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omatic Embryogenesis Induction and the Difference of Callus of Eucalyptus urophylla×Eucalyptus grandis

尾巨桉胚状体诱导及愈伤组织差异研究



全 文 :书西北植物学报!
"#$
!
%$
"
&
#$
#%$(#%#
!"#$%&#%&()$*+,""-.)/#0-/
!!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
收稿日期$
!"#$)"#)"
&修改稿收到日期$
!"#$)"$)!0
基金项目$国家星火计划"
!"##12&3""+&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4!"#%"$""#$+0"
!
4!"#!"#"""3&%&
#&广东省科技计划"
!"#!2"!"+"!#"3
#&湛
江市科技攻关"
!"##5%#"$"#"
#&湛江师范学院人才引进专项"
67#%"!
#
作者简介$欧阳乐军"
#0&+(
#!男!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林木组织培养与生物技术研究
8)9:-;
$
;
,
<=
>
:/
?!
@A
,
/B*CD=*B/
"
通信作者$曾富华!教授!主要从事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
尾巨桉胚状体诱导及愈伤组织差异研究
欧阳乐军!沙月娥!黄真池!曾富华"
"湛江师范学院!广东湛江
!$"$3
#

!
要$以尾巨桉优良无性系无菌苗茎段为外植体!通过对多种不同浓度生长调节剂组合的优化!进行胚状体诱导
研究&并对胚性与非胚性愈伤组织进行形态解剖学观察(相关生理指标检测以及相关基因荧光定量
E5F
分析!以
揭示尾巨桉胚性愈伤组织非胚性化发生的机理!为建立尾巨桉体细胞胚胎再生体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
#
#胚性
愈伤组织在
G4H"*#9
?
%
7I22H"*"#9
?
%
7JK6
培养基中诱导得到胚状体!外植体经过
"*9<;
%
7
蔗糖处理
#!A
有助于胚性愈伤组织产生胚状体!胚状体最高发生率为
#+*&L
"
!
#尾巨桉胚性与非胚性愈伤组织石蜡切片
观察发现!两者的细胞形态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胚性愈伤组织细胞体积小!排列紧密!表现出典型的胚性细胞特
征!而非胚性细胞比较大!排列疏松!细胞呈不规则形状"
%
#生理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表明!非胚性愈伤组织中蛋白
质含量(
4MK
(
EEM

52J
活性均显著低于胚性愈伤组织!非胚性愈伤组织中木质素(可溶性糖含量以及
E27

EMK
活性要高于胚性愈伤组织!二者的反肉桂酸
$)
单加氧酶基因(淀粉磷酸化酶基因(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葡
萄糖
)#)
磷酸腺苷酸转移酶基因(葡萄糖六磷酸异构酶基因(分支酸合酶基因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表达差异也
达到显著水平
关键词$尾巨桉&胚状体诱导&分化机理
中图分类号$
N3#%*#
&
N0$!*+
&
N0$$*
文献标志码$
2
$"%&#()%*+
,
"
-
./.0#01/!2(#"/&/!3.4#55.+./(."5
6&720"512"$*
34
#252(&
4
6
3
**$812"$*
34
#25
7
($/.-5
MOP2I17C
,
=/
!
4Q2P=C
)
C
!
QO2I16AC/BA-
!
68I1R=A=:
"
"
6A:/
,
-:/
?
I>
!
6A:/
,
-:/
?
!
1=:/
?
D?
!$"$3
!
5A-/:
#
9*0+&(
$
V/UA-..U=D
>
!
UAC.<9:U-BC9WS
>
<
?
C/C.-.-/D=BU-?
C/CS:U->
.UC9:U-)
B:;
>
-/C;-UCB;&
(")"*+

,
&
%%$Z!-
.
*$/01)W
>
B<9
[
:S-/
?
UACT:S-CU
>
YCSC/U
?
S?
=;:U>
<
?
C/-BB:;=.:/D/>

,
&
%%$Z!-
.
*$/01)XCSC
=.CD:.C[
;:/U.U<.U=D
>
UACBA:/
?
C.!
:/DUAC9CBA:/-.9>
<
?
C/-BB:;=.

