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 接受日期:!""&$"’$%(
基金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郭胜利(%&(&—),男,河北栾城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土壤生态研究。,-./01:213456.27 02897 /97 9:
黄土区退果还耕对黑垆土硝态氮积累
和迁移的影响
郭胜利%,!,车升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陕西杨凌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凌 )%!%"")
摘要:在黄土高原沟壑区王东沟小流域,针对塬面、梁地和坡地三种地形,分别选取了盛果期果园、老果园和退果还
耕地等,研究了退果还耕条件下,三种地貌类型土壤剖面中水分含量变化及 ;<$’ -;、;=>? -;积累和迁移规律。结果
表明,无论塬面、梁地或者坡地上,果园土壤水分含量显著降低(%"@!%?@);果园退耕后,土壤水分开始缓慢恢
复。盛果期,塬面 ;<$’ -;峰值主要处于 %""—!"" 9.之间,退果还耕后,%"" 9.以上土层中 ;<$’ -;含量降低,%""
9.以下 ;<$’ -;积累量在增加,并且峰值不断向下移动。盛果期果园 ;<$’ -;积累量为 (’%!’"’! A3 B C.!;退果还
耕地、老果园 ;<$’ -;积累量都显著高于盛果期果园。盛果期 ?"@以上的 ;<$’ -;积累在 %""—!"" 9.土层,但退果
还耕地上 +"@左右集中分布在 !""—’"" 9.土层。土地利用与管理方式的变化对 ;=>? -;分布特征的影响并不明
显。
关键词:黑垆土;退果还耕;;<$’ -;;土壤水分
中图分类号:D%+’E( > %;D%+?E% 文献标识码:F 文章编号:%""#$+"+G(!""&)"+$%"’)$")
!""#$% &" ’()* +,# $-().# "/&0 &/$-(/* %& "(/0’()* &) %-# )1%/(%#
($$+0+’(%1&) 1) $(’1$-# ,&1’, 1) %-# 2,, 3’(%#(+
HI< DCJ:3-10%,!,K=, DCJ:3-345%
(! "#$$%&% #’ (%)#*+,% -./ 0.12+#.3%.4,5#+467%)4 8 9 : ;.21%+)24<,=-.&$2.&,>6--.?2 @!A!BB,"62.-;A C.)424*4% #’ >#2$
-./ D-4%+ "#.)%+1-42#.,"62.%)% 8,-/%3< #’ >,2%.,% -./ E2.2)4+< #’ D-4%+ (%)#*+,%,=-.&$2.&,>6--.?2 @!A!BB,"62.-)
45,%/($%:F L54:3 5M9C/MN,51N 5M9C/MN,/:N 9M5O1/:N 95:PJMQJN RM5. 5M9C/MN 8JMJ 2J1J9QJN 5: Q/S1J 1/:N,M0N3J 1/:N
/:N 215OJ 1/:N /Q QCJ 8/QJM2CJN 5R T/:3N5:3354 5R 3411L MJ305: 0: QCJ U5J22 V1/QJ/47 D501 .502Q4MJ 95:QJ:Q,:0QM/QJ /:N
/..5:04. 95:QJ:Q2 0: "$?"" 9.(0: M0N3J 1/:N /:N 215OJ 1/:N)5M "$("" 9.(0: Q/S1J1/:N)NJOQC 8JMJ .J/24MJN7 WCJ
MJ241Q2 2C58JN QC/Q 2501 .502Q4MJ 95:QJ:Q 203:0R09/:Q1L NJ9MJ/2JN 0: Q/S1J 1/:N,M0N3J 1/:N /:N 215OJ 1/:N,8C01J 0Q SJ3/:
Q5 SJ MJ24.JN 0: 9M5O1/:N 95:PJMQJN RM5. 5M9C/MN7 *4M0:3 QCJ C03C L0J1N0:3 2Q/3J 5R 5M9C/MN,R5M Q/S1J 1/:N,QCJ OJ/A
P/14J 5R :0QM/QJ 95:9J:QM/Q05: 8JMJ ./0:1L 159/QJN SJQ8JJ: %""$!"" 9. 0: L54:3 5M9C/MN,S4Q 5:9J 95:PJMQJN Q5 9M5O-
1/:N,;<$’ -; 95:QJ:Q 0: 4OOJM %"" 9. 1/LJM NJ9MJ/2JN /:N ;<$’ -; /994.41/Q05: 4:NJM %"" 9. 0:9MJ/2JN,R4MQCJM.5MJ,
