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2月,利用Li-8100土壤呼吸自动观测系统及AR5土壤温度湿度自动观测系统观测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温度及湿度,分析华北石质山区35年生刺槐林土壤呼吸速率时间变化规律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刺槐林土壤呼吸速率日内变化特征不明显,但日际及季节变化明显,全年呈现出单峰变化趋势,且与土壤温度的日际及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具体表现为: 1—3月土壤呼吸速率较低,日际变化略有波动,从4月开始逐渐上升,直至7月达到最大值,而后开始逐渐下降,直至11月约降低至1—3月时的水平,并保持到12月。全年土壤呼吸速率平均值为2.50 μmol·m-2s-1,主要生长季(4—10月)土壤呼吸速率明显高于非主要生长季(1、2、11及12月),二者分别为363与090 μmol·m-2s-1 。2) 刺槐林地土壤呼吸速率与表层0 cm、地下5、10、15和20 cm深度处土壤温度都存在极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p<0.01),且与土深20 cm处温度的相关性最好。上述不同深度处的Q10值分别是2.20、2.28、2.34、2.40和2.48。3)刺槐林地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呼吸速率的相关关系不明显。
The soil respiration,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under Robinia pseudoacacia plantation in the rocky mountain of north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Soil respiration rate was measured with Li-8100, and the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were monitored with AR5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in 2006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urnal variation of soil respiration rate (SRR) was not remarkable, while the daily and seasonal variation was significant and displayed one single peak curve in the whole year, which basically accorded with the trend of the daily and seasonal variation of the soil temperature. The daily SRR was the lowest with almost unchanged daily from January to March and gradually rose in April, and then rapidly increased in May. It reached a maximum during July, and then decreased until November,when it approximated to that from January to March and didn’t change any longer until the end of December. SRR in the main growth season (April to October) was marked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minor growth season, and they were 3.63 and 0.90 μmol·m-2 s-1 respectively. The annual average SRR was 2.50 μmol·m-2 s-1. Soil respiration rate was significantly (p<0.01) correlated with the soil temperature at each of the 0, 5,10,15 and 20 cm depth, with the best correlation at 20 cm. The SRR exponentially increased in response to the soil temperature. Q10 was 2.20, 2.28, 2.34, 2.40 and 2.48, respectively, at the above different depth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found between SRR and soil water content.
