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nalysis of NSFC Program Applications in Rice and Wheat Crops Genetics and Breeding Fields in Recent 15 Years

近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稻、麦类作物遗传育种领域项目申请情况分析



全 文 :作物学报 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15, 41(5): 820828 http://zwxb.chinacrops.org/
ISSN 0496-3490; CODEN TSHPA9 E-mail: xbzw@chinajournal.net.cn

*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杨新泉, E-mail: yangxq@nsfc.gov.cn
第一作者联系方式: E-mail: zouhuawen73@hotmail.com
Received(收稿日期): 2015-03-03; Accepted(接受日期): 2015-04-02; Published online(网络出版日期): 2015-04-07.
URL: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1.1809.S.20150407.1042.002.html
DOI: 10.3724/SP.J.1006.2015.00820
近 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稻、麦类作物遗传育种领域
项目申请情况分析
邹华文 1 王道杰 2 边秀秀 3 商海红 4 杨新泉 5,*
1长江大学农学院,湖北荆州 434025; 2河南大学生命科学院, 河南开封 475004; 3甘肃农业大学科技处, 甘肃兰州 730070; 4中国农业
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河南安阳 455000;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 北京 100085
摘 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国家支持基础研究的主要渠道之一。本文以 15年(1998—2012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
稻、麦类作物遗传育种面上类项目申请数据为依据, 对稻、麦类作物遗传育种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从研究领域和研究层
次 2个维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分析数据显示, 15年来稻、麦类各类型项目申请量呈上升趋势, 其中稻类项目的申请总量
高于麦类项目。从研究领域来看, 稻类研究项目申请量最多的是发育生物学, 占稻类申请量的 37.4%; 其次是抗性, 占
27.6%。麦类作物研究主要集中在抗性研究领域上, 占麦类申请量的 38.1%; 其次是发育及品质, 分别占 23.7%和 21.5%。
从研究层次来看, 随着水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 稻类研究领先于小麦研究。稻类研究项目申请量最多的基因克隆与功能
分析, 占稻类申请量的 41.6%; 其次是分子标记与基因定位, 占 28.8%。麦类研究申请量最多的是分子标记与基因定位,
占麦类申请量的 36.5%; 其次是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 占 28.2%。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 建议今后在继续加强对围绕高
产、优质、高效、抗逆等研究持续资助的基础上, 积极支持将基因组学、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学与传统作物学相结合的
基础研究。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稻类作物; 麦类作物; 遗传育种
Analysis of NSFC Program Applications in Rice and Wheat Crops Genetics
and Breeding Fields in Recent 15 Years
ZOU Hua-Wen1, WANG Dao-Jie2, BIAN Xiu-Xiu3, SHANG Hai-Hong4, and YANG Xin-Quan5,*
1 College of Agriculture,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434025, China; 2 School of Life Science,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4, China; 3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fice,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China; 4 Institute of Cotton Research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nyang 455000, China; 5 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Beijing 100085, China
Abstract: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SFC) is one of the main channels of our country to support basic
research.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determining the priority fields and directions in the disciplines of genetics and breed-
ing of rice and wheat crops supported by NSFC,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trends in rice and wheat crops genetics and breeding fields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ir application data. The data showed that the application numbers in both rice and wheat genetics and
breeding fields kept on increasing in recent 15 years, in which, the number of applications about rice was more than that about
wheat. The data on research fields showed that the most applications in rice were about development biology, accounting for
37.4%, followed by resistance, accounting for 27.6%. The most applications in wheat were about resistance, accounting for 38.1%,
followed by development and quality, accounting for 23.7% and 21.5%, respectively. The data on research levels showed that the
most applications in rice were about gene clone and function analysis, accounting for 41.6%, the next was about molecular marker
and gene mapping, accounting for 28.8%. The most applications in wheat was about molecular marker and gene mapping, ac-
counting for 36.5%, the next was about gene clone and function analysis, accounting for 28.2%. Based on the domestic and for-
eign research status,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that the funding to the researches about high productivity, high quality, and resis-
tance should be continually strengthened, furthermore, the basic researches combining genomics, biotechnology and bioinformat-
ics with traditional biology should be encouraged.
Keywords: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SFC); Rice crop; Wheat crop; Genetics and breeding
第 5期 邹华文等: 近 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稻、麦类作物遗传育种领域项目申请情况分析 821


