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书西北植物学报!
"#$
!
%$
"
&
#$
#!#(#!&
!"#$%%&()$*+,""-.)/#0-/
!!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0+#""")$"!*+!"#$+"&+#!#
收稿日期$
!"#$)"%)!,
&修改稿收到日期$
!"#$)",)#&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11#"##"*
#
作者简介$张
!
淼"
#22(
#!女!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小麦遗传育种研究工作
3)45.6
$
/78.4894
!
#!,+:;4
"
通信作者$马翎健!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小麦抗病分子育种及雄性不育机理研究工作
3)45.6
$
456.0
<-
.50
!
0=/85>+?@8+:0
人工合成小麦
$%&(
条锈病成株抗性
基因的鉴定及分子标记定位
张
!
淼#!!张增艳!!蒲宗君%!叶兴国!!郑建敏%!徐世昌$!
冯
!
晶$!魏学宁!!马翎健#"
"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学院!陕西杨陵
!#""
&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
工程%农业部麦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北京
#"""2#
&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成都
,#"",,
&
$
中国农业科学院
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
#"""$
#
摘
!
要$以硬粒小麦
)
粗山羊草人工合成小麦
AB#2$
(感病品种)铭贤
#,
*及其杂交组合的正反交
C
#
以及
AB#2$
%)铭
贤
#,
*
C
!
(
C
!
$
%
家系为材料!鉴定其条锈病抗性!对
AB#2$
条锈病抗性进行遗传分析&采用
DDE
分子标记技术和集
群分离分析法进行多态性筛选!以
C
%
抗病鉴定数据为依据!对
AB#2$
中条锈病抗性基因进行分子标记定位结果
显示$"
#
#
AB#2$
在苗期抗性鉴定中!对
%"
种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表现抗性!但对中国四川新出现的条锈菌生理小
种
F!,
表现苗期感病&在田间成株抗性接种鉴定中!
AB#2$
对中国流行的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条中
%!
(条中
%%
(水
源
$
(水源
*
(水源
&
和
F!,
等表现出成株抗性"
!
#
AB#2$
中条锈病抗性由隐性基因位点控制"
%
#仅检测到一个
控制条锈病抗性的
GHI
位点!位于
#J
染色体上
K
<
=4#2
和
K=4:,!,
之间!暂时命名为
G
L
M+99
+
#J
!在四川和北
京
!
个环境中可分别解释
AB#2$
中
#%+%,N
和
#2+"&N
的成株抗性贡献率"
$
#
G
L
M+99
+
#J
位点的
%
个
DDE
标记和
!"#*
的
#
个
DDE
标记可以区分该位点与
#J
染色体上的其他抗条锈病基因!如
!"#*
(
!"!$
和
!"!,
%
!"#$$!
表
明
G
L
M+99
+
#J
位点在小麦条锈病的抗病育种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合成小麦&条锈菌&条锈病抗性基因&隐性基因位点&
DDE
标记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志码$
1
%!)*+#,#-.+#"*.*!/"0)-10.2/.
33
#*
4
",5!10+6
3
0.*+
7+2#
3
)819+8)9#9+.*-)#*7
:
*+;)+#-<;).+$%&(
OP1QRS.5;
#
!
!
OP1QRO?0
!
!
TUO;0
<-
80
%
!
V3K.0
<<
8;
!
!
OP3QRW.504.0
%
!
KUD7.:750
<
$
!
C3QRW.0
<
$
!
X3BK8?0.0
<
!
!
S1I.0
<-
.50
#
"
"
#A;6?
<
?;>1
<
M;0;4
L
!
Q;MY7=?/Y1ZCU0.[?M/.Y
L
!
V50
<
6.0
<
!
D7550\.!#""
!
A7.05
&
!H7?Q5Y.;056]?
L
C5:.6.Y
L
>;MAM;
^
R?0?E?/;8M:?/50@R?0?Y.:B4
^
M;[?4?0Y
!
B0/Y.Y8Y?;>AM;
^
D:.?0:?
!
A7.0?/?1:5@?4
L
;>1
<
M.:86Y8M56D:.?0:?/
!
J?.
-
.0
<
#"""2#
!
A7.05
&
%AM;
^
E?/?5M:7B0/Y.Y8Y?
!
D.:7801:5@?4
L
;>1
<
M.:86Y8M56D:.?0:?/
!
A7?0
<
@8,#"",,
!
A7.05
&
$B0/Y.Y8Y?;>T650YTM;Y?:)
Y.;0
!
A7.0?/?1:5@?4
L
;>1
<
M.:86Y8M56D:.?0:?/
!
J?.
-
.0
<
#"""$
!
A7.05
#
5=9+2.-+
$
1/
L
0Y7?Y.:=7?5Y6.0?AB#2$
!
/8/:?
^
Y._6?=7?5Y:86Y.[5MS.0
<
\.50#,
!
Y7?C
#
M?:.
^
M;:56:M;//?/
_?Y=??0AB#2$50@S.0
<
\.50#,
!
C
!
50@C
!
$
%
^
;
^
865Y.;0/;M.
<
.05Y?@>M;4Y7?:M;//AB#2$
%
S.0
<
\.50#,
=?M?8/?@5/Y7?
^
650Y45Y?M.56/Y;?^
6;M?Y7?
<
?0?Y.:_5/./;>Y7?M?/./Y50:?.0AB#2$+D.4
^
6?/?
`
8?0:?M?)
^
?5Y
"
DDE
#!
_86a?@/?
<
M?
<
50Y5056
L
/./
"
JD1
#
50@Y7?C
%
^
;
^
865Y.;0
*
/@./?5/?@5Y5=?M?8/?@Y;45
^
Y7?M?)
/./Y50:?
<
?0?
%
6;:8/.0AB#2$+
"
#
#
H7?M?/86Y;>M?/./Y50:?Y?/Y.0@.:5Y?@Y75YAB#2$/7;=?@M?/./Y50:?Y;%"
./;65Y?/;>%&?\:?
^
YF!,5Y/??@6.0
<
/Y5
<
?50@/7;=?@M?/./Y50:?Y;A7.0?/?
^
M?[5.6.0
<
./;65Y?/;>%&
!
