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udies on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Mosses in Mt. Jiugongshan,Hubei,China

湖北省九宫山藓类植物垂直分布的初步研究



全 文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2, 20( 6) : 429~432
Journal of Wuhan Botanical Research
湖北省九宫山藓类植物垂直分布的初步研究
郑桂灵 刘胜祥  陈桂英 王长力 陈 妞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武汉 430079)
摘 要: 在采集和初步鉴定标本的基础上, 对湖北省九宫山藓类植物的垂直分布规律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结
果表明 ,九宫山藓类植物共 32 科, 98 属, 265 种, 其垂直分布明显分带: 500 m 以下的地段土生种类占优势; 500~
850 m 地段,土生、石生、树生均较丰富, 尤以树生为明显; 850~1 300 m 垂直带, 石生群落较发达; 1 300 m 以上多为
土生, 类型多为高丛集型。
关键词: 藓类植物; 垂直分布; 湖北; 九宫山
  中图分类号: Q949. 35+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70X( 2002) 06-0429-04
Studies on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Mosses in
Mt. Jiugongshan, Hubei , China
ZHENG Gui-Ling , LIU Sheng-Xiang , CHEN Gui-Ying , WANG Chang-Li, CHEN Niu
( Col l ege of L if e S cience ,C entral China Normal Univ er si ty, Wuh an 430079,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collect ing and preliminar y ident ifying specimens of bryophytes, this art icle
studied and analyzed the law of vert ical dist ribut ion of the moss plants in Mt . Jiugong shan, locat-
ing in the southeast Hubei Prov ince, China. The resul t show s that ther e are 32 families 98 genera
and 265 species, in different vert ical bands, there ar e differ ent fam ilies and species. The law is
that the Geophyt ia is the major moss-societ ies in the reg ion below 500 m ; and Geophyt ia, Pet ro-
phyt ia and Epix ylophyt ia are al l v ery r ich betw een 500~850 m; and Petrophyt ia is the main ele-
ment betw een 850~1 300 m; and Geophy tia also is the main dist ribut ion above 1 300 m.
Key words : M osses; Ver tical dist ribut ion; M t . Jiug ong shan; Hubei; China
  九宫山位于鄂东南通山县境内,地处幕阜山脉
中段。境内植物资源丰富,但其苔藓植物的研究目前
仍为空白。笔者于2000年5月份和 7月份两次赴九
宫山对其苔藓植物进行了较为广泛的采集, 整理后
共得苔藓植物标本 1 000余号,经初步鉴定和粗略
统计,九宫山藓类植物共 32科 265种。笔者首次报
道了九宫山藓类植物垂直分布概况,为进一步深入
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1 自然概况
九宫山地理坐标为29°22′~29°28′N, 114°30′~
114°43′E, 西至大仰山, 南临太阳山脊(江西省) , 属
幕阜山脉的一部分: 境内南高北低, 高差悬殊, 最低
海拔 200 m ,最高峰老鸦尖海拔 1 656. 7 m。气候冬
冷夏凉,雾多,湿重, 晴雨多变,日照充足,秋天多雾,
雨量多集中于春秋两季。年均气温14. 5℃, 7月最高
气温 37. 5℃, 1 月最低气温- 15. 3℃, 年降水量
1 800 mm 以上,年降水日数155 d,相对湿度 80%~
90% ,年蒸发量 1 255 mm, 无霜期 248 d。
九宫山的成土母岩, 主要为花岗岩和花岗片麻
岩, 土壤发育比较年幼,厚度约为 0. 4 ~0. 8 m。土

 通讯作者( Liushx@ ccnu. edu. cn )。
收稿日期: 2002-05-08,修回日期: 2002-09-21。
基金项目: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华中师范大学大学生科研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 郑桂灵( 1980- ) ,女,现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生。
壤呈垂直分布: 400 m 以下为红壤、400~800 m 为
山地红壤、800~1 400 m 为山地黄棕壤和 1 400 m
以上为山地矮灌草甸土。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 pH
