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AGE REPORT ON PROVENANCE TESTS OF MASSON PINE IN ZHEJIANG PROVINCE

浙江省马尾松种源试验阶段报告



全 文 :第 1 卷 第 5 期
1 9 8 8 年 1 0 月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FO R E S T R E SE A R C H
V o l

O e t
N o

5
1 9 8 8
浙江省马尾松种源试验阶段报告 ‘
浙江省马尾松种源试验协作组
摘 要
本试验共收 集马尾松分布 区内1 26 个种源的种子 , 在浙江省 内五个具代 表 性的
试验点采用统一设计营造试验林 。 经 6 年的观察和测 定 , 取得种子 、 苗木和幼林期
的表型资料。 对获得的资杆进行性状单因素方差分析 , 性状与纬度 、 经度的相关分
析 , 主要性状与产地气象因子的通径分析 。 结果认为 , 马尾松具有纬向倾群 变异模
式 。 对 8 一 12 项性状迁行主分量分析 , 并运用类平均法作 系统聚类 , 综合 2 个试验
卢、的聚类 结果 , 提 出马尾松种源 可划分为 3 个带 4 个区 。 选取生长 、 适应等五 个性
状作刊别 因子 , 结合高生长稳定 性分析 , 为省 内各试验 点代表的不 同生态区初步评
选 出适生的优良种 源。
关健词 马尾松 ; 种源 , 聚类分析 , 种 源混合选择
浙江省地处亚热带中北部 , 南北纬度跨 4 0 08 ‘ , 东西经度相差 5 0 0 5 ’。 全省地势西南高 、
东北低 , 地貌类型多样 , 丘陵山地多 , 平原少。 马尾松在浙江省除少数市、 县 (嘉兴 、 嘉善、
桐乡)和沿海岛屿外均有分布 。
浙江气候旅本特征是冬夏季风交替显著 , 年平均温度适中( 1 5 . 4一 1 8 . 1 ℃ ) , 四季分明 , 光
J狱充足 , 热量资源较丰富(活动积温4 5 0 0一 5 0 0 0 ℃) , 雨量充沛(年降水量 1 1 0 0一 1 9 0 0 m m ) ,
空气湿润 , 大部分地区干湿指数为。 . 50 一 1 . 0 。 主要灾害性天气为寒潮 、 梅雨 、 二f旱 、 冰雹
及春秋季低温 。
浙江省植被 、 土壤类型多种多样 , 具有明显的亚热带特 色 , 发育历史久远 。 且受人类活
动影响较大 。 马尾松是组成浙江省森林植被的主要树种 , 其面积达 1 3 1 . 82 万 h a , 约占全省林
地面积的6 0 % , 蓄积从 3 3 5 5 . 5 0万 m ”。 在我省作马尾松种源试验 , 对 了解种源 、 个 休 的遗
传变异 , 利用和改造现有资源 , 具有 一f一分重要的意义 。
一 、 材 料 与方 法
1
。 材料来源 采用全国马尾松种源试验在 13 省(区 )内统一采集的种子 。 采 种 沐分均 为
当地种源 , 林龄 Zo a 以 _ L天然林或 2 5 a 以上人工林 。
本文于 1 98 8 年 3 月 3 1】收到 。

