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 接受日期:!""#$"#$!"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英项目 )*+,-*.%资助。
作者简介:石伟琦(&/#%—),男,陕西商洛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菌根和碳固持研究。0*+:"&"$.!#1&%’(,23456+:7*6869-6:&!.; <=4
! 通讯作者 0*+:"&"$.!#11%".,23456+:>?@+6@AB: <5?C *D?C <@
丛枝菌根真菌对羊草!!"#组成
和气体交换的影响
石伟琦,王国安,张俊伶!,李晓林
(农业部植物营养与养分循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植物—土壤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
摘要:采用盆栽方法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 !"#$%& ’()*+*+,’-.& 和 !"#$%& -"+*#’,%$ 对内蒙古典型草原优势种羊草
(/.0$%& -1’(.(&’&)!&1E组成和气体交换的影响。羊草生长 %’、."和 #’ D的测定结果表明,接种菌根真菌能提高羊草
的含磷量和植株叶片气孔导度及光合速率,但对植株内在水分利用效率和!&1E值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羊草;!&1E;气孔导度;光合速率
中图分类号:F&’%;1;F(&!;% 文献标识码:G 文章编号:&""($’"’H(!""()"1$"’#"$".
!""#$%& ’" ()’$*+,%(’) ’" ,-.*&$*+,- /0$’--1(2,+ "*)3( ’)!&14
5,+*# ,)6 3,& #7$1,)3# 8,-,/#%#-& ’" !"#$%& ’()*"*&)&
FIJ K*6386,KGLM M?=35@,NIGLM O?@3+6@A!,PJ H65=3+6@
(2.0 /+3#*+)#*0 #4 5"+() 6%)*’)’#( +(, 6%)*’)’#( 70-"’(8,9:;,2.0 /+3#*+)#*0 #4 5"+()<=#’" >().*+-)’#(&,9:?;
7#"".8. #4 @.%*-. +(, ?(A’*#($.() =-’.(-.&,7;B,C.’D’(8 EFFFGH,71’(+)
9.&%-,$%:G ,=Q3+Q?R* *S,*R64*@Q 759 <=@D?U?@A6(!"#$%& ’()*+*+,’-.& 5@D !"#$%& -"+*#’,%$)=@!&1E T5+?* 5@D A59 *S<-5@A* ,5R54*Q*R9 =U /.0$%& -1’(.(&’&,=@*
=U Q-* D=46@5@Q AR599 9,*<6*9 6@ J@@*R X=@A=+65 AR599+5@DC 0-* ,5R54*Q*R9 7*R* 4*59?R*D 5Q %’,." 5@D #’ D5W9 5UQ*R
9=76@AC Y*9?+Q9 9-=7*D Q-5Q <=+=@6B5Q6=@ =U Q-* Q7= U?@A6 6@:#0 ;’-6&:5RV?9+5R 4W<=RR-6B5+ U?@A6;/.0$%& -1’(.(&’&;!&1E;9Q=45Q5+ <=@D?
