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ffect of different sowing quantities on seedling quality of Rheum palmatum

不同播种量对甘肃礼县掌叶大黄育苗质量的影响



全 文 :书不同播种量对甘肃礼县掌叶大黄育苗质量的影响
张天铜1,2,陈垣1,2,郭凤霞3,曹师3,齐浩2
(1.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 甘肃农业大学植物生产类实验教学中心,甘肃 兰州730070;
2.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 兰州730070;3.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730070)
摘要:通过在甘肃礼县采收三年生掌叶大黄种株种子并采用不同播种量(35,45,55,65,75和85kg/hm2)育苗,育
苗结束后测定苗栽质量指标,移栽定植到大田后定期测定成活率,旨在揭示播种量对掌叶大黄苗栽质量的影响,为
其规范化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甘肃礼县育苗时种子播种量对掌叶大黄育苗质量具有极显著影响,在35
kg/hm2 最低播种量基础上,随着播种量的增大育成苗栽数持续增多,苗栽产量先显著提高后下降,但苗栽根长、根
粗、单苗重和根系TTC还原强度等个体质量指标均呈降低趋势,播种量为65kg/hm2 时苗栽产量最高,单苗鲜重
和根系TTC还原强度减小程度较轻,苗栽综合指标优异,生长健壮,大小适中,产苗数多,移栽成活率高,说明从育
苗质量和育苗效益综合考虑,甘肃礼县掌叶大黄育苗适宜种子播种量为65kg/hm2。
关键词:掌叶大黄;播种量;苗栽质量;根系TTC还原强度;移栽成活率
中图分类号:S567.9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59(2013)04009907
犇犗犐:10.11686/cyxb20130412  
  掌叶大黄(犚犺犲狌犿狆犪犾犿犪狋狌犿)与唐古特大黄(犚.狋犪狀犵狌狋犻犮狌犿)或药用大黄(犚.狅犳犳犻犮犻狀犪犾犲)均为正品大黄的原
植物,为蓼科大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的根及根茎入药,主要成分有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C15H10O5)、
大黄酚(chrysophanol,C15H10O14)、大黄酸(rhein,C15H8O6)、大黄素(emodin,C15H10O5)和大黄素甲醚(emodin
methylaether,C16H12O5)等,具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等功效[1],是我国驰名中外
的传统出口中药材之一,广泛应用于中成药及医疗保健等方面。掌叶大黄是栽培量最大的正品大黄栽培种,已成
为我国大黄“地道药材”,主要分布于陕西、甘肃、青海、四川和西藏等高原地带[2],其中以甘肃省礼县及宕昌县一
带栽培悠久,种植的掌叶大黄产量和质量均最佳,并以“铨水大黄”著称海内外,该区栽培的掌叶大黄产量已占全
国总产量的60%以上[3],仅礼县境内每年种植掌叶大黄约2000hm2[4]。
大黄以种子播种育苗移栽栽培为主,其种子无休眠特性,发芽率高,种苗质量是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
素之一。目前对掌叶大黄育苗技术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发芽特性[5,6]、施肥技术[7]和病虫害防治研究方
面[4,8,9]。由于育苗播种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种苗质量和产量,进而影响定植后成株的生长发育,可见优质苗
栽是药材产量和质量的基础保证。然而,生产上掌叶大黄播种量盲目,传统撒播,造成育苗田斑块状明显,育成苗
栽大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规范化栽培成效。但至今国内外对掌叶大黄播种量研究尚少见报道,因此比较研究不
同播种量条件下掌叶大黄苗栽质量的差异性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其种苗规范化生产提供技术和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及准备
供试材料掌叶大黄种子2009年采自甘肃礼县白关乡硬坝村三年生种株。种子采收后及时晾晒脱粒,清选大
小饱满度一致的种子用纸袋包装后置常温备用于播种量育苗试验。
