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Analysis of Populus along Erqis River

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杨属植物种间关系的SSR分析



全 文 :林业科学研究 2016,29(1):17 24
ForestResearch
  文章编号:10011498(2016)01001708
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杨属植物种间关系的 SSR分析
殷继艳1,2,张建国1,何彩云1,保尔江3,段爱国1,曾艳飞1,王 健3
(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1;
2.中国武警警种学院,北京 102202;3.阿勒泰地区林业科学研究所,新疆 阿勒泰 836500)
收稿日期:20140126
基金项目:中央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额尔齐斯河天然杨树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201004035)
作者简介:殷继艳(1976—),女,副教授,主要从事林学方面的研究
 通讯作者: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摘要:[目的]为探讨额河杨和银灰杨天然杂种的起源机制,[方法]应用18对SSR标记,从分子水平上对新疆额尔
齐斯河流域杨属植物的种间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SSR系统发育树将整个流域天然杨属植物分为
两大类群,即黑杨派和青杨派为一类,白杨派为一类;(2)白杨派派内系统聚类图显示,银白杨、欧洲山杨、银灰杨三
个树种均有较大的遗传分化,特别是杂种银灰杨似乎更大;(3)黑杨派和青杨派的UPGMA分类图显示,青杨派和黑
杨派分属于2个分支,其中,青杨派内部分化相对简单,分为2支,均为典型的苦杨;黑杨派内部的分化较为复杂,可
分为4类,包括典型的欧洲黑杨、额河杨和回交子代。[结论]杂种额河杨具有更多的欧洲黑杨的遗传成分,因此,
将额河杨放到黑杨派是正确的。
关键词:额尔齐斯河;杨属;种间关系;SSR
中图分类号:S79211 文献标识码:A
PhylogeneticRelationshipAnalysisofPopulusalongErqisRiver
YINJiyan1,2,ZHANGJianguo1,HECaiyun1,BAOErjiang3,DUANAiguo1,ZENGYanfei1,WANGJian4
(1.KeyLaboratoryofTreeBreedingandCultivation,StateForestryAdministration,ResearchInstituteofForestry,ChineseAcademyofForestry,
Beijing 100091,China;2.TheServicesCommandColegeofChinesePeople’sArmedPoliceForce,Beijing 102202,China;
3.AltayResearchInstituteofForestry,Altay 836500,Xinjiang,China)
Abstract:ToexplorethehybridoriginmechanismofPopulus×jrtyschensisandP.canescens,thephylogenetictree
basedonnuclearmicrosatelitemarkers(SSR)analysiswasstructured.TheresultshowthatthenaturalPopulus
populationscanbeclassifiedintotwogroups,theoneisSectionLeuce,andtheotherisSectionAigeirosandSec
tionTacamahaca.InSectionLeuce,significantgeneticdiferentiationwasfoundinthepopulationsofPopulusalba,
P.canescensandP.tremula,especialythecrossbreedPopulus(P.canescens).AUPGMAphylogenetictree
showsthatSectionAigeirosandSectionTacamahacacanbedividedintotwogroups.ComparedwithSectionTaca
mahaca,thegeneticdiferentiationinSectionAigeirosismorecomplex,andtheycanbefurtherdividedintofour
subgroups,includingP.nigra,P.×jrtyschensisandtheirbackcrossprogeny.ItisconfirmedthatP.×jrtyschens
isshouldbeclassifiedasSectionAigeirosbasedontheirsmalergeneticdistance.
