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nalysis on the Selective Character and Selective Index for the Yield of Flos Magnolia

辛夷产量选择指标及选择指数的研究



全 文 :林业科学研究 1999, 12( 4) : 350~356
For es t R esear ch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1999~2001年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承蒙赵天榜教授审阅本文,并提出宝贵修改意见,
特此致谢!
1999-01-12收稿。
辛夷产量选择指标及选择指数的研究*
傅大立1) 赵东方2) 高 超3) 靳三恒4) 孙 军4)
( 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开发中心, 450003,郑州; 2)河南省郑州市林业局, 450045,郑州;
3)河南省鲁山县林业局, 467300,河南鲁山; 4)河南省南召县林业局, 474650,
河南南召;第一作者 33岁,男,助理研究员)
  摘要 辛夷的长期低产已成为其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限制因子。以产量为中心, 对7 个辛夷品种
15个性状的遗传参数作了测定,并分析了产量选择指标, 建立了产量选择指数。结果表明: ( 1)产量
的重复力为 0. 69,遗传变异 42. 9% , 直接选择遗传增益60. 3% ; 百蕾质量与单枝蕾数的重复力分别
为 0. 73 和 0. 65,遗传变异系数 82%和 43. 7% , 产量相关选择效率 96. 1%和 96. 2% ,是产量选择的
重要指标; 而总蕾数的重复力仅为 0. 24, 遗传变异系数 16. 9% , 产量相关选择效率仅 1% , 不能作
为产量选择的指标。( 2)叶长、叶宽、叶面积、叶质量等叶片性状与产量性状间存在着显著的遗传正
相关。其中,叶面积和叶宽与产量的相关重复力较高,相关选择效率分别达 99. 9%、97. 5% ,也是产
量相关选择的重要指标。( 3)以单枝蕾数、百蕾质量和叶面积构成的产量选择指数, 选择响应 3. 859
kg·株- 1,遗传增益 72. 1% , 比直接选择增效 19. 5%。( 4)不同品种产量指数选择的顺序为‘腋花’、
‘四季’、‘铜锤’、‘桃实’、‘望春’、‘小桃’、‘奶嘴’。
  关键词 辛夷; 木兰属; 选择指数; 遗传参数
  分类号 S722. 33
  “辛夷”为木兰科( M agno liaceae )木兰属(Magnolia Linn. )玉兰亚属( Yulania ( Spach)
Reichenb. )树种干燥花蕾的中药名称 [ 1]。据现代医学研究,辛夷干蕾中含有生物碱和新木酚素
( neol ignans)等有效成分, 起消炎、镇痛、抗过敏等作用 [ 2] , 对哮喘和心血管疾病有较好疗
效[ 3, 4] ,辛夷还有显著的抗癌作用 [ 5, 6]。另外,辛夷的总挥发油含量高达 5. 41%, 是名贵香料资
源[ 7~ 9]。这些研究为辛夷的进一步开发利用与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然而,辛夷的长期低产已成为影响其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限制因子。为此,对辛夷的良种选
育与高产培育进行了研究[ 10~ 13] , 选育了部分辛夷优良新品种。本文主要分析了腋花玉兰
( Magnolia ax ill if lor a T. B. Chao)
[ 13]和望春玉兰(M . biondii Pamp) 2个种 7个辛夷新品种产
量及其相关性状的遗传变异、遗传相关、重复力、相关重复力、相关选择效率等遗传参数,并在
此基础上, 分析了辛夷产量选择指标,建立了产量选择指数,从而为进一步开展其遗传改良与
丰产栽培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河南省南召县云阳镇, 112°45′E, 33°40′N, 海拔高 350 m, 年平均气温
14. 8 ℃,年平均降水量 839. 5 mm;山坡沟谷地带, 砂地, 前茬为刺槐林。土壤肥沃、保水力差,
灌溉条件好。试验林为 1986年春营造,用 1 年生嫁接苗穴栽。密度 3 m×4 m ,穴采用 1 m×1
