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和线虫携带的细菌共同引起的。本文对接种松材线虫后黑松的不同发病阶段,树体内非接种枝上的线虫、细菌的种类及数量变化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非接种枝上,在病树出现少量黄色针叶时,能有细菌检出;较多黄色和褐色针叶时,线虫才开始出现,细菌开始增多;至发病后期,病树基本枯死时,线虫和细菌数量迅速增加。对发病过程中出现的细菌种类鉴定表明,发病中期,细菌种类比较单一,随着病情的发展,细菌不但数量迅速增加,而且种类也增多,但优势菌群为荧光假单胞菌、假单胞菌 不动杆菌、泛菌属和少动鞘氨醇单胞杆菌
Recently more and more evidence confirmed that pine wilt disease were caused by both Pine Wood Nematode and its carrying bacteria. Dynamics of population of nematode, variety and the quantity of bacteria in non-inoculated branches along with the process of the disease were observed firstly through inoculated with Pine Wood Nematodes onto testing Black Pine trees. In non-inoculated branches, bacteria could be detected when few pine needles became yellow; while most needles changed into yellow or brown, nematode could be isolated and the quantity of bacterium was increased; in the end, when the testing tree was dying and needles were totally wilted, the populations of both nematode and bacteria were increased rapidly. According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bacteria isolated from the testing trees, the numbers of the isolated bacteria species were small, only a few, at the first and the middle stages. As the disease was developing, bacteria increased not only in their quantity, but also in amount of species. However, the domination species remain the same, they are Pseudomonas fluroescens, Pseudomonas sp.Acinetobacter sp., Pantoea sp. and Sphimgomenas pancimobilis.
全 文 :第 ws卷 第 w期
u s s w年 z 月
林 业 科 学
≥≤∞× ≥∂ ∞ ≥≤∞
∂²¯1ws o²1w
∏¯ qou s s w
松材线虫病程中树体内线虫和
细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3
谢立群 巨云为 赵博光
k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南京 utssvzl
摘 要 } 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和线虫携带的细菌共同引起的 ∀本文对接种松材线虫后
黑松的不同发病阶段 o树体内非接种枝上的线虫 !细菌的种类及数量变化动态进行了研究 o结果表明 o非接种枝上 o
在病树出现少量黄色针叶时 o能有细菌检出 ~较多黄色和褐色针叶时 o线虫才开始出现 o细菌开始增多 ~至发病后
