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 Study on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Daemonorops margaritae

黄藤栽培技术的研究*



全 文 :第 7 卷 第 3 期
1 9 9 4 年 6 月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FO R E S T R E S E A R C H
V o l
.
7
,
N o
.
3
J
u n
. ,
1 9 9 4
黄 藤 栽 培 技 术 的 研 究 ‘
许煌灿 尹光天 曾炳 山 傅精钢 张伟 良 张 国
摘要 论述了黄藤的壮苗培育和造林技术 、 藤林的经营采收技术及经营黄藤林经济效益 。
23 o3 0’ N 以南为黄藤适生栽培区 , 年均温 20 ~ 24 . 5 ℃ , 极端低温大于 一 2 . 8 ℃ , 15 ℃ 活动积温大于
5 80 。 ℃ ;年降雨量大于 1 20 m m 。 适宜的立地 : 林内相对光照强度大于 50 % , 土壤润湿 , 表土有机
质含量大于 2 % , 全氮大于 0 . 1 % , 全磷大于 。. 01 % , p H 4 . 4 ~ 6 . 7 . 在 15 ℃条件下 , 保持种子在 29 %
的安全含水率的湿藏法 , 能有效保持种子活力 6 个月 。 黄藤造林的综合技术质量指标 : l 年生苗木
的合格苗叶片数大于 4 . 0 片 , 苗高大于 25 。m , 壮苗叶片数大于 5 . 。片 , 苗高大于 35 。m ; 8 年生藤林
成丛株数大于 1 3 . 0 株 , 12 年生藤林原藤产量 7 00 k g /h m 之 , 速生丰产林平均成丛株数大于 50 株 ,
总茎长大于 10 O m /丛 , 采收量大于 10 00 k g /h m , . 本文还论述了黄藤的工艺成熟龄 、采收间隔期 、
采收和经营方法以及经营黄藤林的经济效益 。
关键词 黄藤 、育苗 、造林 、林藤间种 、藤林经营 、经济效益
黄藤 又名红藤〔D a e m o n o rP s m a馆a r ita e (H a n e e ) Be ee . ] , 属 棕桐科 (Pa lm a e )省藤亚科
(C a la m o id e a e )省藤族 (C a la m e a e )具刺攀援丛生藤本植物 [ ’· ’〕, 原产华南 , 是热带 、南亚热带森
林中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开发前景的多用途森林植物闭 , 为 目前华南广为推广栽培的优良藤
种之一 。在对黄藤生态生物学特性研究[s] 的基础上 , 着重讨论了壮苗培育和造林技术的试验结
果 , 及人工藤林的经营方法和经济效益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
1 种实处理 、种子品质检验 、种子贮藏和催芽
按“林木种子检验技术标准 ” , 采用随机取样法 , 多年多批重复检测种子质量标准 ;按裂区
试验设计安排 2 种温度 (15 ℃恒温和 18 ~ 25 ℃变幅室温 )和经 7 种湿度 (0 、 5% 、 15 % 、 25 % 、
35 %

45 %

5 %和 65 % )处理的种子贮藏试验 , 催芽方法采用多重复比较试验 。
1
.
2 壮苗培育
苗木矿质营养试验 , 应用 M a ch lis 营养配方 , 采用水培法 , 选用正交表 L 2 7 (3 1 3) 试验设
计 ,分析 N 、 P 、 K 营养元素不 同配 比对苗木生长 影响 ; 光照试验 , 设置 5 种光照处理 (20 % 、
3 5%