i食项 研究成 果已 卜1 9 8创卜 6 月山浙江 省材、 、{k IJ I, 劣寺通过鉴定 。 小文执笔人有 : 亚 林所陈建仁 、 荣文深 , 临海 地区 林科
所罗 炳康 , 娜县林科所罗 经 1行等同志 。
5 期 浙江省马尾松种源试验协作组 : 浙江省马尾松种源试验阶段报告 4 7 3
2
。 试验点概况 选择本省具有代表性的试验点 : 浙南山地 (庆元 ) , 浙 中丘陵 (永康 ) ,
浙西丘陵 (开化、 淳安 ) , 浙中沿海丘陵(临海 ) , 浙东北沿海丘陵 (郸县 ) , 浙 北丘 陵 (富阳 )
等六个地区七个试验点 。
3
。 试验设计 育苗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 重复 6 一 8 次。 造林采用不完全区 组 设计 , 株
行距l 。 s x Z m , 单行或二、 三行小区 , 每小区株植 4 一 10 株 , 设置保护行 。
4
。 观察项 目 种子品质有千粒重、 发芽率、 含油率 ; 苗期有高生长节律 、 封 顶 期 、 高
径生长、 主根长、 须根数 、 根幅 、 地上部分及地下部分生物量 、 针叶 , 以及同工酶 、 根系活
力 、 类胡罗 卜素和叶绿素含量、 蒸腾强度等生理生化分析 ; 幼林期有造林成活率 、 逐年高径
生长 、 物候 、 高生长节律 、 冠幅 、 轮生枝 、 针叶、 开花结实等性状 。
5
。 统计分析 将观察材料按年度分性状汇总 , 并以 1 9 81 年造林材料为主 , 结 合 其它年
度材料作方差分析 , 并求算种源各性状与主要地理 、 生态 (气象 )因子的简单 、 复相关系数 ,
以了解苗期 、 幼林期性状的变异规律及模式 。
选择具代表性的临海和永康试验点 , 以其生长发育 、 物候及适应性等 8 一12 个性状作因
子 , 经数据标准化后作主分量分析 , 以累计贡献率达 85 %以上的主分量计算种源间的欧 氏距
离 , 用类平均法对种源作聚类分析 , 结合有关专业知识 , 作种源区的初步划分 , 并在此基础
上结合综合评价和高生长稳定性分析 , 作优良种源 的初步评选。
二 、 结 果 与分 析
(一) 性状的地理变异及其趋势
1
. 种子品质 经测定分析 , 种子千粒重 、 发芽率 , 种源间差异极显著 , 千 粒重 与产地
纬度呈正相关 , 发芽率与产地纬度不相关 (表 1 )o
表 1 种 子 品 质 检 验 结 果 (富阳 , 19 83年材料 )
一~ ~ ~ ~一~ 少 析 项 目 千 。 重 { 室 内 发 芽 率 含 油 率统 计 量 ~ ~ ~ ~ ~ ~ 1
种 源 数 4 5 一 5 5 4 7
变 幅 。 . 3一 1‘. 8 9 1 1 8一。o% 27 . 8 8一3 3 . 2 5%
种源间差异显著性F 值 6 7 . 22 7 . ’ 2 2 7 9 0 . 0 二6 甲 , ⋯ 。. 5 0 5 .与纬度相关 r 值 0 . 45 0 0 . * 0 . 2 0 1 5
2
. 高径生长 据多点试验结果 , 种源间苗期高生长和幼林期高 、 径生长均存 在 显著差
异 , 与纬度的负相关关系极其紧密 , 呈现出由北向南随地理纬度的降低而增高的倾群变异型
式 (表 2 、 3 )。
六年生幼林高与苗期高生长相关密切 , 说明多数种源苗期与幼林阶段的高生长具有相对
的稳定性。 另据永康 , 临海试验点的材料分析 , 不同种源马尾松幼林逐年高生长秩次相关极
为密切 , 且随着林龄的增大 , 相关程度更为密切 。 幼林逐年树高间的线性相关分析也表明同
样的趋势 。 由此可见依据幼林阶段的性状表现进行早期选择具有一定可行性。
3
. 根 系生长及生物量 各种源苗木根系生长存在差异 。 主根长种源间差异显 著 , 与 纬
4 7 4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1 卷
表 2
一~
一_ _
统 计 盈
幼林高生长多点分析
试 验 点 永
种 源 数 { 5 7
.一482
林 龄
种游间差异F 位
变 幅 (e m )
临 海 邮 县 开 化
卜 }4 日 64
4
·
5。二
{
,
·
6”二 1 . 5 0 . 1 9 . 8 6二 2 . 7 0二 3 . 5 吕二
I
‘。。· 5一‘; 。· , }“ 3 · ‘一 ‘7。· 2⋯, , ‘· ‘一 2 3 “· “{‘, 2 , 3一 2 6 ”· 。一‘3 7 · , 一“‘6 · ‘{2 ‘2 · 7一 3 2 6 ·
5
.
8 0 .
.
3一 65 6 。 8
偏系
相关数
与 纬 度
与 经 度
一 0 . 6 4 5 5二
一 0 . 18 8 3
一 0
.
4 76 7 二
一 0 . 0 32 9
一 0
.
5 5 0 7 二
0
.
2 0 7 7
一 0 7 47 0二
0
.
0 23 8
一 0 . 7 32 9 二
一 0 。 2 13 4
复 相 关 系 数
回 归显著性校验 F位
一 0 . 0 1 8 3 0
.
1 8 4 8 0
.
2 7 6 0 0
.
0 25 9 0

2 7 6 4
2 1
.
0 9二 1 0 . 4 0二 1 0 . 17二
二:
.
:{:::l

:
,
)::;
‘’
一 。· 2 , 。5
{
。· 23 7 2
⋯: 。· ‘6” 8 . 8 1二 1 0 . 5 2二
表 3 幼林脚径生长变异分析
~ ~ ~
统 计一 一_ 试 验 点皿 开 化 县 林 科 所 开 化 县 涂 塘 乡
种 源 数 6 4 1 l
林 龄 1
种源间差 异F 放
变 咋硒 (c m )
6
.
4 0二 1 . 9 0二 性. 15 二
1
.
3 1一2 。 9 0 2 . 5 8一 L! . 5 2 6 . 3一 9 . 8
与 纬 度
,了 经 度
一 0 . 8 3 4 8二
一 0 . 4 Q2 2二
一 0
. 吕2 9 0 二
一 0 . 1 2 6 2
0
.
8 3 0 0二
0
.
1 8 1 4
偏相关
复相关系数
回 归显 谷性检验 F位
一 0 . 2 3 1 9 一 0
.
0 9 7 8 0
.
2 0 6 G
7 5
.
1 1二 15 . 5 ‘!二 ] R . 0 9二
度相关不紧密 (水康 、 富阳 、 邺县 1 98 。年材
料 ) 。 侧根牧在种源间差异不显著 , 与 纬 度
相关也不紧密 。 试验表明苗高与主根的长度
比与纬度呈紧密的负相关 。
各种源苗木地 _ {几、 地下部分干重差异显
著 , 干重比 一与纬度的负相关关系极紧 密 (丧
4 )

