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FFECTS ON FLOOD AND DROUGHT SINCE THE DESTRUCTION OF FORESTS IN CHINA: A DISCUSSION ON HYDRO-CLIMATIC EFFECTS OF FOREST

中国历史上森林破坏对水旱灾害的影响——试论森林的气候和水文效应


通过对中国历史资料的分析,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对我国历史上由于森林的大幅度减少所造成的黄河、长江等流域的洪水和西北地区的气候干旱、沙漠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000年间,由于人口的增长和人为不合理的活动,我国森林覆盖率约由60%下降到10%左右,毁林先是在黄河流域,后来扩展到长江流域等几乎全国所有的林区。黄河、长江上中游地区大规模的森林破坏,导致了中下游地区发生严重而频繁的洪水灾害,而且越到后来就愈加严重。中国东南方地区的森林减少,导致了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干旱、降雨减少,使得400mm等雨量线向东南偏移,进而这些地区湖泊干涸、沙漠不断扩张。据此,一方面,为了减轻中下游地区的洪水,我国必须狠抓江河上中游地区的植被建设;另一方面,为了扼制西北地区沙漠化的扩张,必须在东南地区大力培育森林,且要遵循“自东南而西北”的战略方向逐步推进。

As a long historic and rich recording country, China has conditions to review the relations among forest, flood, drought and desertification in historic view of thousands of year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hinese historic data, combining with other results of research on history, the floods occurred in Yellow River and Yangtse River basin, drought and desertification enhanced in Northwest China, which resulted from deforestation in large degree, we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 The result showed: (1) In the past 4 000 a, since human population increase and its unreasonable activities, the percentage of forest cover in China dropped from 60% to 10% or so. The places of deforestation were in Yellow River basin mainly first, then it enlarged to Yangtse River basin and almost all the forest area of China. (2) The mass vanishing of forests in the upper and middle reaches of Yellow River and Yangtse River lead to a series of floods in its middle and lower districts. Its severity degree got much higher as times nearer. (3) The deforestation in Southeast China induced climate drought, precipitation scarcity, lakes dry up and desertification outspread. The equal precipitation line of 400 mm shifted from northwest to southeast. (4) Therefore, in one hand, we should regenerate forest in upper and middle reaches of rivers greatly aims to alleviate floods in middle and lower districts. In another hand, in order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desertification in Northwest China, forest breeding in Southeast China should be implemented and the principal of `step by step‘ must be followed.


全 文 :第 v|卷 第 v期
u s s v年 x 月
林 业 科 学
≥≤Œ∞‘׌„ ≥Œ∂ „∞ ≥Œ‘Œ≤„∞