全 文 :第 ww卷 第 u期
u s s {年 u 月
林 业 科 学
≥≤∞× ≥∂ ∞ ≥≤∞
∂²¯1ww o²1u
ƒ ¥¨qou s s {
华北石质山区刺槐人工林的土壤呼吸
张劲松t 孟 平t 王鹤松t 高 峻t 任庆福t 贾长荣u 任迎丰u
kt q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 北京 tsss|t ~
u q河南省济源市国有大沟河林场 济源 wxwyxsl
摘 要 } ussy年 t ) tu月 o利用 ¬p {tss土壤呼吸自动观测系统及 x土壤温度湿度自动观测系统观测土壤呼
吸速率 !土壤温度及湿度 o分析华北石质山区 vx年生刺槐林土壤呼吸速率时间变化规律及其影响机制 ∀结果表
明 }tl刺槐林土壤呼吸速率日内变化特征不明显 o但日际及季节变化明显 o全年呈现出单峰变化趋势 o且与土壤温
度的日际及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具体表现为 }t ) v月土壤呼吸速率较低 o日际变化略有波动 o从 w月开始逐
渐上升 o直至 z月达到最大值 o而后开始逐渐下降 o直至 tt月约降低至 t ) v月时的水平 o并保持到 tu月 ∀全年土
壤呼吸速率平均值为 u1xs Λ°²¯#°pu¶pt o主要生长季kw ) ts月l土壤呼吸速率明显高于非主要生长季kt !u !tt及 tu
月l o二者分别为 v1yv与 s1|s Λ°²¯#°pu¶pt ∀ul 刺槐林地土壤呼吸速率与表层 s ¦° !地下 x !ts !tx和 us ¦°深度处
土壤温度都存在极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k π s1stl o且与土深 us ¦°处温度的相关性最好 ∀上述不同深度处的 Θts
值分别是 u1us !u1u{ !u1vw !u1ws和 u1w{ ∀vl刺槐林地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呼吸速率的相关关系不明显 ∀
关键词 } 华北石质山区 ~刺槐人工林 ~土壤呼吸
中图分类号 }≥zt{1xx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 p zw{{kuss{lsu p sss{ p sz
收稿日期 }ussz p s| p sv ∀
基金项目 }科技部社会公益性项目kussv⁄
wtwul o国家十五攻关课题kussw
xts
ttl及黄河小浪底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基金资助 ∀
Σοιλ Ρεσπιρατιον οφ Ροβινια πσευδοαχαχια Πλαντατιον ιν τηε
Ροχκψ Μουνταινουσ Αρεα οφ Νορτη Χηινα
«¤±ª¬±¶²±ªt ±¨ª°¬±ªt • ¤±ª ¶¨²±ªt ¤²∏±t ±¨ ±¬±ª©∏t ¬¤ ≤«¤±ªµ²±ªu ±¨ ≠¬±ª©¨ ±ªu
kt1 Ρεσεαρχη Ινστιτυτε οφ ΦορεστρψoΧΑΦ ΚεψΛαβορατορψοφ Τρεε Βρεεδινγ ανδ Χυλτιϖατιον οφ Στατε Φορεστρψ Αδµινιστρατιον Βεϕινγ tsss|t ~
u1 ∆αγουηε Νατιοναλ Φορεστ Φαρµ οφ ϑιψυαν o Ηεναν Προϖινχε ϑιψυαν wxwyxsl
Αβστραχτ } ׫¨ ¶²¬¯ µ¨¶³¬µ¤·¬²±o·¨°³¨µ¤·∏µ¨ ¤±§°²¬¶·∏µ¨ ∏±§¨µΡοβινια πσευδοαχαχια ³¯¤±·¤·¬²±¬±·«¨ µ²¦®¼ °²∏±·¤¬±²©±²µ·«
≤«¬±¤ º¨ µ¨ ¬±√¨ ¶·¬ª¤·¨§q≥²¬¯ µ¨¶³¬µ¤·¬²±µ¤·¨ º¤¶ °¨ ¤¶∏µ¨§º¬·«¬p {tss o¤±§·«¨ ·¨°³¨µ¤·∏µ¨ ¤±§ °²¬¶·∏µ¨ º¨ µ¨ °²±¬·²µ¨§
º¬·« x©µ²°¤±∏¤µ¼·² ⁄¨ ¦¨°¥¨µ¬±ussy1 ׫¨ µ¨¶∏¯·¶¶«²º¨ §·«¤··«¨ §¬∏µ±¤¯ √¤µ¬¤·¬²±²©¶²¬¯µ¨¶³¬µ¤·¬²±µ¤·¨ k≥ l º¤¶±²·
µ¨°¤µ®¤¥¯¨oº«¬¯¨ ·«¨ §¤¬¯¼ ¤±§¶¨¤¶²±¤¯ √¤µ¬¤·¬²± º¤¶¶¬ª±¬©¬¦¤±·¤±§§¬¶³¯¤¼¨ §²±¨ ¶¬±ª¯¨³¨¤®¦∏µ√¨ ¬±·«¨ º«²¯¨¼¨ ¤µoº«¬¦«
¥¤¶¬¦¤¯ ¼¯ ¤¦¦²µ§¨§º¬·«·«¨ ·µ¨±§²©·«¨ §¤¬¯¼ ¤±§¶¨¤¶²±¤¯ √¤µ¬¤·¬²± ²©·«¨ ¶²¬¯·¨°³¨µ¤·∏µ¨ q׫¨ §¤¬¯¼ ≥ º¤¶·«¨ ²¯º¨ ¶·º¬·«
¤¯°²¶·∏±¦«¤±ª¨§§¤¬¯¼ ©µ²° ¤±∏¤µ¼·² ¤µ¦«¤±§ªµ¤§∏¤¯ ¼¯ µ²¶¨ ¬± ³µ¬¯o¤±§·«¨ ± µ¤³¬§¯¼ ¬±¦µ¨¤¶¨§¬± ¤¼q·µ¨¤¦«¨§¤
°¤¬¬°∏° §∏µ¬±ª∏¯¼o¤±§·«¨ ± §¨¦µ¨¤¶¨§∏±·¬¯ ²√¨ °¥¨µoº«¨ ±¬·¤³³µ²¬¬°¤·¨§·²·«¤·©µ²°¤±∏¤µ¼·² ¤µ¦«¤±§§¬§±.·¦«¤±ª¨
