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Lateral Bud Germin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amboo Rhizomes of Indocalamus decorus Q.H.Dai Pot Seedlings

美丽箬竹盆栽苗地下茎侧芽萌发特征研究



全 文 :植物科学学报  2016ꎬ 34(3): 460~468
Plant Science Journal http: / / www.plantscience.cn
DOI:10􀆰 11913 / PSJ􀆰 2095 ̄0837􀆰 2016􀆰 30460
高贵宾ꎬ 潘雁红ꎬ 吴志庄ꎬ 吴良如ꎬ 钟浩ꎬ 田新立. 美丽箬竹盆栽苗地下茎侧芽萌发特征研究[J] . 植物科学学报ꎬ 2016ꎬ 34(3): 460-468
Gao GBꎬ Pan YHꎬ Wu ZZꎬ Wu LRꎬ Zhong Hꎬ Tian XL. Lateral bud germin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amboo rhizomes of Indocalamus de ̄
corus Q.H. Dai pot seedlings[J] . Plant Science Journanꎬ 2016ꎬ 34(3): 460-468
美丽箬竹盆栽苗地下茎侧芽萌发特征研究
高贵宾1ꎬ2ꎬ 潘雁红1ꎬ2ꎬ 吴志庄1ꎬ2∗ꎬ 吴良如1ꎬ2ꎬ 钟 浩1ꎬ2ꎬ 田新立1ꎬ2
(1. 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ꎬ 杭州 310012ꎻ 2. 浙江省竹子高效加工重点实验室ꎬ 杭州 310012)
摘  要: 美丽箬竹是优良观赏经济竹种ꎬ 对环境生态因子变化具有很高的敏感性ꎮ 本研究通过设置竹苗密度、 光
照、 养分、 水分等生态因子进行实验ꎬ 比较不同处理条件下其地下茎营养成分、 矿质元素、 内源激素含量及侧
芽萌发等特征差异ꎬ 并进一步分析各生态因子对美丽箬竹地下茎侧芽萌发的影响ꎮ 结果显示: (1)美丽箬竹地下
茎各营养成分、 矿质元素、 内源激素含量中ꎬ 蛋白质、 Mg、 Fe、 ABA、 iPA、 IAA、 Zr 对侧芽发笋的影响较大ꎬ
可溶性糖、 GA对侧芽发鞭的影响较大ꎻ (2)采用 2鞭段上盆、 不加遮阳网、 基质肥料配比为 8 ∶ 1、 每隔 6 d 定
量浇水 1次等处理条件ꎬ 美丽箬竹地下茎物质储量及侧芽萌发效果最好ꎻ (3)不同处理条件造成美丽箬竹地下茎
营养成分、 矿质元素、 内源激素等发生复杂变化ꎬ 最终造成其侧芽萌发的差异性ꎮ 美丽箬竹对环境因子的这种
生理响应差异ꎬ 也可能与竹种对环境的长期选择和遗传进化有关ꎮ 本研究结果可为竹子良种繁育和栽培提供科
学依据ꎮ
关键词: 美丽箬竹ꎻ 盆栽ꎻ 地下茎ꎻ 侧芽
中图分类号: Q945ꎻ Q949􀆰7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 ̄0837(2016)03 ̄0460 ̄09
      收稿日期: 2015 ̄09 ̄28ꎬ 退修日期: 2015 ̄10 ̄30ꎮ
  基金项目: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CAFYBB2014QA038)ꎻ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Y14C030008)ꎻ 浙江省
科技计划项目(2014F10047)ꎮ
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grants from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Non ̄profit Research Institution of CAF
(CAFYBB2014QA038)ꎬ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Zhejiang Province (LY14C030008)ꎬ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nning
Project of Zhejiang Province (2014F10047) .
  作者简介: 高贵宾(1982-)ꎬ 男ꎬ 山东淄博人ꎬ 助理研究员ꎬ 主要从事竹类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ꎮ E ̄mail: anshu998@163􀆰 comꎮ
  ∗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 ̄mail: wzzcaf@126􀆰 com)ꎮ
Lateral Bud Germin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amboo Rhizomes
of Indocalamus decorus Q.H. Dai Pot Seedlings
GAO Gui ̄Bin1ꎬ2ꎬ PAN Yan ̄Hong1ꎬ2ꎬ WU Zhi ̄Zhuang1ꎬ2∗ꎬ WU Liang ̄Ru1ꎬ2ꎬ
ZHONG Hao1ꎬ2ꎬ TIAN Xin ̄Li1ꎬ2
(1. China National Bamboo Research Centerꎬ Hangzhou 310012ꎬ Chinaꎻ 2. Key Laboratory of
High Efficient Processing of Bamboo of Zhejiang Provinceꎻ Hangzhou 310012ꎬ China)
Abstract: Indocalamus decorus Q􀆰 H. Dai is a good ornamental and economic bamboo
speciesꎬ with high sensitivity to ecological variations in the environment. Different treatments of
several key ecological factorsꎬ including bamboo seedling densityꎬ lightꎬ fertilization and
waterꎬ were compared in regards to bamboo rhizome nutrientꎬ mineral elementꎬ endogenous
hormone and bud germination characteristic differences under various treatmentsꎬ with lateral
bud germination responses to ecological factors also analyzed. Results showed that: (1)
Among nutritional componentsꎬ mineral element and endogenous hormone content of the
bamboo rhizomeꎬ proteinꎬ Mgꎬ Feꎬ ABAꎬ iPAꎬ IAAꎬ and Zr concentrations showed higher
correlation with bamboo shoots germinating from the lateral budsꎬ but soluble sugar and GA
contents had higher correlation with bamboo rhizome germinating from the lateral buds. (2) I.
decorus showed the best substance storage and bud germination characteristics under potting
treatments with two rhizome sectionsꎬ a matrix and fertilizer ratio of 8 ∶ 1ꎬ a 6 ̄day watering
intervalꎬ and without a shading net. (3) Different treatments resulted in complex changes in
bamboo rhizome nutrientsꎬ mineral elementsꎬ and endogenous hormonesꎬ and further caused
lateral bud germination differences. The differences of bamboo physiological response to
environment ecological factors might also be caused by long ̄term environmental selection and
genetic evolution. This study will be useful for the propag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this species.
