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 STUDY ON NUTRIENT DIAGNOSES OF PHYLLOSTACHYS PUBESCENS

毛竹营养诊断的研究



全 文 :第 2 卷 第 1 期
1 9 8 9 午 2 月
林 业 科 学研 究
FO R邓T R E SE人R( 习
V o l

2 , N o

1
Fe b
. ,
1 马8 9
毛竹 营 养诊 断 的研 究苦
洪顺山 胡炳堂 江业根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
摘要 本文探讨毛竹的叶营养诊断 , 以指导竹林施肥。 研究内容包括叶分析的
正确采样方法 , 用传统的临界值法和近期发展起来的新方法— D R IS 诊断毛竹 肥料试验的营养状态 。 结果表明 :
1
. 毛竹的孕笋中期是采样的最佳时期 , 二年生立竹 中部枝叶是取样的理 想 部
位 ; 一个叶平均样品 至少采 自 5 个单株才能达到分析精度 的要求 。
2
. 不同立竹结构时临界浓度标准有影响 , 每亩立竹2 50 株以上的竹林 , N 、 P浓
度临界值分别为2 . 6 %和O。 13 % , 理想值为2 . 8 %和 O。16 % 。 密度稀疏 或 钧 稍 竹
林 , N 浓度临界值和理 想值 为2 。 9 %和3 。 1 % 。 新竹产量与N 、 P浓度反应相一致。
3
.
D R Is 诊断参数从三年新竹产量大于 3 50 0 k g / 亩的高产群计算 出 来 。 D R IS
诊断使用 N 、 P 、 K 、 Si 四组叶分析资料 , 诊断结果 与临界值法基本一致。 D R IS 法
的好处在于 可 以时 营养平衡状 况和需求顺序作 出钊断。 但是养分相对不足或过量也
可能误诊 。 考虑到森林立地 条件的不均一性 , 应该推荐两种方法同时并用 。
关抽饲 毛竹 ; 叶诊断 , 临界值标准, D R IS
关于林木营养诊断问题 , L eaf 曾作过精辟的论述 [’J , 国内研究报道甚少 , 发展缓慢。最近 ,
范少辉和俞新妥注意到植物营养诊断新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 对杉木苗期的营养诊断进行了
成功的探讨 t Z ; , 但也只局限于盆栽试验 。
传统解释植物分析结果的方法是所谓临界值浓度标准。 七十年代 , B ea uf ils (1 9 7 3 )根据
植物营养 平 衡 吸 收 原 理 提 出 T D R IS (D ia g n o s is a n d R e c o m m end a tio n lnt e g r a t e d
Syst e m )[ ’] , 即综合诊断施肥法 。随后很多学者通过对橡胶 、 甘蔗 、 玉米 、 大豆 、 柑桔等作物
的应用研究【‘卫, 证明D R IS 与临界值浓度标准法诊断结果基本一致 , 而且认为 D R is 优于临界
值法—不仅能诊断限制产量提高的营养元素 , 还能判别其需求顺序 ,较少受取样组织年龄的影响 , 比用临界值法诊断指导施肥获得更高产量。 D R IS 不足之处是在养分相对不足或过 量
情况下D R IS指标的解释遇到困难 。
本研究首先将探讨毛竹叶分析的取样方法问题 , 其次确定毛竹营养诊断临界浓度标准和
D RI S参数 , 最后用田间施肥试验来检验两种诊断方法的应用前景 。
本文予1 9 8 8年 7 月 2 7 日收到 。
. 陆哲 、 吴晓对、 请葛强工程师协助部份植物分析 , 杨组仙工程师和卞尧荣同志协助电算处理 , 特此致谢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2 卷
材 料 和 方 法
提供叶分析的竹林其背境材料与“毛竹配方施肥研究初报” 【‘ ,相同 , 即设计了一个三要素
(N

