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书林业科学研究 2015,28(6):759 766
ForestResearch
文章编号:10011498(2015)06075908
小陇山锐齿栎天然林结构动态分析
赵中华1,刘文桢2,石小龙2,李安民2,郭小龙2,张弓乔1,惠刚盈1
(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重点培育实验室,北京 100091;
2.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林业科学研究所,甘肃 天水 741020)
收稿日期:20150119
基金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Rif2014-10)
作者简介:赵中华(1976—),男,内蒙古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森林经营、森林培育研究.
通讯作者.
摘要:[目的]为了解锐齿栎天然林群落动态变化过程。[方法]采用每木定位监测样地重复观测的方法,对甘肃小
陇山林区百花林场王安沟营林区内的锐齿栎天然林进行研究,从树种组成及多样性结构、径级结构、空间结构等几
方面分析了锐齿栎天然林群落的结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2次调查群落树种组成和优势树种的重要值排序变
化不大,有2个稀少种退出群落,死亡林木40株,死亡率8.3%;群落乔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和树种空间多样性下降,
优势树种的集中性变大,物种个体数目分配的均匀程度下降。林分径级结构由典型的反“J”型分布变化为左偏的单
峰状曲线;群落的空间结构没有发生显著变化,林木分布格局仍为随机分布,中林层和上林层林木个体增加,垂直结
构更趋复杂;树种隔离程度下降,建群种锐齿栎的优势度增强,膀胱果、白桦和青榨槭种群的优势度下降。
[结论]锐齿栎天然林群落组成和结构变化是一个复杂和缓慢的过程,6年间仅发生了一些微小的波动。
关键词:小陇山;锐齿栎;天然林;结构动态
中图分类号:S718.5 文献标识码:A
StructureDynamicofQuercusalienavar.acuteserrataNatural
ForestonXiaolongshan
ZHAOZhonghua1,LIUWenzhen2,SHIXiaolong2,LIAnmin2,GUOXiaolong2,
ZHANGGongqiao1,HUIGangying1
(1.KeyLaboratoryofTreeBreedingandCultivation,StateForestryAdministration,ResearchInstituteofForestry,ChineseAcademyofForestry,
Beijing 100091,China;2.XiaolongshanResearchInstituteofForestryofGansuProvince,Tianshui 741020,Gansu,China)
Abstract:XiaolongshanforestareaoftheWestQinlingMountains,China,isanimportantnaturalforestsystemin
northwestChina.Thezonalvegetationtypeoftheareaispineoakmixedforest.ThestructureofaQuercusaliena
var.acuteseratanaturalforestestablishedin2007intheWangangouforestrange,BaihuaForestFarm,Xiaolongs
hanforestarea,GansuProvince,wasreexaminedin2013viafixedsamplingofindividualtreesandtheirpositions.
Thedynamiccharacteristicsofthecommunitywereanalyzedintermsofspeciescomposition,diversity,andstand
structure.Nosignificantchangeswereobservedineithercommunityspeciescompositionortheorderofimportance
valuesofdominanttreespecies.However,tworarespecieshadexitedthecommunity,and40treeshaddied,resul
tinginamortalityrateof8.3%.Thespeciesrichnessofoverstorylayer,treespeciesspatialdiversity,andthe
numberofindividualspeciesinthecommunityaldecreasedfrom2007to2013,whereastheconcentrationofdomi
nanttreespeciesincreased.Thespatialstructureofthestanddidnotchangesignificantly,thedistributionpaternof
treesinthecommunityremainedrandom,andtheabundanceofindividualsintheintermediateandupperlayersin
creased.TheverticalstructureofthecommunityatypicalreverseJshapeddistributiontoasinglepeakcurve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28卷
skewedtotheleft.Thespatialstructureofbecamemorecomplex,andthesegregationoftreespeciesdecreased.
Thedominanceoftheconstructivespecies,Q.var.acuteserata,anditsmainassociatedtreespeciesincreased,
whereasthedominanceofpioneertreespeciesdecreased.
