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ffects of Pruning to Promote Trunk Extension on Annual Growth Dynamic of Paulownia Branches

修枝促接干对泡桐枝生长动态影响的研究



全 文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 5): 609~ 614
Forest R esearch
  文章编号: 10011498( 2005) 05060906
修枝促接干对泡桐枝生长动态影响的研究
王保平 1, 2, 李吉跃2, 孙志强1, 文瑞钧 1, 乔  杰 1, 茹广欣 3* , 李宗然 1
( 1. 国家林业局泡桐研究开发中心, 河南 郑州  450003; 2. 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  100083;
3河南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2 )
摘要: 为揭示修枝促接干影响泡桐枝叶干相对生长关系的效应,在造林后第 3年对 5种处理 ( 4种处理和对照 CK )
泡桐的枝基径 (D b )和基部断面积 ( Sb ) (包括单枝、冠层和全株 )的年生长动态进行测定分析, 并采用 R ichards函数
进行模拟。结果表明:  在修枝促接干时保留下层 3~ 6枝为适宜的留枝量,这可使上冠层接干枝的 D b 和 Sb 年生
长量分别达 12. 16~ 12. 25 cm、117. 550~ 120. 786 cm2,同时使下冠层的 D
b
年生长量不致过大、而其冠层 S
b
年生长
量达 107. 748~ 113. 291 cm2,从而使其全株 Sb 年生长量达 228. 535~ 230. 841 cm2,均明显高于 CK和其它处理, 其
Sb总量亦达 287. 907~ 294. 535 cm2, 稍高于 CK。 各处理各枝指标的年生长动态均可用 R ichards函数进行可靠描
述, 并分别确定了最大年生长量 ( A )、最大连日生长量 ( AGR
m ax
)、平均连日生长量 (A
m
)、速生期 (T )、生长期 (D
g
)和
速生点、速生期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等生长参数, 通过分析修枝促接干对各枝指标各生长参数的影响得出,在修枝
促接干时保留下层 3~ 6枝可使各枝指标年生长的速生期和生长期相对较长, 并使其 D b 生长的 AGRm ax (或 Am )和 A
在上冠层达到最大, 较 CK分别高 230. 76% ~ 240. 19%、234. 93% ~ 245. 46% ,而在下冠层则不致过大; 同时使其 S
b
生长的 AGRm ax (或 Am )和 A 与 CK相比在上冠层分别高 70. 69% ~ 78. 78%、35. 85% ~ 41. 38% , 在下冠层分别高
105. 43% ~ 127. 17%、143. 46% ~ 155. 86% , 在全株分别高 61. 95% ~ 76. 02%、81. 38% ~ 85. 22%。
关键词: 泡桐;修枝; 接干;枝生长动态
中图分类号: S792 43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050607
基金项目: !十五 ∀国家科技攻关子课题 ( 2002BA515B0304) .
作者简介: 王保平 ( 1965# ) , 男, 河南新野人, 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 副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 森林培育. 电话: 037165833625.
Em ai:l bp ingw ang@ s ina. com.
* 通讯作者: 茹广欣
Effects of Pruning to Promote Trunk Extension on Annual
Growth Dynam ic ofPaulownia Branches
WANG Baop ing1, 2, LI Jiyue2, SUN Zhiqiang 1, WEN Ruijun1, QIAO J ie1,
Ru Guangx in3, LI Zongran1
( 1. Paulown ia Research and Developm en t Cen ter of S tate Forestry Adm in istration, Zhengzhou 450003, H enan,
Ch ina; 2. College ofResources and Env ironm en,t Be ijing Forestry Un ivers ity, Bei jing 100083, Ch ina;
3Forestry Departm en,t H enan Agricu ltura lU n ivers ity, Zhengzhou 450002, H enan, Ch 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know thoroughly the effects of pruning to promote trunk extens ion on 3yearold Paulownia relative