值一般在 5左右。总之,九宫山地理位置优越, 气候
潮湿,森林植被丰富,为苔藓植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
良好的环境条件。
2 研究方法
标本的采集方法: 从山顶向下分别沿山体的北
坡和南坡分段进行, 以每 50 m 海拔高度为一个采
集点。所采标本进行了初步鉴定后,对其进行了分科
整理和统计。我们根据所统计的资料,对九宫山藓类
植物垂直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
3 九宫山藓类植物常见科的垂直分布
九宫山种子植物植被属于中亚热带北部常绿阔
叶林,含有较多的落叶阔叶成分,表现出较大的常绿
落叶阔叶混交林特征。在垂直地带上,九宫山自然保
护区已无纯粹的常绿阔叶林带。九宫山山体较为高
大且峰峦重叠, 随着海拔升高, 整个山地的气候、湿
度、土壤等理化性质都随之改变,形成了各植被垂直
带的差异。其中,藓类植物的垂直分布受种子植物植
被的影响表现得也较为明显。这里以自然保护区为
代表,结合种子植物的分布情况,将藓类植物的垂直
分布初步划分为 4个带: ( 1)常绿落叶阔叶林藓类植
物带( 500 m 以下低海拔区) ; ( 2)落叶常绿阔叶林藓
类植物带( 500~850 m ) ; ( 3)针阔混交林藓类植物
带( 850~1 300 m ) ; ( 4)落叶阔叶林中少灌丛草甸藓
类植物带( 1 300 m 以上高海拔区)。
3. 1 常绿阔叶林藓类植物带( 500 m 以下)
该地带因受人为活动影响, 群落结构受到不同
程度的破坏, 在这种胁迫下,一些耐性较强的先锋树
种侵入常绿阔叶林使其成为针阔混交林, 或常绿阔
叶林中的落叶树种不断增多而逐渐成为常绿落叶阔
叶混交林。该地带为低海拔区,藓类植物主要分布于
田边和路旁, 分布的种类最为广泛, 主要有曲尾藓
科、丛藓科、白发藓科、青藓科、葫芦藓科、珠藓科等
一些低地土生种类。如: 格陵兰曲尾藓( Dicranum
groenlandicum )、曲柄藓 ( Campy lop us f lex osum )、
日本曲柄藓原变种( Campylop us j ap onicum )、黄曲
柄藓( Campy lopus aur eus)、台湾曲柄藓( Campy lo-
pus taiw anensis )、东 亚 曲 柄 藓 ( Campy lopus
coreensis )、白发藓( L eucobryum bow r ingii )、南亚白
发 藓 ( L eucobryum neilgherrense )、褶叶 小 墙藓
( Weisiop sis anomala)、皱叶小石藓(W eisia crispa)、
东亚小石藓(W eisia x serta)、拟阔叶小石藓(W eisia
p latyp hy lloides )、高山红叶藓( B ryoery throphy llum
alp igenum )、皱 叶 毛 口 藓 ( Trichostomum cris-
p ulum)、毛口藓( T richostomum brachydont ium )、葫
芦藓( Funar ia calv escens)、立碗藓 ( Phy scomitrium
spaer icum)、大叶提灯藓( Mnium succulentum )、珠
藓 ( Bar tramia pomif ormis)、东亚泽藓 ( Philonotis
tur neriana)、鼠尾藓(Myuroclad a max imov icz ii )等。
以上种类, 大多为土生类型, 从群落结构看, 种
类组成较为单纯, 按生活类型分类,几乎全为交织
型、矮丛集型及一年生类型,这些生活型反映了该带
基质及空气的干燥,树生藓类植物极少也说明了这
一点。
该地带藓类植物共有 124 种, 占总 数的
46. 8%,几乎为总数的一半以上,种类在 4个垂直分
布带中最为丰富。
3. 2 落叶常绿阔叶林藓类植物带( 500~850 m )
此带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仍混有常绿阔叶
林, 且有暖温性针叶林侵入,小环境多样化,无论树
生、土生、石生藓类植物资源均较丰富。分布的藓类
植物主要有曲尾藓科、缩叶藓科、真藓科、蔓藓科、平
藓科、扭叶藓科、木灵藓科、羽藓科、锦藓科,如:绿色
曲尾藓( Dicr anum viride )、卷叶曲背藓( Oncophor us
crisp if olius )、 威 氏 缩 叶 藓 ( P tychomitrium
w ilsonii )、 台 湾 缩 叶 藓 ( P tychomitrium
f ormosicum)、紫肋真藓( Bryum ap iculatum)、紫色
真藓 ( B ryum p urpurasacens )、极地真藓 ( Bryum
arcti cum )、大叶藓( Rhodobryum roseum)、多疣悬藓
( Barbella p endula)、反叶粗蔓藓 ( Meteorium sub-
p oly trichum)、垂藓( Chry socld dium retr orsum )、狭
叶小羽藓( H ap locladium angustif ol ium )、拟灰羽藓
( T huidium glaucinodes )、灰 羽 藓 ( Thuidium
glaucinum )、大羽藓( Thuidium cymbif olium)、全缘
小锦藓( Br otherella integrif olia)等。
本带海拔高差较大, 环境梯度变化明显, 尤其是
湿度。空气湿度增加,这在树生藓类植物中得到了较
好的反映, 如: 白齿藓、反叶粗蔓藓、细尖松萝藓、平
藓等悬垂型的类型。
此地带共有 120 种, 占总数的 45. 3% , 藓类植
物的种类相对来说也比较丰富。
3. 3 针阔混交林藓类植物带( 850~1 300 m )
该带仍以阔叶林为主,但已经有针叶林混入, 形
成典型的针阔混交林,因此,藓类植物的分布种类与
前者有较大区别。主要有泥炭藓科、牛毛藓科、曲尾
430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20 卷  
藓科、白发藓科、凤尾藓科、真藓科、青藓科、金发藓
科,如: 泥炭藓密枝亚种 ( Sphagnum p alustre ssp.
