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THE HABITAT AND ANALYSIS ON THE EXTERNAL ENDANGERED FACTORS OF ADENOPHORA LOBOPHYLLA (CAMPANULACEAE), AN ENDANGERED SPECIES

濒危植物裂叶沙参生境条件及外界致危因素分析



全 文 :植   物   研   究
BULLETIN OF BOTANICAL RESEARCH
第 18 卷 第 2 期 1998 年 4 月
Vol.18 No.2 April ,  1998
濒危植物裂叶沙参生境条件及外界致危因素分析
张文辉 祖元刚
(东北林业大学植物生态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 哈尔滨 150040)
摘 要 裂叶沙参分布于四川西北地区金川县 ,受到当地地质 、地貌 、气候 、土壤 、生
物和人为因素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 ,形成了裂叶沙参种群生长发育的外部特定环境
条件。裂叶沙参种群生长发育最主要的外界致危因素是:人为采挖 、森林过伐 、开
荒 、放牧所导致的生境破坏;频繁的地震 、滑坡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周期性的春旱 、
伏旱和暴雨所引发的洪涝灾害;锈病 、地下害虫和野生动物的危害。这些致危因素
周期性或经常性地对裂叶沙参种群数量 、个体生长产生着长期而广泛的危害。应立
即停止人为对当地生境条件的一切破坏活动;在金川县建立以保护裂叶沙参为主的
自然保护区 ,并在适生地引种栽培 ,实行迁地保护;对裂叶沙参种群继续跟踪研究 ,
为揭示一般濒危植物的内部致危机理及外界致危因素提供科学参考 。
关键词 濒危植物;裂叶沙参;外界致危因素;四川西北地区
THE HABITAT AND ANALYSISON THE EXTERNAL
ENDANGERED FACTORS OF ADENOPHORA LOBOPHYLLA
(CAMPANULACEAE), AN ENDANGERED SPECIES
Zhang Wen-hui Zu Yuan-gang
(Open Research Labo ratory of Forest Plant Ecology ,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 Harbin 150040)
Abstract The special habitats for endangered species , Adenophora lobophy lla Hong
population to g row and develop are formed in the northwest of Sichuan province and
influenced comprehensively by the many factors such as ex ternal disturbance , geology ,
topography , climate , soils , biology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w hich is lead-
ing the A .lobophylla population to be endangered status are:habitat was destroyed
by overcut ting of forest , bring ing barren hills under cultivation;grazing ;and diging it
up as Chinese medicine;the geological disaster such as earthquake , landslip , mud-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重大项目资助(No.39391500)。 收稿日期:1997-12-30
rock flow occuring f requently;Climate disaster such as the flood , the spring and sum-
mer drought;the harm of rust , pest underg round and wildlife etc.All of these factors
endanger the population number and the g row th of individual periodically , f requently
and extensively.Any action to damage the locative habitat f rom humane being should
be stopped immidiately;the conservancy area for the A.lobophyl la to be conserved at
province level has been suggested to be set up in Jinchuan county ;The introductive ,
cultivation of A .lobophy lla population in the proper reg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and
the research work should be cont inued in order to get the general regulation of the en-
dangered species.
