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stimation of Longitudinal Tensile Strength of Tracheids with Zero-Span Tension Technique

零距拉伸技术评价木材管胞纵向抗拉强度


把造纸领域的零距拉伸技术引入木材科学研究领域,用于快速评价人工林杉木管胞纵向抗拉强度。结果表明:零距拉伸试样的最佳厚度是80μm,最适宜的夹持力为70psi;杉木管胞的纵向抗拉强度从髓心到树皮呈增大趋势,但在树高方向(1.3~7.3m)的差异不显著。利用零距拉伸技术具有测量迅速、可操作性强等特点,可以作为快速评价木材纤维纵向力学性能的新方法。

The zero-span tension technique, used widely in papermaking industry, was introduced to wood science research in China, and used to estimate rapidly the longitudinal tensile strength of tracheids of Chinese Fir plantation wood. It was found optimum thickness of samples and clamping pressure for zero-span tension was 80 μm and 70 psi respectively. Statistical analyses indicated stable increase of tracheids tensile strength from bark to pith, while no significant variation was observed along tree height from 1.3 m to 7.3 m. Therefore, it was inferred that zero-span tension could be used as a novel and reliable method for assessing the axial tensile strength of softwood tracheids.


全 文 :第 wu卷 第 z期
u s s y年 z 月
林 业 科 学
≥≤Œ∞‘׌„ ≥Œ∂ „∞ ≥Œ‘Œ≤„∞
∂²¯1wu o‘²1z
∏¯ qou s s y
零距拉伸技术评价木材管胞纵向抗拉强度 3
余 雁t 费本华u 张 波u
kt1 国际竹藤网络中心 北京 tsstsu ~ u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北京 tsss|tl
摘 要 } 把造纸领域的零距拉伸技术引入木材科学研究领域 o用于快速评价人工林杉木管胞纵向抗拉强度 ∀结
果表明 }零距拉伸试样的最佳厚度是 {s Λ° o最适宜的夹持力为 zs ³¶¬~杉木管胞的纵向抗拉强度从髓心到树皮呈增
大趋势 o但在树高方向kt1v ∗ z1v °l的差异不显著 ∀利用零距拉伸技术具有测量迅速 !可操作性强等特点 o可以作
为快速评价木材纤维纵向力学性能的新方法 ∀
关键词 } 零距拉伸 ~木材管胞 ~抗拉强度
中图分类号 }≥z{t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 p zw{{kussylsz p ss{v p sw