5 0 %

6 5 %和 8 0 % ) , 以全光为对照 , 随机 区组设计 ;施肥试验 , 采 用 2 . 5 : 1 . 0 : 4 . 0 的
N

P

K 有效成分配 比 , 设置 4 种不 同施肥量 , 小区按随机区组排列 , 以不施肥为对照 , 探索壮
1 9 9 3一 0 3一 0 6 收稿 。
许煌灿副研究员 , 尹光天 , 曾炳 山 , 傅精钢(中国林业 科学研 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广州 51 0 5 2 0) ;张伟良(广州 白云区
林业局 ) ;张 国 (广东省高州林业局 ) 。
, 本研究为林业部“七五 ”重点科研项 目和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 (I D R C )资助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的“棕搁藤研究”
(R a ta n Pr o 沁ct )的研究内容之一 , 热带林业研究所钟惠甫 、符史深参加前期研究工作 , 特此致谢 .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7 卷
苗培育最佳的施肥量 , 试验均 4 次重复 。
1
_ 飞 擒坟石汾聆
分别在海南省的乐东县尖峰岭 、澹县西联农场 、广东省徐闻县 的南华农场 、高州县伦道藤
场 、广州市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广西凭祥市大青山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试验中心和福
建省云霄县等地建立大区域多点的小面积试验林 , 设立观测标地 , 定点定位观测 。 分别在不同
试验点安排了不 同苗木种类 (裸根苗和营养杯苗 )和苗木规格的造林比较试验 ;设置了每丛种
植 1 、 2 、 3 株的丛栽密度试验 ;开展不同立地条件的林藤间种效果 比较试验 ,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
设计 , 3一 4 次重复 。 应用方差分析的方法统计分析观测资料 , 评价试验结果 。
对高州县伦道藤场 12 a 的黄藤林组织采收和产量的测定 , 应用经济效益动态评价方法 ,
采用净产值 、净现值率 、 内部收益率三个动态指标及收益成本 比 、投资回收期两个静态指标进
行藤林的经济效益评估 。
2 结果与分析
2
.
1 栽培技术
2
.
1
.
1 采种 、种实处理和种子 贮藏 产区小规模育苗造林 , 可随时采集成熟种子播种育苗 。大
规模育苗 , 最适采种期 n ~ 12 月 。 黄藤果皮坚硬 , 胶质裸韧的果肉包骨质坚实种子 , 种胚细小
易丧失生活力 , 采种后应及时处理以防霉变而丧失发芽力 。种实处理方法 :先用锤轻击果实 , 去
皮脱肉 , 后把种子浸泡于水中掺沙揉擦 , 除净粘附于种子的残留果肉和种子的外胶质层 , 洗净
阴干 , 切忌暴晒 。 经多年的 检验表明 , 优良的种子质量指标 : 净度 97 . 7 % , 干粒重 1 50 一 1 7 0
g
, 种子安全含水率 29 %一 31 % , 沙床发芽率 “ % ~ 85 % , 成苗率 90 % ~ 95 % [3j 。 试验证明 , 堆
放在干燥室 内的种子 , 7 ~ 12 d 含水率降至 29 %的安全含水率以下 , 发芽率迅速降低 。 种子贮
藏 宜采用湿藏法 , 把种子与含水量为 50 % ~ 65 %的贮藏介质 (椰糠 、谷皮等)混匀 , 塑料袋包
装 , 置于 巧 ℃的控温条件下贮藏种子 , 6 个月之后 , 种子含水率保持在 29 % ~ 31 % , 发芽率不
降低 [ 4 ] 。
2
.
1
.
2 育苗技术
2
.
1
.
2
.
1 种子催芽 国内外研究报告认为 , 削开种胚盖或用硫酸处理棕搁藤种子可有效促进
种子早发芽 ,提高发芽势旧 , 然而技术较难掌握 , 易损伤种胚而导致发芽率降低 。多年反复试验
证明 , 沙床催芽安全可靠 , 费用低 , 效果好 , 适于大规模育苗 。 冬季采集种子 , 气温低 , 种子处于
休 眠状态 , 更宜采用沙床催芽 。 沙床催芽方法 : 选用洁净河沙 , 做成宽 80 c m 、高 15 。m 的沙床 ,
把种子均 匀撒于床面 , 播种量 1 . 5一 2 . 0 k g / m , , 播后用木板轻压种子入沙 , 覆薄沙 0 . 5一 1 . 0
c m
, 架搭避雨棚 , 每日淋水保湿 。 1 月采集种子随即播种 , 翌年 3 月陆续发芽 , 4一 5 月即可分
批移植 , 发芽率为 65 %一 75 写 , 成熟度较高的优质种子发芽率高达 85 %一 90 % 。
2
.
1
.
2
.
2 营养杯育苗 生产上 已广泛推广塑料袋容器育苗 , 规模 8 。m X 巧 。m 或 10 。m x 15
。m 。 沙床催芽 , 芽苗第一片叶突破床面生长至 2 ~ 3 o m , 叶未张展之前即起苗移植于装有营养
土 (林地表土 : 有机肥或塘泥 : 过磷酸钙为 57 : 24 : l) 的营养杯中 。
2
.
1
.
2
.
3 苗期管理 苗期需要一定庇荫 , 光照试验结果表明 , 80 %相对光照最适于苗木生
长[e] 。 上杯藤苗摆放在 50 % 一 80 %透光度的荫棚下 , 按苗圃常规方法管理 , 苗期矿质营养研究
3 期 许煌灿等 : 黄藤栽培技术的研究 24 1
和不同施肥量的试验结果表 明 : 1 50 p p m N : 40 P m P : 1 60 P m K 配 比的全素营养液对黄
藤苗期生长最有利[7j ; 平均每株苗木施用尿素 1 . 3 9 , 过磷酸钙 2 9 和氯化钾 2 9 的效果最
佳 [81 . 营养杯育苗 , 营养土中的 P 、K 和其它微量元素含量 已基本满足苗期生长需要 , 一般情况
下 , 当发现苗木对某种元素的缺素症才追肥 , 芽苗移植 3 个月后 , 生长季节每月用 1 : 50 尿素
溶液喷施 , 以培育壮苗 。
大田试验证明 , 采用以上育苗技术 , 12 个月苗龄的合格苗 (叶片 4 ~ 5 片 , 苗高 25 ~ 39 o m )
出圃率达 90 写~ 92 % , 造林效果最佳 (表 1 ) 。
表 1 1 年生苗木质t 指标和造林效果
苗木质t 指标
苗木种类 叶片数
(片)
叶片长
(em )
根 长
(e m )
29