Keywords:Xiaolongshan;Quercusalienavar.acuteserata;naturalforest;structuredynamics
群落动态包括群落在时间上的任何变动,从群
落的生理状态到整个群落各类组成的改变,它既是
时间的函数,也与植被性质有关[1]。植被动态一
直是森林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2],因为,变
化和发展是植被的基本属性,深入地认识和正确地
管理、合理地利用植被离不开群落动态的研究。植
物群落动态主要表现在群落的波动、更新、演替、
进化以及边缘效应等[3]方面,国内外学者在这些
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在群落演替研究中提出
了“单元顶极论”、“多元顶极论”和“顶极群落格
局假说”等理论;研究种子雨、种子库的动态、种子
的萌发、幼树生长的时空动态以及林窗的形成、特
征及其在森林动态中的作用等主要是用来了解群
落更新动态。森林空间结构研究是近年来森林结
构特征研究的热点,但对于其动态的监测研究尚不
多见。群落动态的研究内容丰富,难度较大,不同
的研究目的、对象和内容研究方法也多种多样,但
总归纳起来,这些研究方法可分为2类,一类为利
用永久样地长期观察,这种方法被认为是研究群落
动态较为可靠的方法;另一类是通过空间序列推断
演替的时间序列,即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3]。近
年来,利用永久监测样地已成为研究森林动态的核
心手段,国内外均开始建立永久样地来系统研究森
林生态系统的动态过程[5-9]。永久性监测样地,可
获得森林植被组成、生长率、死亡率、增补率及格
局变化等一系列基础数据,进而了解群落物种多样
性的维持机制,为森林保护、经营和评估等提供科
学依据。甘肃省小陇山林区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
的天然林区,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平衡、提高环境质
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
用。本文基于固定样地2次连续观测数据,研究分
析过去6年间锐齿栎天然林组成和结构等的变化,
并对其原因进行探讨,以期为小陇山林区天然林经
营、保护和恢复提供依据。
1 研究区及样地概况
小陇山林区处于黄河、长江中上游地区的渭河、
嘉陵流域。林区海拔2200m以下主要是以锐齿栎
(Quercusalienavar.acuteserataMaxim.)和辽东栎
(Q.liaotungensisKoidz.)为主的天然林;研究区位于
甘肃小陇山林区百花林场(106°15′ 106°30′E,34°
16′ 34°25′N)王安沟营林区内。境内山体相对高
度不大,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坡度一般在26
45°。最高海拔2489.2m,最低海拔1442.0m;年
平均气温10.9℃,年均降水量800mm,年平均蒸发
量1420mm,湿润度0.36 0.45,相对湿度69%,
无霜期184.8d,土壤以山地棕壤和山地褐土为主。
2007年7月在百花林场王安沟经营区91林班14号
小班内设置了1块60m×60m的锐齿栎天然林每
木定位样地,2013年9月对该样地进行了复测。
2 数据调查与分析
采用常规调查方法对样地进行调查,内容包括
胸径、树高、树种、郁闭度、断面积等。对样地内胸径
大于5cm的林木进行每木检尺,复查时对新增进阶
木采用测量其与最近3株林木的距离,运用2点间
距离公式反算其坐标。记录死亡林木的树种、胸径;
树高用超声波测高仪测量样地中所有胸径大于5cm