(GRV?9+5R 4W<=RR-6B5,简称 GX )作为自然界最广泛
的共生进化形式,已有 %;. 亿年的历史[!]。共生体
中丛枝菌根真菌(GRV?9+5R 4W<=RR-6B5+ U?@A6,简称
GXZ)由于自身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依赖宿主植
物提供光合产物进行生长和代谢。GXZ 消耗植物
光合产物净碳的量达 &"[!!"[[1]。另一方面,菌
根真菌能改善宿主植物的营养状况,特别是磷;菌
丝还能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影响植物的生理代
谢活动。研究表明,GXZ侵染植物后会导致宿主植
物的碳流变化,影响植物的气体交换参数,如叶面气
孔导度、光合速率、叶内细胞中 E\!的浓度及水分利
用效率等[%$’];而植物气体交换参数的变化常引起
植物的碳同位素分馏。根据植物碳同位素分馏模
型,植物碳同位素分馏取决于叶内细胞间 E\! 浓
度[.],而胞间 E\!浓度的变化与叶面气孔导度有关。
植物的碳同位素值也与植物的光合速率显著相关,
植物光合速率的提高会增大植物!&1 E 值[#$(]。因
此,GXZ侵染植物后可通过改变植物叶片气体交换
参数影响宿主植物的碳同位素分馏。其中!&1E值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 $ ’#’
""""""""""""""""""""""""""""""""""""""""""""""""""""""""""""""
]+5@Q L?QR6Q6=@ 5@D Z*RQ6+6B*R F<6*@<*
作为调节植物和菌根侵染有关;而 !"#$%& 等[’(]则
认为菌根侵染未影响辣椒的!’) * 值。+,%-%.%/"
等[’’0’1]研究了 1种乔木的!’)*值和 23真菌的相互
关系,发现 23侵染后,不同植物的反应不同。其中
一种乔木(!"#$% $&’()%$%)的!’)*值增加,而另一种
乔木( *+%,-&. #/"0(01$.)的!’) * 值却未发生变化。
以上研究中,植物!’)*的测定值均为一次测量的结
果,而植物!’)*值可能随植物生长而变化;同时,由
于大部分研究未能测量植物的气体交换,而从植物
光合机理上对 23侵染影响植物!’)*的研究较少。
本试验将接种 234对植物气体交换参数与!’)*值
影响结合起来研究,通过对羊草接种 234处理,在
不同生长时期动态监测菌根和无菌根植物叶片的
!’)*值和气体交换参数,探讨二者间的相互联系,为
了解 23在植物碳循环和水分循环中的作用提供理
论参考,并为探明草原优势种在全球变化中的适应
性积累资料。
! 材料与方法
!"! 供试材料
试验选用 1 种 234 菌种,分别为根内球囊霉
(2#(,&. 0-3’%’%10"$.,567’81,简称 79 $)和近明球囊
霉(2#(,&. "#%’(01&,,567’:(,简称 79 ;)。原种以玉
米和三叶草为宿主植物,盆栽扩繁 )个月后,用含有
宿主植物根段、菌根真菌孢子及含有根外菌丝体的
根际土壤作为接种剂。
供试植物为羊草( 4$/,&. "+0-$-.0.),具有 *) 途
径的碳同化方式,多年生,是一种优良天然牧草,系
根茎禾草草甸草原的建群种,是草地学和生态学研
究的热点草种[’)]。试验用羊草种子采自内蒙古锡
林格勒草原。
盆栽用土壤为砂壤土,基本理化性状(风干土)
为:<=(水土比为 1>? @ ’):>’?;有机质含量 :>:
A B CA;全氮 (>? A B CA;速效磷(DE&%FGH)含量 8>8
IA B CA;速效钾(J=8D2;0K)含量 :’>8 IA B CA。土壤
风干后过 ’ II筛,在 ’1’L下高压蒸汽灭菌 1 M,室
内晾置 ’周后备用。
!"# 试验设计
试验设接种 79 $、79 ;和不接种对照(*K)) 个
处理,每个处理设 8次重复。土壤中底肥 J、H、K的
施入量分别为 ’((、1(、’(( IA B CA,施入肥料为
J=8JD)、K=1HD8 和 K1ND8。肥料用水溶解后,洒入
土壤,充分拌匀,每盆装土 ’>1 CA。接种处理每盆加
入接种剂 ’(( A,接种剂集中施于种子下层,不接种
处理每盆则加入经过灭菌处理的混合接种剂 ’(( A
和接种剂的滤液 1( IO。
将羊草种子在 ’(P =1D1中浸泡 ’( I$F进行表
面消毒后,置于湿润的滤纸上催芽。发芽后,每盆播
’(粒,出苗 )周后间苗留 ?株。试验在中国农业大
学植物营养系温室中进行。自然光照,温室气温为
11!1:L(昼)B ’?!1(L(夜)。植物生长 ’’周后收
获。整个试验过程中浇去离子水,采用称重法将土
壤含水量控制在 1(P左右。
!"$ 测试项目与方法
植株生长 8( Q 后,选择晴朗、微风、少云的天
气,在上午 ’(:((!’’:((时,从植物顶部自上而下
选择第三叶用 OR0S8(((O$*DT,O$F;UEF,J6,VN2)
测定气体交换参数。采用内置光源,红光光合有效
辐射通量密度 ’((("IUE B(I
1·&),温度为 1?L,湿度
为 ?(P,每隔 ’? Q测定一次。次日上午 ’(:((!