P

K )和三水平施肥量正交田间施肥试验〔L. (3 )‘〕。 这样的设计 , 形成了由低到高的养
分与产量梯度 , 有利于探求临界值浓度标准和 D R IS 参数 。 同一设计的田间试验方案分别放
在福建省沙县高砂乡和浙江省安吉县山河乡两地进行。 沙县高砂竹林土壤系由长英岩风化形
成 , 富含粗砂 , 土层深厚疏松 , 竹林生长较好 , 每亩立竹25 。株以上 , 胸径平均 9 一 lo c m ,
管理上不实行钩梢 , 叶面积指数较大 , 林下植被稀疏 。 安吉山河竹林立地变化较大 , 土壤由
泥质 、 石灰质页岩风化而成 , 表土层较薄 ; 竹林生长一般 , 每亩立竹20 。一25 。株 , 胸径平均
8 c m 左右 , 管理上 实行强度钩梢 , 只留12 盘左右枝叶 , 叶面积指数较小 , 林下有较 多 的灌
木和杂草。
临界浓度标准用配合抛物线方程求得 [ . 1。
D R IS 概念与指标的计算方法最先由 B e a uf iis (1 9 7 3) 提出 [ , 〕。 该方法认为植物组织中任
何两种元素的浓度比率都有可能成为决定产量的参数 ,这些参数的平均值和偏差(D evi at io 川
分别在高产群 (组 )和低产群(组 )求得 。 高产群的所有参数中与低产群有显著差别的参数就可
作为诊断参数 。 对于某一个待诊断植物组织的 D R IS 指标值 (D 二) , 一般根据下列三个方程计
算出来 :
、,声.了1几,”
J‘、了当·/ A > 一 / A , 时 , 了( X‘A) = 【(带)一 ‘」/‘“· 。‘ c · V · ,当· / A < 一/ A , 时 , ‘( X / A , = 〔‘一 (器)〕/‘。· 。‘ c · V · ,这里 , 了( x/ A )是参数 x/ A的函数 , 即加权变量 , x 和 A 分别为营养元素 x 和 A 的组织 浓
度 , x’ / A’是高产群 (组 )参数x/ A的平均值 , C . V . 是高产群 (组 )参数x/ A 的变异系数 。
计算出每 个重要参数的加权变量之后 , 就可以根据方程 ( 3 )求每个 营 养 元 素 的 D R is
指标。
D
二 = {艺〔I ( x /A ) + f( x / B ) ·一 f( M / x ) 一 f(N / x ) ⋯〕}/ , ( 3 )
此处 , A , B , M , N 等是除 x 之外其他营养元素的浓度 , 龙 是含有营养元素 x 的参数数
目 。 从方程 ( 3 )可知 , D R IS 指标总和为零 , 指标负值表示养分缺乏 , 指标正值表示养分 足
够 。 指标负值越大 , 表示养分严重缺乏 , 指标正值愈大 , 表示养分富足或过量 。
结 果 与讨 论
(一 ) 形晌取样的因案
1
. 取样组 织生长阶段的影响 19 8 2年 , 我们在安吉县双一村试验竹林中固定 9 块 标 准
地 , 从换新叶不久的二年生( 2 度 )竹子上 , 每隔 2 个月取叶样分析N 、 P 、 K 、 C a 、 M g 的浓
度 , 前后经历了一个叶生长周期 。 结果可见 ( 表 1 , 图 1 ) , 短个营养元素浓度在不同的生长
阶段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 , 并呈现 各 自 的 变化规律 。
氮素浓度在一个叶生长周期出现两次高峰 , 第一次在新叶刚 萌 发 的 五 月 份 , 此 时 叶
未充分伸展 , N 素相对集中, 浓度比较大 , 第二次高峰出现在孕笋期 , 持续时间长而稳定 ,
1 期 洪 顺 山 等 : 毛 竹 营 养 诊 断 的 研 究
表 1 毛竹叶中养分生长周期变化
取样 日期 (年 、 月 )
分 浓 度 (% )
} K 」 e : ! M g

N { P【 N } P ! K ⋯ C‘ }
19 8 2
.
7 2

1 4
2
.
4 5
2

4 9
0
.
1 4 9
0

1 4 0
0

1 42
2
.
3 7
1
.
3 2
1
.
0 1
0

3 3
0
.
4 6
0

4 3
0

13
0

13
0

11
198一:⋯孩日⋯一{⋯{
4通吮.2,占,人.上‘工.⋯八U岛Un.n甘41匕行才O甘Ž名”艺心山.山.⋯0‹U六U一U1 9 8 4 . 1 0 。 7 20 . 6 52 。 78
2

9 7
n”O甘臼丹6,白,几人O曰几b.1,”,么
.⋯n0”勺J,舀石O口9口Ž名.扭.⋯.止土,自,一
ƒ零铲侧华令嵘
N 浓度下降也出现两个时期 , 一个是叶片伸
展期 , 叶面积快速增长致使浓度相对稀释 ,
但持续的时间短 , 第二次下降出现在 出笋成
竹阶段 , 其后进入生长小年 , N 浓度一直保
持在比较低的水平直到凋落为止 。
磷的浓度呈现与N 相似的变化趋势 。
钾的浓度的变化规律与N 、 P 变化不 相
同 , 其一 ,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 , 浓度变化起
伏更大 , 其二 , 冬季浓度低 , 夏季浓度高 ,
这种变化规律似乎与光合作用和体内养料的
输送有关 。
,
9 1 1 1 忿 5 丁 9 1 一 l 生 3
( 1 9 82 年 ) ( 19 8 3 年) ( 19 84年 )
图 1 不 同生长阶段叶中养分浓度的变化
7 ( 月)
钙在叶中浓度是随叶子的生长发育逐渐累积加大的 , 至小年n 月份达到高峰, 叶子凋落
之前 , 可能因养分少量转移和淋失之故 , 浓度有所下降。
镁是竹叶养分浓度保持较稳定的元素 , 从新叶初期直至凋落 , 浓度变化很小。
根据L ea f的见解I ’l , 用于诊断的植物组织 , 应该是任何一种营养元素含量稳定并且可以得
到最高浓度的分析结果。 从毛竹叶生长周期各营养元素的变化规律看 , 在毛竹生长大年的n
月至下一年的 3 月 , 即孕笋中期作为采样期较合适 。
2. 立竹年龄的影响 毛竹母竹的留养多数为 1 至 乎度立竹 。 从 2 一 5 度竹叶中养 分 浓
度分析结果显示 (表 2 ) , N 、 P 、 K 浓度在不同竹龄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别 , C a 、 M g 、 Si 在老
龄竹中呈累积趋势。 为了便于相互比较 , 仍需规定供采样的竹龄。 我们认为二年生 ( 2 度 ) 竹
生理上已成熟 , 生命力旺盛 , 处于最佳生殖年龄 , 较能反应竹林生长的营养状况 , 同时 , 2
度立竹竹材尚未成熟 , 还未达到采伐竹龄 , 保留的立竹数量多 , 采样有较多的选择余地 。
3
. 取样部位的影响 如果把毛竹叶层分上中下三层分别取样 , 分析其各层的营养元 素
l8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2 卷
衰 2 不同竹幼叶中养分浓度的变化
(单位。 % )
衰 3 不同取样部位叶中的养分浓度
单位 : (% )
.竺. ” ⋯N ⋯· }· }C· {M : ⋯s !。 :
, 年生 } , · “, ⋯。· , ‘。⋯, · , 3 ⋯。·‘3 , 1, · , ‘“13 ·。7‘ 年 生 { 2 ·“0 }”·‘3 6⋯1 ·’2 }。·’8 0}“· ’2 6}“· 3 0“ 年 生 . 2 ·“8 ⋯“· 1 2 , 1’·“2 }”·‘6 ,}“· ‘6 4}”·了7
_ _ 8 年 生 “· 8 2 {”· 1 4 3 11 · 2 6 {o · 2 1 1}0 · 1 6 3日· 1 6
取样部位 M g 5 10 孟
0
.
1 4 7
0
.
1 4 7
0
.
1 4 0
0
.
4 05
0
.
16 6
0

