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林 业 科学 研究 ,
!
黄山松上的散斑壳 ’
侯成林 曹恒生 林英任
摘要 对安徽省岳西县妙道山国家森林公园黄山松 尸 、 上的散斑壳进
行了调查研 究 , 共发现 个种 , 其中岳西散斑壳肠户 ! 、 一 , 一 · 。
一 系一新种 南方散斑壳 乙 。 , 扰乱散斑壳 、 , 乙
, 为黄山松 的新 记录 针 叶树散斑壳 乙 。 , , 库曼散斑壳 乏
, , 邑 。 , 松针散斑壳 去 , 为国内 已记载的种 。
对新种作 了汉文和拉丁文描述 , 记载 了已知种的生态习性 。
关键词 散斑壳 、 岳 西散斑壳 、 黄 山松
散斑壳属 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 其中一些种是引起植物病害的病
原菌 , 而另一些种以腐生方式生活 , 能加速植物凋落物的分解 。 近年 国外对松树上的散斑壳的
研究已较为探入 ’· , 国内的同类研究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一 〕。 作者于 一 年对安徽省
岳西县妙道山国家森林公园黄 山松上的散斑壳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 , 以期为黄山松针叶病
害及微生物生态的研究提供依据 。
岳西散斑壳 新种 图
即 夕 一 , 一 乙 一
一 ! ,
! , 一
, , 一 又 一 拌 , 一 ,
, ! !
! , 1 1 0 一 165义 1 0 一13 拜m , 8 一 s p o r i . A s e o s p o r a e h y a l i n a e , f i l i -
f
o r
m
e s
,
1
一 s e p t a t a e , 9 0 一135 又 2 拌m , i n m u e o e a . 2 拜m la to in v o lu t a e . P a r a p h y s e s filif o r m e s ,
1 2 0 一 180 拼m lo n g a e e t e a . 1 . 5 拜m la t a e .
C o n i(]io m a ta e llip t ie a , 2 1 0 一380 火 10 0 一 160 拜m , e o n e o l o r a e u m s u b s t r a t o , a b r i m a a p e r t a
s e c u s S t o
m
a t u
m l i
n e a r n
, 、u b e p id e r m a l i a
.
C o n i d i a h y a l i n a
,
b
a e
i l l i f
o r
m i
a
,
4 一6 X o .8 一 l 拌m .
H a b it a t in a e ie u la n b u s e a d u e is P in i t a iw a n e n s is . S in a , A n h u i Y u e x i , M i a o d a o s h a n , 2 9
.
V
.
1 9 9 4
,
C 一1.Ilou , 1 0 3 0 , T y p u s i n A C A F P ( 9 0 0 7 ) .
子囊果大多散生于松针的远轴面 , 灰色至浅褐色 , 无明显的周边线 , 椭圆形 , 稍隆起 , 65 0 一
8 10 x 38 。一480 拌m , 成熟时沿气孔线开裂 , 唇细胞无色 。 中点横切面显示 , 子囊果为表皮下生 ,
深 190 一2 70 拌m 。 基部子座弱度发育或无 , 褐色 ;覆盖子座由暗褐色的圆胞组织和角胞组织构
1995一04一 10 收稿 。
侯成林讲师 , 曹恒生 , 林英任(安徽农业大学森林利用学院 合肥 230036 ) 。
, 本研究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资助项 目 , 编号 391 70003 。
期 侯成林等 :黄山松上的散斑壳
忧{翼攫{ll};, 习
诵J场琦月d准j刁一.i巍臀件.川i’.六几
3 5 0 科m
图 l 岳西散斑壳
1.针叶上子囊果和分生抱子器外表 ; 2.子囊果中点横切面 ;
3. 子囊 、侧丝和子囊袍子 ;4.分 生袍子器中点横切面 ;5.产抱细胞和分 生抱子
成 , 中部厚 45 ~ 60 拌m , 朝着边缘渐薄且不与基部子座相连 。 子实下层平坦 , 近无色 , 由交错丝
组织构成 , 10 一 14 拼m 。 子囊陆续成熟 , 1 0 一 165 x 10 ~ 13 拜m , 圆柱形 , 顶端尖 , 具短柄 。 子囊抱
子 8 个 , 无色线形 , 1 分隔 , 90 一135 只 2 “m , 外被 2 拌m 厚的胶质鞘 , 在子囊内呈束状排列 。 侧丝
线形 , 长 120一 18 0 拼m , 宽约 1.5 尸m , 顶端不膨大 。
