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武汉植物学研究 , ! ∀# ∃ % ! & !一 ! &
∋( ) ∗ + , − (. / ) 0, + 1 ( 2 , + 34 , − 5 46 4 , ∗ 40
茅苍术资源再生的研究 ‘
朱晓琴 贺善妥 贺慧生
∀拿国蓉学纂植物研究所植物迁地保护
武田修己 冈田 捻
重点实验室 南京 7 8 8 9 ∃
∀日本津村 ∀株 ∃中央研究所
:;本茨城县 ! 8 8一 ∃
提 要 通过对茅苍术 < &=, >2 刃( ? ( −。, > 4, ∀≅ 0) + Α 9 ∃ Β Χ 9 有性繁殖及营养繁殖 后代的研究 ,
论述其资源再生的若干 生物学特性的基本规律 。 结果表明 , 茅 苍术在根茎 形态 、干物质量 、化
学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上都随年龄有一 定的动态变化规律 , 并存在个体差异 。 繁殖方式对干物
质量的增 长速率无明显影响 。 根茎 中挥发 油成分的 含量随年龄 的变化有 一下降后再缓慢增
加的趋势 。 同时还讨论了两种繁殖方式在茅苍术生产中的意义 。
关键词 茅苍术 , 药用植物 , 资源再生 , 数量与质量动态
作为常用中药 , 多年生草本植物苍术 < 2 ∗, >2 刃口? 4 、 −, , ,>4 口 ∀≅ 0) + Α 9 ∃ Β Χ 9 的根茎具有
燥湿 、健脾 、怯风 、散寒等功效〔‘〕 。 近半个世纪以来 ,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它的化学成
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屡见报道 , 使这一传统药物在现代中医学的应用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
苍术在中国的分布范围很广 , 主产于江苏 、浙江 、江西 、 山东 、安徽 、湖北 、 四 川等省〔7〕 。传统
经验认为 , 出产于江苏茅 山地区的苍术质童最优 , 又称茅苍术 、茅术 , 为江苏省地道药材 ,
历史最高年收购量曾达 Δ 9 Δ 万公斤 。 但近年来 , 由于不加限制的滥采 、滥挖 , 以及开垦 、采
矿 、 造林等对茅苍术生境的破坏 , 以及茅苍术在野生条件下 自身繁殖能力低等原 因 , 野生
茅苍术资源遭到严重威胁 , 蕴藏量大幅度减少 , 近 8 年来几乎无法进行商品收购 。如何挽
救和发展这一地道药材资源 , 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 。贺善安等 ∀ 7∃ 指出 % “有性繁
衍的规律是 ∀苍术 ∃保护措施的根据 。 ”〔!〕因为苍术是常异花授粉植物 , 有性繁殖通常是 自
然条件下苍术个体数 目正常增加的唯一途径 。 因此 , 有性繁殖成为影响苍术资源扩大的重
要因素 。 本研究的 目的 % 通过对栽培条件下不同繁殖方式的茅苍术生长发育的数量和质量
分析 , 探讨苍术资源再生的规律 , 为保护和发展这一珍贵药材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
材料与方法
9 试验材料
分别 以 Ε , 、 Ε % 、 Ε ! 、 Ε 表示栽培的一 、 二 、三 、 四龄茅苍术实生植株 Φ 以 Γ ∋Η 、 Γ ∋# 表示
收稿 日 % 卜8 Ι 卜 修巨; ϑ∋ % 曰 8 &
缺 国家 自然科学荃金青年荃金资助项 口 。 江苏省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吕哗同志在工作中给予 帮助 , 南京市
药材公司徐友贵同志提供部分样品 9 在此 一并致 谢 ;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 卷
野生茅苍术主茎基部带芽茎节营养繁殖所得的后代 , 栽培时间分别为 7 年和 # 年 Φ 以 Ε +
表示引种栽培 7 年后的多龄茅苍术 。
9 7 试验方法
9 7 9 根茎生长量测定及其常规化学分析
把新鲜根茎清除泥土 , 去除残留地上部分及须根后 , 称量鲜重 , 计芽数 。然后置 于电热