¤±¼ ²¯±ª¨µ∏±·¬¯·«¨ ±¨§²© ⁄¨ ¦¨°¥¨µq≥ ¬±·«¨ °¤¬±ªµ²º·«¶¨¤¶²±k³µ¬¯·² ¦·²¥¨µl º¤¶°¤µ®¨ §¯¼ «¬ª«¨µ·«¤±·«¤·¬±·«¨ °¬±²µ
ªµ²º·«¶¨¤¶²±o¤±§·«¨¼ º¨ µ¨ v1yv ¤±§s1|s Λ°²¯#°pu¶pt µ¨¶³¨¦·¬√¨ ¼¯q׫¨ ¤±±∏¤¯ ¤√¨ µ¤ª¨ ≥ º¤¶u1xs Λ°²¯#°pu¶pt q≥²¬¯
µ¨¶³¬µ¤·¬²±µ¤·¨ º¤¶¶¬ª±¬©¬¦¤±·¯¼ kπ s1stl ¦²µµ¨ ¤¯·¨§º¬·«·«¨ ¶²¬¯·¨°³¨µ¤·∏µ¨ ¤·¨ ¤¦«²©·«¨ s ox ots otx ¤±§us ¦° §¨³·«o
º¬·«·«¨ ¥¨¶·¦²µµ¨ ¤¯·¬²± ¤·us ¦°q׫¨ ≥ ¬¨³²±¨ ±·¬¤¯ ¼¯¬±¦µ¨¤¶¨§¬±µ¨¶³²±¶¨ ·²·«¨ ¶²¬¯·¨°³¨µ¤·∏µ¨ q Θts º¤¶u1us ou1u{ o
u1vw ou1ws ¤±§u1w{ oµ¨¶³¨¦·¬√¨ ¼¯ o¤··«¨ ¤¥²√¨ §¬©©¨µ¨±·§¨³·«¶q׫¨µ¨ º¤¶±²¶¬ª±¬©¬¦¤±·µ¨ ¤¯·¬²±¶«¬³©²∏±§¥¨·º¨ ±¨ ≥ ¤±§
¶²¬¯ º¤·¨µ¦²±·¨±·q
Κεψ ωορδσ} ·«¨ µ²¦®¼ °²∏±·¤¬±¬± ±²µ·«≤«¬±¤~ Ροβινια πσευδοαχαχια ³¯¤±·¤·¬²±~¶²¬¯µ¨¶³¬µ¤·¬²±
工业革命以来 o由人类各种活动造成的 ≤u 等温室气体的大气含量显著上升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
因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碳库 o占生物圈陆地总碳贮量的比例超过 uΠv ∀全球土壤碳贮量是大气
的 u倍 o是植物的 v倍k²«¬¯¤ ετ αλqoussvl ∀森林土壤的碳贮量占全球土壤的 zv h k°²¶·ετ αλqot|{u ~ ¯ √¤µ¨½
ετ αλqousstl o故森林碳收支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陆地生物圈是碳源还是碳汇k周玉荣等 ousssl ∀土壤呼
吸是土壤碳库输出的主要途径及全球碳循环的主要方式 o主要来自于土壤微生物 !植物的根系k¤·«¨¶ ετ
¤¯ qot|{xl和土壤动物的呼吸k¬¦«¤µ§¶²± ετ αλqot|{yl ∀每年土壤呼吸释放到大气中的 ≤u 是化石燃料燃烧
释放的 ts倍以上k¤¬¦« ετ αλqot||xl ∀土壤呼吸即便发生较小的变化 o也会显著地影响大气中 ≤u 浓度
k≥¦«¯ ¶¨¬±ª¨µετ αλqousss ~
∏µ·²± ετ αλqoussvl o并影响森林贮存碳的能力k⁄¬¬²± ετ αλqot||wl o进而影响全球
气候的变化 ∀因此 o森林土壤呼吸是当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全球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
华北石质山区是华北平原的重要生态屏障 o一直是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 ∀对该地区人工林生
态系统土壤碳通量研究 o将有助于评估退耕还林等林业生态工程的生态效益 ∀目前 o国内关于森林土壤呼吸
的研究区域多集中在温带 !亚热带森林生态区k蒋延玲等 oussx ~易志刚等 oussv¤~陈光水等 oussx ~房秋兰等 o
ussy ~张连举等 ousszl o对华北石质山区暖温带人工林土壤呼吸的研究仅有少量报道k刘绍辉等 ot||{ ~马钦
彦等 ousss ~孙向阳等 ot||xl o缺少系统研究 ∀
土壤呼吸的测定方法有多种 o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适用条件及范围 ∀其中 o动态红外气室法能
较好地反映土壤呼吸的真实速率k崔骁勇等 ousstl o是目前较为理想的一种测定方法k马秀梅等 ousswl ∀但
我国受仪器条件的限制 o已有有关土壤呼吸研究大都采用静态气室法 o该类方法因静态暗箱的使用而改变了
被测地表的物理环境 o最终会影响观测精度 ∀
刺槐k Ροβινια πσευδοαχαχιαl是华北石质山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 o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 ∀但国内对刺
槐林地土壤呼吸的研究还未见报道 ∀本研究以刺槐林为例 o采用以动态红外分析法为原理的 ¬p {tss土壤
呼吸自动观测系统 o观测土壤呼吸速率 o结合同步观测得到的土壤温度与湿度数据 o分析华北石质山区人工
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速率的时间变化规律及其影响机制 o旨在进一步丰富暖温带山地人工林生态系统碳通
量观测数据 o为精确计算华北石质山区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总量提供科学依据 o为进一步评价该地区林
业生态工程对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