收稿日期 }ussx p tt p s{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针叶材管胞的力学性质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研究0kvsvzttuxl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规划k|zvl子课题
/木材结构及化学组成与其品质特性的分子基础0kŠt|||stysstl ∀
3 费本华为通讯作者 ∀
Εστιµατιον οφ Λονγιτυδιναλ Τενσιλε Στρενγτη οφ Τραχηειδσ
ωιτη Ζερο2Σπαν Τενσιον Τεχηνιθυε
≠∏≠¤±t ƒ ¬¨…¨ ±«∏¤u «¤±ª…²u
kt1 Ιντερνατιοναλ Χεντερφορ Βαµβοο ανδ Ρατταν Βειϕινγ tsstsu ~ u1 Ρεσεαρχη Ινστιτυτε οφ Ωοοδ Ινδυστρψo ΧΑΦ Βειϕινγ tsss|tl
Αβστραχτ } ׫¨ ½¨ µ²p¶³¤±·¨±¶¬²±·¨¦«±¬´∏¨ o∏¶¨§º¬§¨ ¼¯¬± ³¤³¨µ°¤®¬±ª¬±§∏¶·µ¼oº¤¶¬±·µ²§∏¦¨§·² º²²§¶¦¬¨±¦¨ µ¨¶¨¤µ¦«¬±
≤«¬±¤o¤±§∏¶¨§·² ¶¨·¬°¤·¨µ¤³¬§¯¼·«¨ ²¯±ª¬·∏§¬±¤¯ ·¨±¶¬¯¨ ¶·µ¨±ª·«²©·µ¤¦«¨¬§¶²© ≤«¬±¨ ¶¨ ƒ¬µ³¯¤±·¤·¬²± º²²§qŒ·º¤¶©²∏±§
²³·¬°∏°·«¬¦®±¨ ¶¶²©¶¤°³¯ ¶¨¤±§¦¯¤°³¬±ª³µ¨¶¶∏µ¨ ©²µ½¨ µ²p¶³¤±·¨±¶¬²± º¤¶{s Λ°¤±§zs ³¶¬µ¨¶³¨¦·¬√¨ ¼¯ q≥·¤·¬¶·¬¦¤¯ ¤±¤¯¼¶¨¶
¬±§¬¦¤·¨§¶·¤¥¯¨¬±¦µ¨¤¶¨ ²©·µ¤¦«¨¬§¶·¨±¶¬¯¨ ¶·µ¨±ª·«©µ²° ¥¤µ®·² ³¬·«oº«¬¯¨ ±²¶¬ª±¬©¬¦¤±·√¤µ¬¤·¬²± º¤¶²¥¶¨µ√¨ §¤¯²±ª·µ¨¨
«¨¬ª«·©µ²° t1v °·²z1v °q׫¨µ¨©²µ¨ o¬·º¤¶¬±©¨µµ¨§·«¤·½¨ µ²p¶³¤±·¨±¶¬²±¦²∏¯§¥¨ ∏¶¨§¤¶¤±²√¨ ¯¤±§µ¨ ¬¯¤¥¯¨ °¨ ·«²§©²µ
¤¶¶¨¶¶¬±ª·«¨ ¤¬¬¤¯ ·¨±¶¬¯¨ ¶·µ¨±ª·«²©¶²©·º²²§·µ¤¦«¨¬§¶q
Κεψ ωορδσ} ½¨ µ²p¶³¤±·¨±¶¬¯¨ ·¨¶·~º²²§·µ¤¦«¨¬§~·¨±¶¬¯¨ ¶·µ¨±ª·«
木材纤维k管胞l是各种木材纤维复合材料的主要构成单元 o其力学性能对产品的最终性能起着重要的
作用k≤²º± ετ αλqot|{s ~¤¥²¶®¼ ετ αλqot|{t ~°∏ª¨¯ ετ αλqot||sl ∀ Šµ²²°等kt|||l证明了木材纤维的纵向抗
拉强度直接影响着中密度纤维板的力学性能 ∀纸浆纤维与纸制品的力学性能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o纤维本
身强度对于纸张的抗拉强度具有与纤维间结合强度同等的重要性 o这一点已经被许多研究所证实 k≤¯ ¤µ®o
t|xw ~„®®¨µετ αλqot|x{l ∀ ≤¯ ¤µ®¨ kt||xl认为了解木材纤维力学性质在树木中的变异规律对木材纤维Π塑料
复合材料和制浆造纸领域对木材纤维的选择性利用 o改善产品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