Key words Engangered plant species;Adenophora lobophyl la;External endangered
facto rs;Northw est of Sichuan
1.引 言
一个物种从受危到濒危到灭绝是一个时间和空间过程 ,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和外部环境
条件〔1〕。就濒危植物而言 ,一方面是由内在的遗传因素 、适应力 、生活力等方面的缺陷导致
生活史中某一环节极为脆弱 ,使得生存受到限制从而导致种群数量减少 、分布区面积逐步缩
小。另一方面则是外部环境条件剧烈变化 ,植物种本身不能适应变化的环境而导致灭绝。
裂叶沙参作为濒危种 ,除过本身内在生物学方面的因素外必然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 。
裂叶沙参是近期发现的植物新类群〔7〕 。由于其分布区狭小和生物学 、生态学方面的特
殊性 ,受到有关学者的关注。近期不断有其物种生物学研究方面的报道〔10 , 11 ,14〕 。但是裂叶
沙参所处的生境条件及其生存所受的外部影响因素还未见报道 。
在进行濒危植物评估或判定时 ,栖息地的质量及其导致种群衰退的外在生物或者非生
物因素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很重要的〔12〕 。1993年以来 ,我们在进行裂叶沙参种群生态学 、
生殖生态学调查研究中 ,对其生境条件及可能致危的外部因素进行了分析 ,目的是为未来保
护措施的制定和深入的保护生物学研究提供基本依据 。
2.生境条件及其对裂叶沙参种群影响
2.1 地质地貌
裂叶沙参现分布区在四川西北部的金川县 ,东经 101°13′~ 102°19′,北纬 31°08 ~ 30°
58′,属青藏高原东部边缘 ,横断山脉北部的高山干旱深切河谷地区 。谷地两侧为海拔
4000m以上山脉 ,河流深切于高山之中 。地质构造系四川西部金汤弧行的一部分 。第四纪
以来 ,川西高原升速加快 ,岷江 、大渡河水系下蚀强烈 ,河谷呈当今的 V 形 ,河谷两侧一般坡
度达 30 ~ 35°〔6〕 。两侧除局部为岗灰岩组成外 ,大部分为砂板岩及其他变质岩组成。岩层
破碎 。
青藏高原东部是我国地震活动活跃区之一〔2〕 。是青藏高原北部与中部地震区交汇的
地区 。由于受印度洋板块向北东推移挤压的影响 ,也是第四纪活动断裂带与强震 、震中分布
最为密集的地区 。强度大 、频度高的地震带 2条 ,地震区 3个〔6〕 。同时 ,这儿植被稀疏 ,地表
风化强烈 ,是现代地貌过程十分活跃的地段 。由于坡度陡 ,暴雨强度大 ,谷坡不稳 ,山洪 、泥
2192期 张文辉等:濒危植物裂叶沙参生境条件及外界致危因素分析
石流 、滑坡和塌坊随处可见。
沙参属是近代起源进化速度较快的类群 ,可能起源于晚第三纪或更晚一些〔10 , 11 ,14〕 。正
是从这个时期开始 ,喜马拉雅造山运动逐步进入高潮。组成古南大陆的南亚大陆板块迅速
向北移动 ,并俯冲于欧亚板块之下 ,使古地中海海槽消失 ,地壳发生强裂褶皱 、隆起与断裂 ,
川滇黔统一的淮平原解体 ,位于康滇古陆西部的横断山脉地区地壳发生强烈隆起 ,在隆起过
程中有断陷地带形成 ,造成当今南北向河流深切及高山狭谷 。横断山脉可能是温带植物区
系起源之地 ,由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古地中海向西撤退而不断分化并向各方向迁移 ,使得
该地植物区系新老兼备 ,中间类型又得以保留 ,形成了北温带植物区系的发源地〔3 ,5〕。沙参
属植物生长在这种背景之下 ,很自然就形成了形态多变 ,分化强烈 ,适应性强的特点。但裂
叶沙参作为沙参属中一个分化很好的种却只限于金川县 ,而且个体不多 ,很耐人寻味 。
2.2 气候条件
青藏高原东部受多种气团在不同季节中活动与消长的影响 ,加之地貌条件错综复杂 ,使
得本区气候条件极为特殊〔9〕 。冬半年(11—4月)受西风气流的北支流影响也受来自西伯利
亚和蒙古冷气团控制 ,干燥寒冷 、日温差大 ,冬春干旱严重 ,为干季 。夏半年(5—10月)主要
受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温和太平洋上来的东南暖湿气流影响 ,全区降水剧增 ,为湿季。有三种
