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ww卷 第 w期
u s s {年 w 月
林 业 科 学
≥≤∞× ≥∂ ∞ ≥≤∞
∂²¯1ww o²1w
³µqou s s {
林业区域系统发展的累积式脆弱性分析与纵向评价
于波涛t ou
kt1 东北林业大学 哈尔滨 txssws ~ u1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 txssstl
摘 要 } 从林业区域经济 !生态 !社会复合系统的特点和脆弱性评价的独特性出发 o设置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基
于因子分析方法的林业区域系统发展的脆弱性评价模型 ~以伊春市为分析对象 o收集林业区域 t||{ ) ussy年度的
统计资料开展实证研究 o对 w个公共因子和 t个综合因子的演进规律和经济内涵进行深入分析 ~评价体系力求突
出指标的精炼性 !数据的可获性 !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实践可行性 o核心在于为林业区域系统发展的脆弱性评价提
供一种科学的定量分析方法 o继而为林业区域规划和调整策略的制定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
关键词 } 林业区域系统 ~脆弱性评价 ~因子分析方法 ~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 }ƒvsz1u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 p zw{{kuss{lsw p sttx p ts
收稿日期 }ussz p tt p sx ∀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基于循环经济的黑龙江省林业区域经济发展策略研究0ksy⁄susl ~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基于循环
经济构建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经济体系研究0k≤sz⁄utyl ∀
Αναλψσισ ανδ Λογνιτυδιναλ Εϖαλυατιον ον Χυµ υλατιϖε Φρανγιβιλιτψ
οφ Φορεστρψ Αρεα. σ ∆εϖελοπµεντ
≠∏
²·¤²tou
kt1 Νορτηεαστ Φορεστρψ Υνιϖερσιτψ Ηαρβιν txssws ~u1 Ηαρβιν Υνιϖερσιτψοφ Τεχηνολογψ Ηαρβιν txssstl
Αβστραχτ } ƒµ²°·«¨ √¬¨º ²©·«¨ ¦«¤µ¤¦·¨µ¬¶·¬¦²©©µ¤±ª¬¥¬¯¬·¼ √¨¤¯∏¤·¬²±²© ¦¨²±²°¬¦o ¦¨²¯²ª¬¦¤¯ ¤±§¶²¦¬¤¯ °∏¯·¬³¯¨¶¼¶·¨°o·«¬¶
¤µ·¬¦¯¨ ¶¨·¤¥¯¬¶«¨¶ √¨¤¯∏¤·¬²±¬±§¨¬¨¶¶¼¶·¨°¤±§¦²±¶·µ∏¦·¶©µ¤±ª¬¥¬¯¬·¼ √¨¤¯∏¤·¬²± °²§¨¯²©©²µ¨¶·µ¼¶¼¶·¨° ¥¤¶¨§²±©¤¦·²µ¤±¤¯¼¶¬¶
°¨ ·«²§q׫¬¶¤µ·¬¦¯¨ ¦²¯¯¨ ¦·¶¶·¤·¬¶·¬¦¤¯ §¤·¤²©©²µ¨¶·µ¼ ¤µ¨¤©µ²° t||{·²ussy ¼¨ ¤µ©²µ °¨³¬µ¬¦¤¯ µ¨¶¨¤µ¦«o¦¤µµ¬¨¶²∏·¬±2§¨³·«
¤±¤¯¼¶¬¶²± ³µ²³∏¯¶¬√¨ §¬¶¦¬³¯¬±¤µ¬¤± ¤±§ ¦¨²±²°¬¦¦²±±²·¤·¬²± ²© ©²∏µ¦²°°∏±¤¯ ©¤¦·²µ¶¤±§ ²±¨ ¶¼±·«¨·¬¦¤¯ ©¤¦·²µq ׫¨
√¨¤¯∏¤·¬²±¶¼¶·¨° °¨³«¤¶¬½¨ ¶·«¤· √¨¤¯∏¤·¬²± ¬±§¨¬¨¶¤µ¨ ¤¦¦∏µ¤·¨o¶·¤·¬¶·¬¦¤¯ §¤·¤¦¤± ¥¨ ¤¦´∏¬µ¨§¤±§ √¨¤¯∏¤·¬²± °¨ ·«²§¬¶
¶¦¬¨±·¬©¬¦¤±§³µ¤¦·¬¦¤¯ q׫¨ ¶¨¶¨±·¬¤¯ ¬±±²√¤·¬²±²©·«¬¶¤µ·¬¦¯¨ ¬¶·² ¶¨·¤¥¯¬¶«¤¶¦¬¨±·¬©¬¦ ∏´¤±·¬©¬¦¤·¬²±¤¯ ¤±¤¯¼·¬¦¤¯ °¨ ·«²§©²µ·«¨
©µ¤±ª¬¥¬¯¬·¼ √¨¤¯∏¤·¬²± ²©©²µ¨¶·µ¼¶¼¶·¨°¬± ²µ§¨µ·²³µ²√¬§¨ §¨ ³¨ ±§¤¥¯¨µ¨©¨µ¨±¦¨§¬±©²µ°¤·¬²±©²µ·«¨ ³µ²ªµ¤°°¬±ª¤±§¤§∏¶·¬√¨
¶·µ¤·¨ª¼ ²©©²µ¨¶·µ¼¶¼¶·¨°q
Κεψ ωορδσ} ©²µ¨¶·µ¼¶¼¶·¨°~©µ¤±ª¬¥¬¯¬·¼ √¨¤¯∏¤·¬²±~©¤¦·²µ¤±¤¯¼¶¬¶°¨ ·«²§~ °¨³¬µ¬¦¤¯ µ¨¶¨¤µ¦«
林业区域是在特定历史时期 !特定地域范围和特殊战略政策指导下 o伴随森林资源的开发而逐步发展 !