13 4
0

1 4 4
0
.
11 0
0
.
11 6
5
.
8 1
4
.
0 4
4
.
3 4
K一注洲暇d
一0.1叼l ., .一
Ž口O曰月,,人一匕0Ž幼月,已曰⋯0.1叼l自08.1O口即曰‘
匕曰l一阵匡
部上下中
浓度 , 就会发现各层之间养分浓度存在一定的
差别 (表 3 ) 。 表 3 是立竹结构比较合理的竹林
的分析结果 。N 、 P 浓度在下层叶偏低 , K 在 上
层叶偏低 , C a 、 M g 、 Si 在上层叶偏高 , 因 此
竹冠中层叶片 ( 自下而上第 10 档枝条着 生 的叶
子) 比较能反应整个植株的养分状况 , 可视为合
适 的采样部位 。以 上只能作为一般的指导原则 ,
有时还得根据分析的具体研究 目的和对象。 例
如下层叶子常常对K 素的丰缺反应更灵敏 【’] ,
在单独研究 K 素营养状况时 , 下层叶可能是合
适的采样部位。
4
. 个体 变异的影响 如果在同一块标 准
地内按同一标准取样 , 个体之间同一营养元素
的浓度仍然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表 4 ) 。 其中以
N 素浓度变异 较 小 , P 、 Si 元 素 居 中 , K 、
Ca

M g 浓度变动幅度较大 。 按现行植物分析
实验室允许误差范围标准 t. J的要求 , 作N 、 P 、
衰 4
不同个休间叶中养分浓度的位异
单位 : ( % )
1二比Jt口‘US口,ŽU
‘,
g
nO曰
8
.月
巨匡件反陈瓜l‘ {,
·
3“
}
。· “‘
2 ⋯“· 5 , 1“ · , , 7
3
{
2 “2 】“· , ‘7
4
1
2
· “8
}
“· , 5 9
5
{
2
·
3 0
}
“ · , 2 ,
6 ⋯“· 8 2 }。·” 6
7 ⋯2 · 5 5 }”· , 2 ,
8
{
2
·
4 7
}
”· ’‘5
竺 {’· 5 7 }。· 1 2 。
1 2
·
5 2 } ”
·
1 0 7
平 均《、 ) ⋯2 · 5 3 {。· 1 2 3
标准差 ( s ) {。
.
1 。7 1。
. 。1 0 3
单 株 相 对 l }误 差 ‘% , !“二 {‘,
·
6
。株平均值 } }相 对 误 差 } 2 . 6 } 5 . 2
(% ) } }
0
.
8 2 Q
0
.
8 8 5
0
.
7 7 8
0

9 3 6
0
.
8 9 0
0
.
7 6 8
0
.
5 8 2
0
.
8 8 3
1
.
2 2 1
1
.
3 7 7
0
.
2 2 4
0
.
3 0 1
0
.
2 5 5
0
.
4 2 0
0
.
35 9
0
.
38 9
0
.
4 2 7
0
.
3 2 2
0
.
15 0
0
.
29 4
0
.
20 7
0
.
1 03
0
.
13 3
0
.
15 0
0