’’:((收获植物叶片样品,每盆采取与光合作用测
定相似的叶片 ?片,将采集的样品用清水洗净,晾干
后放入烘箱,W(L烘干至恒重,混匀磨细后,利用稳
定性同位素质谱仪 !%E/"
!’)*([)\[(T样品 0 T标准)B T标准]] ’(((
其中 T样品和 T标准分别为样品和标准的’)* B ’1*的比
值,!’)*的测量精度为 (>’?[。
植物内在水分利用效率(RF/-$F&$; ^"/%- ,&% %__$G
;$%F;Z,简称 ‘V6)的计算参照 4"-a,M"- 等[’8]的方
法,即:植物内在水分利用效率是净光合速率(J%/
‘V6 \ HF B 7&
收获时植株按地上部和地下部分别用称重法测
量植物干重。植株含 H量测定采用钒钼黄吸光光度
法[’?];网格交叉法测定根系菌根侵染率[’S];抽滤
法测定菌丝密度[’W]。菌根效应(3Z;U--M$b"E -%&
菌根效应(3T)P \[(菌根植物干重 0对照植
物干重)B菌根植物干重]] ’((
试验数据用 N2N :>( 系统的 2JDc2进行方差
分析,ON!多重比较检验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
# 结果与分析
#"! 菌根侵染率和菌丝密度
接种 79 ; 植株菌根侵染率和菌丝密度略高于
接种 79 $植株,但菌种间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两者
’W?)期 石伟琦,等:丛枝菌根真菌对羊草!’)*组成和气体交换的影响
平均值分别为 !"#和 $%&$ ’ ( ),表明两个菌种 *+ ,
和 *+ - 对羊草的侵染能力接近。不接种植株根系
未观察到 ./0的侵染(表 1)。
表 ! 根系菌根侵染率和菌丝密度
"#$%& ! ’(() %&*+), -(%(*./#).(* 0#)& #*1 ,23,#% %&*+), 1&*4.)2
处理
23456’4768
菌根侵染率(#)
9::6 ;47)6<
-:;:7,=56,:7 3564
菌丝密度(’( ))
>?@<5; ;47)6<
A478,6?
BC — —
*+ , !&%1D E F%F$ 5 $%F" E F%&$ 5
*+ - !G%$1 E F%FH 5 !%1G E F%D! 5
注(I:64):表中数据为 !次重复的平均值;同一列中不同字母
表示差异达 J#显著水平;下同。K565 ,7 65L;4 534 6<4 ’4578 :M ! 34@;,N
-56,:78;K,MM43476 ;466438 L46O447 63456’4768 ’457 8,)7,M,-576 56 J# ;4P4;,57A
6<4 85’4 8?’L:; ,8 Q84A M:3 :6<43 65L;48+
565 植株生物量和菌根效应
表 H看出,接种 ./0分别增加了羊草植株地上
部与根部的干重,同时提高了植株总干重。接种*+ ,
的菌根效应高于 *+ -,两者分别为 1D#和 1$#。但
接种 *+ ,、*+ -和对照植株地上部、根系和总干重的
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567 植株含 8量和吸 8量
接种 *+ ,和 *+ -植株地上部和根系含 R量均显
著高于对照植株,且接种 *+ -植株含 R量显著高于
接种 *+ ,植株(表 $),植株生长的稀释效应可能是
造成两个菌种差异的原因。同时,接种植株吸 R量
也显著高于对照,但两个菌种间的差异不显著,表明
两个菌种间的吸 R效率相当。
表 5 羊草植株地上部、根系干重和植株总干重
"#$%& 5 902 :&.+,)4 (; 4,(()4,0(()4 #*1 )()#% 102 :&.+,)4 (; !"#$%& ’()*"*&)&
处理
23456’4768
地上部干重
S<::6 A3? O4,)<6
() ( @:6)
根部干重
9::6 A3? O4,)<6
() ( @:6)
总干重
2:65; A3? O4,)<6
() ( @:6)
菌根效应
/?-:33<,=5; 348@:78,P47488
(#)
BC J%H$ E F%$G 5 $%H$ E F%H& 5 "%!& E F%&J 5 —
*+ , &%!J E F%!H 5 $%"F E F%1D 5 1F%HJ E F%G 5 1D%FD E F%FJ 5
