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 study on soaking and germin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ritillaria przewalskii seeds

甘肃贝母种子吸水及发芽特性研究



全 文 :书甘肃贝母种子吸水及发芽特性研究
常彦莉1,陈垣1,郭凤霞1,林玉红2,黎天3
(1.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730070;
2.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甘肃 兰州730070;3.甘南州农业技术推广站,甘肃 甘南747000)
摘要:对经后熟处理的甘肃贝母种子吸水规律进行测定,并设置不同温度(10,15,20,25,10/20℃变温)进行发芽试
验,旨在为其人工驯化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甘肃贝母种子千粒重为0.72~0.82g。经20℃保湿储藏45d基
本完成形态后熟,沙子与种子(4∶1)混合5~10℃层积150d基本完成生理后熟,种子吸水过程符合Logistic曲线,
分急剧吸水期、稳定吸水期和饱和吸水期3个阶段。温度对经后熟处理的甘肃贝母种子发芽质量具有显著影响。
黑暗下10~15℃内,随温度升高发芽质量显著改善,15℃发芽最佳,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达90.67%和89.33%。
当温度超过15℃,发芽质量又显著降低,高温还抑制芽的伸长。以上结果说明经后熟处理后,温度是决定甘肃贝母
种子发芽质量的关键因素。建议生产中当土温达15℃是甘肃贝母种子最佳播期,育苗期应保湿遮阳。
关键词:甘肃贝母种子;后熟作用;吸水动态;温度;萌发特性
中图分类号:S567.23+1;Q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59(2010)04004106
  甘肃贝母(犉狉犻狋犻犾犾犪狉犻犪狆狉狕犲狑犪犾狊犽犻犻)为百合科贝母属植物的干燥鳞茎,主产甘肃、青海、四川等省,与川贝母
(犉.犮犻狉狉犺狅狊犪)、暗紫贝母(犉.狌狀犻犫狉犪犮狋犲犪狋犪)和梭砂贝母(犉.犱犲犾犪狏犪狔犻)通称川贝母,为多年生草本[1]。鳞茎圆锥
形,含有多种生物碱、皂苷和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等有效成分,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之功效[2]。研究表明,川贝
母的总生物碱含量在0.05%~0.10%,总皂苷含量在2.0%~4.0%,而浙贝母(犉.狋犺狌狀犫犲狉犵犻犻)、伊贝母(犉.狆犪犾
犾犻犱犻犳犾狅狉犪)和平贝母(犉.狌狊狊狌狉犻犲狀狊犻狊)的总生物碱含量在0.1%~0.2%,总皂苷含量在1.0%~2.0%。这种主要
成分含量的差异可解释川贝母的独特药理活性[3]。
甘肃贝母属早春短命植物,株高20~45cm,地上部分生长期短,仅60~90d,而生长周期长,从种子萌发到
开花结果一般需要4~6年[4]。由于贝母种子是具有后熟特性的原胚型种子,蒴果充分成熟后种子尚无完整的胚
结构,仅具胚乳状的内含物,采摘后必须相继经过“形态后熟发育”和“生理后熟发育”2个阶段的后熟作用,种子
才形成白色胚并逐渐扩展延伸,种子才具备发芽活力[4]。但经后熟作用后甘肃贝母种子自然萌发率和繁殖效率
仍然很低,严重制约着甘肃贝母人工驯化栽培及其规模化生产。目前驯化栽培生产中常采用鳞茎无性繁殖,一方
面易引起退化,另一方面繁殖系数低且消耗了部分商品鳞茎,严重影响商品品质,成本又高。种子繁殖作为植物
的一种繁殖方式,可以提高植物在逆境中的繁殖成功率[5]。苏新[6]研究表明,低温层积对浙贝母种子胚的后熟过
程起关键作用。但至今对甘肃贝母种子繁殖技术相关研究尚无报道。因此,探寻提高甘肃贝母种子发芽质量的
有效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其人工驯化及规模化栽培提供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供试甘肃贝母种子于2008年10月采自四川若尔盖,在甘肃合作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实验室20℃保湿储藏45