16 7
0

12 0
。. , 1 ;
:
o
o
·
1 4 7 } 5
·
0 8
l0.vs

]ls.00
.
2 2 9 0
.
0 88 7 }0
.
0 37 1
小“本Ž一
{
}2 5
· 。
1 1 一 、1 2 一 ⋯1 1一 ⋯。一
K

C a

M g

Si 全 量分析的样品 , 至少需要采自 5 株竹的叶构成混合样 , 才能把误差控制
在允许范围之内。 对于个别营养元素的单独诊断 , 取样株数可以根据其变异情况适当调整 ,
以便提高诊断精度 。
(二 ) 临界位法诊断
1
. 临界位浓度标准 表 5 是19 8 5一 1 9 8 7年三年新竹累计产量与叶中N 、 P、 K 、 Si 浓度
的抛物线回归方程 , F 检验显示 , 只有沙县高砂试验竹林叶中N 、 P 浓度和安吉山河竹林叶 中
N 浓度与新竹产量呈显著相关 。 这三个方程可以用来求最高理论产量相应的最适养分浓度和
临界值 ( 表 6 ) 。 方程的极值相应的养分浓度即为最适值 , 最高产量的90 %相应的养分浓度为
临界值 tv, ’] 。 由此求得沙县高砂竹林叶中N 临界值 为 2 . 6 % , 最适 值 2 . 8 % , P 的 临 界 值
0
.
13 %
, 最适值0 . 16 % 。 安吉山河竹林N 的临界值为2 . 9 % , 最适值3 . 1 % 。 两地竹林 N 浓
度标准存在一定差别 , 其原因可能与叶面积指数有关。 安吉竹林经营方式 习惯实行钩梢 , 一
般约保留12 盘枝叶 , 大半竹叶被除去 , 林内叶层比较稀疏 , N 临界值浓度的提高可能是生理
上对外界条件的适应性变化。
1 期 洪 顺 山 等 : 毛 竹 营 养 诊 断 的 研 究 1 9
表 5 叶中 N 、 P 、 K 、 si 浓度与断竹产盆的撇物线回归关系
沙 县 高 砂 ( n 二 2 0)
回 程 值回 。 , 祝 } F 值归 方
梦= 一 2 8 . 45 + 2 2 . 5 6 义N 一 3 . 9 3 0 义 2 夕
g = 一 1 7 . 89 + 2 8 7 . 7 7 x P 一 9 2 5 . 2 6 x 2 P
g = 1
. 弓9 7 + 2 . 4 9 6 % K 一 心. 6 8 7 9 戈 Z K
夕= 5 . 3 3 3 一 0 . 8 4 64 , 5 1 + 0 . 0 6 5 2 x 2s i
F 二 3
. “ ,
F = 1 0
.
6 7
. 申
F = 1 1 4
F 二 2
.
7 5
F 。 巴 3 5 9
F 。{:: = 6 . 1 1
安 吉 山 河 ( t 二 4心)
夕二 一 3 2 . 86 + 2 2 . 5 3 x N 一 3 . 5 9 0劣 z ,
g = 一 0 . 8 2 6 5 + 4 1 . 2 3劣 P 一 13 3 . 7 6 x 2 P
双 = 0 . 6 5 7 0 + 2 . 6 9 1 劣K 一 0 . 9 5 1 x 2K
夕 = 5 . 2 5 3 一 o . 3 7 6 5 x s 土+ 0 . 0 3 2 8 劣 2 9 土
F 二 3
.
8 1.
F 二 O

4 2
F 二 1
.
4 8
F 二 0
.
8 0
F 0
.
0 5
F 0
.
0 1
二 3 . 2 5
= 5
.
2 3
表 6 N 、 P 浓度标准 单位 : (% 》
营 养 元 素 临 界 值
N (非钩梢竹)
N (钩 梢 竹)
2

6
2

9
J .
_ ” 某 0 。 1 3 1 0 · 1 6. . n 侧- - - ~一‘- - - - - 一一
表 5 的回归方程在图 2 表达得更清楚 。 安
吉山河竹林叶中P 浓度及两地的K 浓度的改变
虽对新竹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 但是F 检验
都不显著 。 这些情况说明安吉竹林土壤 P 、 K
含量和沙县竹林含K 量比较丰富 , 施肥没有显
著改变竹株的养分供应状 况。 在这种情况下 ,
通过 田间施肥处理求临界值浓度标准是不可能
的 , 需要另找缺素土壤 , 补充 P 、 K 的临界值标准。
石 沙县高砂 沙县高砂
刁3(扭、润†暇礼幻案
2

2 2

4 2
.
6 2

8 3

0
叶 中含N 浓度( % )
g 二 一 2 8 . 4 5 + 2 2 . 5 6 义 一 3 . 9 3 Ox 2
n 二 2 0 F = 3
.
6 6 .
0

1 0 0

1 1 0

1 2 0

1 3 0

1 4 0

15 0

16
叶 中含 P 浓度 ( % 》
g = 一 1 7 . 名9 + 2 8 7 . 8 x 一 9 2 5 . 3 x 2
” = 2 0 F 二 1 0
.
6 7二
一节厂古气乍丫犷艺芯育
叶 中含K 浓度 ( % )
夕“ 1 . 4 9 7 + 2 . 4 9 6 x 一 0 . 6 8 7 9劣之
” 二 2 0 F = 1
.
1 4
安吉山河 安吉山河 安 一吉:与河
(妞以川代耸鉴
一‘一一 一- ~ ~ - 创4 ~ ~ - - ~ ‘ , ~ ~ 州~ ~ ‘‘~ ~ ~ ~ ~ 公~ ~ ~
11!
we.,e‘
”OJ吸,口门‘
1 0 0 . 1 1 0
. 飞2 0 . 1 3 0 . 1 4 0 _ 1 5 0 . 1 6 。 8 0 . 9 1 。 0 1 。 1 1 。 2
叶中含N 浓度 ( % )
V = 一 3 2 。 8 6 + 2 2 . 53 劣 一 3 . 5 9 0 x
n 二 4 0 尸 = 3 . 8 1专
叶中含P 浓度 ( % )
y = 一 0 . 82 6 5 + 4 1 . 2 3 劣 一 13 3 . 8x
” = 4 0 F ‘ 0
.
42 4
叶中含K 浓度 ( % )
g = 0
.
6 5 7 0 + 2
.
6 9 l x 一 0 . 9 5 10 x 2
n = 4 0 F = 1
.
4 8
田 2 毛竹新竹产 t 与叶中N 、 P , K浓度的关系
念0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2 卷
2
. 诊断精度 沙县高砂的施肥处理叶分析数据比较精确地反应施肥后的产 量 变 化 (表
7 )
。 未经施肥叶中N 浓度 为2 . 30 % , 三年累计亩产新竹1 . 54 t ; 每 亩 年 施 4 . 6 k g N , 叶
中N 上升到2 . 45 % , 亩产新竹量上升到3 . 09 t , 每亩年施 N 6 . 9 k g , 叶中N 浓度达2 . 68 % ,
超过临界值标准 , 新竹亩产量又 上升到4 . 17 t 。 施肥量继续增加 , N 浓 度 下 降 , 新竹产量
也滑下来 , 说明新竹产量的增加或下降与叶中N 浓度同步增减 , 反应产量的改变与N 浓度变
化的一致性 。
裹 7 l擂 界 值 标 准 诊 断
施 肥 水 平 (k g /亩 ) 浓 度 . (% ) 相 应 产 t ( t /亩》
P : 0 5 K : O K 一 N } P : 0 , K : O
分一
|理处
高 砂
月,.OR甘二57
月吸,d
.⋯.上,口曰丹舀IC K :1 01 ,2 .
4