林木的树高,样地位置(地理坐标、海拔)采用 GPS
确定;坡向、坡度采用罗盘仪测定;在样地4个角和
中心分别设置10m×10m的样方,再把10m×10m
的样方划成4个5m×5m的小样方,调查灌木、草
本及幼树。
(1)多样性分析
树种重要值[1]:
Iv=Dr+Pr+Fr (1)
式中:Iv为树种重要值,Dr为相对多度,Pr为相
对显著度,Fr为相对频度。
ShannonWiener指数[12]:
H′=-∑
s
i=1
pilnpi (2)
式中:pi为第i个树种株数在林分树木总株数中
所占百分比,S为林分中树种的数目。
Pielou均匀度指数[13]:
E=H′/lnS (3)
式中:H′为ShannonWiener指数,S为树种数;
067
第6期 赵中华,等:小陇山锐齿栎天然林结构动态分析
Simpson多样性指数[14]:
λ=∑
s
1
(pi)
2 (4)
式中:S为树种数,pi为第 i个树种株数在林分
树木总株数中所占百分比。
树种空间多样性[15]:
TSS=MSsp1+MSsp2+···+MSspn =
∑
n
sp=1
1
5Nsp∑
Nsp
i=1
(Mi·Si[ ]) (5)
式中:n为群落中的树种数,Nsp为某个种的个体
数,MSsp为某个种的平均空间状态,Mi为树种混交
度,Si为结构单元中的树种数。
(2)胸径生长率,采用普雷斯勒公式[16]。
Pd =
da-da-n( )n
da+da-n( )2
×100% (6)
(3)林分空间结构 运用森林空间结构分析软
件Winkelmass计算林分角尺度、混交度、大小比
数[17-18]等空间结构参数,此外,还计算林分修正的
混交度[18]和树种优势度[19]。在计算林分空间结构
时设置5m缓冲区,避免边缘效应对林分结构的
影响。
树种优势度计算公式为[19]:
Dsp = Pr·(1-U
—
槡 sp) (7)
式中:Dsp为树种优势度;Pr为相对显著度;珚Usp
为树种大小比数。
树种优势度的值在0 1之间。接近1表示非
常优势,接近0表示几乎没有优势。
修正的林分混交度均值(珚M′)公式计算[18]:
珚M′= 15N∑(Min′i) (8)
式中:N表示所调查的林木株数;Mi表示第 i株
树的混交度;n′i表示第i株树所处的结构单元中树
种个数。
(4)差异显著性检验 2次调查的结构参数差
异显著性检验运用经典的KS检验方法[19-20]。
3 结果与分析
3.1 锐齿栎天然林群落乔木树种组成
2007年记录到活立木483株,33属49种;林分
郁闭度为0.9,平均胸径14.7cm,平均树高14m,胸
高断面积22.63m2·hm-2;2013年复查,记录到活
立木444株,31属47种,林分郁闭度0.9,平均胸径
16.0cm,平均树高14.5m,胸高断面积2480m2·
hm-2;活立木较2007年减少了39株,其中,进阶林
木1株,死亡林木40株,死亡率为8.3%,物种树减
少了2种。由2次调查样地中林木个体数大于10
株的树种组成变化情况(表1)可以看出:6年间,群
落物种组成保持相对稳定,树种的重要值排序变化
不大。群落中锐齿栎种群个体数减少了7株,但其
重要值较 2007年上升,由 2007年的 65.9上升到
71.5,建群种的优势程度进一步增强;青榨槭、膀胱
果、三桠乌药、湖北花楸、山梅花等种群均有个体死
亡,但他们的重要值下降较少,而白桦种群体数减少
了3株,其在群落中的重要值则下降了5.2%,死亡
的3株白桦均为大树,其中,有1株胸径达到52.7
cm。6年内,群落中林木个体的平均胸径由2007年
的14.7cm增加到2013年的16cm,平均每年增加
0.2cm;胸高断面积由 22.63m2·hm-2增加到了
24.8m2·hm-2,平均每年增加0.36m2·hm-2,蓄
积量由153.9m3·hm-2增加到164.4m3·hm-2,平
均每年增加1.75m3;各树种胸径平均生长率为1.
