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ructure Dynamic of Quercus aliena var. acuteserrata Natural Forest on Xiaolongshan

小陇山锐齿栎天然林结构动态分析



全 文 :书林业科学研究 2015,28(6):759 766
ForestResearch
  文章编号:10011498(2015)06075908
小陇山锐齿栎天然林结构动态分析
赵中华1,刘文桢2,石小龙2,李安民2,郭小龙2,张弓乔1,惠刚盈1
(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重点培育实验室,北京 100091;
2.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林业科学研究所,甘肃 天水 741020)
收稿日期:20150119
基金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Rif2014-10)
作者简介:赵中华(1976—),男,内蒙古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森林经营、森林培育研究.
 通讯作者.
摘要:[目的]为了解锐齿栎天然林群落动态变化过程。[方法]采用每木定位监测样地重复观测的方法,对甘肃小
陇山林区百花林场王安沟营林区内的锐齿栎天然林进行研究,从树种组成及多样性结构、径级结构、空间结构等几
方面分析了锐齿栎天然林群落的结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2次调查群落树种组成和优势树种的重要值排序变
化不大,有2个稀少种退出群落,死亡林木40株,死亡率8.3%;群落乔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和树种空间多样性下降,
优势树种的集中性变大,物种个体数目分配的均匀程度下降。林分径级结构由典型的反“J”型分布变化为左偏的单
峰状曲线;群落的空间结构没有发生显著变化,林木分布格局仍为随机分布,中林层和上林层林木个体增加,垂直结
构更趋复杂;树种隔离程度下降,建群种锐齿栎的优势度增强,膀胱果、白桦和青榨槭种群的优势度下降。
[结论]锐齿栎天然林群落组成和结构变化是一个复杂和缓慢的过程,6年间仅发生了一些微小的波动。
关键词:小陇山;锐齿栎;天然林;结构动态
中图分类号:S718.5 文献标识码:A
StructureDynamicofQuercusalienavar.acuteserrataNatural
ForestonXiaolongshan
ZHAOZhonghua1,LIUWenzhen2,SHIXiaolong2,LIAnmin2,GUOXiaolong2,
ZHANGGongqiao1,HUIGangying1
(1.KeyLaboratoryofTreeBreedingandCultivation,StateForestryAdministration,ResearchInstituteofForestry,ChineseAcademyofForestry,
Beijing 100091,China;2.XiaolongshanResearchInstituteofForestryofGansuProvince,Tianshui 741020,Gansu,China)
Abstract:XiaolongshanforestareaoftheWestQinlingMountains,China,isanimportantnaturalforestsystemin
northwestChina.Thezonalvegetationtypeoftheareaispineoakmixedforest.ThestructureofaQuercusaliena
var.acuteseratanaturalforestestablishedin2007intheWangangouforestrange,BaihuaForestFarm,Xiaolongs
hanforestarea,GansuProvince,wasreexaminedin2013viafixedsamplingofindividualtreesandtheirpositions.
Thedynamiccharacteristicsofthecommunitywereanalyzedintermsofspeciescomposition,diversity,andstand
structure.Nosignificantchangeswereobservedineithercommunityspeciescompositionortheorderofimportance
valuesofdominanttreespecies.However,tworarespecieshadexitedthecommunity,and40treeshaddied,resul
tinginamortalityrateof8.3%.Thespeciesrichnessofoverstorylayer,treespeciesspatialdiversity,andthe
numberofindividualspeciesinthecommunityaldecreasedfrom2007to2013,whereastheconcentrationofdomi
nanttreespeciesincreased.Thespatialstructureofthestanddidnotchangesignificantly,thedistributionpaternof
treesinthecommunityremainedrandom,andtheabundanceofindividualsintheintermediateandupperlayersin
creased.TheverticalstructureofthecommunityatypicalreverseJshapeddistributiontoasinglepeakcurve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28卷
skewedtotheleft.Thespatialstructureofbecamemorecomplex,andthesegregationoftreespeciesdecreased.