∂²¯1v| o‘²1v
¤¼ou s s v
中国历史上森林破坏对水旱灾害的影响
) ) ) 试论森林的气候和水文效应
樊宝敏
k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科技信息研究所 北京 tsss|tl
董 源 张钧成 印嘉佑
k北京林业大学林业史研究室 北京 tsss{vl
摘 要 } 通过对中国历史资料的分析 o结合已有研究成果 o对我国历史上由于森林的大幅度减少所造成的黄
河 !长江等流域的洪水和西北地区的气候干旱 !沙漠化 o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w sss年间 o由于
人口的增长和人为不合理的活动 o我国森林覆盖率约由 ys h下降到 ts h左右 o毁林先是在黄河流域 o后来扩
展到长江流域等几乎全国所有的林区 ∀黄河 !长江上中游地区大规模的森林破坏 o导致了中下游地区发生严
重而频繁的洪水灾害 o而且越到后来就愈加严重 ∀中国东南方地区的森林减少 o导致了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
干旱 !降雨减少 o使得 wss °°等雨量线向东南偏移 o进而这些地区湖泊干涸 !沙漠不断扩张 ∀据此 o一方面 o为
了减轻中下游地区的洪水 o我国必须狠抓江河上中游地区的植被建设 ~另一方面 o为了扼制西北地区沙漠化的
扩张 o必须在东南地区大力培育森林 o且要遵循/自东南而西北0的战略方向逐步推进 ∀
关键词 } 森林破坏 o洪水 o干旱 o沙漠化 o生态建设 o森林史
收稿日期 }usst p ts p tz ∀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k编号 st…≥styl ∀
ΕΦΦΕΧΤΣ ΟΝ ΦΛΟΟ∆ ΑΝ∆ ∆Ρ ΟΥΓΗΤ ΣΙΝΧΕ ΤΗΕ
∆ΕΣΤΡΥΧΤΙΟΝ ΟΦ ΦΟΡΕΣΤΣ ΙΝ ΧΗΙΝΑ}
Α ∆ΙΣΧΥΣΣΙΟΝ ΟΝ ΗΨ∆Ρ Ο2ΧΛΙΜΑΤΙΧ ΕΦΦΕΧΤΣ ΟΦ ΦΟΡΕΣΤ
ƒ¤± …¤²°¬±
k Ρεσεαρχη Ινστιτυτε οφ Πολιχψ ανδ Ινφορµατιον Σχιενχεσ ΧΑΦ Βειϕινγ tsss|tl
⁄²±ª≠∏¤± «¤±ª∏±¦«¨ ±ª ≠¬±¬¤¼²∏
k Σεχτιον οφ Φορεστ Ηιστορψo Βειϕινγ Φορεστρψ Υνιϖερσιτψ Βειϕινγ tsss{vl
Αβστραχτ } „¶¤ ²¯±ª«¬¶·²µ¬¦¤±§µ¬¦«µ¨¦²µ§¬±ª¦²∏±·µ¼o≤«¬±¤«¤¶¦²±§¬·¬²±¶·²µ¨√¬¨º·«¨ µ¨ ¤¯·¬²±¶¤°²±ª©²µ¨¶·o©¯²²§o
§µ²∏ª«·¤±§§¨¶¨µ·¬©¬¦¤·¬²±¬± «¬¶·²µ¬¦√¬¨º ²©·«²∏¶¤±§¶²©¼¨ ¤µ¶q…¤¶¨§²±·«¨ ¤±¤¯¼¶¬¶²©≤«¬±¨ ¶¨ «¬¶·²µ¬¦§¤·¤o¦²°¥¬±¬±ª
º¬·«²·«¨µµ¨¶∏¯·¶²© µ¨¶¨¤µ¦« ²± «¬¶·²µ¼o·«¨ ©¯²²§¶²¦¦∏µµ¨§¬± ≠¨¯¯ ²º •¬√¨ µ¤±§ ≠¤±ª·¶¨ •¬√¨ µ¥¤¶¬±o §µ²∏ª«·¤±§
§¨¶¨µ·¬©¬¦¤·¬²± ±¨«¤±¦¨§¬± ‘²µ·«º¨ ¶·≤«¬±¤oº«¬¦«µ¨¶∏¯·¨§©µ²° §¨©²µ¨¶·¤·¬²±¬± ¤¯µª¨ §¨ªµ¨¨oº¨ µ¨ ¶·∏§¬¨§¶¼¶·¨°¤·¬¦¤¯ ¼¯q
׫¨ µ¨¶∏¯·¶«²º¨ §} ktl Œ± ·«¨ ³¤¶·w sss ¤o¶¬±¦¨ «∏°¤± ³²³∏¯¤·¬²± ¬±¦µ¨¤¶¨ ¤±§¬·¶∏±µ¨¤¶²±¤¥¯¨ ¤¦·¬√¬·¬¨¶o·«¨
³¨µ¦¨±·¤ª¨ ²©©²µ¨¶·¦²√¨ µ¬± ≤«¬±¤§µ²³³¨§©µ²°ys h ·²ts h ²µ¶²q׫¨ ³¯¤¦¨¶²©§¨©²µ¨¶·¤·¬²± º¨ µ¨ ¬± ≠¨¯¯ ²º •¬√¨ µ¥¤¶¬±
°¤¬±¯¼©¬µ¶·o·«¨ ±¬·¨ ±¯¤µª¨§·² ≠¤±ª·¶¨ •¬√¨ µ¥¤¶¬± ¤±§¤¯°²¶·¤¯¯·«¨ ©²µ¨¶·¤µ¨¤²© ≤«¬±¤qkul ׫¨ °¤¶¶√¤±¬¶«¬±ª²©
©²µ¨¶·¶¬±·«¨ ∏³³¨µ¤±§°¬§§¯¨µ¨¤¦«¨¶²©≠¨¯¯ ²º •¬√¨ µ¤±§≠¤±ª·¶¨ •¬√¨ µ¯ ¤¨§·²¤¶¨µ¬¨¶²©©¯²²§¶¬±¬·¶°¬§§¯¨¤±§ ²¯º¨ µ
§¬¶·µ¬¦·¶qŒ·¶¶¨√¨ µ¬·¼ §¨ªµ¨¨ª²·°∏¦««¬ª«¨µ¤¶·¬°¨ ¶±¨ ¤µ¨µqkvl ׫¨ §¨©²µ¨¶·¤·¬²±¬± ≥²∏·«¨¤¶·≤«¬±¤¬±§∏¦¨§¦¯¬°¤·¨
§µ²∏ª«·o³µ¨¦¬³¬·¤·¬²±¶¦¤µ¦¬·¼o ¤¯®¨ ¶§µ¼ ∏³¤±§§¨¶¨µ·¬©¬¦¤·¬²± ²∏·¶³µ¨¤§q׫¨ ¨´ ∏¤¯ ³µ¨¦¬³¬·¤·¬²± ¬¯±¨ ²©wss °° ¶«¬©·¨§
©µ²° ±²µ·«º¨ ¶··²¶²∏·«¨¤¶·qkwl ׫¨µ¨©²µ¨ o¬±²±¨ «¤±§oº¨ ¶«²∏¯§µ¨ª¨ ±¨ µ¤·¨©²µ¨¶·¬±∏³³¨µ¤±§°¬§§¯¨µ¨¤¦«¨¶²©µ¬√¨ µ¶
ªµ¨¤·¯¼ ¤¬°¶·² ¤¯¯¨ √¬¤·¨ ©¯²²§¶¬± °¬§§¯¨ ¤±§ ²¯º¨ µ§¬¶·µ¬¦·¶qŒ± ¤±²·«¨µ«¤±§o¬± ²µ§¨µ·² ³µ¨√¨ ±·¤±§ ¦²±·µ²¯ ·«¨
