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茉莉酸对拟南芥花粉育性的调控



全 文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0 卷 第 3期,2004 年 6 月 269
茉莉酸对拟南芥花粉育性的调控
甘立军 夏凯 周燮*
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京 210095
Involvement of Jasmonates in Regulation of Male Fertility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GAN Li-Jun, XIA Kai, ZHOU Xie*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提要 概述了茉莉酸在调控拟南芥雄性器官正常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茉莉酸合成型突变体和不敏感型突变体 coi1 均表现
为雄性不育。文章对其机制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茉莉酸(JA); 拟南芥;花粉发育;花药开裂
收稿 2003-08-12 修定   2004-02-16
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00216)。
  * 通讯作者(E-mail:zhish@jlonline.com, Tel: 025-84396069)。
1 9 6 2 年,D e m o l e 等[ 1 ]首次从茉莉属
(Jasminum)素馨花(Jasminum grandiflorum)的香精
油中发现并分离出一种香味化合物——茉莉酸甲酯
(methyl jasmonate, MeJA)。Aldridge等[2]于1971
年从真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的培养物滤液
中首次分离鉴定到游离态茉莉酸(jasmonic acid,
JA)。茉莉酸类(jasmonates, JAs)是以茉莉酸及其甲
酯为主体的一类新型植物生长调节物质[3],还包
括JA的某些氨基酸结合物,葡萄糖苷和其羟化衍
生物等,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体中[4]。
J A 调控多种生理过程,如果实成熟、卷须
卷曲、叶片衰老[4]。JA 在抗生物胁迫(如昆虫和
真菌攻击)及抗非生物胁迫(如机械伤害)中有重要作
用[4]。植物遭受伤害[5,6]、紫外光[7]、渗透胁迫[8]、
燃烧及电信号[9]后内源JA含量上升。外源施用JA
可激活许多抗逆基因的表达,如硫素(thionin)[10]及
渗透蛋白(osmotin)[11]等。一系列JA合成、感受
和信号转导的突变体的鉴定为JA的生理研究提供
了一条新的途径。近年来,通过对拟南芥 JA 突
变体进行研究,揭示了 JA 的一个新功能,即 JA
参与调控拟南芥的花粉发育。JA不能正常合成或
JA信号转导途径发生突变的拟南芥植株均表现为雄
性不育。本文就这一领域研究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1 JA突变体与拟南芥雄性不育
雄性不育是指植物体不能产生有生活力的正
常花粉的现象,表现为雄蕊缺失、畸形,雄性
器官雌性化,花药不能正常开裂,小孢子发生异
常,形成无活力的花粉或不能形成花粉等多种形
式。拟南芥是一种自花授粉植物,雄性可育不仅
要求花粉发育成熟,花丝伸长,花药开裂释放花
粉到柱头,同时也需要上述过程与柱头对花粉具
有亲和力的时间要一致[12,13]。
1.1 JA合成型突变体 迄今,植物中JA的生物合
成途径(图1)已基本阐明。逆境因子促进质膜的磷
脂酶活化,进而催化降解膜脂,释放出来的 a-亚
麻酸(linolenic acid, LA)是植物体内JA合成的起始
物。然后由脂氧合酶(lipoxygenase, LOX)催化产生