Thedominanceoftheconstructivespecies,Q.var.acuteserata,anditsmainassociatedtreespeciesincreased,
whereasthedominanceofpioneertreespeciesdecreased.
Keywords:Xiaolongshan;Quercusalienavar.acuteserata;naturalforest;structuredynamics
群落动态包括群落在时间上的任何变动,从群
落的生理状态到整个群落各类组成的改变,它既是
时间的函数,也与植被性质有关[1]。植被动态一
直是森林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2],因为,变
化和发展是植被的基本属性,深入地认识和正确地
管理、合理地利用植被离不开群落动态的研究。植
物群落动态主要表现在群落的波动、更新、演替、
进化以及边缘效应等[3]方面,国内外学者在这些
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在群落演替研究中提出
了“单元顶极论”、“多元顶极论”和“顶极群落格
局假说”等理论;研究种子雨、种子库的动态、种子
的萌发、幼树生长的时空动态以及林窗的形成、特
征及其在森林动态中的作用等主要是用来了解群
落更新动态。森林空间结构研究是近年来森林结
构特征研究的热点,但对于其动态的监测研究尚不
多见。群落动态的研究内容丰富,难度较大,不同
的研究目的、对象和内容研究方法也多种多样,但
总归纳起来,这些研究方法可分为2类,一类为利
用永久样地长期观察,这种方法被认为是研究群落
动态较为可靠的方法;另一类是通过空间序列推断
演替的时间序列,即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3]。近
年来,利用永久监测样地已成为研究森林动态的核
心手段,国内外均开始建立永久样地来系统研究森
林生态系统的动态过程[5-9]。永久性监测样地,可
获得森林植被组成、生长率、死亡率、增补率及格
局变化等一系列基础数据,进而了解群落物种多样
性的维持机制,为森林保护、经营和评估等提供科
学依据。甘肃省小陇山林区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
的天然林区,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平衡、提高环境质
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
用。本文基于固定样地2次连续观测数据,研究分
析过去6年间锐齿栎天然林组成和结构等的变化,
并对其原因进行探讨,以期为小陇山林区天然林经
营、保护和恢复提供依据。
1 研究区及样地概况
小陇山林区处于黄河、长江中上游地区的渭河、
嘉陵流域。林区海拔2200m以下主要是以锐齿栎
(Quercusalienavar.acuteserataMaxim.)和辽东栎
(Q.liaotungensisKoidz.)为主的天然林;研究区位于
甘肃小陇山林区百花林场(106°15′ 106°30′E,34°
16′ 34°25′N)王安沟营林区内。境内山体相对高
度不大,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坡度一般在26
45°。最高海拔2489.2m,最低海拔1442.0m;年
平均气温10.9℃,年均降水量800mm,年平均蒸发
量1420mm,湿润度0.36 0.45,相对湿度69%,
无霜期184.8d,土壤以山地棕壤和山地褐土为主。
2007年7月在百花林场王安沟经营区91林班14号
小班内设置了1块60m×60m的锐齿栎天然林每
木定位样地,2013年9月对该样地进行了复测。
2 数据调查与分析
采用常规调查方法对样地进行调查,内容包括
胸径、树高、树种、郁闭度、断面积等。对样地内胸径
大于5cm的林木进行每木检尺,复查时对新增进阶
