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书西北植物学报!
"#$
!
%$
"
$
#$
"&()"&($
!"#$%%&()$*+,""-.)/#0-/
!!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001,#"""*$"!+,!"#$,"$,"&(
收稿日期$
!"#$*"%*"%
&修改稿收到日期$
!"#$*"%*!#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2+"$"#
#&上海师范大学校理科科研基金"
34!"#!%#
#
作者简介$季艳秋"
#(()
#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蕨类植物研究
5*67/8
$
69:/1
;
:/1
;
(
!"""
!
#&%,<96
"
通信作者$戴锡玲!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植物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5*67/8
$
=7/:/8/1
;
!"#"
!
0>1?,@=?,<1
下延叉蕨和芽胞叉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季艳秋!秦召远!王全喜!戴锡玲"
"上海师范大学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上海
!""!%$
#
摘
!
要$利用光学显微镜详细观察了叉蕨属"
!"#$%&%
#下延叉蕨"
!"#$%&%("#)&&"*+
#和芽胞叉蕨"
!,
-
%)&"
#的配
子体发育过程!记录了配子体各发育阶段的特征结果表明$"
#
#下延叉蕨和芽胞叉蕨的孢子均为单裂缝!具周壁!
由周壁形成纹饰!孢子极面观椭圆形!赤道面观豆形或肾形"
!
#孢子萌发方式为向心型"
%
#原叶体发育方式为
三叉蕨型"
$
#成熟原叶体心脏形!两翼向斜上方扩展"
+
#均具单细胞和多细胞毛状体!在丝状体或片状体阶段
出现研究认为!从配子体发育角度看!叉蕨属是较进化的陆生真蕨类&毛状体的类型)位置和出现时间等特征在
叉蕨属种间存在差异!可作为该属种间分类的特征
关键词$叉蕨属&下延叉蕨&芽胞叉蕨&配子体
中图分类号$
A($$,+
&
A($$,%&
文献标志码$
B
$%&%"
(
)%*+",-.)%+"
(
/
0
+%1",1)"#$(-$.)"2(()/3.*!1)"#$(-$
4
$2(-)-
2CD71
E
/?
!
ACFG>79
H
?71
!
IBFJA?71:/
!
KBCL/8/1
;
"
"
M98@
;
@9NO/N@71=51P/Q916@1R3@1<@0
!
3>71
;
>7/F9Q678S1/P@Q0/R
H
!
3>71
;
>7/!""!%$
!
M>/17
#
231+4.5+
$
I@?0@=8/
;
>R6/
R99U0@QP@R>@0
T
9Q@
;
@Q6/17R/9171=
;
76@R9
T
>
H
R/<=@P@89
T
6@1R9NRV9
0
T
@@0U@891
;
/1
;
R9!"#$%&%
$
!"#$%&%("#)&&"*+
"
WQ@08
#
M9
T
,71=!,
-
%)&"X7
;
7V7,X>@<>7Q7
;
76@R9
T
>
H
R/<=@P@89
T
6@1R0R7
;
@V@Q@Q@<9Q=@=,Y9R>!,("#)&&"*+71=!,
-
%)&">7=R>@N989V/1
;
<>7Q7
#
#
X>@0
T
9Q@07Q@69198@R@
!
Z/=1@
H
*0>7
T
@=9QN7U/N9Q6/1@
E
?7R9Q/78P/@V71=
@8/
T
R/<78/1
T
987QP/@V
!
71=R>@0?QN7<@/0N9Q6@=U
HT
@Q/0
T
9Q@,
"
!
#
X>@
;
@Q6/17R/91
T
7RR@Q1/09NR>@M@1*
RQ/
T
@R78,
"
%
#
X>@=@P@89
T
6@1R78
T
7RR@Q19NR>@
T
Q9R>78?0/09NR>@B0
T
/=/?6*R
HT
@,
"
$
#
B=?8R
T
Q9R>78/?6/0
<9Q=7R@*R>789/=71=R>@V/1
;
0@:R@1=9U8/
E
?@8
H
?