QCJ OJ/A P/14J 5R ;<$’ -; C/N QCJ QMJ:N 5R .5P0:3 N58:8/MN7 WCJ /994.41/QJN ;<$’ -; M/:3JN RM5. (’% Q5 ’"’! A3 B C/
0: QCJ L54:3 5M9C/MN7 WCJ :0QM/QJ /994.41/Q05: 0: 9M5O1/:N 95:PJMQJN RM5. 5M9C/MN /:N 51N 5M9C/MN 8/2 203:0R09/:Q1L C03C-
JM QC/: QC/Q 0: L54:3 5M9C/MN7 X5M L54:3 5M9C/MN,?"@ 5R QCJ :0QM/QJ /994.41/QJN SJQ8JJ: %"" /:N !"" 9.,S4Q R5M
R/M.1/:N 95:PJMQJN RM5. 5M9C/MN,+"@ 5R :0QM/QJ /994.41/QJN SJQ8JJ: !"" /:N ’"" 9.7 U/:N 42J 9C/:3J C/N / 10QQ1J JR-
RJ9Q 5: /..5:04. 0: 2501 OM5R01J2 7
6#7 8&/*,:9/109CJ 2501;95:PJM205: 5R 5M9C/MN 0:Q5 R/M.1/:N;:0QM/QJ;2501 .502Q4M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
V1/:Q ;4QM0Q05: /:N XJMQ010YJM D90J:9J
硝态氮的迁移和淋失是关乎农业和环境的重要
问题。与多雨区或灌溉区相比,干旱半干旱地区,淋
失和反硝化作用较弱,施肥常会造成土壤深层 !"#$ %
!积累。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氮肥施用量[$]、施肥
方式[’#(]、作物[)#&*]、耕作措施[&&]等对 !"#$ %! 迁移
积累的影响已有大量研究。但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
!"#$ %!迁移积累的影响报道较少。黄土区既是我
国重要雨养农业区,也是我国果品生产基地。自上
世纪 )*年代至 +***年,黄土区果园面积已达到 )’
万公顷[&+]。果园的化肥投入量不断提高,在高原沟
壑区,果园的化肥投入量已经占到区域化肥使用总
量的一半以上;化肥的年使用量已经高达 ! ,**
-. / 01+和 2 $** -. / 01+ 以上。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果园大规模建设导致了生物利用型“土壤干层”的出
现[&$#&’],导致 !"#$ %! 大量积累在土壤深层[&,#&)]。
但随着果园的衰老,老果园开始陆续转化为农田。
果园退耕影响到土壤干层的缓解或逐渐恢复,随之
土壤中积累的 !"#$ %!极可能进一步向下迁移,并最
终影响到地下水的水质。但在目前土地利用变化条
件下,土壤水分和 !"#$ %!累积变化影响机制缺少报
道。研究果园退耕条件下,剖面土壤水分、!"#$ %!
和 !34’ %!含量变化,有助于理解土地利用变化条件
下,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水、氮变化规律。对降低氮
素环境污染、提高水肥资源利用,促进黄土区农果生
态系统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材料与方法
!"! 研究区域
研究区域位于陕甘交界处的长武县洪家乡王东
沟小流域,东经 &*(5’*6$*7!&*(5’+6$*7,北纬 $,5&+6
!$,5&86。土地面积 )9$ -1+,塬、沟、坡各占 & / $。沟
壑密度 +9() 条 / -1+,属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类型
区,代表面积 ,万 -1+。塬面海拔 &++* 1,气候温和
湿润,年均气温 :9&;,!&*;积温 $*+:;,年日照
时数 +++89, 0,年太阳总辐射量 ’)’ -< / =1+,年均雨
量 ,)’ 11,降水季节性分布不均,(!:月降水占总
量的 ,,>(图 &),年均蒸发量(?8*&)&,8, 11。
该区土壤类型主要为黑垆土(系统分类名称,堆
垫干润均腐土,@ABC=0D EFCB),母质是深厚的中壤质马
兰黄土,土层深厚,垒结疏松,通透性好,降水的入渗
深度最大可达 $** =1。土壤有机质含量 (9’8 . / -.、
全氮 *9,+ . / -.、碱解氮 ’)9+ 1. / -.、G3 )9’、"BEDH%2
,9, 1. / -.,土壤容重 &9$ . / =1$,田间持水量 +&>!
