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ffect of transgenic Bt cotton planting o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nutrient content in rhizosphere soil

转Bt基因棉种植对根际土壤生物学特性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A pot experiment with a transgenic Bt cotton BtXincai1 and an acceptor cultivar of Bt gene Xincai1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ransgenic Bt cotton planting on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nutrient contents in rhizosphere soil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assessed by measuring the number of culturable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ctivity in rhizosphere soil. Results showed that Bt protein could be detected in the rhizosphere soil of BtXincai1, and reached the peak value of 56.14 ng/g at flowering stage of cotton growth. Compared with Xincai1, BtXincai1 stimulated the proliferation of bacteria and fungi. However,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actinomycete was observed. BtXincai1 showed a significant inhibition effect on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an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protease, urease and sucrase activity over the growing season, but a significant stimulation effect on dehydrogenase activity at fast growth stages. BtXincai1 had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content of organic matter, total N, available-N and K at seedling and flowering stages as well as available-P at seedling, but decreased the content of available-P at flowering stage significantly.


全 文 :收稿日期:!""#$%%$&" 接受日期:!""’$"($!)
基金项目: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张美俊(%*’"—),女,山西河曲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作物生态研究。+,-:"&)($#!.#&*.,/0123-:1,345678%!#9:;1
! 通讯作者 +,-:"&)($#!.#&*.,/0123-:<=25>?@8%!#9:;1
转 !"基因棉种植对根际土壤生物学特性和
养分含量的影响
张美俊,杨武德!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太谷 "&"."%)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比较了转 AB基因棉 AB新彩 %和 AB基因的受体棉新彩 %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种群数量、酶活
性及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AB新彩 %根际土壤可检测到 AB蛋白,且花期达到峰值 )#9%( 6C D C;与对照新彩 %相
比,AB(新彩 %根际土壤更有利于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放线菌数量没有显著变化。AB新彩 %的根际土壤碱性磷
酸酶活性受到抑制,在生长旺盛期脱氢酶活性受到激活,而根际土壤蛋白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无显著变化;苗期、花
期 AB新彩 %根际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钾含量没有显著变化,且苗期速效磷含量也没有显著改变,花期其含量
显著降低。
关键词:转 AB基因棉;AB蛋白;生物特性;养分含量
中图分类号:E%)( 文献标识码:F 文章编号:%"".$)")G(!"".)"%$"%#!$")
!""#$% &" %’()*+#),$ -% $&%%&) ./()%,)+ &) 0,&/&+,$(/ $1(’($%#’,*%,$*
()2 )3%’,#)% $&)%#)% ,) ’1,4&*.1#’# *&,/
HIFJK L,30456,MFJK N50@,!
(!"##$%$ "& ’%(")"*+,,-.)/0 ’%(012#32(.# 4)05$(603+,7.0%2 898:8;,!-0).)