grow th am ong branche, trunk and leaf , the annua l grow th dynam ic processes of the base diam eter Db and base cross sec
t ion area Sb of branches from s ingle branch to crown layers to the whole tree under 4 pruning treatm ents and controlw ere
m easured and ana lyzed and futher smi u lated byR ichards∃ func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 1) the treatm ent of rem ai
n ing 3~ 6 underlayer branches after pruning was optmi al for prom oting the branch grow th. Under this treatm ent, the annual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18卷
increm ents ofDb and Sb in the upper crown m ay reach to 12. 16~ 12. 25 cm and 117. 550~ 120. 786 cm
2
, while in the
low er crown the former to am ediate level and the latter to 107. 748~ 113. 291 cm
2
, thereby the annual increm ent of Sb of
the whole tree reached to 228. 535~ 230. 841 cm
2
, being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and other prun ing treat
m ents, as a result its total Sb reached to 287. 907~ 294. 535 cm
2
, be ing little higher than that o f the contro.l ( 2) A ll of
the annual grow th dynam ic processes ofDb and Sb under treatm ents and contro l cou ld be smi ulated reliably by R ichards∃
function and their param eters ofm axmi um annual increm entA, maxmi um daily incrementAGRm ax, average daily increment
Am, fastgrow ing period T, grow ing period Dg, and fast grow ing point, the init ia l and final tmi e o f fastgrow ing period w ere
determ ined and analyzed. T he analys is show ed that the optmi al treatm ent had relatively longer T and Dg, and m axmi ized
AGRm ax ( or Am ) and A ofDb in the upper crown wh ich w ere 230. 76% ~ 240. 19% and 234. 93% ~ 245. 46%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but got a moderate leve l in the low er crown. M eanwhile, compared w ith the contro,l theAGRm ax ( or
Am ) and A of Sb w ere 70. 69% ~ 78. 78% and 35. 85% ~ 41. 38% h igher in the upper crown, while 105. 43% ~
127. 17% and 143. 46% ~ 155. 86% higher in the lower crown, congsequently 61. 95% ~ 76. 02% and 81. 38% ~
85. 22% of the whole tree.
K ey words:Paulow nia; prun ing; trunk extension; branch grow th dynam ic
泡桐 (Paulow nia Spp)是我国重要的优质速生
多用途树种,由于其假二叉分枝特性及生长和冠形
特点, 其主干的自然延长和通直度常受到很大的限
制,因此利用其分枝和萌生徒长枝习性,通过调控枝
干相对生长关系促进接干枝形成和培育通直高干的
干形培育技术及其生理机理的研究也就显得重
要 [ 1~ 3]。但以往对泡桐枝生长特性的研究, 多集中