.0)
:68@.0
<
AVE%!
!
AVE%%
!
AV)D8$
!
AV)D8*
!
AV)D8&50@F!,5Y5@86Y)/Y5
<
?+
"
!
#
H7?
<
?0?Y.:5056
L
/./.0@.:5)
Y?@Y75YY7?/YM.
^
?M8/YM?/./Y50:?.0AB#2$=5/45.06
L
:;0YM;6?@_
L
5M?:?//.[?6;:8/+
"
%
#
B0Y7.//Y8@
L
!
;06
L
;0?GHI=5/>;80@;0:7M;4;/;4?#J
!
054?@G
L
M+99
+
#J
!
?^
65.0.0
<
#%+%,N;>
^
7?0;Y
L^
.:[5M.50:?.0
D.:7850TM;[.0:?50@#2+"&N.0J?.
-
.0
<
+BY=5/>650a?@_
L
K
<
=4#250@K=4:,!,+
"
$
#
H7M??DDE45Ma?M/
6.0a?@=.Y7G
L
M+99
+
#J50@;0?DDE45Ma?M>;M!"#*:;86@@./:M.4.05Y?G
L
M+99
+
#J>M;4Y7?;Y7?MM?/./Y50Y
<
?0?/;0#J
!
/8:75/!"#*
!
"!$50@!"!,
%
!"#$$!+H7./6;:8/45
L
_?
^
;Y?0Y.56
L
5
^^
6.?@.0=7?5YM?/./Y)
50:?_M??@.0
<
Y;/YM.
^
?M8/Y+
>)
:
?"2!9
$
/
L
0Y7?Y.:=7?5Y
&
%())*+*,&"**
-
."/*&>+/
^
+"**)*
&
/YM.
^
?M8/YM?/./Y50:?
<
?0?
&
M?:?//.[?
<
?0?6;)
:8/
&
/.4
^
6?/?
`
8?0:?M?
^
?5Y
"
DDE
#
45Ma?M
!!
小麦条锈病是由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
%()0
)*+*,&"**
-
."/*&>+/
^
+"**)*
#引起的一种全球分布
最广(最具毁灭性的小麦病害!也是中国小麦生产上
最重要的病害之一!主要危害中国西北(西南(华北
和淮北冬麦区以及西北春麦区的小麦生产,#-其孢
子可借助风力传播数百甚至数千公里!造成条锈病
菌的广泛蔓延!甚至在严重的年份导致条锈病的大
流行,!-条锈病常引起籽粒皱缩及植物生长发育减
弱!从而降低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
年发生在
中国的条锈病大流行感染了
##
个省大约
,,"
万公
顷的小麦!致使当年粮食产量减产
#%"
万吨,$)*-近
年来!中国条锈病流行程度较
!""!
年大流行相比偏
轻!
""
"
!"#%
年!平均每年发生面积约
!%"
万公
顷,)#"-!但仍是危害中国小麦生产的严重病害之一
实践证明!筛选(培育和种植抗条锈病品种才是
最为经济有效且环保的防治方法,##)#!-小麦条锈病
抗性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全生育期抗性!另一类是
成株抗性!这
!
种抗性都已经在小麦育种项目中得
到应用全生育期抗性一般都具有生理小种专化性
并且很容易被毒性更强的生理小种克服!从而导致
短期内抗性丧失!这类抗病性既不持久也不稳定
而成株期抗性无小种专化性或专化性弱!减少了品
种对病原菌生理小种的选择压力!具有抗病性持久
并稳定的特点,#%-但是成株期抗性经常受到植株
生长阶段(气温(湿度和接菌量等因素的影响,!!#%-
若合理利用这
!
种抗病性基因!聚合不同基因!有助
于提高品种的抗性和抗谱!能够为小麦抗病育种提
供一个水平更高(抗性相对持久的抗病性,#$-迄今
为止!位于
*$
个基因位点上的
*&
个小麦抗条锈病
基因在国际上已被正式命名!均来自于普通小麦及
其野生近缘种"
7YY
^
$%%
===+/7.
<
?0+0.
<
+5:+
-^
%
=7?5Y
%
a;48
<
.
%
<
?0?/
%
@;=06;5@+
-
/
^
#!还有许多暂
时命名的抗性基因被发掘出来,#*)#,-其中大多数抗
性基因表现为全生育期抗性和生理小种专化性!其
抗谱窄!较易被毒性谱广的毒性小种克服,#&-由于
条锈病菌生理小种的高变异性!许多曾经在小麦生
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抗性基因已经丧失抵抗
力,#2)#-例如条中
%!
毒性小种的出现!使携带
!"
抗性基因的小麦栽培品种和)繁
,
*的衍生品种均表
现感病!导致了
!""!
年条锈病的大流行,$-
!"*
(
!"#*
(
!"!$
和
!"!,
%
!"#$$!
等一些全生育期抗病
基因!对中国的条锈病流行小种条中
%!
表现抗性!
然而!
"#"
年新毒性突变株
F!,
在四川(甘肃等多
个省区出现,!"-!表现出更强的致病力!使含有
!"#$$!
的主栽品种)川麦
$!
*和其它含有
!"!,
的
小麦品种都失去抗性,!#-至今!仍然没有对
F!,
有
效的抗性资源报道出现
为创新小麦抗病遗传资源!国际玉米小麦改良
中心"
ABSSVH
#利用不同品种硬粒小麦的
1J
基
因组和山羊草属的
b
基因组!人工合成(创制一系
列硬粒小麦
)
粗山羊草人工合成小麦新种质!国内外
多个实验室已从上述人工合成小麦中鉴定出多个抗
性材料,#2!#)!!-本实验室从引自
ABSSVH
的
#"!
份硬粒小麦
)
粗山羊草人工合成小麦中!鉴定出
AB#2$
对中国的流行生理小种条中
%!
(条中
%%
(水
源
$
(水源
*
(水源
&
和
F!,
表现出成株抗性
本研究对硬粒小麦
)
粗山羊草人工合成小麦新
种质
AB#2$
中抗条锈病基因进行遗传分析和
DDE
标记分析!筛选与该基因紧密连锁的
DDE
标记!为
小麦抗条锈病育种提供新的抗性基因资源以及辅助
选择的标记
#
!