62mm·a-1,群落建群树种锐齿栎的胸径平均生长
率高于群落的胸径平均生长率,为2.47mm·a-1。
3.2 锐齿栎天然林群落多样性变化
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的表现
形式,是反映群落中物种数及其个体分配均匀度的
结合,分析物种多样性可以更好地认识群落的组成、
变化和发展[22]。基于样地每木调查数据和小样方
调查数据(表2)可知:锐齿栎天然林群落乔木层的
树种多样性的物种丰富度减少,由2007年的49种
下降为2013年的47种,ShannonWiener指数、Simp
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均有所下降,但幅度均较小,
说明群落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下降,优势树种的集
中性变大,群落内物种个体数的分配均匀程度有所
下降。树种空间多样性指数(TSS)不受调查株数多
少和样地大小的影响并对稀少种和群落结构变化的
反映灵敏,其最大值为树种数,最小值为0。锐齿栎
天然林群落的 TSS值由 2007年的 35.951下降为
2013年的34.579,这是由于群落中有2个稀少种个
体死亡,种群退出了群落,其次是由于群落中的优势
树种锐齿栎种群的优势度和集中性上升,导致群落
的多样性下降,这也进一步验证了树种空间多样性
指数对稀少种和群落结构变化敏感的特点。2013
年调查表明,锐齿栎天然林灌木层平均高度1.9m,
167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28卷
平均盖度41.7%,草本层平均高度0.47m,平均盖
度10.5%。从群落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
可以看出:2次调查的数据变化不大,锐齿栎天然林
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较乔木层和草本层的高,Shan
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 Pielou指数的排序
一致,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
表1 锐齿栎天然林群落不同时间树种组成及各树种胸径平均生长率
树种名称
个体数/株
2007年 2013年
死亡
个体数/株
胸径平均
生长率/%
重要值/%
2007年 2013年
锐齿栎(Quercusalienavar.acuteserataMaxim.) 135 128 7 2.47 65.9 71.5
青榨槭(AcerdavidiFranch.) 41 34 7 3.40 15.8 13.4
白桦(BetulaplatyphylaSuk.) 10 7 3 0.85 13.4 8.2
膀胱果(StaphyleaholocarpaHemsl.) 40 35 5 1.09 13.3 12.6
漆树(RhusverniciflusStokes) 24 23 1 4.59 11.6 12.9
三桠乌药(LinderaobtusilobaBlume) 24 21 3 1.55 11.0 10.7
湖北花楸(SorbushupehensisSchneid.) 20 17 3 0.84 10.7 10.1
少脉椴(TiliapaucicostataMaxim.) 20 19 1 1.61 10.3 10.8
华山松(PinusarmandiFranch.) 10 9 1 1.32 9.2 9.3
泡花树(Craibiodendronstelatum(Piere)W.W.Sm) 21 20 1 1.53 7.4 7.6
多毛樱桃(Cerasuspolytricha(Koehne)YüetLi.) 12 12 1 1.26 6.9 7.1
五角枫(AcermonoMaxim.) 12 12 0 2.11 6.3 7.0
山梅花(PhiladelphusincanusKoehne) 12 9 3 1.52 5.1 4.7
甘肃山楂(CrataeguskansuensisWils.) 11 10 1 1.04 5.1 5.1
表2 2007年和2013年锐齿栎天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
植被层
调查时
间(年)
物种
丰富度
ShannonWiener
指数
Simpson
指数
Pielou
指数
TSS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2007 49 2.924 0.893 0.751 35.951
