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PRESENT AND FUTURE ROLE OF GRASSLANDS IN ASIA

亚洲草地在目前和将来的作用



全 文 :第 1 卷 第 1 期
V o l

1 N o

1
草 地 学 报
A C T A A G R E S T 工A S工N 工C A
1 9 9 1 年
1 9 9 1
亚洲草地在目前和将来的作用
祖元刚
(东北林业大学)
祝廷成
(东北师范大学)
亚洲草地的自然环境
亚洲幅 员辽阔 , 具有略呈梯形的大陆躯千 , 地形中高周低 。 中部高耸 , 多崇 山峻岭和高
原 , 四周低下 , 多低山丘陵和平原 。 大陆东缘 , 自北而南具有一系列 向太平洋凸出的弧形列
岛 , 地表起伏较大 。
亚洲东濒太平洋 , 西临印度洋 , 北滨北冰洋 , 西达大西洋的属海地中海和黑海。 由于海
陆 间巨大的热力差异及季节变化或迭加行星凤带的季节移动 , 使亚洲的东部 、 东南部和南部
成为全球典型的季风气候区 。 亚洲大陆轮廊完整 、 内地广大 , 且距海遥远 , 缺少伸入大陆的
内海和海湾 , 使亚洲内陆地区和高纬地区的气候具有强烈的大陆性 。
广大完整的空 间范围和变化多样的地形条件使亚洲的气候带俱全 , 进而使亚洲的草地类
型繁多 、 分布广泛 。 这是亚洲草地的白然环境区别于其它各洲草地自然环境的显著特征 。 根
据亚洲草地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 , 亚洲的草地可划分为北亚 、 中亚 、 东亚 、 东南亚 、 南亚 、
和西 南亚六个草地区 (图 1 ) 。
3 0 西经 0 东经 30 6 0 9 0 1 20 1 50 东经 18 0 西经 15 0女令组葺耳}、
)猫骸箭~—一 - 一十一一一_ ll!l{i {i (i叱叮匆
图 1 亚洲草地的分区
工 、 北亚草地区 fl 、 中亚 草地区 1 、 东亚草地区 W 、 东南 亚草地 区 \’ 、 南亚草地区 班 、 西南亚草地区
1
. 北亚草地区
位 一f 苏联亚洲部分的西西伯利亚平原 、 中西伯利亚高原和远东 山地 。极圈以北属极地长寒
气候 , 以南属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 草地面积2 4 0 , 70 。, 0。。h a , 为 世界 卜最大的 驯 鹿放牧场 。
2
. 中亚草地区
位于苏联亚洲部分的哈萨克丘陵和上兰平原 、 中苏交界的帕米尔高原 、 蒙古高原和中国
的内蒙古高原 、 黄上高原 、 青藏高原和新疆地区 。 本区的哈萨克丘陵 、 蒙古高原 、 内蒙古高
原和黄土高原东部为温带大陆性 半干旱气候 、 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为高 山气候 、 其余地区
为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 。 草地面积 5 78 , 1 5 0 , 0 o h a , 蒙古全部的天然放牧场 、 中国90 %的天
然放牧场和苏联 5 3 % 以上的天然放牧场均集中在这里 , 为亚洲大畜群的主要分布区 。
3
. 东亚草地区
位 于中国中亚部分 以东的地区 、 朝鲜半岛和 日木群 岛 。木区 3 0 0 N 以北为温带季凤气候 、
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 候 。 草地面积约为 5 2 , 2 6 9 , o o o h a , 主要用做奶 牛 、 肉牛和绵羊的放牧
地及饲料地 。
4
. 东南亚 草地区
位于中南半岛 、 马来平岛和马来群岛 。 为亚洲纬度最低的地区 。 本区的中南半岛 、 马来
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 , 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南部为赤道多雨气唉 。 草地
面积约 1 5 , 5 2 9 , o o o h a , 主要用做放牧场 。
5
. 南亚草地区
位于印度半岛和斯里兰卡岛 , 大陆性热带季风气候 。 草 地面积 1 3 7 , 08 4 , o 0 0 h a , 绝大 部
分用做放牧场 , 水牛和黄牛的数量居于世界首位 。
6
. 西 南亚草地区
位于伊朗高原 、 阿拉伯半岛 、 美索不达米亚平 原 、 小亚细亚高原 、 美尼亚高原 、 地中海
东岸及高加索 山地 。 本 区阿拉伯半岛和伊朗高原的南缘为热带干旱 一与半干旱气候 。 小亚细亚
半岛 、 地中海东岸及伊朗高原西缘为地 中海型气候 、 J专余地区为亚热带干旱 一与半干 旱气候 。
草地面积约 1 9 9 , 4 0 5 , 0。。h a , 全部为放牧场 。 养羊业十分发达 , l日羊的数量 占亚 洲 总 数 的
5 0 % 以 1: 。
亚洲草地的现状
一 、 草地类型
亚洲的草地按起源可分为天然 草地 、 半天然草地和人工 草地 。 亚洲的内陆地区以天然草
地为主 。 大陆东缘及弧形列岛上以半天然草地和人工 草地为主 。
(一 ) 天然草地
亚洲的天然草地 , 按植被地带性的观点 , 可分为苔原 、 一草原 、 稀树草原 、 荒漠 、 草甸和
沼泽六大类型 。 苔原 、 草原 、 稀树 1详原和荒漠足地带性的 , ‘已上要受亚洲大气候的控制和影
响 , 呈带状分布 。 草旬和沼译是非地带性的 , 它受局部环境的 支 配 , 分 布 在 各 植被带内
(2 li u T in g e h e n g e t a l
. ,
1 9 8 5 )

