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 接受日期:!""’$"($!)
基金项目: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张美俊(%*’"—),女,山西河曲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作物生态研究。+,-:"&)($#!.#&*.,/0123-:1,345678%!#9:;1
! 通讯作者 +,-:"&)($#!.#&*.,/0123-:<=25>?@8%!#9:;1
转 !"基因棉种植对根际土壤生物学特性和
养分含量的影响
张美俊,杨武德!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太谷 "&"."%)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比较了转 AB基因棉 AB新彩 %和 AB基因的受体棉新彩 %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种群数量、酶活
性及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AB新彩 %根际土壤可检测到 AB蛋白,且花期达到峰值 )#9%( 6C D C;与对照新彩 %相
比,AB(新彩 %根际土壤更有利于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放线菌数量没有显著变化。AB新彩 %的根际土壤碱性磷
酸酶活性受到抑制,在生长旺盛期脱氢酶活性受到激活,而根际土壤蛋白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无显著变化;苗期、花
期 AB新彩 %根际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钾含量没有显著变化,且苗期速效磷含量也没有显著改变,花期其含量
显著降低。
关键词:转 AB基因棉;AB蛋白;生物特性;养分含量
中图分类号:E%)( 文献标识码:F 文章编号:%"".$)")G(!"".)"%$"%#!$")
!""#$% &" %’()*+#),$ -% $&%%&) ./()%,)+ &) 0,&/&+,$(/ $1(’($%#’,*%,$*
()2 )3%’,#)% $&)%#)% ,) ’1,4&*.1#’# *&,/
HIFJK L,30456,MFJK N50@,!
(!"##$%$ "& ’%(")"*+,,-.)/0 ’%(012#32(.# 4)05$(603+,7.0%2 898:8;,!-0).)
50*%’($%:F O;B ,=O,P31,6B ?3BQ 2 BP26
:P;;PC263<1< 26@ ,67>1,< 2:B3R3B> 36 PQ37;
ABG36:23% 26@ 6; <3C63S3:26B ,SS,:B ;6 OP;B,2<,,5P,2<,
26@ <5:P2<, 2:B3R3B> ;R,P BQ, CP;?36C <,2<;6,T5B 2 <3C63S3:26B
6#7 8&’2*:BP26
业生态系统健康与稳定产生的影响,开始越来越多的
受到关注[%$!]。土壤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转
化过程的重要场所,转 AB基因作物的外源基因表达
产物—AB蛋白可通过不同途径如根系分泌物、残茬分
解、秸秆还田或花粉飘落等进入土壤生态系统[&$(]。
进入土壤中的 AB蛋白能迅速结合到土壤活性颗粒表
面,避免生物降解而保持杀虫活性数周或数月[)$.],这
样可能会导致土壤特异生物类群和生物多样性发生
改变,进而引发一系列土壤生态过程的变化,最终影
响土壤肥力[*]。国内外关于转 AB基因作物对土壤生
态系统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的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 %##
""""""""""""""""""""""""""""""""""""""""""""""""""""""""""""""
Z-26B J5BP3B3;6 26@ [,PB3-37,P E:3,6:,
影响的研究已有报道,但结果不一[!"#!$],而对其引起
的土壤养分元素含量变化的研究却少有报道。为此,
对转 %&基因棉 %&新彩 !种植后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
物数量、酶活性和养分含量变化进行了较系统研究,
旨在为转 %&基因作物种植的土壤生态风险评价提供
依据。
! 材料与方法
!"! 试验设计
供试转 %&基因棉为 %&新彩 !(%&’()*+(!),对照为
常规棉新彩 !(’()*+(!)。%&新彩 !是通过农杆菌介导
技术将 %&基因(!"#$%!)导入新彩 !选育的转 %&基因
棉品系,种子均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提
供。
供试土壤为石灰性褐土,取自山西农业大学农场
试验田地表 "—!, *-土层,土壤过 $ --筛并混合均
匀。其养分含量为:有机质 !./0" 1 2 31,全氮 "/4"
1 2 31,碱解氮 ,0/5" -1 2 31,速效磷 ."/0" -1 2 31,速效
钾 !05/," -1 2 31。
试验用盆高 6" *-,直径 6, *-,每盆装土 $" 31,
化肥做底肥一次施用,用量为尿素 "/6!$, 1 2 31,
78$9:5 "/$5$, 1 2 31。盆栽分三组排列放置,每组每品
种重复 0次,5月 $0 日播种,三叶定苗,每盆留苗 !
