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THE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N THE EFFECTS OF FOREST SOIL HYDRO-ECOLOGY IN TIANMU MOUNTAIN

天目山森林土壤的水文生态效应



全 文 :第 3 卷 第 3 期
1 9 9 0 年 6 月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FO R E S T R E S EA R C H
V o l
.
3
,
N o

3
Ju n
。 , 1 9 9 0
天目山森林土壤的水文生态效应
周重光 柴锡周 沈辛作
俞似军 钟哲科 王 卉
(浙江 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
摘要 天 目 山主峰海拔高逾 1 5 0 Om , 由山 麓到 山顶形成四个森林植被 垂 直 带
谱 , 包括七个森林类型 , 即常绿 阔叶林 、 常绿 落叶阔叶混 交林、 落叶 阔叶林、 山 顶
灌丛一按林 、 针叶林 、 针阔混 交林和竹林 。调查研 究表明 , 各类型森林枯落物(层 )的
现存量 、 红 成成分 、 持水率 、持水量等均不相 同 。森林土壤(矿质层 )的主要物理性质
因森林类型 而不同 , 并均随着土攘的深度呈某种规律性 变异 。 森林土攘的持水量主
要受土攘孔 隙度的影响 。 在 天 日山地区 , 森林土壤的持水量较昨林地土滚(荒草地)
为高 , 落叶阔叶林类型 的土壤特水量 , 常较针叶林类型为高。
关键词 水文生态效应 ; 森林土壤 , 森林类型
一 、 自然地理特点
天 目山位于浙江省西北部 , 其主体由临安县境内的西天 目(海拔高1 5 07 m )和东天目(海
拔高1 47 9 m )以及安吉县境内的龙王山(海拔高1 5 87 m )所组成。 与周围的山丘有明晰的 边
界 ,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地貌单元 , 是长江和钱塘江一些溪流的发源地和分水岭 工‘了。
天 目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 雨量充沛 , 湿度较大 , 由于受海拔高的影响 , 山顶山麓气
候差异甚大 。 山麓年均气温为14 . 9 ℃ , 七月份均温为2 1 . 4 ℃ , 一月份均温为2 . 7 ℃ , 年均
降水量为1 5 3 5 。 6 m m , 年蒸发量为1 3 5 8 。 6 m m , 年均风速为1 。3 m / s e e , 年均雾日为5 5 。 8天 ;
山顶年平均气温为8 。 7 ℃ , 七月份为20 . 5 ℃ , 一月份为3 。 2 ℃ , 年均降水量为 1 7 6 . 7 m m ,
年均蒸发量为1 5 52 . 6 m m , 年均风速为5 . 9 m / se c , 年均雾日为 248 天 。 山顶物候期比 山 麓
约迟 15 ~ 2 5天 ’〕。
天 目山是一座古老山体。 土壤种类复杂 , 垂直带谱明显。 在海拔高6 0 m 以下基本上 为
红壤 ; 6 0 0一 1 2 0 0 m 为黄壤 ; 1 2 0 om 以上为棕黄壤 [ 2 1。
通常所称的天目山 , 系指西天目山而言 , 它位于东经1 1 9 “2 5 ’ , 北纬 3 0 0 2 0 ’ 。 1 9 5 6年设立
天 目山自然保护区 , 1 9 8 6年改为国家自然保护区 , 总面积 1 0 0 余公顷 , 森林覆盖 率达 90 %
以上 。
本文于 1 9 8 9年 9 月 4 日收 到。
1 ) 浙江省林业厅 自然保护区考察组 , 1 9 85 , 天 目山 自然保护区考察报告 , 浙江省林业厅 。
2 1 6 林 ,Ik 科 学 研 究 3 卷
二 、 森 林 概 况
天目山地处亚热带北部区 , 据统计种子植物达 1 67 科 , 71 6属 , 1 57 。余种 , 其中木 本 植
物达 6 75 种。 现有森林主要分布在西夭目山南坡。 由山麓到山顶 , 形成四个明显的森 林 垂直
带谱 , 包括 七个森林类型 2 》。
1
。 常绿 阔叶林 分布在海拔高 6 0 m 以下 , 多为残次生林 。 主要树种为青冈 (C今cl ob al -
: , : o p si: g la :‘c a ) 、 苦林 (C a sra o o p sis s c le r o p丙万lla ) 、 紫楠 (Ph o e bo s丙e a : e : i)等 , 构成多种结构
复杂的林相 。
2
. 常绿落叶阔叶混 交林 分布在海拔高6 0 ~ 1 14 o m 。 在天目山森林植被中占有 重 要
地位。 常绿乔木主要有细叶青冈 、 绵储 (L itho c a l p o s he : : 夕i) 、 豺 皮 樟 (Litse a : o t u : d ij o lia
v a r
. o blo n g ifo lia ), 落叶乔木主要有青钱柳(C ye lo c a叨a p a liu ; 。二 )、 化香 (P la ty c a幼 a : r: a -