p seudocymbif olium)、牛毛藓 ( Ditrichum heteromal-
lum)、黄牛毛藓( Ditrichum p all idum )、格陵兰曲尾
藓( Dicranum groenlandicum )、曲柄藓( Campy lopus
f l ex osum)、卷毛藓( Dicr arow eisia ci rrata)、绿色白
发藓 ( L eucobryum chlorophy llosum )、二形凤尾藓
( Fissidens geminif lorus)、凤尾藓( Fissidens anoma-
lus)、卷叶凤尾藓( Fissidens cristatus)、垂叶凤尾藓
( Fissidens obscurus)、瓦氏丝瓜藓( Pohlia w anhlen-
ber gii )、紫色真藓( Bryum p urpurasacens)、银叶真
藓( Bryum argenteum )、丛生真藓( Bryum caesp itici-
um )、青藓 ( Br achy thecium albicans )、多褶青藓
( B rachy thecium buchanii )、羽枝青藓( Brachy theci-
um p lumosum )、卵叶青藓( Br achy thecium rutabu-
lum )、仰叶青藓( B rachy thecium ref lexum)、小仙鹤
藓 ( A trichum henry i )、仙 鹤 藓 ( Atrichum
undulatum)等。
该地带共有 117种, 占总数的 44. 2%, 种类数
目与第二个藓类植物带相差不大, 但种类却相差很
大,如: 沼泽地生的泥炭藓及牛毛藓开始出现,而低
海拔区的土生丛藓的分布明显减少。土生种类很少
而石生群落发达也是本带地一个特点。
3. 4 落叶阔叶林中少灌丛草甸藓类植物带
( 1 300 m以上)
高海拔区的落叶阔叶林占绝对的优势, 但由于
此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植被明显混有亚高山灌丛
和草甸,且由于山高风大,气温低,日温差大,况且植
被也遭不同程度的破坏,因而藓类植物不如前几个
垂直带丰富, 形成的群落大多为高丛集型, 这样可以
从潮湿的空气中吸收水分。分布的藓类植物主要有
泥炭藓科、牛毛藓科、曲尾藓科、珠藓科、金发藓科,
如: 黄牛毛藓 ( Ditrichum pallid um )、尾尖曲柄藓
( Campy lopus caudatus )、薄肋曲柄藓 ( Campylop us
tenuiner vis)、卷叶曲柄藓( Oncophor uscrisp if ol ius )、
挪威珠藓( Bar tram ia halleriana)、格氏小珠藓( Bar-
t ramia grif f ithiana)、云南热泽藓 ( Philonotis yun-
naner sis )、细叶泽藓( Philonot is thw aitesii )、疣边泽
藓 ( Phi lonoti s pap il latomary inata )、毛 叶 泽 藓
( Philonot is lancif olia)、钝叶仙鹤藓( A trichum ob-
tusulum )、仙鹤藓( Atrichum undulatum )、大金发藓
( Poly trichum f ormosum )、金 发 藓 ( Poly tr ichum
commane)、疣小金发藓( Pogonatum urnig erum )、东
亚小金发藓( Pogonatum inf lexum)等。
此垂直带的藓类植物种类最少, 只有 57 种, 占
总数的 21. 5% .主要是由于灌丛和草甸的分布严重
影响了藓类植物的生长, 只有能生长于草丛的金发
藓才占较大的优势。此外, 1 300 m 以上的高海拔区
气候比较干燥,不利于藓类植物的生长,因此, 该地
带的藓类植物的种类较少。
总之,在以上 4个带中,每个带都有基本上只局
限分布于该带的科、属、种 (见图 1) , 如: 在海拔
500 m以下的地区, 所分布的灰藓科、虎尾藓科、葫
芦藓科的种类基本上均为土生藓类或少数树生藓
类, 适合生长于温暖地区的土坡上; 500~850 m 地
带的 6个科树生藓类居多, 复杂的种子植物为其提
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850~1 300 m 地带, 泥炭藓
的出现, 与该地带林下阴坡沼泽性环境有着密不可
分的关系; 1 300 m 以上, 柳叶藓科的种类多与草甸
植物形成群落, 塔藓科为高山寒地有代表性的种类。
其他未涉及到的科在九宫山的分布范围则基本上是
分布于从山麓到山顶的整个垂直带中。
431 第 6 期            郑桂灵等: 湖北省九宫山藓类植物垂直分布的初步研究
4 优势科的垂直分布
以 10种以上为标准,九宫山藓类植物共有 8个
优势科, 主要为曲尾藓科、丛藓科、真藓科、提灯藓
科、珠藓科、羽藓科、青藓科和灰藓科,其垂直分布如
表 1。
表 1 九宫山藓类植物优势科垂直分布
Table 1 T he ver tical distr ibution of dominant
M osses in M t. Jiugong shan
科(种数)
F amily
( species)
海拔    Altitude( m )
500 以下
Below 500
500~
850
850~
1300
