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UDY ON THE PROBLEMS OF FOREST PLANTATION PRODUCTIVITY OF CHINA Ⅱ.——TO PROBE INTO THE SOCIAL AND OTHER NON-NATURE FACTORS DEBASING THE PLANTATION PRODUCTIVITY

我国人工林生产力问题的研究Ⅱ.——影响我国人工林生产力的人为因素与社会因素探讨


以桉树、杉木、马尾松、落叶松及樟子松等为对象,利用样地调查资料,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对造成我国人工林生产力低下的多种社会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南方集体林区人工林林分生产力仅达国有林的44.6%,由此而造成全国人工林整体生产力水平下降了28%;据估算,我国人工林林分中,在立地条件类型层次上真正未做到适地适树而成为低产林的面积,占总面积的10%左右,所造成的人工林整体生产力下降幅度为5%左右;而树种区域扩张与非高产区大面积造林,以及种源混乱、逆向选择等树种层次所造成的非适地适树,是影响人工林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人工林生产力低下的现实,非主要由营林技术所致,而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产物与体现,是自然、社会因素与经济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data from the sample plots of Eucalyptus spp.,Cunninghamia lanceolata, Pinus massoniana, Larix spp. and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etc, and combining with other results of research projects on plantation, main natural factors and social factors which effect the productivity of Chinese plantation we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 The results showed: (1) The plantation productivity of the collective owned stand in the south of China was only 44.6% of that of state owned plantation, and whice contributed a 28% reduction in the plantation productivity in whole China. (2) The problem of unmatching species with the site was less serious than that people think of it usually in China, and it contributes only about 5% reduction in the productivity of Chinese forest plantation. (3) The low silviculture techniques were not the key facts that made the low productivity result of Chinese forest plantation. In fact, it was the product and incarnation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of China in past decades as a result of interacting between natural factors, social factors and economic law.


全 文 :第 vz卷 第 w期
u s s t年 z 月
林 业 科 学
≥≤Œ∞‘׌„ ≥Œ∂ „∞ ≥Œ‘Œ≤„∞
∂²¯1vz o‘²1w
∏¯ qou s s t
我国人工林生产力问题的研究 µ q
) ) ) 影响我国人工林生产力的人为因素与社会因素探讨
孙长忠
k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北京 tsss|tl
沈国舫
k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 tsss{vl
摘 要 } 以桉树 !杉木 !马尾松 !落叶松及樟子松等为对象 o利用样地调查资料 o结合已有研究成果 o对造成我
国人工林生产力低下的多种社会因素 o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o南方集体林区人工林林分生产力
仅达国有林的 ww1y h o由此而造成全国人工林整体生产力水平下降了 u{ h ~据估算 o我国人工林林分中 o在立
地条件类型层次上真正未做到适地适树而成为低产林的面积 o占总面积的 ts h左右 o所造成的人工林整体生
产力下降幅度为 x h左右 ~而树种区域扩张与非高产区大面积造林 o以及种源混乱 !逆向选择等树种层次所造
成的非适地适树 o是影响人工林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人工林生产力低下的现实 o非主要由营林技术所致 o而是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产物与体现 o是自然 !社会因素与经济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 ∀
关键词 } 人工林 o生产力 o社会因素 o问题分析
收稿日期 }usss2s{2ut ∀
3 基金项目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 ∀
ΣΤΥ∆Ψ ΟΝ ΤΗΕ ΠΡ ΟΒΛΕΜΣ ΟΦ ΦΟΡΕΣΤ ΠΛΑΝΤΑΤΙΟΝ
ΠΡ Ο∆ΥΧΤΙςΙΤΨ ΟΦ ΧΗΙΝΑ µ q
) ) ) ΤΟ ΠΡ ΟΒΕ ΙΝΤΟ ΤΗΕ ΣΟΧΙΑΛ ΑΝ∆ ΟΤΗΕΡ ΝΟΝ2ΝΑΤΥΡΕ
ΦΑΧΤΟΡΣ ∆ΕΒΑΣΙΝΓ ΤΗΕ ΠΛΑΝΤΑΤΙΟΝ ΠΡ Ο∆ΥΧΤΙςΙΤΨ
≥∏± ≤«¤±ª½«²±ª
