与刹柴在茎
秆形态和纤维形态上的差异。杨春生等 [24] 认为胖
节荻和突节荻的农艺形状值要高于胡久清等 [22] 的
结果,而突节荻的纤维含量也高于胖节荻的,达到
53.1%。目前对于南荻纤维的认识还仅处于形态学
的初级阶段,要充分利用这一特色纤维植物,还需
采用生物技术尤其是分子技术等手段,对其品质进
行改良,以供纤维工业生产的开发利用。
3 南荻的生物技术研究
组培技术研究  周朴华等 [26] 利用组培技术
建立了南荻的突节再生体系。何立珍等[27]又进一
步以突节荻不同外植体研究了离体培养技术,并指
出幼穗是理想的外植体。南荻组培技术的研究为
南荻的快速繁殖、转基因和品种改良研究提供了理
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转基因技术研究  易自力等[28]进行了南荻
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建立了南荻的胚性愈伤组织
高频诱导与再生体系,指出南荻幼穗是诱导愈伤组
织最理想的外植体,筛选出南荻愈伤组织的最适诱
导培养基,并建立了南荻愈伤组织超低温冷冻保存
方法及南荻抗性愈伤组织的筛选方案。于 2000 年
首次培育出转基因芒荻类植物——转外源 Bt 基因
的抗虫南荻。这些为转基因南荻研究提供了理论
基础,利用生物技术特别是分子生物技术对南荻进
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将成为南荻有效利用的一个重
要手段和途径。
4 南荻的繁育与栽培技术研究
繁殖技术  植物的繁殖包括有性繁殖和无
性繁殖。有性繁殖亦称种子繁殖法,是一种省工、
省钱、运输较为方便的方法,是人工杂交育种必须
采用的方法,但存在子代苗与母代不一致的现象。
无性繁殖是指不经生殖细胞结合的受精过程,由母
体的一部分直接产生子代的繁殖方法,主要有扦
插、嫁接、压条、分株及组培。无性繁殖具有繁殖数
量大、生长健壮、保持品种优良特性、生长快等优
点,但不如种子繁殖方便。野生南荻主要依靠无性
繁殖,其根状茎在地下越冬,春季笋芽出土迅速生
长成株。对南荻的人工繁殖的研究报道尚少。刘
大汉等[29]将南荻北引的时候,采用的是种子繁殖
方法,提到种子较小且轻又含有颖毛。因此,在使
用种子进行繁殖时,采用先育苗的效果要比直播
好。高捍东等[30]和王玉珍等[31]介绍了荻属植物的
繁殖方法,包括种子繁殖、地上茎扦插、压条繁殖、
根状茎繁殖。周宇存等[32]报道带芽荻繁殖体(根状
茎顶芽、根状茎切段、地上茎基部鳞芽)的繁殖率在
70%~80%。张友德等[33]报道荻种子在 25℃ ~30℃
范围内,2 d 内即可露白。尽管前人对南荻的人工
繁殖方法做了一些研究,但对南荻工厂化生产大批
量用苗还缺乏有效的快速人工繁殖体系的研究,还
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栽培管理  目前,对南荻的栽培管理的研究
较少,尤其是水肥调控和种植密度等方面的研究,
而对其他荻和芒属植物的研究相对较多。黄杰等[34]
报道荻在合理种植密度上,通过适当灌溉补水和施
肥可提高荻的生物质产量。侯新村等[35]的研究表
明,施用氮肥对京郊挖沙废弃地种植的荻的生物质
产量及其半纤维素含量影响显著。种植密度对植
株的分蘖数及叶面积指数影响显著[36–37]。在丹麦
和德国,荻的适宜种植密度为 0.8~1.0 ind. m-2。施
肥和灌溉不同程度影响芒荻类植株的生物产量、株
高、分蘖数和生物质中 C、N 含量[34,38–39]。南荻的
栽培管理除水肥调控外,更多研究的是病虫害防治
和除杂处理。其中南荻蛀茎害虫对南荻的生长影
响最大,包括荻蛀茎夜蛾、条螟、棘禾草螟、豹蠢蛾、
芦螟等。采用及时割除枯心苗、化学防治、彻底清
除苇田杂草和点灯诱蛾等方法可及时防治害虫,减
少虫害[40]。
品种改良  品种改良,也称作物育种,是通
过杂交、诱变、系统选择、转基因育种等方法培育优
良品种,从而增加作物单产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
的经济价值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41]。南荻作
为高产纤维的经济型作物,选育优良品种,提高产
量及纤维品质,可进一步加强其造纸等应用、提升
其产业价值。南荻的品种改良最早始于 1995 年,
何立珍等 [42] 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和秋水仙碱诱变技
术培育出第一个人工同源四倍体南荻——“芙蓉南
荻”,与二倍体南荻相比,其茎杆纤维细胞长度增加
60% 以上,宽度也稍有增加,从横切面来看,其纤维
所占面积也提高近 1 倍。2010 年起湖南农业大学
开始利用远源杂交手段筛选鉴定野生芒与南荻的
第4期 421
