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UDY ON PROVENANCE SELECTION OF PINUS TABULAEFORMIS CARR. IN GANSU PROVINCE

甘肃地区油松种源选择的研究



全 文 : 第 vy卷 第 x期u s s s年 | 月
林 业 科 学
≥≤Œ∞‘׌„ ≥Œ∂ „∞ ≥Œ‘Œ≤ „∞
∂ ²¯1vy o ‘²1x
≥ ³¨qou s s s
甘肃地区油松种源选择的研究 3
李书靖 周建文 王 芳 何虎林 冯克敏
k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兰州 zvsswyl k甘肃省两当县陈梁林场 两当 zwuwssl
摘 要 } 收集油松分布区范围内的种源 wx个 o经两次全分布区及局部分布区历时 t{年试验结果表明 o种
源间生长和适应性状差异显著 o种源与立地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 o种源高生长与年龄 !冠幅呈极显著的正相
关 ∀据 tz个变量的主分量分析 o参试种源分为速生型 !中生型和慢生型 v类 o黄陵 !洛南 !南召 v个最优种源
平均树高 !胸径和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 y1x h !ts1u h和 uy1w h o增产效益显著 ∀陕西 !河南一带的种源
适应性强 !生长速度快 o是甘肃今后油松调种的主要范围 o分布在边缘地带的油松种源生长普遍较慢 o一般不
宜采用 ∀
关键词 } 甘肃地区 o油松 o种源选择
收稿日期 }t||z2s|2t| ∀
3 本项目属/六五0 !/七五0国家攻关专题/油松种源试验0的一部分 o主持单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o总负责人徐化成 ∀
参加课题部分工作的还有宋国贤 !刘 健 !杨宏生等同志 o特此致谢 ∀
ΣΤΥ∆Ψ ΟΝ ΠΡ Ος ΕΝΑΝΧΕ ΣΕΛΕΧΤΙΟΝ ΟΦ ΠΙΝΥΣ ΤΑΒΥΛΑΕ2
ΦΟΡ ΜΙΣ ΧΑΡ Ρ . ΙΝ ΓΑΝΣΥ ΠΡ ΟςΙΝΧΕ
¬≥«∏­¬±ª «²∏¬¤±º ±¨ • ¤±ª ƒ¤±ª ‹¨ ‹∏¯¬±
( Γανσυ Ρεσεαρχη Ινστιτυτε οφ Φορεστρψ Λανζηουzvsswy)
ƒ ±¨ª Ž¨ °¬±
( Χηενλιανγ φορεστ φαρµ οφ Λιανγ δανγ Χουντψ Λιανγδανγzwuwss)
Αβστραχτ : „ ·µ¬¤¯ ¤¯¶·¨§t{ ¼ ¤¨µ¶²± wx ≤«¬±¨ ¶¨ ³¬±¨ ³µ²√ ±¨¤±¦¨¶¦²¯¯¨ ¦·¨§©µ²°¬·¶º«²¯¨§¬¶·µ¬¥∏·¬²± ¤µ2
¤¨¶«¤§¥¨ ±¨ §²±¨ ·º¬¦¨ ¬±¬·¶º«²¯¨¤±§³¤µ·¬¤¯ §¬¶·µ¬¥∏·¬²± ¤µ¨¤¶q • ¶¨∏¯·¶¬±§¬¦¤·¨§·«¤··«¨ ªµ²º·«¤±§
¤§¤³·¤·¬²± §¬©©¨ µ¨±¦¨ ¤°²±ª³µ²√ ±¨¤±¦¨¶º µ¨¨ ¶¬ª±¬©¬¦¤±·o¤±§³µ²√ ±¨¤±¦¨ «¤¶¶²°¨¬±·¨µ¤¦·¬²± º¬·«¶¬·¨ q
׫¨ «¨¬ª«·ªµ²º·«²© ³µ²√ ±¨¤±¦¨ ¶«²º §¨¶¬ª±¬©¬¦¤±·¯¼ ³²¶¬·¬√¨¦²µµ¨ ¤¯·¬²± º¬·«¤ª¨ ¤±§¦µ²º± §¬¤° ·¨¨µq
°µ²√ ±¨¤±¦¨¶·¨¶·¨§¦²∏¯§¥¨ §¬√¬§¨§¬±·²v ·¼³¨¶}«¬ª«o ° §¨¬¤·¨ ¤±§ ²¯º ªµ²º·«¤¦¦²µ§¬±ª·²·«¨ ³µ¬±¦¬³¤¯
¦²°³²±¨ ±·¤±¤¯¼¶¬¶²©tz √¤µ¬¤¥¯ ¶¨q„√ µ¨¤ª¨ ·µ¨¨«¨¬ª«·o§¬¤° ·¨¨µ¤·¥µ¨¤¶·«¨¬ª«·k⁄…‹l ¤±§¶·²¦®√²¯∏°¨
ª¨ ±¨ ·¬¦ª¤¬± ²©v ²³·¬°∏° ³µ²√ ±¨¤±¦¨¶o‹∏¤±ª¯¬±o∏²±¤±o‘¤±½«¤²oº«¬¦««¤§µ¨ °¤µ®¤¥¯¨ ©¨©¨ ¦·¶²©¬±2
¦µ¨¤¶¨ ¬± ³µ²§∏¦·¬²±o º µ¨¨ y qx h ots qu h ¤±§uy qw h oµ¨¶³¨¦·¬√¨¯¼ q °µ²√ ±¨¤±¦¨¶¬± ≥«¤±¬¬¤±§ ‹ ±¨¤±
º«¬¦««¤§ª²²§¤§¤³·¤·¬²± ¤±§«¬ª«ªµ²º·«¦²∏¯§¥¨ ¦²±¶¬§¨µ¨§¤¶°¤­²µ¶¨ §¨¦²¯¯¨ ¦·¬±ªµ¤±ª¨¶©²µŠ¤±¶∏q
°µ²√ ±¨¤±¦¨¶§¬¶·µ¬¥∏·¨§¬± °¤µª¬±¤¯ ¤µ¨¤¶º µ¨¨ ±²·¶∏¬·¤¥¯¨·²¤§²³·¬²± ¥¨¦¤∏¶¨ ²©·«¨¬µ¯ ²º ªµ²º·«q
Κεψ ωορδσ: Š¤±¶∏µ¨ª¬²±o Πινυσταβυλαεφορµισ ≤¤µµqo°µ²√ ±¨¤±¦¨ ¶¨¯¨ ¦·¬²±
油松k Πινυσταβυλαεφορµισ ≤¤µµql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用材树种 o也是甘肃大部分地区宜林荒山
造林和飞播造林的主要树种 ∀由于它分布广 o生境变化大 o种内存在着明显的地理变异和不同的群体
类型 o揭示种源间生长和适宜性状的差异 o掌握油松地理变异规律 o旨在选择优良种源 o制定种子的合
理调拨方向 o为油松遗传品质的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本项目从 t|z|年起先后在甘肃地区进行了两次
油松全分布区试验 o在此基础上又开展了局部分布区试验 o通过 t{年的研究 o取得了大量试验数据 ∀
t 材料与方法
111 试验材料
供试种源的种子来源于油松自然分布区的 tu省k区l ∀第 t次试验kt|z|lus个种源 }河北省的遵
化 !蔚县 !承德 !山西省的汾阳 !沁源 !和顺 !蒲县 o内蒙古的宁城 !乌拉山 o辽宁省的建平 o陕西省的黄陵 !