§¨¶¨µ·¬©¬¦¤·¬²±¬± ‘²µ·«º¨ ¶·≤«¬±¤o©²µ¨¶·¥µ¨ §¨¬±ª¬± ≥²∏·«¨¤¶·≤«¬±¤¶«²∏¯§¥¨ ¬°³¯ °¨¨ ±·¨§¤±§·«¨ ³µ¬±¦¬³¤¯ ²©−¶·¨³¥¼
¶·¨³. °∏¶·¥¨ ©²¯ ²¯º¨ §q
Κεψ ωορδσ} ⁄¨©²µ¨¶·¤·¬²±oƒ¯ ²²§o⁄µ²∏ª«·o⁄¨ ¶¨µ·¬©¬¦¤·¬²±o∞¦²¯²ª¬¦¤¯ ¦²±¶·µ∏¦·¬²±oƒ²µ¨¶·«¬¶·²µ¼
森林的气候和水文效应问题 o在目前学术界仍存在着很大争议k李文华 ousstl ∀究其原因 o恐怕是
研究的地域范围和时间跨度不同所致 ∀因为只有研究大规模 !长时期的森林变迁 o才有可能看清森林与
气候 !水文之间的关系规律 ∀小规模和短时段的试验结果总是有局限性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o
诸如旱涝灾害 !水源缺乏 !土地沙化等生态危机 o直接与森林面积减少有关 o系不争的事实 ∀本文只想通
过研究我国历史上由于森林的减少所产生的严重的生态灾难和国土资源破坏 o尤其是水旱灾害这样一
些历史事实 o进而揭示出几个符合我国情况的规律 o为今后开展林业工作提供实践依据 ∀
中国历史悠久 o典籍繁富 o有条件从数千年长跨度的历史视角来研究森林变迁与洪水 !干旱 !沙漠化
的相互关系 ∀目前 o对中国森林历史变迁的研究已取得不少进展k凌大燮 ot|{v ~赵冈 ot||y ~马忠良等 o
t||z ~熊大桐 ot||zl o同时对洪水 !干旱 !沙漠化的历史变迁也都取得不少重要成果k骆承政等 ot||y ~国
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等 ot||z ~朱俊凤等 ot|||l ∀这就为进一步研究它们间的关系提供了基础资
料和可能性 ∀
t 我国森林资源历史变迁的基本事实
我国k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面积计 o下同l森林资源在远古时代极为丰富 o据推测森林覆盖率最高
时期可达 yw h k马忠良等 ot||zl ∀主要分布于当时年降雨量 wss °°等雨量线以东以南地区 ∀随着历史
的发展 o人口不断增长 o森林资源渐趋减少 o见表 tk樊宝敏等 ousstl ∀森林遭破坏的原因 o在古代主要
是火田火猎 !农垦 !战争 !建筑 !薪炭等 ∀到近代 o由于帝国主义的掠夺和以火药武器为手段的战争 o再加
上各种工业消耗 o如造纸 !矿柱 !枕木等 o使森林资源的减损空前加剧 ∀在夏王朝建立至建国初期的近 w
sss年间 o中国森林资源大约由 ys h的覆盖率缩减为 ts h左右 ∀新中国成立后 o尽管大力开展人工造
林 o但森林资源在很长时期却是入不敷出 o生长量难抵消耗量 o直到 us世纪末才略有好转 ∀
表 1 中国历代的森林资源与人口情况
Ταβ .1 Φορεστ ρεσουρχεσ ανδ ποπυλατιον ιν εϖερψ ηιστοριχ περιοδ οφ Χηινα
年代
⁄¼±¤¶·¬¨¶
森林覆盖率k推测值l
ƒ²µ¨¶·¦²√¨ µ¤ª¨ k¥¼¬±©¨µ¨±¦¨lΠh
人口数量Π≅ tsy
°²³∏¯¤·¬²± r°¬¯¯¬²±
夏代以前 …¨ ©²µ¨ ÷¬¤ ⁄¼±¤¶·¼kt q{¤∗ usy|…≤l yw ∗ ys  t qws
夏商周春秋战国 ƒµ²° ÷¬¤·² «¤±ª∏²kusy|…≤ ∗ uut…≤l ys ∗ wy t qws ∗ us
秦汉 ±¬± ¤±§ ‹¤±kuut…≤ ∗ uus„⁄l wy ∗ wt us ∗ yx
魏晋南北朝 ƒµ²° • ¬¨·² ‘¤±¥¨¬kuus ∗ x{|l wt ∗ vz v{ ∗ xs
隋唐 ≥∏¬¤±§×¤±ªkx{| ∗ |szl vz ∗ vv xs ∗ {v
五代辽宋金夏 ƒµ²° • ∏§¤¬·² ≥²±ªk|sz ∗ tuz|l vv ∗ uz vs ∗ tvs
元 ≠∏¤±ktuz| ∗ tvy{l uz ∗ uy ys ∗ tsw
明 ¬±ªktvy{ ∗ tywwl uy ∗ ut yx ∗ txs
清前期 ∞¤µ¯¼ ±¬±ªktyww ∗ t{wsl ut ∗ tz {t qyw ∗ wtu q{t
清后期 ¤·¨µ±¬±ªkt{ws ∗ t|ttl tz ∗ tx vzu ∗ wvt q{|
民国时期 • q ≤«¬±¤kt|tt ∗ t|w|l tx ∗ tu qx vzw qs{ ∗ xwt qyz
中华人民共和国 ° q • q≤«¬±¤kt|w| ∗ usssl tuqx ∗ tyqxxk含大量人工林 ≤²±·¤¬±¶¤ ¤¯µª¨ ¤°²∏±·²©©²µ¨¶·³¯¤±·¤·¬²±l xwt qyz ∗ t u|x
我国各个历史时期 o由于人口 !政治中心和活动区域的变化 o森林资源受破坏的地区也有很大变化 ∀
在 w sss年的历史时期 o前 u sss年 o森林破坏的地区大部集中在黄河流域 ~后 u sss年 o由原先的黄河流
域 o逐渐向长江流域扩展 o再到华南 !东北和西南诸偏远地区 o最后则是遍布全国所有林区 ∀
u 森林变迁与洪水灾害
在中国 o森林资源的长期破坏 o直接的后果便是洪水的发生 o而且其强度和频率与森林破坏的程度
zvt 第 v期 樊宝敏等 }中国历史上森林破坏对水旱灾害的影响
有密切关系 ∀当然 o并非所有地区的森林破坏都会引起洪水 ∀然而在同一个流域里 o上游地区的森林破