期 o病树基本枯死时 o线虫和细菌数量迅速增加 ∀对发病过程中出现的细菌种类鉴定表明 o发病中期 o细菌种类比
较单一 o随着病情的发展 o细菌不但数量迅速增加 o而且种类也增多 o但优势菌群为荧光假单胞菌 !假单胞菌Π不动杆
菌 !泛菌属和少动鞘氨醇单胞杆菌 ∀
关键词 } 黑松 o松材线虫 o病程 o假单胞菌
中图分类号 }≥zyv1t{ ~≥wvu1wn x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 p zw{{kusswlsw p stuw p sy
收稿日期 }ussu p tt p sw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k²qvssvsttsl ∀
3 赵博光为通讯作者 ∀谢立群现在苏州大学农业科学与技术学院工作 ∀
tl¤º¤½∏o¤±¨ ®² o¤±½¤®¬ q • «¤·©¤¦·²µ¶ª²√¨ µ±·«¨ ³¤·«²ª¨ ±¬¦¬·¼ ²©·«¨ ³¬±¨ º²²§±¨ °¤·²§¨ o Βυρσαπηελενχηυσ ξψλοπηιλυσ±}≥∏¶·¤¬±¤¥¬¯¬·¼ ²©
³¬±¨ ©²µ¨¶·¶¬± µ¨ ¤¯·¬²±·²³¬±¨ º¬¯·¤±§§¨¦¯¬±¨ o°µ²¦¨ §¨¬±ª¶²©¬±·¨µ±¤·¬²±¤¯ ¶¼°³²¶¬∏° qײ®¼²o¦·quz p u{ ot||{
∆ψναµιχσ οφ Ποπυλατιονσ οφ Νεµατοδε ανδ Βαχτερια ιν τηε Προχεσσ οφ Πινε Ωιλτ ∆ισεασε
÷¬¨ ¬´∏± ∏≠∏±º¨ ¬ «¤²
²ª∏¤±ª
k Χολλεγε οφ Φορεστ Ρεσουρχεσ & Ενϖιρονµεντo Νανϕινγ Φορεστρψ Υνιϖερσιτψ Νανϕινγutssvzl
Αβστραχτ } ¦¨¨±·¯¼ °²µ¨ ¤±§°²µ¨ √¨¬§¨±¦¨ ¦²±©¬µ°¨ §·«¤·³¬±¨ º¬¯·§¬¶¨¤¶¨ º¨ µ¨ ¦¤∏¶¨§¥¼ ¥²·«°¬±¨ • ²²§¨ °¤·²§¨ ¤±§¬·¶
¦¤µµ¼¬±ª¥¤¦·¨µ¬¤q⁄¼±¤°¬¦¶²©³²³∏¯¤·¬²±²©±¨ °¤·²§¨ o√¤µ¬¨·¼¤±§·«¨ ∏´¤±·¬·¼²©¥¤¦·¨µ¬¤¬±±²±2¬±²¦∏¯¤·¨§¥µ¤±¦«¨¶¤¯²±ªº¬·«
·«¨ ³µ²¦¨¶¶²©·«¨ §¬¶¨¤¶¨ º¨ µ¨ ²¥¶¨µ√¨ §©¬µ¶·¯¼·«µ²∏ª«¬±²¦∏¯¤·¨§º¬·«°¬±¨ • ²²§ ¨ °¤·²§¨¶²±·²·¨¶·¬±ª
¯¤¦® °¬±¨ ·µ¨ ¶¨q±
±²±2¬±²¦∏¯¤·¨§¥µ¤±¦«¨¶o¥¤¦·¨µ¬¤¦²∏¯§ ¥¨ §¨·¨¦·¨§ º«¨ ± ©¨ º ³¬±¨ ±¨ §¨¯ ¶¨¥¨¦¤°¨ ¼¨ ¯¯²º ~ º«¬¯¨ °²¶·±¨ §¨¯ ¶¨¦«¤±ª¨§¬±·²
¼¨ ¯¯²º ²µ¥µ²º±o±¨ °¤·²§¨ ¦²∏¯§¥¨ ¬¶²¯¤·¨§¤±§·«¨ ∏´¤±·¬·¼²©¥¤¦·¨µ¬∏° º¤¶¬±¦µ¨¤¶¨§~¬±·«¨ ±¨§oº«¨ ±·«¨ ·¨¶·¬±ª·µ¨¨º¤¶
§¼¬±ª¤±§±¨ §¨¯ ¶¨º¨ µ¨ ·²·¤¯ ¼¯ º¬¯·¨§o·«¨ ³²³∏¯¤·¬²±¶²©¥²·«±¨ °¤·²§¨ ¤±§¥¤¦·¨µ¬¤ º¨ µ¨ ¬±¦µ¨¤¶¨§µ¤³¬§¯¼q ¦¦²µ§¬±ª·²·«¨
¬§¨±·¬©¬¦¤·¬²± ²©·«¨ ¥¤¦·¨µ¬¤¬¶²¯¤·¨§©µ²°·«¨ ·¨¶·¬±ª·µ¨ ¶¨o·«¨ ±∏°¥¨µ¶²©·«¨ ¬¶²¯¤·¨§¥¤¦·¨µ¬¤¶³¨¦¬¨¶º¨ µ¨ ¶°¤¯¯o²±¯¼ ¤©¨ º o
¤··«¨ ©¬µ¶·¤±§·«¨ °¬§§¯¨¶·¤ª¨¶q ¶·«¨ §¬¶¨¤¶¨ º¤¶§¨√¨ ²¯³¬±ªo¥¤¦·¨µ¬¤¬±¦µ¨¤¶¨§±²·²±¯¼ ¬±·«¨¬µ ∏´¤±·¬·¼o¥∏·¤¯¶²¬±
¤°²∏±·²©¶³¨¦¬¨¶q ²º¨ √¨ µo·«¨ §²°¬±¤·¬²± ¶³¨¦¬¨¶µ¨°¤¬±·«¨ ¶¤°¨ o·«¨¼ ¤µ¨ Πσευδοµονασ φλυροεσχενσo Πσευδοµονασ¶³q
