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4 卷 第 2 期
1 9 9 1 年 4 月
林业 科学研 究
FO R E S T R E S EA R C H
V o l
。
4
,
N o
。
2
A Pr
。 ,
1 9 9 1
川东华山松死亡原因探讨 1 . 病害 ·
陈守常 彭旭东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张锡津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摘典 本文介绍华山松枯死和侵染性病害的关系。 经43 批 , 3 3 53块病组织的分离培养 , 菌落
出现率仅为1 0 . 2 %~ 1 3 . 2 % , 将分离到的真菌进行人工接种和模拟自然接种均未获成 功。 检 查
林间落地针叶 , 病斑处不产生子实体 , 林间也捕捉不到病原真菌抱子 。在病区喷施 1 : 1 : 10 。波尔多
液 、 缩节安 、 高脂膜等农药 , 针叶基部变黄 出现率均在98 %以上 。 实验结果表明 : 针叶基部变黄
后期脱落不属于侵染性病害所致。
关锐词 华山松 , 侵染性病害
四川东部华山松林出现大面积枯死 , 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 为了弄清其确切原因, 在
测定大气降水、 土壤酸度和喷洒稀硫酸模拟酸雨试验I‘1的同时 , 对与侵染性病害的关系进行
了研究。
1 试材与方法
1
.
1 病症砚案
观察点设在四川省巫山县梨子坪林场 。 在海拔1 870 m 华山松重病林分 内 , 从 1 98 7年 5
月 S H至 8 月24 日, 每隔 4 夭, 随机选取发病植株上和落地的针叶 , 观察病针基部淡黄色病
部上产生病症状况和数量 , 并进行镜检 。
1
。
2 分离培养
1 98 7年 5 月至1 9 8 8年12 月 , 连续选取病针和落地针叶的病部进行分离培养 , 选用的培养
基有 PD A , PSA , 查氏培养基 , PD A + 10 %华山松针汁培 养 基 , PSA + 微 量 Fe 、 M g 、
Cu 培养基 , 面粉培养基 (面粉2 0 9 、 琼脂1 7 9 、 蒸馏水1 0 0 0 m l) , S a b o u r a u d 培 养 基 (膝
1 5 9
、甘油 5 9 、葡萄糖 2 0 9 、琼脂2 0 9 、 蒸馏水(1 0 0 0 m l)和 R a d ie ie o la 培养基 (蔗糖1 0 9 、
磷酸一氢钾 1 9 、 琼脂2 0 9 、 蒸馏水 1 0 0 0 m l) 。
病部组织块经。。1 %升汞水常规消毒后 , 接入上述培养基 , 室温或25 ℃培养 4 天后 , 记
录菌落出现百分率 。
1
。
3 接种试验
(1 ) 1 9 8 7~ 1 9 8 8年在发病林区 , 以接种针刺伤健针叶基部和刀片划破新梢基部 , 将分离获
得的菌丝贴接伤 口 , 湿棉球包扎。 设湿棉球包扎对照组 。 发病后期检查 , 统计发病针叶, ‘
本文于 1 98 9年 7 月 3 日收到 。
* 潘世学 , 李君林同志参加部分工作
20 8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4 卷
(2 ) 1 9 8 7年 5 月26 H和 7 月 7 日 , 将采自巫 山县梨子坪林场的华山松落地病针叶带回北
京 , 放在经 p H 3 . 5 、 4 . 5 、 5 . 5稀硫酸和自来水喷雾处理20 o h 的八年生华山松的树 冠 和 地
面上 , 模拟自然接种 , 每组 12 株共48 株 , 9 月26 日检查结果。
(3 ) 1 9 8 8年 6 月2 日, 以 1 9 8 7年病针叶上分离到的两种真菌抱子在北京对健康的华山松
进行喷雾接种 , 塑料薄膜保湿 , 每种处理 3 0 0 个针叶束 , n 月 5 日调查结果。
1. 4 喷药试脸
从发病前期( 5 月23 日) , 直至发病初期 ( 7 月 5 日) , 每隔10 ~ 15 天 , 对植株针叶喷洒保
护药剂高脂膜 、 缩节安 , 共 5 次。 同时喷洒防病治虫药剂波尔多液、 杀灭菊醋 。 上述试验 ,
均设喷水对照株 。 在发病盛期 ( 8 月10 日至 9 月 5 日 )检查效果 , 统计发病株率、 发病针叶数
量 , 计算病情指数 。
2 结果与分析
2. 1 病症现案
从 1 9 8 7年 5 月 8 日至 8 月24 日 , 共观察各植株上病针叶 4 0 针 , 淡黄色病部位上不产 生 任