扩大起来 o并以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组织起来而形成的特殊区域系统 ∀林业区域系统发展的脆弱性
是林区系统内部存在的本质特性 o在林业区域系统发展的基础上 o由于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o不断破坏区域系
统的稳态机制和增加不稳定性 o这是林业区域系统在发展中负作用的量变 o如果任其发展 o累计到质变时 o将
致使林业区域系统彻底崩溃 ∀因此 o由经济 !生态 !社会等 v个层面深入分析和量化评价林业区域系统发展
的脆弱性 o对于指导和保障林业区域系统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k胡小飞等 oussyl ∀
t 林业区域发展累积式脆弱性纵向评价的意义和内涵
研究林业区域发展脆弱性是研究林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o只有挖掘出林业区域系统中阻碍可持续
发展的因素并进行必要调整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林业区域是社会 !经济 !生态 v个子系统相互作用 !相互
依赖 !相互制约而构成的紧密联系的复杂系统 o脆弱性评价的目的是反映林业区域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对外界
变化的敏感性 o及自身系统积累负向量变的程度 o为制定林业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定性的理论分析和定
量的数据参考 ∀目前 o迫切需要一种能够量化评价林业区域系统发展脆弱性的方法 o通过实证研究获得可靠
的分析数据 o继而对林业区域发展的指导思想 !发展政策 !战略部署 !规划决策 !技术选择等方面进行系列调
整和转换 ∀
林业区域发展的脆弱性评价涉及面广 !类型较多 o在研究中 o可以根据需要 o按不同原则进行划分 ∀累积
式脆弱性纵向评价是根据现有的各种监测数据和统计资料 o对林业区域系统发展的稳定性和敏感性 !对林业
区域经济健康发展提供的保障能力 !对林业产业体系运行提供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对林业区域系统提供的
生态服务功能以及从其不利影响中重新恢复的能力进行评价 ∀纵向评估是关于系统自身结构和功能的评
价 o是对系统发展进程和现有状况的一种定性或定量的描述 o从中可以挖掘出制约林业区域系统可持续发展
的瓶颈环节和脆弱性根源 o便于及时 !因地制宜地制定调整策略 o以保障林业区域系统能够同时在经济 !社
会 !生态 v个层面上的可持续发展 o继而实现生态子系统的反馈机制与经济子系统 !社会子系统的反馈机制
相互耦合为一个统一的协同机制 o使三者在相互促进 !相互制约 !相互耦合 !互为反馈中向前发展k邢美华等 o
ussxl ∀
u 林业区域发展累积式脆弱性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
在林业区域经济 !生态 !社会的复合系统中 o生态子系统是基础 o经济子系统是主导 o社会子系统是载体 o
三者协调发展继而保障了林业区域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生产活动 o既受自然规律的制约 o又受经济和社
会规律的制约 o即经济 !社会子系统对森林生态子系统存在反馈作用 ∀森林资源是林区生产 !生活及其他活
动的主体性资源和赖以运行的基础 o这决定了以其为基础或受其影响而形成的林区经济子系统 !生态子系统
和社会子系统及由其所耦合形成的复合系统具有明显的特殊性 ∀认识其特殊性及 v个子系统间的共生耦合
关系 o有助于更好地分析和评价林业区域经济 !生态 !社会子系统发展的脆弱性k王雄 ousszl ∀根据林业区域
系统发展的特殊性 o制定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o继而设置具体的评价指标 ∀
21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tl 科学性原则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客观公正地选取指标 o能够反映林业区域经济 !社会和生态子系统发
展脆弱性的内涵和能力 ~要保障林业区域经济 !社会和生态子系统三者耦合形成的复杂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o
唯有走循环经济的道路 ∀因此 o指标体系经济层面评价指标的设置要能够反映循环经济的 v 效应k朱玉林
等 ousszl ∀
ul 操作性原则要求选取的指标具有可比性并且易于获得统计数据 ∀由于长期以来林业区域相关的统
计数据均处于严重缺乏状态 o因此设计的指标要客观可行 o要依据现有统计数据的可获性和统计口径针对性
设置 ∀
vl 显著性原则要求选取的指标能够反映林业区域系统发展在经济 !生态 !社会等 v个层面脆弱性的主
要特征及状况 ∀设置的指标要直接具体 o关联性强 o要具备林业区域脆弱性评价的针对性和专用性 o避免普
视化研究 ∀
wl 简单性原则要求指标选取以能够描述问题为目的 o避免大而全 o要强调精炼性 ∀
xl 系统性 !方向性与灵活性原则要求选用的指标应该能够从不同方面 !不同层次反映林业区域系统发
展的脆弱性 o构建区域脆弱性评价指标不应单调局限于某个单一的层面上 o而应具有多样化和系统化 ∀
yl 动态性指标的选择应能较好地描述 !度量林业区域系统的发展趋势 o要重视脆弱性评价的前瞻性 ∀
212 评价指标的设置与内涵
u1u1t 经济子系统的评价指标 tl 地区人均 ⁄° 人均 ⁄°反映了林业区域系统内个人为经济发展做出
的贡献 o也反映了人均收人增长的潜力空间 ∀作为一个衡量经济增长的复合指标 o人均 ⁄°综合地反映了
林业区域系统内经济子系统的发展变化 ∀
ul 万元产值木材消耗量 指每产出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木材量 ∀指标值越低 o表明木材使用效
率越高 o资源/减量化0得到体现 o该项指标是林业区域系统脆弱性评价的重要考核方面 ∀计算公式为 }
万元产值木材消耗量 年木材消耗量k标准立方米l地区生产总值k万元 o不变价l ∀ ktl
vl万元 ⁄°工业废气排放量 工业废气主要由工业二氧化硫的未去除量 !工业烟尘未去除量和工业粉
尘未去除量 v个部分组成 ∀地区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外排放废气 o一部分废气经过人工处理
或自然净化实现了废气去除 o而未去除的废气排放量就是工业生产给生态环境带来的负成本 ∀该指标是负
指标 o数值越小表明经济增长造成的空气污染就越小 ∀计算公式为 }
ytt 林 业 科 学 ww卷
万元 ⁄°工业废气排放量 工业废气排放总量k吨l地区生产总值k万元l ∀ kul
wl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指工业每产生万元增加值所消耗的水资源 ∀用水量亦称取水量 ∀取水量
指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用于制造 !加工 !冷却 !空调 !净化等方面的用水 o按新鲜水取用量计 o不包括企业内
部的重复利用水量 ∀该项指标越低 o表明工业水资源利用效果越好 ∀计算公式为 }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工业取水总量k吨l工业增加值k万元l ∀ kvl
xl 万元工业总产值的未达标废水排放量 表明林业区域每创造万元工业生产总值可能造成的水污染
大小 ∀该指标为负指标 o数值越小表明形成产值的过程中承担的水污染造成的危害越小 ∀计算公式为 }
万元工业产值未达标废水排放量 废水排放量 p 排放达标量k吨l地区工业总产值k万元l ∀ kwl
yl 万元工业总产值未利用固体废物排放量 工业生产过程中必然产生部分固体污染物 o对于该类污染
物的治理和综合利用直接体现着废物的减排和资源的再利用程度 ∀计算公式为 }
万元工业产值未利用固体废物排放量 废物排放量 p 综合利用量k吨l地区工业总产值k万元l ∀ kxl
zl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 指每产出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 ∀该项指标越低 o表明能源的使
用效率越高 o资源/减量化0得到体现 ∀计算公式为 }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 能源消费总量k吨标准煤l地区国内生产总值k万元 o不变价l ∀ kyl
{l 林业在岗职工人均林业产值 该项指标表明了林业产业职工的产值创造能力 o数值越大表明林业生
产率越高 !附加值越大 !产业盈利能力越强 ∀
|l 非林产值占林业区域总产值的比重 在循环经济导向下 o林业对区域系统生态服务功能的作用日益
增加 o林业区域经济发展模式面临着必然的转型 o具体体现在区域主导产业的生态化再造以及接续替代产业
的发展 ∀因此 o在保持林业区域生产总产值高速增长的基础上 o不断地增加非林业产值的比重是实现林业区
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路径k耿玉德等 oussyl ∀
u1u1u 生态子系统的评价指标 tl 林业经营活动减少活立木蓄积占总蓄积的比例 林业区域的经济增长
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尚无法完全摆脱以林业产业为地区经济支柱的局面 o林业生产必然减少活立木蓄积数
量 o这必然造成林业资源的损失 ∀该项指标越大 o表明森林生态资源遭到破坏的程度越大 ∀
ul 森林覆盖率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 ∀森林覆盖率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
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生态状况 o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指标 o也反映了林业生产的发
展水平 ∀计算公式为 }
森林覆盖率 森林面积 n 灌木林面积 n 林网树占地面积 n 四旁树占地面积林业域总体面积 ∀ kzl
vl 水土保持率 这一指标反映区域水土保持状况 ∀由于缺少水土流失面积的统计数据 o本文以无林
地 !未成林造林地 !灌木林地 !疏林地和郁闭度 s1x以下的林分面积与林业用地面积的比率代表水土流失率 ∀
计算公式为 }
水土保持率 t p 区域土地流失面积区域土地总面积 ≅ tss h ∀ k{l
wl 封山育林总面积占森林总面积的比例 森林是林业区域系统中起到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调节气候 !