优质杂交种,近两年获得了湘杂芒 1 号、2 号、3 号,
其产量和纤维含量均高于亲本。南荻变种多,通过
各种手段和技术进行品种改良大有潜力可挖。
5 南荻的应用及展望
生态作用  南荻群落可改善周边地区气候
环境,净化水质,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南荻可比一
般植物吸收更多 CO2,放出更多 O2,起到净化空气、
平衡大气 CO2、O2 的作用。南荻的高光效功能(最
高光合速率达 50 mg CO2 dm
-2 h-1,同玉米接近,高
出水稻 50% 以上 [43]),使其具有更强的吸收阳光能
力,反射光降到 15% 左右,起到调节大气温度,改
善温室效应的作用。南荻在湖区生长密度大,地下
茎发达、根系分布广,适应水涨水落,可减缓水流速
度,提高河湖蓄洪能力,有利于悬浮颗粒沉降与吸
附,促进土壤的形成 [8,44],对湿地生态系统起着极为
重要的作用。南荻耐湿、耐瘠薄,在河床、堤岸、滩
涂、荒地和护坡等裸露地栽植,具有固土保水、防止
土壤流失等作用 [39]。南荻群落中的钉螺毛蚴密度
大大降低,有利于地方血吸虫病的防治[8,45]。它的
近属植物芒还有吸收和富集重金属以修复植物的
作用,奇岗有提高土壤碳含量的作用 [46–48]。总之南
荻在生态系统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在洞
庭湖区湿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应该受到高度重视。
优质造纸原料  目前原料供给不足是影响
中国造纸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中国人口
多,纸张需求量大,主要通过自给来解决。木材除
造纸业外,作为其他工业用材的需求量大且价格
高,又难以做到统一规划[49],而我国草类资源丰富、
价格低廉、纸浆得率高[50]。目前,国家开始鼓励合
理开发利用草类造纸,开展了草类制浆新技术、新
工艺的研究,不断解决草类制浆过程中存在的污
染问题,如山东汇鑫生物浆纸股份有限公司采用
生物技术,循环利用蒸煮废液,草类清洁制浆新工
艺,彻底解决了草类造纸废液的污染;江苏、山东等
地采用草木混合制浆,降低了草类纤维制浆困难;
草浆氧脱木质素技术获得采用等。草类制浆技术
的发展,为利用南荻造纸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南荻
作为优质草类用于造纸早已有不少报道[6,44]。南
荻造纸纸浆得率高(50.0%~53.7%)、浆板强度好、材
料量大(洞庭湖区南荻生产面积达 20000 hm2,而
1 hm2 荻秆即可产出 15 t 的干纸浆板,其产量要比
芦苇、麻类、毛竹、杨树和柳树的高,质量也更好)。
南荻比芦苇更易蒸煮[51]。野生南荻可用做高级文
化用纸和静电复印纸的原料,且四倍体南荻与二倍
体南荻相比,具有产量高、制浆得率高、易漂白、碱
耗低、白度高、物理强度高的特点,更适宜用于造
纸。总之南荻已经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造纸原料
之一 [6,8,52]。南荻的造纸工艺也有不少研究,田静川
等 [53]在原磺化化学机械制浆提高强度的基础上,
使用 H2O2 漂白后生产新闻纸;黄运尧
[54]1995 年介
绍了荻苇备料生产线及主要设备的设计;龙毅等[52]
研究表明 NaOH 法、NaOH-AQ 法较适于南荻原料
蒸煮;平清伟等[55]尝试采用自催化乙醇制浆法蒸煮
荻。为进一步满足造纸工业的市场需求,有效栽培
南荻、培育南荻优良品种,进一步挖掘南荻产量、改
善南荻制浆工艺,将是南荻在造纸应用方面的主攻
目标。
重要的能源植物  我国在面临石油与天然
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储量不足、粮食短缺、环境恶化
等多重危机并存的今天,开发清洁的生物质能源,
建立持续发展的能源系统已迫在眉睫。生物质能
源具有可贮藏及可连续转化能源的特征[3],可直接
作为原料替代石油[2],称为第四大能源,是最有前景
的替代能源之一。2010 年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
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因地
制宜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生物质资源是生物质能
源的根本问题,应发展适宜本土的优良能源作物。
生物质能源植物主要有油脂型、淀粉型、高糖型和
纤维型等能源植物,其中纤维型能源植物是用于生
产燃料乙醇的较理想原料[54]。国外早已开始研究
纤维素能源植物,如美国 1991 年起重点开展草本
