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孢子的无菌培养



全 文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40卷第6期,2004年12月 713
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孢子的无菌培养
徐艳1,z石雷1,+刘燕2李东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3;2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100083
SporeSterileCultureintheArsenic-hyperaccumulator一砌,括l,西锨缸
XUYanl一,SHILe≯‘,LIUYan2,LIDon91
ilnsmme对Bot∞垮.Cm眦seAcndem,西sciences.BeijinglO0093:2College耐t脚ldsc印eArchitedwe.BeijingForestqUn如ers啦.
Beijing100083
1植物名称蜈蚣草(P把,.如vff幻砌)。
2材料类别成熟的孢子。
3培养条件所用培养基为:(1)MS:(2)1/2MS;
(3)1/5MS;(4)1/10MS;(5)蒸馏水;(6)Knop’s。
1,2MS、1,5MS、l,10MS指大量和微量元素为MS
培养基全量的1/2、1/5、1,10,上述培养基均使
用MS培养基全量的铁盐和有机成分,1.O%琼
脂,3.O%蔗糖,pH5.8。培养室温度为25℃;
目光灯光源,光照度2000~2300lx,光照时间
12h.d-。。
4生长与分化情况
4.1孢子的灭菌取成熟的孢子置于1.5mL离心管
内,滴入无菌水,充分振荡使成悬浊液,静置
2h,4000r.min。离心lmin,弃去上清液。离
心管内再滴入约1.2mL的5%NaOCl溶液,灭菌
4min,无菌水冲洗4—5次,用上述离心方法获
得无菌的孢子悬浊液。
4.2原叶体的形成用滴管将无菌的孢子悬浊液分
别接种至培养基(1)一(6)上,3—5d后出现肉眼可
见的绿色小点,显示孢子已经萌发。镜检结果表
明:培养基(1)一(6)均适于蜈蚣草孢子的萌发,萌
发率均达95%以上。培养基(1)、(2)上,接种后
10d孢子发育形成丝状体,14d发育形成片状
体;培养基(3)一(6)上,接种后14d孢子发育形
成丝状体,20d发育形成片状体。其中,以培
养基(1)中的原叶体长势最好。
4.3孢子体的形成接种后50“0d,培养基(1)、
(2)、(6)中形成孢子体,形成率约为60%;接种
后60~70d,培养基(3)一(5)中形成孢予体,形成
率约为50%。
4.4孢子体的移栽孢子体长出2片叶子(第一片幼
叶长约3—4cm)时,将三角瓶放在自然光照下炼
苗7d,再打开瓶盖炼苗7d。用镊子轻轻夹出试
管苗,洗净培养基,移栽至经0.1%多菌灵消毒
4h的素砂中,保持适宜的空气湿度及基质的温
度,1个月后可定植到穴盘中(培养基质为草炭
土、蛭石、细砂、有机肥以4:2:2:l的
比例混合)。移栽成活率达95%以上。
5意义与进展蜈蚣草是风尾蕨科凤尾蕨属的多年
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地
区,是我国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气候区的钙质
土和石灰岩的指示植物。其株形美观,是理想的
室内观叶植物,可用于配置山石盆景和假山,此
外,叶片还可作插花配叶材料,具有较高的观赏
价值。1999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
所陈同斌等【11在我国境内首次发现蜈蚣草能够从土
壤中大量富集砷并把砷转移到植株的地上部分,
这为解决我国砷污染问题提供了一条良好的技术途
径,在砷污染土壤的修复和植物学研究中也有重
要意义。蜈蚣草孢子无菌培养的成功,对该种植
物的大量繁殖以及进一步研究砷在超富集植物中的
吸收、转移、形成化合物、分布和解毒等生理、
生化特点均有一定的意义。同类工作尚未见报
道。
参考文献
1 陈同斌,韦朝阳,黄泽春等.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及其对砷的
富集特征.科学通报,2002,47(3):207—210
收稿 2004.03.0l修定 2004.06.21
资助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要方向项目(KSCX2.3.04)和中
国科学院农办项目。
+
通讯作者(E-mail:shilei67@263.net。Tel:010.
628362701。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