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珙桐种子休眠解除和萌发过程中主要抗氧化酶
活性和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
杨 艳1ꎬ2ꎬ 黎云祥1ꎬ2ꎬ 胥 晓2ꎬ3
(1 西华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ꎻ 2 西华师范大学西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教育部
重点实验室ꎻ 3 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ꎬ 四川 南充 637009)
摘要: 珙桐 (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 种子在休眠解除和萌发过程中ꎬ 主要的抗氧化酶和代谢产物在有效
清除活性氧和保证种子活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ꎮ 研究以马边自然保护区采集的珙桐种子为研究对象ꎬ 对其
从休眠解除进入萌发阶段过程中的主要抗氧化酶的活性和代谢产物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ꎮ 结果显示: 层积
初期ꎬ 过氧化物酶 (POD)、 过氧化氢酶 (CAT)、 超氧化歧化酶 (SOD) 和谷胱甘肽还原酶 (GR) 活性均
上升ꎬ 但总抗氧化能力 (T ̄AOC) 下降ꎮ 可溶性蛋白质 (Pr) 下降而抗坏血酸 (Vc)、 游离氨基酸 (FAA)
含量增大ꎻ 层积中期ꎬ SOD 活性和 T ̄AOC 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ꎮ 尽管 CAT 和 GR 活性下降ꎬ 但
POD活性保持较高的水平ꎻ 层积后期ꎬ SOD和 CAT 活性较低ꎬ POD、 GR 活性和 T ̄AOCꎬ FAA 和 Vc 含量
整体呈上升趋势ꎻ 萌发阶段ꎬ 各抗氧化酶活性均有显著增加 (P < 0 05)ꎬ Vc和 FAA含量显著增加ꎬ Pr含
量降低ꎮ 研究结果表明ꎬ 珙桐种子可以通过各抗氧化酶活性 (PODꎬ CATꎬ SOD 和 GR) 和代谢产物 (Prꎬ
FAA和 Vc) 间的相互作用ꎬ 在种子休眠解除和萌发过程中先后有效地消除活性氧对细胞结构完整性的影
响ꎬ 并促进珙桐种子的形态和生理后熟ꎬ 从而保证种子顺利萌发ꎮ
关键词: 珙桐种子ꎻ 休眠ꎻ 萌发ꎻ 抗氧化酶ꎻ 代谢产物
中图分类号: Q 945 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0845(2015)06-779-09
The Activity of Principal Antioxidant Enzymes and the Content
of Metabolites in Dormancy Breaking and Germination
of Davidia involucrate Seeds
YANG Yan1ꎬ2ꎬ LI Yun ̄xiang1ꎬ2ꎬ XU Xiao2ꎬ3
(1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ꎬ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ꎻ 2 Ministry of Education Key Laboratory
of Southwest China Wildlife Resources Conservationꎬ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ꎻ 3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ꎬ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ꎬ Nanchongꎬ Sichuan 637009ꎬ China)
Abstract: The principal antioxidant enzymes and metabolites were reported to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elimina ̄
ting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maintaining vigour in dormancy breaking and germination of Davidia involucrate
seeds. Howeverꎬ the researches on the change laws of content and activity are seldom. In present studyꎬ we chose
Davidia involucrate seeds which collected from the Mabian Nature Reserve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ꎬ and then in ̄
vestigated the activity of principal antioxidant enzymes and the content of metabolites in dormancy breaking and ger ̄
mination of the see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ctivity of peroxidase (POD)ꎬ catalase (CAT)ꎬ superoxide dis ̄
mutase (SOD) and glutathione reductase (GR) exhibited an increasing trend but the activity of total antioxidant ca ̄
pacity (T ̄AOC) decreased greatly in early stage of stratification. Comparing with the decrease of protein (Pr)ꎬ the
植 物 分 类 与 资 源 学 报 2015ꎬ 37 (6): 779~787
Plant Diversity and Resources DOI: 10.7677 / ynzwyj201515074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1170319)ꎬ 西华师范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珙桐幼苗对重金属污染的生理生化响应” (15D009)
收稿日期: 2015-04-18ꎬ 2015-06-23接受发表
作者简介: 杨艳 (1981-) 女ꎬ 在读博士研究生ꎬ 主要从事植物资源研究ꎮ E ̄mail: sister_yy@ sina.cn
content of ascorbic acid (Vc) and free amino acid (FAA)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middle stage of stratificationꎬ
the activity of SOD and T ̄AOC increased firstly and then decreased at last. The activity of POD always maintained a
higher level although the activity of CAT and GR decreased greatly. In terminal stage of stratificationꎬ the activities
of PODꎬ GRꎬ T ̄AOC and the content of FAA and Vc exhibited an increasing trendꎬ while the activity of CAT and
SOD maintained a low level. In germination stageꎬ the activity of all antioxidant enzymes and the content of Vc and
FAA were increased obviously (P < 0 05)ꎬ but the content of the protein was decreased.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Davidia involucrata seeds may have a good ability to efficiently remove the effects on cell structure caused by re ̄
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by keeping the interaction of antioxidant enzymes and metabolites successively during
the period of dormancy breaking and germination. This adjustment helps to ensure the germination of seeds by accel ̄
eration the post ̄ripening in morp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of progresses.