d,然后沙子与种子4∶1混合5~10℃沙藏150d。种子后熟处理结束后进行种子发芽试验。
1.1 种子千粒重测定
首先对采集的种子进行种子净度分析,然后随机取净种子1000粒称重,重复3次,取其平均值,即为种子的
千粒重。
第19卷 第4期
Vol.19,No.4
草 业 学 报
ACTAPRATACULTURAESINICA   
41-46
2010年8月
 收稿日期:20090901;改回日期:20090929
基金项目:兰州市科技局项目(060260)和甘南州财政局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常彦莉(1984),女,甘肃兰州人,在读硕士。Email:cyl19840812@163.com
通讯作者。Email:cygcx@yahoo.com.cn
1.2 种子吸水规律测定
挑选饱满度均匀的甘肃贝母种子1500粒,随机分为3组,每组500粒。分别在天平(精度为1/10000)上准
确称重后均匀摆置于玻璃培养皿(直径9cm),立即置于25℃培养箱(CXZ1000型)中,加水浸泡,每隔0,2,4,8,
12,16,20,24,28和32h取出,快速用滤纸吸干种子表面水分,准确称重,最后计算种子吸水率。
种子吸水率(%)=[(吸水后种子质量-风干种子质量)/风干种子质量]×100
1.3 种子发芽试验
发芽试验于2009年3月在甘肃农业大学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实验室进行。将经低温沙藏后熟的种子设不同
温度(10,15,20,25及10/20℃变温)发芽试验,均在人工培养箱(CXZ1000系列)中进行,不设光照。即选取均匀
一致的甘肃贝母种子750粒,随机分为5组,每组150粒,3次重复,每重复50粒,采用培养皿滤纸发芽法,将种
子均匀摆布于含2层滤纸的培养皿,分别置预先设定好温度的培养箱发芽,变温处理采用高温8h,低温16h[7]。
发芽期间保持滤纸湿润,其他环境条件均保持一致。每天定时记录种子萌发情况,最后统计发芽率、发芽势、发芽
指数[8,9]和发芽活力[7,10]。在发芽的第20天,每皿随机取5株进行胚芽、胚根测定[11]。
发芽率(%)=(正常发芽粒数/供试种子总数)×100
发芽势(%)=(发芽高峰期种子的发芽数/供试种子总数)×100
发芽指数(犌犻)=∑[发芽后狋日的发芽数(犌狋)/相应的发芽天数(犇狋)]
发芽活力=发芽指数×胚根长
1.4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和Excel分析及制图。根据Excel作图法分别对吸水率和千粒重(狔)随浸种
时间(狓)拟合Logistic曲线方程[12]狔=犽/(1+e犃+犅狓),式中,犽为各指标极限值,犃、犅为方程初始参数和速率参数,
狓∈[0,32],即用曲线方程可直线化方法,令狔′=ln[(犽-狔)/狔];犽=[狔22(狔1+狔3)-2狔1狔2狔3]/(狔22-狔1狔3),狔1、
狔2、狔3 分别为等间隔浸种时间(狓)对应的吸水率和千粒重,犃′=犃,犅′=犅,将方程狔=犽/(1+e犃+犅狓)化简为直线方
程狔′=犃′+犅′狓,并求其参数(犃′,犅′),最后求出Logistic方程参数(犽,犃,犅),然后按照估测方法[1316]估算起始、
高峰、结束时间和最大速率等次级参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甘肃贝母种子形态观察测定
观察表明,甘肃贝母蒴果六棱形,八卦锤状,成熟种子卵形至三角状卵形,扁平,边缘有狭翅,表面棕色或黑褐
色。千粒重在0.72~0.82g,平均千粒重0.78g,标准差0.062g,变异系数0.079,说明种子大小较均匀。
2.2 甘肃贝母种子吸水规律
经后熟处理的甘肃贝母种子吸水率随浸种时间的
图1 25℃下甘肃贝母种子吸水率随浸种时间的变化
犉犻犵.1 犜犺犲犮犺犪狀犵犲狊狅犳狊犲犲犱狊狅犪犽犻狀犵狅犳犉.狆狉狕犲狑犪犾狊犽犻
狑犻狋犺犱狌狉犪狋犻狅狀狌狀犱犲狉25℃
变化趋势近似呈“S”型曲线(图1),利用Logistic曲线
方程直线化拟合结果及估算的各参数见图2和表1,
从图1,2和表1可以看出,甘肃贝母种子吸水过程符
合Logistic曲线方程(吸水率犚2=0.923,犘<0.01),
其直线化的方程为狔′=0.9851-0.2283狓(犃′=
0.9851,犅′=-0.2283)。浸种后吸胀立即启动,种