4
. 冠幅 、 分枝 习性 幼林冠幅在 各种
源间差异显著 。 相 关分析衣明 , 仅开化 沪点的
幼林冠幅与纬度间有一定相关性(表 5 ) 。 五
年生幼林的总轮盘数、侧枝数 , 各种源间存在
表 4 一年生苗木生物量地理变异
武验 点 纬度级
_ ⋯地护}, 0;J毛欢 少于
一 (
了9 1
卜部
干 爪
g )
地 下部
分 1几重
( g )
地上 部分 /
地 1.’部分
拐以飞;‘ l刁1 北 带
( : 。。3年 ).
{; {{;
,
:
】5

::
5 3 5
> 3 1
.
l& 海 { 乙9一 3 1。
竺了一艺9 “
艺5一卫7 。
(1 9 7 9年 ). 2 3一 2 5 ’
{
2 1一” ’
l 0 5
.
6
5
.
5
2
.
7 0
1 金
1
.
3
4
,
55
5
.
3 8
5
. 了O
4
.
0
4
.
0
4
.
2
4
.
8
5
.
3
7
.
6
差异 , 并和纬度间呈显著 负相关, 即随着种 源地理纬度的递翔 , 幼 牛{·营、 傲数和 总枝数相应减少 。
5
. 发育性状 据临海 i式验点 1 98 仁卜和 198 5年对幼 休开花 、 结实 ’序发汀性状的观察分析 ,
各种 源1 1存在石明显的差异 。 相关分析表明 , 雌花率 、 臼、花 补和结实率均 一 , .i种源所处纬度呈
5 期 浙江省马尾松种源试验协作组 : 浙江省马尾松种源试验阶段报告 4 7 5
表 S 六年生幼林冠幅变异分析
专六牡几 { 开 化I庙 海 } 永 康
种 源 数 7 3 5 7 64
方 差 分 析F 值 1 . 4 6 帝 2 . 4 9 褚帝 7 . 9 5 夸介
变异幅度 (c m ) 8 4 . 8一1 1 9 . 9 10 7 . 2一1 5 2 . 1 8 8 . 0一 1 4 2 . 9
偏相关 与 纬 度 一 0 . 30 6 0 专 一 0 . 3 03 2 . 一 0 。 4 68 2 带.
系 数 与 经 度 0 。 12 7 0 一 0 . 0 5 8 9 一 0 . 25 3 3帝
紧密相关 (表 6 ) 。高纬度种源开花、 结实率高于低纬度种源 , 但雄花率与纬度间相关不密切 。
表 6 发 育 性 状 分 析
~一~ ~ ~ 性 状 1 { }