Key words: Indocalamus decorusꎻ Pot seedlingꎻ Bamboo rhizomeꎻ Lateral bud
    竹子隶属于禾本科竹亚科ꎬ 是集经济、 生态、
社会效益于一体ꎬ 以无性繁殖为主的常绿、 多年生
兼性克隆植物ꎮ 竹类植物的系统演化是从合轴丛生
型到复轴混生型再到单轴散生型发展的[1]ꎬ 这个
过程反映了竹类植物通过构型的演化ꎬ 以利于适应
复杂多变的环境并获取外界资源ꎮ 混生竹在系统进
化位置上介于从丛生竹向散生竹演化的过渡阶段ꎬ
它对异质环境的敏感性和可塑性明显高于丛生竹和
散生竹ꎮ 混生竹地下茎可抽鞭也能发笋长竹ꎮ 在立
地条件相对较差时ꎬ 竹子地下茎以竹秆秆基发笋长
竹为主ꎬ 地上竹秆呈丛生状ꎻ 在立地条件较好时ꎬ
竹子地下茎以竹鞭发笋长竹为主ꎬ 其地上竹秆呈散
生状[2]ꎮ 目前ꎬ 有不少关于散生竹竹鞭及丛生竹
竹秆基侧芽发育生理机理等方面的研究[3-8]ꎬ 但缺
乏对混生竹地下茎侧芽发育生理的研究ꎮ 由于大田
环境时空异质性耦合的复杂性和混生竹抽鞭发笋的
特殊性ꎬ 我们以优良地被类观赏混生经济竹种美丽
箬竹( Indocalamus decorus Q􀆰 H. Dai) [9ꎬ10]为材
料进行盆栽试验ꎬ 研究模拟密度、 光照、 水分、 养
分等异质环境条件对美丽箬竹地下茎侧芽萌发的影
响ꎬ 阐明混生竹特殊的克隆生长生物学特性ꎬ 揭示
异质环境条件下ꎬ 混生竹构件发育及形态结构建成
的原因ꎬ 以期为混生竹资源的开发及大田优良混生
经济竹林人工经营提供科学依据ꎮ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试验地点位于 “竹子之乡” 浙江省临安市
(29°56′ ~ 30°23′Nꎬ 118°51′~ 119°72′E)太湖源
镇太湖源观赏竹种园美丽箬竹盆栽试验苗圃ꎮ 试验
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ꎬ 温暖湿润ꎬ 四季分明ꎬ 年降
水量 1250 ~ 1600 mmꎬ 年平均气温 15􀆰4℃ꎬ 1 月
平均气温 3􀆰2℃ꎬ 7 月平均气温 29􀆰9℃ꎬ 极端最低
温-13􀆰3℃ꎬ 极端最高温 40􀆰2℃ꎬ 全年大于 10℃
的平均活动积温 5100℃ꎬ 年均无霜期 235 dꎬ 年
日照时数 1850 ~ 1950 hꎬ 土壤为红壤ꎬ 土层厚度
大于 60 cmꎬ 土质肥沃ꎬ 结构疏松ꎬ 十分适宜竹类
植物生长ꎮ
于 2014 年 2 - 3 月ꎬ 选取相同种源的二年生
美丽箬竹竹鞭盆栽育苗ꎬ 栽种时选取竹鞭中部笋芽
饱满的鞭段ꎬ 剪成 5 ~ 6 cm 长的小鞭段(即单鞭
段)ꎬ 置于 20 cm(直径)× 15 cm(深)营养钵中ꎬ
每钵放 5 ~ 6段ꎬ 所用土壤为竹林地红壤土ꎬ 均匀
拌施适量复合肥ꎮ 到 2014年 9 - 10月ꎬ 能够发苗
的竹鞭段基本都有 1个侧芽萌发为新竹苗ꎬ 然后在
新竹苗秆基继续长苗发鞭ꎬ 一般每鞭段当年可发苗
3 ~ 5株ꎬ 发短鞭 1 ~ 2条ꎮ 从营养钵中选取生长
均匀、 大小一致的竹苗进行修剪ꎬ 每鞭段只留 3株
大小相近、 长势良好的竹苗ꎬ 将多余竹苗及新发竹
鞭齐竹苗杆基部和竹鞭基部剪掉ꎬ 保持样本统一
(图 1)ꎬ 然后进行盆栽试验ꎮ
图 1  竹苗样本
Fig􀆰 1  Bamboo seedling samples
1􀆰 2  盆栽实验设计
1􀆰 2􀆰 1  不同竹苗盆栽密度试验
盆栽试验所用苗盆为 30 cm (长) × 20 cm
164  第 3期                        高贵宾等: 美丽箬竹盆栽苗地下茎侧芽萌发特征研究
(宽) × 15 cm(深)的方盆ꎮ 设置 4 个竹苗盆栽密
度处理: 1鞭段上盆(对照)、 2 鞭段上盆、 3 鞭段
上盆、 4鞭段上盆ꎮ 采用普通林地红壤土作为育苗
基质ꎬ 肥料用杭州绿宝有机肥有限公司的腐熟鸡栏
有机肥ꎬ 基质、 有机肥重量比例为 8 ∶1ꎮ 上盆时将
竹苗均匀分散ꎬ 每处理栽种 20 盆ꎮ 上盆后竹苗统
一采用自然光照ꎬ 水分管理采用 7􀆰5 kw、 流速
60 t / h 的水泵和花洒ꎬ 每隔 6 d均匀浇灌 1次ꎬ 平
均每盆竹苗每次浇水量为 0􀆰5 Lꎮ
1􀆰 2􀆰 2  不同光照处理盆栽试验
待盆栽竹苗恢复生长 5 ~ 6 个月后ꎬ 于 2015
年 2月实行控光ꎬ 采用塑料遮阳网搭设荫棚形成庇
荫环境ꎮ 设置 3种光照处理: 自然光照(对照)、 1
层遮阳网 (透光率 80%)、 3 层遮阳网 (透光率
40%)ꎮ 每处理盆栽 20 盆ꎮ 统一采用 2 鞭段上盆ꎬ
栽种方法、 基质和有机肥比例、 水分管理同
1􀆰2􀆰1ꎮ
1􀆰 2􀆰 3  不同养分处理盆栽试验
盆栽试验设置 4 种施肥梯度处理: 对照(基
质)、 梯度 1(12 ∶ 1ꎬ 基质 /有机肥重量ꎬ 下同)、
梯度 2(8 ∶1)、 梯度 3(4 ∶ 1)ꎬ 每处理盆栽 20 盆ꎮ
各处理均采用 2鞭段上盆ꎬ 上盆后竹苗统一采用自
然光照ꎬ 水分管理同 1􀆰2􀆰1ꎮ
1􀆰 2􀆰 4  不同水分处理盆栽试验
采用 7􀆰5 kw、 流速 60 t / h 的水泵和花洒进行
水分补给ꎮ 设置 3种水分处理: 隔 3 d 均匀浇灌 1
次(对照)、 隔 6 d均匀浇灌 1次、 隔 9 d均匀浇灌
1次ꎬ 每个处理盆栽 20 盆ꎬ 平均每盆竹苗每次浇
水量为 0􀆰5 Lꎮ 均采用 2 鞭段上盆ꎬ 基质和有机肥