3
造 林 效 果
合格率 半年成活率 一年后保存率 保存植株健壮苗
(% ) (% ) (% ) (% )
营养杯苗
裸 根 苗
4

3
4

1
2 8

5
25

6
8 5

0
8 5
.
0
9 6

1
7 4

5
8 7

5
6 7

3
8 9
.
7
5 4

0
2
.
1
.
3 造林技术
2
.
1
.
3
.
1 适地植藤 根据黄藤植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和 区域栽 培试验的结果 (表 2) , 我国
24 o3 0’ N 以南 , 年均温 20 . 0 ~ 24 . 5 ℃ , 极端低温大于一 2 . 8 ℃ , 15 ℃ 以上的年活动积温大于
5 80 0 ℃ , 年降水量大于 1 2 0 m m 的地区为黄藤适生栽培区 ;海 南岛热带地 区在海拔 1 O0 m
以下 , 华南地区在海拔 3 0 m 以下的平原 、丘陵山地 , 植被为天然或人工阔叶林 、次生灌丛林 、
杉木林或中下坡的马尾松林 , 土壤属砖红壤 、赤红壤 , 其土层大于 80 。m , 表土层有机质含量大
于 2 . 0 % , 全 N 大于 0 . 1 % , 全磷大于 0 . 01 写 , pH 4 . 3 ~ 6 . 7 的立地适宜于黄藤栽培 。 高州县伦
道藤场试验结果表 明 , 适生区优 良环境条件下人工栽培 , 12 年生藤丛平均株数可达 56 . 8株 , 主
茎平均长大于 8 . 3 m , 成丛总茎长大于 1 2 o m , 首次采收产量 10 0 0 0 k g / hm , [ , ] 。
表 2 黄藤区域试种效果
气 候 指 标 藤 生 长
地 点 年均温 1 月均温 极端低温 年雨量 藤龄 成丛株数 主茎长 总茎长 立地条件和营林措施
(℃ ) (℃ ) (℃ ) (m m ) (a ) (株 / 丛 ) (m ) (m )
海南尖峰
热 林 站 2 4
.
5 1 9
.
4 2
.
5 1 6 5 0 6 8
.
7 2
.
5 4 8
.
7 2
赤红坡 . 海拔 68 m , 杯苗 , 母生林下
间种 , 株行距 Z m x 3 m
海南尖峰
天池林场 1 9
.
7 1 5
.
1 一 2 . 8 2 6 5 2 6 1 1 . 3 3 . 0 8 10 . 64 山地黄坡
, 海拔 8 20 m , 杯苗 , 全光
种植 , 株行距 2 m x 3 m
2 3
.
8 1 7
.
0 1 7 1 6 9
.
7 3
.
7 6 1 1
.
0 5
赤红壤 , 海拔小 于 1 0 m , 杯苗 , 按
树林下间种 , 株行距 2 示x 3 m
途乡南乐海加
海南修县
西联农场 1 6
-
0

4 1 8 0 4 9
.
0 3
.
6 0 10
.
50
赤红坡 , 海拔小于 50 m , 杯苗 , 橡胶
林间种 , 株行距 2 m X 3 m
广东高州
伦道藤场 2 7

