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 第 vy卷 第 v期u s s s年 x 月
林 业 科 学
≥≤∞× ≥∂ ∞ ≥≤ ∞
∂ ²¯1vy o ²1v
¤¼ ou s s s
关于发展人工林与建立人工林业问题探讨 3
王豁然
k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北京 tsss|tl
摘 要 }全世界森林面积为 vw1xw ≅ ts{ «°u o其中 v h是人工林 ∀人工林是重要的森林生态系统 o在木材生
产 !环境保护和景观建设中具有重要功能和作用 ∀人工林在生产功能方面的补偿作用 o使天然林可以更好地
发挥生态环境价值 !森林娱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 ∀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前提是遗传材料的正确选择与
营林实践艺术的结合以及保证这种结合的林业政策 ∀愈来愈多地使用外来树种营建人工林是全球趋势 ∀人
工林对于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o可以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经营措施得到解决 ∀林木育种与遗传改良和经
营制度的技术创新是不断提高人工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动力 ∀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
题 o中国人工林实现可持续经营面临技术和体制两方面的挑战 o但是 o根本出路在于林业经济体制的改革 o象
农业那样 o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实行人工林产业化经营 o建立人工林业kƒ²µ¨¶·³¯¤±·¤·¬²±¬±§∏¶·µ¼l ∀
关键词 }人工林 o外来树种 o森林可持续经营 o人工林业
收稿日期 }t|||2sy2vs ∀
3本文在修改过程中汲取了蒋有绪院士和洪菊生研究员的宝贵意见 o谨此致谢 ∀
ΑΠΠΡ ΟΑΧΗΙΝΓ ΤΟ ΤΗΕ ∆Ες ΕΛΟΠΜΕΝΤ ΟΦ ΠΛΑΝΤΕ∆ ΦΟΡΕΣΤΣ
ΑΝ∆ ΕΣΤΑΒΛΙΣΗΜΕΝΤ ΟΦ ΦΟΡΕΣΤ ΠΛΑΝΤΑΤΙΟΝ ΙΝ∆ΥΣΤΡΨ
• ¤±ª ∏²µ¤±
( Ρεσεαρχη Ινστιτυτε οφ Φορεστρψ, ΧΑΦ Βειϕινγ tsss|t)
Αβστραχτ : ׫¨ ·²·¤¯ ¤µ¨¤²©·«¨ º²µ¯§. ¶©²µ¨¶·º¤¶¬±t||x ¶¨·¬°¤·¨§·²¥¨ vwxw °¬¯¯¬²± «¨¦·¤µ¨¶²© º«¬¦«v h º¤¶
°¤§¨ ²©³¯¤±·¤·¬²±¶q ƒ²µ¨¶·³¯¤±·¤·¬²±¬¶ ¶¨¶¨±·¬¤¯ ©²µ¨¶· ¦¨²¶¼¶·¨° º¬·«©∏±§¤° ±¨·¤¯ ©∏±¦·¬²±¶¤±§µ²¯ ¶¨¬± º²²§
³µ²§∏¦·¬²±o ±¨√¬µ²±° ±¨·¤¯ ³µ²·¨¦·¬²± ¤±§ ¤¯±§¶¦¤³¨ §¨¶¬ª±q·¬¶·«¨ ¶∏³³¯ °¨ ±¨·¤µ¼©∏±¦·¬²± ²©©²µ¨¶·³¯¤±·¤·¬²±¶¬±
º²²§¶∏³³¯¼·«¤··«¨ ±¤·∏µ¤¯ ©²µ¨¶·¶¦¤± °²µ¨ ©¨©¬¦¬¨±·¯¼ ∏¶¨§©²µ¨ ±√¬µ²±° ±¨·¤¯ ³µ²·¨¦·¬²±o¥¬²§¬√ µ¨¶¬·¼¦²±¶¨µ√¤·¬²±
¤±§µ¨¦µ¨¤·¬²±q׫¨ ©²µ¨¶·³¯¤±·¤·¬²±¶¦¤±¶∏¶·¤¬±¤¥¯¼ °¤±¤ª¨ §∏±§¨µ·«¨ ³µ¨¦²±§¬·¬²±¶²©¤¦²°¥¬±¤·¬²± ²©¦²µµ¨¦·
¶³¨¦¬¨¶¶¨¯¨ ¦·¬²± º¬·«¶¬¯√¬¦∏¯·∏µ¤¯ ¤µ·¶¤±§©²µ¨¶·µ¼ ³²¯¬¦¼ ¥¼ º«¬¦«·«¨ ¦²°¥¬±¤·¬²±¬¶ ±¨«¤±¦¨§q∞¬²·¬¦·µ¨¨¶³¨¦¬¨¶
¤µ¨ ¦²°³²±¨ ±·¶²©©²µ¨¶·ª¨ ±¨ ·¬¦µ¨¶²∏µ¦¨¶¤±§³¯¤¼ ¤±¬±¦µ¨¤¶¬±ª¯¼¬°³²µ·¤±·µ²¯¨¬±·«¨ §¨√¨¯²³° ±¨·²©¦²°° µ¨¦¬¤¯
³¯¤±·¤·¬²±©²µ¨¶·¶o¬± ³¤µ·¬¦∏¯¤µo¬±·«¨ ·µ²³¬¦¶¤±§¶∏¥·µ²³¬¦¶q׫¨ ¶∏¶·¤¬±¤¥¯¨ °¤±¤ª¨ ° ±¨·²©©²µ¨¶·³¯¤±·¤·¬²±¶¬¶
§µ¬√ ±¨ ¥¼ §¼±¤°¬¦·µ¨¨¥µ¨ §¨¬±ª¤±§·µ¨¨¬°³µ²√ °¨ ±¨·¤±§¦µ¨¤·¬√¨©²µ¨¶·°¤±¤ª¨ ° ±¨·q ײ³µ¤¦·¬¦¨ ·«¨ ¶¨¶¨±¦¨ ²©
¶∏¶·¤¬±¤¥¯¨©²µ¨¶·°¤±¤ª¨ ° ±¨·o·«¨ ≤«¬±¨ ¶¨ ©²µ¨¶·µ¼ ¬¶¦«¤¯¯¨ ±ª¨ § ¥¼ ¥²·« ·¨¦«±²¯²ª¬¦¤¯ ¤±§ ¦¨²±²°¬¦¶¼¶·¨°¶o
«²º √¨ µ¨o·«¨ º¤¼ ¥¼ º«¬¦«·«¨ ©²µ¨¶·³¯¤±·¤·¬²±¶¦¤± ¥¨ °¤±¤ª¨ §·²º¤µ§¶¶∏¶·¤¬±¤¥¬¯¬·¼¬¶·²µ¨©²µ°·«¨ ¦¨²±²°¬¦
¶¼¶·¨° ²©©²µ¨¶·µ¼ ¤±§·²©²¯ ²¯º ·«¨ ° ¦¨«¤±¬¶° ²© °¤µ®¨ ·¨ ¦²±²°¼ º«¬¦««¤¶ ©¨©¨¦·¬√¨¯¼ ¥¨ ±¨ ∏¶¨§¬±¤ªµ¬¦∏¯·∏µ¨ ¶²
