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Foraging Habitat Selection of Bar-Headed Goose in Winter at Caohai National Reserve in Guizhou

贵州草海斑头雁越冬觅食地选择


In February 2012, the foraging habitat se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Bar-Headed Goose(Anser indicus) in Caohai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were studied by using fixed-spot observations, plots surveys and factor analysis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intering population number of Bar-Headed Goose in Caohai was 1 828, and distributed in all five roosting sites respectively. Human disturbance, escape and food richness, were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ir foraging habitat selection in winter. They preferred to choose the sites with high vegetation cover, low vegetation height, far from human disturbance, close from the water, open habitats and lower elevation as their foraging sites. Based on the above habitat characteristics, the Geese selected meadow and farmland as their main foraging sites.


全 文 :第 !" 卷 第 # 期
$ % & ’ 年 # 月
林 业 科 学
()*+,-*. (*/0.+ (*,*).+
0123!"!,13#
.456! $ % & ’
718"&%6&&9%9:;6&%%&<9!##6$%&’%#$A
收稿日期" $%&$ =%> =&$# 修回日期" $%&’ =%> =&!$
基金项目"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基金%).@C*@++I$%&%%’& #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项目专项经费$
!张国钢为通讯作者$
贵州草海斑头雁越冬觅食地选择!
杨延峰&B张国钢&B陆B军&B刘B文$B李振吉$
%&6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B全国鸟类环志中心B国家林业局森林保护学重点实验室B北京 &%%%"&#
$6贵州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B威宁 AA’&%%&
关键词" B斑头雁# 种群数量# 觅食地# 生境选择# 草海
中图分类号! (9>’BBB文献标识码! .BBB文章编号! &%%& =9!###$%&’$%# =%&9> =%A
01*"3$.3 F"<$+"+,(K(7+$1.14["*TF("@(@Q11-($.d$.+(*"+
5"16"$U"+$1."K2(-(*V($.Q&$W61&
ROL5ROLSFL5&BMNOL5f415OL5&B/4 4^L&B/84 KFL$B/8MNFL;8$
%&=J$7K.L"+.-"+7"&>"+$1-D+"-$3-*"( "&I-.-$>"+$1-+7N/,*(*1-+.-*"(B:.-*"(.#;*+/ ;.(/*(% !$(-$+"&!9*(.B0$1$.+39 4(1-*-2-$"&
>"+$1-’3"#"%7! ’()*+"(,$(-.(/ D+"-$3-*"(! !N>B;$*<*(% &%%%"&# $=5.(.%$,$(-;2+$.2 "&
!."9.*:.-*"(.#:.-2+$0$1$+)$! ]2*U9"2 D+")*(3$BS$*(*(% AA’&%%&
;<-+*"7+" B*L @FYT4OTP$%&$! ENFS1TO58L5NOY8EOEGF2FVE81L OL7 78GET8Y4E81L 1S?OT)O1NO8,OE81LO2,OE4TFCFGFTZF! XFTFGE478F7 YP4G8L5S8QF7-NFTFG42EGGN1XF7 ENOEENFX8LEFT8L5U1U42OE81L L4WYFT1S?OTS8ZFT11GE8L5G8EFGTFGUFVE8ZF2P6D4WOL 78GE4TYOLVF! FGVOUFOL7 S117 T8VNLFGG! XFTFENFWO8L SOVE1TG8LS24FLV8L5ENF8T
S1TO58L5NOY8EOEGF2FVE81L 8L X8LEFT6-NFPUTFSFTTF7 E1VN11GFENFG8EFGX8EN N85N ZF5FEOE81L V1ZFT! 21XZF5FEOE81L NF85NE!
SOTST1WN4WOL 78GE4TYOLVF! V21GFST1WENFXOEFT! 1UFL NOY8EOEGOL7 21XFTF2FZOE81L OGENF8TS1TO58L5G8EFG6?OGF7 1L ENF
OY1ZFNOY8EOEVNOTOVEFT8GE8VG! ENFfFFGFGF2FVEF7 WFO71XOL7 SOTW2OL7 OGENF8TWO8L S1TO58L5G8EFG6
=(> ?1*@-" B?OTBB湿地生境可为水鸟提供保护场所(生存和繁殖
所需要的能量以及种群延续的条件%@TFEXF2! &"9$#
DF8EWFPFT! &"#%# @TF7T8V‘G1L! &"#&# eTOU4! &"#&&$
生境的可利用性(分布和质量会影响越冬期水鸟的
集群(活动(能量分配和繁殖过程%@TF7T8V‘G1L $-.#=!