1.2 不同播种量育苗试验
育苗试验于2010年4月—2011年4月在甘肃礼县进行。育苗前首先测定种子千粒重和发芽率,重复3次。
第22卷 第4期
Vol.22,No.4
草 业 学 报
ACTAPRATACULTURAESINICA   
99-105
2013年8月
收稿日期:20120217;改回日期:20120401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9ZX093080021;2007BAI37B04),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1102NKDP019),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科技攻关项目
(GSC090603)和甘肃农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张天铜(1982),男,河南南阳人,在读硕士。Email:tiantongny@163.com
通讯作者。Email:cygcx@yahoo.com.cn
育苗试验设在礼县白关乡硬坝村斜巴梁山坡地,土壤为沙壤土,前茬为马铃薯(犛狅犾犪狀狌犿狋狌犫犲狉狅狊狌犿)。播种量育
苗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播种量设35,45,55,65,75和85kg/hm26个水平,3次重复。小区面积4.2
m2(1.2m×3.5m),走道宽40cm。播种方法采用条播,每小区种6行,行距20cm。试验于2010年4月6日播种。
1.3 苗栽质量测定
育苗结束后移栽定植前轻轻将各小区苗栽植株挖出,测定小区苗栽产量,记取株数,然后每小区随机抽取完
整苗栽30株,分别测定苗栽根长、根粗、单根重。最后测定根系TTC(氯化三苯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
umchloride)还原强度。苗栽根直径采用游标卡尺测定,根系活力采用TTC还原法[10]测定,用TTC还原量表示
脱氢酶活性,作为根系活力强度指标。
TTC还原强度(TTCreducedintensity)=TTC还原量(μg)/[根重(g)×时间(h)]
1.4 移栽定植成活率测定
不同播种量苗栽移栽成活率测定试验于2011年在甘肃礼县白关乡硬坝村斜巴梁山坡地进行,土壤为沙壤
土,前茬为马铃薯。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即在上述播种量(35,45,55,65,75,85kg/hm2)条件下育成
的苗栽中,各处理分别选取大小均一的苗栽48株,随机分为3组,移栽定植于对应小区,每小区16株,每处理移
栽3小区,即3次重复。按当地定植密度定植,株距0.5m,行距1.0cm。试验于2011年4月6日移栽定植。苗
栽返青后分别在5月22日、6月23日和7月22日分期测定各处理成活株数,计算成活率。
苗栽成活率(seedlingsurvivedrate,%)=成活苗数×100/移栽总苗数
1.5 统计分析
采用Excel2003和SPSS11.5统计分析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作图和分析。各处理平均值的多重比较
(multiplecomparisons)选用Duncan法;相关分析(correlateanalysis)采用双变量(bivariate)法选用Pearson相
关系数(correlationcoefficient)。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播种量对掌叶大黄苗栽质量的影响
从三年生掌叶大黄种株采收的种子平均千粒重为10.6g,实验室测定平均发芽率为70.0%。在不同播种量
条件下育苗,苗栽生长发育质量指标存在极显著差异(犘<0.01)(表1)。在最小播种量35kg/hm2 条件下掌叶大
黄苗栽个体发育最佳,根最长最粗,苗栽最大。随着播种量的增大,根长显著呈减小趋势,根粗和单根鲜重呈极显
著减小趋势,播种量在35~65kg/hm2 范围内各处理根粗的差异性达到极显著水平(犘<0.01),但根长和单苗鲜
重间的差异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犘>0.05)。在45~65kg/hm2 播量范围内根粗差异性均不显著,均极显著小
于最低播量35kg/hm2 条件下的水平(犘<0.01),但均极显著大于播量85kg/hm2 条件下的根粗水平(犘<
0.01)。播量65kg/hm2 条件下苗栽单根鲜重仅次于最小播种量35kg/hm2 条件下的水平,当播种量大于65
kg/hm2 条件下育苗,随种子播种量增大,苗栽根长显著缩短(犘<0.05),根粗和单根重极显著减小(犘<0.01),
苗栽整体大小极显著减小,群体质量显著降低。播量75kg/hm2 育苗条件下苗栽根最短,播量85kg/hm2 育苗