Αχινετοβαχτερ¶³qo Παντοεᶳq¤±§ Σπηιµγοµενασ πανχιµοβιλισq
Κεψ ωορδσ} Πινυστηυνβεργιι o Βυρσαπηελενχηυσ ξψλοπηιλυσo°¤·«²ª¨±¬¦³µ²¦¨¶¶o Πσευδοµονασ¶³q
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k Βυρσαπηελενχηυσ ξψλοπηιλυσl引起的松树萎蔫性病害 o近年来在我国发生蔓延迅
速 o病死率高 o严重威胁我国松属植物特别是南方地区乡土树种马尾松k Πινυσ µασσονιαναl的安全k朱克恭等 o
t||xl ∀该病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ous世纪 zs年代以来 o线虫的病原性逐步得到证实 o但由于病树的生
理学和组织学的病变发生在线虫数量增长之前 o所以一般认为线虫以外的其它致病物质可能参与了病理活
动 ∀现在 o线虫携带的细菌参与病理活动并最终导致了病害的发生与松树的死亡得到越来越多的证实 o®∏
等kt|{sl推测松材线虫病的发生时存在的毒性物质可能与细菌有关 o∏¶∏±²®¬kt|{zl观察到病组织的树脂道
内和薄壁组织中存在大量细菌 o¤º¤½∏等kt||yl从松材线虫中分离了 v种芽孢杆菌tl o并提取了由这些细菌
产生的毒性物质 o赵博光等kusss¤l证实线虫与细菌复合侵染造成了病害的发生 o而且还用电子显微镜和普
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线虫携带的细菌k赵博光等 ousss¥~谢立群等 oussul ∀为了进一步探讨病树体内线虫和
细菌的变化规律 o笔者对松材线虫病发生过程中病树体内细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动态进行了研究 ∀
t 材料与方法
111 供试线虫和松树
供试线虫 }ussu年 w月从南京地区 ts ∗ tx ¤生黑松k Πq τηυνβεργιιl病死木上采用贝曼漏斗法k方中达 o
t||{l分离 o置线虫悬浊液于 ts °离心管中 otxss µ#°¬±pt离心 v °¬±o除去上清液 o无菌水洗涤线虫 v次 o每
次洗涤后均离心浓缩 o为确保线虫的纯度 o避免其它线虫混入 o在体视显微镜下 o挑取松材线虫数 ts条接入
预先准备的在马铃薯 p蔗糖 p琼脂k°⁄l的培养基上长满灰葡萄孢霉k Βοτρψτισ χινερεαl的培养皿k5{ ¦°l中
培养 o待线虫将灰葡萄孢霉的疏松菌丝层全部取食 o培养皿内线虫大量增殖k约 ts §l后 o备用 ∀
试验样地 }设在南京市伊刘苗圃 o人工种植的 y ∗ z ¤生黑松生长于丘陵小坡地上 o坡向东北 o部分地表
生长有杂草 o栽植密度为 vss株#kyyz°ulp t o长势良好 ∀
接种方法 }接种时间为 ussu年 x月 w日 ∀选择 u ¤生枝条作为接种枝 o直径 { ∗ ts °°左右 o在拟接种处
松枝用含 zx h酒精的棉球擦试表面 o剪去接种点上部枝条 o套上经预先消毒的长 { ¦°的橡皮管k5x °°l o套
入深度约 u ¦°o在橡皮管中接入线虫悬浮液 s1x °o橡皮管上端用灭菌的封口膜密封以防水分迅速蒸发 o每
株接种数量分别为 x sss条和 t sss条 o各接种 x株 o编号分别为 t ∗ x和 y ∗ ts ∀同时设置对照组 o对照组 t
采用相同的方法接种松树 u株 o各接入灭菌水 s1x °o对照组 u为不作处理的外观健康的松树 ∀
112 试验内容
t1u1t 病树症状的观察 病树流脂观察k¬¼²«¤µ¤ ετ αλqot|zx ~刘伟等 ot||{l }从 x月 tw日起 x §t次在树木
的主干距地面 vs ¦°处用打孔器打孔 ouw «后观察流脂情况 o打孔器每次打孔前后均用 zx h酒精消毒 o至流
脂停止为止 ∀病树症状观察 }从 x月 tw日开始每 x §!z月 {日起每 ts §观察 t次发病进程 o直至病树完全枯
死 o全株没有任何绿色针叶为止 o由于在不同条件下 o病树症状的发展不尽相同 o为了方便观察和记述 o笔者
根据本试验所观察到的病树情况 o将发病进程的划分为 y个不同的阶段 }第 t阶段 }外观健康 o松脂分泌正
常 ~第 u阶段 }外观健康 o松脂分泌明显减少或停止 o近接种点附近有少量松针褪色 !萎蔫 ~第 v阶段 }松脂分