木采用测量其与最近3株林木的距离,运用2点间
距离公式反算其坐标。记录死亡林木的树种、胸径;
树高用超声波测高仪测量样地中所有胸径大于5cm
林木的树高,样地位置(地理坐标、海拔)采用 GPS
确定;坡向、坡度采用罗盘仪测定;在样地4个角和
中心分别设置10m×10m的样方,再把10m×10m
的样方划成4个5m×5m的小样方,调查灌木、草
本及幼树。
(1)多样性分析
树种重要值[1]:
Iv=Dr+Pr+Fr (1)
  式中:Iv为树种重要值,Dr为相对多度,Pr为相
对显著度,Fr为相对频度。
ShannonWiener指数[12]:
H′=-∑

i=1
pilnpi (2)
  式中:pi为第i个树种株数在林分树木总株数中
所占百分比,S为林分中树种的数目。
Pielou均匀度指数[13]:
E=H′/lnS (3)
  式中:H′为ShannonWiener指数,S为树种数;
067
第6期 赵中华,等:小陇山锐齿栎天然林结构动态分析
Simpson多样性指数[14]:
λ=∑


(pi)
2 (4)
  式中:S为树种数,pi为第 i个树种株数在林分
树木总株数中所占百分比。
树种空间多样性[15]:
TSS=MSsp1+MSsp2+···+MSspn =


sp=1

5Nsp∑
Nsp
i=1
(Mi·Si[ ]) (5)
  式中:n为群落中的树种数,Nsp为某个种的个体
数,MSsp为某个种的平均空间状态,Mi为树种混交
度,Si为结构单元中的树种数。
(2)胸径生长率,采用普雷斯勒公式[16]。
Pd =
da-da-n( )n
da+da-n( )2
×100% (6)
  (3)林分空间结构 运用森林空间结构分析软
件Winkelmass计算林分角尺度、混交度、大小比
数[17-18]等空间结构参数,此外,还计算林分修正的
混交度[18]和树种优势度[19]。在计算林分空间结构
时设置5m缓冲区,避免边缘效应对林分结构的
影响。
树种优势度计算公式为[19]:
Dsp = Pr·(1-U

槡 sp) (7)
  式中:Dsp为树种优势度;Pr为相对显著度;珚Usp
为树种大小比数。
树种优势度的值在0 1之间。接近1表示非
常优势,接近0表示几乎没有优势。
修正的林分混交度均值(珚M′)公式计算[18]:
珚M′= 15N∑(Min′i) (8)
  式中:N表示所调查的林木株数;Mi表示第 i株
树的混交度;n′i表示第i株树所处的结构单元中树
种个数。
(4)差异显著性检验 2次调查的结构参数差
异显著性检验运用经典的KS检验方法[19-20]。
3 结果与分析
3.1 锐齿栎天然林群落乔木树种组成
2007年记录到活立木483株,33属49种;林分
郁闭度为0.9,平均胸径14.7cm,平均树高14m,胸
高断面积22.63m2·hm-2;2013年复查,记录到活
立木444株,31属47种,林分郁闭度0.9,平均胸径
16.0cm,平均树高14.5m,胸高断面积2480m2·
hm-2;活立木较2007年减少了39株,其中,进阶林
木1株,死亡林木40株,死亡率为8.3%,物种树减
少了2种。由2次调查样地中林木个体数大于10
株的树种组成变化情况(表1)可以看出:6年间,群
落物种组成保持相对稳定,树种的重要值排序变化
不大。群落中锐齿栎种群个体数减少了7株,但其
重要值较 2007年上升,由 2007年的 65.9上升到
71.5,建群种的优势程度进一步增强;青榨槭、膀胱
果、三桠乌药、湖北花楸、山梅花等种群均有个体死
亡,但他们的重要值下降较少,而白桦种群体数减少
了3株,其在群落中的重要值则下降了5.2%,死亡
的3株白桦均为大树,其中,有1株胸径达到52.7
cm。6年内,群落中林木个体的平均胸径由2007年
的14.7cm增加到2013年的16cm,平均每年增加
0.2cm;胸高断面积由 22.63m2·hm-2增加到了
24.8m2·hm-2,平均每年增加0.36m2·hm-2,蓄
积量由153.9m3·hm-2增加到164.4m3·hm-2,平
均每年增加1.75m3;各树种胸径平均生长率为1.