于冠形特点、干形改良和生长相关性方面 [ 4 ~ 11 ] , 而
对其受培育措施 (空间配置、水肥管理、修枝、接干
等 )动态影响的相关研究则少见报道。笔者的前期
研究表明,在适当树龄修除顶部分杈枝和部分下层
枝是促进其顶叉基部潜伏芽萌发和形成与原主干通
直的接干枝,进而培育高干通直无节材的极有效的
措施; 并根据其对主干年生长总量和生长节律的影
响确定出适宜修枝促接干的起始树龄和修枝强
度 [ 12~ 14 ]。本文旨在分析和模拟不同修枝促接干处
理泡桐从单枝到冠层到全株的枝生长动态, 并分别
确定其主要生长参数及其差异性, 为修枝促接干技
术适宜强度和方法的确定和完善以及水肥等管理方
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机理性依据。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国有林场, 34%
33&18∋~ 34%34&28∋N, 115%34&44∋~ 115%40&53∋E, 属
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
雨,年平均气温 14. 1 ( ,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别为
43. 6、- 13. 9 ( , 年平均降水量和蒸发量分别为
711. 9、1 756 mm, 无霜期 213 d。土壤由黄河泛滥
泥沙沉积形成, 属粉沙土, 以中孔隙为主, 土壤密度
1. 40~ 1. 51 g) cm3, 保水保肥性能差,地下水位 1. 5
~ 30m; pH值 8. 2~ 9. 2,有机质、全 N、速效 P含量
分别低于 1. 30 g) kg- 1、1. 25 g ) kg- 1、3. 40 mg)
kg
- 1。
试验林采用豫林一号泡桐 (Paulown ia fortunei
∗Yu linensis 1∃ W ang) 1年生苗, 1997年春营造, 栽
植株行距 5 m + 6 m, 1999年 3月试验开始时, 其初
始胸径为 10. 24~ 15. 64 cm,干高为 2. 8~ 4. 2m、枝
下高为 2. 7~ 2. 9m,自然接干率极低。
2 试验设计和研究方法
21 试验设计
造林后第 3年春季 ( 1999年 3月上旬 ), 采用修
除泡桐顶部分杈枝和部分下层枝的方法, 促进其顶
叉基部潜伏芽萌发和形成与原主干通直的接干枝。
设对照 (简称 CK、不修枝、单株侧枝数 7~ 15枝、共
9株 93枝 )和 4种修枝促接干 (分别简称 P1、P2、P3、
P4,共 68株 398枝 )等 5种处理。 P1、P2、P3、P4是按
其修枝强度 [ 8 ]和下层保留枝数 (即全株保留枝数 )
划分的,分别保留 1~ 2枝 (修枝强度 70% ~ 80%、9
株 )、3~ 4枝 (修枝强度 60% ~ 70%、23株 )、5~ 6枝
(修枝强度 50% ~ 60%、25株 )、7~ 10枝 (修枝强度
30% ~ 50%、11株 )。
树冠上层和下层是根据泡桐冠形特点划分的。
对修枝促接干处理,将新接干部分作为树冠上层, 原
苗干部分作为树冠下层; 对 CK处理,将苗干顶部分
叉枝作为树冠上层,其下部分作为树冠下层。
1999年 3# 11月泡桐生长期间,对各株的枝生
610
第 5期 王保平等: 修枝促接干对泡桐枝生长动态影响的研究
长状况每隔 10~ 15 d测定 1次, 共连续测定 13次。
测定项目包括各保留枝的分枝状况、基径 (D b、基部
5 cm处 )和新接干枝的基径和高度等,分别单枝、冠
层和全株计算平均 D b和枝基断面积 (Sb ) ;同时测定
和分析各株的主干及叶片生长状况 (笔者另有报道,
在此省略不予涉及 )。
22 研究方法
选用方程 分别对 5种处理泡桐在上、下二冠
层的平均单枝 D b、平均单枝 Sb、冠层 Sb和全株 Sb 的
年生长动态进行模拟, 采用方程 ~ ,分别计算其
年生长过程的最大连日生长量 (AGRmax )、平均连日
生长量 (Am )、速生点 ( T 0 )、速生期开始时间 (T 1 )和
结束时间 (T 2 )、速生期 (T )、生长期 (D g )等 [ 13~ 17] :
 Y= A ( 1 + e - kT ) - 1 / v; AGRmax = k A ( 1 + v
)
- ( 1 + v ) / v
; − Am = A k / ( 2 v + 4 ); .T o = - 1 /
k ln v; / T 1 = - 1 /k ln [ 0. 5 v2 + 1. 5 v + 0. 5 v (
v
2
+ 6 v + 5 )
0. 5
] ; 0T 2 = - 1 /k ln [ 0. 5 v2 + 1. 5
v - 0. 5 v ( v
2
+ 6 v + 5 )
0. 5
] ; 1 T = T 2 - T 1; ,D g
= 2 /k ( v + 2 )。 (上列式中, Y 分别为平均单枝
D b、平均单枝 Sb、冠层 Sb 和全株 Sb在不同时间的生
长量, T为从 19990101开始算起的时间, A、k、v分
别为待定参数。)
用 t检验方法检验 D b、Sb的生长量、总量和各年
生长参数在 5种处理间和冠层间的差异性显著程度。
数据分析采用 Excel 2003和 SPSS 12. 0软件。
3 结果和分析
31 修枝促接干对泡桐枝生长量的影响
311 对枝基径生长量 (D b )的影响  D b 是反映枝
生长状况较为直观的指标。对 5种处理泡桐 ( 77