鼓风干燥箱中在 !8 Χ 下烘 #一Ι 天至恒重 , 冷却后再次称重 , 并测量根茎长度和直径 。
粗蛋 白质含量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 , 总氮量转换成粗蛋 白质量的系数取 Δ 9 7 。 水
溶性总糖含量测定采用葱酮 比色法〔‘〕 , 用 Ι8 Κ酒精于水浴中浸提样品 。 总灰分测定按《药
典》规定方法进行〔‘, 。 水浸出物量测定按《药典》规定的热浸法用水提取〔, ’。 根茎挥发油总
量测定按《药典 ∃规定方法进行〔” 。
9 7 9 7 根茎挥发油 主要有效成分的气相色谱法分析
采用武 田修 己等〔 , 的方法 。
7 结果与分析
7 9 实生植株根茎形 态观察及生 长量测定
作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 , 茅苍术种子萌发后 , 由下胚轴膨大逐渐形成根茎雏形 。
第 7 年 , 一部分植株根茎仅在前一年生长的基础上径向增粗 , 另有部分根茎开始形成节和
节间 。 有的根茎节上有芽 , 来年萌发茎 、叶 , 并逐渐在原来芽的位置上形成 个新节 。 贺慧
生等 ∀ ∃〔们观察到 , 野生条件下 , 多在根茎先端具 至 ! 个芽 , 根茎逐渐长成长条形 。 但
在栽培条件下 , 由于 良好的土 、肥 、水条件 , 茅苍术根茎分化的芽数增 多 , 使根茎可以 延多
个方向生长 ,形成 团块形 。 本试验观察到三年生实生植株中已开始出现团块形根茎 , 约占
! Κ 。 根茎横截面上油腺数 目 、颜色 、大小等 , 各年龄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 仅一年生根茎
油腺似偏少 。
实生茅苍术根茎的鲜重 、干重 、长度和直径随发育年龄的变化 , 每年都有 明显增长 , 如
表 所示 , 全部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 。 除根茎直径和芽数外 , 其余各项指标都以三至四龄
之间增幅和增率为最大 。
茎节繁殖后生长两年的 Γ ∋% 材料的根茎重量介于 Ε % 与 Ε Φ 之间 。 因本试验中 , 它的
繁殖材料平均重为 7 9 ! , 故两年中共增长 ! 9 倍 , 平均每一年约增长 ! 9 ΔΙ 倍 。 这一增
长速度与实生植株相当 。说明无论是有性繁殖还是无性繁殖 , 根茎的生长速度保持相对稳
定 。
7 9 7 根茎的常现化学分析
表 7 中列出了苍术各项常规化学分析结果 。 实生苍术根茎的水溶性总糖含量随年龄
增长而降低 。 与之相反 , 粗蛋 白质含量呈递增趋势 。 这反映了植物体内碳 、氮元素量相对
消长的规律 ,说明作为地下储藏器官的茅苍术根茎在生长过程中有累积氮的趋势 。但营养
繁殖四龄的 Γ ∋# 的粗蛋白质含量低于 Ε Φ , 与 Ε 。 相近 。 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在实生苍术不同
年龄样品以及营养繁殖植株之间比较接近 。
据 ∀药典 ∃规定 , 苍术生药 中的灰分含量不得超过 & Κ 〔,” 。 本试验中 , 每个年龄组样品
次重复测定的结果表 明 , 一 、 二年生样品均未达到药典规定 , 三 、 四年生样 品基本符合要
求 。 各年龄组 内个体之间变动很大 , 都有总灰分量大于 & Κ的个体存在 ,但三 、 四年生祥品
第 # 期 朱晓琴等 % 茅苍术资探再生的研究
表 茅苍术根茎生长3
≅ , Α −4 ≅ 04 ) + ? 4 ∗ Λ ∗ ( ) + ? Μ ∗ ( ? ) 4 23( + ( . 20 4 ∗ 0 3Ν ( Ο 4 6 ( . < 9 −, + > 4 ,
样品
Π , Ο Θ−4
个体数
Ρ+ ? 3Σ 3? ) , −
+ ) +、Α4 ∗ 6
鲜 重
Τ ∗ 4 60 Υ 4 3Λ 02∀Λ ∃
干 重
Β ∗ ς Υ 4 3Λ 0 2 ∀Λ ∃
长 度
9 & 8 士 8 9 & & 8 9 Δ8 士 8 9 ! 8
Ρ 4 + Λ 20 ∀4 + 3 ∃
9 Ι Δ士 8 9
直 径
Β 3, Ο 4 2 4 ∗ ∀4 Ο ∃
芽数
1 ) ?
+ ) Ο Α 4 ∗ 6
8 9 Δ Δ士 8 9 Δ
8Ι7 ##9 7!:ΔΕ 7
Ε !