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能源作物的研究 [56],欧
洲利用芒草进行发电的技术也较成熟。多年生草
本能源植物具有一年栽培,多年收获,以营养器官
为收获对象,经济价值高等优点而被认为是最有潜
力的能源植物[56–57]。我国有巨大的盐碱、沙土、沼
泽、滩涂、荒草等边际性土地资源,这些地方可用于
种植纤维素原料植物,这些土地的潜力还未能充分
挖掘和利用,南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高生物产量、
高纤维素含量的非粮纤维型能源植物,符合我国
“不与粮争地,不与人争粮”的生物质能源开发的方
针。近期肖浪涛课题组在 973 计划前期研究项目
支持下,正进行南荻纤维品质改良的研究。专业化
生产南荻可为大规模工业化燃料乙醇生产提供优
党宁等:纤维型植物南荻的生物学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422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第20卷
质原料,具有重要的能源价值。
其他应用  南荻除上面提到的重要价值外,
其根茎淀粉、糖分含量高,可作饲用或食用;嫩芽可
直接食用、做菜或罐头;茎秆还可制作轻型板材,作
为装潢、包装材料 [45]。王连敏等 [22]还提到荻苇草因
为含有荷尔蒙的前体物质而具有美容的作用,这值
得深入研究。
展望  南荻作为能源材料比其他芒荻类植
物具有更大的优势,首先在株高上,远高于其他荻
和芒类,其次在纤维素含量上,也居于较高水平。
芒草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在欧洲、北美和日本已有
近 30 年的历史,早已将其用于发电等各种用途,并
一直致力于优良品种的选育等研究,而南荻作为我
国特有纤维型资源,南荻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和能
源价值,具有生产与开发利用的巨大潜力,应加速
其研究,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作物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Huang P. Effect of cultivating management measures on the growth
and energy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Triarrhena sacchariflorus
(Maxim.) Nakai [D]. Beijing: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2007:
1–2.
黄平. 栽培管理措施对荻生长发育和产能效率的影响 [D]. 北
京: 北京林业大学, 2007: 1–2.
[2]  Yuan Z H. The biomass energy industry has not really formed in
China [EB/OL]. [2010–11–02] http://www.cceec.com.cn/html/
NewEnergy/BiomassEnergy/View/2010/1102/12989.html.
袁振宏. 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并未真正形成 [EB/OL]. [2010-11-
02] http://www.cceec.com.cn/html/NewEnergy/BiomassEnergy/
View/2010/1102/12989.html.
[3]  Xie G H, Guo X Q, Wang X, et al. An overview and perspectives
of energy crop resources [J]. Resour Sci, 2007, 29(5): 74–80.
谢光辉, 郭兴强, 王鑫, 等. 能源作物资源现状与发展前景 [J].
资源科学, 2007, 29(5): 74–80.
[4]  Takizawa S. Chromosome constitution of the genus Miscanthus
Anderss [J]. La Kromosomo, 1952, 14: 509–517.
[5]  Keng Y L. Flora Illustralis Plantarum Primarum Sinicarum:
Gramineae [M].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59: 1092–1093.
