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N ECOLOGICAL STUDY ON SECONDARY METABOLITES OF THE LEAVES OF EUCOMMIA ULMOIDES

杜仲叶次生代谢物生态学研究初



全 文 : 第 vx卷 第 y期t | | |年 tt 月
林 业 科 学
≥≤Œ∞‘׌„ ≥Œ∂ „∞ ≥Œ‘Œ≤ „∞
∂ ²¯1vx o ‘²1y
‘²√ qot | | |
杜仲叶次生代谢物生态学研究初报 3
张康健 王亚琴 马希汉 王 蓝 张 檀
k西北林学院 杨陵 ztutssl
摘 要 }通过对不同产地杜仲叶中次生代谢物k有效成分l含量的测定及其生态因素分析 o对杜仲叶次生代谢物进
行了生态学研究 o结果表明 }不同产地杜仲叶次生代谢物含量差异显著 }遵义地区的京尼平甙 !绿原酸 !桃叶栅
瑚甙 !总黄酮含量最高 o慈利地区的京尼平甙酸含量最高 ~洛阳地区的京尼平甙含量最低 o宜昌地区的绿原酸 !
桃叶珊瑚甙 !总黄酮 !京尼平甙酸含量最低 o但杜仲胶含量最高 o从而说明了生态因素也是调控次生代谢物的重
要因素 ∀对各生态因子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 }影响杜仲叶次生代谢物合成与积累的主要
因素是微量元素 ~土壤中微量元素k有效态l与杜仲k叶l中微量元素k植物吸收l不完全呈正相关关系 ~以两者为
主因素各进行的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的结果不一致 ∀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得出 }贵州遵义 !
湖南慈利 !陕西略阳 !四川通江 w个地区杜仲叶中次生代谢物含量较高 ∀
关键词 }杜仲叶 o次生代谢物 o生态因素 o微量元素
收稿日期 }t||{2s|2ut ∀
陕西省科技研究重大项目 |zŽsw ) Šu研究内容之一 ∀
3 王亚琴同志现在广东药学院工作 ∀
ΑΝ ΕΧΟΛΟΓΙΧΑΛ ΣΤΥ∆Ψ ΟΝ ΣΕΧΟΝ∆ΑΡΨ ΜΕΤΑΒΟΛΙΤΕΣ
ΟΦ ΤΗΕ ΛΕΑς ΕΣ ΟΦ ΕΥΧΟΜΜΙΑ ΥΛΜΟΙ∆ΕΣ
«¤±ªŽ¤±ª­¬¤± • ¤±ª ≠¤´¬± ¤ ÷¬«¤± • ¤±ª¤± «¤±ª פ±
( Νορτηωεστερν Υνιϖερσιτψοφ Φορεστρψ, Ψανγλινγ ztutss)
Αβστραχτ :„± ¦¨²¯²ª¬¦¤¯ ¶·∏§¼ º¤¶¦¤µµ¬¨§²∏·²± ¶¨¦²±§¤µ¼ ° ·¨¤¥²¯¬·¨¶k¥¬²¤¦·¬√¨¦²±¶·¬·∏¨±·¶l¬±·«¨ ¯¨ ¤√ ¶¨²© Ευ2
χοµ µια υλµοιδεσ·«µ²∏ª«§¨·¨µ°¬±¬±ª·«¨ ¦²±·¨±·¶²©·«¨ ° ·¨¤¥²¯¬·¨¶¤±§ ¦¨²¯²ª¬¦¤¯ ©¤¦·²µ¶¬±·«¨ ¯¨ ¤√ ¶¨¦²¯¯¨ ¦·¨§
©µ²° §¬©©¨ µ¨±·µ¨ª¬²±¶q׫¨ µ¨¶∏¯·¶º µ¨¨ ¤¶©²¯ ²¯º¶}
׫¨ ¦²±·¨±·¶²© ° ·¨¤¥²¯¬·¨¶¬± ·«¨ ¯¨ ¤√ ¶¨¦²¯¯¨ ¦·¨§©µ²° §¬©©¨ µ¨±·µ¨ª¬²±¶¶«²º §¨¶¬ª±¬©¬¦¤±·§¬©©¨ µ¨±¦¨¶q׫¨
¯¨ ¤√ ¶¨¦²¯¯¨ ¦·¨§©µ²° ∏±¼¬¦²±·¤¬±¨ §·«¨ «¬ª«¨¶·¦²±·¨±·¶²© ª¨ ±¬³²¶¬§¨ o¦«¯²µ²ª¨ ±¬¦¤¦¬§o¤∏¦∏¥¬±o¤±§©¯¤√²±²¬§¶q
Š ±¨¬³²¶¬§¬¦¤¦¬§µ¨¤¦«¨ §·«¨ «¬ª«¨¶·¦²±·¨±·¬±·«¨ ¯¨ ¤√ ¶¨©µ²° ≤¬¯¬q׫¨ ¯¨ ¤√ ¶¨©µ²° ∏²¼¤±ª¶«²º §¨·«¨ ²¯º ¶¨·
¦²±·¨±·²©ª¨ ±¬³²¶¬§¨ q׫¨ ¦²±·¨±·¶²©¦«¯²µ²ª¨ ±¬¦¤¦¬§o¤∏¦∏¥¬±oª¨ ±¬³²¶¬§¬¦¤¦¬§¤±§©¯¤√²±²¬§¶º µ¨¨ ·«¨ ²¯º ¶¨·¬±
·«¨ ¯¨ ¤√ ¶¨©µ²° ≠¬¦«¤±ªo¥∏·«¬ª«·¨¶·ª∏··¤2³¨µ¦«¤q׫¨ ¶¨ ¶«²º §¨·«¤·¨¦²¯²ª¬¦¤¯ ©¤¦·²µº¤¶¤¯¶²¤±¬°³µ²·¤±·²±¨ ¬±