坏必然会加剧下游地区洪水发生的频度和强度 ∀现以黄河 !长江流域为例来分析森林与洪水的关系 ∀
2 .1 黄河流域的森林变迁与洪水灾害
黄河中游地区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 ∀从黄帝时期 o农业开始产生 o进而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
随后 o大量的森林被开垦为农田 ∀其主要方式是放火毁林 ∀所谓/舜使益掌火 o益烈山泽而焚之 o禽兽逃
匿 ∀0k5孟子#滕文公上6l随着人口的增长 o人们不得不开垦更多的耕地以满足对粮食的需要 ∀管子曾论
述黄帝 !虞舜和夏禹的毁林情况 }/黄帝之王 o谨逃其爪牙 o有虞之王 o枯泽童山 o夏后之王 o烧增薮 o焚沛
泽 o不益民之利 ∀0k5管子#国准6l根据史料推测 o毁林较为严重的时期 o是自黄帝至夏代的数百年间 ∀其
毁林地区遍及当时所有农区 o较严重的是今天的陕西 !山西 !河北 !河南 !安徽等地k张钧成 ot|{sl ∀
在帝尧时 o我国黄河流域发生了大的洪水 ∀当时 o/汤汤洪水方割 o荡荡怀山襄陵 o浩浩滔天 ∀0k5尚
书#尧典6l这次洪水造成极其严重的灾难 ∀它引发了大禹治水 ∀ /关于这次洪水的原因可能很多 o, ,
但黄河中上游森林的减少或消失是这次洪水泛滥的重要原因0k张钧成 ot|{ul ∀
从此 o随着这一地区森林草原植被遭受破坏程度的日益加深 o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日益严重 o洪水
灾害便不断加剧 ∀黄河原称为/河0 o到西汉初年才有/黄河0之名 ∀据考证 o黄土高原的森林覆盖率在西
周时期达 xv h k史念海等 ot|{xl ∀经历代的破坏 o到建国以后只剩下 y qt h k国家林业局 ot|||l ∀
学术界公认 o黄河是洪水灾害最严重的一条河流 ∀ /自周定王五年k公元前 ysul至 t|v{年花园口扒
口南泛的 u xws年间 o决口泛滥的年份达 xwv年 o一年之中甚至一场洪水之内决溢多次 o所以共计决溢次
数多达 t x|s余次 o较大的改道 uy次0k骆承政等 ot||yl ∀ /黄河为患久矣 o四千余年间 o决溢变迁不可胜
数 o而大徙之数有六 o入海之委有三 ∀ , ,禹河故道 o自帝尧八十载k约公元前 uuz{l至周定王五年k公
元前 ysul o凡历 tyzz年而无大患 ∀其后善治河者 o当推东汉王景 o景治河功成 o东流之局遂定 o此后历
{ss余年 o无显著之变迁 ∀ , ,溯自大禹治河成功以来 o据5黄河年表6统计 o决溢总数达 t xzx次之多0
k郑肇经 ot|xsl ∀一般地说 o随历史的发展 o黄河水患日益加重 o见表 uk郑肇经 ot|xsl ∀但也有曲折 ∀东
汉以后至北朝中叶以前黄河长期安流 o则与这一时期中游地区土地利用上的转农为牧有直接关系k谭其
骧 ot|yul ∀到晚清时期 o黄河泛滥经常发生 o在 t{ws ∗ t|tt年的 zt ¤间 o黄河共计发生/一般 !大 !特大0
灾情 uz次 o平均 u qy年一次k骆承政等 ot||yl ∀给灾难深重的沿河两岸人民带来极大痛苦 ∀黄河为患
源于河道淤塞 ∀黄河成了高架河后 o久之改道便不可避免 ∀咸丰五年kt{xxl o黄河决口改道 o河水从北
厅兰阳汛铜瓦厢决口漫出 o主河道断流 o河水折向东北 o借道山东境内的大清河东流归至渤海湾入海 o结
束了 zss年间黄河下游由淮河入海的历史 ∀此后的 us年 o河水在中原一个三角形冲击扇中自由漫流 o
每遇洪水之年便四处决口k龚书铎 ot||yl ∀直到光绪元年kt{zxl o清政府开始在黄河南岸筑堤 o形成今
天的黄河下游河道 ∀
对比表 t !u可见 o隋唐对于森林和黄河洪水都是一关键时期 ∀此前 o全国森林覆盖率高达 vz h以
上 o洪水为害的频率也较低 o秦汉时期虽较严重 o也只是平均 uz qxy年发生一次 ∀而经过隋唐以后 o从五
代开始 o全国森林覆盖率降低到 vv h以下 o此时黄河中游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可能降至 us h以下k根据史
念海研究资料估计l o黄河水患的周期已缩短到不足 t年了 ∀
黄河这一母亲河 o由于其屡屡成灾 o成为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 ∀根治黄河也便成为无数仁人志士的
最大心愿 ∀从春秋时 o便有/俟河之清 o人寿几何0k5左传#襄公八年6l的咏叹 o到清朝康熙皇帝把/河务0
作为与漕运 !平藩并列的三件大事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 o党和政府更是十分关注黄河的综合治理 o变水
害为水利 o已经取得很大成就 ∀但是 o根治黄河的任务并未完成 o它需要多代人作出艰苦努力 ∀
2 .2 长江流域的森林变迁与洪水灾害
长江 o过去一直是清水长流 ∀但是随着这一地区人口的增长 o人类的活动对自然植被的破坏越来越
严重 o于是水土流失和洪水灾害便日益加剧 ∀
{vt 林 业 科 学 v|卷
表 2 历史时期黄河中下游水患情况统计
Ταβ .2 Στατιστιχσ οφ ωατερ χαλαµιτιεσιν µιδδλε ανδ λοωερ ρεαχηεσ οφ Ψελλοω Ριϖερ ιν ηιστοριχ περιοδ
时 期
⁄¼±¤¶·¬¨¶
年代长短
≥³¤±Π¤
泛滥次数