Key words: Davidia involucrata seedsꎻ Dormancyꎻ Germinationꎻ Antioxidant enzymesꎻ Metabolites
种子是种子植物所特有的延存器官ꎬ 其休眠
和萌发是高等植物个体发育中的重要阶段ꎬ 关系
到种群的生存、 繁衍和分布ꎬ 具有十分重要的生
态学意义 (Philippiꎬ 1993ꎻ 尹华军和刘庆ꎬ 2004)ꎮ
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种子休眠现象是植物适应逆
境和保护物种延续的一种策略ꎬ 它是指适宜萌发
条件下ꎬ 成熟的种子仍不能萌发的特性 (宋松泉
等ꎬ 2008)ꎮ Baskin和 Baskin (2004) 将种子休眠
归为了五类ꎬ 即生理休眠、 形态休眠、 形态生理
休眠、 物理休眠和复合休眠ꎮ 种子萌发涉及一系
列生理生化和形态变化ꎬ 并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ꎬ
一般分为吸胀、 萌动、 发芽和成苗四个阶段ꎮ
19 世纪中后期ꎬ Sachs 和 Pfeffer 率先从酶
学、 物质转化与代谢角度探讨了种子休眠中最基
本的生理生化变化规律 (增田芳雄ꎬ 1980)ꎮ Khan
(1989) 认为ꎬ 种子休眠解除的原因与呼吸作用
糖代谢途径有关ꎬ 即呼吸代谢途径由糖酵解
(EMP) 或者三羧酸循环途径 (TCA) 转为磷酸戊
糖途径 (PPP)ꎬ 意味着种子由休眠转向萌发状
态ꎬ 也是发生某些特定氧化反应的过程ꎬ 此阶段
会产生大量的活性氧和代谢产物ꎮ 活性氧主要
有ꎬ 超氧自由基 (O-2 )、 过氧化氢 (H2O2)、 单
线态氧 ( 1O2)、 羟基自由基 ( ̄OH) 等ꎬ 这些类
型的活性氧相互转化、 协同作用ꎬ 直接或间接启
动膜脂的过氧化作用ꎬ 造成细胞膜结构破坏、 膜
透性增大和电解质外渗 (阮英等ꎬ 2006)ꎮ 国内
外研究者 (Wang 和 Faustꎬ 1994ꎻ 孙艳等ꎬ 2006ꎻ
吴能表和王图锦ꎬ 2006) 研究了自然休眠解除过
程中抗氧化系统的变化ꎬ 认为活化抗氧化系统清
除活性氧与 POD、 CAT、 SOD等酶活性上升有密
切关系ꎻ 抗坏血酸、 还原型谷胱甘肽等物质在非
酶促系统中ꎬ 是果树解除休眠的重要原因ꎮ 如周
小理等 (2010) 研究了荞麦种子萌发期多种抗氧
化酶活性ꎬ 如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ꎬ 过氧化
氢酶 (CAT)ꎬ 过氧化物酶 (POD)ꎬ 抗坏血酸过
氧化物酶 (ASP)ꎬ 表明种子在萌发期产生的活
性氧、 自由基等对这 4 种抗氧化酶有激活作用ꎬ
它们的氧化反应存在一定关联性和协同作用ꎮ 柯
德森等 (2003) 研究了抗坏血酸与种子萌发的关
系ꎬ 结果显示种子抗坏血酸含量的下降可能有利
于呼吸途径向磷酸戊糖途径转移以及抗坏血酸含
量的变化可能与抗氰呼吸密切相关ꎬ 而代谢产物
糖、 蛋白质和氨基酸等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物质
和能量ꎮ 白永富和卢秀萍 (2006) 研究表明烟草
种子萌发期间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游离氨基酸含
量呈极显著正相关ꎮ 李雄等 (1996) 研究发现辽
宁山楂种子在休眠与后熟期主要利用糖类物质ꎮ
杨玉珍等 (2006) 研究了银杏种子萌发过程中贮
藏蛋白质的降解为幼苗生长提供氮源ꎮ 然而ꎬ 有
关种子休眠和萌发过程中主要抗氧化酶活性和代
谢产物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还少见报道ꎮ
珙桐 (Davidia involucrata Bill.) 属珙桐科、
珙桐属ꎬ 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种ꎬ 被
称为 “植物活化石” 和 “绿色熊猫”ꎬ 国家一级
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ꎬ 其种子需经过 2 ~ 3 年
的层积才能萌发 (苏智先和张素兰ꎬ 1999ꎻ Liꎬ
2003)ꎮ 普遍认为ꎬ 珙桐种子要完成形态后熟和
生理后熟才能萌发ꎮ 陈坤荣 (1988)、 万朝琨
(1988) 在对珙桐果核层积过程中胚的形态变化
研究中发现ꎬ 刚采收的珙桐种子的胚绝大多数仍
处于鱼雷形胚的晚期阶段ꎬ 而进入萌发阶段的珙
桐种子的胚叶原基分化为营养叶ꎬ 着生绒毛ꎬ 有
087 植 物 分 类 与 资 源 学 报 第 37卷
明显的叶脉ꎬ 胚芽形态分化结束ꎬ 种胚完成了形
态后熟ꎮ 因此珙桐种子的层积和休眠解除过程是
一个后熟的需氧过程ꎬ 它可能会调动种子内部的
物质代谢ꎮ 然而ꎬ 相关的研究开展较少ꎮ 目前有
关珙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进行引种栽培 (王
献博等ꎬ 1995)ꎬ 种群特征 (苏智先和张素兰ꎬ
1999ꎻ 黎云祥ꎬ 2003)ꎬ 生理生态过程 (陈坤荣ꎬ
1988ꎻ 雷泞菲等ꎬ 2009)ꎬ 分子生物学特征 (黎云
祥等ꎬ 2002aꎬb) 等ꎬ 而对其种子在休眠解除和
萌发过程中的生理变化缺乏深入研究ꎮ 由于珙桐
种子在休眠解除和萌发过程中其形态和生理过程
不断发生变化ꎬ 因此ꎬ 我们推测在该过程中ꎬ 主
要参与酶的活性和代谢产物的含量也会发生相应
的变化ꎬ 因此ꎬ 我们以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珙
桐种子为实验对象ꎬ 对其在休眠解除和萌发过程
中几种重要的抗氧化酶活性和代谢产物含量的变
化情况进行研究ꎬ 以此验证我们的推测ꎮ 研究结
果对于完善珙桐种子的休眠机理ꎬ 探索解除种子
休眠的方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ꎮ
1 材料与方法
1 1 实验材料
2013年 1月选取在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采集的饱
满珙桐种子 800粒ꎬ 随即带回沙藏于西华师范大学 (四
