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ffect of land use change from orchard to farmland on the nitrate accumulation in caliche soils in the Loess Plateau

黄土区退果还耕对黑垆土硝态氮积累和迁移的影响


在黄土高原沟壑区王东沟小流域,针对塬面、梁地和坡地三种地形,分别选取了盛果期果园、老果园和退果还耕地等,研究了退果还耕条件下,三种地貌类型土壤剖面中水分含量变化及NO3--N、NH4+-N积累和迁移规律。结果表明,无论塬面、梁地或者坡地上,果园土壤水分含量显著降低(10%~14%);果园退耕后,土壤水分开始缓慢恢复。盛果期,塬面NO3--N峰值主要处于100—200 cm之间,退果还耕后,100 cm以上土层中NO3--N含量降低,100 cm以下NO3--N积累量在增加,并且峰值不断向下移动。盛果期果园NO3--N积累量为631~3032 kg/hm2;退果还耕地、老果园NO3--N积累量都显著高于盛果期果园。盛果期40%以上的NO3--N积累在100—200 cm土层,但退果还耕地上50%左右集中分布在200—300 cm土层。土地利用与管理方式的变化对NH4+-N分布特征的影响并不明显。

A young orchard, old orchard, and cropland converted from orchard were selected on table land, ridge land and slope land at the watershed of Wangdonggou of gully region in the Loess Plateau. Soil moisture content, nitrate and ammonium contents in 0-400 cm (in ridge land and slope land) or 0-600 cm (in tableland) depth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moisture content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able land, ridge land and slope land, while it began to be resumed in cropland converted from orchard. During the high yielding stage of orchard, for table land, the peak value of nitrate concentration were mainly located between 100-200 cm in young orchard, but once converted to cropland, NO3--N content in upper 100 cm layer decreased and NO3--N accumulation under 100 cm increased, furthermore, the peak value of NO3--N had the trend of moving downward. The accumulated NO3--N ranged from 631 to 3032 kg/ha in the young orchard. The nitrate accumulation in cropland converted from orchard and old orchar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young orchard. For young orchard, 40% of the nitrate accumulated between 100 and 200 cm, but for farmland converted from orchard, 50% of nitrate accumulated between 200 and 300 cm. Land use change had a little effect on ammonium in soil profiles.


全 文 :收稿日期:!""#$%!$!! 接受日期:!""&$"’$%(
基金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郭胜利(%&(&—),男,河北栾城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土壤生态研究。,-./01:213456.27 02897 /97 9:
黄土区退果还耕对黑垆土硝态氮积累
和迁移的影响
郭胜利%,!,车升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陕西杨凌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凌 )%!%"")
摘要:在黄土高原沟壑区王东沟小流域,针对塬面、梁地和坡地三种地形,分别选取了盛果期果园、老果园和退果还
耕地等,研究了退果还耕条件下,三种地貌类型土壤剖面中水分含量变化及 ;<$’ -;、;=>? -;积累和迁移规律。结果
表明,无论塬面、梁地或者坡地上,果园土壤水分含量显著降低(%"@!%?@);果园退耕后,土壤水分开始缓慢恢
复。盛果期,塬面 ;<$’ -;峰值主要处于 %""—!"" 9.之间,退果还耕后,%"" 9.以上土层中 ;<$’ -;含量降低,%""
9.以下 ;<$’ -;积累量在增加,并且峰值不断向下移动。盛果期果园 ;<$’ -;积累量为 (’%!’"’! A3 B C.!;退果还
耕地、老果园 ;<$’ -;积累量都显著高于盛果期果园。盛果期 ?"@以上的 ;<$’ -;积累在 %""—!"" 9.土层,但退果