Keywords:ErqisRiver;Populus;originmechanism;SSR
杨属树种传统上主要依据其形态特征、地理分
布及杂交亲和力等进行系统分类,但杨属种内变异
丰富,种间天然和人工杂种较多,仅靠传统的形态学
系统分类已经不能满足需要,近年来,随着分子标记
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能从DNA水平上探究杨树的起
源、进化、分类及亲缘关系[1-5]。SSR标记被广泛用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29卷
于遗传图谱构建、QTL定位、亲本分析、群体遗传结
构分析、品种鉴定、亲缘关系等方面[6-14]。SSR标记
是对核内DNA的分析。核基因是双亲遗传的,利用
其序列变异探讨植物的系统发育过程具有独特的优
势,特别是解决网状进化问题[15]。SSR标记以 PCR
为基础,快速简便,可靠性强,重复性高且品种间多
态性丰富[16]。SSR可以在不同谱系、群体、甚至在
属内相近的种之间通用[17],同时SSR标记属共显性
标记,对杨树天然林种间亲缘关系的研究更具有优
势,并已成为鉴别杨树无性系、品种和杂种的理想
标记[6,9,18]。
新疆北疆额尔齐斯河流域天然杨属植物种间关
系目前主要从形态特征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推论。
本研究拟通过对杨树 SSR标记引物的筛选和鉴定,
选择有效和清晰的引物进行标记实验,对额尔齐斯
河流域杨属植物的种间关系从分子水平上进行分析
研究,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重点探讨额河杨和银灰
杨2个天然杂种的起源机制及其分类地位问题,为
杨属植物分类系统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分子证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采自新疆阿勒泰额尔齐斯河河谷的天
然杨树林分和玛纳斯林场杨树基因库,大树采集典
型的具有代表性植株的枝条。由于样品是秋冬季收
集的材料,主要通过水培催芽、扦插和盆栽等方法,
待叶芽长出后,进行采集芽、幼叶或成熟叶片,放入
-70℃冰箱保存。额河杨、欧洲黑杨、欧洲山杨、银
灰杨、苦杨和银白杨6个树种共收集了34份单株样
本,详细的来源和分布见表1。
表1 材料来源
树种名 性别 采集地点 编号
黑杨 (P.nigraL.) ♂ 阿尔泰北屯林场(优树,枝条) B11
黑杨 ♀ 阿尔泰北屯林场216国道大桥边(采种优树,枝条) B21
黑杨 ♀ 阿尔泰北屯林场(枝条) B22
黑杨 阿尔泰53公顷基地(欧洲黑杨播种苗,插条) B3
黑杨 阿尔泰北屯林场(欧洲黑杨播种苗插条) B4
黑杨 阿尔泰53公顷基地(欧洲黑杨播种苗,根段) B5
黑杨 阿尔泰北屯林场(欧洲黑杨播种苗) B6
黑杨 阿尔泰北屯林场(欧洲黑杨播种苗,条形叶,) B61
黑杨 阿尔泰北屯林场(欧洲黑杨播种苗,菱形叶) B62
苦杨 (P.laurifoliaLedeb.)(果穗三棱锥果型) ♀ 新疆玛纳斯平原林场 杨树基因库第二块 第3行第20株(枝条) C11
苦杨(果穗卵圆型) ♀ 新疆玛纳斯平原林场 杨树基因库第二块 第3行第23株(枝条) C12
苦杨 ♂ 阿尔泰大东沟(枝条) C21
苦杨 ♀ 阿尔泰大东沟(枝条) C13
额河杨 (P.×jrtyschensisCh.Y.Yang)(卵圆形) ♂ 新疆玛纳斯平原林场 杨树基因库第二块 第3行第21株(枝条) C22
银白杨 (P.albaL.) ♂ 新疆玛纳斯平原林场 母树林边行第1株(枝条) E11
银白杨 ♀ 阿尔泰北屯林场(根蘖苗) E22
银白杨 ♀ 阿尔泰北屯林场(大树枝条) E23
银白杨 ♀ 阿尔泰北屯林场(根蘖条) E24
额河杨 ♂ 阿尔泰北屯林场216国道边(枝条) F11
黑杨 ♂ 阿尔泰北屯林场(枝条) F12
苦杨 ♀ 阿尔泰桦林公园(枝条) F23
苦杨 ♂ 阿尔泰桦林公园(枝条) F13
黑杨 ♀ 阿尔泰北屯林场(枝条) A11
额河杨(北2#68优) 新疆玛纳斯平原林场 杨树基因库第一块 第42行第6株(枝条) F0
银灰杨 (P.canescens(Ait.)Smith.) ♀ 阿尔泰布尔津县平原林场果园边(大树枝条) G11
银灰杨 ♀ 阿尔泰布尔津县平原林场果园边 (根蘖苗) G12
银灰杨 阿尔泰北屯林场(播种苗) G2
银灰杨 ♂ 阿尔泰北屯林场(根蘖苗) G3
欧洲山杨 (P.tremulaL) ♂ 阿尔泰大东沟,根蘖条 H11