株、491枝 )D b的测定结果表明, 不同修枝促接干处
理对其生长量的影响程度及其在上、下冠层的体现
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见图 1)。
在上冠层, 4种修枝促接干处理的 D b年生长量
较 CK的 ( 3. 64 cm )高 202. 97% ~ 236. 75%,均达极
显著水平 ( t= 13. 251~ 19. 103* * ) ,其中尤以 P2、P3
处理的为高 ( 12. 16 cm、12. 25 cm )。就其 D b总量而
言,由于 4种修枝促接干处理的为新形成的接干枝,
而 CK的为 3 a发育的顶枝, 其初始 D b 达 5. 47 cm,
使前者较后者的升高幅度较 D b年生长量的显著缩
小,但仍高出 21. 05% ~ 34. 55% ,且仍以 P2、P3处理
的为高, 分别较 CK 高 33. 50%、34. 55% ( t =
4. 198
* * 、4. 046* * )。从而表明修枝促接干时保留
3~ 6枝可使新接干枝的径生长达到较高水平。
在下冠层, 4种修枝促接干处理 D b 的年生长量
( 1. 79~ 4. 00 cm )、总量 ( 5. 31~ 8. 46 cm )均极显著
地高于 CK ( 0. 76 cm、4. 30 cm ), 高出幅度分别达
135. 54% ~ 425. 28% ( t = 8. 100 ~ 19. 085
* *
)、
23. 52% ~ 96. 98% ( t= 4. 645 ~ 14. 367
* *
) , 且均有
随着留枝量减少而升高的趋势。由此表明, 修枝促
接干具有明显刺激下层侧枝发育及其径生长的效
应,但考虑到修枝促接干培育通直高干的总目标, 为
避免进一步修除下层侧枝而影响伤口愈合进程, 并
最大限度地保证原主干和新接干的生长, 因此留枝
量不宜过少。
图 1 修枝促接干对泡桐枝基径 (D b )生长的影响
图 2 修枝促接干对泡桐枝基径 ( Sb )生长的影响
312 对单枝基部断面积生长量 ( Sb )的影响  与
D b 相比, Sb 更能准确的反映枝生长量, 并与其生物
量密切相关。由图 2可以看出, 修枝促接干对泡桐
Sb、D b的影响具有相同的趋势, 但在影响幅度上却
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上冠层, 4种修枝促接干处理的 Sb年生长量
和总量二指标均以 P2、P3处理为高,与 CK相比, P2
处理分别 高 155. 79%、62. 71% ( t = 7. 678、
3. 649
* *
), P3处理分别高 162. 83%、67. 19% ( t=
6. 699、3. 555* * ) , 增幅与 D b 的相比, 前者有所缩
611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18卷
小,后者有所增大; 在下冠层, 4种修枝促接干处理
的 Sb二个指标随着留枝数减少而增高的趋势较 D b
的更明显,与 CK相比,分别高 166. 64% ~ 714. 01%
( t= 6. 974~ 17. 066
* *
)、54. 55% ~ 273. 58% ( t= 4.
909~ 13. 971
* *
), 分别达 13. 705~ 41. 838 cm2、23.
956~ 57. 908 cm
2。
313 对冠层和全株枝基断面积生长量 ( Sb )的影
响  由于修枝促接干对泡桐枝数和不同冠层单枝 Sb
的不同影响, 使其上层、下层、全株的 Sb年生长量和
总量均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 (见图 3)。
图 3 修枝促接干对泡桐冠层和全株枝基断面积 (S b )生长的影响
就 P1、P2、P3、P4 4种处理的 Sb 年生长量而言,
在上冠层分别较 CK的 ( 87. 804 cm2 )高 9. 95% ( t=
0. 744 )、33. 88% ( t = 2. 806* )、37. 56% ( t =
2. 399
*
)、10. 49% ( t= 0. 817) ;而在下冠层则分别高
68. 86% ( t = 3. 318
*
)、157. 21% ( t = 7. 365* * )、
144. 63% ( t= 8. 237
* *
)、147. 45% ( t= 5. 458* * ) ;
全株分别达 170. 922、230. 841、228. 535、206. 005
cm
2
,分别较 CK的高 29. 63% ( t= 2. 125* )、75. 08%
( t= 6. 870
* *
)、73. 33% ( t= 5. 501* * )、56. 24% ( t
= 4. 243
* *
)。
就 Sb总量而言, P1、P2、P3、P4 4种处理的在上冠
层分别较 CK 的 ( 137. 459 cm 2 )低 29. 77% ( t =
2. 649
*
)、14. 48% ( t= 1. 627)、12. 13% ( t= 1. 116)、
29. 42% ( t= 2. 746
*
), 而在下冠层除 P1低于 CK的
( 131. 630 cm
2
) 21. 79% ( t= 1. 712)外, P2、P3、P4处
理的分别高 29. 42% ( t = 2. 947* )、32. 00% ( t =
3. 330
*