}
二~ ~ ~ ~ 雌 花 率 } 雄 花 率 } 总 花 率 { 结 实 率
.
_ _兰_二巴一 二互卫一一一一牡一 - -一一拼- - 一-一书 - - -一一一-遭 呈望竺当1 . 日 -一卫二竺一 - 上一 一卫二些一卫 -—二竺1一旦一 公竺竺一一 -相 关 1 与 纬 度 1 。· 9 6“丁” } 一 。”‘, , _ ⋯ 。 · 9 36 2了” { 。· 8 0 5 8 . ’ ,系 数 ⋯ 与当 年杨生长 { . 0 · 艺8z ‘’ } 。‘24 ‘’ _ : }, ” 23 钟t :二 , _ }二 : 0 ‘ 。65 3
注 : “结实率” 为 19 8 5年材料。
开花结实的迟早 , 反映出不同种源群体在阶段发育上的差异 。 经分析 , 五年生幼林开花
率对 当年树高生长有一定影响 , 但六年生结实率与当年高生长相关不密切 (见表 6 )。
6
. 物候与高生长节律 物候观察表明 ,
马尾松种源间封顶差异显著 , 高纬度种源苗
期封顶率较大 , 幼林封顶 期较 早 (约早 1 个
半月 ) 。
马尾松不同种源年生长节律 有 较 大 差
异 。 高纬度种源苗期的前期( 6 月底前 )相对
生长量较大 , 低纬度种源则相反 。 幼林生长
节律 , 南北种源差异较大 , 南部两广种源前
期(5月底前 )相对生长量(60 一6 5% )低 , 但第
一次生长高峰期后即开始二次抽梢 , 无明显
间歇期 。 第二次相对生长量 (约为 30 一 35 % )
明显高于北带种源 , 抽梢 次 数 多 为 2 次 ,
甚至达 3 一 4 次 。 北带种源第一次高生长高
峰结束前相对生长量达90 %以上 , 到 6 月份
则完全停止 , 仅 8 月份后部分植株(30 % )出
…裸„成率禅叫行
不 同纬度种源四年生幼林高
生长节律 ( 临海试验点)
现二次抽梢 , 且相对生长量甚微( < 10 % ) 。 中带种源和四川种源生长节律接近北带种源 , 只
是四川种源在 6 月份仍部分生长(图 1 ) 。 经相关分析 , 二次抽梢与纬度呈紧密的负相关 。
蜷4 76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7
. 适应性 造林成活率直接关系到试验林成败 , 也是反映种源适应性的重要性状指标 ,
是种源选择中必须 重视的因子之一。 从我省各点1 98 1年试验林调查资料分析 , 种源间造林成
活率差异极显著 , 并与种源所在地理纬度呈正相关 , 即不同种源造林成活率随着种源纬度的
降低而降低 。据临海点多年材料分析 , 大致以北纬27 。为界 , 以南的种源比 以北的种源造林成活
率明显偏低 , 两广种源更甚 (表 7 ) 。 这与不同纬度种源的苗期生长发育 、 生物量比例及 早 春
萌动期的差异有关。
衰 7 不同纬度马尾松种源造林成活率 ( ;百)比较 (临海点 )
年 份 纬 度 2 3一 2 5 25 一 27 2 7一 2 9 2 9一 3 1 . 3 1一3 3 .造 林 点
19 7 9 4 4

6
5 2
.
0
3 3
.
6
4 1
.
2
19 8 0 地 区林科所 (试脸林 ) 9 3 。 3 9 5 . 5 9 6 . 7 9了. 5 9 8 。 4 9 9 . 7
云峰林 区(种子园) 7 0 . 7 8 7 . 2 8 8 。 0 9 0 。 l 8 9 . 9 8 9 . 9
地区林科所 (试验林 ) 6 t . 1 8 3 . 5 8 9 . 4 9 1 . 5 8 9 . 4
云峰林区 (种子园 ) 2 2 . 2 2 9 . 5 4 5 . 8 4 8 . 2 6 2 . 9
5 9
.
7
35
.
5 4 5
.
1 一平 均 4 “5 · 5 { ”8 · ” !
(二 ) 地理变异的气候生态特征
参试种源产地的温度 、 湿度 、 降水 、光照等气象因子与种源生长 、 物候和发育等性状的相
关分析表明 , 产地热量因子(年均温 、 一月均温 、一月最低温 、 ) 10 ℃年积温及无霜期)对种源的
影响远较水分因子显著 。 如表 8 所示 , 产地温度条件越高 , 则子代数年内地上部分生长越好 ,
封顶越迟 , 早期开花越少 , 造林成活率低 。 由此可见 , 温度是马尾松种源变异的首要因素 ,
前述马尾松种源各性状纬向为主的地理变异 , 实质上体现了冷暖气候生态因子在长期自然选
择中的效应。
裹 8 马尾松种派诸性状与产地气象因子相关分析
\ 气象 因子


二i丸
苗 拓
二 次生长率
针 叶 长
封 顶 率
X l
( ; 1之均溢 )
0
.
6 96 3二
0
.
3 9 1 3二
0
.
3 78 6二

0
.
6了1 6二
X :
(一 )l均溢)
Y 3
(一月最
低 以 )
X

!1 照 )
X ,
(年降 雨皿 )
X 6
四 月份相
对泥度 )
X 7
(无材期 )
X ,
(》 1 0 ,C
天 数 )
X ,
() 10 ,C
年积温 )
0
. 了6 7 5 二
0
.
4 0 8 9二
0
.
3 5 5 9二
0
.
6 9 8 4二
0

7 04
0
.
3 96 :::
0
.
2 7 1 9
一 0
.
6 6 3 0二

0
.
2 3 杏2
一 0
.
0 2 1 5

0
.
0 2 1 0
一 0
.
0 2 6 5
0
.
04 7 8
0
.
19 2 8
0
.
22 4 9

0
.
25 8 6
0
.
0 2 9 6
0 2 0 1 8
0
.
0 6 7 4
一 0
.
2 2 1 4
0
.
7 9 1 8二
0
.
3 9 9 2二
0
.
2 37 1
0
.
7 2 1 0二
0 7 9 4 2 . 一 0 . 7 3 2 2二
0
.
3 9 3 9
. ’ 一0 . 3 95 7二
0
.
3 0 4 8
. 1 0
.
3 4 7 2
.

0
.
7 1 8 9 . .