t 试验区概况
试验地位于黄河小浪底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kvxβstχ ottuβu{χ ∞l站区内 ∀该定位研究站隶属于中
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k≤ƒ∞ l o地处河南省济源市境内的太行山南段与黄河流域的交接处 o定位站
中心地区海拔 wts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o年均气温 tu1w ∗ tw1v ε o年日照时数 u vyz1z «o年日照率
xw h o年均降水量 ywt1z °° o其中 oy ) |月为 wv{1s °°∀试验区林分以人工林为主 o刺槐为代表性树种之一 ∀
本研究所选取的刺槐林样地为半阳坡中部的退耕还林地 ∀土壤类型为褐土 ∀刺槐林龄为 vx年 o林分密度
t |sx株#«°pu o平均株高 {1v ° o平均胸径 ts1{ ¦° o郁闭度 s1| o平均土层厚度 ys ¦°∀
u 试验方法
211 土壤呼吸速率测定
采用基于红外动态分析法的 ¬p {tss土壤呼吸自动测量系统k美国 o¬2¦²µl观测刺槐林地土壤呼吸速
率 ∀共 u个样地 o每样地内选取 x个样点 o每个样点的 °∂ ≤环半径为 w1x ¦° !高度为 | ¦° o露出地面 t ¦°与
气室紧密接触 ∀于每天 tu }ssk大雨雪天气除外l观测各样点的土壤呼吸速率 o取各样点平均观测值作为该
日的土壤呼吸速率k∞µ¬¦ ετ αλqot||{ ~∏¬·ª¤µ§ ετ αλqoussvl ∀选择与平均观测值最接近的样点 o每旬连续测
量 v §o每小时观测 t次 ∀观测时间 }ussy年全年 ∀
212 土壤温度与湿度测定
采用土壤温湿度自动观测系统测定 s ∗ us ¦°土层内土壤含水量以及表层 !x !ts !tx和 us ¦°深度处土
壤温度 ∀数据采集时间间隔均为 vs °¬±∀土壤温度与土壤含水量传感器分别为 tszk美国 o≠≥l和 ∞≤u
k美国 o⁄¨ ¦¤ª²±l o数据采集器为 x p { p ≥∞k美国 o°¤¦¨ ¶¦¬¨±·¬©¬¦l ∀观测时间 }ussy年全年 ∀
213 数据分析
采用 ©©¬¦¨ ¬¨¦¨¯ussv o≥°≥≥ tt1x等软件处理数据 o并完成数据的多元统计回归分析 ∀
v 结果与分析
311 土壤呼吸时间变化特征
v1t1t 日内变化特征 对刺槐林非主要生长季kt ) v月 !tt ) tu月l和主要生长季kw ) ts月l各观测日对应
| 第 u期 张劲松等 }华北石质山区刺槐人工林的土壤呼吸
时刻的土壤呼吸速率k≥ l观测值分别进行平均计算 o分析 ≥ 的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k图 tl }≥ 日内变
化不显著 o其标准差在主要生长季节及非主要生长季节分别为 s1sz| !s1sv{ ∀但主要生长季 ≥ 明显高于
非主要生长季 o平均约高 u|w h ∀这是由于非主要生长季刺槐大都处于休眠状态且土壤温度低 o加之降水较
少使土壤含水量较低 o造成非生长季土壤呼吸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 o且差异不明显 ∀
图 t 土壤呼吸日变化
ƒ¬ªqt ⁄¬∏µ±¤¯ √¤µ¬¤·¬²± ²©¶²¬¯ µ¨¶³¬µ¤·¬²±µ¤·¨
为进一步了解刺槐林 ≥ 在全年的昼夜变化情况 o在春夏秋冬 w个季节各选取一个典型日进行分析 o
结果表明k图 ul }在夏季 y月 uv日和秋季 ts月 ux日的 ≥ 大于春季 u月 uv日和冬季 tu月 tz日 o与图 t中
平均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y月 uv日 !ts月 ux日 !tu月 tz日和 u月 uv日 ≥ 日变化的标准差分别是
s1vyz z os1swy s !s1sww w !s1sux o均小于 t o说明了该 w日 ≥ 日变化特征都不显著 o只不过由于其土壤温度
以及土壤内部微生物和根系活动在个别日变化特征相对明显 o使得该日 ≥ 昼夜变化表现出了波动的特
征 o如 y月 uv日正值刺槐林盛夏时期或生长旺季 o对比其他 v日 o因其气温及土壤温度日变化特征相对较为
明显 o使得 ≥ 日内波动特征也相对显著 ∀
图 u 典型日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
ƒ¬ªqu ⁄¬∏µ±¤¯ √¤µ¬¤·¬²± ²©¶²¬¯ µ¨¶³¬µ¤·¬²±µ¤·¨¬±·¼³¬¦¤¯ §¤¼
v1t1u 日际及季节变化特征 从图 v可知 o≥ 呈现出明显的日际及季节变化特征 o全年呈现出单峰变化
趋势 o且 ≥ 季节变化与其土壤温度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 o但由于土壤湿度及刺槐自身生理变化 o≥ 表现
出了波动特征 ∀t ) v月 o≥ 较低 o日际波动不显著 ∀随着气温 !土壤温度迅速回升以及刺槐叶片和根系的
生长 o≥ 于 w月开始逐渐增加 o至 z月达到最大值 o而后开始逐渐下降 o直至 tt月约降低至 t ) v月时的水
平 o并保持到 tu月 ∀计算表明 }刺槐全年 ≥ 的平均值为 u1xs Λ°²¯#°pu¶p t o其中 o非主要生长季kt ) v月 !