零距拉伸的思想来源于造纸领域 ∀其原理是 }在零距状态拉伸时 o纸张的断裂完全是由横跨夹具交界面
两端纤维的断裂所致 o排除了正常间距拉伸断裂时纤维拔出的影响 o从而直接评价纤维的抗拉强度 ∀在制浆
造纸领域 o通常使用零距抗张强度试验仪对按一定标准制作的手抄片k«¤±§¶«¨ ·¨¶l进行零距拉伸测试 o从而
快速评价纸浆纤维的抗拉强度 ∀自从 us世纪 zs年代初 o°∏¯°¤¦公司研制出为制浆造纸业普遍接受零距抗
张强度测试仪以来 o零距抗张强度逐渐成为评价纸张力学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我国在 t||w年也制定了
5纸浆和纸零距抗张强度测定法6的国家推荐标准kŠ…Π× uyz{1w p |wl ∀
零距拉伸主要基于 v个假设 }tl零距拉伸状态时 o断裂由横跨夹具交界面的纤维断裂所致 o排除正常间
距拉伸时的纤维断裂 ~ul忽略纤维间结合力的影响 ~vl可以确定纤维取向效应的影响 ∀对于第一个假设 o拉
断试样断口显微观察表明可以保证 ∀对于第二个假设 o早期很多研究者认为 o纸张纤维处于饱水状态时 o纤
维之间的结合力可以忽略不计 o但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 o更多的试验数据和电镜显微图像观察kŠ∏µ±¤ª∏¯ ετ
αλqot|{| ~≥²µ¬¤±² ετ αλqot||y¤~t||y¥l证实 }特定含水率状态的纤维强度值只能是该状态下的测试值 o湿拉
伸并不能反映干拉伸状态下的纤维强度值 ∀而第三个假设 o对于木材微切片 o由于纤维的纵向平行排列 o可
以与加载力的方向一致 o取向系数为 t ∀所以如果能测出试样断口的胞壁物质面积 o就可以得到木材管胞的
纵向抗拉强度 ∀
本研究借鉴零距拉伸技术评价纸浆纤维强度的思想 o从理论上探讨运用零距拉伸技术测量天然态管胞
纵向抗拉强度的可行性 o通过试验确定了样品的尺寸规格 !试验条件和操作程序 o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人工
林杉木k Χυννινγηαµια λανχεολαταl管胞纵向抗拉强度的变异规律 ∀
t 材料与方法
111 材料
人工林杉木取自江西大岗山试验林场 o树龄 vy年左右 ∀在采样点内选取 w株生长状况良好的树木 ∀在
每株树的 t1v !v1v !x1x !z1v °处各取一个 xs °°厚的圆盘 o沿南北向过髓心锯取宽为 tx °°的长条 o取北向
部分作为试验材料 ∀
112 方法
用零距拉伸仪器测出木材微切片的抗张强度 o根据试样断口处胞壁物质的面积 o即可以得到木材细胞壁
的纵向抗拉强度 o即管胞的抗拉强度 ~而试样断口处细胞壁的面积则可以通过胞壁率估算得到k余雁 oussvl ∀
理论上计算公式为 }
Σ¦¨¯¯ €
Θ¦¨¯¯Θ
Λ
s
σkξl§ξ
Θ¦¨¯¯ Λ €
µ
Θ¦¨¯¯ Λ
结合零距拉伸试验仪器所提供的基础公式 o得到管胞的纵向抗拉强度计算公式 }
Τ¶ € kπ p πslΘ¦¨¯¯ v1x|| tΘηω
式中 }π为仪器读数值 o³¶¬~πs 为仪器设定值 o根据采用的夹距取 t1| ³¶¬~Θ¦¨¯¯ }细胞壁密度 o取 t1xtx ª#¦°pv
k成俊卿 ot|{xl ~Θ为微切片气干密度 oª#¦°pv ~ η为微切片厚度 oΛ° ~ω为微切片宽度 o°° ~Τ¶为管胞纵向抗
拉强度 o°¤~µ 为微切片的质量 oª~Λ为微切片的长度 o°°∀
113 样品制备与测量
毛坯条锯切刨光后 o厚度为 vs °° o宽度为 z1x °° o置于蒸馏水中浸泡约 v §o每天换水 t次 ∀用滑走式
