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dvance on Mechanics Properties of Wood Single Fiber

木材单根纤维力学性质研究进展


以单纤维力学性能研究的重要性为出发点,综述近年来单纤维力学性能测试的研究进展,针对单纤维拉伸过程中的纤维制备、夹紧、定向、细胞壁横截面面积测量技术、纳米压痕技术以及间接测量的零距拉伸技术进行详细评述,并总结单纤维的纵向弹性模量、抗拉强度以及单纤维的蠕变、断裂、疲劳、扭转特性的研究现状,提出下一步开展单纤维力学研究的建议。

Wood single fiber is the basic unit of wood. Its properties of physics, anatomy, chemistry were researched more, but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were researched little. In this paper, the importances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for single fiber were indicated, the advance in mechanics properties of single fiber were reviewed, the specimen preparation, clamping, alignment, cross-section area of the cell wall measuring technology for single fiber tensile technique were reviewed detailly, and also the nanoindentation and zero-span tensile techniques, the mechanics properties of single fiber were sumed up, such as the elasticity modulus of longitudinal, tensile strength, creep, fracture, failure, twisting propertie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was to retrospect the studyments on single fiber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to bring forward the advices for its continued development.


全 文 :第 !" 卷 第 # 期
$ % & % 年 # 月
林 业 科 学
’()*+,)- ’)./-* ’)+)(-*
/012 !",+02 #
3456,$ % & %
木材单根纤维力学性质研究进展!
黄艳辉& 7 费本华& 7 赵荣军$ 7 余7 雁#
(&2 国家林业局北京林业机械研究所 7 北京 &%%%$8;$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7 北京 &%%%8&;
#2 国际竹藤网络中心 7 北京 &%%&%$)
摘 7 要:7 以单纤维力学性能研究的重要性为出发点,综述近年来单纤维力学性能测试的研究进展,针对单纤维拉
伸过程中的纤维制备、夹紧、定向、细胞壁横截面面积测量技术、纳米压痕技术以及间接测量的零距拉伸技术进行
详细评述,并总结单纤维的纵向弹性模量、抗拉强度以及单纤维的蠕变、断裂、疲劳、扭转特性的研究现状,提出下
一步开展单纤维力学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7 木材;力学性质;单纤维拉伸;零距拉伸;纳米压痕
中图分类号:’9:&2 $;,’9$& ; 2 &7 7 7 文献标识码:-7 7 7 文章编号:&%%& < 9!::($%&%)%# < %&!" < %9
收稿日期:$%%: < %9 <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木材细胞壁力学性能表征体系构建及应用”(#%9#%%9")部分内容;国家 8!: 项目“竹木单根纤维
力学性能测试技术引进”($%%" < ! < &%!)部分内容。
!费本华为通讯作者。
!"#$%&’ (% )’&*$%+&, -.(/’.0+’, (1 2((" 3+%45’ 6+7’.
=>4?@ A4?B>C& 7 DEC FE?B>4& 7 GB40 H0?@I>?$ 7 A> A4?#
(&2 !"#$#%& ’()"*+), -./0#%" 1%*+#+2+",3+.+" ’()"*+), 456#%#*+).+#(%7 !"#$#%& &%%%$8;$2 7"*".)/0 1%*+#+2+" (8 9((5 1%52*+),,:4’7 !"#$#%& &%%%8&;
#2 1%+")%.+#(%.; :"%+") 8() !.6<(( .%5 7.++.%7 !"#$#%& &%%&%$)
!7,0.$&0:7 J00K LC?@1E MCNE5 CL OBE N4LCP >?CO 0M Q00K6 )OL R50RE5OCEL 0M RBSLCPL,4?4O0TS,PBETCLO5S QE5E 5ELE45PBEK
T05E,N>O OBE TEPB4?CP41 R50RE5OCEL QE5E 5ELE45PBEK 1COO1E6 )? OBCL R4RE5,OBE CTR05O4?PEL 0M TEPB4?CP41 R50RE5OCEL M05
LC?@1E MCNE5 QE5E C?KCP4OEK,OBE 4KU4?PE C? TEPB4?CPL R50RE5OCEL 0M LC?@1E MCNE5 QE5E 5EUCEQEK,OBE LREPCTE? R5ER454OC0?,
P14TRC?@,41C@?TE?O,P50LLVLEPOC0? 45E4 0M OBE PE11 Q411 TE4L>5C?@ OEPB?010@S M05 LC?@1E MCNE5 OE?LC1E OEPB?CW>E QE5E
5EUCEQEK KEO4C11S,4?K 41L0 OBE ?4?0C?KE?O4OC0? 4?K XE50VLR4? OE?LC1E OEPB?CW>EL,OBE TEPB4?CPL R50RE5OCEL 0M LC?@1E MCNE5
QE5E L>TEK >R, L>PB 4L OBE E14LOCPCOS T0K>1>L 0M 10?@CO>KC?41, OE?LC1E LO5E?@OB,P5EER, M54PO>5E, M4C1>5E, OQCLOC?@
R50RE5OCEL6 ,BE R>5R0LE 0M OBCL R4RE5 Q4L O0 5EO50LREPO OBE LO>KSTE?OL 0? LC?@1E MCNE5 TEPB4?CP41 R50RE5OCEL,4?K O0 N5C?@
M05Q45K OBE 4KUCPEL M05 COL P0?OC?>EK KEUE10RTE?O6
8’9 :(.",:7 Q00K;TEPB4?CPL R50RE5OCEL;OE?LC1E 0M LC?@1E MCNE5;XE50VLR4? OE?LC1E;?4?0C?KE?O4OC0?