·«¤·¬·¬¶³²¶¶¬¥¯¨·² ¶¨·¤¥¯¬¶«©²µ¨¶·³¯¤±·¤·¬²±¬±§∏¶·µ¼¬± ≤«¬±¤q
Κεψ ωορδσ: °¯ ¤±·¨§©²µ¨¶·o∞¬²·¬¦¶³¨¦¬¨¶o≥∏¶·¤¬±¤¥¯¨©²µ¨¶·°¤±¤ª¨ ° ±¨·oƒ²µ¨¶·³¯¤±·¤·¬²±¬±§∏¶·µ¼
t 森林可持续经营
据 ƒkt|||l报告 ot||x年全世界森林面积k包括天然林和人工林lv1wxw ≅ ts| «°u o全球 trw土
地面积为森林所覆盖 ∀全世界 xx h左右的森林资源在发展中国家 owx h在发达国家 ∀世界森林资源
中只有 v h左右为人工林 o|z h为天然林 ∀t||s ∗ t||x期间 o世界森林资源净损失为 x0yvs ≅ tsw «°u o
发展中国家平均每年丧失森林资源 t1vss ≅ tsz «°u o发达国家增长 t1zy ≅ tsy «°u ∀
ƒ报告认为 o对于天然林的滥砍乱伐和自然保护区面积的增加以及世界范围内的林权的变化 o
即私有化和分散化 o导致可供生产木材的天然林面积进一步减少 o森林采伐从原始林转向半天然林k即
已遭受人为活动干扰的天然林l !人工林和森林以外的树木 ∀资源的变化导致经营思想的变革 o长期以
来 o存在于用材林 !防护林和自然保护区之间的严格界限正在变得模糊不清kƒ ot||zl o森林可持续
经营已经成为当前森林经营的主导思想和发展主流 ∀
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概念把森林看作具有多种经济效益和环境价值的生态系统 o在经营决策过程中
具有广泛的公众参与 ∀从这种概念出发 o森林经营的目标不仅仅是持续地生产木材和非木质林产品与
提供文化娱乐服务 ∀还必须使森林同时具有保存遗传资源 !维持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环境等多种其它功
能kƒ ot||v¤l ∀
图 t t||x年世界不同地区森林面积比例kƒ ot|||l
ƒ¬ªqt ׫¨ ³µ²³²µ·¬²± ²©©²µ¨¶·¤µ¨¤¬± §¬©©¨ µ¨±·µ¨ª¬²±¶²©·«¨ º²µ¯§kƒ ot|||l
tl沈国舫 q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q面向 ut世纪的林业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ot||z ∀
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正在通过
各种进程日益深入地讨论森林可持
续经营的内涵 o制订相应的标准和指
标体系 o建立和完善森林可持续经营
认证和林产品标签制度k周国林等 o
t||z ~ ≤¤±¤§¬¤± ≤²∏±¦¬¯ ²© ƒ²µ¨¶·
¬±¬¶·¨µ¶o t||x ~ ≥ ³¨³¤·¤ t||y ~
∂ ¨¯·«¨¬° t||y ~ ƒ o t||z ~
t|||ltl o对世界木材供应趋势产生重
要影响 ∀国际热带木材组织k× × l
承诺到 usss年 o其成员国出口的木材
产品将产自可持续经营的森林 ∀
× × 成员国森林面积占世界热带林
资源的 {s h以上 o占世界热带木材贸易的 |x h以上 ∀× × 消费国也作出到 usss年实现森林可持续
经营的承诺 ∀世界银行和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会k • • ƒl以及一些非政府组织都在致力于木材和林
产品认证 ∀
尽管这些进程除在欧洲和北美以外的其他地区进展缓慢 o但是它代表了当前森林资源经营思想的
发展主流 ∀在 t||u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k≤∞⁄l上通过的5ut世纪议程6和5关于森林问题的原
则声明6特别强调森林的生产功能应当与其防护功能 !环境价值和社会效益协调一致的必要性 ∀从这
种必要性出发 o森林经营正在从传统的永续利用k≥∏¶·¤¬±¨ § ¼¬¨ §¯l向可持续经营k≥∏¶·¤¬±¤¥¯¨©²µ¨¶·
°¤±¤ª¨ ° ±¨·l的原则转变 o森林经营的三维尺度使得如何看待森林的价值和如何发挥森林的功能的传
统观念发生巨大变化k¤µ¦«¤µ¬®ot||zl ∀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关键在于保护现有天然林资源及其
所蕴含的生物多样性k
¬²¯²ª¬¦¤¯ §¬√ µ¨¶¬·¼l o发展工业人工林 o从生产和保护两个方面增强和补充天然林
的功能k
∏µ¯¨ ¼ ot||y ~ƒ ot||zl ∀
勿庸置疑 o当前世界森林状况 !经营趋势和木材与林产品贸易的变化 o将对人工林的发展产生重要
影响 ∀
u 人工林现状
根据 ƒkt||vl估测 o全球木材年消耗量 t||s年为 v1x ≅ ts| °v ousts年将增至 x1t ≅ ts| °v o并
utt 林 业 科 学 vy卷
且指出 o只有营建人工林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木材需求 ∀然而 o发展人工林既受到高度重视 o也存在许
多争议kƒ ot|||l ∀发达国家工业人工林面积估计 y1s ≅ tsz «°u o发展中国家近 z1s ≅ tsz «°u ∀亚
