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FRULLANIA USAMIENSIS STEPH——A SPECIES OF FRULLANAIACEAE NEW TO CHINA

中国耳叶苔科-新记录种——本州耳叶苔(Frullania usamiensis)



全 文 :B U L L E T IN O F BO T A N IC A L R E S E A R C H
第 14卷
l 4
第 3期
N O
.
3
1 99 4年
J u ly
,
7 月
l , 94
中国耳叶苔科一新记录种
— 本州耳叶苔 ( F r u l l a n ia u s a m ie n s i s )傅 星 房家声
F R U L L A N I A U S A M I E N S I S S T E P H
.
— A S P E C I E S O F F R U L L A N A I A C E A E N EW T O C H IN A
F u X i n g F a n g J i a一 sh e n g
〔摘 要〕 本文报导了辽宁省首次发现的中国耳叶苔科一新记录种即本州
耳叶苔 ( rF u al n l’a u s a m ie ns is S z e砂 . ) .
作者在研究 东北耳叶苔科标本过程中 , 发现了本州耳叶苔 , 该种原仅在 日本
和朝鲜有报导 , 为我国新记 录 , 现报导如下 .
关键词 耳叶苔科 ; 本州耳叶苔
K e y w o d` F r u i la n a i a e e a e ; F r u l l ia n i a u s a m i e n s i s
本州耳叶苔 (新拟名 ) 图 1
F r u l a n ia u s a m i e ns is S t e P h
.
B u ll
.
H e
r b
.
B o i s s
.
5 : 9 1 ( 1 8 9 7 ) 一一 F . y a k u s h i m e n s i s H o r ik a w a , J o u r n . S c i . H i r o s h im a
U n i v
.
s e r
.
b
.
d i v
.
2
,
2 : 2 3 7
,
f
.
4 ( 19 34 )
. 一一 F . u s a m i e n s is fo . y a k u s h im e n s i s (H o r ik a w a )
H
a t t
. ,
J o u r n
.
H a t t o ir B o t
.
L a b
.
5 : 67 ( 1 9 5 1)
.
植物体较大 , 橄榄黄色或红棕色 , 呈片状着生 . 茎长 3一4c m , 不规则羽状分枝 . 背
瓣覆瓦状排列 , 宽椭圆形 , 顶端略反转 , 圆形或略截形 , 背边缘向茎外侧伸出呈 弓形 , 伸
出部分与茎宽近相等 , 基部圆形 . 叶顶端细胞三角体大 ; 中部细胞细胞壁薄 , 三角体大 ,
基部细胞三角体大呈节状 . 腹瓣宽兜形 , 宽约为长的二倍 , 顶端阔圆形 , 咏短 , 略下弯 .
副体丝状 . 腹叶宽约为茎宽的 6一7 倍 , 横生 , 宽肾形 , 基部楔形 . 顶端截形成约 1 / 8 两
傅星 : 沈阳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所 ( I n s t it u t e o r ^ p p一ie d 反 。一o g y , ^ e a d e m i a s in ie a . s h e n y a n g . 一 0 0一5 ) .
房家声 : 哈尔滨 , 哈尔滨教育学院 (H a r b in 创 u e a t io n e o一e g e , H a r b in 一5 0 0 2 0 ) .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所曹同研究员的支持和帮助 , 冯金环同志帮助绘图 , 特表示衷心感
一9 9 3年 一。月收到本文 .
2 48 植 物 研 究 4 1卷
裂 , 缺刻钝 , 边缘全缘 . 雌雄异株 . 雄性生殖器官生于侧枝顶端 , 雄苞叶 4 对 ; 雌性生殖
器官生于主茎或侧枝顶端 , 雌苞叶椭圆形 , 顶端略尖或钝 , 全缘 。 腹苞叶略短 , 线形 , 全
缘 . 茹警 1 / 2一 2 / 3 突出苞叶 , 倒卵圆形 , 顶端略呈截形 , 具一短咏 , 脊 3 个 , 2 个侧
面 , 1个腹面 .
生境 : 生于树干上或岩石上 .
标本 : 辽宁省桓仁县老秃顶子 自然保护区 , 岩面薄土生 , 19 86 年 8 月 , 张光初 , 白
恩忠 . 03 8 8 6 1 .
分布 : 日本 , 朝鲜 , 中国 (辽宁省 ) .