还耕地上 +"@左右集中分布在 !""—’"" 9.土层。土地利用与管理方式的变化对 ;=>? -;分布特征的影响并不明
显。
关键词:黑垆土;退果还耕;;<$’ -;;土壤水分
中图分类号:D%+’E( > %;D%+?E% 文献标识码:F 文章编号:%""#$+"+G(!""&)"+$%"’)$")
!""#$% &" ’()* +,# $-().# "/&0 &/$-(/* %& "(/0’()* &) %-# )1%/(%#
($$+0+’(%1&) 1) $(’1$-# ,&1’, 1) %-# 2&#,, 3’(%#(+
HI< DCJ:3-10%,!,K=, DCJ:3-345%
(! "#$$%&% #’ (%)#*+,% -./ 0.12+#.3%.4,5#+467%)4 8 9 : ;.21%+)24<,=-.&$2.&,>6--.?2 @!A!BB,"62.-;A C.)424*4% #’ >#2$
-./ D-4%+ "#.)%+1-42#.,"62.%)% 8,-/%3< #’ >,2%.,% -./ E2.2)4+< #’ D-4%+ (%)#*+,%,=-.&$2.&,>6--.?2 @!A!BB,"62.-)
45,%/($%:F L54:3 5M9C/MN,51N 5M9C/MN,/:N 9M5O1/:N 95:PJMQJN RM5. 5M9C/MN 8JMJ 2J1J9QJN 5: Q/S1J 1/:N,M0N3J 1/:N
/:N 215OJ 1/:N /Q QCJ 8/QJM2CJN 5R T/:3N5:3354 5R 3411L MJ305: 0: QCJ U5J22 V1/QJ/47 D501 .502Q4MJ 95:QJ:Q,:0QM/QJ /:N
/..5:04. 95:QJ:Q2 0: "$?"" 9.(0: M0N3J 1/:N /:N 215OJ 1/:N)5M "$("" 9.(0: Q/S1J1/:N)NJOQC 8JMJ .J/24MJN7 WCJ
MJ241Q2 2C58JN QC/Q 2501 .502Q4MJ 95:QJ:Q 203:0R09/:Q1L NJ9MJ/2JN 0: Q/S1J 1/:N,M0N3J 1/:N /:N 215OJ 1/:N,8C01J 0Q SJ3/:
Q5 SJ MJ24.JN 0: 9M5O1/:N 95:PJMQJN RM5. 5M9C/MN7 *4M0:3 QCJ C03C L0J1N0:3 2Q/3J 5R 5M9C/MN,R5M Q/S1J 1/:N,QCJ OJ/A
P/14J 5R :0QM/QJ 95:9J:QM/Q05: 8JMJ ./0:1L 159/QJN SJQ8JJ: %""$!"" 9. 0: L54:3 5M9C/MN,S4Q 5:9J 95:PJMQJN Q5 9M5O-
1/:N,;<$’ -; 95:QJ:Q 0: 4OOJM %"" 9. 1/LJM NJ9MJ/2JN /:N ;<$’ -; /994.41/Q05: 4:NJM %"" 9. 0:9MJ/2JN,R4MQCJM.5MJ,
QCJ OJ/A P/14J 5R ;<$’ -; C/N QCJ QMJ:N 5R .5P0:3 N58:8/MN7 WCJ /994.41/QJN ;<$’ -; M/:3JN RM5. (’% Q5 ’"’! A3 B C/
0: QCJ L54:3 5M9C/MN7 WCJ :0QM/QJ /994.41/Q05: 0: 9M5O1/:N 95:PJMQJN RM5. 5M9C/MN /:N 51N 5M9C/MN 8/2 203:0R09/:Q1L C03C-
JM QC/: QC/Q 0: L54:3 5M9C/MN7 X5M L54:3 5M9C/MN,?"@ 5R QCJ :0QM/QJ /994.41/QJN SJQ8JJ: %"" /:N !"" 9.,S4Q R5M
R/M.1/:N 95:PJMQJN RM5. 5M9C/MN,+"@ 5R :0QM/QJ /994.41/QJN SJQ8JJ: !"" /:N ’"" 9.7 U/:N 42J 9C/:3J C/N / 10QQ1J JR-
RJ9Q 5: /..5:04. 0: 2501 OM5R01J2 7
6#7 8&/*,:9/109CJ 2501;95:PJM205: 5R 5M9C/MN 0:Q5 R/M.1/:N;:0QM/QJ;2501 .502Q4M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
V1/:Q ;4QM0Q05: /:N XJMQ010YJM D90J:9J
硝态氮的迁移和淋失是关乎农业和环境的重要
问题。与多雨区或灌溉区相比,干旱半干旱地区,淋
失和反硝化作用较弱,施肥常会造成土壤深层 !"#$ %
!积累。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氮肥施用量[&#$]、施肥
方式[’#(]、作物[)#&*]、耕作措施[&&]等对 !"#$ %! 迁移
积累的影响已有大量研究。但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
!"#$ %!迁移积累的影响报道较少。黄土区既是我
国重要雨养农业区,也是我国果品生产基地。自上
世纪 )*年代至 +***年,黄土区果园面积已达到 )’
万公顷[&+]。果园的化肥投入量不断提高,在高原沟
壑区,果园的化肥投入量已经占到区域化肥使用总
量的一半以上;化肥的年使用量已经高达 ! ,**
-. / 01+和 2 $** -. / 01+ 以上。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果园大规模建设导致了生物利用型“土壤干层”的出
现[&$#&’],导致 !"#$ %! 大量积累在土壤深层[&,#&)]。
但随着果园的衰老,老果园开始陆续转化为农田。
果园退耕影响到土壤干层的缓解或逐渐恢复,随之
土壤中积累的 !"#$ %!极可能进一步向下迁移,并最
终影响到地下水的水质。但在目前土地利用变化条
件下,土壤水分和 !"#$ %!累积变化影响机制缺少报
道。研究果园退耕条件下,剖面土壤水分、!"#$ %!