洛南 o河南省的南召 o宁夏的贺兰山 o甘肃省的两当 !天水 !武都 !靖远 o青海省的循化 !互助等 ∀第 u次
试验kt|{vluy个种源 }辽宁的开原 !绥中 o内蒙古的克什克腾 !宁城 !乌拉山k高海拔l !乌拉山k中海拔l o
河北省的迁西 !围场 o山西省的管涔山 !关帝山k低海拔l !关帝山k高海拔l !中条山 o陕西省的黄陵 !商
县 !宁陕 o宁夏的贺兰山 o甘肃省的哈思山 !两当 o青海省的互助 o四川省的广元 !南坪 !理县 o河南省的栾
川 !内乡 o山东省的泰山 o湖北省的巴山松作为对比树种参加试验 ∀t|{{年又开展了局部分布区试验 o
收集的种源以南部型 !中西型和西南型为主k徐化成 ot||vl o共 tw个种源 }陕西省的商县 !洛南 !黄陵 !
黄龙 !太白 o河南省的卢氏 !南召 !栾川 !山西省的关帝山 !沁水 !沁源 o甘肃省的正宁 !迭部 !两当等 ∀
112 试验方法
t1u1t 试验点的布设 根据甘肃气候立地类型及油松造林的实际情况 o试验林分别布设在我省东部
的正宁县 o东南部的天水小陇山 !南部的两当县 !中部的兰州市大青山 ∀试验点的自然概况见表 t ∀
表 1 各试验点自然概况
Ταβ .1 Νατυραλσυρϖεψ οφ εαχη τριαλ πλοτ
地点
≥¬·¨
纬度
¤·¬·∏§¨
kβ‘l
经度
²±ª¬·∏§¨
kβ∞l
年均气温
„±±∏¤¯ ° ¤¨±
·¨°³¨µ¤·∏µ¨
k ε l
t月气温
ר°³¨µ¤·∏µ¨
¬± ¤±∏¤µ¼
k ε l
年降雨量
„±±∏¤¯
³µ¨¦¬³¬·¤·¬²±
k°°l
海拔
„ ·¯¬·∏·¨
k°l
土壤类别
≥²¬¯
¦¯¤¶¶¬©¬¦¤·¬²±
兰州
¤±½«²∏ vyβsvχ tsvβxvχ | qt p y q| vuz qz tyys
淡灰钙土
¬ª«·¶¬¨µ²½¨ °
两当
¬¤±ª§¤±ª vvβxxχ tsyβt{χ tt qw p t qu yvu qx tuxs
山地棕壤
 ²∏±·¤¬± ¥µ²º± ¶²¬¯
正宁
«¨ ±ª±¬±ª vxβvsχ ts{βutχ { qv p x qv yuv qx tyss
灰褐土
Šµ¤¼2¦¬±±¤°²± ¶²¬¯
天水
׬¤±¶«∏¬ vwβvvχ tsxβxvχ ts q| p u qw xsz qy txss
山地褐土
 ²∏±·¤¬± ¦¬±±¤°²± ¶²¬¯
t1u1u 田间试验设计 各试验点试验林的设计都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o田间试验设计情况见表 u ∀为保
证试验的准确性和外业调查工作的正确性 o试验林四周设保护行 o区组间设隔离行 o树种有侧柏 !樟子
松 !落叶松等 ∀试验林总面积为 {1y{ «°u ∀
表 2 各试验点田间试验设计
Ταβ .2 Φιελδ τριαλ δεσιγν οφ εαχη τριαλλοχατιον
试验点
²¦¤·¬²±
苗期
≥¨¨ §¯¬±ª¶·¤ª¨
造林期
°¯ ¤±·¬±ª¶·¤ª¨
育苗方法
 ·¨«²§¶²©
¶¨ §¨¯¬±ª
µ¤¬¶¬±ª
重复次数
⁄∏³¯¬¦¤·¨
·¬° ¶¨
小区株数
×µ¨¨ ‘²q¬±
¤¨¦« ¥¯²¦®
重复次数
⁄∏³¯¬¦¤·¨
·¬° ¶¨
小区株数
×µ¨¨ ‘²q¬±
¤¨¦« ¥¯²¦®
株行距
≥³¤¦¬±ª
k° ≅ °l
备 注
• ¨°¤µ®
兰州大青山
⁄¤´¬±ª¶«¤±
²©¤±½«²∏
容器苗
≤²±·¤¬±¨ µ2ªµ²º¬±ª
¶¨ §¨¯¬±ª
w vs w tu t qx ≅ u qs
第 t次试验
׫¨ ©¬µ¶·
·µ¬¤¯
天水党川林场
⁄¤±ª¦«∏¤±
©²µ¨¶·©¤µ° ²©
׬¤±¶«∏¬≤²∏±·¼
裸根苗
…¤µ¨2µ²²·¨§
¶¨ §¨¯¬±ª
w uss y tu t qx ≅ u qs
第 t次试验
׫¨ ©¬µ¶·
·µ¬¤¯
两当陈梁林场
≤«¨ ±¯¬¤±ª
©²µ¨¶·©¤µ° ²©
¬¤±ª§¬¤±ª
≤²∏±·¼
容器苗
≤²±·¤¬±¨ µ2ªµ²º¬±ª
¶¨ §¨¯¬±ª
w xs x ty u qs ≅ u qs
第 u次试验
× «¨ ¶¨¦²±§
·µ¬¤¯
正宁中湾林场
«²±ªº¤±
©²µ¨¶·©¤µ° ²©
«¨ ±ª±¬±ª ≤²∏±·¼
容器苗
≤²±·¤¬±¨ µ2ªµ²º¬±ª
¶¨ §¨¯¬±ª
t t w tu t qx ≅ u qs
第 u次试验
× «¨ ¶¨¦²±§
·µ¬¤¯
兰州大青山 !徐家山
⁄¤´¬±ª¶«¤±o÷∏­¬¤¶«¤±
²©¤±½«²∏
容器苗
≤²±·¤¬±¨ µ2ªµ²º¬±ª
¶¨ §¨¯¬±ª
w xs w ty t qx ≅ u qs
第 u次试验
× «¨ ¶¨¦²±§
·µ¬¤¯
两当陈梁林场