T
V7Q=,
"
+
#
X>@
;
76@R9
T
>
H
R@0>7P@?1/<@8?87Q71=6/?8R/<@8?*
87Q>7/Q0
!
V>/<>7
TT
@7Q/1N/876@1R09QR>78/0R7
;
@0,X>@!"#$%&%/0769Q@@P98P@=R@QQ@0RQ/78N@Q17<<9Q=/1
;
R9
;
7*
6@R9
T
>
H
R/<=@P@89
T
6@1R
&
X>@R
HT
@
!
89<7R/9171=R/6/1
;
9N7
TT
@7Q71<@9N>7/Q0=/N@Q/1!"#$%&%,
6%
0
7"4!1
$
!"#$%&%
&
!"#$%&%("#)&&"*+
&
!"#$%&%
-
%)&"
&
;
76@R9
T
>
H
R@
!!
叉蕨科"
B0
T
/=/7<@7@
#为泛热带的科!约有
!"
属
$""
种中国有
属
("
种!分布于西南以及华南亚
热带地区!向北到四川峨眉山下部秦仁昌*#+根据
孢子体特征"叶脉是否分离)鳞片形状等性状#认为
叉蕨属包括
!-
种!独立于叉蕨科其他
-
属之外&刘
红梅*!+利用
&.#O
和
%$
/
Y
进行的分子系统学分析认
为叉蕨属"
!"#$%&%
#)轴脉蕨属"
0$"*$1
/
++
#)沙皮
蕨属"
2"3
4
&%33%
#)牙蕨属"
5$"&(&
6
+
#和地耳蕨
属"
7)"
-
89
#聚为一支据
[77QR@1
*
%
+在分子系
统学基础上建立的分类系统!叉蕨属"
!"#$%&%
#包
括传统的叉蕨属)轴脉蕨属)地耳蕨属"
7)"
-
8:
9
#和沙皮蕨属"
2"3
4
&%33%
#!但承认它们的归类
还不确定有关广义叉蕨属的分类和系统学研究还
存在争议!轴脉蕨属)地耳蕨属和沙皮蕨属是否应并
入广义叉蕨属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蕨类的配子体与孢子体相比虽然结构简单!但
做为一个独立的世代其形态和发育特征对理解蕨类
的演化和系统发育以及主要分类群的鉴定具有重要
的意义*$+虽然外界环境条件不同程度影响原叶体
的发育!但是稳定的形态特征!例如孢子形态)孢子
萌发类型)原叶体发育阶段的顺序)原叶体发育类
型)成熟配子体的结构)毛状体的类型和性器官的形
态很少变化!这些变化并没有孢子体所显现出来的
多有关叉蕨属配子体发育的研究主要有$
F7
H
7Q
等*++对叉蕨属成熟配子体进行了观察!指出叉蕨属)
地耳蕨属以及牙蕨属在成熟配子体上有大量毛状
体&
Y871<@
等*&+对
+
个叉蕨属国外种"
!,
-
3.&%$%
)
!,;"&%#8"
-
18%
)
!,*#+%
)
!,3"9#%*%
和
!,$&%*:
+"*+
#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研究&孟宪利等*-+对剑叶
叉蕨"
!,8"
/
$1
/
;
6
88%
#的配子体进行了研究上述
研究观察的种类较少!不足以了解叉蕨属的配子体
发育特点本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对下延叉蕨"
!,
("#)&&"*+
#和芽胞叉蕨"
!,
-
%)&"
#配子体发育过程
进行了详细观察!以阐明叉蕨属的分类地位
#
!
材料和方法
下延叉蕨和芽胞叉蕨的孢子于
!"#!