和 !34’ %!含量变化,有助于理解土地利用变化条件
下,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水、氮变化规律。对降低氮
素环境污染、提高水肥资源利用,促进黄土区农果生
态系统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材料与方法
!"! 研究区域
研究区域位于陕甘交界处的长武县洪家乡王东
沟小流域,东经 &*(5’*6$*7!&*(5’+6$*7,北纬 $,5&+6
!$,5&86。土地面积 )9$ -1+,塬、沟、坡各占 & / $。沟
壑密度 +9() 条 / -1+,属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类型
区,代表面积 ,万 -1+。塬面海拔 &++* 1,气候温和
湿润,年均气温 :9&;,!&*;积温 $*+:;,年日照
时数 +++89, 0,年太阳总辐射量 ’)’ -< / =1+,年均雨
量 ,)’ 11,降水季节性分布不均,(!:月降水占总
量的 ,,>(图 &),年均蒸发量(?8*&)&,8, 11。
该区土壤类型主要为黑垆土(系统分类名称,堆
垫干润均腐土,@ABC=0D EFCB),母质是深厚的中壤质马
兰黄土,土层深厚,垒结疏松,通透性好,降水的入渗
深度最大可达 $** =1。土壤有机质含量 (9’8 . / -.、
全氮 *9,+ . / -.、碱解氮 ’)9+ 1. / -.、G3 )9’、"BEDH%2
,9, 1. / -.,土壤容重 &9$ . / =1$,田间持水量 +&>!
+$>,凋萎湿度 :9*>。
&:)*年以来,流域内坡地开始大规模种植果
树,之后逐渐发展到塬面和梁地。+*** 年后,流域
老化果园陆续转化为农地。塬面、梁地和坡地上均
种植有不同年限的果园,为开展本研究提供了条件。
目前,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有农田、果园、荒草地、林
地等。
图 ! 王东沟小流域多年平均月降水量(##)
$%&’! ()*+ #,+-./0 1*%+2*// *- 3*+&4,+&&,5 6*-6.#)+-
%+ &5//0 1)&%,+ ,2 7,)88 9/*-)8
!": 研究方法
&9+9& 样品采集与分析 +**( 年 && 月果实收获
后,利用轻型人力土钻(直径 $ =1)采集土壤样品。
在塬面、梁地和坡地三种地貌类型上,依据果园的利
用和管理状况,选取 : 种土地利用与管理方式(表
&)。测定盛果期果园(&, 年园龄)、老果园(+, 年园
龄),退果还耕的麦地($年),麦地(+,年以上)等土
地管理方式条件下,*—8 1 土壤水分、!"#$ %! 和
!34’ %!含量变化。同一地貌类型上,选取距离相近
的盛果期、老果园和退果耕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采
集每一利用与管理方式的 *—’ 1土层(塬面 8 1)的
样品,用于测定土壤水分、!"#$ %!和 !34’ %!。每个
苹果园(*—+* =1)土层采用“I”型布点取样,取样部
位为树冠投影外缘,$次重复。+* =1以下每样点重
复 $次,室内分析重复 +次。果树株行距平均 $ 1 J
’ 1,每公顷约有 )$*株果树。
土壤样品原位完全取出后立即分成 +* 个土层
(每层 +* =1),分别保存。样品混合均匀后用烘干法
测定水分含量(重量百分比表示)。!"#$ %!和 !34’ %
!不能立即分析时,在 ’;冷藏箱保存。取干重相
当于 &*9* . 的新鲜土样于 &,* 1K 塑料瓶中,加入
&** 1K的 & 1FB L@B溶液,振荡 8* 1CH,用定量分析
滤纸过滤。提取液不能立即测定时放入 # &,;冷藏
)$*&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卷
表 ! 不同地貌类型条件下果园的利用与管理方式
"#$%& ! ’#() *+&+ #() ,#(#-&,&(.+ *()&/ 0#/12*+ %#()32/, .45&+ 1( -*%%4 /&-12( 23 ’2&++ 6%#.&#*
地貌类型
!"#$%&’()
土地利用
!"#$ *)+
水肥管理方式
,"-+’ "#$ %+’-./.0"-.&# 1’"2-.2+)
塬面
3"4/+ /"#$
盛果期果园
5&*#6 &’27"’$
树龄 89年;表层撒施、施 : ;< 7(?,@ ?< 7(?;补充灌溉
89";3&1 $’+)).#6,: ;< 7",@ ?< 7";B*11/+(+#- .’’.6"-.&#
退果还耕地
C’&1/"#$ 2&#D+’-+$
%’&( &’27"’$
冬小麦,E年;表层撒施、施 : 8< 7(?,@ ; 7(?