µ¨ª∏¯¤·¬±ª¶¨¦²±§¤µ¼ ° ·¨¤¥²¯¬¶° q
≥·¨³º¬¶¨ µ¨ªµ¨¶¶¬²±¤±¤¯¼¶¬¶¤±§³¤·«¤±¤¯¼¶¬¶¬±§¬¦¤·¨§·«¤··«¨ °¤­²µ©¤¦·²µ¬±©¯∏¨ ±¦¬±ª·«¨ ¶¼±·«¨¶¬¶¤±§¤¦¦∏2
°∏¯¤·¬²± ²© ° ·¨¤¥²¯¬·¨¶º¤¶·«¨ ¦²±·¨±·¶²©·µ¤¦¨ ¨¯ °¨ ±¨·¶o° ·¨¨²µ²¯²ª¬¦¤¯ ©¤¦·²µ«²º √¨ µ¨o¶«²º §¨ ¬¯··¯¨ ¬±©¯∏¨ ±¦¨ q
׫¨ µ¨ ¤¯·¬²±¶«¬³¥¨·º¨¨ ±·«¨ ¦²±·¨±·¶²©¤√¤¬¯¤¥¯¨·µ¤¦¨ ¨¯ °¨ ±¨·¶¬±·«¨ ¶²¬¯¤±§¬±·«¨ ¯¨ ¤√ ¶¨º¤¶±²·¬±¦²°³¯ ·¨¯¨ ¼
§¬µ¨¦·¦²µµ¨ ¤¯·¬²±q⁄¬©©¨ µ¨±·µ¨¶∏¯·¶º µ¨¨ ²¥·¤¬±¨ §¬±¶·¨³º¬¶¨ µ¨ªµ¨¶¶¬²±¤±¤¯¼¶¬¶¤±§³¤·«¤±¤¯¼¶¨¶º«¨ ±·«¨ ¦²±·¨±·¶
²©·µ¤¦¨ ¨¯ °¨ ±¨·¶¬±·«¨ ¶²¬¯¤±§¬±·«¨ ¯¨ ¤√ ¶¨º µ¨¨ ∏¶¨§¤¶·«¨ °¤¬±©¤¦·²µ¶µ¨¶³¨¦·¬√¨¯¼ q
׫µ²∏ª«¶¼¶·¨°¤·¬¦¦¯∏¶·¨µ¤±§©∏½½¼ ¦²°³¯ ¬¨ §¬¶¦µ¬°¬±¤·¬²±o¬·º¤¶¦²±¦¯∏§¨§·«¤··«¨ ¦²±·¨±·¶²©¶¨¦²±§¤µ¼
° ·¨¤¥²¯¬·¨¶º µ¨¨ «¬ª«¬± ·«¨ ¯¨ ¤√ ¶¨©µ²° ∏±¼¬kŠ∏¬½«²∏ °µ²√¬±¦¨l o≤¬¯¬k ‹∏±¤± °µ²√¬±¦¨l o∏¨¼¤±ªk≥«¤¤±¬¬
°µ²√¬±¦¨l oײ±ª­¬¤±ªk≥¬¦«∏¤± °µ²√¬±¦¨l q
Κεψ ωορδσ: Ευχοµ µια υλµοιδεσ¯¨ ¤©o≥ ¦¨²±§¤µ¼ ° ·¨¤¥²¯¬·¨¶o∞¦²¯²ª¬¦¤¯ ©¤¦·²µo×µ¤¦¨ ¨¯ °¨ ±¨·
杜仲k Ευχοµ µια υλµοιδεσ ’ ¬¯√ ql是杜仲科单属植物 o为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 o国家二类重点保护
植物 o同时又是名贵的滋补药材 ∀
药用植物生态学是研究药用植物功效及次生代谢物k有效成分l合成 !积累与土壤 !气候等生态因
子之间关系的科学 o即药用植物地理学 ∀我国传统药物学讲究道地药材 o即一种药物因产地k生态l不
同 o质量和疗效常有差别 o故中药自古有/出产择地土0之说 ∀关于杜仲的分布和道地药材历史虽有记
载 o但是古代对杜仲品质的衡量曾一度是以杜仲胶丝多少为标准的 ∀魏晋南北朝5名医别录6载 o出自
四川巫山 !湖北宜都k包括宜昌l的杜仲/状如厚朴 o折之多白丝为佳0k唐慎微 ot|t|l ∀隋唐五代k公元
七至十世纪l o5唐书#地理志6载 o/金州贡杜仲0k欧阳修 ot|zvl ∀即陕西安康的杜仲品质较佳 o每年向
唐王朝进贡 ∀到了 us世纪初 o以记药物产地最详而为人称道的5药物出产辨6kt|vs年l一书记载 o杜仲
/产四川 !贵州最佳0k陈存仁 ot|z|l ~四川通江为杜仲道地性药材k朱圣和 ot||sl o因此历史上认识不
同 o说法不一 ∀且目前又未见有生态学方面的研究报道 ∀从发展优质高效杜仲产品的角度出发 o本文
以杜仲叶次生代谢物k有效成分l含量分析入手 o进行次生代谢物生态学研究 o试图研究杜仲最佳适生
区域和适宜的生态条件 o探讨道地性药材的研究方法 o为生产优质高效的杜仲产品提供科学依据 ∀
t 材料与方法
111 材料来源
本实验所用杜仲叶分别采自 z个杜仲产区实生繁殖的杜仲树 o所采土样来自于 z个产区采叶植株
的林地 ∀这 z个杜仲产区依次是陕西略阳 !湖南慈利 !贵州遵义 !湖北宜昌 !四川巫山 !通江 !河南洛阳 ∀
采样时间 }t||y年 {月 us日左右 o采样株数 { ∗ ts株 o采样树龄 ts ∗ tu龄 ∀
采样方法 }为了准确反映生态因素对次生代谢物含量的影响 o尽量排除类型间差异k遗传基因l和
雌 !雄间差异的干扰以及密度的影响 o故本文采集杜仲叶样时选择了不受密度影响的生长良好的光皮
类型中的雄株 o其它类型不选 ∀
