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High-throughput Transcriptome Identification and Flavonoids Metabolic Pathways in Nitraria sphaerocarpa

泡泡刺高通量转录组鉴定及其黄酮类代谢途径初步分析



全 文 :林业科学研究 2016,29(1):61 66
ForestResearch
  文章编号:10011498(2016)01006106
泡泡刺高通量转录组鉴定及其黄酮类
代谢途径初步分析
马 婧1,邓 楠1,褚建民1,纪 敬1,史胜青1,江泽平1,成铁龙1,2
(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1;2.南京林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0037)
收稿日期:201507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0707;31100490)
作者简介:马 婧,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抗逆分子生物学.Email:majing19900121@sina.com
 通讯作者: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林木抗逆分子生物学.Email:ctielong@126.com
摘要:[目的]为了更好的了解泡泡刺黄酮类生物合成途径及其潜在的抗逆作用,[方法]应用高通量 RNAseq测序
技术对泡泡刺当年生新叶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及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泡泡刺当年生叶中获得了
13013444totalreads,总核苷酸数为1171209960bp(1.09Gb),组装拼接后得到48921条unigene序列;Nr、Swiss
Prot、COG、GO、KEGG等数据库分析显示,有30407个 Nr注释,19671个 Swissprot注释,9273个 COG功能注释,
46153个GO功能注释,13654个KEGG注释,并从KEGG通路中找到参与黄酮类化合物合成途径的关键基因片段
186个。[结论]本研究获得了较好的泡泡刺转录组序列信息,并且其中富含黄酮类化合物代谢途径的相关基因,这
为其抗逆机制、药用价值的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宝贵资源。
关键词:泡泡刺;转录组;RNAseq;黄酮类化合物
中图分类号:S718.5 文献标识码:A
HighthroughputTranscriptomeIdentificationandFlavonoids
MetabolicPathwaysinNitrariasphaerocarpa
MAJing1,DENGNan1,CHUJianmin1,JIJing,SHIShengqing1,JIANGZeping1,CHENGTielong1,2
(1.KeyLaboratoryofTreeBreedingandCultivation,StateForestryAdministration,ResearchInstituteofForestry,Chinese
AcademyofForestry,Beijing 100091,China;2.NanjingForestryUniversity,Nanjing 210037,Jiangsu,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understandthebiosyntheticpathwayofflavonoidsanditsrolesintheadaptationtoabiot
icstressesinNitrariasphaerocarpa.[Method]HighthroughputRNAseqtechnologywasusedtogeneratethetran
scriptomeofcurentyearleaves,andthentherelatedbioinformaticsanalysiswasperformed.[Result]Theresults
showedthat13013444rawreadsand48921unigeneswereacquiredafterdenovoassembly;30407annotations
wereacquiredfromNrdatabase,19671fromSwissProtdatabase,9273fromCOGdatabase,46153fromGOda
tabaseand13654fromKEGGdatabaseafterfunctionannotationagainstfivedatabases;186unigeneswereassociat
edwithflavonoidbiosynthesisbytheanalysisofKEGGpathway.[Conclusion]Thebetertranscriptomicdatawas
obtained,anditwasrichinthegenesinvolvedinflavonoidsbiosynthesis,whichwouldprovidereferencesforthe
studiesofitsresistance,medicinalvalueinfuture.