0
.
7 0 8 8二
苗明
造林成活率
幼 二 次抽梢 率
林 雌 花 ‘杯
1 9 8 5年 全 裔
期 .1 9 8 5年总轮
盘数
一 0
.
7 1 6 0
. . 一 0
.
7 2 7 9二
0
.
7 3 3 0二 ’ 0 . 7 1 6 2二
·
0
.
5 3 7 5
. . 一
0
.
5 8 0 7二
0
.
3 1 0 6
, 0
.
3 07 2
.
0
.
3 7 9 3二 0 . 3 8 3 3二

0
.
6 46 3二
0
.
6 18 8二

0
.
6 02 9二
0
.
2 96 3
.
0
.
3 98 4二
0
.
0 2 8 7
0
,
1 7 1 1
0
.
3 6 3 4二
一 0
.
0 4 5 6

0
.
1 4

1 2

0
.
0 40 1
0
.
32 9 9
.

0
.
2 87 3
.
0
.
2 05 4
0
.
0 2 3 6
一0
.
0 0 5 9 0
.
7 3 2 0
. ’ 一
0
.
7 6 0 5二
0
.
2 0 7 0 0
.
5 5 8 3二 0 . 7 3 2 3二
一0
.
2 4 9 6 一 0 . 6 7 3 0 . . 一 0 . 5 7 9 0二
0
.
3 15 2
. ’
0
.
3
‘盆2 3⋯ 0 . 3 2 7 6 .
0
.
0 : 0 0 1 0
.
3 5 8 、二 } 0 . 4 4 0 。二

0
.
7 3 9 8二
0
.
7 73 9二

0
.
5 2 1 5二
0
.
3 4 1 2 .
0
.
4 1 7 0二
之I: : 临 海点 材料 , 种源 数 5 5 . {r . 。、 1 0 . 艺CZ , }r 。 . 。: 0 . 3 6 3
5 期 浙江省马尾松种源试验协作组 : 浙江省马尾松种源试验阶段报告 4 7
(三 ) 种源类群划分
在前述性状与经纬度 、 生态气象因子相关分析的基础上 , 利用临海、 永康点1 9 8 5年底前
的生长 、 发育、 物候及适应性等共 8 一12 项表型性状数据 , 对各点种源分别作主分量和聚类
分析。 综合聚类结果 , 将马尾松种源划分为四个类群 , 结果大致同全国协作组材料I“1 。
(四 ) 优良种派的初步评选
1
. 评选 因子及其权重的确 定 综合前述分析结果 , 选择六年生树高、 冠幅 、 高冠比 、 封
顶率、 雌花率和造林成活率作为初评适生种源的主要因子 。其中幼林生长、 发育等性状以偏低
纬度种源 , 尤以 丁类种源较优 , 但造林成活率和封顶率则以高纬度种源尤其第 工类较高。 因
此 , 我们选取第 工 、 万两类群分别代表低 、 高纬度地区两种不同的表现类型 , 推算这六个因
子对不同表现类型判别能力的 (IR) 大小 :
I刀 = (
牙, 一瓦)“
2 份口
习 习 (翔 , ‘一 牙。, ) 2/ (n g 一 z )
口= l ‘名 1
其中R = 6 , 即因子 个数 , g 二 2 ,
即类数, 。g = 5 , 即类中各因子的观
测值个数 。
由此式计算各因子的几值 , 依次为xl > x 。> 朴> x ‘) 介> 与 。 若将 6 个因子所提供的信息
视为1 0 % , 则各个因子对判别两种不同表现类型所提供信息的大小比值约为52 , 32 : 8 , 3 , 3
: 2 , 由此推算出各因子的得分值。
2
. 高生长稳定性分析 综合五个试验点共同的28 个种源 , 以六年生幼林高为材料 , 分析
各种源高生长稳定性 , 从而了解种源与试验点 , 即基因型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大小。
稳定性分析的主要参数为环境指数 (I) 、 各种源对环境指数的回归系数 (b ‘) , 和离 回 归
方差 (S d ‘’) , 计算公式分别为 : I , = 艺(夕‘, /的 一貂(梦‘i/ 二 ) , 式中 , 为试验点总数 , 。 为种源数 ,
刃y ‘j为 声试验点的所有种源表型值总和 。
吞: = 万 梦‘51 , /习 1 12 , 勒 、51 5 = X l
t j
式中 X 为平均数矩阵 , I 为环境指数 向量 。
S d
‘2 = 习 S : , / (: 一 2 ) 一 (S , 2 / r) , XS ‘, = a l 。一 b‘习 万‘11了
式中护。‘为试验点引起的地点方差 , S. , / : 为小区误差 [zJ 。
据上式计算结果 , 五个试验点的环境指数(I) 中 , 郸县、 庆元 、开化三点为正值 (21 。 92 、
9
.
9 2和32 . 4 1 ) , 临海 、 永康为负值 (一 5 0 。 4 、 一 13 . 8 5 )。 据衡量高生长稳定性的两项参数(回
归系数 b‘和离回归方差Sd ‘“) , 并参考各种源“种源 x 地点”的方差分量占交互作用方差总量的
百分率 , 将参试种源分为三类。 第 工类为稳定型 , 各种源的高生长在各点表现较稳定 , 具有
较广泛的适应范围 , 在其内进行优良种源的选择 , 能带来一定的增产效 益 。 第 互类 为不 稳
定、 反应灵敏型 , 各种源在好的环境下表现较好 , 能充分利用和发挥其本身与环境的优势 ,
增益较明显 , 故在同等的较好的环境下 , 选择效益超过第 工类 。 第 1 类为不稳定、 反应迟钝
型 , 各种源在较差的环境下 , 能充分发掘其本身与环境的生产潜力 , 但在较好的环境中生长
上升幅度不如第 I 、 五类大 (表 9 )o
3
. 种源的综合评价 以前述六个评选因子对各种源进行综合评分 , 并以所得 的 总分及
树高均大于或等于对照的1 05 %作为中选标准 , 对各试验点的全部参试种源进行初步评选 。根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类别
4 7 8
表 9
、 参 数
种 ·源 、 、
1 卷
种源高生长稼定性今数值 、 类别汇总
平 均 商 ⋯类百 z d ‘ 参 数 } 平 均 高 l) ; S d ‘2
(e m ) 源 (c m )
一一-一一一 -