Ε ‘
Γ ∋Η & 8
9 8士 7 9 & 二
∀! 9 8 8 ∃
! 9 Ι 士 # 9 Δ 9 ‘
∀7 9 & 7 ∃
9 7 #士 ! 9 # 二
∀! 9 ∃
! 9 8 Δ 土 ! 9 #
7 9 ! 8 士 8 9 二
∀! 9 Ι ! ∃
9 Δ & 士 9 7 二
∀7 9 # & ∃
7 9 & Ι 士 9 Ι 二
∀! 9 Ι # ∃
8 9 ! Ι士 9 # #
7 9 Ι士 8 9 ! ‘ 9
∀ 9 ! ∃
! 9 Ι & 士 8 9 7 二
∀ 9 8 ∃
Ι 9 & #士 # 9 7 二
∀7 9 7 Δ ∃
9 & 士 8 9 7 Δ 9 件
∀ 9 & & ∃
9 & 士 8 9 ! ’ 9
∀ 9 ! ∃
7 9 # 8士 9 8 ‘ 9
∀ 9 ! # ∃
+月了,曰 尸!,∀
括号中数字表示年增 长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 ∋ ( ! + ∋ 1 2 ! ∃ ! , ∗ ∋ ( ∋ % ∋ + · , , 3 4 1 · 5 6
中这些个体所占比例
相 对较低 , 四龄营养
繁殖植株根茎的灰分
含量则更低 。
另外 , 还用 水蒸
气蒸馏法测定了根茎
总挥发油含量 。 一年
生样品因量太少而未
加测定 。 实生茅苍术
样 品之 间差异小 , 但
表 7 茅苍术根茎常规化学分析指标
8 ! & ,∋ 7 8 .∋ ∋ . ∋ % ∗∋ ! , ∋ 1 % − 1 ) ∗ + ∗1 ∗ +.∋ ( . ∗9 1 % ∋ ) 1 2 : ; ,! < ∋ !
样 品
= ! % 3,∋
水溶性总搪 4 > ?
≅ ! +∋ ( 一 ) 1 ,∃ & ,∋
∋ ! ( & 1 .Α / ( ! +∋ )
粗蛋 白 4 > ?
Β ! Χ − ( 1 +∋ ∗
水溶性浸出物 4 > ?
≅ ! + ∋ ( 一) 1 ,∃ &,∋
) 1 ! Δ ∋ / % ! ( +∋ (
灰分 4 环 ?
: ) ,飞
挥 发 油
4 % ,八 5 5Ε ?
Φ 1 ,! + ∗,∋ 5 66
# 6 Γ ; Η Ε Ι ; Ι Ι 6 6 ; Ε Γ Γ ; 7 Γ 一
# ϑ Ι ; Ε Κ Ι ; Ε Λ 6 5 ; 7 Η Μ ; 6 Μ 7 ; Κ 5
# Η Λ ; Μ 5 Γ ; Λ Λ 6 Η ; Κ Μ Ι ; Ι Γ 7 ; Η Μ
# ‘ Η ; Κ 6 Μ ; ‘Μ Μ 6 7 ; Ι Κ Ι ; Λ Λ 7 ; Η 7
Ν ∀‘ 一 Γ ; 7 Μ 6Η ; 7 Κ Λ ; 7 Γ Η ; Η Μ
# 一 一 一 一 ‘6 ; 5 Λ
明显低于营养繁殖的 Ν ∀样品和多年生茅苍术根茎 。
以上化学分析比较中 , 苍术实生植株各年龄组之间在水溶性总糖 、粗蛋白质和灰分含
量上表现出相对稳定的发展趋势 。 由于栽培条件是相对一致的 , 这种变化趋势可视为年龄
阶段的变化 。
7 ; Η 根茎挥发 油主要 成分气相 色谱分析
苍 术根茎挥 发油 中以倍半菇类化合物 , 如榄 ·香油醇 4 Ο Π Ο ? 、 苍术酮 4: 8 Β ? 、茅术醇
4 Ν Θ # ? 、 月一按 叶 醇 4 Ο Ρ Σ ? 和芹烷 二烯酮 4= Ο Π ?等 , 以及聚 炔类 化 合物 , 主 要是 苍术素
4 : 8 Σ ?为主要有效成分‘, ? 。 表 Η 中为实生植株 、营养繁殖材料和多年生根茎的分析结果 。
各年龄组实生样品之间在挥发油主要成分含量上变化不明显 。但总的来说 , 四年生样
品要 比一年生的含量高 。 从各成分含量及总含量的平均值来看 , 一年生样品略高于二年
生 , 甚至三年生样品 。 即 , 在生长第 7 年时形成一个低谷 , 此后 , 在每一生育年限间大多略
有增加或持平 。 图 6 直观地表现了这一变动趋势 。
实生茅苍术与 同年龄无性繁殖的苍术样品比较 , 挥发油主要成分的含量大多略低 。这
可能是由于后者始于较大的繁殖材料 , 具有较好的生长基础 。 它们与多年生植株相 比 , 挥
发油主要成分的含量则低很多 , 主要反映在茅术醇和 各按叶醇的含量低 。
把所有茅苍术实生个体综合起来看 , 茅苍术群体内个体之间挥发油化学成分变异很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 卷
表 ! 茅苍术根茎挥发油主要成分的含2
≅ , Α−4 ! ≅ 04 4( + 2 4 + 2 6 ( . Ο , 3+ 4 6 64 + 23, − 8 4( Ο Μ ( + 4 + 26 3+ 20 4 ∗ 0 3Ν ( Ο 4 6 ( . < 9 −, + > 4 ,
样品
Π , Ο Μ −4
个体数
Ρ+ ? 3Σ 3? ) , −
+ ) Ο Α 4 ∗
含 量
Χ ( + ∗4 + 2 ∀Κ ∃
Ω Ρ Ω < ≅ 5 Γ ΡΕ Ω Ξ Β < ≅ Β
# 7
& Δ
ΔΙ
− !
