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 收稿日期: 1999-07-16
基金项目: 1996~1999年山东省科委研究项目( 96013901)“蜘蛛在林果害虫防治上的应用”部分内容
作者简介: 朱承美( 1963-) ,女,山东昌乐人,讲师.
* 承蒙山东大学胡金林先生鉴定蜘蛛种名,特此致谢.
文章编号: 1001-1498( 2000) 04-0443-04
三突花蛛对桃小叶蝉和桃粉蚜的选择效应研究*
朱承美1, 杨玉武2 , 白世红1, 陈江林1 , 邱培君1, 曲爱军1
( 1.山东农业大学 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 2.胜利油田石油管理局,山东东营 257100)
关键词: 三突花蛛; 桃粉蚜; 桃小叶蝉; 捕食作用 ; 选择指数
中图分类号: S769 文献标识码: A
三 突花蛛 ( Misumenop s t ricusp id atus ( Fabricius ) ) 属 蛛形 纲 ( Ar achnida ) 蟹蛛 科
( Thomisidae) ,经野外调查发现,是泰山上桃树( Pr unus p ersica Sieb et Zucc. )害虫的重要天
敌之一[ 1, 2] , 能捕食多种害虫, 如桃小叶蝉 ( E ry throneura sudra ( Distant ) )、桃粉蚜
( Hyalop ter us amygdali Blanchard)、朝鲜毛球蚧( Didesmococcus k oreanus Borchs. )等[ 3]。前两
种是早春常见的害虫, 而活动早的天敌以三突花蛛为主。
害虫与捕食性天敌之间的关系,常用的数学模型有Ho lling 模型等 [ 4~8]。但对多数树种,往
往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害虫,而对于食谱广的捕食性天敌如蜘蛛类, 包括三突花蛛, 对
害虫的捕食通常是有选择性的, 其对害虫捕食的喜好程度通常用选择指数( E ) [ 7, 8]来表示。根
据野外发生状况和室内所做的 Ho lling 模型 [ 9] , 1995年至 1998年,在实验室内进行了三突花
蛛对桃小叶蝉和桃粉蚜在不同种群密度变化条件下的选择效应试验, 以研究三突花蛛对它们
的捕食状况。材料整理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1 实验用具、材料
实验容器采用普通罐头瓶, 直径 9 cm ,高 10 cm。瓶口用细纱布和橡皮筋封口。
三突花蛛和桃小叶蝉、桃粉蚜均采自于虎山桃园。三突花蛛采用亚成蛛和雄蛛,不能用雌
成蛛,试验前饥饿 24 h。蚜虫和叶蝉均当天采集,蚜虫选个体较大的若蚜,叶蝉采用 2~3龄若
虫。罐头瓶内均放 1个带 2~3片嫩叶的短枝, 短枝用棉球保湿每天换 1次。
1. 2 桃粉蚜和桃小叶蝉的密度设计
根据野外发生状况和实验容器空间,按下列 3种情况设立试验:
1. 2. 1 桃粉蚜与桃小叶蝉数量同步增加 桃粉蚜和桃小叶蝉按405、50 10、60 15、70 20、
8025头比例设计, 每个重复3次,观察记录24 h 捕食量,连续观察3 d, 设50 10为对照,不放蜘
蛛,校正蚜虫与叶蝉死亡率。
1. 2. 2 桃粉蚜数量不变,桃小叶蝉数量增加 桃粉蚜与桃小叶蝉按50 5、5010、5015、50
20头比例设计,每个重复3次,观察记录24 h捕食量,连续观察3 d,对照同上。
林业科学研究 2000, 13( 4) : 443~446
For est R esear ch
1. 2. 3 桃粉蚜数量增加,桃小叶蝉数量不变 桃粉蚜与桃小叶蝉按20 10、30∶10、40∶10、
50∶10、60∶10、70∶10、80∶10、90∶10头比例设计,每个重复 3 次, 观察记录 24 h 捕食
量,连续观察 3 d,对照同上。
1. 3 选择指数( E)常见的方程
Gain-Sheppard [ 7, 8]提出 E= N e/ N e′
N / N′(以下简称 EG-S)
Ivelev
[ 7, 8]提出 E= ( N e/ S e) - N / S
( N e/ S e) + N / S