子鲜重急剧增加,浸种4.32h吸水速度最快,这一时
期为急剧吸水期。浸种10h后吸胀高峰结束,种子进
入稳定吸水期,至浸种24.5h后吸胀基本结束进入吸
水饱和期。
2.3 不同温度条件下甘肃贝母种子发芽率的变化
不同温度(10,15,20,25和10/20℃变温)条件下,
24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0) Vol.19,No.4
经后熟处理的甘肃贝母种子从第3天开始萌发,17d后
图2 25℃下甘肃贝母种子吸水率与浸种时间配合
犔狅犵犻狊狋犻犮方程直线化拟合结果(狀=11×3)
犉犻犵.2 犜犺犲犾犻狀犲犪狉狉犲狊狌犾狋犫犪狊犲犱狅狀犔狅犵犻狊狋犻犮犲狇狌犪狋犻狅狀犳犻狋狋犻狀犵
狊狅犪犽犻狀犵狉犪狋犲狑犻狋犺狊狅犪犽犻狀犵犱狌狉犪狋犻狅狀犻狀
犉.狆狉狕犲狑犪犾狊犽犻狌狀犱犲狉25℃
种子发芽均结束(图3)。在黑暗条件下,种子发芽率
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降低(表2),在10~15℃内发
芽率均较高(80%以上),随温度的升高发芽率增大,以
15℃下发芽率最高,较10℃下的发芽率提高9.7%,但
两者的差异性未达到显著水平。在15~25℃内,随温
度的升高发芽率显著降低,温度为25℃时发芽率最
低,较10和15℃条件下的发芽率分别降低25.6%(犘
<0.01)和31.6%(犘<0.01)。10/20℃变温条件下与
20℃条件下的终发芽率相接近,但较10和15℃条件
下的终发芽率分别降低9.3%和17.3%(犘<0.05),而
较25℃下的终发芽率提高20.4%(犘<0.05)。可见,
相对恒定的亚低温对甘肃贝母种子发芽有利,15℃为
种子发芽最佳温度。
  发芽指数和发芽势均可反映种子萌发的速度和整
齐度,发芽活力可揭示种子萌发动力。在黑暗条件下,
不同温度对发芽质量指标均具有显著影响(表2)。在
10~15℃内,发芽指数、发芽势和发芽活力均随温度的
升高而提高,其中发芽指数和发芽活力极显著提高。
15℃条件下甘肃贝母发芽质量最佳,发芽指数较10,
20,25及10/20℃变温下的分别提高37.0%(犘<
0.01),19.3%(犘<0.05),49.0%(犘<0.01)和44.6%
(犘<0.01);发芽势分别提高9.33%,16.66%(犘<
0.05),27.33%(犘<0.01)和16.66%(犘<0.05);发
芽活力分别提高30.36%(犘<0.01),8.06%(犘<
0.01),4.51%(犘<0.01)和28.92%(犘<0.01)。而
在15~25℃内,发芽指数、发芽势和发芽活力又随温
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10/20℃变温下甘肃贝母萌发
质量趋向10和20℃下的水平,具有两温度的双重效
应,较15℃下的发芽质量差,且两者的差异性达到极
显著水平。
表1 甘肃贝母种子吸水率与浸种时间配合
犔狅犵犻狊狋犻犮方程估计的参数
犜犪犫犾犲1 犜犺犲犲狊狋犻犿犪狋犲犱狆犪狉犪犿犲狋犲狉狊犫犪狊犲犱狅狀犔狅犵犻狊狋犻犮犲狇狌犪狋犻狅狀
犳犻狋狋犻狀犵狊狅犪犽犻狀犵狉犪狋犲狑犻狋犺狊狅犪犽犻狀犵犱狌狉犪狋犻狅狀犻狀犉.狆狉狕犲狑犪犾狊犽犻
与浸种时间配合的Logistic方程估计的各参数
TheparametersestimatedbyLogisticequation
combinedwithsoakingtime
吸水率
Soakingrate
(%)
高峰起始时间狋1 Maximumstartingtime 0.00
高峰结束时间狋2 Maximumfinishingtime 10.09
终期狋3Ferminatingtime 24.45
最大速率到达时间犜犕 Thetimeofmaximumrate 4.32
始增期持续天数犜1Thestartduration 0.00
快增期持续天数犜2Thefastincreaseduration 10.09
稳增期持续天数犜3Thestableincreaseduration 14.36
最大速率犞maxMaximumrate 38.78
图3 黑暗条件下甘肃贝母种子发芽率随温度和时间的变化
犉犻犵.3 犆犺犪狀犵犲狊狅犳犵犲狉犿犻狀犪狋犻狅狀狉犪狋犲狅犳犉.狆狉狕犲狑犪犾狊犽犻狑犻狋犺
狋犲犿狆犲狉犪狋狌狉犲狊犪狀犱狋犻犿犲狌狀犱犲狉犱犪狉犽犮狅狀犱犻狋犻狅狀狊
2.4 不同温度条件下甘肃贝母种子胚芽和胚根的生
长变化
胚根和胚芽均是衡量幼苗发育的重要指标。发芽
第20天对发芽种子的胚芽、胚根测定结果列于表3。