水稻、小麦是主要的粮食作物, 其基础研究及
应用基础研究的快速发展与不断深入对确保我国粮
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国家支持基础研
究的主渠道之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稻类和麦类
的基础研究给予了持续支持。其中稻类和麦类作物
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是作物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在
作物学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以近 15年(1998—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中稻类、麦类作物遗传育种面上项目、青年基金
和地区基金项目申请和资助数据为依据, 对稻类、
麦类作物遗传育种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进行了分析,
以期为确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稻类、麦类作物遗传
育种研究方面未来的资助方向和领域提供参考, 并
有助于科研人员了解该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的申请情况。
1 近 15年稻类、麦类作物遗传育种领域基
金项目申请情况比较分析
作物学学科主要资助以农作物为研究对象的基
础研究, 重点研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农作物
与环境相互关系、农作物遗传改良、作物生产等相
关科学问题, 涵盖了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生
理学、作物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学、作物种子学等
分支学科。水稻和小麦是主要的粮食作物, 是作物
学学科中最重要的两大粮食作物。因此稻类作物种
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申请代码为 C130401)以及麦类
作物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申请代码为 C130402)是
本学科中基金申请量及获得资助均较多的 2个领域。
另外, 作物杂种优势及其利用(申请代码为 C1305)、
作物分子育种(申请代码为 C1306)也涉及到稻类、麦
类作物遗传育种研究[1-3]。
为了解近年来我国稻类、麦类作物遗传育种研
究发展状况, 我们对近 15年来稻、麦类作物遗传育
种面上、青年和地区基金项目申请情况进行了统计
(表 1和图 1)。图 1表明, 1998—2012年来稻类、麦
类各类型项目申请量整体呈增长趋势。从申请项目
的总量来看, 15年稻类项目共计 1955项, 占农学基
础与作物学学科申请总量的 13.9%; 麦类项目共计
1790 项, 占 12.7%。稻类项目申请量比麦类多 165
项, 其中项目申请量相差较大的是地区科学基金(94

表 1 1998–2012年稻、麦类作物遗传育种项目申请量及其比例
Table 1 Numbers and ratios of applications in rice and wheat crops genetics and breeding fields in 1998–2012
作物种类
Species of crops
项目类型
Type of program
项目数
Number of applications
占学科同类型项目比例
Ratio (%)
面上项目 General Program 1282 14.1
青年项目 Young Scientists Program 395 12.9
稻类作物
Rice
地区项目 Regional Program 278 14.8
面上项目 General Program 1243 13.6
青年项目 Young Scientists Program 363 11.9
麦类作物
Wheat
地区项目 Regional Program 184 9.8

图 1 1998–2012年稻、麦类作物遗传育种项目申请量
Fig. 1 Number of applications in rice and wheat crops genetics and breeding fields in 1998–2012
822 作 物 学 报 第 41卷


项)。这说明稻类遗传育种的研究队伍总体上比麦类
的大, 尤其是 2003 年以来, 稻类项目申请量增长明
显高于麦类作物(高 140项)。
为深入分析稻类、麦类作物遗传育种基础研究
及应用基础研究的发展状况, 我们对这 3 类项目进
行了分类研究。由于面上项目在 3 类项目总量中所
占比重较大(67.4%, 2525/3746), 同时面上项目属于
自由申请类型的项目, 能充分反映学科的队伍、研
究方向和研究水平, 因此本文在进行项目分析时只
对面上项目进行考察。本文主要从研究领域和研究
层次 2个维度对 15年来申请的稻类、麦类面上项目
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为分析 1998—2012年稻类、麦类作物遗传育种
面上项目研究发展的动态, 根据稻类、麦类作物遗
传育种领域常用指标及作物学学科资助范围内的主
要研究领域, 大致将面上项目分为产量、品质、抗
性、发育、进化和其他共 6 个小类进行统计分析。
同时为了深入分析 15年来稻类、麦类作物遗传育种
学科从宏观到微观各层次的研究状况, 对 15年来所
申请的面上项目也按研究层次进行了分类分析, 分
为普通遗传、生理生化、细胞遗传、分子标记与基
因定位、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组学等 6个小类。
2 近 15 年稻类作物遗传育种面上项目分