m×1 m。每品种按 5株小区,重复 3~5次。造林后 1~5 a进行农林间作,林下作物主要为花
生( A rachis hypogaea Linn. )、
芝麻( S esamum indicum L. )、
绿 豆 ( Phaseolus r adiatus
Linn. )等,以后不再进行间作。
1. 2 品种来源
参试品种共 7个, 其来源
见表 1。
1. 3 性状测定
表 1 参试辛夷品种
品种名 原植 物 拉  丁  名
‘腋花’ 腋花玉兰   Magnol ia ax il lif l or a T .B. Ch ao cv.‘Axill ifl ora’
‘四季’ 四季腋花玉兰 M . ax il lif l ora T . B. C hao cv.‘Si jihua’
‘铜锤’ 铜锤腋花玉兰 M . ax il lif l ora T . B. C hao cv.‘T ongch ui’
‘望春’ 望春玉兰   M . biond ii Pamp. cv.‘Biondii’
‘桃实’ 桃实望春玉兰 M . biond ii Pamp. cv.‘Ovata’
‘小桃’ 小桃望春玉兰 M . biond ii Pamp. cv.‘Xiaotao’
‘奶嘴’ 奶嘴望春玉兰 M . biond ii Pamp. cv.‘Naizui’
  于 1998年 11月 27~29日调查。调查不同品种不同区组不同单株的树高、干径( 30 cm
处)、冠幅等。采用标准枝法调查不同植株的节间长, 叶长、叶宽、叶面积, 叶柄长,蕾长、蕾径、单
枝蕾数、总蕾数等性状,并用 80℃烘干 48 h 测量叶质量、百蕾质量等性状,而后推算单株产量
及单位面积产量。
1. 4 数据分析
试验统计模型为: X ij= + g i+ r j+ eij。式中, X ij为第 i品种、第 j 区组的小区均值, 为总
体均值, g i 为品种基因型效应, r j 为区组效应, eij为环境误差。
不同品种各个性状的遗传方差和环境方差, 遗传协方差和环境协方差的计算分别采用方
差分析法与协方差分析法。
2 结果与分析
2. 1 不同性状的重复力与遗传变异系数
表 2为 7个辛夷品种 15个性状的表型均值及其遗传变异分析, 可以看出,辛夷不同性状
的变异较为明显, 除冠幅外,其余性状品种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从表 2中可以看出,辛夷不同性状的重复力差异明显,其中,蕾长、蕾径、百蕾质量、单枝蕾
数和产量 5个性状的重复力最高, 为 0. 65~0. 79;但总蕾数的重复力较低,为 0. 24。因此, 蕾
长、蕾径、百蕾质量、单枝蕾数和产量 5个性状的直接选择效果较佳,而总蕾数的直接选择效果
较差。树高与干径的重复力较低,分别为 0. 31和 0. 37;在叶片性状中,叶长、叶宽、叶面积的重
复力较高,为 0. 54~0. 63,而节间长、叶柄长、叶质量的重复力相对较小,均在 0. 5以下。
  在花蕾与产量性状的变异中,单枝蕾数的变异系数最大,表型为 98% ,基因型 82% ,表明
单枝蕾数是由遗传控制且变异又最大的一个性状, 因此,对单枝蕾数进行选择,可获得较大的
遗传增益;百蕾质量、产量两性状的表型和基因型变异系数也较高, 表型为 51%左右,基因型
为 43%左右;蕾长、蕾径和总蕾数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小,遗传变异系数为 14%~17%。叶部性
状中,以节间长的变异系数最大,表型达 50. 6%, 基因型为 27. 3% ;叶面积的遗传变异系数也
相对较大,为 22. 4% ,叶柄长、叶质量、叶长、叶宽 4 个性状和树高、干径 2个性状的遗传变异
系数均在 17%以下。
  可见,在产量及其构成因子总蕾数和百蕾质量 3个性状中,产量与百蕾质量的重复力高,
351第 4 期           傅大立等:辛夷产量选择指标及选择指数的研究           
表 2 辛夷不同性状的重复力与遗传变异
性 状   代码 均值
方 差 分 析
品种
均方
误差
均方 F值 显著性
表型
方差
基因型
方差
重复力
变异系数/ %
表型 基因型
树高/ m H  5. 59 1. 333 0. 415 3. 21 * 0. 599 0. 184 0. 31 13. 9 7. 7
干径/ cm D 40. 37 169. 6 42. 62 3. 98 ** 68. 02 25. 4 0. 37 20. 4 12. 5
冠幅/ m C 3. 71 0. 987 0. 497 1. 98
节间长/ cm L n 1. 59 1. 395 0. 457 3. 05 * 0. 645 0. 188 0. 29 50. 6 27. 3