62mm·a-1,群落建群树种锐齿栎的胸径平均生长
率高于群落的胸径平均生长率,为2.47mm·a-1。
3.2 锐齿栎天然林群落多样性变化
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的表现
形式,是反映群落中物种数及其个体分配均匀度的
结合,分析物种多样性可以更好地认识群落的组成、
变化和发展[22]。基于样地每木调查数据和小样方
调查数据(表2)可知:锐齿栎天然林群落乔木层的
树种多样性的物种丰富度减少,由2007年的49种
下降为2013年的47种,ShannonWiener指数、Simp
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均有所下降,但幅度均较小,
说明群落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下降,优势树种的集
中性变大,群落内物种个体数的分配均匀程度有所
下降。树种空间多样性指数(TSS)不受调查株数多
少和样地大小的影响并对稀少种和群落结构变化的
反映灵敏,其最大值为树种数,最小值为0。锐齿栎
天然林群落的 TSS值由 2007年的 35.951下降为
2013年的34.579,这是由于群落中有2个稀少种个
体死亡,种群退出了群落,其次是由于群落中的优势
树种锐齿栎种群的优势度和集中性上升,导致群落
的多样性下降,这也进一步验证了树种空间多样性
指数对稀少种和群落结构变化敏感的特点。2013
年调查表明,锐齿栎天然林灌木层平均高度1.9m,
167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28卷
平均盖度41.7%,草本层平均高度0.47m,平均盖
度10.5%。从群落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
可以看出:2次调查的数据变化不大,锐齿栎天然林
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较乔木层和草本层的高,Shan
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 Pielou指数的排序
一致,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
表1 锐齿栎天然林群落不同时间树种组成及各树种胸径平均生长率
树种名称
个体数/株
2007年 2013年
死亡
个体数/株
胸径平均
生长率/%
重要值/%
2007年 2013年
锐齿栎(Quercusalienavar.acuteserataMaxim.) 135 128 7 2.47 65.9 71.5
青榨槭(AcerdavidiFranch.) 41 34 7 3.40 15.8 13.4
白桦(BetulaplatyphylaSuk.) 10 7 3 0.85 13.4 8.2
膀胱果(StaphyleaholocarpaHemsl.) 40 35 5 1.09 13.3 12.6
漆树(RhusverniciflusStokes) 24 23 1 4.59 11.6 12.9
三桠乌药(LinderaobtusilobaBlume) 24 21 3 1.55 11.0 10.7
湖北花楸(SorbushupehensisSchneid.) 20 17 3 0.84 10.7 10.1
少脉椴(TiliapaucicostataMaxim.) 20 19 1 1.61 10.3 10.8
华山松(PinusarmandiFranch.) 10 9 1 1.32 9.2 9.3
泡花树(Craibiodendronstelatum(Piere)W.W.Sm) 21 20 1 1.53 7.4 7.6
多毛樱桃(Cerasuspolytricha(Koehne)YüetLi.) 12 12 1 1.26 6.9 7.1
五角枫(AcermonoMaxim.) 12 12 0 2.11 6.3 7.0
山梅花(PhiladelphusincanusKoehne) 12 9 3 1.52 5.1 4.7
甘肃山楂(CrataeguskansuensisWils.) 11 10 1 1.04 5.1 5.1
表2 2007年和2013年锐齿栎天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
植被层
调查时
间(年)
物种
丰富度
ShannonWiener
指数
Simpson
指数
Pielou
指数
TSS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2007 49 2.924 0.893 0.751 35.951