Keywords:Nitrariasphaerocarpa;transcriptome;RNAseq;flavonoids
白刺属(NitrariaL.)植物属于蒺藜科(Zygo
phylaceae),为耐盐、耐高温、耐风蚀沙埋、超旱生的
低矮灌木;广泛分布在亚洲、欧洲、非洲和澳大利亚
沙漠地区[1],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建群种之一,能够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29卷
在极度缺水、极端气温、伴有高盐的环境中生
长[2-3]。该属植物不仅能够防风固沙、改善土壤物
理性[4],还因富含黄酮和生物碱等多种生物活性次
生代谢物而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5-6]。该物种已被
作为研究极端生境植物抗逆机制的理想材料之一。
目前,对白刺抗逆机理研究的报道主要在物候响
应[7]、解剖结构特性[8]、活性氧代谢[9]、耐盐基因克
隆[10]、蛋白质组表达[3,11]等方面,由于黄酮类化合
物不仅能够治疗和预防衰老、心血管病等[12],而且
能够增强植物抵御逆境胁迫适应[13],所以,对其合
成代谢过程的关键酶也有较好的研究,如CHS(查耳
酮合成酶)[14]、CHI(查耳酮异构酶)[15]、IFS(异黄酮
合成酶)[16]等基因。这些相关基因的产物对提高植
物逆境胁迫适应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3];然而,目
前有关逆境条件下白刺转录组及黄酮类生物合成途
径的研究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在笔者对白刺属
植物开展蛋白质组学研究[3,11]的基础上,以泡泡刺
(NitrariasphaerocarpaMaxim)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
转录组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黄酮类生物合成
途径相关基因的发掘,不仅可为该属植物抗逆分子
机制及相关基因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还可为其药
用价值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宝贵资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研究地位于甘肃省敦煌市(40°05′N;94°42′
E),该区降水稀少,多年平均降水量仅40mm,且主
要集中在夏秋季节(5—9月)。试验地位于市区以
东30km处的山麓砾石洪积扇边缘,土壤为石质荒
漠土,植被以泡泡刺为主,并形成泡泡刺灌丛沙包。
本研究在生长环境相对一致的区域,采用模拟增雨
的方法连续2年对天然泡泡刺灌丛进行处理。增雨
从2009年开始,并持续到采样期(2010年 8月中
旬)。以当地的多年平均降水量40mm为基准,分
别人工补水0%和200%,并在每年生长季节(5—9
月)分5次完成。每次增雨在10号左右的上午10:
00前进行,具体材料培养详见刘殿军等[2]的方法。
第2年的8月中旬分别采集2个增雨处理的当年生
新叶,立即液氮保存,带回实验室,分别提取 RNA,
等量混合后建立测序文库。
1.2 RNA提取
总RNA提取采用 Trizol方法,并用 DNaseΙ进
行DNA消化处理,随后检测总 RNA完整性和质量
(1.2%琼脂凝胶电泳);然后将2个处理的总 RNA
进行等量混合后,进行mRNA分离纯化。
1.3 转录组测序
使用随机引物及逆转录酶将片段化处理的 mR
NA反转为第一链 cDNA片段,随后合成第二链 cD
NA;利用试剂盒(QIAquickPCRPurificationKit)对
双链cDNA片段进行纯化,然后对其进行末端修复
及3’末端加‘A’碱基;将 cDNA片段两端连接上特
定的测序接头,电泳回收、PCR扩增测序样本,并在
华大基因公司(深圳)采用 IluminaHiSeqTM2000进
行测序。
1.4 数据的组装及注释
对测序产生的片段进行kmer(将1条读出的序
列片段,即 read,连续切割,相邻碱基划动得到的一
系列长度为k的核苷酸序列)长度的重叠拆分,然后
进行校正(包括对具有相同前缀但末端核苷酸不同
的kmer进行校正和排除)。当校正后全部测序片
段成为kmer并且过滤掉可能有错误的kmer后,将
丰度最大、出现频率最高的 kmers作为 kmersseed
(使用特殊算法选择基础 kmers长度)。采用 Re
peatScout算法来选择 seed,5’端至3’端方向或3’
端至5’端的覆盖度指导原则延伸组装转录组序列。
在组装拼接和合并组装拼接中,参数 k=25。接着
用 Blast软件将所获得的 Unigene序列分别与 Nr
(NCBI非冗余蛋白数据库)、COG数据库和 Swiss
Prot数据库比对(evalue<0.00001),进行功能注