泌完全停止 ∀部分针叶失去光泽成灰绿色 o与接种枝相近的部分枝条出现少量黄色针叶 ~主干出现黄色至褐
色针叶 o其余正常 ~第 w阶段 }顶梢及其它 t ¤生嫩枝仅基部偶见黄色针叶 o其余枝条上出现部分黄色针叶 o
其它针叶失去光泽 ~第 x阶段 }顶梢及 t ¤生嫩枝成灰绿色 !萎蔫 o部分针叶黄绿色 o多年生枝条大多无绿色
针叶 ~第 y阶段 }顶梢大部或基本枯黄 o其余枝条完全枯死 o较早枯黄的针叶转褐色 o但枝干材质尚松软 ∀
t1u1u 线虫数量变化的测定 根据不同的发病阶段和症状特点 o在非接种枝的 u ∗ v ¤生枝条中部上取样 o
调查病树体内线虫的数量 !细菌的相对数量和种类 o每次取样时同时用对照组或未经处理的生长健康的黑松
作为对照 ∀称取 v ª中部枝条 o剪成约 u ¦°长 o火柴梗大小 o用贝曼漏斗法分离线虫并计数 o计算每 ª木材中
线虫数量 o每处理重复 v次 ∀
t1u1v 细菌数量变化的测定 剪取非接种枝 u ∗ v ¤生枝条长 us ¦°o用含 zx h酒精的棉球擦试表面 o在无
菌条件下用灭菌刀具削去树皮 o并剪去两端长约 u ¦°o取中间干净部分用灭菌刀剪切成火柴梗大小的木材
组织 o采用以下 u种方法测定松木组织中细菌的相对数量 ∀
组织块法测定木块带菌率 }将上述处理的木材组织剪成 s1x ¦°长的小块 o移入牛肉膏 p蛋白胨 p琼脂
k
l平板k5{ ¦°l上 o每个平板移入组织块 { ∗ tt块不等 o每个处理 v个平板 o统计木块组织的细菌检出率 ∀
平板法计数法测定细菌数量 }灭菌镊子固定木材组织 o再用灭菌解剖刀刨削木块成薄片 o将薄木片置于
无菌的培养皿中 o称取 t ªo加入到预先准备的 x°生理盐水k含 ¤≤¯ {1x ª#ptl的试管k5{ °°l中 o剧烈振
荡 x °¬±o浸泡 ts °¬±后 o用无菌的移液管取 s1x °加入到 w1x °生理盐水的试管中 o稀释成系列浓度 o分
别为原液 !tsp t和 tsp u稀释液 o由于在病树第 x ∗ y阶段细菌数量较多 o则根据需要增加 tspv和 tsp w稀释倍
数 o每种浓度取 s1x °于无菌培养皿中 o随后倒入融化后冷却至 wx ε 的营养肉汤琼脂培养基k
l中 ou{ ε
培养 zu «o统计菌落数量 o每种浓度设置 v个重复 ∀
t1u1w 细菌种类鉴定 将分离得到的细菌经纯化后 o观察菌落的培养性状 o并进行革兰氏染色 o并观察细菌
菌体形态 !排列及大小等一般情况 o进行氧化酶试验和接触酶试验k东秀珠等 ousstl o根据结果分组 o采用 °
xut 第 w期 谢立群等 }松材线虫病程中树体内线虫和细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自动鉴定系统k×
∞¬³µ¨¶¶¬²±生物 p梅里埃
¬²p µ¨¬¨∏¬公司l鉴定细菌的种类 ∀
挑取纯化后的细菌菌落 o用 u °的生理盐水制成菌悬液 o在 ×
浊度计中调整至一定浊度 o根据不同
的试条要求 o加入相应培养基或试剂后 o混匀 o将一定量的混合液加入试条的各反应孔中 o加盖 ovs ε 下培养
uw «或 w{ «o用 ×
仪自动检测生长情况 o读取结果 o计算机通过 ×
°¯ ∏¶软件分析得到相应结果 ∀
u 结果与分析
211 病树体内线虫数量的变化
u1t1t 接种枝上线虫的数量 取外观正常 o松脂分泌刚出现减少的松树 o在接种枝上剪除离接种点一端 x
¦°后 o取靠端部一侧 tu ¦°o平均截成 v段 o分离线虫 o结果列于表 t ∀从表 t可见 o至松脂分泌异常时 o线虫
在病树体内已经定殖 o同时 o观察发现 o此时线虫有 tΠu左右为初龄幼虫 o表明线虫已经开始在树体内繁殖 ∀
随后的调查还表明 o这 u株被剪除接种枝的松树此后与其它接种线虫的一样出现发病症状 ∀
表 1 松脂分泌出现减少时接种枝内线虫数量
Ταβ . 1 Νυµ βερ οφ νεµατοδειν ινοχυλατε βρανχη
ωηεν ροσιν σεχρετιον ισ δεχρεασινγ
ussu p sx p uwk«¨ ¤§#ªptl
株号 ²q 病树状态≥·¤·¨ ²©¶¬¦®±¨ ¶¶³¬±¨
本段编号 ²q²©³¬±¨ ¥¯²¦®
t u v 平均 √¨ µ¤ª¨
y 松脂在孔内呈环状²¶¬±µ¬±ª¨§¬±·«¨ «²¯¨ tz ts tu tv
{ 松脂在孔内呈水滴状²¶¬± ¬¨∏§¨§¤¶§µ²³¯ ·¨¶ t| us tu tz
u1t1u 非接种枝上线虫的数量 在处于