bila c o a )
、 枫香(乙i口u id a m 乡a fo , 二。s a n a )等 , 组成了多种较复杂的森林 。
3
. 落叶阔叶林 分布在海拔高1 2 4 0一 1 4 5 o m , 主要树种有茅栗 (C a s ra : e a : e q u in ii) 、
大叶白辛树 (尸re , o st夕: a x c o叨功bo sa ) 、 四照花 (D e : d r o 石c n r丙a 二 ia 少a p o : ic a )等 , 组成结构较简
单的森林 。
4
. 山顶灌丛一接林 分布在海拔高1 4 5 0 ~ 1 5 07 m (山顶 )。 分灌丛和矮林两个亚类。 在
海拔高1 4 80 m 以下林相稀疏 , 树高 5 ~ s m , 在海拔高 1 4 8 o m 以上形成稠密的灌 木林丛 ,
树高2 . 5 m 左右 。
5
. 针叶林 分布在不 同海拔高范围内 , 包括五种针叶林 : ¹ 马尾松 ( Pt’洲 : lo as sol i助a)
林 。 主要分布于海拔高8 0 0 m 以下地带 , 有天然林和人工林 。 º 杉木 (C :‘,之n i , , g ha 二 ia la o c e 。l-
a r a )林 。 分布在海拔高8 0 0 m 以下 , 全为人工林 。 » 柳杉 ( C叨 p to , ‘e : i a ] o ; t :‘, ,。i ) 林 。 主要分
布在海拔高30 ~ 1 10 m 的道路两侧 。 ¼金钱松 ( Ps oud ol a : l’x o na 厉l’: )林 。 常分布在海拔高
30 0 ~ 110 o m 地带 , 呈混交状态 , 有部分纯林 。 ½ 黄山松( P in u s t a i :。a n e : 51: )林 。 主要分布在
海拔高8 0 一 1 20 m 的山脊线上 , 土层浅薄 , 纯林或与阔叶树种棍交 , 结构比较简单 。
6 . 针 阔混 交林 分布在海拔高30 ~ 1 30 m 之问的广阔地带 。 上述五种至f叶树种 , 除杉
木人工林外 , 均有针阔混交林存在 。
了. 毛竹 ( p几夕Ilo s t a e h, 、 p u吞。s c e 。: )汗术 分布在海拔高35 0一 1 lo o m , 主 要为人工林 , 也
有夭然林 。
三 、 调查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内容包括森林植被( 乔木 、 灌木和草本 ) 、 森林枯落物( 层 )和森林土壤 (矿质层 )
三个部分 。 该研究着重在后两部分 。 野外工作于 19 8 6~ 19 8 了年完 成 。 按 照 国 内外 常规 方
法 ‘2 一 日l进行调查研究。 限于地形地势的影响 , 对林分 (包括乔、 灌 、 草) 、 森林枯落物 (层 ) 、
森林土壤(矿质层 )等样地的选择 , 采用随机抽样和机械选样相结合的方法 。
由于地形起伏显著 , 森林类型和土壤的变化较大 , 每一森林类型设置样地 l 一 2 个 , 共
设有19 块 , 每块样地面积为10 m X 20 m 或 10 m 火 10 m 。 选定土坡取样点三处 , 共计57 个。
2 ) 浙江省林 业斤 自然保护 区考察组 , 19 8 5 , 天 目山森林植被类型 , 浙江省林 业厅。
3 期 周重光等 : 天目山森林土壤的水文生态效应 2 1 7
土坑深度为60 c m , 每隔2 0 c m 用环刀采取土壤样品两份供分析。 当天测定土壤的自然 含 水
率与饱和持水量 , 其它因子 (见表 2 、 表 3 各项 )在实验室测试计算 , 其持水量是根据孔隙度
求出的。 对无林地土壤(荒草地 )也进行调查 , 藉以和有林地的土壤进行比较。 在每一森林样
地内设置 1 m x l m 样方三个 , 共计 57 个 。 分别测定枯落物的现存量 、 组成成分 、 自然含水
率、 持水率 、 持水量。 后两项用水浸法进行 , 持续时间为 24 h 。
四 、 结 果 分 析
(一 ) 森林枯落物(层 )的水文生态效应
天目山森林内森林枯落物的水文生态效应 , 主要受森林枯落物现存量 、 组成成分、 自然
含水率、 持水率和持水量(即降水截留量 )的影响。
1
. 天 目山森林枯落物的组成成分 (表 1 ) , 在各类 森 林 中 , 均 以 落 叶 为 主 , 平 均 为
8 8
.
4 %
, 其中黄山松林的枯落物中落叶约占95 写 , 在落叶阔叫林(茅栗林 )中约占 93 . 0 % ,
占比例最少的柳杉林也有 6 . 0 % 。 其它如枯枝 , 松树的雄花、 球果 , 栋类的壳 斗 等 , 也 常
占一定比例。
表 1 天 目山不同森林类型林分的特征及其枯落物(层)的性能
样地林分特性 森 林 枯 落 物 (层 )
森 林 类 型 海 拔 高
隋|.一
|
1
J
l
l!
,
1
1|⋯(m ) 密 度(株 / h a ) 郁闭度(或盖度 ) 组 成 成 分 (% )花果 现存量(t / h a ) 持 水 性 能含水% ) 持水率(% ) 效特水盈(t / ha )5 6 2 1 9 910 , 3 6
15
.
1 3
12