比例为 8 ∶1ꎬ 上盆后竹苗统一采用自然光照ꎮ
1􀆰 3  方法
1􀆰 3􀆰 1  地下茎取样方法
于 2015年 5 月美丽箬竹发笋及新竹抽枝展叶
时期ꎬ 对盆栽竹苗地下茎侧芽进行取样ꎮ 因萌发的
一年生竹苗发鞭数量很少ꎬ 并且幼嫩ꎬ 此时地下茎
侧芽萌发主要来自竹苗竹秆秆基ꎬ 所以取样部位主
要为竹苗地下茎秆基ꎮ 取每种处理竹苗 5 ~ 10盆ꎬ
选择大小均匀、 长势良好的竹苗ꎬ 清洗干净ꎬ 剪取
地下茎竹秆基(一般取竹秆秆柄至竹秆露土处ꎬ 长
约 3 ~ 5 cm)ꎬ 进行竹秆基营养成分、 矿质元素测
定ꎮ 每个样品取样量均为 30 g 以上ꎬ 每处理设置
3个重复ꎮ 进行内源激素测定的每个样品取样量均
为 5 g以上ꎬ 每处理设置 6个重复ꎮ 将选取的样品
作好标记ꎬ 置于干冰保存、 待测ꎮ
1􀆰 3􀆰 2  样品指标测定及地下茎侧芽萌发调查方法
可溶性糖采用农业行业标准 NY / T1278 ̄2007
中的方法进行测定ꎻ 全氮采用林业行业标准 LY /
T1269 ̄1999中的方法测定ꎻ P、 K、 Ca、 Mg、 Fe
等矿质元素采用林业行业标准 LY / T1270 ̄1999 中
的方法测定ꎻ GA、 ABA、 iPA、 IAA、 Zr 等内源激
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ꎮ 每处理
取竹苗 6 盆ꎬ 统计地下茎出笋长竹及抽发新鞭数
量ꎬ 以单鞭段为基本单元取平均值ꎬ 分析比较侧芽
萌发情况ꎮ
1􀆰 3􀆰 3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 Excel 2007 计算营养成分、 矿质元素、
内源激素、 侧芽萌发数量特征参数平均值、 标准差
等ꎻ 采用 SPSS 17􀆰0 软件对参数指标进行相关性
分析和主成分分析ꎻ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方差分析
和 SNK检验方法(即 q检验)对数据进行多重比较ꎮ
2  结果与分析
2􀆰 1  美丽箬竹地下茎营养成分、 矿质元素、 内源
激素含量与侧芽萌发数量特征
测定结果显示(表 1)ꎬ 不同竹苗密度处理条
件下ꎬ 2 鞭段、 3 鞭段美丽箬竹地下茎可溶性糖、
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 1 鞭段、 4 鞭段处理ꎻ 各处
理间矿质元素 P、 K、 Ca 存在显著差异ꎬ Mg、
Fe含量差异不明显ꎬ 说明不同竹苗密度能够显著
影响竹子对 P、 K、 Ca 等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利
用ꎻ 竹子地下茎激素总体含量以 2 鞭段处理组最
高ꎬ 达 4􀆰37 ng / g FWꎬ 其次为 3 鞭段、 对照、 4
鞭段处理组ꎬ 其激素含量分别为: 3􀆰95、 3􀆰32、
2􀆰98 ng / g FWꎬ 不同密度处理组各激素含量总体
存在显著差异ꎻ 对照、 2 鞭段、 3 鞭段处理组的竹
子地下茎发笋、 发鞭及总发芽数量均与 4鞭段处理
组存在显著差异ꎬ 说明竹苗密度相对较高时ꎬ 单鞭
段或单株竹株侧芽萌发受到抑制ꎮ
在不同光照处理组中ꎬ 对照(自然光照)竹苗
的地下茎可溶性糖及蛋白质含量最高ꎬ 与遮 1 层、
3层遮阳网处理组间的差异总体达显著水平ꎬ 说明
光照对竹子地下茎有机物质储运的影响显著ꎻ 矿质
元素含量总体以对照最高ꎬ P、 K 元素含量以 3 层
遮阳网处理组最低ꎬ Ca、 Fe元素含量则以 2 层遮
264 植 物 科 学 学 报 第 34卷 
364  第 3期                        高贵宾等: 美丽箬竹盆栽苗地下茎侧芽萌发特征研究
阳网处理组最低ꎬ 各处理间 Mg元素含量无显著差
异ꎻ 各处理间各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差异总体达显著
水平ꎬ 对照的 GA、 iPA、 IAA、 Zr含量最高ꎬ ABA
含量最低ꎬ 3 层遮阳网处理组的 iPA、 IAA、 Zr 含
量最低ꎬ GA、 ABA 含量居中ꎻ 对照、 1 层遮阳网
处理组的竹子地下茎发笋、 总发芽数量均与 3层遮
阳网处理组间存在显著差异ꎬ 未遮荫处理与遮荫处
理间发鞭数量的差异达显著水平ꎮ
在不同水分处理组中ꎬ 间隔 6 d浇水处理组竹
苗地下茎的可溶性糖、 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对照(隔
3 d浇水 1次)和间隔 9 d 浇水处理组ꎬ 其差异达
显著水平ꎻ 各处理组间竹苗地下茎 P、 Mg 元素含
量无显著差异ꎬ Ca、 Fe 元素含量随浇水间隔时间
延长有下降趋势ꎬ 而 K 元素含量则相对升高ꎻ 间
隔 6 d浇水处理组竹苗地下茎 GA、 iPA、 Zr 含量
最高ꎬ ABA含量最低ꎬ 与其他处理组间的差异达
显著水平ꎬ 对照组 ABA含量相对较高ꎬ GA、 iPA、
IAA含量最低ꎻ 隔 6 d浇水处理组的竹子地下茎发
笋、 总发芽数量均与对照、 间隔 9 d处理组间存在
显著差异ꎬ 对照组侧芽发鞭数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
组ꎬ 说明浇水太频繁不利于鞭芽萌发ꎮ
在不同养分处理组中ꎬ 梯度 2处理组(基质 /有
