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Using Weights of Evidence to Estimate the Probability of Forest Fire Occurrence: A Case Study in Huzhong Area of the Daxing‘an Mountains

应用证据权重法估测林火发生的可能性——以呼中林区为例


以大兴安岭呼中林区为研究区,综合考虑影响林火发生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应用证据权重法,从众多的影响因素中,选取能反映地形(坡向、坡位指数)、气象(年均温、年降水量)、可燃物(1 h, 10 h时滞地表死可燃物的载量、1 h时滞地表死可燃物含水量)和人类活动(距道路的距离)等因素,分析林火发生的可能性。结果表明: 呼中林区林火的发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研究结果对该地区森林的管理仍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可以为森林火险区划、森林可燃物优先处理区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应加强森林可燃物的基础研究,尤其是森林可燃物载量的时空分布规律的探讨,提高空间数据的准确性,减少不确定性,从而更好地对林火的发生作出科学的预测。

Understanding the probability of fire occurrence at different spatial locations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forest fir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Many factors and their complicated interactions may affect the occurrence of fire. These make the predicting of fire occurrence very difficult. Fire occurrence prediction has become hot topics in the field of forest fire research.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in Huzhong area of the Daxingan Mountains. By using weights of evidence, we chose the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factors that comprehensively affect forest fire occurrence, including aspect, topographic position,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annual precipitation, 1 hour dead fuel loads, 10 hour dead fuel load, 1 hour dead fuel water content and distance to road. With these chosen factors as evidences, the fire occurrence probability map was generated.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fire occurrence in Huzhong area had uncertainty to some extent. But our results still have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forest management. They may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zoning forest fire risk and choosing priority areas for fuel treatment. Future research should be focused on forest fuels, especially on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forest fuel load,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forest fuel data and to predict scientifically the occurrence of forest fire.


全 文 :第 !" 卷 第 # 期
# $ % $ 年 # 月
林 业 科 学
&’()*+(, &(-.,) &(*(’,)
./01 !",*/1 #
2345,# $ % $
应用证据权重法估测林火发生的可能性
———以呼中林区为例
常6 禹% 6 冷文芳# 6 贺红士% 6 刘滨凡7
(%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6 沈阳 %%$$%";#1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6 秦皇岛 $""%$$;
71 黑龙江省森林工程与环境保护研究所 6 哈尔滨 %8$$9%)
摘 6 要:6 以大兴安岭呼中林区为研究区,综合考虑影响林火发生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应用证据权重法,从众多的
影响因素中,选取能反映地形(坡向、坡位指数)、气象(年均温、年降水量)、可燃物(% :,%$ : 时滞地表死可燃物的
载量、% : 时滞地表死可燃物含水量)和人类活动(距道路的距离)等因素,分析林火发生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呼
中林区林火的发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研究结果对该地区森林的管理仍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可以为森林火