,
&
%%$Z!-
.
*$/01)X:.SCTC:;CDUAS<=
?
A:/:;
>
@-/
?
A-.U>
U<;<
?
-B:;BA:/
?
C.
!
DCUCBU-/
?[
A
>
.-<;<
?
-)
B:;
!
W-^
=:/U-U:U-TCE5F*JA-.X[
;:/USC
?
C/)
CS:U-
,
&
%%$Z!-
.
*$/01)UAS<=
?
A.<9:U-BC9WS
>
<
?
C/C.-.*
"
#
#
4<9:U-BC9WS
>
<
?
C/C.-.X:..CSTCD-/B:;=.-/UAC
[
SC.C/BC?
%
7I22H"*"#9
?
%
7JK6*JACWC.U.<9:U-BC9WS
>
<
?
C/C)
.-.S:UC
"
#+*&L
#
X:.;:/U.USC:UCDX-UA"*9<;
%
7.=BS<.CY>
<
?
C/-B
BC;.XCSCB!
U-
?
AU:SS:/
?
C9C/U:/DA:.UAC
[
AC/>[
C>
<
?
C/-BBC;*I>
<)
?
C/-BBC;.XCSC;:S
?
C;<<.C;
>
:SS:/
?
CD:/D=.=:;
>
-SSC
?
=;:S*
"
!
#
Q-.U<;<
?
-B:;:/:;
>
.-.;:/U.
SCTC:;CDUA:UC9WS
>
<
?
C/-BBC;.C\A-W-UCDB<99"
%
#
ESU-<\-D:/UC/@
>
9C.XCSCCT:;=:UCD-/C9WS
>
<
?
C/-B:/D/>
<
?
C/-BB:;--/!-"*+

,
&
%%$Z!-
.
*$/01)*
R>
<
?
C/-BB:;-
!
EEM
!
52J
!
4MK:BU-T-U-C.:/D
[
S?
/-Y-B:/U;
>
A-
?
ACS;CTC;
UA:/UA<.C>
<
?
C/-BB:;-*R>
<
?
C/-BB:;-
!
;-
?
/-/:/D.<;=W;C.=
?
:SB!
EMK:/D
E27:BU-T-U-C..A?
/-Y-B:/U;
>
A-
?
ACS;CTC;UA:/UA<.C>
<
?
C/-BB:;-*JACSCX:.:.-
?
/-Y-B:/U
D-YYCSC/BC?
C/C9FI2C[
SC..-?
US:/.)B-//:9:UC$)9?
C/:.C
!
.U:SBA
[
A<.)
[
A>
;:.C
!
?
;=U:UA-!
?
;=B<.C)#)
[
A<.
[
A:UC:DC/
>
;
>
;US:/.YCS:.C
!
?
;=B<.C)+)
[
A<.
[
A:UC-.<9CS)
:.C
!
BA>
/UA:.C
!
E27*JACD-YYCSC/BCWCUXCC/C9WS
>
<
?
C/-BB:;=.:/D/>
"*+

,
&
%%$Z!-
.
*$/01)X:.SCTC:;CD*
:.
,
;"+!0
$
!"#$%
&
(")"*+

,
&
%%$Z!"#$%
&
(")
.
*$/01)
&
.<9:U-BC9WS
>
<
?
C/C.-.
&
D-YYCSC/U-:U-!!
尾巨桉是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桉树人工林树
种!其种苗培育一直通过组织培养扩繁的方式进
行*#+!但因不定芽分化困难!再生效率不高利用体
细胞胚再生途径进行种苗生产能增加扩繁效率!提
高种苗质量!降低种苗生产成本加之!尾巨桉胚性
细胞繁殖快!同步性好!具有很强的接受外源
KI2
的能力!是理想的外源基因转化感受态细胞*!+因
此!胚状体诱导在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离体种
子资源保存等许多方面都有广泛应用!社会(经济及
生态效益良好*%+非胚性愈伤组织"
/>
B:;=.
!
I85
#细胞壁木质素含量高!能形成物理屏障
作用阻碍农杆菌侵染!使其难以接受外源基因成功
转化*$+建立尾巨桉胚性愈伤组织"
C9WS
>
;=.
!
85
#高频发生体系是诱导尾巨桉胚状体发生的
前提!尽管桉树胚性愈伤组织及胚状体诱导比其他
组织培养途径的技术更复杂!诱导成功率低!但因胚
性细胞的特殊用途!仍成为桉树组织培养中具有发
展潜力的途径通过胚性愈伤组织和胚状体诱导成
苗并建立组培快繁的技术体系!进一步提高繁殖系
数!应是今后桉树苗木组培快繁的发展方向*+目
前!国外已有研究人员成功诱导获得桉树体细胞胚!
包括蓝桉(赤桉(柠檬桉(细叶桉等*+)0+!其中影响桉
树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和胚状体的发生影响因子有
基本培养基(激素和培养条件等但关于尾巨桉胚
状体诱导及分化机理的研究还未见报道
本实验室在前期研究工作中!通过多种植物生
长调节剂的组合运用!成功诱导得到尾巨桉胚性愈
伤组织*+本研究以尾巨桉胚性与非胚性愈伤组织
为材料!诱导获得尾巨桉胚状体!并通过对胚性与非
胚性愈伤组织在形态解剖学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检
测以及基因表达差异方面的研究!为揭示不同类型
愈伤组织形成与分化的机理以及建立尾巨桉胚状体
高频发生体系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
!
材料和方法
<*<
!