机肥重量比为 8 ∶1)竹子地下茎可溶性糖、 蛋白质含
量最高ꎬ 对照组(基质)最低ꎬ 梯度 2处理与其他处
理组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ꎻ 梯度 3处理组(4 ∶1)地
下茎的 P、 K 矿质元素含量最高ꎬ 与其他处理组间
的差异达显著水平ꎬ Ca、 Mg、 Fe元素含量则最低ꎻ
梯度 2 处理组地下茎 Mg 元素含量最高ꎬ 对照组
Ca、 Fe元素含量最高ꎬ 这说明土壤中不同剂量养分
输入会对竹子矿质元素的吸收利用产生复杂的影响ꎻ
梯度 2处理组地下茎 iPA、 IAA、 Zr含量最高ꎬ 对照
组含量最低ꎬ 梯度 2处理与其他处理组间的差异达
显著水平ꎬ 梯度 3处理组地下茎的 ABA 含量最高ꎬ
对照组含量最低ꎬ 梯度 1处理组(12 ∶1)GA含量最
高ꎬ 梯度 3处理组含量最低ꎻ 梯度 2处理组竹子地
下茎发笋、 总发芽数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ꎬ 对照
组地下茎侧芽发鞭数量则显著低于其他处理ꎮ
2􀆰 2  美丽箬竹地下茎营养成分、 矿质元素、 内源
激素含量与侧芽萌发的相关性
在不同竹苗密度处理下ꎬ 可溶性糖、 蛋白质等
有机营养成分与美丽箬竹地下茎侧芽发育间呈显著
正相关(表 2)ꎮ 地下茎 Ca、 Fe 等矿质元素含量与
侧芽发育间的相关性较高ꎬ 其中 Fe 元素含量与发
芽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ꎮ 地下茎 Zr、 ABA、 iPA等
表 2  地下茎营养成分、 矿质元素、 内源激素含量与发芽的相关性
Table 2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utritional componentꎬ mineral elementꎬ and endogenous
hormone content and germination of bamboo rhizome
指标
Index
不同处理相关系数 ( r值)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different treatment ( r value)
竹苗密度
Bamboo seedlings density
光照
Light
水分
Water
养分
Fertilization
发笋
Shoot
buds
发鞭
Rhizome
buds
总芽
Total
buds
发笋
Shoot
buds
发鞭
Rhizome
buds
总芽
Total
buds
发笋
Shoot
buds
发鞭
Rhizome
buds
总芽
Total
buds
发笋
Shoot
buds
发鞭
Rhizome
buds
总芽
Total
buds
可溶性糖
Soluble sugar 0.83 0.93
∗ 0.91∗ 0.78 0.99∗ 0.89  0.97∗∗ 0.80 0.94∗ 0.74 0.90∗ 0.88
蛋白质
Protein 0.86 0.86 0.90
∗ 0.23 0.81 0.41  0.99∗∗ 0.72 0.97∗∗ 0.90∗ 0.70 0.95∗∗
P -0.39 -0.74 -0.55 0.84 0.29 0.73  0.99∗∗ 0.79 0.99∗∗ -0.04 0.36 0.07
K -0.01 -0.48 -0.20 0.83 0.26 0.71  -0.24   0.44 -0.06 0.18 0.63 0.33
Ca 0.64 0.77 0.72 0.31 0.85 0.48  -0.05   -0.66 -0.20 0.07 -0.69 -0.14
Mg 0.25 -0.35 0.02 0.95∗∗ 0.92∗ 0.99∗∗ 0.99∗∗ 0.76 0.98∗∗ 0.96∗∗ 0.25 0.87
Fe 0.96∗∗ 0.84 0.95∗∗ -0.69 -0.05 -0.55    -0.50   -0.95∗∗ -0.66 0.22 -0.49 0.04
GA 0.83 0.39 0.69 0.42 0.91∗ 0.58  0.87  0.98∗∗ 0.95∗∗ 0.37 -0.21 0.24
ABA 0.86 0.75 0.86 -0.22 -0.80 -0.39    0.95∗∗ 0.50 0.87 0.30 0.50 0.40
iPA 0.84 0.77 0.85 0.99∗∗ 0.85 0.99∗∗ 0.33  0.87 0.50 0.87 0.55 0.88
IAA 0.53 0.29 0.46 0.93∗ 0.47 0.85  0.97∗∗ 0.90∗ 0.99∗∗ 0.80 0.90∗ 0.93∗
Zr 0.99∗∗ 0.81 0.97∗∗ 0.99∗∗ 0.67 0.95∗∗ 0.69  0.05 0.55 0.93∗ 0.66 0.97∗∗
    注: ∗表示在 P < 0.05水平上显著相关ꎬ ∗∗表示在 P < 0.01水平上极显著相关ꎮ
Not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P < 0.05)ꎬ ∗∗ver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P < 0.01) .