7 7 木材单纤维是木材、纸张以及纤维复合材料最
重要的构成单元,它赋予纤维类产品优良的力学性
能。由于木材单纤维的尺寸非常微小,针叶材管胞
直径多数在 #% Y !: !T 之间,长度多为 # Y Z TT;
阔叶材木纤维直径多数在 $% !T 左右,长度多为
%2 Z Y $ TT;竹纤维直径多数在 $% !T 以下,长度
多为 $ TT 左右,用常规方法直接测量单纤维的力
学性能十分困难。目前可行的直接测试技术主要有
单纤维拉伸技术和纳米压痕技术,间接测试技术有
零距拉伸技术等。根据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从单纤
维拉伸技术、零距拉伸技术、纳米压痕技术以及单纤
维的各项力学性质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展开阐
述,并浅析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7 单纤维拉伸技术
单根纤维拉伸技术是对化学或机械离析的单纤
维直接进行轴向拉伸的技术,可以得到细胞壁的纵
向弹性模量、抗拉强度、硬度等重要指标。对单根纤
维力学性质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 &8$Z 年,
H>B1ET4?? 经过初步研究得到了化学离析杉木
(:2%%#%&0.6#. ;.%/"(;.+.)管胞的断裂强度;但他
的研究由于当时试验条件的限制没有引起其他学者
的注意。直到 [14>KCOX 等(&8!9)改进了试验方法,
对脱木素木材纤维的力学特性进行了一系列的研
究,这方面的研究才得到了广泛重视。之后,有关
单根木材纤维力学性质的研究日益增多。345! 第 " 期 黄艳辉等:木材单根纤维力学性质研究进展
(#$%&)总结了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出版了《管胞
的细胞壁力学》一书,标志着管胞(纤维)细胞壁力
学研究体系的初步形成。#$&# 年,加拿大制浆造纸
研究院 ’()* 等(#$&#)在《+(,-.*》发表了单根针叶
材管胞力学特性及其测定方法的报道,引起了制浆
造纸领域和木材科学界的极大兴趣。进入 /0 年代
以后,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以及光谱
技术的相继飞速发展,将单根纤维拉伸技术的测试
速度、精度、准确度推向新的高度,单根纤维拉伸技
术日趋完善。$0 年代,研究者将该技术应用到需要
测试大量具有统计意义数据的单纤维变异研究上来
(1.223 !" #$%,#$$4;5005(;50056)。近几年来,研
究继续深入,单纤维拉伸过程中的结构和化学变化
以及影响因素被进一步揭示( 7-.)*., !" #$8,5004(;
50046;50049)。在单纤维拉伸技术中,纤维的制
备、夹紧、定向、细胞壁横截面面积和微纤丝角测量
是测试中的难点。
!" !# 单纤维的制备
单纤维的制备分为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和化学
物理相结合方法。化学方法是利用化学制剂氧化木
质素分离得到单纤维的方法,一般采用过氧化氢或
亚氯酸盐和冰醋酸混合制备离析液,软化分离得到
单纤维。该方法被 :(;<*(#$4$)、’()* 等( #$&&)、
=>?( 等(#$/@)、1.223 等(#$$4;5005(;50056)众
多研究者使用,其特点是方法简单、制备快速、单纤
维分离彻底。物理方法又称机械方法,7-.)*., 等
(5004(;5004%;50049)使用超精细的镊子在显微镜
下机械剥离得到单根云杉( &’(!# #)’!*)纤维,指出
该法避免了化学离析造成的细胞壁化学成分变化,
机械扭曲小,测得的单纤维强度大,更适合微拉伸力
学测试,但该法较难掌握。造纸业制浆得到的纸浆
就是用机械的方法、化学的方法或者两者相结合的
方法把各种植物纤维原料离解成大量单纤维组成的
浆液。
!" $# 单纤维的夹紧
单纤维的夹紧有机械夹紧和胶粘夹紧 5 种方
式。胶粘方式并不是直接把纤维粘到加载装置的夹
具上,而是先粘到某种媒介上,再进行加载。理想的
媒介有纸板和醋酸纤维素,理想的胶黏剂为二组分
环氧树脂。机械夹紧需要特制的夹具( :(;<*,
#$4$;A*>>2)) !" #$%,#$%@;B(32>(<) !" #$%,#$%&),
这种方法可能导致纤维在加载过程中发生滑移和压
溃,以致在断裂前提前失效。C(.D(9E*.(#$%")证
实机械夹紧方式通常会导致超过一半的试样在夹紧
处断裂,因此,胶粘方式( F.3?,.2<) !" #$%,#$&&;
C(.D(9E*.,#$&0;’()* !" #$%,#$&5)逐渐取代了机械
夹紧方式。A*.?(G()*(#$&")开创了胶粘球槽型夹
紧方式,不仅解决了纤维的压溃和滑移问题,而且使
单纤维自由取向,减少了拉伸剪切引起的破坏。之
后,H2,,(#$$4)在纤维夹具和单纤维细胞壁面积测
量 5 方面做了重要改进,显著提高了测量速度和准
确性,使单根纤维拉伸技术在实用性方面迈出了重
要的一步,并且成功应用于研究火炬松( &’+,*
"#!-#)管胞纵向力学性质的株内变异规律。
!" %# 单纤维的定向
在单纤维纵向拉伸过程中,如果加载时纤维取
向明显偏离加载力的方向,容易造成单纤维发生过
早的拉伸剪切破坏( =>?( !" #$%,#$/@;H(.E !" #$%,
#$&0),严重影响结果的可靠性。为了避免这种情
况的发生,必须允许纤维在拉伸过程中自由取向。
H9><,2?I 等(#$%/)设计了一个刚性夹具系统,其中
下部夹具悬浮在熔融的铅液上,当纤维取向适合后,
使铅液冷却固定。A(>>3*?(#$%0)设计的夹具系统
则把下部夹具固定在一个可以旋转和倾斜的台子
上,以实现纤维的垂直取向。显然,上述方法的实际
操作非常困难,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等(#$&5)
将单纤维置于 5 片载玻片之间,干燥后得到了平直
的单纤维,极大地减少了扭转问题对试验结果的影
响。A*.?(G()*(#$&")在单纤维端头附近滴加环氧
树脂形成球形端头,使纤维在拉伸时可以在球槽型
夹具系统中自由旋转,以减少纤维拉伸剪切偶联导
致的纤维提早断裂失效,该系统显著降低了纤维在
夹紧处断裂的概率,获得的纤维力学强度明显大于
其他方法得到的数值,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后来这
种方法被进一步推广,用于研究木材纤维纵向力学