13- 氢过氧化亚麻酸(13-hydroperoxylinolenic
acid),再依次经过丙二烯氧化物合酶(allene oxide
synthase, AOS)、丙二烯氧化物环化酶(allene oxide
cyclase, AOC)作用而产生12-氧代植物二烯酸(12-
oxophytodienoic acid,12-OPDA),由此经 12-
OPDA 还原酶(OPR)催化而发生 D10 双键饱和及连
续三步 b- 氧化,进而生成 JA[4]。
1996 年,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 Browse 实验
室[14]在研究三烯脂肪酸对拟南芥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时,意外发现JA参与调控花药开裂及花粉发育过
程。拟南芥中,转化十六碳二油酸(hexadecadienoic
acid)和亚油酸(linoleic acid) 分别为十六碳三油酸
(hexadecatrienoic acid)和亚麻酸(linolenic acid,
LA)要经过 3 步 w3 去饱和化。其中 1 个同工酶
(FAD3)位于内质网上,另外 2 个同工酶(FAD7 和
专论与综述Reviews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0 卷 第 3期,2004 年 6 月270
FAD8)则位于叶绿体中。他们构建了一种拟南芥
的三联突变株fad3 fad7 fad8,此株脂肪酸去饱和
(fatty acid desaturation, FAD)基因FAD3、 FAD7和
FAD8 都发生了突变。其叶片膜脂的三油脂肪酸
(trienoic fatty acid)特别是LA的含量很低,但此
种突变体叶片的光合作用未受影响,营养生长也
很正常。到了开花期,才发现该突变体为雄性不
育:花药不能正常开裂,花丝伸长能力弱,花
粉虽可发育至三核期,却不能萌发。在开花期喷
施或涂抹一系列十八碳脂肪酸及其代谢产物,其
中只有LA钠盐(0.1%,W/V)和 JA(2 mmol·mL-1)可
显著恢复其花粉的育性[14]。这提示JA是拟南芥花
粉正常发育所不可缺少的。LA 之所以重要,则
是因为它是 JA 合成的初始前体。
上述实验尚不能排除JA合成途径中其它成员
的作用。事实上,JA 合成的直接前体 12-OPDA
也有一些独特的生理作用,例如可诱导葫芦科植
物异株泻根(Bryonia dioica)卷须卷曲[15],外源JA
和OPDA可诱导利马豆(Lima beans)产生不同的芳
香物质[1 6 ],O P D A 还可诱导特异基因表达[8 ]。
OPDA 是否也能调节花粉的育性呢? 2000 年,美
国加利福尼亚大学Goldberg实验室[17]和Browse实
验室[18]的研究回答了这一问题。他们筛选到同一
类突变体,分别命名为dde1(delayed dehiscence 1)
图1 茉莉酸的合成途径及拟南芥JA合成型突变体[4,14,17~22]
左边为 JA 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FAD 等),右边为 JA 合成型突变体(dad1 等)。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0 卷 第 3期,2004 年 6 月 271
和opr3。它们缺失编码JA合成过程中的一种关键
酶 OPR 的基因,能合成 OPDA,但不能合成 JA,
从而表现出上述雄性不育的特征。施用外源JA可
使它们的花粉恢复育性。这表明,OPDA 本身在
花粉发育过程中尚不能作为一种信号分子,必须
代谢为JA才能发挥作用。2001年,日本的Kyoto
大学 Okada 实验室[19]从 T-DNA 诱变产生的突变体
中筛选到一个突变株,命名为dad1(defective in
anther dehiscence 1)。其花粉不育,花药开裂延
迟,外施 MeJA 及 LA 可恢复上述性状,而非 JA
合成前体的亚油酸、油酸及硬脂酸却不能恢复上
述性状。他们进一步研究表明,DAD1 蛋白具有
典型的磷脂酶特征,可催化降解质膜的膜脂,释