叶柄长/ cm L p 2. 01 0. 687 0. 121 5. 70 ** 0. 234 0. 113 0. 48 24. 1 16. 8
叶长/ cm L l 13. 77 11. 15 1. 612 6. 92 ** 3. 519 1. 907 0. 54 13. 6 10. 0
叶宽/ cm W l 5. 69 3. 36 0. 389 8. 63 ** 0. 983 0. 594 0. 60 17. 4 13. 6
叶面积/ cm2 A l 61. 86 1071 111. 1 9. 64 ** 303 191. 9 0. 63 28. 1 22. 4
叶质量/ ( g·10cm- 2) M l 6. 14 7. 58 2. 379 3. 19 * 3. 419 1. 04 0. 30 30. 1 16. 6
蕾长/ cm L f 2. 92 1. 024 0. 067 15. 18 ** 0. 258 0. 191 0. 74 17. 4 15. 0
蕾径/ cm D f 1. 59 0. 258 0. 013 20. 07 ** 0. 062 0. 049 0. 79 15. 7 14. 0
百蕾质量/ g M f 109. 3 12 222 849. 4 14. 39 ** 3 124 2 275 0. 73 51. 2 43. 7
单枝蕾数/个 N f 2. 74 28. 05 2. 762 10. 16 ** 7. 819 5. 057 0. 65 98. 0 82. 0
总蕾数/ (万·株- 1) N t 0. 53 0. 068 0. 027 2. 55 * 0. 035 0. 008 0. 24 35. 3 16. 9
产量/ (k g·株- 1) Y 5. 35 28. 76 2. 417 11. 9 ** 7. 685 5. 268 0. 69 51. 8 42. 9
  注: * 为 0. 05差异显著, * * 为 0. 01差异显著。
遗传变异较大,直接选择效果较好;而总蕾数的重复力及遗传变异均很小,选择效果差,不能作
为产量选择的指标。但蕾数的变异还表现在单枝蕾数这一性状上,该性状有最大的遗传变异,
达 82%,且重复力较高, 选择效果明显, 无疑是蕾数变异的重要指标。
2. 2 不同性状的表型相关与遗传相关
表 3为 7个辛夷品种 14个主要性状的表型相关系数和遗传相关系数。从表 3可以看出,
辛夷 7个品种树高与干径间,叶长、宽、面积,叶质量等叶片性状相互间, 以及蕾长、蕾径、百蕾
质量、单枝蕾数、产量等花蕾性状相互间一般存在着显著的表型正相关或遗传正相关。另外,叶
表 3 辛夷 7 个品种 13 个性状表型相关及遗传相关
性 状 H D L n L p L l W l A l M l L f D f M f N f N t Y
树高 H + + + + + + + + + + + +
干径 D + + + + - - -
节间长 L n + + + + + + + + + - + + + + + +
叶柄长 L p + + + + + + + + + +
叶长 L l + + + + + + + + + + + + + + + - - + +
叶宽 W l + + + + + + + + + + + + + + + +
叶面积 A l + + + + + + + + + + + + + + + +
叶质量 M l + + + + + + +
蕾长 L f + + + + + + + + + + +
蕾径 D f + + + + + + + + + + - - + +
百蕾质量 M f + + + + + + + + + + + + + +
单枝蕾数 N f + + + + + + + + + +
总蕾数 N t -
产量 Y + + + + + + + + + + + + + +
  注:上三角阵为遗传相关系数,下三角阵为表型相关系数; + 为 0. 05显著正相关, + + 为 0. 01显著正相关; - 为 0. 05
显著负相关, - - 为 0. 01显著负相关。
352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12 卷
片性状与产量性状间也存在着显著的表型正相关或遗传正相关。总蕾数与产量虽有显著的表
型相关,但无显著的遗传相关。可见, 单枝蕾数、百蕾质量、蕾径和叶面积、叶宽等性状均为产量
的重要相关性状, 总蕾数虽是产量构成因子,却不能作为产量选择的指标。
2. 3 不同性状的相关重复力与产量相关选择效率
表 4为辛夷性状的相关重复力与重复力比较, 可以看出, 单枝蕾数、百蕾质量、蕾径、蕾长
和产量 5个性状的相关重复力均不大于其重复力,产量与单枝蕾数、百蕾质量、叶宽、叶面积等