kΤηε Ρεσεαρχη Ινστιτυτε οφ ΦορεστρψoΧΑΦ Βειϕινγ tsss|tl
≥«¨ ± Š∏²©¤±ª
k Χολλεγε οφ Ρεσουρχε ανδ Ενϖιρονµεντ οφ Βειϕινγ Φορεστρψ Υνιϖερσιτψ Βειϕινγ tsss{vl
Αβστραχτ } …¤¶¨§²±·«¨ ¬±√¨ ¶·¬ª¤·¬²± §¤·¤©µ²°·«¨ ¶¤°³¯¨³¯²·¶²© Ευχαλψπτυ󶳳qo Χυννινγηαµια λανχεολαταo Πινυσ
µασσονιαναo Λαριξ ¶³³q¤±§ Πινυσσψλϖεστρισ √¤µq Μονγολιχα ·¨¦o¤±§¦²°¥¬±¬±ªº¬·«²·«¨µµ¨¶∏¯·¶²©µ¨¶¨¤µ¦«³µ²­¨¦·¶²±
³¯¤±·¤·¬²±o°¤¬± ±¤·∏µ¤¯ ©¤¦·²µ¶¤±§¶²¦¬¤¯ ©¤¦·²µ¶º«¬¦« ©¨©¨¦··«¨ ³µ²§∏¦·¬√¬·¼²©≤«¬±¨ ¶¨ ³¯¤±·¤·¬²± º¨ µ¨ ¶·∏§¬¨§¶¼¶·¨°¤·¬2
¦¤¯ ¼¯q׫¨ µ¨¶∏¯·¶¶«²º¨ §}ktl ׫¨ ³¯¤±·¤·¬²± ³µ²§∏¦·¬√¬·¼ ²©·«¨ ¦²¯¯¨ ¦·¬√¨ ²º±¨ §¶·¤±§¬±·«¨ ¶²∏·«²© ≤«¬±¤ º¤¶²±¯¼
ww1y h ²©·«¤·²©¶·¤·¨ ²º±¨ §³¯¤±·¤·¬²±o¤±§º«¬¦¨ ¦²±·µ¬¥∏·¨§¤u{ h µ¨§∏¦·¬²±¬±·«¨ ³¯¤±·¤·¬²± ³µ²§∏¦·¬√¬·¼¬± º«²¯¨
≤«¬±¤qkul ׫¨ ³µ²¥¯ °¨ ²©∏±°¤·¦«¬±ª¶³¨¦¬¨¶º¬·«·«¨ ¶¬·¨ º¤¶¯ ¶¨¶¶¨µ¬²∏¶·«¤±·«¤·³¨²³¯¨·«¬±®²©¬·∏¶∏¤¯ ¼¯¬± ≤«¬±¤o
¤±§¬·¦²±·µ¬¥∏·¨¶²±¯¼ ¤¥²∏·x h µ¨§∏¦·¬²±¬±·«¨ ³µ²§∏¦·¬√¬·¼ ²©≤«¬±¨ ¶¨ ©²µ¨¶·³¯¤±·¤·¬²±qkvl ׫¨ ²¯º ¶¬¯√¬¦∏¯·∏µ¨ ·¨¦«2
±¬´∏¨¶º¨ µ¨ ±²··«¨ ®¨ ¼©¤¦·¶·«¤·°¤§¨ ·«¨ ²¯º ³µ²§∏¦·¬√¬·¼µ¨¶∏¯·²©≤«¬±¨ ¶¨ ©²µ¨¶·³¯¤±·¤·¬²±qŒ±©¤¦·o¬·º¤¶·«¨ ³µ²§∏¦·
¤±§¬±¦¤µ±¤·¬²± ²©·«¨ ¦¨²±²°¬¦§¨√¨ ²¯³°¨ ±·¯ √¨¨ ¯²© ≤«¬±¤¬± ³¤¶·§¨¦¤§¨¶¤¶¤µ¨¶∏¯·²©¬±·¨µ¤¦·¬±ª¥¨·º¨ ±¨ ±¤·∏µ¤¯ ©¤¦2
·²µ¶o¶²¦¬¤¯ ©¤¦·²µ¶¤±§ ¦¨²±²°¬¦ ¤¯º q
Κεψ ωορδσ} ƒ²µ¨¶·³¯¤±·¤·¬²±o°µ²§∏¦·¬√¬·¼o≥²¦¬¤¯ ©¤¦·¶o°µ²¥¬±ª¬±·²·«¨ ³µ²¥¯ °¨¶
我国人工林生产力低下 o是一个无争的事实 ∀但长期以来对其成因众说纷纭 o其研究工作亦多以局
部范围的定性论述为主 ∀全国性系统探讨乃至定量化分析评价工作 o则几无开展 ∀而此问题的研究 o无
论对现有人工林的科学管理 o还是对未来人工林的合理营造 o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 /我国人工
林生产力问题的研究0项目 o在广泛收集已有研究成果和各类资源调查资料的基础上 o对我国人工林主
要分布区之主要造林树种桉树 !杉木 !马尾松 !落叶松 !樟子松等人工林 o进行了实地调查 !测定 ∀并对一
些典型林场人工林的经营过程 o进行溯源探究 o对影响人工林生产力的多种因素 o进行了逐项调研 ∀试
图从宏观的角度 o就自然因素 !营林技术措施 !人为因素及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对人工林生产力的影响
程度 o进行某些量化分析 o以初步建立各因子作用强度的数量概念 ∀
本文就人为及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进行分析评价 o其它因素的影响另文分析k孙长忠等 ousstl ∀
t 资料的获取与整理
以南方集体林区 !东北林区为重点 o以主要造林树种为对象 o在广泛 !系统搜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
上 o深入重点林区 o收集有关省k市l !县k林业局l二类调查资料 ∀选择代表性林场 o重点收集各种作业设
计样地调查资料 o查阅小班经营档案 o并进行实地核查与补充调查 ∀共收集主要造林树种小班 !样地资
料 xtss余块 ∀其中 o杉木 tuss块 o马尾松 vss块 o桉树 tuss余块 o落叶松 |ss余块 o樟子松 vss余块 o其
它树种柳杉 !油松等 ttzs块 ∀
样地林分蓄积量与生物量的转换 o依据公式 Β € ςΠΧ# Πϕ进行 ∀式中 oΒ为生物量 o单位 ®ªΠ«°u ~ς
为人工林总蓄积量k现存量 n间伐量l ~Χ为所换算树种树干生物量占全树生物量的比率 ~Πϕ为该树种
木材基本密度 o单位 ªΠ¦°v ∀不同林龄林分间伐量的确定 o以林场小班经营记录的间伐次数及各次间伐
量统计数据为准 ∀
u 结果分析
tl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 1 全国森林资源统计kt|{| ∗ t||vl ot||w q
2 .1 集体林对总体生产力水平的影响
根据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我国林业经营体制现状 o在人工林林分面积中 o集体k包括私有l所属部
分占全国的 zs q{t h o是我国人工林的主体 o其生产力的高低 o对全局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
依据第四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资料tl o就主要林区国有与集体人工林面积及蓄积量统计 !分
析 o结果见表 t ∀由统计结果可见 o在所统计的 tv|y qwy ≅ tsw «°u 人工林中 o集体林占 yw qsy h o其单位面
积蓄积量仅占国有林的 ys q{ h ∀
集体林主要分布于东南低山丘陵林区和热带林区 o占两区域人工林面积的 z| q|w h ∀根据气候生
产力分析结果k孙长忠等 ousstl o该地区正是我国气候生产力最高的区域 o光 !热 !水条件优越 o加之立地
质量较好 o具有较大的生产潜力 ∀该范围内人工林林分面积接近全国的一半k占 wz qw| h l o是我国人工
林的主体 o其生产力的高低 o无疑对全国总体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占面积近 {s h的集体林分 o