条件下苗栽根最细,个体质量最差。
2.2 不同播种量对掌叶大黄苗栽根系TTC还原强度的影响
在不同播种量条件下育苗,掌叶大黄苗栽根系TTC还原强度的变化趋势与单根鲜重基本一致(表1)。播种
量对苗栽根系TTC还原强度具有极显著影响(犘<0.01),最小播种量35kg/hm2 条件下苗栽根系TTC还原活
力最强,极显著高于其余播种量条件下的对应水平(犘<0.01)。随着播种量的增大,掌叶大黄苗栽根系TTC还
原强度呈减弱趋势,但播种量为65kg/hm2 条件下苗栽根系TTC还原强度又略有增强趋势。随后随着播种量
的增大,苗栽根系TTC还原强度显著减弱。播种量为45~65kg/hm2 条件下,苗栽根系TTC还原强度间的差
异性均不显著(犘>0.05),但三者均较播量75和85kg/hm2 条件下的苗栽根系还原活力显著增强(犘<0.05)。
在本研究涉及的6个播种量处理中,播种量为75和85kg/hm2 时,苗栽根系TTC还原活力表现次弱和最弱,分
别较播种量35kg/hm2 条件下的苗栽根系TTC还原活力减弱22.5%(犘<0.01)和32.5%(犘<0.01),较播种量
65kg/hm2 条件下的根系TTC还原强度分别减弱11.5%(犘<0.01)和22.9%(犘<0.01)。
001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3) Vol.22,No.4
表1 不同播种量对掌叶大黄苗栽质量的影响
犜犪犫犾犲1 犈犳犳犲犮狋狅犳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狊狅狑犻狀犵狇狌犪狀狋犻狋狔狅狀狋犺犲狇狌犪犾犻狋狔狅犳犚.狆犪犾犿犪狋狌犿狊犲犲犱犾犻狀犵狊
播种量
Sowingquantity(kg/hm2)
根长
Rootlength(cm)
根粗
Rootdiameter(cm)
单苗栽鲜重
Freshweightofseedling(g/株Plant)
TTC还原强度
TTCreducedintensity(μg/g·h)
35 18.49±1.01aA 1.58±0.040aA 7.68±0.82aA 74.34±1.66aA
45 18.21±1.09abA 1.25±0.026bcB 6.83±0.42abAB 63.48±2.53bB
55 17.88±0.72abcA 1.28±0.055bB 7.02±0.72abA 62.78±2.63bBC
65 18.09±0.79abA 1.23±0.022bcB 7.49±0.66aA 65.10±1.40bB
75 16.16±0.81cA 1.19±0.074cBC 6.02±0.35bcAB 57.63±2.70cC
85 16.36±0.80bcA 1.08±0.027dC 5.27±0.37cB 50.20±1.25dD
 注:表中数据为平均值±标准差。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犘<0.05差异显著,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在犘<0.01差异极显著。
 Note:Thedataindicatesmean±SD.Differentsmallettersmeansignificantdifferenceat犘<0.05;differentcapitallettersmeansignificantdiffer
enceat犘<0.01.
2.3 不同播种量对掌叶大黄苗栽产量的影响
小区苗栽产量测定结果(图1)表明,播种量对掌叶大黄苗栽产量具有极显著影响(犘<0.01)。随着播种量的
增大,苗栽产量先极显著提高后又开始下降,在播种量35~65kg/hm2 范围内,随播种量的增加苗栽产量显著提
高,当播种量达到65kg/hm2 时苗栽产量最高,较最低播种量35kg/hm2 和次低播种量45kg/hm2 条件下苗栽
产量分别提高80.9%(犘<0.01)和58.3%(犘<0.01),但此后随着播种量的继续增大,小区苗栽产量开始呈下降
趋势。
图1 不同播种量对掌叶大黄小区苗栽产量和产苗数的影响
犉犻犵.1 犈犳犳犲犮狋狊狅犳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狊狅狑犻狀犵狇狌犪狀狋犻狋狔狅狀狋犺犲狆犾狅狋狊犲犲犱犾犻狀犵狔犻犲犾犱犪狀犱狊犲犲犱犾犻狀犵狀狌犿犫犲狉狊狅犳犚.狆犪犾犿犪狋狌犿
 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犘<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犘<0.01),下同。Differentsmallettersmeansignificantdifferenceat犘<
0.05,differentcapitallettersmeansignificantdifferenceat犘<0.01.Thesamebelow.