进入21世纪以来 , 以新一代测序技术为标志 ,
伴随着芯片、计算机等技术的进步, 基础生物学在
结构基因组学、比较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等及
衍生的各种组学(如转录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
表达组学等)和生物信息学等方面获得了快速发展。
基础生物学的发展为稻类、麦类作物遗传育种研究
提供了新的手段。稻类、麦类作物遗传育种学与植
物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学科的交叉渗
透更加明显, 促进了该领域迅速发展壮大。
2.1 近15年稻类作物遗传育种面上项目研究领
域分析
统计结果表明(表 2、图 2和图 3), 1998–2012年
来稻类作物遗传育种研究在发育生物学研究领域最
多(占稻类申请量的 37.4%), 这表明稻类项目的研究
重点在各种性状(组织或器官)的发育上, 其中以生殖
器官或组织为研究对象的项目较多, 如花药、花粉、
雌雄蕊、雌雄配子体、内稃、颖壳等的发育。其次是
经济收获部位如种子、胚乳、淀粉粒等的发育研究, 营
养器官如根系、叶片、叶片中脉、叶绿体、叶毛、
叶倾角等的发育研究项目也较多。对于发育生物学
的研究方法主要集中在基因定位、克隆、功能分析
以及基因调控网络上, 2011年后部分研究开始使用
表观遗传学的方法, 这对于进一步深入解析发育问
题有积极的意义。

表 2 1998–2012年稻类作物遗传育种面上项目不同研究领域申
请量及其比例
Table 2 Number and ratio of General Program applications in
different research fields of rice genetics and breeding in
1998–2012
研究领域
Research fields
项目数
Number of applications
比例
Ratio (%)
产量 Yield 132 10.3
品质 Quality 161 12.6
抗性 Resistance 354 27.6
发育 Development 479 37.4
进化 Evolution 35 2.7
其他 Others 121 9.4
合计 Total 1282 100.0

图 2 1998–2012年稻类作物遗传育种面上项目不同研究领域申请量
Fig. 2 Number of General Program applications in different research fields of rice genetics and breeding in 1998–2012
第 5期 邹华文等: 近 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稻、麦类作物遗传育种领域项目申请情况分析 823



图 3 1998–2012年稻类作物遗传育种不同研究领域面上项目所占当年比例
Fig. 3 Ratio of different research fields of rice genetics and breeding in General Program in 1998–2012

2.2 近 15 年稻类作物遗传育种面上项目研究层
次分析
我们对近15年来稻类作物遗传育种面上项目申
请的研究层次进行了统计 , 结果如表3所示 , 稻类
作物遗传育种主要围绕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和分
子标记与基因定位研究展开, 分别占稻类申请量的
41.6%和 28.78%。
从年度间差异来看, 除个别年份外, 普通遗传、
生理生化、细胞遗传, 分子标记与基因定位和组学
类研究的申请量在15年间基本保持稳定, 而基因克
隆与功能分析相关内容的申请量急剧增加(图4)。
2001年之前, 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类研究每年的申

表 3 1998–2012年稻类作物遗传育种面上项目不同研究层次申请量及其比例
Table 3 Number and ratio of General Program applications in different research levels of rice genetics and breeding in 1998–2012
研究层次
Research level
项目数
Number of applications
比例
Ratio (%)
普通遗传 General genetics 148 11.5
生理生化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119 9.3
细胞遗传 Cell genetics 81 6.3
分子标记与基因定位Molecular marker and gene mapping 369 28.8
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 Gene clone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533 41.6
组学 Omics 32 2.5
合计 Total 1282 100.0

图 4 1998–2012年稻类作物遗传育种面上项目不同研究层次申请量
Fig. 4 Number of General Program applications in different research levels of rice genetics and breeding in 1998–2012
A: 普通遗传; B: 生理生化; C: 细胞遗传; D: 分子标记与基因定位; E: 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 F: 组学。
A: General genetics; B: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C: Cell genetics; D: Molecular marker and gene mapping; E: Gene clone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F: Omics.
824 作 物 学 报 第 41卷