性质的变异规律(1.223 !" #$%,5005(;50056;H2,,
!" #$%,5005)。
!" &# 单纤维细胞壁横截面面积和微纤丝角测量
为了获得弹性模量、断裂应力、抗拉强度等力学
数据,就必须知道单纤维的横截面面积。以前常采
用在光学显微镜下拍摄一定放大倍数的纤维横断面
照片,再通过测面积的方法得到细胞壁面积。要得
到纤维横断面照片,必须把单纤维包埋在冰、醋酸纤
维素等介质中,再用切片机垂直纤维方向横切
(H9><,2?I !" #$%,#$%/;J*2K2>D,#$%%)。由此可见,
利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测量单根纤维胞壁面积是相
当困难的。还有一些研究者,不直接测量单纤维的
横截面面积,而是通过其他方法间接评估换算得到
( :*<,L*<,#$%@;J*2K2>D !" #$%,#$%/)。早期单纤维
微纤丝角的测量主要使用偏振光显微镜,例如,’()*
&@#
林 业 科 学 !" 卷 #
等($%&’)采用光学传感器和偏振光显微镜测量单
纤维拉伸试验中的变形和微纤丝角,将力学性质与
微纤丝角联系起来。()*+,)-./($%&&)利用扫描电
子显微镜得到了单纤维的胞壁面积;后来,扫描电
子显微镜也被应用于微纤丝角的测量;%0 年代激
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的发展,使单纤维胞壁面积的
测量变得既快速又精确,彻底抛弃了单纤维包埋这
一耗时又冗繁的步骤,由于该技术采用快速无损的
激光切面,而且能快速测量单纤维的微纤丝角,因此
近年来得到了广泛运用。
!" #$ 扫描电镜与微型加载装置联用
扫描电镜和微型加载装置联用使管胞动力学的
研究进入新的阶段,为研究复杂的单根管胞断裂机
制提供了可靠的手段,是研究单根管胞微力学性质
的强有力工具。1)23./ 等($%4")首次把微型压缩装
置放于扫描电镜内,观察到了单根管胞的压缩破坏
顺序。5-,, 等($%%")则是把自制的微拉伸计置于
环境扫描电镜的样品室,在扫描过程中连续捕获不
同加载阶段管胞的数字图像,随后进行数字图像相
关分析,得到纤维表面的微应变分布,结果表明,在
木材纤维的缺陷区域和无缺陷区域,表面位移以及
应变场的分布都是不均匀的,应变集中位置与各种
细胞壁缺陷吻合得相当好。67)/8.97) 等(’0008;
’000:)随后把扫描电镜与微型加载装置联用技术
运用到管胞横向力学性质的研究上,这对于制定和
设计高效节能的热力制浆工艺和设备,以及木材横
纹压缩密实化改性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 光谱仪的运用
拉曼激光光谱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都是
研究单纤维结构以及化学成分变化的强有力工具,
通过特征峰的变化和转移可以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单
纤维的变形机制。;3<==-). 等(’00$)研究了木材纤
维在纵向拉伸过程中拉曼光谱的变化,发现纤维素
的特征峰发生了明显的转移,而木质素的特征峰没
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从而在试验上证明了纤维素是
木材纤维纵向受拉时的主要承载物质。6>)/7), 等
(’00?8;’00?:;’00?<)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仪对机械和化学分离的单纤维进行了对比分析,指
出纤维素几乎不受化学软化过程的影响,但该软化
过程导致了中间层木质素的大量移出,而且使细胞
壁次生壁木质素中的芳香族物质降等,得出机械分
离的单纤维更适合微拉伸研究的结论。
’# 零距拉伸技术
@-AA*8.BC8<-:+7.($%’?)为了得到纸张中的纤
维间结合强度和纤维本身强度,首次提出在两夹具
紧密接触的条件下(零距)对纸片进行拉伸的方法,
之后陆续有学者通过在普通的材料力学实验机上加
装特制拉伸夹头附件的方法进行了一系列可行性研
究,但限于设备原因进展缓慢。’0 世纪 ?0 年代末,
(DD7) 等($%?4)领导的研究小组研究了零距拉伸
测试的主要影响参数,提出了相关的数学表达式,赋
予了零距拉伸更加科学的内涵;&0 年代初,E>F*8<
公司对零距拉伸复杂的物理力学本质进行了深入的
研究,开发出被制浆造纸业普遍接受的纤维强度测
试专用设备———零距抗张强度测试仪。现在,零距
抗张强度已经成为评价纸张纤维力学性能的一项重
要指标。我国在 $%%! 年也制定了《纸浆和纸零距抗
张强度测定法》的国家推荐标准( G6 H I ’"&4J !B
%!)。
目前零距拉伸拉伸仪器主要有 ’ 种( G8,8)3,
’00!):一种是由 E>F*8< 公司生产的基于载荷控制
原理的零距抗张强度仪,已发展到第 ! 代,可自动打
浆抄片同时测试 ’! 个样品,能得到抗拉强度、纤维
长度、纤维间粘结力等指标;另一种是 5IK 公司生
产的基于位移控制原理的零距拉伸拉伸仪,其最大
特点是夹头间距可达 L **,而 E>F*8< 公司的仪器
只能达到 0J " **。
K,-.7 等($%"0)为了得到化学制浆纤维的力学
性质而又方便确定纤维的取向度(平行排列纤维的
取向度为 $,理想的三维随机排列的为 $ H L,手抄纸
为 L H 4),将自行设计的零距拉伸夹头加在常规力学
实验机上,对切成 "0 M $!0 !* 厚的造纸用木材薄
片进行测试,然后模拟化学制浆过程对木片进行化
学处理,得到处理后纤维的零距抗张值,与处理前的
零距抗张值进行对比分析,这是零距拉伸技术最早
被应用于木材管胞强度研究的报道。随后 1AN> 等
($%"’)和 63:F3+($%"%)等采用类似方法开展了相关
研究。
’0 世纪 &0 年代,随着 E>F*8< 公司零距抗张强
度仪的研制成功,样品的测试速度和零距夹头的夹
持精度有了极大的提高。O8P 等($%&&)采用零距拉
伸技术研究了白皮松( !"#$% &$#’()#))、胶冷杉
(*&"(% &)+%),())和颤杨(!-.$+$% /0(,$+-"1(%)的管胞
强度轮内变异规律,以及木材密度和夹头距离对管
胞性能的影响。后来,零距拉伸技术的应用范围不
断扩展,包括试样厚度(K-)38.- (/ )+2,$%%")、含水率
变化(;28.+ (/ )+2,$%44)、温度(;28.+ (/ )+2,$%44)、
不同酸碱度( QP8+.38D-28 (/ )+2,$%%")、光老化
(;28.+ (/ )+2,$%44;I>)D>F3. (/ )+2,’00’)等因素对