释和分类处理;再对Unigene序列进行GO功能注释
和分类,并用软件对GO注释结果分类作图,然后将
Unigene与KEGG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相关的代谢
通路。
2 结果与分析
2.1 泡泡刺转录组测序结果
对泡泡刺转录组测序共得到 13013444total
reads,共计1171209960bp(1.09Gb),经Trinity软
件组装共获得414532个Contig;进一步通过paired
endjoining和 gapfiling方法,获得 67591个 Scaf
fold;最后通过 TGICL软件聚类分析得到48921个
unigene(表1)。Contig,Scafold和Unigene序列的平
均长度分别为135、361、454bp,N50(N50:将拼接转
录本按照长度从长到短排序,累加转录本的长度到
不小于总长50%的拼接转录本的长度)分别为91、
515、591bp。Contig序列长度为75 4227bp,长度
26
第1期 马 婧,等:泡泡刺高通量转录组鉴定及其黄酮类代谢途径初步分析
在200 500bp的序列数量最多,约占 Contig总数
的97.27%。Unigene序列长度分布在150 4915
bp,长度在200 500bp的序列数所占比例最多,约
占Unigene总数的73.43%(数据未列出)。以上结
果说明,泡泡刺转录组测序质量相对较好,测序数据
准确度较高,能够满足后续分析研究的要求。
表1 泡泡刺测序数据统计结果
组装结果 数量
Reads/个 13013444
Totalnucleotides/bp 1171209960
Contigs/个 414532
Scafolds/个 67591
Unigenes/个 48921
2.2 泡泡刺转录组功能注释
2.2.1 注释结果统计 将获得的48921个Unigene
序列分别与多个数据库进行比对,包括 Nr、Swiss
prot、COG、GO和 KEGG(表2)。本次注释的结果相
对较好,注释成功率相对较高,例如 Nr数据库中获
得的注释序列最多,总数为30407条,占全部 Uni
gene序列总数的62.16%。
2.2.2 GO分类分析 GeneOntology(GO)是一个
国际标准化的基因功能分类体系,能比较全面描述
生物体中基因和基因产物的属性。将全部48921个
表2 泡泡刺转录组功能注释总结果
数据库 注释序列总数/个 百分比/%
Nr 30407 62.16
Swissprot 19671 40.21
COG 9273 18.96
KEGG 13654 27.91
GO 46153 94.34
Unigene序列进行 GO功能分类,共获得 46153个
GO注释的一致序列,涉及到42种生物功能基因,可
分为3大类:生物过程(13556个,29.37%)、细胞组
分(18933个,41.02%)和分子功能(13664个,
2961%),表达基因最多的为细胞组分中的 C1(细
胞)和 C2(细胞组分),均为6375个(13.81%),这
一分类结果显示了泡泡刺叶片基因表达谱的总体情
况(图 1)。黄酮类代谢途径所属代谢过程 B1有
5078个(1237%),它是生化过程获得注释序列最
多的部分;同时,在生物过程的 B5(刺激反应)、B6
(生物调节)部分中,发现了 GO注释的 Unigene;同
样在B16(死亡)、B18(免疫系统过程)和 B19(细胞
杀伤)也发现了 GO注释的 Unigene,但数量较少。
以上基因可能直接参与了泡泡刺的胁迫响应过程,
这些基因的发掘为其抗逆机制、品质改良等研究奠
定了基础。
  B:B1代谢过程;B2细胞过程;B3定位;B4胞内定位的建立;B5刺激反应;B6生物调节;B7染色;B8细胞组分组织;B9细
胞组分的生物合成;B10涉及多细胞有机体的过程;B11发育过程;B12解剖结构的形成;B13多生物过程;B14繁殖;B15繁殖
过程;B16死亡;B17生长;B18免疫系统过程;B19细胞杀伤;B20节律性过程;B21生物附着。C:C1细胞;C2细胞组分;C3细
胞器;C4高分子配合物;C5细胞器组分;C6膜;C7膜蛋白;C8胞外区;C9胞外区组分;C10病毒;C11病毒组分。M:M1催化
活性;M2结合;M3载体活性;M4结构分子活性;M5分子转导活性;M6转录调节因子活性;M7酶调节活性;M8转录调节活性;
M9抗氧化活性;M10电子载体活性。
图1 泡泡刺转录组Unigene的GO分类图
36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29卷
2.2.3 COG分类分析  将获得的 Unigene序列进
行COG数据库比对分析后,共获得9273个COG功
能注释,包括25个功能分类(图2)。R类(一般功
能预测)Unigene数量为 2419个,占注释总数的
1650%,是获得注释数量最多的部分。值得关注的
是黄酮类代谢途径所属的 Q类(次生代谢产物生物
合成、运输和分解代谢),共获得了382个(2.61%)
注释,但涉及到的具体次生代谢通路还需通过
KEGG代谢通路进一步分析;同时,在 T类(信号传