*+ - &%1H E F%H" 5 $%&! E F%H& 5 G%D& E F%JH 5 1H%&G E F%F& 5
表 7 羊草植株地上部和根系含磷量和吸磷量
"#$%& 7 8,(43,(0<4 -(*-&*)0#).(* #*1 -(*)&*) .*
4,(()4 #*1 0(()4 (; !"#$%& ’()*"*&)&
处理
23456 +
含磷量(’) ( ))
R -:7-476356,:7
吸磷量(’) ( @:6)
2:65; R Q@65T4
地上部
S<::6
根系
9::6
地上部
S<::6
根系
9::6
BC F%"F E F%FJ- 1%11 E F%FG- !%1G E F%!"L $%&! E F%JHL
*+ , F%GJ E F%FJL 1%!G E F%F!L &%1$ E F%JD5 J%&! E F%$J5
*+ - 1%1H E F%FD5 1%DH E F%FJ5 &%"! E F%$&5 &%H" E F%&!5
56= 植株叶片气体交换参数
接种对植株叶片气体交换参数(*8)的影响因测
定时期而异(图 15)。播后 !J A,接种和对照植株的
*8值差异不显著,平均为 >HU F%HJ ’:; ((’H·8);播
后 &F A,接种 *+ -植株叶片的 *8值显著高于对照;
DJ A时,接种两菌种植株叶片 *8 值均显著高于对
照。*8值随植株生长而变化,生长 &F和 DJ A时 *8
值显著低于 !J A时的测定值;而生长 DJ A时接种
*+ ,和 *+ -的 *8值有高于生长 &F A时接种的趋势,
而对照则相反,但总体统计两者差异不显著。
除生长 &F A时接种 *+ ,的植株外,$ 个测定时
期接种植株的 R7显著高于对照(图 1L),但菌种间
差异不显著。随着生长时期的延长,羊草植株的光
合速率(R7)依次显著下降。
56> 植株内在水分利用效率
接种和对照植株的内在水分利用效率(VWX)$
个测定时期均未达显著水平(图 H),表明室内培养
条件下接种 ./0并不能提高植株的内在水分利用
效率。不同生长时期植株 VWX表现出较大差异,生
长 &F A时植株的 VWX值显著高于生长 !J 和 DJ A
的 VWX(! Y F%F1)值,而后两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56? 植株叶片!!7@值
不同测定时期接种 ./0对植株叶片!1$B的影
响不同,随生长时期的延长,植株的!1$B值增加(图
$)。$ 个测定时期植株叶片的!1$ B 值依次为
Z HG%!1 [、Z HG%1& [、Z H"%"F [;其中生长 DJ A
时植株叶片的!1$B值显著高于生长 !J A的值,但接
种和对照间差异不显著,表明菌根侵染未能影响羊
HDJ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1!卷
图 ! 不同测定时期羊草叶片的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
"#$%! &’()*’*+ ,(-./,’*-,0 *-. 12(’(34-’20’#, 5*’0 #- +0*603 (7 )4,(552#8*+ *-. -(-9)4,(552#8*+ 1+*-’3
*’ .#77050-’ 3*)1+#-$ ’#)03
[注(!"#$):方柱上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同天不同处理间差异(% & ’();大写字母表示播种后不同时间之间差异显著(% & )()。
*+,,$-$%# ./011 1$##$-. 02"3$ #4$ 20-. +%5+60#$ 0 .+7%+,+60%# 5+,,$-$%6$ 0/"%7 #-$0#/$%#. "% #4$ .0/$ 508(% & ’();*+,,$-$%# 609+#01 1$##$-. 02"3$
#4$ 20-. +%5+60#$ 0 .+7%+,+60%# 5+,,$-$%6$ 0/"%7 5+,,$-$%# 508. 0,#$- .":+%7(% & )();]
图 : 不同测定时期羊草植株内在水分利用效率
"#$%: ;-’5#-3#, <*’05 /30 077#,#0-,4 (7 )4,(552#8*+ *-.