464 植 物 科 学 学 报 第 34卷 
激素含量与侧芽发育间的相关性较高ꎬ 其相关系数
( r值)均在 0􀆰80以上ꎬ 其中 Zr 含量与地下茎发芽
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ꎮ
在各光照处理条件下(表 2)ꎬ 可溶性糖与发鞭
数量呈显著正相关ꎬ 与总芽萌发数量间的相关系数
达 0􀆰89ꎮ 地下茎 P、 K、 Mg 等矿质元素含量与侧
芽发育呈显著正相关性ꎬ 其中 Mg元素含量与总发
芽数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ꎮ 地下茎 iPA、 Zr 含量与
发笋、 总芽萌发数量间均达极显著正相关ꎬ IAA 含
量与发笋间呈显著正相关ꎬ GA 含量与发鞭数量呈
显著正相关ꎬ 但与总芽萌发数量的相关性不高ꎮ
在各水分处理条件下ꎬ 地下茎可溶性糖与发笋
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ꎬ 与总芽数量间呈显著正相
关ꎬ 蛋白质与发笋量及总芽萌发数量间均呈极显著
正相关(表 2)ꎮ 地下茎 P、 Mg 等矿质元素含量与
发笋、 总芽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ꎬ 而地下茎 Fe 元
素含量与发鞭数量呈极显著负相关ꎮ 地下茎 GA、
IAA含量与总芽萌发量呈极显著正相关ꎬ 与发鞭数
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ꎬ 其中 IAA 含量与发笋
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ꎬ ABA 含量与发笋数量也呈
极显著正相关ꎮ
在各养分处理条件下ꎬ 地下茎可溶性糖含量与
发鞭数量呈显著正相关ꎬ 与发笋及总芽萌发的相关
性不显著ꎬ 但 r值相对较高ꎬ 地下茎蛋白质含量与
发笋、 总芽萌数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表 2)ꎮ
矿质元素含量总体与侧芽发育相关性不大ꎬ 仅 Mg
元素含量与发笋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ꎮ 地下茎
iPA、 IAA、 Zr含量与侧芽发育的相关性较高ꎬ 其
中 IAA含量与总芽萌发数量呈显著正相关ꎬ Zr 含
量与总芽萌发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ꎮ
2􀆰 3  美丽箬竹地下茎营养成分、 矿质元素、 内源
激素含量与侧芽萌发的主成分分析
以美丽箬竹地下茎营养成分、 矿质元素、 内源
激素等物质含量及发芽特征为指标进行主成分分
析ꎬ 结果显示(表 3): 在竹苗不同密度处理条件
下ꎬ 各参数指标可以综合为两个主成分ꎬ 第一主成
分(F1)累计贡献率为 63􀆰59%ꎬ 第二主成分(F2)
累计贡献率为 90􀆰14%ꎬ 基本能够反映全部指标的
信息ꎮ 其中可溶性糖、 蛋白质、 Fe、 ABA、 iPA、
Zr、 发笋、 发鞭及总芽萌发数量等指标在 F1 上载
荷较高ꎬ P、 K、 Ca、 Mg、 IAA 等指标在 F2 上载
荷较高ꎮ 结合各指标在主成分中的载荷情况ꎬ 按主
表 3  各处理主成分分析
Table 3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处理
Treatment
主成分  Principal component
F1 排名Ranking F2
排名
Ranking
F 值
F value
排名
Ranking
竹苗密度: 对照
Bamboo seedling density: Control
-0.30 3 -2.86 4 -1.00 3
竹苗密度: 2鞭段
Bamboo seedling density: Two rhizome sections 3.17 1 1.43 1 2.66 1
竹苗密度: 3鞭段
Bamboo seedling density: Three rhizome sections 1.21 2 0.14 3 0.90 2
竹苗密度: 4鞭段
Bamboo seedling density: Four rhizome sections
-4.13 4 1.30 2 -2.56 4
光照: 对照
Light: Control 3.13 1 1.27 2 2.43 1
光照: 1层遮阳网
Light: One layer shading net
-0.16 2 -2.75 3 -1.14 2
光照: 3层遮阳网
Light: Three layers of shading net
-2.97 3 1.48 1 -1.29 3
水分: 对照 Water: Control -3.24 3 1.21 2 -1.83 3
水分: 间隔 6 d Water: Interval 6 d 3.16 1 1.30 1 2.57 1
水分: 间隔 9 d Water: Interval 9 d 0.08 2 -2.51 3 -0.74 2
养分: 对照 Fertilization: Control -3.58 4 0.29 3 -2.07 4
养分: 梯度 1 Fertilization: Gradient 1 -0.60 3 1.67 1 0.29 2
养分: 梯度 2 Fertilization: Gradient 2 3.39 1 1.38 2 2.60 1
养分: 梯度 3 Fertilization: Gradient 3 0.79 2 -3.33 4 -0.82 3
564  第 3期                        高贵宾等: 美丽箬竹盆栽苗地下茎侧芽萌发特征研究
成分模型分别对各处理进行排序ꎬ 可以看出: 在
F1中ꎬ 2鞭段密度处理组有利于竹子地下茎营养
成分、 内源激素的积累与利用ꎬ 侧芽萌发效果较
好ꎬ 4鞭段处理效果最差ꎻ 在 F2 中ꎬ 2 鞭段密度
处理有利于矿质元素积累ꎬ 而对照的效果最差ꎻ 综
合主成分 F值结果显示ꎬ 在 2鞭段密度处理条件下
美丽箬竹无性繁殖效果最好ꎬ 这说明适宜的竹苗密
度有利于无性系扩繁ꎮ
在不同光照处理条件下ꎬ 各指标可综合为两个
主成分ꎬ F1 累计贡献率 62􀆰19%ꎬ F2 累计贡献率
99􀆰81%ꎬ 基本能够反映全部指标的信息ꎮ 其中可
溶性糖、 Mg、 iPA、 IAA、 Zr、 发笋、 发鞭及总芽
萌发等指标在 F1 上载荷较高ꎬ 蛋白质、 P、 K、
Ca、 Fe、 GA、 ABA等指标在 F2 上载荷较高ꎮ 对
各处理组进行排序的结果显示: 在 F1 中ꎬ 对照组
有利于可溶性糖、 促生长内源激素的积累ꎬ 侧芽萌
发效果较好ꎻ 在 F2 中ꎬ 3 层遮阳网处理组有利于
蛋白质、 矿质元素等积累ꎻ 综合主成分 F 值结果