2013 47 2.845 0.890 0.739 34.579
2007 55 3.259 0.938 0.813 -
2013 54 3.142 0.925 0.819 -
2007 51 3.531 0.962 0.898 -
2013 52 3.547 0.968 0.876 -
3.3 群落径级结构变化
2次群落径级结构调查结果的 KS差异显著性
检验(D^为0.122,Dα=0.05为0.089,^D>Dα=0.05)表
明:该林分的径级结构发生了明显地变化。2007年
调查时,整个样地(图1)的林木直径结构呈典型的
反“J”型分布,径阶宽幅为53cm,其中,5 7cm的
林木所占比例最高,为23.2%,其次为7 9cm,占
21.1%,随着直径增大,林木株数减少;2013年调查
结果则呈现左偏的单峰状曲线,径级分布幅度变窄,
最大径阶为43cm;全样地林木胸径在7 9cm所
占比例最大,为17.8%,其次为胸径9 11cm的林
木,所占比例为16.4%,而胸径为5 7cm的林木
所占比例为13.3%,胸径达到11cm后,随着直径的
增大,各径阶林木的株数比例减少。林分径级结构
发生改变的一个原因可能是由于林分郁闭度较大,
影响林分中更新林木生长,虽然经过6年的生长,幼
树胸径仍然达不到起测胸径,从而引起胸径在5 7
cm的林木总数下降;另外,胸径5 7cm的林木死
亡引起总数下降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也可能说
明在锐齿栎天然林中,林木在5 7cm径级时是一
个关键的阶段,决定林木个体能否进一步发展。
2013年调查时,林分中2株白桦大树死亡,胸径分
别为52.7、45.0cm,导致林分林木径级分布变窄。
白桦为锐齿栎天然林中的先锋树种,随着群落演替
的进展,将逐渐退出群落。群落径级结构的变化也
可以说明,对于天然林而言,研究其群落动态,应主
要关注群落中的小径级林木和大径级林木的动态变
化,因为小径级林木主要体现了群落的更新,而大径
级林木则反映了群落的演替规律,对于中间林木而
言则一般是处于一中稳定的状态。
图1 锐齿栎天然林径级结构变化
3.4 锐齿栎天然林群落空间结构变化
3.4.1 垂直结构变化 按 H<10m、10m≤H<15
m和H≥15m将群落中的林木划分为下林层、中林
267
第6期 赵中华,等:小陇山锐齿栎天然林结构动态分析
层和上林层3个层次,并统计各林层林木的分布频
率,以此来了解群落不同林层的垂直结构变化。由
群落高度级分布(图2)可见:该群落的高度级分布
是一个纺缍型结构,即下层林与上层林的林木个体
分布大致相等,而中层林个体占群落的大多数。2
次调查结果表明:乔木层 H<10m的林木个体数量
明显下降,由 2007年的 19.8%下降到 2013年的
141%,而10m≤H<15m和H≥15m的林木个体
反而有增加的趋势,其中,10m≤H<15m增加较
快,林木个体由61.5%增加到66.1%。发生这样的
变化,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种群竞争导致的自疏作用
所产生的结果,另一方面是由于经过6年的生长,一
部分林木由低一层次进入到下一层次产生的结果;
但从 KS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看(D^为 0057,
Dα=0.05为0.098,D^<Dα=0.05),6年间,林层结构没
有发生显著变化。
图2 锐齿栎天然林林层结构变化
3.4.2 林木分布格局变化
2次调查林分中林木分布的点格局和角尺度频
率分布见图3、4A。2007年和2013年林分的平均角
图3 锐齿栎天然林林木分布格局的变化
367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28卷
图4 2007年和2013年锐齿栎天然林林木空间分布格局和树种隔离程度的变化
尺度分别为0.491和0.488,林分中林木个体属随机
分布,说明6年来林分中林木的分布格局没有发生
明显变化,KS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也体现了这一
结论(D^为0.010,Dα=0.05为0.110,D^<Dα=0.05)。
从角尺度的分布频率看,Wi=1和 Wi=0.5的分布
频率2013年较2007年有所下降,而Wi=0.25和Wi
=0.75的分布频率有所上升,Wi=0的分布频率几
乎没有改变。6年中,样地中共有40株林木死亡,
其中,核心区死亡林木24株。6年来死亡林木个体
的分布格局表明,林分中死亡林木的角尺度为
0.576。运用角尺度检验方法可知:死亡林木的分布
格局为随机分布,因此,死亡林木也没有对林分的分
布格局产生较大的影响,这说明群落的水平分布格