,.#-+’ G7+"-,E";3&1 $’+)).#6,: 8< 7",@ ; 7"H
长期耕地
C’&1/"#$
冬小麦A春玉米,?<年以上;人工表层撒施、施 : 8< 7(?,@ 9 7(?
,.#-+’ G7+"- A )1’.#6 2&’#,&D+’ ?<";3&1 $’+)).#6,: 8< 7" ,@ 9 7"
梁地
I.$6+ /"#$
盛果期果园
5&*#6 &’27"’$
树龄 89年;表层撒施、施 : ;< 7(?,@ ?< 7(?;补充浇灌
89";3&1 $’+)).#6,: ;< 7",@ ?< 7";B*11/+(+#- .’’.6"-.&#
老果园
J/$ &’27"’$
树龄 ?9年;表层撒施、?<年树龄前施肥量与盛果期果园相近,: ;9< =6 > 7(?,@ ?<< =6 > 7(?
?9";3&1 $’+)).#6,("#"6+(+#- )"(+ ") K&*#6 &’27"’$ 4+%&’+ ?<",).#2+ -7+# : ;9< =6 > 7" "#$ @
?<< =6 > 7"H
退果还耕地
C’&1/"#$ 2&#D+’-+$
%’&( &’27"’$
冬小麦,E年;人工表层施肥、施 : ;9< =6 > 7(?,@ ?<< =6 > 7(?
,.#-+’ G7+"-,E";3&1 $’+)).#6,: ;9< =6 > 7",@ ?<< =6 > 7"
坡地
B/&1+ /"#$
老果园
J/$ &’27"’$
树龄 ?9年;表层撒施、?<年树龄前施肥量同盛果期果园,: ?9< =6 > 7(?,@ L9 =6 > 7(?
?9";3&1 $’+)).#6,("#"6+(+#- )"(+ ") K&*#6 &#+,: ?9< =6 > 7",@ L9 =6 > 7" "%-+’ ?<"
荒芜果园
M4"#$&#+$ &’27"’$
树龄 ?9年以上,杂草丛生;废弃、无人工管理
JD+’ ?9";M4"#$&#+$
退果还耕地
C’&1/"#$ 2&#D+’-+$
%’&( &’27"’$
冬小麦,E年;人工表层撒施、施 : 8<< =6 > 7(?,@ ;< =6 > 7(?
,.#-+’ G7+"-,E";3&1 $’+)).#6,: 8<< =6 > 7",@ ;< =6 > 7"
箱保存。:JA; N:和 :OPE N:含量用双通道流动注射
分析仪(QJBB 3RCM3JI,QSM)-"’ 9<<<)测定。
8T?T? 土壤剖面 :JA; N:积累量的计算
! " !
#
$ " 8
%$&$’($ ) 8< * 8<<
式中:M为剖面土层 :JA; N:累积量(=6 > 7(?);C为
土壤 :JA; N:浓度((6 > =6);O为土层厚度(2();UV
为 O土层的土壤容重(6 > 2(;),.代表土层。农田土
壤 <—?<、?<—E<、E<—F<、F<—W<、W<—8<<、8<<—
8?<、8?<—8E<、8E<—8F<、8F<—8W<、8W<—?<<、?<<—
F<< 2( 土层容重取值依次为 8T;、8T;、8TE、8TE、
8T;9、8T;9、8T;?、8T;?、8T;?、8T;<、8T;< 6 > 2(;;果园
土壤 <—F<< 2(容重取值为 8T;< 6 > 2(;[8X]。
8T?T; 土壤剖面储水量计算 土壤储水量是指一
定土层厚度的土壤含水量,以水层深度((()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
+ " !