!

供试材料为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中心"湛江#提
供的尾巨桉"
!-"*+

,
&
%%$4*J*_;:]CZ!-
.
*$/01)
`*Q-;C\G:-DC/
#
KQ%!)!0
无菌苗!将粗壮幼苗嫩
茎切成长

"
399
不带芽点茎段作为外植体
<*=
!
实验方法
<*=*<
!
胚状体的诱导
!
将外植体用
"*9<;
%
7

菌的蔗糖溶液于
$a
处理
#!

!$A
!在
G4H"*
9
?
%
7I22H"*"#9
?
%
7JK6H"9
?
%
7EbEH
%"
?
%
7
蔗糖
H&
?
%
7
琼脂的培养基中诱导!得到长
势较好的胚性愈伤组织!转移到胚状体诱导培养基
*
G4HL
椰子汁"
"*!!
#
9
滤膜过滤除菌#
H"
9
?
%
7EbEH%"
?
%
7
蔗糖
H&
?
%
7
琼脂
H
不同浓度

I22
"
"*"#
(
"*"%
(
"*"9
?
%
7
#和
JK6
"
"*"
9
?
%
7
#组合+中!培养基在
#!#a
高压灭菌
!"9-/
!
培养条件为温度"
!c!
#
a
暗培养每
#$D

#

培养基!
!"D
后统计胚状体诱导情况数据利用
424
分析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百分率数据分析时经
过正弦平方根转换
胚状体发生率
d
"形成胚状体的愈伤组织块数%
接种愈伤组织总块数#
Z#""L
<*=*=
!
不同类型愈伤组织形态学差异分析
!
选取
诱导得到的胚性与非胚性愈伤组织!采用石蜡切片
法*#"+切成
#B9
% 方块作为材料!用番红
)
固绿法染
色染色后置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
<*=*>
!
不同类型愈伤组织木质素含量比较
!
称取
通过诱导得到的胚性与非胚性愈伤组织各
%*"
?
!用
研钵研碎!然后向研钵中倒入
%"97&!L
硫酸!参

e;:.等*##+紫外分光光度法测量木质素含量!
重复
%
次!
424
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
!
不同类型愈伤组织相关酶活性差异比较
!
称取
<*=*<
中诱导得到的胚性与非胚性愈伤组织各
+$%#
西
!

!

!

!

!

!!!!!!!!!!!!!!!!!!!
%$

"*$
?
于预冷的研钵中!加入
397
预冷的
"*"
9<;
%
7
磷酸缓冲液!磨成匀浆将匀浆转入
#"97
离心管!
#"""S
%
9-/
离心
#9-/
!取上清液定容至
#"97
!参照
F:
,
C.X:S-
等*#!+的方法测定提取液中
EMK
(
52J
(
4MK

EEM
的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
测定参照
2SS=D:
等*#%+的方法
<*=*@
!
不同类型愈伤组织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糖
含量的比较
!
分别称取
<*=*<
中诱导得到的胚性与
非胚性愈伤组织适量!按照张存旭*#$+的方法提取和
测定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
<*=*A
!
不同愈伤组织相关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
使

J:e:F:
公司的
FI2-.试剂盒分别提取
<*=*<
中诱导得到的尾巨桉胚性与非胚性愈伤组织

FI2
!按
JMPM_MFCTCSJS:2BC
^
E5FFJe-U
使用方法进行
BKI2
第一链的合成!荧光定量
E5F
采用
4P_F1SCC/
$
染料法!在
_VM)F2KFC:;)
J-9CE5F4
>
.UC9
上进行步骤与方法按照说明
书进行操作扩增得到的扩增曲线用于分析扩增效
率数据分析方法参照
EY:YY;
*
#
+
!用
M
[
U-BU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
!
结果与分析
=*<
!
胚状体的诱导
胚状体诱导实验结果表明"表
#
#!不同质量浓
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以及不同的处理方式对尾
巨桉胚状体的诱导率影响差异显著用
"*9<;
%
7
蔗糖溶液处理
#!A
的外植体!胚状体发生率最高