性状的相关重复力较大,而与其余性状的相关重复力较小。
表 4 辛夷 14 个性状的重复力与相关重复力
性 状 H  D L n L p L l W l A l M l L f D f M f N f N t Y
树高 H 0. 31
干径 D 0. 18 0. 37
节间长 L n 0. 04 0. 03 0. 29
叶柄长 L p 0. 37 0. 38 0. 15 0. 48
叶长 L l 0. 18 0. 09 0. 16 0. 38 0. 54
叶宽 W l 0. 06 - 0. 24 0. 32 0. 11 0. 40 0. 60
叶面积 A l 0. 15 - 0. 15 0. 27 0. 23 0. 51 0. 59 0. 63
叶质量 M l 0. 09 0 0. 28 0. 20 0. 25 0. 37 0. 35 0. 30
蕾长 L f 0. 38 0. 07 - 0. 17 0. 40 0. 41 0. 23 0. 39 0. 10 0. 74
蕾径 D f 0. 06 - 0. 16 0. 10 0. 16 0. 58 0. 56 0. 65 0. 40 0. 35 0. 79
百蕾质量 M f 0. 12 - 0. 15 0. 10 0. 19 0. 65 0. 61 0. 71 0. 24 0. 43 0. 70 0. 73
单枝蕾数 N f 0. 10 - 0. 20 0. 38 0. 03 0. 32 0. 56 0. 53 0. 09 0. 12 0. 27 0. 47 0. 65
总蕾数 N t 0. 16 0. 02 0. 30 - 0. 01 - 0. 24 - 0. 03 - 0. 11 0. 01 - 0. 12 - 0. 28 - 0. 13 0. 25 0. 24
产量 Y 0. 18 - 0. 14 0. 37 0. 22 0. 50 0. 67 0. 69 0. 32 0. 33 0. 53 0. 66 0. 66 0. 01 0. 69
图 1 不同性状辛夷产量的相关选择效率
当选择强度相等时, 间接选择响应的大
小取决于相关重复力的大小, 若相关重复力
大于直接选择性状的重复力, 则间接选择的
效果也好于直接选择[ 14]。产量是辛夷的最重
要指标,但由于产量测定相对较困难,而其它
相关性状比较容易测定,且与产量又有显著
的遗传相关性,因此,可采取相关选择。辛夷
产量的相关选择效率如图 1。叶面积、叶宽、
单枝蕾数、百蕾质量 4个性状的产量相关选
择效率较高, 分别为 99. 9%、97. 5%、96. 2%
和 96. 1%, 与直接选择的效率 100%相差很
小;而其它性状的相关选择效率则相对较低,均在 80%以下。总蕾数作为产量构成因子,与产
量的相关选择效率仅为 1%, 再次证明总蕾数不能作为产量选择的指标。因此,辛夷产量间接
选择的主要指标应为叶面积、叶宽、单枝蕾数和百蕾质量, 4个性状单独作为间接选择指标, 产
量选择效率均在 96%以上。
2. 4 产量选择指数
353第 4 期           傅大立等:辛夷产量选择指标及选择指数的研究           
为提高辛夷产量选择效果, 单性状间接选择不能达到,应构建产量选择指数。根据表2~4
的相关遗传参数,并依据选择性状更容易测定的要求,对辛夷产量选择指数进行了构造与分
析[ 15 ] ,其结果如表 5。
表 5 辛夷产量选择指数
指数
编号 选  择  指  数 重复力
选择响应/
( kg·株- 1)
遗传增益/
%
相对效率/
%
1 直接选择 0. 69 3. 228 60. 3 100. 0
2 Y= 0. 423N f + 0. 021M f 0. 74 3. 526 65. 9 109. 2
3 Y= 0. 467N f + 0. 011M f+ 2. 741D f 0. 80 3. 618 67. 6 112. 1
4 Y= 0. 495N f + 0. 001M f+ 2. 281D f + 0. 881L f 0. 82 3. 682 68. 8 114. 1
5 Y= 0. 076A l+ 0. 632W l 0. 63 3. 250 60. 8 100. 7
6 Y= 0. 185A l- 0. 492W l- 0. 542L l 0. 65 3. 308 61. 8 102. 5
7 Y= 0. 215A l- 1. 144W l- 0. 585L l+ 0. 775L n 0. 67 3. 446 64. 4 106. 7
8 Y= 0. 231A l- 1. 451W l- 0. 670L l+ 0. 800L n+ 0. 214M l 0. 73 3. 504 65. 5 108. 5