株。全生育期除在苗期统一进行一次苗蚜化学防治
外,没有使用任何杀虫剂,其它栽培管理措施按常规
进行。
!"# 测定项目与方法
在棉株生长的苗期(播后 6" ;)、蕾期(播后 <"
;)、花期(播后 0$ ;)、盛铃期(播后 !!" ;)、吐絮期(播
后 !6< ;)和收花结束期(播后 !,. ;,仅测 %&蛋白)各
组每品种随机取样 !株,采用“抖根法”收集紧附于根
系 "!"/, *-范围内土壤作为根际土样。测 %&蛋白
的土样保存于 # $"=冰箱中。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
量和酶活性的测定采用新鲜土样。其他土样立即风
干,除去根系,研磨,过筛,装瓶,用于养分测定。
根际土壤 %&蛋白测定:采用 >?@AB试剂盒。试
剂盒购置于中国农业大学作物化控中心。具体步骤
参照王保民等的方法[!6]。
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测定:采用稀释平板计
数法。细菌采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放线菌
采用改良高氏 !号琼脂培养基 C重铬酸钾;真菌采
用马丁氏琼脂培养基 C孟加拉红 C硫酸链霉素[!5]。
根际土壤酶活性测定:蛋白酶活性用比色法,脲
酶活性用靛酚蓝比色法,碱性磷酸酶活性用磷酸苯二
钠法,蔗糖酶活性用磷钼酸比色法,脱氢酶活性用氯
代三苯基四氮唑法[!5]。
根际土壤养分测定:有机质用重铬酸钾容量法,
全氮用开氏法,碱解氮用碱解扩散法,速效磷用联合
浸提剂浸提、钼蓝比色法,速效钾用火焰光度法[!,]。
试验数据采用 D(*EFGFH& >I*JK和 ABA4/"(ABA @)L
G&(&M&J @)*N,O+EEP,QO,RAB)统计软件分析。显著性
比较采用 &检验。
# 结果与分析
#"! 转 $%基因棉根际土壤 $%蛋白含量
不同生育期棉株根际土壤 %&蛋白的测定结果表
明,%&新彩 !根际土壤可以检测到 %&蛋白的存在,而
对照新彩 !根际土壤却检测不到,这和国内外许多报
道结果一致[6,!<]。图 !看出,%&新彩 !根际土壤 %&蛋
白含量由苗期到花期逐渐增加,花期达到峰值 ,!5
)1 2 1,然后逐渐减少;收花结束期 %&蛋白降到最低,
仅为 !!$ )1 2 1。这和棉株生长密切相关,前期 %&新
彩 !生长代谢旺盛,棉株根系分泌的 %&蛋白较多,后
期根系进入衰退期,分泌进入根际土壤的 %&蛋白减
少,同时随着微生物的利用与降解使 %&蛋白含量下
降。
图 ! $%新彩 !根际土壤 $%蛋白含量
&’()! *+,%-,% +. $% /0+%-’, ’, 01’2+3/1-0-
3+’4 .0+5 %1- $%6’,78’!
#"# 转 $%基因棉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
不同生育期棉株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
测定结果(表 !)表明,无论 %&新彩 !还是新彩 !根际
土壤三大类微生物种群数量均随棉株生长发育逐渐
增加,花期达到峰值,而后有所下降,这说明微生物种
群数量变化趋势主要受棉苗生长发育和地温的影响。
%&新彩 !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和真菌数量全生育期均
高于新彩 !,其中细菌除苗期差异不显著外,其余生育
6期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上升幅度范围在 !"#!$%!