不同发病阶段病树的非接种枝上取样 o统
计线虫总量 o换算成每克木材的线虫数
量 o整理成图 t o从图 t可以看出 o在发病
初期的第 t和第 v阶段 o从 x月 tw日至 x
月 u|日间的不同接种样树上的多次取样
分离中 o均未见线虫 ~直到第 w阶段 o才见
少量线虫 o平均为 y1{k标准差 {1{l o样本
间差异较大 o第 x阶段 o线虫数量呈迅速
增加至 xw条k标准差 uxl o而当病树已大
部或完全萎蔫时 o线虫数量可达 x{u条k标准差 tyxl o同时从各组数值的标准差可以看出 o同一阶段中线虫数
量存在一定的差异 o这是可能是由于松树的不同部位的枝条 o线虫数量不同 o同时由于线虫处在数量迅速增
长的阶段 o从而造成处理间的差异较大 ∀
图 u 不同发病阶段木材组织的细菌检出率
ƒ¬ªqu ¤·¬²²©·¬°¥¨µ·¬¶¶∏¨ º¬·«
¥¤¦·¨µ¬¤¬± §¬©©¨µ¨±·¶·¤ª¨
图 t 症状发展与树体内线虫数量的增长
ƒ¬ªqt ±¦µ¨¤¶¨ ²© ±¨ °¤·²§¨ ¬± ±²±p¬±²¦∏¯¤·¨
¥µ¤±¦«¶º¬·«¶¼°³·²° §¨ √¨ ²¯³°¨ ±·
212 非接种枝内细菌数量的变化
采用组织块法测定取自非接种枝上的木块带菌率 o在不同的
发病情况下木块细菌检出率总体上随病程的发展而增加 o变化的
动态如图 u o从图中可以看出 o初期至中期 o病树体内没有或很少检
测到细菌 o至第 v阶段 o检出率也仅为 v1t h ~到发病后期 o木材组
织带菌率迅速增加 o而这时病树已基本萎蔫 o或仅剩 t ¤生枝条上
有少量绿色针叶或全无绿色针叶 o这时细菌检出率可达 |y1| h k标
准差 v1ul o这种带菌率增长的趋势与线虫数量增加的趋势一致 o同
时在第 x阶段 o细菌检出率在不同处理间的差异较大 o正是细菌数
量正在迅速增长引起的 ∀
平板法计数法测定病树在不同的发病情况下细菌的相对数
量 o根据平板上菌落的不同数量 o取每个平板上菌落数小于 vss的
稀释度统计数量 o再换算成 t ª木材组织中细菌的数量 o因此 o这是
在一定重量的木材组织中 o细菌总量的相对值 ∀细菌数量的变化
动态如表 u o从表中可以看出 o病树体内细菌数量随着病树症状的
发展而变化 o初期至中期 o病树体内没有或很少检测到细菌 o平均
细菌数为 ty1z和 tsu o直至发病中后期 o细菌数量急剧增长至 w1t
≅ tsw o这种增长趋势与线虫数量增加的趋势一致 ∀在发病中后期 o细菌数量变化较大 o特别是同一阶段中 o
不同样本间差异较大 o标准差可达到 u1y ≅ tsw o正说明了细菌数量处于增长状态 o另外还有一种可能是细菌
在树体内分布不是十分均匀 ∀同时 o试验发现 o在菌落数量较少的处理中 o如果存在线虫爬动 o则细菌菌落数
yut 林 业 科 学 ws卷
量明显较多 ∀另外 o至发病第 x阶段 o平板上偶见真菌菌落 o第 y阶段 o个别处理上真菌菌落相对较多 o但这
种情况并不普遍出现 ∀
表 2 木材组织中细菌的数量变化 ≠
Ταβ .2 Χηανγε ον βαχτερια ωιτη δισεασε δεϖελοπ µεντ ιν τιµ βερ τισσυε
发病阶段 ≥·¤ª¨ v w x y
细菌数量 ∏°¥¨µ²©¥¤¦·¨µ¬¤ ty1z ? tx tsu ? xx {1w ≅ tsv ? w1t ≅ tsv w1t ≅ tsw ? u1y ≅ tsw
≠平均数 ? 标准差 ¤¨± ? ≥√
213 非接种枝内细菌种群数量
及变化动态
对从不同发病阶段的病树
非接种枝上的细菌分离中 o取出
现菌落的最大稀释度的平板上
菌落数为 t ∗ x个的全部菌落或
随机挑取 o得 vs个细菌菌株 o根据形态观察 !革兰氏染色 !氧化酶和接触酶试验的结果 o进行分组鉴定 o鉴定
结果见表 v ∀从总体上看 o优势菌群主要为假单胞菌k Πσευδοµονασ¶³ql !泛菌属k Παντοευ ¶³ql和少动鞘氨醇
单胞杆菌k Σπηιµγοµενασ πανχιµοβιλισl o分别占总细菌种数的 xy1z h !uv1v h和 tv1v h ∀由于分离菌为某个稀
释度平板上出现的所有菌株 o而非任意挑取的菌落 o分离的菌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树体内细菌种类组
成 ∀从不同的阶段中的细菌的种类组成及变化k表 wl可以看出 o随着病程的发展 o不但细菌数量迅速增加 o