何子实体 。 在 8 月发病盛期 , 林 内相对湿度85 %~ 90 %条件下 , 病部位上也无子实体出现 。
对上一年落地病针叶8 07 针检查结果 , 病部同样不见病症 。
为了验证病原菌侵染的可能性 , 从 5 月12 日至 8 月 4 日, 在发病林分内设置涂凡士林玻
片 , 捕捉病原菌抱子 。 检查结果 , 无一致病的病原菌抱子 。
由此可见 , 华山松针叶基部病变与病原菌传播和侵染无关。
2. 2 分离培养
连续两年对当年新针叶病部 40 批 3 1 86 块分离培养结果表明(表 1 ) , 在培养基上 菌 落 出
现率为 0 %一 1 5 . 2 % 。 不同温度梯度(20 、 25 、 28 ℃ )的P D A分离培养 , 出现率分别为 5 . 8 % 、
1 4
。
2 %和7 。 5 % 。
衰 1 华山松针叶若娜变色姐扭的分脚络并 (i。: 7 · 5 · 2 7 一i。。。· 12 ·i , )
培 养 荃 种 类 病叶类别 分离次数(批) 分离样本致(块) 出现留落数(块 ) 菌落出现率(写)
PD A 新病叶 1日 1 51 2 2 3 1 1 5 . 2
P SA 新病叶 。 ‘3 7 一5 3 . 令
PD A + 松什汁 新病叶 ‘ 8 5 5 5 5 6 . 6
查氏培养苹 新病叶 4 1 20 12 10 . 0
面粉培养辈 新病叶 2 1 0 0 4 4 . 0
Sa b o u r o a d l吝养华 新病叶 2 3 Q 3 1 0 . 0
R a d ie ie o la j音养荃 新病叶 3 6 0 4 G . G
PS A + 微里 元素培养从 新病叶 一 。2 0 0
累 计 新病叶 魂0 3 1 8 6 3 2 4 1 0 . 2 (平均 )
Pl)A 老病叶 3 1 6 7 2 2 1 3 . 2 (平均 )
2
.
3 续种试牲
在病区的伤 口接种试验结果列入表 2 , 从中看出 :
(1) 无论刺伤接种或不接种 , 在针叶基部均可出现淡黄色病状 , 其出现率相近 。
2 期 陈守常等 : 川东华山松死亡原因探讨 I 。病害
表 2 病区华山松技条和针叶的搜种试验结果
接 种时间 检查时间 枝 条 接 种 (个) 针 叶 接 种 (个 )
率、少病%了.、发(年 · 月 · 日) (年 · 月 · 日) 接 种 数 发 病 数 接 种 数 发 病 数 发 病 率(%)
1 98 7
一
7
·
1 5
(对
1 98 7
·
8
·
3 0
照 )
1 98 8
·
8
·
1 5 ~ 2 5
照 )
1 5
1 5
1
::
1
:
1 4
.
3
1 2
.
0
1 9 88
·
7
·
2 0
(对 ::
1 2 0
1 7 6 U
_
1 1
1 3 2
(2 ) 枝条经划伤接种 , 不发病 , 但新梢上新针却产生病状 。 在对照枝条的新针上也出现
相同的病状 , 两者出现率接近 。
由此可以认为, 伤口接种的针叶 , 基部出现的病状 , 不是由分离菌种引起的。 这一点 ,
也可从伤口接种和不接种枝条的新针上均产生相同的病状获得佐证 。
(3) 在北京 , 以分离到的病菌抱子喷雾接种和模拟自然接种均不发病 。
2
.
4 药荆试验
为了进一步阐明上述论证 , 在华山松发病林分内 , 进行药剂试验 。
2
。
4
.
1 预防试验 1 9 8 7年对试株喷洒 波 尔
多液 , 观察药物对针叶病状发生的作用 。 同
时对其它试株用杀灭菊醋防治 , 以明确病状
与可能引致的虫害的相互关系 , 结果见表 3 。
可见不论波尔多液还是杀灭菊醋处理的发病
株率 , 与对照株出现的均为 10 0 % , 病情指
数均在 9 0 。 0以上 。
2
。
4
.
2 保护试验 在试验区内的历年 病 重
林分 , 1 9 8 8年选设试株喷洒缩节安和高脂膜 ,
以观察药物隔离保护与病状出现的相关性 。
连续啧洒 5 次后在发病后期( 9 月 5 日) , 对
试株的针叶进行了效果检查 , 见表 4 。
检查结果表明 , 缩节安和高脂膜喷洒的
试株 , 针叶基部病状出现率仍高达 98 . 0 %一
9 9
。
7 %
, 与对照株接近 (9 . 38 % ) 。 反映在
病情指数上 , 试验株与对照株无明显差异 。
表 3 华山松橄株的预防和防洽试验
(1 98 7
·
7
·
2 ~ 8
·
1 8)
药 剂
种 类
发病
数
(月 · 日) (株 ) (月 · 日) (株 )
发病
株率
(%)
病情
指数
查期检日验数试株验期试日
多掖 7 · 2,
; 1 0 0 )
菊酷
7
·
2 2
, 8
·
1
1 0 0 0倍 )
对 照 7
2 , 7
·
20 1 0 8
·
1 8 1 0
2
一
7
·
2 2 2 0 8
·
1 0 2 0
1 0 0
.