9 Y= 0. 225A l- 1. 341W l- 0. 685L l+ 0. 834L n+ 0. 170M l+ 0. 461L p 0. 74 3. 519 65. 8 109. 0
10 Y= 0. 415N f + 0. 007M f+ 0. 070A l 0. 88 3. 859 72. 1 119. 5
11 Y= 0. 407N f + 0. 007M f+ 0. 057A l+ 0. 234W l 0. 89 3. 861 72. 2 119. 6
12 Y= 0. 450N f + 0. 004M f+ 0. 219D f + 0. 771L f + 0. 065A l 0. 91 3. 910 73. 1 121. 1
13 Y= 0. 416N f + 0. 006M f+ 0. 603D f + 0. 052A l+ 0. 257W l 0. 89 3. 864 72. 2 119. 7
14 Y= 0. 435N f + 0. 004M f+ 0. 265D f + 0. 936L f + 0. 028A l+ 0. 658W l 0. 91 3. 927 73. 4 121. 6
15 Y= 0. 420Nf + 0. 004Mf+ 0. 321Df+ 0. 893L f+ 0. 076A l+ 0. 135W l- 0. 213Ll+ 0. 101L n 0. 91 3. 932 73. 5 121. 8
16 Y= 0. 432Nf + 0. 005Mf+ 0. 305Df+ 0. 790L f+ 0. 021A l+ 0. 662W l+ 0. 099Ml+ 0. 366Lp 0. 91 3. 954 73. 9 122. 5
17 Y= 0. 419Nf + 0. 006M f- 0. 015Df+ 0. 925L f+ 0. 027A l+ 0. 589W l+ 0. 140M l 0. 91 3. 947 73. 8 122. 3
18 Y= 0. 410Nf + 0. 006M f+ 0. 572Df+ 0. 120A l- 0. 423W l- 0. 333L l- 0. 010Ln 0. 90 3. 883 72. 6 120. 3
表 5中, 以花蕾性状组合的产量选择指数(编号 2~4) ,重复力 0. 74~0. 82, 产量响应 3. 5
~3. 7 kg·株- 1(设入选率为 20% ) ,遗传增益 66%~99%,相对效率 109%~114%;以叶部性
状组合的产量选择指数(编号 5~9) , 重复力 0. 63~0. 74,产量响应 3. 3~3. 5 kg·株- 1 ,增益
图 2 辛夷品种的产量选择指数值
61%~65% ,相对效率 101%~109% ;既有花蕾性状又有叶部性状组合的产量选择指数(编号 10
~18) , 重复力0. 88~0. 91, 产量响应 3. 86~3. 95 kg·株- 1 ,增益 72%~74% ,相对效率 120%
~123%。可见, 所构成的全部指数, 其相对选择效率均高于 100% , 产量增益均高于直接选择
( 60%) ,说明所构建的产量选择指数是相当成功的。
在产量选择指数中,由花蕾性状组合的选择
指数, 选择效果要好于以叶部性状组合的选择指
数,但选择效果最好的是由花蕾性状与叶部性状
共同组合的产量选择指数。其中,以单枝蕾数、百
蕾质量、蕾径、蕾长、叶面积、叶宽、叶质量、叶柄长
等 8个性状构成的产量指数(编号 16) , 其重复力
为 0. 91, 产量响应高达 3. 954 kg·株- 1, 遗传增
益 73. 9%, 比直接选择提高效率 22. 5%, 选择效
果最佳,但由于构成该指数的性状高达 8个,因此
不易选用。而以单枝蕾数、百蕾质量和叶面积 3个
354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12 卷
性状构成的产量指数(编号 10) , 其重复力为 0. 88, 产量响应为 3. 85 kg·株- 1 , 遗传增益
72. 1% ,比直接选择提高效率 19. 5%, 虽然略低于编号 16, 但构成该指数的性状仅为 3个, 实
践中易于掌握与测定, 是辛夷产量选择的理想选择指数。
以此选择指数为指标, 得到不同品种辛夷产量的选择指数值,如前页图 2。从图 2可以看
出, ‘腋花’的指数值最高, 为 9. 1, 是产量选择的首选品种; 而‘四季’和‘铜锤’的指数值次之,
分别为 8. 2和 7. 8, 是较佳的选择;‘桃实’的指数值也较高,为 6. 0;而其余 3个辛夷品种产量
选择指数值均低于 5. 0, 是产量选择的淘汰品种。
3 结 论
  选择指数方法是在 Fisher 判别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43年Hazel提出了选择指数