50*%’($%:F O;B ,=O,P31,6B ?3BQ 2 BP26,@ B; 36R, 1,2<5P36C BQ, 651T,P ;S :5-B5P2T-, 130
:P;;PC263<1< 26@ ,67>1,< 2:B3R3B> 36 PQ37;<;3- ;S AB G36:23%,26@ P,2:Q,@ BQ, O,2W R2-5, ;S )#9%( 6C D C 2B S-;?,P36C ABG36:23% :,B, ?2< ;T<,PR,@U
ABG36:23% 26@ 6; <3C63S3:26B ,SS,:B ;6 OP;B,2<,,5P,2<,
26@ <5:P2<, 2:B3R3B> ;R,P BQ, CP;?36C <,2<;6,T5B 2 <3C63S3:26B @P;C,62<, 2:B3R3B> 2B S2S-;?,P36C U
6#7 8&’2*:BP26随着转 AB基因作物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其对农
业生态系统健康与稳定产生的影响,开始越来越多的
受到关注[%$!]。土壤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转
化过程的重要场所,转 AB基因作物的外源基因表达
产物—AB蛋白可通过不同途径如根系分泌物、残茬分
解、秸秆还田或花粉飘落等进入土壤生态系统[&$(]。
进入土壤中的 AB蛋白能迅速结合到土壤活性颗粒表
面,避免生物降解而保持杀虫活性数周或数月[)$.],这
样可能会导致土壤特异生物类群和生物多样性发生
改变,进而引发一系列土壤生态过程的变化,最终影
响土壤肥力[*]。国内外关于转 AB基因作物对土壤生
态系统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的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 %##
""""""""""""""""""""""""""""""""""""""""""""""""""""""""""""""
Z-26B J5BP3B3;6 26@ [,PB3-37,P E:3,6:,
影响的研究已有报道,但结果不一[!"#!$],而对其引起
的土壤养分元素含量变化的研究却少有报道。为此,
对转 %&基因棉 %&新彩 !种植后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
物数量、酶活性和养分含量变化进行了较系统研究,
旨在为转 %&基因作物种植的土壤生态风险评价提供
依据。
! 材料与方法
!"! 试验设计
供试转 %&基因棉为 %&新彩 !(%&’()*+(!),对照为
常规棉新彩 !(’()*+(!)。%&新彩 !是通过农杆菌介导
技术将 %&基因(!"#$%!)导入新彩 !选育的转 %&基因
棉品系,种子均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提
供。
供试土壤为石灰性褐土,取自山西农业大学农场
试验田地表 "—!, *-土层,土壤过 $ --筛并混合均
匀。其养分含量为:有机质 !./0" 1 2 31,全氮 "/4"
1 2 31,碱解氮 ,0/5" -1 2 31,速效磷 ."/0" -1 2 31,速效
钾 !05/," -1 2 31。
试验用盆高 6" *-,直径 6, *-,每盆装土 $" 31,
化肥做底肥一次施用,用量为尿素 "/6!$, 1 2 31,
78$9:5 "/$5$, 1 2 31。盆栽分三组排列放置,每组每品
种重复 0次,5月 $0 日播种,三叶定苗,每盆留苗 !
株。全生育期除在苗期统一进行一次苗蚜化学防治
外,没有使用任何杀虫剂,其它栽培管理措施按常规
进行。
!"# 测定项目与方法
在棉株生长的苗期(播后 6" ;)、蕾期(播后 <"
;)、花期(播后 0$ ;)、盛铃期(播后 !!" ;)、吐絮期(播
后 !6< ;)和收花结束期(播后 !,. ;,仅测 %&蛋白)各
组每品种随机取样 !株,采用“抖根法”收集紧附于根
系 "!"/, *-范围内土壤作为根际土样。测 %&蛋白
的土样保存于 # $"=冰箱中。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
量和酶活性的测定采用新鲜土样。其他土样立即风
干,除去根系,研磨,过筛,装瓶,用于养分测定。
根际土壤 %&蛋白测定:采用 >?@AB试剂盒。试
剂盒购置于中国农业大学作物化控中心。具体步骤
参照王保民等的方法[!6]。
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测定:采用稀释平板计
数法。细菌采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放线菌
采用改良高氏 !号琼脂培养基 C重铬酸钾;真菌采
用马丁氏琼脂培养基 C孟加拉红 C硫酸链霉素[!5]。
根际土壤酶活性测定:蛋白酶活性用比色法,脲
酶活性用靛酚蓝比色法,碱性磷酸酶活性用磷酸苯二
钠法,蔗糖酶活性用磷钼酸比色法,脱氢酶活性用氯
代三苯基四氮唑法[!5]。
根际土壤养分测定:有机质用重铬酸钾容量法,
全氮用开氏法,碱解氮用碱解扩散法,速效磷用联合
浸提剂浸提、钼蓝比色法,速效钾用火焰光度法[!,]。
试验数据采用 D(*EFGFH& >I*JK和 ABA4/"(ABA @)L
G&(&M&J @)*N,O+EEP,QO,RAB)统计软件分析。显著性
比较采用 &检验。
# 结果与分析
#"! 转 $%基因棉根际土壤 $%蛋白含量
不同生育期棉株根际土壤 %&蛋白的测定结果表
明,%&新彩 !根际土壤可以检测到 %&蛋白的存在,而
对照新彩 !根际土壤却检测不到,这和国内外许多报
道结果一致[6,!<]。图 !看出,%&新彩 !根际土壤 %&蛋
白含量由苗期到花期逐渐增加,花期达到峰值 ,)1 2 1,然后逐渐减少;收花结束期 %&蛋白降到最低,
仅为 !彩 !生长代谢旺盛,棉株根系分泌的 %&蛋白较多,后
期根系进入衰退期,分泌进入根际土壤的 %&蛋白减
少,同时随着微生物的利用与降解使 %&蛋白含量下
降。
图 ! $%新彩 !根际土壤 $%蛋白含量
&’()! *+,%-,% +. $% /0+%-’, ’, 01’2+3/1-0-
3+’4 .0+5 %1- $%6’,78’!