4!$
! 第 " 期 黄艳辉等:木材单根纤维力学性质研究进展
零距抗张强度的影响研究。
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展较晚,余雁
(#$$")利用零距拉伸技术研究了人工林杉木管胞
的抗拉强度性能和株内轮内的变异规律,初步考察
了管胞纵向力学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 纳米压痕技术
纳米压痕技术又叫深度敏感压痕技术,是近几
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它可直接在材料表面进
行加卸载的力学测试,从荷载压痕曲线中实时获得
接触面积,测试精度高,并具有纳米级的空间分辨
率,适于检测微米或亚微米级薄膜或微型材料的力
学性质。%&’’() 等(*+,,)首次使用纳米压痕技术
测量了云杉管胞 -# 层和中间层的纵向弹性模量和
硬度,为研究单根管胞的力学特性开辟了新的途径。
随后,.&/01 等(#$$#;#$$2)使用该技术研究了微纤
丝角和木质化程度对管胞次生壁纵向弹性模量和硬
度的影响。国内江泽慧等(#$$2)在前人研究的基
础上,首次运用纳米硬度测量技术中最新发展起来
的连续刚度测量法,对测定人工林杉木早晚材管胞
细胞壁的纵向弹性模量和硬度的试验技术进行了探
索,结果表明:杉木晚材管胞 -# 层的平均纵向硬度
$3 "+$ .45,弹性模量的平均值为*26 722 .45;早材
管胞 -# 层的硬度和模量小于晚材,平均值分别为
$3 "$8 和 +3 7#" .45。随着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研
究的发展,竹纤维力学特性的研究将成为又一大研
究领域,余雁等( #$$";#$$8;#$$,)、费本华等
(#$$8)使用原位成像纳米压痕技术对竹材细胞壁
的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指出竹纤维细胞壁纵向弹
性模量和横向显著不同,分别为 *83 * 和 93 +* .45,
但是硬度在纵横向差异不大;竹材薄壁组织细胞壁
的纵向弹性模量和硬度分别为 93 7 和 $3 #" .45,只
相当于竹纤维的 "":和 8":;从竹心到竹黄,竹纤
维纵向弹性模量没有显著变化,但硬度呈增加趋势。
2! 单纤维的力学性质
!" #$ 纤维的纵向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硬度
木材是生物性材料,各部分组织构造受生长季
节的影响很大,单纤维自然也不例外。早晚材单纤
维的形状差异非常大,例如杉木早材管胞平均长度
为 #3 #9 ; "3 *" ’’,平均壁厚为#6 , !’,而晚材管
胞平均长度为 #3 28 ; "3 ," ’’,平均壁厚为 93 *
!’,因此,在测量单纤维的力学性质时需要考虑早
晚材纤维的影响。另外,拉伸时单纤维的跨距也是
影响力学性质的重要因素,在研究中必须予以指出。
<5=/((*+9+)等利用机械夹紧方式以 #3 9 ’’ 为跨
距,测得白云杉(!"#$% &’()#()早材管胞的平均抗拉
强度和杨氏模量分别为 9#" 和 #9 ##* >45,而晚材
的平均为 98+ 和 "9 $8$ >45;花旗松(!%$)*+,%)&(
-$./"$%"")早材管胞的平均抗拉强度和杨氏模量分
别为 "2" 和 *, ,87 >45,而晚材的平均为 +9* 和
2# 8", >45。受当时试验条件的限制,<5=/( 所得的
平均值只是 , ; *$ 根管胞的平均值。?5’@15/A 等
(*+8,)测了 *, 种阔叶材纤维的强度和硬度,指出
测得值与胞壁面积和微纤丝角高度相关。随着科学
技术的发展,测试精度和速度不断提高。.)@@’ 等
(#$$#5)测得化学离析的落叶松( 0(1"2 &-$’"."")晚
材纤维的弹性模量和最大抗拉强度范围分别为 83
99 ; #,3 9 .45 和 2*$ ; * 2## >45。B@’C(115 等
(#$$#)自主设计了微拉伸装置,研究得到棉花和木
基纤维素纤维的杨氏模量分别是 2 和 # .45,基于
韦布尔分布的数据分析得到它们的抗拉强度分别是
2+8 和 *82 >45。DE)A()F 等(#$$#;#$$95;#$$9G)
在一系列研究中指出,化学离析的云杉管胞力学性
能比机械分离的弱 2 倍,得到以 $3 + ’’ 跨距测量
的机械分离的管胞细胞壁最大抗拉强度为 * *78
>45,最大弹性模量为 ## 8$$ >45。影响力学性质
的因素有纤维本身的因素,如胞壁面积和微纤丝角,
还有加工及纹孔等自然缺陷。另外,单纤维拉伸过
程中的温湿度的保持也是该研究的一大难点。H((
等(#$$,)运用单纤维拉伸和纳米压痕技术对 H=@
纤维的力学和蠕变性能进行了测定,得到其拉伸模
量为 *#3 82 .45,硬度为 $3 " ; $3 2" .45。
!" %$ 单纤维的蠕变性能
蠕变是指应力不变,应变随时间变化的性质。
有关单纤维蠕变的 研 究 始 于 *+8, 年,I&GJ5)0
(*+8,)以长叶松( !".)% 3(’)%,1"%)晚材纤维为试验
材料,分别在 *$,*9,#$,#9 A 拉伸力下作用 *#,#2,
27 J,并把作用前后的结晶度用 K 射线衍射进行分
析,结果表明:在拉伸过程中有 # 种结构行为被观
察到,一是纤维内应力发生了重新分布,一是不发生
重新分布,应变与时间的对数成线性相关。研究还
指出,随着蠕变变形的增加,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破
坏强度也跟着增加达到一个极限值,但最大位移继
续减小;在变形的最初阶段,纤维的长度和力学性
质很容易恢复,但随着变形的增大,纤维结构发生变
形,导致纤维的长度和力学性质发生不可恢复的永
久性的改变;通过 K 射线衍射分析,得知纤维素在
拉伸过程中取向度提高。L1M5 等(*+72)选择同一
纤维分别对干态和湿态条件下的蠕变行为进行了连
+2*
林 业 科 学 !" 卷 #
续测试,蠕变应力分别为 $" 和 !$ %&,拉伸时间为
’! (,结果认为,随着受力和纤维湿度的增加,蠕变
变形也不断增加;蠕变初期,变形较小,随后,变形
较大,蠕变的对数与纪录时间线性相关。)** 等
(’++,)运用纳米压痕技术对 )-. 纤维的蠕变性能
进行了测定,试验应力为 $ +++ !&,受力时间为
’++ /,位移在受力时间内增加了 "’ 0%,硬度却明显
减小。
!" #$ 单纤维的断裂性能
断裂是单纤维重要的力学性质,是优化制浆工
艺的参考因子,也是单纤维作为工程材料安全设计