&!#’!%之间。真菌仅蕾期和花期达显著水平,增幅
分别为 ()#()%和 ($#"*%,其余生育期差异不显著,
表明 +,新彩 ’根际微环境更有利于细菌和真菌的生
长繁殖。根际土壤放线菌数量生育期 +,新彩 ’与新
彩 ’无明显差异,表明 +,新彩 ’对根际土壤放线菌数
量影响不大。
表 ! 不同生育期棉株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
"#$%& ! ’()$&* +, -(%.(*#$%& )/-*++*0#1/2)2 /1 *3/4+253&*& 2+/% #. 6/,,&*&1. 0*+7.3 2.#0&2 +, -+..+12
微生物
-./0110234.565
处理
7083,684,5
苗期
988:;.42
蕾期
+<::.42
花期
=;1>80.42
盛铃期
+1;;.42
吐絮期
+1;;?1@84.42
细菌( A ’"B /C< D 2) +,E.4/3.’ F$#$* G !#("" ’$’#$! G (#(&)!! ’’))#!* G *#)B&!! B**#B" G )#&B)!! (’B#)" G (#B&(!!
+3/,80.3 E.4/3.’ FB#"* G !#’BB ’)*#(" G )#$$B F&"#*B G )#$(’ ))(#&" G F#&&’ ’&(#’" G (#$F(
放线菌( A ’"& /C< D 2)+,E.4/3.’ ("#)$ G ’#)"! (F#"’ G (#&)* !’’ G "#$(& !’#)* G ’#$’( ’$#$" G (#")(
H/,.416I/8,8 E.4/3.’ (’#$! G ’#!$! (B#!B G (#F(( !B( G ’#’)) !"#)B G "#B*B ’F#$" G "#B)(
真菌( A ’"! /C< D 2) +,E.4/3.’ )#*F G "#’"" ’’#)! G "#!$"! ’*#*B G "#$*&! B#() G "#’’* F* G "#(!&
=<42. E.4/3.’ )#&F G "#"*& $#(" G "#((* ’!#*B G ’#’"( B#’& G "#"(& F’ G "#()"
注(J1,8):!,!!分别表示同一生育期处理间差异达 &% 和 ’%显著水平,下同。! 34: !! 6834 :.CC8084/8 K8,>884 ,083,684,5 3, &% 34: ’%
5.24.C./34, ;8L8; .4 ,M8 5368 201>,M 5,328,085@8/,.L8;IN 7M8 5368 K8;1>N
89: 转 ;.基因棉根际土壤酶活性
+,新彩 ’与新彩 ’不同生育期棉株根际土壤酶
活性,除蔗糖酶活性的变化为花期或盛铃期降到最
低,而后有所回升外,其它几种酶活性变化规律基本
一致,均随棉株生长在蕾期或花期活性达到峰值后有
所下降,表明酶活性的变化主要与棉苗生长发育有关
(表 ()。其中,根际土壤蛋白酶和脲酶活性 +,新彩 ’
与常规棉比较差异不显著;蔗糖酶活性仅在花期 +,
新彩 ’显著降低;而根际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除苗
期外,其它生育期 +,新彩 ’均显著低于新彩 ’,降幅
范围在 ’"#*F %!(B#!& %之间。根际土壤脱氢酶活
性在生长旺盛的蕾期、花期和盛铃期 +,新彩 ’均显
著高于新彩 ’,且在花期增幅最大,达 &B#!( %。
表 8 不同生育期棉株根际土壤酶活性
"#$%& 8 <14=)& #-./>/.= /1 *3/4+253&*& 2+/% #. 6/,,&*&1. 0*+7.3 2.#0&2 +, -+..+1
酶活性
O4PI685 3/,.L.,I
处理
7083,684,5
苗期
988:;.42
蕾期
+<::.42
花期
=;1>80.42
盛铃期
+1;;.42
吐絮期
+1;;?1@84.42
蛋白酶活性[!2 D(2·M)] +,E.4/3.’ )#*’ G "#(!! *#() G "#"B( ’(#)( G "#!&* ’"#)& G "#($& *#() G "#!("
Q01,8358 3/,.L.,I E.4/3.’ )#*$ G "#’$! *#!B G "#(") ’(#!’ G "#!(! ’"#!" G "#))" *#!$ G "#(!B
脲酶活性[!2 D(2·M)] +,E.4/3.’ FB#)( G (#**$ $B#(" G "#!$* $*#$$ G ’#!’( F’#$B G ’#F*F *B#(" G (#!F’
R08358 3/,.L.,I E.4/3.’ F$#(B G )#B’) $B#)B G ’#)"F ’""#’" G "#"$F F(#F$ G ’#F)" *$#!B G "#B*B
碱性磷酸酶活性[!2 D(2·M)] +,E.4/3.’ !"#)! G "#B() )’#$’ G ’#$*B! !*#)’ G ’#"’&! !"#*( G "#$!F!! ((#(B G "#*FF!