川南充) 苗圃内 (地理坐标为 30°8′ Nꎬ 106°09′ E)ꎮ 沙
藏厚度约为 15 cmꎬ 秋冬春季每 15 天浇水一次ꎻ 夏季每
3天浇水一次ꎬ 同时覆盖遮阳网ꎮ 沙藏地海拔 275 mꎬ 所
在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ꎬ 年降雨量 980 ~ 1 150 mmꎬ
年平均温度 16 8 ℃ꎬ 年日照时数 1 215~1 530 h (罗培和
周申立ꎬ 2007ꎻ 李俊珏等ꎬ 2012)ꎮ
1 2 实验方法
从种子沙藏第 1个月 (2013 年 1 月) 到次年 (2014
年 3月) 萌发ꎬ 每月随机收集 40 粒种子ꎬ 共得到 15 份
样品ꎬ 将样品采集后立即放入液氮中速冻ꎬ 后存入超低
温冰箱 (-80 ℃) 内待用 (雷泞菲等ꎬ 2009ꎻ 朱利君等ꎬ
2009)ꎮ 待取样结束后ꎬ 进行生理指标的测定ꎬ 每个指
标 3次重复取平均值ꎮ
1 2 1 抗氧化系统指标的测定 过氧化物酶 ( peroxi ̄
daseꎬ POD) 活性: 参考李合生 (2000) 的愈创木酚法测
定ꎬ 以每分钟内 OD470变化 0 01为 1个酶活性单位 (U)ꎻ
过氧化氢酶 (catalaseꎬ CAT) 活性、 超氧化歧化酶 ( su ̄
peroxide dismutaseꎬ SOD) 活性、 谷胱甘肽还原酶 (gluta ̄
thione reductaseꎬ GR) 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 (total antioxi ̄
dant capacityꎬ T ̄AOC) 的测定ꎬ 均按照南京建成生物工
程研究所提供测定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加量ꎮ
1 2 2 代谢产物含量的测定 游离氨基酸 ( free amino
acidꎬ FAA) 含量: 参考李合生 (2000) 的茚三酮比色法
测定ꎻ 可溶性蛋白质 (proteinꎬ Pr) 含量: 考马斯亮兰法
(0 563 gL-1蛋白标准液ꎬ 考马斯亮兰显色剂购买于南
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ꎻ 抗坏血酸 (ascorbic acidꎬ Vc)
含量: 按照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测定试剂盒进
行测定ꎮ
1 3 数据处理
采用 SPSS13 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ꎮ 平均值间
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 one ̄way ANOVA)ꎻ 采用
Duncan多重比较检验 (Duncan′ s Multiple Range Test)ꎻ
显著性水平设定为 α= 0 05ꎮ 实验数据采用 EXCEL 整理
和作图ꎮ
2 结果与分析
根据层积过程中种子变化情况、 层积时间以
及季节因素ꎬ 将珙桐种子从休眠到萌发的 15 个
月分为ꎬ 层积初期 (第 1、 2月)、 层积中期 (第
3、 4、 5、 6 月)、 层积后期 (第 7、 8、 9、 10、
11、 12月) 和萌发阶段 (第 13、 14、 15 月) 四
个阶段ꎮ 其中ꎬ 层积初期、 层积中期和层积后期
为休眠解除过程ꎬ 萌发阶段珙桐种子分别选取的
是破壳后下胚轴长度小于 0 5 cmꎬ 下胚轴长度
大于 0 5 cm和幼苗 (高度 10 cm左右)ꎮ
2 1 珙桐种子休眠和萌发过程中主要抗氧化酶
的变化
2 1 1 过氧化物酶 (POD) 和过氧化氢酶 (CAT)
活性变化 过氧化物酶 (POD) 是普遍存在植物
体内ꎬ 活性较高ꎬ 参与活性氧代谢过程的酶ꎮ 它
与植物的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木质素和木栓质
的合成以及生长素的氧化等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
系 (李合生ꎬ 2000)ꎮ 图 1A表明ꎬ 珙桐种子在层
积过程中ꎬ POD 活性整体呈上升趋势ꎮ 层积初
期ꎬ POD 活性开始显著增加ꎻ 层积后期ꎬ POD
活性先下降ꎬ 在层积第 10 月其活性显著上升ꎬ
随后珙桐种子进入萌发阶段ꎮ 从所测结果可以看
出ꎬ POD活性在层积中的一些阶段标准误较大ꎬ
说明种子在层积和萌发过程中个体差异较大ꎮ
过氧化氢酶 (CAT) 是普遍存在于植物的组
织与细胞中ꎬ 抑制脂质过氧化水平ꎬ 清除超氧化
物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酶类ꎬ 在减轻膜伤害上
可能起着保护作用ꎮ CAT是以 H2O2为底物的酶ꎬ
1876期 杨艳等: 珙桐种子休眠解除和萌发过程中主要抗氧化酶活性和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
图 1 珙桐种子休眠解除和萌发过程中过氧化物酶 (POD) 和过氧化氢酶 (CAT) 活性变化
Fig 1 The change of POD and CAT activity during the process of dormancy breaking and germination of Davidia involucrata seeds
对 H2O2分解有重要作用ꎬ 其活性可间接反映种
子活力的大小 (Koornneef 等ꎬ 2002)ꎮ 图 1B 显
示ꎬ 层积初期 CAT 活性显著上升ꎬ 进入层积中
期其活性下降ꎻ 层积后期活性显著增大后ꎬ 其活
性下降并处于较低水平ꎻ 进入萌发阶段活性增大ꎮ
2 1 2 超氧化歧化酶 (SOD) 和谷胱甘肽还原酶
(GR) 活性变化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作为植
物内源的活性氧清除剂ꎬ 属保护酶系统ꎮ 从珙桐
种子休眠期整体看ꎬ SOD活性变化出现了几次波
动 (图 2A)ꎮ 层积初期ꎬ SOD 活性显著增加ꎬ 层
积中期后ꎬ SOD 活性逐月降到最低ꎻ 层积后期ꎬ