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
环境扫描电镜的使用使研究者( 12%/32.04 !" #$%,
$5,,)能快速并清楚地观察到单纤维各个壁层的断
裂表面,并能观察到断裂表面的纹孔、裂隙等缺陷。
6.33( $557)、6.33 等( $55")和 8(9:*2 等( $55";
$55,)把自制的微拉伸计置于环境扫描电镜的样品
室,结合数字图像相关分析技术得到单纤维的断裂
特性:对天然态( ;<24<0)单纤维,纹孔是控制断裂位
置的最重要因素,在无纹 孔 的 情 况 下 微 压 缩
(%<=2.=.%>2*//<.0/)将变为控制断裂位置的关键因
素,纹孔断裂分贯穿纹孔和在纹孔上下附近断裂 ’
种类型,后者更为常见,8$ 层和 8’ 层同时断裂;对
再循环( 2*=-=:*?)单纤维,断裂的发生更倾向于纹孔
上下附近和大的加工诱导缺陷的位置,断裂时间较
天然态单纤维长,断裂传播过程中的宽度也比天然
态单 纤 维 大,8$ 层 先 于 8’ 层 断 裂;对 次 生
( /*=.0?92-)木纤维,断裂宽度比天然态单纤维大,
8$ 层发生的断裂早于再循环单纤维。研究还指出,
断裂经常发生于应力集中区域,而纹孔附近的微纤
丝角变化非常大,应力集中严重,边界纹孔和并排双
纹孔则大大加剧了断裂的提前发生。树脂纤维由于
树脂的存在弥补了纤维的弱化区域,其断裂表面非
常整齐,不分层;成熟的微纤丝角小的黑云杉(&’(!#
)#*’#+#)晚材单纤维,呈现碎片状( @2A/()断裂
表面。
!" !$ 单纤维的疲劳特性
单纤维在循环受力条件下的疲劳特性是研究的
重要内容。B9::%*/ 等($5"")在循环荷载条件下观
察到了单纤维的应变强化现象,随着循环数量的增
加弹性模量不断增加,受试验条件限制,研究者只能
在室内温湿度条件下将拉力循环 C D " 次。B<% 等
($5,7)发现纤维在附有拉伸条件下的干燥过程中
会发生强化现象,强化的原因是由于在拉伸过程中
纤维间发生了剪性流动,该流动一方面使不规则的
结构趋于一致,引起拉伸的初期强化,另一方面使微
纤丝角进一步减小,导致强化继续增加。E<:? 等
($555)利用球槽型夹紧系统将纸浆中单纤维的受
力循环增至 "+ 次,试验温度提高到 $++ F,湿度提
高到 $++G,结果也发现了循环初期单纤维强烈的
滞后和硬化现象,经过长期的疲劳测试,研究者指出
纤维硬度随着受力循环次数的对数而线性增加,纤
维在疲劳测试条件下展现的蠕变行为与恒定力测试
条件下相似。E<:? 等指出初期强化的原因不单是
B<% 等提出的纤维间剪性流动,还有最主要的原
因———纤维内结构的改变,认为 8’ 层内微纤丝之间
的化学键和周围的晶体发生弱化,这些直接导致微
纤丝角的减小和弹模的增加。
!" %$ 单纤维的扭转性能
单纤维以及木材或纸张的薄片在干燥过程中容
易发生卷曲扭转,这会使试样在拉伸过程中提前发
生剪切破坏,严重影响试验结果。H<::在计算纸浆纤维的干缩和扭转性能时考虑了细胞壁
次生壁结构和微纤丝取向的影响。 IA24*23 等
(’++7@)研究了机械和化学分离纤维的扭转性能,
并计算得出了扭转角和 8’ 层微纤丝角之间的换算
模型,指出扭转角随微纤丝角的变化曲线为倒抛物
线,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微纤丝角等于 !7J的竖直
线,即微纤丝角等于 !7J时,扭转程度最大。
7# 展望
随着单纤维拉伸技术的不断发展,有关单纤维
研究的奇思妙想必将层出不穷,百花齐放;随着全
球环境的不断恶化和木材资源的不断减少,有关再
生纤维、再循环纤维以及竹纤维的研究必将被提上
日程,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木材单纤维力学性质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
果,但真正的研究工作才刚刚开始,综合学科发展和
研究趋势,提出几点深化研究的建议:$)单纤维拉
伸技术有待进一步发展。虽然球槽形夹紧方式比较
完美地保证了拉力方向和纤维方向的一致性,大大
提高了放样和测试成功率,但是单纤维拉伸的测试
过程仍然非常复杂和耗时,测试成功率也较低,因此
有必要发展新的放样和夹紧方式,比如机械手放样、
静电场诱导纤维取向等。另外,制样时,向单纤维两
端滴胶的过程中,如何绕开胶滴部位附近区域的纹
孔,从而避免拉伸过程中由该处纹孔引起的端断,这
是在实体显微镜下难以解决的,现有的方法是拉断
以后放到电镜下或是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以
便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排除,如何在胶滴时解决需要
+7$
! 第 " 期 黄艳辉等:木材单根纤维力学性质研究进展
以后认真考虑。最后,单纤维拉伸技术和其他仪器
联用将是研究单纤维力学性质的又一发展方向。
#)单纤维力学性质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目前,该
项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仅得到了荷载条件下的力
学数据和以及对数据的初步分析,仅仅分析了影响
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没有将这些因素结合起来深
入分析单纤维拉伸过程中的结构化学成分变化以及
影响单纤维扭转、断裂、疲劳破坏的深层机制揭示出
来。")单纤维拉伸技术最好与零距拉伸以及纳米
压痕技术联合起来,共同取长补短、以易代繁,促进
该项研究的快速发展。例如,找到零距拉伸以及单
纤维拉伸技术之间的转换参数,利用快速简便的零
距拉伸技术代替比较耗时的单纤维拉伸技术。再例
如,将显微近红外光谱引入,建立单纤维力学性质以
及其他各项性质的预测模型,快速无损评价单纤维
甚至活立木单纤维的各项物理力学化学解剖性质。
$)单纤维力学的发展可以参照与其结构相似的生
物力学以及人体骨骼力学的试验手段和方法,引入
相关学科的思想、方法、理论、模型。纳米压痕技术
最开始应用在人体骨骼的力学性能研究上,后来被
应用到木材细胞壁力学的研究上来,同理,随着多学
科的相互渗透,相关学科的新思想、新技术、新手段
若能适用于木材研究,则必将促进木材研究领域的
发展。%)木材单纤维是生物多样性材料,变异性
大、结构不均匀,因此,有限元法以及复合材料细观
力学的研究方法将是单纤维力学性质研究继续深入
的必要途径,应将其运用到单纤维的研究中来。
参 考 文 献