切片机kusss• o¨¬¦¤o Š¨ µ°¤±¼l在年轮较宽的早材区域切制厚度为 {s Λ°k确定最佳厚度时切取了 ys !{s !
tss !txs !vss Λ°l的弦切片 tx ∗ us片k图 tl o然后夹在载玻片中间气干 o取样尽量均匀分布在该年轮的整个
早材区域 ∀测试前将样品放在温度 us ε !相对湿度 yx h的调温调湿箱内平衡 uw «o试样最终含水率为 tu h ∀
测量每个微切片的质量 o精确到 s1sss t ªo在每个微切片上沿长度方向均匀取 w点用分辨率为 t Λ°的数显
螺旋测微器k¬·∏·²¼²oŒ³yx o¤³¤±l测量试样的实际厚度 o选择其中厚度差异小于 v Λ°的试样备用 ∀
图 t 零距拉伸试样的制作示意图
ƒ¬ªqt ≥¦«¨ °¤·¬¦µ¨³µ¨¶¨±·¤·¬²± ²©¶¤°³¯¨
³µ¨³¤µ¤·¬²±©²µ½¨ µ²2¶³¤± ·¨±¶¬²± 图 u 零距抗张强度测试仪及其夹具
ƒ¬ªqu  µ¨²2¶³¤±·¨±¶¬¯¨ ¶·µ¨±ª·«·¨¶·¨µ¤±§¬·¶ªµ¬³¶
由于人工林杉木晚材率较小 o一般 tv1w h ∗ tz1u h k鲍甫成等 ot||{l o而且晚材部分较硬 o制样时成功率
较低 o所得样本数较少 o因此在分析管胞纵向抗拉强度变异规律时主要取早材部分 ∀
w{ 林 业 科 学 wu卷
强度测试所用仪器为 °∏¯°¤¦公司生产的零距抗张强度测试仪 o在其夹具的端部有 u个凸起 o便于夹紧
试样 ∀当装上试样以后 o夹具端头相互紧密接触 o并于底座之间形成一定压力 o即夹持力 o力大小可调 ∀试验
时要求端头的紧密接触 o从夹具上部看不到下部光源的光线 o这样才能保证所谓的零距拉伸k图 ul ∀
图 v 试样厚度对零距抗拉强度的影响
ƒ¬ªqv ׫¨ ©¨©¨¦·¶²©¶¤°³¯¨·«¬¦®±¨ ¶¶
²±·«¨ ½¨ µ²2¶³¤± ·¨±¶¬¯¨ ¶·µ¨±ª·«
u 结果与分析
211 试样厚度的确定
零距拉伸作为一种管胞抗拉强度的测试方法 o试验过程中 o要求
切片厚度大于 t个而小于 u个管胞径向直径 o而且试样夹持状况良
好 ∀人工林杉木成熟材和幼龄材的早材管胞径向直径 wu1ws ∗ wx1uu
Λ°k鲍甫成等 ot||{l o所以试样厚度最好介于 xs ∗ tss Λ°∀图 v是在
夹持力为 |s ³¶¬时 ys !{s !tss !txs !vss Λ°厚度微切片的管胞纵向抗拉
强度值 oΝ为测试样个数 o可见对于杉木试样厚度为 {s Λ°时管胞纵
向抗拉强度值最大 ∀而且研究过程中还发现 o如果厚度太小 o夹持力
容易压溃夹紧处的细胞壁 o会明显降低试样的零距断裂力 ~如果厚度
过大 o试样容易在夹具内发生一定的滑移 o同时容易产生纤维的不完
全断裂 o产生纤维的拔出现象k这一点可以在试样断口的电镜观察中
得到证实 o图 wl ∀从图 w中可以明显看出 }试样的厚度越大 o纤维拔出
的现象越明显 o特别是试样厚度达到 vss Λ°时 o可以观察到有成簇纤维拔出 ~而厚度为 txs Λ°时 o纤维拔出
也时有出现 o但一般以单根纤维的形式零星分布 ~当厚度小于 tss Λ°以后 o纤维拔出现象已不明显 ∀结合切
片机切片情况k为 us Λ°的整数倍时操作方便l和管胞径向直径最后确定试样的最佳厚度为 {s Λ°∀
图 w 不同厚度零距断裂试样的电镜照片k ≅ txsl
ƒ¬ªqw ≥∞ °¬¦µ²ªµ¤³«¶²©©µ¤¦·∏µ¨ ¶∏µ©¤¦¨ ²©¶¤°³¯ ¶¨º¬·«§¬©©¨µ¨±··«¬¦®±¨ ¶¶µ¨¶∏¯·¬±ª©µ²° ½¨ µ²2¶³¤± ·¨±¶¬²±
212 夹持力的确定