(以下简称E I)
Jacobs
[ 7, 8]提出 E= ( N e/ S e) ( 1- N / S )
N / S ( 1- Ne / Se ) (以下简称 EJ)
式中: N、N′为猎物 1和猎物 2的初始数量; Ne、N e′为捕食的第 1种猎物和第 2种猎物的数
量; S 为两种猎物初始数量和, Se为两种被食的数量和:
S= N + N′, S e= N e+ N e′
本次试验桃粉蚜为猎物 1( N ) ,桃小叶蝉为猎物 2( N′)。
2 结果与分析
2. 1 桃粉蚜和桃小叶蝉数量同步增加的选择指数
三突花蛛对桃粉蚜和桃小叶蝉在各种密度下的捕食值见表 1~3。从表中可以看出,
EG-S值与 EJ 值几乎完全一致,在下面的讨论中,作为一种情况看待。
从表 1可以看出,在此条件下,三突花蛛随两者数量增加, 对桃小叶蝉捕食的喜好程度也
随着增长,在 40/ 5的低密度下,对桃粉蚜和桃小叶蝉的捕食喜好程度相近。在增加至 60/ 15的
密度范围内,对桃粉蚜和桃小叶蝉的捕食量均呈明显增加, 而超过此密度值, 对桃粉蚜的捕食
量开始呈下降趋势,稳定在 25头左右, 对桃小叶蝉的捕食量呈相对缓慢增加。从 EG-S值与 E I
值来看,在 40/ 5的密度下, 其值分别接近于 1或 0,表明虽喜捕食桃小叶蝉,但差异不明显。而
随密度数量增加, EG-S值减小越明显, 如在 80/ 25 的密度下为 0. 392 9, 与初始相比增加 2. 4
倍,而 E I减小得更为明显,从- 0. 000 3至- 0. 155 4。
因此,在桃粉蚜和桃小叶蝉数量同步增加
条件下, 在低密度时, 三突花蛛虽喜食桃小叶
蝉,但差异不显著,随种群密度增加越大,则越
喜食桃小叶蝉。
2. 2 桃粉蚜数量不变, 桃小叶蝉数量增加的
选择指数
从表 2可以看出, 在此条件下,三突花蛛
随叶蝉数量增加, 对其捕食的喜好程度增加,
从捕食量( N e/ N e′)这一情况来看, 在 50/ 5、
50/ 10的密度下, 对桃粉蚜和桃小叶蝉的捕食
量均呈增加趋势;在 50/ 15、50/ 20的密度下,
对桃粉蚜的捕食量呈明显下降趋势, 而对桃小
叶蝉的捕食量仍呈增加趋势,说明了三突花蛛
表 1 同步增加的选择指数
项目 桃粉蚜N /桃小叶蝉N′
40/ 5 50/ 10 60/ 15 70/ 20 80/ 25
N e / N e′ 23. 5/ 3 . 1 27. 6/ 8. 3 30. 6/ 12. 6 24. 8/ 14. 3 25. 4/ 20. 2
EG-S 0. 947 6 0. 665 1 0. 607 1 0. 495 5 0. 392 9
E I - 0. 000 3- 0. 040 3 - 0. 060 8- 0. 101 7 - 0. 155 4
E J 0. 947 9 0. 665 2 0. 607 0 0. 495 3 0. 392 9
捕食率/% 58. 8/ 62 55. 2/ 83 51/ 84 35. 4/ 69 31. 8/ 80. 8
表 2 N 不变, N′增加时的选择指数
项目 桃粉蚜 N /桃小叶蝉 N′
50/5 50/ 10 50/ 15 50/ 20
N e/ N e′ 24/ 3. 3 27. 6/ 8. 3 21. 7/ 12. 7 19. 2/ 17. 5
E G-S 0. 727 3 0. 665 1 0. 512 6 0. 438 9
EI - 0. 016 8 - 0. 040 3 - 0. 098 9 - 0. 154 4
EJ 0. 727 1 0. 665 2 0. 512 7 0. 438 9
捕食率/ % 48/ 66 55. 2/ 83 43. 4/ 84. 7 38. 4/ 87. 5
444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13卷
对桃小叶蝉捕食的喜好。从选择指数 EG-S值与E I 值来看,随桃小叶蝉数量增加, EG-S值与E I值
越小,越喜食桃小叶蝉。
因此,在桃粉蚜数量不变,桃小叶蝉数量增加的条件下,三突花蛛随桃小叶蝉数量增加,对
其捕食的选择性越高。
2. 3 桃粉蚜数量增加,桃小叶蝉数量不变的选择指数
从表 3可以看出,在 20/ 10的密度下,三突花蛛喜食桃粉蚜的程度略高于桃小叶蝉,而在
