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OME NOMENCLATURES IN PLANT FLORISTICS AND ECOLOGICAL GEOGRAPHY IN CHINA

中国植物区系地理及植物生态地理中值得讨论的若干名称问题



全 文 :BULLETIN OF BOTANICAL RESEARCH
第 16 卷 第 1 期 1996 年 1 月
Vol.16 No.1 Jan.,  1996
中国植物区系地理及植物生态地理中
值得讨论的若干名称问题①
林有润 蒋 林
SOME NOMENCLATURES IN PLANT FLORISTICS
AND ECOLOGICAL GEOGRAPHY IN CHINA
Ling Yeou-ruenn Jiang Lin
〔摘 要〕 本文提出在植物区系分区中用“亚洲东部森林植物亚区”及“横断
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森林植物亚区”代替原来“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及“中国
—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两名称;对植物生态地理中的“中国亚热带植被 带”中
引入“温亚热带” 、“中亚热带”及“暖亚热带”三亚带名称 ,代替原来称为“北亚热
带” 、“中亚热带”及“南亚热带”三亚代的名称 。同时在“中国温带植被带”中也引入
“寒温带” 、“温带” 、“暖温带”三亚带名称 ,代替“北” 、“中 、“南”亚热带及温带植被亚
带的名称 ,以避免对南 、北两半球的亚热带与温带及其亚带的混淆的称谓。
关健词 中国;植物;区系;生态;名称
一 、在中国植物区系地理中时常见到两亚区名称 ,即“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Sino
-Japan fo rest subkingdom)及“中国 —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Sino -Himalayan forest sub-
kingdom)。我们认为这两名称均有讨论的必要。因为这两亚区内的“中国”均不能代表全国
性的地理概念 。前一亚区实际上包括我国东半部 ,含东北 、华东各省及华北 、华中 、华南部
分省区 ,蒙古东部 ,俄罗斯东南部 ,朝鲜和日本。这亚区内的地质 、地理 、地形 、地貌 、植物区
系的发生 、分化 、迁移 、发展等有一定联系 ,成为一亚区是很自然的 ,但其名称欠确切 ,建议改
用“亚洲东部森林植物亚区”(Eastern Asiatic forest subkingdom , Y.R.Ling 1981-Eastern
Asiatic Region , A.Takhtajan , 1987)可能更为适宜 。后一亚区名称最早由英人 F .K.Ward
(1916 , 1927)提出 ,当时该学者只讨论我国西藏及川滇西部和邻近地区高山植物。显然现
在已扩大至我国西南省区和邻近的国家或地区。该区域实际是第三纪时由于印度板块撞击
亚洲南部大陆 ,造成喜马拉雅山脉隆起及褶皱的横断山脉的形成 ,因此这区域内地质 、地理 、
地形 、地貌与植物区系成分独特 ,而且在第四纪冰期时 ,这里是许多种子植物的“避难所”
①   作者工作单位:广州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South China Inst itute of Botany , Academia Sinica ,
Guangzhou 510650)
1995年 6月收到本文
(refuge),也是冰后期若干新分化出的区域性特有类群的发祥地 。因而该地区既保存众多古
第三纪植物的残遗种 ,又是若干类群植物的“次生起源中心” 、“次生分化中心” ,甚至还是分
布区的“密集中心” ,如葶菊属(Cavea)、复芒菊属(Formania )、厚喙菊属(Dubyaea)、杜鹃花
属及报春花属等均发祥或密集分布在这地区。作者建议改用“横断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森
林植物亚区”(Hengduang -Himalayan M ts.fo rest subkingdom , Y.R.Ling , 1982-1995)可
能更附合客观情况。否则若用“Sino”代表“中国植物区系” ,则其它分区亦应作相应更改 ,如
“中国 —中亚草原与荒漠亚区”(Sino-C.Asia steppe &desert subkingdom),“中国—帕米尔
高原亚区”(Sino—Pamir plateau subkingdom),“中国—南亚热带森林及稀树草原”(Sino—S.