&"9"# IO424G! &"#%&!同时会对水鸟的繁殖潜力造
成影响%]828LF! &"9># .L‘LFP! &"99&$ 生境选择通
常会使生物分布非随机化!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14ENX117! &"99# ]OTE8L! &""## )2OT‘ $-.#=!
&"""&$ 这种非随机化分布方式的产生是由于生物
体对环境因子具有选择性!即在相同生境中的随机
区域选择位点进行测量!并将它们进行比较的结果
%K82G1L! &""#&$
斑头雁%N(1$+*(/*321&仅分布于亚洲!主要繁殖
于蒙古及中国的青海(西藏(新疆(甘肃等地!以及印
度北部的沼泽及高原湖泊!在中国云南(贵州(西藏
南部及印度(缅甸(孟加拉国等地越冬 %?8T7/8SF
*LEFTLOE81LO2! $%&$&$ 贵州草海是斑头雁重要的越
冬地之一!$% 世纪 "% 年代越冬数量为& A%%只左右
%李凤山等! &""#&$ 斑头雁在草海的越冬生境可分
为河流(湖泊(浅水沼泽(草甸(农田以及林地和人类
活动区$ 研究表明!浅水沼泽主要被斑头雁用作夜
栖地!草甸和农田是斑头雁的主要觅食地 %李凤山
等! &""#&$ 然而!斑头雁在觅食活动中是否受到潜
在的人为干扰及其选择草甸和农田作为主要的觅食
地的原因等问题还不十分清楚!为此!笔者对斑头雁
觅食地的生境因子进行分析!并对斑头雁的越冬数
量进行调查!以期了解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为
保护区今后制定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CD研究区概况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的威
B第 # 期 杨延峰等" 贵州草海斑头雁越冬觅食地选择
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西南郊!其地理坐标为 $>r
!9s’$t’$>rA$sA$t,!&%!r&%s&>t’&%!r$%s!%t+$ 草
海地处云贵高原中部顶端!是乌蒙山麓腹地的高原
岩溶淡水湖泊!湖底海拔 $ &9% W!平均水深仅 $ W!
最深不足 A W!最大蓄水量 &3! 亿 W’!为贵州最大的
湖泊$ 草海保护区面积为 "> ‘W$!其中!水面(沼泽
和草甸约 $# ‘W$!林地约 9 ‘W$!其余除城镇街道和
村寨外!全部是农耕地$ 因此!该保护区是一个集湖
区水面(沼泽(草甸和耕地(山林(村寨(城镇等多种
生态类型为一体的综合生态系统!同时为我国特有
的黑颈鹤%]+21(*%+*3"#*1&等珍稀鸟类及其他候鸟
的重要越冬地之一!在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
计划/中被列为一级重要湿地%许正亮等! $%%#&$
草海边缘陆地上的植被类型主要以草甸和农田
为主!草甸植被主要有小蓬草%!"(7U. 3.(./$(1*1&草
甸(白车轴草%H+*&"#*2,+$O$(1&草甸(水莎草%!7O$+21
%#",$+.-21& _灯心草%V2(321$&2121&草甸(灯心草 _
小蓬草草甸$ 农田以旱地作物为主!主要有玉米
% $^. ,.71&(土豆%I"#.(2,-2L$+"12,&(白菜%;+.11*3.