年
月采自
云南西双版纳植物园将带有成熟孢子的叶片收集
于信封中!置干燥通风处使孢子自然散落
#"=
后将
孢子去杂收集于硫酸纸袋中!置
$冰箱保存备用
凭证标本存于上海师范大学蕨类植物标本室
将成熟孢子置于
+]
的次氯酸钠溶液中消毒
%
6/1
!无菌水离心洗涤
%
次!获无菌孢子悬浮液将
孢子悬浮液均匀涂布在改良
419
T
,
0
固体培养基
上接种后将其置于
G^ L*%""5
型智能人工气候培
养箱内!光照
#>
!光照强度约为
!"""8:
!温度为
!&&黑暗
&>
!温度为
!!在配子体发育的各
个阶段用解剖镜"
F/Z913[G#+""
#和光学显微镜
"
F/Z915""
#进行观察并照相所有数值均采用
随机测得的
!"
个数据计算的平均值
!
!
观察结果
8,9
!
下延叉蕨配子体的发育
8,9,9
!
孢子及孢子萌发
!
下延叉蕨孢子褐色!单裂
缝!两侧对称!孢子赤道面观呈半圆形!极面观呈椭
圆形孢子表面形成翅状纹饰!孢子大小
!-
"
6_
%%
"
6
"图版
#
!
#
#接种
#&=
左右!孢子吸水萌发
原叶体原始细胞突破孢壁"图版
#
!#!由裂缝处产
生
#
条透明的初生假根!孢子萌发方式为向心型*+
8,9,8
!
丝状体
!
原叶体原始细胞分裂产生
!
$
+
个
细胞的丝状体"图版
#
!
%
$
+
#!丝状体细胞圆桶状!
直径约为
&%,+
$
"
"
6
!假根
!
$
%
条!透明!假根着
生在丝状体基部细胞上"图版
#
!
+
)
&
#丝状体长
$
$
+
个细胞时!先端细胞两次斜分裂形成楔形顶端
细胞"图版
#
!
&
#
8,9,:
!
片状体
!
顶端细胞持续分裂形成片状体!片
状体呈轮廓圆滑的近长方形!基部细胞较大"图版
#
!
-
#片状体顶端出现一个单细胞乳突状毛状体
"图版
#
!
#
8,9,;
!
原叶体
!
楔形顶端细胞被多细胞的分生组
织代替!分生组织进行分裂形成两侧对称的幼原叶
体!分生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图版
#
!
(
)
#"
#原叶体
边缘细胞四边形或五边形接种
+&=
左右!原叶体
发育成熟成熟原叶体为心脏形"图版
#
!
##
)
#!
#!
原叶体横轴长约
#
$
#,!66
!纵轴长约
",
$
#,#
66
!原叶体横轴大于纵轴!两翼向斜上方扩展!翼
的边缘呈波状"图版
#
!
#!
#原叶体细胞内充满叶
绿体"图版
#
!
#$
#!原叶体的发育方式为三叉蕨型
"
B0
T
/=/?6*R
HT
@
#
*
+
雄原叶体为狭长心脏形!具有
分生组织凹陷"图版
#
!
#%
#
8,9,<
!
性器官
!
接种
+&=
左右!出现性器官雌
雄同株!少数为雄配子体颈卵器生长在生长点下
方的中肋上!向远离生长点的方向弯曲颈卵器顶
面观呈矩圆形"图版
#
!
#+
#!侧面观呈长颈状!颈壁
细胞
&
层"图版
#
!
#&
#!颈卵器高约
&%,$
$
#,!
"
6
!直径约
$+,(
$
+$,-
"
6
精子器遍布在狭长形
的雄性配子体表面或两性配子体的基部!精子器盖
细胞为圆形"图版
#
!
#-
)
#
#!直径为
$!,
$
,&
"
6
!高为
!!,+
$
$!,(
"
6
8,9,=
!
毛状体
!
毛状体有单细胞不具隔膜"图版
#
!
#(
$
!#
#和两个细胞具隔膜"图版
#
!
!
#两种!毛
状体在成熟原叶体阶段大量出现单细胞不具隔膜
的毛状体分布在原叶体边缘及表面!两个细胞具隔
膜的毛状体分布在原叶体表面!长度为
!%,&
$
$(,
"
6
!直径约为
!",&
$
!-,&
"
6
单细胞不具隔膜毛
状体数量比两个细胞具隔膜毛状体数量多
8,8
!