采样方位 }由树冠中部东 !南 !西 !北 w个方向分别采集叶片 o叶片自然风干后备用 ∀
1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zuu光栅分光光度计k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l ~°÷≥2utx型离子活度计k上海第二分析仪器厂l ~• ¤2
·¨µ¶高效液相色谱系统 o包括 w{y紫外检测器 oxts型泵k美国 ¬¯©²µ§l ~÷ • ×2usw型台式自动平衡记录
仪k上海大华仪表厂l ~超声波发生器k无锡超声电子设备厂l ~日立 t{s2{s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k日立
公司l ~绿原酸k德国进口l o桃叶珊瑚甙k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 o日本l o京尼平甙k和光纯药工业株式
会社 o日本l o京尼平甙酸k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 o日本l ∀
113 研究方法
t1v1t 桃叶珊瑚甙的提取及测定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桃叶珊瑚甙进行了定量测定k李家实等 ot|{yl
Ψ € s1y|zt Ξ , Ρ € s1|||s) ∀
t1v1u 总黄酮的提取及测定 采用硝酸铝 ) 亚硝酸钠比色法k冯 煦等 ot||ulk Ψ € p s1ssus n
t1uuvs Ξ , Ρ € s1|||zl ∀
t1v1v 杜仲胶含量的测定 采用改进的碱浸法k马柏林等 ot||wl ∀
t1v1w 绿原酸 !京尼平甙 !京尼平甙酸的提取及测定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k‹°≤l法同时测定了
绿原酸 !京尼平甙及京尼平甙酸k黄西峰 ot|{{ ~פ®¤«¤¶«¬ετ αλ. ot|{{l ∀
色谱条件 ~色谱柱 ‘²√¤2³¤® ≤t{kw Λ° ov1| °° ≅ zx °°l ∀流动相 甲醇2水2冰乙酸ktsΒ|sΒtl o流
速 t °r°¬±o检测波长 uvu ±° ∀
t1v1x 土壤中k有效态l及杜仲叶中微量元素测定 由西北农业大学中心分析实验室测定 ∀
|u y期 张康健等 }杜仲叶次生代谢物生态学研究初报
t1v1y 气象资料 调查地区的气象台k站l提供 ∀
u 结果与分析
211 不同产地杜仲叶次生代谢物含量分析
我们对不同地区杜仲叶次生代谢物含量进行了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k表 tl ∀
表 1 不同地区次生代谢物含量
Ταβ . 1 Τηεσεχονδαρψ µεταβολιτε χοντεντσ οφ διφφερεντ ρεγιονσ k h l
地区
• ª¨¬²±
京尼平甙酸
Š ±¨¬³²¶¬§¬¦¤¦¬§
绿原酸
≤«¯²µ²ª¨ ±¬¦¤¦¬§
京尼平甙
Š ±¨¬³²¶¬§¨
桃叶珊瑚甙
„∏¦∏¥¬±
总黄酮
ƒ¯ ¤√²±²¬§¶
杜仲胶
Š∏··¤2³¨ µ¦«¤
略阳 ∏¨ ¼¤±ª s1v{w v1sv s1tut u1wz u1yz s1zv
慈利 ≤¬¯¬ s1wvv v1uw s1t|y u1x{ v1xx s1|y
遵义 ∏±¼¬ s1vxy w1su s1vtz v1s| w1vx s1|x
宜昌 ≠¬¦«¤±ª s1suw t1ux s1ttu u1vyx t1t| t1tz
巫山 • ∏¶«¤± s1tu{ t1|z s1s{| u1wxx t1y{ s1|t
通江 ײ±ª­¬¤±ª s1uwu u1|u s1tws u1xz v1|s s1|{
洛阳 ∏²¼¤±ª s1szs u1{vy s1sz| u1wvx u1ut t1su
Φs1sx € u1{x
Φs1st € w1wy twy1uww
3 3 tzw1vu{33 t|u1{sv33 vv1tsz33 |y1||z33 tw1sx{33
33 Π s qst q
由表 t可看出 o不同地区杜仲叶次生代谢物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 ∀遵义地区的京尼平甙 !绿原酸 !