材料和方法
&+&
!
供试材料
抗条锈病的硬粒小麦
)
粗山羊草人工合成小麦
AB#2$
"系谱为
V1E
%
12
3
*4.
5
&,(&)6**$%
#由国际
!!#
西
!
北
!
植
!
物
!
学
!
报
!!!!!!!!!!!!!!!!!!!
%$
卷
玉米小麦改良中心"
ABSSVH
#提供!系从引自
AB)
SSVH
的
#"!
份硬粒小麦
)
粗山羊草人工合成小麦
中鉴定出来感病小麦品种)铭贤
#,
*由中国农业
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徐世昌研究员提供
AB#2$
(
)铭贤
#,
*及其杂交种正反交
C
#
以及
AB#2$
%)铭贤
#,
*自交后代
C
!
$
%
家系均在四川和北京种植!
AB#2$
%)铭贤
#,
*
C
!
群体在四川省种植!用于对
AB#2$
中 抗 性 基 因 的 分 析
VM#*
%
,c 1[;:?YD
"
1[D
#(
VM!$
%
%c1[D
(
VM!,
%
%c1[D
和)川麦
$!
*
分别含有位于
#J
染色体上的
!"#*
(
!"!$
(
!"!,
和
!"#$$!
这
$
个全生育期抗性基因,#*-!这
$
种材料
用于比较
AB#2$
及其他材料的抗病程度的表现型
&+@
!
条锈病菌和条锈病接菌试验
将
%#
个条锈病生理小种用于
AB#2$
(
VM#*
%
,c
1[D
(
VM!$
%
%c1[D
(
VM!,
%
%c1[D
)川麦
$!
*()铭
贤
#,
*和
1[D
的苗期接菌试验待小麦长至一叶
一心期进行接菌!并将接菌后的幼苗放置在温度为
d
"
##d
(湿度为
#""N
的露水室
!$7
!然后转移
到温度为
#$d
"
#,d
(
#,7
光照%
27
黑暗光周期
的温室&
#$
"
#*@
后!当条锈病在)铭贤
#,
*叶片上
充分发病时!按照反应型
"
"
$
划分等级反应型被
简化为
!
个等级$
"
"
!
级为抗病!
%
"
$
级为感
病,!%-
在田间成株抗性鉴定试验中!混合小种"含有条
中
%!
(条中
%%
(水源
$
(水源
*
(水源
&
和
F!,
#被用
于鉴定材料的成株抗性在三叶期!对
AB#2$
()铭
贤
#,
*及其正反交
C
#
代以及
AB#2$
%)铭贤
#,
*的
C
!
群体(
C
!
$
%
家系进行第一次接菌!为保证条锈菌充
分接种!试验材料发病完全!
#"@
之后再进行第二
次接菌
&AB
!
CD5
提取和
778
标记分析
参照
D75M
^
等,!$-描述的基因组
bQ1
的提取方
法!提取
AB#2$
()铭贤
#,
*和
C
!
$
%
家系小麦植株的
叶片基因组
bQ1
选取
*
个高抗
C
!
$
%
家系的
bQ1
等量混合构成抗病池"
J
E
#!
*
个高感
C
!
$
%
家系的
bQ1
等量混合构成感病池"
J
D
#采用集群分离分
析"
JD1
#法和
DDE
分子标记进行多态性筛选,##!*-
根据
Ee@?M
等,!,-(
D;4?M/
等,!&-和
7YY
^
$%%
=7?5Y+
^
=+8/@5+
<
;[
%的报道!选取
**$
对
DDE
引
物"奥科公司合成#用于筛选与
AB#2$
中抗性基因连
锁的标记
!"
#
ITAE
反应体系含
!c7,
8
S5/)
Y?MS."由
7,
8
bQ1 T;6
L
4?M5/?
(
TAE J8>>?M
(
S
<
!f和
@QHT/
以及
TAE
稳定剂和增强剂组成的
预混体系#(
*
^
4;6
上下游引物和
#""0
<
模板
bQ1
!参照
X50
<
等,#2-提供的程序进行
TAE
扩增
TAE
产物经
#!N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后!统
计
DDE
分析结果
&+(
!
统计分析及遗传图谱构建
调查
C
!
群体的感病反应型"
.0>?:Y.;0Y
L^
?
!
BH
#
和
C
!
$
%
家系的最大严重度"
45\.484@./?5/?/?[?M.)
Y
L
!
SbD
#运用
DTDD
统计软件对
SbD
进行相关
和方差分析!明确表现型数据的有效性广义遗传
力公式为$
6
!
g
!
!
3
%"
!
!
3
f
!
!
3
2
%
2f
!
!
"
%
"2
#!其中!!
3
表示
基因型方差!!
3
2
表示基因和环境互作效应!!
"
表示
误差
2
表示环境的个数!
"
表示每个环境内重复的
次数根据分子标记基因型和
##$
个
C
!
$
%
家系的最
大严重度进行
GHI
作图通过
GHIB:.S5
^^
.0
<
软件对获得的表现型与分子标记所检测到的基因型
之间进行关联分析!确定
GHI
位点在染色体上的
位置及贡献率公式
Ihbg6;
<
#"
,
I
"
M
#%
I"
+*
#
-用
于检测
GHI
存在的可靠性!
GHIB:.S5
^^
.0
<
软件
通常所用阈值"
Ihb
值#为
!+*
,
!2
-
!
!
结果与分析
@A&
!
人工合成小麦
$%&(
条锈病抗性鉴定
用
%#
个条锈病生理小种对
AB#2$
(
VM#*
%
,c
1[D
(
VM!$
%
%c1[D
(
VM!,
%
%c1[D
()川麦
$!
*()铭
贤
#,
*和
1[D
进行苗期抗病鉴定!调查其感病反应
型!结果见表
#
对上述
&
个材料对
%#
个生理小种
的感病反应型进行分析!发现人工合成小麦材料
AB#2$
和)川麦
$!