≤«¨ ±¯¬¤±ª
©²µ¨¶·©¤µ° ²©
¬¤±ª§¬¤±ª ≤²∏±·¼
容器苗
≤²±·¤¬±¨ µ2ªµ²º¬±ª
¶¨ §¨¯¬±ª
w vs y ty u qs ≅ u qs
局部分布区
试验
°¤µ·¬¤¯
§¬¶·µ¬¥∏·¬²±
¤µ¨¤·µ¬¤¯
t1u1v 观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试验林的高 !径生长量及成活 !保存率 otw年生前每年调查 t次 o以后隔
年 t次 ∀观测项目还有 }种子千粒重 !场圃发芽率 !发芽速度 o脱壳时间 o苗木子叶数 o下胚轴长度 !顶芽
tw 第 x期 李书靖等 }甘肃地区油松种源选择的研究
长 !顶芽数 o封顶率 !根系生长 !针叶长度 o苗木生物量及物候期等 o造林后观察 v个年度的高生长节律 o
y次调查各种源的针叶长度 o以及结实情况和树冠生长等 ∀调查测定数据应用生物统计学方法进行单
点 !多点方差分析 !显著性检验 !相关分析 !主分量分析以及遗传力 !遗传增益估算等 ∀
u 结果与分析
211 种源间生长量的差异
表 3 种源间历年高 !径生长方差分析均方比和极值
Ταβ .3 Μεαν σθυαρε ρατιο ανδ εξτρεµε ϖαλυε οφ ϖαριανχε αναλψσισφορ τηε γροωτη οφ ηειγητ ανδ διαµετερ ιν προϖενανχεσ οϖερ τηε ψεαρσ
林龄
≥·¤±§¤ª¨
k¤l
项目
Œ·¨°
兰州点
¤±½«²∏³¯²·
天水点
׬¤±¶«∏¬³¯²·
均方比
 ¤¨± ¶´ ∏¤µ¨ µ¤·¬²
极值
∞¬·µ¨ °¨√¤¯∏¨ k°l
均方比
 ¤¨± ¶´ ∏¤µ¨ µ¤·¬²
极值
∞¬·µ¨ °¨√¤¯∏¨ k°l
u 树高 ‹ ¬¨ª«· u qtv 3 3 s qsy ∗ s qtt tt qt| 3 3 s qsz ∗ s qtw
v 树高 ‹ ¬¨ª«· y qty 3 3 s qtv ∗ s quz { qv| 3 3 s qtv ∗ s quw
w 树高 ‹ ¬¨ª«· z q{w 3 3 s qus ∗ s qv{ w q|u 3 3 s quv ∗ s qv|
x 树高 ‹ ¬¨ª«· | qss 3 3 s qvs ∗ s qyw v qtt 3 3 s qv{ ∗ s qx|
y 树高 ‹ ¬¨ª«· y qut 3 3 s qxw ∗ t qsw w q{y 3 3 s qxw ∗ s q|z
z 树高 ‹ ¬¨ª«· z qzv 3 3 s qyy ∗ t qww x qy| 3 3 s q{| ∗ t qwy
{ 树高 ‹ ¬¨ª«· x qtt 3 3 t qsy ∗ t qzs w q|w 3 3 t quy ∗ t q||
| 树高 ‹ ¬¨ª«· v qzy 3 3 t qxx ∗ u quu z q|{ 3 3 t qyv ∗ u qxz
ts 树高 ‹ ¬¨ª«· v qsv
3 3 t q|{ ∗ u qyt v qut 3 3 u qus ∗ v qs{
胸径 ⁄…‹ u qxy 3 3 u quv ∗ v quv u qx| 3 3 u q{z ∗ w qwz
tt 树高 ‹ ¬¨ª«· u qtz
3 3 u qus ∗ u q|w w q|z 3 3 u qyx ∗ v qxs
胸径 ⁄…‹ u qsu 3 3 u qz{ ∗ v q{{ w qxx 3 3 v qzs ∗ y qsw
tu 树高 ‹ ¬¨ª«· u qx|
3 3 u qx{ ∗ v qvs v qvz 3 3 v qsz ∗ v qzu
胸径 ⁄…‹ t qxy v qu| ∗ w quz w qzs 3 3 w qwv ∗ y qws
tv 树高 ‹ ¬¨ª«· u qtu
3 3 u qzx ∗ v qw{ x qs{ 3 3 v qus ∗ w quu
胸径 ⁄…‹ u q|v 3 3 v qux ∗ w qy{ w qs| 3 3 x qsz ∗ z quv
tw 树高 ‹ ¬¨ª«· u q{w
3 3 v qs{ ∗ v q{s
胸径 ⁄…‹ t qzu 3 v q{x ∗ x qtv
ty 树高 ‹ ¬¨ª«· u quy
3 3 v qu| ∗ w qsz v qyx 3 3 w qxu ∗ x qyw
胸径 ⁄…‹ t qut w qxz ∗ x qys u qwy 3 3 y qu{ ∗ { qxv
t{ 树高 ‹ ¬¨ª«· u qvy
3 3 v qwz ∗ w qvy v qys 3 3 x qvt ∗ y qxw
胸径 ⁄…‹ t qwz w qzw ∗ x q|| u qtx 3 3 z qvu ∗ | q{z
图 t 各试验点油松不同种源 t{年生树高 !材积生长量k第 t次试验l