桃叶珊瑚甙 !总黄酮含量最高 o慈利地区的京尼平甙酸含量最高 ~洛阳地区的京尼平甙含量最低 o宜昌
地区的绿原酸 !桃叶珊瑚甙 !总黄酮 !京尼平甙酸含量最低 o但杜仲胶含量最高 ∀从而说明生态因素也
是调控次生代谢物的重要因素 ∀
经多重比较 o慈利 !略阳 !遵义 v个地区的京尼平甙酸含量高 o与其他 w个地区差异极显著 ∀绿原
酸含量以遵义最高 o与其他 y个地区差异极显著 ∀遵义 !慈利两个地区的京尼平甙含量高 o与其他 x个
地区差异极显著 ∀遵义地区的桃叶珊瑚甙含量较高 o与其他 y个地区相比达极显著水平 ∀遵义 !通江 !
慈利 v个地区的总黄酮含量高 o与其他 w个地区差异极显著 ∀杜仲胶含量以宜昌为高 o与其他 y个地
区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由此可以看出 o不同次生代谢物在不同地区含量差异很大 ∀这与雷公藤k聂 侃
等 ot||wl !千金子k李振国等 ot||vl !葛根k张 蕾等 ot||xl !细辛k杨大峰等 ot||zl !女贞子k石力夫等 o
t||{l研究结论一致 ∀
212 影响杜仲叶次生代谢物含量的生态因素
我们以生态因子为自变量 o次生代谢物k有效成分l含量为因变量 o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为了
建立最优回归方程 o故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 ∀
将 us个生态因子分别规定为 Ξt(年均温) !Ξu(绝对最高温) !Ξv(绝对最低温) !Ξw(年降雨量) !Ξx
(无霜期) !Ξy(海拔) !Ξz(坡度) !Ξ{k³‹ 值l !Ξ|k‘l !Ξtsk°l !ΞttkŽl !Ξtuk≤¤l !Ξtvk  ªl !Ξtwk≤∏l !
Ξtxkƒ l¨ !Ξtyk±l !Ξtzk  ±l !Ξt{k≥ l¨ !Ξt|k≤µl !Ξusk‘¬l !Ξutk…l ox种次生代谢物规定为 Ψt(京尼平
甙酸) !Ψu(绿原酸) !Ψv(京尼平甙) !Ψw(桃叶珊瑚甙) !Ψx(总黄酮) ,详见表 u !v ∀
表 2 不同产地主要气象因子与其它生态因子
Ταβ .2 Μετεορολογιχαλ ανδ οτηερ εχολογιχαλφαχτορσιν διστριβυτιον ρεγιονσ
产地
²¦¤·¬²±
年均温
„±±∏¤¯ √¨ µ¨¤ª¨
·¨°³¨µ¤·∏µ¨
k ε l
绝 对 最 高 温
„¥¶²¯∏·¨ °¤¬¬2
°∏° ·¨°³¨µ¤2
·∏µ¨k ε l
绝 对 最 低 温
„¥¶²¯∏·¨ °¬±¬2
°∏° ·¨°³¨µ¤2
·∏µ¨k ε l
年平均降雨量
„√ µ¨¤ª¨ ¤±±∏¤¯
µ¤¬±©¤¯ k¯°°l
无霜期
ƒµ²¶·2©µ¨¨
³¨µ¬²§k§l
海拔高度
∞¯ √¨¤·¬²±
k°l
坡度
≥¯ ²³¨
§¨ ªµ¨¨
kβl
³‹
Ξt Ξu Ξv Ξw Ξx Ξy Ξz Ξ{
略阳 ∏¨ ¼¤±ª tv1u vz1z p tt1u {ys uvy zws tu x1x
慈利 ≤¬¯¬ ty1z ws1{ p tx1x tv{v uzs txs x w1|
遵义 ∏±¼¬ tx1x vz1x p w1x ts{{ uzx wzx tu x1y
宜昌 ≠¬¦«¤±ª ty1u wt1w p {1| tt{v1x uw{ uws vs w1{
巫山 • ∏¶«¤± t{1w wt1{ p y1| tsw|1v vsx yss us x1w
通江 ײ±ª­¬¤±ª ty1z ws1w p y1u ttsz1| u{s yss ux x1u
洛阳 ∏²¼¤±ª tw1y ww1u p t{1u ysu1t ut{ ts{ s y1|
sv 林 业 科 学 vx卷
表 3 不同产地土壤(有效态)与杜仲叶中(植物吸收)的微量元素 ≠
Ταβ .3 Αϖαιλαβλετραχε ελεµεντσιν τηεσοιλ ανδ τηελεαϖεσ οφ Ε . υλµοιδεσιν διφφερεντ ρεγιονσ
产地
²¦¤·¬²±
存在形式
∞¬¬¶·¬±ª©²µ°
‘
Ξ|
°
Ξts
Ž
Ξtt
≤¤
Ξtu
 ª
Ξtv
≤∏
Ξtw
Ĭ
Ξtx
±
Ξty
 ±
Ξtz
≥¨
Ξt{
≤µ
Ξt|
‘¬
Ξus
…
Ξut
略阳
∏¨ ¼¤±ª
土壤有效态 wt1x tz1| ttv1x s1vzu s1sx |1ws tzy z1ss x1ws s1tyv t1tv| t1yz{ s1uzz