其生产力的高低 o不仅决定了人工林的区域水平 o且对全国总体水平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遗憾的是 o
现有集体林分生产力低下 o单位面积蓄积量仅为国有林的 ww qyv h o与其自然生产潜力相差甚远 ∀如此
低下的生产力水平 o如此巨大的面积占有比率 o对全国人工林整体水平的影响 o是不能低估的 ∀现暂且
不论国有林在此自然条件下所应达到的生产力水平 o仅就集体林与国有林现有差距对全国总体水平的
影响 o加以概略分析 ∀
该区集体人工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为 uz qxv °vΠ«°u ∀若按达国有林 yt qyz °vΠ«°u 为标准 o则蓄积量
应再增加 vw qtw °vΠ«°u o按现有面积 {tt qwz ≅ tsw «°u 计算 o所增加的蓄积量 o可使全国 utvz qu| ≅ tsw «°u
的人工林林分 o蓄积量平均增加 tu q|y °vΠ«°u o从而可使全国人工林平均蓄积量 o由现有的 vv qvt °vΠ
«°u o提高到 wy quz °vΠ«°u o提高了 v{ q| h ∀这就是说 o仅仅由于东南丘陵与热带林区集体人工林生产力
水平的影响 o就使全国人工林整体生产力下降了 u{ h ∀
再根据集体人工林林分占全国 zs h的比率 o以及全国各地集体林生产力水平普遍低于国有林的实
际 o保守地估计 o由于集体林生产力水平未达国有林标准 o而使全国整体水平降低了 vs h左右k应达 w{
°vΠ«°u 左右l ∀
zu 第 w期 孙长忠等 }我国人工林生产力问题的研究 µ1
表 1 我国主要林区不同权属人工林生产力比较
Ταβ .1 Χοµπαρισον οφ πλαντατιον προδυχτιϖιτψ βετωεεν τηε νατιον φορεστ ανδ τηε χολλεχτιϖεφορεστ
ιν χοµπαρισον ωιτη εαχη οτηερ ιν µαιν φορεστ ρεγιονσ οφ Χηινα
统计地区
• ª¨¬²±¶
权属
’º±¨ µ¶«¬³
面积
„µ¨¤¶
ktsu«°ul
国有Π集体
‘¤·¬²±¤¯ ©²µ¨¶·Π¦²¯¯¨ ¦2
·¬√¨ ©²µ¨¶·k·¬° ¶¨l
总蓄积量
• ¤¨¯ ·²·¤¯ ªµ²º¬±ª
¶·²¦®ktsu °vl
单位面积蓄积量
≥·¤±§¬±ª¶·²¦®
k°vΠ«°ul
国有Π集体
‘¤·¬²±¤¯ ©²µ¨¶·Π¦²¯¯¨ ¦·¬√¨
©²µ¨¶·k·¬° ¶¨l
西北高山林区 ≈
国有 ≠ zvv tss|v tv qzz
集体  twy x qsu uuxy tx qwx s q{|
热带林区域 …
国有 ≠ vs{w tw|vzs w{ qwv
集体  ttx|t s quz uy{{sy uv qt| u qs|
东北 !内蒙林区
k不包括森工系统l  
国有 ≠ tzz{w ywuxuy vy qtv
集体  uysz y q{u ywvus uw qyz t qwy
西南高山林区 ¡
国有 ≠ uvzu zyuw| vu qtx
集体  xvxw s qww tyu|uw vs qwv t qsy
东南低山丘陵林区 ¢
国有 ≠ tzuz{ ttsywsz yw qsw
集体  y|xxy s qux t|ywzyz u{ qux u quz
东北 !内蒙森工系统 £
国有 ≠ {|wu u{|{su vu qwt
集体  t|| ww q|w tz|t | qss v qys
合 计 ≥∏° 国有
≠ xst|v uuzwwwz wx qvt
集体  {|wxv s qxy uwyw{yw uz qxx t qyx
≠ ‘¤·¬²±¤¯ ©²µ¨¶·o  ≤²¯¯¨ ¦·¬√¨ ©²µ¨¶·o ≈ ‘²µ·«º ¶¨·¤¯³¬±¨ ©²µ¨¶·µ¨ª¬²±o … ×µ²³¬¦©²µ¨¶·µ¨ª¬²±o   ‘²µ·«¨¤¶·¤±§Œ±±¨ µ²±ª²¯¬¤©²µ¨¶·µ¨ª¬²±
k ¬¨¦¨³··«¨ ©²µ¨¶·¬±§∏¶·µ¼ ²º±¨ µl o ¡ ≥²∏·«º ¶¨·¤¯³¬±¨ ©²µ¨¶·µ¨ª¬²±o ¢ ≥²∏·«¨¤¶·«¬¯¯ ©²µ¨¶·µ¨ª¬²±o £ ׫¨ ©²µ¨¶·¬±§∏¶·µ¼ ²º±¨ µ¬± ±²µ·«¨¤¶·¤±§Œ±±¨ µ
²±ª²¯¬¤q
2 .2 适地适树问题探讨与低产林的影响分析
适地适树是人工造林的基本原则要求 ∀然而 o适地适树问题又似乎是我国现有人工林中存在的最
为严重的技术问题之一 ∀在所有论及人工林生产力问题的文献中 o几乎无一例外地将此列为各种重要
因素之首 ∀但作者认为 o在适地适树评价标准至今尚不清晰的模糊状态下 o将人工林生产力低下的原
因 o简单地归咎于适地适树问题 o或过份地强调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o不仅似乎有失偏颇之嫌 o且使人容易
产生无奈心理 ∀既不利于对问题的深入研究 o更不利于加强对现有人工林的管理 ∀现运用所掌握的文
献资料 o结合实地调查结果 o对此作初步探讨 o与同仁商榷 ∀
适地适树评价应该有不同层次的标准 ∀根据其内涵中树与地两大主体的关系 o其标准亦应相应地
分为树种区域与立地条件类型尺度两个层次 ∀所谓树种区域层次 o是指某一造林树种的生理 !生态特性
所要求的自然气候区域 ∀立地条件类型层次则是指在树种分布范围之内不同立地条件类型对造林树种
生长需求的适宜程度 ∀通常所说的适地适树多指这一层次 ∀
由于我国南北地域广阔 o跨越多个气候带 ∀因此 o树种区域层次的适地适树评价应该是最主要的 ∀
根据 t||v年资源清查资料 o我国主要造林树种中 o杉木面积占全国人工林林分面积的 wu qy h ∀对杉木
人工林适地适树问题的分析 o不仅可以较好地反映我国现有人工林存在的问题 o且由于其特殊的分布区
域地理优势 o以及与马尾松分布区域重迭近似的特点 o更对未来人工林生产力的提高 o有着重要的意义 ∀
从树种区域层次分析 o杉木造林遍及我国热带至北亚热带广大地区 o包括 tz个省k区l ∀地域之广 !
面积比率之大 o是其它任何造林树种无与伦比的 ∀难道杉木在如此广阔的区域内都能丰产吗 ‚答案当
然是否定的 ∀其实 o杉木的最适区为中亚热带 o而南 !北亚热带由于温度与降雨关系而生长较差 o特别在
其边缘分布地区更是不宜大面积发展 ∀这倒不是说它不能在此区域内生长 o而是就其生产潜力 o就其对
气候资源的利用效率而言 o已远不如该区内更适生的其它树种 o如马尾松 !桉树等 ∀从杉木本身来看 o可
{u 林 业 科 学 vz卷
能并未超出其适生范围k或处于其边缘l o其生长亦并未下降到不适地适树而成为低产林的程度k立地条
件类型层次l ∀但它占据了更高生产力树种的应有位置 o这无疑降低了该区应有的生产力水平 ∀因而认
为是不适宜的 o从总体意义上讲 o就是未做到适地适树 ∀如广西大新县上湖林场 o地处北热带 o以杉木 !