tt ) tu月l平均值为 s1|s Λ°²¯#°pu¶p t o主要生长季kw ) ts月l为 v1yv Λ°²¯#°pu¶pt o后者明显高于前者 ∀最
低值为 u月 {日的 s1xx Λ°²¯#°pu¶pt o最高值为 z月 tu日的 {1y| Λ°²¯#°pu¶p t ∀
312 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及湿度的关系
v1u1t与土壤温度的关系 为分析刺槐林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的关系 o将刺槐各日 ≥ 与不同深度处土壤
温度进行回归分析 o结果表明k图 wl }各深度土壤温度k Τ¶l与 ≥ 间都存在极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k π
s1stl oΤ¶与 ≥ 的相关性随深度的增加而略有增加 o与 us ¦°深度处土壤温度相关性最好 ∀这是由于土壤
st 林 业 科 学 ww卷
图 v 土壤呼吸季节变化
ƒ¬ªqv ⁄¤¬¯¼ √¤µ¬¤·¬²± ²©¶²¬¯ µ¨¶³¬µ¤·¬²±µ¤·¨
呼吸主要是由根系呼吸和微生物呼吸共同来决定的 o刺槐样地土层较厚 o刺槐根系主要分布在 us ¦°深度附
近处 o这一深度处土壤微生物也较为活跃 o使得根系和微生物呼吸速率在 us ¦°深度附近处达到最大 ∀因
此 o≥ 的变化趋势与 us ¦°深度处土壤温度的变化趋势最为接近 o其回归方程可表示为
≥ s1xus | s¨1s|u vΤ¶kπ s1st o Ρu s1{x| y o ν vwxl ∀ ktl
式中 }≥ 为土壤呼吸速率kΛ°²¯#°pu¶p tl oΤ¶为土壤温度k ε l ∀由于雨雪天气影响 o全年共中断观测 us §o
因此有效统计天数为 vwx §∀
将 ≥ 按照主要生长季节和非主要生长季节 o分别与 us ¦°深度处土壤温度进行相关分析k图 xl o结果
表明 }在非主要生长季节 o≥ 与土壤温度相关性较低 o而主要生长季节则较高 ∀ Θts值表示温度每升高 ts
ε 时土壤呼吸的变化比率 o长期以来 o研究者使用 Θts值来描述土壤呼吸与温度之间的关系k王小国等 o
usszl ∀本研究刺槐林的 Θts值从表层ks ¦°l至地下 us ¦°依次为 }u1ux !u1vt !u1v{ !u1wx和 u1xu ∀说明刺槐
林 Θts值随土层的加深而增大 ∀非主要生长季节的 Θts值为 t1wy o主要生长季节则为 w1|w o说明主要生长季
节土壤呼吸对温度的变化更加敏感 ∀
v1u1u 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 由图 y可知 os ∗ us ¦°土层土壤含水量与 ≥ 的相关关系不明显 o这主要是
由于刺槐样地郁闭度较大 o土壤终年潮湿 o土壤水分充足k全年的土壤含水量大多在 us h以上l o保证了刺槐
生长对水分的需求 ∀可见土壤水分没有成为刺槐林土壤呼吸的限制因子 ∀
w 结论与讨论
华北石质山区刺槐林在主要生长季的土壤呼吸速率明显大于非主要生长季 o且全年日变化都不明显 o但
呈现出显著的日际或季节变化特征 o全年表现出单峰波动趋势 ∀最高值出现在 z月份 ∀土壤呼吸的季节变
化趋势与土壤温度基本一致 o但由于土壤含水量及刺槐自身生理过程的影响 o表现出了较小的波动特征 ∀
刺槐林土壤呼吸与 s !x !ts !tx !us ¦°深度处土壤温度都有较高的相关性 o都通过了 s1st水平上的显著
性检验 ∀且刺槐林在主要生长季的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的相关性高于非主要生长季 ∀由于刺槐林全年
土壤含水量较高 o土壤水分在大多数时段内不是土壤呼吸的限制因子 o土壤含水量与刺槐土壤呼吸速率的相
关性不明显 o因此影响刺槐林土壤呼吸的主要因素为土壤温度 ∀
刺槐林 Θts并非一个固定值 o其值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 ∀具体表现为 }Θts值在 s ∗ us ¦°范围
内随土层的加深而增大 o且生长季的 Θts值高于非生长季 ∀
一般认为 o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关系密切k王淼等 oussw ~刘颖等 oussx ~孙轶等 oussx ~∏¤± ετ αλqoussy ~
杜颖等 ousszl ∀本研究回归分析全年逐日的土壤呼吸值与土壤温度的关系 o同样表明了土壤温度对土壤呼
吸有较高的相关性 ∀鉴于土壤温度更易于连续观测 o且观测仪器成本更低 o故在同一气候区 !同一树种条件
下的更大空间尺度上 o可采用土壤温度模型来估算土壤呼吸总量 ∀