导机制)和 V类(防御机制)也获得了注释的 Uni
gene,这些注释到的相关基因可能参与了泡泡刺的
胁迫响应过程。
  ARNA加工和修改;B染色体结构等;C能量生产和转换;
D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分裂、染色体分区;E氨基酸的运输和代
谢;F核苷酸运输与代谢;G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和代谢;H辅酶运
输与代谢;I脂类运输和代谢;J翻译、核糖体结构和生物转化;
K转录;L复制、重组和修复;M细胞壁/膜/包膜生物合成;N细胞
运动;O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蛋白转换、分子伴侣;P无机离子运输
与代谢;Q次生代谢产物合成、运输和分解代谢;R一般功能预测;
S:未知功能;T信号传导机制;U细胞内运输、分泌和膜泡运输;V
防御机制;W细胞外结构;Y核结构;Z细胞骨架。
图2 泡泡刺转录组Unigene的COG分类图
2.2.4 KEGG注释 通过对泡泡刺的 13654个
Unigene进行 KEGG分析发现,共有125个 KEGG代
谢通路,其中,代谢途径、剪接体和植物病原菌互作
是获得注释最多的3个。表3展示了注释数量最多
的前30个代谢通路,共包括12723个注释的 Uni
gene(占全部注释 Unigene数量的93.18%),其中,
泡泡刺次生代谢物相关的Unigene共3269个(占注
释全部 Unigene数量的23.94%),这些次生代谢物
类型主要包括激素类(681个)、萜类(428个)、生物
碱(1350个)和黄酮类化合物(186个)。黄酮类化
合物代谢包括类黄酮代谢(141个)、黄酮和黄酮醇
代谢(45个)。这些Unigene序列为以后的白刺遗传
工程研究提供核酸序列信息,也表明高通量测序技
术鉴定代谢途径相关基因的实用性。
表3 泡泡刺转录组KEGG分类结果
序号 通路 数量/个 通路编号
1 代谢途径 3189  ko01100
2 剪接体 834 ko03040
3 植物病原菌互作 811 ko04626
4 植物激素的生物合成 681 ko01070
5 核糖体 632 ko03010
6 苯丙酸的生物合成 547 ko01061
7 萜类和类固醇的合成 428 ko01062
8 莽草酸途径的生物碱合成 378 ko01063
9 鸟氨酸、赖氨酸和烟酸来源的生物碱合成 360 ko01064
10 淀粉和蔗糖代谢 339 ko00500
11 泛素介导的蛋白降解 318 ko04120
12 组氨酸和嘌呤来源的生物碱合成 314 ko01065
13 嘌呤代谢 309 ko00230
14 氧化磷酸化作用 301 ko00190
15 萜类化合物和聚酮来源的生物碱合成 298 ko01066
16 苯丙素的合成 282 ko00940
17 内吞作用 281 ko04144
18 嘧啶代谢 228 ko00240
19 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 210 ko00270
20 RNA降解 210 ko03018
21 糖酵解途径 207 ko00010
22 过氧化物酶体 204 ko04146
23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 186 ko00941/4
24 昼夜节律 173 ko04712
25 柠檬烯和蒎烯降解 172 ko00903
26 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 170 ko00520
27 芪类化合物及姜辣素的合成 170 ko00945
28 核苷酸切除修复 165 ko03420
29 甘油磷脂代谢 163 ko00564
30 丙酮酸代谢 163 ko00620
2.3 泡泡刺转录组中黄酮类生物合成基因发掘
从KEGG分析中可看出:获得黄酮类化合物相
关合成基因有186个,其在代谢通路中的位置及相
关基因的数量见图3和表4。本研究从泡泡刺当年
生叶中获得了12个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基因,该
基因是初生代谢和苯丙烷代谢途径之间的代谢联系
节点。随后,查尔酮合成酶(CHS,2个)作为第1个
关键酶,将苯丙烷代谢途径引向黄酮类化合物的合
成;同时,获得了4个查耳酮异构酶(CHI),该酶催
化分子内的环化反应;然后,黄碱酮 3二加氧酶
(F3H,11个)将 CHI催化合成的 (2S)黄烷酮或
(2S)5脱氧黄烷酮的C3位羟基化,生成二氢黄酮
醇。另外,本研究获得了 12个黄酮醇合成酶
(FLS),该酶催化黄酮结构中的 C3位羟基化,从而
形成各种黄酮醇类物质。二氢黄酮醇还原酶(DFR,
25个)是花青素和鞣质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也是
一个重要的分支点。从上述分析可看出,本研究在泡
46
书第1期 马 婧,等:泡泡刺高通量转录组鉴定及其黄酮类代谢途径初步分析