以后各密度值,显然三突花蛛喜好捕食桃小叶蝉。从捕食量这一情况来看,对桃粉蚜的捕食量
随密度值增加而逐渐增加, 在达到 70/ 10的密度后, 捕食量又缓慢下降; 对桃小叶蝉的捕食量,
在达到 40/ 10的密度后,捕食量值则一直较稳定,但捕食率较高,在 80%以上。从这一点反映
出三突花蛛对桃小叶蝉的捕食喜好程度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表 3 N 增加, N′不变时的选择指数
项目 桃粉蚜 N /桃小叶蝉 N′
20/ 10 30/ 10 40/ 10 50/ 10 60/ 10 70/ 10 80/ 10 90/ 10
N e/ N e′ 13. 6/ 6. 6 16. 7/ 7. 5 23. 6/ 8. 3 27. 6/ 8. 3 32. 7/ 8. 4 38. 7/ 8. 7 33. 2/ 8. 2 31. 8/ 7. 5
E G-S 1. 030 3 0. 742 2 0. 710 8 0. 665 1 0. 648 8 0. 635 5 0. 506 1 0. 471 1
EI 0. 004 9 - 0. 041 6 - 0. 037 1 - 0. 040 3 - 0. 038 4 - 0. 034 6 - 0. 051 5 - 0. 053 1
E J 1. 030 3 0. 742 2 0. 710 8 0. 665 2 0. 649 0 0. 635 7 0. 506 0 0. 471 2
捕食率/ % 68/ 66 55. 7/ 75 59/ 83 55. 2/ 83 54. 5/ 84 55. 3/ 87 41. 5/ 82 35. 3/ 75
从选择指数 EG-S值与 E I值来看,在 20/ 10的密度下, EG-S> 1, E I值为正数, 反映出三突花
蛛喜食桃粉蚜;而以后各值, EG-S值小于 1, 也开始缓慢下降, 但 EG-S变幅不是很大, 在 0. 471 1
~0. 742 2之间, E I值则为负数,反映出三突花蛛喜捕桃小叶蝉,其变动幅度也不是很大。
因此,在桃粉蚜数量增加,桃小叶蝉数量不变的条件下,三突花蛛在 20/ 10密度时,喜食桃
粉蚜,以后则喜食桃小叶蝉。
2. 4 三突花蛛对桃粉蚜和桃小叶蝉控制作用的评价及生产应用
以上 3种情况,体现出一个共同点,就是两种害虫处于低密度下,如 20/ 10、40/ 15时,三突
花蛛对两者捕食喜好近于均等, 但随着任何一种种群数量的增加, 则对桃小叶蝉捕食的喜好程
度远大于桃粉蚜。从表1~3还可以看出,三突花蛛对桃粉蚜的捕食量不是一直增加,到达一定
密度后,呈缓慢下降趋势, 其捕食率最终不超过 60%, 即使在野外, 种群数量增加很快, 三突花
蛛对其捕食率,受空间异质性、其它天敌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会更低于这个数值。显然在桃粉蚜
发生初期,三突花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种群数量剧增后,控制效果就不会很好,需要进行其它
防治措施。而对桃小叶蝉,在低密度时,捕食率较低, 而增至一定密度时, 其捕食率则高达80%
左右,对其控制效果较为理想,能达到有虫不成灾的水平。因此在化防时,应重点防治蚜虫。
3 小 结
( 1)本试验是在有限空间范围内进行的,三突花蛛对桃粉蚜和桃小叶蝉的选择指数随昆虫
种群数量的变化而变化。
( 2)桃粉蚜和桃小叶蝉种群数量同步增加时,随种群数量增加越大, 越喜食桃小叶蝉。EG-S
值从 0. 947 6减至 0. 392 9, E I值从- 0. 000 3减至- 0. 155 4,反映出在此条件下,三突花蛛对
445第 4 期 朱承美等: 三突花蛛对桃小叶蝉和桃粉蚜的选择效应研究
桃小叶蝉的喜好程度的增加。
( 3)桃粉蚜数量不变,桃小叶蝉数量增加时,随叶蝉数量增加, 喜食桃小叶蝉。但 EG-S值与
E I 值变动幅度没有第 1种情况大,相对较小。
( 4)桃粉蚜数量增加,桃小叶蝉数量不变时,在低密度 20/ 10时, 三突花蛛喜食桃粉蚜, 而
随种群数量增加喜食桃小叶蝉。
参考文献:
[ 1] 曲爱军,朱承美,白世红,等.三突花蛛生物学特性及对苹黄蚜捕食作用研究[ J ] .山东林业科技, 1996, ( 3) : 42~44.