H;S3;.48 @M15@M3,358 3/,.L.,I E.4/3.’ !(#’" G ’#&&B &)#FB G ’#*(! )’#$& G ’#$$* )’#*’ G "#(B! ()#$& G ’#(FF
蔗糖酶活性[62 D(2·M)] +,E.4/3.’ ’#’B G "#"!B ’#’’ G "#’") "#B( G "#"("! "#*’ G "#"F" ’#’( G "#’’’
90358 3/,.L.,I E.4/3.’ ’#)( G "#’&* ’#’* G "#")" "#$* G "#"F) "#*) G "#")" ’#() G "#’FB
脱氢酶活性[!2 D(2·M)] +,E.4/3.’ "#!! G "#")’ "#*! G "#"((! ’#!B G "#"&$! "#*) G "#"!B! "#)( G "#"(*
T8MI:01284358 3/,.L.,I E.4/3.’ "#($ G "#"’& "#&$ G "#"(’ "#F* G "#")* "#&* G "#"’& "#)’ G "#"(B
89? 转 ;.基因棉根际土壤养分含量
表 !看出,+,新彩 ’和新彩 ’根际土壤有机质、
全氮、速效养分含量花期均低于苗期,表明棉株生长
发育过程中,对养分的需求量增大,对速效养分吸收
增强,但品种间无显著差异。+,新彩 ’在花期速效磷
明显下降,比新彩 ’下降了 ("#’!%。
)B’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卷
表 ! 不同生育期棉株根际土壤养分含量
"#$%& ! ’()*+&,) -.,)&,)/ +, *0+1./20&*& /.+% #) 3+44&*&,) 5*.6)0 /)#5&/ .4 -.)).,
生育期
!"#$%& ’%()*’
处理
+"*(%,*-%’
有机质() . /))
01
全氮() . /))
+#%(2 3
碱解氮(,) . /))
45(62 73
速效磷(,) . /))
45(62 78
速效钾(,) . /))
45(62 79
苗期 :%;6-<(6= =>?@A B C?@D= C?EF B C?CDG E@?DC B H?GGA AG?C@ B H?E=C DCD?CH B D?EG@
I**J26-) ;6-<(6= =>?>G B C?E@G C?E> B C?C=G E@?G> B H?FHF AF?DE B D?A>@ =AE?HC B D?CCC
花期 :%;6-<(6= =F?FF B C?AAG C?EH B C?CDF F@?EF B H?GAD FE?E= B D?A=G!! =>H?GH B D?E==
K2#$*"6-) ;6-<(6= =F?EG B C?EDD C?EG B C?C=C FG?E> B H?EGG EF?=G B @?A=C =>D?=H B H?CEA
! 讨论
转 :%基因作物合成的 :%蛋白可随根系分泌物
进入土壤,导入土壤中的 :%蛋白的生物活性及其残
留特性是评价其对非目标物种潜在风险和环境命运
的最重要参数[=F]。本试验研究表明,:%新彩 =根际
土壤可检测到 :% 蛋白,花期含量达到峰值 GF?=@
-) . ),随后逐渐下降,说明随时间推移 :%蛋白在土壤
中有一个不断降解的过程。对 :%新彩 =根际土壤可
培养微生物种群数量的研究表明,整体趋势上 :%新
彩 =根际微环境更有利于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对
放线菌没有显著影响,这和 L#-*)(-[=C]等观测到 D种
转 :%基因棉花促使了土壤中细菌和真菌数量发生短
暂性的显著增加,以及 M(%"NJ和 I*6J2*"[=>]报道转 :%
基因棉花提高了土壤细菌和真菌的数量的研究结果
一致。O&"6’%#P&*"和 Q*RR"*S[=E]通过 OT88(群落水平生