ƒ¬ªqt Šµ²º·«¬±¦µ¨ ° ±¨·²© «¨¬ª«·¤±§√²¯∏°¨©²µ§¬©©¨ µ¨±·³µ²√ ±¨¤±¦¨ ²©
t{2¼ ¤¨µ2²¯§ ≤«¬±¨ ¶¨ ³¬±¨ ¬± ¤¨¦« ³¯²·k׫¨ ©¬µ¶··µ¬¤¯l
树高k×µ¨¨«¨¬ª«·l ~ 材积k∂ ²¯∏° l¨
ktl遵化 ∏±«∏¤~kul蔚县 • ¬¨¬¬¤±~kvl承德 ≤«¨ ±ª§¨ ~kwl汾阳 ƒ ±¨¼¤±ª~kxl沁源 ±¬±¼∏¤±~
kyl和顺 ‹ ¶¨«∏±~kzl蒲县 °∏¬¬¤±~k{l宁城 ‘¬±ª¦«¨±ª~k|l建平 ¬¤±³¬±ª~ktsl循化 ÷∏±«∏¤~
kttl互助 ‹∏½«∏~ktul黄陵 ‹∏¤±ª¯¬±ª~ktvl洛南 ∏²±¤±~ktwl南召 ‘¤±½«¤²~ktxl贺兰山 ‹¨¯¤±¶«¤±~
ktyl乌拉山 • ∏¯¤¶«¤±~ktzl靖远 ¬±ª¼∏¤±~kt{l两当 ¬¤±ª§¤±ª~kt|l天水 ׬¤±¶«∏¬q
u1t1t 第 t 次全分布区试验
供试的 us个油松种源年高 !径生
长的方差分析均方比列入表 v ∀
表中可见 o种源间差异程度随树
龄的增大而逐渐缩小 ∀高生长的
极值之比 ox年生前平均为 t1|s o
y ∗ ts 年为 t1x| ott 年生后为
t1uz o径生长趋势与高生长相似 o
但种源间高 !径生长除个别年份
外 o仍达到极显著水平 ∀t{ 年生
时 o天水 !兰州两地生长最好的都
是洛南和黄陵种源 o它们的树高 !
胸径 !材积生长量分别比最差种
源大 uv h !uy h ovx h !uy h和
tuw1{ h !|v1| h ∀两个试验点
生长较好的还有南召 !汾阳 !天水
等种源 o生长差的种源有乌拉山 !
互助 !贺兰山 !哈思山等 ∀试验结
果可以看出 o表现较差的种源大
uw 林 业 科 学 vy卷
多数都在乌拉山 !贺兰山 !哈思山和祁连山油松分布的边缘地带 ∀由于两试验点气候和立地条件等因
素差别较大 o种源林整体生长量及种源在各地的表现也有较大的差异k图 tl ∀兰州点 t{年生种源林的
平均树高 v1|w ° o平均胸径 x1vu¦° o每 «°u蓄积 tx1y °v ~天水点平均树高 x1|v ° o平均胸径 {1vt¦° o
每 «°u蓄积达 xy1{x °v ∀对照的哈思山种源 ot{年生树高 !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为兰州点最好种源的
z|1s h !{t1t h和 xw1z h ∀两当种源苗期表现为速生 ot{年时名列第 |位 o树高 !胸径和单株材积分
别为天水点最好种源的 |t1s h !{y1x h和 yv1x h ∀
u1t1u 第 u次全分布区试验 uy个种源历年高生长方差分析的均方比和极值列入表 w ∀表中数据显
示 o两当点和正宁点种源间高生长差异极显著 o兰州点 {年生前种源间差异极显著 o从第 |年起差异逐
渐缩小 ∀tw年生时 o高生长名列前 v名的种源 o两当点 }商县 !广元 !开原 ~正宁点 }商县 !黄陵 !栾川 ~兰
州点 }黄陵 !南坪 !内乡 ∀由于四川种源未参加第 t次试验 o因此表现速生的种源仍多在陕西和河南一
带 o试验结果与第 t次基本相符 ∀v个点生长差的种源有 }围场 !关帝山 !管涔山 !贺兰山 !克什克腾 !哈
思山等 ∀由于试验中立地条件和气候类型的差异 o因此各地种源林生长情况也不一样k图 ul ∀两当点
试验林生长最好 o平均树高达 v1yw ° o平均胸径 y1ww ¦° o其次是正宁点 o平均树高 u1{t ° o平均胸径
w1v|¦° ~兰州点最差 o平均树高仅 u1{t ° o平均胸径 v1vy ¦° ∀本省对照种源高 !径生长量分别为各点
最好种源的 {y1y h和 {v1{ h k两当点l ~zu1y h和 yz1s h k正宁点l ~{w1z h和 zv1y h k兰州点l ∀
表 4 种源间历年树高方差分析均方比与极值
Ταβ .4 Μεαν σθυαρε ρατιο ανδ εξτρεµε ϖαλυε οφ ϖαριανχε αναλψσισφορ τρεε ηειγητ ιν προϖενανχεσ οϖερ τηε ψεαρσ
项目
Œ·¨°
兰州点
¤±½«²∏³¯²·
两当点
¬¤±ª ⁄¤±ª ³¯²·
天水点
׬¤±¶«∏¬³¯²·
林龄
≥·¤±§¤ª¨
k¤l
均方比
 ¤¨± ¶´ ∏¤µ¨
µ¤·¬²
极值
∞¬·µ¨ °¨√¤¯∏¨
k°l
均方比
 ¤¨± ¶´ ∏¤µ¨ µ¤·¬²
极值
∞¬·µ¨ °¨√¤¯∏¨
k°l
均方比
 ¤¨± ¶´ ∏¤µ¨ µ¤·¬²
极值
∞¬·µ¨ °¨√¤¯∏¨
k°l
t y qxv 3 3 s qsv ∗ s qsz tz qyy 3 3 s qsv ∗ s qsz
u x qtz 3 3 s qts ∗ s qus u{ q|w 3 3 s qsz ∗ s qtz