耿以礼. 中国主要植物图说 禾本科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59: 1092–1093.
[6]  Liu L. Unique paper-making raw materials in China: Triarrhena
sacchariflorus [J]. Plants, 1990, 17(5): 6–7.
刘亮. 中国特有造纸原料——南荻 [J]. 植物杂志, 1990, 17(5):
6–7.
[7]  Xie C Z, Zhang Y D, Xu G J. Biology of Triarrhena
sacchariflorus and Phragmites australis [M].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93: 14–20.
谢成章, 张友德, 徐冠军. 荻和芦的生物学 [M]. 北京: 科学出版
社, 1993: 14–20.
[8]  Chen S L. Flora Reipublicae Popularis Sinicae Tomus 10(2) [M].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97: 4–9.
陈守良. 中国植物志 第10卷第2分册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7: 4–9.
[9]  Chen S F. Studies on the eystematics of Triarrhena Nakai (Gramineae)
[D]. Hunan: Hunan Agriculture University, 2007: 3,5–7.
陈少凤. 获属植物的系统学研究 [D]. 湖南: 湖南农业大学,
2007: 3,5–7.
[10]  He L Z, Li A H, Liu X M, et al. The nuclear type pattern of
Chromosome of 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 L. Liu, sp. nov. [J]. J
Hunan Agri Univ, 1996, 22(5): 461–465.
何立珍, 李爱华, 刘选明, 等. 南荻的染色体核型模式 [J]. 湖南
农业大学学报, 1996, 22(5): 461–465.
[11]  Wu Z Y, Lu A M, Tang Y C, et al. The Families and Genera of
Angiosperms in China: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M].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3: 342–343.
吴征镒, 路安民, 汤彦承, 等. 中国被子植物科属综论 [M]. 北
京: 科学出版社, 2003: 342–343.
[12]  Chen S L, Renvoize S A. A new species and a new combination
of Miscanthus (Poaceae) from China [J]. Kew Bull, 2005, 60(4):
605–607.
[13]  Chen S L, Renvoize S A. Miscanthus Andersson [M]// Wu Z Y,
Raven P H, Hong D Y. Flora of China. Beijing: Science Press
and St Louis: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Press, 2006: 581–583.
[14]  Chen S F, Dong S S, Wu W, et al. Phylogenetics of Triarrhena
and related genera based on ITS sequence data [J]. Wuhan Bot
Res, 2007, 25(3): 239–244.
陈少风, 董穗穗, 吴伟, 等. 基于ITS序列探讨荻属及其近缘
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 [J].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7, 25(3): 239–
244.
[15]  Greef J M, Deuter M. Syntaxonomy of Miscanthus × giganteus
Greef et Deu. [J]. Angew Bot, 1993, 67: 87–90.
[16]  Lewandowski I, Clifton-Brown J C, Scurlock J M O, et al.
Miscanthus: European experience with a novel energy crop [J].
Biom Bioen, 2000, 19(4): 209–227.
[17]  He F X, Xie C Z, Chen D C, et al. The morphology and anatomy
in leaf of Miscanthus sacchariflorus [J]. J Huazhong Agri Coll,
1985(3): 69–73.
何凤仙, 谢成章, 陈道纯, 等. 荻(Miscanthus sacchariflorus)叶
的形态解剖 [J]. 华中农学院学报, 1985(3): 69–73.
[18]  Wu Q R. Illustrated Catalogue of Plants [M]. Shanghai:
Commercial Press, 1957: 1–354.
吴其濬. 植物名实图考 [M]. 上海: 商务出版社, 1957: 1–354.
[19]  Wang L M, Wang L Z, Li Z J, et al. Analysis of utilization of
wild plants Miscanthus sacchariflorus [J]. J Heilongjiang Vocat
Instit Ecol Eng, 2008, 21(5): 27–28.
王连敏, 王立志, 李忠杰, 等. 野生植物荻的利用途径浅析 [J].
第4期 423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8, 21(5): 27–28.
[20]  He L Z, Jia D Y, Hong Y H, et al. Studies on the meiosis of
pollen mother cell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ollen grains of
amur silvergrass [J]. J Hunan Agri Coll, 1988, 14(1): 57–60.