了上
l
一1,l
土丫五
1皿l兀工
,人Q甘ƒ匕.Ln”‘任J经目al人口,妇O口自了勺‘†00
.⋯n甘八. .五n盯亚1IT几
广东高州
广西宁明 一
“县 ⋯
博罗
平南
忻城
江西安远 ⋯崇义
贵州黎平 一
江西石城 }
湖南常宁 一
江西安远
浙江庆元
湖 南安化
2 0 5
.
9
1 9 7
.
7
2 19
.
8
1 82
.
0
2 0 5
.
2
1
.
0 8 1
0
.
9 1 5
1
.
1 2 9
1
.
1 1 9
1
.
5 9 1
1
.
3 2 4
1
.
0 1 4
1
.
0 4 4
1
.
0 6 5
1
.
0 0 6
0
.
7 6 4
0
.
9 5 6
1 0 0 3
0
.
9 6 0
1 3 2
1 4 9
.
6
0
.
9 4 3
0

6 2 3
4 0
.
1 2
6
.
1 0
5 3
.
3
2 6 2
.
9
14 3
.
1
2 3 6
.
5
18 8
.
1
2 6 5

5
2 2 3
.
3
4 9
.
8
浙江仙居
永康
天台
开化
裸县
四 川涪陵
安徽电溪
浙江镇海
四 川流江
安徽太平
孟山
四川南江
肤西 南郑
城固
1 8 8
,
1
1 7 6 8
1 8 4 3
1 7 5
,
1
1 7 2 5
1 7 4 3
1 7 1 6
1 7 9
,
0
1 85
.
0
1 7 1
.
2
1 61
.
0
1 76
.
2
1 57
.
7
1 66
.
9
:
.
;;:
1
.
2 1 ?
1
.
0 7 5
0
.
6 93
0
.
6 9 7
1
.
02 5
0
.
8 17
0
.
9 62
Cl
.
7
2与6 . 6
27 3
.
5
2 03
1 73

5
1 0 1
.
8
58
.
3
2 66
.
6
38
.
9
1 2 0
.
1
1 12
.
1
2

}7
.
3
1
.
1
艺6 7 . 2
了上”
工l
了上上丫
,JQ”Jqr山时j月.工n“
.⋯nJ00Q‘月了,归咋口曰.注。JnURq‘O目口。J“n‘,1J.‘去心工Ll去.1
据初评结果 , 结合高生民稳定性分析类群划分结果 , 并考虑不同试验点的具体情 况作综合评
价 , 最后评出不同生态区域内具有较大增益的优良适生种源 (见表1 0 ) 。 由表10 可见 , 各试验
裹 1 0 综 合 评 价 结 果
卜一二一 :仁一冬理一胜一上竺一种 源 ! 种源区 适应性 {相对高 }相对冠幅 } 1 9 习魂年 ’ 封顶率 }一 . } } } 高冠 比 雌花率 {一类 别 . 类 别 { (% ) ⋯姚 ) 一 既 ) } ‘川 各点 评选结果造 林 }庆 {那成活 ’冬气 { {( % ) } 元 一县 开 } 永化 }康临海
县城胜德源平水贵恭龙英乳漳广 西 江 了
}“ 方

、 · ⋯引⋯、/引


舰占 建
湖 南

f侧

训召了
1 0 0
侧训
侧识
1
.
5 3
]
.
3 4
1
.
3 0
1
.
3 7
1
.
2 3
1
.
3 7
1
.
3 4
1
.
35
1
.
2 6
1
.
2 2
1
.
3 9
1
.
0 0
1
.
2 7
1