显示ꎬ 美丽箬竹未遮荫处理比遮荫处理条件下无性
繁殖效果好ꎬ 说明美丽箬竹是一种喜阳竹种ꎮ
在不同的水分处理条件下ꎬ 各指标可综合为两
个主成分ꎬ F1 累计贡献率为 68􀆰35%ꎬ F2 累计贡
献率为 99􀆰65%ꎬ 基本能够反映全部指标的信息ꎮ
其中可溶性糖、 蛋白质、 P、 Mg、 GA、 ABA、
IAA、 发笋、 发鞭及总芽萌发等指标在 F1 上载荷
较高ꎬ K、 Ca、 Fe、 iPA、 Zr 等指标在 F2 上载荷
较高ꎮ 对各处理组进行排序的结果显示: 间隔 6 d
浇水处理其地下茎矿物质积累及侧芽萌发效果最
好ꎬ 浇水过频地下茎侧芽萌发效果较差ꎮ
在不同养分处理条件下ꎬ 各指标综合为两个主
成分ꎬ F1累计贡献率为 56􀆰19%ꎬ F2 累计贡献率
为 91􀆰48%ꎬ 基本能够反映全部指标的信息ꎮ 其中
可溶性糖、 蛋白质、 K、 Mg、 ABA、 iPA、 IAA、
Zr、 发笋、 发鞭及总芽萌发等指标在 F1 上载荷较
高ꎬ P、 Ca、 Fe、 GA 等指标在 F2 上载荷较高ꎮ
对各处理组进行排序的结果显示: 在 F1 中ꎬ 梯度
2处理有利于地下茎营养成分、 内源激素的积累利
用ꎬ 侧芽萌发效果较好ꎬ 而对照组相对较差ꎻ 在
F2中ꎬ 梯度 1处理组有利于 P、 Ca、 Fe等矿质元
素积累ꎬ 梯度 3处理组相对较差ꎻ 综合主成分 F值
结果显示ꎬ 梯度 2处理地下茎矿物质积累及侧芽萌
发效果最好ꎬ 施肥比不施肥效果好ꎬ 适量施肥和少
量施肥比过多施肥效果好ꎮ
3  讨论
植物芽发育是一个活跃的植物细胞生长、 发
育、 分化的过程ꎬ 容易受到细胞内外诸多因子的影
响[11]ꎮ 在本研究中ꎬ 我们设置竹苗密度、 光照、
水分、 养分梯度作为外界条件ꎬ 分析异质条件下美
丽箬竹地下茎有机营养物质、 矿质元素及内源激素
变化ꎬ 探究内、 外因素变化下的侧芽萌发、 分化原
因ꎮ 结果发现ꎬ 在不同异质环境条件下ꎬ 美丽箬竹
地下茎侧芽萌发存在差异ꎬ 地下茎所储存的营养成
分、 矿质元素、 内源激素含量也发生了复杂的变化ꎮ
可溶性糖作为植物体内的碳源和重要能量物
质ꎬ 其积累对植物生长发育至关重要ꎬ 其含量的高
低反映了植株体内可利用态物质和能量的物质基
础ꎬ 而蛋白质是原生质中最丰富的有机物之一ꎬ 是
细胞代谢最重要的活性物质[12-14]ꎮ 何祥博等[15]对
佛坪保护区带状间伐后巴山木竹林营养状况差异进
行了研究ꎬ 发现带状间伐后新更新的成竹各部位在
对照样方和间伐样方中有一定差异ꎬ 总体上改善了
竹林营养分布格局ꎬ 并认为间伐改变巴山木竹林营
养格局的原因可能与光照、 土壤等因素相关ꎮ 郑炳
松等[16]在雷竹地下鞭笋芽分化过程中ꎬ 对竹鞭含
水量、 糖类和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ꎬ 研究表明雷竹
竹鞭侧芽的发育与萌发在一定程度上受地下鞭的发
育状况和鞭体营养状况的影响和控制ꎮ 这说明营养
成分对侧芽发育很重要ꎬ 其分布容易受外界干扰的
影响ꎮ 本研究结果表明ꎬ 在不同竹苗密度处理条件
下ꎬ 竹子地下茎可溶性糖、 蛋白质等有机营养物质
总量达 139􀆰22 g / kgꎬ 其次为光照、 养分处理ꎬ 水
分处理最小ꎬ 为 126􀆰95 g / kgꎬ 这与地下茎总芽萌
发数量变化相一致ꎬ 说明可溶性糖、 蛋白质等营养
成分是美丽箬竹地下茎侧芽萌发重要的物质基础ꎬ
其营养分布格局最容易受到竹苗密度的影响ꎬ 受水
分影响相对较小ꎮ 从相关性来看ꎬ 可溶性糖与发鞭
相关性较大ꎬ 蛋白质与发笋相关性较大ꎮ
矿质元素能够维持植物正常的生理活动ꎬ 有的
可以作为植物体重要组成成分ꎬ 有的是植物生命活
动的调节者ꎬ 有的作为细胞转导的第二信使ꎬ 有的
起到电化学作用ꎮ 植物激素作为植物体内的痕量信
号分子ꎬ 对调节植物各种生长发育过程和对环境的
应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7ꎬ18]ꎮ 人为干扰、 各种
664 植 物 科 学 学 报 第 34卷 
胁迫、 不同栽培类型、 不同生理周期等因素都会引
起竹株矿质元素、 内源激素含量等的变化[19-22]ꎮ
本研究发现ꎬ 水分处理对竹子地下茎矿质元素含量
的影响最大ꎬ 总量达 11􀆰80 k / kgꎬ 其次为光照、
养分ꎬ 竹苗密度处理组的影响最小ꎬ 为 10􀆰76 k /
kgꎬ 这可能与水分处理对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
有比较大的影响有关[23]ꎬ 其改变了地下茎对矿质
元素的吸收ꎬ 造成地下茎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变
化ꎮ 各矿质元素以Mg、 Fe元素与侧芽萌发相关性
较大ꎬ 这两种元素总体上与侧芽发笋长竹密切相
关ꎮ 在本研究中ꎬ 光照处理对地下茎内源激素的积
累影响最大ꎬ 总量达 4􀆰05 ng / g FWꎬ 其次是养分、
水分处理组ꎬ 竹苗密度处理组最小ꎬ 仅 3􀆰66 ng / g
FWꎬ 这说明光照对植物内源激素的合成与调控具
有关键作用ꎬ 这与樊文娜等[24]、 李海云等[25]、 房
慧勇等[26]的研究结果相似ꎮ 本研究还发现ꎬ 地下
茎各种激素中ꎬ GA 主要与发鞭有关ꎬ ABA、 iPA、
IAA、 Zr主要与发笋有关ꎮ
4  结论
环境异质性能使美丽箬竹地下茎营养成分、 矿
质元素、 内源激素等发生复杂变化ꎬ 最终造成不同
条件下侧芽萌发的差异性ꎮ 通过主成分分析异质环
境条件下美丽箬竹地下茎营养成分、 矿质元素、 内
源激素含量及发芽特征指标参数ꎬ 按综合主成分值
排序得出: 2鞭段上盆、 不加遮阳网、 基质肥料配
比为 8 ∶1、 隔 6 d定量浇水 1次的处理条件下ꎬ 美
丽箬竹物质储备及侧芽萌发效果最好ꎮ 本研究结果
可以为混生竹资源选育和栽培推广提供参考ꎮ 但相
关营养成分、 矿质元素、 内源激素等对侧芽分化为
竹笋或竹鞭的详细机理还需作进一步研究ꎮ
参考文献:
[ 1 ]   江泽慧. 世界竹藤[M] . 沈阳: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ꎬ 2002:
24-27.
Jiang ZH. Bamboo and Rattan in the World [M] . Shen ̄
yang: Liao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ꎬ 2002:
24-27.
[ 2 ]   周芳纯. 竹林培育学[M] .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ꎬ 1998:
29.
Zhou FC. Cultivation of Bamboo Forest[M] . Beijing: Chi ̄
nese Forestry Publishing Houseꎬ 1998: 29.