-(-9)4,(552#8*+ 1+*-’3 *’ .#77050-’ 3*)1+#-$ ’#)03
[注(!"#$):图中数据为 <次重复的平均值,图 =同 >4$ 301?$. 0-$
#4$ /$0%. ", ,"?- -$91+60#$.; >4$ .0/$ 0. ,+7; = ;]
图 = 不同测定时期羊草叶片的!!=>值
"#$%= !!=> 6*+/0 (7 )4,(552#8*+ *-. -(-9)4,(552#8*+
1+*-’ +0*603 *’ .#77050-’ 3*)1+#-$ ’#)03
草叶片!@=A的组成。
= 讨论
羊草是我国温带最主要的草场及放牧基地的优
良牧草,在发展草原畜牧业、改善西部生态环境等方
面具有重要地位。包玉英等[@B]对内蒙古草原植物
进行了调查,发现草原植物 C=D’E均是 FG 植物。
本试验中尽管接种 FGH未能显著提高羊草地上部
和根系的干物质量(表 ’),但菌根效应仍达 @’E以
上,说明 FGH对羊草的生物量有促进作用。30% 5$-
I$+J5$%等[’(]和 K$8%"15.等[’@]对草原植物的接种研
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内蒙古草原土壤的有效 L
含量大部分低于 M /7 N O7,全 L 量则低于 @D
界状况下的土壤 L浓度,FGH常能表现出较大的生
长效应。本试验接种菌根真菌显著提高了植株含 L
量和吸 L量(表 =)。因此可以认为,内蒙古草原上,
FGH在供给植物 L营养方面可能发挥较大的潜力,
相应地将提高草原生产力。
本试验羊草植株的气体交换参数(图 @)和!@=A
值(图 =)均随植株的生长而变化。表明多时间段的
测量结果较单一时间点测量的结果更可靠,对认识
FGH、气体交换和稳定性同位素相互作用有一定的
借鉴意义。试验中接种和对照植株 R.和 L%的差异
因测定时间而异。可能是因为植株生长的早期,土
壤中 L养分充足,植株需 L量少,因而生长
对植株光合产物净 A的消耗,增加了根系的 A沉积
=SM=期 石伟琦,等:丛枝菌根真菌对羊草!@=A组成和气体交换的影响
力,相应地提高了植株的 !",因此接种植株的 !"显
著高于对照;#$%&’( 等[)*]的研究也得到同样的结
果。随植株的生长,植株对 !的需求增加,土壤中 !
的消耗加快,!逐步成为植株生长的限制因子,此时
+,-改善植株 !营养的功能逐步显示出来,因而在
生长 ./ 0时,接种和对照植株间的气体交换参数出
现差异;随着土壤中 !的进一步消耗,+,-吸收转
运更多的 !供给宿主植物,菌根的作用表现更加明
显,因此生长 1* 0时,接种植株的气体交换参数显
著高于未接种植株。23456 等[).]和 +7&8 等[)19):]也
得到同样的结果。本试验中接种植株的含 !量和吸
!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表 ;),说明 +,-对植株 !营
养的改善可能是导致植株 !" 和 <= 升高的一个因
子,这与 +&7%3>$4等[)?]的研究结果一致。
大多数研究报道,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和叶片
的!@;A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叶片的!@;A值能够用来
指示植物的长期水分利用效率[@B,;/9;@]。本试验中,
接种和对照植株的水分利用效率和!@;A值均无显
著性差异,说明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和!@;A值具有一
致性。理论上,!"和 <=变化将改变植株的 #CD,最
终在植株的!@;A 值上表征出来。然而本试验中,尽
管气体交换参数发生改变(图 @),而 #CD和!@;A值
却未发生显著性变化(图 ) 和图 ;),可能是因为本
试验在室内模拟条件下进行,植株生长期内水分供
应充足,致使接种和对照植株的内在水分利用效率
相当。E4F%>=等[@/]和 G7>H>((4等[@@]也报道,+,-对
某些植株的水分利用效率无显著影响,说明接种
+,-并不总是能提高植株的内在水分利用效率。