欧洲山杨 ♂ 阿尔泰大东沟(枝条) H12
欧洲山杨 ♀ 阿尔泰大东沟(根蘖条) H21
欧洲山杨 ♀ 阿尔泰大东沟(枝条) H22
山杨 (P.davidianaDode) 黑龙江(扦插苗) H3
新疆杨(光皮)(P.albavar.pyramidalisBunge) ♂ 新疆玛纳斯平原林场 杨树基因库第一块(枝条) J1
81
第1期 殷继艳,等: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杨属植物种间关系的SSR分析
1.2 试验方法
1.2.1 DNA的提取和 SSR扩增 植物 DNA提取
采用 CTAB法。SSR扩增引物来自杨树引物库 ht
tp://www.ornl.gov/sci/ipgc/ssr_resource.htm。选择
已Mapped的引物序列50对,由上海博亚生物技术
有限公司合成。取有代表的7个个体样本对50对
引物逐一筛选。SSR扩增反应体系为:TaKaRaTaq
酶0.125μL;10×PCRBufer(Mg2+Plus)2.5μL;
dNTPMixture(2.5mmol·L-1)2μL;模板DNA0.25
μL;引物1(25μmol·L-1)0.25μL;引物2(25μmol
·L-1)0.25μL;加灭菌蒸馏水至 25μL。扩增在
Biometra的 TGradientPCR仪上进行。PCR反应条
件:94℃保温4min,然后热循环程序为94℃ 30s,
55℃30s,72℃30s,共35个循环,最后72℃保持10
min,扩增产物4℃保存备用。
1.2.2 SSR电泳及银染检测 SSR电泳采用4%聚
丙烯酰胺胶(PA),使用 JY5000型多功能电泳仪和
JYCX2C型测序电泳槽。扩增产物94℃变性5min
后上样,85W恒功率电泳至溴酚蓝到胶板底部。电
泳结束后,通过银染检测,可得到清晰的指纹条带,
用于进一步的统计分析。
1.2.3 数据分析 采用NTSYSpc2.10e进行分析。
有带时赋值为“1”,无带时赋值为“0”。每一对 SSR
引物检测一个位点,每一条多态性带为一个等位基
因。由遗传距离 Nei建立 UPGMA系统树。利用
Geneticdistance、coeficient=NEI72计算遗传距离
系数矩阵,在其基础上,采用 SAHNClustering用
method=UPGMA,tie=FIND聚类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引物的筛选
取代表性的样本个体进行引物筛选,共有24对
引物有明显的扩增带,部分引物见图1。把筛选出
的引物对进行扩增和聚丙烯酰胺电泳,结果有18对
引物电泳结果比较清晰,可以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见
表2。表2表明:共检测到202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
图中P29、P30引物为有明显的扩增带,P32、P33和P34引物为无扩增带,每条引物随机挑选7个样本(1 7,包含6个树种)进行电泳分析
图1 SSR部分引物筛选电泳图谱
表2 SSR引物特征表
编号 引物名称 上游引物 下游引物 长度/bp 基序 重复/次 叠连群 叠连群大小 等位基因/个
P1 GCPM_1011ATGAAATAATCGTTTGGTGC CACCCGAGTTTATCTCACTC 221 at 11 430 116 13
P2 GCPM_1037ATGAAATTCGCAAAGTCAGT AAAAGAGGAAATTACGGTCC 123 ta 11 152 122 9
P6 GCPM_1063AGTTAATTGCGCATGTTCTT AAACAAACTCCAGCAAACAT 165 ca 16 1480 49 10
P8 GCPM_1074TCAAGTGAAAAGATTGAAAGTG TTGAAAAGCAAATCTGAGGT 103 ga 11 854 67 5
P16 GCPM_1158ATGCACTTCCTTCCAAATTA ATCAGTTCCTTCAGCTTCAA 225 ctg 6 1487 104 11
P19 GCPM_1186TGTATTTGTGTGGGTTGAAA AAGTAAGTGTTGGCTGCATT 141 ta 14 6147 69 18
P20 GCPM_1192CATGCATCATTAGAGAAGAGG TAATTGGTGAATCAAAGCCT 199 ac 9 1002 77 9
P22 GCPM_1214GGAAGCATCCTATGATTTTACT CCTCGCATAATATTGCTTTC 214 at 24 1384 47 20