太地区工业人工林面积最大 o增长最快 o印度和中国都在 u1s ≅ tsz «°u以上 ∀
在树种组成上 o阔叶树占造林面积的 xz h o针叶树占 wv h ∀并且 o大量使用外来树种营建工业人
工林已经成为日益增长的全球趋势 ∀
表 1 世界人工林面积(ΦΑΟ ,1999)
Ταβ .1 Πλαντατιον αρεα οφ τηε ωορλδ αχχορδινγ το ΦΑΟ 1999 k ≅ tsv «°ul
发达国家工业人工林
⁄¨ √¨¯²³¨ §¦²∏±·µ¬¨¶
发展中国家人工林
⁄¨ √¨¯²³¬±ª¦²∏±·µ¬¨¶
工业人工林 非工业人工林 合计 净面积 年造林面积
欧洲国家 ∞∏µ²³¨ ts uss ±§∏¶·µ¬¤¯ ²±2¬±§∏¶·µ¬¤¯ ײ·¤¯ ≥∏µ√¬√¤¯ ±±∏¤¯ ³¯¤±·¬±ª
俄罗斯 ∏¶¶¬¤ ts zss
美国 ≥ ts vss 非洲 ©µ¬¦¤ v z{z v sux y {tu x {yt u{{
日本 ¤³¤± ts sss 亚太地区 ¶¬¤2°¤¦¬©¬¦ v tz{t ut uty xu ||z ws wzt u vvs
新西兰 t xss 拉丁美洲 ¤·¬± ° µ¨¬¦¤ z {uy u tvw | |ys { {|{ wst
澳大利亚 ∏¶·µ¤¯¬¤ t sss
合计 ײ·¤¯ wv zss 合计 ײ·¤¯ wv v|w uy vzx y| zy| xx uvs v st|
由于外来树种在遗传学 !生态学 !经济学方面所具有的特殊性和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o外来树种人工
林的可持续经营问题已经引起世界范围的普遍关注和讨论k²¥¨¯ ετ αλ. , t|{z ~∞√¤±¶ot||u ~ ∞¯ §µ¬§ª¨
ετ αλ. , t||v ~ ± º¬±²o t||v ~ ∏ª«¨ ¶o t||w ~王豁然等 ot||x ~ ¤°¥o t||z ~ ¬¨¶o t||z ~王豁然 o
t||{l ∀通过林木引种和使用外来树种发展人工造林事业并取得成功的国家很多 o新西兰k辐射松l !巴
西k桉树l !南非k桉树和墨西哥松l !澳大利亚k辐射松和其他热带松l等国家都是通过营建外来树种工
业人工林而实现木材自给或出口的 ∀据估计k∞√¤±¶ot||u ~∏ª«¨¶ot||w ~ƒ ot||z ~t|||l o在世界
热带地区 {x h以上工业人工林是应用外来树种营建的 o其中 o桉树k Ευχαλψπτυ󶳳ql占热带人工林面
积的 vs h o以加勒比松k Πινυσ χαριβαεα)为主的热带松树 ts1x h o相思k Αχαχια ¶³³qltu1s h o柚木
k Τεχητονα γρανδισ)z h和石梓k Γ µελινα αρβορεα)等其他树种 ∀这些树种的人工造林在中 !南美洲国家
尤其成功k ¬¨¶ot||zl ∀我国引进 {ss多种外来树种 o但是广泛应用于人工造林的不过 us ∗ vs种k吴中
伦 ot|{v ~王豁然等 ot||w ~潘志刚等 ot||w ~江泽平等 ot||zl ∀我国现有外来树种人工用材林面积 y1s ≅
tsy «°u o占人工林总面积的 trw以上 ∀
据5中国林业资源报告6k雷加富 ot||yl o/中国现有已成林人工林面积 v1wux ≅ tsz «°u o, ,其中
林分面积 u1tvz ≅ tsz «°u o占人工林面积的 yu1w h 0 ∀如果将/林分0作为商品用材林理解的话 o那末 o
这一数字与 ƒkt|||l世界森林资源报告中的中国人工林面积相吻合 ∀如果关于中国人工林统计数
字准确的话 o那末 o中国人工林的生产力不及现有天然林生产力的一半 o远远低于世界上人工造林事业
发达国家的水平 o不仅不具备替代天然林生产功能的能力 o其补偿能力也很有限 ∀中国政府已经决定
在主要林区禁止采伐天然林 o那末 o木材和其他林产品自何而来 客观地说 o中国政府在过去的半个世
纪中确实致力于人工林的发展 ozs年代以前建立的人工林 o即便是针叶树人工林现在也应该进入采伐
期 o然而事实却非如此 ∀可见 o中国人工林要朝向实现可持续经营的目标迈进 o路漫漫兮何其修远 ∀
v 人工林的重要功能和主要特点
人工林kƒ²µ¨¶·³¯¤±·¤·¬²± ²µ³¯¤±·¨§©²µ¨¶·l是人工营建的结构简单而经营集约的森林生态系统 o在
相同生态环境和经营措施之下林分生产力显著高于天然林 ∀一般来说 o随着经营强度的提高与不断得
到遗传改良的种苗材料的应用 o亦即通过遗传材料的正确选择和营林实践艺术的日臻完美的结合 o人
工林将成为森林生态系统中愈来愈重要的组成部分k±²±ot|||l ∀与天然林相比 o人工林具有以下主
要特点 }
vtt v期 王豁然等 }关于发展人工林与建立人工林业问题探讨
tl盛炜彤 q我国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保持与持续经营 q面向 ut世纪的林业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ot||z ∀
表 2 人工林面积及其在木材生产量中所占比例 ≠
Ταβ .2 Πλαντατιον ϖερσυσ νατυραλφορεστσιν τερµσ οφ αρεα ανδ ωοοδ προδυχτιον
国家 ≤²∏±·µ¬¨¶ 人工林与天然林的比例 °¯ ¤±·¤·¬²± √¶q±¤·∏µ¤¯ ©²µ¨¶·k h l
面积之比 ± ¤µ¨¤ 生产用材之比 ± º²²§³µ²§∏¦·¬²±
澳大利亚 ∏¶·µ¤¯¬¤ u1s xs
阿根廷 µª¨ ±·¬±¤ u1u ys