土壤呼吸测定方法较多 o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是准确计量土壤呼吸速率 !顺利开展相关研究的重要工作
基础 ∀静态气室法与动态红外气室法是直接测定土壤呼吸的 u类主要方法 ∀我国有关土壤呼吸的研究大都
tt 第 u期 张劲松等 }华北石质山区刺槐人工林的土壤呼吸
图 w 土壤呼吸速率k≥ l与土壤温度k Τ¶l的关系
ƒ¬ªqw ¨¯¤·¬²±¶«¬³¥¨·º¨¨ ± ¶²¬¯ µ¨¶³¬µ¤·¬²±µ¤·¨ k≥ l ¤±§¶²¬¯·¨°³¨µ¤·∏µ¨ k Τ¶l
图 x 土壤呼吸与 us ¦°深度处土壤温度的关系
ƒ¬ªqx ¨¯¤·¬²±¶«¬³¥¨·º¨¨ ± ¶²¬¯ µ¨¶³¬µ¤·¬²±µ¤·¨ ¤±§¶²¬¯·¨°³¨µ¤·∏µ¨ ¤·us ¦° ¶²¬¯ §¨³·«
ut 林 业 科 学 ww卷
图 y 土壤呼吸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
ƒ¬ªqy ¨¯¤·¬²±¶«¬³¥¨·º¨¨ ± ¶²¬¯ µ¨¶³¬µ¤·¬²±
µ¤·¨ ¤±§¶²¬¯ º¤·¨µ¦²±·¨±·
采用静态气室法 o包括静态碱液吸收法 !静态箱 p红外分
析法 !静态箱 p气相色谱法 o其主要缺点在于 }气体采集
所采用的静态暗箱改变了被测地表的物理环境 o箱内大
量的 ≤u 可能限制土壤中 ≤u 的释放k∞º¨ ¯ ετ αλqot|{z ~
ƒµ¨¬¨µετ αλqot||tl ∀其中 o碱液吸收法还存在较大的误
差k¨±¶¨± ετ αλqot||y ~马秀梅等 ousswl ∀动态红外气室法
对土壤表面物理环境扰动较小 o且分析器精度较高 o能较
好地反映土壤呼吸的真实速率k崔骁勇等 ousstl o并可连
续测量土壤呼吸的变化过程 o是土壤呼吸测量的主导方
向k易志刚等 oussv¥l ∀本研究采用动态气室法逐日观测
了土壤呼吸速率 o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与连续性 ∀
本文为深入评价暖温带山地人工林对生态系统碳循
环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o但仅分析了一种林分结构土壤呼吸变化特征 ∀为更全面评价试验区所在
地营造刺槐林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 o有待进一步研究不同林龄 !不同密度等林分结构条件下的刺槐林土
壤呼吸问题 ∀
参 考 文 献
陈光水 o杨玉盛 o王小国 o等 qussx1 格氏栲天然林与人工林根系呼吸季节动态及影响因素 q生态学报 ouxk{l }t|wt p t|wz q
崔骁勇 o陈佐忠 o陈四清 qusst1 草地土壤呼吸研究进展 q生态学报 outkul }vtx p vux q
杜 颖 o关德新 o殷 红 o等 qussz1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的温度效应 q生态学杂志 ouy kyl }z{z p z|u q
房秋兰 o沙丽清 qussy1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与橡胶林土壤呼吸 q植物生态学报 ovsktl }|z p tsv q
蒋延玲 o周广胜 o赵 敏 o等 qussx1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作用研究 q植物生态学报 ou|kvl }wtt p wtw q
刘绍辉 o方精云 o清田信 qt||{1 北京山地温带森林的土壤呼吸 q植物生态学报 ouukul }tt| p tuy q
刘 颖 o韩士杰 o胡艳玲 o等 qussx1 土壤温度和湿度对长白松林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 q应用生态学报 oty k|l }tx{t p tx{x1
马钦彦 o张学培 o韩海荣 o等 qusss1 山西太岳山森林土壤夏日 ≤u 释放速率的研究 q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ouukwl }{| p |t q
马秀梅 o朱 波 o韩广轩 o等 qussw1 土壤呼吸研究进展 q地球科学进展 ot|k增l }u|t p u|x q
孙向阳 o郭青俊 qt||x1 妙峰山林地 ≤u 释放量的初步研究 q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otzkwl }uu p u{ q
孙 轶 o魏 晶 o吴 钢 o等 oussx1 长白山高山冻原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q生态学杂志 ouw kyl }ysv p ysy1