1
. 苔原
亚洲有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苔原 , 主要分布在北亚的北冰洋沿岸及其沿海 岛屿 , 其南界大
致与北极圈一致 。 因受冰洋气团控制 , 冬季产寒漫长 , 夏季短促 、 凉冷 。 最暖月均温在 10 ℃
以下 , 年降水量多在 10 0 一 2 50 m m 之间 , _且多为降雪 。 由于风大 , 故积 雪 层 薄 , 永冻层深
厚 , 土壤为冰沼 }: 。 植被 以苔鲜 、 地衣和小灌木为 1三。 植物稀少 , 植 株 低 矮 , 多密集或垫
状 , 多年 , !几植物 有果实后熟现象 , 适干放养驯鹿等 草食动物 。
2
. 草原
亚洲具有世界 卜分布最宽广的草原带 , 主要分布在北亚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南缘 , 中亚哈
萨克斯坦 、 蒙古 、 中国的东北 、 华北 、 西北及青藏高原 。 由干地处内陆或有高山阻挡 , 大陆
性气候增强 。 冬季寒冷 , 夏季较热 , 7 月均温高于 20 ℃ , 年降水量 多在 2 50 一拓o m m 之 间 ,
主要集中于夏季 。 土壤为黑钙 土和粟钙 土。 植被以 旱生的多年生禾本科植物为主 , 同时混生
多种双 一孙牙啧物或一些旱生半灌木和灌木 。 植物浓密 , 外貌暗绿 , 旱生特征明显 , 生活型以
地土芽植物 和风滚植物为 L , 也有地面芽杭物 , 适于放养各类家畜 。
3
. 下希树 草原
亚州了的稀树 草原在外貌 l二与非洲的典型稀树 草原相心 , 主要分布在南 亚的印度 、卜岛 、 斯
里兰 }、岛北部 、 东南 亚的中南半岛 、 !断南 亚的阿拉伯半岛西南部及东亚中国西南部分地区 。
由于分别受赤道气团和热带气团的影响 , 每年分干 i显两季 。 最热 月份在湿季之前 , 月均温在
2 5一 30 ℃ 。 夏季风强且具爆发性 , 降水丰富但变率大 , 8。一 9 0 %的降水集 中在湿季 , 土壤为
红壤和红棕色 卜。 植被 以多年 生耐旱的 草本植物为主 , 其间混生耐旱灌木和疏生的孤立大乔
木 。 植被通常不郁闭 , 草丛 间可见到裸露的地面 。 孤立 、 高大的耐旱乔木 散生在高大禾草之
间 , 是亚洲稀树 草原的醒 目标志 。 炎热少雨的旱季气候是 导致稀树 草原形成与发展的幕本控
制因素 , 蚤查干放养山羊和黄牛 。
‘. 荒漠
亚洲的荒漠是 一:川1二荒漠带向东的延仲 , 主要分布在西南亚的阿拉伯半岛 、 伊朗高原的南
缘 、 中亚的土兰平原 、 中国西北的内陆盆地和内蒙 占西部 、 蒙古东南部及南亚的西北部 。 西
南亚及南亚的荒漠由干处于副热带 高压的控制 、 气候干热 , 夏季酷热 、 冬 季 不 寒 、 降雨稀
少 , 沙暴经常发生 , 录热月份均温为30 一3 9 c , 年降水量低于 2 50 m m , 甚至多年不降 水 。 中
亚的荒澳山于深 居内陆 , 气侯千旱 , 冬寒夏热 , 最热月份均温为25 一 30 ℃ , 年较差与 日较兼
大 , 年降水量土0 一 2 0 m m 。 本区的土壤为荒漠上 、 棕漠土和灰棕漠 !二。 植被 以喜热 、 常绿
多汁 、 肉质多刺的植物 或耐欲碱的灌木 、 小灌木 、 小 ‘}气灌木和假短生 、 短生杭物为主 。 植物
种类稀少 、 授盖 度很小 , 有的地面全部裸露 , 仅绿洲的 植物种类比较丰富 , 适于放养骆驼及
山羊 。
5
. 草甸
草甸是中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占优势的一种草地类型 ,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各森林带内中
温 、 中湿的环境中 , 一般与森林植被呈镶嵌分布 。 此外 , 在平原洼地 、 高 原 湖滨 、 山间盆
地 、 高山冰川的前缘 、 河滩和海滨也有分布 。 植物种类十分丰富 、 双子叶植物尤多 , lI{ 活塑
主要是地面穿植物 , 群落结构复杂 , 季相变化多样 , 尤宜于放 养奶 ‘! 。
6
. 沼泽
沼洋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以湿生草本植物占优势的 草地类型 , _上要分布在亚洲
的苔原 、 森 沐带 内 , 尤 以温带森林发育的沼泽最为典型 、 集中 。 此外 , 热带 、 亚热带森林也
有分布 。 植被丰茂 、 花色瑰丽 , 植物残体在地表大量堆积并因土壤过湿或积水 , 不能彻底分
解而形成泥炭层 , 经排水后 , 可放养大家畜 ,
(二 ) 飞
亚洲的 J
天然草地
天然 草地是指在人为 }几扰或控制 卜, 天然爪被行时处 于以 草一卜植物占优势的演
替阶段而形成的 种 江池类型 , 上要分布在亚洲大陆的东缘反弧形列岛上 , 在亚洲东部季风
区内大致沿经向分 布 。 根据优势种原 则 , 以优势种对热 量的需求及适应特征为墓础 , 亚洲的
半天然草地可分为寒性类 、 温性类和热性类三种草地类型 。
1
. 寒性类草地
由耐寒的多年 ‘}几草本植物 占优势 , 是在亚寒带针叶林遭受火灾或在连续放牧 、 割草条件
下形成的一种 一草地类型 。 主要分布在东亚 日本北海道 、 中国大小兴安岭及北亚苏联的远东 山
地南部 。 由于冰洋气甲经常仗人 , z 动几严 寒 、 冬季 持 续 6 一 8 个月 , 最 冷 月 均温为 一 15
至 一 3 0 ℃ , 最热月均温龙 1 2一 】s c 之间 。 年降水 欲2 6。一 6的 m m , 冬雪量大 、 地面常 形成较
厚的门l被 。 适于放牧奶牛等大家畜 。
2
. 温性类 李地