&8
Ψ∃
8 9 8 士 8 9 8 !
+ ?
+ ?
8 9 & Δ士 8 9 7 !
8 9 & 7士 8 9 ! Δ
8 9 & !士 8 9 # &
8 9 & !士 8 9 7
9 士 8 9 ! !
9 7
8 9 8 士 8 9 8 Δ
8 9 8 士 8 9 8
8 9 8 7 士 8 9 8
8 9 8 # 士 8 9 8 Δ
+ ?
8 9 7 &
8 9 8 & 士 8 9 8 &
8 9 8 Δ士 8 9 8
8 9 8 士 8 9 8 9
8 9 ! 士 8 9 7
8 9 8 Δ士 8 9 8 &
8 9 &
Π Ω Ρ
8 9 7士 8 9
8 9 8士 8 9
8
8
8 9 # 士 8 9 8 9
8 9 !士 8 9 8 Ι
8 , &士 8 9 !
8 9 7 7
8 9 !士 8 9 # Δ
8 9 ! Δ 士 8 9
8 9 ! &士 8 9 7
8 9 # Ι 士 8 9 Δ
8 9 # 7士 8 9 #
8 9 ! &
总量 ≅ ( 2 ,−
9 ! 士 8 9 &
9 7 #士 8 9 # &
9 ! # 士 8 9
9 士 8 9 !&
9 & 士 8 9 #
7 9 Δ 8
7!‘儿+ΕΓ
, Θ Ζ 8 9 7 Φ + ? % 未检出 ∀+ ( + 一? 324 > 2 ∃ Φ ∗ 2 % 痕量 ∀∗ ∗ , 4 4 , Ο ( ) + 2 ∃
。一 。—( 一一心 口Ω : Ω ▲ < ≅ 5 △Γ ΡΕ 9 Ω Ξ ΒΦ 仁 [ ▲—▲ϑ 9 , 目, [ [ [ ∴: 一 9— 97 ,= 一八尹一 9 ] ΠΩ : 9 < ≅ Β Ζ⊥ 总量 ∀≅ ( 2, −∃图 实生茅苍术根茎挥发油成分含2 的年龄变化
Τ 9 ≅ 0 4 4 ( + 2 4 + 2 ? ς + , Ο 34 6 ( . 4 6 6 4 + 2 3,− 8 4 ( Ο 即+ 4 + 2 6
3+ 2 0 4 ∗ 0 3Ν( Ο 4 6 ( . < 9 −, ” 4 4 , 6 4 4 ? −3+ Λ 6 Υ 32 0 , Λ 4 一4 0 , + Λ 3+ Λ
∀次Τ,∃Υς1Ρ叫如
Ω
;
Ξ Ξ Ξ Ξ 叹勺尹产一一 一 ;一一 ; 团尹一一一 一;一一沙
6 7 Η
植株年龄 − ,! + ! 0 ∋
大 。 首先从成分类型上看 , 根据 Ι 种主要成分的有无 , 可以得到 种组成类型 , 其中以同
时含有苍术酮 、件按叶醇 、芹烷二烯酮和苍术素 4: 8 Β Ψ Ο Ρ Σ Ψ = Ο Π Ψ : 8 Σ ?的类型个体
数最多 , 占总数的 Λ6 ; 7 > Ζ其次为 4 : 8 Β Ψ = Ο Π 十 : 8 Σ ?和 4 : 8 Β Ψ : 8 Σ ?型 , 各占总数的
6Κ ; Κ > 。 从色谱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这 Η 种类型的特征 4图 7 ? 。 其次 , 从 Ι 种成分的百分
含量上也反映出茅苍术实生根茎中挥发油成分的变异性 。 图 Η 表示出茅苍术实生根茎中
挥发油 Κ 种成分 4: 8 Β 、Ν Θ # 、 Ο Ρ Σ 、 = Ο Π 和 : 8 Σ ?含量及总量的变动范围和频率分布 。 这
一分布模式与野生茅苍术群体的分布近于一致〔幻 。 本试验结果表明一年生根茎中含茅术
醇的个体仅 占 Ε ; Κ > , 含 各按 叶醇的个体 占 Μ ; 6> Ζ 二年生样 品中这两个 比率分别 为
Γ ; Ε > 、 ΚΓ ; Ε> Ζ三年生样品中为 6 Λ ; Γ > 、 ΙΕ ; 6 > Ζ 四年生样品中则为 ΗΜ ; Κ >和 ΓΙ ; Ε > 。
Η 讨论
Η ; 6 茅苍米资源再生 中的发育动态
有性繁殖是茅苍术在野生条件下个体数 目正常增长的唯一途径 。 本试验研究了茅苍