„√¤¬¯¤¥¯¨
©²µ° ¬± ¶²¬¯
植物吸收 t1zww s1sxz t1vtv s1zxz s1uy| y1uxs uxy tz1zs ux1zs s1txx s1y{t u1wxs y1|vs
„¥¶²µ³·¨§
©²µ° ¬± ³¯¤±·
慈利
≤¬¯¬
土壤有效态 |t1s uu1v zw1s s1t{{ s1swv {1xs u|s z1xs tz1xs s1uz| s1{ws s1u|| s1t{x
„√¤¬¯¤¥¯¨
©²µ° ¬± ¶²¬¯
植物吸收 t1uxx s1syz s1vxs s1zt{ s1uxv w1{{s tyu z1{x uv1ws s1ut{ s1zsw t1xxs w1yvs
„¥¶²µ³·¨§
©²µ° ¬± ³¯¤±·
遵义
∏±¼¬
土壤有效态 |s1s uv1v tuw1s s1vzs s1suv z1ws ut{ uu1ts y1ts s1t|t s1y{{ s1vwx s1txu
„√¤¬¯¤¥¯¨
©²µ° ¬± ¶²¬¯
植物吸收 t1{sz s1tsy s1yy{ s1{yv s1uuz z1zxs |{1{ |1tv tv1|s s1szy s1v|x t1t|s v1{ts
„¥¶²µ³·¨§
©²µ° ¬± ³¯¤±·
宜昌
≠¬¦«¤±ª
土壤有效态 {y1x wx1t tt|1x s1utv s1swt z1ts ws{ tz1ws |1ws s1tvt t1sw| s1xsy s1t||
„√¤¬¯¤¥¯¨
©²µ° ¬± ¶²¬¯
植物吸收 t1yvs s1tss s1yts s1zsx s1vvz u1tux tzv tv1ux us1|s s1uvu s1zyu v1yvs w1|xs
„¥¶²µ³·¨§
©²µ° ¬± ³¯¤±·
巫山
• ∏¶«¤±
土壤有效态 {v1s wu1{ tw|1s s1zyv s1stz {1us tts tx1|s uw1s s1tv| s1{zz s1v{u s1uwz
„√¤¬¯¤¥¯¨
©²µ° ¬± ¶²¬¯
植物吸收 t1w|s s1s{t t1wux t1tzx s1usz w1u{s tw| uz1vs vt1ss s1s|s t1x{t v1yvs y1t{s
„¥¶²µ³·¨§
©²µ° ¬± ³¯¤±·
通江
ײ±ª­¬¤±
土壤有效态 ttv1x vz1w zy1x s1utv s1suw x1zs wuu uu1ys xv1ys s1txy s1{y{ s1v|x s1usz
„√¤¬¯¤¥¯¨
©²µ° ¬± ¶²¬¯
植物吸收 t1z|z s1s{| s1wyx s1|y{ s1tzx v1yvs tw{ tu1|s vt1{s s1syt s1|tw v1wys x1t{s
„¥¶²µ³·¨§
©²µ° ¬± ³¯¤±·
洛阳
∏²¼¤±ª
土壤有效态 t|1s tw1{x tvt1x s1ysz s1sv| {1ys tss ts1ws t1xs s1ttu s1xyz s1wx{ s1uwy
„√¤¬¯¤¥¯¨
©²µ° ¬± ¶²¬¯
植物吸收 t1wxv s1sxt s1wux s1{{w s1vuv w1xss uxx1x u{1zs tts1xs s1t|z u1xsu w1tts y1txs
„¥¶²µ³·¨§
©²µ° ¬± ³¯¤±·
≠ /土壤有效态0中 ≤¤! ª含量单位为 h ~/植物吸收0的 ‘!° !Ž!≤¤! ª含量的单位为 h ~其它微量元素含量的单位为 }ts p v °ªrª∀
׫¨ ∏±¬·²© ≤¤¤±§  ª²©¤√¤¬¯¤¥¯¨©²µ°¬± ¶²¬¯}h ~·«¨ ∏±¬·²© ‘o° oŽo≤¤¤±§  ª²©¤¥¶²µ³·¨§©²µ°¬± ³¯¤±·}h ~·«¨ ∏±¬·²©·«¨ ²·«¨µ·µ¤¦¨
¨¯¨°±·¶}ts p v °ªrªq
以土壤中微量元素k有效态l与其它生态因素作自变量建立的回归方程 }
Ψt € t1uut p s1svu ξu n t1{|y ξt{ Ρ € s1|ut
Ψu € x1yzx n s1svw ξz n s1stz ξ| p s1tuv ξts p vt1{yz ξtv Ρ € s1||z
Ψv € t1vss p s1st{ ξu p s1sst ξtx p t1yxv ξut Ρ € s1|{z
Ψw € v1wuz p v1|{s ξut Ρ € s1zsu
tv y期 张康健等 }杜仲叶次生代谢物生态学研究初报
Ψx未选上任一自变量
以杜仲叶的微量元素(植物吸收)与其它生态因素作自变量建立的回归方程 :