2013 47 2.845 0.890 0.739 34.579
2007 55 3.259 0.938 0.813 -
2013 54 3.142 0.925 0.819 -
2007 51 3.531 0.962 0.898 -
2013 52 3.547 0.968 0.876 -
3.3 群落径级结构变化
2次群落径级结构调查结果的 KS差异显著性
检验(D^为0.122,Dα=0.05为0.089,^D>Dα=0.05)表
明:该林分的径级结构发生了明显地变化。2007年
调查时,整个样地(图1)的林木直径结构呈典型的
反“J”型分布,径阶宽幅为53cm,其中,5 7cm的
林木所占比例最高,为23.2%,其次为7 9cm,占
21.1%,随着直径增大,林木株数减少;2013年调查
结果则呈现左偏的单峰状曲线,径级分布幅度变窄,
最大径阶为43cm;全样地林木胸径在7 9cm所
占比例最大,为17.8%,其次为胸径9 11cm的林
木,所占比例为16.4%,而胸径为5 7cm的林木
所占比例为13.3%,胸径达到11cm后,随着直径的
增大,各径阶林木的株数比例减少。林分径级结构
发生改变的一个原因可能是由于林分郁闭度较大,
影响林分中更新林木生长,虽然经过6年的生长,幼
树胸径仍然达不到起测胸径,从而引起胸径在5 7
cm的林木总数下降;另外,胸径5 7cm的林木死
亡引起总数下降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也可能说
明在锐齿栎天然林中,林木在5 7cm径级时是一
个关键的阶段,决定林木个体能否进一步发展。
2013年调查时,林分中2株白桦大树死亡,胸径分
别为52.7、45.0cm,导致林分林木径级分布变窄。
白桦为锐齿栎天然林中的先锋树种,随着群落演替
的进展,将逐渐退出群落。群落径级结构的变化也
可以说明,对于天然林而言,研究其群落动态,应主
要关注群落中的小径级林木和大径级林木的动态变
化,因为小径级林木主要体现了群落的更新,而大径
级林木则反映了群落的演替规律,对于中间林木而
言则一般是处于一中稳定的状态。
图1 锐齿栎天然林径级结构变化
3.4 锐齿栎天然林群落空间结构变化
3.4.1 垂直结构变化 按 H<10m、10m≤H<15
m和H≥15m将群落中的林木划分为下林层、中林
267
第6期 赵中华,等:小陇山锐齿栎天然林结构动态分析
层和上林层3个层次,并统计各林层林木的分布频
率,以此来了解群落不同林层的垂直结构变化。由
群落高度级分布(图2)可见:该群落的高度级分布
是一个纺缍型结构,即下层林与上层林的林木个体
分布大致相等,而中层林个体占群落的大多数。2
次调查结果表明:乔木层 H<10m的林木个体数量
明显下降,由 2007年的 19.8%下降到 2013年的
141%,而10m≤H<15m和H≥15m的林木个体
反而有增加的趋势,其中,10m≤H<15m增加较
快,林木个体由61.5%增加到66.1%。发生这样的
变化,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种群竞争导致的自疏作用
所产生的结果,另一方面是由于经过6年的生长,一
部分林木由低一层次进入到下一层次产生的结果;
但从 KS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看(D^为 0057,
Dα=0.05为0.098,D^<Dα=0.05),6年间,林层结构没
有发生显著变化。
图2 锐齿栎天然林林层结构变化
3.4.2 林木分布格局变化
2次调查林分中林木分布的点格局和角尺度频
率分布见图3、4A。2007年和2013年林分的平均角
图3 锐齿栎天然林林木分布格局的变化
367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28卷
图4 2007年和2013年锐齿栎天然林林木空间分布格局和树种隔离程度的变化
尺度分别为0.491和0.488,林分中林木个体属随机
分布,说明6年来林分中林木的分布格局没有发生
明显变化,KS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也体现了这一
结论(D^为0.010,Dα=0.05为0.110,D^<Dα=0.05)。
从角尺度的分布频率看,Wi=1和 Wi=0.5的分布
频率2013年较2007年有所下降,而Wi=0.25和Wi
=0.75的分布频率有所上升,Wi=0的分布频率几
乎没有改变。6年中,样地中共有40株林木死亡,
其中,核心区死亡林木24株。6年来死亡林木个体
的分布格局表明,林分中死亡林木的角尺度为
0.576。运用角尺度检验方法可知:死亡林木的分布
格局为随机分布,因此,死亡林木也没有对林分的分
布格局产生较大的影响,这说明群落的水平分布格