其活性呈上升趋势ꎮ 萌发阶段ꎬ SOD活性上升ꎮ
谷胱甘肽还原酶 (GR) 是植物抗氧化酶系
统中重要的一员ꎬ 是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中
的关键酶ꎬ 它通过参与该循环而在细胞活性氧的
清除中起着重要作用 (郭丽红等ꎬ 2002)ꎮ 实验
结果表明 (图 2B)ꎬ 层积初期ꎬ 第 1 个月 GR 活
性处于较低的水平ꎬ 第 2 个月其活性显著增加ꎻ
层积中期和层积后期ꎬ GR 活性逐渐下降ꎬ 并保
持较低水平ꎻ 萌发阶段ꎬ GR活性显著增加ꎮ
2 1 3 总抗氧化能力 (T ̄AOC) 的变化情况
总抗氧化能力 (T ̄AOC) 代表了机体防御体系
图 2 珙桐种子休眠解除和萌发过程中超氧化歧化酶 (SOD) 和谷胱甘肽还原酶 (GR) 活性的变化
Fig 2 The change of SOD and GR activity during the process of dormancy breaking and germination of Davidia involucrata seeds
287 植 物 分 类 与 资 源 学 报 第 37卷
抗氧化能力的强弱 (汪海等ꎬ 2007)ꎮ 图 3 表明ꎬ
珙桐种子从休眠到萌发 T ̄AOC 发生了几次波动ꎮ
层积初期ꎬ T ̄AOC 显著下降ꎻ 层积中期和层积后
期ꎬ T ̄AOC呈下降趋势ꎬ 并出现了几次波动ꎻ 层
积后期和萌发阶段ꎬ T ̄AOC显著增加ꎮ
2 2 珙桐种子休眠和萌发过程中代谢产物的变
化情况
2 2 1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情况 蛋白质
在细胞中承担着各种生物功能ꎬ 是最重要的含氮
生物大分子之一ꎮ 植物体内的可溶性蛋白质大多
数是参与各种代谢的酶ꎬ 所以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的变化反映了植物体内内在代谢的变化 (梁新华
等ꎬ 2004)ꎮ 通过实验ꎬ 可以看出 (图 4A)ꎬ 层
积初期ꎬ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减少ꎻ 层积中
期ꎬ 其含量增大ꎻ 层积后期ꎬ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先减少后增加ꎻ 随着从层积后期进入萌发阶段ꎬ
其含量逐渐减少ꎮ
图 3 珙桐种子休眠解除和萌发过程中总抗氧化
能力 (T ̄AOC) 的变化
Fig 3 The change of T ̄AOC during the process of dormancy
breaking and germination of Davidia involucrata seeds
图 4 珙桐种子休眠解除和萌发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 (Pr) 和氨基态氮 (FAA) 含量的变化
Fig 4 The change of Pr and FAA content during the process of dormancy breaking and germination of Davidia involucrata seeds
2 2 2 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情况 氨基酸是
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和分解产物ꎮ 图 4B 表示ꎬ 层
积初期和层积中期珙桐种子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呈
上升趋势ꎬ 并保持较高含量水平ꎻ 层积后期ꎬ 氨
基酸含量极显著下降ꎬ 在层积后期的中后阶段和
萌发阶段ꎬ 游离氨基酸含量逐渐上升ꎮ
2 2 3 抗坏血酸含量的变化情况 抗坏血酸是
组织内重要的还原性物质ꎬ 是自由基清除剂ꎬ 它
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ꎬ 是植物对膜脂过氧化物酶
促防御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物质ꎬ 在防御膜脂过氧
化、 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上起着一定的作用 (曾
韶西等ꎬ 1987)ꎮ 图 5表示ꎬ 在珙桐种子层积过程
中ꎬ 抗坏血酸含量出现了几次较大波动ꎮ 层积初
期ꎬ 其含量逐渐增大ꎻ 层积中期ꎬ 其含量显著下降
后ꎬ 并处于较低水平ꎻ 层积后期ꎬ 抗坏血酸含量
极显著增大ꎬ 在层积后期的第 3个月 (整个层积
期的第 9个月)ꎬ 其含量出现了最低值ꎻ 随着种
子逐渐进入萌发阶段ꎬ 抗坏血酸含量显著增加ꎮ
3876期 杨艳等: 珙桐种子休眠解除和萌发过程中主要抗氧化酶活性和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
图 5 珙桐种子休眠解除和萌发过程中抗
坏血酸 (Vc) 含量的变化
Fig 5 The change of Vc content during the process of dormancy
breaking and germination of Davidia involucrata seeds
3 讨论
3 1 珙桐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变化
3 1 1 珙桐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
的变化 珙桐种子休眠解除和萌发过程中总抗氧
化能力 (T ̄AOC) 随各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发
生了一定的波动ꎬ 总的趋势是在后熟阶段有所提
高ꎮ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 (谷建田等ꎬ 1993ꎻ 黄永
菊等ꎬ 2000ꎻ 朱诚等ꎬ 2000ꎻ 庄伟健等ꎬ 2002ꎻ 韩
克杰等ꎬ 2006ꎻ 田莉莉等ꎬ 2006)ꎬ 在种子的自由