请量都不超过 10 项; 2002 年到 2008 年之间的申请
量维持在 30项左右; 而 2009年之后则超过了 60项,
在 2011 年达到了最高的 87 项。从以上分析可以看
出, 近 15年稻类作物遗传育种面上项目申请量增长
的最大贡献来自于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类研究申请
量的持续快速增长。究其原因, 可能与 2005年粳稻
——日本晴基因组精细图的完成有密切联系, 它为
水稻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序列信息。
3 近15年麦类作物遗传育种面上项目分析
3.1 近 15年麦类作物遗传育种面上项目领域分析
对近15年来麦类作物遗传育种面上项目领域统
计分析的结果表明(表4、图5和图6), 15年来麦类作物
遗传育种研究主要集中在抗性研究领域(占麦类申
请量的38.1%), 其次是发育及品质研究领域(分别占
麦类申请量的23.7%和21.5%)。这表明, 15年来麦
类作物遗传育种研究的重点在各种生物胁迫和非生
物胁迫的抗性上, 而有关各种性状(组织或器官)发
育的项目相对稻类作物较少。
麦类产量遗传育种研究主要集中于各种栽培
措施及生理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上, 如水分、温度、
各种营养元素、光合性能等方面, 其中以水分条件
下对产量影响的课题申请量较大, 其次是多种影响
因素协同对麦类产量的影响。近年来, 麦类产量遗
传育种相关的研究开始向遗传机理等深层次发展 ,
如 2011 年山东农业大学田纪春教授申请的“小麦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条件 QTL分析”、中国农业
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何中虎研究员申请的“小麦
产量性状的分子遗传基础研究”、2012 年青海师范
大学魏乐教授申请的“典型高产区小麦产量及其相
关性状的 QTL 分析及育种利用”等课题均获得了
资助。

图 5 1998–2012年麦类作物遗传育种面上项目不同研究领域申请量
Fig. 5 Number of General Program applications in different research fields of wheat genetics and breeding in 1998–2012

图 6 1998–2012年麦类作物遗传育种不同研究领域面上项目所占当年比例
Fig. 6 Ratio of different research fields of wheat genetics and breeding in General Program in 1998–2012

第 5期 邹华文等: 近 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稻、麦类作物遗传育种领域项目申请情况分析 825


表 4 1998–2012年麦类作物遗传育种面上项目不同研究领域申
请量及其比例
Table 4 Number and ratio of General Program applications in
different research fields of wheat genetics and breeding in
1998–2012
研究领域
Research fields
项目数
Number of applications
比例
Ratio (%)
产量 Yield 72 5.8
品质 Quality 267 21.5
抗性 Resistance 473 38.1
发育 Development 295 23.7
进化 Evolution 11 0.9
其他 Others 125 10.0
合计 Total 1243 100.0