术种子繁殖后代根茎的形态 , 干物质量和化学成分的变化动态 。 茅苍术种子萌发后 , 由下
胚轴膨大而逐渐形成根茎雏形 , 次年根茎继续生长发育 。作者认为 , “一年生和部分二年生
根茎的节重叠生长 ” 〔Κ , ’〕现象的实质是 , 部分植株的一年生根茎尚未分化出节和节 间 , 次年
第 # 期 朱晓琴等 % 茅苍术资源再生的研究
9 < ≅ 5 Φ ! 9 Ω Ξ Β Φ # 9 ΠΩ _ , , 9 <≅ Β Φ 9 内标∀菲 ∃
3+ ∗ 4 ∗ + , −6 2 , + ? , ∗ ? 6 , Ο Μ −4 ∀Μ 04 + , + 20 ∗ 4 + 4 ∃
图 7 气相色谱的 ! 种主要类型图
Τ3Λ 9 7 ≅ 0 ∗4 4 Ο , 3+ 2 ς Μ4 6 ( . Λ , 6 4 0 ∗( Ο , 2 ( Λ ∗ , Ο
仅在上年生长基础上作径 向膨 大 , 未能有
足够的延长生长区分节和节间 。 而另一部
分二年生植株 , 其根 茎上则 出现 明显的 7
个或 ! 个节 。在栽培条件下 , 三年生植株中
开始出现 团块形根茎 。
套 无论是有性繁殖还是营养繁殖 , 茅苍
术后代根茎干物质量的年增长速度相对稳
定 ,均是前一年的 ! 倍左右 。说明繁殖方式
对根茎干物质积累没有明显影响 。
苍术有性繁殖后代在水溶性总糖 、粗
蛋白质含量和灰分含量上都随年龄有一定
的变化趋势 , 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以及挥发
油含量则变化很小 。 例如与营养繁殖植株
比较 , 四年生实生根茎中的粗 蛋白质含量
高于四龄的营养繁殖根茎 。由此可以推断 ,
茅苍术根茎中蛋白质含量随年龄增长而增
加 , 但到 四龄左右 , 这种上升趋势 就会停
止 。同样 , 灰分含量的下降趋势可能会持续
轰 到四龄之后 。即从常规化学成分看 , 实生繁
殖植株四龄后 , 成分结构趋于稳定 。
从苍术根茎挥发油主要有效成分的定
量分析结果来看 , 它们的含量随年龄增长
有一个渐进的缓慢增加过程 , 并且一龄根
Φ引−
门日川−;9;⋯。尸
一
茎的含量较高 。如前所述 , 野生茅苍术根茎通常呈长条形横走状 , 由于受生境条件的限制 ,
,竺而可一= 一门 乙气厂一石丁一一Ψ 巧。 盯一一一一一刁二 % ∃巨习 ϑ日: ⋯’ΦΡ:一⋯
’−岌一到Ψ: 口 ’;ϑ:二8 」# 8 之 9 8 # 7 8 」‘ 8 9 」8 8 9 # 8 刀 & 8 9 7 8 9 】‘ 8 闷 ,
ΩΞ Β 阵Ψ
8 8 & 8 , 7 7
Π Ω右,
8 8 9 8 9 7 9 8 7 ! 月 」
岛≅ Β 肖Ρ
图 ! 茅苍术实生根茎中挥发油成分 百分含量的频率分布
Τ 9 ! Γ 36 2( Λ ∗ , Ο 6 ( . 2 0 4 4 ( + 2 4 + 2 6 ∀Κ ∃ ( . Σ ( −, 2 3−4 8 4 ( Ο Μ ( + 4 + 26 4 ( + 2 , 3+ 4 ? 3+ 20 4 ∗ 03Ν ( + −4 6 ( . < 9 −, , , > ‘, ) 6 4 4 ? −3+ Λ 6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 卷
一般一年生长 节 。因此可以推断不同节间的生育年龄 。武 田修 己等 〔 增对同一野生茅苍
术根茎不同部位的节间作过研究 。他的结果同样表明 , 第一年生的节间各成分含量及总量
大多略高于第二年生的节间 。以后 , 节间的含量随生育年龄的增长而缓慢增加 ,接着 , 又至
某一部位开始出现稳定或缓慢下降的趋势 。对于不同的成分 , 开始出现 一Τ卜华现象的节位的
年龄也是不同的 。 他认为 , 一年生部位组织幼嫩 , 代谢 旺盛 , 因此挥发 力成分含量高 Φ年龄