P24 GCPM_124 TTTGAGCACTTCAACTACCA TGTCTTCCCTTAGTCACCAC 198 cac 6 1525 123 8
P29 GCPM_1252AGCGTCTCAATGTTTTGTTT TTTGCTTCAGGTTTATTTCC 149 aata 4 6323 73 9
P30 GCPM_1255GAACCTTAAAACCAGAACCC GAGCCACAGAAATACTGCTC 207 ag 23 6387 110 10
P31 GCPM_1260CACAGGAACCTGGTTATCAT CTGGCATTCCTTCTAAGCTA 134 tg 11 675 45 11
P35 GCPM_1274GCCTGATACTTGTGGACCTA CCCGTATAATATGATGATCCA 195 tat 5 1362 77 12
P42 GCPM_1353GAAAACTGATTCCTGATTCG CAAGAATCAATGCATGTCTG 150 at 9 1202 71 15
P45 GCPM_1376TGTCAAATAGTAGCATCCCC CCACCTTGACTTTTCTTCTG 105 at 11 6 110 7
P46 GCPM_1381CAATGTCAAGTGCTCAGAAA GTATTGGGTGAAGGTTGAGA 224 aat 6 694 108 6
P48 GCPM_139 ATGACATGACATGATTGGAA CTTCTGCTGGAAGAAGAAAA 227 gt 15 4792 147 15
P49 GCPM_1414TCCCTTTACCTACCTTTCCT AAGAAAGGAAGGACTTTTGC 104 tct 7 197 126 14
总体 202
平均 11.22
91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29卷
位点有11.22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的变异范围5
20个,引物GCPM_124的扩增带型见图2。不同位点
的等位基因的数目不同,GCPM_1074引物上获得5
个,GCPM_1214引物上获得20个。扩增和电泳中,样
品B3在GCPM_139和GCPM_1158中经过反复的扩
增和电泳均无带出现,可能是属于零等位现象,有可
能是与引物配对的基因组DNA序列发生了突变、缺
失等,导致该基因扩增效率降低或无产物[16]。
图2 引物GCPM_124的全部样本(1 34)SSR电泳图谱
2.2 聚类与遗传相似分析
利用 Geneticdistance、coeficient=NEI72计算
遗传相似系数矩阵,在此基础上,采用 SAHN法
method=UPGMA,tie=FIND进行聚类分析。遗传
相似系数的结果见表3、4,UPGMA聚类结果见图3
5。
表3 白杨派派内遗传相似系数
E11 E22 E23 E24 G11 G12 G2 G3 H11 H12 H21 H22 H3 J
E11 1.000
E22 0.918 1.000
E23 0.897 0.935 1.000
E24 0.832 0.870 0.913 1.000
G11 0.821 0.815 0.793 0.745 1.000
G12 0.821 0.815 0.793 0.745 0.957 1.000
G2 0.804 0.832 0.810 0.783 0.799 0.767 1.000
G3 0.815 0.799 0.788 0.739 0.810 0.799 0.815 1.000
H11 0.750 0.723 0.734 0.755 0.793 0.783 0.723 0.745 1.000
H12 0.810 0.783 0.793 0.755 0.859 0.848 0.777 0.799 0.935 1.000
H21 0.783 0.766 0.788 0.728 0.842 0.821 0.772 0.804 0.842 0.908 1.000
H22 0.793 0.777 0.766 0.707 0.842 0.853 0.772 0.793 0.832 0.897 0.967 1.000
H3 0.810 0.804 0.793 0.755 0.815 0.837 0.788 0.810 0.826 0.891 0.853 0.886 1.000
J 0.837 0.842 0.842 0.793 0.810 0.810 0.815 0.853 0.728 0.788 0.771 0.783 0.821 1.000
表4 黑杨派和青杨派遗传相似系数