局的变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3.4.3 树种隔离程度变化 混交度说明混交林中
树种空间的隔离程度,而树种的分隔程度取决于树
种数量及其空间分布,树种数量越多且混交度越大,
树种分隔程度就越高[23]。由图 4B可以看出:6年
间,群落中Mi=1和 Mi=0.75的比例几乎没有变
化,而Mi=0.25和Mi=0的分布频率有所上升,Mi
=0.5的分布频率有所下降,但幅度很小,说明群落
中大多数林木与其它树种相伴而生,但与相邻木均
为同一树种的比例略有上升。KS差异显著性检验
结果(D^为0.008,Dα=0.05为0.110,^D<Dα=0.05)表
明:锐齿栎天然林群落的混交度分布没有发生显著
变化。计算修正的林分平均混交度结果表明:2007
年调查时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715,而2013年的结
果为0.606,说明群落的树种隔离程度有所下降,一
方面是由于群落中树种数下降,导致相同树种为相
邻木机会增加,而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林木的死亡
增加了同种为相邻的机会。
3.4.4 主要树种大小分化程度的变化 选择胸径
作为比较指标,对群落中总断面积较大的14个树种
的平均大小比数进行了计算(图5)。由图5可以看
出:群落中青榨槭、少脉椴、多毛樱桃和湖北花楸种
群的平均大小比数上升,山杨、华山松和五角枫种群
平均大小比数不变,其他种群的平均大小比数均有
所下降,其中,鹅耳栎种群的下降幅度最大,由2007
年的0.594下降为2013年的0.469,说明鹅耳栎种
群在群落中的竞争优势明显增强;其次为白桦种群,
由2007年的0.05下降为0,说明白桦个体周围的相
邻木都较白桦小。平均大小比数的变化说明,群落
中青榨槭、膀胱果、五角枫和多毛樱桃种群个体与其
4株最近相邻木相比总体上处于劣态,而白桦、青麸
杨等种群个体与其最近4株相邻木相比处于优势地
位,这可能与不同树种的生长率有关。平均大小比
数仅能反映群落中种群个体与其最近4株相邻木大
小关系的平均状态,并不能反映种群整体的优劣态
势,因此,计算了2次调查各树种的大小比数与断面
积相结合的树种优势度。从图6可以看出:建群种
锐齿栎种群的优势度进一步增强,仍在群落中处于
绝对优势;鹅耳栎、华山松、漆树、青麸杨和少脉椴等
种群的优势度较2007年上升,而膀胱果、多毛樱桃、
湖北花楸、三桠乌药和青榨槭种群的优势度下降,但
变化的幅度均很小;白桦种群的优势度下降最为明
显,这与白桦种群重要值的变化及个体死亡密切
相关。
4 结论与讨论
4.1 锐齿栎天然林群落乔木层树种组成与多样性
变化
  植物群落动态特征主要体现在物种组成和群落
467
第6期 赵中华,等:小陇山锐齿栎天然林结构动态分析
图5 锐齿栎天然林主要树种的平均大小比数
图6 锐齿栎天然林主要树种的优势度
结构的变化方面,因此,对群落物种组成结构的变化
分析显得更为重要[24]。通过对锐齿栎天然林群落6
年定位研究发现,群落物种组成保持相对稳定,乔木
层仅有2个树种因个体死亡而退出群落,而这2个
树种本身为灌木或小乔木,由于上层林木的竞争和
遮荫,导致其死亡,因此,在演替过程中退出群落也
属于群落组成正常的波动。群落中各树种的重要值
也反映了群落树种组成发生了小的波动,建群种锐
齿栎的重要值明显上升,虽然锐齿栎死亡个体占全
部死亡林木的六分之一,但其优势程度进一步增强;
先锋树种白桦种群的重要值下降较多,随着演替的
进展,白桦最终将退出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
层物种α多样性指数的计算结果也表明,各层次的
物种丰富程度变化不大,只是在物种分配的均匀程
度上发生了一些波动。树种空间多样性指数(TSS)
是近年来刚刚提出的一个树种多样性的空间测度指
标,其对稀少种和群落结构变化反映灵敏,群落树种
空间多样性的变化体现了这一特点。
4.2 锐齿栎天然林群落直径级结构变化
林分直径分布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林分结构,它
反映群落中不同大小林木的分布状态。异龄林的径
级比同龄林的结构复杂的多,其分布曲线类型受树
种特征及组成、年龄结构、立地条件、自然灾害、更新
方式及过程、采伐方式及强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学者针对不同的林分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
论,认为异龄林直径分布除了呈典型的反“J”型曲线
外,还经常呈现为不对称的单峰或多峰山状曲