#
$ " 8
+$&$’($
式中:,为土壤总储水量((();,. 为第 . 层土壤
质量含水量(Y);O为土层厚度(2();UV为 O土
层的土壤容重(6 > 2(;),.代表土层。
测定数据采用 BMB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及
多重比较,利用 Z.2’&)&%- R[2+/ ?<<;进行数据初处理
及作图。
7 结果与分析
78! 退果还耕对土壤水分含量与分布的影响
表 ?显示,塬面上,三种利用方式水分含量高低
顺序为长期耕地最高,盛果期果园与退果还耕地相
近。盛果期果园,<—? (土层的水分含量(?8?!?E9
(()高于 ?—F (土层(8EW!8X? ((),表明底层土
壤水分含量明显低于上层;但长期耕地的土壤水分
分布则相反,底层(;—F ()明显高于上层(<—; (),
退果还耕地土壤水分含量虽然与盛果期果园相近,
但底层(?—9 ()水分含量已经高于盛果期果园。在
梁地上,退果还耕地 <—E (土层中的水分含量高于
盛果期果园和老果园;8—E (土层平均含水量,退
果还耕地高于盛果期果园和老果园。同样,在坡地
上也呈现相似的规律,即退果还耕地 <—E (土层中
的水分含量高于老果园和荒芜果园,退果还耕地底
层水分含量稍高(图 ?")。这些结果说明,土地利用
与管理方式影响土壤剖面的含水量及其分布,果园
X;<89期 郭胜利,等:黄土区退果还耕对黑垆土硝态氮积累和迁移的影响

图 ! 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地貌类型下退果还耕对(")土壤水分、(#)$%&’ ($、())$*+, ($剖面分布的影响
-./0! 1223)4 52 634768.8/ 56)9"6: 45 )7;4.<"43: ;"8: 58 493 :.=46.#74.58 .8 =5.; >652.;3= 52(")=5.; ?5.=4763,(#)$%&’ $,
"8:())$*+, ($ 78:36 <"6.57= ;"8:256? 4@>3= .8 /7;;@ 63/.58 52 A53== B;"43"7
(!"—盛果期果园 !#$%& #’()*’+;,"—退果还耕地 ,’#-.*%+ (#%/0’10+ 2’#3 #’()*’+;,—耕地 ,’#-.*%+;
""—老果园 ".+ #’()*’+;4"—荒芜果园 45*%+#%0+ #’()*’+)
退耕有助于土壤水分的恢复和深层入渗。
!C! 退果还耕对土壤硝态氮含量与分布的影响
表 6看出,土地利用方式显著影响剖面中 7"86 97
的积累量。在塬面上,老果园退耕后(退果还耕地),
其长期施肥导致的 7"86 97 积累高达 :;<6 =& > )3?,
远高于盛果期果园(6@6? =& > )3?)和长期耕地(<=& > )3?)。果园种植最早(?; 年以上)的坡地上,
7"86 97积累量,无论是老果园(6 )3?)、荒芜
果园(:<:; =& > )3?)还是退果还耕地(?DDB =& > )3?)
都较高。梁地上,7"86 97积累量总体上低于塬面和
<:@<;期 郭胜利,等:黄土区退果还耕对黑垆土硝态氮积累和迁移的影响
坡地,老果园(!""# $% & ’())高于退果还耕地()**+
$% & ’())和盛果期果园(,!# $% & ’())。
-./! 0-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方式也与土地利
用方式有关(表 !)。塬面上,盛果期果园 112的
-./! 0-积累在 #—) (土层,但退果还耕地上 132
!1*2分布在 )—1 (,长期耕地上,则主要集中在
3—! ( 土层。梁地上,盛果期果园 "*2的 -./! 0-
积累在 #—) (土层,老果园上 ,12分布在 )—! (,
退果还耕地上 ""2分布在 )—! (。坡地上,老果
园、荒芜果园和退果还耕地上,-./! 0-都集中分布
在 )—! (土层。
此外,从 -./! 0- 剖面浓度分布(图 )4)可以看
出,盛果期后其峰值逐渐从 #—) (下移到 )—1 (。
!"# 退果还耕对土壤铵态氮含量变化的影响
塬面、梁地及坡地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下土
层内铵态氮含量基本稳定在 1!, (% & $%(图 )5)。
与土壤水分及 -./! 0-不同,土地利用与管理方式的
变化对 -671 0-分布特征的影响并不明显。这一结
果与我们在农田的观测结果相一致[)#]。
# 讨论
地形因素对土壤水分和 -./! 0-迁移分布具有
显著影响。在梁地和坡地上,由于存在一定的降水
流失,致使其土壤含水量低于塬面。例如,李玉山等
的调查发现,对于 ) (土层中土壤水分储量,塬面上
为 1)3 ((,梁地上为 !*3!1)3 ((,坡地上为 8 !*3
(([))]。另外,塬面上果园紧邻村庄院落,补充灌溉
和施肥相对多于梁地和坡地。二者综合作用,致使
同样降水条件下,塬面土壤水分含量、入渗深度要大
于梁地和坡地。土地利用方式也是影响土壤水分和
分布的重要因素,一年生植物(如作物)其年均蒸散
量(133!"33 (()小于当地年均降水量("93 ((),土