A11 B11 B21 B22 B3 B4 B5 B6 B61 B62 C11 C12 C13 C21 C22 F0 F11 F12 F13 F23
A111.000
B110.9421.000
B210.9230.9711.000
B220.9330.9520.9621.000
B3 0.7930.8130.8220.8221.000
B4 0.8410.8410.8410.8410.7211.000
B5 0.8750.9040.9230.9040.8030.8611.000
B6 0.8320.8320.8410.8320.7550.9420.8511.000
B610.8370.8270.8370.8270.7360.9570.8270.9471.000
B620.8850.8650.8650.8750.7600.8410.8750.8510.8371.000
C110.8220.8130.8130.8130.7020.8170.7930.8080.8130.8131.000
C120.8080.7980.7980.7980.6830.7930.7880.7930.7980.7880.9281.000
C130.7740.7600.7640.7640.6590.7450.7500.7450.7500.7360.8560.8411.000
C210.7600.7450.7500.7500.6540.7600.7550.7600.7450.7500.8510.8650.8801.000
C220.8270.8460.8460.8460.7260.8410.8230.8410.8270.8270.8610.8650.7930.7791.000
F0 0.8030.8130.8030.8030.6830.8410.7840.8320.8270.7980.7980.7640.7120.7210.8171.000
F110.8650.8750.8650.8650.7450.8610.8560.8510.8460.8560.8510.8270.7840.7790.8750.8651.000
F120.8800.8990.8800.8700.7600.8170.8510.8170.8220.8510.8080.7840.7310.7360.8410.8220.8701.000
F130.8030.8030.8030.8040.7020.8370.8030.8170.8320.8130.8940.8800.8460.8220.8510.7930.8410.8081.000
F230.8080.8080.8080.8080.6970.8030.7980.7930.7980.7980.8700.8370.8650.8320.8370.7840.8370.8030.8891.000
02
第1期 殷继艳,等: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杨属植物种间关系的SSR分析
  图3为杨属白杨派、黑杨派、青杨派SSR系统发
育树。图3表明:相关系数在2.10的位置可以把整
个流域天然杨属植物分为两大类群,即黑杨派和青
杨派为一类,白杨派为一类,很明显黑杨派和青杨派
的亲缘关系更近。
图3 白杨派、青杨派和黑杨派遗传距离UPGMA聚类
  图4为白杨派派内系统聚类图。从图4可以看
出:相关系数在1.28的位置把整个白杨派分为两大
类群,一大类群是以银白杨为主,另一大类群是以欧
洲山杨为主。在第1类群中相关系数在093的位
置可把银白杨分为 1支,另外 1支是银灰杨(G2、
G3)和新疆杨(J)。在欧洲山杨为主的类群中,相关
系数在0.70的位置把整个类群分为3个分支,1个
分支是欧洲山杨,1个分支是东北山杨,另1个分支
是银灰杨。从树种遗传相似矩阵(表3)可以看出:
银白杨(E11、E22、E23、E24)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
为0.832 0.935,欧洲山杨(H11、H12、H21、H22)
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 0832 0.967,而银灰杨
(G2、G3、G11、G12)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767
0.957,表明银白杨、欧洲山杨、银灰杨3个树种内部
结构也均有较大的遗传分化,特别是杂种银灰杨似
乎更大。从图4可明显看出:新疆杨(J♂)与银灰杨
(G3♂)的亲缘关系很近。一般认为新疆杨是银白
杨的变种,SSR分析似也证明了这一点。银灰杨单
株G2和G3与银白杨的遗传关系更近,而单株 G11
和G12与欧洲山杨的遗传关系更近,显示出似乎银
灰杨杂种的形成可能具有双向基因流的特征。