不同温度下甘肃贝母种子胚根和胚芽的生长速度存在
极显著差异(表3)。同一温度条件下,胚根显著较胚
芽生长速度快,胚根长是胚芽长的1.40~7.74倍(犘
<0.01)。随着温度的升高,胚芽长度先增加后减小。
20℃下胚芽最长,分别是10,15,25和10/20℃变温下
胚芽长度的1.64,1.19,2.14和1.90倍,差异均达到
极显著水平(犘<0.01)。而胚根长随温度升高显著增
34第19卷第4期 草业学报2010年
表2 不同温度条件下甘肃贝母种子的发芽特性
犜犪犫犾犲2 犌犲狉犿犻狀犪狋犻狏犲犮犺犪狉犪犮狋犲狉犻狊狋犻犮狊狅犳犉.狆狉狕犲狑犪犾狊犽犻狊犲犲犱狊狌狀犱犲狉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狋犲犿狆犲狉犪狋狌狉犲狊
发芽温度
Germinationtemperatures(℃)
发芽势
Germinationpower(%)
终发芽率
Germinationpercent(%)
发芽指数
Germinationindex
发芽活力
Germinationvigor
10 80.00±11.14abA 82.67±4.04abAB 7.46±0.92bcC 8.88±0.88eD
15 89.33±10.07aA 90.67±4.16aA 10.22±1.21aA 39.24±4.32aA
20 72.67±3.06bcAB 72.67±1.53cBC 8.57±0.13bAB 31.18±1.22cB
25 62.00±2.00bC 62.00±1.00dC 6.86±0.19cC 34.73±1.98bB
10/20 72.67±8.08bcAB 74.67±4.51bcBC 7.07±1.34cC 10.32±1.43dC
 注:数据为平均值±标准差。同列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犘<0.01),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犘<0.05)。下同。
 Note:Thedataindicatesmean±SD.Differentcapitallettersmeansignificantdifferenceat0.01level,differentsmallettersmeansignificantdiffer
enceat0.05level.Thesamebelow.
长,25℃胚根最长而细,分别是10,15,20和10/20℃
变温条件下胚根长度的4.25,1.31,1.39和3.33倍,其
差异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甘肃贝母种子发芽
后,在15~20℃条件下幼苗生长发育状态最佳,根茎
比适中,为壮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讨论与结论
3.1 胚后熟作用是导致甘肃贝母自然发芽率低的主
要因素
贝母种子是具有后熟特性的原胚型种子,即使蒴
果已充分成熟,种子还是没有完整的胚结构,仅具有胚
乳状的内含物存在。必须在一定的温度下经过一段时
间的后熟作用,种子才开始有白色胚点出现,此后胚逐
渐扩展伸长,30~40d后胚伸长至1.5mm左右,90d
左右胚分化完成[4]。苏新[6]研究发现,种胚未分化是
表3 不同温度条件下甘肃贝母胚芽和胚根
生长的变化(狀=15)
犜犪犫犾犲3 犆犺犪狀犵犲狊狅犳狉犪犱犻犮犾犲狊犪狀犱犲犿犫狉狔狅狊狅犳犉.狆狉狕犲狑犪犾狊犽犻
狌狀犱犲狉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狋犲犿狆犲狉犪狋狌狉犲狊(狀=15)
发芽温度
Temperature
(℃)
黑暗条件下Underdarkcondition
胚根长
Radiclelength
(cm)
胚芽长
Embryolength
(cm)
胚芽/胚根
Embryo/Radicle
10 1.19±0.03cC 0.85±0.04cC 0.7143aA
15 3.85±0.32bB 1.17±0.08bB 0.3039cC
20 3.64±0.16bB 1.39±0.11aA 0.3819cC
25 5.06±0.17aA 0.65±0.01dC 0.1285dD
10/20 1.52±0.28cC 0.73±0.11cdC 0.4803bB
浙贝母种子休眠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且低温对贝母种子胚的后熟起关键作用,可能是因为低温能解除抑制物,激