*在苗期对
F!,
表现感病!而对其
它
%"
个小种均表现抗病!感病对照品种)铭贤
#,
*
和
1[D
对
%#
个小种均表现感病
用条锈菌混合小种对
AB#2$
(
VM#*
%
,c1[D
(
VM!$
%
%c1[D
(
VM!,
%
%c1[D
()川麦
$!
*和)铭贤
#,
*等材料进行接菌!调查其成株期抗性!结果见表
!
分析调查结果"表
!
#发现人工合成小麦材料
AB#2$
对混合小种表现抗病!而)川麦
$!
*(
VM#*
%
,
c1[D
(
VM!$
%
%c1[D
和
VM!,
%
%c1[D
等材料对该
混合小种均表现感病
所有
AB#2$
和)铭贤
#,
*的正(反交
C
#
单株均
对混合小种表现为感病!
##$
株
C
!
植株中有
%,
株
抗病植株和
&2
株感病植株!说明
AB#2$
中成株期抗
性可能由隐性基因决定
@+@
!
最大严重度的分布和相关性分析
利用
DTDD
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
AB#2$
%
)铭贤
#,
*的
C
!
$
%
家系在北京和四川
!
个环境下!其
SbD
的相关系数为
"+!!
!达到显著水平"
%
#
"+"*
#
%!#
&
期
!!!!!!!!!
张
!
淼!等$人工合成小麦
AB#2$
条锈病成株抗性基因的鉴定及分子标记定位
表
&
!
E
个小麦材料对
B&
个条锈病菌系的反应
H5_6?#
!
B0>?:Y.;0Y
L^
?/;>&=7?5Y:86Y.[5M/
%
6.0?/Y;%#M5:?/;>%())*+*,&"**
-
."/*&>+/
^
+"**)*
条锈病生理小种
T/Y./;65Y?
%
M5:?
材料
A86Y.[5M
%
6.0?
AB#2$ VM#*
%
,c1[D VM!$
%
%c1[D VM!,
%
%c1[D
川麦
$!
A785045.$!
1[D
和铭贤
#,
1[D50@S.0
<
\.50#,
*22%
"
&
f
" "
&
"
&
f
"
&
$
* "
&
f
" "
&!
# "
!
# " $
,"#"* # "
"
&
f
"
&
f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f
"
"
&
f
!
#
f
"
&
f
!
# "
&
f
!
#
$
&$#2& # " "
&
"
&
"
&
$
&*"&2
!
(
"
!
f
!
f
!
% !
f
!
%
$
&,"22 # " " "
&
"
&
$
&,"% # "
"
&
#
f
"
&
"
&
$
&2"!2 "
&
f
" "
&
"
&
"
!
"
&
$
&2"2" # " "
&
"
&
"
&
$
2"**#
"
&
f
" "
&
"
&
"
&
$
2!",# !
f
"
&
"
&
"
&
"
&
$
2!*#&
"
&
f
"
"
&
f
"
&
f
"
&
f
$
2*"# !
(
" "
&
"
!
# "
&!
# $
2,"%, #
f
" "
&
f
"
&
f
"
&
$
2,"$
"
&
f
" "
&!
# "
&
"
&
$
2,#", !
(
" "
&
f
"
&
f
"
&
f
$
2,#"&
!
(
" "
&
"
&
"
&
$
T3! "
&
f
" "
&
f
"
&
"
&
f
$
AVE#& # Q " Q "
&
f
$
AVE!,
!
(
" " "
&
" $
AVE!& "
&
f
"
&
"
&
"
&
"
!
"
&
$
AVE!2
"
&
f
Q " " "
&
$
AVE! "
&
f
" "
&
"
&
"
&
$
AVE%" "
!
"
&
f
" " " " $
AVE%#
"
!
"
&
f
# # # "
&
$
AVE%! "
!
"
&
f
" "
&
"
&
f
"
&
f
$
AVE)D8)# # " " "
!
"
&
"
&
$
F!, $ "
&
%
!
$ "
&!
$ $
表
@
!
成株期
F
个小麦材料对条锈病混合小种的反应
H5_6?!
!
B0>?:Y.;0Y
L^
?/;>,=7?5Y:86Y.[5M/
%
6.0?/Y;4.M5:?/;>%9&"**
-
."/*&>+/
^
+"**)*5Y5@86Y)/Y5
<
?
材料
A86Y.[5M
%
6.0?
反应型
B0>?:Y.;0Y
L^
?
抗性
E?/./Y._.6.Y
L
AB#2$ #
抗
E?/./Y50Y
VM#*
%
,c1[D !
"
%
感
D8/:?
^
Y._6?
VM!$
%
%c1[D $
感
D8/:?
^
Y._6?
VM!,
%
%c1[D $
感
D8/:?
^
Y._6?
川麦
$!A785045.$! $
感
D8/:?
^
Y._6?
铭贤
#,S.0
<
\.50#, $
感
D8/:?
^
Y._6?
此外!方差分析表明!该群体植株表现型"
SbD
#在
不同株系(不同环境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间差异均
达到极显著水平"表
%
#!条锈病最大严重度"
SbD
#
的广义遗传力为
"+&2
!说明该群体田间表现型数据
的有效性
在苗期!人工合成小麦
AB#2$
对条锈菌生理小
种
F!,
均表现感病!而成株期则表现抗病!表明
AB#2$
是一个典型的条锈病成株抗性小麦材料由
图
#
可知!
AB#2$
在所有的种植环境下其
SbD
均在
*N
左右!而)铭贤
#,
*则相对较高!在
2*N
左右
$!#
西
!
北
!
植
!
物
!
学
!
报
!!!!!!!!!!!!!!!!!!!
%$
卷
图
#
显示!含有
##$
个家系的
AB#2$
%)铭贤
#,
*
C
%
群体!其
SbD
在多个环境条件下均呈现出
连续性分布!表明
AB#2$
所含成株抗性基因属于典
型的数量性状遗传
表
B
!
$%&(
!铭贤
&FGH
@
"
B
家系田间
最大严重度方差分析
H5_6?%
!
1056
L
/./;>[5M.50:?;>SbD/:;M?/>;M
C
!