Ψt € s1x|s p s1tux ξus Ρ € s1{zt
Ψu € s1zt| n s1wuy ξtw Ρ € s1{ys
Ψv € s1vtz n s1sux ξtw p s1sus ξt| p s1sw| ξut Ρ € s1|||
Ψw € u1|sv n s1s|| ξtw p s1yxx ξt{ n s1sws ξus p s1txv ξut Ρ € s1|||
Ψx € w1{{z p s1zvu ξus Ρ € s1zsx
通过上述各回归方程 o筛选出了主导生态因子 ∀
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基础上 o我们采用筛选出的主导生态因子 o运用通径分析方法 o研究各主要
生态因素对杜仲叶次生代谢物合成与积累的影响k见表 wl ∀
表 4 各主要生态因子与次生代谢物含量的通径分析 ≠
Ταβ .4 Πατη αναλψσισ οφ σεχονδαρψ µεταβολιτεσ ανδ ιτσ µ αϕορ εχολογιχαλφαχτορσ
次生代谢物
≥ ¦¨²±§¤µ¼ ° ·¨¤¥²¯¬·¨¶
´ µ
生态因子
¤­²µ ¦¨²¯²ª¬¦¤¯ ©¤¦·²µ¶
总影响
ײ·¤¯ ¬±©¯∏¨ ±¦¨
生态因子
¤­²µ ¦¨²¯²ª¬¦¤¯ ©¤¦·²µ¶
总影响
ײ·¤¯ ¬±©¯∏¨ ±¦¨
京尼平甙酸
Š ±¨¬³²¶¬§¬¦¤¦¬§ ξu p s1wyt ξus p s1{zt
( Ψt) ξt{ s1yww
绿原酸 ξz s1wsv ξtw s1{ys
≤«¯²µ²ª¨ ±¬¦¤¦¬§ ξ| s1ysu
ξts p t1zss
( Ψu) ξtv p s1wws
京尼平甙 ξu p s1xtu ξtw s1xwz
Š ±¨¬³²¶¬§¨ ξtx p s1vyw ξt| p s1tzy
( Ψv) ξut p s1{xx ξut p s1yvt
桃叶珊瑚甙 ξut p s1zsu ξtw s1zvz
„∏¦∏¥¬± ξt{ p s1t|u
ξus s1t{|
( Ψw) ξut p s1yzx
总黄酮 ξus p s1zsx
ƒ¯ ¤√²±²¬§¶
( Ψx)
≠ / ´ 0为以土壤主要微量元素k有效态l与其它主要生态因素进行的通径分析 ~/ µ0为以杜仲叶中主要微量元素与其它主要生态
因素进行的通径分析 ∀
/ ´ 0¬¶·«¨ ³¤·«¤±¤¯¼¶¬¶²©·«¨ °¤­²µ·µ¤¦¨ ¨¯¨° ±¨·¶k¤√¤¬¯¤¥¯ l¨¬±¶²¬¯¤±§²·«¨µ°¤­²µ ¦¨²¯²ª¬¦¤¯ ©¤¦·²µ¶~/ µ0¬¶·«¨ ³¤·«¤±¤¯¼¶¬¶²©·«¨
°¤­²µ·µ¤¦¨ ¨¯¨° ±¨·¶¬±·«¨ ¯¨ ¤√ ¶¨²© Ε . υλµοιδε󤱧²·«¨µ°¤­²µ ¦¨²¯²ª¬¦¤¯ ©¤¦·²µ¶q
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k表 wl o可以看出 }微量元素对杜仲叶次生代谢物的影响远大于气象
因素的影响 ∀这与研究不以土壤主要微量元素k有效态l为主的各因子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k表 w
中的/ ´0l与以杜仲叶中主要微量元素k植物吸收l为主的各因子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k表 w中的
/ µ0l结果不一致 ∀从而说明了土壤中微量元素k有效态l与杜仲k叶l中微量元素k植物吸收l不完全呈
正相关关系 ∀然而遗憾的是 o由于各微量元素对各种次生代谢物含量的影响错综复杂 o故本次初步分
析的结果 o未能得出各有关微量元素对杜仲叶次生代谢物合成与积累影响程度的结论 ∀
213 杜仲最佳适生区选择方法的探讨
通过 z个地区次生代谢物含量比较 o运用系统聚类和模糊综合评判来探讨优质 !高效的杜仲适生
区域选择方法 ∀
u1v1t 系统聚类分析 根据各次生代谢物含量将 z个地区运用最短距离法进行聚类k图 tl ∀
uv 林 业 科 学 vx卷
根据专业知识 o我们确定分类的标准 Τ € t1s ,这样便按各地区次生代谢物含量的高低将 z个杜仲
产区分为 v类 }遵义 t类 o含量最高 ~慈利 !略阳 !通江 t类 o含量较高 ~洛阳 !巫山 !宜昌 t类 o含量偏低 ∀
图 t 系统聚类图
ƒ¬ªqt ≥¼¶·¨°¤·¬¦¦¯∏¶·¨µ
t1 略阳k∏¨ ¼¤±ªl o u1 慈利k≤¬¯¬l o v1 遵义k∏±¼¬l o w1 宜昌k≠¬¦«¤±ªl