v ts qsx 3 3 s qtx ∗ s qvt y q{w 3 3 s qt| ∗ s qvy
w tt q{u 3 3 s qtx ∗ s qv{ { qxu 3 3 s qvw ∗ s qyx tv qyy 3 3 s qus ∗ s qv|
x w qyt 3 3 s qvv ∗ s qyt z qux 3 3 s qxy ∗ s q|v tu qwx 3 3 s quw ∗ s qxu
y v qyy 3 s qw| ∗ s q|s y qxx 3 3 s qz| ∗ t qvv | qxz 3 3 s qwu ∗ s q{t
z u qzs 3 3 s qzz ∗ t qux y qs| 3 3 t qs| ∗ t q{w x qs{ 3 3 s qyz ∗ t qty
{ u qxt 3 3 s q{z ∗ t qwy x quv 3 3 t qv| ∗ u qv| { qzt 3 3 s q{w ∗ t qyx
| t qyu t qsu ∗ t q{w x qvt 3 3 t qyw ∗ u q|w | qw| 3 3 t qty ∗ u qty
ts t q{w 3 t qux ∗ u qtv w qy| 3 3 t q{{ ∗ v qu{ { qzv 3 3 t qxs ∗ u qyu
tu t qvv t qzw ∗ u qxy v qvv 3 3 u qw{ ∗ w qtv w qus 3 3 u qsx ∗ v qtw
tw t qts u qtt ∗ v quz w qst 3 3 u q|t ∗ w qxy x qus 3 3 u qxx ∗ w qs{
图 u 各试验点油松不同种源 tw年生树高生长量k第 u次试验l
ƒ¬ªqu Šµ²º·«²© «¨¬ª«·©²µ§¬©©¨ µ¨±·³µ²√ ±¨¤±¦¨ ²©tw2¼ ¤¨µ2²¯§ ≤«¬±¨ ¶¨ ³¬±¨ ¬± ¤¨¦«·µ¬¤¯ ³¯²·k׫¨ ¶¨¦²±§·µ¬¤¯l
ktl开原 Ž¤¬¼∏¤±~kul绥中 ≥∏¬½«²±ª~kvl克什克腾 Ž¨¶«¬®¨ ·¨±ª~kwl宁城 ‘¬±ª¦«¨ ±ª~kxl乌拉山 • ∏¯¤¶«¤± ~kyl迁西 ±¬¤±¬¬~
kzl围场 • ¬¨¦«¤±ª~k{l关帝山k低lŠ∏¤±§¬¶«¤±k²ºl ~k|l关帝山k高lŠ∏¤±§¬¶«¤±k ‹¬ª«l ~ktsl中条山 «²±ª·¬¤²¶«¤±~kttl
黄陵 ‹∏¤±ª¯¬±ª~ktul商县 ≥«¤±ª¬¬¤±~ktvl宁陕 ‘¬±ª¶«¤± ~ktwl贺兰山 ‹¨¯¤±¶«¤± ~ktxl靖远 ¬±ª¼∏¤±~ktyl两当 ¬¤±ª§¤±ª~
ktzl栾川 ∏¤±¦«∏¤±~kt{l内乡 ‘¨¬¬¬¤±ª~kt|l泰山 פ¬¶«¤±~kusl南坪 ‘¤±³¬±ª~kutl广元 Š∏¤±ª¼∏¤±~kuul互助 ‹∏½«∏q
vw 第 x期 李书靖等 }甘肃地区油松种源选择的研究
u1t1v 局部分布区试验 供试的 tw个种源 t ∗ |年高径生长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o种源间生长差异达
到极显著水平k表 xl ∀|年生时 o试验林平均树高 u1tt ° o平均胸径 u1zs¦° o生长好的种源有陕西的商
县 !洛南 !太白 o河南的卢氏等 ∀生长差的种源有山西的沁水 !沁源 !关帝山和甘肃的迭部等 ∀生长快的
种源比生长慢的种源高 !径生长分别大 xv1| h和 x|1x h ∀综合 v次试验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基本的结
论 }分布在秦岭山地 !伏牛山区以及陕西中部的桥山 !黄龙山一带的油松种源在甘肃各地适应性较强 o
生长速度也比较快 o是我省今后油松种子调拨的重点地区 ∀
表 5 油松种源间高 !径方差分析的均方比和极值 ≠
Ταβ .5 Μεαν σθυαρε ρατιο ανδ εξτρεµε ϖαλυε οφ ϖαρινχε αναλψσισφορ ηειγητ ανδ διαµετερ ιν προϖενανχεσ οφ Χηινεσε πινε οϖερ τηε ψεαρσ
年龄
㻬
k¤l
t u v w x z |
苗高
≥¨¨ §¯¬±ª
«¨¬ª«·
k°l
苗高
≥¨¨ §¯¬±ª
«¨¬ª«·
k°l
树高
×µ¨¨
«¨¬ª«·
k°l
树高
×µ¨¨
«¨¬ª«·
k°l
树高
×µ¨¨
«¨¬ª«·
k°l
地径
⁄Š
k¦°l
树高
×µ¨¨
«¨¬ª«·
k°l
地径
⁄Š
k¦°l
树高
×µ¨¨
«¨¬ª«·
k°l
胸径
⁄…‹
k¦°l
均方比
 ¤¨± ¶´ ∏¤µ¨
µ¤·¬²