#"# 转 $%基因棉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
不同生育期棉株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
测定结果(表 !)表明,无论 %&新彩 !还是新彩 !根际
土壤三大类微生物种群数量均随棉株生长发育逐渐
增加,花期达到峰值,而后有所下降,这说明微生物种
群数量变化趋势主要受棉苗生长发育和地温的影响。
%&新彩 !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和真菌数量全生育期均
高于新彩 !,其中细菌除苗期差异不显著外,其余生育
6期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上升幅度范围在 !"#!$%!
&!#’!%之间。真菌仅蕾期和花期达显著水平,增幅
分别为 ()#()%和 ($#"*%,其余生育期差异不显著,
表明 +,新彩 ’根际微环境更有利于细菌和真菌的生
长繁殖。根际土壤放线菌数量生育期 +,新彩 ’与新
彩 ’无明显差异,表明 +,新彩 ’对根际土壤放线菌数
量影响不大。
表 ! 不同生育期棉株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
"#$%& ! ’()$&* +, -(%.(*#$%& )/-*++*0#1/2)2 /1 *3/4+253&*& 2+/% #. 6/,,&*&1. 0*+7.3 2.#0&2 +, -+..+12
微生物
-./0110234.565
处理
7083,684,5
苗期
988:;.42
蕾期
+<::.42
花期
=;1>80.42
盛铃期
+1;;.42
吐絮期
+1;;?1@84.42
细菌( A ’"B /C< D 2) +,E.4/3.’ F$#$* G !#("" ’$’#$! G (#(&)!! ’’))#!* G *#)B&!! B**#B" G )#&B)!! (’B#)" G (#B&(!!
+3/,80.3 E.4/3.’ FB#"* G !#’BB ’)*#(" G )#$$B F&"#*B G )#$(’ ))(#&" G F#&&’ ’&(#’" G (#$F(
放线菌( A ’"& /C< D 2)+,E.4/3.’ ("#)$ G ’#)"! (F#"’ G (#&)* !&#’’ G "#$(& !’#)* G ’#$’( ’$#$" G (#")(
H/,.416I/8,8 E.4/3.’ (’#$! G ’#!$! (B#!B G (#F(( !&#B( G ’#’)) !"#)B G "#B*B ’F#$" G "#B)(
真菌( A ’"! /C< D 2) +,E.4/3.’ )#*F G "#’"" ’’#)! G "#!$"! ’*#*B G "#$*&! B#() G "#’’* &#F* G "#(!&
=<42. E.4/3.’ )#&F G "#"*& $#(" G "#((* ’!#*B G ’#’"( B#’& G "#"(& &#F’ G "#()"
注(J1,8):!,!!分别表示同一生育期处理间差异达 &% 和 ’%显著水平,下同。! 34: !! 6834 :.CC8084/8 K8,>884 ,083,684,5 3, &% 34: ’%
5.24.C./34, ;8L8; .4 ,M8 5368 201>,M 5,328,085@8/,.L8;IN 7M8 5368 K8;1>N
89: 转 ;.基因棉根际土壤酶活性
+,新彩 ’与新彩 ’不同生育期棉株根际土壤酶
活性,除蔗糖酶活性的变化为花期或盛铃期降到最
低,而后有所回升外,其它几种酶活性变化规律基本
一致,均随棉株生长在蕾期或花期活性达到峰值后有
所下降,表明酶活性的变化主要与棉苗生长发育有关
(表 ()。其中,根际土壤蛋白酶和脲酶活性 +,新彩 ’
与常规棉比较差异不显著;蔗糖酶活性仅在花期 +,
新彩 ’显著降低;而根际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除苗
期外,其它生育期 +,新彩 ’均显著低于新彩 ’,降幅