线[16,25-26]。2次调查结果表明,锐齿栎天然林胸径
大于5cm的林木直径分布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由
典型的反“J”型曲线转化为单峰山状曲线,一方面是
由于5 7cm胸径的林木生长进入下一径阶,而进
入起测径阶的林木补充不足,导致5 7cm胸径的
林木总数下降;另一方面,是由于5 7cm胸径内
的死亡个体较多,导致其总数下降。锐齿栎群落的
直径结构变化说明异龄林直径结构具有动态变化的
特征,在不同演替时期直径结构不同。
4.3 锐齿栎天然林群落空间结构变化
森林空间结构是森林生长过程的驱动因子,对
森林未来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27]。森林的垂
直结构特征可以通过成层性来描述,水平空间结构
则主要包括林木个体的分布格局、大小分化程度和
树种隔离程度[28]。锐齿栎天然林的林层结构比较
复杂,下层林与上层林的林木个体分布大致相等,而
中层林个体占群落的大多数,随着演替的进展,群落
将向乔木的上层发展,其垂直结构将更趋复杂。群
落格局的演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研究认为,北方
森林群落林木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是从年轻林分的
聚集分布到年老林分的均匀分布[29-30];侯向阳
等[31]对红松种群、李明辉等[32]对天山中部的天山
云杉种群以及张文辉等[33]对秦岭北坡的栓皮栎种
群的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种群的分布格局呈
聚集强度下降的趋势。张家诚等[34]通过对温带、亚
热带和热带森林群落演替的研究认为,一个发育成
熟的顶极森林群落,其优势树种的总体分布呈现随
机格局,各优势树种也呈随机分布镶嵌于总体的随
机格局中。锐齿栎天然林经过6年的演变,虽然群
落中有一部分林木死亡,但群落中林木个体的分布
格局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仍为随机分布,树种空间
隔离程度取决于树种数量及其空间分布,由于群落
中树种数减少,群落的树种隔离程度略有下降;树种
隔离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群落的多样性,其
变化结果与群落多样性指数结果相一致。随着群落
演替进展,群落中不同树种的大小分化程度进一步
567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28卷
加大,建群种和主要伴生树种的优势度增强,而先锋
树种的优势程度在逐步减小,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
上体现了各树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
参考文献:
[1]宋永昌.植被生态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41
-296.
[2]ReesM,ConditR,CrawleyM,etal.Longtermstudiesofvegeta
tiondynamics[J].Science,2001,293:650-655.
[3]周灿芳.植物群落动态研究进展[J].生态科学,2000,19(2):53
-59.
[4]彭少麟.植物群落演替研究Ⅱ:动态研究的方法[J].生态科学,
1994(2):117-119.
[5]ConditR.Researchinlarge,longtermtropicalforestplots[J].
TrendsinEcologyandEvolution,1995,10:18-22.
[6]TakahashiK,MitsuishiD,UemuraS,etal.Standstructureanddy
namicsduringa16yearperiodinasubborealconiferhardwood
mixedforest,northernJapan[J].ForestEcologyandManagement,
2003,174:39-50.
[7]马克平.大型固定样地:森林生物多样性定位研究的平台[J].
植物生态学报,2008,32(2):237.
[8]YamadaT,AibaS,KubotaY,etal.Dynamicsofspeciesdiversity
inaJapanesewarmtemperatesecondaryforest[J].Ecosphere,
2011,2:1-19.