I22
浓度保持一致的情况下!随着
JK6
浓度升
高!胚状体发生率随之降低!说明低浓度的
JK6

对较适合尾巨桉胚状体的发生!当
JK6
浓度为
"*"#
9
?
%
7
!尾巨桉体胚诱导率最高可达到
#+*&L
"图版
$
!
2
"
R
#
=*=
!
不同类型愈伤组织形态学差异分析
常规的愈伤组织质量判断是通过肉眼观察判断
的!在组织形态学上!根据外观特征及其再生性(再
生方式等!愈伤组织分成胚性愈伤组织和非胚性愈
伤组织两大类经切片观察!尾巨桉淡红色胚性愈
伤组织细胞体积小!排列紧密!表现出典型的胚性细
胞特征"图版
$
!
1
(
Q
#&而非胚性细胞比较大!排列
疏松!细胞呈不规则形状"图版
$
!
V
(
f
#
=*>
!
尾巨桉胚性与非胚性愈伤组织木质素含量
比较
应用称重法测得两类愈伤组织木质素含量如图
#
所示!非胚性愈伤组织木质素含量平均为
#"*%L
!
远高于胚性愈伤组织木质素含量
#*+0L
!二者差异
达到极显著水平"图
#
#
=*?
!
尾巨桉胚性与非胚性愈伤组织的酶活性差异
比较
从图
!
可见!尾巨桉胚性愈伤组织中的
4MK

52J
以及
EEM
活性都要显著高于非胚性愈伤组

<
!
激素配比及蔗糖处理对胚状体诱导的影响
J:W;C#
!
8YYCBU.?
S?
=;:U>
<
?
C/C.-.
蔗糖处理时间
J-9CUSC:U9C/U
%
A
激素组合
1S?
=;:U%"
9
?
%
7
#
I22 JK6
接种愈伤数
I<*产生胚状体的愈伤数
I<*C9WS
>
<
?
C/C.-.
B:;=.
胚状体发生率
F:UC..<9:U-B
C9WS
>
<
?
C/C.-.
%
L
" "*#
"*"# %& ! *$c!*&WB
"*"% % # !*0c"*"BD
"*" %# " "*"c"*"D
"*# %% " "*"c"*"D
"* %$ " "*"c"*"D
#! "*#
"*"# %" #+*&c%*$:
"*"% %! ! +*%c"*"W
"*" %+ # !*3c"*"BD
"*# %! " "*"c"*"D
"* % " "*"c"*"D
!$ "*#
"*"# %& # !*&c"*"BD
"*"% %! # %*#c"*"WBD
"*" %% " "*"c"*"D
"*# %% " "*"c"*"D
"* %3 " "*"c"*"D
!!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在
"*"
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
74K
法多重比较#
I$
JACD-YYCSC/U/?
/-Y-B:/UD-YYCSC/BC:9?
USC:U9C/U.:U"*";CTC;
"
>
2IMb2X-UA74KUC.U
#
*
&$%#
&

!!!!!!!!!!!!!
欧阳乐军!等$尾巨桉胚状体诱导及愈伤组织差异研究
织!而
E27

EMK
活性均显著低于非胚愈伤组织
这说明与木质素合成相关的酶!如
E27

EMK

非胚性愈伤组织中升高!非胚性愈伤组织中木质素
含量高于高于胚性愈伤组织!这与前述测得的两类
愈伤中木质素含量差异结果是一致的
=*@
!
尾巨桉胚性与非胚性愈伤组织可溶性糖及蛋
白质含量的比较
测得两类愈伤组织蛋白质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
水平!非胚性愈伤组织蛋白质含量为
!*!09
?
%
?
!远
低于胚性愈伤组织的
*$%9
?
%
?
"图
%
#胚性愈伤
组织可溶性糖含量为
#*#0L
!低于非胚性愈伤组织
的含量
!*$#L
""图
%
#!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说明非
胚性愈伤组织淀粉分解较快!可溶性糖含量较高
=*A
!
尾巨桉胚性与非胚性愈伤组织的相关基因表
达差异
以胚性与非胚性愈伤组织总
FI2
逆转录所得
BKI2
为模板进行荧光定量
E5F
反应!能得到分布
较为均匀(线性关系较好的曲线!且同一类型愈伤基
因的扩增表达曲线重复性较好在非胚性愈伤组织
中!基因转录水平提高了的相关基因有反肉桂酸
$)
单加氧酶基因(淀粉磷酸化酶基因(谷胱甘肽硫转移

#
!
不同类型愈伤组织木质素含量
85*
胚性愈伤组织&
I85*
非胚性愈伤组织&下同
R-
?
*#
!
2/:;
>
.-.?
/-/B85*89WS
>
&
I85*I>
<
?
C/-B
B:;-
&
JAC.:9C:.WC;
!
!
不同类型愈伤组织相关酶活性分析
R-
?
*!
!
2/:;
>
.-.C/@
>
9C.YS<9D-YYCSC/UB:;-
酶基因(葡萄糖六磷酸异构酶基因(分支酸合酶基因
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相对胚性愈伤组织!上述
基因表达量分别提高了
!*0+
(
#3*!0
(
3*%!
(
#!*!0
(
0*0#

+*$
倍只有葡萄糖
)#)
磷酸腺苷酸转移酶
在胚性愈伤组织中的转录水平比非胚性愈伤组织中
的表达量相对提高了
!*+&
倍"图
$
#
%
!