气候类型:海拔 2400m 以下地区为干旱河谷地区 ,属暖温带气候;海拔 2400 —3000m 属温带
季风气候;海拔 3000—4000m 属寒温带季风气候 。金川县在这种大的气候背景之下 ,虽有
其特殊性 ,但基本趋势一致。根据金川县气候资料 ,采用Walter 气候图解的方法〔4〕绘制成
金川县安宁乡(海拔 2100m)、俄热乡(海拔 2880m)气候图(图 1),可反映当地基本气候因
子。随海拔升高 ,降水增加 ,湿度增加 ,干旱威胁减缓。裂叶沙参分布于海拔 2000—3400m ,
图 1 金川县安宁和俄热两地气候图(图中数据解释见文献 4)
Fig.1 Walter climate at sketch of An-ning and E-re in Jinchuan county
220 植  物  研  究 18卷
春旱(干季末期)及伏旱是低海拔(2700m以下)地区种群最主要威胁 。由于环境的破坏 ,全
球干旱化影响。近年来 ,雨季来迟 、伏旱持续时间增长 ,冰雹 、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出现的频率
明显上升 。这无疑使裂叶沙参种群生长的环境进一步恶化 。
2.3 土壤
干旱河谷的土壤形成环境犹如处在温凉高原由高山所包围的温暖“热岛”〔6 , 9〕 ,其热量
状况甚至比横断山区外的低海拔区高 ,发育了不少与我国南方低纬区域相似的土壤为类型。
其特殊之处是有旱化趋势;人为干扰严重;植被破坏;一般有缺水现象 ,农耕地只有在灌溉条
件下才能保证收成〔8 , 9〕。金川县不同海拔范围的气候 、地质 、生物条件差异大 ,土壤类型繁
多。最主要的土壤类型是高山草甸土 、山地草甸森林土 、山地棕色针叶林土 、山地棕壤 、山地
褐色土〔8〕 。这五类土壤占当地总面积 81.7%。裂叶沙参垂直分布范围在海拔 2000 ~
3500m ,我们调查过的 29块样地土壤种类主要是山地褐色土 、山地棕壤 。pH 值 7.1 ~ 7.8;
有机质 2.8 ~ 7.8%,土壤含水率 6.6 ~ 36.0%。一般随海拔升高 pH 值降低 ,有机质增加 ,
土壤含水率增加 。从样地调查结果分析 ,裂叶沙参生长发育状况与土壤种类关系不大 ,但与
土壤含水率关系密切 ,在土壤水份低于 10%时 ,枝叶枯萎 ,根系严重失水 ,样地内找不到 1 ~
3年生幼苗。土壤水份达到 20%以上时 ,个体生长发育良好 。
2.4 植物区系及植被分布
金川县所处位置属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干旱河谷北部地区 。按植物区系区划 ,属泛北
极区 ,中国 —喜马拉雅森林亚区 ,横断山脉地区〔3 ,4〕 。川西北地区植物种类虽不及南部地区
生境复杂植物种类繁多 ,但在区系成份上与唐古特地区有密切联系 ,同样具有种类组成丰
富 ,联系广泛 ,分布交错 ,水平和垂直分布变化大 ,替代现象明显等特点 ,估计仅高等植物种
类达 10000多种 ,是我国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5〕。
该地区由于地形复杂 、水平地带性植被遭到破坏 ,在河谷地带常形成干耐旱多刺灌丛或
灌丛 ,山地为亚高山针阔混交林 ,高山和高原面上则以高山灌丛 、高山草甸为主〔6 ,8 ,9〕。在金
川县 ,海拔 2000—2600m 主要为旱生多刺灌丛和耐旱草本植物 ,常见的有白刺花(Sophora
vinici folia),对节木(Sageret ia pycnophyl la),小马鞍羊蹄甲(Bauhinia faberi var.micro-
phy lla),多种小蘖(Berberis spp.),铁扫帚(Indigofera bungeana),多种蔷薇(Rosa spp.),木旬
子(Cotoneaster spp .)等灌木及荩草(Arthraxon hispidus),蒿类(Artemisia spp.), 须芒草
(Andropogon yunnaensis),细柄草(Capill ipedium parv if lorum)等为主的旱生草本植物。
海拔 2500—3400m 为亚高山针阔混交林 ,主要组成树种为铁杉(Tsuga chinensis),云杉