x1 巫山k • ∏¶«¤±l o y1 通江kײ±ª­¬¤±ªl o z1 洛阳k∏²¼¤±ªl q
u1v1u 模糊综合评判 系统聚类分析将 z个杜仲产区大体上分为 v类 ∀为了对各地区杜仲叶中次生
代谢物含量进行排序 o我们采用了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 z个地区进行了优化排序 ∀根据表 t进行综合
评判汇总k略l o并确定各次生代谢物的权重 ∀x种次生代谢物的权重分配如下 }
即 Υ € {绿原酸(s1u) ,桃叶珊瑚甙(s1u) ,京尼平甙酸(s1u) ,京尼平甙(s1u) ,总黄酮(s1u)}
那么 }
Ψ € Ξ# Ρ € ks1u s1u s1u s1u s1ul
s1txz s1ty{ s1us| s1syx s1tsu s1txu s1twz
s1tvz s1tww s1tzu s1tvu s1tvz s1twv s1tvy
s1uvx s1uyx s1utz s1stx s1sz{ s1tw{ s1swv
s1ttx s1t{y s1vst s1tsy s1s{w s1tvv s1szx
s1tvz s1t{u s1uuv s1syt s1s{y s1t|| s1ttv
€ ks1txy s1t{| s1uuw s1szy s1s|z s1txx s1tsvl
依上述评判结果进行优化排序 }ktl遵义kul慈利kvl略阳kwl通江kxl洛阳kyl巫山kzl宜昌
从评判结果看出 }评判值大于等于 s1txx的有遵义 !慈利 !略阳 !通江 o从而可以看出 o这些地区的
杜仲叶次生代谢物含量较高 ∀
v 结论与讨论
目前人们越来越重视微量元素对人体的影响 ∀微量元素不仅对人体有影响 o同时也对植物有影
响 ∀某种元素的短缺可能影响某种次生代谢物的合成量k吴炳辅等 ot|{yl ∀这样对药用植物而言就会
影响其品质以及临床疗效 ∀所以微量元素也是评价中药材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k肖小河 ot|{|l ∀
有些研究表明 o药用植物微量元素含 量与其生长的土壤中该元素水平密切相关 ∀如白芷中微量元
素含量随生长地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变化而变化 o且药材与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增减趋势基本一致k范俊
安等 ot||tl ∀但是 o从本文分析的结果来看 o土壤中的微量元素k有效态l与其上生长的杜仲k叶l中的
微量元素k植物吸收l不完全呈正相关关系 ∀植物吸收土壤中的微量元素 o存在着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
的问题 ∀选择性的吸收和富集与植物的基因有关 o同时它又与外界的生长条件有关 ∀也就是说 o既受
自身遗传等因素的影响k主动吸收l o也受产地等生态因素的影响k被动吸收l o二者所占比例各是多少 o
通常是很难确定的 ∀本文研究虽然排除了类型间差异和其它生态因子对土壤中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 o
但却不能排除个体生长差异和其它生态因子对土壤中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 ∀因此 o在分析微量元素对
次生代谢物k合成与积累l的影响时 o要综合分析 o更应注意植物吸收的微量元素 o因为植物吸收的微量
元素与其自身次生代谢物的合成和积累直接发生关系 ∀然而本次研究未能得出这方面的结论 o故上述
结论还需进一步验证 o各微量元素对杜仲叶次生代谢作用的影响还待进一步研究 ∀
vv y期 张康健等 }杜仲叶次生代谢物生态学研究初报
本文模糊综合评判分析结果认为 o遵义 !慈利 !略阳 !通江的次生代谢物含量较高 o这与历史记载基
本一致k陈存仁 ot|z| ~朱圣和 ot||sl ∀从而可以认为历史上的资料记载能够反映杜仲的道地性 o但由
于杜仲的分布范围不断扩大 o故又不能完全反映杜仲的道地性 ~本文研究仅仅涉及几个省的几个县 o只
能作为方法探讨 o要想选择杜仲道地性产地 o有必要根据本文的研究方法进行一次全国性的比较深入
的调查研究 o从而全面准确地确定杜仲的道地性区域 ∀
参 考 文 献
陈存仁主编 q中国药学大辞典k台湾l q世界书局发行 ot|z| }yss ∗ ysu