巴西
µ¤½¬¯ t1u yu
智利 ≤«¬¯¨ tz1t |x
中国 ≤«¬±¤ us1s z1{
新西兰 ¨ º ¤¨¯¤±§ ty1t ||
赞比亚 ¤°¥¬¤ s1x xs
津巴布韦 ¬°¥¤¥º¨ s1w xs
≠除中国之外 o其他国家的数字几乎全部是外来树种人工林k资料来源 }ƒ
t||z ot||| ~¤°¥¬¤µot||y ~雷加富 ot||yl q¯¯ §¤·¤²± ·«¨ ³¯¤±·¤·¬²±¶²© ¬¨²·¬¦¶³¨¦¬¨¶
¬¨¦¨³·≤«¬±¤k±©²µ°¤·¬²± ¶²∏µ¦¨¶}ƒ ot||z ~t||| ~¤°¥¬¤µot||y ~雷加富 ot||yl q
ktl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生产木
材和特殊目的林产品 o在较短的轮伐
期内达到天然林不能达到的较高的
木材产量 ~人工林具有很高的生产
力 o天然林无法与之比拟 o高度集约
经营的小面积外来树种人工林可以
提供一个国家或地区所需要的大部
分木材和其他林产品 o通过外来树种
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能够有效地减
缓天然林所承受的生产功能压力 ∀
新西兰 !巴西阿拉克卢兹公司和澳大
利亚/绿色三角区0发展外来树种人
工林的实践已经在这方面树立了成
功样板k
¨ ·²µ¯∏¦¦¬ετ αλ. , t||x ~¤°¥¬¤µot||y ~王豁然 ot||yl ∀kul由于人工林在生产功能方面的补
偿作用 o天然林可以更好地发挥生态环境效益 !森林娱乐kƒ²µ¨¶·µ¨¦µ¨¤·¬²±l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 ∀
改善人类生存环境 o立地恢复 o吸收 ≤ u o创造或改变森林地理景观 ∀kvl可以采用经过遗传改良的或
者生物技术产生的遗传材料以及引种驯化的外来树种 ∀kwl生物多样性低 o尤其遗传多样性 o大面积外
来树种人工林会降低本地生物多样性 o致使人工林生态系统脆弱 ∀kxl集约经营的速生树种人工林具
有显著环境影响 o特别是营养与水分消耗 ∀kyl人工林的发展必定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 o实现真正
意义的参与林业k°¤µ·¬¦¬³¤·²µ¼ ©²µ¨¶·µ¼l ∀
w 人工林的经营艺术
从某种意义上说 o人工林规划和经营是一种艺术 o林学家毕生追求的就是这种艺术的完美性 ∀
人工林的稳定性与风险性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 ∀只有维持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保持
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o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o才能实现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k盛炜彤ltl ∀人工林
的可持续经营目标就是不间断地最大限度地追求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木材或其他目的产品的
最高产量 ∀同农业一样 o很多人工林树种是作为树作物k×µ¨¨¦µ²³¶l来集约栽培的 o人工林最大生产力
k Πl的实现与持续 o主要取决于遗传材料k Γl !立地环境k Ε)和栽培措施( Σ)的合理运用及其互作效应 ,
可以概括地表示为 : Π Γ n Ε n Σ n Γ ≅ Ε ∀
外来树种常被用来在自然植被遭受反复破坏或土地严重退化地区营建高度集约经营的工业人工
林 o在这些地区 o乡土树种已经不能适应生境的变化 !市场的需求和人口增长的压力 ∀关于正确选择外
来树种及其人工林稳定性已经有许多论述k²¥¨¯ ετ αλ. , t|{z ~王豁然等 ot||x ~t||z ~t||{l ∀在更多的
情况下 o外来树种人工林的不稳定性是由于对外来树种的生物学缺乏足够理解 o或者不遵循林木引种
驯化规律 o盲目滥用树种或种源等人为原因造成的 o与外来树种本身无关 ∀如瑞典引种小干松k Πινυσ
χοντολτα) !巴西引种k¤µ¬°µ²¨¦·l !南非引种k墨西哥松代替湿地松l !中国沿海地区引种蓝桉等事例都说
明了这一问题 ∀
从遗传学观点出发 o由于多世代的育种选择 o尤其是外来树种 o育种群体k
µ¨ §¨¬±ª³²³∏¯¤·¬²±l的有
效群体规模k¨ l小 o因此在选择育种过程中会出现制约经济性状增益和适应性状表达的/瓶颈0效应
k
²··¯¨ ©¨©¨ ¦·¬√ ±¨¨ ¶¶lk胡新生 ot||{l ∀每个育种周期缺乏必要的基因补充k ±¨¨ ±¨µ¬¦«° ±¨·l o在自然选
择和人为选择的双重压力下 o遗传多样性降低 o常常导致性状衰退 o产量下降 ∀不过 o这种情况往往出
现于几个世代的育种选择或多个轮伐期以后 ∀这一问题 o可以通过育种和基因控制解决k¤°®²²±ª ετ
wtt 林 业 科 学 vy卷
αλ. , t||{l ∀
人工林的单作k ²±²¦∏¯·∏µ¨l或单一树种与单一无性系k ²±²¦¯²±¨ l的大面积使用 o常常会导致产
量下降和抗逆性降低 ∀造成不稳定性的主要原因是忽视了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k Γ ≅ Ε) o由于无