+$>,凋萎湿度 :9*>。
&:)*年以来,流域内坡地开始大规模种植果
树,之后逐渐发展到塬面和梁地。+*** 年后,流域
老化果园陆续转化为农地。塬面、梁地和坡地上均
种植有不同年限的果园,为开展本研究提供了条件。
目前,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有农田、果园、荒草地、林
地等。
图 ! 王东沟小流域多年平均月降水量(##)
$%&’! ()*+ #,+-./0 1*%+2*// *- 3*+&4,+&&,5 6*-6.#)+-
%+ &5//0 1)&%,+ ,2 7,)88 9/*-)8
!": 研究方法
&9+9& 样品采集与分析 +**( 年 && 月果实收获
后,利用轻型人力土钻(直径 $ =1)采集土壤样品。
在塬面、梁地和坡地三种地貌类型上,依据果园的利
用和管理状况,选取 : 种土地利用与管理方式(表
&)。测定盛果期果园(&, 年园龄)、老果园(+, 年园
龄),退果还耕的麦地($年),麦地(+,年以上)等土
地管理方式条件下,*—8 1 土壤水分、!"#$ %! 和
!34’ %!含量变化。同一地貌类型上,选取距离相近
的盛果期、老果园和退果耕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采
集每一利用与管理方式的 *—’ 1土层(塬面 8 1)的
样品,用于测定土壤水分、!"#$ %!和 !34’ %!。每个
苹果园(*—+* =1)土层采用“I”型布点取样,取样部
位为树冠投影外缘,$次重复。+* =1以下每样点重
复 $次,室内分析重复 +次。果树株行距平均 $ 1 J
’ 1,每公顷约有 )$*株果树。
土壤样品原位完全取出后立即分成 +* 个土层
(每层 +* =1),分别保存。样品混合均匀后用烘干法
测定水分含量(重量百分比表示)。!"#$ %!和 !34’ %
!不能立即分析时,在 ’;冷藏箱保存。取干重相
当于 &*9* . 的新鲜土样于 &,* 1K 塑料瓶中,加入
&** 1K的 & 1FB L@B溶液,振荡 8* 1CH,用定量分析
滤纸过滤。提取液不能立即测定时放入 # &,;冷藏
)$*&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卷
表 ! 不同地貌类型条件下果园的利用与管理方式
"#$%& ! ’#() *+&+ #() ,#(#-&,&(.+ *()&/ 0#/12*+ %#()32/, .45&+ 1( -*%%4 /&-12( 23 ’2&++ 6%#.*
地貌类型
!"#$%&’()
土地利用
!"#$ *)+
水肥管理方式
,"-+’ "#$ %+’-./.0"-. 1’"2-.2+)
塬面
3"4/+ /"#$
盛果期果园
5&*#6 &’27"’$
树龄 89年;表层撒施、施 : ;< 7(?,@ ?< 7(?;补充灌溉
89";3&1 $’+)).#6,: ;<
退果还耕地
C’&1/"#$ 2D+’-+$
%’&( &’27"’$
冬小麦,E年;表层撒施、施 : 8< 7(?,@ ; 7(?
,.#-+’ G7+"-,E";3&1 $’+)).#6,: 8< 7",@ ;
长期耕地
C’&1/"#$
冬小麦A春玉米,?<年以上;人工表层撒施、施 : 8< 7(?,@ 9 7(?
,.#-+’ G7+"- A )1’.#6 2&’#,&D+’ ?<";3&1 $’+)).#6,: 8<
梁地
I.$6+ /"#$
盛果期果园
5&*#6 &’27"’$
树龄 89年;表层撒施、施 : ;< 7(?,@ ?< 7(?;补充浇灌
89";3&1 $’+)).#6,: ;<
老果园
J/$ &’27"’$
树龄 ?9年;表层撒施、?<年树龄前施肥量与盛果期果园相近,: ;9< =6 > 7(?,@ ?<< =6 > 7(?
?9";3&1 $’+)).#6,("#"6+(+#- )"(+ ") K&*#6 &’27"’$ 4+%&’+ ?<",).#2+ -7+# : ;9< =6 > 7" "#$ @
?<< =6 > 7"H
退果还耕地
C’&1/"#$ 2D+’-+$
%’&( &’27"’$
冬小麦,E年;人工表层施肥、施 : ;9< =6 > 7(?,@ ?<< =6 > 7(?