理特性)分析也表明,转 :%基因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
对氨基酸和胺的利用率显著增加,但并没有伴随对其
它化合物利用率的显著减少,认为 :%蛋白的存在诱
导了根际土壤某些微生物生理代谢活性,最终使某些
微生物种群增殖。但也有转 :%基因作物对土壤微生
物没有影响的报道,如转 :%基因玉米对土壤细菌、放
线菌、真菌、藻类以及原生动物的生长通常没有影
响[=A]。
土壤酶活性反映了土壤中各种生物化学过程的
强度和方向,是土壤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也是敏感的
生物化学指标。转 :%基因水稻盆栽种植,土壤脲酶、
酸性磷酸酶、硫酸酯酶和脱氢酶的活性发生了显著变
化,蔗糖酶活性无显著变化[DC]。转 :%基因水稻秸秆
添加对土壤蛋白酶、脲酶、磷酸酶活性没有影响,而脱
氢酶活性对转 :%基因水稻秸秆添加极其敏感[D=]。本
试验对 :%新彩 =根际土壤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
酶活性的变化与土壤酶类型和 :%新彩 =生长发育时
间有关,主要表现对根际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抑制
作用,而对脱氢酶活性在生长旺盛期有促进作用,对
蛋白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从 :%新
彩 =影响微生物种群数量角度看,:%新彩 =提高了根
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种群总数量。但大量研究表明,
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也包含了微生物种群群落结
构和功能的多样性变化,因此可能波及到土壤不同类
型酶活性的多样性变化[DD]。另有研究表明,土壤酶
较少游离在土壤溶液中,主要吸附在土壤有机和矿质
胶体上,并以复合体状态存在于土壤中,土壤酶活性
与土壤粘粒和腐殖质含量密切相关[DH];纯化 :%蛋白
与土壤性质的研究也表明,导入土壤中的 :%蛋白能
与土壤矿物质、土壤腐殖酸、土壤有机矿质复合体吸
附和结合[F,>,D@],因而导入土壤中的 :%蛋白可能通过
与土壤酶竞争土壤活性颗粒表面的结合位点而对土
壤酶活性产生影响[DC]。
转 :%基因作物对土壤养分循环和平衡的影响与
:%蛋白直接或间接地使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及土壤
酶活性发生变化,进而可能影响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
相关的营养转化过程,以及转 :%基因作物对土壤营
养元素吸收利用能力[DG]。本试验结果表明,:%新彩 =
根际土壤速效磷含量苗期略低于新彩 =,花期表现显
著降低,而 :%新彩 =对其它养分含量苗期和花期均
没有显著影响。:%基因作物对养分含量的影响较小
的结果可能是由于该试验是在盆栽条件下进行的,因
此需进行长期试验并需结合作物地上部分对养分吸
收情况进一步验证。
土壤生态系统复杂异质,微生物种群种类繁多、
组成复杂,酶活性是土壤中敏感的生物化学指标,而
养分含量的多少可直接指导农业耕作栽培措施。目
前,转 :%基因作物对土壤生物特性及养分是否具有
直接或间接的激活和抑制作用尚无定论。另外土壤
中 :%蛋白活性大小以及降解与土壤中粘土矿物质含
量、土壤 PU值,土壤含水量等密切相关[FVE],因此有必
要在不同生态区结合不同土壤类型,采用不同研究方
法和长期试验去监测转 :%基因作物对土壤生态环境
的影响,从而揭示其变化规律。