局的变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3.4.3 树种隔离程度变化 混交度说明混交林中
树种空间的隔离程度,而树种的分隔程度取决于树
种数量及其空间分布,树种数量越多且混交度越大,
树种分隔程度就越高[23]。由图 4B可以看出:6年
间,群落中Mi=1和 Mi=0.75的比例几乎没有变
化,而Mi=0.25和Mi=0的分布频率有所上升,Mi
=0.5的分布频率有所下降,但幅度很小,说明群落
中大多数林木与其它树种相伴而生,但与相邻木均
为同一树种的比例略有上升。KS差异显著性检验
结果(D^为0.008,Dα=0.05为0.110,^D<Dα=0.05)表
明:锐齿栎天然林群落的混交度分布没有发生显著
变化。计算修正的林分平均混交度结果表明:2007
年调查时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715,而2013年的结
果为0.606,说明群落的树种隔离程度有所下降,一
方面是由于群落中树种数下降,导致相同树种为相
邻木机会增加,而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林木的死亡
增加了同种为相邻的机会。
3.4.4 主要树种大小分化程度的变化 选择胸径
作为比较指标,对群落中总断面积较大的14个树种
的平均大小比数进行了计算(图5)。由图5可以看
出:群落中青榨槭、少脉椴、多毛樱桃和湖北花楸种
群的平均大小比数上升,山杨、华山松和五角枫种群
平均大小比数不变,其他种群的平均大小比数均有
所下降,其中,鹅耳栎种群的下降幅度最大,由2007
年的0.594下降为2013年的0.469,说明鹅耳栎种
群在群落中的竞争优势明显增强;其次为白桦种群,
由2007年的0.05下降为0,说明白桦个体周围的相
邻木都较白桦小。平均大小比数的变化说明,群落
中青榨槭、膀胱果、五角枫和多毛樱桃种群个体与其
4株最近相邻木相比总体上处于劣态,而白桦、青麸
杨等种群个体与其最近4株相邻木相比处于优势地
位,这可能与不同树种的生长率有关。平均大小比
数仅能反映群落中种群个体与其最近4株相邻木大
小关系的平均状态,并不能反映种群整体的优劣态
势,因此,计算了2次调查各树种的大小比数与断面
积相结合的树种优势度。从图6可以看出:建群种
锐齿栎种群的优势度进一步增强,仍在群落中处于
绝对优势;鹅耳栎、华山松、漆树、青麸杨和少脉椴等
种群的优势度较2007年上升,而膀胱果、多毛樱桃、
湖北花楸、三桠乌药和青榨槭种群的优势度下降,但
变化的幅度均很小;白桦种群的优势度下降最为明
显,这与白桦种群重要值的变化及个体死亡密切
相关。
4 结论与讨论
4.1 锐齿栎天然林群落乔木层树种组成与多样性
变化
植物群落动态特征主要体现在物种组成和群落
467
第6期 赵中华,等:小陇山锐齿栎天然林结构动态分析
图5 锐齿栎天然林主要树种的平均大小比数
图6 锐齿栎天然林主要树种的优势度
结构的变化方面,因此,对群落物种组成结构的变化
分析显得更为重要[24]。通过对锐齿栎天然林群落6
年定位研究发现,群落物种组成保持相对稳定,乔木
层仅有2个树种因个体死亡而退出群落,而这2个
树种本身为灌木或小乔木,由于上层林木的竞争和
遮荫,导致其死亡,因此,在演替过程中退出群落也
属于群落组成正常的波动。群落中各树种的重要值
也反映了群落树种组成发生了小的波动,建群种锐
齿栎的重要值明显上升,虽然锐齿栎死亡个体占全
部死亡林木的六分之一,但其优势程度进一步增强;
先锋树种白桦种群的重要值下降较多,随着演替的
进展,白桦最终将退出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
层物种α多样性指数的计算结果也表明,各层次的
物种丰富程度变化不大,只是在物种分配的均匀程
度上发生了一些波动。树种空间多样性指数(TSS)
是近年来刚刚提出的一个树种多样性的空间测度指
标,其对稀少种和群落结构变化反映灵敏,群落树种
空间多样性的变化体现了这一特点。
4.2 锐齿栎天然林群落直径级结构变化
林分直径分布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林分结构,它
反映群落中不同大小林木的分布状态。异龄林的径
级比同龄林的结构复杂的多,其分布曲线类型受树
种特征及组成、年龄结构、立地条件、自然灾害、更新
方式及过程、采伐方式及强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学者针对不同的林分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
论,认为异龄林直径分布除了呈典型的反“J”型曲线
外,还经常呈现为不对称的单峰或多峰山状曲