王 淼 o韩士杰 o王跃思 qussw1 影响阔叶红松林土壤 ≤u 排放的主要因素 q生态学杂志 ouv kxl }uw p u| q
王小国 o朱 波 o王艳强 o等 qussz1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 q生态学报 ouzkxl }t|ys p t|y{ q
易志刚 o蚁伟民 o周国逸 o等 qussv¤q鼎湖山三种主要植被类型土壤碳释放研究 q生态学报 ouvk{l }tyzv p tyz{ q
易志刚 o蚁伟民 qussv¥q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呼吸研究进展 q生态环境 otukvl }vyt p vyx q
张连举 o王 兵 o刘苑秋 o等 qussz1 大岗山四种林型夏秋季土壤呼吸研究 q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ou|ktl }zu p zy o{w q
周玉荣 o于振良 o赵士栋 qusss1 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与碳平衡 q植物生态学报 ouwkxl }xt{ p xuu q
¯ √¤µ¨½ o ¯ √¤µ¨½ ≤ qusst1× °¨³¨µ¤·∏µ¨ µ¨ª∏¯¤·¬²± ²©¶²¬¯ ¦¤µ¥²± §¬²¬¬§¨ ³µ²§∏¦·¬²± ¬± ·«¨ ∏°¬§ °¤°³¤²§ µ¨ª¨ ±·¬±¤} ¶¨·¬°¤·¬²± ²©¦¤µ¥²± ©¯∏¬¨¶∏±§¨µ
¦¯¬°¤·¨ ¦«¤±ª¨ q
¬²¯²ª¼ ¤±§ƒ µ¨·¬¯¬·¼ ²©≥²¬¯¶ovw }u{u p u{x q
∏µ·²± o°µ¨ª¬·½¨ µ≥ qussv1ƒ¬¨ §¯ ° ¤¨¶∏µ¨° ±¨·¶²©µ²²·µ¨¶³¬µ¤·¬²±¬±§¬¦¤·¨ ¬¯·¯¨·²±²¶¨¤¶²±¤¯ ·¨°³¨µ¤·∏µ¨ ¤¦¦¯¬°¤·¬²±©²µ¶∏ª¤µ°¤³¯¨¤±§µ¨§³¬±¨ q×µ¨¨
°«¼¶¬²¯²ª¼ ouv }uzv p u{s q
⁄¬¬²± o
µ²º± ≥ o ²∏ª«·²± o ετ αλqt||w1≤¤µ¥²± ³²²¯¶¤±§©¯∏¬²©ª¯²¥¤¯ ©²µ¨¶·¨ ¦²¶¼¶·¨°¶q≥¦¬¨±¦¨ ouyv }t{x p t|s q
∞µ¬¦
o∞¯¬½¤¥¨·«
o¬¦«¤µ§
qt||{1≥²¬¯ º¤·¨µ¦²±·¨±·¤±§·¨°³¨µ¤·∏µ¨ ¤¶¬±§¨ ³¨ ±§¨±·²µ¦²±©²∏±§¨§©¤¦·²µ¶¦²±·µ²¯ ¬¯±ª¶²¬¯µ¨¶³¬µ¤·¬²±¬± ¤·¨°³¨µ¤·∏µ¨ °¬¬¨ §
«¤µ§º²²§©²µ¨¶·q ¯²¥¤¯ ≤«¤±ª¨
¬²¯²ª¼ ow }utz p uuz q
∞º¨¯ ≤ o≤µ²³³¨µ• ° o«²¯½ qt|{z1≥²¬¯ ≤u √¨²¯∏·¬²±¬± ƒ¯ ²µ¬§¤¶¯¤¶«³¬±¨ ³¯¤±·¤·¬²±¶qq¦«¤±ª¨¶·«µ²∏ª«·¬°¨ q≤¤±¤§¬¤±²∏µ±¤¯ ²©ƒ²µ¨¶· ¶¨¨¤µ¦«o
tz }vux p vu| q
ƒµ¨¬¨µo
²∏·¨± • qt||t1 ¦²°³¤µ¬¶²± ²©©¬¨ §¯ ° ·¨«²§¶©²µ° ¤¨¶∏µ¬±ª¶²¬¯¦¤µ¥²± §¬²¬¬§¨ √¨²¯∏·¬²±} ¬¨³¨µ¬°¨ ±·¶¤±§¶¬°∏¯¤·¬²±q°¯ ¤±·≥²¬¯otvx }tvv p twu q
∏¤± ⁄ ÷ o • ∏
o«¤² ÷ ≥ o ετ αλqussy1 ≤u ©¯∏¬¨¶²√ µ¨¤± ²¯§o·¨°³¨µ¤·¨ °¬¬¨ §©²µ¨¶·¬± ±²µ·«¨¤¶·¨µ± ≤«¬±¤qªµ¬¦∏¯·∏µ¤¯ ¤±§ƒ²µ¨¶· ·¨¨²µ²¯²ª¼otvz }
tv{ p tw| q
¨±¶¨± ≥ o ∏¨¯¯ µ¨× oפ·¨ o ετ αλqt||y1≥²¬¯¶∏µ©¤¦¨ ≤u ©¯∏¬¤¶¤±¬±§¨¬²©¶²¬¯ µ¨¶³¬µ¤·¬²±¬±¶¬·∏}¤¦²°³¤µ¬¶²± ²©·º²¦«¤°¥¨µ° ·¨«²§¶q≥²¬¯
¬²¯²ª¼
¤±§
¬²¦«¨ °¬¶·µ¼ou{ ktsΠttl }tu|z p tvsy q
²«¬¯¤ o∏µ¨ ¤¯ o ª¨¬±¤o ετ αλqussv1 ≥²¬¯ ¤±§·²·¤¯ ¦¨²¶¼¶·¨° µ¨¶³¬µ¤·¬²±¬± ¤ªµ¬¦∏¯·∏µ¤¯ ©¬¨ §¯¶}∞©©¨¦·²©¶²¬¯ ¤±§¦µ²³·¼³¨ q°¯ ¤±·¤±§≥²¬¯ouxt }vsv p
vtz q
vt 第 u期 张劲松等 }华北石质山区刺槐人工林的土壤呼吸
∏¬·ª¤µ§≥ o∞§½² ∂ oפ±¬¤