!

本研究通过应用不同浓度的
JK6

I22

合!诱导尾巨桉胚性愈伤组织及体胚发生已有研
究发现!
JK6
具有很强的细胞分裂素活性!很多难
以再生的植物应用
JK6
获得胚状体和再生植
株*#++
J-W<]
*
#&
+在利用
+)_2
诱导了尾叶桉的器官
发生再生!而利用
JK6
不仅通过器官发生途径再
生!还实现了胚状体再生国外在桉树植株再生的

%
!
不同类型愈伤组织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差异
R-
?
*%
!
2/:;
>
.-.[
S:/D.<;=W;C.=
?
:SYS<9D-YYCSC/UB:;-

$
!
愈伤组织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
反肉桂酸
$)
单加氧酶基因&
!*
淀粉磷酸化酶基因&
%*
谷胱甘肽硫
转移酶基因&
$*
葡萄糖
)#)
磷酸腺苷酸转移酶基因&
*
葡萄糖六磷酸
异构酶基因&
+*
分支酸合酶基因&
*
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
R-
?
*$
!
V/D=BCDC[
SC..-:/:;
>
.-.?
C/C.
#*JS:/.)B-//:9:UC$)9?
C/:.C
&
!*4U:SBA
[
A<.
[
A>
;:.C
&
%*1;=U:UA-&
$*1;=B<.C)
#)
[
A<.
[
A:UC:DC/
>
;
>
;US:/.YCS:.C
&
*1;=B<.C)+)
[
A<.
[
A:UC-.<9CS:.C
&
+*5A>
/UA:.C
&
*E27
3$%#
西
!

!

!

!

!

!!!!!!!!!!!!!!!!!!!
%$

研究报道中!应用
"*"#
"
"*9
?
%
7JK6
诱导尾叶
桉(尾巨桉和蓝桉的愈伤组织最适合!取得较好的结
果本研究结果显示
"*#9
?
%
7I22

"*"#9
?
%
7JK6
组合较适宜胚状体的诱导本研究还发现
外植体在
$a
下经过
"*9<;
%
7
蔗糖处理
#!A
!得
到的胚性愈伤组织活性较强!能提高胚状体发生率!
但胚状体诱导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胚性愈伤组织与非胚性愈伤组织在组织形态学
以及生理生化水平上都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本研究
切片观察结果显示尾巨桉胚性愈伤组织细胞体积
小!排列紧密!表现出典型的胚性细胞特征&而非胚
性细胞比较大!排列疏松!细胞呈不规则形状!与前
人在桉树不同愈伤组织切片观察的结果基本一
致*#3+王兰等*#0+发现在水稻的合子胚发育过程中
纤维素含量有一个渐渐增加过程!而木质素含量是
减小的由于木质素在细胞壁中有支撑细胞强度的
作用!正因如此!非胚性愈伤结构致密!不易分散&而
胚性愈伤则结构松散!呈颗粒状!易破碎*!")!#+本研
究中!尾巨桉非胚性愈伤组织木质素含量远高于胚
性愈伤组织!是其含量的
+
倍左右!差异达到极显著
水平
植物胚性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相关酶类的活
性变化也十分明显李桢等*!!+发现棉花非胚性愈
伤组织中参与木质素代谢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含量要
低于胚性愈伤组织过氧化物酶是与木质素合成最
后过程中的另一种关建酶!随着杨树中的过氧化物
酶含量下降!木质素含量也随之大幅度下降*!%+黄
真池等*!$+发现具有高分化能力的尾叶桉浅绿色愈
伤组织的
EMK
(
4MK
(
52J

EEM
的活性都要高
于褐色和白色愈伤组织
F:
,
C.X:S-
等*!+报道!香
合欢"
2%3141$+0+*$(1))15$
#具分化能力愈伤组织

52J
活性明显高于不具分化能力的愈伤组织
EEM

4MK

52J
一样能够清除植物体内活性
氧!他们在胚性愈伤组织与体胚发生过程中有着明
显的变化!共同调节体胚发生的分化和发育本研
究中发现尾巨桉胚性愈伤组织中的
4MK

52J
以及
EEM
活性都要显著高于非胚性愈伤组织!而
E27

EMK
的活性则是非胚性愈伤组织中表现更
高说明胚性愈伤组织的生理代谢能力较强!清除
活性氧自由基的能力高!活力旺盛而
E27

EMK
都是木质素合成代谢中的关健酶!他们的含量
与木质素合成的量成正相关!因此!非胚性愈伤组织

E27

EMK
的活性高于胚性愈伤组织
关于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分子机理普遍认
为!体细胞转化为胚性细胞的分子基础是基因差别
表达的结果本研究中测定的反肉桂酸
$)
单加氧
酶基因!是木质素合成的关健酶荧光定量
E5F