此外,尽管 +,- 的存在改变了植株的气体交换参
数,但由于植株在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上出现同方
向变化,结果反而导致植株!@; A 值未发生显著变
化。G7>H>((4等[@)]对 !"#$%&’ ()*+,+-.’ 接种 :种土著
/(,$&’ 属种和 /(,$&’ *(#0,+-.&$,发现对照和接种间
的!@;A值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同样的处理却改变
了 1*(.# .&0,2#.# 的!@;A值。表明 +,-对植株!@;A
值的影响与植物和真菌的种类有关。在内蒙古草原
生态系统中,水分是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植物
普遍形成菌根是适应的一种方式。+,- 可能通过
调节植株对碳的获取和水分损失提高自身对水分的
利用效率,从而在!@;A值表现出来。因此,进一步
试验需在原位条件下研究 +,-对羊草水分利用效
率和!@;A的影响,以认识 +,-在植物碳水平衡中的
作用。
参 考 文 献:
[@] IJ%(’ I D,K>40 E LM ,N5O$$’%P43 =NJQ%O=%=[,]M RO"0O":+540>J%5
!$>==,@??1S
[)] 23456T>33 ,M U>$$>=($%43 3%V>WV7"&43 V$OJ (’> =(4$([L]M I5%>"5>,)///,
):?:@::B9@::*S
[;] L46OQ=>" X,IJ%(’ I D,IJ%(’ - +M -7"5(%O" 4"0 0%F>$=%(N OV 4$Q7=57W
34$ JN5O$$’%P4> %" 54$QO" 4"0 J%">$43 "7($%(%O"[+]M F4" 0>$ Y>%H0>"
, < +,I4"0>$= X KM ,N5O$$’%P43 >5O3O&N[,]M 2>%3%":IZ$%"&>$W[>$W
34&,)//),1*9?)S
[B] K7%PWROP4"O L ,,<\J>P ,,+P5\" KM X"V37>"5> OV 0%VV>$>"( /(,$&’
=Z>5%>= O" (’> (%J>W5O7$=> OV Z’N=%O3O&%543 Z34"( $>=ZO"=>= OV 3>((75> (O
Z$O&$>==%F> 0$O7&’( =($>== Z>$%O0=[L]M !34"( I5% M,@??*,@@/:;19BBS
[*] I’$>=(’4 ] Y,X=’%% U,^ 40ON4 ^M DVV>5( OV F>=%5734$W4$Q7=5734$ JN5W
O$$’%P43 V7"&% O" (’> &$OT(’,Z’O(O=N"(’>=%=,($4"=Z%$4(%O" 4"0 (’> 0%=W
($%Q7(%O" OV Z’O(O=N"(’4(>= OV Q>4$%"& I4(=7J4 J4"04$%" ($>>=[L]M L M
LZ"M IO5M YO$( M I5% M,@??*,.B:*@19*)*S
[.] -4$_7’4$ < E,‘’R>4$N , Y,2>$$N L +M ‘" (’> $>34(%O"=’%Z Q>(T>>"
54$QO" %=O(OZ> 0%=5$%J%"4(%O" 4"0 (’> %"(>$5>33734$ 54$QO" 0%Oa%0> 5O"W
5>"($4(%O" %" 3>4F>=[L]M +7=( M LM !34"( !’N=%O3 M,@?:),?:@)@9@;1S
[1] -$%>"0 + E,#OO0T4$0 - X,IT%(=7$ [ KM -%>30 J>4=7$>J>"(= OV Z’OW
(O=N"(’>=%=,=(OJ4(43 5O"075(4"5>,3>4V "%($O&>" 4"0!@;A 43O"& 43(%(7W
0%"43 &$40%>"(= %" I5O(34"0[L]M -7"5( M D5O3 M,@?:?,;:@@19@))S
[:] IZ4$6= L !,D’3>$%"&>$ L KM R>4V 54$QO" %=O(OZ> 0%=5$%J%"4(%O" 4"0