范围在 ’"#*F %!(B#!& %之间。根际土壤脱氢酶活
性在生长旺盛的蕾期、花期和盛铃期 +,新彩 ’均显
著高于新彩 ’,且在花期增幅最大,达 &B#!( %。
表 8 不同生育期棉株根际土壤酶活性
"#$%& 8 <14=)& #-./>/.= /1 *3/4+253&*& 2+/% #. 6/,,&*&1. 0*+7.3 2.#0&2 +, -+..+1
酶活性
O4PI685 3/,.L.,I
处理
7083,684,5
苗期
988:;.42
蕾期
+<::.42
花期
=;1>80.42
盛铃期
+1;;.42
吐絮期
+1;;?1@84.42
蛋白酶活性[!2 D(2·M)] +,E.4/3.’ )#*’ G "#(!! *#() G "#"B( ’(#)( G "#!&* ’"#)& G "#($& *#() G "#!("
Q01,8358 3/,.L.,I E.4/3.’ )#*$ G "#’$! *#!B G "#(") ’(#!’ G "#!(! ’"#!" G "#))" *#!$ G "#(!B
脲酶活性[!2 D(2·M)] +,E.4/3.’ FB#)( G (#**$ $B#(" G "#!$* $*#$$ G ’#!’( F’#$B G ’#F*F *B#(" G (#!F’
R08358 3/,.L.,I E.4/3.’ F$#(B G )#B’) $B#)B G ’#)"F ’""#’" G "#"$F F(#F$ G ’#F)" *$#!B G "#B*B
碱性磷酸酶活性[!2 D(2·M)] +,E.4/3.’ !"#)! G "#B() )’#$’ G ’#$*B! !*#)’ G ’#"’&! !"#*( G "#$!F!! ((#(B G "#*FF!
H;S3;.48 @M15@M3,358 3/,.L.,I E.4/3.’ !(#’" G ’#&&B &)#FB G ’#*(! )’#$& G ’#$$* )’#*’ G "#(B! ()#$& G ’#(FF
蔗糖酶活性[62 D(2·M)] +,E.4/3.’ ’#’B G "#"!B ’#’’ G "#’") "#B( G "#"("! "#*’ G "#"F" ’#’( G "#’’’
9脱氢酶活性[!2 D(2·M)] +,E.4/3.’ "#!! G "#")’ "#*! G "#"((! ’#!B G "#"&$! "#*) G "#"!B! "#)( G "#"(*
T8MI:01284358 3/,.L.,I E.4/3.’ "#($ G "#"’& "#&$ G "#"(’ "#F* G "#")* "#&* G "#"’& "#)’ G "#"(B
89? 转 ;.基因棉根际土壤养分含量
表 !看出,+,新彩 ’和新彩 ’根际土壤有机质、
全氮、速效养分含量花期均低于苗期,表明棉株生长
发育过程中,对养分的需求量增大,对速效养分吸收
增强,但品种间无显著差异。+,新彩 ’在花期速效磷
明显下降,比新彩 ’下降了 ("#’!%。
)B’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卷
表 ! 不同生育期棉株根际土壤养分含量
"#$%& ! ’()*+&,) -.,)&,)/ +, *0+1./20&*& /.+% #) 3+44&*&,) 5*.6)0 /)#5&/ .4 -.)).,
生育期
!"#$%& ’%()*’
处理
+"*(%,*-%’
有机质() . /))
01
全氮() . /))
+#%(2 3
碱解氮(,) . /))
45(62 73
速效磷(,) . /))
45(62 78
速效钾(,) . /))
45(62 79
苗期 :%;6-<(6= =>?@A B C?@D= C?EF B C?CDG E@?DC B H?GGA AG?C@ B H?E=C DCD?CH B D?EG@
I**J26-) ;6-<(6= =>?>G B C?E@G C?E> B C?C=G E@?G> B H?FHF AF?DE B D?A>@ =AE?HC B D?CCC
花期 :%;6-<(6= =F?FF B C?AAG C?EH B C?CDF F@?EF B H?GAD FE?E= B D?A=G!! =>H?GH B D?E==