结果表明!该基因在非胚性愈伤组织中转录水平有
较大提高淀粉磷酸化酶是淀粉磷酸化分解的关键
酶该基因的表达量提高说明在非胚性愈伤组织中
淀粉分解较快谷胱甘肽硫转移酶能偶联植物体内
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减少其对机体的伤害谷胱
甘肽硫转移酶基因在非胚性愈伤组织中表达上调!
是愈伤组织对不利环境的一种应答葡萄糖六磷酸
异构酶是催化葡萄糖六磷酸和果糖六磷酸相互转化
的酶!该基因表达量增加!说明在非胚性愈伤组织中
糖代谢速度较快而本研究测定的葡萄糖
)#)
磷酸
腺苷酸转移酶是淀粉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酶在
非胚性愈伤组织中!该基因转录水平下调!说明了在
非胚性细胞中淀粉合成降低!这与前面所述的淀粉
磷酸化酶基因在非胚性愈伤组织中表达上调是一
致的
分支酸合酶是合成苯丙氨酸的关键酶!而苯丙
氨酸解氨酶是催化苯丙氨酸或者酪氨酸转化成反式
肉桂酸!是苯基丙烷类物质合成的关键酶!上述两种
酶基因表达量在非胚性愈伤组织中提高!说明植物
次生代谢增强!木质素合成增加这与非胚性愈伤
组织中木质素含量高的结果是一致的上述基因的
荧光定量
E5F
结果表明!与苯基丙烷类物质生物合
成(蔗糖淀粉代谢等相关基因在胚性与非胚性愈伤
组织中表达差异较大基因表达水平的不同是形成
不同愈伤形态及内部生理生化差异的关键
尾巨桉胚性愈伤组织诱导与体胚发生受多种因
素影响!目前!桉树体细胞胚胎诱导还存在诱导率
低(同步化调控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且不同树种与不
同材料间差异也十分明显!对植物体细胞胚产生的
机制还尚未完全掌握!因此还须做进一步系统深入
的研究
参考文献!
*
#
+
!
MOP2I17f
"欧阳乐军#!
7VNQ
"李琼华#!
QO2I16Q5Q
"黄真池#!
6($%*8YYCBU.[
;:/USC)
?
C/CS:U-&
(")"*+

,
&
%%$Z!"#$%
&
(")
.
*$/01)
*
f
+
*7+"*/$%+
8
9+*(,:6)(2;<=/1>6*)1(
&
"
I:U*4B-*8D-*
#"西北农林科技大
0$%#
&

!!!!!!!!!!!!!
欧阳乐军!等$尾巨桉胚状体诱导及愈伤组织差异研究
学学报,自然版#!
"#!
!
?B
"
!
#$
&0(3$
"
-/5A-/C.C
#
*
*
!
+
!
欧阳乐军
*$112
基因克隆及在尾巨桉中的诱导表达研究*
K
+
*
长沙$湖南农业大学!
"#!*
*
%
+
!
4Q2P8
"沙月娥#!
MOP2I17f
"欧阳乐军#!
E8I14Q
"彭
!
舒#!
6($%*E;:/U;CUSC
?
C/CS:U->
<
?
C/C.-.:/D
?
C/CU-B
US:/.Y>[
U=.
*
f
+
*?%$/(?,
&
)1+%+
.&
7+"*/$%
"植物生理学报#!
"#!
!
?C
"
$
#$
%!(%%!
"
-/5A-/C.C
#
*
*
$
+
!
沙月娥!尾巨桉胚状体诱导及胚性与非胚性愈伤组织差异研究*
K
+
*
长沙$湖南农业大学!
"#%*
*

+
!
MOP2I17f
"欧阳乐军#!
QO2I16Q5Q
"黄真池#!
4Q2P8
"沙月娥#!
6($%*8YYCBU.>
/UACU-BB
>
U<]-/-/E_O>
<
?
C/)
-BB:;=.-/D=BU-[
;:/USC
?
C/CS:U-&
(")"*+

,
&
%%$Z!-
.
*$/01)
*
f
+
*?%$/(?,
&
)1+%+
.&
7+"*/$%
"植物生理学报#!
"##
!
?D
"
3
#$
&3(&0#
"
-/5A-/C.C
#
*
*
+
+
!
EVIJM1
!
4V7b24
!
I8b847
!
2F2O1M5
!
6($%*Q-.U>
U<;<
?
-B:;BA:/
?
C.:/DSC.CSTC:BB=9=;:U-?
.<9:U-BC9WS
>
<
?
C/C.-.-/
!"#$%
&
(")
.
%+3"%")
*
f
+
*@*66)
!
"#"
!
=?
"