的遗传理论, Lin [ 16]和 Nordskog[ 17]等均在理论上阐明了选择指数的配合以及存在的问题。因
选择指数法较逐项选择法和独立水平法有较高的选择效率,在育种工作中的应用日渐增多,如
马育华、益钧镒在大豆( Glycine max ( L inn. ) Merr. )上、夏仲炎[ 18]在水稻( Ory z a sat iva L. )上
等都先后应用了选择指数方法。
本文以腋花玉兰等 7个辛夷新品种 15个主要性状的遗传测定为基础,对辛夷产量的选择
指标与选择指数进行了探讨。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辛夷产量、百蕾质量、单株蕾数及叶面积等性
状的重复力高,与产量的相关重复力也高, 是产量选择的重要指标。
由于辛夷产量测定相对较为困难,而单枝蕾数、百蕾质量和叶面积测定较为容易,所以可
采用相关选择,单指标相关选择效率均在 95%以上。以此 3个性状为基础构成的产量选择指
数,产量响应达 3. 859 kg·株- 1,遗传增益为 72. 1% ,比直接选择增效 19. 5%,选择效果较为
理想。这说明,选择指数法在辛夷育种中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以选择指数为指标, 不同品种辛夷产量选择的排列顺序依次为‘腋花’、‘四季’、‘铜锤’、
‘桃实’、‘望春’、‘小桃’和‘奶嘴’。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0. 153~154.
  2 Kimur a, Ik uko, Masayasu Kimura, et al. Neuromuscular blockin g act ion of alkaloids from a Japanese crude drug
“Sh in-i”( Flos Magnoliae) in f rog skeletal muscle. Planta Medica, 1983, 48: 43~47.
  3 Pan Jing xing, Hensens O D, Zin k D L, et al . Lignans w ith platelet act ivat ing factor antagonis t act ivity fr om Magno-
lia biond ii . Phytoch emis t ry, 1987, 26( 5) : 1377~1379.
  4 Chen, C C, Huang Y L , Chen H T , et al. On the Ca+ + antagonis t ic prin ciples of the f low er bu ds of Magnol ia f arg e-
si i. Planta Medica, 1988, 54( 5) : 438~440.
   5 Kim ura, Masoyasu, Jun Suzuk o, et al. An ti-in flamm atory effect of neolig nans newly isolated from th e crude drug
“Shin-i”( Flos Magnol iae) . Planta Medica, 1985, 51: 291~293.
  6 Takahashi K, Kob ayashi H, Kobayashi S , et al. Ant iprolif erat ive effect s of magnosalin derived f rom “Shin-i”( Flos
Magnoliae) , a Japanese Sino-medicin e, on cul tu red synovial cells of MRL/ 1 and C57BL/ 6J mice. Phytotherapy-Re-
search, 1996, 10( 1) : 42~48.
  7 Joulain D. T he compos iti on of the h eadspace f rom fragrant f low ers: further resul t s. Flavour and Fragrance Journal,
1987, 2( 4) : 149~155.
  8 Chen Youdi ,He Y R, Li X L, et al. Study of the chem ical con st itut ion of essent ial oils f rom Magnol ia biondi i Pamp.