放出a-亚麻酸。2002年,瑞士的Keller实验室[20]
从En1/Spm1转座子诱导产生的突变体中鉴定到一
种突变株,命名为dde2-2 (delayed-dehiscence 2-
2),同样表现为雄性不育,外源喷施 MeJA 可恢
复育性。该突变体缺失 JA 合成中的关键酶 AOS。
同年,美国Arizona大学Feldmann实验室[21]通过
敲除编码 AOS 的基因,得到一突变体 aos。该突
变体不能表达AOS基因,其内源JA含量很低,植
物受到伤害后,JA含量也不能上升,同样表现为
雄性不育,施用外源 M e J A 可使它完全恢复育
性。另一个拟南芥突变体aim1 (abnormal inflores-
cence meristem 1)缺失乙酰辅酶A(acyl-CoA)水合
酶,此酶可能参与 b-氧化过程。该突变体的营养
器官发育正常,但生殖器官不能正常发育,花药
基本上是不育的,其脂肪酸成分也发生变化[22]。
这些都提示一些脂类物质包括茉莉酸可能在该突变
体中也发生了变化。
综上所述,1996年以来的一系列研究已陆续
证明, JA合成过程中缺失某一种关键酶的拟南芥
突变体均表现为雄性不育(图1),而施用外源JA或
MeJA 可恢复育性,表明 JA 在拟南芥花粉发育、
花药开裂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调控作用。
1.2 JA不敏感型突变体 众所周知,植物激素发
挥作用不仅取决于其浓度也取决于植物组织对激素
的敏感性。1994年,英国East Anglia大学Turner
课题组[23]为了比较JA的一种类似物——植物冠菌
素(coronatine)和MeJA的活性,从甲基磺酸乙酯
(EMS)处理拟南芥种子产生的200 000 株 M2(第二
代)植株中,筛选鉴定出14个植物冠菌素不敏感突
变体,命名为coi1(coronatine insensitive)。分析
表明,coi1 对 JA 也不敏感,尽管它们能正常合
成 JA,但其 JA 信号转导环节发生了突变。这些
突变体也表现为雄性不育,花药不开裂,花粉粒
含有大的液泡,花丝比野生型的短等。这些暗
示,一旦 JA 信号转导受阻,就可能导致花粉不
能正常发育。1998 年,他们克隆了 COI1 基因,
研究表明其为JA调控植物防御反应和拟南芥花粉
发育所必需 [24]。2002 年,戴良英等[25]从拟南芥
cDNA 文库中分离和鉴定了与 COI1 基因互作的基
因 ASK1。这两个基因的编码产物形成蛋白复合
体,共同调控植物育性。
尽管如此,但Berger[26]研究JA的其它不敏感
型突变体jar1、jin1 和 jin4时发现,它们并不表
现为雄性不育。这可能是由于这些突变体的突变
性状比 coi1 轻,对 JA 的不敏感程度弱,不能完
全阻断植物细胞对JA的感受,一些信号仍然可以
转导,维持了生殖器官正常生长所致。另一个拟
南芥突变体 mpk4,对 JA 不敏感,也表现为育性
降低[27]。
如上所述,一系列的JA合成型突变体和coi1
等 JA不敏感型突变体均表现为雄性不育,但外源
JA 仅可恢复 JA 合成型突变体花粉的育性,使其
植株正常结实,而对coi1却无效,原因是后者的
JA 信号途径不能正常转导。
2 JA调节拟南芥雄蕊育性的机制
2.1 JA可能同时调控花粉成熟和花药开裂 如前所
述,对于自交授粉的拟南芥植株来说,雄性可育
不仅要求花粉正常发育,同时也需要花药开裂与
花丝伸长到合适位置释放花粉粒到具有亲和力的雌
蕊柱头上的时间要一致。opr3 突变体的一个典型
的表型是花药开裂延迟[18]。同样,dde1突变体也
是在当花开始衰老并且雌蕊柱头对花粉粒没有亲和
力时花药才开裂[17]。两种突变体都表现为花丝不
能足够伸长而使花药开裂释放的花粉粒到达柱头。
形态学研究表明,opr3/dde1突变体花粉粒虽然有
3 个细胞,但这些花粉粒是不育的[17,18]。三联突
变株fad3 fad7 fad8和其它的JA合成型突变体以及
JA不敏感型突变体coi1也有相似的表型。已有研
究表明,花粉粒成熟与花药开裂是两个独立的过
程[19], JA可能同时调控这两个过程。