线[16,25-26]。2次调查结果表明,锐齿栎天然林胸径
大于5cm的林木直径分布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由
典型的反“J”型曲线转化为单峰山状曲线,一方面是
由于5 7cm胸径的林木生长进入下一径阶,而进
入起测径阶的林木补充不足,导致5 7cm胸径的
林木总数下降;另一方面,是由于5 7cm胸径内
的死亡个体较多,导致其总数下降。锐齿栎群落的
直径结构变化说明异龄林直径结构具有动态变化的
特征,在不同演替时期直径结构不同。
4.3 锐齿栎天然林群落空间结构变化
森林空间结构是森林生长过程的驱动因子,对
森林未来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27]。森林的垂
直结构特征可以通过成层性来描述,水平空间结构
则主要包括林木个体的分布格局、大小分化程度和
树种隔离程度[28]。锐齿栎天然林的林层结构比较
复杂,下层林与上层林的林木个体分布大致相等,而
中层林个体占群落的大多数,随着演替的进展,群落
将向乔木的上层发展,其垂直结构将更趋复杂。群
落格局的演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研究认为,北方
森林群落林木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是从年轻林分的
聚集分布到年老林分的均匀分布[29-30];侯向阳
等[31]对红松种群、李明辉等[32]对天山中部的天山
云杉种群以及张文辉等[33]对秦岭北坡的栓皮栎种
群的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种群的分布格局呈
聚集强度下降的趋势。张家诚等[34]通过对温带、亚
热带和热带森林群落演替的研究认为,一个发育成
熟的顶极森林群落,其优势树种的总体分布呈现随
机格局,各优势树种也呈随机分布镶嵌于总体的随
机格局中。锐齿栎天然林经过6年的演变,虽然群
落中有一部分林木死亡,但群落中林木个体的分布
格局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仍为随机分布,树种空间
隔离程度取决于树种数量及其空间分布,由于群落
中树种数减少,群落的树种隔离程度略有下降;树种
隔离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群落的多样性,其
变化结果与群落多样性指数结果相一致。随着群落
演替进展,群落中不同树种的大小分化程度进一步
567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28卷
加大,建群种和主要伴生树种的优势度增强,而先锋
树种的优势程度在逐步减小,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
上体现了各树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
参考文献:
[1]宋永昌.植被生态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41
-296.
[2]ReesM,ConditR,CrawleyM,etal.Longtermstudiesofvegeta
tiondynamics[J].Science,2001,293:650-655.
[3]周灿芳.植物群落动态研究进展[J].生态科学,2000,19(2):53
-59.
[4]彭少麟.植物群落演替研究Ⅱ:动态研究的方法[J].生态科学,
1994(2):117-119.
[5]ConditR.Researchinlarge,longtermtropicalforestplots[J].
TrendsinEcologyandEvolution,1995,10:18-22.
[6]TakahashiK,MitsuishiD,UemuraS,etal.Standstructureanddy
namicsduringa16yearperiodinasubborealconiferhardwood
mixedforest,northernJapan[J].ForestEcologyandManagement,
2003,174:39-50.
[7]马克平.大型固定样地:森林生物多样性定位研究的平台[J].
植物生态学报,2008,32(2):237.
[8]YamadaT,AibaS,KubotaY,etal.Dynamicsofspeciesdiversity
inaJapanesewarmtemperatesecondaryforest[J].Ecosphere,
2011,2:1-19.