0 1
.
0 1 70 9 6 10

8 3
.
6 1 9
.
95
赤红坡 , 海拔小于 10 O m , 全光照下
与火力楠间种 , 株行距 2 m x 3 m
2 1
.
9 1 3
.
6 一 0 . 3 7 28 6 1 0 . 0 3 . 5 0 1 1 . 60 赤红壤
, 海拔 1 0 m , 马尾松林下间
种 , 杯苗 , 株行距 2 m X Z m
1 2
.
9 一 O。 2 6 4 2 6 1 3 . 0 4 . 14 13 . 56 赤红坡
, 海拔 15 O m , 山坡下部 , 水
沟旁 , 全光 , 株行距 2 m X 3 m
,‘省县建霄福云
2 4 2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7 卷
2
.
1
.
3
.
2 造林方式 原生条件下 , 黄藤与其它多种藤本和乔木树种共生在同一林地 , 形成协
调统一的复层结构的群落生态系统 。 实现人工栽培 , 尽可能模拟天然群落结构 , 实行合理的林
藤间种 , 以获取林地多重 (生态和经济)效益 。黄藤在热带地 区的原始林的择伐地 , 热带 、亚热带
次生 阔 叶林 及诸如 袖 木 (7 .e c to n 二 g ra n j i: L in n . f) 、 麻棣 (Ch u k ra s ia ta b u la sri s L . ) 、 石梓
(G m elin a h a in a e n s is O liv
.
)
、绿楠 (材口 n g zie t ia 人a in a n e n s is D a n d y ) 、火力楠 (Ml’c h e lia m a c e lu re i
D a n d y v a r
.
s u bla n e a D a n d y )
、母生 (H o m a ziu m h a in a n e n si : G a g n e p . ) 、花梨 (D a lb e塔 ia o d o r-
,’fe ra T . C he n ) 、 孔 雀 豆 (A d e n a n th e r a Pa v on in a L . L . ) 、 双 翼 豆 (p eltOP h o r u m t o k in e n s e
(Pie r r e ) G a g n e p )
、木麻黄 (Ca s u a r in a e q u is e tI’fO lia L . e x Fo r s t : ) 、杉木 (C u n n in g 入a m ia la n c e o -
la ta (La m b
.
) H o o k
.
)
、马尾松 (P in u : m a s so n ia n a L a m b . )和相思 (八c a sia )等多种树种的中幼
龄人工林下间种获得成功 。
实行林藤间种 , 技术措施和造林密度依树种 、林分状况和经营 目标而定 。 在天然和次生灌
丛林下间种时 , 结合林分改造 , 采取弃劣存优的全林疏伐 ;人工林下间种时 , 需进行林分间伐 ,
以满足黄藤生长对光照的需要 , 间伐强度一般控制林冠透光度在 52 %左右为宜 , 带状 (l . 5 一
2
.
o m )清理林地 , 穴状整地 , 规格 4 0 em 又 4 0 c m x 4 0 Cm , 密度 8 0 0 一 1 5 0 0 株 / hm Z 。迹地更新 ,
全光照条件下植树造林间种黄藤 , 应根据经营 目标和林地条件 , 选择抗拉性强 , 能承受藤攀援
和藤冠重量的乡土树种 , 按预定的造林密度和树木 、藤间种比例及间种方式 , 提前 3 一 5 年植树
造林 , 待林地 半郁闭 , 再植藤 ;若植树和栽藤同时进行 , 藤的成活率较低 (表 3 ) , 一般均采取在
植穴周围点播多年生高杆豆科绿肥植物 , 如山毛豆 (T 亡户hros ia ca n d a D C . ) 、猪屎豆 (c r o tal ar t’a
m u ‘ro n at a D e s v
.
)等并采取临时遮荫措施以防初植藤苗受日灼伤害 , 提高造林成活率 。
表 3 两种不同地类黄藤种植效果
地 类 半年成活率(% ) l a 保存率 (% ) 保存株健壮率(% ) 2 年生平均茎长(c m )
荒 山全光造林
杂木林下造林
7 8
8 7
5 8
8 l
5 6
6 7
0
.
3 8
0
.
4 0
各地在生产实践中 , 曾试验纯藤造林作业方式 , 即在宜藤地 , 采用全面整地 、按 2 一 3 m 间
距带状清理 , 挖种植穴 , 栽植密度 1 5 0 ~ 2 50 0 株/h m , 。 调查结果表明 , 在良好立地条件下 , 用
营养杯苗造林 , 植后采取临时遮荫措施护苗 , 成活率一般高于 80 % , 且早期生长良好 , 3 年生植
株平均主茎长 1 . 37 m , 成丛数 5 . 3 株 , 总茎长 2 . 46 m , 显著优于林下间种 。由此可见 , 纯藤经营
不失为具有潜在力的植藤方式 。 黄藤植后 3 年生 , 生长加速 , 藤冠大 , 当植株生长至 2 ~ 3 m , 由
于无树木可攀援支持 , 长藤倒伏 , 倒伏植株又继续抽茎拔节向上生长 , 藤茎呈 S 形弯 曲 , 影响藤