性系对于环境变化的高度敏感性 o基因型与立地的互作效应k Γ ≅ Εl对于外来树种人工林生产力的影
响尤其明显 o这一问题在我国尚未受到足够重视 ∀巴西阿拉克卢兹公司 t|{{年的试验结果表明 o巨尾
桉同一无性系在不同土壤类型的立地上 ow年生 的变化范围从 ts ∗ ys °v «°p u ∀同一无性系 o林
分产量相差几倍之多 ∀因此 o在林分经营中要善于利用这种互作效应 ∀然而 o在我国目前的速生树种
工业人工林经营中几乎完全忽略了这种互作效应 ∀例如 o当前整个华南地区桉树扦插造林所使用的尾
叶桉或其与巨桉的人工杂种无性系不过 v ∗ x个 ∀有些无性系的原株kµ·¨·l和杂种亲本没有经过遗传
测定和选择 o甚至来源不清 ∀
人工林的稳定性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通过经营措施来实现的 ∀许多研究结果认为k¬¥¥¼ ot||{ ~
¤°®²²±ªot||{l应用 ts ∗ us个无性系足以保证遗传多样性 o造林规划时实行不同树种或不同无性系
镶嵌式块状混交都可以增加稳定性 ∀
¤°¥¬¤µkt||yl指出 o人工造林是经济上有所回报的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 o但不是人们希冀的
/魔术布丁0k ¤ª¬¦¥∏§§¬±ªl ∀他认为 o¤±²º¶®¬和 ≥¤√¬¯¯ k¨t||ul提出不增加投入 o不加强营养和土壤
管理 o而只凭经营体制的艺术即可逐年或逐个轮伐期地实现或维持人工林最大生产力的可持续状态的
观点 o忽视了农业和林业生产的历史实践 ∀许多研究表明 o人工林生产力下降是由于林地养分过度消
耗引起的 o施肥和林地营养管理是桉树人工林经营中的重要措施k≥¦«²∏±¤∏ ετ αλqot|{| ~··¬º¬¯¯ ετ
αλqot||yl ∀
澳大利亚在昆士兰东南部的一项巨桉种源试验林施肥试验结果 o说明幼林施肥是很重要的 ∀例
如 o在造林后的前 v1x年内多次施肥 ot0yss ®ª«°p u o° xss ®ª«°p u ov年生观测时施肥小区材积达
到 tsx °v«°p u o而对照小区只有 t| °v «°p uk≤µ²° µ¨ot||yl o但是这样大的施肥量在人工林经营实践
中尚未见诸报道 ∀在巴西 o认为桉树人工林 v ∗ w年生以后生长量之所以下降 o是因为此时大部分 已
被吸收或淋溶 o追肥可使材积增长 ws h ∗ ys h ∀还发现 o对幼林施肥是保证下一个轮伐期萌生林维持
高生长量的重要手段 ∀一般来说 o巨桉和巨尾桉都要连续经营 u ∗ v次萌生林 o因此维护立地生产力至
关重要 ∀一项柳桉人工林施肥试验结果表明 o第一代施 °复合肥使下一代萌生林蓄积提高 { ∗ tt
倍 ∀另一项试验 o对巨桉人工林在林龄 tv !uw !wt个月时 v次施 °肥 o一种处理 txs ªr株 o另一种 zx
ªr株 o在 wt个月时材积增加分别为 {s°v «°p u和近 ys °v «°p uk
¤µµ²¶ ετ αλqot||yl ∀
新西兰 !巴西 !南非等国家的私营公司都创造了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成功经验 ∀这些经验表明 o必
须把外来树种人工林与其周围的生态系统联系起来 o看成统一的生态系统 o要看到外来树种潜在的环
境与社会影响是重要的 ∀在土地规划时 o要划分造林地与所要保留自然植被的明确界限 o根据立地选
择相匹配的树种基因型 o设计合理的轮伐期和栽培措施 ∀例如 o巴西阿拉克卢兹公司共有土地面积
usv0sss «°u o其中 tvu0sss «°u营造桉树纸浆工业林 oxz0sss «°u 作为自然植被岛状保护区 ot|0sss
«°u栽培其他树种 ∀外来树种与乡土树种混交 o外来树种人工林与天然次生林或乡土树种人工林镶嵌
布局 o避免使用外来树种单一种源 !家系或无性系等措施都有助于维持林地生产力 o增加生态系统的稳
定性 o减少外来树种人工林的环境风险 o实现可持续经营kƒ ot||u ~ ¬¨¶ot||zl ∀外来树种人工林对
于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o问题既不在于外来树种本身 o也不在于相关的经营技术 o而在于采取什么
样的森林经营思想和策略 ∀
x 关于建立人工林业问题
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o同样涉及到森林可持续经营概念的 v 维尺度
k⁄¬° ±¨¶¬²±¶l }环境 !经济和社会尺度 ∀由于人工林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 o因此 o在热带地区和天然林资
源过度消耗的国家 o建立工业人工林将是解决木材需求和保护遗留天然林资源的重要途径 o是 ut世纪
xtt v期 王豁然等 }关于发展人工林与建立人工林业问题探讨
人工造林发展趋势的主流 ∀木材 o过去是 o将来仍然是森林的主要经济产品 o我们必须持续的增加木材
产量及其价值k¤µ¦«¤µ¬®ot||zl ∀美国惠好公司之所以认为今后 ts年充满机遇 o就是因为在过去 us ∗
vs年中所营建的人工林可以提供大量的木材和纤维k≤²¯¨°¤±ot|||l ∀
中国人工林经营的可持续性尚未展露端倪 o尤其是 o在遗传资源 !栽培技术和管理体制方面还有许
多复杂问题需要解决 ∀表 u中的数据表明 }≠中国人工林尚不具备缓解天然林木材生产压力的能力 ~