)、45. 42% ( t= 2. 642* )。这使得 P1、P2、P3、
P4处理的全株 Sb 总量分别达 199. 492、287. 907、
294. 535、288. 434 cm2, 除 P1处理的明显低于 CK的
之外, 其余 3处理的则依次高 6. 99% ( t= 0. 858)、
9. 46% ( t= 1. 012)、7. 19% ( t= 0. 598) , 虽然均未达
到显著水平,但足以表明, 修枝促接干时保留 3枝以
上即可通过提高单枝到冠层到全株的 Sb 年生长量
而使泡桐全株的 Sb总量达到与 CK相当的水平。
32 修枝促接干对泡桐枝生长年动态的影响
模拟不同处理泡桐枝生长的年动态并据以
确定相关生长参数 , 是分析修枝促接干影响其
枝生长内在原因的有效途径 , 并可为制定适宜
的修枝促接干技术和相关的水肥管理方案提供
重要的机理性依据。采用方程  分别对各处理
各指标 (单枝 D b 和 Sb、冠层和全株 Sb )的年生长
动态进行拟合, 表明其拟合效果均达极显著水
平, 据其得出的各指标的各年生长参数在 4种 P
处理之间及其与 CK之间的差异性具有不同的
特征。
3. 2. 1 对 D b 年生长动态的影响  由表 1可以看
出,泡桐 D b的诸年生长参数在上、下冠层间具有明
显的差异,从而在修枝促接干的影响下呈现出不同
的变化特征。在上冠层, P1、P2、P3、P4 4种处理 D b
生长的时间参数 T 1 ( 0504# 0507)、T 2 ( 0813# 08
19)、T 0 ( 0623# 0626)、T ( 99 ~ 107 d)、D g ( 205 ~
223 d)与 CK的均无明显差异,而其 AGRmax (或 Am )
则分别较 CK的高 214. 86%、240. 19%、230. 76%、
216. 49% ,使其 A值 (代表最大生长能力 )分别较 CK
的高 202. 92%、234. 93%、245. 46%、208. 15%。表
明 P2、P3 2种处理的 D b 生长能力由于有较高的
AGRmax、Am 而尤为突出。在下冠层, 各处理的 D b 生
长较其上层的具有 T 1、T 2、T 0分别明显提早, T和 D g
分别明显缩短的特点, 表明 D b的速生期是先从下层
开始和结束的;与 CK的相比, 4种 P处理的 T和 D g
分别延长 0~ 10 d、0~ 22 d, AGRmax (或 Am )和 A分别
升高 88. 86% ~ 385. 88%、122. 98% ~ 385. 64% , 且
随着留枝量减少其 T和 D g有所缩短, 而 AGRmax、Am
则明显增大, 使其 A值也随之明显增大。因此为控
612
第 5期 王保平等: 修枝促接干对泡桐枝生长动态影响的研究
制下层 D b的生长过快, 留枝量不宜过少, 同时为保
证新接干枝的形成和生长, 需在其速生期到来之前
半月左右 ( 4月中旬 )开始加强水肥管理和抹芽、定
芽及定干等工作。
表 1 不同处理泡桐枝基径年生长动态的模拟和求解结果
冠层 处理 A K v r F AGRm ax /
( cm ) d- 1 )
Am /
( cm) d- 1 )
T 0 /
d
T1 /
d
T2 /
d
T /
d
D g /
d
P1 12. 096 0 0. 019 8 0. 030 7 0. 970 9
* * 2 478. 7* * 0. 086 8 0. 059 0 175. 9 126. 6 225. 1 98. 5 205. 0
P2 13. 373 9 0. 019 4 0. 034 0 0. 976 3
* * 8 208. 9* * 0. 093 8 0. 063 7 174. 3 123. 9 224. 8 100. 8 209. 8
上层 P3 13. 794 7 0. 018 3 0. 038 8 0. 957 0* * 4 688. 1* * 0. 091 2 0. 062 0 177. 4 123. 9 230. 9 106. 9 222. 6
P4 12. 304 7 0. 019 6 0. 032 3 0. 974 9
* * 3 236. 5* * 0. 087 3 0. 059 3 175. 2 125. 3 225. 1 99. 7 207. 5
CK 3. 993 1 0. 019 1 0. 035 1 0. 812 0* * 538. 5* * 0. 027 6 0. 018 7 175. 4 124. 2 226. 6 102. 4 213. 1
P1 4. 222 1 0. 033 8 0. 008 7 0. 841 5
* * 602. 8* * 0. 052 3 0. 035 5 140. 4 111. 8 169. 0 57. 2 118. 8
P2 3. 235 2 0. 031 2 0. 009 8 0. 891 2
* * 2 146. 3* * 0. 037 0 0. 025 1 148. 1 117. 2 179. 1 61. 9 128. 8
下层 P3 2. 491 8 0. 030 0 0. 012 9 0. 905 1* * 2 897. 4* * 0. 027 4 0. 018 6 144. 9 112. 7 177. 2 64. 5 134. 1
P4 1. 938 6 0. 028 7 0. 014 8 0. 897 4
* * 1 002. 3* * 0. 020 3 0. 013 8 146. 7 113. 0 180. 5 67. 5 140. 4