麦类作物的品质育种研究, 在我国始于 20世纪
80年代中后期。90年代进展缓慢, 研究力量比较薄
弱, 1998年和 1999年面上项目分别只有 8项和 5项
申请, 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品质测试方法、蛋白组
成和淀粉等与品质的关系方面(占 61.5%)。经过十几
年的发展, 从性状–蛋白质–DNA 三个层次逐步深入
开展品质性状遗传研究, 取得了很大进展。2012 年
面上项目申请量已达 25项, 研究内容以基因克隆、
功能分析和表达调控为主(占 56.0%), 其次是基因定
位与分子标记(占 20.0%), 说明目前研究已经深入到
分子遗传学水平, 研究队伍也不断壮大, 研究水平
不断提高。
麦类抗性遗传育种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抗生物
和非生物逆境胁迫上, 与稻类作物研究相似, 生物
胁迫相关研究的申请量远远高于非生物胁迫。生物
胁迫相关项目申请中, 抗白粉病的研究最多(78 项),
其次是抗条锈病(72项), 然后是赤霉病、纹枯病、全
蚀病、黄叶病、蚜虫等。非生物胁迫的申请量只有
生物胁迫申请量的一半左右, 非生物胁迫相关项目
申请中, 抗旱研究最多(56 项), 其次是抗盐(30 项),
然后分别是抗低温、抗湿害(主要是大麦)、抗热害等。
从研究的水平来看, 这类研究从传统的遗传育种、
栽培生理到各种有益突变材料的筛选, 再到各种优
良性状基因的精细定位、基因克隆和功能验证等 ,
经历了从宏观到微观不断深入的过程。
麦类发育相关的研究绝大多数集中在不育机
理、育性相关基因分子标记、克隆等方面。这类研
究占整个麦类发育相关研究的半数以上; 其次为穗
部相关性状的研究, 如多穗、穗分支、穗型、多雌
蕊、多子房等; 再其次为营养器官的发育研究, 如株
高、叶片反转等。研究内容从生理机制到分子机制
不断深入。从年度申请数量上来看, 自 1998 年始,
申请量逐渐增加, 2003 年达到最高值, 其后略有降
低, 在 20~30项间波动。
小麦进化领域的研究也比较少, 只占麦类申请
量的 0.9%, 主要集中于着丝粒区序列进化、多倍体
小麦的 rDNA 的进化、小麦多倍体化过程中基因组
和基因表达变化等领域。
3.2 近15年麦类作物遗传育种面上项目研究层
次分析
表5结果表明 , 分子标记与基因定位研究是近
15年来麦类作物遗传育种的主要研究方向(占麦类
申请量的36.5%, 占稻、麦总申请量的18.0%), 其次
是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占麦类申请量的28.2%, 占
稻、麦总申请量的13.8%)。
从年度间差异来看(图7), 除分子标记与基因定
位研究和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研究外 , 其余4个研
究层次的申请量年度间差别不大。对于分子标记与
基因定位研究和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研究这两大主
要研究领域来讲, 除个别年份外, 一直是分子标记
与基因定位研究类项目的申请量高于基因克隆与功
能分析研究类, 但这种差异自2008年以来在不断缩

表 5 1998–2012年麦类作物遗传育种面上项目不同研究层次申请量及其比例
Table 5 Number and ratio of General Program applications in different research levels of wheat genetics and breeding in 1998–2012
研究层次
Research level
项目数
Number of applications
比例
Ratio (%)
普通遗传 General genetics 135 10.8
生理生化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144 11.7
细胞遗传 Cell genetics 130 10.5
分子标记与基因定位Molecular marker and gene mapping 454 36.5
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 Gene clone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350 28.2
组学 Omics 30 2.4
合计 Total 1243 100.0
826 作 物 学 报 第 41卷



图 7 1998–2012年麦类作物遗传育种面上项目不同研究层次申请量
Fig. 7 Number of General Program applications in different research levels of wheat genetics and breeding in 1998–2012
A: 普通遗传; B: 生理生化; C: 细胞遗传; D: 分子标记与基因定位; E: 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 F: 组学。
A: general genetics; B: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C: cell genetics; D: molecular marker and gene mapping; E: gene clone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F: omics.