壤湿度呈年周期恢复状态,土壤干燥化不明显[))],
但多年生植被蒸散量显著提高,土壤干燥化显著,致
使无论塬,梁地或坡地,与耕地相比,长期种植果树
的土壤,1 ((塬面 , ()土层的水分含量都已经达到
或接近 #32(作物凋萎湿度)(图 ):),但果园退耕
后,由于作物的耗水量低于果树(老果园耗水低于盛
果期果园),致使退耕后的土壤水分开始恢复,入渗
深度逐渐增加。由于 -./! 0-迁移与水分运动密切
相关,因此,相应地 -./! 0-累积层的深度和累积量,
塬面也高于梁地和坡地,并且退果还耕地或者老果
园 -./! 0-的积累深度(主要出现在 )—1 ()和峰值
(主要出现在 ! (左右)大于盛果期果园 -./! 0-的
积累,其出现在 #—) (土层(图 )4)。
土地利用年限也显著影响 -./! 0-积累量。盛
果期果园一般 #"年左右,在塬面上,这一时期的果
园 -./! 0-积累量大约 !3!) $% & ’(),随着年限的增
加,化肥的持续投入 -./! 0-积累量会进一步增加,
致使衰老果园土壤 -./! 0-积累量显著高于盛果期
果园。之后,即使退果还耕,限于作物根系主要集中
于 # (土层[)!/)1],# (以上土层中的 -./! 0-积累量
会被作物大量吸收,但 # (以下土层中 -./! 0-因处
于作物根区以外不受影响,甚至增加。因此,可以看
到塬面退果还耕地 # (以下土层中 -./! 0-含量显
著高于盛果期果园,但 # (以上土层则低于盛果期
果园。在梁地和坡地都可以看到类似现象(图 )4和
表 !)。
土壤中 -./! 0-积累是影响水体质量的主要因
素。本研究中,盛果期果园 -./! 0-的积累主要出现
在 #—) ((表 !);而退果还耕条件下,-./! 0-的积
累主要出现在 )—! (,塬面退果还耕地则出现在
!—1 (。由于 ) (以下土壤 -./! 0-已经处于作物
根区之外[)!/)1],) (以下土层中的 -./! 0-向下迁移
趋势和潜力显著提高。本研究所在的高原沟壑区,
地下水埋深在 ,3 (以下。盛果期果园由于利用型
土壤干层的存在,-./! 0-不会迅速向下迁移。退果
还耕后,土壤水分恢复、入渗深度增加。短期内,尽
管 -./! 0-不足以迁移到地下水,但丰水年(最高年
降水量 +"1 ((,远高于 ) (土层的田间持水量 ,)3
(()深层积累的 -./! 0-会随着土壤水分的入渗不
断向下迁移。在具有补充灌溉的果园,这种下移趋
势会更明显。因此,如何防止根区外 -./! 0-的向下
迁移值得密切关注。
在保证产量和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化肥投入量,
提高肥料利用率对降低 -./! 0-积累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如何利用老果园土壤深层中的 -./! 0-对降低
氮素环境污染、提高水肥资源利用、促进黄土区农果
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6:;<=(>?$等[)"]发现,在美国快速生长的深根植
物田箐与玉米轮作的种植体系中,田箐能够吸收利
用深层吸附的 -./! 0-,而这一部分 -./! 0-对浅根作
物则无效。因此,针对气候、土壤条件下,筛选适合
于黄土区的深根作物需要进一步研究。此外,由于
塬面上 -./! 0-向下迁移的趋势高于梁地和坡地,在
未来治理的顺序上应首先考虑塬面。
)13#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卷
参 考 文 献:
[!] "#$%&’(&) * +,,-.$- / *0 123’&4-) 5-’32$26-’ ’-7.2’-8-)3( 2) #) #)9
).#$ :’;$#): <’&==2)4 (;(3-8[>]0 *4’&)0 >0,!??@,AB:C!DEC!AF
[G] >&$$-; H +,I2-’’- J "0 I’&52$- #<<.8.$#32&) &5 5-’32$26-’9:-’2%-: )29
3’#3- #): 3&3#$ )23’&4-) ’-<&%-’; 2) 3K& $&)493-’8 )23’&4-) ’#3- -L=-’29
8-)3( K23M <&’)[>]0 N&2$ N<2 0 N&<0 *80 >0,!?OO,@!:COCECOAF
[C] P2)%2$$- Q J,N823M R S0 123’#3- <&)3-)3 &5 (&2$ <&’-( 5’&8 <&’) =$&3(
#53-’ ’-=-#3-: )23’&4-) 5-’32$26#32&)[>]0 N&2$ N<2 0,!?O!,!!G(@):
G@?EGDDF
[@] 樊军,郝明德,党廷辉 0 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剖面中硝态氮的
分布[>]0 土壤与环境,GTTT,?(!):GCEGBF
U#) >,"#& V +,+#)4 W "0 S55-<3( &5 5-’32$26#32&) &) 1XEC 91 :2(3’29