CK 0. 869 4 0. 033 8 0. 007 9 0. 822 9* * 436. 4* * 0. 010 8 0. 007 3 143. 4 114. 8 172. 0 57. 2 118. 9
  注: A、k、v分别为 R ich ard s函数模拟参数; F、r分别为模拟结果的显著性和复相关系数; AGR
max
为最大连日生长量, A
m
为平均连日生长量,
T 0为速生点 (速生期中点 ) , T1和 T 2分别为速生期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分别从 1999- 01- 01起算所需时间 ) , T为速生期, D g 为生长期;表
2与此相同。
3. 2. 2 对 Sb年生长动态的影响  泡桐的 Sb年生长
动态包括从单枝到冠层到全株等三级层面, 由于单
枝与冠层的 Sb年生长动态具有一致的时间参数, 且
后者能代表 Sb的总体生长状况,因此本文仅对冠层
和全株的 Sb 年生长动态进行分析。从表 2可以看
出,修枝促接干对上、下二冠层和全株 Sb 年生长参
数的影响具有不同的特点。
表 2 不同处理泡桐枝基断面积年生长动态的模拟和求解结果
冠层 处理 A K v r F AGR max /
( cm) d- 1 )
Am /
( cm) d- 1 )
T
0
/
d
T
1
/
d
T
2
/
d
T /
d
D
g
/
d
P1 106. 266 3 0. 025 1 0. 005 8 0. 941 5
* * 755. 2* * 0. 976 9 0. 663 9 205. 6 167. 1 244. 1 77. 0 160. 1
P2 131. 477 3 0. 023 8 0. 007 5 0. 947 7
* * 2 244. 5* * 1. 145 4 0. 778 4 205. 8 165. 2 246. 5 81. 3 168. 9
上层 P3 136. 832 0 0. 023 9 0. 006 8 0. 908 3* * 1 272. 5* * 1. 199 7 0. 815 3 208. 8 168. 4 249. 2 80. 7 167. 8
P4 107. 478 8 0. 026 6 0. 004 3 0. 947 6
* * 952. 3* * 1. 049 1 0. 712 9 205. 1 168. 9 241. 4 72. 5 150. 8
CK 96. 783 1 0. 019 1 0. 030 1 0. 869 5* * 387. 8* * 0. 671 1 0. 456 0 183. 2 132. 2 234. 2 102. 0 212. 2
P1 75. 476 9 0. 031 7 0. 009 3 0. 826 9
* * 466. 3* * 0. 876 7 0. 595 8 147. 5 117. 0 177. 9 60. 9 126. 7
P2 116. 056 4 0. 030 3 0. 009 4 0. 883 6
* * 1 764. 9* * 1. 285 5 0. 873 6 154. 2 122. 3 186. 2 63. 9 132. 9
下层 P3 110. 431 1 0. 028 8 0. 013 0 0. 903 6* * 2 557. 5* * 1. 162 5 0. 790 0 150. 8 117. 2 184. 4 67. 2 139. 8
P
4 110. 782 5 0. 028 4 0. 013 5 0. 847 1
* * 560. 9* * 1. 148 5 0. 780 5 151. 8 117. 6 185. 9 68. 3 141. 9
CK 45. 359 3 0. 034 0 0. 007 0 0. 783 9* * 317. 4* * 0. 565 9 0. 384 5 145. 8 117. 4 174. 2 56. 7 118. 0
P1 188. 877 0 0. 019 7 0. 029 4 0. 915 9
* * 746. 3* * 1. 347 0 0. 915 4 179. 3 129. 8 228. 9 99. 2 206. 3
P2 251. 613 3 0. 021 0 0. 023 5 0. 952 6
* * 3 589. 2* * 1. 921 3 1. 305 6 178. 6 132. 2 224. 9 92. 7 192. 7
全株 P3 256. 932 2 0. 019 0 0. 032 0 0. 933 6* * 2 724. 5* * 1. 767 7 1. 201 2 181. 1 129. 7 232. 5 102. 8 213. 9
P4 228. 362 3 0. 020 3 0. 027 4 0. 940 7
* * 1 244. 7* * 1. 683 2 1. 143 8 177. 1 129. 1 225. 1 96. 0 199. 6
CK 138. 717 1 0. 021 7 0. 027 3 0. 875 2* * 492. 4* * 1. 091 5 0. 741 7 166. 1 121. 2 211. 1 89. 9 187. 0
与 CK的相比,上冠层 P1、P2、P3和 P4处理的为
新接干枝, 其 Sb 生长的 T 1、T 2和 T 0分别滞后 33~
37、7~ 15、22~ 26 d, T和 D g分别缩短 21~ 30、43~
61 d, AGRmax (或 Am )分别增高 45. 58%、70. 69%、
78. 78%、56. 34% , 使其 A 值分别升高 9. 80%、35.