净化空气 !生态旅游等生态服务功能的实施主体 o在过去的林业生产中 o以林业产值为最高目标的过度砍伐
造成森林资源的锐减 o为恢复森林资源继而保障其发挥必不可少的生态服务功能 o林业区域内必然需要对一
定的区块在一定时期内采取封山育林的林业政策以实现恢复森林资源的目的 ∀该指标直接影响林业区域系
统内森林的远期生态服务能力大小 ∀
xl 土地涵养水源量 森林涵养水源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生态效益 ∀它的价值表现在减少径流 !增加
有效水分 !改善水质和调节径流 ∀该项指标数值越大 o涵养水源的能力越强 ∀在林区 o树冠和树干及林木的
蒸腾和蒸发约占降水量的 wx h o因而森林涵养水源量只占林区降水量的 xx h ∀计算公式为 }
ztt 第 w期 于波涛 }林业区域系统发展的累积式脆弱性分析与纵向评价
土地涵养水源量 年降水量 ≅ 林区面积 ≅ 森林覆盖率 ≅ s1xxk万立方米l林业区域面积k平方公里l ∀ k|l
yl 空气达标指数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各项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来确定污染指
数的分级及相应的污染物浓度限值 o继而计算年度内 ´级和 µ级天气的达标率 ∀
zl 森林蓄积量增长率 森林蓄积量指一定森林面积上存在着的林木树干部分的总材积 ∀其年增长率
是反映一个地区森林资源总规模和水平提升程度的基本指标之一 o也是反映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 !衡量森林
生态环境优劣的重要依据 ∀
u1u1v 社会子系统的评价指标 tl 恩格尔系数 是反应区域人民生活水平的指标 o即在总的消费支出金
额k包括食物的消费 !衣着 !住房 !燃料 !日用品及其他消费品支出金额l中 o食物消费支出金额比例的大小 ∀
在保持健康状况的前提下 o其值越低 o可以认为该地区消费水平越高 ∀
ul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购买力系数 该指标越大 o表明城镇居民的实际支付能力越强 ∀计算公
式为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购买力系数 年度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度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 ∀ ktsl
vl 失业率 是指一定时期全部就业人口中有工作意愿而仍未有工作的劳动力数字 o可以判断一定时期
内全部劳动人口的就业情况 o失业率过高直接会影响到林业区域系统的社会稳定 ∀
wl 城镇化水平 主要是指一个地区的城镇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重 o是反映工业化水平和经济社会
结构的重要指标 o也是反映林业区域解决/三农0问题 o推进农村城镇化 !农民市民化过程的指标 ∀
xl 城镇居民人均社会保障 !福利和卫生保健费用成本 该指标表明城镇居民年度内能够获得各种保障
和福利资金 o包括政府投入和自身支付 u部分 o计算公式为 }
人均社会保障 !福利和卫生保健费用成本 人均社会保障支出 n 卫生保险费用支出 n
地方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障 !福利和卫生保健费用合计
城镇居民人工总数 ∀
kttl
yl 城镇人均年度教育经费购买力系数 该指标越大 o表明城镇居民获得教育资金的投入就越大 ∀计算
公式为 }
人均教育经费购买力系数 人均财政教育经费 n 人均教育经费个人支出城镇人均教育服务消费价格指数 ∀ ktul
其中 o人均财政教育经费由地区财政教育经费支出除以城镇人口总数得到 ∀
v 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实证分析
311 基于因子分析方法的林业区域系统发展的累积式脆弱性纵向评价
由表 t中列出的 uu个评价指标的定义及获取方法可知 o尽管每个评价指标着重于考核区域系统脆弱性
的某个方面 o但部分指标间仍旧存在较强相关性 ∀虽然在构建指标体系时 o已经按照适用化和最简化原则精
选评价指标 o但指标体系仍旧略显/臃肿0 ∀由于存在较多指标 o因此如果使用一般的综合分析方法 o往往会
出现因部分非关键性指标数值异常而造成评价/失效0的现象 ∀针对此问题 o需要选择一种恰当的方法来挖
掘关键性指标 o将繁复的指标体系凝炼为几个具有实际经济含义的综合变量以开展有效分析和评价 ∀
在经济统计中 o从错综复杂关系的经济现象中找出少数主因子 o抓住主因子就可以对复杂的经济问题进
行分析和解释 ∀因子分析是通过研究相关矩阵或协方差矩阵内部依存关系 o将多个变量 Ξt oΞu o, oΞπk可
以观测的随机变量l综合为少数几个因子 Φt oΦu o, oΦµ k不可观测的潜在变量l o以再现指标与因子之间的
相关关系 ∀具体计算步骤在很多文献和书籍中均有详细阐释k郭科 oussy ~宋健 oussy ~陈艳艳 oussyl ∀应用
因子分析方法评价林业区域累积式脆弱性的具体操作过程如图 t所示 ∀