0 0
5 3

3 4
5 4
.
2 6
4 0

3 1
4 6

3 3
3 6 6

6 4
3 6 6

6 4
3 6 2
.
7 5
3 8 6
。幻8
4 9
.
0 7
2 6

6 6
4 0
.
5 5
3 3

8 2
…U工an“”舀一Ž叮‘只口†6八9.⋯常 绿 阔 叶 林 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 ( 茅栗林 )
山 顶 矮 林
山 顶 灌 丛 林
33仑
1 15 5 、 1 16 0
1 17 0
1 46 0
1 4 8 0
1 2仑0
1 32 4
9 49
1 1 90
马 尾 松 林 39 0
6 9 0
1 130
1 10 0
1 130
7 49
2 10 0
2 25
8 49
1 17 4
95 ’ 15 97 61

17 30 2
.
3 4 31

27

; 5 ⋯
{
, , 一
5 3

32
5 1
.
8 0
42

45
30 5
.
47
36 6
.
86
35 6
.
46
43
.
6 9
5 5
.
7 2
41
.
14
心d,16通ŽO†01卜U口
.⋯601一台,Ž月山土
几”nn‘U一舀70目O”6tl
º木衫 林杉柳
金 钱 松 林
黄 山 松 林 88
针叶林
针 阔 混 交 林» 6 4 0
815 、5 1勺
9 9 9
3 0 47
7 0
0 0
平 均 值
。5 {
: ⋯
‘0 {
26
.
21
13 5 8
6 3
.
46
35
.
6 3
29 1
.
6 3
26 9
.
11
48
.
35
25
.
6 5林地竹草毛荒
16
.
40 5 0
.
21 335
.
2 6 39 5 9
¹ 林下枯落物 ( 层 )掠 取殆尽 , º 人为千扰严重 , » 该类林 分主要 由衫木 、 木荷 、 枫香 等树 种组成 。
2
. 天目山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的现存量 , 显然受林分组成 、 树种生物学特性的 影 响 ,
也与其林分结构 、 密度 , 及灌木 、 草本植物的覆盖度有关。 组成树种不同 , 其枯 枝 落 叶 数
量 、 分解速度、 持水率 、 持水量等均不相同。 从表 1 中可以理出如下顺序 : 针阔混交林 > 常
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 金钱松林> 柳杉林 > 马尾松林 > 黄山松林> 山顶矮林 > 毛竹林 > 山顶罐
丛林 > 落叶阔叶林( 茅栗林 ) 。 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的现存量 , 平均为1 6 . 4 t/ hao
3 . 西天目山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的自然含水率、 持水率和持水量 (表 1 ) , 均与森 林 枯
落物的组成成分 、 特性, 质地和分解程度有关。 而自然含水率在较大程度上受其所处环境中
2 18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3 卷
湿度条件的制约。 持水量的大小则更多地受森林枯落物现存量和持水率的影响 。
天 目山各森林类型枯落物的自然含水率平均为5 0 . 1 % 。 其持水率平均为3 3 3 . 3 % , 其持
水量平均值 39 . 6 t/ ha , 其大小 顺序为 : 金钱松林>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 针阔混 交林 > 柳
杉林 > 黄山松林> 山顶矮林> 山顶灌丛林> 马尾松林 > 落叶阔叶林(茅栗林 )> 毛竹林 。
(二 ) 森林土峨(矿质层 )的水文生态效应
森林土壤(矿质层 )的水文生态效应 , ‘洁因森林类型而不同 ;而森林土壤的物理性质 , 特别
是土壤的结构和孔隙度 , 对水文生态效应具有显著的影响 。
1