  播种量对掌叶大黄产苗数具有极显著影响(犘<0.01)(图1),单位面积产苗数随着播种量的增大持续极显著
提高(犘<0.01),播种量45,55,65,75和85kg/hm2 条件下育成苗栽数分别是最低播种量35kg/hm2 条件下的
1.28,1.57,1.86,2.14和2.43倍。但问题是当播种量超过65kg/hm2 条件下育苗,育成苗栽明显细小,个体质
量较差,移栽定植后生长缓慢。
2.4 不同播种量对掌叶大黄苗栽移栽定植成活率的影响
对不同播种量条件下育成的苗栽移栽定植后田间定期(5月22日、6月23日和7月22日)跟踪测定结果(图
2)显示,不同播种量条件下育成苗栽在移栽后成活率具有一定差异,但其差异性未达到显著水平(犉=0.440;犘>
0.05;犉=0.300;犘>0.05;犉=0.480;犘>0.05)(图1)。在播量35~75kg/hm2 范围内育成的苗栽初始移栽成
101第22卷第4期 草业学报2013年
活率(5月22日)均达91.7%以上,随着播种量的增大,
图2 不同播种量条件下育成的苗栽定植到大田后
不同时期成活率测定结果
犉犻犵.2 犜犺犲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狊狋犪犵犲狅犳狋犺犲狋狉犪狀狊狆犾犪狀狋狊狌狉狏犻狏犲犱狉犪狋犲
狅犳犚.狆犪犾犿犪狋狌犿狊犲犲犱犾犻狀犵狊狆狉狅犱狌犮犲犱狌狀犱犲狉
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狊狅狑犻狀犵狇狌犪狀狋犻狋狔
移栽成活率波动提高,当播种种子量达到75kg/hm2
以上时苗栽初始移栽成活率开始下降。播种量65和
75kg/hm2 条件下苗栽最终成活率(7月22日)基本
一致,成株率均最高,较最低播种量35kg/hm2 条件
下苗栽最终成活率提高4.8%(犘>0.05)。田间最终
成苗率从高到低依次为(65,75,45kg/hm2)>85
kg/hm2>35kg/hm2>55kg/hm2。移栽成活后生长
发育过程中,死苗率从低到高的播量处理依次是85
kg/hm2<65kg/hm2<(35,45,75kg/hm2)<55
kg/hm2。说明苗栽过大过小都会影响移栽成效。
相关分析(表2)表明,播种量与育成苗栽根长、根
粗、单苗栽重量和根系TTC还原活力间均呈极显著
负相关(犘<0.01),而与苗栽产量和产苗数间均呈极
显著正相关(犘<0.01),与移栽定植后的最终成活率
呈正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苗栽根系TTC还原强度与根长、根粗、苗栽重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犘<0.01),
与移栽定植最终成活率相关性不显著,说明根系TTC还原强度可反映苗栽个体质量潜力。
表2 播种量与掌叶大黄苗栽质量指标间的相关分析(狀=18)
犜犪犫犾犲2 犜犺犲犮狅狉狉犲犾犪狋犻狅狀犪狀犪犾狔狊犻狊犫犲狋狑犲犲狀狋犺犲狊狅狑犻狀犵狇狌犪狀狋犻狋狔犪狀犱狋犺犲狇狌犪犾犻狋狔犻狀犱犻犮犪狋狅狉狊狅犳犚.狆犪犾犿犪狋狌犿狊犲犲犱犾犻狀犵狊(狀=18)
苗栽指标
Seedlingindicators
根长
Root
length
根粗
Root
diameter
单苗鲜重
Seedlingfresh
weight
根系TTC强度
TTCreduced
intensity
苗栽产量
Seedling
yield
产苗数
Seedlings
成活率
Transplant
survivedrate
根粗Rootdiameter 0.475
单苗鲜重Seedlingfreshweight 0.593 0.617
根系TTC还原强度TTCreducedintensity 0.592 0.921 0.773
苗栽产量Seedlingyield -0.470 -0.737 -0.218 -0.617
产苗数Seedlings -0.694 -0.847 -0.708 -0.880 0.831
定植成活率 Transplantsurvivedrate -0.050 -0.097 -0.345 -0.048 -0.017 0.137
播种量Sowingquantity -0.694 -0.847 -0.709 -0.880 0.830 1.000 0.138
 注:表示在犘<0.05差异显著,表示在犘<0.01差异极显著。
 Note:Correlationissignificantatthe0.05level;Correlationissignificantatthe0.01level.