险区划、森林可燃物优先处理区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应加强森林可燃物的基础研究,尤其是森林可燃物载量的
时空分布规律的探讨,提高空间数据的准确性,减少不确定性,从而更好地对林火的发生作出科学的预测。
关键词:6 大兴安岭;呼中;林火;证据权重法
中图分类号:;%!<6 6 6 文献标识码:,6 6 6 文章编号:%$$% = >!99(#$%$)$# = $%$7 = $>
收稿日期:#$$9 = $> = #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7"7)、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A# = BC = !!!)和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9$!$$%)资助。
!"#$% &’#%()" *+ ,-#.’$/’ )* ,")#01)’ )(’ 23*414#5#)6 *+ 7*3’") 7#3’ 8//933’$/’:
: ;1"’ <)9.6 #$ =9>(*$% :3’1 *+ )(’ ?1@#$%’1$ A*9$)1#$"
’:DEF BG% 6 -3EF C3EHDEF# 6 I3 I/EFJ:K% 6 -KG LKEHDE7
(%1 !"#$%$&$’ () *++,%’- ./(,(01,23%"’#’ */4-’51 () 6/%’"/’#6 63’"14"0 %%$$%";
#1 7%"3&4"0-4( !"#$%$&$’ () 8’/3"(,(016 7%"3&4"0-4( $""%$$;
71 9’%,("0:%4"0 ;(<’#$ ."0%"’’<%"0 4"- ."=%<(5’"$ >’#’4:4")31/):6 MEN3OJPDENKEF P:3 QO/4D4K0KPR /H HKO3 /SSGOO3ES3 DP NKHH3O3EP JQDPKD0 0/SDPK/EJ :DJ KTQ/OPDEP JKFEKHKSDES3 H/O
H/O3JP HKO3 QO3U3EPK/E DEN TDEDF3T3EP5 VDER HDSP/OJ DEN P:3KO S/TQ0KSDP3N KEP3ODSPK/EJ TDR DHH3SP P:3 /SSGOO3ES3 /H HKO35
+:3J3 TDW3 P:3 QO3NKSPKEF /H HKO3 /SSGOO3ES3 U3OR NKHHKSG0P5 2KO3 /SSGOO3ES3 QO3NKSPK/E :DJ 43S/T3 :/P P/QKSJ KE P:3 HK30N /H
H/O3JP HKO3 O3J3DOS:5 +:KJ JPGNR XDJ S/ENGSP3N KE IGY:/EF DO3D /H P:3 ZD[KEF(DE V/GEPDKEJ5 LR GJKEF X3KF:PJ /H 3UKN3ES3,
X3 S:/J3 P:3 EDPGOD0 DEN DEP:O/Q/F3EKS HDSP/OJ P:DP S/TQO3:3EJKU30R DHH3SP H/O3JP HKO3 /SSGOO3ES3, KES0GNKEF DJQ3SP,
P/Q/FODQ:KS Q/JKPK/E,DEEGD0 T3DE P3TQ3ODPGO3,DEEGD0 QO3SKQKPDPK/E,% :/GO N3DN HG30 0/DNJ,%$ :/GO N3DN HG30 0/DN,%
:/GO N3DN HG30 XDP3O S/EP3EP DEN NKJPDES3 P/ O/DN5 CKP: P:3J3 S:/J3E HDSP/OJ DJ 3UKN3ES3J,P:3 HKO3 /SSGOO3ES3 QO/4D4K0KPR
TDQ XDJ F3E3ODP3N5 \GO O3JG0PJ J:/X3N P:DP HKO3 /SSGOO3ES3 KE IGY:/EF DO3D :DN GES3OPDKEPR P/ J/T3 3[P3EP5 LGP /GO
O3JG0PJ JPK00 :DU3 JKFEKHKSDEP KTQ0KSDPK/EJ H/O H/O3JP TDEDF3T3EP5 +:3R TDR QO/UKN3 JSK3EPKHKS 4DJKJ H/O Y/EKEF H/O3JP HKO3 OKJW
DEN S://JKEF QOK/OKPR DO3DJ H/O HG30 PO3DPT3EP5 6 2GPGO3 O3J3DOS: J:/G0N 43 H/SGJ3N /E H/O3JP HG30J,3JQ3SKD00R /E P:3 JQDPKD0
DEN P3TQ/OD0 NKJPOK4GPK/E /H H/O3JP HG30 0/DN,P/ KTQO/U3 P:3 DSSGODSR /H H/O3JP HG30 NDPD DEN P/ QO3NKSP JSK3EPKHKSD00R P:3
/SSGOO3ES3 /H H/O3JP HKO35
B’6 C*3.":6 ZD[KEF(DE V/GEPDKEJ;IGY:/EF DO3D;H/O3JP HKO3;X3KF:PJ /H 3UKN3ES3
6 6 了解林火在不同空间位置上发生的可能性,对
林火管理和森林防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
确定哪些地方需要加强防火设施(隔离带、防火林
带等)的建设。然而,由于影响林火发生的因素很
多,包括自然因素(森林可燃物、气象条件和地形)
和人为因素(胡海清等,#$$#),且各因素间又存在
复杂的交互作用(王明玉等,#$$"),对林火发生进
行预报和预测成为林火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舒
林 业 科 学 !" 卷 #
立福等,$%%&),又是林火预防和灭火指挥决策的基
础(胡林等,$%%"),因此,林火预测预报就成为迫切
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徐爱俊等,$%%&)。学者
们采用各种方法进行了不少研究,如基于贝耶斯理
论对雷击火发生的预测(’()*+,-)./0 !" #$%,$%%1);
应用证据权重(2345670 /8 3-493:;3)法对美国亚利桑
那北部大火发生概率的预测(’4;<0/: !" #$=,$%%")
和对马德里西南部人为火发生的空间格局分析
(>/?3@/+A).;3@@)9) !" #$=,$%%B);应用神经网络模
型对森林火险进行预测(黄家荣等,$%%C;姜伟等,
$%%C);在分析森林火险与气象因子关系(宋卫国
等,$%%")的基础上,建立了森林火险气象指数(王
正旺等,$%%";牛若芸等,$%%";$%%C)等。发达国
家(如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已经建立了完善
的林火预报系统,田晓瑞等($%%!)对此进行了详细
的介绍。我国对林火的预测主要是在对火灾资料与