3 8
1

45
1
.
2 9
1
.
3 1
1
.
4 0
1
.
4 0
1
.
3 5
1
.
4 2
l
,
2 5
右1 . 1 、 尸
5 4
.
2
68
.
1 一、 / 、 /
7 2
.
2 一
‘1 . 3 1 、 /
s 4
.
7 )
5 1
,
4 1
8 1
.
9 一训
9 1
.
7
g 3
.
x } 、 /
。j . 峨 l
9 5 训

C5
9 2 一 侧
8 6
9 7
9 3 1 侧 ’
9 6
’ 侧
9 1 、 /
1 00 甲 ’
1 0 0
1 0 0

几匕zJJ.l00eJ,ds。c名勺1QQ”
.
.⋯
3.,01Ž6nŽC”49匕7肩bnjn7口匀J吸月才8J.i已d800妇心‘n‘O曰n.o†QO。旧只”自Jn己口Ž片子00UO
, .L,几上
,J勺l
‘口,几.jt八‘t 了.JC‘任
o邑东8.09悦。歇00民6乙5
,1六JZC
内子。八月生峨q.O附tŽb‘月了了几.1,妇1止OJOŽ六八ŽQO†呻‘n.。0nl,”曰”廿O
‘.几”胜1二1
一廿曲‘门rQ††日口UOfQ划八汽Ž
1 2 8
1 1 3
1 0 5
1 10
1CS
1 16
1 06
1 址3
1 05
1 12
1 08
1 07
1 10
10 8
1 13
1 1 1
1 06
1 05
1 05
1 05
1 0 8
1 0 9
n丑1五l皿亚1x2
10 2
只n兀万W五班ln皿1rx
宁平远城桃义溪兴元居康县山黎常松黄崇安石资德庆{lI水通径
州西江徽北贵浙江安湖
5 期 浙江省马尾松种源试验协作组 : 浙江省马尾松种源试验阶段报告 4 79
点对种源的选择具有相当大的差异 , 而广西贵县 、 龙胜 , 湖南常宁 , 浙江庆元 、 仙居等种源
表现出较广泛的适应性 , 同时体现出马尾松南种北调的趋势 。
(四) 种子调拨初步意见
依据以上分析结果 , 并考虑各地营林生产的特点 , 提出各试验点所代表生态区域内种子
调拨的初步意见 :
浙南山地以庆元为代表 , 宜采用庆元本地 、 仙居 , 湖南常宁 , 广西龙胜 , 贵州黄平等种
源 。
浙中低丘红壤区以永康为代表 , 宜采用广西柳州 、 岑溪、 恭城 、 宁明 , 浙江庆元 , 江西
吉安 、 清江 、 崇义等种源 。
浙西低山丘陵区以开化为代表 , 宜采用湖南常宁 , 贵州黄平 、 松桃 , 广西贵县 , 福建漳
平 , 江西德兴、 清江 、 崇义 、 资溪和湖北远安 、 通山等种源。
浙中沿海丘陵区 , 以临海为代表 , 宜采用安徽径县 , 江西万载、 安远 、 石城 , 广西贵县 ,
福建漳平 , 江西德兴 、 清江 、 崇义 、 资溪和湖北远安、 通山等种源 。
浙东北沿海丘陵区 , 以郸县为代表 , 宜采用安徽径县 , 江西万载、 安远 、 石城 , 广西贵
县、 龙胜和浙江永康等种源 。
江西种源在浙江各试验点表现普遍较好 , 应予以足够重视及进一步研究。 浙江庆元种源
表现较稳定 , 仙居 、 永康两种源尚可 , 天台种源在郭县、 庆元点初评得分值均可中选 , 相对
高亦达 1 03 %与 1 04 % , 这四个种源在浙江本地种源中应予优先考虑。
三 、 结 语 和 建 议
(一) 苗期和幼林期试验结果表明 , 马尾松地理种源间遗传变异极其丰富 , 且多与产 地
纬度呈一定的线性相关 。 其变异趋势 , 低纬度种源一般地上部分生长量大 , 幼苗主根较短 ,
年抽梢可达 2 一 3 次 , 冠幅较宽 , 轮盘和轮生枝较多 , 始花较晚 , 封顶较迟 , 从造林成活率
看适应性相对较差 。 马尾松种源的纬向倾群变异模式 , 体现南北气候生态条件的渐变 , 尤以
产地温度为影响马尾松种源变异的首要因素。 深入了解和利用这一遗传变异规律 , 是提高马
尾松选择遗传效益的主要内容和基础 。
(二) 据马尾松各种源的生长、 生物量组成 、针叶形态 、 分枝习性、 物候 、 开花 结 实、 生
长节律及适应性的差异 , 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技术 , 参照分布区气候 、 土壤和植被的差异等特
点 , 将马尾松分布区的种源初步划分为四个类群 , 分别代表北亚热带 , 中亚热带西 、 东部及
南亚热带地区 , 这与多数现有分析结论是一致的。 但需进一步考虑海拔高度局部地形引起的
变化 , 并对类群作进一步划分。
(三 ) 在分析马尾松种源地理变异趋势及种源类群划分的基础上 , 选取高、 冠 生 长 , 干
形 , 物候 , 发育及适应性等六个性状作判别因子 , 结合高生长稳定性分析 , 在各试验点所代
表的不同生态区域内初步评出适生的优良种源 。 广西贵县、 龙胜 , 湖南常宁 , 浙江庆元 、 仙
居等种源表现出较广泛的适应性 , 而江西种源在我省普遍表现较好 , 均应予以足够重视 , 并在
今后的优良种源评选中作深入比较和研究 , 以求取得更可靠的评选结果 , 早 日在生产中推广 。
(四) 建义在我省庆元 、 仙居 、 永康 、 天台等地迅速选择优良林分改造为母树 林 , 尽 快
4 8 0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1 卷
建立起全省马尾松采种毯地 , 以满足 目前生产用种的需要 , 打破 见树就采 、 见种 就用的盲目
混乱局面 。 同时进一步开展各优良种源区内的单株选择及优良无性系的收集工作 , 尽快建立
起我省马尾松良种繁育及生产基地 , 为推动我省林业生产 , 繁荣我省经济发挥更大的作用 。
今 考 文 献
〔1〕 林业部 , 1 9 7 7一 19 8 1 , 全国森林资源统计 。
〔2〕兰 巨生 , 1 9 8 2 , 作物遗传参数统计法 , 河北出版社。
[3 〕 全国马尾松种源 试吟协作组 , 19 8 了, 马尾松种潭变异及种想区划 分的研究 , 亚热带林 化科技 , 15 ( 2 ) : 81 一 89 。
STAG E R E POR T ON
MAS SON PINE IN
PR O V E NANCE T E ST S OF
Z HE J!ANG PR O V INCE
Z h ejia n g P ro v inc e C o