山阵温多年生 怂 川一江物 占优势 , 是住温带、知 l一卜阔叶林进行开 单 、 樵采及放牧的情况下形
成的一种草地 类型 。 一卜妥分布在东亚 日本 一仁洲 、 中 11{ 辽西 山地 、 冀 比山地及黄 上高原东部 。
冬季受西伯利亚高王影响 、 盛吹强劲灼西 比陆风 、 一卜分寒冷 , 1 月均温达 一 2 0 ℃ 。 夏季盛吹
东南海风 , 十分温暖 。 7 月均温达20 一25 ℃ 。 年降水量在 50 0一 70 o m m 之 间 , 局 部 地区在
1 0 0 0 m m 以 匕, 7 0 %的降水集巾于夏季 , 雨热同季 。 适于 放养山羊 。
3
. 热性类草地由抗热的多年 傲草本叭物‘!口: 势 , 胜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人面积皆浅及放牧的情况下形
成的一种 草地 类型 。 _ 仁要分布在东亚 十1本九侄 、 四国及中囚 氏江 以南j一也区 。 冬季处于大陆高
压南伸的菊方 , 比咬凉冷 , 夏季随荞海洋季 风北进 , 一卜分 炎热 , 全年至少有 8 个月的均温高
于 9 . 5 毛 , 年降水 歇在 l。。。一% o o m m 之间 , 7 0 % }洋水集巾 一厂名 、 7 月 份 , 适于放养黄牛和
山羊 、
(三 ) 人 _L 草地
亚洲灼 人工谁地面积很小 , 主要分布在东亚及东南亚 , 一般用来发展集约型词料生产 。
二 、 草地特点
1
. 亚洲从北至南 t[1 距约 8 , 。o o k m , 占据着地球上所有的气候带 , 这就使亚洲的天然草地
植被首先其有明显响纬向地带 哇 , 从北至南依次出现苔原 、 草原 、 荒漠和稀树草原 , 并大致
呈带状分布 。 其次 , 亚洲灼介 !;卜位置决之着飞候的干温状况戈且三从沿海向内陆的递变 , 内陆
距海遥远 , 异常干 毕 , 沿海地区受季风彩响 , 气候涅润 , 进而导致亚洲天然草地植被由内陆
荒漠向外经草原而至沿海森钵 , 大致缓环状分布 。 第三 , 亚洲具有复杂的地形 ,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耸立亚洲中部 , 平均海拔 4 0 0 0 m , 形成了亚洲中高周低的地势 。 由于海 拔 的 升高抵
消 了纬度的南移 , 使亚洲中纬度地区基本保持了温带草原的特色 由此可见 , 亚洲天然草地
植被的分布是以纬向地带性为基咄 , 兼有非纬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的综合烙印 。
2
. 亚洲的半天然 草地是在亚洲的地带性 森林被破坏或改造后形成的 , 它处于森林植被演
替中的一个阶段 , 因而 草地 随波具有明显的次生性和过渡性 。 这种 一草地一般发育在山地丘陵
地带 、 山间的平原 、 低地多已辟为农田 , 山体灼顶邹多有森林生长 , 草地与农田 、 森林呈镶
嵌分布格局 , 因而草地资源又具有零 星 、 分散的特点 。 此外 , 亚洲的 半天然草地处于东部季
·
1 3
·
风区 , 水热条件较好 , 适于植物生 长。 因此 , 与天然 草地相比 , 群落结构复杂 , 植物种 类多
样 , 唯牧草营 养成份比天然 草地低 卜。
3
. 亚洲的草地 面积约为1, 2 2 3 , 12 7 , 0 0 Oh a , :『‘山界 一草地总面积的 3 4 . 5 % , 一与共它各洲相
比 , 居世界第一位 (表 1 ) 。 然而 , 亚洲人 口众多 , 据统计为 2 8 . 6尾 , 为 世界 上人 口最多的
一洲 。 草地面积按人均占有 量统计 , 平均 标人 仅为。. 4 3 h a , 不仅低 于 世 界 人 均 占 有草地
。. 7比 a 的水平 , 而且低于所有其它各洲人均占有 李地 的 水 平 。 因此 , 亚洲草地面积的绝对
量最大 , 而人均相对数量却又最少 。
4
. 亚洲的 草地资源分布不均匀 亚洲东部灼东亚及东南亚 草地区 , 草J一也而积为 6 7 , 7 8 8 , 0 0
h a
, 仅占亚洲草地总而积的 6 % , 而这一 地 区的人 口为 1 , 5 8 8 , 1 钊 , 。。。人 , ,片亚洲总人 口的
5 5 早后, 其 ,1 , 农业人口为 9 9 4 , 3 : ; 1 , 0 0 0 j. , 。;了亚泌!农 ‘:卜总少\ 口 的 5 8 % ; 耕地为 1 7 8 , 7 8 3 , o o o h a ,
是 草地的 2 . 6 产 。 这里是农业区 , 亚洲泊水口农业 、 旱田农业 、 种杭 园 农业和迁移农业均集
表 1 世界各洲草地面积及人均草地面积比较
一 , . . 口. , . . . 曰. 口‘. . . 曰妇 . . ‘尸 . . . . . 口 . . 曰 . 目 . . . . 口 . , . . 切 . . . 司. . . . . . . . 甲曰. . . 口目. ‘ , . . 却曰 , . . . 口臼 . . . 月. . “ . . . . 叫勺口 J. . . . . . . . . . . 曰 . . 曰 . . . ~ . ‘口. . . . . .地区 草地面积
(1 0 0 0 h
2
)
人 「飞
(1 0 0 0 人 ) 占世界草地面积(叼) 人均 占有草地(h a 厂人 )
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欧洲
1 2 2 3 1 2 7 2 8 6 4 4 4 1
7 8 吕卜d l
3 5 95 2 4
5 7 1 9 9 5
4 0 1 4 1 6
::::
4 5 7 4 1 2 艺6 7 74 9
1 0