零距拉伸测量管胞的纵向抗拉强度时 o适当的夹持力对获得正确的结果极为重要 ∀夹持力太小 o木材微
切片拉伸时可能在夹具内滑移 o例如 us ³¶¬时微切片会轻易从两夹头间滑脱 ~如果夹持力太大 o过大的应力
集中会造成管胞的强度降低 ∀图 x是夹持力为 ys !zs !{s和 |s ³¶¬时 {s Λ°厚度微切片的纵向抗拉强度值 o
图中每个点为 tx个测试样的平均值 ∀可见夹持力为 zs ³¶¬kw{v ®°¤l 时试样的零距抗拉强度值最大 ∀因此
选择 zs ³¶¬kw{v ®°¤l作为 {s Λ°厚木材微切片的最佳夹持力 ∀
213 管胞纵向抗拉强度的变异规律
用零距拉伸技术所得杉木早材管胞纵向抗拉强度值介于 vss ∗ yss °¤之间k图 yl o其中管胞纵向抗拉
强度的值为 w株相同高度处的平均值 o显著大于木材的宏观试件抗拉强度 zs ∗ {s °¤o与 ²·等kussul利用
单根纤维拉伸测量美国南方松所得值 ysw °¤相接近 ∀
从图 y中还可得出 o杉木管胞纵向抗拉强度在径向上从心材到边材总体上有增大趋势 ∀一般从髓心向
外强度值迅速增加 o到第 ts年后基本趋于稳定 o反映了树木进入正常生长阶段 o内部组织结构趋于稳定 o材
质趋于优良 ∀这与 ²·等kussul对单根纤维微拉伸方法研究火炬松k Πινυσταεδαl管胞纵向模量和强度的单
株变异规律结果相一致 ∀在高度方向上从 t1v °到 z1v °管胞纵向抗拉强度值没有显著的变化 o可以看出
x{ 第 z期 余 雁等 }零距拉伸技术评价木材管胞纵向抗拉强度
在胸高以上位置 o同一年轮不同高度管胞的强度值基本趋于稳定 ∀
图 x 夹持力对零距拉伸强度的影响k厚度 }{s Λ°l
ƒ¬ªqx ׫¨ ©¨©¨¦·²©©²µ¦¨ ²±·«¨ ½¨ µ²2¶³¤±
·¨±¶¬¯¨ ¶·µ¨±ª·«k·«¬¦®±¨ ¶¶}{s Λ°l
图 y 不同高度早材管胞抗拉强度变异
ƒ¬ªqy •¤§¬¤¯ √¤µ¬¤·¬²± ²©·¨±¶¬¯¨ ¶·µ¨±ª·«²© ¤¨µ¯¼º²²§
·µ¤¦«¨¬§¶¤·√¤µ¬²∏¶·µ¨¨«¨¬ª«·¶
v 结论
tl零距拉伸技术可以用来研究管胞纵向抗拉强度 o作为相比较单纤维拉伸更为迅速 !更具可操作性的技
术 o可能成为一种测量木材微观力学的新方法 ~
ul对于人工林杉木 o管胞纵向抗拉强度介于 vss ∗ yss °¤之间 o平均为 wys °¤o零距拉伸试样的最佳
厚度是 {s Λ° o最适宜的夹持力为 zs ³¶¬~
vl早材管胞纵向抗拉强度从髓心到树皮呈增大的趋势 ots年以后基本稳定 ~
wl早材管胞纵向抗拉强度在树高方向kt1v ∗ z1v °l差异不显著 o没有明显的变异规律 ∀
参 考 文 献
成俊卿 qt|{x1 木材学 q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oyvt
鲍甫成 o江泽慧 qt||{1 中国主要人工林树种木材性质 q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ox
余 雁 qussv1 人工林杉木管胞的纵向力学性质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研究 q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博士学位论文 ot p w
„®®¨µ∂ ⁄o¤·«µ²³„ o ∂²¨ ®¯¨ µ ‹ o ετ αλqt|x{1 Œ°³²µ·¤±¦¨ ²©©¬¥¨µ¶·µ¨±ª·«¬± ³¤³¨µqפ³³¬owtk{l }wty p wux