+.O.O$C*($(1*1&(萝卜%0.O9.(211.-*)21&等$
AD研究方法
$3&B种群数量与分布B斑头雁具有白天飞离夜栖
地觅食!夜间飞回夜栖地休息的习性$ 草海保护区
有 A 个斑头雁夜栖地!分别为胡叶林(阳关山(吴家
岩头(簸箕湾和朱家湾$ 夜栖地中斑头雁数量调查
于 $%&$ 年 $ 月进行$ 由于管理得当!夜栖地所受干
扰程度极低!各夜栖地斑头雁的数量较稳定!故未采
取同步调查的方式$ 于无雾的清晨!斑头雁离开夜
栖地之前!采用双筒望远镜% d&% 倍&和 $% h>% 倍
单筒变焦望远镜进行观察计数!每个夜栖地计数
& 次$
$3$B觅食地生境的取样B根据草海保护区越冬斑
头雁的实际分布情况!在胡叶林和阳关山 $ 处斑头
雁的觅食地采用直接观察法确定斑头雁觅食的高密
度生境区域!用样方法对斑头雁的觅食生境的生境
因子进行取样$ 在斑头雁的觅食生境中随机取& W
d& W的样方!所测量的生境因子如下"
&& 植物种数" 样方中植物的种数$
$& 植被盖度%c&" 样方中植物面积占样方面
积的比例$
’& 植被高度%VW&" 样方中植物的平均高度$
!& 距弱干扰的距离 %W&" 样方距最近的人类
活动不频繁区域的距离!如田间小道$
A& 距强干扰的距离 %W&" 样方距最近的人类
活动频繁区域的距离!如公路(民房$
>& 距明水面的距离 %W&" 样方距最近的水面
的距离!水面长宽均大于 A% W$
9& 开阔等级" 分为 ’ 个等级!以样方中心为圆
心!直径 $% W以内出现高大乔木(茂密灌木(电线杆
或房屋等时!设为 &# 以样方为圆心!直径 $% hA% W
范围内出现上述物体时!设为 $# 以样方为圆心!直
径大于 A% W出现上述物体时!设为 ’$
#& 海拔%W&" 样方所在地的海拔$
觅食地对照样方选择的区域全部在草甸和农
田!所测量的生境因子与斑头雁利用的生境样方一
致$ 调查期间在整个保护区内共记录利用生境样方
!A 个!对照样方 !’ 个$
$3’B数据分析B使用 +QVF2$%%’ 软件将各生境因
子数据进行录入统计$ 数据分析均使用多元统计分
析软件 ((I( %$ 对生境因子进行差异显著性检
验!由于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故采用 $ 个独立样本
非参数检验%]OLL照样方生境因子差异的显著性# 进一步对觅食地的
特征进行因子分析%SOVE1TOLO2PG8G&!找出影响斑头
雁觅食地选择的主要生境因子$
ED结果与分析
’3&B种群数量分布B共统计到越冬斑头雁 & #$#
只!在调查的 A 个夜栖地中均有分布!但主要分布在
胡叶林%!&3&c&和阳关山 %’&3$c& %表 &&$ 斑头
雁主要夜栖在湖边的浅水沼泽中$ 在数量分布较多
的夜栖地!斑头雁分散为若干群体在不同的区域栖
息!每群的数量在 &%% h’%% 只$ 斑头雁早上飞离夜
栖地的时间一般在 9"’% 以后!分批从夜栖地飞往觅
食地!一次同时起飞的斑头雁少则十几只!多则 &%%
多只$ 直到傍晚 &""’% 以后!斑头雁才从觅食地陆
续飞回夜栖地$
表 CD斑头雁夜栖地种群数量
’"<\CDP1)&K"+$1.14["*TF("@(@Q11-($.+6(*11-+
夜栖地
C11GE
胡叶林
D4PF28L
阳关山
ROL554OLGNOL
吴家岩头
K4;8OPOLE14
簸箕湾
?1u8XOL
朱家湾
MN4;8OXOL
数量 I1U42OE81L
%比例 IT1U1TE81L&
9A>%!&3!c& A9$%’&3$c& &"A%&%39c& $!%%&’3&c& >A%’3>c&
99&
林 业 科 学 !" 卷B
’3$B觅食地生境特征B斑头雁越冬觅食地利用样
方与对照样方各生境因子的特征比较如表 $ 所示$
距弱干扰的距离(距强干扰的距离(距明水面的距
离(开阔等级和海拔存在极显著差异%Do%3%&&!说
明上述生境因子对斑头雁觅食地的选择影响较大!