较大的节间易出现朽空 , 因而含量低 。 但是 , Γ3 ∗,( ⎯ , , Ε 9 等 〔’。〕研究了苍术组织培养和根茎
分切两种繁殖方法后代的几种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变化 。结果表明 , 用花芽和茎尖组织培养
后产生的植株在生长了三至四年后 , 其根茎中茅术醇 、各按叶醇和苍术素的含量有显著的
增长 。从而他们提出 , 当生长始于一个很小的植物体时 , 比如微繁殖材料 , 根茎生长之后的
二次代谢产物的积累需要一定的年限 。而已知苍术挥发油是在裂生油隙中产生的 , 精油积
累的延迟可能与根茎油腺的生长不足有关 。本试验中所用的实生苍术种子 , 从繁殖体生物
量来说也是很小的植物体 , 它和用花芽 、茎尖培养产生植株的过程在繁殖材料生物量小这
一点上应该是一致的 。 因此 , 作者认为 , 苍术的化学成分 , 包括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等以及
挥发油成分在其积累过程 中 , 都有其特定的动态发展规律 , 这一规律取决于茅苍术形态解
剖结构发育和代谢生理变化等方面的综合因素 , 而且不同成分 的动态发展规律是不尽相
同的 。
营养繁殖茅苍术 ∀Γ ∋Η ∃比同龄实生茅苍术的挥发油主成分含量及总量均高 , 这是由于
本试验中营养繁殖茅苍术后代的生长始于较大的繁殖材料 。它与种子的生理起点不同 , 具
有较好的生长基础 , 生理和形态解剖结构的发育阶段都超前于同龄实生根茎 。这两组材料
的化学成分含量又低于多年生茅苍术根茎 , 说明都没有达到化学成分发展稳定的阶段 。
化学成分动态变化的规律性并不仅仅反映在化学成分的含量上 , 而且还反映在化学
成分的种类和结构比例上 。 茅术醇和 件按叶醇在各年龄组实生茅苍术根茎中出现的比例
变化正说明了这一点 。 同时还表明有效成分动态变化过程存在个体差异 。
由此 , 我们不仅从形态发育和干物质积累动态来讨论与茅苍术资源再生紧密相关的
问题 , 而且从 “有效成分动态 ”出发 , 对茅苍术有性繁殖后代质量变化进行研究 。 药用植物
开发与生产的关键在于药用成分 , 品质好坏主要取决有效成分的类型和含量 。对药用植物
有效成分动态进行研究 , 正是要 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 , 一些重要化学成分所具有的特定变
化规律 。这些动态规律是确定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措施 、再生规划和利用阶段等方面的基
础 。
! 9 7 茅苍术 引种栽培 中适宜 的繁殖方式与利 用 的年龄阶段
研究表 明 , 茅苍术有性繁殖后代群体内表现出高度的有效成分变异 , 而且其根茎 的干
物质与挥发油积累皆落后于相同栽培年龄的营养繁殖材料 。总的来说 , 在茅苍术生产栽培
中 , 有性繁殖方式具有繁殖系数高 、技术简单 、成本低 、容易扩大生产规模等优点 。 但其致
命弱点在于常异花授粉性产生的实生后代普遍存在有效成分变异 , 它使后代难以保持亲
代的优 良品质 , 也使栽培品种的质量不能保持稳定 , 而且使生产周期相对较长 。 尾 向孝司
等〔, 〕在对苍术的根茎分切繁殖法进行考察后 , 认为可收获三年 以上年龄的根茎 。在本试验
中 , 综合生长量与有效成分动态规律两方面的因素来看 , 至少应收获四年生的实生根茎 。
由于实生后代 的多变异群体是 良好的选种育种材料 , 因此 , 最好的生产途径是 , 在有性繁
第 # 期 朱 晓琴等 % 茅苍术资源再生的研究 !&
殖后代中选育有效成分种类多 、含量高的个体 , 通过无性繁殖方式固定其优 良特征 , 并在