中国人工林或者面积虚假不实 o或者生产力很低 o恐怕二者兼而有之 ∀中国政府决定实施天然林保
护战略 o发挥天然林生态环境价值 o然而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木材和其它林产品 o那末 o除进口以
外 o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便是营建高质量的人工林 ∀但是 o根本出路在于林业经济体制的改革 o象农业
那样 o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实行人工林产业化经营 o建立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人工林业kƒ²µ¨¶·³¯¤±·¤·¬²±
¬±§∏¶·µ¼l ∀巴西 !新西兰 !南非 !澳大利亚和美国一些私营公司的经验或许具有一种启示 o人工造林作
为私营产业来经营 o可能会加快人工林森林资源实现可持续经营的进程 ∀在过去的两年中 o林业资产
的私有化k°µ¬√¤·¬½¤·¬²±l和管理权的减政分散k⁄¨ √²¯∏·¬²± ¤±§§¨ ¦¨±·µ¤¯¬½¤·¬²±l在全球范围内加快kƒ o
t|||l o这必将导致林业政策和管理方式的变化 ∀
我国南方也已经出现私营和股份制人工林经营体制 o这或许将是林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开端 ∀笔者
最近在雷州林业局考察时看到 o目前的行政管理体制已经限制了桉树无性系人工林经营技术的进一步
发展 ∀像雷州林业局这样的国有林业企业 o为什么不可以像其它国有工业企业一样实行转制经营呢
制定鼓励和刺激人工林业形成与发展的经济政策和税制是发展人工林的关键措施 o要使投资者感
到营建人工林有利可图 o利国利民 ∀沉重的赋税是阻碍中国林业企业发展和私营者投资林业的另一限
制因素 ∀笔者在秦岭山区为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扶贫项目作项目设计时了解到 o家徒四壁的贫苦农民仍
然要交纳林业特产税 ∀
t||z年美国造林 ty ≅ ts{株 o其中 wx h由森林工业企业营建 owu h由林场主和其它非工业性的私
有土地所有者栽植 o其余的一小部分为联邦 !州立和地方机构营建 ∀
澳大利亚的/ usus年展望0k׫¨ usus ∂¬¶¬²±l的目标是在 us年内将人工用材林面积扩大 v倍 o为
实现这一目标所采取的措施值得借鉴 }增加适宜的人工林用地 ~实行恰当的商业刺激 ~建立人工用材林
栽培制度 ∀其中最重要的 o是将树木所有权与土地所有权分开 o保证造林者的收获权k¬ªª¬±¶ot|||l ∀
英国的人工林业已经有 zs年的历史 o但是政府仍然视为需要扶植的年轻产业 ∀私营造林投资者
可以向政府申请无偿育林基金 o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免税 ∀这些刺激性政策无疑地加速了 {s年代以后
人工林的发展k∏¯¤ot||wl ∀
参 考 文 献
胡新生 q从群体遗传学角度看树木引种中的/基础0群体建立与维持问题 q见王豁然主编5林木引种驯化与森林可持续经营6 o北京 }中国
环境科学出版社 ot||{
江泽平 q中国林木引种的现状与展望 q林业科技通讯 ot||x okvl }vy ∗ v{
江泽平 o王豁然 o吴中伦 q论北美洲木本植物资源与中国林木引种的关系 q地理学报 ot||z oxukul }ty| ∗ tzy
潘志刚 o游应天等编著 q中国主要外来树种引种栽培 q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ot||w ozx{
王豁然 o江泽平 q论澳大利亚植被与中国林木引种的关系 o见5澳大利亚阔叶树研究6v ∗ ts o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ot||v
王豁然 o江泽平 q论中国林木引种驯化策略 q林业科学 ot||x ovtkwl }vyz ∗ vzu
王豁然 o江泽平 o傅紫芰主编 q林木引种驯化与森林可持续经营 o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ot||{
王豁然 q新西兰林业产业政策 q见林风鸣主编5国外林业产业政策6 o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qt||y ouxw ∗ uyu
王豁然 q论外来树种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 q见5面向 ut世纪的林业6 ∗ 中国林科院建院 ws 周年论文集 q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o
t||{ otut ∗ tu|
吴中伦 q国外树种引种概论 q北京 }科学出版社 ot|{v oxu{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k雷加富主编l q中国林业资源报告 q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qt||y ous|
周国林 o谭慧琴 q世界森林可持续经营发展近况 !趋势及我国的原则 q世界林业研究 ot||z otskul }t ∗ {