基和过氧化物的清除系统中ꎬ 自身存在抗氧化酶
系统ꎬ 其中 POD、 CAT、 SOD 和 GR 均处于十分
重要的地位ꎬ 它们可有效地清除活性氧 (Reactive
oxygen speciesꎬ ROS)ꎮ 在本实验中ꎬ POD、 CAT
和 SOD从种子休眠解除到萌发阶段ꎬ 均有几次
波动ꎬ 这可能与珙桐种子在休眠过程中要完成形
态后熟和生理后熟ꎬ 以及在萌发的过程中各种代
谢过程活跃启动有关ꎬ 同时ꎬ 在这些活跃的代谢
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过多的活性氧ꎬ 主要包括
O2
-、 H2O2 和 OH
-ꎮ 这些类型的活性氧相互转
化、 协同作用能导致细胞氧化损伤ꎬ 特别是氧化
作用ꎬ 造成细胞膜结构破坏、 膜透性增大和电解
质外渗ꎬ 这与黄承玲等 (2010) 发现迷人杜鹃种
子萌发过程与抗氧化酶 (SOD、 CAT和 POD) 存
在协同作用以及庞发虎等 (2004) 研究表明杏树
休眠期枝芽内抗氧化系统酶活性与其休眠和打破
休眠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相一致ꎮ 细胞结构的完
整性是种子活力的基础ꎬ 它的丧失ꎬ 特别是细胞
膜受损是种子劣变的重要原因ꎬ 从而影响种子的
萌发率 (马国英等ꎬ 1991ꎻ 王海华等ꎬ 2003)ꎮ
实验结果表明 POD、 CAT、 SOD和 GR 活性
在层积初期均呈增大趋势ꎬ 说明它们在这一阶
段ꎬ 对种子完成形态后熟和生理后熟过程中的自
由基和过氧化物的消除都发挥了作用ꎮ 在休眠
期ꎬ 珙桐种子 POD 活性虽然有所波动ꎬ 但仍然
保持较高的活性ꎻ CAT 和 SOD 活性在整个休眠
阶段虽有波动但活性不高ꎬ GR 活性均处于较低
水平ꎮ 由于 POD 与 IAA 氧化酶有关ꎬ 有些树木
种子胚生长受抑制的因素是由于高浓度的吲哚乙
酸 (IAA) 的存在 (朱翔和孙丽华ꎬ 2005)ꎬ IAA
氧化酶可能作为一种 POD 同工酶ꎬ 能把抑制种
子胚生长的高浓度 IAA 降到利于胚生长的适宜
水平ꎬ 从而促进珙桐种子的种胚完成形态后熟
(Galston等ꎬ 1968ꎻ武禄光ꎬ 1987)ꎮ CAT是以 H2O2
为底物的酶ꎬ 对 H2O2 分解有重要作用ꎬ 它反映
了植物体内代谢的变化ꎬ 是表征细胞生长和发育
的主要生化标志 (Robertꎬ 1973ꎻ 陈刚等ꎬ 2002)ꎮ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是重要的清除超氧阴离
子自由基 (O2
-) 的酶ꎬ 属保护酶系统ꎬ 它能催
化快速歧化反应ꎬ 可将 O2
-歧化生成 H2O2 和 O2ꎬ
反应产物 H2O2 可由过氧化氢酶进一步分解或被
过氧化物酶利用ꎬ 从而使活性氧保持较低水平ꎬ
减少其对膜结构和功能的破坏 (王娟和李德全ꎬ
2001)ꎮ 当植物衰老或处于干旱、 低温、 强光及
重金属污染等逆境条件下ꎬ SOD 活性呈现显著
变化 (王建华和刘鸿先ꎬ 1989ꎻ 陆长梅等ꎬ 2000)ꎮ
谷胱甘肽还原酶 (GR) 是植物抗氧化酶系统中
重要的一员ꎬ 是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中的关
键酶ꎬ 它通过参与该循环而在细胞活性氧的清除
中起重要的作用 (郭丽红等ꎬ 2000)ꎮ 实验结果
表明ꎬ GR活性在整个休眠期均处于较低水平ꎬ
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在这一阶段不能很好地
发挥其对活性氧的消除作用ꎮ 因此ꎬ 从整体来
看ꎬ POD在休眠期对活性氧的清除作用占主导
地位ꎮ
3 1 2 珙桐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代谢产物的变
化 蛋白质是种子的主要贮藏物质之一ꎬ 是构成
细胞质、 细胞核、 质体的物质基础ꎬ 又是酶的组
487 植 物 分 类 与 资 源 学 报 第 37卷
成成分ꎬ 对酶的活性有着重要的影响ꎬ 因此蛋白
质在种子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ꎮ 游
离氨基酸是植物体内重要的氮代谢中间产物ꎬ 同
时又是蛋白质组成的基本单位ꎮ 可溶性蛋白质和
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在种子内部物质代谢
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Richterꎬ 1985ꎻ 何军贤和
傅家瑞ꎬ 1996)ꎮ 在层积初期蛋白质含量降低ꎬ
氨基酸含量逐渐升高ꎬ 可能为珙桐种子完成种胚
后熟提供了生长组织可以利用的氨基酸ꎮ 在形态
后熟进行的同时ꎬ 珙桐种子还进行生理后熟ꎬ 层
积中期蛋白质含量逐渐上升ꎬ 这可能是在层积阶
段种子的生理活性重新活化ꎬ 需要形成新的细
胞ꎬ 因此在随后的几个月中珙桐种子合成新的与
萌发和酶的活性有关的蛋白质ꎬ 也可能由于糖代
谢经磷酸己糖途径还原成蛋白质ꎬ 部分蛋白质降
解时ꎬ 非蛋白氮增加ꎬ 表现为蛋白质总量的增加
(聂剑初ꎬ 2000)ꎮ
有研究表明 (田莉莉等ꎬ 2006)ꎬ 在种子的
自由基和过氧化物的清除系统中ꎬ 自身存在一些
小分子抗氧化物质ꎬ 如抗坏血酸等ꎬ 它们可有效
地清除活性氧 (ROS)ꎮ 抗坏血酸作为种子内的
还原性物质之一ꎬ 其含量与组织内还原状态以及
种子磷酸戊糖途径的呼吸速率具有相关性 (柯德
森等ꎬ 2003)ꎮ 研究结果表明ꎬ 在种子休眠解除
过程中ꎬ Vc 出现了几次波动ꎬ 但由于 GR 活性
在整个休眠期均处于较低水平ꎬ 因此抗坏血酸-
谷胱甘肽循环在这一阶段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对活
性氧的消除作用ꎮ
3 2 珙桐种子萌发阶段抗氧化酶和代谢产物的
变化
3 2 1 珙桐种子萌发阶段抗氧化酶活性变化
在珙桐种子进入萌发阶段的过程中ꎬ POD、
CAT、 GR和 SOD活性均有显著增加ꎬ 说明它们
在萌发过程中对种子都发挥了重要的抗氧化作
用ꎮ CAT活性显著增强ꎬ 对加强机体防御能力ꎬ
为种子萌发提供有利条件ꎮ POD 活性明显升高ꎬ