K2#$*"6-) ;6-<(6= =F?EG B C?EDD C?EG B C?C=C FG?E> B H?EGG EF?=G B @?A=C =>D?=H B H?CEA
! 讨论
转 :%基因作物合成的 :%蛋白可随根系分泌物
进入土壤,导入土壤中的 :%蛋白的生物活性及其残
留特性是评价其对非目标物种潜在风险和环境命运
的最重要参数[=F]。本试验研究表明,:%新彩 =根际
土壤可检测到 :% 蛋白,花期含量达到峰值 GF?=@
-) . ),随后逐渐下降,说明随时间推移 :%蛋白在土壤
中有一个不断降解的过程。对 :%新彩 =根际土壤可
培养微生物种群数量的研究表明,整体趋势上 :%新
彩 =根际微环境更有利于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对
放线菌没有显著影响,这和 L#-*)(-[=C]等观测到 D种
转 :%基因棉花促使了土壤中细菌和真菌数量发生短
暂性的显著增加,以及 M(%"NJ和 I*6J2*"[=>]报道转 :%
基因棉花提高了土壤细菌和真菌的数量的研究结果
一致。O&"6’%#P&*"和 Q*RR"*S[=E]通过 OT88(群落水平生
理特性)分析也表明,转 :%基因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
对氨基酸和胺的利用率显著增加,但并没有伴随对其
它化合物利用率的显著减少,认为 :%蛋白的存在诱
导了根际土壤某些微生物生理代谢活性,最终使某些
微生物种群增殖。但也有转 :%基因作物对土壤微生
物没有影响的报道,如转 :%基因玉米对土壤细菌、放
线菌、真菌、藻类以及原生动物的生长通常没有影
响[=A]。
土壤酶活性反映了土壤中各种生物化学过程的
强度和方向,是土壤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也是敏感的
生物化学指标。转 :%基因水稻盆栽种植,土壤脲酶、
酸性磷酸酶、硫酸酯酶和脱氢酶的活性发生了显著变
化,蔗糖酶活性无显著变化[DC]。转 :%基因水稻秸秆
添加对土壤蛋白酶、脲酶、磷酸酶活性没有影响,而脱
氢酶活性对转 :%基因水稻秸秆添加极其敏感[D=]。本
试验对 :%新彩 =根际土壤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
酶活性的变化与土壤酶类型和 :%新彩 =生长发育时
间有关,主要表现对根际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抑制
作用,而对脱氢酶活性在生长旺盛期有促进作用,对
蛋白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从 :%新
彩 =影响微生物种群数量角度看,:%新彩 =提高了根
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种群总数量。但大量研究表明,
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也包含了微生物种群群落结
构和功能的多样性变化,因此可能波及到土壤不同类
型酶活性的多样性变化[DD]。另有研究表明,土壤酶
较少游离在土壤溶液中,主要吸附在土壤有机和矿质
胶体上,并以复合体状态存在于土壤中,土壤酶活性
与土壤粘粒和腐殖质含量密切相关[DH];纯化 :%蛋白
与土壤性质的研究也表明,导入土壤中的 :%蛋白能
与土壤矿物质、土壤腐殖酸、土壤有机矿质复合体吸
附和结合[F,>,D@],因而导入土壤中的 :%蛋白可能通过
与土壤酶竞争土壤活性颗粒表面的结合位点而对土
壤酶活性产生影响[DC]。
转 :%基因作物对土壤养分循环和平衡的影响与
:%蛋白直接或间接地使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及土壤
酶活性发生变化,进而可能影响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
相关的营养转化过程,以及转 :%基因作物对土壤营
养元素吸收利用能力[DG]。本试验结果表明,:%新彩 =
根际土壤速效磷含量苗期略低于新彩 =,花期表现显