85%、41. 38%和 11. 05% ,从而表明为保证新接干的
Sb生长达到较高水平,适宜的处理为 P2和 P3, 同时
需在 6月中旬进一步加强水肥管理。
在下冠层,各处理的 Sb 生长与其上层的相比,
T 1、T2、T 0分别明显提早, T 和 D g分别明显缩短, 表
明其 Sb的速生期与其 D b的一样也是先从下层开始
和结束的;与 CK的相比, 4种 P处理 Sb生长的 T 和
613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18卷
D g随着留枝量增加而逐步延长 (分别延长 4 ~ 12、9
~ 24 d),而其 AGRmax (或 Am )的升高则以 P2处理的
为最大 ( 127. 17% )、P3和 P4处理的次之 ( 105. 43%
和 102. 96% )、P1处理的最小 ( 54. 93% ), 从而使其
A值也依次增高 155. 86%、143. 46%、144. 23% 和
66. 40% ,由此表明为保证下层 Sb 的生长达到较高
水平, 适宜的留枝量以 3枝以上为宜。
与 CK的相比, 4种 P处理的 T 1 ( 0509# 0512)、
T2 ( 0813# 0821)、T 0 ( 0626# 0630)分别滞后 8 ~
11、14~ 22、11~ 15 d, T 和 D g分别延长 3~ 13、6~ 27
d, AGRmax (或 Am )提高 23. 41% ~ 76. 02%,使其 A 值
升高 36. 16% ~ 85. 22%。其中, 由于 P3 处理的
AGRmax和 Am 较高、T 和 D g相对最长,而 P2处理的尽
管 T 和D g相对最短,但其 AGRmax、Am 相对最高,使二
处理的 A值分别高于 P1和 P4处理。为保证总体 Sb
生长达到较高水平,适宜的处理为 P2和 P3,即在修枝
促接干时保留下层 3~ 6枝。
4 结论和讨论
( 1)在造林后第 3年,对 5种处理 ( 4种修枝促接
干处理和对照 CK )泡桐的枝基径 (D b )和基部断面积
(Sb ) (包括单枝、冠层和全株等三层面 )生长指标的年
生长量及其总量进行测定分析,表明修枝促接干措施
具有促进上层接干枝和下层侧枝生长 (单枝 D b 和
Sb ),并在适宜留枝量条件下提高冠层和全株的 Sb 年
生长量,从而使其 Sb总量达到甚至超过 CK水平的明
显效应。由于在修枝促接干时保留下层 3~ 6枝 (即 2
~ 3轮枝 ),可使上冠层接干枝的 D b和 Sb的年生长量
分别达到 12. 16~ 12. 25 cm、117. 550 ~ 120. 786 cm2,
同时使下冠层的 D b 年生长量不致过大,而其冠层 Sb
年生长量达到 107. 748~ 113. 291 cm2,进而使其全株
的 Sb年生长量达到 228. 535~ 230. 841 cm2,均明显高
于 CK和其它修枝促接干处理的, 其 Sb总量亦达到
287. 907~ 294. 535 cm
2
,稍高于 CK的,因此确定其为
适宜的留枝量。
( 2)采用 R ichards函数对各处理各枝指标的年
生长动态进行模拟,均达到吻合良好的效果。对其最
大年生长量 (A )、最大连日生长量 (AGRmax )、平均连日
生长量 (Am )、速生点 (T 0 )、速生期开始时间 (T 1 )和结
束时间 (T 2 )、速生期 (T )、生长期 (D g )等 8个生长参
数进行确定和分析表明,在修枝促接干时保留下层 3
~ 6枝可使各枝指标年生长的T 和D g相对较长,并使
其 D b生长的 AGRm ax (或 Am )和 A在上冠层达到最大,
较 CK的分别高 230. 76% ~ 240. 19%、234. 93% ~
245. 46%,而在下冠层则不致过大;同时使其 Sb生长
的 AGRmax (或 Am )和 A 与 CK相比上冠层分别高
70. 69% ~ 78. 78%、35. 85% ~ 41. 38%,下冠层分别高
105. 43% ~ 127. 17%、143. 46% ~ 155. 86%,全株分别
高 61. 95% ~ 76. 02%、81. 38% ~ 85. 22%。
( 3) 修枝促接干处理泡桐上层接干 D b 和 Sb 进
入速生期的时间分别较其下层的滞后 7~ 15 d和 43
~ 51 d,分别在 5月上旬和 6月中旬,而此时多处于降
水量小、土壤干旱时期,为了保障、促进接干的形成和