斑头雁喜欢在距离干扰远(距离水源近(生境开阔和
海拔相对较低的区域觅食#而植物种数(植被盖度和
植被高度的差异不显著%Dn%3%A&!说明上述生境
因子对斑头雁觅食地的选择没有太大影响%表 $&$
表 AD斑头雁利用样方与对照样方的特征比较
’"<\AD51%)"*$-1.1476"*"7+(*$-+$7-14&-$.3 )K1+-".@71.+*1K)K1+-14["*TF("@(@Q11-(
生境因子
DOY8EOESOVE1T
利用样方 iG8L5U21EG
% ( b!A& %]FOL j(+&
对照样方 )1LET12U21EG
% ( b!’& %]FOL j(+&
D%显著性
(85L8S8VOLVF&
植物种数 I2OLEGUFV8FG &3"> j%6&> &3>’ j%6&A %3$’9
植被盖度 0F5FEOE81L V1ZFTO5F%c& 9!39# jA6’9 9&3$# j>6&# %3999
植被高度 0F5FEOE81L NF85NE:VW &$3$& j&6"! &A3$# j$6$A %3’#A
距弱干扰的距离 g8GEOLVFST1WXFO‘ 78GE4TYOLVF:W &&%3>9 j’# $%3$’ j’69> %3%%%!!
距强干扰的距离 g8GEOLVFST1WGET1L578GE4TYOLVF:W $%#3$$ j&>6’> 9>3%A j&%6!& %3%%%!!
距明水面的距离 g8GEOLVFST1W2O‘FG87F:W ’A#3>9 j’!6#9 >"&3!% j>& %3%%%!!
开阔等级 [UFL8L5GVO2F $3#" j%6%A &3"’ j%6%# %3%%%!!
海拔 +2FZOE81L:W $ &9A3’’ j%6’& $ &"&3%% j&6$! %3%%%!!
BB总体来说!斑头雁所选择的觅食地!其生境有如
下特点" 植物种数并不丰富!但是生长较为茂密!多
为低矮的草本植物# 距离人类活动区较远! 与水源
距离较近# 生境开阔!海拔较低$
’3’B觅食地生境特征的因子分析B对代表觅食地
植被特征的 # 个生境因子进行因子分析!并进行最
大方差法旋转$ 结果表明" 前 ’ 个主成分的特征值
均大于 &!其累积贡献率达到 9&3!$Ac!说明这 ’ 个
主成分基本包括了 # 个生境因子的大部分信息!能够
反映影响斑头雁觅食地生境选择的主要因素!因此提
取前 ’ 个主成分计算其相应的特征向量%表 ’&$
表 ED斑头雁觅食地生境特征的因子分析
’"<\ED0"7+1*"."K>-$-1441*"3$.3 6"<$+"+
76"*"7+(*$-+$7-14["*TF("@(@Q11-(
因子 @OVE1TG
主成分 IT8LV8U2FV1WU1LFLE
& $ ’
特征值 +85FLZO24FG $3$!# $3$&9 &3$A%
方差贡献率
)1LET8Y4E81L 1SZOT8OLVF
$#3&%A $939&9 &A3>’%
积累贡献率
)1LET8Y4E81L 1SENFV4W42OE8ZF
$#3&%A AA3#$$ 9&3!A$
植物种数
I2OLEGUFV8FG
%3A!> %3%9$ %3>A%
植被盖度 0F5FEOE81L V1ZFTO5F %3&#& %39&& %3’99
植被高度 0F5FEOE81L NF85NE =%3&&! %3#!& =%3%!"
距弱干扰的距离
g8GEOLVFST1WXFO‘ 78GE4TYOLVF
%3">> %3&’" %3%%>
距强干扰的距离
g8GEOLVFST1WGET1L578GE4TYOLVF
%3"’> %3%"A =%3&&$
距明水面的距离
g8GEOLVFST1W2O‘FG87F
=%3&’9 =%39#9 =%3%$!
开阔等级 [UFL8L5GVO2F %3&$9 %3A"’ =%3%%!