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赵凤君
等,$%%C),没有充分考虑地形、森林可燃物等对林
火发生的影响。
本文以大兴安岭呼中林区为研究区,综合考虑
影响林火发生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应用证据权重法,
分析林火发生的可能性,为呼中林区的森林防火和
灭火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 !# 研究区概况
呼中林区位于我国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北坡,
呼玛河中上游地区,地理坐标为 1$$D &EF &%G—
1$!D$1F%%GH,I1D 1!F !%G—I$D $IF %%G J,总面积为
CC% 1EE 6?$,北与漠河县、塔河县接壤,南至伊勒呼
里山分水岭与松岭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
相邻,东与新林区相连,西与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
左旗交界(刘志华等,$%%B)。
呼中林区地处大兴安岭北部高纬度寒温带地
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寒冷湿润气候区。光照充
足,雨量充沛,寒冷湿润,光、热、水地域性差异明显,
夏季短暂,冬季寒冷而漫长,冰冻期长达半年之久,
绝对最低温度 K !CL I M。春秋 $ 季受蒙古干旱风
影响,天气条件变化剧烈,常出现高温、低湿和大风
天气,因而春季和秋季是林火的高发期(周以良,
1EE1;徐化成,1EEB);地貌类型为大兴安岭北部石
质中低山山地。山峦连绵起伏,山体浑圆,坡度平
缓,一般在 1ID以下,局部的阳坡较陡,可达到 &ID以
上。海拔在 I%% N 1 %%% ? 之间,平均海拔 B1$ ?,境
内最 高 峰 在 南 部 中 心 地 带 小 白 山 处,海 拔
1 !%!L $ ?;最低点在北部呼玛河出境处,海拔为
!$% ?(胡远满等,$%%!);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寒温性
针叶林,以兴安落叶松( &#’() *+!$(,(()为单优势种
的针叶林。主要的针叶乔木树种有:兴安落叶松、
樟子松(-(,./ /0$1!/"’(/ -)@% +2,*2$(3#)和云杉(-(3!#
42’#(!,/(/)。主要的阔叶乔木树种有:白桦( 5!".$#
6$#"0670$$#)、山杨( -26.$./ 8#1(8(#,#)和钻天柳
(972/!,(# #’:."(;2$(#)。偃松( -(,./ 6.+($#)分布于
海拔较高的地带,构成了亚高山的特有景观和山地
寒温带针叶疏林的林下灌木,它对涵养水源、保护珍
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具有重要作用(陈宏伟等,
$%%B)。
!" $# 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主要来自:呼中 林 区 ’HO
(1P 1%% %%%)、林相图(1P 1%% %%%)、森林火灾记
录 CI 条(1EE%—$%%%)。
!" %# 空间数据的准备
影响林火发生的因素包括森林可燃物、气候条
件、地形及人类活动等。在地形因素中,根据研究区
1P 1% 万 &% ? 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HO)衍生出坡
度、坡向(取值范围 % N 1,% 表示最冷、最湿的北北东
坡向;1 表示相对干热的南南西坡向)和坡位指数
(山脊的坡位指数大于谷底的坡位指数);气象因素
中,选取了年均温、年降水量、1 月均温、C 月均温、
I M温暖指数和 I M寒冷指数等 C 个气象指标,首先
根据东北地区 BI 个气象站点 &I 年(1E"I—$%%%)的
气象资料,分别建立各气象因子与经度、纬度和海拔
的多元线形回归模型(常禹等,$%%&),然后根据研究
区的经度图、纬度图和 ’HO,采用 ,@;Q40EL 1 中的地
图代数计算生产研究区各气象因子的空间分布图;
在森林可燃物因素中,根据笔者于 $%%" 年 E 月的实
地调查数据(共 1%" 个样地),测定了枯枝落叶层厚
度、半腐殖质层厚度,1,1% 和 1%% 6 时滞地表死可燃
物的载量及含水量,采用 ,@;Q40EL 1 中的地统计分析
功能,进行空间插值,得到各可燃物因子的空间分布
图;在人类活动因素中,选取距居民点、道路和河流
的距离 & 个因子来反映人类活动的影响,具体是通过
,@;Q40EL 1 Q>R’ 模块的 HS;.494):’407):;3 函数来
实现。
!" &# 证据权重法
证据权重法是加拿大数学地质学家 ,53@T3@5 提出
的一种地学统计方法(U/:6)?+A)@73@ !" #$%,1EE%),基
于 $ 值图像,它通过与林火发生相关的地学信息的叠
加分析进行预测,其中每 1种地学信息都作为预测的 1
个证据因子,而每 1 个证据因子对林火发生的贡献由
!%1
! 第 " 期 常 ! 禹等:应用证据权重法估测林火发生的可能性
其权重值确定。根据贝耶斯条件概率原理确定各证据
因子对因变量的相对重要性(#$%& !" #$%,"’’()。证据
权重法最初应用于医学诊断领域,后来在矿物的成矿
预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袁峰等,"’’);刘世翔等,
"’’*;李随民等,"’’*),最近被用来进行林火发生预测
(+,-./01 !" #$%,"’’2)。选取这一方法,主要基于以下
几点考虑:第一,能够直观表达林火发生和图件数据间
的空间关系;第二,不需要数据分布的正态假设。
权重证据法的核心是计算先验概率( &3,03
&30454,6,78)和后验概率( &0/7$3,03 &30454,6,78)。假设
将研究区划分成等面积的 & 个单元,其中 ’ 个单元
为林火发生单元,则林火发生的先验概率 ((’)可
以按照如下公式计算:
((’) ) ’
&
。 (()
! ! 林火发生的条件概率(即在某一条件下,发生
的概率)可以根据先验概率来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其中 ((’ * +,)是林火在证据因子 +的第 ,等级上发
生的概率,((’ * /+,)是林火在证据因子 + 的非 , 等
级上发生的概率。
证据因子 + 的权重计算如下:
./, ) 61
((+, * ’)
((+, * 0’)
, (9)
.0, ) 61
((/+, * ’)
((/+, * 0’)
, (:)
式中,./, 和 .