[9]FeeleyKJ,DaviesSJ,PerezR,etal.Directionalchangesinthe
speciescompositionofatropicalforest[J].Ecology,2011,92:871
-882.
[10]赵中华,惠刚盈,袁士云,等.小陇山锐齿栎天然林的树种多样
性和结构特征[J].林业科学研究,2008,21(5):605-610.
[11]赵中华,惠刚盈,袁士云,等.小陇山天然林空间结构特征[J].
林业科学,2009,45(3):1-6.
[12]ShannonCE,WeaverW,Themathematicaltheoryofcommunica
tion[M].Urbana:UniversityofIlinoisPress,1949:117.
[13]PielouEC,EcologicalDiversity[M].NewYork:AWileyIner
sciencePublication,1975:165.
[14]SimpsonEH.Measurementofdiversity[J].Nature,1949,
163:688.
[15]HuiGangying,ZhaoXiuhai,ZhaoZhonghua,etal.Evaulation
treespeciesspatialdiversitybasedonneighborhoodrelationship
[J].Forestscience.2011,57(4):292-300.
[16]孟宪宇.测树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188-216.
[17]HuiGY,vGadowK,MathiasA,Theneighbourhoodpatern———
anewstructureparameterfordescribingdistributionofforesttree
position[J].Scientiasilvaesinicae,1999,35(1):37-42.
[18]惠刚盈,vGadowK.森林空间结构量化分析方法[M].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6-18.
[19]KolmogorofAN.Suladeterminazioneempiricadiunaleggedi
distribuzione[J].GiornaleInstitutoItalianoAtuari,1933,4:441-
452.
[20]SmirnofNW.Ontheestimationofthediscrepancybetweenempir
icalcurvesofdistributionfortwoindependentsamples[J].Bul.
UniversiteMoscou,1939,2(2):3-8.
[21]惠刚盈,vGadowK,胡艳波,等.结构化森林经营[M].北京:
林业出版社,2007:29-36.
[22]HurlbertSH.Thenonconceptofspeciesdiversity:acriteriaand
alternativeparameters[J].Ecology,1971,52:577-586.
[23]惠刚盈,胡艳波,赵中华.基于相邻木关系的树种分隔程度空间
测度方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30(4):131-134.
[24]彭少麟,方 炜.广州白云山次生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结构动态
[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996,2(1):22-28.
[25]苏 薇,岳永杰,余新晓.油松天然林群落结构及种群空间分布
格局[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39(3):18-21.
[26]徐化成,范兆飞.兴安落叶松原始林年龄结构动态的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1993,4(3):229-233.
[27]Pretzsch,H.Analysisandmodelingofspatialstandstructures.
Methologicalconsiderationsbasedonmixedbeechlarchstandsin
LowerSaxony[J].ForestEcologyandManagement,1997,97:
237-253.
[28]惠刚盈.基于相邻木关系的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应用研究[J].北
京林业大学学报,2013,35(4):1-8.
[29]刘贵峰,丁 易,臧润国,等.天山云杉种群分布格局[J].应用
生态学报,2011,22(1):9-13.
[30]葛结林,熊高明,邓龙强,等.湖北神农架山地米心水青冈
!

脉青冈混交林的群落动态[J].生物多样性,2012,20(6):643
-653.
[31]侯向阳,韩进轩.长白山红松林主要树种空间格局的模拟分析
[J].植物生态学报,1997,21(3):242-249.
[32]李明辉,何风华,刘 云,等.天山云杉种群空间格局与动态
[J].生态学报,2005,25(5):1001-1006.
[33]张文辉,卢志军,李景侠,等.陕西不同林区栓皮栎种群空间分
布格局及动态的比较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2,22(3):476
-483.
[35]张家城,陈 力,郭泉水,等,演替顶极阶段森林群落优势树种
分布的变动趋势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1999,23(3):256
-268.
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