{ q{w 3 3 t| quw 3 3 y q{u 3 3 x qz{ 3 3 x qyx 3 3 v qsv 3 3 tt quy 3 3 z qy| 3 3 tu qzy 3 3 tt qsy 3 3
极值
∞¬·µ¨ °¨
√¤¯∏¨
sqsv ∗ sqsx sqs| ∗ sqtx sqtz ∗ squv sqvs ∗ sqws sqww ∗ sqyt tqux ∗ tqzw tqss ∗ tqxt uqy{ ∗ vq{v tqy| ∗ uqys uqtt ∗ vqwy
≠ ⁄Š}⁄¬¤° ·¨¨µ¤·ªµ²∏±§¯¨ √¨¯ q
212 种源高生长与年龄的关系
据第 t !u次试验各试验点历年树高的相关分析 o油松种源高生长与年龄的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
平 o并随着年龄增大相关越趋紧密k表 yl ∀由此可见 o种源高生长的优势从苗期就基本反映出来 o凡苗
期生长好的种源 o幼林期生长也好 o苗期生长差的种源幼林期生长也差 ∀但第 t次试验的天水点 o紧密
相关性从第 w年才开始出现 o这可能与天水点采用裸根苗造林有关 ∀从油松种源高生长与年龄相关结
果证明 o早期预测优劣种源是可行的 o选择时间从第 x年开始较为可靠 ∀
表 6 种源历年树高生长相关系数表 ≠
Ταβ .6 Χορρελατιον χοεφφιχιεντ οφ ηειγητ γροωτη φορ προϖενανχε οϖερ τηε ψεαρσ
项 目
Œ·¨°
u龄与 t{龄
׺²2¼¨ ¤µ
¤±§
¬¨ª«·¨¨ ±
2¼¨ ¤µ
x龄与 t{龄
ƒ¬√¨ 2¼¨ ¤µ
¤±§
¬¨ª«·¨¨ ±
2¼¨ ¤µ
y龄与 t{龄
≥¬¬2¼¨ ¤µ
¤±§
¬¨ª«·¨¨ ±
2¼¨ ¤µ
{龄与 t{龄
∞¬ª«·2¼¨ ¤µ
¤±§
¬¨ª«·¨¨ ±
2¼¨ ¤µ
ts龄与 t{龄
ר ±2¼¨ ¤µ
¤±§
¬¨ª«·¨¨ ±
2¼¨ ¤µ
tu龄与 t{龄
׺¨¯√¨ 2¼¨ ¤µ
¤±§
¬¨ª«·¨¨ ±
2¼¨ ¤µ
tw龄与 t{龄
ƒ²∏µ·¨¨ ±2¼¨ ¤µ
¤±§
¬¨ª«·¨¨ ±
2¼¨ ¤µ
ty龄与 t{龄
≥¬¬·¨¨ ±2¼¨ ¤µ
¤±§
¬¨ª«·¨¨ ±
2¼¨ ¤µ
第 t次试验 天水׬¤±¶«∏¬ s qxvyu
3 3 s qytxt 3 3 s qz{yu 3 3 s q{v|y 3 3 s q{yxw 3 3 s q{wys 3 3 s q{w|u 3 3 s q|vuu 3 3
× «¨ ©¬µ¶·
·µ¬¤¯
兰州
¤±½«²∏ s qwv|z
3 s q{yuy 3 3 s q{yyy 3 3 s q{tys 3 3 s q{wwx 3 3 s q{xst 3 3 s q|t|x 3 3 s q|wx| 3 3
项 目
Œ·¨°
u龄与 tw龄
׺²2¼¨ ¤µ
¤±§
©²∏µ·¨¨ ±
2¼¨ ¤µ
x龄与 tw龄
ƒ¬√¨ 2¼¨ ¤µ
¤±§
©²∏µ·¨¨ ±
2¼¨ ¤µ
y龄与 tw龄
≥¬¬2¼¨ ¤µ
¤±§
©²∏µ·¨¨ ±
2¼¨ ¤µ
z龄与 tw龄
≥¨ √¨ ±2¼¨ ¤µ
¤±§
©²∏µ·¨¨ ±
2¼¨ ¤µ
{龄与 tw龄
∞¬ª«·2¼¨ ¤µ
¤±§
©²∏µ·¨¨ ±
2¼¨ ¤µ
|龄与 tw龄
‘¬±¨ 2¼¨ ¤µ
¤±§
©²∏µ·¨¨ ±
2¼¨ ¤µ
ts龄与 tw龄
ר ±2¼¨ ¤µ
¤±§
©²∏µ·¨¨ ±
2¼¨ ¤µ
tu龄与 tw龄
׺¨¯√¨ 2¼¨ ¤µ
¤±§
©²∏µ·¨¨ ±
2¼¨ ¤µ
两当
¬¤±ª§¤±ª s qztvy
3 3 s q{u|x 3 3 s q{|wz 3 3 s q|uvx 3 3 s qztst 3 3 s q|xut 3 3 s q|x{t 3 3 s q|zzu 3 3
第 u次试验
׫¨ ¶¨¦²±§
·µ¬¤¯
兰州
¤±½«²∏ s qt{vx s qxtz|
3 s qy{xs 3 3 s qy|{v 3 3 s q{s|w 3 3 s qzy{x 3 3 s qzyuy 3 3 s q{y{x 3 3
正宁
«¨ ±ª±¬±ª s qzt|v
3 3 s qzuwx 3 3 s q{szu 3 3 s q{|tw 3 3 s q|s|w 3 3 s q|vsv 3 3 s q|yzz 3 3
≠ 3 相关显著 ~3 3 相关极显著 ∀ 3 ≥¬ª±¬©¬¦¤±·¦²²µ¨ ¤¯·¬²±o3 3 ∞¬·µ¨ °¨¯¼ ¶¬ª±¬©¬¦¤±·¦²²µ¨ ¤¯·¬²±q
213 种源高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据第 t次试验 t{年生和第 u次试验 tw年生种源生长量的多点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k表 zl o种源 !