"%($O&>" 5O"(>"( VO$ $%Z4$%4" ($>>= 43O"& >3>F4(%O"43 ($4"=>5(=[L]M ‘>W
5O3O&%4,@??1,@/?:;.)9;.1S
[?] IJ>03>N , !,E4T=O" U D,AOJ=(O56 .3 #( M I>4=O"43 54$QO" %=O(OZ>
0%=5$%J%"4(%O" %" 4 &$4==34"0 5OJJ7"%(N[L]M ‘>5O3O&%4,@??@,:*:
;@B9;)/S
[@/] E4F%>= - U,‘3430>W!O$(7&43 [,+&7%3>$4W
0$O7&’( =($>== OV A’%3> 4"5’O Z>ZZ>$(4#2’+*&$ #%%&&$ RM 5FM I4"W
37%=)T%(’ #05&’*&(#0 $)*,00"+6# %"0%&>"O7= (O ,>a%5O[ L]M I5% M
YO$( M,)//),?):;B19;*?S
[@@] G7>$>H>(4 L X,24$>4 L ,,+33>" .3 #( M E%VV>$>"(%43 $>=ZO"=> OV!@;A
4"0 T4(>$ 7=> >VV%5%>"5N (O #05&’*&(#0 $)*,00"+6#( %"V>5(%O" %" (TO
4$%034"0 TOO0N Z34"( =Z>5%>=[L]M ‘>5O3O&%4,)//;,@;*:*@/9*@*S
[@)] G7>$>H>(4 L X,+33>" , -,A4$4F454 - .3 #( M E%VV>$>"(%43 JO0734(%O"
OV ’O=( Z34"(!@;A 4"0!@:‘ QN "4(%F> 4"0 "O""4(%F> #05&’*&(#0 $)*,07
0"+6#( V7"&% %" 4 =>J%4$%0 >"F%$O"J>"([L]M b>T !’N(O3 M,)//.,@.?:
;1?9;:1S
[@;] 云锦凤 M 羊草研究的学术宝藏 《羊草生物生态学》[L]M 中国
草地,)//*,)1(.):1;91BS
]7" L -M U’> 4540>J%5 ($>4=7$>= OV 8.)$&’ *"+%.%’+’ $>=>4$5’—8.)7
$&’ *"+%.%’+’ Q%O3O&%543 >5O3O&N[L]M <$4==34"0 A’%"4,)//*,)1(.):
1;91BS
[@B] -4$_7’4$ < E,Y7Q%56 ^ U,AO"0O" +
(%O" 4"0 Z34"( T4(>$W7=> >VV%5%>"5N[+]M K7"0>3 ! #,D’3>$%"&>$ L
K,b4&N ^ +(>0=)M I(4Q3> %=O(OZ> %" >5O3O&%543 $>=>4$5’[,]M b>T
]O$6:IZ$%"&>$ [>$34&,@?:?S )@9B/S
[@*] 鲍士旦 M 土壤农化分析[,]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S
;@.9;)/S
B1*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B卷
!"# $ %& $#’() "*+ ",-#./012’/"( "*"(3)’)[4]& !1’5’*,:60’*" 7,-’.
/8(98-"( :-1)),;<<<= >?@A>;<=
[?@] B’#C"**199’ 4 !,4#))1 !& 7* 1C"(8"9’#* #D 91/0*’E81) D#- 21")8-’*,
C1)’/8("- "-F8)/8("- 23/#--0’G"( ’*D1/9’#* ’* -##9)[H]& I1J :039#( &,
?KL<,LM:MLKAN<<=
[?O] P-13 !,$/0’’1QQ R 7& S#(1 #D T1)’/8("-.7-F8)/8("-(T7)23/#-.
-0’G"( D8*,’ ’* D"/’(’9"9’*, ’*91-Q("*9 *’9-#,1* 9-"*)D1-[H]& $#’( !’#( &
!’#/012&,?KK>,;N:@N?A@NL=
[?L] H"*#) % :& :("*9 -1)Q#*)’C1*1)) 9# 23/#--0’G") +’DD1-) D-#2 +1Q1*.