著降低,而 :%新彩 =对其它养分含量苗期和花期均
没有显著影响。:%基因作物对养分含量的影响较小
的结果可能是由于该试验是在盆栽条件下进行的,因
此需进行长期试验并需结合作物地上部分对养分吸
收情况进一步验证。
土壤生态系统复杂异质,微生物种群种类繁多、
组成复杂,酶活性是土壤中敏感的生物化学指标,而
养分含量的多少可直接指导农业耕作栽培措施。目
前,转 :%基因作物对土壤生物特性及养分是否具有
直接或间接的激活和抑制作用尚无定论。另外土壤
中 :%蛋白活性大小以及降解与土壤中粘土矿物质含
量、土壤 PU值,土壤含水量等密切相关[FVE],因此有必
要在不同生态区结合不同土壤类型,采用不同研究方
法和长期试验去监测转 :%基因作物对土壤生态环境
的影响,从而揭示其变化规律。
GF==期 张美俊,等:转 :%基因棉种植对根际土壤生物学特性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参 考 文 献:
[!] "#$%&#’ ( ",)*+,-./ 0,1.2’&/ 34 "#./’5$/+6 78./2’ ./9 :+&5$&6;$-+<
6.8 6=68$’[(]4 >&8 4 ?6&8 4,!@@A,B(!):CDEFAG
[H] ).2;$/ I4 ";$ +-7.62 &J 2#./’5$/+6 6#&7 #$8$.’$’ &/ :+&9+%$#’+2= +/ 9$<
%$8&7+/5 6&*/2#+$’[(]4 3+&2$6;4 K$%$8 4 >&/+2&#,!@@F,HL:!ME!CG
[B] N.O$/. K,P8&#$’ N,N2&2Q,= R4 S/’$62+6+9.8 2&O+/ +/ #&&2 $O*9.2$’ J#&-
32 6&#/[(]4 T.2*#$,!@@@,AMH:ALMG
[A] 白耀宇,蒋明星,程家安,姜永厚 4 转 32基因作物 32毒蛋白在
土壤中的安全性研究[(]4 应用生态学报,HMMB,!A(!!):HMFHE
HMFFG
3.+ U U,(+./5 > V,W;$/5 ( I,(+./5 U X4 I9%./6$’ +/ ’.J$2= ’2*9<
+$’ &J ’&+8 32 2&O+/ 7#&2$+/’ #$8$.’$9 J#&- 2#./’5$/+6 32 6#&7’[(]4 W;+/4
(4 I778 4 ?6&8 4,HMMB,!A(!!):HMFHEHMFFG
[C] Y$/,.2$’Z$#8* R,N2&2Q,= R4 3+/9+/5 &J 2;$ 7#&2&O+/ ./9 2&O+/ 7#&2$+/’
&J !"#$%%&’ ()&*$+,$-+’$’ ’*:’74 .&*’(".$ &/ 68.= -+/$#.8’[(]4 W*## 4
>+6#&:+&8 4,!@@H,HC:!E@G
[F] ".77 X,N2&2Q,= R4 S/’$62+6+9.8 .62+%+2= &J 2;$ 2&O+/ J#&- !"#$%%&’
()&*$+,$-+’$’ ’*:’74 .&*’(".$ ./9 ’*:’74 (-+-/*$0+$’ .9’&#:$9 ./9 :&*/9
&/ 7*#$ ./9 ’&+8 68.=’[(]4 I778 4 ?/%+#&/4 >+6#&:+&8 4,!@@C,F!(C):
!DLFE!D@MG
[D] W#$66;+& W,N2&2Q,= R4 S/’$62+6+9.8 .62+%+2= ./9 :+&9$5#.9.2+&/ &J 2;$
2&O+/ J#&- !"#$%%&’ ()&*$+,$-+’$’ ’*:’74 .&*’(".$ :&*/9 2& ;*-+6 .6+9’
J#&- ’&+8[(]4 N&+8 3+&8 4 3+&6;$-4,!@@L,BM(A):AFBEADMG
[L] N2&2Q,= R4 0$#’+’2$/6$ ./9 :+&8&5+6.8 .62+%+2= +/ ’&+8 &J +/’$62+6+9.8 7#&<
2$+/’ J#&- !"#$%%&’ ()&*$+,$-+’$’ ./9 &J :.62$#+.8 KTI :&*/9 &/ 68.=’
./9 ;*-+6 .6+9’[(]4 ( 4 ?/%+#&/4 [*.8 4,HMMM,H@:F@!EDMCG