重复和地点的高生长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 ∀种源 ≅重复的差异不显著 o种源 ≅地点 !重复 ≅ 地点的
差异达到显著和极显著的程度 o这就反映了油松不同种源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 o有较强的互作效应 o同
时也告诉我们 o在不同造林地区选择适宜种源是非常必要的 ∀
从 v次试验种源高生长的趋势可以看出 o油松不同种源的生长表现除个别种源外 o表现速生的种
源有 }洛南 !南召 !栾川 !商县等 ∀而乌拉山 !互助 !贺兰山 !哈思山等种源生长在历次试验中都表现为慢
生 o这也说明种源生长在不同地点既有它的较显著差异性 o又有比较好的稳定性 ∀
ww 林 业 科 学 vy卷
表 7 树高多点方差表分析
Ταβ .7 Μυλτιποιντ ϖαριανχε αναλψσισ οφ τρεε ηειγητ
项目
Œ·¨°
第 t次试验kt{年l
× «¨ ©¬µ¶··µ¬¤¯ kt{2¼ ¤¨µl
项目
Œ·¨°
第 u次试验ktw年l
× «¨ ¶¨¦²±§·µ¬¤¯ktw2¼ ¤¨µl
变异来源
≥²∏µ¦¨ ²©
√¤µ¬¤·¬²±
平方和
≥ ∏´¤µ¨
¶∏°
自由度
⁄¨ ªµ¨¨²©
©µ¨ §¨²°
均 差
 ¤¨±
§¨ √¬¤·¬²±
方差比
∂¤µ¬¤±¦¨
µ¤·¬²
变异来源
≥²∏µ¦¨ ²©
√¤µ¬¤·¬²±
平方和
≥ ∏´¤µ¨
¶∏°
自由度
⁄¨ ªµ¨¨²©
©µ¨ §¨²°
均 差
 ¤¨±
§¨ √¬¤·¬²±
方差比
∂¤µ¬¤±¦¨
µ¤·¬²
种源
°µ²√ ±¨¤±¦¨ tu qszsx t{ s qyzsy y qxv
3 3 种源
°µ²√ ±¨¤±¦¨ ut qtz|s t{ t qtzyy w q{|
3 3
重复
• ³¨¨ ¤·¤·¬²± { q{wts v u q|wzs u{ qy|
3 3 重复
• ³¨¨ ¤·¤·¬²± vu quvs{ v ts qzwvy ww qyv
3 3
地点
≥¬·¨ txx qzwu{ t txx qzwu{ txty qww
3 3 地点
≥¬·¨ yt qvxtv u vs qyzxz tuz qwv
3 3
种源 ≅重复
°µ²√ ±¨¤±¦¨
≅ µ¨³¨ ¤·¤·¬²±
z qxv{ xw s qtwsy t qvz
种源 ≅重复
°µ²√ ±¨¤±¦¨
≅ µ¨³¨ ¤·¤·¬²±
tv qtvut xw s quwvu t qst
种源 ≅地点
°µ²√ ±¨¤±¦¨
≅ ¶¬·¨
v q||uw t{ s quut{ u qty 3 3
种源 ≅地点
°µ²√ ±¨¤±¦¨
≅ ¶¬·¨
tv quyvs vy s qvy{w t qxv 3
重复 ≅地点
• ³¨¨ ¤·¤·¬²±
≅ ¶¬·¨
z qusxv v u qwst{ uv qv| 3 3
重复 ≅地点
• ³¨¨ ¤·¤·¬²±
≅ ¶¬·¨
ut qxy|w y v qx|w| tw q|v 3 3
机误
• ¤±§²°
µ¨µ²µ
x qxwx| xw s qtsuz
机误
• ¤±§²°
µ¨µ²µ
ux q||{z ts{ s quwsz
214 种源间适应性的差异
造林成活 !保存率的高低是种源对环境条件适应性的综合反映 ∀据历年各试验点的调查 o油松不
同种源在各试验点保存率差异极显著 ∀试验结果表明 o自然条件好的地方 o种源间的保存率差异较小 o
自然条件差的地方 o种源间的保存率差异较大 ∀如第 u批试验中 otw年生时 o两当点试验林的保存率平
均为 |w1w h o变幅在 {t1v h ∗ tss h ~正宁点的变幅在 vt1v h ∗ zz1t h ~兰州点变幅 vz1x h ∗ |v1{
h ∀保存率高低与高生长有密切的关系 o一般生长好的种源保存率较高 o生长差的种源保存率较低 ∀
自然气候条件对油松的生长有很大影响 o营造在半湿润地区k天水l试验林平均生长量比在干旱地区
k兰州l的生长量大得多 o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差异更加明显 o如第 t次试验中 o造林的头几年 o兰州点
试验林的生长较快 o高 !径生长量均大于天水点 o从第 {年起 o天水点的种源林高生长开始加速 ott年生
时 o兰州点的试验林平均树高为天水点平均树高的 {z h ot{年生时 o仅为天水点平均树高的 yy1w h ∀
第 u次试验情况基本相似 otw年生时 o兰州点种源林平均树高仅为两当点和正宁点种源平均树高的
zz1u h和 {{1| h ∀这就充分说明了油松生长的适生环境有较严格的选择性 o兰州地区干旱少雨 o土壤
含水量低 o随着树龄的增大 o油松生长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我们认为 o甘肃中部半干旱地区 o油松
造林应以绿化为主 o从用材角度出发 o造林重点应放在甘肃的东南部地区 o以充分发挥它的生长优势 ∀
215 种源选择及效果
种源选择旨在找出适应性强 !生长速度快的优良种源 o从而提高造林成效 o增加经济效益 o而经济
效益的高低主要是以种源生长量大小来衡量 ∀据第 t次试验天水点种源性状的 tz个变量和第 u次试
验两当点的 tx个变量进行主分量分析 o并结合局部分布区的试验结果 o将参试种源分为速生型 !中生
型和慢性型 v类 ∀速生型种源 }商县 !广元 !迁西 !栾川 !开原 !两当 !黄陵 !理县 !内乡 !宁陕 !南坪 !洛南 !