芽胞叉蕨配子体的发育
8,8,9
!
孢子及孢子萌发
!
芽胞叉蕨孢子褐色!单裂
缝!裂缝约为极轴长的
!
%
%
或几达赤道线赤道面
观为半圆形!极面观为椭圆形!由周壁形成脊状褶皱
"(&
西
!
北
!
植
!
物
!
学
!
报
!!!!!!!!!!!!!!!!!!!
%$
卷
纹饰"图版
%
!
#
#接种
#+=
左右!孢子开始萌发
萌发时先产生一条初生假根!淡褐色!孢子萌发类型
为向心型"
M@1RQ/
T
@R78*R
HT
@
#
*
+
"图版
%
!#
8,8,8
!
丝状体
!
原叶体原始细胞分裂形成
!
$
(
个
细胞的丝状体"图版
%
!
%
)
$
#!丝状体细胞圆桶状!直
径约为
+-,
$
-%,&
"
6
!丝状体先端细胞经过两次
斜分裂!形成楔形顶端细胞"图版
%
!
+
#丝状体阶
段假根
!
$
%
条"图版
%
!
&
#
8,8,:
!
片状体
!
顶端细胞持续分裂形成片状体!基
部细胞较大"图版
%
!
&
#有时片状体可向左右两侧
扭转
("`
"图版
%
!
-
#!片状体整体形态为近圆形
8,8,;
!
原叶体
!
多细胞的分生组织取代楔形顶端
细胞"图版
%
!
#!分生组织位于原叶体中间!向两边
对称分裂!此时有毛状体产生"图版
%
!
)
(
#!原叶体
先端凹陷较浅!分生组织细胞较小!基部细胞较大
"图版
%
!
#"
#接种
+$=
左右!原叶体发育成熟
成熟原叶体为两侧对称的心脏形!横轴长约
#,$
$
!,%66
!纵轴长约
#
$
#,-66
!横轴长度略大于纵
轴原叶体两翼向斜上方扩展!两翼边缘呈波状
假根着生于原叶体腹面基部!淡褐色!假根内有叶绿
体"图版
%
!
##
)
#!
#!直径约为
#(,
$
!(,&
"
6
原
叶体的发育方式为三叉蕨型"
B0
T
/=/?6*R
HT
@
#
*
+
8,8,<
!
性器官
!
颈卵器分布在生长点下方!顶面观
呈矩圆形!四列颈壁细胞"图版
%
!
#%
#!侧面观呈圆
柱状!向远离分生组织的方向弯曲!颈壁细胞
$
层
"图版
%
!
#$
#!颈卵器高约
+%,!
$
-$,%
"
6
!直径约
为
%,!
$
$(,$
"
6
精子器分布在原叶体基部!近
假根处!精子器球形"图版
%
!
#+
#!直径约
%-,+
$
$&,#
"
6
精子器包括基细胞)环细胞和盖细胞!盖
细胞圆形
8,8,=
!
毛状体
!
毛状体有
$
种类型$
&
单细胞乳突
状毛状体$基部不膨大!长约
%!,%
$
$,#
"
6
!直径
约
#$,$
$
#(,
"
6
!分布在原叶体边缘及表面"图版
%
!
#&
#&
多细胞乳突状毛状体$分布在生长点下
方!呈乳突状!有
!
$
%
层细胞"图版
%
!
#-
)
#
#&
(
二
叉分支毛状体$数量很少!分布在原叶体表面!毛状
体的柄部有
!
或
%
个细胞"图版
%
!
#(
)
!"
#&
)
三叉
分支毛状体$分布在生长点下方!与颈卵器伴生"图
版
%
!
#
#
%
!
讨
!