本种属耳叶苔科耳叶苔属 rT ac h yc 口距a 亚属 , 与 .F 加 g o hs 如 e sn 臼 s et hP .相似 , 但与它
的不同之处在于 : ( l) 本种植物体较大 ; ( 2) 背瓣基部不具圆形附属物 ; ( 3) 腹叶顶端不
裂或 1 / 8两裂 ; ( 4) 腹叶顶端两裂缺刻为钝角 .
1 897 年 s t e p h a it 根据在日本本州采集的标本首次对本种进行 T 描述 ( ’ 0〕 . K am 而 u r a 〔4〕
在研究 日本耳叶苔科植物时 , 根据描述 的特征和特征图认为 , H or ik a w a `5,6 ,8) 在 1 934 年
发表的新种 F . ay k us ih m en is 是本种的异名 . 本种除在日本州 、 四国 、 九州 (对马岛、 屋
九岛 ) 有分布外 闭 , 在朝鲜平安北道飞来峰 、 庆尚南道智异山也有分布 .(2 4〕 . H a t or i
和林邦娟先生 (7) 在 19 8 5 年报导中国耳叶苔属 70 种 , iP iP p 。 (9) 于 1 990 年根据文献记载
报导中国耳叶苔属 83 种 , 高谦 、 张光初先生 山 报导中国东北耳叶苔属 3 种 1 变种 . 根
据这些文献的报导 〔 ’ ,37 刃 , 本州耳叶苔 rF u al n 故 “ as m 沁ns is 为中国新记录 。
A B S T R A C T
F ur l l a n i a
F r u l l a n i a C C a e
u s a m ie n s i s S t e P h
.
fr o m L i a o n i n g P r o v i n e e 15 r e P o r t e d a s a s P e e i e s o f
n Cw t o C h i n a
.
参 考 文 献
高谦 、 张光初 , 1 981 : 东北苔类植物志 , 2 20 页 , 科学出版社 , 北京 .
金永浩 , 1 , 91 : 朝鲜抱子植物志 , 第八卷 . 苔鲜植物 , 2 07 页 , 科学百科词典综合出版社 , 平壤 (朝文 ) .
黎兴江 (主编 ) . 1 9 85 : 西藏苔醉植物志 , 5 57 页 , 科学出版社 , 北京 .
K
a m im u ar
,
M
.
l 9 6 1
.
A m o n o g r a P h o f J a P a n e s e F ru lla n ia 沈a e . J o u r n . H a t t o ir B o t . L a b . 24 : l一 10 9 .
H a t t o ir
,
5
.
19 4 3
.
N o t
u l a e d e H e P a t ie is J a P o n ie i s 6
.
J o u r n
.
J a P
.
B o t
.
l 9 : 3 4 5一 3 5 6 , .f Z I一 2 8 .
H a t t o ir
,
5
.
l 9 5 l
.
C o n t r i b u t io a d fl o ar m H
e P a t ie a r u m Y a k u s h im e n so m
,
5
.
J o u rn
.
H a t t o ir B o t
.
L a b
.
5: 4 3一 8 .
H a t t o ir
,
1 9 3 4
.
M o n o g r a P h ia H e P a t ie a ur m A u s t r a l i一 a P o n ie a ir u m . J o u nr . S e i . H i r o s h im a U n iv . se r . b . 2 , 2:
1 0 1一 3 2 5 .
P ii P P o
,
5
.
l 9 9 0
.
A n n o at t e d e a t a 1o g u e o f C h i n e s e H e P a it e ac a n d A n ht o e e r o t a e
.
J o u rn
.
H a t t o ir B o t
.
L a b
.
6 8 : l一 19 2 .
S t e P h a n i
,
F
.
1 90 9一 1 9 12 . S Pe e ie s H e P a t ie a r u m , V o l . 4 , 8 2 4 p P G e n o v e e t B a le .
、 .沪Jó ,`卫户J .沙日OQ以(567
、 .J印(8
3期 傅星等 : 中国耳叶苔科一新记录种 24 9
刁了/
一ù.
一气
图 l 本州耳叶苔 ru r一a n sa 。 a sm l o e s认 t e sp h .
1
. 植物体腹面观 ( x 5 0 ) 2. 茎背腹叶腹面观( x 83 )
3
. 茎叶背瓣( x 8 3 )4 . 茎腹叶( x )5 . 叶边缘细胞( x 5 8 0 ) 6. 叶中部细胞( x 5 8 0 )7 . 叶基部细胞
(
x 58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