3

2
6

4
9
.
6
2
.
3 O D
2
.
4 5 L
2
.
6 8 日
2
.
5 3 L
0
.
l l D
0
.
1 2 L
0
.
1 3 5
0
.
1 3 5
1

0 0
1

0 8
0
.
9 3
1
.
2 7
:::
: ;;
1
.
5 4
3
.
4 3
3

6 8
3
.
7 0

门户勺‘一砚匕d舟On‘,口曰匕
.⋯.五2,布月‘口Ž3户n,UJ月目」.⋯.12内‘2目了2.12n匕几‘匕J.唱.⋯‘.一品,‘,自1五O曰己J工ŽO”晓SQ叨.⋯的盯”“”nUŽUL,952月,巴Jl勺, .一三‘112
,
75 L
2
.
9 0月
2
.
9 6 5
3
.
00 5
卜月一
一一l川”“01dZ一
D— 缺乏 , L— 偏低 , 5— 足够 。
不 同水平的磷肥处理同样引起叶中磷浓度和新竹产量的同步变化 。 不施磷肥 , 叶中P浓
度为。. n % , 低于临界值 ; 每亩年施磷 (P : 0 5 )1 . 4 k g , 叶中磷浓度上升为 0 . 12 % , 每亩年
施磷(Pz o 。) 2 . 8 k g , 叶 中P 浓度正好等于临界值 。 再增加磷肥用量 , 叶中磷浓度维持不变 ,
恰与新竹产量变化相一致 。
在安吉 , 竹林未经施肥处理时叶中N 浓度 为2 . 75 % , 低于临 界 值 (2 . 90 % ) , 每亩年施
N 4
.
6 k g 时 , 叶中 N 浓度达到临界水平 , 继续增加用 N 址 , 叶中N 浓度相应有所提高 , 但提
高的幅度较小 。 产量反应符合肥效递减规律 , 即叶中养分浓度低于临界浓度时 , 施肥的增产
效果明显 , 过 了临界位 , 肥效递增减弱 。 看来 , 临界值是最重要的诊断指标 。
(三 ) D R I S诊断
1
. 诊断参数 我们把沙县高砂配方施肥和有机肥试验的2 块标准地所获得结 果 资料用
来求诊断参数 , 以三年亩产 3 5 0 k g 新竹为界区分高产组与低产组 , 高产组含10 块标地 , 平
均产量4 . 38 t /亩 ; 低产组含12 块标准地 , 平均产量2 . 79 t / 亩。 迄今 , 一般认 为 可能障碍
毛竹生长的营养元素有 N 、 P 、 K 、 Si 四种 , 所 以暂用这四 种元素的叶分析浓度来求诊断 参
数 。 从养分的平均浓度看 (表 8 ) , 高产组 N 、 P浓度略高于临界浓度值 , 低于最适值 , 处于
理想浓度范围之内。 低产组 N 、 P平均浓度低于临界位 。 二组的钾浓度几乎相同 , 而高产组
的Si 浓度却比低产组低 。
1 期 洪 顺 山 等 : 毛 竹 营 养 诊 断 的 研 究 含i
表 8 用于计算参教的新竹产最及叶中养分浓度川班
注 : 表内竹杆产量为 1 9 8 5一1 9 87 年三年累计 。
按照 B e auf iis 方法求得用于计算 D R IS 指
标的参数列于表 9 。
2
. 施肥处理的D R IS 诊断 用表 9 的参数
对 1 9 8 4一 1 9 8 7年的配方施肥的 N 、 P、 K 、 5 1营
养状态所作的D R is 处理结果 (表 1 0) 表明 : 第
一 , 沙县高砂竹林严重缺 N 、P , 而K 、 Si 营养
富足 , 安吉山河竹林轻度缺 N 、 P 、 K , 而Si 素
营养充足 。 未经施肥处理的竹林 , 两地竹林新
裹 , 用于计算 D R Is 指标的参数
养分浓度比率 平 均 值 ⋯标 准 差⋯变异系 ,
.,民J应1Ž口通”51匕7.⋯‘上”Ž,口几b,幼32N / KK / P:5 10 : / N
5 10 2 / P
2
.
7 5 4
8
.
0 1 8
1
.
0 8 9
2 2
.
3 0
0

8 6 6
2
.
45 0
0

30 0
5

96 0
竹产量相差无几 , 都 在 1 . 5 t 左右 。 经用不同水平 N 、 P 、 K 处理之后 , 沙县高砂竹林 9 个
施肥处理有 7 个处理改变了严重缺 N 、 P状态 , 而安吉山河竹林也有 7 个处理改变了轻度缺
N