茎质量 。 纯藤造林仍然需要深入研究和评估 。
2
.
1
.
3
.
3 造林方法 试验证明 , 营养杯苗造林成活率高达 95 写一 98 写 , 而裸根苗的成活率低
于 75 % , 幼藤生长测定方差分析呈极显著差异 , 生产上提倡营养杯苗植藤 , 以确保植藤效果 。
为了提高藤的初采产量 , 可采用丛状栽植 , 即在同一植穴种植 2 株 , 株距 20 一 30 C m , 5 年
生幼藤生长测定结果表明 : 茎平均生长量无显著差异 , 但藤丛的成丛 (植穴)株数和总茎长呈极
显著差异 。 随着藤龄的增加 , 萌桑株数增加 , 藤丛植株间对水 、肥 、光照竞争激烈 , 差异越来越
小 , 因此 , 只有立地条件优越才适于丛栽法 。
3 期 许煌灿等 :黄藤栽培技术的研究
2
.
1
.
4 抚育管理
2
.
1
.
4
.
1 补植 藤植后 1一 2 个月 , 初检成活率 , 并及时补植 , 一年后检查保存率 , 只在保存率
低于 8 5写的情况下才补植 。 丛状栽植 , 凡植穴保留 1 株 , 不宜再补植 , 补植时应尽量选择 1 级
藤苗 。
2
.
1
.
4
.
2 抚育 连续抚育 3 a , 林藤间种宜在种植行带状抚育 , 除草 、松土 、扩穴 , 林地疏伐 , 以
扩大种植行带光照 , 促进萌萦和茎生长 。 在有条件地方 , 结合抚育施肥 , 每株施尿素 20 一40 9 ,
过磷酸钙 10 0一 1 5 0 9 , 或复合肥 2 5 0一 2 5 0 9 , 连续 Z a 。
2
.
1
.
5 病虫害防治 黄藤具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 ,迄今 , 尚未发现毁灭性的病虫害 。据调查和
观察 , 危害黄藤的病害有 : 幼苗茎缩病 (B ot ryo d iP IO d ia sP . ) , 主要危害幼茎 ; 叶斑病 (。户hal a e.
fi a vl’re sc en : K u nz e) , 危害藤苗叶片 , 引起病害诱因是苗木管理不善 , 加强苗期管理能有效控
制病害的发生 。 化学防治可用 75 写的百菌清 8 0 ~ 1 0 0 倍液 , 或用 75 %甲基托布津 8 0 倍液
喷洒 , 每周一次 , 可收到较好防治效果 。
调查鉴定确知 , 危害黄藤害虫有直翅 目蝗科的 6 种 , 即棉蝗 ch on d ra cr l’s ro sea ros ea (D e
G e e r )
、 长 夹 蝗 Ch ore do
e u s e a p e n sis (T hu n b )
、 黑 翅竹蝗 Ce ra cris fa s c l.a ta (B rw . ) 、 厚蝗
P a c勺a c ri s v in os a W a lk e r 、中华稻蝗 O 茸y口 ehin e n sis (T hn u b . ) 、短角外斑腿蝗 Xe n oc a t a n toP s
hu m ilis bra c勿c eru s (W ille m s e ) ; 同翅 目 H o m o p t e r a 、蚜科 A p hid id a e 的藤坚蚜 Ce ra t aPhis
s p
.
; 鳞翅 目 L e p id o p t e r a 的稻蛀茎夜蛾 S e s a m ia in fe re n s W a lk e r ; 弄蝶科 H e s p e r iid a e 的椰六
斑弄蝶 Ga n卯ra t勺rs is F a b r 、弄蝶 La to n g u s s a ra la , M ie . 和弄蝶 Is m a P u rP u ra sc e n s E lw 。 化
学防治可用 40 %氧化乐果或乙 酞甲胺磷 , 或 80 %敌敌畏乳油 , 各以 1 : 1 0 0 倍液喷雾 , 杀虫
率均达 10 0 % 。
田 鼠是黄藤苗木和造林后幼藤最主要的有害动物 , 根据调查 , 鼠害严重地区 , 危害率高达
7 0 写 , 应用毒杀法灭鼠除害 。
2. 2 藤林采收和经营
2
.
2
.
1 采收藤林 同一植株 , 茎成熟度不一 , 长藤端部为新抽梢茎 , 叶青绿 , 叶鞘紧裹嫩茎 , 茎
的含水率高达 80 %以上 , 去鞘晒干后 , 失水萎缩 , 藤皮皱 , 显红褐色 , 质脆易断 , 质量低下 ;藤冠
下部 , 叶 自然老化至半干枯或干枯 , 叶鞘仍包被藤茎 , 半开裂 , 为茎成熟标志 , 其含水率低于
7 0 %
, 晒干后呈黄白色 , 靴软而富有韧性 , 藤材质量高 ;藤茎下部 , 叶片和叶鞘死亡 , 完全剥落 ,
茎外露见光 , 含水率低于 60 % , 颜色由黄白转青绿 , 质地变硬 , 质量下降 。 商品藤的收购标准是
藤茎长大于 3 . O m 。 野生藤和栽培藤的萌萦植株 , 较难确切判定藤龄 。 观察结果证明 , 7 ~ 8 年
生藤株 , 茎长 4 . O m , 约 1 . O m 未成熟嫩梢 , 可获大于 3 . o m 的成熟茎条 , 据此 , 确定 8 年生为
黄藤工艺成熟龄 。
试验证明 , 造林后 5 a( 母藤 6 年生 ) , 藤林母藤植株平均茎长 3 . 6l m , 约 60 %母藤大于
4
.
O m