(Picea asperata),刺叶栎(Quercus spinosa),槭(Acer spp.),桦(Betula spp.),杨(Populus
spp.)等。海拔 3400—4000m为亚高山针叶林 。海拔 4000 —4400m 为高山灌丛草甸。海拔
4400 —4800m 为高山流石滩 。
植物生长这一种地理条件极为复杂 ,植物区系起源背景特殊 ,各类成分分化强烈的条件
下 ,无疑会受到多方面的综合影响 ,从而导致适应性强的植物类群会因生境条件复杂而产生
分化 ,丰富本身 ,壮大群体。适应性不强的种类则限制在特殊生境范围内 ,使其不能扩展。
有时因生境条件变化剧烈 ,生存空间狭小而成为濒危植物 ,甚至灭绝 。裂叶沙参就可能属于
后一类。
2.5 生物因素的影响
裂叶沙参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既有利的一面 ,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方面主要表现
2212期 张文辉等:濒危植物裂叶沙参生境条件及外界致危因素分析
为:①传播花粉:裂叶沙参是典型虫媒花 ,具有花粉粒大 ,花粉粒表皮具长刺等适应虫媒的
特点。据花期(7 —10月)在不同生境条件下调查 ,采集到经常进入花冠的 60 多份昆虫标
本 ,经鉴定 ,共 2科 10属 10种 ,其中最主要的是蜜蜂(Apis cerana),熊蜂(Bombus sp.),黑
带食蚜蝇(Episyrphus balteatus),这些昆虫以花盘分泌的花蜜为食 ,同时以自己的身体传播
了花粉 。②传播种子 ,野生动物以自己身体皮毛携带裂叶沙参果实或种子 ,或者通过身体
碰撞植株使种子及时落入土壤或传播得较远 。
微生物 、动物 、昆虫对裂叶沙参的危害的主要表现在:①锈病(Uromyces v iciaefabae
(Pers.)Schaoet)感染 。据调查 29 个样地的个体统计 ,平均 33.7%的个体受到感染。(表
1)。②食根害虫小地老虎(Agrot is ypsi lon)的危害。小地老虎可以将裂叶沙参肉质主根或
芦头(根颈)咬残 、咬断 ,导致全株死亡 ,平均危害率 2.5%(表 1)。 ③野生动物危害。主要
是间颅鼠兔(Ochotona cancas Lyon)和川西鼠兔(O .gloveri Thomas),它们在 4 —6月份以
裂叶沙参茎叶为食 ,有时仅咬断茎基 ,导致地上部分全部死亡 。93年在安宁乡 ,海拔 2300m
设定的 3块固定样地中 , 8%的个体受到不同程危害。
表 1 裂叶沙参种群各海拔范围病虫害感染率统计
Table 1 Proporation of A.lobophyl la population infected by disease(rust)and pest at
altitude 2300-3400m
海  拔
alt itude(m) 2300—2400 2400—2500 2500—2600 2600—2700 2700—2800 2800—2900
病 害
disease(%) 9.62 27.30 41.73 18.65 45.91 39.20
虫 害
pest(%) 4.55 10.00 12.17 0 0 0.82
海拔
alt itude
2900—3000 3000—3100 3100—3200 3200—3300 3300—3400 平均
mean
病 害
disease(%) 62.31 27.83 25.64 47.34 25.52 33.73
虫 害
pest(%) 0 0 0 0 0 2.50
2.6 人为因素
森林采伐 、开荒 、放牧 、采药是人为对裂叶沙参生境进行干扰和破坏的主要方式。由于
人为破坏 ,该地区 2900m 以下地区已无成片的天然林 。森林采伐目前主要发生在海拔
3000m以上地区 。森林采伐后 ,进一步的破坏就是开荒 ,在海拔 2800m 以下地区 ,20°以下
的荒坡大部分已被开垦 ,用于农作物种植。现在仍有很多村镇在无任何约束的条件下 ,砍灌
开荒 ,耕作几年后又撩荒 ,肆意破坏 ,并且不断地从低海拔向高海拔 、由交通方便地区向不方
便地区扩展。
放牧伴随人类活动 ,多发生于居民区附近 。是对森林采伐后所形成灌丛的进一步破坏。