1 2

通5 3 0 产 6 2 浦59 决
0

4 3
l

3 之
0 9 0
1

7 1
1 尸。 4 2
26 0 ? 迁l 落9 2 2 5 1 一 。 3 0 。 5 3
~ 一‘ 叫. . . . . . 口 . . . . . . 曰. . . . . 曰. 月 .州 翔. . .
.
, . . 自 . 侧. . . . 目‘“曰‘幽 . . ‘J J . 自. 曰‘ . . . . 口 . ‘口 ‘. . . “J
表 2 亚洲各草地类型产草量及载畜量的比较
草 地 类 型 国 家
苏 联
中 国
蒙 :片
苏 联
苏 联
伊 朗
印 度
沙特阿拉伯
产草量 (T 厂ha ) 参戈一畜量 (。 h o e p z h a )
苔 原 0 , 0 5一 0 。 5
O

G 一 2 , O
草 原 幻 . 5 一 2 . 5
一 2 。 2 0 。 6 3
0

0 1一 0 . 3 只
O

12一 G 。 {3 0 。 1 只一 O 。 3 7荒 漠
地 {

i一⋯
0
.
2 7一 O 。 7 3 0 . 19一O。 7 3
0
.
0 2一 0 。 5 1 0 . 11一 0 . 4 7
稀树草原 印 度 2 。 2 一 5 。 0 2 。 2一 5 。 3
苏 联
日 本
0

7 一 1 。 2 1 。 9寒性类草地
1

l 一1 。 5 1 。只
0

5 一 2 . 0 0 。 6 一 0 。 只温性 类草地
⋯一—一
中 国
日 本 1 。 0 一 3 。 O 2 。 0
巾 国 。 5 一 2 。 3
半天然草地
3

0 一 1 5
热性类草 地 日 本 4 。 0 一 16
中分布在这一地带 。 另外 , 亚洲的草地资源在亚洲各国的分布也是不均匀的 。 据统计草地面
一 1 斗 ·
积在 1 泛公顷 厂川 几的国家有 3 个 , : 卜f亚洲国家总数的 7 % : 1 千万公顷日 !几的国家有 7 个 ,
占1了% ; 1 百万 公顷 以 卜的国家有 , 个 , !污咒 % ; 1 千公顷以 匕均因家有2 个 , 占亚洲国家
总数的 5 4 。不。
亚洲 护. 也生产力的区域差异也是 卜分明显的 (表 2 ) 。亚洲的天然 草地 , 除个别地段外 ,
从南至北 , 华池的产 草髦和载畜 鼠}祖着纬度的增高 , 大致 由称树草原经 草原 至 苔 原 逐渐递
减 ; 从东至西 , 草地的产量和载畜 量又随着经度的减低 , 大致 由草原或稀树 草原至荒漠逐渐
递减 、 {匕亚的苔原 、 处 于高纬地带 , 热量不足是 学地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素 ; 中亚的荒漠 ,
虽处于中纬地 区 , 热 准充分 , 但因深居内陆 , 水分短缺则成为草地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素。
亚洲的 、i生天然 l祥地沿经向伸延 , 其产草 量和载畜 猫也火致 由南至 比出现逐渐递减的趋势 。
三 、 草地利用
总的说来 , 亚洲的 草地以天然 、 半天然 谁地的放牧为共本利川形式 , 这是亚洲 茂地利用
的 个显著特点 。 其原因是 :
1
. 亚洲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 , 亚洲的大部分文 !‘月是在草地 }: 进行狩猎并放牧家畜的基础
卜发展起来的 。 据考证 , 山羊 、 水牛 、 耗牛及验驼录 旱是在亚洲的 崔地 卜驯化牧养而成的 ,
它曾成为砚洲 占代农业繁荣的象征 。 由于这种历 史的原囚 , 放牧已成为亚洲 战地利用上的传
统方式 。
2
. 亚洲有着多种适于大畜群直接采食的大面积天然草地 , ‘已为亚洲的各类草食家畜提供