同时种类也日趋复杂 o在明显出现症状时 o细菌种类主要为假单胞菌属和泛菌属的一些种类 o至病树基本枯
死和完全死亡止 o除了假单胞菌属和泛菌属外 o还有肠杆菌科的一些种类 o细菌菌相变化明显 ∀
表 3 细菌种类的鉴定结果
Ταβ .3 Βαχτερια σπεχιεσιν τιµ βερ τισσυε
编号
²
菌体形态
׫¤¯ ¬¯©²µ°
革兰氏染色
µ¤° §¼¨ ¬±ª
氧化酶
¬¬§¤¶¨
接触酶
≤²±·¤¦·¨ ±½¼°¨
鉴定结果
§¨±·¬©¬¦¤·¬²± µ¨¶∏¯·
置信度
⁄Πh
yuvt 杆菌
¤¦¬¯∏¶ p p n 荧光假单胞菌 Πσευδοµονασφλυορεσχενσ wu1{
yuvu 杆菌
¤¦¬¯∏¶ p p n 假单胞菌 Πσευδοµονασ¶³q zv1{
yuvv 杆菌
¤¦¬¯∏¶ p p n 荧光假单胞菌 Πσευδοµονασφλυορεσχενσ wu1{
yuvw 杆菌
¤¦¬¯∏¶ p p n 假单胞菌 Πσευδοµονασ¶³q zv1{
zt{t 杆菌
¤¦¬¯∏¶ p p n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 Σπηινγοµονασ πανχιµοβιλισ |s1|
zt{u 杆菌
¤¦¬¯∏¶ p p n 假单胞菌Π不动杆菌 Πσευδοµονασ¶³qΠΑχινετοβαχτερ¶³q ||1|
zt{v 杆菌
¤¦¬¯∏¶ p p n 荧光假单胞菌 Πσευδοµονασφλυορεσχενσ wu1{
zt{w 杆菌
¤¦¬¯∏¶ p p n 假单胞菌Π不动杆菌 Πσευδοµονασ¶³qΠΑχινετοβαχτερ¶³q ||1|
zt{x 杆菌
¤¦¬¯∏¶ p p n 泛菌属 Παντοεᶳq |w1s
ytvt 小杆菌 ≥°¤¯¯ ¥¤¦¬¯∏¶ p p n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 Σ q πανχιµοβιλισ ||1w
zs{t 杆菌
¤¦¬¯∏¶ p p n 假单胞菌Π不动杆菌 Πσευδοµονασ¶³qΠΑχινετοβαχτερ¶³q x{1u
zs{u 杆菌
¤¦¬¯∏¶ p p n 荧光假单胞菌 Πσευδοµονασφλυορεσχενσ |y1u
zs{v 杆菌
¤¦¬¯∏¶ p p n 泛菌属 Παντοεᶳq ||1z
zs{w 杆菌
¤¦¬¯∏¶ p 延迟 ⁄¨ ¤¯¼ n 大肠埃希氏菌 Εσχηεριχηια χολι {t1t
zs{x 杆菌
¤¦¬¯∏¶ p p n 假单胞菌 Πσευδοµονασ¶³q |y1u
zs{y 短杆菌 ≥«²µ·¥¤¦¬¯∏¶ p p n 阴沟肠杆菌 Εντεροβαχτερχλοαχαε {|1{
zs{z 杆菌
¤¦¬¯∏¶ p p n 泛菌属 Παντοεᶳq ||1z
≤ys|t 杆菌
¤¦¬¯∏¶ p p n 荧光假单胞菌 Πσευδοµονασφλυορεσχενσ w{1{
≤ys|u 杆菌
¤¦¬¯∏¶ p p n 荧光假单胞菌 Πσευδοµονασφλυορεσχενσ w{1{
≤ytvt 杆菌
¤¦¬¯∏¶ p p n 荧光假单胞菌 Πσευδοµονασφλυορεσχενσ {y1u
≤ytvu 小杆菌 ≥°¤¯¯ ¥¤¦¬¯∏¶ p p n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 Σ q πανχιµοβιλισ ||1w
≤zu{t 杆菌
¤¦¬¯∏¶ p p n 洋葱假单胞菌 Πσευδοµονασ χεπαχια |{1y
≤zu{u 杆菌
¤¦¬¯∏¶ p p n 假单胞菌Π不动杆菌 Πσευδοµονασ¶³qΠΑχινετοβαχτερ¶³q |v1z
≤zu{v 杆菌
¤¦¬¯∏¶ p p n 泛菌属 Παντοεᶳq {u1v
⁄yuvt 杆菌
¤¦¬¯∏¶ n p n 泛菌属 Παντοεᶳq {s1u
⁄yuvu 杆菌
¤¦¬¯∏¶ n p n 泛菌属 Παντοεᶳq {s1u
∞ys|t 杆菌
¤¦¬¯∏¶ p p n 不动杆菌Π假单胞菌 Αχινετοβαχτερ¶³qΠ Πσευδοµονασ¶³q {w1|
∞zs{t 杆菌
¤¦¬¯∏¶ p p n 泛菌属 Παντοεᶳq ||1|
∞zs{u 杆菌
¤¦¬¯∏¶ p p n 荧光假单胞菌 Πσευδοµονασφλυορεσχενσ wu1{
