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毛菍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



全 文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5卷 第 1期,2009年 1月 4 9
毛菍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
何长信 1,2, 代色平 3, 马国华 1,*
1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广州 510650;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39; 3广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 广州 510405
Tissue Culture and Plant Regeneration of Melastoma sanguineum Sims.
HE Chang-Xin1,2, DAI Se-Ping3, MA Guo-Hua1,*
1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510650, China; 2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39, China; 3Guangzhou Institute of Landscape Gardening, Guangzhou 510405, China
收稿 2008-10-30 修定 2008-11-17
资助 广东省科技项目(2008B021500005; 2006B60101034)和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与深圳仙湖植物园科技合作项目。
* 通讯作者(E-mail: magh@scib.ac.cn; Tel: 020-37252993)。
1 植物名称 毛菍(Melastoma sanguineum Sims.)。
2 材料类别 成熟种子。
3 培养条件 种子萌发培养基: (1) MS0; 芽诱导增
殖培养基: (2) MS+6-BA 0.5 mg.L-1 (单位下同)+NAA
0.02; (3) MS+6-BA 0.5+NAA 0.2; (4) MS+6-BA 2.0+
NAA 0.02; (5) MS+6-BA 2.0+NAA 0.2; (6) MS+6-
BA 5.0+NAA 0.02; (7) MS+6-BA 5.0+NAA 0.2; (8)
MS+TDZ 0.5; (9) MS+TDZ 0.5+NAA 0.2; (10)
MS+TDZ 2.0; (11) MS+TDZ 2.0+NAA 0.2; (12)
MS+TDZ 5.0; (13) MS+TDZ 5.0+NAA 0.2; 生根培养
基: (14) 1/2MS0; (15) 1/2MS+NAA 0.2; (16) 1/2MS+
NAA 1.0。以上培养基的琼脂和蔗糖含量分别是0.5%
和 3.0%, 灭菌前调整 pH为 5.8。培养温度为(25±2)
℃, 光照强度为 40 µmol·m-2·s-1, 光照时间 12 h·d-1。
4 生长与分化情况
4.1 材料的无菌处理 剖开果皮, 收集种子, 75%的
酒精消毒 1 min, 无菌水洗 2次, 0.1%升汞消毒 10
min, 无菌水洗 5次, 接种在培养基(1)上。
4.2 种子萌发和繁芽 一周后陆续有种子萌发, 切除
萌发苗胚根, 接种在培养基(5)上直到获得一定数量
的植株。取单株植物为材料, 切除植株底部, 接种
到培养基(2)~(13); 培养基(2)~(7)试验组每瓶5个外
植体, 每组 2瓶。培养基(8)~(13)试验组每瓶 11个
外植体, 每组 2瓶。30 d后统计各试验组繁芽数
目, 并用LSD检测(P<0.05)。结果发现在同浓度 6-
BA的情况下, 6-BA与NAA 0.02和与NAA 0.2组合
形成的2个试验组对于繁芽的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异
(图 1)。但是在NAA浓度相同(0.02或者 0.2)的时
候, 6-BA浓度的变化对繁芽的效果有差异, 并且都
以 6-BA浓度为 2.0的时候, 平均繁芽数达到最大,
培养基(5)平均每株繁芽数为5.1, 培养基(6)平均每
株繁芽数为4.0, 但是培养基(5)和(6)在进行差异比
较的时候差异不显著。接种在培养基(8)~(13)上的
单株材料经过 30 d的培养同培养基(2)~(7)上的结
果有明显的不同, 培养基(8)~(13)上的材料在叶腋
处或植株底部形成愈伤组织, 部分愈伤组织上会出
现不定芽(图 2)。
4.3 生根培养 取 2 cm左右的植株, 切除植株基部,
接种到培养基(14)~(16)上进行根诱导。每组12株,
重复 2次, 培养 20 d, 统计生根苗数和每株生根数,
并用 LSD统计结果(P<0.05)。培养基(14)生根植
株百分数最低, 仅为 45.0%; 培养基(15)和(16)的生
根植株百分数均超过 80.0%, 最高的是培养基(16),
达到 88.3%。另外培养基(15)和(16)在平均每株生
根数量上没有显著的差异。培养基(16)达到最大,
约为 5.1 (图 3)。培养基(14)上平均每株生根数量
最低。
图 1 在 6-BA 5.0 mg·L-1培养基上的毛菍繁芽情况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5卷 第 1期,2009年 1月5 0
图 2 在 TDZ 5.0 mg·L-1培养基上的毛菍繁芽情况
箭头示愈伤组织上的不定芽。
图 3 毛菍组培生根苗
图 4 移栽存活的毛菍组培移栽苗
野牡丹科植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注意, 其园林开发
也有进展, 已有引种繁育研究的报道(马国华等
2000a; 范建红等 2002; 朱纯等 2006)。迄今已有
一些野牡丹科植物的组培技术报道, 如野牡丹和地
稔(马国华等 2 0 0 0 b )、多花野牡丹(马国华等
2004)、印度野牡丹(伍成厚等 2006)和虎颜花(李
龙娜等 2006)等, 但毛菍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尚
未见报道。
参考文献
范建红, 冯志坚, 向春玲(2002). 广东野牡丹科野生观赏植物资
源.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1 (4): 19~20
李龙娜, 曾宋君, 吴坤林, 陈之林, 段俊(2006). 虎颜花的无菌播
种和试管育苗. 植物生理学通讯, 42 (6): 1135
马国华, 林有润, 简曙光, 胡玉姬, 刘念(2000a). 华南野牡丹科野
生花卉种质资源的收集和繁殖.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 (6):
72~73
马国华, 林有润, 简曙光, 刘念(2000b). 野牡丹和地稔的组织培
养及植株再生. 植物生理学通讯, 36 (3): 233~234
马国华, 张静峰, 刘念, 林有润, 胡玉姬(2004). 从多花野牡丹和
野牡丹花柄直接诱导出芽. 植物生理学通讯, 40 (6): 719
伍成厚, 冯毅敏, 陈妙贤, 朱纯, 谈凤笑, 叶振华(2006). 印度野牡
丹茎段的培养与快速繁殖 . 植物生理学通讯 , 4 2 ( 6 ) :
1145~1146
朱纯, 陈妙贤, 彭狄周, 代色平, 叶振华(2006). 10种野牡丹科植
物引种栽培及应用研究.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5 (4 ): 64~
6 7
4.4 移栽 在流水下洗去生根植株根部的培养基, 以
沙和蛭石(1:1)为移栽基质, 30 d后统计成活率, 为
85.7% (图 4)。
5 意义与进展 毛菍是野牡丹科野牡丹属一种大型
灌木或小乔木, 花瓣粉红色或紫红色, 花大、花期
长, 是野牡丹属中最具观赏价值的种类之一。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