[@] >&##. > (4 I’’$’’+/5 2;$ +-7.62 &J 2#./’5$/+6 78./2 7#&9*62’ &/ ’&+8 &#<
5./+’-’[(]4 >&8 4 ?6&8 4,!@@A,B:CBECCG
[!M] K&/$5./ ) ),0.8- W (,P+$8./9 Y ( -( "% 4 W;./5$’ +/ 8$%$8’,
’7$6+$’,./9 KTI J+/5$#7#+/2’ &J ’&+8 -+6#./+’-’ .’’&6+.2$9 Z+2;
6&22&/ $O7#$’’+/5 2;$ !"#$%%&’ ()&*$+,$-+’$’ %.# 4 1&*’(".$ $/9&2&O+/
[(]4 I778 4 N&+8 ?6&8 4,!@@C,H:!H!E!HAG
[!!] 徐晓宇,叶庆富,吴伟祥,闵航 4 转 32基因“克螟稻”秸秆还田
对稻田厌氧微生物种群和酶活性的影响[(]4 植物营养与肥料
学报,HMMA,!M(!):FBEFDG
V* V U,U$ [ P,1* 1 V,>+/ X4 ?JJ$62’ &J 2#./’5$/+6 32 #+6$
’2#.Z &/ ./.$#&:+6 -+6#&:+.8 7&7*8.2+&/’ ./9 $/Q=-$ .62+%+2+$’ +/ 7.99=
’&+8[(]4 08./2 T*2# 4 P$#2 4 N6+ 4,HMMA,!M(!):FBEFDG
[!H] 沈法富,韩秀兰,范术丽 4 转 32基因抗虫棉根际微生物区系和
细菌生理群多样性的变化[(]4 生态学报,HMMA,HA(B):ABHE
ABDG
N;$/ P P,X./ V \,P./ N \4 W;./5$’ +/ -+6#&:+.8 J8&#. ./9 :.62$#+.8
7;=’+&8&5+6.8 5#&*7 9+%$#’+2= +/ #;+Q&’7;$#$ ’&+8 &J 2#./’5$/+6 32 6&22&/
[(]4 I62. ?6&8 4 N+/4,HMMA,HA(B):ABHEABDG
[!B] 王保民,李召虎,李斌,等 4 转 32抗虫棉各器官毒蛋白的含量
及表达[(]4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HMMH,!M(B):H!CEH!@G
1./5 3 >,\+ ] X,\+ 3 -( "% 4 W&/2$/2 ./9 $O7#$’’+&/ &J !"#$%%&’
()&*$+,$-+’$’ +/’$62+6+9.8 7#&2$+/ +/ 2#./’5$/+6 6&22&/[(]4 ( 4 I5#+64
3+&2$6;4,HMMH,!M(B):H!CEH!@G
[!A] 许光辉,郑洪元 4 土壤微生物分析方法手册[>]4 北京:农业出
版社,!@LFG
V* R X,];$/5 X U4 X./9:&&, &J -$2;&9’ J&# $9.7;&/ ./.8=Q+/5
[>]4 3$+^+/5:I5#+640#$’’,!@LFG
[!C] 鲍士旦 4 土壤农化分析[>]4 北京:农业出版社,HMMMG
3.& N K4 N&+8 .5#+6*82*#.8<6;$-+6.8 ./.8=’+’[>]4 3$+^+/5:I5#+64
0#$’’,HMMMG
[!F] 孙彩霞,陈利军,武志杰 4 32杀虫晶体蛋白的土壤残留及其对
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4 土壤学报,HMMA,A!(C):DF!EDFCG
N*/ W V,W;$/ \ (,1* ] (4 0$#’+’2$/6$ &J 32 2&O+/ +/ ’&+8 ./9 +2’ $J<
J$62’ &/ ’&+8 7;&’7;.2.’$ .62+%+2=[(]4 I62. 0$9&8 4 N+/4,HMMA,A!(C):
DF!EDFCG
[!D] 1.2#*9 \ N,N$+98$# _ (4 T&/2.#5$2 $6&8&5+6.8 $JJ$62’ &J 78./2’,-+6#&<
:+.8,./9 6;$-+6.8 +/2#&9*62+&/’ 2& 2$##$’2#+.8 ’=’2$-[I]4 N&+8 6;$-<