海拔 +2FZOE81L =%3$!> %3%’% %3#&"
BB第 & 主成分主要包含距弱干扰的距离和距强干
扰的距离!它们具有较大的信息载荷量!分别为
%3">> 和 %3"’>!可以归类为干扰因子# 第 $ 主成分
主要包含植物盖度(植被高度(距明水面的距离和开
阔等级!可以归类为逃离因子# 第 ’ 主成分主要包
含植被种数和海拔!可以归类为食物因子$ 从分析
结果可以看出" 斑头雁在选择觅食地生境时!距干
扰源的距离对其影响最大!其次是在食物供应充足
的前提下能够确保在出现威胁时顺利逃离!植物种
数和海拔对其影响相对较小$
GD讨论
!3&B种群数量与分布B与 $% 世纪 #%’"% 年代斑
头雁的种群数量有 & A%% 只相比 %李凤山等!
&""#&!本次调查数量相对较高!这可能是由于调查
的方法不同造成的$ 以往调查是在白天围绕保护区
沿途记录斑头雁数量!而斑头雁白天飞离夜栖地向
四周扩散觅食!分布范围较为广泛!部分斑头雁可能
飞到保护区以外的区域!因而在调查记录过程中可
能有所遗漏# 而本次调查覆盖了草海保护区范围内
全部的夜栖地!并且是在斑头雁飞离夜宿地之前进
行统计!这样保证了调查数据的准确性$
!3$B斑头雁对觅食地生境的选择B&& 干扰因子对
选择的影响B通过对利用样方和对照样方的比较发
现!斑头雁喜欢在离干扰区域较远的地方觅食!这在
其他湿地水鸟如灰鹤%]+21%+21& %张文等! $%%#&(
白枕鹤 %]+21)*O*"& %邹红菲等! $%%A# 吴庆明等!
$%%"&和丹顶鹤%]+21<.O"($(1*1&%舒莹等! $%%># 邹
红菲等! $%%9O# $%%9Y# 金洪阳等! $%&&&中有相同
#9&
B第 # 期 杨延峰等" 贵州草海斑头雁越冬觅食地选择
的现象$ 初步判断!这与斑头雁觅食的方式有关$
斑头雁觅食时通常将头部向下伸!一边寻找一边取
食!此时它的注意力都放在觅食上!防卫敌害的能力
较弱!较远的干扰距离可以为斑头雁发现威胁提供
足够的时间$
干扰因子是斑头雁选择觅食地的首要因素!这
与邹红菲等%$%%9Y&对丹顶鹤的研究结果一致!而
且距弱干扰的距离对斑头雁觅食地生境选择的影响
更大一些$ 这里的民房多建在离草海湖区较远的山
林中!人们的活动对斑头雁的干扰极小# 另外!草海
地区属于偏远山区!交通不发达!没有成型的公路!
只有相对较宽的土路!因而车流量较少!对斑头雁的
影响也较弱# 同时!由于交通不发达!村民出行基本
是在农田和草甸间的小道上步行!而且务农和放牧
活动也在农田和草甸中进行$ 所以!距弱干扰的距
离成为影响斑头雁对觅食地生境选择的主要因素$
$& 逃离因子对选择的影响B植被高度(植被盖
度(距明水面距离和开阔等级与斑头雁能否发现并
脱离危险有关!故归类为逃离因子!特别是植被高
度(盖度对斑头雁低头觅食时能否看到周围潜在的
危险因素至关重要$ 本研究中!斑头雁利用样方的
平均植被高度为 &$3$& VW!盖度为 9!39#c!较矮的
植被高度与合适的植被盖度不易阻挡觅食中斑头雁
的视线!一旦出现危险情况!斑头雁能够及时发现并
逃离!这与赵匠等%$%%A&(王磊等%$%%"&对鹤类觅
食地的研究结果相似$
通过比较利用样方和对照样方距明水面的距
离!笔者发现斑头雁喜欢选择距离水源地较近的觅
食地$ 在草海会发生家犬追逐斑头雁的现象!斑头
雁在起飞之后往往会落入浅水区域进行调整和休
息!同时避免了家犬再次追逐!可见距离水源地较近
对斑头雁的逃生是非常有利的$
在其他鸟类生境选择的研究中!常把.隐蔽度/
作为其中一种生境因子%刘振声等! $%%A# 周晓禹
等! $%%## 管晓等! $%%"&!而本研究采用 .开阔等
级/!主要考虑到 .隐蔽度/常用于林鸟以及以茂密
灌木或高大乔木为生境的鸟类!而斑头雁为湿地水