#$
&+%(&+0*
*
&
+
!
EF2e24Q G1
!
1OFOGOJQVe*4<9:U-BC9WS
>
<
?
C/C.-.:/D
[
;:/USC
?
C/CS:U-&
(")(6*6(1#+*/1)49
*
f
+
*A"**6/(B#16/#6
!
!""
!
CC
"
%
#$
#%##(#%#+*
*
3
+
!
EF2e24Q G1
!
1OFOGOFJQVe*8YYCBU.>[
C;:/U:/D:
?
C
!
[
;:/U
?
S?
=;:U?
UA>
)
<
?
C/C.-.:/D
[
;:/USC
?
C/CS:U-&
(")#$5$%0"%6/)1)
*
f
+
-?%$/(A6%%
!
@1))"6$/0C*
.
$/A"%("*6
!
"#"
!
"
#
#$
#%(!"*
*
0
+
!
J8FGV1IMIVFF
!
`2I1Ef
!
QO5P*4<9:U-BC9WS
>
<-/D=BU-&
(")0"//11
*
f
+
-?%$/(A6%%
!
@1))"6$/0C*
.
$/A"%("*6
!
#00+
!
?@
"
!
#$
#!0(#%!*
*
#"
+
!
陈春玲
*
龙眼体细胞胚胎发生机理的初步研究*
K
+
*
福州$福建农林大学!
""#*
*
##
+
!
e724MI*J2EEVJC.UGCUA$
2B-D)-/.<;=W;C;-
?
/-/-/X<[
=;
[
*
G
+
*2U;:/U:
$
J2EEVESC..
!
#033
$
3!*
*
#!
+
!
F2f84` 2FVb
!
E27V` 27e*ECS<\-D:.C:/DB:U:;:.CBA:/
?
C.D=S-/
?
1/>1(*+:DTC/U-U-<=..A<?
:/<
?
C/C.-.YS<9A
>[
>
;.3141$+0+*$(1))15$7*Y*
"
_C/UA
#*
f
+
-2#($?,
&
)1+%+
.
1$6?%$/($*"5
!
""3
!
>B
"
+
#$
3!(3%!*
*
#%
+
!
2FFOK2455
!
4MO621G
!
27G8VK2G
!
6($%**2/:U<9-B:;:/DW-&
(")
"*+

,
&
%%$B:;=.9[
A<
?
C/C.-.1/>1(*+
*
f
+
-?%$/(A6%%@1))"6$/0C*
.
$/A"%("*6
!
"""
!
A>
"
!
#$
#$%(#$*
*
#$
+
!
张存旭
*
栓皮栎体细胞胚胎发生及生化特性的研究*
K
+
*
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
#
+
!
ER2RR7G `*FC;:U-TCC[
SC..-"
F84J
#
Y?
S<=
[
)X-.CB<9
[
:S-.>
.-.SC..--/SC:;)U-9CE5F
*
f
+
-9"#%61#2#10)E6)6$*#,
!
""!
!
>B
"
0
#$
!$0(!0*
*
#+
+
!
5Q8IPR
"陈云凤#!
6Q2I15QF
"张春荣#!
QO2I1g
"黄
!
霞#!
6($%*8YYCBU>
<
?
C/C.-.[
;:/U
*
f
+
*?%$/(
?,
&
)1+%+
.&
A+55"/1#$(1+/)
"植物生理学通讯#!
""+
!
?=
"
#
#$
#!&(#%!
"
-/5A-/C.C
#
*
*
#&
+
!
JV_Me2
!
_725eQ27I`
!
EM`8Ff_
!
K2b8PGF*M
[
U-9-@CD
[
;:/USC
?
C/CS:U-?
A
>[
>
;.!"#$%
&
(")"*+