马尾松造林为主 o分别占人工林面积 xw qv h和 uz q{ h ∀杉木中龄林平均蓄积量 tss qw{ °vΠ«°u o平均生
长量为 y qzs °vΠ«°u#¤~马尾松中龄林平均蓄积 twu qx| °vΠ«°u o平均生长量为 | qxt °vΠ«°u#¤∀马尾松年
蓄积生长量比杉木高出近 wu h ∀在此气候条件下 o该林场所营造的杉木林 o尽管仍有着不算太低的生
产力 o但从树种区域层次来看 o还应认为未做到适地适树的要求 ∀这种情况在广东 !广西的南亚热带南
部地区问题比较突出 ∀如地处南亚热带的广东阳江 !茂名 !江门 !惠州 !汕尾等市 o在众多的造林树种中 o
杉木面积分别仍达人工林面积的 vt qz h !tz q| h !tt qw h !tz qx h和 tt qx h ∀
树种区域层次的适宜性问题 o在各树种的边缘栽培区 o以及造林树种交叉分布区内都普遍存在 ∀但
由于其表现不像立地条件类型层次那样显而易见 o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其实这一问题造成的损
失有时可能会更大 o应引起关注 ∀但受资料所限 o对人工林总体生产力水平的影响程度 o尚难以估计 ∀
立地条件类型层次的适地适树同树种区域层次相比 o表现得具体 !直观 ∀若将后者称为隐性问题的
话 o这一层次则可称为显性问题 ∀是反映最为强烈 o问题似乎最为严重的层次 ∀适地适树是一个相对概
念 o它的逆命题自然也是相对的 ∀在尚未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情况下 o不妨以其生长效果为指标 o就其
对我国人工林生产力总体水平的影响程度 o加以框算 ∀对用材林来说 o未做到适地适树 o首先表现为难
以成林 o其次反映出成材困难及生产力水平低下 ∀未成林则多变为疏林 o虽造成了财力与资源的浪费 o
但未进入人工林林分总体范畴 o对生产力水平无影响 o故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 o这一
划分与通常笼统意义上对非适地适树的界定对象范围 o有着一定的差别 ∀本文研究的对象 o限定在人工
林林分范围之内 ∀而通常所论及的范围则多包括了林分和疏林两部分 ∀
成林不成材部分 o表现为典型的低产林形式 ∀因此 o对非适地适树林分的界定 o可参考低产林标准 ∀
tl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 1 杉木速生丰产林 1… … ywsst2{y q
仍以杉木为例 o按其速生对立地的要求和经济上合理的标准 o一般认为在 tw指数以上立地上栽植 o
才算达到了适地适树的要求 ∀按此标准及有关资料 o就福建全省而论 o其林业用地中 o∴tw指数的面积
占 ys h k李宝银 ot||xl ~广西岑溪县占 wx h o福建顺昌县 yw h !建阳县 {t h !将乐县 wv h o四川旺苍县占
ww h o各县平均为 xy h k不包括福建全省值l ∀假定在现有杉木林分面积中 o各立地质量等级面积比率
与林业用地立地等级面积比率相一致 k杉木连片造林的现状 o为此假设提供了依据l o则可依此均值作
为杉木适生林分比率推算的标准 ∀其结果 o杉木人工林中有 ww h的面积未做到适地适树 ∀显而易见 o
这种以 tw指数以上作为适生的评价标准 o实质上是在树种区域层次的评价 o是速生丰产林培育对立地
的要求 o与通常立地条件类型层次上的认识与印象有较大的差距 ∀其实就杉木生长效果来看 o根据福建
洋口林场调查资料 otu指数级立地上的杉木人工林 o只要在科学经营条件下 o如采用良种和集约经营 o
其材积生长仍可达部颁速丰林标准 ∀另据南岭山地 !雪峰山立地分类及立地质量树种代换评价体系表
k张万儒 ot||zl o经对南岭山地杉木 !马尾松 ts指数级 wu个立地条件类型统计 o两树种 us¤林分标准蓄
积量分别平均为 tw{ q{y和 tus qxuk°vΠ«°ul o其生产力分别为 z qww和 y qsvk°vΠ«°u#¤l ~tu指数级 vx个立
地类型两树种分别为 usz qxz和 tzt qsyk°vΠ«°ul o其生产力分别为 ts qv{和 { qxxk°vΠ«°u#¤l ~雪峰山杉
木 !马尾松 ts指数级 |{个立地类型分别为 tyv quw和 tyw qywk°vΠ«°ul o其生产力分别为 { qty和 { quv
k°vΠ«°u#¤l ~tu指数级 {v个立地类型分别为 ut{ qus和 utt qsxk°vΠ«°ul o其生产力分别为 ts q|t和 ts qxx
k°vΠ«°u#¤l ∀再据有关研究报告 o湖南衡阳 us¤生 tu指数级杉木林生产力为 z qzv°vΠ«°u#¤k蒋忠培等 o
t||yl ~浙江丽水 tu指数级 us¤生杉木林分生产力为 z qvxk°vΠ«°u#¤l ~浙江庆元 tu指数级 tx ∗ us ¤生杉
木速丰林生产力为 | qzx °vΠ«°u#¤k周国模等 ot||yl ∀江西丘陵地区 tu指数杉木林其生产力 z1u ∗ |1v
°vΠ«°u#¤k江西森林 ot|{yll ∀又据国家/杉木速生丰产林0标准 o在选择杉木丰产林的造林地时 o在 µ类
区可选相当于杉木分布北带地位指数 tu的立地k国家专业标准 … … ywsst2{yltl ∀由以上数据可见 o对
|u 第 w期 孙长忠等 }我国人工林生产力问题的研究 µ1
tu指数级林地 o只要经营措施得当 o杉木是可以成林并成材的 ∀若将 tu指数级林分归于非适生林分 o
在理论上将造成速生丰产林之立地质量要求标准与适地适树评价标准的混淆 o不利于问题的研究 ∀在
生产上 o将经科学管理便可较好生长的林分 o划作非适生之列 o也不利于对现有林分的经营 ∀因此 o可将
tu指数视作杉木适生的最低标准 ∀而只有 tu指数级以下立地上的杉木林 o才是立地条件类型层次的
未达标非适生林分 ∀按此标准 o以典型县 !场资料 o对立地条件类型层次的适地适树现状分析 !汇总 o列
于表 u ∀
表 2 典型县(场)立地等级比率
Ταβ .2 Τηεσιτε θυαλιτψ αρεασιν σοµετψπιχαλ χουντιεσ ανδ φορεστ φαρµσ