综上所述,播种量对掌叶大黄苗栽质量具有极显著影响,与育成苗栽的个体质量指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而
与苗栽产量和产苗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播种量35~65kg/hm2 范围内随着播种量的增大苗栽大小形态指
标显著减小,但苗栽产量和产苗数都显著提高。播种量为35kg/hm2 时苗栽个体最大,但苗栽产量最低。播种
量为65kg/hm2 条件下苗栽产量最高,苗栽综合指标优异,生长健壮,大小适中,苗栽质量佳,产苗数多,移栽定
植成活率高。当播种量超过65kg/hm2 时,苗栽数虽继续增多,但苗栽产量开始下降,个体质量指标极显著变
劣,苗栽细弱,初始移栽成活率较低。
3 讨论与结论
3.1 采用适宜播种量育苗可显著提高掌叶大黄苗栽产量
随着现代新药技术研究手段的发展,拓宽了掌叶大黄的应用范围,市场对药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因此,掌
201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3) Vol.22,No.4
叶大黄人工栽培将显得愈加重要。但掌叶大黄是多年生直根系植物,主要依赖种子繁殖,药材部位是根和根茎,
为了提高种植成效,人工栽培一般采用种子播种育苗移栽为主,故苗栽根部形态是反映育苗质量的关键指标。由
于苗栽质量与药材产量和品质有密切关系,播种密度又是影响壮苗的关键因素之一。所谓壮苗是指生育健壮,抗
逆性强,能组成合理的群体结构,保证各项光合性能良好而协调的一些植株。培育壮苗的主要任务是促进种子顺
利发芽出苗,较快的扩大根系和叶面积,保证良好的个体营养和健壮生长[11]。随密度增大,乌头(犃犮狅狀犻狋狌犿犮犪狉
犿犻犮犺犪犲犾犻)的株高、茎粗、花序长度和花朵大小呈减少趋势,而叶面积指数呈增加趋势;在越夏时,密度越大乌头叶
片衰亡比例越高[12]。研究[13]表明,龙须草(犈狌犾犪犾犻狅狆狊犻狊犫犻狀犪狋犪)壮苗的形态结构标准是苗高15cm 左右、主茎7
叶左右、分蘖多、根系发达和干物重积累量大。一般在土壤墒情良好条件下,种子播种量对壮苗具有显著影响,随
着播量的增加龙须草分蘖数呈减少趋势。邵玺文[14]研究表明,适当密植单位面积产量高,外观品质好,但单株产
量低。多花黑麦草(犔狅犾犻狌犿犿狌犾狋犻犳犾狅狉狌犿)[15]和圆叶决明(犆犺犪犿犪犲犮狉犻狊狋犪狉狅狋狌狀犱犻犳狅犾犻犪)[16]在高密度条件下因个体
发育不良造成产草量严重减产。彭锐等[17]研究认为,播种密度影响补骨脂(犘狊狅狉犪犾犲犪犮狅狉狔犾犻犳狅犾犻犪)的壮苗和发芽
势。张树森和胡秋芳[11]研究表明,不同密度育苗黄芪(犃狊狋狉犪犵犪犾狌狊犿犲犿犫狉犪狀犪犮犲狌狊)种苗的个体和群体质量均有
差异,随着播种密度增大,单位面积产出种苗数量增多,苗栽产量随之增加,经济效益也随之增大,所以单位面积
产量也可以作为衡量播种密度是否合理的一个参考指标。密度过高或过稀在黄芪育苗生产中都是不可取的。选
择合理的播种密度,有利于苗栽的形态建成,提高苗栽个体和群体质量,培育壮苗,因为育苗的目的是除要求保证
种苗质量外,还应保证一定数量的单位面积尽可能多的产苗数。本研究调查发现,春季土壤解冻后为掌叶大黄适
宜播种育苗期和移栽定植期,此时采挖的苗栽尚处于半休眠状态,仅在苗栽头部有少量芽蕾隐约显露。生产上药
农育苗时根据经验确定种子播种量,并将苗栽束捆称重量销售,仅从形态感官衡量种苗质量等级,如大小、重量、
根长、根粗、伤损程度和病害程度等因素,育成的苗栽大小差异性较大,等级悬殊。本研究表明,从三年生掌叶大
黄种株采收的种子平均千粒重为10.6g,自然发芽率70.0%左右,规范化栽培中不存在出苗问题,而苗栽的参差
不齐才是造成掌叶大黄规范化栽培的瓶颈。育苗时不同播种量对掌叶大黄苗栽根长、根粗、单根鲜重等苗栽质量
指标和苗栽产量均具有极显著影响。在播量35~85kg/hm2 范围内,随播种量的增大产苗数极显著提高,苗栽
产量随播种量的增加先显著提高后又下降,但根长、根粗和单根鲜重等质量指标均呈下降趋势,然而,65kg/hm2
条件下苗栽单根鲜重和根系TTC还原强度下降程度均较小,苗栽产量达到最高,综合指标优异,生长健壮,大小