费本华,张 ! 波,余 ! 雁,等 & #’’(& 马尾松纤维的力学性能研究 & 中
国造纸学报,#)($):) * $&
余 ! 雁,江泽慧,费本华,等 & #’’"& 管胞细胞壁力学研究进展评述 &
林业科学,"+(%):)"" * )"+&
余 ! 雁,费本华,张 ! 波,等 & #’’(& 零距拉伸技术评价木材管胞纵
向抗拉强度 & 林业科学,$#(,):-" * -(&
余 ! 雁,江泽慧,任海青,等 & #’’,& 针叶材管胞纵向零距抗张强度
的影响因子研究 & 中国造纸学报,##("):,# * ,(&
余 ! 雁 & #’’"& 人工林杉木管胞的纵向力学性质及其主要影响因子
研究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博士学位论文 &
江泽慧,余 ! 雁,费本华,等 & #’’$& 纳米压痕技术测量管胞次生壁
.# 层的纵向弹性模量和硬度 & 林业科学,$’(#):))" * ))-&
/0012 3 4,567829: / 5& )+%-& ;<:9276=>1 9??@A12 B721=C78@= :6:12&
D6::@,$)(-):$)( * $#%&
/21K6B7@> <9LMKMB 21K67@9=B8@: 9? DNF .>97>8 F@=1 ?@A12B& O99L
.>@1=>1,)’(#):,# * -’&
P12C6=L12 / ,.6K<1= 5& #’’’6& D81 726=BQ12B1 1K6B7@> <9LMKMB 9? 781
=67@Q1 R99L ?@A21 R6KK& E9M2=6K 9? FMK: 6=L F6:12 .>@1=>1,#((():
#"$ * #"-&
P12C6=L12 / ,.6K<1= 5& #’’’A& 362@67@9= @= 726=BQ12B1 ?@A12 R6KK
:29:127@1B: 21K67@9= A17R11= 1K6B7@> :29:127@1B 6=L B72M>7M21&
J9KS?92B>8M=C ,%$(():(%$ * ((’&
P@AK@B T E& )+(+& D1=B@9= :29:127@1B 9? 59AK9KKH F@=1 C29R78 S9=1B&
O99L 6=L U@A12,)()):)- * #-&
PM2C127 ;,G1>01B E,U2M8<6== G,!" #$& #’’#& / >9<:62@B9= 9? 7R9
71>8=@VM1B ?92 R99L ?@A12 @B9K67@9=W 1Q6KM67@9= AH 71=B@K1 71B7B 9=
B@=CK1 ?@A12B R@78 L@??121=7 <@>29?@A2@K 6=CK1& FK6=7 P@9K,$:+ * )#&
PM2C127 ;,I@12K@=C12 X,Y@<<12<6== D& #’’%6& F29:127@1B 9? >81<@>6KKH
6=L <1>86=@>6KKH @B9K671L ?@A12B 9? .:2M>1 :627 ):.72M>7M26K 6=L
>81<@>6K>8626>712@B67@9=& J9KS?92B>8M=C,%+:#$’ * #$(&
PM2C127 ;, U2M8<6== G, G1>01B E, !" #$& #’’%A& F29:127@1B 9?
>81<@>6KKH 6=L <1>86=@>6KKH @B9K671L ?@A12B 9? .:2M>1 :627 #:
DR@B7@=C :81=9<1=6& J9KS?92B>8M=C,%+:#$, * #%)&
PM2C127 ;,TL12 N,U2M8<6== G,!" #$& #’’%>& F29:127@1B 9? >81<@>6KKH
6=L <1>86=@>6KKH @B9K671L ?@A12B 9? .:2M>1 :627 ": N1>86=@>6K
>8626>712@B67@9=& J9KS?92B>8M=C,%+:"%$ * "%,&
T@>8892= . E ,P6@KK@1 Z / & #’’)& [1Q@1R:ZM221=7 @=712=67@9=6K
21B162>8 @=79 >1KKMK9B@> ?@A12B 6=L >9<:9B@71B& E9M2=6K 9? N6712@6KB
.>@1=>1,"(:#)’, ! #)")&
TKB6 5,T82=29978,F17712 G& )+-$& D81 71=B@K1 71B7@=C 9? B@=CK1 R99L
:MK: ?@A12B @= 6@2 6=L @= R6712& O99L 6=L U@A12 .>@1=>1,)(($):
%$+ * %((&
TQ6=B F 4,P6=0B O P& )+--& 41C26L67@9= 9? R99L BM2?6>1B AH R6712&
Z86=C1B @= <1>86=@>6K :29:127@1B 9? 78@= R99L B72@:B& J9KS [98W
O120B79??,$(:$#, * $"%
I6762@ E O& #’’$& /= 1\:12@<1=76K 6=6KHB@B 9? 781 S129 6=L B8927 B:6=
71=B@K1 71B7B& N& .& 781B@B& Z86K<12B ]=@Q12B@7H 9? D1>8=9K9CH&
41:627<1=7 9? <6781<67@>B,.M=LBQ6K)&
I@KK@B F F,N620 [ T& )+,"& /=6KHB@B 9? B82@=06C1,BR1KK@=C 6=L 7R@B7@=C
9? :MK: ?@A12B& Z1KKMK9B1 Z81< D1>8=9K,,:#’+ * #"$&
I@=LK O,IM:76 J ., I2M=R6KL I& #’’#& 5@C=@?@>67@9= 9? B:2M>1
726>81@LB B1>9=L62H >1KK R6KK 21K671L 79 K9=C@7ML@=6K 862L=1BB 6=L
<9LMKMB 9? 1K6B7@>@7H MB@=C =6=9W @=L1=767@9=& Z6= E P97,-’:)’#+
* )’""
I@=LK O,.>89A12K O D& #’’$& D81 B@C=@?@>6=>1 9? 781 1K6B7@>@7H <9LMKMB
9? R99L >1KK R6KKB 9A76@=1L ?29< =6=9@=L1=767@9= <16BM21<1=7B&
Z9<:9B@71B:F627 /,"%:)"$% * )"$+&
I299< 5 J,.86K12 . N,N977 5& )++%& D81 <1>86=@>6K :29:127@1B 9?