何立珍, 贾大勇, 洪亚辉, 等. 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和花粉粒
发育的研究 [J]. 湖南农学院学报, 1988, 14(1): 57–60.
[21]  Geng S L, Zhao S, Wu H. Anatomical characters of stems and
leaves of three lawn grasses [J]. J Trop Subtrop Bot, 2002, 10(2):
145–151.
耿世磊, 赵晟, 吴鸿. 三种草坪草的茎、叶解剖结构及其坪用
性状 [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2, 10(2): 145–151.
[22]  Hu J Q, Ma Y H, Chen P F. Observation of the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of stalk and fibre of Di: A kind of reed [J]. J Hunan
Agri Coll, 1989, 15(1): 23–29.
胡久清, 马耀华, 陈鹏飞. 五个荻品种的茎秆形态结构及其纤
维的比较观察 [J]. 湖南农学院学报, 1989, 15(1): 23–29.
[23]  He F X, Xie C Z.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anatomy of stem
and its fiber of Gangchai and Shachai [J]. J Wuhan Bot Res,
1989, 7(3): 227–232.
何凤仙, 谢成章. 岗柴与刹柴(茅柴)的茎秆与纤维的比较解剖
观察 [J]. 武汉植物学研究, 1989, 7(3): 227–232.
[24]  Yang C S, Yang L H. Studies on fiber quality and agronomic
traits of T. lutarioriparia var. lutarioriparia and T. lutarioriparia
var. elevatinodis [J]. China Pulp Paper, 1994(1): 76.
杨春生, 杨丽红. 胖节荻和突节荻纤维品质及农艺性状研究
[J]. 中国造纸, 1994(1): 76.
[25]  He L Z, Zhou P H, Liu X M. Breeding of autotetraploid of
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 ‘Furong’ [J]. China Pulp Paper,
1997(1): 71–72.
何立珍, 周朴华, 刘选明. 南荻同源四倍体──“芙蓉南荻”
的选育 [J]. 中国造纸, 1997(1): 71–72.
[26]  Zhou P H, He L Z. Induction of callus and establishment of
somaclone from amur silrergrass [J]. J Hunan Agri Univ, 1992,
18(3): 569–573.
周朴华, 何立珍. 荻幼穗愈伤组织诱导及无性系的建立 [J]. 湖
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2, 18(3): 569–573.
[27]  He L Z, Zhou P H, Liu X M, et al. Study on the culture of
different explants of Miscanthus sacchariflorus (Maxim.) Benth
et Hook in vitro [J]. Acta Bot Boreali-Occid Sin, 1995, 15(4):
307–313.
何立珍, 周朴华, 刘选明, 等. 荻不同外植体离体培养研究 [J].
西北植物学报, 1995, 15(4): 307–313.
[28]  Yi Z L, Zhou P H, Chu C C, et al. Establishment of genetic
transformation system for Miscanthus sacchariflorus and
obtained of its transgenic plant [J]. High Techn Lett, 2001, 11(4):
20–24.
易自力, 周朴华, 储成才, 等. 南荻遗传转化系统的建立及转基
因植株的获得 [J]. 高技术通讯, 2001, 11(4): 20–24.
[29]  Liu D H, Zhang S Y.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 introduced to North [J]. Shandong Agri Sci,
1993(1): 45–46.
刘大汉, 张施耀. 南荻北引栽培技术研究 [J]. 山东农业科学,
1993(1): 45–46.
[30]  Gao H D, Cai W J, Zhu D X, et al. Culti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 [J]. Chin Wild Plant Resour, 2009,
28(3): 65–67.
高捍东, 蔡伟建, 朱典想, 等. 荻草的栽培与利用 [J]. 中国野生
植物资源, 2009, 28(3): 65–67.
[31]  Wang Y Z. Propagation techniques of 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
[J]. Spec Econ Anim Plant, 2007(6): 33.
王玉珍. 荻的繁殖技术 [J].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7(6): 33.
[32]  Zhou C Y, Yang C D, Ren S B. Primary study on growth of
below-ground parts in propagulum of Triarrbena sacchariflora
[J]. Anhui Agri Sci Bull, 2008, 14(21): 56–59.