P 状态 , D R IS 指标向理想值 ( O )靠近 , 与临界值法诊断 基本一致 。 第二 , D R Is 诊 断
表明 , 高砂竹林绝大多数施肥处理的K 的 D R is 指标呈正值 , 指明其K 素营养状况良好。 而
山河竹林所有施肥处理的K 的 D R IS 指标呈负值 , 指明存在严重障碍因素妨碍竹株对 K 肥的
吸收利用 。我们认为这个障碍因素与土壤性质有关 , 由于山河土壤母质系 由石灰质页岩风化而
成 , 土壤含钙丰富 , 从叶分析发现 , 山河竹叶中C a平均浓度为0 . 79 % , 而高砂竹林叶中Ca 的
平均浓度为。. 20 % , 前者比后者 C a 的浓度高出 4 倍 , 可能是 C a 与K 的拮抗作用 [vJ 障 碍着
山河竹林对 K 肥 的正常吸收利用 , 这一点从表10 中比较两地叶中钾的绝对浓度也可以得到启
示 。 第三 , D R Is 诊断表明 , 两地竹林绝大部分处理 Si 的D R I S指标呈正值 , 但是高砂有两个
处理Si 的诊断指标出现负值 , 这两个处理新竹产量达到最高值 , 说明两地竹林Si 素营养普 遍
富足 , 只有在特别高产情况出现缺5 1迹象。 这个问题我们将通过田间试验进 一 步 验 证 。 第
四 , D R I S 诊断指明了养分的需求顺序 , 高砂竹林不管施肥或不施肥 , 主要限制产量的因素
2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2 卷
大多数是N 、 P 营养 , 只是程度上发生变化。 安吉山河竹 林就有些不同 , 施肥前N 、 P 是主
要限制因素 , 施肥后 K 转化为主要限制因素。
裹10 施 肥 处 理 的 D R Is 诊 断
沙 县 高 砂
杆t竹产N 一P 2 0 5一K ZO
(k g / 亩 )
N D R IS 指 标
(% )
P
(% )
K
(% )
5 10 :
(% ) N K } 5 10
:
{ (t/亩 )
处理号
‘弓口舀勺, .Ž勺几甘,人自U
.⋯,占U门舀自je K }
。 一 。 -
4
.
C 一 1
.
4

3
.
2
4
.
C 一 2
.
8 一 6 . 4
4
.
6 一 4
.
2 一 9
.
6
6
.
9 一 1
.
4 一 6
.
4
6
.
9 一 2 . 8 一 9 . 6
6
.
9 一 4
.
2 一 3 . 2
9
.
2 一 1
.
4 一 9
.
6
9
.
2 一 2
.
8 一 3
.
2
9
.
2 一 4 . 2 一 6 . 4
2
.
30 1 D
2
.
4 1O D
2
.
5 62 L
2
.
3 6 7 D
2
.
9 13 日
2
,
6 4 7 ,
2
.
4 8 7 L
2
.
5 4 7 1
2
.
5 4 2 L
2
.
5 1 4 L
0
.
1 0 8 D
0
.
1 1 2 D
0
.
1 2 1 L
0
.
1 2 5 L
0
.
1 2 O L
0
.
1 4 0 日
0
.
1 4 3 5
0
.
1 1 4 D
0
.
1 18 L
0
.
1 2 0 L
0
.
9 9 6
0
.
9 4 4
0
.
9 6 6
1
.
4 5 3
1 17 8
1
.
3 2 5
1
.
3 1 5
1
.
0 2 2
0
.
9 4 9
0
.
6 6 0
3
.
9 6 2
4
.
3 6 4
2
.
3 1 5
4
.
7 8 9
2
.
5 8 6
2
.
73 3
2
.
7 45
2
.
9 5 3
2
.
7 0 4
4
.
05 0
一 1 4
一 13
一 4
一 2 7
一 6
~ 5
一 7
一 3
0
一 3
一 1 5
一 1 5
3
一 2 1
一 3
0
1
一 5
一 1
~ 2
6
2
1
1 8
5
9
1 0
4
1
一 1 4
,曰3
3

7 1
.‘臼九U月‘自匕.几.勺,.呻‘,
.⋯月,,.目d
内J一b. .人O甘,口‘毛n月n.2., 1
安 山 河吉
1
.
6 7
2
.
0 8
2

3 1
2 28
2
.
4 2
2
.
18
2

3 1
2
.
6 0
2
.
2 7
2
.
4 0
九J工‘.矛.二,山二曰胜自0”,人,‘.几工,几C K 一 4 一 6 一 3
一 1 1
一 8
一 1 2
一 1 0
一 3
一 9
一 ‘
一 5
一 1 0
.马,l几J,曰份工

0 一 0 一 0
4
.
6 一 1
.
4 一 3
.
2
4
.
6 一 2
.
8 ~ 6
.
4
心. 6 一 4 , 2 一 9 . 6
6
.
9 一 1
.
4 一 6 . 4
6
.
9 一 2
,
8 一 9
.
6
6
.
9 一 4
.
2 一 3 . 2
9
.
2 一 1 . 4 一 9 . 6
9
.
2 一 2
.
8 一 3
.
2
9
.
2 一 4
.
2 一 6 . 4
2
.
7 5 4 L
2
.
8 78 只
2
.
88 0闷
2
.
9 4 99
2
.
9 11‘
3
.
0 0 1 9
2
.
9 7 6 月
3
.
0 4 2 5
2
.
9 9 05
2