+1*/1 8Q#* 23/#--0’G")[H]& 43/#--0’G",;<
结构类型研究[H]& 生物多样性,;<
#* /#22#* Q("*9) ’* ,-"))("*+) #D 2’+.J1)91-* W**1- 4#*,#(’"[H]&
60’*& !’#+’C&,;<
912) D#- )11+(’*, 1)9"F(’)021*9 ’* ,-"))("*+[ H]& X/#( & Y1991-),
;<
[;?] S13*#(+) R Y,T#(,1()"*, Z 4& R"-9(13 7 X !" #$ & T"-’"F(1 -1.
)Q#*)1) #D #(+.D’1(+ Q1-1**’"() 9# "-F8)/8("- 23/#--0’G"( D8*,’ "*+
Q0#)Q0#-8) )#8-/1[H]& [1/#(#,’",;<<@,?MO:>MLA>NL=
[;;] 陈培林 & 内蒙古土壤[4]& 北京:科学出版社,?KKM= @
601* : Y& W**1- 4#*,#(’" )#’([4]& !1’5’*,:7/"+12’/ :-1)),
?KKM= @
[;>] 沈善敏 & 中国土壤肥力[4]&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KKL=
;?;A;O>=
$01*, $ 4& 60’*1)1 )#’( D1-9’(’93[4]& !1’5’*,:60’*" 7,-’/8(98-"(
:-1)),?KKL= ;?;A;O>=
[;M] Y1\F1-, U,Z#’+1 S ]& W) Q("*9 Q1-D#-2"*/1 (’2’91+ F3 "F8*+"*/1 #D
"-F8)/8("- 23/#--0’G"( D8*,’?7 219"."*"(3)’) #D )98+’1) Q8F(’)01+ F1.
9J11* ?KLL "*+ ;<<>[H]& I1J :039#( &,;<
*’G"9’#* #* Q0#9#)3*901)’) "*+ F’#2")) Q-#+8/9’#* #D %&’()$’*+ &!,!-.
Y[H]& :("*9 61(( X*C’-#*&,?KKL,;?:;
0"*/1+ (1"D Q0#)Q0"91 )9"98) #* /"-F#* Q"-9’9’#*,9-"*)(#/"9’#* "*+
Q0#9#)3*901)’) ’* /8/82F1-[H]& :("*9 61(( X*C’-#*&,;<<<,;>:OKO
AL
-0’G"( )32F’#)’)[H]& 43/#--0’G",;<,??:>AM;=
[;L] 78,^ S 4,4##-1 H Y,$3(C’" % 4 !" #$ & 43/#--0’G"( Q-#2#9’#* #D
0#)9 )9#2"9"( /#*+8/9"*/1 ’* -1("9’#* 9# ’--"+’"*/1 "*+ 912Q1-"98-1
[H]& 43/#--0’G",;<
Q0#)Q0#-8) "*+ 1*+#23/#--0’G"( /$)+*. ’-"’1!.)#* ,") 1_.
/0"*,1 "*+ Q("*9 ,-#J90 #D /0’(1 "*/0# Q1QQ1-(2#,.’1*+ #--**+ Y&
/C& $"* Y8’))[H]& :0#9#)3*9019’/",?KKK,>@:MM?AMMK=
[><] X0(1-’*,1- H S,6##Q1- ] 7& 6#--1("9’#*) F19J11* /"-F#* ’)#9#Q1
-"9’# "*+ 2’/-#0"F’9"9 ’* +1)1-9 Q("*9)[H]& [1/#(#,’",?KLL,O@:N@;
AN@@=
[>?] 7-)("* 7,‘"Q"9" P,Z82"-")’*,01 Z $& 6"-F#* ’)#9#Q1 +’)/-’2’*".
9’#* ") ’*+’/"9#- #D J"91-.8)1 1DD’/’1*/3 #D )Q-’*, J01"9 ") "DD1/91+ F3
)"(’*’93 "*+ ,3Q)82 "++’9’#*[H]& 6#228*& $#’( $/’ & :("*9 7*"( &,
?KKK,><:;@L?A;@K>=
NON>期 石伟琦,等:丛枝菌根真菌对羊草!?>6组成和气体交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