0
, 分别为证据因子存在区和不存在区
的权重值,原始数据缺失区权重值为 ’;+ 为因子存
在区的单元数,/+ 为因子不存在区的单元数,/+ )
& 0 +;0’ 为不含林火单元数,0’ ) & 0 ’。
证据权重法要求各证据因子之间相对于着火点
分布满足条件独立。对于 1个证据因子,若它们都对
于着火点条件独立,则研究区任一单元为着火点的
可能性,即后验几率 2,用对数表示为
61(2) ) 61( ’
& 0 ’
)/*
1
3 ) (
.43
( 3 ) (,",),⋯,1), (2)
式中,.43为第 3 个证据因子的权重:
.43 )
. /3 ! ! 证据因子 3 存在
.03 ! ! ! 证据因子 3 不存在

{
数据缺失
。(*)
! ! 则后验概率可以据下式计算:
( &0/7 ) 2 5(( / 2)。 (;)
后验概率可以用来预测林火的发生区。
采用 <3-=,$>()? ) 版)的扩展模块 <3-@A+B
(#$%& !" #$%,"’’()来完成证据权重法的分析,共分
以下 9 个步骤(C0%$30@D56-$335E5 !" #$%,"’’;):
()计算每个证据因子的权重 ! 证据因子 + 的
第 , 等级的权重可以根据公式(9)和(:)计算。
./, 和 .
0
, 是对林火发生与证据因子等级的空
间联系的一种无量纲测度,如果这种空间关系比随
机的大,那么 ./, 6 ’ ,.
0
, 7 ’ 。引入对比度
( -01735/7)来度量这种关系:8, ) .
/
, 0 .
0
, ,8的取值
范围在 0 " 到 " 之间,8 值越大,表明林火发生与该
证据因子等级的空间关系越大。
")证据因子的选取 ! 考虑到各证据因子间可
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采用 <3-F,/G? ( 的叠加分析
功能提取着火点处各证据因子的 取 值,应 用
A757,/7,-5 2? ’ 分析并检验各证据因子间的相关性,
剔除相关性显著的证据因子,对剩余的证据因子计
算 8 值,8 值的大小可以表明林火发生与该证据因
子等级的空间关系的强弱。但是,随着样本数量的
减少,证据权重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加( D53351H5 !"
#$%,"’’")。+,-./01 等("’’2)认为 * 8 * " ’? ) 的
证据因子较有意义,为了检验这种关系是否显著,笔
者采用 I01J5%@D537$3 等((GG’)提出的方法,计算
统计量 8 / ) 8 5 ! 9( ! 9为 8 的标准差),对 8进行学生
氏 " 检验(! K ’? ’:)。为了尽可能多地选取证据因
子,笔者选取差异性显著或 * 8 * "’? ) 的证据因子。
))证据因子的独立性检验 ! 应用证据权重法
预测林火发生的概率是在证据因子相互独立的前提
下进行的。证据因子间不相互独立可能会高估或低
估其权重,为此,笔者进行条件独立性 "" 检验,最后
确定参与模型的证据因子。
9)林火发生的后验概率空间分布不确定性分
析 ! 林火发生的后验概率根据公式(;)计算,采用
I01J5%@D537$3 等((GG’)的方法来分析林火发生概
率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主要由 " 方面构成:证据
因子权重的不确定性和因子在叠加过程中,由数据
缺失造成的不确定性。前者可以根据公式(G)计
算,后者据公式((’)计算。
:"; ) !"*
1
3 ) (
!".( )43 - ("&0/7, (G)
式中,:"; 代表证据因子权重的不确定性,!
".43 为证
据因子 3 的权重的方差,( &0/7为林火发生的后验
概率。
:"3,< ) ( ’ * +( ), 0 ((’[ ])
" - ((+,)/
:’(
林 业 科 学 !" 卷 #
! " # /$( )% & !("[ ])
$ ’ !(/$%), (%&)
式中,($),* 为由于数据缺失造成的不确定性,
!(" # $%)是林火在证据因子 $ 的第 % 等级上发生
的概率,!(" # /$%)是林火在证据因子 $的非 %等级
上发生的概率,!( ")为林火发生的先验概率,
!($%)是林火在证据因子 $ 的 % 等级上发生的全概
率,!(/$%)是林火在证据因子 $的非 %等级上发生的
全概率。
总的不确定性可以用 $ 者之和来表示:
($ + ($, -*
.
) + %
($),*。 (%%)
# # 据此来构建统计变量 ’ 对不确定性进行统计
检验,当 / ( %) *"& 时,存在明显的不确定性:
/ +
(! +,-.)
$
($
。 (%$)
!" #$ 结果验证
# # 根据笔者收集到的呼中林区 $&&%—$&&/ 年间的
森林火烧记录(共 0" 条)来验证模型估测的结果。
$# 结果与分析
%" !$ 证据因子选取
根据上述的证据因子选取标准,共有坡向、坡位指
数、年均温、年降水量,%,%& 1 时滞地表死可燃物的载
量,% 1 时滞地表死可燃物含水量、距道路的距离 2 个
证据因子入选(表 %)。其中,坡向与湿度直接相关,因
此,对林火的发生影响较显著[ # 0(1)# 2 %) *"]。由于
呼中林区的海拔不高,因此坡位指数对林火发生的影
响不很明显[ # 0(1)# 3 %) *"],但是仍然有一定的指
示意义( # 4 # 2 &) 0)。年均温和年降水量对林火发生
的影响不明显[ # 0(1)# 3 %) *"],但是仍然有一定的
指示意义( # 4 # 2 &) 0),这可能由于研究区的范围较
小,年均温和年降水量的空间差异较小造成的。%,
%& 1时滞地表死可燃物的载量,% 1时滞地表死可燃物
含水量与林火的发生直接相关[ # 0(1)# 2 %) *"]。距
道路的距离间接反映人类活动影响的强弱,对林火的
发生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 4 # 2 &) 0)。
表 !$ 证据因子的权重、对比度及其显著性检验!