活或诱导胚发育所需物质的形式。浙贝母种子在8~10℃条件下需要50d左右才能够解除休眠,而在3~5℃下
则需要80d[17]。此外,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处理也可以提高休眠种子的发芽率[1821]。
甘肃贝母是贝母中的珍品,其价格十分昂贵。但贝母蒴果充分成熟后,种子尚无完整的胚结构,采收后不经
后熟处理不发芽。自然条件下,成熟蒴果裂果后散落掩埋在土壤中的种子,越冬后种子自然萌发率仅30%[4]。
人工栽培过程中,主要依靠无性繁殖,生产成本高,人工采挖对野生资源破坏也特别严重。本研究中,甘肃贝母种
子千粒重为0.72~0.82g,平均千粒重为0.78g。经20℃保湿储藏45d基本完成形态后熟,沙子与种子(4∶1)
混合5~10℃低温层积处理150d基本达到生理后熟条件,此时种胚中胚芽与胚乳等长,不同温度(10,15,20,25,
10/20℃变温)条件下其发芽率达62.00%~90.67%。其次,经后熟处理的种子浸种24h后吸水饱和,最大吸水
率为165.16%。其吸水过程表现急剧吸水期、缓慢吸水期和饱和吸水期3个阶段,符合种子的吸水规律,说明后
熟处理后甘肃贝母种子种皮对种子吸水无阻碍作用。
3.2 甘肃贝母种子发芽的最佳温度为15℃
温度是影响种子发芽的重要因子,适宜温度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温度过高或过低对种子的发芽均有不同程
度的影响[19]。由于种子萌发过程中新陈代谢十分活跃,其核心代谢是呼吸作用,温度对种子萌发影响的实质是
温度对呼吸酶活性的影响[22,23]。种子萌发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呼吸强度增大,但超过需要的呼吸强度会消
44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0) Vol.19,No.4
耗有机营养,不利于形成壮苗[9,22]。浙贝母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5~15℃,10℃萌发率最大,发芽率达94%[17]。
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对甘肃贝母种子萌发质量也具有显著影响,在10~25℃内,随温度升高萌发质量显著
改善,以15℃为最佳,发芽率达90.67%。20~25℃内随着温度升高,发芽质量显著下降。25℃下胚根纤细,不利
于壮苗,说明甘肃贝母较浙贝母种子发芽最低适宜温度稍高。
综上所述,胚后熟作用和萌发期间的温度是导致甘肃贝母自然发芽率低的主要因素。在田间条件下,当土壤
温度稳定在15℃时最适宜甘肃贝母种子播种育苗。15~20℃条件下胚芽和胚根均生长良好,子叶逐渐变为绿
色,呈叶片状,为培育壮苗奠定了一定物质基础。而当温度超过20℃,胚根纤细,不利于壮苗。因此,育苗期间应
适时遮阳降温。下一步研究的重点是将直接采收后不经后熟处理,自然条件下保存的种子进行不同温度发芽试
验,以揭示保湿及沙藏后熟作用的显著效应。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 杨曦亮,张勇慧,阮汉利,等.中药贝母的本草考证[J].亚太传统医药,2006,(7):6972.
[3] 王曙,徐小平,李涛.川贝母与其他贝母类药材总生物碱和总皂苷的含量测定与比较[J].中国中药杂志,2002,27(5):342
344.
[4] 潘宣.百合 川贝母 平贝母 伊贝母[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5] 徐世安.“安徽贝母”野生改家种第二报———解除种子休眠与促进萌发的试验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9,8(3):
6162.
[6] 苏新.浙贝母种子休眠特性的初步研究[J].时珍国药研究,1991,2(3):129131.
[7] 余玲,王彦荣,孙建华.野大麦种子萌发条件及抗逆性研究[J].草业学报,1999,8(1):5057.
[8] 徐秀丽,齐威,卜海燕,等.青藏高原高寒草甸40种一年生植物种子的萌发特性研究[J].草业学报,2007,16(3):7480.
[9] 马艳华,宋瑜,郑健.白腊种子萌发最适条件的研究[J].种子,2008,27(12):9597.