论
本研究观察下延叉蕨孢子为翅状纹饰!张玉
龙*(+观察下延叉蕨为周壁褶皱形成断断续续的粗网
状纹饰!这可能是因技术手段的差异造成的
王全喜*#"+认为孢子具单裂缝!周壁形成孢子纹
饰!褶皱状或刺状是进化的孢子形态特征
F7*
H
7Q
*
+
+指出!高等蕨类的原叶体是在
个月内完成生
长周期&心脏形是较进化的发育类型&有毛状体的三
叉蕨型是进化的原叶体发育类型本实验结果结合
前人的工作*(!##+总结出叉蕨属配子体发育的共同特
征$"
#
#孢子单裂缝!具周壁!由周壁形成纹饰的轮
廓!孢子极面观椭圆形!赤道面观豆形或肾形&"
!
#孢
子萌发方式为向心型&"
%
#原叶体生长周期在
&"
$
("=
&"
$
#原叶体发育方式为三叉蕨型&"
+
#成熟原叶
体两翼向斜上方扩展&"
&
#具有毛状体因此!叉蕨
属在孢子形态和配子体发育方面都表现出高度进化
的特征从配子体发育角度出发!支持
BRZ/1091
*
$
+
和曾汉元等*##+的观点!叉蕨属是较为进化的陆生真
蕨类叉蕨属种间在丝状体大小)片状体形态)性器
官大小和毛状体形态等方面存在差异!如下延叉蕨
的丝状体细胞比芽胞叉蕨略宽!下延叉蕨的片状体
呈轮廓圆滑的近长方形!芽胞叉蕨的片状体呈近圆
形&下延叉蕨的性器官大小和剑叶叉蕨相近!比芽胞
叉蕨大叉蕨属与轴脉蕨属*-+相比!萌发类型均为
向心型!原叶体发育类型均为三叉蕨型!但叉蕨属的
毛状体形态较轴脉蕨属更具多样性
大部分蕨类原叶体是裸露的!它们不长毛状体
但原叶体毛状体的类型却是很多具同型孢子蕨类的
特征!亲缘关系较近的种群有相似类的毛状体*++
叉蕨属配子体的毛状体具有如下特征$"
#
#毛状体开
始出现的时间$"
B
#片状体时期$下延叉蕨和
!,
-
3.&%$%
片状体时期出现单细胞毛状体&"
Y
#幼原
叶体时期$芽胞叉蕨出现单细胞毛状体!这和
!,
;"&%#8"
-
18%
及剑叶叉蕨的单细胞毛状体出现时间
相同"
!
#毛状体的生长位置$"
B
#原叶体边缘$分
布单细胞乳突状毛状体!如片状体时期的下延叉蕨
和
!,
-
3.&%$%
)幼原叶体时期的芽胞叉蕨)
!,;"&:
%#8"
-
18%
和剑叶叉蕨以及成熟原叶体时期的下延
叉蕨)芽胞叉蕨)剑叶叉蕨)
!,
-
3.&%$%
)
!,;"&%:
#8"
-
18%
)
!,*#+%
)
!,3"9#%*%
和
!,$&%*+"*+
&
"
Y
#生长点下方以及原叶体表面$有单细胞毛状体
和多细胞毛状体!如成熟配子体时期的下延叉蕨)芽
胞叉蕨)
!,3"9#%*%
及
!,
-
3.&%$%
"
%
#毛状体
的类型$"
B
#单细胞毛状体$分布在原叶体边缘及表
面!如下延叉蕨)芽胞叉蕨)剑叶叉蕨及
+
个国外种&
"
Y
#多细胞毛状体$分布在生长点下方及原叶体表
面!如下延叉蕨和芽胞叉蕨&"
M
#二叉分支毛状体$
分布在生长点下方及原叶体表面!如芽胞叉蕨)剑叶
#(&
$
期
!!!!!!!!!!!!!!
季艳秋!等$下延叉蕨和芽胞叉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叉蕨及
!,3"9#%*%
&"
K
#三叉分支毛状体$分布在
生长点下方及原叶体表面!如芽胞叉蕨和
!,
-
3:
.&%$%
综上所述!毛状体的类型)位置和出现时间等特
征在叉蕨属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毛状体可以做
为叉蕨属种间分类的一个稳定特征
参考文献!