鸟!且体型较大!辨识度高!采用.开阔等级/可以更
确切地反映其生境特征$ 利用样方和对照样方开阔
等级的比较表明!斑头雁喜欢在开阔的生境中觅食$
在这样的生境中!斑头雁的视野范围大!能够及时发
现潜在危险!而且逃离过程中不会受到障碍物的阻
碍!能以最快的速度离开$ 综上所述!斑头雁觅食地
的生境条件有利于斑头雁在发现危险时迅速逃离$
’& 食物因子对选择的影响B对食物因子的分
析表明!斑头雁所选择的觅食地中平均植物种数很
少!这说明斑头雁在觅食时!并不重视食物种类的丰
富度!其觅食策略主要为.少觅多食/!即减少挑选
食物的时间!增加进食时间$ 这可能是因为斑头雁
在越冬期能量消耗较大!需要大量取食$ 植被高度
和植被盖度虽在第 $ 主成分中被归为逃离因子!但
从食物的角度来说对斑头雁觅食地选择的影响不可
忽略$ 斑头雁为植食性鸟类!其主要食物为禾本科
植物%李凤山等! &""#&!对食物的需求决定了斑头
雁对觅食地植被高度的选择$ 植物盖度间接反映了
食物的密度!较大的植被盖度可以为斑头雁提供更
多的取食机会!从而影响斑头雁对觅食地的选择$
斑头雁选择在海拔相对较低的区域觅食可能是
因为斑头雁具有适合越冬的能量策略!即飞往低海
拔地区会消耗较少的能量!有利于斑头雁越冬期能
量的储存$ 农田和草甸的植被种类简单(植被较矮(
盖度较高(海拔较低!这些生境特点均符合斑头雁对
食物因子的选择条件!所以!斑头雁选择草甸与农田
作为其主要的觅食地$
综上所述!草海保护区斑头雁冬季主要选择距
弱干扰源较远(开阔度较高(植被较矮和盖度较高的
生境觅食$
参 考 文 献
管B晓!王B文6$%%"6中华秋沙鸭繁殖地生境选择及保护对策6野生
动物!’%%A& " $AA =$A"6
金洪阳!郝B萌!杨玉成!等6$%&&6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丹顶鹤春季
迁徙停歇地生境选择6野生动物!’$%’& " &’> =&!%6
李凤山!聂B卉!叶长虹6&""#6贵州草海斑头雁的冬季食性分析6动
物学杂志!’%!& " $" =’’6
刘振声!曹丽荣!李志刚!等6$%%A6贺兰山蓝马鸡越冬期栖息地的选
择6动物学杂志!!%%$& " ’# =!’6
舒B莹!胡远满!冷文芳!等6$%%>6黄河三角洲丹顶鹤秋冬季生境选
择机制6生态学杂志! $A%#& " "A! ="A#6
王B磊!邹红菲!李晓民!等6$%%"6图牧吉自然保护区白鹤秋季觅食
地生境初步研究6野生动物!’%%&& " $% =$$6
吴庆明!邹红菲6$%%"6扎龙湿地白枕鹤孵化期觅食生境选择6应用生
态学报! $%%9& " &9&> =&9$$6
许正亮!杨帮华!刘B文6$%%#6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恢复与重
建初探6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 A ="!A#6
张B文!刘B宁!刘小葛6$%%#6云南省拉市海越冬灰鹤的生境利用研
究6野生动物!9%’& " ’A> =’>$6
赵B匠!万冬梅!王海涛6$%%A6大鸨繁殖期觅食地的选择6应用生态
学报! &>%’& " A%& =A%!6
周晓禹!王晓明!姜振华6$%%#6贺兰山石鸡越冬期栖息地的选择6东
北林业大学学报!’>%!& " ’$ =’’!’"6
邹红菲!吴庆明!焦为屹6$%%9O6扎龙保护区散养与野生丹顶鹤孵化
期觅食生境选择比较6东北林业大学学报!’A%&&& " A> =A"6
"9&
林 业 科 学 !" 卷B
邹红菲!吴庆明!牛茂目6$%%A6扎龙湿地野生与散养白枕鹤繁殖前
期觅食生境选择对比分析6动物学杂志!!%%!& " !A =A%6