裂叶沙参对牛 、羊 、猪来说 ,适口性强 ,营养丰富。凡牲畜能及之处 ,必是首先取食对象。
裂叶沙参以根入药 ,是传统中药 ,具有清热养阳 ,止咳的功能。当地药材部门每年组织
收购。此外 ,沙参属植物根 、茎 、叶具白色乳汁 ,甘甜微苦 ,外形象人参 。当地农牧民认为它
具有类似于人参的滋补作用。在田间地头劳作休息之时 ,挖其主根生吃 。采挖对象一般是
222 植  物  研  究 18卷
10年生以上的个体。
3.外界致危因素分析
影响裂叶沙参生长发育外界因素很多 ,只有那些直接或间接导致种群衰退的因素才算
致危因素 。不同的致危因素以其不同作用方式对裂叶沙参个体 、种群或生境进行着长期而
广泛的危害。有些剧烈 ,有些缓慢 ,有些是随机的 ,有些是周期性的。分析裂叶沙参生境条
件和影响其生长发育的外界因素 ,以下几方面被认为是最主要的致危因素:
3.1 频繁的地震 、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
滑坡泥石流对裂叶沙参种群的危害既是周期的 ,也是随机的 ,长期的 ,虽然它不能导致
全部种群的毁灭 ,但就裂叶沙参种群特定的生物学生态学习性而言 ,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致危
因素 。裂叶沙参分布区内岩层破碎 ,地势陡峭 ,暴雨强度大 ,河流洪枯变化大 ,下切和侵蚀力
强 ,造成谷坡不稳 ,塌坊 、山洪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严重 。裂叶沙参喜湿润 ,稍耐荫 ,常集生于
山坡下部 、河边 、林缘 、路边 、农田埂坎 、集水沟下部 ,这些地域正是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最严重
的地域 。一个不大的种群 ,就可能一次性毁灭。即就是较大种群 ,也损失严重。1994年雨
季开始 ,我们标记了 10处裂叶沙参生长集中的地域 ,到雨季结束就有 3处滑塌 ,其中两处较
小种群全部毁灭 。地质性灾害对裂叶沙参种群的危害是种群数量上的绝对减少 ,但却有一
定地域限制。
3.2 干旱和灾害性天气的危害
在干旱河谷地区 ,一年一度的干旱期对所有植物种类生存都会产生威胁。特别是在春
雨未来之前 ,就是到了 4月下旬(日最高温度超过 20℃),山坡上仍是一片枯黄。这种气候
条件对裂叶沙参种群生长发育特别不利 。裂叶沙参种子于 9 —10月份成熟(此时正是雨季
末期),落于土壤后 ,可随即萌芽(种子无休眠期),此后在根系尚未形成 、抗逆性很弱的情况
下 ,需经历漫长寒冷干旱的冬天。导致了从种子转化成幼苗过程中极低的存活概率(0.
00039),形成裂叶沙参种群生活史中最脆弱的环节 。若春旱持续时间较长或雨季来临过迟 ,
种子死亡率会更高 ,低海拔地区甚至会全部死亡。
伏旱常发生于 7—8月 ,此时正是裂叶沙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最旺盛 、水份需求高峰
期 ,长时间的干旱及伴随的高温天气 ,至少限制了成年植株的花果数量 、质量 ,降低了有性生
殖能力。1—3年幼苗由于根系尚不发达 ,贮水功能不强 ,又限于土壤浅层 ,长时间伏旱必然
导致幼苗的第二次大批死亡 ,种群年令结构老化。
干旱对裂叶沙参种群繁衍的危害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减缓。海拔 2700m 以下地区裂叶
沙参种群大部呈衰退型年龄结构与干旱有着直接联系 。灾害性天气特别是暴雨对裂叶沙参
种群繁衍的主要危害是通过洪涝引发的泥石流 、滑坡 ,对裂叶沙参小种群造成不同程度的破
坏。
3.3 人为干扰与破坏
川西北地区环境恶化主要应归咎于森林的破坏 、垦荒等人为因素 。森林过伐 、垦荒 、放
牧 、采挖是对裂叶沙参种群生境的彻底破坏。海拔越低 ,人为干扰越大 ,生境条件越差 ,种群
衰退状况越严重 。从表面看 ,森林的破坏似乎不直接减少裂叶沙参种群数量 ,降低种群生
殖 、生活能力 ,但森林破坏所引发的环境旱化 ,水土流失 ,土壤贫瘠化导致了裂叶沙参种群生
境条件从根本上恶化 ,限制了裂叶沙参种群生存的发展 。
2232期 张文辉等:濒危植物裂叶沙参生境条件及外界致危因素分析