生产 中推广 。
参 考 文 献
中华人 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 员会编 9 中华人 民共和 国药典一部 9 北 京 % 人 民卫生 出版社 , 化学工业 出版社 , 89
! #一 ! , 附录 ! 8一 ! , # &一#
7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 志编辑委 员会 9 中国植物志 · 第 &Ι 卷 · 第 分册 9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Ι & 9 7 一 7&
! 贺善安 , 贺慧生 , 吕哗等 9 茅苍术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9 植物资源与环境 , ! , 7∀ ∃ % 一 Δ
# 中国土壤学会农业化学专业委 员会 9 土壤农业化学常规分析方法 9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Ι !
武田修 己 , 三木荣二 , 冈田 捻等 9 江苏茅山地域汇 自生寸石才 份 于属植物内精油成分 的变异 9 见 % 日本生药学会编 ,
日本生药学会第 ! 回年会讲演要 旨集 ∀东京 ∃ 9 7 9 7
Δ 贺慧生 , 秦慧贞 9 朱耕新等 9 野生和栽培条件下茅苍术根茎 形态的比较观察 9 南京中山植物园论文集 ∀ 。∃ , 南京 %
江苏科技出版社 , 8 9 # 一 #Ι
& 傅舜漠 , 方洪矩 , 刘国声等 9 苍术属药用植物的研究 9 植物分类学报 , Ι 门 ∀7 ∃ % 一 787
Ι 徐友贵 , 田中联 , 王小明等9 茅苍术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 9 中国中药杂志 , 7 , &∀ ∃ % Ι 一78
尾向孝司 , 高桥勉 , 川西史明等 9 术类 生药内基原植物 忆关寸 石研究 9 见 % 日本 生药学会编 , 日本 生药学会第 ! 回
年会讲演要旨集∀东京 ∃ , 7 9
8 Γ 3∗ , ( ⎯ , Ε , ≅ ( Ο 32, α 9 1( 2 , + 34 , − , + ? 4 04 Ο 34 , − 4 Σ , −) , ∗ 3( + ( . 八∗ ∗ , ‘2ς −(? 尸 −, ,王> 亡 , Μ −, + ∗ 6 Μ ∗ ( Μ , Λ , 24 ? 3, 矛 Σ 3∗护8 , + ? Α ς
? 3Σ 36 ( + ( . 204 ∗ 03Ν( Ο 4 9 尸Ν, ,王∗ Χ4 ΝΝ 尺4Θ ( ∗2 6 , 8 9 % ! ! 7一 ! ! #
Β α Ε < β ΡΧ Π ΡΕ ≅ Γ Ω 5 Ω Π] Ξ 5 Χ Ω 5 Ω Θ 5 ] Β Ξ Χ ≅ Ρ] Ε ] Τ
< ≅ 5 < Χ≅ α:口Β Ω Π : < Ε Χ Ω < ∀≅ Γ Ξ Ε 1 9 ∃ Β Χ 9
Η 0 ) χ 3, ( δ 3+ Γ 4 Π 0 , + , + Γ 4 Γ ) 36 04 + Λ ≅ , ⎯ 4 ? , ] 6 , Ο 3 ] ⎯ , ? , β 3+ ( ∗ )
∀Θ啊3, % 4 3, − ε即 彻占∗ 口 ∗ (心 .( ∗ Θ −, , % ∗ Ω 二 Π 2 ∗ )Χ( , Ν6 4( , ∗3( , % , Ρ , % 6 ∗3∗‘∗ 4 (. 1 ( 2, , %夕 , ∋ 3, 一, Λ 6 ) Θ ∗ ( 3, % 4 , ∀&
’6 ) 加 ) ∗ , Χ . , % ∗ ∗ , − 5 尸6 . 口 ∗ 4 0 −, % 6 ∗ −∗) ∗ 4