,
&
%%$
*
f
+
-?%$/(B#16/#6
!
#00
!
<"
#
#$
#%0(#$*
*
#3
+
!
KV_gFF
!
NOV48IF5
!
_MI25
!
6($%*E;:/USC
?
C/CS:U->
;CD>
C[
;:/U.&
(")#$5$%0"%6/)1)KCA/:/DA-.U<;<
?
-)
B:;.U=D
>
?
:/<
?
C/C.-.1/>1(*+
*
f
+
*F*$41%1$/2*#,1>6)+
8
F1+%+
.&
$/0@6#,/+%+
.&
!
"#"
!
@>
"
!
#$
%##(%#3*
*
#0
+
!
`2I17
"王
!
兰#!
7VOgK
"刘向东#!
7OP1
"卢永根#!
6($%*8/D<.
[
CS9DCTC;<
[
9C/U-/:=U[
;<-DS-BC
$
UACDCTC;<
[
9C/UBC;=;<.CX:;>
CSBC;
!
.U:SBA:BB=9=;:U-[
CS9:/DY%
.AC:UA);-]C.US=BU=SC
*
f
+
*A,1/6)67+"*D
/$%+
8
E1#6B#16/#6
"中国水稻科学#!
""$
!
"
+
#$
"&(#$
"
-/5A-/C.C
#
*
*
!"
+
!
6Q2I1J
"张
!
涛#
*Q-.U<;<
?
-B:;.U=D-C.>
<
?
C/C.-.-/!*"#$)$(1>$ G-;*
*
f
+
-2#($G+*(1#"%("*$6B1/1#$
"园艺学报#!
!""&
!
>?
"
#
#$
#%#(#%$
"
-/5A-/C.C
#
*
*
!#
+
!
bMIKF2eMP26
!
5PVeIMb2G
!
87V24Mb2e
!
6($%*5S
>
>
.
[
S=BC:/D-U.:..?
S!
:/:)
U<9-B:;YC:U=SC.:/D
[
<;
>
:9-/C.>
<
?
C/-BB=;U=SC.
*
f
+
-@*66?,
&
)1+%+
.&
!
"#"
!
>B
"
#"
#$
%($3*
*
!!
+
!
7V6Q
"李
!
桢#!
`2I1Q6Q
"王宏芝#!
7VFR
"李瑞芬#!
6($%*7-
?
/-/W-<.
>
/UAC.-.:/D9:/-
[
=;:U-[
;:/U.:/D=U-;-@:U-C/CS
?>
*
f
+
-A,1/6)6F"%%6(1/+
8
F+($/
&
"植物学报#!
""0
!
??
"
%
#$
!+!(!&!
"
-/5A-/C.C
#
*
*
!%
+
!
12_27KMI5G
!
7ME86)48FF2IMG
!
2E8KF8IM
!
6($%*5;?
:/D9<;CB=;:SBA:S:BUCS-@:U-[
CS<\-D:.C-.>
9C
YS<9@-//-:C;C
?
:/.
!
:/C/@
>
9C-/T<;TCD-/H1
.
/1/31+)
&
/(,6)1)
*
f
+
*?%$/(?,
&
)1+%+
.&
!
""
!
<>E
"
%
#$
##%3(##$*
*
!$
+
!
QO2I16Q5Q
"黄真池#!
MOP2I17f
"欧阳乐军#!
68I1RQ
"曾富华#!
6($%*FC;:U-[
WCUXCC/W=DD-YYCSC/U-:U-[
A
>
.-<;<
?
-B:;:/DW->[
C.&
(")"*+

,
&
%%$4*J*_;:]CB:;=.
*
f
+
-?%$/(?,
&
)1+%+
.&
A+55"/1#$(1+/)
"植物生理学通讯#!
"#"
!
?A
"
!
#$
#$&(#$0
"
-/5A-/C.C
#
*
*
!
+
!
F2f84` 2FVb
!
E27V` 27e*ECS<\-D:.C:/DB:U:;:.CBA:/
?
C.D=S-/
?
1/>1(*+:DTC/U-U-<=..A<?
:/<
?
C/C.-.YS<9A
>[
>
;.3141$+0+*$(1))15$7*Y*
"
_C/UA
#*
f
+
-2#($?,
&
)1+%+
.
1$6?%$/($*"5
!
""3
!
>B
"
+
#$
3!(3%!*
"%#
西
!

!

!

!

!

!!!!!!!!!!!!!!!!!!!
%$

!!
图版
$!
尾巨桉胚状体发生及愈伤组织石蜡切片
2*
胚性愈伤组织&
_
(
5*
胚状体&
K
"
R*
胚状体萌发的幼苗&
1
(
Q*
胚性愈伤组织&
V
(
f*
非胚性愈伤组织
F7&.
$!
E:S:YY-/.CBU->
<
?
C/C.-.:/DB:;-
,
&
%%$Z!-
.
*$/01)
R-
?
*2*89WS
>
<
?
C/-BB:;=.
&
R-
?
*_
!
5*4<9:U-BC9WS
>
<.
&
R-
?
*K
"
R*4CCD;-/
?
.-/D=BCDYS<9.<9:U-BC9WS
>
<.
&
R-
?
*1
!
Q*89WS
>
<
?
C/-BB:;-
&
R-
?
*V
!
f*I>
<
?
C/-BB:;-
#%#
&

!!!!!!!!!!!!!
欧阳乐军!等$尾巨桉胚状体诱导及愈伤组织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