. 天目山森林土壤的主要物理性能 , 如容重和比重 , 在60 c m 深的土层内 , 有随深度而
增大的趋势 [l 。 1。 保持天然状态的森林土壤 , 结构 良好 , 其容重常小于1 . 0 , 而人为干扰 严 重
的(如马尾松林 、 常绿阔叶林 )和非林地 (荒草地 )土壤 , 其容重常大于 1 . 0( 表 2 )。 森林 土 壤
的孔隙度(包括毛管孔隙 、 非毛管孔隙和总孔隙 ) , 在天然状态下均随 深 度 增 加 而 逐 渐 减
少 协‘。I, 但受人为干扰严重的及非森林土壤 , 则出现较大的变异(表 2 )。
2
. 天目山森林土壤的吸湿水(重量或容积 )和毛管水(容积 )的含量 (% ) , 在 60 c m 深度 范
围内, 由上而 一 「有逐渐降低的趋势 , 但人 为破坏严重的(如马尾松林等 )或非森林土 壤 (荒 草
地 ) , 其吸湿水含量往往与上述情况相反 l‘“! 。 毛管水的含量 , 受人为千扰的 , 其变异性也大
(表 2 ) 。 森林土壤自然水的含量(容积% ) , 由上而下有逐渐增高的趋势 , 但人为影响严重的
则有较大的变异 (表 2 )。
3
. 天目山森林土壤 (矿质层 )蓄水性能 , 主要受土壤结构和孔隙度的制约。 其毛管 孔 隙
度均大于非毛管孔隙度 , 在 60 c m 土层深度的范围内 , 各类森林土壤的毛管持水量 , 在静态
情况下 , 均大于非 毛管孔隙度的持水量 。 森林土壤毛管孔隙的平均持水量为 2 7 7 . 35 t/ h a ,
非毛管孔隙的平均持水量为1 1 7 . 9 0 t/ ha 。 各森林类型土壤的持水量均不相同(表 3 )。
表 3 天目山森林土坡的孔陈度及其持水 t
森 林 类 吧
孔硫 度(% )
管 孔 晾
⋯持 水见(t/ h 。 )
非 毛 竹 孔 陈
、L, 度‘% , 】持 水 , ‘, / h a , 、L。 , (% ) ⋯
八J工了”Ž,Jl汤八UOŽb
.
.
-
:
O
”
5,”均J咋‘几b一即子‘门了自才常绿阔叶林
常绿阔叶 落叶混 交林
落叶阔叶 休( 茅栗林 )
山顶i矮林
山顶灌丛休
2 12 8
.
2
艺 9 6 7 . 幻
3 0 3 4
.
8
3 18 0
.
6
3 0 9 1
.
2
2 4
.
D 0
26

12
2 1
.
4 7
2 0
.
8 9
2 1
.
13
1 4 9 4
.
0
1 5 67
.
2
1 2 88
.
3
1 2 5 3
.
6
1 2 67
.
8
孔 旅
持 水 t ( t / h a )
3 6 2 2
.
2
4 5 3 4
.
2
4 3 2 3
.
1
4 4 3弓. 1
4 3 5 9
.
0
3 5 2 2
.
0
3 19 9
.
0
3 3 1 6
.
2
4 3 0 3
.
8
4 0 9 2
.
0
, .一ŽgU. lq‘.组‘一an甘亡」
.⋯户习Q曰nŽ,目. 1.,J.怪一扭5Ž
Ž曰.几J门‘八1
723.⋯,OU勺dl舀‘.人口已Jl匕Ž厅‘b3 0 2 8 . 22 3 2 5 . C2 4 0 2 . 2
3 0 9 1
.
8
2 8 2 6
.
0
4马3 . 8
8 74
,
2
9 12
.
0
1 2 12
.
0
1 2 66
.
0
咋J
7
”1on月山”匀勺‘, ,二
.叮
:

On月已尸Jnj”.且
, .J. 1,曰自
,.一bt‘比J叭U月月耳JnUla, .”
.⋯六盯”OU八”,走讨子Ž卜几J月场亡J口,马尾松林杉 木 林柳 衫 林
众钱松林
黄山松林
针叶林
针阔混交林
毛 竹 林
荒 草 地
4 1
,
7 3
4 5 7 8
4 6
.
19
2 5 03 8
2 74 6
.
9
2 7 7 1
.
9
2 4
.
0 4
1 7
.
7 3
6
.
4 9
4 4 2
.
4
0 6 4
.
0
3 8 9
. 魂
6 5
.
7 7
6 3
.
5 2
5 2
.
6 9
3 9 4 6
.
2
3 8 1 0
.
9
3 1 6 0
.
9
森 林
森林 十 草地
4 6 2 9
4 6
.
2 a
2 7 7 7
.
3 5
2 7 7 6
.
9
19
.
6 3
18