, 植后 6 a , 9 5 %母藤及少数萌萦植株茎长大于 4 . o m , 植后 7 a , 藤林中除了母藤外还有
一定数量的早期萌莫植株的茎长大于 4 . o m , 少数植株茎长大于 6 . o m , 即可以组织藤林初次
采收 (表 4) ;然而 , 由于 6~ 7 年生植株正处于稳定速生期 , 生长量大于 1 . 30 m /a , 从植物生长
和栽培经营效益来权衡 , 此时采收不可为 , 保留植株继续生长 2 ~ 3 a , 藤茎大于 6 . O m , 再组织
全林采收较为适宜 。 因此 , 我们认为人工栽培黄藤林的最早采收藤龄 9一 10 a , 在可能条件下 ,
应延续至 n 一 12 a , 即植藤后第十至十一年 。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7 卷
2
.
2
.
2 未收 方法和周期
2
.
2
.
2
.
1 采收方法 黄藤为强萌萦丛生攀援藤种 , 植丛 由不 同长度级异龄植株构成 。 采收应
采用择采法 , 即采收藤林 (丛 )中的成熟藤株 , 保留中幼龄未成熟藤株继续生长 , 藤丛又不断萌
莫新植株 , 即可实现逐年采收 , 永续经营 。 据多年广泛调查 , 未发现黄藤自然死亡现象 , 海南岛
中部地区黎族村落保留有几十年的黄藤丛 , 随时采收利用 , 生长旺壮 , 保持成丛株数大 于 50
株 。
采收作业使用专用采藤钩刀 自基部砍断钩 出成熟藤株 , 削除残留于藤茎的已干叶鞘 , 一边
拖拽植株 , 一边砍削 叶片和叶鞘 , 直至取 出全藤 , 弃除约 1 . o m 梢端 , 获原藤条 , 及时晒干以防
霉变降低原藤质量等级 。 采藤时应尽量避免损伤中幼龄藤株 , 使之采后保持旺盛生机 , 提高第
二轮收获量 。
2
.
2
.
2
.
2 采收间隔期 天然林内 , 藤密度较小 , 可随时进入林内采收 。人工藤林初植密度大于
1 0 0 株 /h m , , 植藤后 6 a 以上 , 藤攀援于树冠 , 具刺植物体相互缠结 , 较难进入林内逐丛选择
成熟藤采收 。 为便于集中采收和采后藤林垦复及提高经营效益 , 一般采收间隔期为 4 一s a 。
2
.
2
.
3 藤林垦复和 经营周期
2
.
2
.
3
.
1 藤林垦复 黄藤是强萌萦速生藤种 , 生长需要大量营养供应 , 成熟藤林首次采收之
后 , 为促进保留藤株生长 , 确保藤林经营周期速生高产 , 必须结合采收 , 垦复藤林 , 方法是 :适当
疏伐林木 , 使林冠透光度大于 50 % , 砍除藤丛中因采收而茎梢受伤的保留植株 , 清理藤丛周围
杂灌和采收残 留物 , 松土施肥 , 每丛施尿素 50 ~ 10 9 , 过磷酸钙 1 50 一 2 0 9 , 或复合肥 2 0 ~
25 0 9
, 连续两年 。 经垦复藤林 , 生长迅速 , 保 留茎长 1 ~ 4 m 的藤株 , 其生长量可达到 1 ~ 1 . 5
m / a
, 可稳定下一个采期的产量 。
2
.
2
.
3
.
2 经营周期 取决于经营 目标 、林种和立地条件 。若以黄藤为主要经营目标 , 经营周期
应不少于 50 a ;若以经营林木为主 , 经营期取决于林木采伐期 , 即结合林木采伐 , 作藤最后采
收 , 并进行林地更新 。
2
.
2
.
4 造林经济效益 试验林生长观测 、采收产量测定和经济效益评价结果表明 (表 4 ) , 以
火力楠为主要 经营 目的 , 实施林 藤间种作业方式 , 12 年生黄藤进行初次采收 , 原藤产量为
7 5 6 5 k g / h m
, , 产值 3 1 4 6 0 元 / h m , , 净收入 2 4 0 9 9 . 9 元 / h m , , 采收间隔期 s a , 在 2 5 a 经营期
内 , 可采收 4 次 , 总产量 3 8 7 6 6 kg / h m , , 净现值为 1 6 7 8 5 . 1 2 元/ h m , , 总投入 1 1 1 6 9 元 / hm , ,
总产值 1 5 0 64 . 0 元/h m Z , 净收入 1 35 7 07 . 06 元/h m Z , 内部收益率 28 . 71 % , 收益成本比 4.
7
, 投资收回期 1 0 . Z a[ , 〕;进一步作敏感性分析 , 结果表明 : 无论当产量与价格增减 30 % , 还是
总投资 、藤茎采收率增减 30 % , 其内部收益率远高于 12 写的基准收益率 ; 当基准收益率提高到
30 %
, 净现值远远大于零 , 可见黄藤造林在经济上具较高抗风险能力 。
表 4 黄膝林经营效益评价[,] (单位 : 元 八二勺
经营阶段
(a )
总投入 产 出 净收入 净现值 内部收益率 投入产出比 净现值率
(% )
O乙1,上一匕
.⋯生U叮‘O00,曰八乙n‘1 1l 6 5 6 9 9 . 07 7 2 9 . 0 3 1 4 6 0 . 0 2 4 0 9 9 . 907 5 6 6 0 。 0 6 3 9 3 6 . 202 1
2 5
9 7 5 9
.
0
1 1 1 6 9
.
0
1 1 9 8 6 0
.
0 10 3 7 7 2
.
30
1 5 5 0 6 4
.
0 13 5 7 0 7
.
60
4 7 9 7
.
6 0
1 1 2 5 2