轻度放牧一方面通过牲畜的踩踏 、取食破坏了裂叶沙参群落 ,另一方面则直接取食裂叶
沙参的地上部分 ,茎 、叶 、花 、果 ,导致裂叶沙参个体生长衰退 ,失去当年的生殖能力。过度放
牧则彻底破坏了裂叶沙参种群所处的群落 ,也毁灭了被采食的种群。
当地农牧民对裂叶沙参采挖 ,以根入药 ,导致裂叶沙参种群数量直接减少。根能药用的
个体 ,一般需 10年以上 ,这些个体大部分是有性和无性生殖最旺盛的个体。毁一个个体就
等于毁一个种源 ,也毁掉种群未来发展的一部分后续资源 。再加上采挖时对幼龄个体的踩
踏 ,对种群的损害远远超出采挖的个体导致种群个体绝对数量减少所造成的危害。
人为干扰与破坏既有对种群数量直接减少的一面 ,也有从整体导致环境恶化 、引发自然
灾害及病虫危害的一面 ,对裂叶沙参种群的危害最为深刻和广泛 。
3.4 病虫及野生动物的危害
病虫及野生动物危害导致裂叶沙参种群生存发展能力降低 。诱病使叶的光合功能消弱
或丧失 ,花果败育早落 ,严重时地上部分枯死或整株死亡 。食根害虫 ,小地老虎将裂叶沙参
肉质主根上部或芦头咬残 、咬断使种群个体体数量减少 。芦头是潜伏芽着生区 ,无性生殖的
源头 。即就是受伤 ,也会造成无性生殖能力下降 ,根茎水份 、养份运输受阻 ,个体生存能力下
降 ,野生动物间颅鼠兔和川西鼠兔对裂叶沙参地上部分的取食至少使个体当年失去有性生
殖能力 ,也使地下根系生长受阻 ,从而导致个体生活力下降 。病虫及野生动物危害虽然导致
种群数量减少不够突出 ,但个体生存能力衰退必然引发生殖能力下降 、易感病虫等 ,最终导
致种群走向衰退 。
3.5 裂叶沙参种群的濒危状况是种群内在与外界各种不利因素的综合影响的结果
引发植物种群走向濒危境地的是种群内在因素与外界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就外界因
素而言 ,又可区分为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两大类。自然因素又可进一步区分成:光照 、水份 、
温度 、土壤等 8类。人为因素也可以分成:放牧 、毁林 、开垦等 6类(图 2)。这些外界因素综
合地 、周期性地或经常性对植物种群生存发生着直接与间接的影响。它们与植物种群本身
内在的生活力 、适应力 、生殖力 、遗传力共同作用 ,决定着种群的盛衰状况。所以将物种濒危
的原因归咎于某一特定因素是不合理的 ,必须综合分析各种内在与外在因素 ,区分主要与次
要矛盾。一般地说外界自然因素对植物种群生存不利因素影响 ,是缓慢的和随机的 ,导致一
个物种灭绝需 100万到 1000万年的历史 ,而人类因素对植物种群生存不利影响表现为剧烈
和定向的 ,可以导致一个物种迅速灭绝〔13〕 。毫无疑问 ,人为干扰与破坏活动是导致裂叶沙
参种群衰退的最主要因素 。它不仅直接导致种群数量减少 ,而且从根本上导致了生境条件
退化 ,甚至失去生存条件 。其他的自然因素对种群的不利影响也会由于人为对环境破坏加
剧。针对裂叶沙参濒危状况 ,我们可以认为对裂叶沙参生存有害的内在和外在因素最大值
是 1 ,最小值是 0;种群濒危程度最大值是 1 ,最小值是 0。这样 ,就有可能将影响裂叶沙参种
群生存的内外因素量化 ,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用计算机模拟种群的濒危程度。
4.建  议
4.1 在裂叶沙参分布区金川县及周边县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森林限额采伐。在部分地区实
行封山育林 ,荒山造林 ,种草活动 ,扩大森林面积 。对大于 25°的荒坡应停止垦荒 。努力恢
复被破坏植被 ,控制水土流失 、土壤干旱化 、贫瘠化的进程 ,使裂叶沙参赖以生存的条件得以
恢复 。
224 植  物  研  究 18卷
图 2 裂叶沙参种群外在及内在致危因素分析示意图
各因素中 0表示致危程度最小 , 1表示致危程度最大
Fig.2 Sketch of the analysis on ex ternal and intrinsical endangered factors
0 in square of factor indicates the minimum endangered status;1 indicates the maximum endangered status