适中,苗栽质量佳,移栽定植成活率高,说明适宜播种量条件下育苗既可保证苗栽生产数量和产量,又可保证苗栽
质量,这与张树森和胡秋芳[11]对黄芪育苗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即当播种量超过一定量时,尽管可以增加单位面
积的产苗量但因育苗密度过大种苗等级达不到要求,苗栽产量降低,还会造成种子浪费。播种量过小虽可提高种
苗的质量等级,但因育苗密度过稀单位面积生产的苗栽数和苗栽产量显著低,生产成本显著提高,还造成土地和
光能资源浪费。播种量超过65kg/hm2 后,不利于掌叶大黄苗栽的个体和群体生长,苗栽产量反而下降,可见选
择合理的播种量对掌叶大黄育苗至关重要。
3.2 适宜播种量条件下掌叶大黄苗栽根系维持较强的活力
植物根系作为植物重要的吸收器官和代谢器官,对植物有吸收、合成、输导水分和养分及固定植物体的作用,
有些植物的根还有贮藏养分及繁殖的作用,其生长发育直接影响到地上部茎叶的生长和作物产量的高低[18]。因
此,根系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根的发育是高效栽培的基础,也是培育壮苗的关键。根系
活力是指根系新陈代谢活动的强弱,是反映根系吸收功能的一项综合指标。根系活力高,说明根系代谢旺盛,吸
收合成能力和抗逆能力强,植株生长健壮。同时,根系活力不仅反映幼苗的吸收养分能力,同时也反映幼苗生活
潜力,是评价苗栽质量的一项重要生理指标。在适宜的氮、磷、钾配施条件下育苗甘草根系活力显著增强,为培育
壮苗奠定了良好基础[19]。本研究结果表明,育苗播种量极显著影响掌叶大黄苗栽的根系TTC还原强度,随着播
种量的增加,根系TTC还原强度呈下降趋势,但播种量为65kg/hm2 条件下苗栽根系TTC还原强度减弱程度
较轻,仅次于最小播种量35kg/hm2 的水平。播种量对苗栽根系TTC还原强度的效应大小依次为35kg/hm2>
65kg/hm2>45kg/hm2>55kg/hm2>75kg/hm2>85kg/hm2。
301第22卷第4期 草业学报2013年
3.3 采用适宜播种量育苗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苗栽定植成活率
对于育苗移栽栽培植物而言,移栽成活率是衡量其育成苗栽质量和栽培成效的关键指标之一。本研究发现,
不同播种量条件下育成的掌叶大黄苗栽在移栽定植后成活率虽表现有一定的差异性。随着播种量的增大,苗栽
成活率波动提高,当播种种子量达到75kg/hm2 以上时苗栽移栽成活率开始下降。播种量为65和75kg/hm2
条件下苗栽最终成活率一致,成株率均最高。移栽定植时苗栽过大过小,成活率都较低。
综上所述,播种量对掌叶大黄苗栽质量和苗栽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播种量为65kg/hm2 条件下掌叶大黄
苗栽综合指标优异,生长健壮,大小适中,苗栽质量佳,移栽成活率高。从育苗质量和经济效益考虑,甘肃礼县掌
叶大黄育苗适宜种子播种量为65kg/hm2。下一步需对不同播种量育成的等级苗栽进行药材产量和质量的比较
研究。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223.
[2] 杨春澍.药用植物学(第一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99.
[3] 何兰.当归、大黄、红芪[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125.
[4] 李应东,何凯,柴兆样,等.掌叶大黄规范化种植技术及其主要病虫害防治[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5,
7(2):7476.
[5] 石有太,陈垣,郭凤霞,等.掌叶大黄种子灌浆动态及其发芽特性研究[J].草业学报,2009,18(3):178183.
[6] 石有太,陈垣,郭凤霞,等.掌叶大黄籽粒营养物质积累动态及其发芽特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5):1979
1983.