小, 说明麦类作物遗传育种研究已经深入到基因克
隆与功能分析研究 , 这与普遍开展的二穗短柄草
(Brachypodium distachyon)、玉米(Zea mays)、谷子
(Setaria italica)等禾本科作物基因组学研究有重要
关系。大量近缘物种基因组序列信息的获取为麦类
作物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研究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
参考信息。
4 近 15年稻类、麦类作物遗传育种研究动
态比较分析
4.1 近15年稻类、麦类作物遗传育种面上项目研
究领域比较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知, 15年来麦类作物遗传育种研
究主要集中在抗性研究领域 (占麦类申请量的
38.1%, 占稻、麦总申请量的18.7%), 其次是发育及
品质研究领域; 而稻类则主要集中在发育生物学研
究领域(占稻类申请量的37.4%, 占稻、麦总申请量
的19.0%), 其次是抗性研究领域 , 产量和品质研究
领域申请数量相当。这表明15年来麦类和稻类作物
遗传育种研究既有相似之处又各有侧重点。麦类的
研究重点在各种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抗性上 ,
而稻类的研究重点在各种性状(组织或器官)的发育
上, 原因可能在于麦类作物不但生活周期长, 而且
种植区域分布广泛, 需要经历众多气候条件, 进而
可能遭遇多种生物逆境和非生物逆境的胁迫。稻类
作物遗传育种的研究自粳稻——日本晴基因组完
成测序的2年后 , 即2005年起 , 一直是发育类研究
项目的申报量远高于其他类项目, 而麦类的研究则
自同年起一直是抗性类研究项目的申报量远高于
其他类项目。这体现出植物基础生物学研究领域的
重大突破对稻类、麦类作物遗传育种研究产生了重
要影响 , 同时也可能与麦类作物基因组巨大(小麦
基因组大小为 16 000 Mb, 水稻基因组大小为
430 Mb)、染色体组成复杂, 发育问题研究面临的困
难较多有关。
表2和表4的数据还表明, 麦类作物品质研究领
域的活跃度远高于稻类作物, 而产量、进化研究领
域则远低于稻类作物, 尤其是进化领域, 15年来面
上项目的申请量不及稻类的1/3。因此, 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面上项目可以加强对麦类作物产量、进化类
研究项目的支持。
4.2 近15年稻、麦类作物遗传育种面上项目研究
层次比较分析
表 3 和表 5 结果表明, 15 年来麦类作物遗传育
种研究主要为分子标记与基因定位类研究(占麦类
申请量的 36.5%, 占稻、麦总申请量的 18.0%), 其次
是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类研究 (占麦类申请量的
28.2%, 占稻、麦总申请量的 13.9%); 与麦类作物恰
好相反, 稻类作物遗传育种主要为基因克隆与功能
分析(占稻类申请量的 41.6%, 占稻、麦总申请量的
28.8%), 其次是分子标记与基因定位研究(占稻类申
请量的 28.8%, 占稻、麦总申请量的 14.6%)。这可
能与水稻基因组已经测序, 遗传信息相对小麦比较
丰富有关。
同时, 从表 3和表 5 的数据可以看出, 稻、麦类
作物遗传育种学科在组学上的项目申请量均偏低 ,
第 5期 邹华文等: 近 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稻、麦类作物遗传育种领域项目申请情况分析 827