&’() !$ *+,-./0 ’12 341/5’0/ 46 +’3. 0+7+3/+2 +8,2+13+ 6’3/450,’12 /.+,5 0,-1,6,3’13+ /+0/
证据因子
34567897 :;9.,<
等级
=>;--
着火点个数
?@AB7< ,:
,99@<<7897-
5 - CD( 5 -) 5 E CD(5 E ) 4 CD(4) 0( 1)
坡向 F-+79. ! " E &) "%" / &) !%% & &) &GG & &) %$$ & E &) "*0 / &) !$2 2 E %) "%G !
/ $/ &) !G" / &) $&! % E &) %G0 " &) %!$ * &) "/& % &) $!* % $) "&* !
坡位指数 H,+,I<;+159 +,-5.5,8 0 $/ &) $0* % &) $&0 0 E &) %&% & &) %!0 % &) 0!& % &) $!2 " %) 0"2 0
! /& E &) %&&* &) %!0 % &) $02 " &) $&0 0 E &) 00* / &) $!2 " E %) 0"/ G
年均温 F88@;> A7;8 .7A+7<;.@<7 % / &) "/G ! &) !/2 % E &) &00 2 &) %$% & &) "*% 0 &) !G0 2 %) !/* &
年降水量 F88@;> A7;8 +<795+5.;.5,8 ! * &) /2% / &) 0!& 2 E &) &/2 ! &) %$! " &) "0* * &) 0"$ * %) G"0 0
% 1 时滞可燃物载量 $ " &) /*2 " &) !%G " E &) &02 ! &) %$% * &) "0G & &) !0/ & %) !"! 0
% 1 :@7> >,;6- 0 %" &) 02! " &) $/! " E &) &20 & &) %0% G &) !"G G &) $2" G %) "0% 0
! 2 E &) "2* 2 &) 0// 2 &) %$" 0 &) %$0 * E &) 2%" % &) 0G" 2 E $) %"" &
G %% &) !!& * &) 0&G ! E &) &/* / &) %$" / &) /&& ! &) 00$ ! %) /&/ 0
* % E %) &!* & %) &&! / &) &$/ ! &) %%G 2 E %) &G! ! %) &%% 0 E %) &"$ 0
%& 1 时滞可燃物载量 %& 1 :@7> >,;6- $ " E &) G!" / &) !%& G &) %&% / &) %$$ % E &) 2!G * &) !$2 / E %) *G* &
/ %& &) 02& $ &) 0$$ % E &) &!G / &) %$/ " &) !$G G &) 0!/ G %) $0G !
" $% &) 0%% 2 &) $$$ & E &) &** % &) %0G " &) !%& * &) $"% $ %) /G0 %
G / E &) *!* * &) !!* ! &) %$& $ &) %$% $ E %) &G& % &) !"/ / E $) $*2 *
* % %) &*G $ %) &0G ! E &) &&* & &) %%G G %) %&" % %) &!! % %) &/* !
% 1 时滞可燃物含水量 ! " E &) 0*$ G &) !%% G &) &!$ G &) %$$ & E &) !0/ 0 &) !$* ! E %) &%! &
% 1 :@7> J;.7< 9,8.78. " 0 E &) G/G & &) /2& 2 &) &!2 0 &) %%* ! E &) 2&/ ! &) /*$ * E %) 0/2 0
G 0 E &) !/$ & &) /2$ & &) &$! % &) %%* ! E &) !G" % &) /*! % E &) 2&% !
2 %& %) &!* & &) 0$G / E &) &*/ 0 &) %$/ / %) %!! 0 &) 0/& G 0) $"$ "
* 2 &) 20$ " &) 0"0 2 E &) &"/ 0 &) %$0 " &) 2*G * &) 02! $ $) 00G $
距道路的距离 D5-.;897 ., <,;6 % G! &) &%2 & &) %%G G E &) 2!& * %) &&/ / &) 2/2 * %) &%$ 0 &) 2!2 /
$ % E &) 202 / %) &&/ / &) &%G * &) %%G G E &) 2/" ! %) &%$ ! E &) 2!/ *
# # ! 5 - 和 5 & 分别为证据因子存在区和不存在区的权重值,4为对比度,CD( 5 -)、CD( 5 E )、CD( 4 )为标准差,0( 1)为统计检验量。5 -
;86 5 & 678,.7 .17 J75I1. ,: 74567897 J178 .17 74567897 :;9.,< -+;.5;>>K 7L5-.- ;86 6,7-8’. 7L5-. <7-+79.547>KM 4 5- .17 9,8.<;-.M CD( 5 N ),CD(5 E )
;86 CD( 4 );<7 -.;86;<6 6745;.5,8 :,< 5 -,5 & ;86 4 <7-+79.547>KM 0( 1)5- ; -.;.5-.59;> .7-. 4;<5;B>7M
"&%
! 第 " 期 常 ! 禹等:应用证据权重法估测林火发生的可能性
!" !# 证据因子间的条件独立性
!" 检验的结果见表 ",从中可以看出,# $ 时滞
可燃物含水量与 #% $ 时滞可燃物载量存在相互依
赖性( ! & %’ %%% %),年均温与年降水量之间相互不
独立( ! & %’ %%% %)。但是,考虑到它们与其他证据
因子间均存在明显的相互独立性( ! ( %’ %)),因
此,本研究将它们全部纳入模型的运算中。
表 !# 证据因子间独立性 !! 检验!