图4 白杨派遗传距离UPGMA聚类
12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29卷
图5为黑杨派和青杨派的 UPGMA分类图。从
图5可明显看出:当相关系数在1.52时,系统聚类
图很明显可分为黑杨派和青杨派2个分支。在青杨
派中,C11、C12、C13、C21、F13、F23聚为一类,遗传
相似系数0.822 0.928(表 4),是比较典型的苦
杨。需指出的是C11和 C12都是雌株,材料采集于
玛纳斯平原林场杨树基因库,果穗形态分别为三棱
锥果形和卵圆形,这些苦杨类型早先(1982)采集于
额尔齐斯河流域的天然林分。阿勒泰大东沟采集的
C13(♀)和 C21(♂)为一支,桦林公园的 F13(♂)
和F23(♀)为一支。很明显,尽管大东沟与桦林公
园均位于克郎河同一流域,但由于两地距离有 3
km,导致不同地理种群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此
外,苦杨树干形态变化比较大,桦林公园的苦杨有光
皮和褐色粗皮两种类型,而且干形非常通直。过去
科研人员把这两种类型均作为杂交杨(额河杨),实
际上SSR分析结果均是典型的苦杨。
图5 黑杨派和青杨派遗传距离Nei(1972)UPGMA聚类
与青杨派相比,黑杨派内部的分化更复杂。图
5表明:相关系数大约在0.80的位置时,整个黑杨
派可分为4类。A11、B11、B21、B22、B5、F12、B62聚
为一类,相似系数为0.851 0.971,这一类可确认
为比较典型的欧洲黑杨;从叶型上看,A11、B11、
B21、B22似更为纯正,其叶片近三角形或菱状卵圆
形。B4、B61、B6、C22、F11为一类,F0和 B3各为一
类,这三类可初步确定为额河杨或回交杂种单株,但
B4、B61、B6、C22、F11与典型欧洲黑杨类的遗传距
离明显低于F0和B3(图5)。需指出的是 B3和 B5
是B21(♀)的天然授粉种子人工播种苗材料,B3和
B5聚类到不同的分支,表明其后代发生了分离,这
是非常合理的,因为B21(♀)所处的林分既有苦杨,
也有额河杨和欧洲黑杨。C22(♂)与C11和C12一
样,来自于玛纳斯平原林场杨树基因库,果穗形态卵
圆形,在基因库中标明为苦杨,但SSR聚类图中却属
于杂种(额河杨),这反映出在额尔齐斯河流域对额
河杨和苦杨的识别仅从形态上进行区别存在一定难
度或模糊性。此外,从图5还可以看出:B3虽然在
总体UPGMA聚类中与 B21独立开来,但在相似系
数矩阵中,和其它各样本相比较,与 B21的关系最
近,相似系数为0.822,这表明可用 SSR来鉴别子代
的来源。同样 B4、B6和 B61都是阿尔泰北屯的欧
洲黑杨天然授粉种子播种苗,遗传关系最为接近也
是自然的。
3 结论与讨论
3.1 额尔齐斯河流域杨属派间亲缘关系
额尔齐斯河流域的杨树天然林非常独特,白杨派
的3个种、黑杨派2个种、青杨派的2个种、胡杨派的
胡杨1个种共同分布在同一流域,这在国内外是极其
罕见的。经过长期的自然演替和天然杂交,杨树天然
林林分的遗传结构非常复杂。本文构建的SSR系统
树把整个流域天然杨树林分分为两大类,即黑杨派和
青杨派为一类,白杨派为一类,这表明黑杨派和青杨
派的亲缘关系比较近,而白杨派与其较远,因此可以
确定白杨派可能较早从杨属中分离出来,而青杨派和
黑杨派则较晚,这一结果与以往许多学者对杨树各派
系统发育和亲缘关系的研究结果完全一致[2,4,19-21]。
在生产实践中,杨属种间杂交育种中黑杨派和青杨派
派间容易得到杂种,而白杨派与黑杨派、青杨派很难
得到杂种后代,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白杨派与黑杨
派、青杨派亲缘关系的远近。
从整体的聚类结果(图3)还可以看出:银白杨
(E22)聚到黑杨和青杨派中,额河杨(F0)聚到白杨
派中,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还需要进一步验证,但不
能排除白杨派与黑杨派、青杨派两大派间仍然存在
基因交流的可能性,这表明杨属内白杨派与黑杨派
和青杨派进行组间杂交也许是可能的。张金凤
等[22]曾对黑白杨派进行杂交实验,黑白杨派间杂交
22
第1期 殷继艳,等: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杨属植物种间关系的SSR分析
虽然不容易成功,但所得杂种一般兼有黑白杨的特
征且变异类型丰富。因此,开展黑白杨派间杂交育
种工作,获得兼有黑杨、白杨优良性状的杂种无性系
是有希望的,需要进一步分析造成远缘种之间杂交
亲合性的障碍机理。此外,如果对白杨派单独进行