312 实证分析 ) ) ) 以伊春市林业区域数据为例
本文使用因子分析模型 o借助于 ≥°≥≥ tw1s统计软件的计算 o分析并评价林业区域系统发展的累积式脆
弱性 ∀选择伊春市 t||{ ) ussy年度的相关统计数据 o计算得到如表 t所示的 uu个脆弱性评价指标相应的数
值并开展实证研究k伊春市统计局 oussz ~ussy ~ussx ~ussw ~ussv ~ussu ~usst ~usss ~t||| ~t||{l ∀
v1u1t 林业区域系统发展的累积式脆弱性评价过程及结果分析 tl 数据预处理过程 ≠数据的趋同化处
{tt 林 业 科 学 ww卷
表 1 林业区域系统发展的累积式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
Ταβ .1 Χυµ υλατιϖεφρανγιβιλιτψ εϖαλυατιον ινδεξεσσψστεµ οφ φορεστρψ αρεα. σ δεϖελοπ µεντ
指标层次
¬¨µ¤µ¦«¼ ²©¬±§¨ ¬¨¶
评价指标
∞√¤¯∏¤·¬²±¬±§¨ ¬¨¶
指标性质
≤«¤µ¤¦·¨µ²©¬±§¨ ¬¨¶
经济子系统
∞¦²±²°¼ ¶∏¥¶¼¶·¨°
地区人均 ⁄°
ª¨¬²±¤¯ ³¨µ¦¤³¬·¤¤±±∏¤¯ ⁄°Πk¼∏¤±#¤ptl
万元产值木材消耗量
׫¨ ¦²¶·²©·¬°¥¨µ³¨µ·¨±·«²∏¶¤±§¶²©³µ²§∏¦·¬√¬·¼Π≈°v#ktsw¼∏¤±l p t¤p t
万元 ⁄°工业废气排放量
±§∏¶·µ¬¤¯ ¬¨«¤∏¶·¨ °¬¶¶¬²± ³¨µ·¨±·«²∏¶¤±§¶²© ⁄°Π≈·#ktsw¼∏¤±l p t¤p t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²±¶∏°³·¬²± ²© º¤·¨µ³¨µ·¨±·«²∏¶¤±§¶²©¬±§∏¶·µ¬¤¯ ¬±¦µ¨°¨ ±·¤¯ ³µ²§∏¦·¬√¬·¼Π≈·#ktsw¼∏¤±l p t¤p t
万元工业总产值的未达标废水排放量
±¶·¤±§¤µ§¬½¨ §º¤¶·¨ º¤·¨µ³¨µ·¨±·«²∏¶¤±§¶²©¬±§∏¶·µ¬¤¯ ³µ²§∏¦·¬√¬·¼Π≈·#ktsw¼∏¤±l p t¤p t
万元工业总产值未利用固体废物排放量
±∏·¬¯¬½¨ §¶²¯¬§º¤¶·¨ ³¨µ·¨±·«²∏¶¤±§¶²©¬±§∏¶·µ¬¤¯ ³µ²§∏¦·¬√¬·¼Π≈·#ktsw¼∏¤±l p t¤p t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
≤²±¶∏°³·¬²± ²© ±¨¨ µª¼ ³¨µ⁄°Π≈·#ktsw¼∏¤±l p t¤p t
林业在岗职工人均林业产值
°¨ µ¦¤³¬·¤¤±±∏¤¯ ©²µ¨¶·µ¼ ³µ²§∏¦·¬√¬·¼ ²© °¨³¯²¼¨ ¨¬± «¤µ±¨ ¶¶Πk¼∏¤±#¤ptl
非林产值占地区总产值比重
°µ²³²µ·¬²± ²©±²±2©²µ¨¶·µ¼ ³µ²§∏¦·¬√¬·¼¬± µ¨ª¬²±¤¯ ⁄°Πh
正向指标
ƒ²µº¤µ§¬±§¨¬
反向指标
√¨¨ µ¶¨ ¬±§¨¬
反向指标
√¨¨ µ¶¨ ¬±§¨¬
反向指标
√¨¨ µ¶¨ ¬±§¨¬
反向指标
√¨¨ µ¶¨ ¬±§¨¬
反向指标
√¨¨ µ¶¨ ¬±§¨¬
反向指标
√¨¨ µ¶¨ ¬±§¨¬
正向指标
ƒ²µº¤µ§¬±§¨¬
正向指标
ƒ²µº¤µ§¬±§¨¬
生态子系统
∞¦²¯²ª¼ ¶∏¥¶¼¶·¨°
林业经营活动减少活立木蓄积占总蓄积比率
°µ²³²µ·¬²± ²©§¨¦µ¨¤¶¬±ª©²µ¨¶·µ¼ ¦∏°∏¯¤·¬²±¬±·²·¤¯ ©²µ¨¶·µ¼ ¦∏°∏¯¤·¬²±Πh
森林覆盖率
ƒ²µ¨¶·µ¼ ¦²√¨ µµ¤·¨¬±·«¨ µ¨ª¬²±Πh
水土保持率
≤²±√¨ µ¶¤·¬²±µ¤·¨ ²©¶²¬¯ ¤±§º¤·¨µΠh
封山育林面积占森林总面积比例
°µ²³²µ·¬²± ²© ±¨¦¯²¶¨ ·«¨ «¬¯¯¶©²µ±¤·∏µ¤¯ ¤©©²µ¨¶·¤·¬²±¬±·²·¤¯ ©²µ¨¶·µ¼ ¤µ¨¤Πh
土地涵养水源量
׫¨ ∏´¤±·¬·¼ ²© º¤·¨µ¦²±¶¨µ√¤·¬²±Πktsw °v#®°pul
空气达标指数
¬µ¬±§¨¬∏³·²³¤µΠh
森林蓄积量增长率
׫¨ ¬±¦µ¨° ±¨·¤¯ µ¤·¨ ²©©²µ¨¶·µ¼ ¦∏°∏¯¤·¬²±Πh
反向指标
√¨¨ µ¶¨ ¬±§¨¬
正向指标
ƒ²µº¤µ§¬±§¨¬
正向指标
ƒ²µº¤µ§¬±§¨¬
正向指标
ƒ²µº¤µ§¬±§¨¬
正向指标
ƒ²µº¤µ§¬±§¨¬
正向指标
ƒ²µº¤µ§¬±§¨¬
正向指标
ƒ²µº¤µ§¬±§¨¬
社会子系统
≥²¦¬¨·¼ ¶∏¥¶¼¶·¨°
恩格尔系数
∞±ª¨ .¯ ¶¦²¨©©¬¦¬¨±·2³µ²³²µ·¬²± ²© ¬¨³¨ ±¶¨ ²±©²²§·²·«¨ ¦²±¶∏°³·¬²± ¬¨³¨ ±¶¨Πh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购买力系数
°∏µ¦«¤¶¬±ª¦²¨©©¬¦¬¨±·²©³¨µ¦¤³¬·¤¤±±∏¤¯ ª²√ µ¨±¤¥¯¨¬±¦²°¨¬± µ¨ª¬²±Πh
失业率
¤·¨ ²©∏±¨ °³¯²¼° ±¨·Πh
城镇化水平
µ¥¤±¬½¤·¬²±µ¤·¨¬± µ¨ª¬²±Πh