r基本的饲料来源 。 在这种 自然条件下 , 放牧就必然成为亚洲 草地的基本利 用方式 。
3
. 亚洲的绝大多数国家 LJ 前仍处 于经济上的不发达状态 。 在经费十分短缺 , 投资强度不
足的情况下 , 以低能耗 、 低成本为特征的放牧利用是亚洲草地最经济的 一种经营方式 。
亚洲的草地经营有 3 种类型 :
1
. 传统经营型 , 西南亚各国及中亚 、 南亚荒漠地区属于这种类型 。 其特点是 : 草地面积
较大 , 但草地 自然环境条件恶劣 , 气候极端干旱 。 草地初级生产力很低 , 缺少地表水源 , 草
地经营以游牧 、 ’卜游牧为主 。 畜群无固定畜舍 。 畜种多为山羊 、 骆驼和绵羊 , 一般逐水草而
居 。
2
. 粗放经营型 , 北亚 、 中亚和南亚各国及东亚草原地区属于这种类型 。其特点是 : 草地面
积较大 , 气候为半干旱或干旱气候 。 草地初级生产力较高 , 地表水源较多 , 草地经营以定居
放牧 、 季节放牧为主 , 畜群通常在固定畜舍越冬 。 畜种多为黄牛 、 绵 羊 、 山 羊 、 水牛 、 耗
牛 、 马等 。
3
. 农林牧兼营型 , 东亚 、 东南亚各国及南亚农业 区属于这种类型 。 其特点是 : 草地面积
较小 , 森林和耕地面积较大 。 草地经营除利 用半夭然草地及少量草甸 、 沼泽等天然草地进行
放牧外 , 还利 用林下牧草和农田作物残余物进行补充性放牧 。 此外 , 大量稻草 、 甘蔗稍 、 玉
米秆 、 大豆秸等农副产品和果皮 、 菜叶等废弃物也被做为非常规饲料用来喂饲家畜 。 此外 ,
以粮食为饲料的猪 、 禽饲养业也十分发达 , 是亚洲猪肉 、 禽肉 、 禽蛋的主要产地 。
亚洲草地的作用
一 、 草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亚洲 草地是亚洲人民最早用来从事经济活动的劳动对象 。 以草地做为基本生产资料的畜
牧业在亚洲古代社会第 ‘次大分工之后就开始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部门 。 目前 , 草地牧业仍
是蒙 占人民共和国和中国 、 苏联中亚地区的经济支柱 。 在西南亚 , 虽然石油和天然气已成为
石油输出国的经济命脉 , 但草地牧 业仍然是这些国家的重要经济部门 , 至今仍有50 % 左右的
人 口从事 一草地牧业生产 。 即使在草地面积很小的 日本及东南亚各国 , 草地牧业也 日益兴起 。
素有 “ 无畜国 ” 之称的 日本 , 李地农业的产俏 目前 己 }片农业总产值的27 % 以上 。
亚洲不仅是 世界 卜 l在地面积最大的 一洲 , 而且亚洲的草地也是亚洲上地构成中比例最大
的一种类型 , :片亚洲土地总面积的 4 5 . 6 7 %是耕地面积的 2 . 7倍 , 森林面 积 的 2 . 2倍 , 是亚洲
土地利用的墓本形式之一 。
表 3 亚洲草食家畜头数历年增长情况 门 00 头 )
. . . . . . . . . . .
~ 明口 曰. . . 曰 . ~ . . . 曰. . . ~ . . . ‘, . ” . . . . . .一西口 . . . . . . . . . . . . , . 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二- . ~ ~ , 峨门 . . . . . . , . . . . . . . . . . 己 . 曰匀 . . . . 口吝种
黄 ’!l
水牛
巧l ’仁
1 1 {二
骆 兀
‘了
l}
【、 ,