,.#-+’ G7+"-,E";3&1 $’+)).#6,: ;9< =6 > 7",@ ?<< =6 > 7"
坡地
B/&1+ /"#$
老果园
J/$ &’27"’$
树龄 ?9年;表层撒施、?<年树龄前施肥量同盛果期果园,: ?9< =6 > 7(?,@ L9 =6 > 7(?
?9";3&1 $’+)).#6,("#"6+(+#- )"(+ ") K&*#6 +,: ?9< =6 > 7",@ L9 =6 > 7" "%-+’ ?<"
荒芜果园
M4"#$+$ &’27"’$
树龄 ?9年以上,杂草丛生;废弃、无人工管理
JD+’ ?9";M4"#$+$
退果还耕地
C’&1/"#$ 2D+’-+$
%’&( &’27"’$
冬小麦,E年;人工表层撒施、施 : 8<< =6 > 7(?,@ ;< =6 > 7(?
,.#-+’ G7+"-,E";3&1 $’+)).#6,: 8<< =6 > 7",@ ;< =6 > 7"
箱保存。:JA; N:和 :OPE N:含量用双通道流动注射
分析仪(QJBB 3RCM3JI,QSM)-"’ 9<<<)测定。
8T?T? 土壤剖面 :JA; N:积累量的计算
! " !
#
$ " 8
%$&$’($ ) 8< * 8<<
式中:M为剖面土层 :JA; N:累积量(=6 > 7(?);C为
土壤 :JA; N:浓度((6 > =6);O为土层厚度(2();UV
为 O土层的土壤容重(6 > 2(;),.代表土层。农田土
壤 <—?<、?<—E<、E<—F<、F<—W<、W<—8<<、8<<—
8?<、8?<—8E<、8E<—8F<、8F<—8W<、8W<—?<<、?<<—
F<< 2( 土层容重取值依次为 8T;、8T;、8TE、8TE、
8T;9、8T;9、8T;?、8T;?、8T;?、8T;<、8T;< 6 > 2(;;果园
土壤 <—F<< 2(容重取值为 8T;< 6 > 2(;[8X]。
8T?T; 土壤剖面储水量计算 土壤储水量是指一
定土层厚度的土壤含水量,以水层深度((()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
+ " !
#
$ " 8
+$&$’($
式中:,为土壤总储水量((();,. 为第 . 层土壤
质量含水量(Y);O为土层厚度(2();UV为 O土
层的土壤容重(6 > 2(;),.代表土层。
测定数据采用 BMB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及
多重比较,利用 Z.2’&)&%- R[2+/ ?<<;进行数据初处理
及作图。
7 结果与分析
78! 退果还耕对土壤水分含量与分布的影响
表 ?显示,塬面上,三种利用方式水分含量高低
顺序为长期耕地最高,盛果期果园与退果还耕地相
近。盛果期果园,<—? (土层的水分含量(?8?!?E9
(()高于 ?—F (土层(8EW!8X? ((),表明底层土
壤水分含量明显低于上层;但长期耕地的土壤水分
分布则相反,底层(;—F ()明显高于上层(<—; (),
退果还耕地土壤水分含量虽然与盛果期果园相近,
但底层(?—9 ()水分含量已经高于盛果期果园。在
梁地上,退果还耕地 <—E (土层中的水分含量高于
盛果期果园和老果园;8—E (土层平均含水量,退
果还耕地高于盛果期果园和老果园。同样,在坡地
上也呈现相似的规律,即退果还耕地 <—E (土层中
的水分含量高于老果园和荒芜果园,退果还耕地底
层水分含量稍高(图 ?")。这些结果说明,土地利用
与管理方式影响土壤剖面的含水量及其分布,果园
X;<89期 郭胜利,等:黄土区退果还耕对黑垆土硝态氮积累和迁移的影响
图 ! 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地貌类型下退果还耕对(")土壤水分、(#)$%&’ ($、())$*+, ($剖面分布的影响
-./0! 1223)4 52 634768.8/ 56)9"6: 45 )7;4.<"43: ;"8: 58 493 :.=46.#74.58 .8 =5.; >652.;3= 52(")=5.; ?5.=4763,(#)$%&’ $,
"8:())$*+, ($ 78:36 <"6.57= ;"8:256? 4@>3= .8 /7;;@ 63/.58 52 A53== B;"43"7
(!"—盛果期果园 !#$%& #’()*’+;,"—退果还耕地 ,’#-.*%+ (#%/0’10+ 2’#3 #’()*’+;,—耕地 ,’#-.*%+;
""—老果园 ".+ #’()*’+;4"—荒芜果园 45*%+#%0+ #’()*’+)
退耕有助于土壤水分的恢复和深层入渗。
!C! 退果还耕对土壤硝态氮含量与分布的影响
表 6看出,土地利用方式显著影响剖面中 7"86 97
的积累量。在塬面上,老果园退耕后(退果还耕地),
其长期施肥导致的 7"86 97 积累高达 :;<6 =& > )3?,
远高于盛果期果园(6@6? =& > )3?)和长期耕地(<
7"86 97积累量,无论是老果园(6
果园(:<:; =& > )3?)还是退果还耕地(?DDB =& > )3?)