聚类分析(图4),很明显E22与E23遗传距离最小,
而在总体聚类中 E22却聚类到黑杨派和青杨派中,
与白杨派(E23)产生了较大的遗传距离。实际上
E22和E23均来自北屯林场同一块银白杨天然林
分,E22是根蘖苗,E23是大树,白杨派单独聚类时
二者亲缘关系最近,这非常容易理解,但在总体聚类
中二者距离拉大,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3.2 额尔齐斯河流域白杨派的系统发育
杨属分子水平的研究中,基于白杨派的研究也
有相关报道[4,6,12,14,2324]。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银白
杨、欧洲山杨、银灰杨3个树种内部结构均有很大的
遗传分化,特别是银灰杨似乎更大。本研究 SSR的
分析表明(图4),来自北屯类群的银灰杨G2♂和G3
♂与银白杨的亲缘关系最近,来自布尔津类群的
G11♀和G12♀与欧洲山杨和山杨的亲缘关系最近,
因此可以确定银灰杨的确是欧洲山杨和银白杨的天
然杂种;但同时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来自2个不同
地点的银灰杨类群其遗传差异如此之大,以至于分
别位于2个大的分支类群中,可见地理相近的银灰
杨2个类群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显示出银灰杨
杂种的形成可能具有双向基因流的特征,这一点将
在cpDNA分析中进一步予以证明。
从欧洲最新的 AFLP标记研究结果显示,标准
的银灰杨杂种样本居于山杨和银白杨两大类群中
间,有些单株样本向银白杨方向倾斜,居于银白杨和
杂种之间[6]。根据 Lexer等[25]最新的研究,结果推
断出基因渐渗是通过欧洲山杨花粉的传播优先于从
银白杨到欧洲山杨,并且认为欧洲山杨花粉的传播
比种子的扩散更有效率,这就暗示了银灰杨是欧洲
山杨向银白杨单向授粉的杂交结果;但是额尔齐斯
河流域的银灰杨与欧洲银灰杨类群明显不同,分别
位于银白杨和欧洲山杨两大类群中,这说明我国的
银灰杨杂种产生的杂种方式与欧洲可能不完全相
同,因此基因的渗透与欧洲也不完全相同。根据作
者的推测,北屯的银灰杨类群的 G2♂和 G3♂杂种
产生的方式与欧洲类似,但布尔津类群的 G11♀和
G12♀则明显不同,一种解释是基因渗透的方式与
欧洲的方式相反,存在银白杨向山杨的基因渗透,但
是与欧洲类似的是山杨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山
区,而且山杨分布区并没有银灰杨与山杨相伴分布
的现象,因此要解释布尔津类群的 G11♀和 G12♀
形成的机制,一种可能是银白杨向欧洲山杨的单向
花粉基因流产生的杂合子虽然不适应山地生态环
境,但杂合体通过布尔津河从上游漂移到下游额尔
齐斯河河谷,由于杂合体适应低海拔河谷流域生态
环境而生存下来。
关于新疆杨(J♂),由于在 UPGMA分类中与银
白杨聚到一类,可以推测新疆杨是银白杨的变种。
需指出的是在本研究中只有1个新疆杨样本,因此,
可靠的结果还需要收集更多的样本进一步分析和
研究。
3.3 额尔齐斯河流域黑杨派和青杨派系统发育
在UPGMA分类(图5)中,当相关系数在1.52
时,分为黑杨派和青杨派2个分支,这表明黑杨派和
青杨派有相当的遗传分化。青杨派中,聚类结果说
明苦杨种内仍然有相当的变异,即不同生态环境可
以导致不同群体遗传结构的差异[26],但同一群落的
苦杨其遗传更接近。
关于额河杨分类位置问题,在中国植物志和中
国树木志均把额河杨放到黑杨组中。从本文的聚类
结果可以明显看出,额河杨与欧洲黑杨位于同一个
大的分支,与苦杨有显著的差异,因此,把杂交杨额
河杨分到黑杨组是正确的。此外,由于额河杨与欧
洲黑杨位于同一个大的分支,表明杂种额河杨所具
有的欧洲黑杨的成分更多,分子水平上均呈现黑杨
的特征,反映出欧洲黑杨的遗传力似乎强于苦杨。
关于额河杨杂种形成的遗传机制,从 SSR标记尚难
判断,需要进一步做母系遗传cpDNA标记来确认。
参考文献:
[1]CerveraMT,StormeV,SotoA,etal.Intraspecificandinterspecif
icgeneticandphylogeneticrelationshipsinthegenusPopulusbased
onAFLPmarkers[J].TheoreticalandAppliedGenetics,2005,
111:1440-1456
[2]李宽钰,黄敏仁,王明麻,等.白杨派、青杨派和黑杨派的DNA多态
性及系统进化研究[J].南京林大学学报,1996,20(1):6-11.