合计
增长率 (% )
3 5 1 理4 5
1 2 0 4 5 3
3 7 2 7 3 工
] 2 9 17 5
3 8 7 7 2 7
1 3 4 1 9 9
3 1 5 5 0 7 3 2 0 5 1 9
2 5 7 79 1
3 9 3 4
2 7 3 9 7 1
3 2 1 5 8 找
2 7 5 8 6 2
1 7 5 6 弓
4 7 7 5
1 7 0 6 6
10 8 8 5 3 6
3 9 5 5
1 7 0 6 5
53 0 1
1 8 9 2 2
1 7 2 5 6
5 6 27
1 14 16 4 5
2 0 0 9 3
1 16 6 3 7 3
. . . . . . . . . . . . . . . . ~ 一 . , . 国 . . . . . . 口. . . . . . . . . ‘ . . . . . . .
家畜头数 ‘片世界家斋
总头数的 百分比
家畜头数增长率
( 1 9 扫1 一 1 0 0 )”八U,J
|叶lles|!||lwe阵J丰勿h04
亚洲 非洲 北美 南美 欧洲 大洋
图 2 亚洲草食家畜头数和家畜头数增长率与各洲之比较 ( 1 9 8 1一 1 9 8 6 )
’ 数 淤身: 源 : F A O P . Y . 1 9 8 6
近 年来 , 亚洲草地作为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有 厂较 幻为发展 。 到冲 8 6年底 , 亚洲各类
草食家畜的 失数达 1 16 , 6 3 7 3 , 0 0 0头 , 居世界第一位 , 、; 、世界草 食 家 畜 总 头 数的 3 6 . 6 1 % ,
(表 3 , 图 2 ) 。 与1 9 81 年相比 , 亚洲各类草食家畜除马八勺增 长率略 有许低外 , 其它齐类 一草食
家畜均保持增长趋势 , 其增 长幅度在 2 . 31 一 1 7 . 8 4 %之 间 , 各类 i冰食家畜总的增 长率为 6 . 67 % 。
与其它各洲相比 , 仅次 一f欧洲 , 居世界第二位 。 由于亚洲气候带俱全 , 草地类型繁多 , 因而
使 亚洲的 李食家畜品种多样 , 世界 L S 种主要 草食家畜在亚洲 华地均 仃分布 。 其中 , 黄牛 、
水牛 、 绵羊 、 山羊 、 骡和驴的头数均居 世界之 泞 , 分 别占 世界该类 草食家畜头数的 3 0 . 4 9 % 、
9 7 %