’√¨ µ©¯²º
·¬°¨ ¶
决口次数
…∏µ¶·
·¬°¨ ¶
改道次数
≤«¤±ª¨ ¦²∏µ¶¨
·¬° ¶¨
总次数
ײ·¤¯
平均发生
一次的时间
„√¨ µ¤ª¨ ¶³¤±Π¤
夏商周春秋战国 ƒµ²° ÷¬¤·² «¤±ª∏² kuszs…≤ ∗ uut…≤l t {xs z s t { uvt qux
秦汉 ±¬± ¤±§ ‹¤±kuut…≤ ∗ uusl wwt y z v ty uz qxy
魏晋南北朝 ƒµ²° • ¬¨·² ‘¤±¥¨¬kuus ∗ x{|l vy| x s s x zv q{
隋唐五代十国 ƒµ²° ≥∏¬·² • ∏§¤¬kx{t ∗ |ysl vz| u| vx u yy x qzw
宋金元 ƒµ²° ≥²±ª·² ≠∏¤± k|ys ∗ tvy{l ws{ twx u|t z wwv s q|u
明 ¬±ªktvy{ ∗ tywwl uzy tv{ vst tx wxw s qyt
清 ±¬±ªktyww ∗ t|ttl uyz {v v{v tw w{s s qxy
中华民国 • q ≤«¬±¤kt|tu ∗ t|vyl ux | |s w tsv s quw
总计 ײ·¤¯kuszs…≤ ∗ t|vyl u ssy wuu t tsz wy t xzx t quz
五代十国时期 o经济文化的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o以淮河 !秦岭为界 o南方人口开始超
过北方k王育民 ot||xl ∀宋代在南方开垦大量农田 o并兴修水利工程 o农业生产有较大发展 ∀宋徽宗大
观年间 o全国人口已突破 t亿 o为中国人口增长的一个高峰期k王育民 ot||xl ∀南宋初年kttuy ∗ ttwxl o
出现了继西晋/永嘉之乱0后第 u次北人南迁的高潮 ∀尤其是清代 o人口的高速增长加大了森林的破坏 o
在华中地区出现大批的/棚民0 o进驻山林 o垦种山坡 ∀明清两代 o广筑宫殿和园林 o也消耗了很多木材 ∀
由于中原地区已基本上无林可采 o长江流域便成为森林破坏的重点地区 ∀
有学者研究 o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到 u世纪末接近 zs h o到 tw世纪中天然森林覆盖率不足 ws h
k周宏伟 ot|||l ∀进入 us世纪 o人们对长江流域尤其是长江源头的森林资源进行掠夺式采伐 o结果森林
覆盖率锐减 o水土流失剧增 ∀t|xz年 o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下降至 uu h o水土流失面积 vy1v{万 ®°u o占
流域总面积的 us qu h ∀到 t|{y年 o森林覆盖率锐减至 ts h o水土流失面积猛增到 zv q|w万 ®°u o增加了
t倍 ∀就水土流失的总量而言 o长江早已超过了黄河k夏汉平 ot|||l ∀
泥沙在湖底 !河床形成淤积 o使蓄洪 !泄洪能力大为降低 ∀至清代中后期 o太白湖淤塞 o在江汉平原
上形成了新的大湖 ) ) ) 洪湖 ∀古云梦泽不复存在 ∀同时原本辽阔的洞庭湖 o却逐渐淤塞萎缩 o原先 s1y
万 ®°u 水面 o缩到后来不足 s1v万 ®°u 水域 ∀咸丰二年kt{xul o中游荆江段在小水年溃决 o开成藕池口 o
{ ¤后复遇大水被冲成藕池河 ∀同样 o同治九年kt{zsl至十二年kt{zvl又在荆江形成松滋河 ∀这 u条新
河与先前的虎渡 !调弦两河一并注入洞庭 o使泥沙增加 v倍以上 ∀湖床的抬高迫使湖水流向低处耕地 o
使低地弃田还湖k龚书铎 ot||yl ∀
长期以来长江流域森林破坏 !水土流失的后果是 o长江洪水一年比一年更严重 ∀大小水灾 o唐代平
均 t{年一次 o宋元两代 y年一次 o明清 w年一次 o民国以后平均 u qx年一次 o进入 t|{s年代 o洪涝灾害明
显增多 ∀k蔡述明 ot|||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 ot||zl ∀长江正在或已经成为我国第二条黄河 ∀从根
本上治理长江洪水和水土流失 o是我国 ut世纪的一项重大任务 ∀
2 .3 森林破坏与洪水灾害的相关规律
从历史分析可知 o我国西部地区的森林植被破坏 o必然会导致中部和东部地区发生洪水灾害 o即/西
伐东洪0 ∀或者准确地说 o在同一个流域里 o上中游地区的森林草原植被的破坏 o必然造成中下游地区的
洪水 o而且洪水发生的强度与频度与上中游森林破坏的程度密切相关 ∀
/西伐东洪0是由我国的气候和地理形势决定的 ∀因为中国西部地势高 o处于大江大河的中上游地
区 o森林遭到采伐破坏以后 o蓄水力下降 o/减洪增枯0的能力降低 ∀遇大雨 o则洪峰速至 o引起中下游地
区的洪水 ∀同时 o森林的破坏加剧了水土流失 o大雨过后 o泥沙随雨水注入河床 o并造成淤积 o使河床 !湖
底抬高 o河床 !湖泊的容积变小 o即使水量不很大也会造成决堤危害 ∀黄河下游从清代变成/悬河0就是
|vt 第 v期 樊宝敏等 }中国历史上森林破坏对水旱灾害的影响
由淤积形成的 ∀因此 o上中游山地有水不能蓄持 o中下游河道行洪不畅 o必然导致雨季洪水泛滥成灾 ∀
v 森林破坏与干旱灾害
洪水与干旱是一对/孪生兄弟0 ∀中国森林的大面积消失 o除了会造成洪水灾害 o而且也会导致气候
干旱 !黄河断流 !沙尘暴肆虐和土地沙漠化 ∀
3 .1 沙漠扩张的历史事实
w sss年前 o中国的森林覆盖率达 ys h o估计当时的沙漠覆盖率不会超过 ts h ∀然而随着历史的发