6 0
17 7
.
9
1 17
.
3
6 5
.
9 2
6 4

9
3 9 5 5
.
23
3 8 9 4 2
平均值
汁 : 表中所列持水 t 的致值, 均系指 土层 60 c m 深度范圈内所含的水分 。
3 期 周重光等 : 天目山森林土壤的水文生态效应 2 1 9
表 2 天目山森林土滚(矿质层 )的主要物理性能
比重容
土 层深度
森 林 类 型 重
(e m )
总孔隙度
(% )
吸 湿 水
(重% )
常绿阔叶林
0 ew 2 0
ZOe 4 0
4 0 tw 6 0
0
.
9 2 0
1
.
0 4 1
1
.
1 8 9
!
吸 湿 水
{
自 ” 水
{
毛 “ 水
}〔(容 / 1 5 ,% 〕} (容% ) ! (容% )
, 2
.
5 0 2 0
.
6 1 { 2 0
.
05
1
.
4 1 1 9
.
3 。 } 13
.
0 1
1
.
7 5 2 5
.
6 3 { 1 1
.
5 2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 林
”一挑几J臼4”卜!弓IQ†nUJI一6J性一Ž
0 e 2 0
2 0 e 4 0
4 0 e 6 0
0
.
3 58
0
.
6 9 3
0
.
76 5
2
.
34 4
2
.
22 6
2
.
66 0
8 5
.
1 1
7 0
.
5 1
4 1
.
0 4
1 9
.
0 6
18
.
5 2
1 0
.
0 3
8
.
4 3
9
.
4 3
2 2
.
3 3
3 3

8 7
3 4
.
1 6
落叶阔叶林 ( 茅栗林 )
0 ro 2 0
2 0 ~ 4 0
4 Q~ 6 0
0
.
58 7
0
.
6 3 1
0
.
9 05
2
.
45 9
2
.
5 2 3
2
.
58 9
2 1
.
3 3
20
. 今3
15
.
7 7
8
.
3 5
8
.
5 9
9
.
5 1
2 5
.
1 8
2 3
.
8 0
3 2

0 5
山顶嫉林
Oe 2 0
2 0 tw 4 0
4 0 e 6 0
0
.
5 1 0
0
.
61 2
0 7 9 6
2
.
3 8或
2
.
4 9 6
2
.
45 9
7 8
.
6 1
7 5
.
48
6 7
.
6 3
31
.
9 3
3 0
.
0 8
14
.
5 9
1 0
.
8 5
1 2
.
2 7
7
.
7 4
2 7

7 3
2 5
.
6 0
3 0
.
8 3
1 7
.
5 3
1 4
.
6 0
1 1
.
8 8
l|一
9
.
8 5
山顶灌丛林
0 ew 2 0
2 0 e 4 0
4 0 ~ 6 0
0
.
4 8 3
0
.
7 34
0 8 4 8
2
.
3 7 6
2
.
5 6 1
2 5 8 2
7 9

46
7 1
.
34
6 7
.
16
3 0
.
2 9
1 5
.
3 4
9
.
1 8
.
5 1
.
1 4
2 8
.
1 8
3 4
.
80
3 2 9 3
1 6
.
8 3
9
.
0 8
1 0 2 0
马尾松林
0 e 2 0
2 0 tw 4 0
4 0ew 6 0
1
.
1 1 1
1
.
1 5 0
1
.
1 7 6
2
.
7 1 5
2
.
7 5 6
2
.
7 1 9
5 9
.
0 8
5 8
.
2 7
5 6

7 5
7
.
0 1
7
.
1 6
9
.
0 0
5
.
1 9
5
.
4 9
7
.
0 5
5 4
.
73
16 8 5
36
.
1 8
6
.
0 5
1 4 4 8
1 2
.
8 0
针 杉 木 林
0 ro 2 0
2 0 ~ 4 0
4 0~ 6 0
0
.
6 9 7
0
.
9 2 0
1 0 8 1
7 6
.
1 5
5 4
.
7 8
4 8

8 8
3
.
5 3
2
.
5 5
2
.
5 4
2 8
.
1 4
1 9
.
1 5
2 4
.
2 7
1 0
.
1 2
1 1
.
3 8
1 或 . 毛1
2