[ 3 ]   丁兴萃ꎬ 田新立ꎬ 潘雁红ꎬ 郑友苗. 早竹覆盖栽培的衰老生
理机制[J] . 林业科学ꎬ 2009ꎬ 45(4): 41-45.
Ding XCꎬ Tian XLꎬ Pan YHꎬ Zhang YM.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precocious senescence of Phyllostachys
violascens stands promoted by mulching cultivation [ J] .
Scientia Silvae Sinicaeꎬ 2009ꎬ 45(4): 41-45.
[ 4 ]   黄坚钦ꎬ 刘力ꎬ 章滨森ꎬ 裘丽珍. 雷竹地下鞭侧芽内源激素
的动态变化研究[J] . 林业科学ꎬ 2002ꎬ 38(3): 38-41.
Huang JQꎬ Liu Lꎬ Zhang BSꎬ Qiu LZ. Dynamic changes of
endophytohormones in rhizomal buds of Phyllostachys
praecox[J] . Scientia Silvae Sinicaeꎬ 2002ꎬ 38(3): 38-41.
[ 5 ]   高贵宾ꎬ 顾小平ꎬ 吴晓丽ꎬ 朱如云ꎬ 林峰ꎬ 袁娜. 绿竹出笋规
律与散生状栽培技术[J] . 浙江林学院学报ꎬ 2009ꎬ 26(1):
83-88.
Gao GBꎬ Gu XPꎬ Wu XLꎬ Zhu RYꎬ Lin Fꎬ Yuan N. Shoo ̄
ting order and cultivation of Dendrocalamopsis oldhami
[J] . Journal of Zhejiang Forestry Collegeꎬ 2009ꎬ 26(1):
83-88.
[ 6 ]   高贵宾ꎬ 顾小平ꎬ 吴晓丽ꎬ 朱如云ꎬ 林峰ꎬ 岳晋军. 设施栽培
绿竹笋用林的出笋规律[J]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
版ꎬ 2009ꎬ 33(2): 27-30.
Gao GBꎬ Gu XPꎬ Wu XLꎬ Zhu RYꎬ Lin Fꎬ Yue JJ. Study
on shoot emergence of Bambusa oldhamii in greenhouse
[ J ] . 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Editionꎬ 2009ꎬ 33(2): 27-30.
[ 7 ]   黄金燕ꎬ 周世强ꎬ 李仁贵ꎬ 刘巅ꎬ 周晓ꎬ 严啸ꎬ 黄炎ꎬ 李德
生ꎬ 张和民. 大熊猫主食竹拐棍竹地下茎侧芽的数量特征研
究[J] . 竹子研究汇刊ꎬ 2013ꎬ 32(1): 1-4.
Huang JYꎬ Zhou SQꎬ Li RGꎬ Liu Dꎬ Zhou Xꎬ Yan Xꎬ
Huang Yꎬ Li DSꎬ Zhang HM. A study on the quantative at ̄
tributes of lateral buds on rhizomes of Fargesia robustaꎬ
giant panda􀆳s staple food bamboo[J] . Journal of Bamboo
Researchꎬ 2013ꎬ 32(1): 1-4.
[ 8 ]   金爱武ꎬ 胡超宗ꎬ 张卓文. 雷竹鞭侧芽分化过程中核酸含量、
过氧化物酶和淀粉酶同工酶的变化[ J] . 竹子研究汇刊ꎬ
1996ꎬ 15(1): 14-20.
Jin AWꎬ Hu CZꎬ Zhang ZW. Variation of nucleic acid con ̄
tentꎬ peroxidase and amylase isozyme during lateral bud
development of Phyllostachys praecox f. pervernalis [ J] .
Journal of Bamboo Researchꎬ 1996ꎬ 15(1): 14-20.
[ 9 ]   庄明浩ꎬ 李迎春ꎬ 郭子武ꎬ 杨清平ꎬ 顾李俭ꎬ 陈双林. 美丽箬
竹对模拟大气 O3浓度倍增胁迫的生理响应[J] . 植物资源与
环境学报ꎬ 2012ꎬ 21(2): 68-72ꎬ 88.
Zhuang MHꎬ Li YCꎬ Guo ZWꎬ Yang QPꎬ Gu LJꎬ Chen SL.
Physiological response of Indocalamus decorus to simula ̄
ted atmospheric ozone stress with multiply increasing con ̄
centrations[ J] . Journal of Plant Resources and Environ ̄
mentꎬ 2012ꎬ 21(2): 68-72ꎬ 88.
[10]   田海涛ꎬ 高培军ꎬ 温国胜. 7种箬竹抗寒特性比较[J] . 浙江
林学院学报ꎬ 2006ꎬ 23(6): 641-626.
Tian HTꎬ Gao PJꎬ Wen GS. Comparative study of cold re ̄
sistance characteristics in seven Indocalamus spp. [ J] .
Journal of Zhejiang Forestry Collegeꎬ 2006ꎬ 23(6): 641-
626.
764  第 3期                        高贵宾等: 美丽箬竹盆栽苗地下茎侧芽萌发特征研究
[11]   周云龙. 植物生物学[M] . 2 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ꎬ
2004: 57-60.
Zhou YL. Plant Biology[M] . 2nd ed. Beijing: Higher Edu ̄
cation Publishing Houseꎬ 2004: 57-60.
[12]   张鑫ꎬ李昆伟ꎬ陈康健ꎬ梁健ꎬ崔浪军. 镉胁迫对丹参生长及
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研究[ J] . 植物科学学报ꎬ 2013ꎬ 31
(6): 583-589.
Zhang Xꎬ Li KWꎬ Chen KJꎬ Liang Jꎬ Cui LJ. Effects of
cadmium stress on seedlings growth and active ingre ̄
dients in Salvia miltiorrhiza [ J] . Plant Science Journalꎬ
2013ꎬ 31(6): 583-589.
[13]   Liu Cꎬ Thong Zꎬ Yu H. Coming into bloom: the specifica ̄
tion of floral meristems[J] . Developmentꎬ 2009ꎬ 136(2):
3379-3391.
[14]   刘艳ꎬ 赵虎成ꎬ 李雄ꎬ 王丽雪. 梨枝条中淀粉、 还原糖及脂
类物质动态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 J] .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
报: 自然科学版ꎬ 2002 (1): 57-60.
Liu Yꎬ Zhao HCꎬ Li Xꎬ Wang LX. Dynamics of starch grain
sugar materials and lipids on pear shoots and its relation ̄
ship to cold resistance[J] .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Agri ̄
cultural University : Natural Science Editionꎬ 2002 (1):
57-60.