$
%
6.0?/@?M.[?@>M;4AB#2$
%
S.0
<
\.50#,
变异来源
D;8M:?;>[5M.5Y.;0
自由度
:
-
均值
SD
;
基因型
R?0? ##% #!#" *+&,
""
环境
30[.M;04?0Y # $**"
!#+,&
""
重复
E?
^
6.:5Y.;0 # *$!% !*+2!
""
基因型
c
环境
R?0?c?0[.M;04?0Y ##% #%%2
,+%&
""
误差
3MM;M !!, !#"
!!
注$
""
代表
%
#
"+"#
的显著水平
Q;Y?
$
""
M?
^
M?/?0YY7?/.
<
0.>.:50:?6?[?65Y%
#
"+"#+
图
#
!
AB#2$
%铭贤
#,C
!
$
%
家系在北京和四川
!
个环境中条锈病最大严重度田间分布频率图
C.
<
+#
!
CM?
`
8?0:
L
@./YM._8Y.;0;>/YM.
^
?M8/Y45\.484
@./?5/?/?[?M.Y.?/
"
SbD
#
>;MC
!
$
%
6.0?/>M;4Y7?
:M;//AB#2$
%
S.0
<
\.50#,.0J?.
-
.0
<
50@D.:7850
@AB
!
成株抗性
I
JK
分析
研究共选用
**$
对
DDE
引物用于
AB#2$
和)铭
贤
#,
*双亲间多态性筛选其中!有
2%
对引物在
抗感两亲本间有多态性!而只有
,
对引物在抗感池
及抗感亲本间有一致的多态性!这
,
对引物均位于
#J
染色体上!分别是
K=4:,$
(
K
<
=4##
(
K_5M:#2&
(
K
<
=4#2
(
K=4:,!,
和
K=4:,#
用这
,
对引物检
测
##$
个
C
!
$
%
家系获取其基因型!以平均的最大严
重度和标记的基因型为作图依据!运用
GHIB:.)
S5
^^
.0
<
软件对
G
L
M+99
+
#J
进行作图"图
!
#
G
L
M+
99
+
#J
"
Ihb
$
!+*
#位于
K
<
=4#2
和
K=4:,!,
之
间
G
L
M+99
+
#J
解释了
#%+%,N
"四川#和
#2+"&N
"北京#成株抗性贡献率其紧密连锁标记
K
<
=4#2
和
K=4:,!,
进行扩增对应的电泳图如图
%
所示
@A(
!
用分子标记区分
&L
抗条锈病基因
用与
G
L
M+99
+
#J
紧密连锁的
DDE
标记
K
<
)
图
%
!
紧密连锁分子标记
K
<
=4#2
"
1
#和
K=4:,!,
"
J
#扩增结果
箭头为抗病目标带&
J
E
+
抗病池&
J
/
+
感病池&
T
E
+
抗病亲本
"
AB#2$
#&
T
/
+
感病亲本"铭贤
#,
#&
E+
抗病株系&
D+
感病株系
C.
<
+%
!
36?:YM;
^
7;M?/./;>TAE
^
M;@8:Y/;>K
<
=4#2
"
1
#
50@
K=4:,!,
"
J
#
45Ma?M/:6;/?6
L
6.0a?@Y;Y7?M?/./Y50:?
<
?0?
H7?5MM;=.0@.:5Y?/Y7?Y5M
<
?Y_50@>;MM?/./Y50:?
&
J
E
+E?/./Y50Y_86a
&
J
/
+D8/:?
^
Y._6?_86a
&
T
E
+E?/./Y50Y
^
5M?0Y
"
AB#2$
#&
T
/
+D8/:?
^
Y._6?
^
5M?0Y
"
S.0
<
\.50#,
#&
E+E?/./Y50Y6.0?
&
D+D8/:?
^
Y._6?6.0?
图
!
!
AB#2$
%铭贤
#,C
!
$
%
家系
GHI
分析结果"
Ihb
值为
!+*
#
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
ABS
#对
AB#2$
%铭贤
#,C
!
$
%
家系进行条锈病抗性
GHI
检测&
1+
四川省&
J+
北京
C.
<
+!
!
I;
<
5M.Y74;>;@@/
"
Ihb
#
:;0Y;8M/;>AB#2$
%
S.0
<
\.50#,C
!
$
%
6.0?/
"
IhbY7M?/7;6@/./!+*
#
A;4
^
;/.Y?.0Y?M[5645
^^
.0
<
"
ABS
#
>;M
`
850Y.Y5Y.[?YM5.Y/6;:8/
"
GHI
#
Y75YM?@8:?/YM.
^
?M8/Y/?[?M.Y.?/
.0AB#2$
%
S.0
<
\.50#,C
!
$
%
6.0?/
&
1+D.:7850TM;[.0:?
&
J+J?.
-
.0
<
*!#
&
期
!!!!!!!!!
张
!
淼!等$人工合成小麦
AB#2$
条锈病成株抗性基因的鉴定及分子标记定位
图
$
!
以
DDE
标记
K
<
=4#2
"
1
#和
K
<
=4%%
"
J
#
分析
#J
上的抗条锈病基因
J
E
+
抗病池&
J
/
+
感病池&
T
E
+
抗病亲本"
AB#2$
#&
T
/
+
感病亲本
"铭贤
#,
#&箭头分别为
G
L
M+99
+
#J
"
1
#和
!"#*
"
J
#特异带
C.
<
+$
!
1056
L
/./;0Y7?M?/./Y50Y
<
?0?/;0#J
_
L
DDE45Ma?MK
<
=4#2
"
1
#
50@K
<
=4%%
"
J
#
J
E
+E?/./Y50Y_86a
&
J
/
+D8/:?
^
Y._6?_86a
&
T
E
+E?/./Y50Y
^
5M?0Y
"
AB#2$
#&
T
/
+D8/:?
^
Y._6?
^
5M?0Y
"
S.0
<
\.50#,
#&
1MM;=
.0@.:5Y?/G
L
M+99
+
#J
"
1
#
50@!"#*
"
J
#
/
^
?:.>.:_50@
!
M?/
^
?:Y.[?6
L
=4#2
(
K
<
=4##
(
K_5M:#2&
鉴别
G
L
M+99
+
#J
与
#J
染色体上其他抗条锈病基因
!"#*
(
!"!$
和
!"!,
%
!"#$$!