3 89
2
.
6 51
2

5 79
7 5
.
8 1
5 7 7 5
5 6
.
2 8
4 0
.
4 3
2 2
.
0 3
8

7 4
1 5
.
5 0
8
.
1 4
6
.
2 8
2 5
.
4 7
3 0
.
9 2
3 2
.
9 4
12
.
6 4
6

5 8
5

8 5
l一一⋯!⋯l⋯
叶 柳 杉 林
0 ~ 2 0
2 0~ 4 0
40 ~ 6 0
0
.
5 7 9
1 1 2 0
1

1 3 5
林 金钱松林
0 ~ 2 0
2 0 ~ 4 0
4 0 ~ 6 0
0
.
6 2 5
0
.
6 6 4
0
.
8 7 7
2
.
4 8 7
2
.
5 64
2
.
5 9 1
7 4 9 0
7 1
.
1 3
6 6

1 6
2 4

5 3
2 4
.
3 2
17

9 3
1 0
.
2 0
1 0
.
6 9
1 0 18
2 6
.
9 6
2 4
.
9 5
2 9
.
9 1
1 4
.
8 9
1 6
.
1 2
1 0

7 1
25月,亡d”勺⋯户aQ†一了黄山松林 0 ~ 2 02 0~ 4 04 0 ~ 6 0 0
.
5 3 4
0
.
9 3 4
0
.
9 9 9
2 4 81
2 5 98
2

6 32
7 8

0 5
6 4
.
0 9
6 2
.
0 2
1 5

6 5
1 5
.
3 0
1 1
.
2 7
2 5 8 2
3 0
.
7 8
3 0
.
5 8
1 9

0 0
8
.
6 1
1 1

5 2
bOJR”一卜尸急幽“⋯‘.工”U只”1二J工针 阔混交林¹ 0 ~ 2 020 ~ 4 04 0 ~ 6 0 0 . 6 970 . 9 5 21 . 0 98 2 。 5382 . 6 342 . 80 9 7 2 . 5 46 3 。 8 66 0 。 9 1
4户JZ7心乙盛,⋯6‘六舀了; 0 ~ 2 0毛 竹 林 一 2 0一嫂。4 0 ~ 6 0
_
_
_ _ _ _ }
!
o ~ 2 0
荒 草 地 } 2 0 ~ 4 0
{ 4 0 ~ 6 0
0
.
86 7
0
.
8 75
1
. 幻7 7
2
.
58 5
2
.
52 7
2
. 石1 6
6 6
.
7 8
6 5

5 3
5 8
.
2 5
1 2

4 4
1 3
.
7 5
4
.
8 6
1 7
.
5 0 」 2 0 . 1 0
2 2
.
3。 { 1 3
.
8 5
2 7
· ”0 」 5 · 6 5
2 5
·
8 6 ⋯15 ·。。
2 2
.
1 2

14
.
7 3

2 0
.
1 4 { 2 1
.
2 5
口舀一Žb吮甘OU,上⋯73 86内」O口‘纽舟O⋯OkJ‘马5一月二怪O0,‘”Ž⋯月651 . 2 2 91 . 2 7 01 . 3 0 0 2 . 64 02 . 6 8 02 . 7 0 0 5 3 . 4 55 2 . 6 15 1 。 8 5 3 6 。 0 03 3 。 9 53 3 。 1 5
!|
一⋯l!!|JJ
¹ 该类林 分主要 由杉木 、 木荷、 枫香等树种组成 。
2 2 0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3 卷
天 目山不 同森林类型土壤的持水量 , 均
大于非林地土壤。 在各森林类型中 , 其持水
总量的大小和土壤总孔隙度基本上趋于一致
(表 3 、 4 ) , 即 :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 山
顶矮林) 山顶灌丛林 > 落叶阔叶林 (茅栗林 )
> 金钱松林> 黄山松林> 针阔混交林> 毛竹
林 > 常绿阔叶林> 马尾松林> 柳杉林> 杉木
林 > 荒草地 。
(三 ) 天目山森林土城水文生态效 应 的
评价
1
. 天目山不 同森林类型中的 枯 落物现
存量 , 平均值 为1 6 . 4 t/ h a , 它们能有效地 防
止或减轻风雨直接冲击和侵蚀土壤。 在阴雨
(包括暴雨 )天气 , 能吸收和截留一定数量的
降水 , 其有效值平均达 39 . 6 t/ ha 。 而超 越
裹 4 夭 目山森林土城总持水 t
(单位 : t/ ha )
总公集土水林森待森 林 类 型 森林枯 落物
(层 )持水 里
个i亨 绿 阔 n卜林
常绿落叶阔叶 i民交林
落叶阔叶林 (茅栗林 )
山 顶 矮 林
4 9
.
0 7
森林土壤
(矿质层 )
J李 水 徽
3 6 2 2
.
2
4 5 3 当. 2
::
.
:: ⋯:::: . :
33
·
8 2 ⋯4 3 5。· 。
31
.
2 :
}
: 5 2 2
. 。
3 6 2 2
.
2 0
4 5 8 3
.
2 7
4 3 4 9
.
7 6
4 4 7 4
.
6 5
4 3 9 2
.
8 2
4 3
.
6 9
55
.
7 2
4 1
.
1 4
3 1 9 9
,
0
3 1 1 6
.
2
4 3 0 3
.
8
4 0 9 2
.
0
3 5 5 3
.
2 7
3 1 9 9
.
0 0
3 3 5 9
.
8 9
4 3 5 9
.
5
4 1 3 6
.
2 4
车卜阔 }昆 交 林