[ 2] 曲爱军,朱承美,谷昭威.泰山蜘蛛名录初报[ J] .泰安林业科技, 1998, ( 1) : 13~19.
[ 3]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农业昆虫[ M ] .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6. 174~351.
[ 4] 丁岩钦.昆虫种群数学生态学原理及应用[ M ]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0.
[ 5 ] 朱承美,曲爱军,白世红,等.异色瓢虫明显变种在桃树上发生规律及对桃粉蚜捕食作用的研究 [ J ] .落叶果树, 1996,
( 4) : 14~17.
[ 6] 曲爱军,朱承美,谷昭威.秦山果树蜘蛛初步研究[ J] .落叶果树, 1996, (增刊) : 28~30.
[ 7] 丁岩钦.天敌-害虫作用系统中数学模型及其主要参数的估计 一、捕食者-猎物系统中的捕食作用模型[ J] .昆虫知识,
1983, ( 5) : 187~190.
[ 8] 丁岩钦.天敌-害虫作用系统中数学模型及其主要参数的估计 三、捕食者-猎物系统中的主要参数估计[ J] .昆虫知识,
1983, ( 6) : 284~286.
[ 9] 谷昭威,朱承美,曲爱军,等.三突花蛛对几种食叶害虫的捕食作用研究[ J ] .山东林业科技, 1998, ( 4) : 20~23.
Study on the Selective Effect of Misumenops tricuspidatus
to Erythroneura sudra and Hyalop terus amygdali
ZH U Cheng -mei
1 , YA N G Yu-wu
2 , BAI Shi-hong
1, CH EN J iang-lin
1
QIU P ei-j un
1 , QU A i-j un
1
( 1. T echnical College,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271000, Shandong, Ch in;
2. Pet roleum Administ rat ion, Sh engl i Oil Field, Dongyin g 257000, Shandong, Ch ina)
Abstract: Misumenop s t ricusp idatus is a predator of Erythr oneura sudr a and Hyalop terus
amygdal i. It s selectiv e coeff icient v aries w ith the amount change of these tw o pest
populat ions. When the amount of both insect pest increase or the amount o f E . sudr a
increases w hile H . amygdali keep unchanged, E . sudra is the prior ity to be caught . Only
w hen the amount of H . amygdali increase w hile that o f E. sud ra keep unchanged and the
rat io reached 20/ 10, the H . amygdal i takes the precedence to be caught .
Key words: Misumenop s tr icusp idatus; Hyalop ter us amygdali; Erythr oneura sudr a;
catching; select ive coeff icient
446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13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