≤ ¤¯µ®⁄ „ qt|xw1 ≤¨¯ ∏¯¯²¶¨ ¤±§¦¨¯¯∏¯²¶¨ §¨µ¬√¤·¬√¨ ¶qŒ±·¨µ¶¦¬¨±¦¨ °∏¥¯¬¶«¨µ¶Œ±¦o ‘¨º ≠²µ®ot|xw
≤ ¤¯µ®¨ ≤ • ∞qt||x1 ∂¤µ¬¤·¬²± ¬± ªµ²º·«o º²²§o³∏¯³ ¤±§³¤³¨µ³µ²³¨µ·¬¨¶²© ±¬±¨ ∏¨¦¤¯¼³·¶³¨¦¬¨¶º¬·«¦²°°¨ µ¦¬¤¯ ³²·¨±·¬¤¯ ¬± ≥²∏·« „©µ¬¦¤q °« ⁄·«¨¶¬¶
˜±¬√¨ µ¶¬·¼ ≤²¯¯¨ ª¨ ²© ‘²µ·« • ¤¯ ¶¨o ˜Ž
≤²º± ⁄oŽ¬¥¥¯ º¨«¬·¨ • ° qt|{s1 ∞©©¨¦·¶²© º²²§ ∏´¤¯¬·¼ √¤µ¬¤·¬²±¬± ‘¨º  ¤¨¯¤±§µ¤§¬¤·¤³¬±¨ ²± ®µ¤©·³¤³¨µ³µ²³¨µ·¬¨¶q‘ ƒ²µ¨¶·≥¦¬otskvl }xut p xvu
Šµ²²° ‹ o ²·o≥«¤¯ µ¨≥  qt|||1 • ¨¯¤·¬²±¶«¬³¥¨·º¨¨ ±©¬¥¨µ©¬±¬¶«³µ²³¨µ·¬¨¶¤±§·«¨ ¶·µ∏¦·∏µ¤¯ ³¨µ©²µ°¤±¦¨ ²© ⁄ƒ qvvµ§ °µ²¦¨ §¨¬±ª¶²©³¤µ·¬¦¯ ¥¨²¤µ§Π
¦²°³²¶¬·¨ °¤·¨µ¬¤¯¶¶¼°³²¶¬∏° q°∏¯¯°¤± • „ o{| p tss
Š∏µ±¤ª∏¯ ‘o°¤ª¨ ⁄ ‹ qt|{|1 ׫¨ §¬©©¨µ¨±¦¨ ¥¨·º¨¨ ± §µ¼ ¤±§µ¨º ·¨¨§½¨ µ²p¶³¤± ·¨±¶¬¯¨ ¶·µ¨±ª·«²©³¤³¨µqפ³³¬ozuktul }tyw p tyz
¤¥²¶¯®¼ ° oŒ©­∏Š qt|{t1 „ ¶·∏§¼ ²© ²¯¥¯²¯ ¼¯ ³¬±¨ ªµ²º·«¬±¦µ¨° ±¨·¶q°¤µ·Œ∂ }°¤³¨µ°¤®¬±ª³µ²³¨µ·¬¨¶q • ²²§ƒ¬¥¨µ¤±§≥¦¬¨±¦¨ otvkul }tus p tvz
²·oŠµ²²° ‹ o≥«¤¯ µ¨≥  qussu1  ¦¨«¤±¬¦¤¯ ³µ²³¨µ·¬¨¶²©¬±§¬√¬§∏¤¯ ¶²∏·«¨µ± ³¬±¨ ©¬¥¨µ¶q°¤µ·µ } ≤²°³¤µ¬¶²± ²© ¤¨µ¯¼º²²§¤±§ ¤¯·¨º²²§©¬¥¨µ¶º¬·«
µ¨¶³¨¦··²·µ¨¨«¨¬ª«·¤±§­∏√¨ ±¬¯¬·¼q • ²²§ƒ¬¥¨µ¤±§≥¦¬¨±¦¨ ovwkul }uut p uvz
°∏ª¨¯ „ ⁄o°µ¬¦¨ • Š o‹¶¨ ≤ ≠ qt||s1 ≤²°³²¶¬·¨¶©µ²° ¶²∏·«¨µ± ³¬±¨ ­∏√¨ ±¬¯¨ º²²§q°¤µ·´ }°¤±¨ ¯©¤¥µ¬¦¤·¬²± ¤±§¬±¬·¬¤¯ ³µ²³¨µ·¬¨¶qƒ²µ¨¶·°µ²§owsktl }
u| p vv
≥²µ¬¤±² ƒ ° o∞√¤±¦¨ ° ⁄qt||y¤1 „ °¬¦µ²·¨±¶¬¯¨ ·¨¦«±¬´∏¨ q°¤µ·´ }׫¨ ²µ¼ ¤±§¤³³¯¬¦¤·¬²±¬±·«¬± Ž¬±ª • ¬¯¯¬¤° °¬±¨ º²²§¶·µ¬³¶qƒ°• ⁄Œoxx p zs
≥²µ¬¤±² ƒ ° o∞√¤±¦¨ ° ⁄qt||y¥1 „ °¬¦µ²·¨±¶¬¯¨ ·¨¦«±¬´∏¨ q°¤µ·µ }ƒµ¤¦·²ªµ¤³«¼ ²©·«¬± Ž¬±ª • ¬¯¯¬¤° °¬±¨ º²²§¶·µ¬³¶qƒ°• ⁄Œozt p {v
k责任编辑 石红青l
y{ 林 业 科 学 wu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