城镇居民人均社会保障 !福利和卫生保健费用成本
°¨ µ¦¤³¬·¤¤±±∏¤¯ ¶²¦¬¤¯ ¶¨¦∏µ¬·¼oº¨¯©¤µ¨ ¤±§«¼ª¬¨±¨ ¬¨³¨ ±¶¨ ¬± µ¨ª¬²±Π¼∏¤±
城镇人均年度教育经费购买力系数kt|z|年为基准l
°∏µ¦«¤¶¬±ª¦²¨©©¬¦¬¨±·²©³¨µ¦¤³¬·¤¤±±∏¤¯ §¨∏¦¤·¬²± ¬¨³¨ ±¶¨ ¬± µ¨ª¬²±Πh
反向指标
√¨¨ µ¶¨ ¬±§¨¬
正向指标
ƒ²µº¤µ§¬±§¨¬
反向指标
√¨¨ µ¶¨ ¬±§¨¬
正向指标
ƒ²µº¤µ§¬±§¨¬
正向指标
ƒ²µº¤µ§¬±§¨¬
正向指标
ƒ²µº¤µ§¬±§¨¬
理 根据表 t中指标评价数值的性质 o对指标进行数据趋同化的处理 ~ 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 根据表 t
中评价指标数值的性质可知 }对于单指标和综合指标 o宜采用标准化处理方法 ~对于定量指标 o宜采用均值
化处理方法 ∀数据预处理后得到的标准化评价指标数值 o可以直接应用 ∀
ul 通过电子计算机 o运用 ≥°≥≥ tw1s软件求解协方差矩阵以及协方差矩阵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 对于
因子提取方法 o可以选择主成分法 ∀该方法假设变量是因子的纯线性组合 o第一成分有最大的解释方差 o后
续成分的可解释方差逐个递减 ∀指定以分析变量的协方差矩阵作为提取因子的依据 o计算出主成分特征值
及其贡献率k表 ul ∀可以看出前 w个主成分已经包含了原始变量 |u1xuw u h的信息量 o超过 {x h的阈值点 o
因此选择前 w个主成分作为综合评价的公共因子 ∀
vl 因子载荷矩阵的旋转 为了明确因子的意义 o使各个因子得到合理的解释 o往往要对初始因子载荷
|tt 第 w期 于波涛 }林业区域系统发展的累积式脆弱性分析与纵向评价
图 t 基于因子分析方法的林业区域系统累积式脆弱性纵向评价过程
ƒ¬ªqt ׫¨ ³µ²¦¨§∏µ¨ ²©¦∏°∏¯¤·¬√¨ ©µ¤±ª¬¥¬¯¬·¼ ²¯ª±¬·∏§¬±¤¯ √¨¤¯∏¤·¬²± ²©
©²µ¨¶·µ¼ ¤µ¨¤. ¶¶¼¶·¨° ¥¤¶¨§²±©¤¦·²µ¤±¤¯¼¶¬¶° ·¨«²§
矩阵进行旋转 ∀在旋转方法中 o本文
采用方差最大化方法 ∀这是一种正交
旋转方法 o它使每个因子上的具有最
高载荷的变量数最小 o因此可以简化
对因子的解释 ∀原始指标经过求解因
子模型和利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
k√¤µ¬°¤¬l后可以得到因子载荷矩阵
k表 vl ∀
wl 对因子的解释 ≠因子 t的含
义 由表 v可知 o因子 t中地区人均
⁄° !林业在岗职工人均林业产值 !非
林产值占地区总产值比重 !城镇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购买力系数和城镇
居民人均社会保障 !福利和卫生保障
费用成本等指标的因子载荷得分系数
较高 o表明因子 t集中体现了林业区
域系统在人均产值创造能力和居民经
济 !福利保障能力方面的脆弱性 ∀
因子 u 的含义 因子 u 中森林覆盖
率 !水土保持率 !封山育林面积占森林
总面积比例 !每平方公里土地涵养水
源量 !空气达标指数和森林蓄积量增
长率等指标的因子载荷得分系数较
高 o表明因子 u集中体现了林业区域
表 2 因子特征值 !方差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
Ταβ .2 Ειγενϖαλυεσ, χοντριβυτινγ ρατε οφ ϖαριανχε ανδ χυµ υλατιϖε χοντριβυτινγ ρατε οφ ϖαριανχε
成分
≤²°³²±¨ ±·
未旋转初始因子
±¬·¬¤¯ ¬¨ª¨ ±√¤¯∏¨¶
旋转后的主因子
²·¤·¬²± ¶∏°¶²©¶´∏¤µ¨§ ²¯¤§¬±ª¶
特征值
∞¬ª¨ ±√¤¯∏¨¶
方差贡献率
≤²±·µ¬¥∏·¬±ªµ¤·¨ ²©
√¤µ¬¤±¦¨Πh
累计方差贡献率
≤∏°∏¯¤·¬√¨¦²±·µ¬¥∏·¬±ª
µ¤·¨ ²©√¤µ¬¤±¦¨Πh
特征值
∞¬ª¨ ±√¤¯∏¨¶
方差贡献率
≤²±·µ¬¥∏·¬±ªµ¤·¨ ²©
√¤µ¬¤±¦¨Πh
累计方差贡献率
≤∏°∏¯¤·¬√¨¦²±·µ¬¥∏·¬±ª
µ¤·¨ ²©√¤µ¬¤±¦¨Πh
t tu1y{w z xz1yxz y xz1yxz y y1yws { vs1t{x w vs1t{x w
u w1vw| s t|1zy{ t zz1wux z x1|yv u uz1tsx v xz1u|s z
v u1vv| | ts1yvx z {{1syt w x1yus u ux1xwy v {u1{vz s
w s1|{t { w1wyu | |u1xuw u u1tvt u |1y{z u |u1xuw u
系统在保障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发挥生态服务功能方面的脆弱性 ∀ ≈因子 v的含义 因子 v中万元
产值木材消耗量 !万元 ⁄°工业废气排放量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万元工业总产值未达标废水排放量 !