±²±q ²¯¨²© °¯ ¤±·¨§©²µ¨¶·¶¬± ¶∏¶·¤¬±¤¥¯¨©²µ¨¶·°¤±¤ª¨ ° ±¨·q ³¨²µ·²©·«¨ ±·¨µ±¤·¬²±¤¯ ∞¬³¨µ·¶ ¨¨·¬±ªqy ∗ ts ³µ¬¯ot||| o≥¤±·¬¤ª²o
≤«¬¯¨ qt||v ovt ∗ wz
ytt 林 业 科 学 vy卷
··¬º¬¯¯ ° ¤±§ §¤°¶ k∞§ql q ∏·µ¬·¬²± ²© ∞∏¦¤¯¼³·¶q≤≥ o ∏¶·µ¤¯¬¤qt||y owws
§¨
¤µµ²¶ƒ ¤±§§¨ ²√¤¬¶ ƒ q ∞∏¦¤¯¼³·±∏·µ¬·¬²± ¤±§©¨µ·¬¯¬½¨ µµ¨ª¬° ¶¨¬±
µ¤½¬¯q± ··¬º¬¯¯ ° ¤±§ §¤°¶ k∞§ql q ∏·µ¬·¬²± ²©
∞∏¦¤¯¼³·¶q≤≥ o ∏¶·µ¤¯¬¤qt||y ovvx ∗ vxy
¨ µ·²¯∏¦¦¬ƒ o ⁄¨ °∏±¨ µ
o ¤µ¦¬¤ ≥ ¤±§®¨ °²µ¬≠ q±¦µ¨¤¶¬±ª©¬¥µ¨ ¼¬¨ §¯¤±§ ∏´¤¯¬·¼ ¤·µ¤¦µ∏½q± °µ²¦¨ §¨¬±ª¶²© ≤ ≤ × ƒ2
ƒ ¦²±©¨ µ¨±¦¨ o ∞∏¦¤¯¼³·°¯ ¤±·¤·¬²±¶}¬°³µ²√¬±ª©¬¥µ¨ ¼¬¨ §¯¤±§ ∏´¤¯¬·¼ q ²¥¤µ·o ∏¶·µ¤¯¬¤ot| ∗ uw ƒ ¥¨qt||x ovt ∗ vw
≤¤±¤§¬¤± ≤²∏±¦¬¯ ²© ƒ²µ¨¶·¬±¬¶·¨µ¶q ⁄¨ ©¬±¬±ª≥∏¶·¤¬±¤¥¯¨ ƒ²µ¨¶·¤±¤ª¨ ° ±¨·∗ ≤¤±¤§¬¤± ¤³³µ²¤¦«·²¦µ¬·¨µ¬¤¤±§¬±§¬¦¤·²µ¶q°∏¥¯¬¶«¨ §¥¼
≤¤±¤§¬¤± ƒ²µ¨¶·≥ µ¨√¬¦¨ o ¤·∏µ¤¯ ¶¨²∏µ¦¨¶≤¤±¤§¤qt||x ouu
≤²¯¨°¤± q • ¼¨ µ¨«¤¨ ∏¶¨µ. ¶ ²ª¨¯ ¶¶¨¶¶¨¶ƒ∏·∏µ¨ ≤«¤¯¯¨ ±ª¨ ¶q × °°²∏µ±¤¯ ot||| o{uktl }vs ∗ vw
≤µ²° µ¨ q ≥¬¯√¬¦∏¯·∏µ¨ ²© ∏¨¦¤¯¼³·³¯¤±·¤·¬²±¶¬± ∏¶·µ¤¯¬¤q ± ··¬º¬¯¯ ° ¤±§ §¤°¶ k∞§ql q ∏·µ¬·¬²± ²© ∞∏¦¤¯¼³·¶q ≤≥ o
∏¶·µ¤¯¬¤qt||y oux| ∗ uzw
§∏≤µ²¶¶× qƒ . ¶ ²¯¨¬±·«¨ ¦²±¶¨µ√¤·¬²± ²©©²µ¨¶·ª¨ ±¨ ·¬¦µ¨¶²∏µ¦¨¶qƒ ∞ • ≥ ot||z ouykul }y
∞¯ §µ¬§ª¨ ετ αλ. ∞∏¦¤¯¼³·§²° ¶¨·¬¦¤·¬²± ¤±§¥µ¨ §¨¬±ªq ¬©²µ§≥¦¬¨±¦¨ °∏¥¯¬¦¤·¬²± qt||v ou{{
∞√¤±¶q °¯ ¤±·¤·¬²± ©²µ¨¶·µ¼¬±·«¨ ·µ²³¬¦¶qu±§ §¨q≤ ¤¯µ¨±§²± °µ¨¶¶¬©²µ§ot||u owsv
ƒ q ¬¬¨ §¤±§³∏µ¨ ©²µ¨¶·³¯¤±·¤·¬²±¶¬±·«¨ ·µ²³¬¦¶¤±§¶∏¥·µ²³¬¦¶oƒ ƒ²µ¨¶·µ¼ °¤³¨µtsv o ²°¨ot||u otwz
ƒ q ׫¨ ≤«¤¯¯¨ ±ª¨ ²© ≥∏¶·¤¬±¤¥¯¨ ƒ²µ¨¶·°¤±¤ª¨ ° ±¨·∗ • «¤·©∏·∏µ¨ ©²µ·«¨ º²µ¯§. ¶©²µ¨¶·¶ ²°¨ot||v¤otu{
ƒ q ≤²±¶¨µ√¤·¬²± ²©ª¨ ±¨ ·¬¦µ¨¶²∏µ¦¨¶¬±·µ²³¬¦¤¯ ©²µ¨¶·°¤±¤ª¨ ° ±¨·∗ °µ¬±¦¬³¯ ¶¨¤±§¦²±¦¨³·¶oƒ ƒ²µ¨¶·µ¼ °¤³¨µtsz o ²°¨ot||v¥otsx
ƒ q ³¨²µ·²©·«¨ ±¬±·«¶¨¶¶¬²± ²©·«¨ ƒ °¤±¨ ¯²© ∞¬³¨µ·¶²± ƒ²µ¨¶· ±¨¨ ·¬¦ ¶¨²∏µ¦¨¶oƒ }ƒ r|r ³¨qyw ³³q ²°¨ot||y
ƒ q≥·¤·¨ ²©·«¨ • ²µ¯§. ¶ƒ²µ¨¶·¶t||z qƒ o ²°¨ot||z ouss
ƒ q≥·¤·¨ ²©·«¨ • ²µ¯§. ¶ƒ²µ¨¶·¶t||| qƒ o ²°¨ot||| ouss
¤µ¦«¤µ¬® ⁄ q≥∏¶·¤¬±¬±ª©²µ¨¶·¨ ¦²¶¼¶·¨°¶}ƒ. ¶ ²¯¨q ׫¨ ƒ²µ¨¶·µ¼ ≤«µ²±¬¦¯¨qt||z ozvktl }tuz ∗ tvs
¬ªª¬±¶ q ∏¶·µ¤¯¬¤. ¶³¤³¨µ¤±§©²µ¨¶·µ¼ ©²µ∏° }¤µ¨√¬¨ º ²©¶¬ª±¬©¬¦¤±·¬¶¶∏¨¶©²µt||{ ∗ uss{ q × °°²∏µ±¤¯ ot||| o{uktl }xv ∗ xz
∏ª«¨ ¶≤ ∞q ¬¶®¶²©¶³¨¦¬¨¶¬±·µ²§∏¦·¬²±¶¬±·µ²³¬¦¤¯ ©²µ¨¶·µ¼ q≤²°°²±º ¤¨¯·« ƒ²µ¨¶·µ¼ √¨¬¨ º ∂ ²¯∏°¨q||w ozvkwl }uwv ∗ xu
¤±²º¶®¬° q≥∏¶·¤¬±¬±ª·µ²³¬¦¤¯ ©²µ¨¶·µ¼ }·µ¨¨¬°³µ²√¨° ±¨·¬±·«¨ ¥¬²¯²ª¬¦¤¯ ¤±§¶²¦¬¤¯ ¦²±·¨¬·q± ×µ¨¨°³µ²√¨° ±¨·©²µ≥∏¶·¤¬±¤¥¯¨×µ²³¬¦¤¯
ƒ²µ¨¶·µ¼ q°µ²¦¨ §¨¬±ª¶²© ± ƒt ∗ ƒ ≤²±©¨ µ¨±¦¨ o ∏¶·µ¤¯¬¤ouz ¦·q∗ t ²√ qt||y qƒ • ²µ®¬±ª°¤µ·¼ ≥u qs{ qst q∞§q¥¼
⁄¬¨·¨µ¶ ετ αλ. ∂ ²¯ qu ot||y ou|x ∗ vss