关系"图
$
!
1
#结果表明!
G
L
M+99
+
#J
特
异带不同于
!"#*
(
!"!$
和
!"!,
%
!"#$$!
用与
!"#*
紧密连锁
DDE
标记
K
<
=4%%
对
#J
染色体上
其他抗条锈病基因进行分析!结果如图
$
!
J
所示!
G
L
M+99
+
#J
特异带不同于
!"#*
和
!"!,
%
!"#$$!
这些结果也暗示
G
L
M+99
+
#J
可能不同于
#J
上的这
些已知抗条锈病基因
%
!
讨
!
论
小麦条锈病菌毒性小种的变异非常迅速,!!$-
如)川麦
$!
*在四川省不仅是作为抗病品种广泛种
植!也一度被育种家们用作抗病亲本%抗源!曾在小
麦抗条锈病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自
!"#"
年小麦条锈病菌毒性新小种
F!,
出现以来!)川麦
$!
*已对其表现感病,!"-迄今为止!尚未见关于抗
F!,
小麦材料的报道因此!抗
F!,
新毒性小种基
因的发现!对于小麦抗条锈病育种非常重要本研
究中!鉴定出一个
ABSSVH
人工合成小麦
AB#2$
!
对中国当前的流行小种条中
%!
(条中
%%
以及水源
$
(水源
*
(水源
&
和
F!,
表现成株抗性利用
JD1
法(
DDE
标记在
AB#2$
%)铭贤
#,
*的
C
%
群体进行作
图分析!鉴定出
#
个
GHI
位点
G
L
M+99
+
#J
!并定位
于
#J
染色体
DDE
标记
K
<
=4#2
和
K=4:,!,
之
间
G
L
M+99
+
#J
可解释
AB#2$
中
#%+%,N
"四川#和
#2+"&N
"北京#的贡献率
AB#2$
的成株抗性位点
可能会在小麦抗条锈病育种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利用
JD1
法检测与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
标记!构建抗(感池的后代株系数目不可太多!一般
*
"
#"
个最佳!若是选用的株系数目过多!分子标记
在抗(感池间多态性太低!抗病基因较易丢失&若是
选用的株系数目过少!工作量将会加大!达不到对目
标基因的筛选,#%-本研究在
C
!
代分别选用
#"
株
极抗和极感植株构建抗(感池!仅检测到一个抗性位
点故此!在
C
%
代分别选用
*
个极抗和极感株系构
建抗(感池!且同时构建
!
个抗(感池!仍然仅检测到
一个抗性位点!且该位点的遗传贡献率均小于
!"N
这可能是由于筛选的引物数量还不够多!其
它可能存在的微效
GHI
位点丢失!还有待于进一
步筛选确认
研究表明!成株抗性一般是非小种专化性的!由
一个或几个基因控制,!!##-而且!成株抗性往往表
现出更持久的抗性!其抗性经常在挑旗期才开始表
达!这一时期正是小麦产量积累的重要阶段!有利于
小麦产量的稳定因此!相对于苗期抗性!成株抗性
在应用方面具有更高的利用价值由于四川省是中
国条锈病发生和流行很重要的区域!因此!本研究选
取混合小种对
AB#2$
()铭贤
#,
*及其正反交
C
#
代(
AB#2$
%)铭贤
#,
*
C
!
群体和
C
!
$
%
家系!同时在四川
和北京
!
点的大田进行成株抗性鉴定!其中
C
!
仅种
植于四川遗传分析发现!
AB#2$
和)铭贤
#,
*的
正(反交
C
#
单株均对包含条中
%!
(条中
%%
(水源
$
(
水源
*
(水源
&
和
F!,
的混合小种表现为感病!
##$
株
C
!
植株共有
%,
株抗病植株和
&2
株感病植株!说
明
AB#2$
的成株抗性可能由一个隐性位点
G
L
M+99
+
#J
控制因该位点与
!"#*
(
!"!$
和
!"!,
%
!"#$$!
都位于
#J
染色体上!且位置比较接近!本实验用
G
L
M+99
+
#J
的
%
个
DDE
标记和
!"#*
的
#
个
DDE
标
记对
#J
染色体上的抗条锈病基因进行鉴别!结果
表明!
G
L
M+99
+
#J
的抗病特异带型不同于
!"#*
(
!"!$
和
!"!,
%
!"#$$!
!这个结果暗示
G
L
M+99
+
#J
可能不同于这些
#JD
上已知的抗条锈病基因但
是!更精确的结论还需后续实验验证
参考文献"
,
#
-
!
X3BRE
"魏国荣#!
X1QRKW
"王晓杰#
+X7?5Y/YM.
^
?M8/Y>80
<
8/
^
8M.>.:5Y.;050@
^
M?/?M[5Y.;04?Y7;@/
,
W
-
+<.("+,4.
-
$2+,+1
3
"*)(40
(",4=)*2+)2&
"河南农业科学#!
"##
!
(M
"
!
#$
"(!
"
.0A7.0?/?
#
+
,
!
-
!
AP3QKS+3
^
.@?4.;6;
^
?M8/Y
"
%())*+*,&"**
-
."/*&>+/
^
+"**)*
#
;0=7?5Y
,
W
-
+#,+,:*,+<.("+,4.
-
%4,+%,6.40
,!#
西
!
北
!
植
!
物
!
学
!
报
!!!!!!!!!!!!!!!!!!!
%$
卷
;
""*
!
@E
"
%
#$
%#$(%%&+
,
%
-
!
X1QRW
"王
!
晋#!
KUSP
"许孟会#!
KU3bV
"薛东洋#!
2,4+H7?:75M5:Y?M./Y.:/;>=7?5Y/YM.
^
?M8/Y50@.Y/M?65Y.;0/7.
^
=.Y7:6.45Y?
,
W
-
+72)6+.4.
3>
7"2+:
"科技风#!
""2
!
,
$
,&
"
.0A7.0?/?
#
+
,
$
-
!
X1Q1S
!
OP1hOP P
!
AP3QKS
!
2,4+X7?5Y/YM.
^
?M8/Y?