展 o沙漠逐渐扩张 ∀时至今日 o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 uyu万 ®°u o占国土面积的 uz qv h o而且每年还以
s1uwy万 ®°u 的速度扩展k国家林业局 ousssl ∀
最先扩大的是我国西北地区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阿拉善和河西走廊地区的沙漠 ∀据史书记载 o公元
前 u世纪汉武帝时期 o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楼兰 !且末 !精绝 !若羌等地是人口兴旺的绿洲 ∀古楼兰城
废弃于 vzy年 ∀而东端的米兰古城在 { !|世纪仍然很繁盛k朱俊凤 ot|||l ∀河西走廊地区 o在汉代还是
通往西域诸国的/丝绸之路0 o到唐朝已变为沙漠 ∀河西走廊安西东南的锁阳城 !敦煌西部南湖附近的寿
昌城 !高台南部的骆驼城等 o均在盛唐以后相继沙漠化 ∀虽然直接的原因表现为民族战争 o但更深刻的
原因则是气候的干旱 ∀此后罗布泊变干枯 o楼兰等西域古国逐渐消亡 ∀
今天的毛乌素沙漠地区 o早在战国时期曾是一片/卧马草地0 o并有相当数量的森林分布 ∀在十六国
时期 o还是赫连勃勃的夏国都城统万城的所在地 o当时不会没有树木和草原 ∀统万城从修建至毁废历时
x{t ¤kwtv ∗ ||wlk王尚义等 ousstl ∀毛乌素沙地环境的形成与演变 o是在唐代及其以后的事情 ∀唐代诗
人许棠曾写道 o/茫茫沙漠广 o渐远赫连城0k5全唐诗6卷 ysvl ∀宋代夏州城已/深在沙漠0k5续资治通鉴
长编6卷 vxl ∀
今天的科尔沁沙地地区 o在辽代早期和辽代之前还有树木和草原 o是辽国的国都 o此后逐渐沙漠化 ∀
金代沙漠化已有发生 ∀元明清时期 o由于政治中心的南移 o沙漠化有所抑制 ∀清代中期以后 o农垦和毁
林渐重 o沙漠化加剧 ∀近 tss多年来 o科尔沁逐渐成为沙漠化地区 ∀
北京及广大华北地区 o近年来春季连续发生沙尘暴 o和持续高温干旱少雨天气 ∀t||s年以来 o黄河
出现历史上少有的断流 ∀目前 o我国是世界上土地沙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o沙漠 !戈壁及沙化土
地面积有 ty|万 ®°u o占国土总面积的 tz qy h o范围涉及全国 u|个省k区l的 {wt个县k旗l o大部分集中
在我国/三北0地区的 tv个省k区l ∀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 uyu万 ®°u o占国土面积的 uz qv h ∀全国沙漠
化面积呈逐年扩大的趋势 ∀在 us世纪 xs年代到 zs年代沙化面积每年只扩大 s1txy万 ®°u ~{s年代平
均每年扩大 s1ut万 ®°u ~|s年代发展到每年扩大 s1uwy万 ®°u o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
积 ∀而且沙漠化危害的范围不断扩大 o以沙尘暴为例 o据统计 us世纪 xs年代至世纪末造成重大损失的
有 zs多次 o其中 xs年代发生 x次 ~ys年代发生 {次 ~zs年代发生 tv次 ~{s年代发生 t|次 ~|s年代发生
uv次k李育才 ousss ~国家林业局 ousssl ∀
以上历史事实证明 o中国森林不断减少 o沙漠逐渐扩大 ∀
3 .2 气候变干的历史事实
据史料分析和研究 o中国历史时期的气候是由温暖 !湿润 o向寒冷 !干旱逐渐过渡的k竺可桢 ot|zv ~
张丕远等 ot||yl ∀这从殷商时期黄河流域能捕到大象 !汉武帝时期河南淇县能生长毛竹就可推测出来 ∀
据研究 o从仰韶文化到殷墟时期 o我国境内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温度比现在高出 u ε 左右 o冬季 t月的
平均温度比现在高出 v ∗ x ε ∀而且在殷 !周 !汉 !唐时代 o温度高于现代 ∀降水量也明显高于现在 o许多
植被带有程度不等地向北和向西推展的现象 o如汉唐时期梅树生长遍布于黄河流域k竺可桢 ot|zvl ∀自
汉唐以来 o鄂尔多斯高原上的许多湖泊沼泽逐步干涸消失 ∀如高原南部鄂托克前旗城川草滩本为古湖 o
西汉至北魏为奢延泽 o西魏至唐为长泽 o清代又为通哈拉克泊 o至近代则分缩为沙那淖尔等一群小湖 ∀
又如灵武县的鸳鸯湖 o明清时还十分宽阔 o以后湖面缩小 ∀而榆林县的刀兔 !金鸡滩 o神木县的大保当 o
靖边县的海则滩等 o古代都是湖泊 o大多是唐宋以后枯竭的k朱士光 ot|||l ∀再者 o气候变化对历史上农
swt 林 业 科 学 v|卷
牧过渡带会产生影响 o甚至会触发社会动荡 o这可从北魏平城迁都 !元朝中叶岭北地区移民等实例看出
来k满志敏等 ousssl ∀由此说明 o一方面 o气候决定森林 ~另一方面 o森林也会影响气候 ∀中国历史时期
气候的变化 o尤其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沙漠化 o其原因固然与青藏高原的隆起 !太阳的活动有关 o但由于
人为的活动所导致的我国k当然还有周边国家l森林的大规模减少恐怕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据研
究 o造成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o人为因素占 |w qx h o自然因素占 x qx h k石山 ousstl ∀