*
#
+
!
吴兆洪!王铸豪
,
叉蕨科*
[
+%%中国植物志
&
"
#
#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
!
+
!
OCSa [
"刘红梅#!
IBFJO
"王
!
丽#!
GaBFJLMa
"张宪春#!
"$%8,B=P71<@0/1R>@0R?=/@09N8
H
<9
T
>
H
R@071=691/89
T
>
H
R@0V/R>Q@N*
@Q@1<@R90
H
0R@67R/<7QQ71
;
@6@1R9NN76/8/@0=/0RQ/U?R@=/1M>/17
*
2
+
,<#$%5;
6
$1$%9=*,
"植物分类学报#!
""
!
;=
"
&
#$
")!(
"
/1M>/*
1@0@
#
,
*
%
+
!
[BB^ X5F2[
!
Ma^ C3X5FaS3G
!
GaBFJLMa
"张宪春#!
"$%8,B8/1@7Q0@
E
?@1<@9N@:R71RN76/8/@071=
;
@1@Q79N8
H
<9
T
>
H
R@071=
N@Q10
*
2
+
,5;
6
$1$%9%
!
"##
!
#(
$
-)+$,
*
$
+
!
BX4CF3bFO^,X>@
;
76@R9
T
>
H
R@71=N76/8
H
Q@87R/910>/
T
0
*
2
+
,>**=1#,
"
Y9R
#!
#(-%
!
=>
"
#
#$
-%)(",
*
+
+
!
FBDB^ Y4
!
4BS^ 3,J76@R9
T
>
H
R@09N>9690
T
9Q9?0N@Q10
*
2
+
,?1$%*
6
@"A"B
!
#(-#
!
:>
"
%
#$
%$$)%$+,
*
&
+
!
YOBFM5,M96
T
7Q7R/P@0R?=/@09NR>@
;
76@R9
T
>
H
R@09NN/P@1@VV9Q8=0
T
@@09N!"#$%&%
"
X@
2
+
,<3"%*C"&*=1#,
!
""+
!
?<
"
$
#$
#$#)#+!,
*
-
+
!
[5FJLO
"孟宪利#!
OCD
"李
!
勇#!
OCSYK
"刘保东#
,K@P@89
T
6@1R78
T
7RR@Q1071=R7:9196/<0/
;
1/N/<71<@9N
;
76@R9
T
>
H
R@09NN/P@0
T
@*
@0/1B0
T
/=/7<@7@
*
2
+
,0;*,?)88,?1$,
"植物学通报#!
""
!
8<
"
%
#$
!()%"&
"
/1M>/1@0@
#
,
*
+
!
[b[b35,WQ9R>78/79NR>@27
T
71@0@c@Q10
*
[
+
,X9Z
H
9
$
S1/P@Q0/R
H
9NX9Z
H
9WQ@00
!
#(&-
$
#)$$%,
*
(
+
!
张玉龙!席以珍!张金谈!等
,
中国蕨类植物孢子形态*
[
+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
%%-)##,
*
#"
+
!
王全喜!戴锡玲
,
中国水龙骨目"真蕨目#植物孢子形态在研究*
[
+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
##
+
!
G5FJaD
"曾汉元#!
KCFJYD
"丁炳扬#
,3R?=/@091R>@
;
76@R9
T
>
H
R@0=@P@89
T
6@1R/1N@Q10
*
2
+
,?)88,?1$,@"+,
"植物研究#!
""
$
#+$
)#+
"
/1M>/1@0@
#
,
@A
(
.*.+#"*",
(
.+%1
$
B.+%
#!
[/
/<789U0@QP7R/919NR>@
;
76@R9
T
>
H
R@=@P@89
T
6@1R9NN@Q1!,("#)&&"*+
c/
;
,#,3
T
9Q@0
&
c/
;
,!,3
T
9Q@
;
@Q6/17R/91
&
c/
;
,%
$
&,c/876@1R
!
7QQ9V0>9V07
T
/<78V@=
;
@<@8
&
c/
;
,-
!