有趣的是,花药开裂时在花药内检测不到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0 卷 第 3期,2004 年 6 月272
OPR3 基因的表达[17]。这暗示 JA 是在花药开裂之
前发挥作用,这个时间正好和opr3/dde1响应 JA
的时间一致。有研究表明,JA 可促进真菌毒素
B1 诱导的细胞死亡[28]。花药开裂时,两种花药
组织,隔膜和裂缝均发生编程性细胞死亡[12,17]。
也有可能 J A 调控花药开裂时的细胞死亡。但
Sanders等[17]观察到,在dde1突变体中,隔膜和
裂缝细胞分化正常,编程性细胞死亡过程虽然发
生延迟,但很正常。所以,JA 可能并不是调控
花药开裂时的编程性细胞死亡,而只是调控花药
的开裂时间。
Ishiguro等[19]观察到,dad1突变体花芽开放
时,药室内壁和药隔细胞仍然充分膨大,药室内
充满液体。 dde1/opr3和coi1突变体中也观察到同
样现象,突变体阻断水分从药室内壁、药隔及花
药室运往微管束组织。这暗示JA是调控花药中的
水分运输的。基于此,他们提出一个花药开裂的
模式,即在花芽发育中期阶段将要结束时,
DAD1 基因在花丝上端表达产生 JA,JA 诱导该部
位的细胞吸水,促进药室水分通过花药壁(药室内
壁和药隔)运往花丝。药室失水则促进花粉粒的成
熟。在后期阶段,花丝的上部和下部 DAD1 基因
均表达,产生JA,促进从花药壁和花梗中吸收水
分,进而促进花丝伸长和花药开裂[19]。
2.2 拟南芥花芽中JA的来源 JA调控拟南芥雄性
器官的发育,而对其它花器官则未见影响。JA是
否只在雄蕊内大量合成?Sanders等[17]研究表明,
在花药发育的早期,DDE1 mRNA 定位于所有的
花器官中;在花药发育后期,花药开裂过程开始
时,在隔膜、裂缝中检测不到它的表达,在雌
蕊、花瓣和雄蕊花丝中的表达量却达到最高值,
在花药成为两室时,表达量降低。这暗示:
DDE1 基因未能在和花药开裂有关的细胞中表达。
同样,以外源18:3脂肪酸处理fad3 fad7 fad8突
变体的未开放花芽后,花瓣和萼片中 LA 含量增
加,但在花药中未检测到 [17]。Sanders等[17]发现,
外源JA只能使dde1处于发育中期阶段的花芽正常
结实,而处于早期或后期阶段的花芽均表现为雄
性不育。表明只有处于发育中期阶段的花芽才能
响应 JA,也就是说花芽发育中期阶段需要 JA。
Ishiguro等[19]的研究表明,拟南芥花芽发育中期,
DAD1 基因首先在雄蕊花丝的上部表达,然后逐
渐扩展到基部,当刚进入后期发育阶段时,
DAD1 基因表达水平最高。综上所述,JA 可能主
要在雌蕊和花瓣中合成,也可能在雄蕊花丝中形
成,然后在花药中发挥作用。是否如此,尚待
进一步研究确认。
2.3 JA调控雄性器官发育与植物防卫反应 拟南芥
突变体fad3 fad7 fad8[14]及JA不敏感性突变体coi1[23]
均表现为雄性不育,同时也降低对一些昆虫及病
原菌的抗性。Capella等[29]分离了2个在花器官中
特异表达的基因 MBP1 和 MBP2。它们与葡糖硫苷
酶结合蛋白(MBPs)同源,coi1的花器官中未检测
到两者的表达,JA或伤害也不能诱导它们在营养
器官中表达。野生型拟南芥花和叶片的蛋白粗提
液中有较高的葡糖硫苷酶活性,而coi1突变体花
和叶片的蛋白提取液中则很低。研究表明,葡糖
硫苷酶水解芥子油苷的产物能有效地提高植物抵抗
昆虫伤害和病原菌侵染的能力 [30]。这表明COI1基
因不仅与植物的雄性器官发育有关,也可能参与
植物的防卫反应。已经确认,JA可诱导一些与防
卫反应有关的基因[31],因而说明一些基因有可能
在雄性器官发育过程中发挥作用。已有研究表
明,一些JA响应的防御基因可在胚珠及花柄中特
异性表达,如编码组蛋白[32]及亮氨酸肽酶 (leucine
amino peptidase,LAPA) [33]的基因在胚珠中大量表
达。一些病程相关蛋白(PR)在花器官中也特异性
表达[34]。这些都暗示JA调控的植物雄性器官的发
育可能与植物防卫反应有关。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JA的确在拟南芥雄性器官正常发
育过程中扮演着不可取代的角色。叶片膜脂的LA
含量过低(三联突变株fad3 fad7 fad8 )或缺失编码