GF==期 张美俊,等:转 :%基因棉种植对根际土壤生物学特性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参 考 文 献:
[!] "#$%’ ( ",)*+,-./ 0,1.2’&/ 34 "#./’5$/+6 78./2’ ./9 :+&5$&6;$-+<
6.8 6=68$’[(]4 >&8 4 ?6&8 4,!@@A,B(!):CDEFAG
[H] ).2;$/ I4 ";$ +-7.62 &J 2#./’5$/+6 6#&7 #$8$.’$’ &/ :+&9+%$#’+2= +/ 9$<
%$8&7+/5 6&*/2#+$’[(]4 3+&2$6;4 K$%$8 4 >&/+2,!@@F,HL:!ME!CG
[B] N.O$/. K,P8$’ N,N2&2Q,= R4 S/’$62+6+9.8 2&O+/ +/ #&&2 $O*9.2$’ J#&-
32 6/[(]4 T.2*#$,!@@@,AMH:ALMG
[A] 白耀宇,蒋明星,程家安,姜永厚 4 转 32基因作物 32毒蛋白在
土壤中的安全性研究[(]4 应用生态学报,HMMB,!A(!!):HMFHE
HMFFG
3.+ U U,(+./5 > V,W;$/5 ( I,(+./5 U X4 I9%./6$’ +/ ’.J$2= ’2*9<
+$’ &J ’&+8 32 2&O+/ 7#&2$+/’ #$8$.’$9 J#&- 2#./’5$/+6 32 6#&7’[(]4 W;+/4
(4 I778 4 ?6&8 4,HMMB,!A(!!):HMFHEHMFFG
[C] Y$/,.2$’Z$#8* R,N2&2Q,= R4 3+/9+/5 &J 2;$ 7#&2&O+/ ./9 2&O+/ 7#&2$+/’
&J !"#$%%&’ ()&*$+,$-+’$’ ’*:’74 .&*’(".$ &/ 68.= -+/$#.8’[(]4 W*## 4
>+6#&:+&8 4,!@@H,HC:!E@G
[F] ".77 X,N2&2Q,= R4 S/’$62+6+9.8 .62+%+2= &J 2;$ 2&O+/ J#&- !"#$%%&’
()&*$+,$-+’$’ ’*:’74 .&*’(".$ ./9 ’*:’74 (-+-/*$0+$’ .9’:$9 ./9 :&*/9
&/ 7*#$ ./9 ’&+8 68.=’[(]4 I778 4 ?/%+#&/4 >+6#&:+&8 4,!@@C,F!(C):
!DLFE!D@MG
[D] W#$66;+& W,N2&2Q,= R4 S/’$62+6+9.8 .62+%+2= ./9 :+&9$5#.9.2+&/ &J 2;$
2&O+/ J#&- !"#$%%&’ ()&*$+,$-+’$’ ’*:’74 .&*’(".$ :&*/9 2& ;*-+6 .6+9’
J#&- ’&+8[(]4 N&+8 3+&8 4 3+&6;$-4,!@@L,BM(A):AFBEADMG
[L] N2&2Q,= R4 0$#’+’2$/6$ ./9 :+&8&5+6.8 .62+%+2= +/ ’&+8 &J +/’$62+6+9.8 7#&<
2$+/’ J#&- !"#$%%&’ ()&*$+,$-+’$’ ./9 &J :.62$#+.8 KTI :&*/9 &/ 68.=’
./9 ;*-+6 .6+9’[(]4 ( 4 ?/%+#&/4 [*.8 4,HMMM,H@:F@!EDMCG
[@] >#. > (4 I’’$’’+/5 2;$ +-7.62 &J 2#./’5$/+6 78./2 7#&9*62’ &/ ’&+8 <
5./+’-’[(]4 >&8 4 ?6&8 4,!@@A,B:CBECCG
[!M] K&/$5./ ) ),0.8- W (,P+$8./9 Y ( -( "% 4 W;./5$’ +/ 8$%$8’,
’7$6+$’,./9 KTI J+/5$#7#+/2’ &J ’&+8 -+6#./+’-’ .’’&6+.2$9 Z+2;