[10] 余玲,王彦荣,孙建华.环境胁迫对布顿大麦种子萌发及种苗生长发育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2,11(2):7884.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牧草种子检验规程(GB29308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12] 明道绪.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13] 周国勤,张应香,李宇峰,等.信阳234的籽粒灌浆特性及蛋白质、淀粉积累动态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8,(1):
5154.
[14] 石有太,陈垣,郭凤霞,等.掌叶大黄种子灌浆动态及其发芽特性研究[J].草业学报,2009,18(3):178183.
[15] 赵洋,陈垣,郭凤霞,等.三年生当归不同节位花穗籽粒灌浆特性研究[J].中药材,2009,32(6):837840.
[16] 石有太,陈垣,郭凤霞,等.掌叶大黄籽粒营养物质积累动态及其发芽特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5):1979
1983.
[17] 高文远,李志亮,肖培根.浙贝母种子两种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1997,
22(5):276277.
[18] 邹莹,FountainDW,MorganER.赤霉素及机械处理的相互作用对破除犛犪狀犱犲狉狊狅狀犻犪犪狌狉犪狀狋犻犪犮犪种子休眠的研究[J].
草业学报,2003,12(5):7076.
[19] 鱼小军,王彦荣,张建华,等.无芒隐子草和条叶车前种子破除休眠研究[J].草业学报,2004,13(6):4549.
[20] 李巧峡,李凯,丁文龙,等.不同处理对北方嵩草种子萌发的影响[J].草业科学,2009,26(8):112117.
[21] 路覃坦,张金政,孙国峰,等.四种国产野生无髯鸢尾种子休眠类型的研究[J].草业学报,2009,18(2):130137.
[22] 金兰,罗桂花.低温解除川贝母种子休眠过程中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4):5759.
[23] 颜宏,矫爽,赵伟,等.不同大小碱地肤种子的萌发耐盐性比较[J].草业学报,2008,17(2):2632.
54第19卷第4期 草业学报2010年
犃狊狋狌犱狔狅狀狊狅犪犽犻狀犵犪狀犱犵犲狉犿犻狀犪狋犻狅狀犮犺犪狉犪犮狋犲狉犻狊狋犻犮狊狅犳犉狉犻狋犻犾犾犪狉犻犪狆狉狕犲狑犪犾狊犽犻狊犲犲犱狊
CHANGYanli1,CHENYuan1,GUOFengxia1,LINYuhong2,LITian3
(1.GansuProvincialKeyLaboratoryofAridlandCropScience;ColegeofAgronomy,GansuAgricultural
University;ColegeofLifeSciencesandTechnology,GansuAgricultural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2.InstituteofBiotechnology,Gansu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
Lanzhou730070,China;3.TheExtensionStationofGannanzhou
AgriculturalTechnologies,Gannan747000,China)
犃犫狊狋狉犪犮狋:Theeffectofsoaking犉狉犻狋犻犾犾犪狉犻犪狆狉狕犲狑犪犾狊犽犻犻seedsfolowingafterripening,andtheseedgermination
characteristicsatdifferenttemperatures(10,15,20,25,10/20℃change),weremeasuredinordertoprovide
atheoreticalbasisfortheirartificialydomesticatedcultivation.The1000grainweightrangedfrom0.72to
0.82g.Theseedscompletedmorphologicafterripeningfolowingstoragefor45dat20℃andphysiologicalaf
terripeningafterseedsweremixedwithsand(sand∶seedratioof4∶1)for150dat5-10℃.Thesoaking
processfittedaLogisticcurve,whichincludedsharpsoaking,stablesoakingandsaturatedsoakingstages.Un
derdarkconditions,theseedgerminationqualityimprovedwithincreasedtemperatureandreachedanoptimum
at15℃withagerminationrateof90.67%andgerminationpowerof89.33%.However,whenthetemperature
exceeded15℃,seedgerminationwassignificantlyreducedandsproutgrowthwasrestrained.Temperaturewas
thekeyconditionforseedgerminationfolowingafterripening.Thissuggeststhatthebesttimetosow犉.
狆狉狕犲狑犪犾狊犽犻犻seedsisunderhumidandadumbralconditionswhenthesoiltemperatureis15℃.
犓犲狔狑狅狉犱狊:犉狉犻狋犻犾犾犪狉犻犪狆狉狕犲狑犪犾狊犽犻犻seeds;afterripening;soaking;temperature;germinationcharacteristic
64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0) Vol.19,N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