万元工业总产值未利用固体废物排放量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林业经营活动减少活立木蓄积占总蓄积
比率等指标的因子载荷得分系数较高 o表明因子 v集中体现了在循环经济视角下林业区域系统发展承担资
源环境成本层面的脆弱性 ∀…因子 w的含义 因子 w中恩格尔系数 !失业率 !城镇化水平和城镇人均年度教
育经费购买力系数等指标的因子载荷得分系数较高 o体现了林业区域系统在社会安定发展和居民公平 !和谐
生活层面的脆弱性 ∀ 林业区域系统发展的累积式脆弱性评价综合因子的得分计算 林业区域系统发展各
个层面的脆弱性因子得分为 }
Φϕ Ε
uy
ι t
βιϕ ≅ ξι okϕ t ou ov owl ktvl
其中 }βιϕ表示因子得分系数 oξι 为评价指标值k标准化后l ∀t||{ ) ussy年度伊春市林业区域系统发展的累
sut 林 业 科 学 ww卷
表 3 主成分法因子载荷得分系数矩阵
Ταβ .3 Χοµ πονεντ σχορε χοεφφιχιεντ µ ατριξ
具体评价指标
§¬²ªµ¤³«¬¦ √¨¤¯∏¤·¬²±¬±§¨ ¬¨¶
成分 ≤²°³²±¨ ±·
t u v w
地区人均 ⁄°
ª¨¬²±¤¯ ³¨µ¦¤³¬·¤¤±±∏¤¯ ⁄°Πk¼∏¤±#¤ptl s1uzu z p s1suy w s1sxz y p s1s|t s
万元产值木材消耗量
׫¨ ¦²¶·²©·¬°¥¨µ³¨µ·¨±·«²∏¶¤±§¶²©³µ²§∏¦·¬√¬·¼Πk°v#ktsw¼∏¤±l p t¤p tl p s1ssz t s1suv y s1tws w p s1sww u
万元 ⁄°工业废气排放量
±§∏¶·µ¬¤¯ ¬¨«¤∏¶·¨ °¬¶¶¬²± ³¨µ·¨±·«²∏¶¤±§¶²© ⁄°Π≈·#ktsw¼∏¤±l p t¤p t s1suu u p s1svx s s1tzy y p s1ssy {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²±¶∏°³·¬²± ²© º¤·¨µ³¨µ·¨±·«²∏¶¤±§¶²©¬±§∏¶·µ¬¤¯ ¬±¦µ¨°¨ ±·¤¯ ³µ²§∏¦·¬√¬·¼Π≈·#ktsw¼∏¤±l p t¤p t s1swu u p s1szz | s1uuu | s1stt y
万元工业总产值的未达标废水排放量
±¶·¤±§¤µ§¬½¨ §º¤¶·¨ º¤·¨µ³¨µ·¨±·«²∏¶¤±§¶²©¬±§∏¶·µ¬¤¯ ³µ²§∏¦·¬√¬·¼Π≈·#ktsw¼∏¤±l p t¤p t p s1ss{ | p s1sts u s1ty| y p s1ssz t
万元工业总产值未利用固体废物排放量
±∏·¬¯¬½¨ §¶²¯¬§º¤¶·¨ ³¨µ·¨±·«²∏¶¤±§¶²©¬±§∏¶·µ¬¤¯ ³µ²§∏¦·¬√¬·¼Π≈·#ktsw¼∏¤±l p t¤p t s1sus v s1sst x s1txu v s1sty s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
≤²±¶∏°³·¬²± ²© ±¨¨ µª¼ ³¨µ⁄°Π≈·#ktsw¼∏¤±l p t¤p t s1szv x p s1sty x s1uvy { s1suz y
林业在岗职工人均林业产值
°¨ µ¦¤³¬·¤¤±±∏¤¯ ©²µ¨¶·µ¼ ³µ²§∏¦·¬√¬·¼ ²© °¨³¯²¼¨ ¨¬± «¤µ±¨ ¶¶Πk¼∏¤±#¤ptl s1uy| x p s1sv| v p s1sus y s1stt x
非林产值占地区总产值比重
°µ²³²µ·¬²± ²©±²±2©²µ¨¶·µ¼ ³µ²§∏¦·¬√¬·¼¬± µ¨ª¬²±¤¯ ⁄°Πh s1t|z z s1sxs s p s1s|v v p s1svs {
林业经营活动减少活立木蓄积占总蓄积比率
°µ²³²µ·¬²± ²©§¨¦µ¨¤¶¬±ª©²µ¨¶·µ¼ ¦∏°∏¯¤·¬²±¬±·²·¤¯ ©²µ¨¶·µ¼ ¦∏°∏¯¤·¬²±Πh p s1ssz u s1su| s s1twz u p s1ss| w
森林覆盖率
ƒ²µ¨¶·µ¼ ¦²√¨ µµ¤·¨¬±·«¨ µ¨ª¬²±Πh p s1suv | s1u{{ s p s1s|t { p s1sz{ u
水土保持率
≤²±√ µ¨¶¤·¬²±µ¤·¨ ²©¶²¬¯ ¤±§º¤·¨µΠh p s1stv w s1usz t s1stv { p s1ssw y
封山育林面积占森林总面积比例
°µ²³²µ·¬²± ²© ±¨¦¯²¶¨ ·«¨ «¬¯¯¶©²µ±¤·∏µ¤¯ ¤©©²µ¨¶·¤·¬²±¬±·²·¤¯ ©²µ¨¶·µ¼ ¤µ¨¤Πh p s1stx x s1txt u p s1s{s x s1sss t
土地涵养水源量
׫¨ ∏´¤±·¬·¼ ²© º¤·¨µ¦²±¶¨µ√¤·¬²±Πktsw °v#®°pul p s1sut { s1twz z s1ssx w s1swu t
空气达标指数
¬µ¬±§¨¬∏³·²³¤µΠh s1sw| v s1twt w s1suu s p s1suy t
森林蓄积量增长率
׫¨ ¬±¦µ¨° ±¨·¤¯ µ¤·¨ ²©©²µ¨¶·µ¼ ¦∏°∏¯¤·¬²±Πh p s1suu u s1tzt t s1sww x s1syw |
恩格尔系数
∞±ª¨ .¯ ¶¦²¨©©¬¦¬¨±·2³µ²³²µ·¬²± ²© ¬¨³¨ ±¶¨ ²±©²²§·²¦²±¶∏°³·¬²± ¬¨³¨ ±¶¨Πh p s1suv y p s1sxz x s1svy v s1uw| z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购买力系数
°∏µ¦«¤¶¬±ª¦²¨©©¬¦¬¨±·²©³¨µ¦¤³¬·¤¤±±∏¤¯ ª²√¨ µ±¤¥¯¨¬±¦²°¨¬± µ¨ª¬²±Πh s1txs { p s1su{ { s1syt { p s1sxt s
失业率
¤·¨ ²©∏±¨ °³¯²¼°¨ ±·Πh s1sx{ t s1syt w p s1swu z s1vus w
城镇化水平
µ¥¤±¬½¤·¬²±µ¤·¨¬± µ¨ª¬²±Πh p s1sus y p s1tuz y p s1txu x s1uzx x
城镇居民人均社会保障 !福利和卫生保健费用成本
°¨ µ¦¤³¬·¤¤±±∏¤¯ ¶²¦¬¤¯ ¶¨¦∏µ¬·¼oº¨¯©¤µ¨ ¤±§«¼ª¬¨±¨ ¬¨³¨ ±¶¨ ¬± µ¨ª¬²±Π¼∏¤± s1tuv s p s1ssy t s1sy| v p s1sts |
城镇人均年度教育经费购买力系数kt|z|年为基准l
°∏µ¦«¤¶¬±ª¦²¨©©¬¦¬¨±·²©³¨µ¦¤³¬·¤¤±±∏¤¯ §¨∏¦¤·¬²± ¬¨³¨ ±¶¨ ¬± µ¨ª¬²±Πh s1sw{ s s1sv{ | p s1ttt | s1u|w z
积式脆弱性综合因子评分值为 }
Φ Ε
w
ϕ t
δχϕ ≅ Φϕ o ktwl
其中 }δχϕ δϕΠΕ
w
ϕ t
Πδϕ o表示第 ϕ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 ∀各个因子得分和综合因子评价得分见表 w o进一步
分析获得如图 u !v所示的评价结果分类图 ∀
tut 第 w期 于波涛 }林业区域系统发展的累积式脆弱性分析与纵向评价
表 4 林业区域系统发展的累积式脆弱性纵向评价的各子因子及综合因子评分