李巴
4 8
.
3 5
2 5
.
6 5
3 9 4 6
.
2
3 8 1 0
.
9
3 1 6 0
.
9
3 9 9 4
.
5 5
3 8 3 6
.
5 5
3 1 6 0
.
9
竹草毛荒
其饱和持水量的水分 , 就缓慢地渗入到土壤中去 , 很少产生地表逗流 。 在天气干旱或疾风吹
袭时 , 又能减少土壤水分的丧失 , 这种作用在山丘地区更显得重要 。 此外 , 森林枯落物为动
植物、 菌类等的生 一民繁育 , 提供了良好 的环境条件。
2
. 天 目山森林土壤(矿质层 )的蓄水性能 , 受气候 、 地貌 、 母岩 、 生物等多种因素 的 影
响 , 而森林土壤的结构和孔隙度 , 特别是非毛管孔隙的数量 , 是森林土壤保储和调节水分的
重要条件 。 森林土壤 , 特别在 60 c m 以 内的层次中 , 植物根系密布 , 动物洞穴交错 , 有 机质
成分丰富 , 特别在没有或人为干扰不多的天然林中 , 土壤发育 良好 , 团粒结构占有较大比重 ,
其毛管孔隙度平均为46 . 3 % (占总孔隙度的 7 1 . 5 % )。 非毛管孔隙度平均为19 . 6% (占总孔隙
度的28 . 5 % ) 。 这样 , 一方面可以稳定地保证森林生物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大 量 水 分 (毛 管
水 ) , 同时林地上某些时间内过多的降水量 , 可以经由非毛管孔隙不停地下渗到土壤的深层或
岩石的裂缝中或补充到亏 缺的地下水层中去 。 因此 , 森林土壤的蓄水 、 保水和调节逸流的潜
力是极大的团 。
3
. 从表 4 可以计算出 , 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 , 在静态情况下总蓄 水 量 ( 0 ~ 60 c m 土 层
内)的平均谊为3 9 了8 . zs t/ h a (3 9 7 。 sZ m m / h a ), 约 为 西天 目LIJ山顶和LI-J 麓 年 平 均 降 水 量
1 65 1
.
15 m m 的2 4 . 0 9 % 。 在总蓄水量中 , 森林枯落物对降水的截留量仅占总量的 1 . 。% (占
年平均降水量的 2 . 4 纬) , 这些水分在雨过之后大都蒸散消失 。 在矿质层土壤中 , 毛管孔隙持
水量 占总蓄水量的69 . 82 % (占年平均降水量的1 6 . 82 % ), 这部分水分所占 比 例较大 , 而且
在土壤中基本 _ L是稳定的 , 非毛管孔隙持水量 占总蓄水量的29 . 61 % (占年 平 均 降 水 量 的
7
.
13 % )
, 非毛管孔隙对降水的蓄存量总是动态的 , 也是无限量的 。 从这个意义上说 , 天目山
地区绝大部分降水 , 经由森林枯落物(层 )缓缓地渗入到土壤中去 , 除满足森林生物生活的需
要和地表蒸散外 , 其余部分就成为天目山区大小溪流的水源 。
3 期 周重光等 : 天目山森林土壤的水文生态效应 2 2 1
参 考 文 献
仁1 」陈桥 牙 , 19 8 5 , 浙江地理简志 (浙江简志之三 ), 浙江人民出版社。
〔2 〕 叶仲节等 , 1 9 8 6 , 浙江林业 土壤 , 浙江科学技术 出版社 。
〔3 〕〔苏〕何达 夫 , B . A . , 1 9 73 , (陈宝树等译 , 1 9 81 ), 土壤学原理 , 科学出版社 。
〔4 〕南京 大学等 , 1 98 0 , 土壤学基础与 土壤地理学 , 人民教育 出版社 。
〔5 〕〔日〕中野秀章 , 1 9 76 , (李立森译 , 1 9 8 1 ), 森林水文学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6 〕〔日〕林野厅 , 19 72 , (杨 惠民译 , 1 982 ), 森林公益计量调查 , 中国林业科学院科技倩报研究所。
〔7 〕〔美〕阿姆森 , K . A . 1 9了7 , (林伯 群等译 , 1 9 84 ), 森林土坡 : 性质和作用 , 科学出版社 。
【 8 〕〔日〕大政正隆 , 1 9 7 8 , ( 白云庆等译 , 1 9 84 ), 森林学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局 , 1 9 8 8 , 森林 土壤物理分析G B 7 8 3 3 一 7 8 4 4 一 8 7 , 中国标准出版社 。
〔1。〕〔苏〕罗戴 , A . A . 1 95 2 , (巴逢辰等译 , 1 96 2 ), 土集水 , 科学出版社 。
T H E PR E LIMINA R Y !NV E ST !G AT 10 N ON TH E EFFE CT S
OF FOR E ST So lL H YD R O