∞zs{v 杆菌
¤¦¬¯∏¶ p p n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 Σ q πανχιµοβιλισ |z1x
zut 第 w期 谢立群等 }松材线虫病程中树体内线虫和细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表 4 不同发病阶段细菌种群数量
Ταβ .4 Βαχτερια θυαντιτψιν διφφερεντ σταγε
种类 ≥³¨¦¬¨¶
阶段 ≥·¤ª¨
v w x y
荧光假单胞菌 Πσευδοµονασφλυροεσχενσ t t v v
假单胞菌Π不动杆菌 Πσευδοµονασ¶³qΠΑχινετοβαχτερ¶³q u s u w
泛菌属 Παντοεᶳq s s v w
少动鞘氨醇单胞杆菌 Σ q πανχιµοβιλισ s u t t
阴沟肠杆菌 Εντεροβαχτερχλοαχαε s s s t
洋葱假单胞菌 Πσευδοµονασ χεπαχια s s s t
大肠埃希氏菌 Εξχηεριχηια χολι s s s t
合计 ײ·¤¯ v v | tx
v 小结与讨论
树木的萎蔫性病害中 o裸子植物远比被子植物少见得多 o至今松树上的萎蔫性病害已报道仅有两种 o一
种是由真菌蓝变菌k Χερατοχψστισ¶³ql引起的 o另一种是松材线虫 o两者均由昆虫为害引发k¤°¬¼¤ot|{vl ∀松
材线虫病的发病过程和症状表现出特殊性 o虽然人们对其病理机制作了大量的研究 o但目前尚存在着许多不
同的认识 ∀在证实松材线虫病是由线虫和细菌共同侵染造成的基础上 o为了进一步了解松材线虫病发生过
程中 o树体内病原的变化动态 o本文首次对病害的发病进程中细菌的种类和种群的变化动态进行了研究 ∀
关于松树受害后树脂分泌停止这一现象 o早在发现松材线虫病的病原之前 o人们就发现了初夏松树树脂
分泌减少与树木在秋季死亡之间的关系 o¤°¬¼¤kt|{sl的接种实验证实松树大多在接种 tw ∗ us §后 o树脂
分泌停止 us ∗ vs §后 o病树枝叶出现蒸腾作用停止的现象 o刘伟等kt||{l将松树树脂分泌异常用于松材线虫
病的早期诊断中 o认为 us ∗ vs ¤黑松在春季接种后 tw §o可以松脂分泌明显减少作为早期诊断的指标 o本试
验观察与上述试验结果相比 o松脂分泌明显减少出现时间稍晚 o可能是由于当年 x月上中旬阴雨时间长 !气
温较常年偏低以及接种树龄不同等原因造成的 ∀
尽管松材线虫早在百年前发现 o但当时并不知道它是一种病原 o近 vs ¤来 o线虫的病原性才逐步得到证
实 o明确松材线虫为松材线虫病的病原 o¬¼²«¤µ¤等kt|zxl认为在线虫侵染早期 o大部分入侵线虫分布在侵染
点周围 o接种 v §后接种枝上线虫数量明显减少 o可能是由于部分线虫没有进入组织仍然停留在树枝表面致
使线虫死亡 ∀本试验表明 o在松树主干上松脂分泌刚出现减少的现象时 o接种枝上已经出现比例较高的线虫
幼虫 ~同时 o线虫在出现明显症状后才开始增殖 o到病树濒死时才开始急剧增长 ∀
与线虫增长在非接种枝内情况相似 o非接种枝内细菌在树脂分泌停止后才开始出现 o根据刘伟等kt||{l
关于松材线虫病早期诊断的方法 o这时的供试松树实际上都将在以后萎蔫和死亡 o而此时检出的细菌为荧光
假单胞菌和假单胞菌Π不动杆菌 o这说明引起松材线虫病的细菌比较单一 o可能仅与假单胞菌属的几种细菌
有关 ∀另外 o用从黑松病死木上的松材线虫分离的细菌对黑松无菌苗生测证实细菌与线虫一起导致黑松的
萎蔫和死亡k赵博光等 ousss¤l o同时 o这些经生测验证有致病作用的细菌种类与我们从本次试验中松树发病
初期分离的细菌种类相一致 o这进一步说明松材线虫病可能是由线虫和细菌复合侵染引起的 ∀
在病树树脂分泌停止不久 o细菌即可在非接种枝内有检出 o未见线虫 o这可能是由于细菌比线虫在树体
内易于移动 o更可能的情况是因为细菌数量多 o检出的机率比线虫高 o结合笔者用松枝的酒精和水的浸提液
加入
培养基中分别培养来自木材的线虫携带的细菌和来自松墨天牛k Μονοχηαµυσ αλτερνατυσl的线虫携带
的细菌 o细菌基本不能生长这一情况 o以及单独将多种上述生测证明对黑松苗和黑松愈伤组织有致病作用的
细菌分别接种至 x ¤生松苗均不能使松树发病的事实 o说明这些细菌不能单独从伤口入侵并在健康的松树