3 .3 森林减少造成降雨量减少和沙漠化的机理
我国北方地区的干旱和沙漠化 o作者认为 o主要与北方地区的降雨量减少有关 o而后者又是中国森
林k尤其是南方中国森林l的大幅度消失所致 ∀由于我国东南方地区的森林减少 o导致了中国西北方地
区的降雨减少 o进而导致 wss °°等雨量线的东南偏移 o再到沙漠化地区的扩大 ∀概括地说 o即/东伐西
旱 o南伐北旱0 ∀
森林破坏导致沙漠化的机制在于 }
首先 o森林与降雨有关系 ∀如果把全球作为一个系统看 o总蒸发量等于总降水量 ∀若森林的存在可
以影响蒸发k蒸散l o则可以影响降雨 ∀由于森林k至少在中国l可以增加蒸散 o从整体来说 o陆地系统的
森林可以增加全球的降雨 ∀森林能增加局部或地型降雨 o已为学术界公认 ∀波兰波兹南大学研究认为 o
当森林覆盖率在 s ∗ xs h之间 o森林覆盖率每增加 ts h o年降雨量平均可增加 ty °°k王正非 ot||vl ∀
其次 o中国的东南季风性气候特点决定了我国东南地区的森林可以增加西部地区的降雨 ∀傅抱璞
kt|{tl对我国西北地区假定全面绿化以后对降水的可能变化作了理论估算 ∀结果表明 o在全面绿化后
影响最大的夏季降水可能增加 tts °° ~其次是春 !秋季 o季降水量可能分别增加 vx °°与 uz °° ~冬季最
少 o仅增加 w °°∀当然对这种观点目前仍有不同意见 o认为森林会耗水而不是增加降水 ∀但另据微机
模拟试验 o中国东部地区自然植被的恢复将使东亚夏季季风增强 o从而有更多的水汽输送到中国大部分
地区 o使这里大气中水汽含量明显增多 o降水量增多 ∀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增加的幅度为 t ∗ u °°#
§ptk符淙斌等 ousstl ∀中国气候的特点是夏季盛行东南季风 o西北部地区的湿气 o主要来自东南地区 ∀
东南地区的森林 o增加东南地区的蒸发 o增加运至西北方向的云雾 o故可增加西北方地区的降水 ∀不仅
表现于降水量的增加 o还表现于降水时间分配的均匀度 o即降水频率增加 ∀反之 o东南地区的森林减少 o
则西北地区降水减少 owss °° !yss °°等雨量线向东南偏移 o气候 !植被带都相应偏移 ∀森林与草原边
界线处的森林退化为灌丛 o再退化为草原 o再退化为沙漠 ∀表现为森林带的退缩 o草原 !沙漠的东扩南
侵 ∀北方的干旱少雨与春夏高温天气也是联系在一起的 o集中表现为一种沙漠性气候特征 ∀
东伐西旱 !南伐北旱的历史证据为 }ktl唐代以前 o森林破坏主要集中于黄河流域 o尤其是黄土高原
地区 ∀其影响便是其西北部的草原地区 o演变为沙漠 o如 }罗布泊干枯 !周围地区变成沙漠 ~通往西域的
丝绸之路因变为沙漠 !戈壁而中断 ~kul五代以后 o森林破坏的重点 o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o其影响
便是毛乌素沙漠的扩大 o内蒙古草原的退化和沙漠化 o华北地区的沙尘暴 o黄河的断流 ∀kvl科尔沁沙地
形成和扩大与其东南方向地区的森林破坏有关 ∀清代对东北森林实行封禁政策 o科尔沁沙漠化得到抑
制 ~晚清至今 o东北森林的破坏则加剧了该地区沙漠化的扩张 ∀这表明 o沙漠化的程度与森林破坏的程
度有直接关系 ∀
3 .4 森林与沙漠化之间的数量关系
在我国 w sss ¤历史间 o森林覆盖率由 ys h减至 ts h ~沙漠化面积由不足 ts h扩大到 uz qv h ∀由此
可推算出 o中国的森林覆盖率每减少 ts h o沙漠将扩大 v qwy h o即 vv qu万 ®°u ∀全国平均降雨量的减少
量 o有待进一步研究 ∀
w 小结
保护并扩大森林资源是保护国土资源的重要举措 ∀在夏代建立以后的 w sss 多年间 o中国森林资
源大约由 ys h的覆盖率缩减为 ts h左右 ∀前 u sss年 o森林破坏的主要地区在黄河流域 ~后 u sss年 o森
林破坏则是遍布全国所有林区 o尤以南方为主 ∀
twt 第 v期 樊宝敏等 }中国历史上森林破坏对水旱灾害的影响
作为森林减少的后果之一 o黄河 !长江等流域水土流失和洪水灾害日益严重 ∀对黄河来说 o唐代是
使水患加剧的分水岭 ∀唐代以前 o黄河发生水灾的次数较少 ∀根据当时黄河流域森林资源的情况来分
析 o今后为了减少黄河水患 o黄河中游地区较适宜的森林覆盖率应达至 uy h以上k相当于西周时期黄土
高原森林覆盖率 xv h的一半l ∀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应达到 xx h以上k相当于唐代时期l ∀
森林破坏的后果之二 o北部中国 !尤其是西北地区 o旱灾加重 o沙漠化加剧 ∀其机理是由于东南地区
森林的减少 o引起西北区域气候的变化 o主要是降水量减少 owss °°等雨量线向东南偏移 o加上人为不
合理的生产活动 o进而引起生态脆弱带k或农牧交错带l的沙漠化 ∀经推算 o森林覆盖率每减少 ts h o沙
漠化将扩大约 vv qu万 ®°u ∀
简要地说 o我国大部地区k尤其是黄河 !长江等流域l森林与气候 !水文的关系规律是 }/西伐东洪 o东
伐西旱0 ∀反过来 o要减轻中下游地区的洪水 o必须恢复中上游的森林植被 ~要扼制西北地区沙漠化的扩
张 o必须在东南地区培育森林 ∀在新世纪 o要使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o必须建设好
我国的生态环境 ∀其中主体性工程就是提高全国的森林覆盖率 o由今天的 ty qxx h提高到 vx h以上k相