+’2#= ./9 $6&’=’2$- ;$.82;,N7$6+.8 7*:8+6.2+&/ CH[W]4 >.9+’&/,1+’<
6&-+’+/:NNNI,!@@LG B!BEBAMG
[!L] W;#+’2&7;$# 3 3,($JJ#$= N 34 N&+8 -+6#&:+.8 6&--*/+2+$’ .’’&6+.2$9
Z+2; 32 ./9 /&<32 6&#/ +/ 2;#$$ ’&+8’[(]4 ( 4 ?/%+#&/4 [*.8 4,HMMA,
BB:LBHELBFG
[!@] N.O$/. K,N2&2Q,= R4 S/’$62+6+9.8 2&O+/ J#&- !"#$%%&’ ()&*$+,$-+’$’ +’
#$8$.’$9 J#&- #&&2’ &J 2#./’5$/+6 32 6&#/ $+ 2$(*0 ./9 $+ ’$(&[(]4
P?>N >+6#&:+&8 4 ?6&8 4,HMMM,BB:BCEB@G
[HM] 孙彩霞,陈利军,武志杰,等 4 种植转 32基因水稻对土壤酶活
性的影响[(]4 应用生态学报,HMMB,!A(!H):HHF!EHHFAG
N*/ W V,W;$/ \ (,1* ] ( -( "% 4 ?JJ$62 &J 2#./’5$/+6 32 #+6$ 78./2<
+/5 &/ ’&+8 $/Q=-$ .62+%+2+$’[(]4 W;+/4 (4 I778 4 ?6&8 4,HMMB,!A
(!H):HHF!EHHFAG
[H!] 吴伟祥,叶庆富,闵 航,陈华儿 4 克螟稻秸秆 #*345/ 基因表达
产物对土壤生物学活性的影响[(]4 土壤学报,HMMB,AM(A):
FMFEF!HG
1* 1 V,U$ [ P,>+/ X,W;$/ X ?4 ?JJ$62 &J 6*345/ 2&O+/ #$8$.’$
J#&- ’2#.Z &J 32<2#./’5$/+6 #+6$ &/ -+6#&J8&#. ./9 $/Q=-.2+6 .62+%+2+$’
+/ *78./9 ’&+8[(]4 I62. 0$9&8 4 N+/4,HMMB,AM(A):FMFEF!HG
[HH] 张薇,魏海雷,高洪文,胡跃高 4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环境
影响因子研究进展[(]4 生态学杂志,HMMC,HA(!):ALECHG
];./5 1,1$+ X \,R.& X 1,X* U R4 I9%./6$ &J ’2*9+$’ &/ ’&+8
-+6#&:+.8 9+%$#’+2= ./9 $/%+#&/-$/2.8 +-7.62 J.62&#’[(]4 W;+/4 (4
?6&8 4,HMMC,HA(!):ALECHG
[HB] 林大仪 4 土壤学[>]4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HMMHG
\+/ K U4 N&+8 ’6+$/6$[>]4 3$+^+/5:W;+/. P&#$’2#= 0#$’’,HMMHG
[HA] W#$66;+& W,N2&2Q,= R4 3+&9$5#.9.2+&/ ./9 +/’$62+6+9.8 .62+%+2= &J 2;$
2&O+/ J#&- !"#$%%&’ ()&*$+,$-+’$’ ’*:’74 .&*’(".$ :&*/9 2& 6&-78$O$’ &J
-&/2-&#+88&/+2$<;*-+6 .6+9’3+&6;$-4,HMM!,BB:CDBECL!G
[HC] 孙彩霞,张玉兰,缪璐,等 4 转 32基因作物种植对土壤养分含
量的影响[(]4 应用生态学报,HMMF,!D(C):@ABE@AFG
N*/ W V,];./5 U \,>+.& \ -( "% 4 W;./5$’ &J /*2#+$/2’ +/ ’&+8 &J
2#./’5$/+6 32 6#&7’[(]4 W;+/4 (4 I778 4 ?6&8 4,HMMF,!D(C):@ABE
@AFG
FF!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A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