,W87R@0
!
7QQ9V0>9V0>7/Q
&
c/
;
,(
$
##,
D9?1
;T
Q9R>78?0
&
c/
;
,#!,B=?8R
T
Q9R>78?0
&
c/
;
,#%,[78@
T
Q9R>78?0
&
c/
;
,#$,M>89Q9
T
870R
&
c/
;
,#+,X>@7
T
/<78P/@V9NR>@7Q<>@
;
91/?6
&
c/
;
,#&,
O7R@Q78P/@V9NR>@7Q<>@
;
91/?6
&
c/
;
,#-
!
#,X9
T
P/@V9N67R?Q@71R>@Q/=/?6
&
c/
;
,#(
$
!#,S1/<@8?87Q>7/Q/1R>@67Q
;
/1789NR>@
H
9?1
;T
Q9R>78*
8?0
&
c/
;
,!!,[?8R/<@8?87Q>7/Q091R>@0?QN7<@9NR>@7=?8R
T
Q9R>78?0
&
c/
;
,!%,3@<91=7Q
H
Q>/d9/=,
B.+%
%!
[/
/<789U0@QP7R/919NR>@
;
76@R9
T
>
H
R@=@P@89
T
6@1R9NN@Q1!,
-
%)&"
c/
;
,#,3
T
9Q@0
&
c/
;
,!
$
$,c/876@1R
&
c/
;
,+
$
-,W87R@0
&
c/
;
,
$
##,D9?1
;T
Q9R>78?0
&
c/
;
,#!,B=?8R
T
Q9R>78?0
&
c/
;
,#%,B
T
/<78P/@V9NR>@
7Q<>@
;
91/?6
&
c/
;
,#$,O7R@Q78P/@V9NR>@7Q<>@
;
91/?6
&
c/
;
,#+,X9
T
P/@V9N67R?Q@71R>@Q/=/?6
&
c/
;
,#&,S1/<@8?87Q>7/Q/167Q
;
/19NR>@
T
Q9R>*
78?0
&
c/
;
,#-
!
#,[?8R/<@8?87Q>7/Q?1=@QR>@6@Q/0R@69NR>@
T
Q9R>78?0
&
c/
;
,#(
$
!#,[?8R/<@8?87QUQ71<>@=>7/Q0?1=@QR>@6@Q/0R@69NR>@
T
Q9R>78?0,BQQ9V0>9V00@H
0?U0R71<@,
!(&
西
!
北
!
植
!
物
!
学
!
报
!!!!!!!!!!!!!!!!!!!
%$
卷
!!
图版
#!
下延叉蕨配子体发育显微观察
#,
孢子&
!,
孢子萌发&
%
$
&,
丝状体!箭示楔形顶端细胞&
-
)
,
片状体!箭示毛状体&
(
$
##,
幼原叶体&
#!,
成熟配子体&
#%,
雄配子体&
#$,
叶绿
体&
#+,
颈卵器顶面观&
#&,
颈卵器侧面观&
#-
)
#,
成熟精子器顶面观&
#(
$
!#,
幼原叶体时期出现的单细胞毛状体&
!!,
成熟原叶体表面出现的多
细胞毛状体&
!%,
次生假根
%(&
$
期
!!!!!!!!!!!!!!
季艳秋!等$下延叉蕨和芽胞叉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
图版
%!
芽胞叉蕨配子体发育显微观察
#,
孢子&
!
$
$,
丝状体&
+
$
-,
片状体&
$
##,
幼原叶体&
#!,
成熟原叶体&
#%,
颈卵器顶面观&
#$,
颈卵器侧面观&
#+,
精子器顶面观&
#&,
原叶体
边缘单细胞毛状体&
#-
)
#,
分生组织下方多细胞单列毛状体&
#(
$
!#,
分生组织下方多细胞分叉毛状体!箭示分泌物
$(&
西
!
北
!
植
!
物
!
学
!
报
!!!!!!!!!!!!!!!!!!!
%$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