地点
≤²∏±·¬¨¶¤±§©²µ¨¶·©¤µ°¶
立地指数
≥¬·¨¬±§¨¬
面积比率
•¤·¬²²©¤µ¨¤¶k h l
四川洪雅林场 ≥¬¦«∏¤± ‹²±ª¼¤ { ∗ ts y qu

{ ∗ tu x 
福建洋口林场 ≠¬±ª®²∏ƒ∏­¬¤±  ts u qy ≠
广西岑溪县 ≤ ±¨¬¬¦²∏±·¼ Š∏¤±ª¬¬ { ∗ ts v qt ≠
福建全省 ƒ∏­¬¤± °µ²√¬±¦¨  ts z qy ≠
四川旺苍县 • ¤±ª¦¤±ª¦²∏±·¼ ≥¬¦«∏¤±  ts y qtu ≠
湖南嘉禾县南岭林场 ¬¤«¨ ‘¤±¯¬±ª ‹∏±¤±  ts vx ≠
湖北桂花林场 Š∏¬«∏¤ ‹∏¥¨¬  ts tv ≠
≠ 杉木 Χυννινγηαµιαλανχεολατα ~  柳杉 Χρψπτοµεριᶳ³q
对表 u分析认为 o就南方集体林
区立地质量而言 o即使将所有宜林地
均营造杉木 o其林分中真正由于立地
条件类型不适而造成的低产林面积 o
最大估计可能亦仅占 ts h 左右 ∀据
大量研究资料k秦勇强等 ot||t ~江西
森林 ot|{y ~俞新妥 ot||zl o在正常经
营条件下 ots指数级杉木年蓄积生长
量 o一般可达 w ∗ y °vΠ«°uk标准林分
为 z ∗ { °vΠ«°u #¤k张万儒 ot||zl ~浙
江标准 ts ∗ tu指数为 z qx ∗ ts qx °vΠ
«°u#¤k许绍远 ot||tll ∀这就意味着 o
即使在此不适宜的立地上营造杉木
林 o只要合理经营 o仍不会仅由于立地
质量的缘故而形成低产林 ∀
然而 o在现实林分中 o确实存在着不少的低产林分 ∀据/低产林用材林现状调查研究0项目资料k段
绍光等 ot||w ~吕宣友 ot||t ~林业部资源和林政管理司等 ot||v ~孙源和 ot||w ~孙源和等 ot||wl o该项目在
对中南 y省k区lk河南 !湖南 !湖北 !广东 !广西 !海南l杉木 !马尾松 !杨树 !桉树 !毛竹等主要造林树种人
工林调查后得出结论 o低产用材林面积约占林分面积的 us h左右k龚辉文 ot||vl o并以毛竹 !桉树低产林
面积比例较大 ∀疏林地占林分面积的 tu h左右 ∀在对低产林形成原因分析后认为 o主要是由于经营管
理不善所造成的 o而立地质量差 o未做到适地适树者所占比例较小 ∀如广东省 o低产林面积占有林地的
ts qww h ∀其中 o/拔大毛0 式经营所形成的低产林占 xv qy h o未适地适树占 uz qt h o病虫危害等占 t| q
w h ∀由此可见 o未做到适地适树而形成的低产林面积仅占该省有林地的 u q{ h ∀
综合以上分析认为 o立地条件类型层次即通常所说的适地适树问题 o在我国现有人工林林分中 o远
没有人们通常认为和宣传的那么严重 o就按未做到适地适树 o便全部形成低产林计 o其所占比例也仅为
人工林林分面积的 ts h左右 ∀即使按此面积比例 o按现有低产林产量仅达平均水平的 ws h计k据有关
规定 o平均蓄积量上下各 us h ∗ ux h为中产林指标 o其下为低产林lk各地标准尚不统一l o将其降低的
生长量添加至全国人工林 o则可使其平均蓄积量提高 t qzz °vΠ«°u o达 vx qsw °vΠ«°u ∀即由于适地适树工
作欠缺而造成生产力下降的幅度为 x qv h ∀
由此可见 o立地条件类型层次的适地适树问题并不十分严重 o更不是造成我国人工林生产力低下的
主要原因 ∀而经营管理水平低下 o才是其症结所在 ∀相同自然条件下 o集体林与国有林生产力的较大差
异k集体仅为国有的 ww qy h l o就是很好的说明 ∀
2 .3 经营水平对生产力的影响
经营水平的高低 o不能根据经营过程中所实施的某些具体措施之多寡予以鉴别 ∀而应从经营过程
的科技含量 !科学性及生长效果加以评价 ∀
u qv qt 国有林与集体林的比较 经调查 o国有林与集体林在经营强度上并无本质的差别 ∀但从生长效
果来看 o以福建洋口林场与洋口乡集体林为例 o二者却表现出显著的差异k见表 vl ∀国有林生产力是集
sv 林 业 科 学 vz卷
体林的 t qx ∗ u q{倍 ∀从而说明 o二者在经营水平上相差悬殊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ktl 科技含量
福建洋口林场自 t|zv年后 o均以杉木初级种子园种子育苗造林 ∀现有杉木林分大部分为此初级良种 t
代林 ∀现在育苗又采用 u代种子园种子 ∀按实测结果 ot代种子园林分较一般种子林分 o增产 us h ∗
vs h ou代较 t代增益更高 ∀乡村造林至今仍未使用或在很小面积上使用良种k速丰林基地使用l ∀这
就意味着 o仅此一项就使其比国营林场生产力下降了 us h ∗ vs h ∀林场杉木中成熟林生产力平均较乡
村集体林高 {s h o不难看出良种的贡献 ∀从洋口林场马尾松人工林的生长 o亦可反映出良种的作用 ∀
该场现有马尾松近 !成熟林是外来种源k未达良种水平l o遗传品质差 o即使在 µ类立地上 o生长仍较差 ∀
在林场较为正规经营条件下生产力总体水平还低于邻近顺昌 !将乐等县的集体林 ∀因此 o良种的运用程
度 o是经营水平和科技含量高低的主要标志之一 ∀是影响人工林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国家林
业局林木种苗总站资料 ot||y年全国生产良种种子仅占主要造林树种收购种子的 z qz h kt||x年约 x h o
杉木 ts h ∗ us h o落叶松k东北lts h左右l ∀这就意味着以实生起源的人工林 o直到今日其良种率不会
比此值更高 ∀由此可以想象我国十几 !二十多年前所营造的现有人工林 o可能还不能论及良种使用率问
题 ∀相反 o在大面积人工造林 o随意采种的年代 o逆向选择的现象则更为普遍 ∀且更大的问题可能还在
于种源的混乱与不适 ∀这才是适地适树问题的核心之所在 ∀但由此所造成人工林林分生产力下降的幅
度 o尚难以估计 ∀kul 经营的科学性水平 经营措施的科学性 o是其实施效果的关键 ∀在人工林各项经
营措施的实施中 o所把握的时机 o实施过程中的到位程度 o既是经营水平高低的具体体现 o也是实现经营