Y.32&) 2) (&2$ =’&52$-([>]0 N&2$ S)%2’&)0 N<2 0 GTTT,?(!):GCEGBF
[D] ,#.) J ,,>&M)(&) R H0 N&2$9=$#)3 Y.55-’2)4 &5 2)&’4#)2< )23’&4-) 2)
<&)32).&.( K2)3-’ KM-#3[>]0 *4’&)0 >0 !??D,AO:AGOEAC@F
[B] 袁新民,同延安,杨学云,等 0 灌溉与降水对土壤 1XEC 91累积
的影响[>]0 水土保持学报,GTTT,!@(C):O!EO@F
Z.#) [ V,W&)4 Z *,Z#)4 [ Z !" #$ % S55-<3 &5 2’’24#32&) #): =’-9
<2=23#32&) &) (&2$ )23’#3- #<<.8.$#32&)[>]0 > 0 N&2$ /&)(-’%0 GTTT,!@
(C):O!EO@F
[O] 袁新民,同延安,杨学云,等 0 施用磷肥对土壤 1XEC 91累积的
影响[>]0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GTTT,B(@):C?OE@TCF
Z.#) [ V,W&)4 Z *,Z#)4 [ Z !" #$ % S55-<3 &5 =M&(=M#3- #==$2<#9
32&) &) (&2$ )23’#3- )23’&4-) #<<.8.$#32&)[>]0 I$#)3 1.3’ 0 U-’3 0 N<2 0,
GTTT,B(@):C?OE@TCF
[A] H#’%-$ R S,I-3-’(&) W *0 ,-(2:.#$ (&2$ )23’&4-) #( #55-<3-: Y; <&)9
32).&.(,3K&9;-#’,#): 5&.’9;-#’ <’&= ’&3#32&) (;(3-8([>]0 *4’&)0
>0,!??T,AG:?DAE?BGF
[?] H;) W >,>#)&%2<-\ Q >,V2$$-’ V " !" #$ % N&2$ )23’#3- #<<.8.$#32&)
#): <&’) ’-(=&)(- 3& =’-<-:2)4 (8#$$94’#2) 5-’32$26#32&) #): <&%-’ <’&=(
[>]0 *4’&)0 >0,!???,?!:!OEG@F
[!T] P#8Y > *,I-3-’(&) R *,U-)(3-’ / ,0 U#$$&K )23’#3- #<<.8.$#32&)
2) # KM-#395#$$&K ’&3#32&) #( #55-<3-: Y; 32$$#4- (;(3-8[>]0 N&2$ N<2 0
N&<0 *80 >0,!?AD,@?:!@@!E!@@BF
[!!] W’#<; I J,J-(35#$$ + R,S$$2&3 S W !" #$ % /#’Y&),)23’&4-),=M&(9
=M&’.(,#): (.$5.’ 82)-’#$26#32&) 2) =$&K #): )&932$$ <.$32%#32&)[>]0
N&2$ N<2 0 N&<0 *80 >0,!??T,D@:@DOE@B!F
[!G] 樊军,胡波 0 黄土高原果业发展对区域环境的影响与对策
[>]0 中国农学通报,GTTD,G!(!!):CDDECD?F
U#) >,". ]0 S55-<3 &5 #==$- &’’&)8-)3 2) 3M- P&-(( I$#3-#.[>]0 /M2)0 *4’2<0 N<2 0 ].$$ 0,GTTD,G!
(!!):CDDECD?F
[!C] 黄明斌,杨新民,李玉山 0 黄土区渭北旱塬苹果基地对区域
水循环的影响[>]0 地理学报,GTT!,DB(!):OE!CF
".#)4 V ],Z#)4 [ V,P2 Z N0 S55-<3 &5 #==$- Y#(- &) ’-42&)#$ K#9
3-’ <;<$- 2) J-2Y-2 ^=$#): &5 3M- P&-(( I$#3-#.[ >]0 *<3# R-&40
N2)0,GTT!,DB(!):OE!CF
[!@] 黄明斌,杨新民,李玉山 0 黄土高原生物利用型土壤干层的
水文生态效应研究[>]0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GTTC,!!(C):
!!CE!!BF
".#)4 V ],Z#)4 [ V,P2 Z N0 ";:’&9-&$&42<#$ -55--3 &5 3M- (&2$
:’; $#;-’ #( #55-<3-: Y; Y2&3# .(- 2) 3M- P&-(( I$#3-#.[>]0 /M2)0 >0
S<&9*4’2<0,GTTC,!!(C):!!CE!!BF
[!D] 吴金水,郭胜利,党廷辉 0 半干旱区农田土壤无机氮积累与
迁移机理[>]0 生态学报,GTTC,GC(!T):GT@!EGTD!F
J. > N,R.& N P,+#)4 W "0 V-8&%-8-)3 &5 82)-’#$ 1 2) (&2$ =’&52$-( &5 5#’82)4 $#): 2) # (-829#’2:
’-42&)[>]0 *<3# S<&$ 0 N2)0,GTTC,GC(!T):GT@!EGTD!F
[!B] 郭胜利,郝明德,党廷辉 0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土壤 1XEC 1