9 7 15
0
.
1 2 3
0
.
1 4 0
0
.
1 4 0
0
.
1 4 6
0
.
1 3 0
0
.
14 9
0
.
1 4 5
0

1 3 7
0

1 4 6
0

14 9
注 : D—表示养分缺乏 , L— 偏低 , S—
0
.
9 10
0
.
8 1 1
0
.
8 76
0
.
8 13
0 80 9
1
,
0 5 0
0

8 8 3
0
.
9 74
0
.
9 7 1
0
.
8 6 1
足够。
3
.
9 0 6
3
.
5 4 8
3
.
7 5 0
5
.
0 5 7
3
.
9 9 2
4
.
3 1 3
3
.
8 6 4
3
.
7 3 0
3
.
7 7 8
4

15 8

;
一 5
一 2
一 1
.廿8
上述结果衷明 , D R IS 诊断比临界值法诊断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 。 但是D R I S指标是相对
的 , 它没有某一营养元素浓度的具体指标 , 只表达营养元素之间相对平衡状态 , 这种平衡可
能是高水平的营养平衡 , 也可能是低水平的营养平衡 , 这在我们的研究结果中(表1 0) 同样有
所体现 。 例如 , 沙县高砂的对照处理和处理 1 , 安吉 山河的对照和处理 5 , D R IS指标都极为
相似 , 而产量水平却大不相同 。 有的研究者也曾经指出过这个问题 [毛] 。 因此 , D R IS 诊断 还
得小心谨慎 , 最好与临界值浓度法并用 , 以提高确诊率 。
结 论
1
. 毛竹叶中N 、 P 、K 、 C a 、 M g 浓度在一个叶生长周期过程中变化规律很不相同 , N 、 P
浓度有两个高峰期 , 即新叶初期和大年孕笋期 。 K 的浓度夏季高、 冬季低 。 C a 的浓度 随 叶
的生 一决而逐渐累积 。 M g 的浓度 比较稳定 。 叶诊断最适当采样期在大年孕笋中期 , 适当的采
样部位为叶层巾部 ; 根据实验室分析精度的要求 , 每个叶样至少采自 5 株立竹。
1 期 洪 顺 山 等 : 毛 竹 营 养 诊 断 的 研 究 2 3
2
. 立竹密度大的不钩梢竹林 , 叶诊断的N 、 P 临界值浓度标准分别为2 . 6 %和0 . 13 % 多
最适浓度为2 . 8 %和O。 16 % 。 钩梢竹林和密度稀的不钩梢竹林 N 的临界值浓度 为2 . 9 % , 最
适浓度为 3 . 1 % 。
3
.
D R IS诊断与临界值法诊断结果基本一致 。 D R IS 更清楚地表达养分的需求顺序 , 较少
受地理区域和立竹结构的影响 。 但是在某些养分相对不足或过量时 , D R IS 法可能出现误诊 ,
这种情况在 林木营养诊断中更值得注意 , 建议两种诊断方法并用以提高确诊率 。
参 考 文 献
〔1 1 Lea f , A . L . , 1 9 7 3 , 植物 分析作为 森林施肥的指导 , 土坡侧定与植物分析 , 农业出版社 , 2 78 一 2 9 60
〔2 〕 范少辉等 , 1 9 86 , 衫木苗期撼素营养诊断的研究 , 福 建林学院学报 , 6 (2 ) : 1 一 9 。
[ 3 1 B e a u fils
,
E
.
R
. ,
z , 7 3
,
D ia g n o s is a n d r e e o m m e n d a t io n in t e g r a te d s y s te m (D R IS )
.
A g e n e ra l
s e h e m e fo r e x P e r im e n t a tio n a n d e a lib r a t !o n b a s e d o n P r in e iPle s d e v e lo P e d fr o m re se a re h
in p la n t n u t r it io n
,
5 0 11 S e i
.
B u ll
.
N o
.
z
,
U n i丫
.
o f N a t a l
,
5
.
A fr ic a
.
〔吐〕 Be v e r ly , R . B . e t a l . , 1 0 8 4 , N u tr ie n t d ia g n o s is o f “ V a le n e ia " o ra n g e s b y D R IS , J . A m e r .
S o e
.
H o r t
.
S e i
. ,
1 0 9 (5 )
:
6 4 9一 6 5 4 .
〔5 〕洪顺 山 , 19 87 , 毛竹配方施肥研究初报 , 竹子 研究汇刊 , 6 (1 ) : 35 一 41 。
〔6 1 罗汝英 , 19 8 3 , 森林土壤学 , 科学 出版社 , 1 4 9一15 0 。
〔7 〕M u ns o n , R . D . , 1 97 3 , 植物 分析的原理和实施 , 土集测定与植物分析 , 农业 出版社 , 145 一16 0
〔8 〕南京农学院 , 1 9 80 , 土壤农化分析 , 农业 出版社 , 12 一 13 。
A ST U D Y O N N UT R IE NT D IAG NOSES
O F 尸H y LL O S T A CH YS 尸U B E S C E N S
H o n g S hu ns h a n H u B in g ta n g Jia n g Y e g e n
一T h e 刀e ‘e a r e h I o s titu ie o j s ”b tr o 一‘e a l F o r e s tr夕 C A F )
A b , tra ct T he Prese n t st u d y w a s e ond uc ted t
o se k the d ia g n o ses o f b am b o o
n u tr ie n 七 s ta te 5 0 a s to g u ide it s fe r tiliz a t io n 。 R ese a re h e o n te址5 inc lu de d
rne th o d s o f t is u e s a m Plin g fo r fo lia邵 a n a ly s is , and e v a lu a tio n o f n u t r ien t
st 吐us o f fle ld b a m b o o fe r tiliz e r e x Per im e n ts b y th e tr a d it io n a l er itie a l v alu e
m e t h o d a nd D R IS m
e tho d w hieh h a s be e n de v elo Pe d rec elit ly