表 3 福建洋口林场与洋口乡杉木人工林生产力比较
Ταβ .3 Χοµπαρισον οφτηε Χυννινγηαµιαλανχεολατα πλαντατιον προδυχτιϖιτψ βετωεεν Ψανγκου φορεστ
φαρµ ανδ λοχαλ χολλεχτιϖεφορεστ ιν Φυϕιαν Προϖινχε
单位 ˜±¬· 龄组„ª¨ ªµ²∏³¶
平均年龄
 ¤¨±
¤ª¨ k¤l
郁闭度
≤µ²º±
§¨±¶¬·¼
林分平均高
≥·¤±§«¨¬2
ª«·k°l
平均胸径
 ¤¨±
⁄q…q‹ k¦°l
蓄积量
• ¤¨¯ ªµ²º¬±ª¶·²¦®
k°vΠ«°ul
生产力
°µ²§∏¦·¬√¬·¼
k°vΠ«°u#¤l
比值
•¤·¬²
k h l
林场
ƒ²µ¨¶·©¤µ°
中龄林
‹¤¯© °¤·∏µ¨ ©²µ¨¶· tv qu s q{ | qu tu qv tyz qu tu qyz
乡村
∂¬¯¯¤ª¨
中龄林
‹¤¯© °¤·∏µ¨ ©²µ¨¶· tx s qz | qyx tu q|v tsz qt z qtw t qzz
林场2乡村
ƒ²µ¨¶·©¤µ° °¬±∏¶√¬¯¯¤ª¨ p t q{ s qt p s qwx p s qyv ys qt x qxv
林场
ƒ²µ¨¶·©¤µ°
近熟林
‘¨¤µ°¤·∏µ¨ ©²µ¨¶· uv qw s qz tv q| t| qz uzz tt q{w
乡村
∂¬¯¯¤ª¨
近熟林
‘¨¤µ°¤·∏µ¨ ©²µ¨¶· ut qx s qz | q| tv qt tzw q| { qtv t qwy
林场2乡村
ƒ²µ¨¶·©¤µ° °¬±∏¶√¬¯¯¤ª¨ t q| s w y qy tsu qt v qzs
林场
ƒ²µ¨¶·©¤µ°
成熟林
¤·∏µ¨ ©²µ¨¶· u| s qz tw qu t{ qx uwz { qxu
乡村
∂¬¯¯¤ª¨
成熟林
¤·∏µ¨ ©²µ¨¶· vv qz s qz tu q| ty q| tst qz v qsu u q{u
林场2乡村
ƒ²µ¨¶·©¤µ° °¬±∏¶√¬¯¯¤ª¨ p w qz s t qv t qy twx qv x qxs
林场
ƒ²µ¨¶·©¤µ°
过熟林
’√ µ¨°¤·∏µ¨ ©²µ¨¶· v| s qz tv qz{ t{ ut| qw{ x qyv
tv 第 w期 孙长忠等 }我国人工林生产力问题的研究 µ1
效果的关键所在 ∀成林抚育间伐 o其基本要求是及时与合理 ∀就杉木而言 o其高 !径速生期分别为造林
后的 v ∗ x¤和 ts ∗ tx¤∀因此 o在 ts¤前一般就应进行间伐 o以形成良好的树冠 o为干材阶段的速生打好
基础 ∀其间伐方式也应该是下层伐 ∀这些基本要求在国营林场是比较容易做到的 o但在乡镇常将间伐
作为木材采伐性生产活动 o有意拖延始伐期 o以求间伐出径阶更大的木材 o以至出现林龄达 t{¤仍未间
伐的林分 ∀在作业过程中 o随意加大间伐强度 o伐大留小现象较为普遍 ∀例如 o自然条件完全一致的福
建洋口林场杉木人工林与洋口乡集体林 o在中龄阶段 o集体林分平均高与平均胸径 o均较林场高 x h o但
到近熟林 o二项指标较林场分别下降了 ws h和 xs h o成熟林也分别低 ts h左右k见表 vl ∀这种/拔大
毛0式的作业方式 o从良种选育角度考虑 o无疑是一种去优留劣的逆向选择过程 ∀那些被留下来的林木 o
不是/先天不足0 o就是/后天发育不良0 ∀如此林分何以能良好地生长并表现出较高的生产力呢 ‚这是
目前集体林经营中 o存在的最为严重的人为/掠夺式0经营活动 ∀有意拖延始伐期 o往往又形成了/密0不
透风的/麻杆林0 ~幼林失管及成林过伐 o又形成了大量的低产林和过/疏0林分 ∀这就是当前人工林经营
中 o所存在的最为严重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普遍存在 o不仅仅是经营技术水平不高 o而更重要的是反映
了经营意识的低下 ∀另外 o在南方集体林区 o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提前采伐现象 ∀由于受资源龄组结构
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和急功近利短期行为主观意识的支配 o人工林中采伐近熟 o以至中龄林的现象近年来
有所增加 ∀据了解 o洋口乡附近集体林 o杉木现多为 us ¤生左右 oux ¤以上林分已很少见 ∀现采伐年龄
为 us ∗ ux ¤o且有逐年下降的势头 ∀根据杉木生长过程 o其材积生长一般在 us ∗ vs ¤达数量成熟 o但其
生长速度下降缓慢 o仍维持相当长的稳定生长时期 ∀ux ∗ ws ¤为其成熟阶段 o其工艺成熟k心材比例l至
少在 vs ¤以后 ∀若按 ws ¤计 o前 us ¤的材积生长量仅为后 us ¤的 tΠuk俞新妥 ot||zl ∀由此可见 o以 us ¤
为基点 o每推迟 t ¤采伐 o其生产力则提高 ts h ∀再如四川洪雅柳杉林 o经对 vv个固定样地生长量测定
资料计算 o林龄 ux ∗ vu ¤间平均蓄积生长量为 vz qx °vΠ«°u#¤o年均生长率为 ts quy h ∀vu ¤生林分蓄积
量ky|t qx °vΠ«°ul是 ux¤kwsu °vΠ«°ul的 t qzu倍 o即 z ¤间生长量占了前 ux ¤的 zu h ∀如此巨大之增产
效果 o恐怕是其它任何经营措施所不及的 ∀同时 o它又从另一侧面反映出提前采伐可能对人工林生产力
影响的严重性 ∀
u qv qu 一般人工林与人工速生丰产林的比较 人工速生丰产林在人工林中 o是自然条件与树种要求 o
自然因素与人为作用关系最为和谐的部分 o是现阶段科技水平与经济实力的体现 ∀它既反映了未来人
工用材林的发展方向与经营水平 o又是现阶段经营水平对生产力作用大小的最好说明 ∀
福建是我国林分生产力最高的省份k除新疆非正常因素外l o也是国内丰产林基地建设成效显著的
典型之一 ∀其基地面积已达人工林面积的 vu q{ h ∀基地林分生长状况见表 w ∀以杉木中龄林为例 o基