^
.@?4.:50@[.M86?0:?;>%())*+*,&"**
-
."/*&>+/
^
+"**)*.0A7.05.0
!""!
,
W
-
+%4,+?*&2,&2
!
""$
!
"
2
#$
2,("$+
,
*
-
!
X1Q1S
!
AP3QKS
!
P3OP+X7?5Y/YM.
^
?M8/Y.0A7.05
,
W
-
+#".
5
,+:%,&("2=)*2+)2
!
""&
!
N
"
,
#$
,"*(,#+
,-
!
O3QRW
"曾
!
娟#
+1056
L
/./;>Y7?=7?5Y
^
M.0:.
^
56
^
?/Y/
*
;::8MM?0:?YM5.Y/.0A7.05.0!"#!50@>;M?:5/Y.0
<
/8
<<
?/Y.;0/
,
W
-
+%4,+%".2)0
*.+
"植物保护#!
"#%
!
BG
"
,
#$
&2(2*
"
.0A7.0?/?
#
+
,
&
-
!
OP1QRVW
"张跃进#!
WB1QRVV
"姜玉英#!
C3QRKb
"冯晓东#!
2,4+h::8MM?0:?YM?0@;>Y7?45
-
;M@./?5/?50@.0/?:Y
^
?/Y/;>:M;
^
.0
A7.05.0!""
,
W
-
+#6*+,%4,+%".2)*.+
"中国植保导刊#!
""
!
@G
"
%
#$
%%(%,
"
.0A7.0?/?
#
+
,
2
-
!
IBU XA
"刘万才#!
WB1QRVV
"姜玉英#!
C3QRKb
"冯晓东#!
2,4+h::8MM?0:?YM?0@;>Y7?45
-
;M@./?5/?50@.0/?:Y
^
?/Y/;>:M;
^
.0
A7.05.0!"#"
,
W
-
+#6*+,%4,+%".2)*.+
"中国植保导刊#!
"#"
!
BM
"
%
#$
%!(%*
"
.0A7.0?/?
#
+
,
-
!
WB1QRVV
"姜玉英#!
O3QRW
"曾
!
娟#!
IUS P
"陆明红#!
2,4+h::8MM?0:?YM?0@;>Y7?45
-
;M@./?5/?50@.0/?:Y
^
?/Y/;>:M;
^
.0A7.05
.0!"#!
,
W
-
+#6*+,%4,+%".2)*.+
"中国植保导刊#!
"#!
!
B@
"
!
#$
%($,
"
.0A7.0?/?
#
+
,
#"
-
!
WB1QRVV
"姜玉英#!
OQ3RW
"曾
!
娟#!
IUSP
"陆明红#!
2,4+h::8MM?0:?YM?0@;>Y7?45
-
;M@./?5/?50@.0/?:Y
^
?/Y/;>:M;
^
.0A7.05
.0!"#%
,
W
-
+%4,+%".2)*.+
"植物保护#!
"#%
!
BG
"
!
#$
#($
"
.0A7.0?/?
#
+
,
##
-
!
I1QAK
!
IB1QRDPDP
!
OPhUKAP
!
2,4+B@?0Y.>.:5Y.;0;>
<
?0;4.:M?
<
.;0/:;0YM;6.0
<
5@86Y)
^
650Y/YM.
^
?M8/YM?/./Y50:?.0A7.0?/?
650@M5:?T.0
<
7_86a?@/?
<
M?
<
50Y5056
L
/./
,
W
-
+%6
>
.
5
,6.4.
3>
!
"#"
!
&MM
"
$
#$
%#%(%#2+
,
#!
-
!
E3QG
!
IBUPW
!
OP1QROV
!
2,4+A75M5:Y?M.95Y.;050@4;6?:865M45
^^
.0
<
;>5/YM.
^
?M8/YM?/./Y50:?
<
?0?.0/
L
0Y7?Y.:=7?5YAB##"
,
W
-
+<.("+,4.
-
@+2
3
",*A21
3
"*)(4("2
!
"#!
!
&&
"
$
#$
*!#(*!&+
,
#%
-
!
兰彩霞
+
普通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成株抗性
GHI
定位,
b
-
+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
"#"+
,
#$
-
!
VU3VI
"岳艳丽#!
V1hOPW
"姚占军#!
DUQKE
"孙祥瑞#
+1@[50:?/;0Y7?=7?5Y/YM.
^
?M8/YM?/./Y50:?
<
?0?/
,
W
-
+=22:
"种子#!
""
!
@
"
#"
#$
*2(,%
"
.0A7.0?/?
#
+
,
#*
-
!
SABQHhDPE1
!
V1S1O1]BVV
!
bUJAhFD]VW
!
2,4+A5Y56;
<
8?;>
<
?0?/
L
4_;6/>;M=7?5Y
,
7YY
^
$%%
===+/7.
<
?0+0.
<
+5:+
-^
%
=7?5Y
%
a;48
<
.
%
<
?0?/
-
+.0#!Y7B0Y?M05Y.;056X7?5YR?0?Y.:/D
L
4
^
;/.84+!"#%+V;a;7545
!
W5
^
50+
,
#,
-
!
J1DQ3HJE
!
DBQRPET
!
BJE1PBS1S P
!
2,4+A75M5:Y?M.95Y.;0;>!"*$50@;Y7?M
<
?0?/5//;:.5Y?@=.Y75@86Y
^
650YM?/./Y50:?Y;
L
?6;=M8/Y50@6?5>M8/Y.0:;44;0=7?5YG85.8%
,
W
-
+B.42)(4,"C"22:*+
3
!
"#$
!
BB
"
!
#$
%2*(%+
,
#&
-
!
D1QHE1b]
!
AP3QKS
!
D1QHE1 S
!
2,4+B@?0Y.>.:5Y.;050@45
^^
.0
<
GHI>;M7.
<
7)Y?4
^
?M5Y8M?5@86Y)
^
650YM?/./Y50:?Y;/YM.
^
?
M8/Y.0=.0Y?M=7?5Y
"
7"**)(/,2&*A(/I+
#
:86Y.[5M
)
DY?
^
7?0/
*,
W
-
+762."2*),4,+:1
55
4*2:D2+2*)&
!