邹红菲!吴庆明!史蓉红6$%%9Y6扎龙湿地恢复初期丹顶鹤孵化期觅
食生境选择6东北林业大学学报!’A%9& " AA =A>!A#6
.L‘LFP)g6&"996@FF78L5OL7 785FGE8ZF1T5OL G8\F8L YTFF78L52FGGFT
GL1X5FFGF6-NF.4‘!"!" $9A =$#$6
?8T7/8SF*LEFTLOE81LO26$%&$6(UFV8FGSOVEGNFFE" N(1$+*(/*3216+$%&$ =
%A =%9,6NEU"&XXX6Y8T728SF61T5:7OEO\1LF:GUFV8FGSOVEGNFFE6UNU3
87 b’9"6
)2OT‘ Cf!(N4E2FTg6&"""6.Z8OL NOY8EOEGF2FVE81L" UOEFTL ST1WUT1VFGG
8L LFGE@TF7T8V‘G1L /D!gT1YLFPCg6&"9"6DOY8EOE4E828\OE81L YPU1GEYTFF78L5
XOEFTS1X2&?11‘N14E-.6KOEFTS1X2OL7 XFE2OL7G" OL 8LEF5TOEF7
TFZ8FX6]O78G1L" ,1TEN )FLETO2(FVE81L 1SENFK82728SF(1V8FEP! &&"
=&’&6
@TF7T8V‘G1L /D6&"#&6g1XFE2OL7 V1L78E81LG8L ENF]8GG8GG8UU8gF2EO
NOT7X117G8LS24FLVFWO2OT7 TFVT48EWFLE3 -TOLGOVE81LG1SENF!>EN
,1TEN .WFT8VOL K82728SFOL7 ,OE4TO2CFG14TVFG)1LSFTFLVF! !!
=A96
@TFEXF2( g6&"9$6I1U42OE81LG8L OGFOG1LO2FLZ8T1LWFLE6IT8LVFE1L
iL8ZFTG8EPITFGG!IT8LVFE1L!,^! $&96
DF8EWFPFT] +6&"#%6)NOTOVEFT8GE8VG1SXFE2OL7 NOY8EOEGOL7 XOEFTS1X2
U1U42OE81LG8L [‘2ON1WO6]OGEFT-NFG8G![‘2ON1WO(EOEFiL8ZFTG8EP6
eTOU4 f/6&"#&6-NFT12F1SL4ET8FLETFGFTZFG8L WO2OT7 TFUT174VE81L6
-NF.4‘!"#%&& " $" =’#6
]OTE8L -+6&""#6.TFW8VT1NOY8EOEUTFSFTFLVFG1SV1FQ8GE8L5GUFV8FG
4L7FTGF2FVE81L OL7 O7OUE8ZF3 +V1215P!9"%$& " >A> =>9%6
]828LFD6&"9>6(1WFSOVE1TGOSFVE8L5F55UT174VE81L 8L XOEFTS1X2
U1U42OE81LG6K827S1X2! $9" &!& =&!$6
IO424G( /6&"#%6-NFX8LEFTFV1215P1SENF5O7XO28L /148G8OLO6]OGEFT
-NFG8G!iL8ZFTG8EP1S,1TEN gO‘1EO6
(14ENX117 -C+6&"996DOY8EOE!ENFEFWU2FES1TFV12158VO2GETOEF58FG3
1^4TLO21S.L8WO2+V1215P!!>%$& " ’99 =’>A6
K82G1L g (6&""#6,FGEFSFVEG1L ENFG4TZ8ZO21SE4TE2FFWYTP1G6+V1215P! 9" % > & " &##!
=&#"$6
!责任编辑B朱乾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