2 8
.
0 7 %

5 6
.
0 5 %

3 7
.
1 6 %和 4 9 . 6 4 % 。 此外 , 亚洲中部有 青藏 高 原和喜马拉雅山
地 , 还分布着一定数量的耗 牛 , 为世界齐类 l崔食家畜中 }}佳一能适应高寒 草地 环 境的特有畜
种 。
亚洲草地牧养的约 1 1 . 7亿草食家 畜 , 不仅为繁荣亚洲的农业经济 起 到 r 举足轻重的作
用 , 而且这些 草食家畜中的役畜还直接为促进亚洲农业经 i齐灼发展提供动 力来源 。 亚洲是世
界稻谷的上产地 , 稻谷产量约占世界稻谷产量 rl勺9 2 % 以 卜 在亚洲的稻谷生产中 , 亚洲的水
牛做为役蓄为 亚洲的水田 农业提供了宅要的耕作功力 。 此外 , 亚洲的黄牛也成为亚洲旱 田农
业的主要动力来源 。 亚洲地形复杂 , 多山地与沙漠 , 交通运输十分不便 。 然而亚洲的骆驼 ,
骡 、 驴及耗牛做为广大农业地区的主要交通工具在保证亚洲农业经济的发展中起到独特的作
用 。
二 、 草地在社会进步 中的作用
食物是人类生活的基本要求 , 食物消费的数量与质量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其本标志之一 。
亚洲的草地 , 做为提供动物性食品的食物生产部 门 , 每 年 生 产 牛肉 4 , 。。。, o o oM T , 羊肉
3 , 0 0 0 , o o o M T
、 马肉 8 8 , o o 0M T 、 牛奶 8 0 , 0 0 0 , o o 0 M T 、 羊奶 7 , 0 0 0 , o o OM T , 各 类 奶 制品
34 2
,
5 59 M T
, 在亚洲耕地较少 、 粮食不足的情况下 , 为解决 世界半数以 上人 口 的食物供应
问题 , 缓解粮食紧张局面做出了贡献 。 亚洲 目前平均每人每天从食物中 摄 取 热 能的总量为
2
,
4 2 2 k e a l
, 其中由草食动物提供产品的热能为 1 8 3 k e a l , 占 热 能总量的 7 . 5 6 % , 比 6 0年代
中期由草食动物产品提供的热能占热能总量的 6 . 31 %提高了 1 . 25 % 。 而世界目前平均每人每
天从 草食动物摄取的热能占食物热能总量的比例与60 年代中期相比 , 却下降了。 . 35 % 。 说明
亚洲草地提供的动物性食品在亚洲人民食物构成的比例中逐渐增大 , 亚洲人民的食物质量也
在逐年提高 。 目前 , 亚洲已有 20 个国家 , 1 , 54 7 , 6 5 6 , 0 0 0人的每 日 人 均 热能水平达到 2 , 5 0
k ca l以上 , 处 中等营养水平 , 占亚洲国家的48 % , 人 口的54 % 。 这对于长期处于营养不足状
态的亚洲 人民来说 , 无疑是一个重大的社会进步 。
由于化石燃料及电力在世界范围内的供应紧张 , 能源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大社
会问题之一 。 然而 , 亚洲草地提供的一部分草木植物和家畜粪便等植物性燃料 , 在保障亚洲
人民的生活用柴方面 ,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亚洲的草地 , 生息着近 2 5 0个不同的民族 , 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 , 形成 了各
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和风上人情 , 再加上不同草地类型所构成的丰富多彩的 自然风光 , 实为旅
游的理想场所 , 为亚洲的文化社会生活增添了异彩 。 此外 , 以草地为经 营 对 象 的饲料种植
业 , 家畜饲养业和由此而形成的各种饲料加工 、 食品加工等 新 兴 产 业 , 又为亚洲的失业人
口 , 特别是农村的 “隐蔽失业人 口 ” 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 ,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
三 、 草地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
亚洲草地的生态效益是十分显著的 。 首先 , 亚洲大面积的草原和荒漠控制着世界上最大
的 “无林带 ” 自然景观 ; 其次 , 中亚 、 西南亚和南亚的荒漠植被在防止沙漠化扩大的进程中
起到了天然的生态屏障作用 ; 第三 , 亚洲的各类山地 、 丘陵 、 沟壑上的草地植被是防止水土
流 失的重要生态因素 。 此外 , 亚洲工业地区附近的草地植被还具有降解或吸收污染物质 、 保
护环境的生态功能 。 因此 , 大力发展草地 、增加草地植被覆盖面积 , 努力防止和减少草地的退
化 、 沙化和碱化 , 己成为亚洲各国生态建设上一项重要内容和措施 。
四 、 面向 2 0 0 0年的亚洲草地
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只剩下10 年了 。 人类社会进人二十一世纪后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即是
人 口暴涨 。 据估计 , 到 2 0 0 0年 , 世界的人 口将超过 60 亿 、 亚洲的人 口也将达到 3 5亿左右 。 面
对如此迅速增加的人 口压力 , 食物的生产与供应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压倒
一切的核心问题 。 在相互依存的世界关系中 , 食物问题对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定将显得至
关重要 。 东一西关系 、 南一北关系 、 西一西关系及南一南关系 , 最终都要受到食物生产与供
应水平的重大影响 。 就亚洲而言 , 人 口迅速增加不仅要求有足够的食物供应 , 而且要求不断
提高食物的质量 , 即使在以素食为主的亚洲国家里 , 近年来对肉、 奶 、 蛋等动物性食品的需
求也在急剧增加 。 在居住 、 交通和工业 占地不断扩大 , 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 可开垦耕地寥寥
无几 , 粮食生产徘徊不前的情况下 , 亚洲的草地 , 做为食物生产的重要部门 , 将在二十一世
纪受到严重的挑战 。
较低的草地生产力水平 , 超量的家畜数量和较差的管理水平是 目前亚洲草地的三个基本
特征 。 然而 , 这正是亚洲草地蕴藏着巨大的生产潜力之所在 。 亚洲的绝大多数地区具有十分
丰富的太阳辐射能资源 。据估测 , 其光能生产潜力在苔原为 I T / h a , 草原为 2 . 4一 1 0 . 4 T / h a ,
荒漠为。. 了一 2 . 4 T / h a , 稀树草原为 了· 3一 l o . OT / h a , 各类 半天然草地为10 一 25 T / h a , 而人
工草地目前已达到45 一50 T / h a 的水平 。 通过在天然草地上补播高产牧草 、 扩 大 草 地植被覆
盖面积和灌溉面积 , 在半天然草地 中增加豆科牧草的成分 以提高牧 草的饲用价值 , 亚洲草地
第一性生产力必将大幅度提高 。 在此基础上 , 通过提高从伺料到畜产品的转化率和草地经营
的劳动生产率 , 亚洲的草地必将对亚洲的食物生产做出新的贡献 。 亚洲的草地目前正经历着
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发展 , 由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发展的转变时期 。 在 世界经济近期持续
衰退的形式下 , 亚洲经济却有了较快的发展 。 目前 , 日本已进人经济发达国家的先进行列 ,
南朝鲜 、 新加坡 、 泰国的经济正在迅速掘起 , 中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也给经济的振兴带来
了活力 。 到 20 0 0年 , 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将移至亚太地区 , 这无疑给亚洲草地的发展提供了
良好时机 。 日本为发展饲料生产而实行的集约化经营 , 印度为发展奶牛生产而兴起的 “白色
革命 ” , 中国为庇护草地环境而营造的 “绿色长城 ” , 北也门等阿拉伯国家新近 制定的干旱
草地开发计划 , 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对非常规饲料的研究和利用等都有力促进 了亚洲草
地的发展。 在未来的二十一世纪的食物生产中, 亚洲的草地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
参 考 文 献
B
a y o u m i , M
.
A . , 1 9 吕8 : R a n g e Im Pr o v e ] n e n t i n t h o A r a b c o u n t r i七 5 W i * h S P e e i a l R e fe r e n e e t o N o r t h
Y e m e n , A B ST R A C T S
,
T h ir d In t
e r n a t i o n a l R a n g e la n d C
o n g r e s s , V o l
.
1
.
3 1 4一 3 1 6 N e w D e lh i , In d i a .
B la g o r e 3 h e h e n
吕k y G
.
V

a n d V

G
.
Ig lo v ik o v
,
19 5 5 : C h a r a e t e r i s t ie s o f G r a s 3 la n d E e o 3 y s t e m s a n d T h e lr
p r o d u e t iv it y i n T e m p e r
a t e a n d C o ld z
o n e s o f t h e U SSR
, p r o c e e d i n g s o f t li e X V In t e r n a t i o n a l G r a -
5 s la n d C
o n g r e s s
,
6 8一7 3 , K y o t o , Ja P a n ·
F A O P r o d u e t i o n Y e a r b o o k
, 1 9 8 6 : V o l
.
3 9 , R o m e , It
a ly
.
F A O P r o d u e tio n Y e a r b o
o k , 1 9 8 7
, V o l