7 2
14 9 1 5

5 3
1 6 7 8 5
.
1 2
4 7
7 l 4
.
7 7 3
.
7 7
3 期 许煌灿等 : 黄藤栽培技术的研究
3 结 论
(l) 我国 2 3 0 3理 N 以南 , 年均温 20 ~ 24 . 5 ℃ , 极端低温大于 一 2 . 8 ℃ , 年雨量大于 1 20
m m 为黄藤的适生栽培区 。 适生立地条件 : 土壤 p H 4 . 4一 6 . 5 , 全 氮大于 。. 1% , 全磷大于
0
.
0 1 %
, 林地相对光照大于 50 写。
(2) 黄藤种子在 15 ℃控温条件下 , 采用湿藏法 , 保持种子在 29 肠的安全含水率 , 可贮藏 6
个月 , 发芽率仍保持新鲜种子的水平 。 沙床催芽 、营养杯育苗 、苗期 20 %遮荫 , 以营养配 比浓度
(p p m )为N : P : K = 1 50 : 40 : 1 60 , 适量追肥是培养壮苗的主要技术措施 。 1 年生合格苗指标
是叶片数大于 4 片 , 最大叶片长大于 25 。m , 壮苗指标为叶片数大于 5 片 , 最大 叶片长大于
3 5 e m

(3 )在栽培适宜区发展人工栽培 , 应根据经营 目标 , 选择树种 、确定树木和黄藤间种比例和
结构 。 间种密度 8 0 ~ 1 5 0 株 /h m , 。 抚育管理 2一 3 a ,控制林冠透光度在 40 % ~ 60 % 。
(4 )黄藤工艺成熟龄 s a , 最佳采收藤龄 10 一 12 a , 采收间隔期 4 ~ s a ;采后垦复管理 Z a 。
以黄藤为经营 目的 , 经营周期至少 50 a , 以林木为主要经营 目的 , 经营周期 25 ~ 30 a 。
(5) 在 25 a 经营期内 , s a 为一个采收间隔期 , 可连续采收 4 次 , 首次生产原藤 7 8 65 k g /
h m
, , 2 5 a 经营期总产值大于 3 8 0 0 k g / hm , , 总投入 1 1 1 6 9 元 / h m , , 产值 1 5 5 0 6 4 元 / h m , , 净收
入 1 35 7 07 . 06 元 /h m Z , 净现值大于 1 6 0 元 /h m , , 内部收益率大于 28 % , 收益成本 比大于
4
.
5
, 回收期小于 n a , 且抗风险能力强 , 投资于黄藤造林 , 经济效益高 , 对于发展山区和林区多
种经营 , 提高林业经营效益无疑将起着重要作用 。
参 考 文 献
裴盛基 , 陈三阳 . 中国植物志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19 91 . 第十三卷 , 第一分册 , 59 ~ 60 .
N a t slie W U h l
,
D ra n s fie ld J
.
G e ne
r a Pa lm a r u m
,
A l

I
,
E N PR E S S
,
1 9 8 7
,
2 3 3一 2 8 7 .
许煌灿 , 尹光 天 , 曾炳山 . 黄膝生态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林业科学研究 . 19 94 , 7 (1) : 20 ~ 2 6.
尹光天 , 许煌灿 , 张伟良 . 红膝种子储藏条件的初步研究 . 林业科学研究 , 19 92 , 5 (3 ) : 3 47 ~ 3 5 0.
钟惠甫 . 许煌灿. 膝类育苗技术 . 热带林业科技 , 19 84 , (2 ) : 1 ~ 8.
尹光天 , 许煌灿 , 张伟良. 光照与燕苗生长的初步研究 . 林业科学研究 . 19 8 , 1 (5) : 5 48 ~ 5 5 2.
陈青度. N 、P 、K 营养元素的不同配比对黄蕊苗期生长的影响 . 林业科学研究 , 19 90 , 3(1 ) : 90 ~ 94 .
尹光天 , 许煌灿 , 张伟良 . 黄蕊苗木施肥量的初步研究 . 林业科学研究 . 19 91 , 4( 5) : 5 50 ~ 5 54 .
周再知 , 许煌灿 , 尹光天 . 人工膝林经济效益评价 . 林业科学研究 , 1 9 91 , 5 (1 ) : 47 ~ 5 .
2 4 6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7 卷
A S tu d y o n C u ltiv a tio n T e e h n iq u e s o f
D 口心拢 0 犯0 m a rg a ri ta e
X u H u a n群a n Yin G u a n g ria n Z e n g B in g sh a n
F u J in g g a n g Z h a n g W e ilia n g Z h a n g G u o
A b s tr a et Ba
s e d o n th e d is e u s s io n o f th e bio e e o lo g ie a l eh a r a e te r is t ie s o f D
.
m a塔 a ri ta e ,
in this p a p e r
, th e e u ltiv a tio n te e hn iq u e s in e lu d in g s e e dlin g r a is in g
,
p la n t a tio n e s ta blish m e n t
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
,
h a r v e s t
, a n d e e o n o m ie be n e fit o f the p la n ta t io n a r e p r e s e n te d
.
T he r e g io n
lo e a te d to the s o u th o f 2 3
0
3 0