都较高。梁地上,7"86 97积累量总体上低于塬面和
<:@<;期 郭胜利,等:黄土区退果还耕对黑垆土硝态氮积累和迁移的影响
坡地,老果园(!""# $% & ’())高于退果还耕地()**+
$% & ’())和盛果期果园(,!# $% & ’())。
-./! 0-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方式也与土地利
用方式有关(表 !)。塬面上,盛果期果园 112的
-./! 0-积累在 #—) (土层,但退果还耕地上 132
!1*2分布在 )—1 (,长期耕地上,则主要集中在
3—! ( 土层。梁地上,盛果期果园 "*2的 -./! 0-
积累在 #—) (土层,老果园上 ,12分布在 )—! (,
退果还耕地上 ""2分布在 )—! (。坡地上,老果
园、荒芜果园和退果还耕地上,-./! 0-都集中分布
在 )—! (土层。
此外,从 -./! 0- 剖面浓度分布(图 )4)可以看
出,盛果期后其峰值逐渐从 #—) (下移到 )—1 (。
!"# 退果还耕对土壤铵态氮含量变化的影响
塬面、梁地及坡地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下土
层内铵态氮含量基本稳定在 1!, (% & $%(图 )5)。
与土壤水分及 -./! 0-不同,土地利用与管理方式的
变化对 -671 0-分布特征的影响并不明显。这一结
果与我们在农田的观测结果相一致[)#]。
# 讨论
地形因素对土壤水分和 -./! 0-迁移分布具有
显著影响。在梁地和坡地上,由于存在一定的降水
流失,致使其土壤含水量低于塬面。例如,李玉山等
的调查发现,对于 ) (土层中土壤水分储量,塬面上
为 1)3 ((,梁地上为 !*3!1)3 ((,坡地上为 8 !*3
(([))]。另外,塬面上果园紧邻村庄院落,补充灌溉
和施肥相对多于梁地和坡地。二者综合作用,致使
同样降水条件下,塬面土壤水分含量、入渗深度要大
于梁地和坡地。土地利用方式也是影响土壤水分和
分布的重要因素,一年生植物(如作物)其年均蒸散
量(133!"33 (()小于当地年均降水量("93 ((),土
壤湿度呈年周期恢复状态,土壤干燥化不明显[))],
但多年生植被蒸散量显著提高,土壤干燥化显著,致
使无论塬,梁地或坡地,与耕地相比,长期种植果树
的土壤,1 ((塬面 , ()土层的水分含量都已经达到
或接近 #32(作物凋萎湿度)(图 ):),但果园退耕
后,由于作物的耗水量低于果树(老果园耗水低于盛
果期果园),致使退耕后的土壤水分开始恢复,入渗
深度逐渐增加。由于 -./! 0-迁移与水分运动密切
相关,因此,相应地 -./! 0-累积层的深度和累积量,
塬面也高于梁地和坡地,并且退果还耕地或者老果
园 -./! 0-的积累深度(主要出现在 )—1 ()和峰值
(主要出现在 ! (左右)大于盛果期果园 -./! 0-的
积累,其出现在 #—) (土层(图 )4)。
土地利用年限也显著影响 -./! 0-积累量。盛
果期果园一般 #"年左右,在塬面上,这一时期的果
园 -./! 0-积累量大约 !3!) $% & ’(),随着年限的增
加,化肥的持续投入 -./! 0-积累量会进一步增加,
致使衰老果园土壤 -./! 0-积累量显著高于盛果期
果园。之后,即使退果还耕,限于作物根系主要集中
于 # (土层[)!/)1],# (以上土层中的 -./! 0-积累量
会被作物大量吸收,但 # (以下土层中 -./! 0-因处
于作物根区以外不受影响,甚至增加。因此,可以看
到塬面退果还耕地 # (以下土层中 -./! 0-含量显
著高于盛果期果园,但 # (以上土层则低于盛果期
果园。在梁地和坡地都可以看到类似现象(图 )4和
表 !)。
土壤中 -./! 0-积累是影响水体质量的主要因
素。本研究中,盛果期果园 -./! 0-的积累主要出现
在 #—) ((表 !);而退果还耕条件下,-./! 0-的积
累主要出现在 )—! (,塬面退果还耕地则出现在
!—1 (。由于 ) (以下土壤 -./! 0-已经处于作物
根区之外[)!/)1],) (以下土层中的 -./! 0-向下迁移
趋势和潜力显著提高。本研究所在的高原沟壑区,
地下水埋深在 ,3 (以下。盛果期果园由于利用型