4.2 以裂叶沙参分布较密集的安宁乡为中心 ,在金川县建立以保护裂叶沙参为重点省级自
然保护区 ,禁止在保护区内无限制地采伐放牧 ,对其他各乡现有裂叶沙参分布的植物群落也
要进行重点保护 。在金川及周边县停止将沙参作为药材收购 ,教育当地农牧民树立保护自
然就是保扩人类本身的思想 ,努力减少人为对裂叶沙参的破坏。
横断山脉北部干旱河谷地区生境复杂 ,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 ,人为破坏活动又极为严
重 ,在此地建立保护区不仅是对裂叶沙参的保护也是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的一个补充 。
4.3 在金川县对裂叶沙参就地保护的同时 ,应积极向适生环境引种 ,进行迁地保护 ,增加人
工种群数量。据在北京 、哈尔滨栽培实验 ,可以推断 ,在我国华北 、华东 、华中及西北地区的
植物园 ,树木园均可引种 。
4.4 在现有研究基础上 ,对裂叶沙参种群应继续进行跟踪研究 。裂叶沙参年龄易确定 ,分
2252期 张文辉等:濒危植物裂叶沙参生境条件及外界致危因素分析
布区集中 ,界限明确 ,濒危趋势典型 ,是很好的研究濒危植物的材料。继续对裂叶沙参濒危
过程及未来生态环境恢复过程进行跟踪研究 ,不仅使裂叶沙参濒危机制和濒危过程彻底明
了 ,而且对研究其他濒危植物的濒危机制 、过程 ,确定最小生存种群阈值 ,建立相关数学模
型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马建章.自然保护学.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 1992
2.邓起东等.我国地震活动和地震地质主要特征.科学通报 , 1978 , 23(4):193—199
3.王荷生.植物区系地理.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2
4.吴征镒.中国植被.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80
5.李锡文等.横断山脉地区种子植物区系初步研究.云南植物研究 , 1993 , 15(3):217—231
6.张荣祖等.横断山区干旱河谷.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2
7.洪德元.中国植物志(第七十二卷 ,第二分册)(桔梗科 ,草海桐科 ,花柱草科).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83
8.胡在儒.阿坝土壤.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 , 1990
9.蒋运龙等.阿坝州国土资源.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9
10.葛颂 、洪德元.泡沙参复合体(桔梗科)的物种生物学研究:Ⅰ ,表型可塑性.植物分类学报 , 1994 , 32(6):489—503
11.葛颂 、洪德元.泡沙参复合体(桔梗科)的物种生物学研究:Ⅲ , 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其分类价值.植物分类学报 , 1995 ,
33(5):433—442
12.解焱 、汪松.国际濒危物种等级新标准.生物多样性 , 1995 , 3(4):234—239
13.Richard B P(祁承经译).保护生物学概论.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6
14.Ge S , Hong D Y.Biosystemat ic S tudy on A denophora potaninii Korsh.Complex(Campanulaceae)Ⅱ , C rossing Experi-
ment.Cathaya , 1994 , 6:15-26
226 植  物  研  究 18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