[7] 李松龄,蔡晓剑,陈占全,等.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大黄苗期生长影响研究[J].青海科技,2004,(5):3538.
[8] 刘亚亚,陈垣,郭凤霞,等.掌叶大黄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J].草业学报,2011,20(1):199205.
[9] 何凯,李应东.掌叶大黄主要病虫鼠害及防治[J].中国中药杂志,2002,27(8):620621.
[10] 邹琦.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6263.
[11] 张树森,胡秋芳.黄芪不同密度育苗对种苗质量和产量的影响[J].内蒙古草业,1995,(2):6165.
[12] 蔡仕珍,李瞡,潘远智,等.不同种植密度对乌头生长发育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1,20(2):278282.
[13] 邹冬生,荣湘民,胡颂平,等.龙须草壮苗培育技术研究[J].草业学报,2000,9(3):4347.
[14] 邵玺文.黄芩高产栽培及质量调控生理生态机制研究[D].吉林:吉林农业大学,2008.
[15] 朱永群,林超文,杜周和,等.不同种植密度对套作多花黑麦草生产性能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1,28(4):607610.
[16] 詹杰,罗旭辉,苏小珍,等.不同留株密度对圆叶决明生产性能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1,20(5):6671.
[17] 彭锐,陈大霞,李隆云,等.补骨脂种苗质量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9):1978.
[18] 熊明彪,罗茂盛,田应兵,等.小麦生长期土壤养分与根系活力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J].土壤肥料,2005,(3):811.
[19] 黄亚萍,陈垣,郭凤霞,等.氮磷钾配施对甘草育苗质量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2,21(2):156163.
401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3) Vol.22,No.4
犈犳犳犲犮狋狅犳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狊狅狑犻狀犵狇狌犪狀狋犻狋犻犲狊狅狀狊犲犲犱犾犻狀犵狇狌犪犾犻狋狔狅犳犚犺犲狌犿狆犪犾犿犪狋狌犿
ZHANGTiantong1,2,CHENYuan1,2,GUOFengxia3,CAOShi3,QIHao2
(1.GansuKeyLaboratoryofCropGenetic&GermplasmEnhancement,DemonstrationCenterof
ExperimentsandTeachingforPlantProductions,GansuAgricultural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2.ColegeofAgronomy,GansuAgricultural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3.ColegeofLifeSciencesandTechnology,Gansu
AgriculturalUniversity,Lanzhou730070,China)
犃犫狊狋狉犪犮狋:Toexploretheeffectofsowingquantityof犚犺犲狌犿狆犪犾犿犪狋狌犿seedsonseedlingqualityandtoprovide
abasisforthestandardizationofcultivation,theseedsoftriennium犚.狆犪犾犿犪狋狌犿plantswereharvested.The
qualityindicatorsoftheirseedlingsculturedunderdifferentsowingrates(35,45,55,65,75,85kg/ha)were
measuredattheendofnurseryculturingandthesurvivalrateofthenurserystocksweredeterminedatinter
valsaftertransplantingintoafieldinLicounty,Gansu.Thesowingratehadasignificantinfluenceonseedling
quality.Atthelowestrate(35kg/ha),theseedlingscontinuedtoincreaseandtheiryieldsignificantlyin
creasedbutitdecreasedasthesowingratewasincreased.However,qualityindicatorssuchasrootlength,root
diameter,singleseedlingweight,rootreducedintensityofTTC(2,3,5triphenyltetrazoliumchloride)alde
creased.ThesinglefreshweightandrootreducedintensityTTCintheseedlingsculturedatasowingratesa
bove65kg/hawererelativelyreducedbutatthisrate,seedlingsshowedthehighestyield,thebestsynthesis
indicators,goodgrowinganddevelopment,condition,size,andhighertransplantsurvivalratevs.Considering
theseedlingqualityandeconomicbenefitinnurseryproduction,asowingrateof65kg/haisgoodforculturing
犚.狆犪犾犿犪狋狌犿seedlingsinLicountyofGansu.
犓犲狔狑狅狉犱狊:犚犺犲狌犿狆犪犾犿犪狋狌犿;sowingquantity;seedlingquality;TTC(2,3,5triphenyltetrazoliumchloride)
reducedintensity;transplantsurvivedrate
501第22卷第4期 草业学报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