当于唐代的森林覆盖率l ∀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 o必须运用好以上两个规律 o方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
参 考 文 献
蔡述明 q大洪水后之反思 ) ) ) 关于长江中游防洪体系建设的初步设想 q见 }许厚泽 q长江流域洪涝灾害与科技对策 q北京 }科学出版社 o
t||| }w p z
樊宝敏 o董 源 q中国历代森林覆盖率的探讨 q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ousst ouvkwl }ys p yx
傅抱璞 q人类活动对大气降水影响的估算 q见 }全国气候变化学术讨论会文集 o北京 }科学出版社 ot|{t
符淙斌 o袁慧玲 q恢复自然植被对东亚夏季气候和环境影响的一个虚拟试验 q科学通报 ousst owyk{l }y|t p y|x
龚书铎 q中国社会通史#晚清卷 q太原 }山西教育出版社 ot||y }uz p u{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 o水利部南京水文水资源研究所 q中国水旱灾害 q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ot||z }vx
国家林业局 q中国林业五十年kt|w| p t|||l q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ot||| }w
国家林业局 q林业白皮书 }usss ) ) ) 中国林业发展报告k摘要l q中国绿色时报 ousss p tu p u|
李文华 q前言 q自然资源学报 o/森林的水文气候效应学术研讨会专集0 ousst okxl }v|z
李育才 q西部生态建设急需防沙治沙的法律保障 q中国绿色时报 ousss p tt p uw
凌大燮 q我国森林资源的变迁 q中国农史 ot|{vkul }uy p vy q
骆承政 o乐嘉祥 q中国大洪水 q北京 }中国书店 ot||y }u ov{z p wvw
马忠良 o宋朝枢 o张清华 q中国森林的变迁 q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ot||z }tut p tuu
满志敏 o葛全胜 o张丕远 q气候变化对历史上农牧过渡带影响的个例研究 q地理研究 ousss ot|kul }twt p twz
史念海 o曹尔琴 o朱士光 q黄土高原森林与草原的变迁 q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ot|{v }tzx
石 山 q西部开发中发展县域经济问题的再思考 q见 }王汉杰 q西部开发与生态建设 q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ousst }{ p |
谭其骧 q何以黄河在东汉以后会出现一个长期安流的局面 q学术月刊 ot|yu okul }uv p vx
王尚义 o董靖保 q统万城的兴废与毛乌素沙地之变迁 q地理研究 ousst ouskvl }vwz p vxv
王育民 q中国人口史 q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ot||x }zt
王正非 q森林气象学 q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ot||v
夏汉平 q试论长江流域洪灾与综合治理对策 q见 }许厚泽 q长江流域洪涝灾害与科技对策 q北京 }科学出版社 ot||| }t{
熊大桐 q中国森林的历史变迁 q见 }吴中伦 q中国森林 q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ot||z }txz p tx{
张钧成 q莽莽神州话森林 q自然辩证法通讯 ot|{s okvl }vx p v{
张钧成 q史前林考 q5林业史园林史论文集6第一集 o北京林学院林业史研究室编 ot|{u
张丕远 o葛全胜 o刘啸雷 q近 usss年来我国旱涝气候空间分布的变化和突变的分析 q见 }{x p |tv项目 su课题论文编委会 q气候变化规律
及其数值模拟研究论文k第一集l q北京 }气象出版社 ot||y }{u p |u
赵 冈 q中国历史上生态环境之变迁 q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ot||y
郑肇经 q中国水利史 q上海 }商务印书馆 ot|xs }tss p tsw
周宏伟 q长江流域森林变迁的历史考察 q中国农史 ot||| ot{kwl }v p tw
朱俊凤 o朱震达等 q中国沙漠化防治 q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ot||| }wu p xu
朱士光 q黄土高原地区环境变迁及其治理 q郑州 }黄河水利出版社 ot||| }ts{ p ts|
竺可桢 q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q中国科学 ot|zv oktl }ty{ p t{|
uwt 林 业 科 学 v|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