6&22&/ $O7#$’’+/5 2;$ !"#$%%&’ ()&*$+,$-+’$’ %.# 4 1&*’(".$ $/9&2&O+/
[(]4 I778 4 N&+8 ?6&8 4,!@@C,H:!H!E!HAG
[!!] 徐晓宇,叶庆富,吴伟祥,闵航 4 转 32基因“克螟稻”秸秆还田
对稻田厌氧微生物种群和酶活性的影响[(]4 植物营养与肥料
学报,HMMA,!M(!):FBEFDG
V* V U,U$ [ P,1* 1 V,>+/ X4 ?JJ$62’ &J 2#./’5$/+6 32 #+6$
’2#.Z &/ ./.$#&:+6 -+6#&:+.8 7&7*8.2+&/’ ./9 $/Q=-$ .62+%+2+$’ +/ 7.99=
’&+8[(]4 08./2 T*2# 4 P$#2 4 N6+ 4,HMMA,!M(!):FBEFDG
[!H] 沈法富,韩秀兰,范术丽 4 转 32基因抗虫棉根际微生物区系和
细菌生理群多样性的变化[(]4 生态学报,HMMA,HA(B):ABHE
ABDG
N;$/ P P,X./ V \,P./ N \4 W;./5$’ +/ -+6#&:+.8 J8. ./9 :.62$#+.8
7;=’+&8&5+6.8 5#&*7 9+%$#’+2= +/ #;+Q&’7;$#$ ’&+8 &J 2#./’5$/+6 32 6&22&/
[(]4 I62. ?6&8 4 N+/4,HMMA,HA(B):ABHEABDG
[!B] 王保民,李召虎,李斌,等 4 转 32抗虫棉各器官毒蛋白的含量
及表达[(]4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HMMH,!M(B):H!CEH!@G
1./5 3 >,\+ ] X,\+ 3 -( "% 4 W&/2$/2 ./9 $O7#$’’+&/ &J !"#$%%&’
()&*$+,$-+’$’ +/’$62+6+9.8 7#&2$+/ +/ 2#./’5$/+6 6&22&/[(]4 ( 4 I5#+64
3+&2$6;4,HMMH,!M(B):H!CEH!@G
[!A] 许光辉,郑洪元 4 土壤微生物分析方法手册[>]4 北京:农业出
版社,!@LFG
V* R X,];$/5 X U4 X./9:&&, &J -$2;&9’ J $9.7;&/ ./.8=Q+/5
[>]4 3$+^+/5:I5#+640#$’’,!@LFG
[!C] 鲍士旦 4 土壤农化分析[>]4 北京:农业出版社,HMMMG
3.& N K4 N&+8 .5#+6*82*#.8<6;$-+6.8 ./.8=’+’[>]4 3$+^+/5:I5#+64
0#$’’,HMMMG
[!F] 孙彩霞,陈利军,武志杰 4 32杀虫晶体蛋白的土壤残留及其对
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4 土壤学报,HMMA,A!(C):DF!EDFCG
N*/ W V,W;$/ \ (,1* ] (4 0$#’+’2$/6$ &J 32 2&O+/ +/ ’&+8 ./9 +2’ $J<
J$62’ &/ ’&+8 7;&’7;.2.’$ .62+%+2=[(]4 I62. 0$9&8 4 N+/4,HMMA,A!(C):
DF!EDFCG
[!D] 1.2#*9 \ N,N$+98$# _ (4 T&/2.#5$2 $6&8&5+6.8 $JJ$62’ &J 78./2’,-+6#&<
:+.8,./9 6;$-+6.8 +/2#&9*62+&/’ 2& 2$##$’2#+.8 ’=’2$-[I]4 N&+8 6;$-<
+’2#= ./9 $6&’=’2$- ;$.82;,N7$6+.8 7*:8+6.2+&/ CH[W]4 >.9+’&/,1+’<
6&-+’+/:NNNI,!@@LG B!BEBAMG