E COLOG Y !N T IANMU MOUNT AIN
Z h o u Ch o n g g u a n g
Y u Shiju n
C a i X iz h o u
Z h o n g Z h e k e
Sh e n X in z u o
W a n g H u i
(Z he i‘a o g 尸 o r e s tr , R e s e o r e h l 。: t£t“亡e )
A b st r a e t T ia n m u M o u n ta in
,
w ith its Pe a k o v e r 1 5 0 0 m a bo v e s e a le ve l
,
15 t h e s o u re e s a n d w a te r

sh e d o f m a n y s tr e am s o f Y alg t
z e R ive r a n d Q ia n t
-
a n g R iv e r
.
T he r e a re fo u r v e r tiea l fo r既t v e g e ta tio n z o n e s , w h ie h in e lu d e
s e v e n fo re s t tyPe s a t d iffe r e n t a ltit u d e s
,
fr o m t he fo o t to t h e to P o f T ia n m u
M o u n ta in

T h e s e v e n fo re s t tyPes a r e
: e v e rg re e n br oa d

lea f fo re s t
, e v e r g re e n
a n d d e e id u o u s b r o a d

le a f m ix e d fo re s t
,
d e e id u o u s br oa d

lea f fo r e s t
,
hill

t o P
s h r u b a n d d w a r f fo r e s t
, n e e d le a n d br o a d

le a f m ix ed fo r e s t
, a
nd b
a m b o o
g r O V e

T h e e ha ra e te r ist ie s o f 5 0 11 in th e fo re s t tyPe s a r e d iffe re n t
.
T he in v e s ti
-
罗 tio n a n d t e s ts s h o w e d t h a t th e s ta nd in g e r o Ps , e o m Po n e n t , w a te r一h o ld in g
e aPa e it y a n d its Pe re e n ta g e a r e a ll d iffe re n t in th e ir litte r (laye r s )
.
T h e
1itte r P la ys a n im Po rta n t r o le in fo r e s t 5 0 11 hyd r o
一e e o lo g y
.
T h e Phys ica l Pr o
-
P e r tie s o f t he fo r e s t 5 0 11
, s u e h a s sPe e ifie v o lu m e
, sPe e ifie w e ig h t
, n a t u ra l
m o istu re e o n te n t
, e a Pilla r y w a te r
, Po ro s ity
, e t e
. , va r y w ith th e fo res t tyPe s

T h e w a t e r

h o ld in g e aPa e ity o f fo r e s t 5 0 11 15 h ig he r th a n th a t o f n o n

fo r e s t
la n d (s u e h a s g ra s s la n d )
.
T h e d e e id u o u s b r o a d

le a f fo re s t a lw a ys h o ld s m o r e
w a t e r in th e 5 0 11 th a n th e e v e rg re e n n e e d le fo r e s t do e s
.
T h e a b u n da n t a n n u a l P re eP ita t io n o f T ia n m u M o u nt a in fo res t re g io n
,
s a tisfie s th e n e e d s o f t he fo re s t v e g e ta tio n a n d th e e v a Po
一tra ns P ira tio n o f th e
5 0 11 s u r fa e e
.
T he fo re s t 5 0 11 hyd ro

e e o lo g ie a l effe e t in T ia n m u Mo u n ta in 15
e s se n t ia l to th e Pr e s e r v a tio n o f n a t u ra l ba la nc e

K e y w o r d s effee t o f h yd ro
: e eo lo g y : fo r e s t 5 0 11 ; fo r e s t 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