南召 !建平 !天水 !承德 ~中生型种源 }关帝山 !中条山 !泰山 !遵化 !蔚县 !循化 !宁城 !蒲县 !沁源 !汾阳 !和
顺 !绥中 ~慢生型种源 }管涔山 !互助 !乌拉山 !靖远 !围场 !贺兰山 !宁城 !克什克腾 ∀
油松在甘肃的松类树种中 o无论是造林范围和用种数量还是人工林面积 o均居首位 o选用优良种源
造林急待解决 ∀试验结果说明 o优良种源增产效果显著 o如第 t次试验天水点 ot{年生长最佳的黄陵 !
洛南 !南召 v个种源 o树高 !胸径和材积生长量比最劣种源大 uu1u h !vw1{ h !tuw1{ h ~本省两当种源 o
高 !径 !材积生长量为上述 v个最优种源高 !径 !材积生长量的 |u1y h !{|1s h和 zu1| h ∀
据第 t次试验共同的 t{个种源遗传力和遗传增益估计k南京林学院 ot|{wl o用两当种源作标准 o
计算出优良种源树高 !胸径 !材积选择差分别为 z1z h !ts1| h和 vw1v h ∀树高 !胸径 !材积遗传增益
xw 第 x期 李书靖等 }甘肃地区油松种源选择的研究
分别为 y1x h !ts1u h和 uy1w h ∀由此可见 o选用油松优良种源 o生产力高 o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
v 结论与讨论
全分布区试验结果表明 o油松种源间无论在苗期还是在幼林期 o生长量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的水
平 ∀t{年生时 o天水点最优种源树高 !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比最劣种源大 uu1u h !vw1{ h和 tuw1{
h ~与本省对照种源相比 o高 !径生长量只有 v个最优种源k黄陵 !洛南 !南召l平均值的 |u1y h和 {|1s
h o材积生长量仅为最优种源的 zu1| h ∀优良种源树高遗传增益为 y1x h o胸径遗传增益为 ts1u h o
材积遗传增益为 uy1w h ∀根据试验林的造林株行距 t1x ° ≅ u1s ° o每 «°uvvvs株计算 o优良种源每
«°u蓄积量为 zy1vx °v o比最劣种源k贺兰山l蓄积量kv|1s °vl大近 t倍 o比对照种源k两当l蓄积量
kxx1xs °vl大 vz1u h ∀由此可见 o种源选择不但是可行的 o而且也是十分必要的 ∀它既是一项基础应
用性的研究 o而且在生产上又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
商县 !洛南 !广元 !内乡 !南召为代表的南部区种源 o黄陵 !黄龙为代表的中西区种源 o在各试验点不
但生长好 o而且适应性较强 o具有较高的生产力 o是甘肃油松造林的优良种源区 ∀四川北部的一些种
源 o在陇南及天水一带生长速度较快 o其它各点有冻害现象 ∀两当 !天水为代表的小陇山一带种源 o在
当地表现为中等 o在陇东和中部地区表现良好 ∀分布边缘地带的内蒙乌拉山 !克什克腾 !宁夏贺兰山 o
甘肃靖远哈思山和青海互助油松种源 o生长速度慢 o一般不宜采用 ∀
油松优良种源多集中在秦岭山地及陕西的桥山 !黄龙山一带 o而这些地区一般不能提供大量的油
松种子 ∀为此 o首先应尽早着手收集优良种源区的种子 o建立油松种子生产基地 o解决造林用种问题 ~
其次 o在继续经营好现有油松种子园的基础上 o加强优树子代的测定工作 o尽快建立第 u代种子园 ∀对
新营建的种子园 o应以种源试验为主要依据 o在选用优良种源繁殖材料的同时 o利用现有种源林的资
源 o从优良种源中选择优良单株 o建设遗传增益高的新型良种繁育基地 ∀油松是甘肃的乡土树种 o它不
但能耐干旱瘠薄 o而且生长也较快 o尤其是进行飞播造林 o是其它松类树种代替不了的 ∀因此 o继续进
行油松品质的改良很有必要 o只有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 o油松良种化水平才能够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
参 考 文 献
徐化成主编 1 油松 1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ot||v ot{y ∗ t|s
南京林学院 1 林木良种选育方法 1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ot|{w ovuw ∗ vu|
yw 林 业 科 学 vy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