$%&’ !# ()*)+,)+-. /)0/ %12+3 )45,)+-) 6%-/270 805+3 !! 0/%/50/5-0
坡向
*+,-./
坡位指数
01,1234,$5.
,1+5/516
年均温
*66748 9-46
/-9,-34/73-
年降水量
*66748 9-46
,3-.5,5/4/516
# $ 时滞可
燃物载量
# $
:7-8 814;+
#% $ 时滞可
燃物载量
#% $
:7-8 814;+
距道路的
距离
<5+/46.- /1
314;
# $ 时滞可燃物含水量 # $ :7-8 =4/-3 .16/-6/
#%’ >>(?")
%’ @@@ A
"’ #%(B%)
#’ %%%
##’ B>("B)
%’ @A) ?
"C’ )#(?")
%’ >B% A
B%’ %B(A%)
%’ @@@ @
A)’ C)(CB)
%’ %%% %
#’ @%(#C)
#’ %%% %
坡向 *+,-./
)’ )C("%)
%’ @@@ B
B’ )B(#")
%’ @># C
>’ )@(#C)
%’ @C% "
#?’ BC(B%)
#’ %%% %
@’ >B(?")
%’ @@@ @
C’ ??(A)
%’ C%@ @
坡位指数 01,1234,$5. ,1+5/516
?’ ?"(#))
%’ @@@ "
)’ >#("%)
%’ @@@ "
?’ %>()%)
#’ %%% %
%’ CB(B%)
#’ %%% %
%’ )#(#%)
#’ %%% %
年均温 *66748 9-46 /-9,-34/73-
))’ >@(#")
%’ %%% %
@’ B@(?%)
%’ @@@ @
#"’ ">("B)
%’ @>C >
%’ A?(C)
%’ @@# B
年降水量 *66748 9-46 ,3-.5,5/4/516
#?’ >>(B%)
#’ %%% %
#B’ )>(?")
%’ @@C )
%’ @%(A)
%’ @@A A
# $ 时滞可燃物载量 # $ :7-8 814;+
?B’ %?(A%)
#’ %%% %
"’ ?A("%)
#’ %%% %
#% $ 时滞可燃物载量 #% $ :7-8 814;+
?’ A%(#C)
%’ @@@ "
! ! " 括号内的数为自由度,括号前面的数为 !" 值,括号后面的数为 ! 值,! " %’ %) 说明证据因子间条件不独立。0$- 679D-3 D-/=--6
,43-6/$-+-+ 5+ ;-23-- 1: :3--;19E 0$- 679D-3 D-:13- /$- ,43-6/$-+-+ 5+ !" F487-,46; /$- 4:/-3 5+ ! F487-E 0$-3- -G5+/+ .16;5/51648 ;-,-6;-6.5-+ 49162
-F5;-6.- :4./13+ =$-6 ! H %’ %)’
!" 9# 林火发生概率及其不确定性
根据选取的 A 个证据因子,利用证据权重法得
到呼中林区林火发生的可能性空间分布(图 #)和不
确定性空间分布(图 ")。从图 # 可以看出,呼中林
业局北部和呼中自然保护区南部发生林火的可能性
较大,应加强这些区域的林火监测和预防,其他林场
林火发生的概率较小。从图 " 可以看出,林火发生
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可能由以下
几个方面的原因导致:#)火烧记录数太少。本研究
只利用了研究区从 #@@%—"%%% 年的 >) 个火烧记录
来计算林火发生的概率,从而使在各个证据因子等
级上的林火发生概率较低;")气象因素中的年均温
和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是通过多元线形回归模型来
实现的,与气象站点的实际观测数据相比,也存在一
定的不确定性;?)森林可燃物因素中的 ? 个证据因
子,即 # $ 时滞可燃物载量、#% $ 时滞可燃物载量和
# $ 时滞可燃物含水量的空间分布是通过空间插值
得到的,用来插值的样点数较少(#%C),且分布不
均,因此,在插值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不确定
性。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减少这种不确定性:#)
增加火烧记录的个数,例如,可以收集从有记录以来
的所有火烧记录,这样就可以增大各个证据因子等
级上计算的林火发生概率;")在研究区均匀布设并
增加可燃物调查样点数,可以进一步提高可燃物载
量插值的精度;?)采用气象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准确地实现气象数据的空间化,从而减少林火发生
概率预测的不确定性。这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图 #! 大兴安岭呼中林区林火发生的可能性
I52E #! I53- 1..733-6.- ,31D4D585/J 56 K7L$162 43-4 56 /$-
<4G562’46 M176/456+
>%#
林 业 科 学 !" 卷 #
图 $# 大兴安岭呼中林区林火发生的不确定性
%&’( $# )*+,-./&*.0 12 2&-, 1++3--,*+, &* 43561*’ /-,/ &* .6,
7/8&*’’/* 913*./&*:
!" #$ 验证结果
从 $;;< 年到 $;;= 年,呼中林区共发生 >" 次林
火,验 证 结 果 表 明: ?>@ >A 的 着 火 点 落 在 中
(;@ ;;B > C ;@ ;$?)、高(;@ ;$? C ;@ ?>? ?)概率区,落
在低概率( D ;@ ;;B >)的着火点只占 <"@ EA(图 >)。
说明模型预测的结果还是比较可信的。
图 ># $;;<—$;;= 年实际着火点对模型
预测结果的验证
%&’( ># ):&*’ -,/F 21-,:. 2&-, &’*&.&1* G1&*. H/./ 2-1I $;;< .1
$;;= .1 J/F&H/., .6, I1H,F G-,H&+.&1* -,:3F.