Ταβ .4 Σχορεσ οφ εϖερψσυβ2φαχτορ ανδ σψντηετιχαλφαχτορ οφ χυµ υλατιϖεφρανγιβιλιτψλογνιτυδιναλ εϖαλυατιον ιν φορεστρψ αρεα
年份
≠ ¤¨µ
各子因子 !综合因子评分和排序
≥¦²µ¨¶¤±§¦²°³²¶¬·²µ²©¶∏¥2©¤¦·²µ¤±§¶¼±·«¨·¬¦¤¯ ©¤¦·²µ
因子 t
ƒ¤¦·²µt
排序
≤²°³²¶¬·²µ
因子 u
ƒ¤¦·²µu
排序
≤²°³²¶¬·²µ
因子 v
ƒ¤¦·²µv
排序
≤²°³²¶¬·²µ
因子 w
ƒ¤¦·²µw
排序
≤²°³²¶¬·²µ
综合因子
≥¼±·«¨·¬¦¤¯ ©¤¦·²µ
排序
≤²°³²¶¬·²µ
t||{ s1v{w ts s1xs{ ts s1uut ts s1zwu | s1wtv ts
t||| s1ws{ { s1x{y | s1vyz | s1{uu v s1w|u |
usss s1v|z | s1zvt x s1wsy { s1{tv x s1xwt {
usst s1wvv z s1zw| w s1xv{ z s1{xs t s1x|{ z
ussu s1www y s1zvs y s1x|x y s1zww { s1yst y
ussv s1wxw x s1zsv { s1zzv w s1{uw u s1yxw x
ussw s1xuv w s1zuy z s1{uu u s1z{y y s1y|v v
ussx s1xzy v s1z{z u s1yz{ x s1zx{ z s1y{x w
ussy s1yst u s1zxt v s1z|{ v s1{t| w s1zuu u
全国标准
¤·¬²±¤¯ ¶·¤±§¤µ§ t1sss t s1{{u t s1||| t s1y{y ts s1|vw t
图 u t||{ ) ussy年林业区域累积式脆弱性评价的各个子因子评价值
ƒ¬ªqu ≥¦²µ¨¶²© √¨¨ µ¼ ¶∏¥2©¤¦·²µ²©t||{ ) ussy ¤±±∏¤¯ ¦∏°∏¯¤·¬√¨ ©µ¤±ª¬¥¬¯¬·¼ √¨¤¯∏¤·¬²±¬±©²µ¨¶·µ¼ ¤µ¨¤
图 v t||{ ) ussy年林业区域累积式脆弱性评价的综合因子评价值
ƒ¬ªqv ≥¦²µ¨¶²©¶¼±·«¨·¬¦¤¯ ©¤¦·²µ²©t||{ ) ussy ¤±±∏¤¯ ¦∏°∏¯¤·¬√¨©µ¤±ª¬¥¬¯¬·¼ √¨¤¯∏¤·¬²±¬±©²µ¨¶·µ¼ ¤µ¨¤
v1u1u 评价结果分析 实证研究中 o经济层面和社会层面的相关指标以全国所有区域Π城市的平均水平作
为参照标准k参照标准的计算数据来自于5中国统计年鉴6系列lk国家统计局 oussz ~ussy ~ussxl !生态层面
和与林业产业密切相关的评价指标以全国林业区域的平均水平作为参照标准k参照标准的计算数据来自于
5中国林业统计年鉴6系列lk国家林业局 oussz ~ussy ~ussxl o通过实证分析获得 w个子因子和 t个综合因子
的计算结果k表 w !图 u !vl o对比分析 t||{ ) ussy年伊春市林业区域系统发展的脆弱性 o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
uut 林 业 科 学 ww卷
tl 由因子 t的数据分布来看 ot||{ ) ussy年期间 o伊春市林业区域系统在人均产值创造能力和居民经
济 !福利保障能力层面的脆弱性逐渐得到改善 o但评分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o且对比于全国标准而言差距
仍旧很大 o这表明林业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居民经济保障能力差 !民众生活贫苦 ∀此外 o笔者在实证分
析部分以中国林业区域的平均水平为参考标准进行评价时发现 o即便在林业系统内 o伊春市在人均产值创造
能力和居民经济 !福利保障能力层面的脆弱性程度也很高 ∀
ul 由因子 u的数据分布来看 o伊春市林业区域系统在保障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发挥生态服务功
能方面表现较好 ot||{ ) ussy年期间 o林业区域系统的生态功能得到了逐步加强 o如果以全国林业区域的平
均水平作为参照标准来计算生态层面的脆弱性评价值 o不难发现在林业区域间的对比中 o尽管在脆弱性评价
数值方面仍然没有达到平均水准 o但是缩小差距的倾向明显 ∀
vl 由因子 v的数据分布来看 ot||{ ) ussy年期间 o在循环经济视角下林业区域系统发展承担资源环境
成本层面的脆弱性逐步得到了减缓 o林业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减量化 !再循环 !再资源化0的/ v 0效应明
显 ∀然而对比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而言 o伊春市经济发展承载资源环境层面的脆弱性程度仍然较高 o尤其在单
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 !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以及万元 ⁄°木材消耗量 v个指标上的数值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
平的 yz1{| h !|y1uy h和 yx1yw h o急需提高生产节能技术和工业重复用水率 !木材综合利用率等指标 o并切
实地解决因居民/过冬烧材0造成的木材资源低效利用 o以减轻林区经济发展所承载的资源环境成本 ∀
wl 由因子 w的数据分布来看 ot||{ ) ussy年期间 o伊春市林业区域系统的社会安定发展和居民公平 !和
谐生活层面的脆弱性要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o且脆弱性评价数值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 ∀其原因主要体现在 u
个方面 }≠ 林业区域以国有林场为支柱企业 o国有体制下员工的淘汰率较低 o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失业率维持
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 ~ 城镇居民的人口数比例一直较高 o维持了城镇化率指标保持在 {x h的数值左右 o
而截至 ussy年底 o全国的城镇化率水平只有 wu1|| h ∀以上 u项指标的优异数值形成了林业区域系统脆弱
性在社会层面获得较高评分 ∀
xl 从综合因子的数据分布来看 ot||{ ) ussy年伊春市林业区域系统发展的整体脆弱性评价值稳步上
升 ~从数值的差异对比不难发现 o伊春市林业区域系统发展的脆弱性在因子 u !因子 v上的得分和全国平均
水平间的差异较小k尤其是 ussy年的情况l o在因子 w上的得分更是明显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然而伊春市林
业区域系统发展的整体脆弱性评分值和全国平均水平间的差距却进一步拉大 o造成这一/悖论0情况的直接
原因是伊春市林业区域系统发展的脆弱性在人均产值创造能力和居民经济 !福利保障能力层面的脆弱性程