o ετ αλqussv1≥³¤·¬¤¯ ¤±§·¨°³²µ¤¯ √¤µ¬¤·¬²± ¬± ¶²¬¯ ≤u ©¨©¯∏¬¬± ¤± ²¯§2ªµ²º·« ±¨ ²·µ²³¬¦¤¯ µ¤¬± ©²µ¨¶·o¤ ≥¨¯√¤o ≤²¶·¤ ¬¦¤q
¬²ª¨²¦«¨ °¬¶·µ¼oyw }ttt p tu{ q
¤·«¨¶o≥¦«µ¬¦©¨µ× qt|{x1 ≥²¬¯ µ¨¶³¬µ¤·¬²± §∏µ¬±ª¶¨¦²±§¤µ¼ ¶∏¦¦¨¶¶¬²±}±©¯∏¨±¦¨ ²©·¨°³¨µ¤·∏µ¨ ¤±§ °²¬¶·∏µ¨ q≥²¬¯
¬²¯²ª¼ ¤±§
¬²¦«¨ °¬¶·µ¼otz }usx p
utt q
°²¶·• o∞°¤±∏¨¯ • o¬±®¨ ° o ετ αλqt|{u1 ≥²¬¯ ³²²¯ ¤±§º²µ¯§ ¬¯©¨ ½²±¨ ¶q¤·∏µ¨ ou|{ }txy p tx| q
¤¬¦« • o°²·¨µ≤ ≥ qt||x1 ¯ ²¥¤¯ ³¤·¨µ±¶²©¦¤µ¥²± §¬²¬¬§¨ °¨¬¶¶¬²±¶©µ²° ¶²¬¯¶q ¯²¥¤¯
¬²ª¨²¦«¨ °¬¶·µ¼ ≤¼¦¯ ¶¨o| }uv p vy q
¬¦«¤µ§¶²± o ²µ·²± ° qt|{y1 × µ¨µ¨¶·µ¬¤¯ ¤°³«¬³²§¶k≤µ∏¶·¤¦¨¤o°³«¬³²§¤o©qפ¯¬·µ¬§¤¨ l ¤±§¶²¬¯ µ¨¶³¬µ¤·¬²±q≥²¬¯
¬²¯²ª¼ ¤±§
¬²¦«¨ °¬¶·µ¼ot{ }
t|z p uss q
≥¦«¯ ¶¨¬±ª¨µ• o ±§µ¨º¶ qusss1≥²¬¯ µ¨¶³¬µ¤·¬²± ¤±§·«¨ ª¯²¥¤¯ ¦¤µ¥²± ¦¼¦¯¨q
¬²ª¨²¦«¨ °¬¶·µ¼ow{ }z p us q
k责任编辑 于静娴l
5植物学报6封面设计方案征集启事
为了实现5植物学通报6的跨越式发展 o进一步巩固和树立期刊的品牌效应 o从而更好地推动国内植物学
科的发展 o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中国植物学会经研究决定 o从 uss|年 t期开始 o5植物学通报6
将正式更名为5植物学报6 ∀全新的5植物学报6将坚持/综合性 !高水平0的办刊方针 o以具有创造性和较高学
术价值的植物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为主要发表内容 o以及时 !准确反映我国科学家最新研究成果和系统评述国
际研究热点为基本定位 ∀主要读者对象是从事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的中高级专业人员 ∀更名后 o为了树立
期刊的崭新形象 o本刊编辑部面向社会隆重征集封面设计方案 ∀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
一 !设计要求
t q作者在自选图片的基础上设计封面模板 o即被选中的设计方案将作为模板 o配合我刊每期更换的主题
照片构成完整的封面 ∀自选图片的内容应与植物学研究相关 o规格为 vss ∗ yss像素r英寸 ∀
u q封面上的设计文字应包括我刊中英文刊名k植物学报和 ≤∞≥∞
∞׃
×≠l !年 !月 !卷
期号和主办单位等相关内容k具体可参考已出版的本刊封面l o大小字体不限 ∀
v q作品主题鲜明 o创意独特 o突出展现我刊的/高水平 !创新性 !综合性0的办刊方针 o同时兼具艺术品味
和时代特色 ∀
w q作品必须是独立创作的原始作品 o不得模仿 !抄袭或剽窃他人作品 ∀
x q作品同时需附设计意图说明 ∀规格为 q³ª和 q·¬©文件 o大小 uts °° ≅ uzx °°k净尺寸l o书脊 }z °° ≅
uzx °° o分辨率 vss§³¬∀
二 !征集时间
ussz年 tt月 ux日 ) ) ) uss{年 v月 ux日 ∀
三 !评选方式
主办单位将组织主编 !副主编 !编委及责任编辑组成评委会 o在充分研究讨论 !公开公正的前提下 o评选
出优秀作品 ∀设计作品一经采用 o主办单位将给作者颁发证书和奖励 o并赠阅全年刊物 o所有参与者都将获
赠精美纪念品一份 ∀
四 !版权声明
参选作品内容应未在其他任何刊物 !报刊 !电子网络等媒介发表过 ∀没有知识产权争议 ∀作品一经正式
刊出 o意味着该作品的全部署名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同意将其版权k包括电子版权l转让给5植物学报6编辑部 o
本刊拥有对该作品进行印刷 !发行 !微缩及各种形式的电子媒介的制作权 ∀
五 !联系方式
北京香山南辛村 us号 o5植物学通报6编辑部
电话 }sts p yu{vytvx ~yu{vytvt
∞2°¤¬¯}¦¥¥¬¥¦¤¶q¤¦q¦±
作品提交时请注明/封面有奖征集活动0k注明身份及联系方式l ∀
wt 林 业 科 学 ww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