生长,除了从 4月中旬开始做好抹芽、定芽及定干等
工作外,需加强水分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 1 ] 蒋建平. 泡桐栽培学 [M ] .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0
[ 2 ] 熊耀国,赵丹宁. 泡桐遗传改良 [M ] .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
社, 1995
[ 3 ] 侯元凯.翟明普. 泡桐干形培育研究进展 [ J]. 林业科学, 1999,
35 ( 3) : 76~ 83
[ 4 ] 蒋建平, 李荣幸, 刘廷志. 泡桐树冠结构对主干生长影响的研
究 [ J]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988, 22 ( 1) : 1~ 9
[ 5 ] 赵丹宁, 熊耀国, 宋露露, 等. 白花泡桐树冠结构生长性状的选
择对干形改良的影响 [ J]. 林业科学研究, 1995, 8( 1 ) : 82~ 87
[ 6 ] 赵丹宁,熊耀国,宋露露. 泡桐树冠结构与生长性状遗传相关的
研究 [ J] . 西北林学院学报, 1995, 10( 4) : 11~ 16
[ 7] 赵丹宁, 熊耀国, 宋露露. 泡桐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 [ J] . 遗传,
1996, 18( l) : 19~ 22
[ 8 ] 王保平, 李宗然, 乔杰, 等. 泡桐枝叶相关关系的研究 [ J] . 北
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8, 20( 3 ) : 128~ 133
[ 9 ] 蒋建平, 范国强, 李培玉. 泡桐主干与树冠生长相关关系的研
究 [ J]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0, 34 ( 2) : 127~ 129
[ 10 ] 范国强, 王安亭, 王国周, 等. 接干和施肥对不同初植苗高泡
桐幼树主干生长影响的研究 [ J] . 林业科学研究, 2000, 13
( 6 ): 628~ 633
[ 11] 崔永兰, 吕国政, 石俊阁. 泡桐接干类型划分及干形相关性状
的分析 [ 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1, 35( l) : 70~ 74
[ 12 ] 王保平,李宗然,文瑞均, 等. 泡桐修枝促接干技术及其效应的
研究 [ J].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16( 2) : 183~ 188
[ 13 ] 王保平,李吉跃,文瑞均, 等. 修枝促接干对泡桐年生长节律影
响的研究 [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3, 25( 4 ) : 11~ 15
[ 14 ] WANG B P, L I JY, SUN Z Q, et a.l E ffects of Prun ing to p rom ote
trunk extens ion on annual grow th rhythm ofP aulow nia [ J]Ch inese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4, 3( 1 ): 80~ 86
[ 15 ] R ichards J. A flexib le grow th function for exp irica luse[ J]. Journal
ofE xperim en tal Botany, 1959, 10( 29 ) : 290~ 300
[ 16 ] 赵丹宁, 熊耀国, 宋露露, 等. 泡桐无性系苗年生长动态分析
[ J] . 林业科学研究, 1993, 6( 1) : 39~ 45
[ 17 ] 傅大立, 杨绍彬, 丛培生, 等. 泡桐苗期年生长参数的分析研
究 [ J] . 林业科学研究, 2001, 14( 3) : 301~ 306
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