度过高造成的 o即在因子 t上的评价得分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过大 ∀林业区域系统的脆弱性程度由狭
义经济 !生态功能 !承载能力和社会和谐等几个层面决定 o且在 w个子系统间是协调互动的 ~起到首要驱动
作用的狭义经济层面更是维持区域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起搏器0和/发动机0 o因此从长期来看 o不降低经济层
面的脆弱性程度必然会造成区域系统的崩溃 ∀而降低林业区域系统在经济层面的脆弱性的核心在于作出以
下 u个方面的调整 }≠国家视角上 o应当重视林业区域森林资源的广义生态服务功能 o对森林生态服务给予
合理的补偿价格和补偿方式 ~ 地区政府视角上 o应当调整产业结构 o逐步导入和扶持具有接续替代性的主
导产业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o对林业生产进行深加工改造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o提高单位木材消耗量的
⁄°贡献值 ∀
w 结论
在循环经济的导向下 o林业区域系统的发展体现在经济 !社会 !生态等多个层面上 o本文从系统脆弱性分
析的视角评价林业区域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o指标体系力求精炼 !科学 !实践可行 ~收集伊春市林业区域系统
t||{ ) ussy年度期间的统计数据 o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开展实证研究 ~全文的核心在于为林业区域系统发展
的脆弱性研究提供一种定量的分析方法 o对林业区域系统脆弱性的 w个子因子和 t个综合因子评价数值的
演进规律和经济内涵进行挖掘 o继而形成一系列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改进策略以保障林业区域系统发展的
可持续性 ∀
参 考 文 献
陈艳艳 qussy1 基于因子分析模型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体系评价及地域差异化研究 ) ) ) 兼议中西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q软科学 ouskvl }
vut 第 w期 于波涛 }林业区域系统发展的累积式脆弱性分析与纵向评价
|u p |y q
耿玉德 o万志芳 qussy1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 q林业科学 owukyl }{y p |v q
郭 科 qussy1 因子分析在我国东西部发展差异分析中的应用 q数理统计与管理 ouxkxl }xuv p xu| q
国家林业局 qussx1ussx年中国林业统计年鉴 q第一版 q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国家林业局 qussy1ussy年中国林业统计年鉴 q第一版 q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q
国家林业局 qussz1ussz年中国林业统计年鉴 q第一版 q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q
国家统计局 qussx1ussx年中国统计年鉴 q第一版 q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q
国家统计局 qussy1ussy年中国统计年鉴 q第一版 q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q
国家统计局 qussz1ussz年中国统计年鉴 q第一版 q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q
胡小飞 o代力民 o陈伏生 o等 qussy1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延边林区可持续发展评价 q生态学杂志 ouxkul }tu| p tvw q
宋 健 qussy1 基于 °和因子分析的地区信用环境指标体系构建的实证研究 q中国软科学 ouukyl }ttt p tt| q
王 雄 qussz1 赤峰市林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测度与评价 q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outkzl }ts p tx q
邢美华 o黄光体 o张俊飚 qussx1 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及其应用 ) ) ) 以湖北省为例 q农业现代化研究 ouykyl }wt{ p wut q
伊春市统计局 qussz1ussz年伊春市统计年鉴 q第一版 q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q
伊春市统计局 qussy1ussy年伊春市统计年鉴 q第一版 q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q
伊春市统计局 qussx1ussx年伊春市统计年鉴 q第一版 q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q
伊春市统计局 qussw1ussw年伊春市统计年鉴 q第一版 q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q
伊春市统计局 qussv1ussv年伊春市统计年鉴 q第一版 q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q
伊春市统计局 qussu1ussu年伊春市统计年鉴 q第一版 q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q
伊春市统计局 qusst1usst年伊春市统计年鉴 q第一版 q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q
伊春市统计局 qusss1usss年伊春市统计年鉴 q第一版 q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q
伊春市统计局 qt|||1t|||年伊春市统计年鉴 q第一版 q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q
伊春市统计局 qt||{1t||{年伊春市统计年鉴 q第一版 q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q
朱玉林 o陈 洪 qussz1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林业循环经济研究 q生态经济 ouvkyl }ts{ p tts otut q
k责任编辑 石红青l
wut 林 业 科 学 ww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