范俊安 o易尚平 o李胜容 q四川道地药材及其微量元素与地质背景的相关性 q中药材 ot||t otwkzl }v ∗ y
冯 煦 o李鸿英 q北柴胡与烟台柴胡黄酮成分的比较研究 q中草药 ot||s outk{l }x ∗ y
黄西峰 q反相 ‹°≤ 分离金银花成分及绿原酸含量测定 q中草药 ot|{{ ot|kxl }tw ∗ ty
李家实 o阎玉凝 q杜仲皮与叶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 q中药通报 ot|{y ottk{l }wt ∗ wu
李振国 o孙信功 o周可范等 q薄层扫描法测定千金子中七叶树内酯的含量及不同产地的质量比较 q中国中药杂志 qt||v ot{k{l }wx{ ∗ wx|
马柏林 o王 蓝 o张康健等 q杜仲胶实验室提取方法的研究 q西北林学院学报 ot||w o|kwl }yz ∗ y|
聂 侃 o安伟健 o夏光成 q不同产地雷公藤属植物根中有效成分含量的比较 q中草药 ot||w ouxktsl }xv| ∗ xwt
1宋2欧阳修撰 q新唐书#地理志 q第三十 q中华书局 ot|zv otsvv
石力夫 o蔡 溱 o吴广通等 q不同产地女贞子中水溶性活性成分及齐墩果酸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q中国中药杂志 ot||{ ouvkul }zz ∗ z|
1宋2唐慎微撰 q重修改和经史证类备用草#卷二十 q上海 }商务印书馆 ot|t| ows ∗ wt
吴炳辅 o崔万钧 q中药中微量元素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q中草药 ot|{y otzkwl }v{ ∗ wu
肖小河 q中药材品质变异的生态生物学探讨 q中草药 ot|{| ousk{l }wu ∗ wy
杨大峰 o闫汝南 o杨春澍等 q五个不同来源细辛挥发油气相色谱 ) ) ) 质谱分析 q中国中药杂志 ot||z ouukzl }wuy ∗ wu{
张康健 o张 檀 q中国神树 ) ) ) 杜仲 q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 ot||z
张 蕾 o朱蓉贞 o潘 杨等 q不同品种及产地的葛根中葛根素含量的比较 q中国中药杂志 ot||x ouskzl }v|| ∗ wss
张之申 o朱梅年 o闻国政 o不同产地三七的生态环境观察和微量元素研究 q中国中药杂志 ot||t otykyl }vvx ∗ vvy
朱圣和编 q中国药材商品学 q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ot||s ow{v ∗ w{w
פ®¤«¤¶«¬× o¤·¶∏°²·² ‘o’¶«¬² ‹ q׫¨ ≥·¤¥¬¯¬·¼ ²©¥¬²2¤¦·¬√¨¦²°³²±¨ ±·¶¬±·«¨ ¥¤µ® ²© Ευχοµ µια υλµοιδεσ:∞∏¦²°°¬¤¨ ¦²µ·¨¬q≥«²¼¤®∏2
ª¤®∏¤¶¶«¬qt|{{ owukul }ttt ∗ ttx
本刊 t|||年第 v期上发表的5人工马尾松阔叶混交林矿质营养循环的研究6有多处错误 ∀现将作
者提供的勘误表刊出 ∀
5林业科学6编辑部
位置 误 正
第 ty页关键词 Πινυσ µ ασσονινανα Πινυσ µ ασσονιανα
第 tz页/ u qt0 Σχηινα Σχηι µ α
同上 ∆ιχρανοπιερσ διχηαταµ α ∆ιχρανοπερισ πεδατα
同上 ανγυστιφαλια Ανγυστιφολια
同上 Ισχηαχνυ µ Ισχηαε µ υ µ
同上 ςειτερ ςιτεξ
表 u zw quuz zw quu|
表 u vuu q|wx vuu q|xw
表 u zww qts{ zww qtxx
第 t{页/ u qu0 {种 Ž的
第 t{页/ u qv0 ≤∏!± ± !≤∏
第 t{页/ u qw0 tsy q{yy tsy q{y{
第 t|页/ u qx0 ttt q{zt ttt qzzt
第 t|页/ u qy0 vuw q{wt vuw qzwt
小标题k矿质元素的留存 ,l u qx u qy
第 us页 u qy ou qz u qz ou q{
表 z s qv|z s qv{z
wv 林 业 科 学 vx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