""2
!
&&E
"
*
#$
&%(2"!+
,
#2
-
!
X1QRIS
!
OP1QROV
!
IBUPW
!
2,4+B@?0Y.>.:5Y.;0
!
<
?0?
^
;Y865Y.;050@4;6?:865MY5
<<
.0
<
;>5/YM.
^
?M8/YM?/./Y50:?
<
?0?.0/
L
0)
Y7?Y.:=7?5YAB#$!
,
W
-
9#2"2,4E2&2,")6#.//(+*),*.+&
!
""
!
BE
"
!
#$
!"(!#*+
,
#
-
!
E3QG
"任
!
强#!
IBUPW
"刘慧娟#!
AP3QV
"陈
!
洋#!
2,4+S;6?:865MY5
<<
.0
<
;>5/YM.
^
?M8/YM?/./Y50:?
<
?0?.057"**)(/:("(/0
12
3
*4.
5
&&
8
(,"".&,/
L
0Y7?Y.:=7?5YAB##
,
W
-
+1),1
3
".+./*),=*+*),
"作物学报#!
"#"
!
BF
"
*
#$
&!#(&!&
"
.0A7.0?/?
#
+
,
!"
-
!
IBUHR
!
T3QRVI
!
AP3Q X G
!
2,4+C.M/Y@?Y?:Y.;0;>[.M86?0:?.0%())*+*,&"**
-
."/*&>+/
^
+"**)*.0A7.05Y;M?/./Y50:?
<
?0?/
!"!$
"
g!"!,
#
^
M?/?0Y.0=7?5Y:86Y.[5MA785045.$!
,
W
-
+%4,+?*&2,&2
!
"#"
!
G(
"
#$
##,%(##,%+
,
!#
-
!
IBRG
!
IBOC
!
V1QRXV
!
2,4+S;6?:865M45
^^
.0
<
;>/YM.
^
?M8/YM?/./Y50:?
<
?0?!"#$$!.0A7.0?/?=7?5Y:86Y.[5MA785045.$!50@
.Y/56?6./4=.Y7!"!$50@!"!,
,
W
-
9762."2*),4,+:1
55
4*2:D2+2*)&
!
"",
!
&&@
"
2
#$
#$%$(#$$"+
,
!!
-
!
SUW33J)]1OB1
!
EhD1DF
!
EhIb1QD+A;0/?M[5Y.;0;>Y7?
<
?0?Y.:[5M.5Y.;0;>7"**)(/,(&)6**
"
A;//+
#
D:74567+
"
12
3
*4.
5
&
&
8
(,"".&,58:Y+0;0I+
#
.0/
L
0Y7?Y.:7?\5
^
6;.@=7?5Y/
"
79("
3
*:(/I+/+65Y+c79,(&)6**
&
!0g,\g$!
!
11JJbb
#
50@.Y/
^
;Y?0Y.568Y.)
6.95Y.;0>;M=7?5Y.4
^
M;[?4?0Y
,
W
-
+D2+2*)E2&.(")2&,+:#".
5
FA.4(*.+
!
#,
!
(B
"
!
#$
#!(#%$+
,
!%
-
!
X1Q1S
!
QBUVAP
!
KUDPAP
!
2,4+A75M5:Y?M./Y.:/;>:86Y.[5M/=.Y7@8M5_6?M?/./Y50:?Y;/YM.
^
?M8/Y50@.Y/
^
;Y?0Y.56.0A7.05
,
W
-
+
1),1
3
".+9=*+9
!
#
!
@F
"
,
#$
&*#(&**+
,
!$
-
!
DP1ETTW
!
]E3BDS
!
DP3XEVTE
!
2,4+I;:5Y.;0;>
$
)54
L
65/?/?
`
8?0:?/.0=7?5Y50@.Y/M?65Y.[?/
,
W
-
+762."2*),4,+:1
55
4*2:D20
+2*)&
!
#22
!
EN
"
!
#$
!2,(!"+
,
!*
-
!
SBAP3IShE3EX
!
T1E1QB
!
]3DD3IBEF+B@?0Y.>.:5Y.;0;>45Ma?M/6.0a?@Y;@./?5/?)M?/./Y50:?
<
?0?/_
L
_86a?@/?
<
M?
<
50Y5056
L
)
/./
$
5M5
^
.@4?Y7;@Y;@?Y?:Y45Ma?M/.0/
^
?:.>.:
<
?0;4.:M?
<
.;0/_
L
8/.0
<
/?
<
M?
<
5Y.0
<^
;
^
865Y.;0/
,
W
-
+%".)22:*+
3
&.
-
62G,*.+,41),:0
2/
>
.
-
=)*2+)2&
!
##
!
"
!#
#$
2!2(2%!+
,
!,
-
!
Eib3ESD
!
]hEOUQF
!
X3Qb3P1]3]
!
2,4+14.:M;/5Y?6.Y?45
^
;>=7?5Y
,
W
-
+D2+2*)&
!
#2
!
&(G
"
$
#$
!""&(!"!%+
,
!&
-
!
DhS3EDbW
!
BD11AT
!
3bX1EbD]+17.
<
7)@?0/.Y
L
4.:M;/5Y?6.Y?:;0/?0/8/45
^
>;M_M?5@=7?5Y
"
7"**)(/,2&*A(/I+
#,
W
-
+762.0
"2*),4,+:1
55
4*2:D2+2*)&
!
""$
!
&MG
"
,
#$
##"*(###$+
,
!2
-
!
X1QRW]+GHIB:.S5
^^
.0
<
$
.0Y?
<
M5Y?@/;>Y=5M?>;M_8.6@.0
<
6.0a5
<
?45
^
/50@45
^^
.0
<`
850Y.Y5Y.[?YM5.Y
<
?0?/
,
7YY
^
$%%
^
5
<
#%+45
L^
)
;8M/7;=+:;4
-
+.0T650Y50@10.456R?0;4?KKBA;0>?M?0:?+!"#%+D50b.?
<
;
!
UD1+
&!#
&
期
!!!!!!!!!
张
!
淼!等$人工合成小麦
AB#2$
条锈病成株抗性基因的鉴定及分子标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