周存宇, 杨朝东, 任双宝. 不同荻繁殖体地下部分生长的初步
研究 [J]. 安徽农学通报, 2008, 14(21): 56–59.
[33]  Zhang Y D, Xie C Z. A study of seed germination of Miscanthus
sacchariflorus [J]. J Huazhong Agri Univ, 1989, 8(1): 79–81.
张友德, 谢成章. 荻的种子萌发试验[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89, 8(1): 79–81.
[34]  Huang J, Huang P, Zuo H T. Effect of cultivation management
on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biomass components of
Miscanthus sacchariflorus [J]. Acta Agrest Sin, 2008, 16(6):
646–651.
黄杰, 黄平, 左海涛. 栽培管理对荻生长特性及生物质成分的
影响 [J]. 草地学报, 2008, 16(6): 646–651.
[35]  Hou X C, Fan X F, Wu J Y, et al. Effect of nitrogen fertilizer on
biomass quality of herbaceous bioenergy plant in abandoned
sand excavation lands [J]. Chin J Grassland, 2011, 33(1): 11–17.
侯新村, 范希峰, 武菊英, 等. 挖沙废弃地草本能源植物生物质
品质对氮肥的响应 [J]. 中国草地学报, 2011, 33(1): 11–17.
[36]  Danalatos N G, Archontoulis S V, Mitsios I. Potential growth
and biomass productivity of Miscanthus × giganteus as affected
by plant density and N-fertilization in central Greece [J]. Biom
Bioen, 2007, 31(2/3): 145–152.
[37]  Wu C Z, Ma L L. Modern Utilization Technology of Biomass
Energy [M]. Beijing: Chemical Industry Press, 2003: 220–247.
吴创之, 马隆龙. 生物质能的现代化利用技术 [M]. 北京: 化学
工业出版社, 2003: 220–247.
[38]  Ercoli L, Mariotti M, Masoni A, et al. Effect of irrigation and
nitrogen fertilization on biomass yield and efficiency of energy
use in crop production of Miscanthus [J]. Field Crop Res, 1999,
63(1): 3–11.
[39]  Lewandowski I, Schmidt U. Nitrogen, energy and land use
efficiencies of Miscanthus, reed canary grass and triticale as
determined by the boundary line approach [J]. Agri Ecosyst
Environ, 2006, 112(4): 335–346.
[40]  Cheng B H, Fan X B, Shen M T. Stem pest outbreaks cause and
党宁等:纤维型植物南荻的生物学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424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第20卷
countermeasure of Triarrbena sacchariflora [J]. Hubei Plant
Protect, 2004(4): 37–38.
程炳华, 范先彪, 沈鸣铜. 南荻蛀茎害虫的暴发成因与防治对
策研究 [J]. 湖北植保, 2004(4): 37–38.
[41]  Chen H, Zhang W Y, Fan L J. Methodology of crop breeding:
Progress and prospect [J]. Bull Sci Techn, 2011, 27(1): 61–65.
陈欢, 张文英, 樊龙江. 作物育种方法研究进展与展望 [J]. 科
技通报, 2011, 27(1): 61–65.
[42]  He L Z, Zhou P H, Liu X M. Studies on the autotetraploid of
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 L. Liu. sp. nov. [J]. Acta Genet Sin,
1997, 24(6): 544–549.
何立珍, 周朴华, 刘选明. 南荻同源四倍体的研究 [J]. 遗传学
报, 1997, 24(6): 544–549.
[43]  Deng Z C, Xie C Z. Photosynthesis of Miscanthus sacchariflorus
[J]. Plant Physiol Commun, 1989(3): 36–38.
邓仲篪, 谢成章. 荻的光合特性[J].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9(3):
36–38.
[44]  Liu J L, Yu X.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 resources [J]. J Zhongkai Agrotechn Coll, 2004,
17(2): 63–67.
柳建良, 于新. 南荻资源的人工开发利用 [J]. 仲恺农业技术学
院学报, 2004, 17(2): 63–67.
[45]  Liu L, Zhu M, Zhu T P.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Miscanthus & Triarrhena [J]. J Nat Resour, 2001, 16(6): 562–
563.
刘亮, 朱明, 朱太平. 芒荻类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J]. 自然
资源学报, 2001, 16(6): 562–563.