从代谢上来看ꎬ 一些研究表明休眠种子的呼吸代
谢以糖酵解-三羧循环 (EMP ̄TCA) 途径为主ꎬ
而非休眠种子则以磷酸戊糖途径 (PPP) 为主ꎬ
要使种子打破休眠而萌发ꎬ 必须使 EMP ̄TCA 途
径转为 PPP 途径 (Robertꎬ 1973)ꎬ 而 POD 活性
的提高有利于 PPP 途径的进行ꎬ 这可能是促进
休眠解除的因子之一ꎮ 同时ꎬ POD 不仅是植物
中一种重要的保护性酶ꎬ 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并
不仅限于对 H2O2 的降解、 减轻膜损伤ꎬ 还要行
使吲哚乙酸氧化酶的功能ꎮ
3 2 2 珙桐种子萌发阶段代谢产物的变化 萌
发阶段ꎬ 由于氨基酸进入了各种代谢ꎬ 氨基酸的
需求加大ꎬ 蛋白质大量降解ꎬ 因此ꎬ 在这一阶段
表现为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增加ꎮ 而 Vc 含量和
GR活性显著增加ꎬ 此时ꎬ 抗坏血酸-谷胱甘肽
循环对种子发挥了重要的抗氧化作用ꎮ 同时ꎬ 在
种子萌发初期ꎬ 抗坏血酸含量呈显著下降ꎬ 说明
在此阶段ꎬ 抗坏血酸氧化酶被激活ꎬ 导致其含量
发生显著变化ꎬ 造成了种子内氧化还原状态的变
化ꎮ 这种变化可能引起 NADPH 的再氧化ꎬ 有利
于促进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和 6 ̄磷酸葡萄糖酸
脱氢酶所催化反应的进行ꎬ 从而使呼吸途径转向
磷酸戊糖途径ꎬ 可能有助于种子的萌发 (柯德森
等ꎬ 2003)ꎮ
4 小结与展望
本文对引种条件下 (四川南充) 珙桐种子休
眠到萌发的层积过程中主要的抗氧化酶和代谢产
物的变化进行了研究ꎮ 结果表明ꎬ 珙桐种子在层
积过程中保持较高活性的 POD 对清除活性氧起
主要作用ꎬ 萌发阶段 4种抗氧化酶活性均显著增
大ꎬ 有效地清除此过程产生的活性氧ꎻ 代谢产物
中ꎬ 蛋白质的降解为种子完成后熟提供了物质基
础ꎬ 从而保证了珙桐种子的萌发ꎮ 同时ꎬ 在今后的
研究中ꎬ 可以在珙桐生理研究的基础之上ꎬ 运用分
子生物学的手段ꎬ 更深入研究影响其休眠和生长
发育的基因ꎬ 为破除休眠和引种提供理论基础ꎮ
〔参 考 文 献〕
李合生ꎬ 2000.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 [M]. 北京: 高等
教育出版社ꎬ 164—165ꎬ 192—194ꎬ 258—260
聂剑初ꎬ 2000.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宋松泉ꎬ程红炎ꎬ姜孝成ꎬ 2008. 种子生物学 [M]. 北京:科学出
版社ꎬ 224
增田芳雄ꎬ 1980. 植物生理学的二大先驱者———Sachs 和 Pfeffer
[J] . 植物生理学通讯ꎬ (2): 43—50
Bai YF (白永富)ꎬ Lu XP (卢秀萍)ꎬ 2006.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oluble protein content and the free amino acids during germi ̄
5876期 杨艳等: 珙桐种子休眠解除和萌发过程中主要抗氧化酶活性和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
nation of Tobacco seeds [J] .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植物生理科学)ꎬ 22 (8): 286—288
Baskin JMꎬ Baskin CCꎬ 2004. A classification system for seed dor ̄
mancy [J] . Seed Science Researchꎬ 14 (1): 1—16
Chen G (陈刚)ꎬ Wang GZ (王广志)ꎬ Liu XL (刘秀丽) et al.ꎬ
2002. Effects of various treatments on germination and catalase
activity of tobacco seeds [ J] . Tobacco Science & Technology
(烟草科技)ꎬ 2 (2): 11—14
Chen KR (陈坤荣)ꎬ 1988. The dormancy of Davidia involucrata
seeds [J] . Plant Physiology Communication (植物生理学通
讯)ꎬ 25 (3): 24—28
Galston AWꎬ Lavee Sꎬ Siegel BZꎬ 1968. The induction and repression
of peroxidase isozymes by 3 ̄indoleacetic acid in: “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py of Plant Growth Substarces”(F. Wightman and G.
Setterfield eds ) [C]. Proceedings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 ̄
ference on. Plant Growth Substances held at Carleton University
Ottawaꎬ 455—472
Gu JT (谷建田)ꎬ Kong XH (孔祥辉)ꎬ Chen H (陈杭)ꎬ 1993.
Hydration ̄dehydration treatment for pre ̄ and post ̄aging Lycopersi ̄
con esculentum Mill Seeds: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nges
[J] . Acta Phytophysiologica Sinica (植物生理学通报)ꎬ 19
(2): 131—136
Guo LH (郭丽红)ꎬ Chen SN (陈珊娜)ꎬ Gong M (龚明)ꎬ 2002.