[!L] W;#+’2&7;$# 3 3,($JJ#$= N 34 N&+8 -+6#&:+.8 6&--*/+2+$’ .’’&6+.2$9
Z+2; 32 ./9 /&<32 6/ +/ 2;#$$ ’&+8’[(]4 ( 4 ?/%+#&/4 [*.8 4,HMMA,
BB:LBHELBFG
[!@] N.O$/. K,N2&2Q,= R4 S/’$62+6+9.8 2&O+/ J#&- !"#$%%&’ ()&*$+,$-+’$’ +’
#$8$.’$9 J#&- #&&2’ &J 2#./’5$/+6 32 6/ $+ 2$(*0 ./9 $+ ’$(&[(]4
P?>N >+6#&:+&8 4 ?6&8 4,HMMM,BB:BCEB@G
[HM] 孙彩霞,陈利军,武志杰,等 4 种植转 32基因水稻对土壤酶活
性的影响[(]4 应用生态学报,HMMB,!A(!H):HHF!EHHFAG
N*/ W V,W;$/ \ (,1* ] ( -( "% 4 ?JJ$62 &J 2#./’5$/+6 32 #+6$ 78./2<
+/5 &/ ’&+8 $/Q=-$ .62+%+2+$’[(]4 W;+/4 (4 I778 4 ?6&8 4,HMMB,!A
(!H):HHF!EHHFAG
[H!] 吴伟祥,叶庆富,闵 航,陈华儿 4 克螟稻秸秆 #*345/ 基因表达
产物对土壤生物学活性的影响[(]4 土壤学报,HMMB,AM(A):
FMFEF!HG
1* 1 V,U$ [ P,>+/ X,W;$/ X ?4 ?JJ$62 &J 6*345/ 2&O+/ #$8$.’$
J#&- ’2#.Z &J 32<2#./’5$/+6 #+6$ &/ -+6#&J8. ./9 $/Q=-.2+6 .62+%+2+$’
+/ *78./9 ’&+8[(]4 I62. 0$9&8 4 N+/4,HMMB,AM(A):FMFEF!HG
[HH] 张薇,魏海雷,高洪文,胡跃高 4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环境
影响因子研究进展[(]4 生态学杂志,HMMC,HA(!):ALECHG
];./5 1,1$+ X \,R.& X 1,X* U R4 I9%./6$ &J ’2*9+$’ &/ ’&+8
-+6#&:+.8 9+%$#’+2= ./9 $/%+#&/-$/2.8 +-7.62 J.62’[(]4 W;+/4 (4
?6&8 4,HMMC,HA(!):ALECHG
[HB] 林大仪 4 土壤学[>]4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HMMHG
\+/ K U4 N&+8 ’6+$/6$[>]4 3$+^+/5:W;+/. P$’2#= 0#$’’,HMMHG
[HA] W#$66;+& W,N2&2Q,= R4 3+&9$5#.9.2+&/ ./9 +/’$62+6+9.8 .62+%+2= &J 2;$
2&O+/ J#&- !"#$%%&’ ()&*$+,$-+’$’ ’*:’74 .&*’(".$ :&*/9 2& 6&-78$O$’ &J
-&/2-+88&/+2$<;*-+6 .6+9’
[HC] 孙彩霞,张玉兰,缪璐,等 4 转 32基因作物种植对土壤养分含
量的影响[(]4 应用生态学报,HMMF,!D(C):@ABE@AFG
N*/ W V,];./5 U \,>+.& \ -( "% 4 W;./5$’ &J /*2#+$/2’ +/ ’&+8 &J
2#./’5$/+6 32 6#&7’[(]4 W;+/4 (4 I778 4 ?6&8 4,HMMF,!D(C):@ABE
@AFG
FF!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A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