N w ith a n a n n u a l m e a n t e m Pe r a tu r e 2 0 一 2 4 . 5 ℃ , a bs o lu te
m in im u m te m p e r a t u r e > 一 2 . 8 ℃ , 15 ,C a e t iv e a e e u m u la t e d t e m Pe ra t u r e > 5 8 0 0 ,C / ye a r ,
a n d a n n u a l r a in fa ll 1 2 0 0 m m
,
15 s u it a b le fo r e u ltiv a t io n o f D
.
m a 犷g a ri ta e . T h e a Pp r o p r ia t e
s it e s h o u ld b e s h elt e r ed (5 0肠 in r e la tiv e lig h t in t e n s ity ) , m o is t 5 0 11 w ith th e e o n te n t o f o r-
g a n ie m a t te r in t o p 5 0 11 > 2 写 , t o t a l N > 0 . 1 % , t o t a l P > 0 . 0 1% , a n d pH 4 . 4 ~ 6 . 7 . T he
s e e d s e a n b e s t o r e d fo r 6 m o n th s w itho u t lo s in g th e ir v it a lity a t t h e e o n t ro lle d e o n d itio n
.
T h e
in t e g r a t e d q u a lity in d e x e s a r e lis te d b e lo w
: q u a lifie d s e e dlin g (1 ye a r o ld ) s ho u ld h a v e m o r e
th a n 4 le a v e s a n d o v e r 2 5 e m in he ig ht ; s u p e rio r s e e d lin g m o r e tha
n 5 le a v e s a n d o v e r 3 5 em
in he ig h t ; n u m b e r o f s t em s in e a eh elu m p s ho u ld be m o r e tha n 1 3 in 8 ye a r s o ld p la n t a t io n ;
a n d y ie ld o f 1 2 ye a r s o ld p la n ta t io n r e a e he s 7 0 0 0 k g / hm
2
.
M o r e o v e r
,
th e s t a n d a rd s e t s fo r
t he fa s t

g r o w in g r a t t a n p la n ta t io n 15 tha t th e a v e r a g e n u m b e r o f s te m s p e r elu m p > 5 0
,
t o t a l
le n g th o f s t e m s ) 1 0 0 m p e r e lu m p
, a n d yie ld ) 1 0 0 0 0 k g / h m
,
.
T h is p a p e r a ls o d e a ls w ith th e t e eh n ie a l m a t u r ity
,
h a r v e s t r o t a t io n
,
m a n a g e m e n t m e th
-
o d s
, a n d e v a lu a tio n o f e e o n o m ie b e n e fit o f r a t t a n Pla n t a t io n
.
T h e r e s u lts s ho w e d t ha t in a
2 5

ye a r m a n a g em e n t p e r io d o f th e r a tt a n p la n t a tio n
,
th e o u t p u t v a lu e 15 g r e a t e r th a n 1 5 0 0 0 0
y u a n / hm
, , n e t in e o m e ) 1 3 0 0 0 0 y u a n / hm
’ ,
N P V > 1 6 0 0 0 yu a n / h m
Z , a n d in v e s t m e n t r e e o v
-
e r y Pe r io d < 1 1 y e a rs
.
K ey w o r d s D a e m o n o r op
s m a r g a ri ta e
, e u lt iv a t io n
,
in te r e r o p p in g
,
p la n ta t io n m a n a g e
-
m e n t
, e e o n o m ie b e n e fit
X u H u a n g e a n
,
A s soc ia te Pr o fe s s o r
,
Yin G u a n g tia n
,
Ze
n g B in g sh a n
.
F u Jin g g a n g (T h e R e s e a r eh In s t it u te o f T r o p ie a l
F o r e s tr y
,
C AF G u a n g z ho u 5 1 0 5 2 0 ) ; Zh a n g W e ilia n g (F o r e s t B u r e a u o f Ba iy
u n D is tr ie t
,
G u a n g z ho u ) ; Z ha n g G u o (F o re s t B u
-
r e a u o f G a o z ho u Co
u n ty . G u a n g d o n g P r o v inc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