Effect of calcium on glutathione reductase of maize seedlings
[J] . Plant Physiology Communication (植物生理学通讯)ꎬ 38
(2): 115—117
Han KJ (韩克杰)ꎬ Sun X (孙霞)ꎬ Xing SY (邢世岩) et al.ꎬ
2006. Studies on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rylus avellana
L. during storage and germination [J] . Journal of Wuhan Botan ̄
ical Research (武汉植物学研究)ꎬ 24 (5): 435—440
He JX (何军贤)ꎬ Fu JR (傅家瑞)ꎬ 1996. The research progresses
in Lea proteins of seeds [ J] . Plant Physiology Communication
(植物生理学通讯)ꎬ 32 (4): 241—246
Huang CL (黄承玲)ꎬ Gao GL (高贵龙)ꎬ Chen X (陈训) et al.ꎬ
2010. Physiological changes of Rhododendron agastum Balf. f. et
W. W. Sm during seed germination [ J] . Seed (种子)ꎬ 29
(5): 94—96
Huang YJ (黄永菊)ꎬ Wu XM (伍晓明)ꎬ Sheng JX (沈金雄) et
al.ꎬ 2000. Research on ultradry storage of soybean seeds [ J] .
Chinese Journal of Oil Crop Sciences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ꎬ 22
(3): 39—42
Kahn AAꎬ 1989. Seed Dormancy and Germination of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M]. Beijing: Agricultural Press
Ke DS (柯德森)ꎬ Sun GC (孙谷畴)ꎬ Wang AG (王爱国) et al.ꎬ
2003. Relationship between ascorbic acid and germination of
seeds [J] .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 Environmental Biology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ꎬ 9 (5): 497—500
Koornneef Mꎬ Bentsink Lꎬ Hilhorst Hꎬ 2002. Seed dormancy and ger ̄
mination [J] . 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ꎬ 5 (1): 33—36
Lei NF (雷泞菲)ꎬ Peng SM (彭书明)ꎬ Niu B (牛蓓) et al.ꎬ
2009. Changes on edogenous phytohormone content of the Davidia
involucrate seed during dormancy and germination process [ J] .
Guihaia (广西植物)ꎬ 29 (1): 66—69
Li X (李雄)ꎬ Li BZ (李秉真)ꎬ Wu Y (乌云) et al.ꎬ 1996. Physi ̄
ological studies on seed dormancy and post ̄ripening of Crataegus
shanguinea Pall [J] .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Institute of Agri ̄
culture & Animal Husbandry (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ꎬ 17
(4): 56—60
Li JY (李俊珏)ꎬ Xu X (胥晓)ꎬ Yang P (杨鹏) et al.ꎬ 2012.
Effects of aluminum stress on eco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ale and female Populus cathayana seedlings [J] . Chinese Jour ̄
nal of Applied Ecology (应用生态学报)ꎬ 23 (1): 45—50
Li YX (黎云祥)ꎬ Su ZX (苏智先)ꎬ Chen F (陈放)ꎬ 2002a. Rap ̄
id extraction of gnomic DNA from leaves and bracts of dove tree
(Davidia involucrata) [J] .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erꎬ 20
(2): 185a—185e
Li YX (黎云祥)ꎬ Chen L (陈利)ꎬ Lin J (林娟) et al.ꎬ 2002b.
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cloning of cDNAs of differ ̄
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in dovetree (Davidia involucrata) bracts
[J] .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erꎬ 20 (3): 231—238
Li YX (黎云祥)ꎬ 2003. Present state and perspectives of the biologi ̄
cal study on Davidia involucrate [J] . Journal of China West Nor ̄
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
科学版)ꎬ 24 (3): 269—275
Li YXꎬ 2003. Cloningꎬ sequence analysisꎬ and prokaryotic expression
of cDNA encoding a putative non ̄specific lipid ̄transfer protein
from the bracts of Dovetree (Davidia involurate baill.) [J] . Jour ̄
nal of Plant Biologyꎬ 46 (3): 167—172
Liang XH (梁新华)ꎬ Zhang MZ (张明哲)ꎬ Gao JX (高金霞)ꎬ
2004. Effect of drought stress on germination and soluble protein
content of glycyrrhiza glabra I. and glycyrrhiza inflata seeds during
the process of primary germination [J] . Ningxia Journal Agricul ̄
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宁夏农业科技)ꎬ
(4): 6—7
Lu CM (陆长梅)ꎬ Wu GR (吴国荣)ꎬ Zhou CF (周长芳) et al.ꎬ
2000. The effects of illumination on plant SOD activity [ J] .
Journal of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南京
师大学报: 自然科学版)ꎬ 23 (3): 96—99
Luo P (罗培)ꎬ Zhou SL (周申立)ꎬ 2007. Effect of land use on eco ̄
logical benefit of farm belt in suburbs [ J] . Journal of Ecology
and Rural Environment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ꎬ 23 (4): 6—
10
Ma GY (马国英)ꎬ Xu XZ (徐锡忠)ꎬ Zhang CL (章崇玲)ꎬ 1991.
Membrane in the process of seed aging changes and the reasons
[J] . Plant Physiology Communication (植物生理学通讯)ꎬ 27
(3): 233—236
Pang FH (庞发虎)ꎬ Du JJ (杜俊杰)ꎬ Liu F (刘飞)ꎬ 2004. Study
on changes of activity in antioxidate system enzyme in shoots and
buds of dormant apricots [J] . Journal of Hubei Institute for Na ̄
tionalities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自
687 植 物 分 类 与 资 源 学 报 第 37卷
然科学版)ꎬ 22 (4): 27—30
Philippi Tꎬ 1993. Bet ̄Hedging germination of desert annuals: beyond
the first year [J] . American Naturalistꎬ 142 (3): 474—487
Richter Gꎬ 1985. Plant Metabolism [M]. Beijing: Science Press
Robert CHꎬ 1973. Oxidative process and the control of seed germina ̄
tion in “seed ecology” [C]. London: Butter ̄worthꎬ 189
Ruan Y (阮英)ꎬ Liu KL (刘开朗)ꎬ Shen L (申琳) et al.ꎬ 2006.