地林分蓄积量是一般人工林林分的 t q{w倍 ∀扣除基地林分立地质量高于一般林分而造成的非经营性
增长后 o二者仍达 t qz{{倍 ∀从而说明 o在科技含量增加 o经济投入加大 o集约程度提高的丰产栽培条件
下 o通过人为努力 o已使现有林生产力提高了 z{ q{ h ∀
2 .4 人工林生产力低下的现实 ,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产物与体现
林业生产周期长 o风险大 o经济效益低的基本特点 o决定了它自我发展的/低能性0和对社会 !经济发
展的依赖性 ∀特别是在人工林建设中 o这种特性则表现得尤为突出与明显 ∀
作为基本建设性质的人工林资源培育 o首先要有长期而巨大的资金投入 ∀人工林建设就资金长期
占用与低效使用的特点而言 o是一种资金与劳动积累的物化过程与存在形式 ∀其生产力水平受投资收
益递增规律所作用 o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而人工林本身投资回报率较低的固有属性 o又难以吸引
大量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资金投入 ∀而以多效益经营的人工林更与此格格不入 ∀因此 o政府的资金投
入力度 o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工林的发展水平 ∀而政府投资的规模 o除受政府对此的认识与重视程度
的影响外 o在很大程度上又受制于经济发展的水平 o即受制于财政的负担能力 ∀因此 o人工林生产力水
平的高低 o既是社会 !经济发展的产物 o也是社会 !经济水平的体现 ∀纵观世界各国人工林发展历程 o人
工林面积的迅速扩大与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 o无不是以初期的高额资金直接投入 o与后期经济政策的大
力扶持相结合而实现的 ∀如新西兰在 t|{v年以前 o对所造幼林进行验收后 o均给予 wx h的费用补助 ~
uv 林 业 科 学 vz卷
表 4 福建省杉木速丰基地林与一般用材林生产力对比表 ≠
Ταβ .4 Τηε προδυχτιϖιτψ οφ Χυννινγηαµιαλανχεολατα φαστ γροωινγ ανδ ηιγη ψιελδ πλαντατιον ανδ υσυαλτιµ βερ
πλαντατιον ιν χοµ παρισον ωιτη εαχη οτηερ ιν Φυϕιαν Προϖινχε οφ Χηινα
项 目
Œ·¨°¶
中龄林蓄积
• ¤¨¯ ªµ²º¬±ª
¶·²¦®²©«¤¯©2
°¤·∏µ¨ ©²µ¨¶·
k°vΠ«°ul
生产力
°µ²§∏¦·¬√¬·¼
k®ªΠ«°u#¤l
近熟林蓄积
• ¤¨¯ ªµ²º¬±ª
¶·²¦®²©±¨ ¤µ2
°¤·∏µ¨ ©²µ¨¶·
k°vΠ«°ul
生产力
°µ²§∏¦·¬√¬·¼
k®ªΠ«°u#¤l
成过熟林蓄积
• ¤¨¯ ªµ²º¬±ª
¶·²¦®²©
°¤·∏µ¨ ©²µ¨¶·
k°vΠ«°ul
生产力
°µ²§∏¦·¬√¬·¼
k®ªΠ«°u#¤l
全省基地林分
ƒ¤¶·ªµ²º¬±ª¤±§«¬ª«¼¬¨ §¯³¯¤±·¤·¬²± tyv qxs ytys quz uv| qz{ x||x qv{ u{s qzu xvyw qxy
全省一般林分
˜¶∏¤¯ ©²µ¨¶·³¯¤±·¤·¬²± {{ qyy v{vz qy{ tys qtu wvwz quy tyv q{w vxxs q|u
基地Π一般 ƒ¤¶·ªµ²º¬±ª¤±§«¬ª«¼¬¨ §¯
³¯¤±·¤·¬²±Π∏¶∏¤¯ ©²µ¨¶·³¯¤±·¤·¬²± k h l t{w qwt tys qxu tw| qzx tvz q|t tzt qvw txt qsz
≠ 资料来源Β福建省森林资源管理总站 ot||v q׫¨ ¬±©²µ°¤·¬²±¬¶©µ²°·«¨ Š¨ ±¨ µ¤¯ ≥·¤·¬²± ²©ƒ²µ¨¶·• ¶¨²∏µ¦¨¶¤±¤ª¨ ° ±¨·²©ƒ∏­¬¤± °µ²√¬±¦¨ o
t||v q
t|{v年后则又通过税制优惠政策而加以经济扶持 o人工林经营成本折合人民币达 t qt ≅ tsw ∗ t qy ≅ tsw
元Π«°uk罗中康 ot||vl ∀原西德国有林采取全部费用国家包揽的政策 o私有林采取减轻税收 o增加投资
和补助金的方式加以扶持 ∀林农实行退休制 o/退休0后每月可领到足以保证生活的退休金 ∀国家对大
的林业建设项目 o向州政府提供 ys h ∗ zs h的投资资金 ∀
多年来我国国有林经营采用费用预算 !国家拔款的事业性管理方式 ∀但在造林营林预算中 o只有造
林资金而无幼 !中龄林抚育资金 o且投资数额与营林需求差距较大 ∀对占人工林 zs h的集体林 o国家则
很少投入 o只是在造林时有一点象征意义上的支持 o在抚育管护工作中 o则没有任何投入 ∀集体人工林
的营造与管护 o几乎全部由集体经济所承担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 o由于农村集体经济十分落后 o财力非
常有限 o加之传统营林观念的影响 o在林业投入上 o仅局限于造林时的投工 o其他经营活动在人力 !物力
上的投入则更是十分有限 ∀这种重造轻管k多为行政命令所致l o只造不管的经营方式 o不仅使造林成效
大为降低 o且对人工林生产力的提高构成了严重的障碍 ∀全国现有人工林中 o国有林生产力高出集体林
约 ys h的现实 o就是很好的说明 ∀
因此认为 o以绿化为目的所营造的 o占世界人工林总面积 tΠw的我国人工林体系 o在国家经济还不
发达 o投入十分有限的过去 o根本无法创造出大面积的高产人工林分 ∀在国力仍不十分强大的今天 o要
大幅度全面提高现有和未来人工林的生产力水平 o实行较为集约的经营 o还将可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
2 .5 人工林生产力低下的现实 ,非主要为营林技术所致 ,而是行政干预与经济规律的作用结果
人工林经营技术水平 o强烈地受到森林所有者经济实力的影响与制约 ∀而技术本身的发展则较少