> # 结论与讨论
%" &$ 讨论
研究表明,可燃物越小越容易发生林火(杨美
和等,变量(包括枯枝落叶层厚度、半腐殖质层厚度,<,
<;,<;; 6 时滞地表死可燃物的载量及含水量)中,
只有 <,<; 6 时滞地表死可燃物的载量,< 6 时滞地
表死可燃物含水量对林火发生的影响较大,说明细
可燃物在林火发生中的重要性,与杨美和等(的结果一致;< 月均温和 E 月均温对林火发生的影
响不大,可能由于 < 月份为冬季,E 月份为雨季,发
生林火的可能性较小;坡度对林火的发生影响也不
大,因为坡度主要影响林火的蔓延速度,坡度越大,
林火的蔓延速度越快,从而使过火林木死亡率降低
(杨美和等,响较大,说明人为因素是该区林火发生的主要因素,
但是由于本研究没有区分雷击火和人为火,无法确
定其相对重要性,今后还需要进行深入剖析。
证据权重法要求所有的证据因子必须是空间数
据,空间数据的准确性对结果的影响较大。气象要
素的空间化一般采用回归模型或空间插值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大的区域范围内是可行的,而本研究区
域较小,致使气象要素在空间上的差异较小,空间插
值的误差较大,会对研究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是本
研究的不足之一;同时,本研究中,< 6 时滞地表死
可燃物含水量分布,是根据 B 月份的实测值空间插
值而来,没有考虑可燃物的含水率的动态变化特征,
是本研究的不足之二。杨美和等(防火季内的降水量和相对湿度,预测吉林省林火的
发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在空间分析中,如
果用防火季内的降水量和相对湿度,来间接代表可
燃物的含水量,仍然存在空间插值的问题。遥感技
术的发展,使得通过遥感数据来反演地表温度和湿
度称为可能,如可以用雷达影像和高光谱 9K7LM 影
像来反演地表土壤湿度( N13-’,/3OP6/J,5 !" #$%,
$;;E;Q/6I/* !" #$(,$;;?;P6,*’ !" #$%,$;;?)和温
度(M1-&/ !" #$%,$;;E;Q,&*/-. !" #$%,$;;?)。借助这些
最新的遥感技术,可能会弥补气象要素空间插值的
不足,提高林火预测的准确性。
%" !$ 结论
影响林火发生的因素很多,包括地形、气象、可
燃物和人类活动等。笔者通过证据权重法选取的坡
向、坡位指数、年均温、年降水量、<,<; 6 时滞地表
死可燃物的载量,< 6 时滞地表死可燃物含水量、距
道路的距离等基本上能反映呼中林区林火发生的影
响因素,利用这些因素对呼中林区林火发生的可能
性的分析结果,虽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对于该
地区森林的管理仍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例如,可
?;<
! 第 " 期 常 ! 禹等:应用证据权重法估测林火发生的可能性
以为森林火险区划、森林可燃物优先处理区的选择
提供科学依据。今后应加强森林可燃物的基础研
究,尤其是森林可燃物载量的时空分布规律的探讨,
提高空间数据的准确性,减少不确定性,从而更好地
对林火的发生作出科学的预测。
参 考 文 献
常 ! 禹,布仁仓,胡远满,等 # "$$%#利用 &’( 和 )( 确定长白山自然保
护区森林景观分布的环境范围 # 应用生态学报,*+( ,):-.*
/ -.,#
陈宏伟,常 ! 禹,胡远满,等 # "$$0# 大兴安岭呼中林区森林死可燃物
载量及其影响因子 #生态学杂志,".(*):,$ / ,,#
胡海清,金 ! 森 # "$$"#黑龙江省林火规律研究! # 林火动态与格局
影响因素的分析 #林业科学,%0("):10 / *$"#
胡远满,徐崇刚,常 ! 禹,等 # "$$+# 空间直观景观模型 2345’( 在大
兴安岭呼中林区的应用 #生态学报,"+(1):*0+- / *0,-#
黄家荣,刘 ! 倩,高光芹,等 # "$$.# 森林火灾成灾面积的人工神经网
络 67 模型预测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 ".,#
姜 ! 伟,冯仲科,胡 ! 林 # "$$.# 基于 89:; 神经网络的林火风险预测
模型 #林业资源管理,(*):1, / 10#
李随民,姚书振,周宗桂,等 # "$$.#基于 <=>8?@A 证据权重法的成矿远