分生抱子器位于松针各面 , 散生 , 有时两个侧 向联合 , 分生抱子器与松针表面 同色 .椭圆
形 , 2 10 一 380 只 1 0 一160 拌m , 沿气孔线开裂 。 中点横切面显示 , 分生抱子器为表皮下生 。 分生
抱子无色 , 杆状 , 4 一6 X 0. 8一1 拼m 。
线纹缺 。
生于黄山松 (P inu: taiw a nensi: H a yata )已脱落的针叶上 。 安徽省岳西县妙道 山国家森林
公园 , 侯成林 , 1 9 9 4 , v , 29 , 1 0 3 0 ( A C A F P 90 07 ) 。 模式标本保藏在安徽农业大学森保教研室 。
1 9 6 6 年 , o u e l l e t t e & M a g a s ; 建立 了 及功人om er u m 属 [‘〕并将 L妒hod erm ium au tum , , a l e
D
a
rk
. 等几个 五口户ho de rm 讯m 属的成员移至该属中 。 公功ho m er u m 属与 L oP ho de rm iu m 属主要
区别是前者子囊抱子具多分隔 , 而后者子囊抱子无分隔 。 然而这一建议并没有得到大多数分类
学家的认同 , 相反 , 以 C an no n 乙 M in ter川为代表的许多学者 认为 L oP ho , ne ru m 是 L oP ho der -
m iu m 的异名 。 作者也支持 C anno n 乙 M int er这一观点 。 故将本次观察的新种置于 L oP h od er -
“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9卷
m ium (而不是 Z砂hom eru m )属名下 。
本种与 z夕户ho de rm l’u m bac ul ife ru m M ayr .相似 , 主要区别是该种覆盖子座和基部子座弱
度发育 , 唇细胞存在 , 子囊抱子具 1 分隔 ;而 石.bac “l ife ru m 覆盖子座极其发达 , 在与基部子座
的连接处 , 子座明显增厚 , 唇细胞缺 , 子囊抱子无分隔 。 该种也与 L .aut um la l£ D a rk . 相近 , 但
后者子囊果生于角质层下 , 不沿气孔线开裂 , 无唇细胞 , 子囊抱子 。一3 分隔 , 无分生抱子器 , 生
于冷杉属植物的针叶上 。
2 南方散斑壳 寄主新记录
L op h ode rm ium austra le D ea rn . M yeo l. 1926 .18 :242 ,
本菌在枯死后脱落或尚未脱落的针叶上产生子囊果和分生抱子器 。
3 针叶树散斑壳
乙。p 人o d erm iu m 。o n i g e n u m ( B r u n a u d ) H i一itz . v 逆d . S p is y v y d C e s k . A k a d . Z 还m ed 1 9 2 9 .
3 :7 6 .
寄生在次生针叶上 , 常在先端枯死的针 叶上产生子囊果和分生抱子器 , 引起较严重的落针
病 。 通风透光条件较差的黄山松幼树 , 其针叶发病率可达 85 % 。
4 库受散斑壳
肠phod erm iu m kum au月icu m M in te r & M . P . S h a r m a M y c o l. 1 9 8 2 . 7 4 ( 5 ) : 7 0 2 .
此菌在枯死后脱落或 尚未脱落的针叶上产生子囊果和分生抱子器 , 常与 乙妒hod e, 爪m
P ina stri 和 L .con ig enu m 等混生 。
5 松针散斑壳
肠phod erm ium Pinastri (Sehrad.)C hev. F I.g亡n . e n v . P a ris 1 8 2 6 . 1 :4 3 6 .
寄生在黄山松的次生针叶上 , 在落地或 尚未脱落的枯死针叶上产生子囊果和分生抱子器 ,
引起落针病 。
6 扰乱散斑壳 寄主新记录
肠夕h od erm iu m sed itiosu m M in ter , S t a l e y & M I l l a r T r a n s . B r . M y e o l . 1 9 7 8 . 7 1 : 3 0 0 .
据 M int er川 , 何秉章川记载 , 本菌通常引起严重的松树落针病 。 在本次收集的材料中 , 该菌
的有性态和无性态与原始描述完全一致 , 并在落地的针叶上产生子囊果和分生抱子器 。
参 考 文 献
Cannon P F.M in:erD W .The R勺risn:atacoao of the Indian Subeontinent.M yeologiealpapers, 1 9 8 6 , 1 5 5 : l 一 12 3 .
M in te r D W .了力户h od or m iu n : o n p in e s. M y eo lo g iea l P a pe rs , 1 9 8 1 , 1 4 7 : l ~ 5 4 .