仅占各自申请量的 2.5%左右, 这可能与这 2 个研究
领域尤其是各种组学所涉及到的技术条件比较苛刻、
要求较高, 一般研究单位较难达到相应的技术条件,
无法完成相应的研究有关。
5 今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稻麦遗传育种
学领域需关注的研究方向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 耕地面积不断
减少, 而人口总量却在持续增加, 加之近些年来几
十年不遇、甚至百年不遇的重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导致局部地区甚至是商品粮基地粮食减产、甚至绝
收, 我国面临的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作为主要
口粮作物的水稻、小麦的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
的快速发展与不断深入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国家支持基础研究的主要
渠道之一, 长期以来对在作物学学科中占有重要地
位的稻类和麦类作物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进行
了持续资助, 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水稻分蘖基因
的克隆[4]、同时控制水稻株高、抽穗期和每穗粒数
的 QTL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数量性状位点)定位与
克隆[5]等方面都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开展
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 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
Nature 上。小麦基础研究领域近些年来在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的支持下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如南京农
业大学陈佩度教授带领的研究小组发现了簇毛麦抗
白粉病基因 Pm21中的一个关键成员 Stpk-V, 该基因
赋予小麦白粉病抗性, 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
期刊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上[6]。
随着现代生命科学各种技术的快速发展, 尤其
是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出现及不断完善, 基础生物学
研究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 并呈现出新的特点。
就粮食作物而言, 水稻、玉米、谷子、高粱、大豆
等均已完成全基因组测序。在新技术的支撑下, 转
录组、蛋白组、代谢组、表达组等各种组学研究迅
速开展, 基础生物学研究呈现出系统化、整体化的
新特点。
从近 15年稻类、麦类作物遗传育种领域项目申
请来看 , 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 在研究材料上 , 对生
产上大面积推广品种的特性特征及其遗传规律研究
不够; 在研究方向上, 部分研究仍注重跟踪国际研
究热点 , 原始创新研究偏少 ; 在研究内容上 , 一部
分研究与农业生产和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结合不密切;
在研究的连续性上, 部分研究不够系统深入, 尤其
是在生理学和遗传学机理的解析上。
根据国家农业发展战略需求及稻、麦类作物基
础生物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及新时期特点, 结合对 15
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稻、麦类作物遗传育种项目
申请情况的分析 , 建议今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
稻、麦类作物遗传育种学科能够对以下研究领域加
大资助力度:
研究领域方面, 对于稻类作物遗传育种, 建议
继续加强对发育及抗性研究领域的资助; 对于麦类
作物遗传育种, 建议继续加强对抗性研究领域的资
助, 适当增加对产量、发育及品质研究内容的资助;
同时关注麦类作物及其野生近缘种中控制重要性状
基因区段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开展此类研究可以
在一定程度上突破麦类作物基因组复杂、巨大的限
制, 加速麦类作物遗传育种理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
础研究, 为揭示麦类作物高产、稳产及品质提升提
供理论支撑。
研究层次方面, 建议资助有条件、能胜任、有
潜力的研究单位、团队, 结合我国稻类作物生产、
育种中的实际问题, 大力开展稻类作物的各种组学
研究, 尤其是开展重要性状基因调控网络等方面持
续、深入的研究; 对于小麦则需要继续加强对分子
标记与基因定位研究的资助, 大力开发多种优良性
状的功能标记, 推动分子标记发掘和传统育种项目
的紧密结合, 促进分子育种实用化; 鼓励高产、优
质、多抗等优良性状的多基因聚合育种及多基因型
种群育种。
此外, 基因转化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的
技术 , 然而对于单子叶作物 , 尤其是小麦 , 面临的
难题是转基因效率低下 , 这极大的限制了后续研
究。因此, 建议适当增加农作物外源基因高效转化
体系及其机制的研究, 尽快打破技术瓶颈。
总之, 稻、麦类作物抗性、发育相关的分子标
记与基因定位、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研究是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应该持续加强资助的主要方面; 重要性
状基因区段基因组序列比较研究是麦类作物基础研
究中应引起足够重视的研究领域; 系统化、整体化
的各种组学研究是稻、麦类作物基础研究占领国际
上新技术、新研究领域制高点的战略需求, 对于深
入揭示稻、麦类作物重要性状形成的机制必将产生
重要的影响。
828 作 物 学 报 第 41卷


References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10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年度报
告. 北京: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11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2010 Annual Re-
port of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Beijing: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2011 (in Chinese)
[2] 杨新泉, 罗晶, 韦朝领, 李亚宁. 2007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农学学科面上、青年和地区项目受理与资助情况分析. 中国农
业科技导报, 2007, 9(5): 73–79
Yang X Q, Luo J, Wei C G, Li Y N. Analysis of accepted and
funded general, young scientist’s and regional programs in
agronomy subject of NSFC in 2007. J Agric Sci Technol, 2007,
9(5): 73–79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3] 严会超, 胡琼波, 杨新泉, 罗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学学科
项目资助情况分析. 生命科学, 2010, 22: 587–591
Yan H C, Hu Q B, Yang X Q, Luo J. Analysis of funded programs
in agronomy subject of NSFC. Chin Bull Life Sci, 2010, 22:
587–591 (in Chinese)
[4] Li X, Qian Q, Fu Z, Wang Y, Xiong G, Zeng D, Wang X, Liu X,
Teng S, Hiroshi F, Yuan M, Da L, Han B, Li J. Control of tillering
in rice. Nature, 2003, 422: 618–621
[5] Xue W, Xing Y, Wen X, Zhao Y, Tang W, Wang L, Zhou H, Yu S,
Xu C, Li X, Zhang Q. Natural variation in Ghd7 is an important
regulator of heading date and yield potential in rice. Nat Genet,
2008, 40: 761–767
[6] Cao A, Xing L, Wang X, Yang X, Wang W, Sun Y, Qian C, Ni J,
Chen Y, Liu D, Wang X, Chen P. Serine/threonine kinase gene
Stpk-V, a key member of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 gene Pm21,
confers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 in wheat.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11, 108: 7727–7732