土壤干层的存在,-./! 0-不会迅速向下迁移。退果
还耕后,土壤水分恢复、入渗深度增加。短期内,尽
管 -./! 0-不足以迁移到地下水,但丰水年(最高年
降水量 +"1 ((,远高于 ) (土层的田间持水量 ,)3
(()深层积累的 -./! 0-会随着土壤水分的入渗不
断向下迁移。在具有补充灌溉的果园,这种下移趋
势会更明显。因此,如何防止根区外 -./! 0-的向下
迁移值得密切关注。
在保证产量和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化肥投入量,
提高肥料利用率对降低 -./! 0-积累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如何利用老果园土壤深层中的 -./! 0-对降低
氮素环境污染、提高水肥资源利用、促进黄土区农果
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6:;<=(>?$等[)"]发现,在美国快速生长的深根植
物田箐与玉米轮作的种植体系中,田箐能够吸收利
用深层吸附的 -./! 0-,而这一部分 -./! 0-对浅根作
物则无效。因此,针对气候、土壤条件下,筛选适合
于黄土区的深根作物需要进一步研究。此外,由于
塬面上 -./! 0-向下迁移的趋势高于梁地和坡地,在
未来治理的顺序上应首先考虑塬面。
)13#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卷
参 考 文 献:
[!] "#$%&’(&) * +,,-.$- / *0 123’&4-) 5-’32$26-’ ’-7.2’-8-)3( 2) #) #)9
).#$ :’;$#): <’&==2)4 (;(3-8[>]0 *4’&)0 >0,!??@,AB:C!DEC!AF
[G] >&$$-; H +,I2-’’- J "0 I’&52$- #<<.8.$#32&) &5 5-’32$26-’9:-’2%-: )29
3’#3- #): 3&3#$ )23’&4-) ’-<&%-’; 2) 3K& $&)493-’8 )23’&4-) ’#3- -L=-’29
8-)3( K23M <&’)[>]0 N&2$ N<2 0 N&<0 *80 >0,!?OO,@!:COCECOAF
[C] P2)%2$$- Q J,N823M R S0 123’#3- <&)3-)3 &5 (&2$ <&’-( 5’&8 <&’) =$&3(
#53-’ ’-=-#3-: )23’&4-) 5-’32$26#32&)[>]0 N&2$ N<2 0,!?O!,!!G(@):
G@?EGDDF
[@] 樊军,郝明德,党廷辉 0 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剖面中硝态氮的
分布[>]0 土壤与环境,GTTT,?(!):GCEGBF
U#) >,"#& V +,+#)4 W "0 S55-<3( &5 5-’32$26#32&) &) 1XEC 91 :2(3’29
Y.32&) 2) (&2$ =’&52$-([>]0 N&2$ S)%2’&)0 N<2 0 GTTT,?(!):GCEGBF
[D] ,#.) J ,,>&M)(&) R H0 N&2$9=$#)3 Y.55-’2)4 &5 2)&’4#)2< )23’&4-) 2)
<&)32).&.( K2)3-’ KM-#3[>]0 *4’&)0 >0 !??D,AO:AGOEAC@F
[B] 袁新民,同延安,杨学云,等 0 灌溉与降水对土壤 1XEC 91累积
的影响[>]0 水土保持学报,GTTT,!@(C):O!EO@F
Z.#) [ V,W&)4 Z *,Z#)4 [ Z !" #$ % S55-<3 &5 2’’24#32&) #): =’-9
<2=23#32&) &) (&2$ )23’#3- #<<.8.$#32&)[>]0 > 0 N&2$ /&)(-’%0 GTTT,!@
(C):O!EO@F
[O] 袁新民,同延安,杨学云,等 0 施用磷肥对土壤 1XEC 91累积的
影响[>]0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GTTT,B(@):C?OE@TCF