o Pe ra t io n G ro u P o f P ro v e n anc e T est s o f M a sso n Pin e
A b stt日Ct
In t his te s t tli e s ee d s fr o m 12 6 Pro v e n a n e e s w e r e e o lle c te d tho u g ho u t m a ss o n
Pin e

5 dis tribu tio n a re a a n d P la n te d in th e Pro v inc e

5 fiv e s ite s w it h a n u n ifo rm
d o ig n
.
T h e Phe n o t yPe d a ta in s e e d
, seed lin g a n d y o u n g tr ee s ta g es w e r e
r e e o r d ed t h ro u g h o b s e r va tio n s a n d m ea su r e m e n ts fo r a Pe r io d o f s ix y ea r s
,
a n d th e n five Physio lo g ic a l e h a r a e te r s a n d Pe r o x id a s e i劝 z ym e o f s e e d lin g w e r e
a n a ly s ed
.
T h r e e a n a ly se s o f th e d a ta o bta in e d w e r e m a d e
,
i
.
e
.
th e u lliv a r ia te
va r ia n e e a n a lys is o f e ha ra e te rs
,
e o r r e la tio n a n a ly s is o f e h a ra e te rs w ith la titu d e
a n d lo n g itu d e
, a n d Pa t h a n a ly s is o f m a in tra its w it h m eteo ro lo g ie a l e lem e n ts
in t h e P la e e fr o m w h e re th e s e ed s w e r e e o llec te d
.
T h e r咫 u lts s u g g e st th a t
m a sso n Pin e Po Pu la tio n s sh o w e h a ra e te r ist ie s o f la titu d e 一o r ien ted v a r ia n t m o d e l

A fte r a n a lysi n g a n d syst h es iz in g o f th e d a ta o f e ig h t to tw e lv e c ha ra e t er s
fr o m t w o s ite s b y m ea n s o f Pr inc iPa l c o m po n e n t a n a ly sis (PCA ) a n d sy s te m a tic
m e a n e lu ste r a n a ly sis
,
it 15 e o n e lu d ed th a t th e Pro v en a n e e s o f m 韶 so n Pin e
e o u ld b e d iv id ed in to th r e e z o n e s a n d fo u r d ist rie ts
.
B y u sin g fiv e tra its
in e lu d in g g r o w t h s a n d ada Pt a b ilitie s a s d istie t io n fac to rs a n d a n a lys in g
st a b ilitie s o f se e d s o u re es in h ig h g ro w th
, s o m e s u ita b le Pro v e n a nc e s w e r e
eh o s e n fo r d iffe r e n t ec o lo g ic a l r e g io n s rePr e se n ted b y t he fiv e Pla n ta tio n s
.
K e y w o r d s
:
m a s so n p in e ; p ro v en a n c e , e lu st e r a n a lys is , p ro v e n a n e e
e o m Pr e h e n s iv e s e le e tio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