[9]FeeleyKJ,DaviesSJ,PerezR,etal.Directionalchangesinthe
speciescompositionofatropicalforest[J].Ecology,2011,92:871
-882.
[10]赵中华,惠刚盈,袁士云,等.小陇山锐齿栎天然林的树种多样
性和结构特征[J].林业科学研究,2008,21(5):605-610.
[11]赵中华,惠刚盈,袁士云,等.小陇山天然林空间结构特征[J].
林业科学,2009,45(3):1-6.
[12]ShannonCE,WeaverW,Themathematicaltheoryofcommunica
tion[M].Urbana:UniversityofIlinoisPress,1949:117.
[13]PielouEC,EcologicalDiversity[M].NewYork:AWileyIner
sciencePublication,1975:165.
[14]SimpsonEH.Measurementofdiversity[J].Nature,1949,
163:688.
[15]HuiGangying,ZhaoXiuhai,ZhaoZhonghua,etal.Evaulation
treespeciesspatialdiversitybasedonneighborhoodrelationship
[J].Forestscience.2011,57(4):292-300.
[16]孟宪宇.测树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188-216.
[17]HuiGY,vGadowK,MathiasA,Theneighbourhoodpatern———
anewstructureparameterfordescribingdistributionofforesttree
position[J].Scientiasilvaesinicae,1999,35(1):37-42.
[18]惠刚盈,vGadowK.森林空间结构量化分析方法[M].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6-18.
[19]KolmogorofAN.Suladeterminazioneempiricadiunaleggedi
distribuzione[J].GiornaleInstitutoItalianoAtuari,1933,4:441-
452.
[20]SmirnofNW.Ontheestimationofthediscrepancybetweenempir
icalcurvesofdistributionfortwoindependentsamples[J].Bul.
UniversiteMoscou,1939,2(2):3-8.
[21]惠刚盈,vGadowK,胡艳波,等.结构化森林经营[M].北京:
林业出版社,2007:29-36.
[22]HurlbertSH.Thenonconceptofspeciesdiversity:acriteriaand
alternativeparameters[J].Ecology,1971,52:577-586.
[23]惠刚盈,胡艳波,赵中华.基于相邻木关系的树种分隔程度空间
测度方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30(4):131-134.
[24]彭少麟,方 炜.广州白云山次生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结构动态
[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996,2(1):22-28.
[25]苏 薇,岳永杰,余新晓.油松天然林群落结构及种群空间分布
格局[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39(3):18-21.
[26]徐化成,范兆飞.兴安落叶松原始林年龄结构动态的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1993,4(3):229-233.
[27]Pretzsch,H.Analysisandmodelingofspatialstandstructures.
Methologicalconsiderationsbasedonmixedbeechlarchstandsin
LowerSaxony[J].ForestEcologyandManagement,1997,97:
237-253.
[28]惠刚盈.基于相邻木关系的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应用研究[J].北
京林业大学学报,2013,35(4):1-8.
[29]刘贵峰,丁 易,臧润国,等.天山云杉种群分布格局[J].应用
生态学报,2011,22(1):9-13.
[30]葛结林,熊高明,邓龙强,等.湖北神农架山地米心水青冈
!
多
脉青冈混交林的群落动态[J].生物多样性,2012,20(6):643
-653.
[31]侯向阳,韩进轩.长白山红松林主要树种空间格局的模拟分析
[J].植物生态学报,1997,21(3):242-249.
[32]李明辉,何风华,刘 云,等.天山云杉种群空间格局与动态
[J].生态学报,2005,25(5):1001-1006.
[33]张文辉,卢志军,李景侠,等.陕西不同林区栓皮栎种群空间分
布格局及动态的比较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2,22(3):476
-483.
[35]张家城,陈 力,郭泉水,等,演替顶极阶段森林群落优势树种
分布的变动趋势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1999,23(3):256
-268.
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