图3 泡泡刺转录组黄酮类化合物合成途径及相关基因(基因名称后的数字表示本研究中从泡泡刺当年生叶获得的该基因数量。)
表4 泡泡刺转录组黄酮类化合物合成途径中的相关基因
基因名称 基因简称 数量/个 EC编号
莽草/荃宁酸酯转移酶 HCT 33 2.3.1.133
咖啡酰辅酶AO甲基转移酶 CCoAOMT 5 2.1.1.104
花青素还原酶 ANR 5 1.3.1.77
类黄酮3′,5′羟化酶 F3′5′H 12 1.14.13.88
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黄酮4还原酶 DFR 25 1.1.12.34
无色花青素还原酶 LAR 14 1.17.1.3
查尔酮异构化酶 CHI 4 5.5.1.6
黄碱酮3二加氧酶 F3H 11 1.14.11.9
查尔酮合酶 CHS 2 2.3.1.74
黄酮醇合成酶 FLS 12 1.14.11.23
无色花色素双加氧酶 LDOX 12 1.14.11.19
类黄酮3′单加氧酶 F3′H 22 1.14.13.21
香豆酰奎尼酸3′单加氧酶 C3′H 10 1.14.13.36
肉桂酸3羟化酶 C4H 2 1.14.13.11
泡刺叶中获得了较多的黄酮类代谢相关基因,这些
基因将为后续阐明其忍耐极端环境的机制奠定
基础。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野外正常降雨与人工增雨条件下泡泡刺
当年生叶转录组测序及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共获
得48921条 Unigene序列,平均长度为454bp,N50
为591bp。这与其他植物转录组测序结果类似,所
得到的数据量较大,组装效果也较好,如虎杖(Po
lygonum cuspidatum Sieb.etZucc.)[17]、中 麻 黄
(EphedraintermedinSchrenk)[18],膜果麻黄(Ephedra
przewalskiStapf)[19];同时,对注释后的Unigene进行
COG、GO和KEGG等分析发现,次生代谢相关基因
在该转录组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利用 KEGG通路进
一步分析,共获得186个黄酮类化合物合成途径的
56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29卷
关键基因。这为后续研究泡泡刺抗逆分子机制及其
黄酮类合成途径作用奠定基础。
由于黄酮类化合物合成机制在植物次生代谢领
域是十分重要的研究前沿之一,因此,在白刺属植物
上已开展了黄酮化合物的提取、分析及化合物结构的
研究[2021],但很少见有关黄酮类代谢途径的研究;然
而,在其它非模式物种如麻黄[18-19]、茶(Camelia
sinensis(L.)O.Ktze)[22]、罗汉果(Momordicagrosve
noriSwingle)[23]等的转录组中已有相关报道,如在罗
汉果转录组KEGG注释结果中发现黄酮类合成相关
基因45个[23];而中麻黄转录组KEGG注释结果中达
283个[18]。本研究对泡泡刺进行分析发现,黄酮类合
成相关基因也达186个,这表明沙生植物麻黄和白刺
等富含黄酮类物质可能对其适应极端沙漠生境具有
极其重要的作用。另外,这些基因包括了大部分该代
谢过程中的关键基因,如 CHS、CHI、IFS、F3H、FLS、
DFR、F3′5′H和FNS等(图3;表4),为进一步在泡泡
刺中克隆其全长、研究其次生代谢调控途径及其在抗
逆中的作用奠定基础。如槲皮素及其衍生物在医学
上可作为最强的抗癌剂之一[24],那么在植物抗逆中
的作用如何?本研究从极端生境植物泡泡刺中获得
了其合成关键基因 F3′5′H;另外 CHS催化合成的查
尔酮是合成黄酮类化合物的重要中间体,同时具有抗
菌活性、抗癌活性等[25]。这些基因的获得不仅为黄
酮类次生代谢工程研究提供基础,而且对研究其在抗
逆中的作用也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获得了较好的泡泡刺转录组
数据,初步发掘了其黄酮类化合物的代谢途径相关
基因,为克隆该属植物中黄酮合成的关键基因奠定
基础,同时为更好的研究其抗逆机制和药用价值以
及开发提供宝贵资源。
参考文献:
[1]潘晓玲,沈观冕,陈 鹏.白刺属植物的分类学及系统学研究
[J].云南植物研究,1999,21(3):287-295.
[2]刘殿君,吴 波,李永华,等.极端干旱区增雨加速泡泡刺群落
土壤碳排放[J].生态学报,2012,32(17):5396-5404.
[3]ChengT,ChenJ,ZhangJ,etal.Physiologicalandproteomicana
lysesofleavesfromthehalophyteTangutNitrariarevealsdiversere
sponsepathwayscriticalforhighsalinitytolerance[J].FrontPlant
Sci,2015,6:30.