Asia tropical forest &savanna subkingdom)等 ,代替原来“亚洲荒漠植物亚区” 、“欧亚草原植
物亚区” 、“青藏高原植物亚区及“马来西亚植物亚区” ,这样才显得均衡与合理。
二 、在我国植物生态地理中 ,一些学者常将我国“亚热带”的气候与植被区分为三亚带。
即“北亚热带”(North subtropic),“中亚热带”(Central subtropic)及“南亚热带”(South sub-
tropic)三亚带(Subzones)。这三亚带名称无论是中名或英文名称均易被误解为北半球 、“中”
半球及南半球的“亚热带”了 ,尤其英文名称容易被国外学者误为中国大陆有“南半球”亚热
带的植被类型;温带的三亚带亦有类似的混淆 。为此 ,作者建议将亚热带的三亚带名称改为
“温亚热带”(Cool subtropic)、“中亚热带”(Central subtropic)及“暖 亚热带”(Warm subtrop-
ic),代替原来的北 、中 、南亚热带三名称。同样用“寒温带”(Cold temperate)、“温带”(Tem-
perate)及“暖温带”(Warm temperate)三亚带(Subzones)名称 ,代替北 、中 、南温带三亚带名
称 ,这些名称对北 、南两半球的亚热带及温带均能适用 ,且不会混淆。
ABSTRACT
Authors suggest to define “East Asian fo rest subkingdom” and “Hengduang -Himalayan
M ts.forest subkingdom”instead of “Sino-Japan fo rest subkingdom” and “ Sino -Himalayan
forest subkkingdom” fo r the regionalization of Chinese Flora , because both “Sino” do not be
used for the representations of geography of w hole country.Otherw ise , it w ould be equitable to
int roduce the “ Sino-C.Asia steppe &desert subkingdom” , “Sino-Pamir Plateau subking-
dom” and “Sino -S.Asia t ropical fo rest & Savanna subkingdom” instead of “Asiatic desert
subkingdom” , “Eurasia steppe subkingdom” , 、“Qinghai -Xizang plateau subkingdom” and
“Malaysian subkingdom” .Authors also suggest to divide the subtropical zone in China , into
cool , central and warm subtropical subzones fo r the climatic and plant vegetative zones instead
of North , Central and South subtropical subzones , because it is easy to be confused by the sub-
tropical zones in No rth , “Central ” or in South Hemispheres and it is also named the cold tem-
perate , temperate and w arm temperate subzones instead of North , Central &South temperate
subzones.All of nomenclatures are equitable to be used in bo th Hemispheres.
Key words Chinese;Flora;Ecology ;Name
参 考 文 献
〔1〕 广东省植物研究所(即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1976:广东植被 ,科学出版社。
〔2〕 吴征镒 , 1979:论中国植物区系的分区问题 ,云南植物研究 1(1):1—22。
78 植  物  研  究                16 卷
〔3〕 1991: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 ,云南植物研究增刊 4:1—139。
〔4〕 林有润 , 1981:论西藏蒿属植物区系 ,南京林产工业学院学报 , 1:81—103。
〔5〕 林有润 , 1982:论蒿属的演化系统兼论蒿属与邻近属的亲缘关系 , 2(2):1—60。
〔6〕 林有润 , 1989:东南亚国家蒿属小志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集刊 , 4:29—36。
〔7〕 林有润 , 1990:“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菊科蒿属植物区系地理—特殊的分区 ,植物研究 10(3):73—92。
〔8〕 林有润 , 1991:A Review of the Classifi cat ion , Dist ribu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rtemisia L.and Ser iphidium (Bess.)Pol-
jak.(Compositae)in China.Guihaia 11(1):19-35.
〔9〕 林有润 , 1992:旧大陆的蒿属植物。植物研究 12:(1):1—108。
〔10〕 林有润 ,菊科的系统分类与区系地理的初步探讨。植物研究 , 13(2):151—201。
〔11〕 林有润 , 1995:论世界蒿属植物区系。植物研究 , 15(1):1—37。
〔12〕 Takhtajan , A.1978:T he Flori stic Region of the World.(in Russion), Science Press of USSR.
〔13〕 Ward , F.K.1916:on the Sino-Himalayan Flora.T rans.Bot.S oc.Edinb.27:13-53.
〔14〕 Ward , F.K.1927:T he S ino-Himalayan Flora.Proc.Linn.Soc.London 139:67-74.
791 期    林有润:中国植物区系地理及植物生态地理中值得讨论的若干名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