@=L@Q@LM6K K@C=9>1KKMK9B@> ?@A12B& ;= 781 F29>11L@=CB 9? O99L?@A12W
FK6B7@> Z9<:9B@71& FMAK@B81L AH U921B7 F29LM>7 E9M2=6K,"" * $’&
I299< 5 J,N977 5,.86K12 . N& #’’#6& N1>86=@>6K :29:127@1B 9?
@=L@Q@LM6K B9M7812= :@=1 ?@A12B& F627 ;:41712<@=67@9= 6=L Q62@6A@K@7H
9? B721BBWB726@= >M2Q1B R@78 21B:1>7 79 7211 81@C87 6=L ^MQ1=@K@7H&
O99L 6=L U@A12 .>@1=>1,"$()):)$ * #,&
I299< 5 J ,.86K12 . N,N977 5& #’’#A& N1>86=@>6K :29:127@1B 9?
@=L@Q@LM6K .9M7812= F@=1 ?@A12B& F627 ;;; : IK9A6K 21K67@9=B8@:B
A17R11= ?@A12 :29:127@1B 6=L ?@A12 K9>67@9= R@78@= 6= @=L@Q@LM6K 7211&
O99L 6=L U@A12 .>@1=>1,"$(#):#"- * #%’&
J62L6>012 G O& )+,’& T??1>7 9? K96L@=C 2671, B:6= 6=L A167@=C 9=
@=L@Q@LM6K R99L ?@A12 71=B@K1 :29:127@1B& D6::@ .:1> D1>8,-:#’) *
#))&
)%)
林 业 科 学 !" 卷 #
$%&’%()*& +,- ./"0- 12* %3456%47( &*(5&’789 5: 42* ;5%’<*;589%4758
(2%&%(4*&7=47(= 5: =789;* >%>*&6%)789 :7?*&=- 1%>>7,!@( 0):<0A
B $5::6%8CD%(5?=*8 E F- ./<@- G 8*H 6*425’ 5: ’*4*&678789 5: 42*
=4&*8942 5: (2*67(%; >3;>- E%>*& 1&%’* D53&8%;,@0:<." B <.A-
I:J3 K,+*88*’L M ,- ./"<- N56* O%&7%?;*= %::*(4789 67(&54*8=7;*
=4&*8942 5: P539;%=CQ7&- Q5&*=4 E&5’ D,.<(@):<.0 B <.A-
I&O789 R N- ./S"- F7(&5=(5>7( 5?=*&O%4758 ’3&789 ;589743’78%;
(56>&*==758 ;5%’789 5: =789;* >3;> :7?*&=- 1%>>7 ,"/:/S B .T<-
D%L8* R G- ./@/- F*(2%87(%; >&5>*&47*= 5: H55’ :7?*&- 1%>>7,!<("):
!". B !"A-
D*84U*8 V G- ./"!- 12* *::*(4 5: =4&*== %>>;7*’ ’3&789 ’&L789 58 =56* 5:
42* >&5>*&47*= 5: 78’7O7’3%; >3;> :7?*&=- 1%>>7,!A(A):!.< B !.S-
+*;;599 M F,,%89%%&’ Q Q- ./"!- I8:;3*8(* 5: :7?*& =4&*8942 58 =2**4
>&5>*&47*= 5: 2%&’H55’ >3;>=- 1%>>7,!A("):0". B 0"A-
+%;;6*= W D - ./"T- P7=4&7?34758 5: 42* (58=473*84= %(&5== 42* H%;; 5:
38?;*%(2*’ N>&3(* =3;:74* :7?*&=- 1%>>7,!0(<):.!0 B .!@-
+%;;6*= W D,E*&*U F- ./""- E&5(**’789= 5: 42* 4*(287(%; =*(4758-
R&747=2 E%>*& E5%&’ F%)*&=’G==5(7%4758,X58’58,.:@TA
+*&=%O%9* E V- ./A0- G =L=4*6:5& %3456%47(%;;L &*(5&’789 42*
;5%’<*;589%4758 (2%&%(4*&7=47(= 5: =789;* H55’ :7?*&= 38’*& (584&5;;*’
&*;%47O* 2367’74L (58’74758=- YNPG- Y- N- K5O*&86*84 E&784789
W::7(*-
+76 V Z,E%9* P $- [IC$5==*78L Q,!" #$% ./A@- 12* 6*(2%87(%;
>&5>*&47*= 5: =789;* H55’ >3;> :7?*&= ! - 12* *::*(4 5: ’&L789 =4&*==
58 =4&*8942- G>>; E5;L N(7,./:.@!/-
+;%3’74U ,,F%&=(2%;; G ,K78U*; ,- ./!A- \3& 1*(285;59L O*&25;U4*&
>:;%8U;7(2*& \*;;H%8’*- $5;U:5&=(2389,.(!):/S B .T0-
+56>*;;% F +,X%6?&5= D- (*;;3;5=* :7?*&=- E5;L6*& 1*=4789,<.:@<0 B @0T-
+H%=87%)5O% +,+5)4% R ],+5&%8 \- .//"- N4&*8942 >&5>*&47*= 5:
R;%() N>&3(* H55’ H742 ’7::*&*84 4&*%46*84- ,55’ N(7*8(* %8’
1*(285;59L,0T:!"0 B !A@
X%H + ^,K%&(*%3 D D,+5&%8 \- ./AA- F*%=3&*6*84 5: 784&%C78(&*6*84
4*8=7;* =4&*8942 ?L 3=789 % U*&5C=>%8 4*(287_3*- ,55’ N(7*8(*,.T:
!< B !S-
X** N $,,%89 N,E2%&& K F,!" #$- &5>*&47*= %8’
(&**> ?*2%O75& 5: ;L5(*;; :7?*&= ?L 8%8578’*84%4758 %8’ 8%85C4*8=7;*
4*=4789- $5;U:5&=(2389,".:<@! B <"T
X*5>5;’ R- ./""- [::*(4 5: >3;> >&5(*==789 58 78’7O7’3%; :7?*& =4&*8942-
1%>>7,!/(A):0.@ B 0.S-
X*5>5;’ R,125&>* D X- ./"S- [::*(4 5: >3;>789 58 =4&*8942 >&5>*&47*= 5:
’&L %8’ H*4 >3;> :7?*&= :&56 ^5&H%L N>&3(*- 1%>>7,@.( A):0T!