JA 合成过程中某一种关键酶(AO S、OP R )的基
因,都会导致植株内 JA 严重亏缺,表现出花粉
粒缺乏活力,花药不能适时开裂,甚至花丝不能
正常伸长。 外施 JA、MeJA 或其合成途径中某个
突变基因编码酶控制步骤下游的中间物质,即可
使雄性器官的育性得到恢复。上述结果从JA生物
合成的角度说明了JA在调控花粉育性过程中的作
用。其次,JA 不敏感型突变体 coi1 表现为雄性
不育,mpk4 也表现为育性降低,这进一步从 JA
信号感受和转导的角度说明了JA的作用。该方面
的结果提示,花粉发育及其育性形成过程,可能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0 卷 第 3期,2004 年 6 月 273
成为一个潜在的研究 JA 信号转导的有效模式系
统。此外, JA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对雄性器官的
发育。2001年,Li等[35]从用快速中子诱变的番茄
植株中筛选到 1 株突变体,它对 JA 不敏感,命
名为jai-1(jasmonic acid-insensitive-1)。与拟南芥
不同的是,该突变株的雄性器官发育正常,雌性
器官却表现不育,而且JA不敏感表型和雌性不育
可能受同一个基因控制。因此,研究植物育性与
JA 等激素之间的关系时,需要有更宽的思域。
人们对拟南芥雄性不育与JA严重亏缺之间关
系的认识可望用于其它植物,特别是稻。因为国
际水稻基因组测序计划已完成,我国又拥有多种
多样的水稻雄性不育系。自发现水稻雄性不育株
以来,有关花粉败育的机制始终是遗传学家、农
学家和植物生理学家关注的焦点。以往的众多研究
表明植物激素与雄性不育的关系非常密切,经典的
五大类植物激素或多或少都参与了花粉育性的调
控。已有的实验表明,水稻不育花药中的IAA[36,37]、
GAs[36,38]、 iPA[36]及多胺[39]含量均显著低于相应可
育株;与此相反的是,ABA[36]含量与乙烯[40,41]释
放量在不育系中则显著高于保持系。施用外源
IAA 和 GA 3+ABA 对花粉育性均有一定的影响。
在完全不育的条件下,经这类物质处理的植株均
有少部分可育[42]。外施乙烯合成抑制剂氨基乙烯
基甘氨酸(AVG)的不育系花粉育性可以部分恢复[43]。
水稻雄性器官的发育是否也受JA的调控呢?水稻
的雄性不育系大多存在开颖不良的习性。曾晓春
和周燮[44]发现,外源 MeJA 可诱导稻的成熟颖花
快速开放。宋平等[45]进一步发现多种雄性不育系
的颖花开放对 MeJA 的响应均显著强于其保持系。
这些现象隐喻着水稻雄性不育系的JA含量可能显
著低于其保持系,而其花粉败育与开颖能力的低
下可能都起因于颖花等器官中 JA 含量的亏缺。
参考文献
1 Demole E, Lederer E, Mercier D. Isolement et determination de
la structure du jasmonate de methyle, consituant odorant
characteristique de lessence de jasmin. Helv Chim Acta, 1962,
45:675~685
2 Aldridge DC, Galt S, Giles D et al. Metabolites of Lasidiodiplodia
theobromae. J Chem Soc Chem Commun, 1971, 1623~1627
3 Staswick PE. Plant hormones. In: Davies PJ (ed). Physiology,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2nd ed. 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Pub, 1995.179~187
4 Creelman RA, Mullet JE. Biosynthesis and action of jasmonates
in plants. Annu Rev Plant Physiol Plant Mol Biol, 1997,48:
355~381
5 León J, Rojo E, Sánchez-Serrano JJ. Wound signaling in plants.
J Exp Bot, 2001, 354(52):1~9
6 Creelman RA, Tiemy ML, Mullet JE. Jasmonic acid/methyl
jasmonate accumulate in wounded soybean hypocotyls and
modulate wound gene expression.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92,
89:4938~4941
7 Conconi A, Miquel M, Browse JA et al. The octadecanoid sig-
naling pathway in plants mediates a response to ultraviolet
radiation. Nature, 1996,383:826~829
8 Kramell R, Miersch O, Atzorn R et al. Octadecanoid-derived
alter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and the oxylipin signature in
stressed barley leaves. Implications for different signaling
pathways. Plant Physiol, 2000, 123:177~186
9 Herde O, Atzorn R, Fisahn J et al. Localized wounding by heat
initiates the accumulation of proteinase inhibitor II in abscisic
acid-deficient plants by triggering jasmonic acid biosynthesis.
Plant Physiol, 1996,112:853~860
10 Becker W, Apel K.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cDNA
encoding a naval jasmonate-induced protein of barley (Hordeum
vulgare L.). Plant Mol Biol, 1992,19:1065~1067
11 Xu Y, Chang P F L, Liu D et al. Plant defense genes are syner-
gistically induced by ethylene and methyl jasmonate. Plant Cell,
1994,6:1077~1085
12 Goldberg RB, Beals TP, Sanders PM. Anther development: ba-
sic principle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Plant Cell, 1993,5:
1217~1229
13 Zhao DZ, Ma H. Male fertility: A case of enzyme identity. Curr
Biol, 2000,10: R904~R907
14 McConn M, Browse J. The critical requirement for linolenic acid
is pollen development, not photosynthesis, in an Arabidopsis
mutant. Plant Cell, 1996,8:403~416
15 Blechert S, Bockelmann C, Füblein MV et al. Structure-activity
analyses reveal the existence of two separate groups of active
octadecanoids in elicitation of the tendril-coiling response of
Bruonia dioica Jacq. Planta, 1999,207:470~479
16 Koch T, Krumm T, Jung V et al. Differential induction of plant
volatile biosynthesis in the lima bean by early and late interme-
diates of the octadecanoid-signaling pathway. Plant Physiol,
1999,121:153~162
17 Sanders PM, Lee PY, Biesgen C et al. The Arabidopsis DE-
LAYED DEHISCENCE1 gene encodes an enzyme in the
jasmonic acid synthesis pathway. Plant Cell, 2000,12:1041~1061
18 Stintzi A, Browse J. The Arabidopsis male-sterile mutant, opr3,
lacks the 12-oxophytodienoic acid reductase required for
jasmonate synthesi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0,97(19):
10625~10630
19 Ishiguro S, Kawai-Oda A, Ueda J et al. The DEFECTIVE IN
ANTHTHER DEHISCENCE1 gene encodes a novel phospholi-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0 卷 第 3期,2004 年 6 月274
pase A1 catalyzing the initial step of jasmonic acid biosynthesis,
which synchronizes pollen maturation, anther dehiscence, and
flower opening in Arabidopsis. Plant Cell, 2001,13:2191~2209.