Z.#) [ V,W&)4 Z *,Z#)4 [ Z !" #$ % S55-<3 &5 =M&(=M#3- #==$2<#9
32&) &) (&2$ )23’#3- )23’&4-) #<<.8.$#32&)[>]0 I$#)3 1.3’ 0 U-’3 0 N<2 0,
GTTT,B(@):C?OE@TCF
[A] H#’%-$ R S,I-3-’(&) W *0 ,-(2:.#$ (&2$ )23’&4-) #( #55-<3-: Y; <&)9
32).&.(,3K&9;-#’,#): 5&.’9;-#’ <’&= ’&3#32&) (;(3-8([>]0 *4’&)0
>0,!??T,AG:?DAE?BGF
[?] H;) W >,>#)&%2<-\ Q >,V2$$-’ V " !" #$ % N&2$ )23’#3- #<<.8.$#32&)
#): <&’) ’-(=&)(- 3& =’-<-:2)4 (8#$$94’#2) 5-’32$26#32&) #): <&%-’ <’&=(
[>]0 *4’&)0 >0,!???,?!:!OEG@F
[!T] P#8Y > *,I-3-’(&) R *,U-)(3-’ / ,0 U#$$&K )23’#3- #<<.8.$#32&)
2) # KM-#395#$$&K ’&3#32&) #( #55-<3-: Y; 32$$#4- (;(3-8[>]0 N&2$ N<2 0
N&<0 *80 >0,!?AD,@?:!@@!E!@@BF
[!!] W’#<; I J,J-(35#$$ + R,S$$2&3 S W !" #$ % /#’Y&),)23’&4-),=M&(9
=M&’.(,#): (.$5.’ 82)-’#$26#32&) 2) =$&K #): )&932$$ <.$32%#32&)[>]0
N&2$ N<2 0 N&<0 *80 >0,!??T,D@:@DOE@B!F
[!G] 樊军,胡波 0 黄土高原果业发展对区域环境的影响与对策
[>]0 中国农学通报,GTTD,G!(!!):CDDECD?F
U#) >,". ]0 S55-<3 &5 #==$- &’
(!!):CDDECD?F
[!C] 黄明斌,杨新民,李玉山 0 黄土区渭北旱塬苹果基地对区域
水循环的影响[>]0 地理学报,GTT!,DB(!):OE!CF
".#)4 V ],Z#)4 [ V,P2 Z N0 S55-<3 &5 #==$- Y#(- &) ’-42&)#$ K#9
3-’ <;<$- 2) J-2Y-2 ^=$#): &5 3M- P&-(( I$#3-#.[ >]0 *<3# R-&40
N2)0,GTT!,DB(!):OE!CF
[!@] 黄明斌,杨新民,李玉山 0 黄土高原生物利用型土壤干层的
水文生态效应研究[>]0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GTTC,!!(C):
!!CE!!BF
".#)4 V ],Z#)4 [ V,P2 Z N0 ";:’&9-&$&42<#$ -55--3 &5 3M- (&2$
:’; $#;-’ #( #55-<3-: Y; Y2&3# .(- 2) 3M- P&-(( I$#3-#.[>]0 /M2)0 >0
S<&9*4’2<0,GTTC,!!(C):!!CE!!BF
[!D] 吴金水,郭胜利,党廷辉 0 半干旱区农田土壤无机氮积累与
迁移机理[>]0 生态学报,GTTC,GC(!T):GT@!EGTD!F
J. > N,R.& N P,+#)4 W "0 V-
’-42&)[>]0 *<3# S<&$ 0 N2)0,GTTC,GC(!T):GT@!EGTD!F
[!B] 郭胜利,郝明德,党廷辉 0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土壤 1XEC 1
的积累特征及其影响因素[>]0 自然资源学报,GTTC,!A(!):
COE@CF
R.& N P,"#& V +,+#)4 W "0 1XEC 91 #<<.8.$#32&) #): 23( #55-<39
2)4 5#<3&’( 2) (8#$$ K#3-’(M-: 2) 4.$$; ’-42&) &5 P&-(( I$#3-#.[>]0 > 0