B 0TS-
F%&) M [- ./"A- V*;; H%;; 6*(2%87(= 5: 4&%(27*’=- Z%;* Y87O- E&*==-
F%&) M [ ,K7;;= E E- ./AT- ^*H 65’*;= 78 (*;; H%;; 6*(2%87(=- ,55’
%8’ Q7?*&,<(<):A/ B /@-
F(;845=2 P V ,Y8&79 X W- ./"S- [::*(4 5: &*:78789 58 ;5%’<*;589%4758
(2%&%(4*&7=47(= 5: X5?;5;;L E78* 25;5(*;;3;5=* %8’ 38?;*%(2*’ )&%:4
:7:*&=- 1%>>7,@.("):<"@ B F544 X- .//@- F7(&56*(2%87(%; >&5>*&47*= %8’ :&%(43&* 6*(2%87=6 5:
=789;* H55’ >3;> :7?*&=- P5(45&%; P7==*&4%4758 :&56 F%78*
Y87O*&=74L,YNG-
F544 X, K&556X $, N2%;*& N F- &5>*&47*= 5:
78’7O7’3%; N5342*&8 E78* :7?*&=- E%&4 II :V56>%&7=58 5: *%&;LH55’
%8’ ;%4*H55’ :7?*&= H742 &*=>*(4 45 4&** 2*7924 %8’ J3O*87;74L- ,55’
Q7?*& %8’ N(7*8(*,0!(<):<<. B <0A-
F544 X ,N2%;*& N F,K&556X $- .//"- G 4*(287_3* 45 6*%=3&* =4&%78
’7=4&7?34758 78 =789;* H55’ >3;> :7?*&=- ,55’ %8’ Q7?*& N(7*8(*,(!):!E%9* P $,[;C$5==*78L Q,,78);*& +- ./A.- R*2%O753& 5: =789;* H55’
:7?&*= 38’*& %‘7%; 4*8=7;* =4&%78- ^%43&*,<E%9* P $ ,[IC$5==*78L Q ,,78);*& +,!" #$ - ./AA- [;%=47( 65’3;3= 5:
=789;* H55’ >3;> :7?*&=- 1%>>7,"T(!):..! B ..A-
E%9* P $,[;C$5==*78L Q ,,78);*& +,!" #$ - ./A<- 12* 6*(2%87(%;
>&5>*&47*= 5: =789;* H55’ >3;>- E%&4 I :G 8*H %>>&5%(2- E3;> %8’
E%>*& F%9%U78* 5: V%8%’%,A0(S):A< B AA-
M7(2%&’ X $- ./"A- 12* (&**> ?*2%O75& 5: 78’7O7’3%; >3;> :7?*&= 38’*&
4*8=7;* =4&*==- 1%>>7,@T(S):!0< B !!T-
N2%;*& N F,[9%8 G,F544 X,!" #$- .//A- Q&%(43&* %8’ F7(&56%(2%87(=
5: &*=78%4*’ :7?*&=- 12* Q53&42 I84*&8%4758%; V58:*&*8(* 58
,55’:7?*&CE;%=47( V56>5=74*=,0< B 0/-
N2%;*& N F,F544 X- .//"- F7(&5=(5>7( %8%;L=7= 5: H55’ :7?*&= 3=789
[N[F %8’ (58:5(%; 67(&5=(5>L- E&5(**’789 5: 42* ,55’:7?*& E;%=47(
V56>5=74*= ,<@ ! 0<-
N5&7%85 Q E,[O%8= E P- .//"- G 67(&54*8=7;* 4*=4789 4*(287_3*- E%&4 <:
Q&%(459&%>2L 5: 4278 +789 ,7;;7%6 E78* H55’ =4&7>=- QEMPI D53&8%;,
<<(<):A. B S0-
N458* D [,V;%L458 P ,- ./"T- 12* 3=* 5: 67(&5456* =*(4758= :5&6
6*%=3&789 42* (2%89* 78 =4&*8942 5: =>&3(* :7?*&= ’3* 45 >3;>789-
E3;> %8’ E%>*& F%9%U78* 5: V%8%’%,!A@ B !S!-
1%65;%89 Q ^,,%89%%&’ Q Q- ./"A- N4&*8942 %8’ =47::8*== 5: 2%&’H55’
:7?*&=- 1%>>7,@T(<):"S B A<-
13&)3;78 $,N*;; D- 2545’*9&%’%4758 5:
H55’ 3=789 67(&54*8=7;* 4*=4789- $5;U %;= M52C38’ ,*&)=45::,"T:
/" B .T@-
,766*& M ,X3(%= R ^ ,1=37 1 Z,!" #$% .//A- X589743’78%; 2%&’8*==
%8’ Z5389’= 65’3;3= 5: =>&3(* 4&%(2*7’ =*(58’%&L H%;;= 3=789
8%8578’*84%4758 4*(287_3*- ,55’ N(7*8(* %8’ 1*(285;59L,0.(<):
.0. B .!.
,7;’ 1 F,E&5O%8 D ,,K378 M,!" #$- .///- 12* [::*(4 5: VL(;7( G‘7%;
G‘7%; X5%’789 5: N789;* ,55’ E3;> Q7?*&= %4 [;*O%4*’ 1*6>*&%43&*
%8’ $367’74L- E**& M*O7*H*’,S<(!):(责任编辑 # 石红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