的积累特征及其影响因素[>]0 自然资源学报,GTTC,!A(!):
COE@CF
R.& N P,"#& V +,+#)4 W "0 1XEC 91 #<<.8.$#32&) #): 23( #55-<39
2)4 5#<3&’( 2) (8#$$ K#3-’(M-: 2) 4.$$; ’-42&) &5 P&-(( I$#3-#.[>]0 > 0
1#3 0 ,-(&.’ 0,GTTC,!A(!):COE@CF
[!O] 白茹,李丙智,张林森,等 0 陕西渭北苹果园土壤 1XEC 91积
累的影响因素研究[>]0 果树学报,GTTO,G@(C):@!!E@!@F
]#2 ,,P2 ] _,_M#)4 P N !" #$ % S55-<3 &5 :255-’-)3 5#<3&’( &) 1XEC 9
1 #<<.8.$#32&) 2) #==$- &’[>]0 > 0 U’.23 N<2 0,GTTO,G@(C):@!!E@!@F
[!A] NM#’8# N Q0 ‘)5.$-)<- &5 $-#:-(#$2)26#32&) #): =-’8-#Y2$23;:Y-M#%2&’ &5 :&82)#3-: (#$2)- (#$2)- (&2$([>]0 *4’2<0 J#3-’ V#)#40,!??B,C!:
GGDEGCDF
[!?] 郭胜利,党廷辉,郝明德 0 黄土高原沟壑区沟坡地土壤剖面
中矿质氮的分布特征[>]0 水土保持学报,GTTC,!O(G):C! E
CC,BBF
R.& N P,+#)4 W ","#& V +0 V2)-’#$ 1 :2(3’2Y.32&) 2) (&2$ =’&52$-(
&5 ($&=- $#): 2) 4.$$; ’-42&) &5 $&-(( I$#3-#.[>]0 > 0 N&2$ J#3-’ /&)9
(-’%0,GTTC,!O(G):C!ECC,BBF
[GT] N*N ‘)(323.3- ‘)<0 N*N ’-$-#(-(BF!G)[/I a /+]0 /#’;,^N*:N*N
‘)(323.3- ‘)<0,!??AF
[G!] 郭胜利,张文菊,党廷辉,等 0 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土壤
1XEC 1深层积累及其影响因素[>]0 地球科学进展,GTTC,!A
(@):DA@ED?!F
R.& N P,_M#)4 J >,+#)4 W " !" #$ % *<<.8.$#32&) &5 1XEC 91 2)
:--= $#;-’( &5 :’; 5#’8$#): #): 23( #55-<32)4 5#<3&’( 2) #’2: #): (-829
#’2: #’-#([>]0 *:%0 S#’3M N<2 0,GTTC,!A(@):DA@ED?!F
[GG] 李玉山,史竹叶,张孝中,等 0 长武王东沟小流域土壤墒情影
响因素与分布特征[*]0 李玉山,苏陕民 0 长武王东沟高效生
态经济系统综合研究[/]0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G?CEG?AF
P2 Z N,NM2 _ Z,_M#)4 [ _ !" #$ % +2(3’2Y.32&) #): 5#<3&’( &5 (&2$
8&2(3.’- V(-:()0 S552<2-)3 -<&$&42<#$ #): -<&)&82< (;(3-8 2) J#)4:&)44&.
K#3-’(M-: &5 /M#)4K. <&.)3;[/]0 ]-2b2)4:N<2-)3252< c W-<#$ P23-’#3.’- I.Y$2(M2)4 "&.(-,!??!,G?CEG?AF
[GC] 陈培元,詹古宇,谢伯泰 0 冬小麦根系研究[>]0 陕西农业科
学,!?AT,(B):!EBF
/M-) I Z,_M#) R Z,[2- ] W0 * (3.:; &) ’&&3 (;(3-8 &5 K2)3-’
KM-#3[>]0 NM##)L2 *4’2<0 N<2 0,!?AT,(B):!EBF
[G@] 苗果园,张云亭,尹钧,等 0 黄土高原旱地冬小麦根系生长规
律的研究[>]0 作物学报,!?A?,!D(G):!T@E!!DF
V2#& R Z,_M#)4 Z W,Z2) > !" #$ % * (3.:; &) 3M- :-%-$&=8-)3 &5
’&&3 (;(3-8 2) K2)3-’ KM-#3 .):-’ .)2’’24#3-: <&):232&)( 2) (-829#’2:
P&-(( I$#3-#.[>]0 *<3# *4’&)0 N2)0,!?A?,!D(G):!T@E!!DF
[GD] "#’3-82)\ * S,].’-(M , >,]#(M2’ > !" #$ % N&2$ )23’#3- #): K#3-’
:;)#82<( 2) N-(Y#)2# 5#$$&K(,K--: 5#$$&K(,#): 8#26-[>]0 N&2$ N<2 0
N&<0 *80 >0,!??B,BT:DBAEDO@F
C@T!D期 郭胜利,等:黄土区退果还耕对黑垆土硝态氮积累和迁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