[15]   何祥博ꎬ 刘雪华ꎬ 刘新玉ꎬ 雷鹏ꎬ 郑晓燕ꎬ 刘永琴. 佛坪保护
区带状间伐后巴山木竹林营养状况差异研究[J] . 林业资源
管理ꎬ 2012 (1): 115-119.
He XBꎬ Liu XHꎬ Liu XYꎬ Lei Pꎬ Zheng XYꎬ Liu YQ. Study
on nutrition difference of Bashania bamboo forest after
strip thinning in Foping Nature Reserve [ J] . Forest Re ̄
sources Managementꎬ 2012 (1): 115-119.
[16]   郑炳松ꎬ 金爱武ꎬ 董林根. 雷竹地下鞭笋芽分化过程中营养
动态初步研究[J] . 浙江林学院学报ꎬ 1998ꎬ 15 (3): 232-
235.
Zheng BSꎬ Jin AWꎬ Dong LG. Preliminary study of nutrient
dynamics of Lei bamboo rhizome during mixed bud diffe ̄
rentiation[J] . Journal of Zhejiang Forestry Collegeꎬ 1998ꎬ
15 (3): 232-235.
[17]   潘瑞炽. 植物生理学[M] . 6 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ꎬ
2008: 167-201.
Pan RZ. Plant Physiology [M] . 6th ed.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ublishing Houseꎬ 2008: 167-201.
[18]   马丽媛ꎬ 齐国辉ꎬ 李保国ꎬ 郭素萍ꎬ 张雪梅ꎬ 施丽丽ꎬ 董丽
欣ꎬ 刘喜星. 黄连木雌、 雄株内源植物激素和 POD 同工酶
的比较[J] . 植物科学学报ꎬ 2013ꎬ 31(3): 297-303.
Ma LYꎬ Qi GHꎬ Li BGꎬ Guo SPꎬ Zhang XMꎬ Shi LLꎬ Dong
LXꎬ Liu XX. Content of endogenous phytohormones and
isoenzymes of peroxidase in male and female Pistacia
chinensis plants bunge leaves[J] . Plant Science Journalꎬ
2013ꎬ 31(3): 297-303.
[19]   周凤娇ꎬ高艳平ꎬ丁访军ꎬ吴鹏ꎬ王进. 不同干扰程度对金佛
山方竹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J] . 湖北农业科学ꎬ 2011ꎬ 50
(8): 1602-1605.
Zhou FJꎬ Gao YPꎬ Ding FJꎬ Wu Pꎬ Wang J. Influence of
different interference on mineral elements in Chimonoba ̄
busa utilis [ J ] . 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ꎬ 2011ꎬ 50
(8): 1602-1605.
[20]   张志坚ꎬ 高健ꎬ 蔡春菊ꎬ 范少辉. 铅胁迫下菲白竹的矿质营
养吸收和分配[J] . 林业科学ꎬ 2011ꎬ 47(1): 153-157.
Zhang ZJꎬ Gao Jꎬ Cai CJꎬ Fan SH. Absorption and distri ̄
bution of mineral nutrients in Pleioblastus fortunei under
lead stress [ J] . Scientia Silvae Sinicaeꎬ 2011ꎬ 47 ( 1):
153-157.
[21]   何奇江ꎬ 汪奎宏ꎬ 华锡奇. 不同产量类型雷竹林的激素、 氨
基酸及营养成分分析研究[ J] . 竹子研究汇刊ꎬ 2007ꎬ 26
(2): 34-39.
He QJꎬ Wang KHꎬ Hua XQ. Studies on endogenous hor ̄
monesꎬ amino acid and nutrition of Phyllostachys praecox
C. D. Chu et C. S. Chao in forests with different yield[J] .
Journal of Bamboo Researchꎬ 2007ꎬ 26(2): 34-39.
[22]   齐飞艳ꎬ 彭镇华ꎬ 胡陶ꎬ 高健. 毛竹花期不同器官内源激素
含量的变化[J] . 林业科学研究ꎬ 2013ꎬ 26(3): 332-336.
Qi FYꎬ Peng ZHꎬ Hu Tꎬ Gao J. Changes of endogenous
hormones in different organs during the flowering phase of
moso bamboo[J] . Forest Researchꎬ 2013ꎬ 26(3): 332-
336.
[23]   吴鹏ꎬ 聂洋ꎬ 殷建强ꎬ 丁访军ꎬ 崔迎春ꎬ 胡蕖. 不同干扰程度
对金佛山方竹林土壤物理特性及其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
[J] . 农业现代化研究ꎬ 2010ꎬ 31(2): 250-253.
Wu Pꎬ Nie Yꎬ Yin JJꎬ Ding FJꎬ Cui YCꎬ Hu Q. Influence of
different disturbance intensity on soil physical characteris ̄
tics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unction in Chimonobambusa
utilis forests[ J] .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ꎬ
2010ꎬ 31(2): 250-253.
[24]   樊文娜ꎬ 孙晓格ꎬ 倪俊霞ꎬ 杜红旗ꎬ 史莹华ꎬ 严学兵ꎬ 王成
章. 光周期对不同秋眠型苜蓿光敏色素和内源激素的影响
[J] . 草业学报ꎬ 2014ꎬ 23(1): 177-184.
Fan WNꎬ Sun XGꎬ Ni JXꎬ Du HQꎬ Shi YHꎬ Yan XBꎬ Wang
CZ. Effect of photoperiod on phytochromes and endoge ̄
nous hormones of alfalfa with different fall ̄dormancies[J] .
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ꎬ 2014ꎬ 23(1): 177-84.
[25]   李海云ꎬ 刘焕红. 夜间补光对黄瓜幼苗激素含量及养分吸收
的影响[J] . 中国农学通报ꎬ 2013ꎬ 29(16): 74-78.
Li HYꎬ Liu HH. Effects of supplementary illumination at
night on hormones content and nutrient absorption of cu ̄
cumber seedlings[J] .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 ̄
tinꎬ 2013ꎬ 29(16): 74-78.
[26]   房慧勇ꎬ 蒋俊ꎬ 李旻辉. 炼苗过程中不同光照强度对白芨内
源激素的影响[J] . 中国中药杂志ꎬ 2011ꎬ 36(21): 2941-
2944.
Fang HYꎬ Jiang Jꎬ Li M. Effects of light intensities endo ̄
genous hormones of Bletilla striata during acclimatization
[J] .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ꎬ 2011ꎬ 36
(21): 2941-2944.
(责任编辑: 张 平)
864 植 物 科 学 学 报 第 3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