景区预测———以陕西旬北铅锌矿富集区为例 #地质找矿论丛,""
(%):*.1 / *0%#
刘世翔,薛林福,郑瑞卿,等 # "$$.# 基于 &’( 的证据权重法在黑龙江
省西北部金矿成矿预测中的应用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001 / 01+#
刘志华,常 ! 禹,陈宏伟,等 # "$$0# 大兴安岭呼中林区地表死可燃物
载荷量空间格局 #应用生态学报,*1(%):+0. / +1%#
牛若芸,翟盘茂,佘万明 # "$$.#森林火险气象指数的应用研究 # 应用
气象学报,*0(+):+.1 / +01#
牛若芸,翟盘茂,孙明华 # "$$-# 森林火险气象指数及其构建方法回
顾 #气象,%"(*"):% / 1#
舒立福,田晓瑞,寇晓军 # "$$%# 林火研究综述 # 世界林业研究,*-
(%):%. / +$#
宋卫国,马 ! 剑,(性及其分析 #中国工程科学,0("):-* / --#
田晓瑞,F>=<@ 5 G,张有慧 # "$$-#森林火险等级预报系统评述 # 世界
林业研究,*1("):%1 / +-#
王明玉,孙 ! 龙,舒立福,等 # "$$-# 林火在空间上的波动性及其区域
化行为 #林业科学,+"(,):10 / *$%#
王正旺,庞转棠,魏建军,等 # "$$-# 森林火险天气等级预测及火情监
测应用 #自然灾害学报,*,(,):*,+ / *-*#
徐爱俊,李清泉,方陆明,等 # "$$%# 基于 &’( 的森林火灾预报预测模
型的研究与探讨 #浙江林学院学报,(%):-* / -+#
徐化成 # *110#中国大兴安岭森林 #北京:科学出版社,* / "%*#
杨美和,高颖仪 # *11"# 林班潜在火险等级图的研制与应用 # 林业科
学,"0(-):,%" / ,%.#
杨美和,张淑玉 # *11.#森林火灾中长期预测技术的研究 #吉林林学院
学报,*%(%):*0. / *1"#
袁 ! 峰,周涛发,岳书仓 # "$$%# &’( 矿产资源预测中的证据权重法 #
黄金地质,1(%):., / ..#
赵凤君,舒立福,田晓瑞,等 # "$$.# 森林火险中长期预测预报研究进
展 #世界林业研究,"$("):,, / ,1#
周以良 # *11*#大兴安岭植被 #北京:科学出版社,* / "*-#
6CHD@8?Q@H>@ ICQ@99?HM:< H@A <;;=C<>D BC I<;;?HM I?H@=<9 ;CB@HB?<9 R R
3MB@=:@=M L 7,6CHD<9 3;;9?>S<=BD (>?@H>@# K6CT=M@DV@ S (,)?C=QICH?BC=?HM CP O;@ OC?9 IC?OBT=@ ?H P?=@
Q?OBT=:@Q :C=@<9 PC=@OB @>COWOB@IO A?BD S)( (3) ?I’HB@=HK<==C;;@= Q@;CO?BO
O;<9?U@Q?3 >@,7D?9?;;?H@O#
4@O )@O@<=>D,**:+, / ,1#
KD@HM Y 6,ZOB?H ( 2,)?CHB@HB @OB?IP=CI DW;@=O;@>B=<9 ?I3=?UCH<# )@ICB@ (@HO?HM CP SH8?=CHI@HB,**":%-% / %.+#
5^@JB?I@
ICQ@99?HM CP 9?MDBH?HMJ>\=@MCH# KD,%*( 1): *,.1
/ *,1%#
5?>VOCH 6 &,7=9<=M@ P?=@ C>>T==@H>@ ?H HC=BD@=H 3=?UCH<,Z(3# 2<;@ S>C9CMW,
"*(,):.+. / .-"
E@I; 2 5,6CHDJ(5F:
<=>8?@A @]B@HO?CH PC= O;@8?Q@H>@, 9CM?OB?> =@M=@OO?CH, PTUUW 9CM?> )@
=CTMDH@OO ?99<=W Q)@?H<=B 3,)@?HDC9Q F# "$$0# F<;;?HM OT=P<>@ B@I;@=A?BD F\5’( Q)CI@=CJK<9>@==BD@ (N CP I@HB=<9 (;<;@ S>C9CMW,"%
(%):%+* / %,+#
(C=?< &,(C:=?HC G 3# "$$.# S4a’(3‘ R 33‘() Q@=?8@Q 9@
B@I;@=SH8?=CHI@HB,***:+$1 / +""#
(责任编辑 ! 朱乾坤)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