1 300 以上
Above 1300
曲尾藓科( 31)
Dicr anaceae
15 15 15 8
丛藓科( 29)
Pottiaceae
15 7 8 7
真藓科( 28)
Bryaceae
8 12 19 13
提灯藓科( 17)
Mniaceae
7 5 6 0
珠藓科( 19)
Bar tr amiaceae
10 6 8 7
羽藓科( 12)
Thuidiaceae
8 6 5 0
青藓科( 22)
Brachy theciaceae 8 13 15 0
灰藓科( 13)
Hypnaceae
8 8 7 3
  由图 1和表 1可知, 8个优势科的垂直分布规
律也极为明显, 曲尾藓科主要分布在 1 300 m 以下;
丛藓科主要分布在 500 m 以下的低海拔地带;真藓
科在500~1 300 m 之间分布最为广泛;珠藓科在整
个海拔段上的分布都较为均匀;青藓科、提灯藓科、
羽藓科和灰藓科在 1 300 m 以上已不再分布。其中
也有些种类呈跨带分布。
综上所述,九宫山藓类植物的垂直分布具有以
下几个特点:
( 1) 九宫山的相对落差约 850 m, 其山势较为
陡峭,且随着海拔的升高,林相的更替,土壤及湿度、
热度等气候条件也随之发生变化。因而使得九宫山
藓类植物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
500 m 以下的低海拔区土生种类占优势; 500~
850 m地段,土生、石生、树生均较丰富,尤以树生为
明显; 850~1 300 m 垂直带,石生群落发达; 1 300 m
以上多为土生,类型多为高丛集型。
( 2) 九宫山藓类植物的垂直分布和种子植物的
垂直分布基本吻合,具体说来,从低海拔的喜温耐旱
性类型,到中山林区喜阴类型再到山顶的耐旱类型,
都与种子植物垂直分布的变化密切相关特别是在中
山林区,由于常绿阔叶林郁闭度较好,而且随着海拔
的升高, 云雾带的出现, 喜阴湿类的类型广泛地分
布,但随着针叶树的逐渐增多,山地耐光耐旱的类型
也就随之出现。
( 3) 有些科或种呈跨带分布, 但每一个垂直带
都有仅局限于该带的科或种。
( 4) 九宫山藓类植物中有不少种类由山麓低处
直至 1 500 m 以上的地区均有分布,如: 曲尾藓科、
真藓科和金发藓科,这些种是能适应各种生境的泛
生种或广布种。
( 5) 九宫山藓类植物中, 8 个优势科的垂直分
布尤为明显,优势群落呈垂直带分布是九宫山藓类
植物垂直分布明显分带的一个很好的反映。
5 结论
一般说来, 不同结构的种子植物对苔藓植物生
活的小环境有极大的影响, 种子植物的分布也是影
响苔藓植物生长和分布的重要因素。九宫山种子植
物垂直分布明显呈带状, 其所形成的大致分带性的
生态环境必将影响主要生长于林下的苔藓植物的分
布。因此, 九宫山的藓类植物沿山体自上而下具有明
显的垂直分布带。
致谢: 在标本的采集和整理、鉴定中得到孝感学院田春
元讲师和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彭丹、秦伟及本科生刘双喜、
张志丹等同学的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参考文献:
[ 1 ] L iu S X , T ian C Y , Wu J Q , et al. St udies on the
bry ophyte plant s r esour ces in Hubei, China I Species
and distr ibution o f br yophyt a in M t . Shennong jia. 华
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1999, 33( 3) : 420
434.
[ 2 ] 衣艳君, 刘家尧,王文和, 等.崂山苔藓植物分布规律
及其生态群落.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 1995, 21( 2) : 77
80.
[ 3 ] 王文和, 赵建成.山西省管涔山林区苔藓植物垂直分
布和群落类型的研究.新疆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94, 15( 4) : 65 71.
[ 4 ] 邱丽氚. 山西省管涔山林区的苔藓植物. 山西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 , 1991, 14( 3) : 304 307.
[ 5 ] 崔明昆.云南鸡足山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分类及其垂
直分布研究. 云南教育学院学报, 1995, 11( 5) : 69
74.
[ 6 ] 杨春峰, 孙士国,刘星, 等. 九宫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及
其特征的初步研究.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1, 19( 6) :
475 482.
432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20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