Metabolism of dynamic changes of the reactive oxygen in tomato
pericarp and seed tissues during fruit ripening and senescence
[J] . Acta Horticulturae Sinica (园艺学报)ꎬ 33 (1): 63—67
Su ZX (苏智先)ꎬ Zhang SL (张素兰)ꎬ 1999. The reproductive
phenology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avidia involucrata pop ̄
ulation [J] . Journal of Sichuan Teachers College (Natural Sci ̄
ence) (四川师范学院学院: 自然科学版)ꎬ 20 (4): 313—
318
Sun Y (孙艳)ꎬ Cui HW (崔鸿文)ꎬ Yin MA (尹明安) et al.ꎬ
2006. The effects of accorbic acid on cucumber seeds germination
and the growth of Jin 4 ̄3 ̄1 cucumber tissue cultured seedlings
[J] . Journal of Hebei Agrotechnical Teachers College (河北农业
技术师范学院学报)ꎬ 10 (4): 72—74
Tian LL (田莉莉)ꎬ Fang JB (方金豹)ꎬ Wang LR (王力荣) et al.ꎬ
2006. Changes of several physiological indexes during dormancy
releasing in nectarine cultivar Huaguang [ J] .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 (果树学报)ꎬ 23 (1): 121—124
Wan CK (万朝坤)ꎬ 1988. Anatomical study on seed dormancy of
DoveTree (Davidia involucrate) [ J] .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Forestry College (中南林学院学报)ꎬ (1): 35—39
Wang H (汪海)ꎬ Zhang SL (张素兰)ꎬ Su ZX (苏智先) et al.ꎬ
2007. The effects of accelerated aging on fargesia Denudata
( Gramineae ) seedsand the physiological differences among
seeds of different sizes [J] . Acta Botanica Yunnanica (云南植
物研究)ꎬ 29 (6): 677—681
Wang HH (王海华)ꎬ Jiang MY (蒋明义)ꎬ Kang J (康健) et al.ꎬ
2003. Relationship between seed germination and active oxygens
metabolism in maize treated with low nickel concentration [J] .
Acta Agronomica Sinica (作物学报)ꎬ 29 (4): 601—605
Wang J (王娟)ꎬ Li DQ (李德全)ꎬ 2001. The accumulation of plant
osmoticum and activated oxygen metabolism under stress [ J] .
Chinese Bulletin of Botany (植物学通报)ꎬ 18 (4): 459—465
Wang JH (王建华)ꎬ Liu HX (刘鸿先)ꎬ 1989. The role of superox ̄
ide dismutase (SOD) in stress physiology and senescence phys ̄
iology of plant [J] . Plant Physiology Communications (植物生
理学通讯)ꎬ (1): 1—7
Wang SYꎬ Faust Mꎬ 1994. Changes in the antioxidant system associat ̄
ed with budbreak in ‘Anna’ apple (Malus domestica Borkh.)
buds [J] . J Amer Soc Hort Sciꎬ 119 (4): 735—741
Wang XP (王献溥)ꎬ Li JQ (李俊清)ꎬ Zhang JX (张家勋) et al.ꎬ
1995. Bio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ivation of the Dove
tree in China [J] . Guihaia (广西植物)ꎬ 15 (4): 347—353
Wu LG (武禄光)ꎬ 1987. Preliminary research on function of peroxi ̄
dase in Acer mono seed dormancy to germination [J] . 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ꎬ 15 (6):
9—14
Wu NB (吴能表)ꎬ Wang TJ (王图锦)ꎬ 2006. Dynamic changes of
physiological indexes in the seed budding of Raphanus sativus L
[J] . 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 Natural
Science) (西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ꎬ 31 (6): 117—120
Yang YZ (杨玉珍)ꎬ Li SP (李生平)ꎬ Wu QX (吴青霞) et al.ꎬ
2006. The dynamic changes of proteins and activities of nitrogen
metabolism enzymes in Ginkgo biloba seeds during germination
[ J] . 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E ̄
dition) (南京林业大学学院: 自然科学版)ꎬ 30 (4): 119—
122
Yin HJ (尹华军)ꎬ Liu Q (刘庆)ꎬ 2004. Advances in studies on
molecular biology of seed dormancy and germination [J] . Chinese
Bulletin of Botany (植物学通报)ꎬ 21 (2): 156—163
Zeng SX (曾韶西)ꎬ Wang YR (王以柔)ꎬ Liu HX (刘鸿先)ꎬ
1987. The effect of chilling stress on the content of ascorbic acid
in rice seedlings [J] . Acta Phytophysiologica Sinica (植物生理
学报)ꎬ 13 (44): 365—370
Zhou XL (周小理)ꎬ Cheng SN (成少宁)ꎬ Tang W (唐文) et al.ꎬ
2010. Studies on antioxidant enzyme activities in buckwheat dur ̄
ing seed germination [ J] . Industrial Microbiology (工业微生
物)ꎬ 40 (4): 53—56
Zhu C (朱城)ꎬ Fang ZN (房正浓)ꎬ Zheng GW (增广文)ꎬ 2000.
The effect of HVEF treatment on lipid peroxidation of aged cu ̄
cumber seeds [J] .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Agric. & Life
Sci.) (浙江大学学报: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ꎬ 26 (2): 127—
130
Zhu LJ (朱利君)ꎬ Su ZX (苏智先)ꎬ Hu JY (胡进耀) et al.ꎬ
2009. Peroxidase activity and MDA content of endangered species
Davidia involucrate [J] .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生态学杂
志)ꎬ 28 (3): 451—455
Zhu X (朱翔)ꎬ Sun LH (孙丽华)ꎬ 2005. A study of peroxidase ac ̄
tivity in the process of seed germination of Phoebe Nees [ J] .
Journal of Sichu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四川林业
科技)ꎬ 26 (2): 46—49
Zhuang WJ (庄伟健)ꎬ Zhuang B (庄彪)ꎬ Zhang SB (张书标) et
al.ꎬ 2002. Physiological foundation research of medicament treat ̄
ment storage techniques for peanut seedsⅠ. Effect of medicament
treatment on seed vigor and radical content [J] . Journal of Pea ̄
nut Science (花生学报)ꎬ 31 (2): 1—6
7876期 杨艳等: 珙桐种子休眠解除和萌发过程中主要抗氧化酶活性和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