[46]  Hansen E M, Christensen B T, Jensen L S, et al.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soil beneath long-term Miscanthus plantations
as determined by 13C abundance [J]. Biomass Bioenergy, 2004,
26(2): 97–105.
[47]  Chi G Y, Liu X H, Liu S H, et al.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heavy metals pollution and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Miscanthus
floridulus in Dawu River Basin [J]. Ecol Environ, 2005, 14(4):
549–554.
迟光宇, 刘新会, 刘素红, 等. 大坞河流域重金属污染与五节芒
光谱效应关系研究 [J]. 生态环境, 2005, 14(4): 549–554.
[48]  Li Q F, Du W B, Li Z A, et al. Heavy metals accumulation
in mining area’s Miscanthus sinensis population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oil characters [J]. Chin J Ecol, 2006, 25(3):
255–258.
李勤奋, 杜卫兵, 李志安, 等. 金属矿区芒草种群对重金属的
积累及其与土壤特性的关系 [J]. 生态学杂志, 2006, 25(3):
255–258.
[49]  Yang M X. A forecast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paper
industry in 2020 [J]. Chin Pulp Pap Indust, 2010, 31(3): 9–12.
杨懋暹. 2020年中国造纸工业发展预测 [J]. 中华纸业, 2010,
31(3): 9–12.
[50]  Hu Z Y. Technical independent innovation:“New technology
of clean pulping using non-wood fiber raw material”is an
importan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utilization of non-wood fiber raw materials [J]. E
China pulp Paper Indust, 2010, 41(5): 1–6.
胡宗渊. 科技自主创新的“草类纤维原料清洁制浆新技术”
是我国造纸工业重大的科技成果和创举——综论科学合理利
用非木材纤维原料 [J]. 华东纸业, 2010, 41(5): 1–6.
[51]  Hu H R, Shi S L, Feng W Y. Comparison of the lignin structures
and pulpabilities between reed and amur silver grass [J]. J
Cellulose Sci Techn, 2000, 8(2): 23–29.
胡惠仁, 石淑兰, 冯文英. 芦苇与荻木素结构及对制浆性能的
影响 [J].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2000, 8(2): 23–29.
[52]  Long Y, Liu J C, Wu J. Paper by 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 [J].
Hubei Pulp Paper, 2004(2): 14–15.
龙毅, 刘建成, 吴军. 南荻造纸初探 [J]. 湖北造纸, 2004(2):
14–15.
[53]  Tian J C, Feng S K, Jing C H, et al. Newsprint making from
sulfonated chemi-mechanical pulp of reed bleached by H2O2 [J].
Techn Bull, 1989(3): 1–13.
田静川, 冯士凯, 金城海, 等. H2O2漂白荻磺化化学机械浆生
产新闻纸 [J]. 技术通讯, 1989(3): 1–13.
[54]  Huang Y Y. Reed chip preparation line and its equipment:
Design and operation [J]. Chin Pulp Paper, 1995(4): 20–24.
黄运尧. 荻苇切片大型机械化生产线设计计算与生产实践
[J]. 中国造纸, 1995(4): 20–24.
[55]  Ping Q W, Ding W H, Zhang M Y. Comparative study on
performance of catalytic ethanol beating pulp of reed [J].
Heilongjiang Pulp Paper, 1989(1): 5–7.
平清伟, 丁文洪, 张美云. 荻自催化乙醇浆打浆性能的对比研
究 [J]. 黑龙江造纸, 1989(1): 5–7.
[56]  Yang S Q, Wang D L, Yang Z L. Overseas research progress on
energy crops and some focus issues [J]. J Agri Sci Techn, 2009,
11(1): 13–18.
杨世琦, 王道龙, 杨正礼. 国外能源作物研究进展与焦点问题
[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9, 11(1): 13–18.
[57]  Xie X M, Zhou F, Zhao Y H, et al. A summary of ecological and
energy-producing effects of perennial energy grasses [J]. Acta
Ecol Sin, 2008, 28(5): 2329–2342.
解新明, 周峰, 赵燕慧, 等. 多年生能源禾草的产能和生态效益
[J]. 生态学报, 2008, 28(5): 2329–2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