组织中生存 o至少在发病的初期线虫大量增殖前如此 o这表明细菌与线虫间应当存在协同关系 ~另一方面 o发
病中后期 o线虫数量剧增 o同时细菌不但种群数量呈爆炸式增长 o而且种类也变得多样化 o说明此时病树体内
{ut 林 业 科 学 ws卷
的环境十分有利于松材线虫的繁殖 o同时致病细菌也得到相应的大量繁殖的机会 o引起树体内细菌区系的急
剧变化 ∀
参 考 文 献
东秀珠 o蔡妙英 q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 q北京 }科学技术出版社 ousst }vw| p v|{
方中达 q植病研究法 q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ot||{ }y p {s
郭道森 o赵博光 o高 蓉 q利用愈伤组织验证细菌分离物
yt|与松材线虫病的关系 q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ousst oux kxl }zt p zw
刘 伟 o杨宝君 o徐福元等 q松材线虫病树早期诊断的研究 q马尾松 !黑松松材线虫病树的早期诊断 q林业科学研究 ot||{ ottkxl }wwx p wys
谢立群 o赵博光 o巨云为等 q松材线虫携带细菌的光镜观察与数量测定 q浙江林学院学报 oussu ot|kwl }vwy p vw|
赵博光 o郭道森 o高 蓉等 q细菌分离物
yt|与松材线虫病关系的初步研究 q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ousss¤ouwkwl }zu p zw
赵博光 o郭道森 o高 蓉 q松材线虫携带细菌部位的电镜观察 q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ousss¥ouwkwl }y| p zt
朱克恭 o朱正昌 o严敖金等 q松材线虫病的流行与研究进展 q中国松材线虫病的流行与治理 q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ot||x }u|z p vtw
¤º¤½∏o«¤±ª o¤±½¤®¬ q¦¦∏°∏¯¤·¬²± ²©¥¨ ±½²¬¦¤¦¬§¬±¶∏¶³¨ ±¶¬²± ¦∏¯·∏µ¨§¦¨¯¯¶²© Πινυστηυνβεργι鬱 µ¨¶³²±¶¨ ·²³«¨ ±¼¯¤¦¨·¬¦¤¦¬§¤§°¬±¬¶·µ¤·¬²±q
¬²¶¦¬
¬²·¨¦«
¬²¦«¨ ° ot||y oys }twts p twtu
¬¼²«¤µ¤× o≥∏½∏®¬o¤¶«¬°²·² q ¬ªµ¤·¬²± ²©·«¨ ³¬±¨ º²²§±¨ °¤·²§¨ ¬± ¤³¬±¨ ·«¨ ·µ¨¨¤·¤± ¤¨µ¯¼ ¶·¤ª¨ ²©¬±©¨¦·¬²±q×µ¤±¶¨¨·³± ƒ²µ≥²¦ot|zx }u||
p vss
∏¶∏±²®¬ q≥¼°³·²° §¨ √¨ ²¯³°¨ ±·²©³¬±¨ º¬¯·§¬¶¨¤¶¨p«¬¶·²³¤·«²¯²ª¬¦¤¯ ²¥¶¨µ√¤·¬²±¶º¬·«¨¯ ¦¨·µ²± °¬¦µ²¶¦²³¨ q±± °«¼·²³¤·«≥²¦³±ot|{z oxvkxl }yuu p yu|
¤°¬¼¤ ≠ q±²¦∏¯¤·¬²± ²©·«¨ ©¬µ¶·¼¨ ¤µ³¬±¨ k Πινυσ δενσιφλοραl ¶¨ §¨¯¬±ª¶º¬·« Βυρσαπηελενχηυσλιγνιχολυ󤱧·«¨ «¬¶·²³¤·«²¯²ª¼ ²©§¬¶¨¤¶¨§¶¨ §¨¯¬±ª¶q³± ƒ²µ
≥²¦ot|{s oyu }tzy p t{v
¤°¬¼¤ ≠ q°¤·«²¯²ª¼ ²©·«¨ ³¬±¨ º¬¯·§¬¶¨¤¶¨ ¦¤∏¶¨§¥¼ Βυρσαπηελενχηυσ ξψλοπηιλυσq ±± √¨ °«¼·²³¤·«ot|{v out }ust p uus
®∏ o≥«¬µ¤¬¶«¬× o∏µ²½∏°¬≥ q°¬±¨ º¬¯··²¬¬±o·«¨ ° ·¨¤¥²¯¬·¨ ²©¤¥¤¦·¨µ¬∏° ¤¶¶²¦¬¤·¨§º¬·«¤ ±¨ °¤·²§¨ q¤·∏µº¬¶¶¨±¶¦«¤©·¨±ot|{s oyz }t|{ p t||
|ut 第 w期 谢立群等 }松材线虫病程中树体内线虫和细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