受此条件的影响 o因而常超前于现实经营水平 ∀因此 o就我国人工林生产力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 o在技
术方面已大多具备有效解决的能力 ∀与现有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营林配套技术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
回顾过去几十年来林业生产技术发展过程 o就生产总体而言 o现在实行的耕作制度与技术规程 o与
us !vs年前并无本质的差别 ∀也就是说现有中龄组以上人工林 o若在其经营过程中 o都能达到原有设计
技术要求 o生产力定能达到预期的高产目标 ∀营林技术的发展程度 o并不是我国人工林生产力提高的限
制因素 ∀相反 o大面积集中连片 o/整齐划一0的同一树种造林 o盲目引种等引发的适地适树与林分稳定
性等影响生产力的有关问题 o无不是长官意旨与行政命令的结果 ∀回顾我国森林资源几次较大的破坏
过程 o无不是政治因素与政策失误所造成的 ∀如对人工林资源破坏较大的 t|{x年南方 |省k区l木材市
场开放 o由于在没有采取相应措施保护森林的情况下 o匆忙放开价格 o本意在于促进林区经济 o反而无意
vv 第 w期 孙长忠等 }我国人工林生产力问题的研究 µ1
中助长了乱砍滥伐之风 o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现行的税收制度对人工林经营也存在着不良的影响 ∀如
对以营林为目的的间伐活动 o其间伐材仍收取较大比例的税费 o而间伐材本身价格又很低 o在经济规律
作用下 o又进一步助长了有意推迟始伐期和伐大留小的非正常经营行为 ∀由此可见 o政策的正确性与延
续性 o行政管理k命令l对技术的干预作用 o是影响人工林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因素 ∀而经济规律是作用于
每一营林措施的基本规律 o能否达到经济合理的要求 o是每一措施能否得到有效实施的关键 o特别是对
集体林的经营而言 o各种措施的实施 o经济杠杆的作用 o是最有力的保证 ∀
v 小结
南方集体林区集体人工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为 uz qxv °vΠ«°u o国有林为 yt qyz °vΠ«°u o仅达国有林的
ww qy h ∀仅由于该区集体人工林生产力水平的影响 o就使全国人工林整体生产力下降了 u{ h ∀集体人
工林生产力水平低下 o是造成我国人工林总体水平不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
我国现有人工林林分中 o在立地条件类型层次未做到适地适树的面积 o占人工林林分总面积的
ts h左右 ∀由此而造成全国人工林生产力下降的幅度为 x h左右 ∀立地条件类型层次的适地适树问
题 o远没有人们通常认为和宣传的那么严重 ∀更不是造成我国人工林生产力低下的主要原因 ∀
人工林生产力低下的现实 o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产物与体现 ∀以绿化为目的所营造的 o占世界人
工林总面积 tΠw的我国人工林体系 o在国家经济还不发达 o投入十分有限的过去 o根本无法创造出大面
积的高产林分 ∀在国力仍不十分强大的今天 o要大幅度全面提高现有和未来人工林的生产力水平 o还可
能遇到类似的问题 ∀
政策的正确性与延续性 o行政命令对技术的干预作用 o是影响人工林生产力水平的又一重要因素 ∀
而经济规律是作用于每一营林措施的基本规律 o能否达到经济合理的要求 o是每一措施能否得到有效实
施的关键 ∀
参 考 文 献
段绍光 o王永利 q豫南山区马尾松低产林成因及对策 q河南林业勘察设计院院报 ot||w oktlΒ{ ∗ tt
龚辉文 q低产用材林现状调查研究 q林业资源管理 ot||v oktlΒvz ∗ wu
5江西森林6编委会编 q江西森林 q北京Β中国林业出版社 ot|{y ovt|
蒋忠培 o朱祥云 o徐佑明 q衡阳地区杉木立地评价及其应用 q林业科学研究 ot||y o|kwlΒwt{ ∗ wux
李宝银 q福建省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持续发展的系统研究 q林业资源管理 ot||x ok特刊lΒvz ∗ wu
林业部资源和林政管理司 !林业部调查规划设计院 !中国林学会森林经理学会 q深化改革 加强森林科学经营 提高林地生产力专家研究
讨会论文集 q林业资源管理 ot||v k特刊l
罗中康 q新西兰人工林集约经营考察报告 q贵州林业科技 ot||v outkvlΒwy ∗ w{
吕宣友 q潜山县低产林资源调查及改造对策 q安徽林业科技 ot||t okvlΒu{ ∗ vs
秦勇强 o沈湘林 o宣阿平等 q浙北杉木林立地条件类型的划分与评价 q浙江林学院学报 ot||t o{kulΒuwx ∗ uxs
孙源和 q浅谈我省低产林的改造 q华东森林经理 ot||w o{kulΒws ∗ wu
孙源和 o徐建春 q低产林改造的调整研究 q浙江林业科技 ot||w otwkulΒxv ∗ xx
孙长忠 o沈国舫 q我国人工林生产力问题的研究 ´1 影响我国人工林生产力的自然因素评价 q林业科学 ousst ovzkvl }zu ∗ zz
许绍远 o史荣金 q浙江省杉木林抚育间伐技术标准 q浙江林学院学报 ot||t o{ktlΒt ∗ z
俞新妥主编 q杉木栽培学 o福州Β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ot||z otw{ ∗ txt ouwz
张万儒主编 q中国森林立地 q北京 }科学出版社 ot||z owty ∗ wwu
周国模 o姚建祥 q浙江庆元杉木人工林生物量的研究 q浙江林学院学报 ot||y otvktvlΒuvx ∗ uwu
wv 林 业 科 学 vz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