[4]LiQY,ZhaoWZ,FangHY.AdaptationofNitrariasphaerocarpa
towindblownsandenvironmentsattheedgeofadesertoasis[J].J
EnvironSci(China),2007,19(4):482-487.
[5]GravelE,PouponE.Biosynthesisandbiomimeticsynthesisofalkaloids
isolatedfromplantsoftheNitrariaandMyrioneurongenera:anunusual
lysinebasedmetabolism[J].NatProdRep,2010,27(1):32-56.
[6]HalimAF,SaadHE,HashishNE.FlavonolglycosidesfromNi
trariaretusa[J].Phytochemistry,1995,40(1):349-351.
[7]DuJ,YanP,DongY,etal.PhenologicalresponseofNitrariatan
gutorumtoclimatechangeinMinqinCounty,GansuProvince,
NorthwestChina[J].IntJBiometeorol,2010,54(5):583-593.
[8]白 潇,李 毅,苏世平,等.不同居群唐古特白刺叶片解剖特
征对生境的响应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3,23(10):1986
-1993.
[9]张艳艳,刘 威,宣亚楠,等.水杨酸对盐胁迫下唐古特白刺活
性氧代谢和细胞膜透性抑制的缓解效应[J].东北林业大学学
报,2013,41(12):56-59.
[10]唐 欣,王瑞辉,杨秀艳,等.唐古特白刺液泡膜Na+/H+逆向
运输蛋白基因 NtNHX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林业科学,
2014,27(3):38-44.
[11]ChenJ,ChengT,WangP,etal.Salinityinducedchangesinpro
teinexpressioninthehalophyticplantNitrariasphaerocarpa[J].J
Proteomics,2012,75(17):5226-5243.
[12]SaijaA,ScaleseM,LanzaM,etal.Flavonoidsasantioxidanta
gents:importanceoftheirinteractionwithbiomembranes[J].Free
RadicBiolMed,1995,19(4):481-486.
[13]CheynierV,ComteG,DaviesKM,etal.Plantphenolics:recent
advancesontheirbiosynthesis,genetics,andecophysiology[J].
PlantPhysiolBiochem,2013,72:1-20.
[14]文海涛,赵红英,肖凤霞,等.化州柚查尔酮合成酶基因克隆与
序列分析[J].生物学杂志,2011,28(1):39-41.
[15]ShimadaN.Aclusterofgenesencodesthetwotypesofchalconeis
omeraseinvolvedinthebiosynthesisofgeneralfalavonoidsandleg
umespecific5deoxy(iso)flavonoidsinLotusjaponicus[J].Plant
Physiol,2003,131(3):941-951.
[16]张丹凤.蒙古黄芪异黄酮合成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D].
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4.
[17]郝大程,马 培,穆 军,等.中药植物虎杖根的高通量转录组
测序及转录组特性分析[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2,42
(5):398-412.
[18]邓 楠,史胜青,常二梅,等.基于中麻黄萌发种子转录组的黄
酮类化合物合成途径基因的挖掘[J].林业科学研究,2014,27
(6):758-763.
[19]邓 楠,史胜青,常二梅,等.膜果麻黄种子不同发育时期的转
录组测序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5,43(2):28-32.
[20]王洪伦,李玉林,索有瑞.白刺种子黄酮类化合物最佳提取工
艺研究[J].食品科学,2004,25(7):97-99.
[21]高 ?,王 佳,特布沁,等.唐古特白刺叶和茎黄酮含量分析
[J].中国草地学报,2014,36(3):116-120.
[22]ShiCY,YangH,WeiCL,etal.DeepsequencingoftheCamel
liasinensistranscriptomerevealedcandidategenesformajormeta
bolicpathwaysofteaspecificcompounds[J].BMCGenomics,
2011,12:131.
[23]TangQ,MaX,MoC,etal.AneficientapproachtofindingSir
aitiagrosvenoritriterpenebiosyntheticgenesbyRNAseqanddigit
algeneexpressionanalysis[J].BMCGenomics,2011,12:343.
[24]王晓梅,曹稳根.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宿州
学院学报,2008,22(1):105-107.
[25]廖头根,汪秋安,方伟琴,等.新型查尔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
生物活性研究[J].有机化学,2006,26(5):685-689.
(责任编辑:詹春梅)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