[3]李善文,张有慧,张志毅,等.杨属部分种及杂种的AFLP分析
[J].林业科学,2007,43(1):35-41.
[4]史全良,诸葛强,黄敏仁,等.用 ITS序列研究杨属各组之间的
系统发育关系[J].植物学报,2001,43(3):323-325.
[5]张金凤,朱之悌.杨树分派的分子系统学与派间杂交研究进展
[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48-51.
[6]FossatiT.Developmentofmolecularmarkerstoassessthelevelof
32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29卷
introgressionofPopulustremulaintoP.albanaturalpopulations
[J].PlantBreeding,2004,123:382-385.
[7]FossatiT,GrassiF.Molecularanalysisofnaturalpopulationsof
PopulusnigraL.intermingledwithcultivatedhybrids[J].Molecu
larEcology,2003,12:2033-2043.
[8]ImbertE.DispersalandgeneflowofPopulusnigra(Salicaceae)along
adynamicriversystem[J].JournalofEcology,2003,91:447-456.
[9]RahmanMH,RajoraOP.MicrosateliteDNAsomaclonalvariation
inmicropropagatedtremblingaspen(Populustremuloides)[J].
PlantCelReport,2001,20:531-536.
[10]SmuldersMJM,VanDerSchootJ,ArensP.Trinucleotiderepeat
microsatelitemarkersforblackpoplar(PopulusnigraL.)[J].
MolecularEcologyNotes,2001,1:188-190.
[11]徐立安,李新军,潘惠新 等.用 SSR研究栲树群体遗传结构
[J].植物学报,2001,43(4):409-412.
[12]郑书星,张建国,段爱国,等.新疆阿尔泰地区白杨派3个树种
半同胞家系子代遗传多样性分析[J].林业科学研究,2013,26
(3):366-372.
[13]郑书星,张建国,何彩云,等.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苦杨与欧洲黑
杨遗传多样性分析[J].林业科学研究,2014,27(3):295-301.
[14]郑书星,张建国,何彩云,等.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白杨派植物居
群遗传多样性分析[J].林业科学研究,2014,27(2):222-229.
[15]汪小全.植物分子系统学近五年的研究进展概况[J].植物分
类学报,1997,35(5):465-480.
[16]李云海,肖 含,张春庆,等.用微卫星DNA标记检测中国主要
杂交水稻亲本的遗传变异[J].植物学报,1999,41(10):1061
1066.
[17]李新军,黄敏仁,潘惠新.林木基因组中的微卫星(SSR)及其应
用[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23(5):669.
[18]DayanandanS,BawaKS,KesseliR.Conservationofmicrosatel
litesamongtropicaltrees(Eguminosae)[J].AmericanJournalof
Botany,1997,84(12):1658-1663.
[19]FaiverRampantP,CastiglioneS,LeGueroueB,etal.Molecular
approachestostudyofpoplarsystematic[C].Proceedingofthein
ternationalpoplarsymposium.Seatle,WA,USA:Universityof
Washington,1995:45.
[20]SmithRL,SytsmaKJ.EvolutionofPopulusnigra(Sect.Aigei
ros):introgressivehybridizationandthechloroplastcontributionof
Populusalba(sectPopulus)[J].AmericanJournalofBotany,
1990,77:1176-1187.
[21]张绮纹,苏晓华,李金华,等.美洲黑杨基因资源收存及其遗传
评价的研究[J].林业科学,1999,35(3):31-37.
[22]张金凤,张志毅,朱之悌.黑白杨派间杂种苗的形态学和同工
酶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21(3):20-25.
[23]李宽钰,黄敏仁,王明麻,等.青杨的DNA多态性及遗传分化—I.
青杨的DNA多态性[J].科学通报,1997,42(9):969-972.
[24]唐 谦,顾万春.几种落叶松树种叶绿体DNA的分化及其系统
演化关系的含义[J].林业科学,1995,31(4):373-379.
[25]LexerC.Bariertogeneflowbetweentwoecologicalydivergent
populusspecies,P.alba(whitepoplar)andP.tremula(Europe
anaspen):theroleofecologyandlifehistoryingeneintrogression
[J].MolecularEcology,2005,14:1045-1057.
[26]苏晓华,张绮纹,张望东,等.大青杨及其近缘种的遗传变异和
系统关系研究[J].林业科学,1996,32(2):118-124.
(责任编辑:詹春梅)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