355第 4 期           傅大立等:辛夷产量选择指标及选择指数的研究           
Chemist ry an d Indu st ry of Forest Products . 1994, 14( 4) : 46~50.
  9 Kimura M , Kimu ra I, Gu o X, et al. Combined ef fect s of Japanese-Sino medicine Kakk on-to-k a-senk yu-shin  i and
it s related comb inat ions and component drugs on adju vant-induced in flamm at ion in m ice. Ph ytotherapy Research.
1992, 6( 4) : 209~216.
10 戴惠堂,傅大立,赵镇萍,等.紫花玉兰两新栽培变种.河南科技, 1991(增刊) : 41~42.
11 赵天榜,陈志秀,傅大立,等.河南木兰属 9种植物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生物数学学报, 1994, 9( 3) : 84~92.
12 宋留高,傅大立,赵天榜,等.河南木兰属特有珍稀树种资源的研究.河南林业科技, 1998, 18( 1) : 3~7.
13 傅大立,赵天榜,孙卫邦,等.关于木兰属玉兰亚属分组问题的探讨.中南林学院学报, 1999, 19( 2) : 16~21.
14 傅大立,刘友全.湖南黄皮树种源苗木性状遗传参数分析.林业科学研究, 1999, 12( 1) : 60~65.
15 马育华.植物育种的数量遗传基础.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2.
16 Lin C Y, Al laire F R. Heritab ilit y of a linear combinat ion of t rait s. T heor . Appl . Gen et . , 1977, 51( 1) : 1~3.
17 Nordskog A W. Some s tat ist ical propert ies of an indes of mu lt iple t rait s. Th eor. Appl. Genet . , 1978, 52( 2) : 91~
94.
18 夏仲炎.粳稻叶型的遗传与选择研究.作物学报, 1977, 9( 4) : 275~282.
Analysis on the Selective Character and Selective Index
for the Yield of Flos Magnolia
Fu Dal i
1) Zhao Dongf ang2) Gao Chao3) J ing S hanhen4) Sun Jun4)
( 1) Non-t imber Forest r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CAF, 450003, Zhengzhou, Ch ina;
2) Zh engzh ou Forest Bu reau, Hen an Province, 450045, Zh engzhou, Chin a;
3) Luxsh an County Fores t Bureau, Henan Province, 467300, Lushan, Henan, Ch ina;
4) Nanzh ao County Forest Bu reau, Hen an Province, 474650, Nanzh ao, Henan ,C hina)
  Abstract Low yield of Xinyi ( the f low er bud o f Magnolia) has become the main factor
to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Xiny i indust ry . Focused on the yield, this paper analy zes the ge-
net ic parameters of 15 characters and selective index of yield for 7 variet ies o f F los Magnolia.
Results of analysis show that the heretability o f Y ( Xiny i yield) is 0. 69, genet ic variation
42. 9% , and genet ic g ain by direct select ion 60. 3%. M f ( mass of hundred f loses ) and N f
( f los number per branch) , whose heretabil it ies are 0. 73 and 0. 65, g enet ic variations 43. 7%
and 82%, correlat ive select ive ef ficiencies 96. 1% and 96. 2% r espect ively, ar e tw o main char-
acter s fo r the select ion of Y , but the heretability of N t ( total number of flos) only 0. 24, and
the ef ficiency o f correlat ive select ion for Y only 1%, may no t be regared as the select ive char-
acter . Leaf characters have signif icant genet ic correlat ion w ith Y , in w hich A l ( area per
leaf) and W l ( w idth of leaf ) , whose select iv e ef ficiencies for Y 96. 1% and 96. 2% respect iv e-
ly, ar e tw o indirect characters for the select ion o f Y . Mo reover, the selectiv e index of yield,
made of N f ,M f and A l, has response ( 3. 859 kg per t ree) and genet ic gain ( 72. 1%) , increase
the ef ficiency 19. 5% than by dir ect selection. Based on the index , the sequence o f dif ferent
varieties is ‘Ax ill if lora’,‘Sijihua’,‘T ongchui’, ‘Ovata’, ‘Biondii’, ‘Xiaotao’and ‘Naizui’.
  Key words Xinyi; Magnol ia; select ive index; genet ic parameter
356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12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