∏¯¤ ∞q∞¦²±²°¬¦¶²© ¤·∏µ¤¯ µ¨¶²∏µ¦¨¶o·«¨ ∞±√¬µ²±° ±¨·¤±§°²¯¬¦¬¨¶q≤«¤³°¤± i ¤¯¯ot||w ozx ∗ tuy
¤°¥ ⁄q
¬²§¬√ µ¨¶¬·¼ ¶¨·²µ¤·¬²± ¥¼ °¯ ¤±·¤·¬²±q ×µ²³¬¦¤¯ ƒ²µ¨¶·³§¤·¨ ot||z ozkul }v ∗ x o× ×
¨§¬ª ƒ × q ≤²±¶¨µ√¤·¬²± ¶·µ¤·¨ª¬¨¶©²µ©²µ¨¶·ª¨ ±¨ µ¨¶²∏µ¦¨¶qƒ²µ¨¶·∞¦²¯²ª¼ ¤±§ ¤±¤ª¨ ° ±¨·ot|{y otw }zz ∗ |s
¬¥¥¼ • ¤±§ «∏¤ q≤ ²¯±¤¯ ƒ²µ¨¶·µ¼ q± ≤ ²¯±¤¯ ƒ²µ¨¶·µ¼ q∞§¶} q q«∏¤¤±§ • qq¬¥¥¼ q≥³µ¬±ª¨µ∗ ∂ µ¨¯¤ªqt||v ot ∗ {
¤°¥¬¤µ∞ ≥ q≥∏¶·¤¬±¨ §³µ²§∏¦·¬√¬·¼ ²©³¯¤±·¤·¬²±©²µ¨¶·¶¬¶¤¦²±·¬±∏¬±ª¦«¤¯¯¨ ±ª¨ ·²·µ¨¨¬°³µ²√¨° ±¨·q± ×µ¨¨°³µ²√¨° ±¨·©²µ≥∏¶·¤¬±¤¥¯¨
×µ²³¬¦¤¯ ƒ²µ¨¶·µ¼ q°µ²¦¨ §¨¬±ª¶²© ± ƒ∗ ƒ ≤²±©¨ µ¨±¦¨ o ∏¶·µ¤¯¬¤ouz ¦·q∗ t ²√ qt||y qƒ • ²µ®¬±ª °¤µ·¼ ≥u qs{ qst q
∞§q¥¼ ⁄¬¨·¨µ¶ ετ αλ.t||y ot }y ∗ t{
¤°®²²±ª q °¯ ¤±·¤·¬²± √¶q ±¤·∏µ¤¯ ¼¯ µ¨ª¨ ±¨ µ¤·¨§©²µ¨¶·¶~µ¬¶®¶¤±§¶·¤¥¬¯¬·¼ ¬± ∏¶¬±ª ¥µ¨§o¦¯²±¨ §o²µ¥¬²·¨¦« ³µ²§∏¦·¶q³µ¨¶¨±·¨§¤··«¨
ƒ ⁄¬√¬¶¬²± u ≤²±©¨ µ¨±¦¨ ²± ƒ²µ¨¶· ±¨¨ ·¬¦¶¤±§ ×µ¨¨°³µ²√¨° ±¨·q
¨ ¬¬±ªo≤«¬±¤qt||{ ouv ∗ u{ ∏ª∏qt||{
¤°®¤±ª o¤±ª ¨¤±§
µ²∏¤µ§≥ ×µ¨ ¥¨µ¨ §¨¬±ª}°µ¬±¦¬³¯ ¶¨¤±§¶·µ¤·¨ª¬¨¶o≥³µ¬±ª¨µ∗ ∂ µ¨¯¤ªt|{{ ot{s
º¬±² ƒ q °³µ²√¨° ±¨·²© ¬¨²¥¬¦·µ¨¨ ¶³¨ ¦¬¨¶∗ ³²¶¶¬¥¬¯¬·¬¨¶o §¤±ª¨µ¶o ¬¯°¬·¤·¬²±¶q¬± ≥¨¨ § ³µ²¦∏µ¨ ° ±¨·¤±§ ¯¨ ª¤¯ µ¨ª∏¯¤·¬²±¶©²µ©²µ¨¶·
µ¨³µ²§∏¦·¬√¨ °¤·¨µ¬¤¯ ¬±·µ²³¬¦¤¯ ¤±§¶∏¥·µ²³¬¦¤¯ ¦²∏±·µ¬¨¶o §¨q¥¼ q • ²¯©o³∏¥¬¯¬¶«¨ §¥¼ ƒ²µ¨¶·µ¼ ≥¨¨ §≤ ±¨·µ¨ ∏ª∏ª¤ot||v otvt ∗ ws
°¤¯ °¥¨µª∗ ¨µ¦«¨ ≤ q≤²±¶¨µ√¤·¬²± ²©ª¨ ±¨ ·¬¦µ¨¶²∏µ¦¨¶¤¶¤±¬±·¨ªµ¤¯ ³¤µ·²©©²µ¨¶·°¤±¤ª¨ ° ±¨·¤±§·µ¨¨¬°³µ²√¨° ±¨·q¬± ≥¨¨ §³µ²¦∏µ¨ ° ±¨·¤±§
¯¨ ª¤¯ µ¨ª∏¯¤·¬²±¶©²µ©²µ¨¶·µ¨³µ²§∏¦·¬√¨ °¤·¨µ¬¤¯ ¬±·µ²³¬¦¤¯ ¤±§¶∏¥·µ²³¬¦¤¯ ¦²∏±·µ¬¨¶o §¨q¥¼ q• ²¯©o³∏¥¯¬¶«¨ §¥¼ ƒ²µ¨¶·µ¼ ≥¨¨ § ≤ ±¨·µ¨
∏ª∏ª¤ot||v oty| ∗ t{u
°¤¯ °¥¨µª∗ ¨µ¦«¨ ≤ q≤²±¶¨µ√¤·¬²± ¤±§¶∏¶·¤¬±¤¥¯¨∏¶¨ ²©©²µ¨¶·ª¨ ±¨ ·¬¦µ¨¶²∏µ¦¨¶¤±§¤ª¯²¥¤¯ ³¯¤± ²©¤¦·¬²± qƒ ∞ • ≥ ot||y ouxkvl }z
∗ {
¬¨¶ ≥ q±§∏¶·µ¬¤¯ °¯ ¤±·¨§ƒ²µ¨¶·¶¬± ×µ²³¬¦¤¯ ¤·¬± ° µ¨¬¦¤q ×µ²³¬¦¤¯ ƒ²µ¨¶·³§¤·¨ o× × qt||z ozkul }{ ∗ |
²ª¨µ¶⁄ q¤±§¨§¬ªƒ × q¨ §¶q׫¨ ¶·¤·∏¶²©·¨°³¨µ¤·¨ ±²µ·« ° µ¨¬¦¤±©²µ¨¶·ª¨ ±¨ ·¬¦µ¨¶²∏µ¦¨¶q ³¨²µ·²qty o±¬√ µ¨¶¬·¼ ²©≤¤¯¬©²µ±¬¤≤ ±¨¨ ·¬¦
¶¨²∏µ¦¨¶≤²±¶¨µ√¤·¬²± °µ²ªµ¤°°¨o⁄¤√¬¶o≤ qt||y o{x
≥¦«²±¤∏ ° ¤±§ µ¨¥¨µ· qƒ µ¨·¬¯¬½¬±ª ∏¨¦¤¯¼³·¶¤·³¯¤±·¤·¬²± ¶¨·¤¥¯¬¶«° ±¨·q ƒ²µ¨¶·∞¦²¯²ª¼ ¤±§ ¤±¤ª¨ ° ±¨·ot|{| qu|kt|{|luut ∗
uww
≥ ³¨³¤·¤ qƒ ¤±§±·¨µ±¤·¬²±¤¯ °µ²¦¨¶¶¨¶qƒ ∞ • ≥ ot||y ouxkvl }t ∗ v
∂ ¨¯·«¨¬° × q ⁄¨ √¨¯²³° ±¨·²©·«¨ °¤±2∞∏µ²³¨ ¤± ¦µ¬·¨µ¬¤¤±§¬±§¬¦¤·²µ¶©²µ¶∏¶·¤¬±¤¥¯¨©²µ¨¶·°¤±¤ª¨ ° ±¨·qƒ ∞ • ≥ ot||y quxkvl ow ∗ x
²¥¨¯
o√¤± • ¼® ¤±§≥·¤«¯ ° q µ²º¬±ª ∞¬²·¬¦ƒ²µ¨¶·¶q²«± • ¬¯¨ ¼ i ≥²±¶qt|{z oxs{
ztt v期 王豁然等 }关于发展人工林与建立人工林业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