4 0
, R o m e
, I之a l y .
N it is , I

M
. , 1 9 5 5
:
P r
e s e n t S r a t e o f G r
a s s la n d P r o d u e t i o n a n d u t ili : a t io n a n d F u t u
r e p e r s p e e t iv e s f o r
G r a s s l a n d F
a r m in g in H u m id T
r o Pi e a l A s i a , p r o e e e d i n g s o f t h e X V I n t e m a t io n a l G
r a s s ] a n d Co n g r e s s
3 9一 4 4 , K y o t o , Ja Pa n .
0 i z u m i , H
. , 1 0 8 5
: C o n t r ib u t io n o f G
r a s s la n d S e ie n e e t o t h e D e v o lo p xn e n t o f F o r a g e p r o d u o t i o n a n d
F u t u r
o p e r sPe e t i丫e s f o r G r a s s la n d F a r m in g In Ja P a n , p r o e e e d in g s o f X v In t e r n a t i o n a l G r a s s la n d C o n -
g r e s s , 2 7一3 2 , K yo t o , Ja Pa n 。
P a n d e ya , S

C 。 1 9 5 8
:
S t
a t u s o f t h e In d i a n R a n g e la n d s , P r e o id e n t ia l A d d r e s 。 , T h i r d I n t e r : 、a 气io n a l R a n 民e -
t h eof
1a n d C o n g r e s s , N e w D e l h i , In d ia

R e n Ji
z h o u , 19 8 4
: T h e G
l a 色色la n d C h a r a e t e r i s t io s a n d p r o d u e zi v i t y o f E a s r A s ia . p r (、 e e e d , n g s
W
o r k s h o P o n L
a n d E
v a lu a t i o n f o r E x t e n s iv e G
r a z in g , 4 3一5 3 , T h e N e t h e r la n d s .
Z h u T i n g e h e n g
, L i Jia n d o n g a n d Z
u Y u a n g a n g , 1 9 8 5 ; G r a s s ] a n d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F u t u r e D e v e lo p 工: l e n t o f
G r a s s la n d F a r m in g i n T e m P
e r a t e c h in
a , p r o e e e d i n g s
o f X V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G r a s s la n d C
o n g r e s s , 3 3一 3 8 ,
Z y o t o , Ja Pa n

Z h u T in g
e h e n g a n d Z u Y u a n g a n g , 1 8 8 9 : P a s t
,
P r
e ‘ e n t a n d Fu tu r e U s e o f t h e P a s t o r a l 2 0 : : c s o f E a s -
t e r n a n d C e n t r a l A s ia , P r o e e e d i n g s o f X V I I n t
e r n a ti o n a l G
r a s s la n d C o n g r e s s , 1 7 2 5一 1 7 2 , , N i e e . F r a n e e .
P R E S E N T A N D F U T U R E R O L E O F
G R A S S L A N D S IN A S IA
Z u Y u a n g a n g
(N o r t h e a s t F o r e s t r y U n iv e r s it玉厂 , H a r b in )
Z h u T in g e h e n g
(N o r th e a s t N o r m a l U n iv e r s i七y , C ll a n g e h u n Ch in a )
A B S T R A C T
T h is p a P e l
· ‘u m m a r iz e s a n d r e v ie w s th e g r a s 8 1a n d s o f A s ia
, 比e ir n a Lu r a l
e o n d i七i o n s , d iv is io n s , 七y P e s , e 圣z a r a e t e r ist ie s , u Lili z a t io n s , m a n a g e ln e n t s y s t e m s
a n d s o e ia l一 e e o n o m ie e o n d it io n s f o r tli e i r d e v e lo P m e n t
,
N a tu r a l g r a s s la n d 1 5 d l v i-
d e d in t o s i x 七y P e s , i . e . tu n d r a , 。t e p p e , 。a v a n n a , d e s e r L , m e a d o w a n d in a r o h ; i . c .
e o ld
,
te m p e r a七e a n d w a r m g r a s s la n d . G r a s s la n d f a r m in g 1 5 a lo o d iv id e d in to
七h r e e t y P e s , i . e . tr a d i七io n a l m a n a g e m e n t , e x 七e n s iv e m a n a g e m e n t a n d s im u lta n e -
o u s m a n a g e m e n t o f a g r ie u lt u r e
,
f o r e 、七r y a n d a n im a l h u s b a n d r y . T h e b a s ie 、ty le i、
g r a z in g o n g r a s s la n d
.
A t Pr e s e n 七 , a s e x te n s iv e fa r m in g 1 5 tr a n s fo r m e d in to
i n te n s iv e f a r m in g
,
th e e lo s e d s e lf 一 s u flie ie n t e e o n o z刀 y 15 e h a n g in g in 七0 a e o 工n -
z n o d ity e e o n o m y
.
G r a s s la n d 、v ill P la ) a m o r e irn Po r ta n t r o le i n e e o n o m ie d e 、 e l、) p -
m e n t
, s o e ia l im p r o v e m o n t a n d e e o lo g ie a l e 5 La b lis h m e n t
.
·
1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