, , ,己 了904 >0 3 , 4 6 . 八> , 己4脚 ]. 6 > 34 , % > 46 , Ε , ,叮3, % 7 8 8 # ∃ ΡΑ , ∗ , 乏 ! 88 一 ∋ ,Θ , , 进∃
< Α 62 ∗ , 4 2 Π 4 4 ? −3+ Λ 6 , + ? Σ 4 Λ 4 2, 23Σ 4 −ς Μ ∗ ( Μ , Λ , 24 ? ( ..6 Μ ∗ 3+ Λ 6 ( . < 9 −, + > 4 , , , Χ 0 3+ 4 6 4 2 ∗ , ? 3=
23( + , − Ο 4 ? 34 3+ 4 “Χ , + Λ Ν 0 ) ” , Υ 4 ∗ 4 ∗4 6 4 , ∗ 4 04 ? 3+ ( ∗ ? 4 ∗ 2( ) + ? 4 ∗ 6 ∗ , + ? 2 0 4 3∗ Α3( −( Λ 34 , − 4 0, =
∗ , 4 2 4 ∗ 36 234 6 , + ? 204 Ο 4 4 0, + 36 Ο ( . 2 0 4 ∗ 4 6 ( ) ∗ 4 4 ∗ 4 Μ ∗ ( ? ) 4 ∗ 3( + 9 Ρ2 Υ , 6 Θ ∗ ( Σ 4 ? 2 0, 2 Υ 32 0 2 04
4 0, + Λ 4 6 ( . , Λ 4 , 204 Μ −, + 2 Μ ∗ 4 6 4 + 24 ? , 6 4 ∗ 34 6 ( . ? 4 Σ 4 −( Μ Ο 4 + ∗, − 3Ο Μ ∗ ( Σ 4 Ο 4 + 26 ( + ∗ 03Ν ( Ο 4
+ 3 ( ∗ Μ 0 ( −( Λ ς , ? ∗ ς Υ 4 3Λ 0 2 , + ? 20 4 4 ( Ο Θ ( 6 32 3( + ( . 4 04 Ο 34 , − 4 ( Ο Μ ( + 4 + ∗ 6 , , −2 0 ( ) Λ 0 Σ , ∗ 3, =
2 3( + 6 0 , Σ 4 Α 4 4 + .( ) + ? , Ο ( + Λ 3+ ? 3Σ 3? ) , − Μ −, + ∗ 6 9 Θ∗ ( Μ , Λ , ∗3( + Ο 4 2 0( ? 6 6 0( Υ 4 ? + ( ? 36 2 3+ 4 2
, 4 2 3( + 6 ( + 2 04 3+ 4 ∗ 4 , 6 3+ Λ ∗ , 24 ( . 204 ? ∗ ς Υ 4 3Λ 0 2 ( . ∗ 03Ν ( Ο 4 6 9 ≅ 04 , Ο ( ) + 2 6 ( . 2 0 4 4 ( Ο Μ ( =
+ 4 + 2 6 ( . Σ ( −, 23−4 8 3+ ∗ 0 3Ν ( Ο 4 6 .3∗ 6 2−ς ? 4 4 ∗ 4 , 6 4 ? , + ? ∗04 + 3+ 4 ∗ 4 , 6 4 ? Σ 4 ∗ ς 6 −( Υ −ς Υ 32 0
, Λ 3+ Λ 9 ≅ 0 4 6 3Λ + 一.34 , + 4 4 6 ( . 2Υ ( Μ ∗ ( Μ , Λ , 23( + Ο 4 ∗0 ( ? 6 ( + 20 4 4 ) −23Σ , 2 3( + ( . Χ , + Λ Ν 0 ) , + ?
32 6 ∗ 4 6 ( ) ∗ 4 4 ∗ 4Θ ∗ ( ? ) 4 2 3( + Υ 4 ∗ 4 , −6 ( ? 36 4 ) 6 6 4 ? 9
ε 4 ς Υ ( ∗ ? 6 < 2∗ , > 2夕−( ? 4 6 −, + > 4 , ∀≅ 0) + Α 9 ∃ Β Χ 9 , β 4 ? 34 一+ , − Θ−, + 2 , 5 4 6 ( ) ∗ 4 4 ∗ 4 Θ ∗ ( ? ) 4 =
2 3( + , Β ς + , Ο 34 6 ( . δ ) , −32 ς , + ? , Ο ( )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