林英 任 , 唐燕平.松树上的七种散斑壳.真菌学报 , 1 9 8 , 7 ( 3 ) : 1 29 一137 ·
何秉章 , 杨殿清 , 齐心武.红松上的散斑壳.真菌学报 , 19 86 , 5 (2 ) : 71 一 74 ·
侯成林 , 刘世骥.散斑壳属一新种.真菌学报 , 1 9 2 , 1 1 (3 ) : 1 95 ~ 1 97 ·
( )
u e
l l
e t t e
G B
,
M
a
g
a s
i I p 注力户h on :, r u n : , a n e w g e n u s o f H y p o d e r m a t a e e a e . M y e o l o g i a , 1 9 6 6 , 5 5 : 2 7 5 一 250.
何秉章 , 邓兴林 , 杨殿清 , 等.樟子松落针病病原菌和防治的研 究.东北林学院学报 .1985 13(2) :75 一81 .
期 侯成林等 :黄山松上的散斑壳
L op h o d e r m iu m o n P in u s ta iw a n e n sis f r o m
M ia o d 8 0 S h a n N s tio n s l F o r e s t P a r k
H ou C h eng lin Ca o H en g sh en g L in Y ing re n
A b straet In a survey of L OP hod erm ium on P inu s taiw a nensis from M iaod ao sh an N atio n-al F orest P ark , 6 s P e e i e s a r e i d e n t i f i e d . A m o n g t h e m , L
oP
h
o
d
e 撒ium 夕u e x ie , : s e C 一1.H o u ,
H 一5.C ao & Y 一r.L in 15 deserib ed as a new speeies. L .a ustra l。 a n d L . : e d i t i o s u m a r e r e e o r d -
e d f o r t h e f i r s t t im e o n t h i s h o s t
.
L a r i n a n d C h in e s e d e s e r i p t i o n s o f t h e n e w s p e e i e s 15 g i v e n
.
K e y w o r d s L p P h o d e r m i u m
,
L
oP
h
o
d
e r
m i
u
m
夕u e x ie r, s e , P i n u s t a i w a n e n s i s
H
o u
C h
e n g l i
n
,
I
, 七 e tu r e ,
C
a o
H
e n g s h
e n g
,
I i
n
Y i
n g r e n ( A
n
h
u
i A g
r
i
e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F
a e u
l
t y o f F
o r e s t r y
,
H
e
f
e
i
2
3 0 0
3 6 )
.
孔几几飞飞 飞几飞屯 飞飞屯飞飞 屯飞 飞屯屯飞 飞几飞 气飞 飞飞几飞 飞屯飞 屯飞 飞飞飞飞 飞飞飞 屯飞 几飞屯飞 飞飞飞屯
“杉木一代种子园丰产技术和遗传效益研究 ”
通过浙江省科委技术鉴定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王赵 民副研究员 主持 , 浙江省姥山林场 、长乐林场等单位协作完
成的 “杉木一代种子园丰产技术和遗传效益研究 ”课题 , 由浙江省科委主持 , 于 199 5年 12 月 2~ 3 日在浙江富
阳中国林科院亚林所通过技术鉴定 。 来 自 国内林木遗传育种学 、造林学 、森林经理学 、科技和生产管理部门的
十多位专家教授一致认为 , 该项成果在国 内尚属首次 , 达到国际同类 研究先进水平 。
该项 目紧密结合生产 , 坚持多点 、 多年度重复试验 , 全面总结和完善 了浙江省杉木一代种子园丰产培育技
术 , 采取立地控制 、遗传控制 、 密度控制等综合配套技术 , 使浙江省杉木 一代种子园种子单产和品质水平居国
内首位 。 ¹ 本项研究首次揭示了浙江省杉木种子 园严重缺硼状况 , 试验证明 , 施 硼肥可使球果单产提高 35 .
0 % 以上 , 种子品质也有大幅度提高 。 º 对结实盛期的杉木种子园进行强度为 20 .0写一 30 .0 % 的疏伐后 , 可使
球果单产提高 39 .0% 以上 。 上述试验结果已在浙江全省推广 。 » 应用数学模型较系统地对浙江省不同生态区
域杉木一代种子园产量预测开展了探索性研究 , 预测模型的准确率达 80 .。% 一 95 .4 % 之间 , 对全省杉木 良种
生产规划有指导意义 , 对全 国杉木种子园产量预测也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 ¼ 通过单亲 、双亲和混 系子代多点
多年度测定结果 , 浙江省杉木种子园混系子代 10 一 13 年生材积遗传增益达 19.73 % , 在湖北 、 江西等地也有
明显的增产效果 。 至 19 94 年底共推广造林 14 万 多公顷 , 新增产值 6.4 亿多元 , 年均 3200 万元 , 经济 、社会效
益显著 。
( 中国林科院亚林所用材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