1#3 0 ,-(&.’ 0,GTTC,!A(!):COE@CF
[!O] 白茹,李丙智,张林森,等 0 陕西渭北苹果园土壤 1XEC 91积
累的影响因素研究[>]0 果树学报,GTTO,G@(C):@!!E@!@F
]#2 ,,P2 ] _,_M#)4 P N !" #$ % S55-<3 &5 :255-’-)3 5#<3&’( &) 1XEC 9
1 #<<.8.$#32&) 2) #==$- &’
[!A] NM#’8# N Q0 ‘)5.$-)<- &5 $-#
GGDEGCDF
[!?] 郭胜利,党廷辉,郝明德 0 黄土高原沟壑区沟坡地土壤剖面
中矿质氮的分布特征[>]0 水土保持学报,GTTC,!O(G):C! E
CC,BBF
R.& N P,+#)4 W ","#& V +0 V2)-’#$ 1 :2(3’2Y.32&) 2) (&2$ =’&52$-(
&5 ($&=- $#): 2) 4.$$; ’-42&) &5 $&-(( I$#3-#.[>]0 > 0 N&2$ J#3-’ /&)9
(-’%0,GTTC,!O(G):C!ECC,BBF
[GT] N*N ‘)(323.3- ‘)<0 N*N ’-$-#(-(BF!G)[/I a /+]0 /#’;,^N*:N*N
‘)(323.3- ‘)<0,!??AF
[G!] 郭胜利,张文菊,党廷辉,等 0 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土壤
1XEC 1深层积累及其影响因素[>]0 地球科学进展,GTTC,!A
(@):DA@ED?!F
R.& N P,_M#)4 J >,+#)4 W " !" #$ % *<<.8.$#32&) &5 1XEC 91 2)
:--= $#;-’( &5 :’; 5#’8$#): #): 23( #55-<32)4 5#<3&’( 2) #’2: #): (-829
#’2: #’-#([>]0 *:%0 S#’3M N<2 0,GTTC,!A(@):DA@ED?!F
[GG] 李玉山,史竹叶,张孝中,等 0 长武王东沟小流域土壤墒情影
响因素与分布特征[*]0 李玉山,苏陕民 0 长武王东沟高效生
态经济系统综合研究[/]0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G?CEG?AF
P2 Z N,NM2 _ Z,_M#)4 [ _ !" #$ % +2(3’2Y.32&) #): 5#<3&’( &5 (&2$
8&2(3.’-
K#3-’(M-: &5 /M#)4K. <&.)3;[/]0 ]-2b2)4:N<2-)3252< c W-
[GC] 陈培元,詹古宇,谢伯泰 0 冬小麦根系研究[>]0 陕西农业科
学,!?AT,(B):!EBF
/M-) I Z,_M#) R Z,[2- ] W0 * (3.:; &) ’&&3 (;(3-8 &5 K2)3-’
KM-#3[>]0 NM##)L2 *4’2<0 N<2 0,!?AT,(B):!EBF
[G@] 苗果园,张云亭,尹钧,等 0 黄土高原旱地冬小麦根系生长规
律的研究[>]0 作物学报,!?A?,!D(G):!T@E!!DF
V2#& R Z,_M#)4 Z W,Z2) > !" #$ % * (3.:; &) 3M- :-%-$&=8-)3 &5
’&&3 (;(3-8 2) K2)3-’ KM-#3 .):-’ .)2’’24#3-: <&):232&)( 2) (-829#’2:
P&-(( I$#3-#.[>]0 *<3# *4’&)0 N2)0,!?A?,!D(G):!T@E!!DF
[GD] "#’3-82)\ * S,].’-(M , >,]#(M2’ > !" #$ % N&2$ )23’#3- #): K#3-’
:;)#82<( 2) N-(Y#)2# 5#$$&K(,K--: 5#$$&K(,#): 8#26-[>]0 N&2$ N<2 0
N&<0 *80 >0,!??B,BT:DBAEDO@F
C@T!D期 郭胜利,等:黄土区退果还耕对黑垆土硝态氮积累和迁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