T he r朗u 卜5 a re a s f0 llo w S :
1
.
T IS
u e sa m Ples u se d fo r fo lia邵 d ia g n o se s sh o u ld b e e o lle e ted d u r in g
the m id d le o f sh o o tin g st a g e
, a n d fr o m th e m ed ian b r anc h es o f e r o w n w ith
2

ye a r a邵 b a m b o o t re e s . In o rd e r t o re Pre se nt the n t r ic nt e o t e址 o f P la n ts ,
5 s in g le b a m b o o s
, a t le a st
,
w e r e n e ede d t o be e o lle e ted fo r a m e a n sa m Ple

·
2
.
C r itie a l v a lu e sta nd
a r d s w e r e a ffe e te d b y th e st r u c tu r e o f s ta nd i
n g
b a m b o o s
.
A s st a nd i
n g b am b o o s had m
o r e t h a n 2 5 0 e u lm s p e r m u (l / 1 5 ha )
,
N
,
P e r it ie a l v a lu es w e r e r e sPe e tiv ely 2
.
6 % atd 0
.
1 3 % ; o Pt im u m v alu e s
w e r e Z

8 % and 0
.
1 6 ;‘. W ith sPa r , sta nd in g ba m b o o tr e e s , o r o f w hieh
之4
to P Pa r ts o f e ro w n
b e a litt le hig h u P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2 卷
w e r e e u t o ff
,
N e r itie a l a n d o Ptjm u m v a lu e s a PPe a red to
to 2
.
9 % a n d 3
.
1 %
.
T h e o u t p u t r e s p o n se s o f n e w e u lms
,
a e e u m u la t in g in 3 y e a rs
, a g r e e d w it h N
,
P e o n e e n tr a t io n le v e is
.
3
,
D R IS r e fe r e n e e v a lu es w e r e o b ta in e d fr o m t h e hig h

yie ld P o P ula tio n
o f fe r t iliz e r e x Pe r irn e n ts (y ie ld 3 5 0 0 k g Pe r m u )
.
D R IS m e t h o d w a s e v a lu a t e d
u tiliz in g 4 d a ta se ts o f N
,
P
,
K
,
5 1
.
In g e n e ra l
,
w h e re th e e ritie a l v a lu e
m e th o d m a d e a d ia g n o s is
,
it a gr e e d w i th D R IS
.
D R IS h a d a d v a n t a g e o v e r
th e e r itie a l v a lu e m e th o d to ase 哭 t h e s ta tu s o f n u tr ie n t b a la n ce o f Pla n t a n d
n u tr ie n t o r d e r o f r e q u irem e n t
.
B u t in c o rr e e t d ia g n o se s m ig h t o e e u r a s
n u tr ie n ts w e re r e la tiv e in s u ffie en e ie s o r e x e ese
s
.
C o n sid e r in g th e v a r iet y o f
fo r es t site s
,
b o th th e a bo v e m e th o ds sh o u ld be rec o m m e n d ed to邵the r fo r
n吐 r ie n t d ia g n o se s in b a m b o o fo r est s .
K e y w o r d s Ph , ll
o s ra ch夕s p赵吞es c 。凡s : fo lia g e d ia g n o s is ; e r it ie a l v a lue s ta nd a r d ;
D R IS
中国林科院举行首次青年优秀科学论文评选
为庆祝建院姗周年 , 繁荣林业科学研究 , 发现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 我院于1 98 8年 8 月开
始举行首次青年优秀科学论文评选 。 各所 (局 )推荐了2 篇优秀论文 。 院科研处送请我院颇有
造诣的 6 名专家预审 , 从中挑选出1 篇 , 在建院姗周年庆祝活动期间向以刘于鹤院长为主任
委员的19 名评审委员会宣读 。 经过答辩 , 最后评选出下列青年优秀科学论文 。
一等奖两名 :
林业处在转折点 (经济所 尹润生等 )
漂自胶贮存性质的研究 (二报 )( 林化所 哈成勇)
二等奖三名 :
杨尺镬核型多角休病毒理化特性研究 及其在病毒杀虫剂中的应用 (林研所 于在林)
资源信息系统中数字地形模型子系统 的建立 (资源信息所 鞠洪波)
干燥过程中木材温度变化规律以及与含水率关系研究 (木材所 郭焰明)
三等奖七名 :
外生菌根真菌同立枯丝核菌重寄生关系研究(林研所 赵志鹏)
刨花板垂直平面压缩流变性能研究 (二报 )( 木材所 许 伟)
极酸自动氧化产物及氧化过程的研究 (林化所 王 涛 )
高压液相色谱法分析氨基酸 (分析中心 刘惠文 )
江西大岗山丘陵区杉木人工林的生产力研究 (林研所 惠刚盈 )
修订 “中图法 ” 、 “资料法”林业类目的意见(情报所 周吉仲 )
余甘子结果母枝特性研究 (亚林所 姚小华等)
院对获奖优秀论文作者颁发了奖金和奖状 , 各所 (局 )对推荐到院的优秀论文作者给予了
纪念品 , 获奖论文将在院刊《林业科学研究》_卜陆续登载。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洽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