0 1 00
.
0
尔:1灭波(1杀C
1 0 0
.
0 9 3
.
3
表 4 华山松植株的保护试验
(1 98 8年 )
3
‘ 结论
经 1 9 8 7一1 9 8 8年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
华山松针叶基部病斑当年和翌年不产生子实
体 , 而且在林间也未捕捉到真菌抱子 ; 病组
试验 日期(月。 日)
试验数量(株 )
检查月期(月 · 日 )
检查数量(株)
价查针叶数 量(针 )
出现病状针叶数量 (针)
出现率(%)
病情指数
缩节安 高脂膜
对 照
( 5 00 0 倍) (5 00 倍)
5
·
2 3 一6 · 2 , 6
·
6
,
6
·
2 0
,
7
·
5
2 2 2 2 1 0 0
9
·
5 9
·
5 9
·
5
1 0 3 1 0 0
2 3 7 7 3 5 4 4 7 2 6
2 3 7 0 3 4 7 4 6 9 2
9 9
.
7 9 8
.
0 9 9
.
3
6 2 6 6 6 5
注 : 试验株被砍除 , 致检查株数较少 。
织分离培养 , 菌落出现率平均为 1 0 . 2 % (新针叶)一 1 3 。2 % (老针叶) , 将分离出的菌种接种
到针叶上 , 在病区 , 病状出现率与自然发病率相近 。在北京无病区采用喷雾保湿接种不发病 。
仓10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4卷
采用药剂防治试验效果不明显 , 试验株和对照株的针叶均出现病状 。
综上所述 , 川东地区华山松针叶基部黄化、 植株枯死与病原真菌侵染无关 , 因此对接种
的真菌未鉴定学名 , 也未作进一步研究 。与此同时我们对气象因素对华山松生长的影响进行的
研究结果认为 : 低温是导致华山松落针枯死的主要因素t“1 。
今 考 文 嗽
t l 〕张锐津等 , 1 9吕8 , JI!东华 山松死 t 原 因探讨 1 .砍雨 , 林业科学研究, 1 (6 ) : ‘65 ~ 67 0 .
〔2 〕 四川省华 山松林区 枯死问题综合考寮组 (陈守常执笔) , 1 08 , 四川东部华山松林区 枯死问题综合考寮 报 告 , 四
川林业科技, 7 (3 ) 、 6 8 ~ 74 .
【3 〕 陈守常等 , 1 9 9 0 , 四 川东部华山松林 落针枯死原因的研究 , 四 川林业科技 , 1 1 ( 3 ) : 14 ~ 2 0.
D ise o s s io o 0 0 the D e a th o f P i
n u s a r川a n d f 10 the
E a s te r n P a r t o f S f
c hu a n P r o o in c e 1
.
T r e e D ise a s e s
C he n Sh o u eh a n g
(S ic hu a n A c o d e m y
.
Pe n g X u d o n g
o
f F
o r e : tr g )
Z h a n g X ijin
T he R e s。。r e h I o s t‘to te o j F o r。 : try C A F )
A b s tr a et T h is Pa Pe r d e t a ile d th e r e la t io n sh iP b e tw e e lz tr e e d ise a se s
a n d d e a th o f Pi刀u s a r优a n d i in t h e e a ste r n p a r t o f S ie h u a n . o bs e r v a t io n s
sh o w e d th a t th e n e e d le e a s t w e r e in d uc e d by lig ht y e llo w Ie s io n in b a s a l
n e e d le
,
b u t it d id n o t a PPe a r in a n y fr u itilg b
o d y
.
In iso la te e u ltu r e
,
th e r a t e o f e o lo n y 15 o n ly 一。。 2 % ~ 13 . 2 % . R e s u lts
o f a r t ifie ia l in o e u la t io n te s t o n n e e d le sh o w th a t Pa th o g e n ie in fe e t io n a r e
n e g a tiv e
.
S Pr a ye d w ith B o r d e a u x m ix t u r e e te
, th e y e llo w le s io n a ls o vr o
-
d uc e d o n th e b a s a l n e e d le
。
A e e o r d in g to th e r e s u lts o f a b o v e 魂 e x Pe r im e n ts , it m ig h t b e e o 胎id -
e r e d th a t p a th o lo g ie a l e h a n g e o f n e e d le b a s a l ye llo w le s io n d o e 3 n o t b e lo n g
to in fe e t io u s d is e a s e
。
K e y w o r d , P in “s a r m a n d i: in fe e tio u s d is e a 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