20 von Malek B, van der Graaff E, Schneitz K et al. The Arabidopsis
male-sterile metant dde2-2 is defective in the ALLENA OXIDE
SYNTHASE gene encoding one of the key enzymes of the jasmonic
acid biosynthesis pathway. Planta, 2002,216:187~192
21 Park JH, Halitschke R, Kim HB et al. A knock-out mutation in
allene oxide synthase results in male sterility and defective wound
signal transduction in Arabidopsis due to a block in jasmonic
acid biosynthesis. Plant J, 2002,31(1):1~12
22 Richmond TA, Bleecker AB. A defect in b-oxidation causes ab-
normal inflorescence development in Arabidopsis. Plant Cell,
1999,11:1911~1923
23 Feys B, Benedetti CE, Penford CN et al. Arabidopsis mutants
selected for resistance to the phytotoxin coronatine are male
sterile, insensitive to methyl jasmonate, and resistant to a bacte-
rial pathogen. Plant Cell, 1994,6:751~759
24 Xie DX, Feys BF, James S et al. COI1: An Arobidopsis gene
required for jasmonate-regulated defense and fertility. Science,
1998, 280:1091~1094
25 戴良英, 李栒, 罗宽等. 拟南芥ASK1与COI1形成蛋白复合体
并调控雄性不育. 中国科学C辑, 2002, (5):399~404
26 Berger S. Jasmonate-related mutants of Arabidopsis as tools for
studying stress signaling. Planta, 2002, 214: 497~504
27 Petersen M, Brodersen P, Naested H et al. Arabidopsis MAP
kinase 4 negatively regulates 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 Cell,
2000,103:1111~1120
28 Asai T, Stone JM, Heard JE et al. Fumonisin B1-induced cell
death in Arabidopsis protoplasts requires jasmonate-,ethylene-,
and salicylate-dependent signaling pathways. Plant Cell, 2000,
12:1823~1835
29 Capella AN, Menossi M, Arruda P et al. COI1 affects myrosinase
activity and controls the expression of two flower-specific
myrosinase-binding protein homologues in Arabidopsis. Planta,
2001, 213:691~699
30 Rask L, Andréasson E, Ekbom B et al. Myrosinase: gene family
evolution and herbivore defense in Brassicaceae. Plant Mol Biol,
2000,42:93~113
31 Reymond P, Farmer EE. Jasmonate and salicylate as global sig-
nals for defense gene expression. Curr Opin Plant Biol, 1998,1:
404~411
32 Kim SA, Kwak HJ, Park MC et al. Induction of reproductive
organ-preferential histone genes by wounding or methyl
jasmonate. Mol Cells, 1998,8:669~677
33 Chao WS, Gu YQ, Pautot V et al. Leucine aminopeptidase RNAs,
proteins, and activities increase in response to water deficit,
salinity, and the wound signals systemin, methyl jasmonate, and
abscisic acid. Plant Physiol, 1999,120: 979~992
34 Lotan T, Ori N, Fuuhr R. 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s are de-
velopmentally regulated in tobacco flowers. Plant Cell, 1989,1:
881~887
35 Li L, Li CU, Howe GA. Genetic analysis of wound signaling in
tomato. Evidence for a dual role of jasmonic acid in defence and
female fertility. Plant Physiol, 2001,127:1414~1417
36 田长恩,段俊,梁承邺等.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
持系幼穗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1998,6(2):137~143
37 张能刚,周燮. 三种酸性内源激素与农垦58s育性转换的关
系.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2,15(3):7~12
38 Nakajima M, Yamaguchi S, Kizawa N et al. Semi-quantification
of GA1 and GA4 male sterile anthers of rice by radioimmunoassay.
Plant Cell Physiol, 1991,32:511~513
39 田长恩,梁承邺,黄毓文等.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
保持系幼穗发育过程中的多胺代谢. 植物生理学报,1998,24
(4):333~339
40 田长恩,梁承邺,黄毓文等. 乙烯与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
的关系. 作物学报,1999,25(1):116~119
41 李德红,骆炳山,曲映兰. 光敏核不育水稻幼穗的乙烯生
成与育性转换. 植物生理学报,1996, 22(3):320~326
42 何之常,肖翊华. 外源生长物质对农垦58S育性转变的影响.
杂交水稻,1992(3):39~41
43 Tian CE, Liang CY, Huang YW et al.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yamine and ethylene during panicle
development in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rice. Acta Phytophysiol
Sin(植物生理学报), 1999, 25(1):1~6
44 曾晓春, 周燮. 茉莉酸甲酯诱导水稻颖花开放. 植物学报,1999,
41(5):560~562
45 宋平, 夏凯, 吴传万等.雄性不育和可育水稻开颖对茉莉酸甲酯
响应的差异.植物学报,2001,43(5): 480~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